北京的年味作文600字

2024-08-21

北京的年味作文600字(精选13篇)

篇1:北京的年味作文600字

除夕夜,我蜷缩在火箱里,捧着一堆零食,百无聊赖地看着春晚。家里寂静地有些可怕,爷爷、奶奶和爸爸在打牌,妈妈在玩手机,姐姐在写作业,只有电视里的音乐声和打牌的吵闹声混杂着充满了房子。

我下去走走,街道上空无一人,笼罩在黑夜下的除夕夜一片死寂,令我没有一点过年的兴奋感,周围也没有一丝过年的热闹氛围。一片凄清,满目萧瑟,同是过年,怎么现在与以前的差距那么大呢?

从前没有手机,大家都围坐在火箱边,边嗑瓜子边看春晚,还总有七大姑八大姨来盘问各种问题。现在想来那烦人的问题何尝不是一种年味呢?春晚也不如以前有趣。就拿小品来说,以前的小品只要好笑就行,现在必须要联系经济、政治,还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层面是提升了,但也远不如原来有趣了。同时对文化也没有那么重视了。往年的春晚总要讲讲本年生肖有关的典故和故事,今年的春晚猪的元素很少。仿佛春节就只是一场从除夕举办到初一的大型活动,而缺少了辞旧迎新的思想和意义。

令春节年味尽失的因素还有禁燃鞭炮。到了十二点,不再有烟花尽放、天空绚彩的壮观景象;也不再有全家出来放炮娱乐的其乐融融的氛围。有的只是一片黑暗的天空与寂静的夜晚。政府说放鞭炮有太多污染,但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的污染更大,为什么不去限制汽车出行、限制工厂废气而来禁这小小的鞭炮?全国都在保护环境,我们当然要出力。但可否限制大型烟花,而允许放放小的甩炮与小型烟花呢?

若年味继续减少,那么新年可能就只是象征新年来到,没有太大意义,甚至以后会渐渐淡去呢?守护年味,不仅能让过年更热闹,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份沉重的责任。

篇2:北京的年味作文600字

川流不息的车辆使平静的家乡添上一抹浓艳的色彩,走在街上,总得小心来往的车辆。处处充斥着的红色总令我感到扎眼,摩肩接踵的感觉也让我不适应。今年的春节好像和往年并不一样,却又无法说清楚心中的异样。春节似乎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心态而开始变质,散发出庸俗的气息。

从回家的路上开始,我们四周就充斥着潜伏的危险。今年实施的网上订票并没有令人们感到方便,黄牛党用抢票软件囤了许多票,再高价售出获取暴利,这可苦了许多人。上了车,危险仍在身边徘徊。扒手们会趁你休息时行窃,可能短短几分钟内,你的财物就会被偷走。过年了,本想高高兴兴地拿着辛苦一年赚到的钱回家团圆,谁想遭遇到这些呢?

新年最好表达心意的方式无非是上门拜年,可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发信息、使用QQ和微博等送祝福的方式已是屡见不鲜。冰冷的消息提醒和文字未免让人感到心寒。在今年春晚的《群发的我不回》更是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短信群发的方式令人不满,难道多花些心思就那么难吗?

本以为拜年可以体现真情实意,但一个残酷的现实使我们心灰意冷——斤斤计较的金钱形式主义拜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听见父母为了送礼,发红包的问题发生了争执——既要不吃亏,又要不失面子,的确是个头疼的难题。母亲告诉我:“压岁钱可不是真的白白送给你的,还不是我和你爸用红包换来的?”一语道破真相,这样的金钱形式主义,使人际变得冷硬难处理。

新春佳节,应是一家团圆的大好时机,可这些变质的年味却使春节失去了些愉悦。

篇3:年味儿北京北京人的春节情怀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里,对过年有着很深的感情,农历新年才是真正的新年!作为中华民族最传统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不仅体现着我们对春天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视,同时也是我们对祖先的怀念,是我们整理一年思绪,向美好未来整装待发的佳期。一家子不论大小,一年忙到头,盼的可就是好好过个年。一个“年”字,勾着多少中国人的魂儿呢!下面,就给您捋捋这北京人儿的“春节”情怀,咂么咂么那久违的年味儿。

过年循老礼儿

北京人好面子,干什么都讲究个面儿,跌面儿的事是万万不能干的。所以,老北京人的性格豪爽大气。过年更是讲个“份儿”、循个“礼儿”,面子上一定要体体面面的。以前生活不富裕,很多人过年吃不上饺子,但也要嚼头蒜,嘴里带着一股蒜味儿去给亲戚们拜年。当亲戚问道吃的什么一准儿是特有底气的说道:“饺子”。这就是北京人,就算日子过得再穷也要让人觉得自己过得挺踏实。

老北京过年的“老礼儿”特别多,可以讲老北京的春节不是一天,而是从春节前到以后将近一个月都有讲究。一进腊八,老北京就开始弥漫起“年味儿”,不论从吃穿用还是言语方面,人们都毕恭毕敬地遵循着几百年留传下来的各种规矩、各种礼数,虔诚地迎接一年吉祥的到来。今儿个咱就把这些老礼儿再说道说道,重温一下这“年”到底是个啥滋味。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您新禧,您多礼,一手的面不搀你,到家给你父母道个喜!”这是老北京年节老礼儿的轮廓,但如今能完整唱出这首儿歌的人已经不多。

