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设计中室内设计师需注意的十个问题

2024-06-29

灯光设计中室内设计师需注意的十个问题(共8篇)

篇1:灯光设计中室内设计师需注意的十个问题

灯光设计中室内设计师需注意的十个问题

简介:灯光设计中室内设计师需注意的十个问题

一、场景中的环境是什么类型的? 场景灯光通常分为三种类型:自然光、人工光以及二者的结合。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光是太阳光。当使用自然光时,有其它几个问题需要考虑:现在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天是晴空万里还是阴云密布;...-

灯光设计中室内设计师需注意的十个问题

一、场景中的环境是什么类型的?

场景灯光通常分为三种类型:自然光、人工光以及二者的结合。

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光是太阳光。当使用自然光时,有其它几个问题需要考虑:现在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天是晴空万里还是阴云密布;还有,在环境中有多少光反射到四周?

人工光几乎可以是任何形式。电灯、炉火或者二者一起照亮的任何类型的环境都可以认为是人工的。人工光可能是三种类型的光源中最普通的。你还需要考虑光线来自哪里,光线的质量如何。如果有几个光源,要弄清除哪一个是主光源?确定是否使用彩色光线也是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光源都有一个彩色的色彩,而不是纯白色。

最后一种灯光类型是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组合。在明亮的室外拍摄电影时,摄影师和灯光师有时也使用反射镜或者辅助灯来缓和刺目的阴影。

二、灯光的目的是什么?

换句话说,场景的基调和气氛是什么?在灯光中表达出一种基调,室内设计师对于整个图像的外观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些情况下,唯一的目标是清晰地看到一个或几个物体,但通常并非如此,实际目标是相当复杂的。

灯光有助于表达一种情感,或引导观众的眼睛到特定的位置。可以为场景提供更大的深度,展现丰富的层次。因此,在为场景创建灯光时,你可以自问,要表达什么基调?你所设置的灯光是否增进了故事的情节?

-在场景中是否有特殊灯光效果,如果有,它们是应该用灯还是通过其他途径创建?

除了通常类型的灯光外,很多三维动画软件以白炽灯、立体光源和特殊材料属性的形式提供许多特殊效果。虽然严格说来,一些并不属于灯的类型,在场景中,它们通常在可见光效果的外观上再添加进来。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可见光源的闪耀或发光。由于这些效果在3D中不能自动产生,你需要在渲染中专门把它们包括进来,并且考虑他们的外观和长处。

三、是否有创作来源的参考资料?

在创作逼真的场景时,应当养成从实际照片和电影中取材的习惯。好的参考资料可以提供一些线索,让你知道特定物体和环境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或者在特定条件下看起来是怎样的。通过认真分析一张照片中高光和阴影的位置,通常可以重新构造对图像起作用的光线的基本位置和强度。通过使用现有的原始资料来重建灯光布置,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在考虑了上面的问题后,现在应当为一个场景创建灯光了。虽然光源的数量、类型和他们单独的属性将因场景不同而异,但是,有三种基本类型的光源:关键光、补充光和背景光,它们在一起协调运作。

四、关键光

在一个场景中,其主要光源通常称为关键光。关键光不一定只是一个光源,但它一定是照明的主要光源。同样,关键光未必像点光源一样固定于一个地方。

虽然点光源通常放在四分之三的位置上(从物体的正面转45度,并从中心线向上转45度,这一位置很多时候被当作定势使用),但根据具体场景的需要,也可来自物体的下面或后面,或者其他任何位置。关键光通常是首先放置的光源,并且使用它在场景中创建初步的灯光效果。

虽然最初的放置为照亮物体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但是,得到的结果确实是单调而无趣的图像。阴影通常很粗糙且十分明显。同样,场景看起来总是太暗,因为没有自然的环境光来加亮阴影区域。这种情况在特定的场景中是很有用的,例如夜晚场景,但是,对大多数画面来说,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

五、补充光

补充光用来填充场景的黑暗和阴影区域。关键光在场景中是最引人注意的光源,但补充光的光线可以提供景深和逼真的感觉。

比较重要的补充光来自天然漫反射,这种类型的灯光通常称为环境光。这种类型的光线之所以重要,部分原因是它提高了整个场景的亮度。不幸的是,大多数渲染器的环境光统一地应用于整个场景。减低了场景的整体黑暗程度,它淘汰掉了一些可能的特性,不能对照亮的物体上的任何光亮和阴影进行造型,这是使场景看起来不逼真的主要原因。

模拟环境光的更好的方法是,在场景中把低强度的聚光灯或泛光灯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上。这种类型的辅助光应当减少阴影区域,并向不能被关键光直接照射的下边和角落补充一些光线。

除了场景中的天然散射光或者环境光之外,补充光用来照亮太暗的区域或者强调场景的一些部位。它们可以放置在关键光相对的位置,用以柔化阴影。

六、背景光

背景光通常作为“边缘光”,通过照亮对象的边缘将目标对象从背景中分开。它经常放置在四分之三关键光的正对面,它对物体的边缘起作用,引起很小的反射高光区。如果3D场景中的模型由很多小的圆角边缘组成,这种高光可能会增加场景的可信性。

其他类型的光源

实际光源是那些在场景中实际出现的照明来源。台灯、汽车前灯、闪电和野外燃烧的火焰都是潜在的光源。

在为场景设置灯光以后,还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虑。

七、我的解决方法简单而必要吗?

