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2024-04-14

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共8篇)

篇1: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摘要大学教育要走出传统教育的模式,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这就需要从教育思想入手,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整体改革,建立起新的教育运行机制。

关键词思想创新 优化内容 教学相长 改进考试

素质教育,就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和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全员整体素质和个体全面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大学教育更是要走出传统教育的模式,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这就需要从教育思想入手,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整体改革,建立新的教育运行机制。

一、重视思想创新,突出教改主旋律

1、学校各级领导干部思想创新是搞好教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领导思想创新,教改工作才有原动力,才能落到实处,走向深入。

2、教学管理思想创新,是搞好教改的有力保障。陈旧的教学管理体制阻碍着教改的前进步伐。教学管理思想创新,使我们从教学管理工作规范的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到考试工作管理条例等,有了新的构想。这些构想,更新颖,更切合实际,更利于培养新型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3、思想创新,是搞好教改的基础,教学经费是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体系创新

课堂教学是高校对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场所和主要形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极大。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使之适应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创新的关键所在。

基础课程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技术、学好后续课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教学环节。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对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教学素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高认识,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

修订完善相关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文件,它反映课程的教育主导思想。针对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面拓宽的要求,强化课程。改变过去实习只注重操作过程,而忽视操作过程中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弊端;完善考核办法,采用闭卷、开卷与操作技能现场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三、坚持师生配合,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教和学的双向活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辩证的统一体。在教学改革中要追求师生相融、教学相长。

1、努力追求师生相融,实现教学中的互动效应。教师要创造一种好的气氛,营造一种好的氛围,使教学活动在一种优良的环境中进行。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和善、互助友爱的民主关系。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促进力量,它可以在教学中转化为强大的内在动力,推动教学活动的展开和进行。

2、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目的都是为了针对学生搞好教学,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指导;学生钻研课本、探讨学法,是为了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搞好学习,掌握知识,练就本领。教师为了能教好学生,除掌握教材、掌握教法之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精通学法,这样才能真正实施对学生的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除精读课本、掌握学法、自主学习外,还要尽可能熟悉教师的教学风格及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轻松而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师生配合,教学相长,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重视考试方法的改进

课程的考试在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存在着教师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满足于死记硬背,临时突击,求得考试过关。而近几年,许多高校采取的方式是期末写一篇论文或者体会的办法代替期末闭卷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虽使部分学生对该课有所重视,也会通过论文或者体会反映出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和听课的认真态度,但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因此,改进考试办法势在必行。

为了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避免上述问题发生,在考试方法上,可设想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考核作为考试的第一步,成绩可占该课程成绩的20%;把知行统一,积德实践成绩占30%,对于因各种原因违纪受到处分的学生,可视处分档次不同,依次从积德实践成绩中扣除,这是第二步;第三步,根据所学理论与实践,撰写一篇论文或心得体会,然后用一定字数的文字给自己打分,并说明为什么给自己打这个分,成绩占50%。这样,就逐步形成了用“闭卷考试发现理论学习不足,实践过程体验学习心得,论文写作创新思维”的三步曲。这三部曲的有机统一,对于每个学生怎样树立人生目标、人生态度,怎样度过大学生活,都会有积极的帮助;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完善考试方式无疑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

五、结论

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要使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真正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1、教学管理思想创新,是搞好教改的有力保障。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使之适应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创新的关键所在。

3、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师生配合,教学相长,努力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4、逐步形成了用“闭卷考试发现理论学习不足,实践过程体验学习心得,论文写作创新思维”的三步曲。

参考文献:

[1]张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2]李敬.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新乡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1

[3]高维舫.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中国高等教育.1998.9

[4]郑小明.教育质量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中国高等教育.1998.9

篇2: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指导学习的主渠道,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达标训练课”来完成。达标训练课包括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达成目标,检测目标四大环节,运用艺术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引到学习新知的气氛中,然后“展示目标”。“达成目标”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与学法同步的关键一环。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来领悟课文内容,包括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写作意图,写作特点等。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得出学习新知的方法。并在“反馈矫正课”上通过学生自测自结、互测互评,教师总结评价等方法巩固学习内容。

在课后的复习和作业中,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今天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会的有哪些,不懂的有哪些,哪些知识与前面的知识有联系、重点是什么等。用这种“回忆再现”的方法巩固已有的知识,然后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使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系统。在此基础上再去做作业,防止那种不求甚解,遇到问题现翻书心里没底的做法。作业一定要工整,而且要独立完成,对所学的知识深化理解、巩固吸收。