为什么老北京在春节前会有这么多节目?这其实反应了人们的一种心理,就是将节日气氛逐步烘托到高潮,从而更加感恩惜福。即便是一般贫穷的家庭,也尽自家之力把年过好,虽然贫富悬殊,却也“良辰美景人人可得,贫贱富贵各得其乐”,况且有些“观景儿”是根本用不着花钱的。而正式开始过年,礼数就更多了。

大年三十儿:老人要穿正装领子孙祭拜祖先,然后吃年夜饭,要守岁。老北京都是晚上12点吃饺子,以示“交子”,得是素馅,敬神用。

大年初一天一亮,人们纷纷出门拜年。长辈、平辈亲戚、朋友、同事、邻居都要拜到。街上碰到熟人,也会彼此行礼说上一句“恭喜发财”。按照老北京习俗,初一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小孩儿们这会儿总是特高兴,穿上新衣服,赶紧去给长辈们拜年,肯定会收到一个个红包儿,钱多钱少不说,就图一个喜气儿。这期间,京城人家多在自家茶几上摆一个漆盒,内分几个扇面盛满各种零食果脯,等着宾客上门,而庙会基本在这一天就开始了。而老北京春节的禁忌从初一开始,也有不少的“礼儿”,不能扫地、不能泼水、不能动刀剪、不能蒸炒(争吵)、不能剪头,不能打破各种东西等等,还有腊不定正不娶的习俗。

正月初二是北京人拜财神的日子,给五显财神庙上香,五显财神庙在六里桥附近,后来修立交桥给拆了。店铺拜关公、百姓家拜比干。老北京家里不一定常年供奉财神爷,只是节前“请”来一份“增福积宝财神”的纸像,用于祭拜。当天的早点一定要吃馄饨,叫做“元宝汤”。此外,初二还是回娘家的日子。

正月初三:老鼠娶亲,在屋子的旮旯撒些米,让老鼠也能过一天好日子。

正月初五:又叫“破五”,是财神生日。商家恢复营业,回家过年的伙计都回来了掌柜的还要跟伙计吃一顿新包的饺子,以示来年团结一心。破五不能做新饭,只能热旧饭,煮饺子要煮破一个,过节的那些禁忌都可以做了。

正月初六:祭“厕神”,传说厕神要来检查卫生,所以要清理厕所。此时“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家家店铺要开张了。

正月初七:人日,被认为是人类先祖之日,是吃鱼的日子,北京不是产鱼区,就有吃春饼的习俗,因为“春”字包含人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传统春节的结束,要举办灯会、灯谜等活动,晚上还要拜兔爷。

正月二十九至三十:雍和宫打鬼,被认为是北京春节的最后一天。

按照老礼儿,这一切所组成的系列节目,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耐得住咀嚼和回味的年的味道。每一种味道,有历史的龙脉联系;有民间的根系交错,不像现在过年只剩下了除夕夜中央电视台的那一出晚会,赵本山一出场,大家哈哈一乐,等鞭炮放完了,年就基本结束了。

老北京年三十儿全景追忆

除夕,是一年里的最后一天,“穷岁尽之日”故又叫“夕”,在北京俗称大年三十儿。“早晨姑娘戴花,晚上全家迎神”,老北京在大年三十儿这天可是最为上心的。

三十儿白天其实是最忙的时候,有个说法是“忙年”:一大早人们就都梳妆打扮整齐,女人们都戴上绒花。贴门神、贴春联必须做完,大年三十要贴门神,驱邪避鬼,保佑一家人平安过年。大人在贴门神时,孩子会唱道:“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有的还要贴上红绿“挂钱儿”,窗户贴上窗花。房子也要象征性地扫一扫,花生、瓜子、糖和泡的水仙都要准备好,还有晚上的年夜饭和饺子。买卖店铺的幌子、招牌上都贴上黄纸砸成的“道有儿”。大户人家的大门上还会挂起大红“气死风”灯笼。有供桌的还要点上香烛,20多天的准备,就是为了除夕夜的庆典而操劳的。以前三十儿即使不放假,实际上到了这天,人们在厂子里也表现得很“浮”。现在给了假,大家就踏实了。而这会儿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一般这段时间大人们忙于筹备工作,管得较松,可尽情玩耍,除了可以放鞭炮之外,最想往的是压岁钱。

除夕晚上的活动是讲究最多的,老北京历来将“夜”为正式的年禧,认为新年是个“吉时”,许多送旧迎新的重大庆典都在这会儿举行。三十儿晚上的主要内容有:佛堂上供、置天地桌。老北京人家,几乎家家都要供观音、关圣、财神。不论规模大小,除夕夜一律要上供。供品分9类:猪头、雄鸡、羊肉、馒头、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饭、素饺、素菜等。此外供桌前还要有照例的“五供”,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以上供品午前摆齐,正午开燃蜡点香,俗称“起香”。同时还要置天地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

祭祖也是除夕夜的重要内容,不忘祖宗是传统美德,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先给祖宗神像叩头拜年,然后依长幼叩头,此后长辈照例要给晚辈“压岁钱”。