场景中的灯光与真正的灯光不同,它需要在渲染时间上多花功夫,灯光设置越复杂,渲染所花费的时间越多,灯光管理也会变得越难。你应当自问,每一种灯光对正在制作的外观是否十分必要。

当增加光源时,自然会减少反射点。在一些点,增加光源不会对场景的外观有所改善,并且将变得很难区分所增加光源的价值。你可以尝试独立察看每一个光源,来衡量它对场景的相对价值。如果对它的作用有所怀疑,就删除它。

八、有些物体是否需要从光源中排除?

从一些光源中排除一个物体,在渲染的时候,便可以节约时间。

这个原则对于制作阴影也是正确的。场景中的每一个光源都用来制作阴影,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制作阴影可能是十分昂贵的(尤其是光线跟踪阴影的情况下),并且有时对最终图像是有害的。

九、用贴图效果而不用实际光源能够模拟任何灯光吗?

建筑物光源、照亮的显示器和其他独立的小组合光源,有时可以用贴图创建,而不使用实际光源。

十、是否可以使用一些技巧使场景更真实?

比如,为光源添加颜色或贴图,可能可以很简单的使场景取得较好的气氛。

篇2:灯光设计中室内设计师需注意的十个问题

[ 2009-11-23 22:52:00 | By: 张占营 ]

0

阅读教学设计要注意的十个问题

一、阅读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要下功夫自己去读文本,读与文本有关的大量文章,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要有为讲一篇而读十篇二十篇的精神。读得越多,对文本的理解越深。只有自己读出来的东西体会才最真切,只有讲出自己理解的课才是最有味的语文课。

二、阅读教学设计要致力于追求高效课堂。不要过于关注教学模式,要关注学生学什么,能否达到丰富的积累。要立足于学生原来的基础,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获得一些技能,提升一些情感。学生有了发展,就是有效的课堂。

三、阅读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怎么读这一篇文章。围绕着这个问题,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是: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写了什么;研读文本,深入体会文章是怎么来写的;探究文本,弄清为什么写此文(即作品的意义)。

四、阅读教学设计要注意语言的品味,要引领学生体会出语言的丰富的表现力,并形成语言积累。还要适时地穿插材料,丰富课堂内容、深化对文本语言理解,使课堂显得有厚度、有广度。

五、阅读教学的学法设计紧紧抓住两个字“读”和“思”。教师要具体策划,怎样引领学生去“读”,引领学生“思”考什么。“读”是语文课最突出的特点,有了“思”语文课才有灵性。

六、阅读教学设计要根据文本选择好课型。文本体裁不同,作家不同,写作内容不同等,造成课型的丰富多彩。课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节课的重点。

七、阅读教学设计要关注单元提示和课后思考题。单元提示指明了文章的“文化范畴”以及学习重点,课后思考题显示了学习本文的重点和具体的阅读抓手。在阅读设计时,关照了单元提示和课后思考题,也即从一定程度上关照了课标的要求。

八、阅读教学设计要十分注意学生的疑问。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所发展这是教学的根本。教师要重视来自学生的问题。要在适当的时候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发问,教师释疑,使课堂真正成为获取知识的学堂。

九、阅读教学设计要有梯度,拾级而上。学习方法要有变化,避免单调。读、写、听、说、思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想法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3:灯光设计中室内设计师需注意的十个问题

国家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体育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体育考试方案的设计必须正确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表现在: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 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地发展;体育考试内容的选择, 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性质、特点和价值, 体育考试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初高中学段合理, 体系严密, 方法有效;运动负荷适宜, 对各项考试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 经济、实用、有效, 符合考试的实际需要。在考试评价中, 能够正确地运用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 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二、体育中考高考应大幅度提高体育考试项目的难度

查阅历年的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不难发现, 体育考试的难度在逐年下降, 表现为考核标准的下降, 项目更容易考试, 甚至把身高体重列为体育考试项目。这些现象不利于体育教学和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出现的初中体育教学一、二年级的“放羊”现象, 初三年级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现象和不重视体育基本技术教学的现象, 这些现象与现行体育考试项目技术含量太低不无关系。

体育考试项目设计要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考试项目设计的技术难度 (或技术含量) 是体育考试的魅力所在, 是体育教与学的基点。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需要教学。学生也只有在攻克难度、掌握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 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当然, 难度要适宜,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三、体育中考高考既强调统一性, 又强调灵活性