篇3:坚持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设情境, 承上启下

在讲授新课时经常会用到前一节或以前所学的内容, 教师要注意复习引导, 如讲授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时, 如果利用上一节课的问题来说, 什么是对立事件, 什么是互斥事件, 其联系与区别如何, 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向新知识。这些内容的补充, 不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还较好地解决了认知前提的缺陷, 为讲授新知识扫除了障碍,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收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效果。

二、探索研究, 画龙点睛

所谓探索研究画龙点睛, 就是教师讲授新知识时, 教师要精心设计点拨, 让学生准确地把握知识。教师讲授的“新知识、新环节”, 每节课的内容可能很多, 但真正不好听懂弄会的新知识只不过一两点。所以抓住这一两点也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讲授分步计数原理时, 只需将分步计数原理应用方法及分类计数原理的区别和联系点明, 即可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例题也只需点拨一两点后让学生看书自己去归纳总结, 形成结论再做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把似懂非懂的知识转化为加深理解能运用的知识, 并且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充分实现,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精选例题, 巩固基础

教师要通过一系列例题的训练, 使学生熟练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智能。精选课堂例题注意:1.达到一定训练量;2.达到本节教学目标要求达到的认知水平;3.保证例题对所有的学生起到一定的效果。同时, 要满足两个原则:A.低起点, 严要求, 直接应用本节定理、公式做题, 达到对定理、公式的“记忆”理解, 掌握做题的规范化。B.坡度小、标准高。要保证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都能做得出, 使学生每完成一题后都能有所提高, 做到“有坡度而无难度”,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心态, 并逐步深化和提高。

篇4:坚持改革创新 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剑门关高中 改革创新 发展机遇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30-01

四川省剑门关高级中学于2005年开始首届高中招生,短短八年时间里,学校紧紧抓住县城搬迁、灾后重建等重大发展机遇,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内部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教育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

高中办学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所新的高中学校,不但要摆脱生存危机,还必须破解发展危机,加快发展速度。我校高中办学时间短,教师新手多,成熟型教师少,师资整体水平相对薄弱。学校优秀生源少,生源基础差,各年级班级层次差别较大。同时,县内外兄弟学校的激烈竞争,给学校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学校如何快速发展?如何去赶超老牌兄弟学校?剑门关高中人未雨绸缪,开始了新的思考与探索。我们的结论是,不能走老路,不能循常规,必须也只能另辟蹊径,要敢于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大胆创新,走一条适合剑门关高中发展的全新之路、特色之路。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这样,剑门关高中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大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学校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当代教育的一个“制高点”,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抢占这个“制高点”,可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带动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可以促进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深入改革;可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学校经过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决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学校已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所有班级均装备了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并接入互联网和学校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班班通”。学校每位教师可以使用优课电子备课系统,学校资源管理平台建有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学校数字化管理系统等。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查找、收集和利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教师全部都使用电子备课,教师的教学资源丰富,业务能力提升快,课堂教学效率高,使我校教学质量得到了快速提升。

二、共享名校优质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校情、教情、学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走开放办学之路,借力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弥补学校短板,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学校考察、调研、分析、论证后,决定在高、初中各年级开设成都七中直播教学班,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我校直播班教师与成都七中教师在网络上同步备课,通过课堂直播实现两校同步课堂教学,同步练习,同步检测,直播班成绩统一分析比较。目前,我校高初中共有30多个班级在直接或间接使用成都七中教学资源,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学生达2000余名,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40%左右。实践证明,举办直播教学班这种形式,切实有效地改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学生学业成绩得到有效提升,优生人数增加,也是近年来我校高考重本上线人数有较大突破的直接原因。