吃团圆饭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内容。在置办的年货中,大部分都是吃的。一般在除夕之前,分门别类将食品蒸煮、烹、炸、炖,制成半成品,只等年夜全家品尝。当然主食自然是饺子,至于馅的优劣,则看家庭生活状况而定。按老北京的规矩,年夜饭在掌灯的时候吃,菜肴丰富、酒醴齐备,这顿饭可以吃的时间长一点,一家人边吃边玩,到八九点钟撤了,等夜里十一点的时候再摆一桌。家里的成员要齐,菜饭要丰富,更讲究的人家要四四见底:四个凉菜四个热菜四个肉菜和四个汤,取的是四平八稳的意思,预示来年生活美满。

nlc202309011428

吃完团圆饭后,就要开始守岁了。大家酒足饭饱之后,没到12点利用这段时间消遣一番,俗称守岁。关于守岁,也有传说。古时有小妖名“祟”,除夕时出来害小孩,家长们为保护孩子,故而“守祟”谐音叫守岁。守岁时大多以娱乐为主,大人坐在一起,或海吹神侃,或打牌下棋,这样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亥时交子”时候了。小孩儿们早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拿出爹妈给买的鞭炮、烟花,用火钳夹个火,隔一会儿放一个,嬉闹声响彻夜空。也有大人忍不住从孩子们的手中拿几个鞭炮过来,用烟头点一个扔向空中,而后就孩子似地乐。

这一天还有很多禁忌,包饺子的时候要说“馅儿多了”,不能说“面少了”;饺子煮破了,得说煮“挣了”,摔了东西要说“岁岁(碎碎)平安”,裂口的馒头得说是“笑开了口”。无论有多少禁忌,人们心情总是愉快的,因为这过年的景儿实在是太令人兴奋了。

北京人儿过年的“吃、喝、玩、乐”

春节是家庭的节日。过年了,一年到头忙碌的人们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四世同堂,父慈子孝,母良妻贤,聚到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一大家子吃喝玩乐,欢声笑语图的就是一个热闹。

1. 吃 “初一饺子初二面”

说到吃,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儿、关东糖、麦芽糖等“零嘴儿”。京城有个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糖瓜其实就是关东糖,甜中略带酸味,是老北京人钟爱的美食。家里有了糖瓜儿,就表示新年快到了。用糖瓜祭灶,是为了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把“灶王爷”的嘴边抹上点糖稀,用糖瓜“贿赂贿赂”他,叫他嘴“甜点”。关东糖平时不多见,临近大年三十才会在朝阳门那边的菜市场和副食店出现。而且是当街商场大门前,摆在长方形的大铁瓷盘子里,一排排堆得小山那么高。那时候人们还没有冰箱,买回来关东糖怕化不敢拿进屋,家家就都摆家门口外窗户台上。

第二要说的就是“五更饺子”。饺子意味“更岁交子”,另外饺子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老北京人吃“五更饺子”是有规矩的,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时吃饺子的“程序”是不会少的。这顿饺子必须是素馅儿的,也叫做“全素煮饽饽”。因为要敬神,而且制作复杂,比如要把胡萝卜切丁用香油煸。吃素馅饺子有“素静”之意,希望新的一年全家人都能安安稳稳,素素静静。

老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炖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有豆腐、青菜等。年夜饭却不一定要有鱼,老北京不是产鱼区,所以对吃鱼没有特别的规矩,大户人家有吃鲤鱼“吉庆有余”的说法。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北京人还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杂拌儿”就是果脯,这些都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的“零嘴”。此外还有“芥末墩儿”,都是自家用坛子腌好的大白菜,冰冰凉的味道酸甜爽口。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以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 类似“肉皮冻儿”,是用肉皮熬制,面加上豆腐干、黄豆、青豆等等做成的凉菜。

而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每天吃什么,老北京也都有讲究。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团团转;初四吃米饭,破五的饺子要素馅儿;初六初七需吃鸡,初八初九牛羊肉;初十吃顿棒子粥;十一吃鱼,十二吃鸭;十三围坐吃对虾,十四大碗打卤面;十五家家闹元宵,打春要吃春卷炒鸡蛋。”

至于如今的春节,餐桌上就只能用“丰盛”一词概括了,什么川鲁淮粤、生猛海鲜,都会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而大部分家庭都选择了去饭馆里“撮一顿”来喜迎新春。

2. 喝 “送信儿的腊八粥”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过年喝酒更是老北京约定俗成,不在话下。即使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过年串门,家家都是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斟上酒,啤的、白的、红的,推杯换盏,共贺新春。

“老北京”过年有这么一句话:“送信儿的腊八粥”。意思就是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又称腊八),就要过年了,腊八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喝腊八粥。民谣里唱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按老北京的讲究,从这一天开始就算进入过年了,可以说,腊八就是迎新春的“头彩”。“腊八粥”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早不稀罕了,用的材料更加是各有不同,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 、百合等经过数个小时煮成甜粥,更加讲究的也还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这么丰富的腊八粥,咱小时候可仅仅是听听老人们嘴里面说说而已!

3. 玩 “和牌”、“坐庄”、“清一色”

过年必玩麻将。中国的麻将文化博大精深,大年三十的“守岁”是必须的,大家聚在一起的保留节目自然是“搓麻”。 一家人围在麻将桌旁,“吃、碰、杠”、“和牌”、“坐庄”、“清一色”、“七小对”、“点炮”、“捉五魁”等诸多讲究,牌去如飞,好不热闹,边打边聊,输赢都无所谓,就是图一乐嗬儿。

4. 乐 “小鞭”遍地开花

过节最乐的事自然就是放鞭炮了,除夕夜这快到12点的时候,就开始热闹了,什么麻雷子、二踢脚、钻天猴什么的“啪啪”作响,彻夜不息,火树银花,声震天地。按照老人的说法是“赶年”,以图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放鞭炮本是驱赶鬼魅,后来已经是宣泄大于本意,过年的热闹劲儿就靠它体现了。头两年北京城禁放烟花炮竹,有人用电子鞭炮、踩气球来替代,以为反正都是响儿,却不知那声音已经不再是年的声音了。