首先是要建立科学、系统的体育考试项目体系。只有建立合理有序、科学完整的体育考试项目体系并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 才能形成体育考试的新思维。要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 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都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在选择体育考试内容时, 要包括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 既有上下肢, 又有腹背、全身的练习, 要尽量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身体。考试内容可以分为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两大类。必考项目:为解决学生耐力下降问题增加了12分钟跑;为全面提高学生体能增加了三选一项目 (健美哑铃推举、1分钟跳绳和坐位体前屈) 。选考项目:设立了男生的大球项目、女生的小球项目和地方民族项目, 由地方和学校自行选择一项或几项作为考试项目, 不做统一规定, 有利于学生的选项学习, 有利于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体育考试项目设计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让他们有选择地考试一项或几项运动,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 因为学生有了运动专长, 他们才可能体验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价值感, 进而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提高, 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才可能形成, 也才会将体育活动当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 大球项目、小球项目和其他项目由学生自行选择一项或几项作为考试项目, 不做统一规定, 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四、体育中考高考要精选考试内容, 设法让考试本身吸引学生

精选既要让学生喜爱, 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体育考试内容, 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学有专长, 并能加以运用, 以充分体现体育考试的基础性特征。

以足球运动为例, 体育考试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根据足球运动竞赛的基本特征, 选择那些在比赛中使用频率较高、实用性较强、动作技术结构与方法相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与运用的基本技术与战术作为主要内容。根据以往的观察可以看出, 传球、接球、运球、射门是学生进行课余比赛的基本技术, 掌握了这几项技术便会使比赛成为可能。因此, 初中的体育考试和考核要把竞赛中常运用的传球、接球、运球、射门技术 (包括:脚内侧、脚背内侧、脚背正面踢球;脚内侧、脚底停球;脚背内、外侧运球;各种射门技术) 作为考试考核项目。高中的体育考试和考核要把足球二、三人的局部攻防战术配合作为主要体育考试的内容。

五、新体育中考高考应实行“捆绑式”二三人考试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 合作意识都比较淡薄。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优势互补、互相提高, 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体育考试方案的设计可以实行“捆绑式”二三人考试的方法。所谓“捆绑式”就是把一个东西附加在另一个之上, 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涉及到体育“捆绑式”二三人考试, 就是由学生自己组队, 跟平时自己关系好的其他学生组成一队。每个小组为一个集体,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都是以小组集体的形式参加活动, 评价对象也是整个小组。实行“捆绑式”二三人考试也为体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搭建了平台 (http://www.zjhj.net/21pdt/jthd/jthd_sample.asp?hdid=467) 。体育考试要实行“捆绑式”二三人考试, 会不会影响个人的体育考试成绩呢?不会的。我们可以这样做, 平时学习时的差异组合, 大家相互促进;体育考试时的强强联手, 人人取得最好的成绩。

六、考试要增加二三人的团体项目

新体育中考高考考试项目设计采用二三人一组的团体考试, 分组由两人或者三人一组进行考试和教学, 不会见到多人一组依次练习的排队课现象, 练习密度提高了, 运动量自然就会跟上。体育考试要增加二三人的团体项目, 改造传统体育考试项目中男生的大球项目如篮球、排球和足球等, 和女生的小球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和毽球等, 由个人考试项目改造成团体考试项目, 这样可以把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的目标通过体育考试项目设计落到实处。通过团体项目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 教会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交往, 使学生学会尊重人、理解人, 并善于与其他学生友好相处。

七、新体育中考高考体育考试项目应重点设立女生项目

体育考试项目中女生项目的设立, 要考虑中学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满足中学女生希望健美和减肥的需要, 从中学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中选取。比如, 12分钟跑、1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健美哑铃、健美操和毽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等, 这些考试项目对中学女生的体育教学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如今, 体育中考高考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 中学女生缺乏自主选择权, 考试内容单一、形式机械, 不符合中学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难以调动中学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体育考试项目重点设立女生项目, 能够改变体育中考高考和体育教学中的重男轻女现象。

八、项目设计要有利于选项教学、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和满足中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 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考试项目的选择权利, 有助于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由于人的体育基础、体质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不同, 对体育的需求千差万别, 中学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要为选项教学奠定基础。我国的地方体育活动方式种类繁多, 其中很多不仅具有健身价值, 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娱乐价值。比如, 北方的冰雪项目和南方的水上项目等, 中学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应该利用地方传统的体育资源。

体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和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育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 充分利用社区、周边环境和学校体育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体育课程方案。同样, 中学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应该利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体育资源。

九、新体育中考高考体育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体育考试必须采取体育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 一个单元结束和一个系列教学活动结束均要进行综合评价 (包括知识掌握、课堂表现、技术掌握、运动成绩等) , 只有将体育考试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 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十、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要公正公平

篇4:钢结构厂房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钢结构厂房;屋面;保温

中图分类号:TU39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0-0021-02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在建筑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在工业还是民用建筑中,钢结构以其突出的特点迅速地占领着越来越广的市场。其特点有:其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自重轻、承载力高,在大跨度及超高层建筑中代替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但也存在着防火性能差、易腐蚀等缺点,在设计中根据其特点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发挥钢结构的作用,现在就钢结构工业厂房在设计中的几个问题作简单阐述。