三、积极推行生本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带学,这种教师包办式的,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这种传统的先教后学,教多学少,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压抑了学生的天赋与本能。学校抓住全县推广生本教育这一契机,放眼全国,放眼未来,寻找学校新的发展平台,大胆改革与探索,积极推行生本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高中、初中开设生本教育实验班,积极倡导“先学后教”,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点拨、解疑、纠错,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以学习小组为中心讨论、交流,并在课堂上展示、讲解,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学生的主体得到彰显,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效率高。通过对实验班的调研,学校分阶段对生本教育进行总结,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学校推行每周一次生本教育公开课,全校高初中同科教师参加听课并评课,通过不断反思、总结,使全校教师对生本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开展生本教育教学的能力得到提高。学校积极推行生本管理,成立了学生自治委员会,整合了学生会、团委会的管理力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力度,增强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成长历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建立精英教育机制,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我校认真落实市教育局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学校抓住这一新的发展契机,组建了“英才班”。在全县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分析成绩、统一考核的机制下,我校的英才班由副校级领导专人管理,由教学经验丰富、精力充沛、教学业绩突出、具有敬业奉献和开拓进取精神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和承担教学任务。根据英才班的特点,学校强化合作学习。依据学生各科成绩、自主学习能力等情况,将英才班学生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每个小组成员都担任某一学科小组长。组员间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学习成绩实行小组捆绑考核。学校实行目标分解、人盯人责任承包制。语、数、英、物、化、生六个学科教师每人承包一个小组,对所承包学生的思想、生活、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全面负责,并与教师业绩考核挂钩。学校制订了首届英才班教育教学常规细则,每期召开两次英才班家长会,集家校合力培育英才,强化英才班学生的励志教育,深挖学生内动力,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方法传授和思维拓展,让学生朝着“精英”方向发展,强化学生均衡发展,尽量避免偏科现象。在教学中注重个别辅导,当面讲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目前,该班发展势头良好。

篇5:改革语文教学坚持教以学为本

在语文课的教改实践中,我遵循学习规律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指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来学习。如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我先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哪些景物最能表现出春天的特色,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然后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抓住景物哪些特点来描写的。学生在讨论中说到:作者对景物的观察不单靠视觉,而且还调动触觉、嗅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在观察的基础上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观察的时候并不是静止的看事物而是赋予他“动”、“活”的美感,并在描写中抒发自己的这种美好感受;观察的方面也不是单一的,也就是说观察应该是全面地、细致地调动多种器官并要捕捉到事物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有一个深入透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指导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比较中提高了观察能力。

除了观察能力之外,在学习过程中,从感知教材到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整个过程,思维能力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唯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诸种能力,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才能适应当今世界知识激增、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挑战,才能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荔枝蜜》一课的教学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运用。

在《荔枝蜜》一课教学中,我首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气氛中,接着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借蜜蜂之物抒发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我提出了这样的思考题:作者对蜜蜂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表现这种感情变化的?又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作者借蜜蜂赞美劳动人民,蜜蜂和劳动人民有什么共同之处等?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学习活动领会了作者写作思路及写作意图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努力参与思维活动,发言积极。教者剥茧抽丝,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分析到综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通过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线索的方法和体会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培养了学习能力。

教者不但教给学法更注重运用学法。每学完一篇典型文章之后都要指导学生或运用这种结构或运用这种写法去写文章。例如学完《荔枝蜜》一课,教者就让同学们运用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去歌颂自己心目中最可爱的人,有的同学用“蜡烛”、“春蚕”,来赞美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有的同学用“松树”、“菊花”,来赞美不畏困苦,在逆境中崛起的强者;也有的同学用“小草”、“铺路石”来赞美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等。写文的同时,学生们熟练了技能技巧,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增强了对为建设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人们的热爱之情,更提高了创新的能力。

在指导学习的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会记忆、理解等方法。对生字的记忆采用了“谐音记忆”、“比较记忆”、“分类记忆”等方法。文学常识采用“归类记忆”、“比较记忆”等方法。对课文内容采用“概要记忆法”等,并教给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和推断词语含义的方法。同时教给学生学会在课文或单元学习之后按知识的分类做系统化归类,强化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篇6: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新马桥中学简介

一、学校概况

新马桥中学前身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灵璧人王奎璧创办的新马桥正明初中。1957年春更名为新马桥中学,1970年从新马桥干校搬迁到现在的校址,在固镇县学校布局调整时,固镇南部的连站中学、曹老集中学、王庄中学的高中部合并到新马桥中学,使新马桥中学成为固镇县南部唯一一所完全中学。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为占地面积72532㎡,建筑面积13141㎡,教学设施齐全的完全中学。