对于鞭炮,也是大有讲究:“麻雷子”粗糙的外表,但非常的响;同样很响的还有“二踢脚”,双响,地上响一声,空中响第二声;还有飞上天好几响的,叫“蹿天炮”;还有“小鞭”,一挂几百头几千头甚至上万头,噼里啪啦响个没完,地上全是红红的纸屑,如同开满一地的春花;还有花样繁多的“礼花”老北京叫“花盒子”,一层层飞上天空,纷呈着不同的情景。老北京做“花盒子”最有名的要数吉庆堂,据说慈禧太后非常欢喜这玩意儿。

老北京的庙会情怀

要说这北京人过年必去的地儿肯定是这遍布京城的大大小小的庙会了。逛庙会是旧时老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东岳庙”、“白云观”都是有名的庙会,最有北京过年的特色,在这儿给您细数数这庙会的事儿。

早年间京城的庙会很多。以隆福寺、护国寺、土地庙、花市、白塔寺庙会为最,合称五大庙会。这其中尤以隆福寺和护国寺庙会最为热闹,号称京城东、西二庙。那会儿的庙会热闹非凡,不但有小吃、花会,还有星卜和技艺表演。小吃有扒糕、糖葫芦、羊霜肠、煎焖子、八宝茶汤等等。民间花会有耍狮子、踩高跷、小车会、跑旱船等,技艺中有摔跤、双簧、耍中幡、拉洋片等。庙会上不仅有吃有玩,还经营各种百货,大到古玩字画、珠玉绫罗,小到针头线脑、花鸟鱼虫,真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各大庙会在经营上还有自己的特色,隆福寺以珠宝玉器、文玩古董、雕漆买卖、交换洋烟画为主,还兼有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民间小吃;护国寺、白塔寺庙会以百货、花鸟鱼虫为主;土地庙以土产、百货为主;花市则以鲜花和各种人工制作的花卉为主,庙会为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在众多去处里,老北京人逛起来最轻松的要数琉璃厂厂甸。厂甸在和平门外,明代是为皇宫烧制琉璃瓦的地方,所以有了琉璃厂的名字。“琉璃厂上好风光,旱地行船小作坊”,琉璃厂平日冷清,到了正月却格外的热闹。从正月初一到十五,长长的东西琉璃厂大街、和平门外大街,游客如云,各种年货摊档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一眼望不到边。人们爱逛厂甸,是因为正月里京城大小古玩、字画、图书店多在设摊,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琳琅满目。这些平日里不多见的古玩珠宝,让平民百姓眼界大开。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响,看看精彩的花会表演,听听各具特色的市井叫卖,踮足翘首观看双簧表演、京剧清唱、天桥摔跤、硬气功、琴书、飞叉、五虎棍、秧歌、高跷、跑驴、太平鼓;尝尝那色香味俱佳的各色小吃,买个飞转着的哗哗作响的大风车,再往脖子上挂套意寓祈福、辟邪、招财进宝的火红的山里红,您可在厂甸庙会把个浓浓的年味儿尽情逛到极致。厂甸庙会上的小吃品种繁多,极具特色。甜的、咸的、荤的、素的、稀的、干的、炸的、煮的、烤的、烙的、蒸的、切的、拌的无所不包。一米长的大糖葫芦,用山楂穿成,外面刷糖稀,顶端还插有花花绿绿的小旗,与大风车和空竹的嗡嗡叫声一起烘托着节日的气氛。真是“糖葫芦不吃举着,大甘蔗不啃拄着,小孙子脚不沾地爷爷呵儿喽着,靓男女一道儿祥子拉着,大人小孩手里的风车响着,小金鱼不卖吆喝着,磨剪子抢菜刀唱得好听比画着,吹糖人的不言语嘴没闲着,剃头挑子一头热唤头拨楞着,几分亲情一家老小开开心心逛着。”

nlc202309011428

在老北京民间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初一东岳庙,十五逛花灯,燕九白云观,三十雍和宫。”说的是老北京过年要去的几个地方。人们在正月初一一早就会出门拜年,然后就到东岳庙烧香、敬神、逛庙会。东岳庙庙会是京城春节的重要庙会之一,来此烧香拜佛的络绎不绝,特别是庙里的子孙娘娘,到这里烧香许愿的最多。在子孙娘娘殿中有两匹雄马,一匹是瓷身,一匹是铜身。传说如果想生男孩的,只要在殿上那匹铜马的头上摸一把,再在它的腹下摸一把,保管生男孩。久而久之,那匹铜马身上有几处被人摸得是光可鉴人。

再说这燕九白云观,旧时白云观庙会以开放时间长、香火旺盛、独具特色而享誉京城。那时每逢白云观庙会时,香客们大多沿宣武门外护城河西行,出西便门,成群结队地到白云观上香,逛庙会。进到观中,首先就是“摸石猴”和“打金钱眼”了。据称摸了白云观的石猴可以祛病﹑避邪﹑求福。打金钱眼是白云观春节时另一个吸引人的活动。白云观山门里有一座单孔汉白玉石拱桥,桥下无河更无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旱桥,名为“窝风桥”。其实只是一个石砌长方形大坑。迎春会期间,在窝风桥下挂一个大铜钱,钱眼内吊一小铜铃。据称能用铜钱击中钱眼中的小铜铃者,今年即可得福发财,这就是“打金钱眼”。整个庙会中最高潮的活动,莫过于“神仙会”和“燕九会”了。据说正月十九日是邱处机诞辰日,他会化装成乞丐、老者、孩童来到观中,凡有缘者,可得相会。于是众多善男信女们便寄宿于白云观中,盼望着能与神仙结缘。一些民间花会艺人也来凑热闹,表演扭秧歌、踩高跷、耍狮子、龙灯、跑旱船、赛马射箭,无所不有,所以民间又有“耍燕九”之称。