1钢材的保温隔热与防火

钢材具有很高的导热性能,其导热系数为50w(m.℃),当受热达到100℃以上时,其抗拉强度就会降低,塑性增大;温度达到250℃时,钢材抗拉强度会稍提高,但塑性却降低,出现蓝脆现象;温度达到500℃时,钢材强度降至很低,会致使钢结构塌落。所以当钢结构所处环境温度达到150℃以上时,就必须做隔热防火设计。其做法一般为:钢结构外侧包耐火砖、混凝土或硬质防火板材。或者钢结构刷厚涂型防火涂料,厚度按《钢结构防火涂料技术规程》计算。

2屋面支撑系统及屋面设计

屋盖支撑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厂房跨度、高度、柱网布置、屋盖结构形式、吊车吨位和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等条件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无论有檩或无檩体系的屋盖结构均应设置垂直支撑;在无檩体系中,大型屋面板有三点和屋架焊接,可起到上弦支撑作用,但考虑到施工条件的限制和安装需要。无论有檩或无檩体系屋盖均应在屋架上弦和天窗架上弦设置上弦横向支撑。对于屋架间距不小于12m的厂房或厂房内设有特重级桥式吊车或厂房内有较大振动设备的均应设置纵向水平支撑。

屋面的排水及防水设计在屋面设计中需重点考虑,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屋面坡度最小为5%,在积雪较大的地区,坡度应适当加大。单坡屋面的长度主要取决于所在地区的温差以及降雨所形成的最大水头高度。根据工程设计经验,单坡屋面长度宜控制在70m以内。

目前,市场上钢结构屋面的做法常用的有两种:①刚性屋面:双层彩色压型钢板内夹保温棉;②复合柔性屋面:由屋面彩钢板内板、隔气层、保温层、卷材防水层组成。

3温度伸缩缝的设置

温度变化将引起钢结构厂房的变形,使结构产生温度应力,当厂房平面尺度较大时,为避免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应在厂房纵横两个方向设置温度伸缩缝,区段的长度可以根据钢结构规范来执行。温度伸缩缝一般采用设置双柱的方法来处理,对纵向温度伸缩缝可在屋架支座处设置滚动支座。

4防锈处理

钢结构表面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就会锈蚀,当钢结构厂房空气中有侵蚀性介质或钢结构处在潮湿环境中时,钢结构厂房锈蚀就会更加明显和严重。钢结构的锈蚀不仅会使构件截面减小,还会使钢构件表层局部产生锈坑,当构件受力时将引起应力集中现象,使结构过早破坏。因此,对钢结构厂房构件的防锈蚀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应根据厂房侵蚀介质情况和环境条件在总图布置、工艺布置、材料选择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以确保厂房结构的安全。一般钢结构的防腐常采用防锈底漆和面漆,涂装层数及厚度常根据其使用环境和涂层性质来决定。一般室内钢结构在自然大气介质作用下,要求涂层厚度100μm,即底漆两道,面漆两道。露天钢结构或在工业大气介质作用下的钢结构,要求漆膜总厚度为150μm~200μm。且在酸环境中的钢结构要求使用氯磺化防酸漆。钢柱柱脚在地面以下部分要用不低于C20的混凝土包裹,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5立面设计

轻钢结构的建筑主要有把握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规模、线条、色彩、变化。

钢结构厂房的立面主要由工艺布置来决定,在满足工艺的要求下力求立面简洁恢宏同时使节点尽量简单统一。彩色压型钢板使得轻钢厂房的建筑表现得体形轻盈色彩丰富,明显优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重单一。在轻钢厂房的设计中常采用跳跃性色彩和冷色调,重点突出主要出入口、外天沟、收边泛水等地方,既体现了现代化厂房的恢宏气势,又丰富了立面效果。

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外墙维护为砖砌体,外装修为涂料或面砖,辅以色带,由于混凝土屋面设置采光窗效果不理想,设计时通常在墙面设置大量的采光窗。但对于维护墙为彩色压型钢板的钢结构厂房来说则不然。线条是表现轻钢结构建筑风格最独特的特征,均匀的线条或横或竖,使得轻钢结构建筑富有流畅的金属质感,体现了强烈的现代工业气息。若在墙面设置大量采光窗,则破坏了墙面的线条造型,同时,轻钢结构屋面可以大量使用屋面采光板,采光均匀,同时兼可解决厂房通风问题。

篇5:灯光设计中室内设计师需注意的十个问题

最高法院民一庭庭长张勇健

2014-12-04 民事审判参考

(一)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

民间借贷是涉及金融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基本民生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近年来,民间借贷案件保持高增长势头,据统计,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民间借贷案件747809件,同比上升了22.9%。妥善审理好民间借贷案件已不仅是民事审判的重要任务,更是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两年来,最高法院将民间借贷作为重点调研课题进行研究,目前民一庭已经完成司法解释初稿的起草,并提交这次会议进行了讨论。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很好,我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回去以后我们会认真消化吸收。

我还想提醒大家的是,2011年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专门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涉及的证据认定、复利及高利贷处理以及逾期利率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司法解释出台前,各地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要继续严格贯彻落实会议纪要精神。