学校坐落于京沪线和省道101上的固镇县新马桥镇,滨临美丽的澥河之畔,依路傍水,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布局科学。当你跨入学校的大门,宽敞的育才大道就展现在你的眼前。育才大道的两边依次座落着时光园、桃李园、礼仪广场、二号教学楼、综合实验楼。育才大道的尽头是一号教学楼、师生运动场等设施。学校的西侧的园丁路西从南向北依次有教工宿舍楼、水冲厕所、综合楼。沿着求知路西侧分别是休闲小区、女生公寓、男生公寓。以花园、假山为一体的时光园绿化小区,为师生们营造了清新优雅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一个标准运动场、一个足球场、四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两个羽毛球场、十几个乒乓球台等,是同学们进行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学校图书馆藏书近30000册,师生阅览室存放300多种报刊杂志。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其中高中部 7个班、初中部13个班。在校学生972人,其中初中学生590人,高中学生382人,学校辐射半径10千米,服务人口160000人。在职教职工119人,专任教师109人,初中专任教师78人,高中专任教师31人,其中高级教师 14人,一级教师38人。这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我校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立足于农村教育,是农家子弟成才的摇篮,使许多基础薄弱的学生走进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近几年办学特色明显,音体美教育特色显著,每年有十几名艺体生考入省内外知名艺校或艺术院校。

我校是“市级文明单位”,“蚌埠市绿色学校”,中国科技大学“团员素质训练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基地”(筹)。《中国青年报》、《中国人口报》、《安徽青年报》曾先后对我校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专题报道。2008年底,新马桥中学顺利通过了蚌埠市市级示范中学验收。2009年11月18日新马桥中学在全县率先启动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体现我校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的“三一五”模式。得到了市教科所的领导,县领导和教育局领导的好评。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授予固镇县教学改革先进单位。2010年6月20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阮成武副院长,周兴国教授、刘和海副教授三位专家来到我校,阅览了新马桥中学课改资料汇编,随访了新马桥中学课改情况,视察了新马桥中学校园文化,亲自观摩初

一、初

二、高

一、高二四个年级20个班的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和贴吧走廊文化,观看了学生的大课间跑步,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肯定,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以后要进行经常性的随访和指导助。

目前,新中人正以百倍勇气和信心,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把新马桥中学办成“内涵丰富、文化突出、特色鲜明”的新新中而奋力拼搏。

二、学校发展的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近几年是新马桥中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新马桥中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走江苏东庐下山东杜郎口,做出了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的决定,并迈出坚定的一步。新马桥中学全体师生以把学校建成“内涵丰富、文化突出、特色鲜明”的新学校为共同愿景,积极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体现我校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的“三一五”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相继有十多所学校近200名教师到我校课堂听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校通过开展“课改名师”的评选工作,评出课改标兵30名,课改能手10名,课改名师4名,课改专家2名。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固镇县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现正在进行第二届评选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每月一个主题活动,特色鲜明。通过专栏橱窗和各班的贴吧,宣传和展示活动成果。每年4月1日学校都举办了读书节启动仪式,实行开放式书架,把学校所有图书放到学生容易阅读的地方,极大限度的发挥学校图书的作用,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比赛演讲,做到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如今,学校已连续举行了四届,今年的读书活动正在启动中。每逢节日学校工会都开展各种体育比赛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广大教职工在快乐中幸福工作。目前,在初

一、初二开展的晨读午诵暮省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效果良好,现就此项目正在申报省级课题。

(三)、坚持素质教育办学方向,初步办出自己的特色

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国家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的内涵,坚持素质办学方向,确立了“初中抓质量,高中抓特色”的办学理念,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坚持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学校开办艺体特长班,安排专

任教师辅导,以每天1小时的大课间跑步为抓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成果显著。2010年3月首次组队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就取得了较好成绩。11月12、13日组队参加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又取得了高中组总分第三,初中组总分第六的好成绩,每年学校都组队参加市运会,每年都有新的突破,成绩名列全市农村中学前茅。每年参加县运动会都取得较好了佳绩,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感动新中评选及颁奖联欢,为师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每年我们还协助镇政府承办了澥河之春文艺汇演,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省市县电视台对王新存老师自编自唱的留守歌曲进行了专题采访,目前,王老师已在网络上被誉为“留守歌王”。

(四)、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教研活动丰富多彩,各教研组很抓校本教研活动,规定一学期校长听课64节,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听课48节,班子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听课32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6节;校长推荐教育管理和改革的经验文章不少于6篇,副校长不少于4篇,班子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不少于2篇,教师不少于一篇;由教务处统一订购了教育教学书籍和教学光盘,全校教师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人一本学习笔记,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进行小组交流,学校定期对各小组学习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每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外出学习一次,参加县内教研活动80多人次,参加蚌埠市教研活动40多人次,学校每年承办县教研室主办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来自全县各校100多名教师参加,取得圆满成功。在学校课改一周年之际,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组织全体教师撰写课改心得,通过深刻反思,全校达成共识,这将更加坚定了我校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的决心。,2012年高考我校圆满并超额90%完成了县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教育局专门发来了贺信,在全县高三工作会议上,我校获得高考教学质量奖2000元。我校的中考成绩较大幅度提高,已经进入完中初中部的先进行列。