正月三十看完雍和宫“打鬼”,热热闹闹的新年才算是告一段落。清代自乾隆朝以后,雍和宫每年都会举行“跳布扎”,作为庙会活动的重要内容,并以此来庆祝新年。“跳布扎”是伏魔驱祟的意思,普通老百姓就形象地说是“打鬼”。清代,雍和宫的“打鬼”十分隆重,有时甚至皇帝也来参加。“打鬼”之日万人空巷,很多挤不到庙里看打鬼的观众,就在庙外等着看送鬼。因此,送鬼行列一露头,庙会各玩艺场子的观众,各货摊旁的人们便纷纷离开,追着去看“鬼”,此时是庙会活动的最高潮,辛勤的人们带着对新一年的憧憬,开始了新的生活。

最北京、最年味儿的零七杂八

1. 最统一之“福”字倒着贴

春节,北京人儿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墙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准是一水儿的将“福”字倒着贴,取一个“福到了”的意思。关于“福”字倒贴,有一个传说跟大脚马皇后有关。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后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2. 最形象之“山里红”

正月的厂甸,传说有个山西的农民赶来卖山里红(即山楂),用蔴绳穿成串系成挂,交叉肩上名为“十字披红”。总是喊:“就这一挂啦!就这一挂啦!”叫卖方法颇有现代广告意识,后来被引申为“就这一卦啦”,做为歇后语流传至今。

3. 最可口之“打蜜供”

蜜供是老北京最传统的一种点心,外表杂乱无章一疙瘩一块的,属于上不了台面的。真正称得上蜜供的是由非常整齐的一条条约二三寸长方棍形的小食品搭起的,很像如今的塔楼。其高度由顾客预定,用途为过年敬神敬祖。所谓打蜜供是点心铺照顾小门小户的买主,一种零存整付的购买形式。平时可零存五分、一角入折子,及至过年相应付给一堂(份)蜜供。小孩儿们吃起来方便,可一层层拆而食之,时间耐久。

4. 最封建之“不破五不出门”

过去老北京讲拜年是男人的事,各家妇女不到“破五”不许出门送贺,即便很近的邻里,也只能在院中说话,不许进屋,即所谓“忌门”。其实初五之前妇女们本身忙得也出不了门,拜年的人不断,过年的时候吃饭没点儿,来了就吃,桌子上的饭菜长期摆着,她们要在家做饭,根本也出不去。

. 最传统之“烧火判儿”

“烧火判儿”是旧时元宵节里的一个重要观赏项目,遗憾的是,现在已经绝迹京城。“判儿”指的是判官,元宵节期间,老北京的很多店铺用泥塑成巨大的判官形象,内部是一个炉膛,里面装上煤,点上火,判官被烧得浑身通红,火焰从判官的七窍中喷冒出来,煞是好看。老北京在今天的平安大道路北侧有一座城隍庙,那里烧的“火判儿”是京城最有名的。北京最后一次“烧火判儿”是1950年在北海公园。

6. 最虔诚之“拜兔儿爷 ”

元宵节其实是老北京过年最热闹的一天,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这一天女眷还要跪拜兔儿爷,兔子因繁殖能力极强而被认为是生殖的象征,在正月十五,全家女眷跪拜兔儿爷,以佑人丁兴旺,十分虔诚。但兔儿爷被祭拜完后就成了儿童玩具,北京的兔儿爷造型滑稽,穿上武将服装,还骑着虎,兔儿爷是北京文化里所独有的。

7. 最传统之“打陀螺”

“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 陀螺是老北京的传统玩意儿,在宋朝时就有一种类似陀螺游戏的小玩意儿,名字叫做“千千”。打陀螺是京城的小孩儿在春节时玩的一项流行活动,小小的陀螺旋转不停,满院子都是抽陀螺的欢笑声。

8. 最不同之“南城北城各不同”

北京春节的过节习俗南北城也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北城文化好铺张,比较重面子,南城文化玩的心态比较重,比如花鸟鱼虫,多来自南城。北城有荷花市场,多以文人雅士为主,而南城有天桥,像大兵黄那样骂大街的也成了艺人,位列八大怪之一。过去南城艺人到北城表演,在曲目上要做修改,力求内容更文雅一些。

尾声

老北京人常说“吃完了咂么咂么嘴儿”,越是接近年,就越想去咂么。年,如烟似雾,我们摸不着看不到,只有它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一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多么怀念以前小时候那对年的期待,那充实而发自内心的喜悦!慢慢咂么,返璞归真是一种心灵的呼唤,回归自然古朴,不加雕饰,你会发现真正的美丽——那是北京过年的冬景:“扬风叫雪”房上的积雪刮下来,净往人脖子里钻;太阳一出来,房檐儿上的雪化了,顺房檐滴下来很快冻成冰柱;下面是一行脚印和灯光温暖的小院儿;院儿里挂好鞭炮和灯笼,另一侧两个牛角灯,挂在垂花门门框上;一个壁灯,挂在迎门短墙上;满院儿灯火辉煌,映衬着雪景,如入仙境。北京的年是这样的,在我心里,这样的年味儿,很耐咂么。