当然,通过刚刚的讨论,大家也能体会到,民间借贷这类案件虽然在处理中碰到的难点相似,但因为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生活水平不同、居民收入指数不同,所以在处理相似的案件时,各地法官有不同的认识,比如说事实查明问题,贵州高院的同志坚持认为,不能仅仅凭借一张借条或欠条来认定借贷关系,一定要严格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查清交付的事实,但是其他一些法院的同志,包括天津、厦门和浙江法院的同志,则有另外的观点。一贯以来,我们就是单纯以欠条、借条作为现金交付的凭证,但是现在我们强调要查明交付的事实,与我们以前坚持的思路相比,有所调整、有所变化。这种调整和变化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的审判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分组讨论时我提到的莫少军案,该案中主审法官仅凭一张借条认定了借贷关系的存在,后来债务人自杀,承办法官也被检察院以渎职罪提起公诉。这个事例表明,现在民间借贷的问题确实很复杂,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可能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资金交付,就是通过现金方式交付,但是在内地,比如贵州、云南,这么大额的资金一般来说是不可能通过现金交付的,而是要通过银行转帐的方式,因为这样一些差异,导致在我们的司法解释中很难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另外,我想具体说两个问题:

一、涉及刑事犯罪时的处理问题。

大家在讨论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从各地审理的案件情况看,合法的民间借贷与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经济犯罪之间的界限多有交织,经常出现刑事与民事交叉的情形。如何划定合法与非法之间的合理界限,需要进一步探索,尤其要关注国家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相关金融政策调整对划分标准的影响。对涉及刑事犯罪时相应民事借款合同效力如何认定问题,据我们调研了解,实践中很多同志主张,涉及违法犯罪的民间借贷合同一律无效,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判断合同的效力还是要审查当事人合同约定本身是否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当事人一方的犯罪行为是否必然影响合同效力,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有担保的时候,情况就更加复杂,在出借人并未涉嫌犯罪的情况下,比如合同诈骗,某人到一家商业银行通过诈骗的手段骗得贷款,借款人就是犯罪分子,而银行完全是受害者,对于这样一个借款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如果轻率地认定主合同无效,就会导致担保合同相应无效,出借人就不能向担保人主张担保债权,这就极大地损害了出借入的权益。所以在认定合同效力时,一定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进行综合判断。

在刑民交叉的程序处理上,对于尚未形成群体性、大面积纠纷事件的个别案件,要慎用驳回起诉和中止审理。之所以强调尚未形成群体性的大面积纠纷,是因为群体性的大面积纠纷,常常都已经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往往已经介入。在民间借贷行为涉及合同诈骗等刑事犯罪时,实践中一些法院采取的办法是先刑事后民事。当然,先刑后民在保证认定案件事实统一,及时惩罚犯罪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等方面有其优势和合理性,特别是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的群体性、大面积借贷行为。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诉讼目的、诉讼原则、责任构成要件、归责原则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当事人承担责任的性质也不同,先刑后民并非审理刑民交叉案件的基本原则。实践中,应区别不同情形适用,不要绝对化、扩大化,以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民事诉权和实体权益。对于刑事附带民事程序和单纯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问题。

最高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程序有专门的司法解释,我们认为,刑事附带民事程序本质上是两个程序的结合。刑事程序体现的是公权力对于犯罪行为的惩戒,并通过个案对社会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所附带的民事程序,是对犯罪行为或者从民事角度说是侵权行为对于受害人民事权利伤害的救济,这两个程序有本质的不同,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有它的优势和便利,但是绝不能因为有刑事附带民事而妨碍了我们全面、综合和彻底地对受害人权利进行救济。在处理个案时要准确把握什么时候可以中止诉讼,什么时候可以先启动民事程序,允许当事人通过民事程序进行救济。例如黑龙江的高山诈骗案,中行一个支行的行长高山以中行的名义吸纳多个企业存款,后卷款长期在逃,犯罪事实短时间内难以查清,但是存款企业完全是受害人,其和中行存在民事关系,而且当时的证据不能表明受害人也涉嫌刑事犯罪。这种情况下,存款企业提起诉讼主张权利,人民法院应予审理,而不必要等待刑事程序来附带民事程序。

二、要注意区分生活互助性借贷和生产经营性借贷。

随着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大幅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资金供给和需求旺盛,民间借贷已经不仅局限于生活互助,融通资金用于生产经营逐渐成为民间借贷的主要目的。在审理相关案件时,要注意区分生活互助性质的借贷与生产。经营性质的借贷。对于生活互助性质的借贷,要注重遏制高利贷行为;对于经营性质的借贷,要注重查明基础事实,无论是以借贷形式体现其他法律关系,或者是以其他形式掩盖借贷关系,均应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针对当事人之间的真实法律关系做出处理。民间借贷涉及的问题很多,分组讨论时,大家普遍提出了利率上限问题。