(五)调整管理思路,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学校打破现有的管理体制,成立新的管理中心,比如学生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文化发展中心、年级教育中心、信息与服务中心、质量与目标监控中心等。各中心职能分别是:学生发展中心全面负责活动类课程建设,主要包括:综合实践课程、班会课程开发、学生社团课程、校园主题教育月课程(感恩教育月、读书活动月、成功教育月、诚信教育月、养成教育月等)、大课间活动课程、学生常规管理课程等;课程发展中心全面负责从初一到高三的六级课程的开发、课程管理、课堂改革、课程评价和校本培训研讨、特色课程、特长教育等;年级教育中心主要负责:教学常规管理、教育常规管理、家校联系、成绩分析、基于年级层面的教师资源管理等;信息后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餐饮服务、预算与审

计、校安工程、环境维护、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电教、办学条件改善等;文化发展中心主要负责校园文化战略(学校的使命、价值观、愿景、战略、口号、标语等)、班级文化建设、教学文化建设、阅读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管理等;目标与质量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对各部门、各中心、年级组、教研组、班级和教职工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奖惩等。新马桥中学外树形象,深挖内涵,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锐意改革,在综治、计生、团委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

三、加强与改进学校管理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只是新中迈出的坚定步伐中的一步,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才是它的精髓,也是新中飞向梦想天空的双翼,制度是硬力量,文化是软力量,制度作用于形,文化作用于心,标准化管理靠制度,创造性管理靠文化,今后,学校要两手都要抓,尽快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树立新马桥中学文化战略,全力打造人文精神,提升办学品味。今后学校将狠抓“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努力做到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为教育说话,重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拓展宣传和教育的空间,利用宣传橱窗、贴吧、名人画像、各类教育宣传画等充实校园文化内容,为学生创设健康成长的环境。以此突显学校的教育思想,激励全校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篇7: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

坚持理想 不断前进.h1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22pt;MARGIN: 17pt 0cm 16.5pt;LINE-HEIGHT: 240%;TEXT-ALIGN: justify }.h2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 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 }.h3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 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 }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实验阶段步入推广阶段的关键时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于2004年4月7日至8日,在上海召开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来自各地的语文教育专家、教学研究人员、著名特级教师、名校校长以及《光明日报》《课程·教材·教法》和会刊、会报记者四十余人,齐聚一堂,交流近三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特别是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总结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初步成果,研究出现的问题和偏差,为深化语文课程及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纠正偏差,谋求发展

会议代表首先听取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巢宗祺教授关于《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他说,这次修订主要是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实施以来,各实验区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的。主要修订之处有:在“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这一重要提法;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的提法;在“阅读教学”部分,提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以及防止滥用合作学习。课程标准对课改中涌现的各种新的评价方式给予肯定,同时针对一些地方搞得太复杂,使教师负担过重且难以推广的问题,提出“要注重评价的可行性、有效性,力戒烦琐、零碎,防止过于追求形式”等建议。他指出,这次修订约有二百多处作了改动,但实验稿中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没有变,主要是在表述上更加科学、明确,不至于产生歧义。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方智范教授着重谈到,课程改革要面对现实,更要着眼未来。他认为当前的课程改革,在理论上是创新的。它不是完全站在学科的角度上,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出,不是理论上的一种刻意求新,而是继承了母语教育优秀传统中的合理部分,并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所做的一定提升。“语文素养”把立人和学文结合在一起,体现整体的人的发展的思想,是理论上的突破。同时,在课改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这是由于现实条件和理想追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课程标准在更大程度上是面向未来,培养在未来竞争中有更强适应性的国民。因此,我们的老师要适度地跳出来考虑问题,许多现实矛盾可以站在比较高的角度去看待它,解决它。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倪文锦教授针对一些学校和地区在“个性化阅读”的理解和实践上产生的偏差,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在阅读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发表个人见解不能走极端,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是必需的。“个性化阅读”强调的是阅读个体的不可替代性,而不是说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个性化阅读要尊重文本,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深刻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把握好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以课文中人物的高尚精神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学的模式可以千差万别,但如果脱离了文本,观点再新,形式再活,也只会得到南辕北辙的效果。

浙江省小语会理事长、特级教师沈大安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时刻,召开这次研讨会,其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课改确实有许多困难,但我们要坚持理想,直面现实,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尽最大努力,用改革来解决存在的问题,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动语文课程改革不断前进。