篇4:家乡的年味作文600字

每到年节,家家户户都要备年货、贴春联、贺新春、祈新福,我家也不例外,长辈们早早就开始准备年货。一进腊月,奶奶就在院子里挂满了她亲手腌制的青鱼、猪头肉、鸡鸭鹅等。青鱼有我半人高,猪头肉越晒越油亮,我缠着奶奶想要品尝品尝,奶奶总说:“再等等,再等等,到过年,让你吃个够!”这样,我就更期盼“年”早点到来。

除夕这天,下午天晴,爸爸妈妈带我贴春联。听大人讲,贴春联大有讲究,春联要从左往右贴,“福”字要倒过来贴,象征“福到”。裁,剪,贴,我和爸爸忙活了一下午。

当我们贴好春联进屋时,七大姑八大爷们正在厨房热火朝天地准备年夜饭。年夜饭是除夕夜的重头戏,不但种类丰富,而且很讲究彩头,整条的鱼和鸡肉是必不可少的,其寓意是“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吃完年夜饭,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边,边看春晚边守岁。看到有趣的小品时,我那没牙的老太太瘪着嘴笑得前仰后合。随着节目的推进,20xx年的最后几秒钟,我们一齐欢呼了起来:“五、四、三、二、一!”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戊戌狗年向我们挥手告别,新的猪年大踏步向我们走来,年味越来越“佩奇”了,这时候的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都是满满的喜庆。

篇5:寻年味的作文600字

走过京杭大运河上的七孔长桥――广济桥,温和的阳光下塘栖古镇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我面前。走入画卷,一股沁人心脾的酸味勾住了我的脚步。“百年汇昌”的招牌下,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蜜饯:绿的是青梅、红的是樱脯、黄的是佛手、白的是糖藕。老板介绍说:“我们这家店始创于200多年前的清朝,不仅有皇帝爱吃的贡品,还有在第x届‘西湖博览会’上获得最高奖的金牌产品呢!”我不禁咽了一口口水,尝了一块最不起眼的梅饼。一口咬下去,话梅肉的酸味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给我的牙齿洗冷水澡,整个人一下子就清醒了;咽下去之后,一种中草药特有的甜味和着陈皮的清香,弥漫在整个口腔。那感觉美妙极了!外婆说:“这些蜜饯是我们小时候过年才尝得到的美食,所以这酸味就是年的味道。”

隔壁的法根糕点店藏着我最喜欢的年味。伴随着有节奏的轰鸣声,一台神奇的小机器吐出了长长的荞麦糕。阿姨熟练地左一拧右一转,一个个紫色的“小枕头”你追我赶地蹦到了我眼前。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一咬,哇!居然还是脆的。恰到好处的甜和荞麦的醇香,让我吃出了丰收的味道。

我一边走一边问妈妈:“你要找的年味呢?”妈妈指了指边上的小弄堂说:“就在那儿。”我顺着妈妈的手指看过去:“咦?这不是一家药店吗?”妈妈在里面买了两大包枇杷花,像宝贝一样地捧在手里。我小心翼翼地问:“这……这药是苦的,怎么会是年的味道呢?”妈妈说:“这是塘栖才有的止咳神药哦!有了它,我的宝贝就不怕雾霾,可以天天唱歌了!”我看看妈妈,再看看枇杷花,那一朵朵小黄花里藏着满满的爱的味道。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拿错了外公的酒杯,喝了一大口土烧酒。“哇!好辣阿!”我觉得我都快变成会喷火的恐龙了。爸爸紧紧地搂着我,笑着说:“这火辣辣的感觉也是年的味道哦!”

篇6:我家的年味600字初中作文

一到家门口,便可以感受到浓浓年味。大门的正中央,早已换上了新的“福”字,上面还画着许多可爱的小牛。门的两旁与正上方也贴上了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喜气洋洋,真可谓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啊!

进入家门后,便一下子融入到了热闹而又忙碌的气氛中。爸爸妈妈都在忙着扫地、擦桌子、收拾家,姥爷正忙着擦窗户呢!一家人的忙碌都是希望能够扫除这一年的污气、霉运,迎接更美好的一年。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一定会有一种感觉:要过年了!

收拾好卫生后,姥姥就要做花糕了。花糕是一种做成花形状的枣馒头,它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先要把面分成许多块,再把这些面依次做成正方形,既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之后再折一下,让相对的两个角露出来,再拿一块大红枣放上,然后一捏,其中的一部分就做好了。经过几个小时,一个大花糕就做好了。白白的馒头衬上一颗颗红枣,宛若一朵莲花,发出浓浓的香味,闭上眼咬一口,浓浓的香甜在唇齿间徘徊,心里甜滋滋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夜幕降临,鞭炮便一声接一声地响起来,在宁静又美丽的夜空中,一朵绚丽的烟花升上夜空,这美丽的火花与绚丽的色彩使夜空更加美丽、生动。

就在这时,拿起美丽的窗花贴在擦得一尘不染的窗户上,那美丽的窗花与绚烂的烟花融为一体,它们仿佛在无形地告诉我们:过年了,祝大家新年快乐!

篇7:年味的优秀初二作文600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起过年,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定是这样一幅画面——家家户户的窗户上贴上了喜庆迎春的对联,家里是铺天盖地的火红色,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家庭美满。转眼是大大小小庭院里小孩子们争相打闹的身影与稚嫩的童声,令人应接不暇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紧接着,密如锣鼓的年夜饭准备开始了,家里的大人都有序做起份内的`工作,准备食材的带上篮子朝市集赶往,打扫房间的捎上扫把簸箕,亲戚朋友们更是提上水果礼品或是拎起一两只鸡准备除夕最重要的事情——拜年。大年三十夜总是忙忙碌碌而又充满生机的一个晚上,每家每户蔓延着浓浓的年味。

年味是什么味道呢?