目前司法解释草稿中规定的是一个数字24%,脱离了原来四倍的表述,原因在于我们从人民银行了解到,最近时间他们正在就取消统一的商业贷款法定基准利率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如果取消,再规定四倍就没有意义了。另外,对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高低问题,沿海和内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相应的认识和期待也是不同的,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困境,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交强险赔偿的分项限额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交强险赔偿问题上,现在还有一部分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突破了交强险条例的分项限额,在审理交通事故纠纷时,只要不超出总的限额即12.2万,都要求保险公司予以赔付,没有把分项的限额予以区分。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交强险条例明确规定了分项限额,我们应当严格遵守。理由是:

一、行政法规对此有明确规定。交强险条例明确规定了分项限额制度,人民法院审理相关民事案件时当然应该依法处理,这是最基本的理由;

二、分析法律规定的分项限额是否合理,需要对全国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状况作出评估,需要对交通事故率作出统计,需要对赔偿范围变化对费率水平的影响进行计算,需要就费率水平的变化与民众的接受程度进行预测。应当看到,交强险条例是基于整体的、全面的、多种因素综合考量作出的规定,而这些考量、预测、评判恰恰是人民法院力不能及的。显然,在分项限额的问题上,涉及到如此深入的专业问题和政策把握问题,由立法机构或行政机关作出判断更加妥当。《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交强险制度的细化规定授权给行政机关,也正是此种判。断的当然结果;

三、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司法解决问题的范围是有限的。分项限额不仅仅涉及到受害人的损失填补,还间接涉及到交强险的费率水平等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在处理个案中,我们有时会觉得分项限额不尽合理,希望能为受害人多争取一份救济,让保险公司承担更多的保险责任。当然,在个案中,注重考虑个体利益平衡有合理的一面。但不能因为绝对追求个案的利益平衡,而伤害到整个社会秩序。应当认识到,我国交强险的费率是法定的,保险公司没有定价权,保险公司必须按照法定的费率水平接受投保人的投保,根据保监会提供的数据,目前交强险的运营整体上处于亏损状态,这意味着,交强险的赔偿负担过重,保险公司就会产生提高保费的冲动。交强险的顺利运转不可能不考虑保险人的利益。如果保险公司所称的负担过重问题以及提高保费的利益诉求获得立法部门认可,结果就是交强险费率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整体投保负担增加,这涉及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权衡问题。因此,打通分项限额,社会效果未必好。同时,由人民法院作出类似的决策,其正当性理由也不够充分。由于分项限额涉及到交强险的基本制度、涉及到费率水平甚至涉及到金融安全,2011年国务院对此问题曾专门开会研究,并在会议上专门提到我们一些法院不遵守分项限额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法院的任务是适用法律,而不是评价法律或修改法律。当然,目前分项限额问题在立法上是否有调整的必要,我们通过案例一直在研究,有关的部门和立法机关也在研究。从西方立法例来看,他们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规定上的调整也比较多,有些分项限额的调整幅度很大,甚至有些国家的交强险赔偿范围全部是人身损害,没有财产损害。外国有益的经验我们要注重吸收,在立法层面对交强险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这是我们力求推动的。但是在交强险条例没有修改前,还是要按照行政法规的明确规定处理案件。

(三)关于执行异议之诉的问题。

执行异议之诉是2007年民诉法修改后设立的一项制度,涉及到案外人与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之间的利益平衡,非常复杂,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操作难度也比较大。对这个问题,我谈一点个人看法。

首先,要明确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目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诉讼排除对执行标的物的强制执行,或者说通过诉讼,申请人、案外人对抗对于执行标的物的强制执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不仅要对当事人是否对执行标的物享有实体权利进行判断,还要对其实体权利是否足以阻止对执行标的物的强制执行进行判断;

其次,要明确具体的判断标准。这个判断标准是比较复杂的,我想,对这个问题思路要开阔一些,要全面、客观地看待。比如,并不是所有的所有权都能阻止、对抗针对标的物的强制执行。在实现抵押权时,所有权人就不能以其享有所有权为理由来对抗抵押权的行使;再如,按照我们现有的司法解释,购买房屋之后没有办理过户登记,但已经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而且其对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也无过错的,在这样的情况,能够对抗对于房屋的强制执行,问题在于是不是这些条件都必须满足。例如,已经办理了预告登记的情形。

此外,上午杜专委专门提到的被拆迁入请求取得拆迁安置房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个银行基于抵押权申请对房屋强制执行,被拆迁人的这个权利也能对抗对于房屋的强制执行。

以上是从异议人的角度来看的。相反地,从申请执行人的角度看,其权利是一般债权还是经确权判决确认的所有权,情况也有不同。比如“一物二卖”的情况,判决认定。该房屋归原告所有,那么对这个房屋的执行就是基于所有权的执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异议人的权利是什么性质,他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对抗,什么情况下不能对抗,这都是我们应当考虑的因素。

所以,判断是否存在能够阻止对执行标的强制执行的实体权利,要综合分析异议人和申请执行人各自的权利性质和权利的效力边界,根据相关法律、司法解释进行全面判断。

(四)关于涉农民事审判问题。今天上午,杜专委对如何做好涉农民事审判作了重要阐述,提出了总体要求,大家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好。我再强调一点,就是要特别注重对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理解和把握。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就涉及到民事审判如何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问题,大家对此要高度关注。