全国小语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指出,进行课程改革,要有辩证的思想,这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课改提出的一些新理念,在思想上要全面理解,在实践中要大胆探索。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不要急于下结论,要用事实说话。

全国小语会理事、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副主任陆云指出,当前,教学的重要问题是“虚”,表现为“五重五轻”:重自主,轻指导;重感悟,轻训练;重形式,轻内容;重拓展,轻文本;重活动,轻思考。他呼唤语文教学要进行哲学思考,以求得对语文教学规律本质的认识。

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必须坚持

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教授着重就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作了长篇发言。她说:“近百年来,我国的志士仁人对汉字、汉语及其教学的关注,一直没有停止过。他们留下的语文教学思想、理论、方法是一座宝库,是一种文化传统。我们对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总结还很不够,还需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在回顾了语文教育的历史后,田教授认为,当前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强化了横向的借鉴,弱化了纵向的继承。一次次学习、借鉴外国的教学理论,对我国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出现了抛弃传统,忽视汉字、汉语特点的问题。

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扎根传统,面向现代,形成根深叶茂之态势呢?田教授提出了三点希望: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对待传统,对待语文教学。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论,但必须要有自主意识,要以“我”为根,以汉字、汉语特点为根基。只有根基打得牢固,才能谈得上发展。斯霞、袁瑢、霍懋征等当代最有影响的语文教师,都是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根上成长起来的参天大树。对传统要扬弃,而不应抛弃。二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该是渐进的,不要轻易否定以前的成功经验。对符合时代要求的经验,一旦成熟了,就应当推广。三要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要学习语言学、心理学、教学论,还要提高传统文化修养,使语文教学的根扎得牢牢的。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也指出,要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传统的语文教学建立了汉字教学体系、文章学教学体系和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体系。前人还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熟读精思,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不耻下问,博览多闻;知行结合,躬身实践。从古到今,我国涌现众多语文教育家,他们有许多真知灼见。这些见解先于“课改”提出,且完全符合“课改”的精神。我们要善于梳理,为自己所用。我们要以科学的思维、时代的眼光,研究传统语文教学,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

关于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就这个问题,山西省教科所副所长李莉莉指出,自从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来,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在教学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但在教学中,一些老师片面理解探究性学习,认为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都需要探究。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本来是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的,却偏要让学生去探究,浪费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陆云也指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都需要探究,接受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全国小语会秘书长陈先云认为,首先,既要重视探究性学习,也要重视打好语文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字写不好,书读不好,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打不好语文基础,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教学中一味强调探究,势必事倍功半,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其次,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二者不可偏废。现在一些地方上观摩课,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都课改了,你怎么还这样上课?”“这一节课没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给人的感觉,探究性学习就是先进的,接受性学习就是落后的,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第三,探究性学习不能只重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选择学习方式。要从实际出发,适合运用哪种学习方式就用哪种,还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课程改革中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代表们关注的又一个热点。全国小语会顾问、著名特级教师袁瑢说,对这个问题,往往由于看法不一样,教学情况就不一样。有的偏向工具性,有的偏向人文性。语文教学要把握好学科的个性,那就是听、说、读、写并重。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这是由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呢?全国小语会副秘书长、天津师范大学高恒利教授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以上两点。”高教授认为,讲究方法,当然需要教师指点和传授,还要有学生积极的自主的练习,只有学生的“练”而缺少教师必要的“训”,或是只有教师的“训”而缺少学生的“练”,都不能称之为训练。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新的内涵。比如,把机械的重复的语言文字训练变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把静态的语言文字练习变成动态的语文实践。语文训练如果进行得好,就能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胡富强说:“课改中不少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表演、绘画、唱歌或做科学小实验来体现‘学科渗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处理得好,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学科渗透要有个度。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学科渗透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语文学科的各项改革,都要切实保证语文教育的真正意义,负起语文学科的责任。”

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以习作教学为例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既要抓好开放式的“自由习作”,也要抓好有指导性的、按一定序列进行的“训练习作”。习作训练要练好两个基本功:一是搜集习作材料的基本功;二是表达习作内容的基本功。首先,习作训练的形式应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因此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习作和童话体习作。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习作。从高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进入“敏感期”,其习作训练应该转向有明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习作。其次,要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确定各学段习作基本功训练的重点。低、中、高三个学段应分别侧重于句子、构段和谋篇训练。一定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使习作基础训练项目少而精,有针对性。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副教授指出,阅读教学中对于语言的学习还需要加强。阅读教学如果仅仅以培养阅读能力为重点,学生“得意忘言”,学到的只是一个个故事,而不是语言。怎么学?首先是积累,要朗读,背诵,要烂熟于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此外,从积累到表达,还要有一个加工、重新组织和构建的过程。因此要安排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也就是课标提倡的从实践中学语言的理念。