年味就是在父母乐呵呵地挂上大红色的对联时,要你帮一把手,在布置完家里的陈设后喜滋滋地让你不要破坏精心准备“现场”,那令人温暖的家的底色,那明亮耀眼的年味。

年味也是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不着痕迹的渗入晕开,大人催促着孩子们去亲戚家拜年,归来时,孩子们的笑容咧到了耳边,手中亮亮的红包是沉甸甸的新年代名词。家里人打发开孩子们去拆红包后,又是杀鸡杀猪,赶忙炒菜备酒。不一会儿,厨房里飘来浓郁的菜香与屋顶上寥寥升上的一缕炊烟。那数不尽的美味佳肴,那美味珍馐的年味。

年味还是在享受年夜饭时的热闹气氛,大人们互相敬酒,微醺的话语酿开了尘封的过往,令人躁动的气氛愈来愈热,屋子里谈天说笑的声音愈来愈大,逐渐掩盖了“岁怪”来时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在屋外产生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点点火光在喧嚣的夜晚显得无比相称。那觥筹交错的饭桌年夜,那醉人微醺的年味。

年味,永远是回味无穷的。

篇8:初二家乡的年味作文600字

俗话说:“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过年,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有美食、有新衣、有红包。农历腊月,家乡的人可忙碌了:家家酿米酒,户户打年糕。腌腊肉、制香肠、晒鱼干,忙得不亦乐乎,做冻米糖,舂麻糍的声音此起彼伏……酒香、肉香,弥漫整个山乡;糕甜、糖甜,甜满人们的心坎;农家人的歌声、笑声撒遍了田野……

送灶神是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农历腊月二十四,这天灶神回天庭述职,人们备了丰盛的供品,替灶神饯行,希望他在玉帝面前为百姓说几句好话,以求来年雨顺。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孩子们期盼的大年三十到了。这天,家家忙着挂灯笼,贴春联,威武的门神,守卫者家园,大红的福字,倒贴在门上。傍晚,在爆竹声声中,家人们品尝着美味佳肴,桌上的菜热腾腾,家人的心暖洋洋。八点半,亲人们其乐融融地看春晚,一个个小品、相声逗得大家笑声不止,孩子们手里拿着长辈的压岁钱,别提多开心了。

“啪、啪、啪”的声音震耳欲聋,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抬头仰望:无数的礼花腾空而升,随后带着满身的火焰洒向大地,变幻无穷的烟花,映照着无数兴奋地笑脸,地上是烟火的光彩,天上是光彩的火焰,红的犹节日的灯笼;黄的像金色的麦穗;橙的似丰硕的果实;绿的如茂盛的大树。满天的火树银花,让人应接不暇。

新年初一的早上,我吃着香甜糯口的汤团。情不自禁地说:“我又长大了一岁。”这天人群中到处洋溢着“新年好!”“新年快乐!”的问候声。路上走亲访友,串门拜年的行人络绎不绝。按惯例,元宵节前,村里都会请剧团,在文化礼堂,演上三天三夜的古装戏,四邻八乡,亲戚朋友,都会赶来一睹风采。就这样,一直热热闹闹到元宵舞龙灯——

篇9:年味作文600字

在除夕之前,大人们就忙着打扫卫生,置办年货,为新年时拜年作准备。

除夕那天,人们都忙着买好菜为年夜饭作最后的准备。也是为新年作最后的准备。

年夜饭时,一家人欢聚一堂,相互祝福,或喝酒聊天,或吃饭回忆。热热闹闹的;不过这顿饭必须吃得很慢,据爷爷说:这顿饭吃得越久,一家人就越幸福,越和睦。可是我向来沉迷于打爆竹的有趣之中,无心体验这顿饭的奇特与甜蜜。

团圆饭之后,不能不提的自然是春晚了!一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赏着这一年一度的跨年晚会。在桌子上摆上一些食物,边看春晚边吃东西,也是人间的一大享受。

到了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窗外响起了连绵不断的爆竹声,人们为了来年的好运气而奋发。小一点的孩子,都双手捧着手机,等待红包雨的降临。而年长的则眺望窗外,看着一阵阵火花冲上云霄,开出美丽的“花朵”。

新年这天,跟着父母去亲戚家拜年,顺手牵羊地拿一个红包,也是身为个小孩子在新年的一大趣事了!

篇10:年味作文600字

——题记

早晨,一缕阳光透过纱窗,照射在我的身上,丝丝缕缕的光束映照在街边的花丛中,称出一派别样的生机。大年三十,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借着新年前夕的喜庆,一草一木都变得喜庆起来了。深呼吸,清新自然的气味便吸入鼻中,换上我精心准备的新衣,意味着新年将至,对镜子露出满意的笑容来,这个年,似乎很美好。

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行色匆匆,会心浅笑。一个个身穿红袄子的孩子们,天真的笑容盛若灿烂的夏花,手里拿着嵌有金边的“福”字,摇头晃脑地,为这美妙的清晨又增添一缕生机活力。看着悬挂在门上的春联:“满堂和顺庆平安,阖家欢乐迎百福。”朱色铅字在纸上嬉闹着,对着我们说着:“恭喜,恭喜!新年快乐!”,轻启朱唇,千言万语流露出暖心的问候,手机微微泛起光,短暂的旋律响起,祝福的文字,充满的祝福,不管身在何处,一通的文字向你送上喜悦的祝福。

奶奶准备了丰富的菜肴,家里来了许多至亲的人:姑姑,姨,叔叔,姑爸爸……家里热闹非凡,餐桌上洗杯更酌,谈天说地,亲和的语言把我们连在了一起。不约而同地坐在沙发上,茶几上的瓜果所剩无几,电视上的春节晚会把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连在了一起,我们的瞳孔里反射出五彩斑斓,一家人其乐融融。

不知不觉,零点已至,家人也陆陆续续地入睡了。响彻云霄的花炮此起彼伏,天边刹那间的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篇11:年味作文600字

年味作文600字

随着20xx年的到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来临了,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年味是什么吧!