有人认为国家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就是放开了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性控制。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项生产要素,有内在的市场化需求和合理配置的需要,这是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必然,但是也要看到,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基本生存保障的主要功能没有改变,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元,家庭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层次,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不管如何创新,都不能脱离这个基本点,都要坚守一条底线,就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我们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仍然要坚持这个底线,针对不同的流转方式,采用不同的保护手段和方式:对于转包、互换、出租等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利归属的传统流转方式,要以合同严守为原则,综合平衡各方利益;对于入股、合作等新的流转形式,要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的保护力度,对于不改变、本权权利主体,通过让渡占有、使用权能,最大限度发挥物的效用的交易安排,应当予以维护;对于以转让方式流转的,仍要严格将“有稳定的非农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作为认定合同效力的实质性要件,将发包方同意作为必要的程序要件,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此外,对于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农村宅基地上房屋买卖等问题,是审判实践的难点,我认为一个总的原则应当是,要严格贯彻落实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农用地的用途管制,运用司法手段防止流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切实保护当事人权益,保障农业地位。尤其是在当前城市资本大规模进军农村的大背景下,在涉及基本农田和农业生产时,要注意把握上述原则。最高法院民一庭今年也将此作为重点调研课题,各高院要注意根据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深入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五)关于正确理解和适用物权法的问题。

物权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性法律。在民事审判中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物权法,对更好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切实落实物权平等保护原则。这是物权法颁布以来最高法院民一庭一直强调的问题。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平等保护,就是要着力纠正以往对于国有、集体和私人财产差别保护的思维惯性,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杜绝漠视甚至牺牲集体、私人财产权利的行为。要看到,对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权的平等保护,是民法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现实要求。只有坚持和贯彻好平等保护原则,创造财富的源泉才能充分涌动,财富增长的动力才会永不枯竭,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根基才会足够坚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对财产的保护,涉及三个方面:一个是产权归属,一个是财产收益,一个是财产安全。当前形势下,尤其要关注对财产收益和财产安全的保护。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这就要求我们在民事审判中,加大对民间投资的保护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实体产业而不是仅仅向股市、房市等领域聚集。要努力发挥司法审判的独特作用,为民间资本投资热情最大限度地释放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要妥善审理城镇房屋拆迁补偿纠纷,谨防以公共利益之名侵害私人财产,加大对财产安全的保护力度。

第二,要准确理解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效力。

在审理物权纠纷案件中,要正确理解登记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关系,既要严格贯彻法律关于登记制度的规定,又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民事审判的物权确认功能,合理确定物权归属。要特别注意区分不动产登记的内部和外部效力。不动产物权原则上以登记为生效要件,但并不意味着物权这一私权利是由政府登记机构赋予的。私权利本来就是权利人的,登记只是政府部门的确认,绝不能因为法律将登记作为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而错误地认为财产权是政府赋予的。在审理涉及物权归属的内部纠纷中,不能唯登记论,要以审查基础法律关系为抓手,查明真实的权利状态。在审理共有物单方处分、一物多卖等纠纷中,要坚持贯彻不动产物权变动原因与结果的区分原则,合理协调物权变动和合同关系;交易合同本身不具备无效情形的,要在依法认定合同有效的同时,通过违约责任等制度实现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平衡。要全面理解物权法占有部分的有关规定,正确认识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妥善处理占有与登记之间利益冲突,依法保护合法占有人的权益。

(六)关于房地产纠纷审判的问题。今天上午,杜专委从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维护诚实守信市场交易秩序的高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杜专委的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大家要吃准吃透讲话精神。

我讲一个具体问题:在审理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中,合同被认定无效或撤销之后如何处理。这是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按照合同无效理论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无效的后果是双方返还,通过缔约过失责任保护当事人信赖利益。但是在一方出资、一方出地,合同全部或部分履行完毕的情况下,出资一方的投入已经物化到建筑工程中,如果机械地适用上述法律规定和民法理论,仅判决返还出资方的投入,房产项目全部增值收益均由出地方享有,可能会带来当事人利益的失衡,尤其是出地方对合同无效存在过错的情形。

实践中,大家要认真研究,妥善平衡双方利益;还有的情况是,合同在被认定无效之前的履行过程中,一方存在明显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形,导致另一方的损失,是否属于信赖利益的损失。按照合同法五十八条的规定,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这里的损失是仅指因过错导致合同无效的损失,还是包括先前履行过程中因其他过错造成的损失,值得进一步思考。

同样,在合同解除时,也存在上述问题。合同解除权是法律赋予守约方的一项权利,守约方是选择要求对方承担继续履行等违约责任还是解除合同,完全是其利益衡量的结果。如果合同解除后,守约方仅能收回原始投入,任由违约方坐享房产增值收益,那么他可能就不会选择解除合同,而是采取不断追究对方违约责任的方式,结果是使双方困守在已经失去相互信任基础的合同枷锁里,这不仅有违合同效率原则,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最终损害双方的权益。在审判实践中,我们要多研究、多思考,在处理相关纠纷时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即合同无效或者解除后的双向返还、赔偿损失以及恢复原状等,要避免简单机械地采用返还原始投入及利息的做法,要准确把握合同法等法律的目的与宗旨,结合个案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应当在对工程项目进行总的清算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过错大小、房产升值利益等情况,妥善平衡各方利益。