关于文本学习与其他资源的开发

代表们围绕文本学习与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全国小语会常务理事周光旋说,对文本的学习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学习者要亲历、实践,才能学好语言,亲历阅读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代表们指出,时下有的语文课,为了体现开放性,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有的课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课外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有的课每课必进行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效果不明显。凡此种种,对课文本身的学习反而削弱了,语言文字训练不扎实、不到位。代表们一致认为,这种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的做法是不对的,随意提出“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的口号是不负责任的。教材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资源有限的地区,更是如此。教学中,首先要用好教科书,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要防止忽略教材内容、要求,忽视对课文的研读,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安排与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其次,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引进相关资源,如,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以增加对作品、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相关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关于母语教育的地位问题

研讨会上,母语教育地位的滑坡引起了代表们的极大关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尹超校长呼吁: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轻视语文教育的倾向。小学升初中,中学只看重数学成绩,数学获区级三等奖就有重点中学要,而习作获全国一等奖都不算数。她说:“在与日本、韩国同行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看到他们那么重视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很受感动,而我们倒好像更重视英语的学习。”

崔峦语重心长地指出,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我们每一个人责任重大。基础教育改革,如果母语教育搞不好,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现在有的学校语文课中夹杂英语,这不仅是教学的问题,而且反映出对母语的态度问题。对英语的过度崇拜,容易导致对民族精神的漠视,这是在语言、文化上丧失民族自尊心的表现。他呼吁:“我们一定要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给他们最好的教育,在小学阶段一定要打好学习语文、学习做人的底子。”

香港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学会副会长梁振威先生经常参加内地举办的有关语文教育的学术活动。他说:“祖国内地和香港的语文教学虽然在目标表述上有所不同,但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感情,体认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对母语的兴趣,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形成母语使用的能力,这些都是一致的。”他介绍了近年来香港小语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策略。与会代表从他的发言中,深切感受到香港同行在探索母语教学规律方面所做的努力。

关于评价改革

评价已成为课改的“瓶颈”,是当前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天津市河西区教研室李军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他们开展“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课题研究的情况。通过课改实验,他们对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认识,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们以师生教与学的实践为重点,努力做到以评促读、以评促说、以评促思、以评促写、以评促议、以评促教,并采用易于学生接受的多种评价方式,如,通过富于形象的图画来评价,富于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填充评价表来评价,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易进副教授认为,新课程评价着重于评价的激励功能,对学生评价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学生揭示其发展成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建立自信,由此激发其继续学习的愿望。评价关注的主要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等方面出现的积极变化,以及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独特性;二是对学生在特定领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给以引导。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向他们提示发展目标,帮助他们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行为,并根据相关标准加以改进,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全国小语会理事、河北省教研室陶月华指出,当前语文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即过于随意地夸奖和滥用夸奖,教师不能一味带领同学说“棒,棒,棒,你真棒”,好在哪里?学生不明白。教师应具体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有良好表现,以便于本人继续努力,也便于其他学生效仿。

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在提交的论文里,就评价的一些难点提出了看法。如,关于人文熏陶效果的评价。她认为,首先可以“嵌入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的表情、语言、行为一系列反应,以及对课文中人物的评判,都可以窥见学生的情感世界。其次,可以在生活的真实情境中,也可以通过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表现,从儿童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结合写感受、写感想进行评价。关于语文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她认为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开放式与封闭式评价相结合,口头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关于名师的导向作用

最近几年,一些名师到各地进行观摩教学愈演愈烈,引起了代表的关注。江苏无锡桥谊实验小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顾美云指出,一些名师在各地示范讲学,有的人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一堂课,想上多长时间就上多长时间,有的一节课竟然上了两个小时。浙江象山县教研室唐懋龙也指出,当前一些特级教师的公开课,有的老师就像小品演员,将一篇篇课文演绎成一个展示教师才华的课堂表演剧,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许多基层教师在看课时虽然满足了精神和眼球的享受,回到自己的教室却不敢盲目效仿。不少被借班上公开课的班级,课后教师往往要给学生重新补课。