作家冯骥才曾写过一本叫《年味》的书,书中说到: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消解的。它缘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的无知,对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无知。人们对年有一种盛情。在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因为这不仅是一时的事,而是象征着未来一年的幸福与否。因为年是告别过去,面向未来的特殊时刻。因此,一切生活的理想都在这个时刻焕发出来。所以说现在的年味也没有之前那么浓了,说了这么久,年味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的认知中,年味是与家人团聚时的欢喜,和阖家欢乐的气氛;年味是过年时小孩们在屋外放着耀眼的烟花;年味是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外贴上火红的春联。

年味是与家人团聚时的欢喜和阖家欢乐的气氛:利用春节这一段时间,各家都要到处走亲戚,尽管路途遥远但任然挡不住人们想要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心情,虽说明星很忙,有些事情不能推脱也只能在外地留有一颗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情感。

年味是过年时小孩们在屋外放着耀眼的烟花:每逢春节,小孩子们都会嚷嚷着要买烟花爆竹玩耍,家长都抵不过小孩们的.一番胡闹买了一大箱各色各样的烟花供孩子们玩耍,玩的不亦乐乎。

年味是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外贴上火花的春联:对联一般寓意着生活美好,抒发美好愿望,国家兴旺等一些美好的事物,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所以每家门前都贴着对联也是司空见惯的。

篇12:年味作文600字

年的味道有很多很多。它是清扫房屋,张贴春联时红红火火那香香的味道;它是家人团圆时的幸福美满那甜甜的味道;它还是五光十色的烟花冲上天空时的绚丽多彩,给我们带来浓浓的年味。一声巨响,从天空中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一眨眼又好似变成了一把把小伞从空中飘落。终于到烟花之王了,这个拿手好戏当然是要我来点线啦!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打火机把它快速点燃,之后就大步向前跑,跑到远处观赏烟花。一开始像银丝缎的银光闪闪的烟花冲向天空,有的像一道道彩虹,在天空中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还有的像一把把降落伞暖暖的飘落,真是一场大饱眼福的盛宴呀!这烟花闪闪发光,这“震惊世界”的声音也不赖呢!有的一声“轰”让我心跳逐渐加快;有的“噼里啪啦”让我们躲都来不及,还有的“兹拉兹拉”让我感到浓浓的年味。最后还出现了一行字――新年快乐。

看完了烟花在空中的舞蹈,当然要让甩炮那响亮的歌声来清清耳朵啦!我急忙拆出一盒甩炮,把它们轻轻地倒在手上,接着拿出一粒,抓紧炮头,右脚向后退一步,弯曲,右手向后伸直,左手弯曲并横放在胸前,准备一二三开始!我的右脚用力向前蹬,右手向前甩,就可以把甩炮扔出很远的距离。紧接着,把甩炮一个一个放在地上,用脚轻轻地踩爆,很有节奏感!“啪……啪啪”有时像音乐一样准确,甩炮的声音总是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趣。

篇13:年味600字作文

家家户户在门前贴上一副副红色的对联在阳台上点上一盏清红的“灯”。长辈们将崭新的纸币装进了红袋子,在桌上摆好了色味俱全的饭菜等待着他们敲响着大门…

清风吹拂着脸颊,路旁的稻草轻轻摆动,金黄的稻田映入眼帘。集市上满是春节的喜悦:有的店铺只贴着一张小红单,最清晰可见的就是回家过年这几个字。而有的店铺仍然生意兴隆,重要都是家人就在身边。每逢除夕,心情都异常愉悦,每年都是如此,但每年的喜悦却从未减少。

敲着大门喊道:“奶奶爷爷,我们回来了!”门的手柄转动着,大门里露出的`是那熟悉又陌生的脸。她那眼角边笑开成一朵花,嘴都合不拢了;他淡淡一笑可那深藏在眼底的激动却也是如此清晰可见。

春节最重要的,肯定数团圆饭。一年才能见一次的姐姐,在餐桌上,美食已不成诱惑,仿佛有聊不完的话语和欢笑。当然,也不能把美食晾在一边,那排骨多汁也多肉,油却不腻,那简简单单的蔬菜,却流露出淡淡的清香与浓厚蒜味交杂在一起简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扬言减肥的姐姐也都停不下筷,还有那只大盘的鱼,浸泡在“葱油澡”中最后竟被吃出一条完整的骨架,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我最喜欢的甜汤圆,无馅的小个白团子却不显得乏味,甜甜的桂花汤将它浸泡在内,舀一勺,浓稠的汤黏却又那么顺滑,一口一个白汤圆,整个人仿佛想被挂花香包围一般,绽放在唇齿之间,消失在肚子之中,简直是吃了1碗想要再来一碗!

上一篇:猴年小年夜贺卡祝词下一篇:因为梦想而离家随笔:让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