对此,崔峦尖锐地指出,当前,教师的迷失与名师的公开教学不无关系,希望教育报刊在宣传上要适度。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王崧舟就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四有”:一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二有开阔的课程视野;三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四有远大的职业境界。

研讨中,代表们从名师的导向作用,谈到了一节好课的标准。浙江温州实验小学校长白莉莉等同志提出,语文课标颁布以后,对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不容易把握,究竟什么课是体现新理念的、实实在在的好课?围绕这一问题,代表们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形成了初步的、比较一致的意见。

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共同的认识。恰当,主要指要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突出。教师要能深刻地理解、正确地把握教材,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为标准的。学生参与的程度,就广度而言,要看是不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不是在每个环节都参与了;就深度而言,要看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要看理解程度、学习质量是否得到提升。

教学方法要得当。教师是否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灵活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紧张、有趣的生成过程。其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恰当、适度。

教学效果要好。包括教学气氛要和谐,师生关系要融洽,训练要扎实有效。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学有所得,哪怕是一课一得。

这次研讨会时间短,收获大。代表们普遍反映,通过研讨对搞好语文课程改革的决心更大了,方向更明了,问题更清楚了,心里有底了。大家希望,在理论层面上,全国小语会继续引领全国小语界同仁开展语文课程及教学的研究工作,努力构建我们自己的有序、高效的语文教学体系;在实践层面上,在引导教学方向和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多做扎实的工作。代表们一致认为,语文课程改革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只要我们不回避问题,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课程改革、语文教学一定会迈着坚实的步子,一直向前。

2004年4月

本文由郑宇、陈先云、崔峦执笔。

篇8: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一、内容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做到主则详, 次则略, 不平均用力, 要紧紧抓住课文重点, 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如《白杨礼赞》一课的重点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时间用在刀刃上

我力求在课堂45分钟中找效率。例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孔乙己’的名字”为题, 让学生设想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 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 最后问:“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提高能力。

三、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

彻底改变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代之以能力为训练中心的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形式。坚持以训练为主线, 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精心设计, 精讲巧问, 即使一般的提问和练习也着眼于能力训练。

四、功夫下在备课上

我备课时坚持做到了解学生基础、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内容。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只起监督、引导作用,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材施教, 发掘学生潜能,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授《春》一课时, 我这样让学生学会生疑发问:首先营造氛围, 让学生敢问。有学生质疑:朱自清为什么不把题目定为“春景图”呢?我就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索、交流, 不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始终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感情、个性以及各自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创造力。学生的问题不管多么离奇、古怪, 多么肤浅、幼稚, 从不否定, 而是热情鼓励, 让学生扬起“敢”的风帆, 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良好情感。发扬学生的特长, 发展学生的个性, 为学生提供标新立异的自主心理空间, 激发学习的热情,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其次, 拓宽渠道, 让学生问。“授之以鱼, 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 终身受用不尽。”教育学生不会问就是不会学习, 会问才具备了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知识背景、对新事物的理解, 所以对同一课文会提出不同问题。我注重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有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实闪耀出创新思想的火花, 值得探讨, 就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并以此为契机, 点燃全体学生的创新之火。第三, 教给方法, 让学生善问。学生乐于思考, 敢于质疑, 但有的质疑质量不高, 仅仅简单地问几个“为什么?”。我就从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提出问题, 提高问题的质量。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 如找关键词生发疑问。关键词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 隽永深邃, 蕴涵哲理又生动、具体, 能突出中心或能说明对象特征。如《孔乙己》一文中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站着喝酒的该是什么人?为什么孔乙己穿了长衫却站着喝酒?他“唯一”在何处?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质疑得好,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这些问题从而把握住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以及近年来各种教学辅助系统的装备到位, 给教学领域带来了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师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更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 枯燥的内容直观化, 深奥的知识浅显化, 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凸现教学重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李逵见宋江》一课时, 我利用“班班通”设备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中有关李逵的片段, 学生饶有兴趣的边观看边议论, 不时地拿起笔在课本上圈点, 学生不仅深刻全面地认识到李逵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而且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乃至于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也有了较深的认识。

斯普朗格曾经这样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东西,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 价值感唤醒, 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我为自己能参与课程改革, 感受到教学改革给教学带来的新气象, 给教师带来的新观念、给学生带来的新学习方式而自豪!

摘要:贯彻新理念, 实施新课标, 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 彻底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介绍了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做法。

上一篇:关于护林员承诺书下一篇:钢材买卖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