我个人感觉房地产纠纷有商事纠纷的性质,在审理商事纠纷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维持现状、不折腾。对于合同无效或合同解除,在商事纠纷裁判中有一个理念就是尽量少用恢复原状、少用互相返还,而多用损害赔偿。在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中,商事裁判中的这个理念也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七)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纠纷案件的审理。

食品药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频发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时触动社会公众敏感的神经,“舌尖上的安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强烈的关注。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通过修改犯罪构成要件、增加罪名、加大刑罚力度等方式,在刑事处覆方面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作出了回应。近几年来,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案件数量大幅上升,说明刑事审判领域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在不断加大。在行政管理方面,据了解,目前各地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均有较大动作,通过加大监管、处罚力度等方式,从源头上控制食品药品的安全,比如北京今年4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条例》规定,食品经营者违法犯罪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从民事角度看,大家要充分认识民事诉讼对防止和遏制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重要意义。我想民事诉讼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意义至少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行政监管的补充。对于假冒伪劣商品,行政监管只有一双眼睛,如果民事诉讼能够充分开展,那么对于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人来说,就有无数双眼睛全天候地进行监督,加大了监督的范围和力度;

第二,加大了违法人的违法成本。虽然行政处罚也可以采用罚款的形式,但是不管行政处罚还是刑事罚金刑都有一定限额,相比较违法人获得的高额利润,相应的处罚力度还远远不够。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民事诉讼这个手段,其违法成本就会因此无限放大。当然,从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相关民事纠纷在总量上还比较少,原因有多方面,但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随着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关注度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小额诉讼、公益诉讼制度的逐步开展,相关案件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我们要做好充分的研判。

目前,最高法院民一庭正在积极进行涉及食品药品安全司法解释的调研和起草工作,力争早日出台,更好规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经营行为。各高院也要注意总结本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纠纷案件的特点,探索解决此类纠纷的办法和措施,总结问题和经验,多为司法解释的起草出谋划策。要积极发挥民事审判平台作用和引导作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为行政监管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同时,要注重解决民刑交叉的程序衔接问题。

(八)关于小额诉讼问题。

小额诉讼程序是这次民事诉讼法修订新增加的一个独立的诉讼程序,也是人民法院对民事诉讼立法的一个重大贡献。由于我们前期对小额速裁程序已经进行了将近两年的试点,大家对这个新的诉讼程序并不十分陌生,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要严格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利用好这个程序。对这个问题,我再强调几点:

一、小额诉讼与小额速裁试点最大的区别是小额诉讼程序的强制性,大家要从司法大众化、程序效益最大化的高度提高对小额诉讼程序的认识,对于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要依法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同时,也要做好释明工作,真正让当事人感受到小额诉讼“方便又快捷、省心又省力”的制度优势,减少对抗情绪。

二、要注重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小额诉讼程序虽然没有普通程序那样严格的程序限制,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审理过程中可以随心所欲,不能因为强调“快审快结”“程序简化”,忽视对当事人陈述意见权利的保障。

三、要注意适用案件的类型选择,虽然民事诉讼法没有对适用小额诉讼的案件类型作出限制性规定,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类型的案件都能适用,比如对于离婚、收养等涉及人身性质的案件,就要慎重适用或者不予适用。

(九)关于加大对重大敏感案件指导的问题。对下级法院审理的重大敏感案件,提前介入指导,是上级法院发挥业务指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平台。近年来,最高院民一庭在天津许云鹤案、广东紫金矿业溃坝案等一系列重大敏感案件的指导上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高院也要注重对本辖区法院的业务指导,当然,我们也了解,目前大家办案任务普遍繁重,对下指导又增加了工作压力。但是一定要看到,民事案件近90%在基层,只有提高一、二审质量才是解决上级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的根本途径。对重大敏感典型案件进行业务指导,应当成为各高院对下指导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主动考虑、敏锐捕捉、提前预案、及时应对、持续跟进、综合联动”的要求,加大对下级法院重大敏感案件的前期指导,提高敏锐性和工作主动性,力争将纠纷解决在当地,同时以点带面,统一裁判尺度,力争实现“审理一案、指导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十)关于提高裁判文书质量问题。去年,最高法院在全国法院系统集中开展了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我具体参与了这项工作。通过对裁判文书的“体检”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文书格式不规范。不同法院、同一法院的不同业务庭,甚至一个庭的不同合议庭之间,裁判文书格式都不统一,这个问题在各级法院甚至最高法院都不同程度存在;二是查明事实与裁判说理部分不能有效对接。有些裁判文书在“本院认为”部分进行论证所依据的事实,在本院查明事实部分完全没有体现,给人感觉缺乏事实基础;三是裁判的说理不恰当,当繁不繁,该简不简。裁判文书质量不高,不仅对当事人权益造成损害,也严重影响了法院形象,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借这个机会我重点强调一下,希望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大家要从深化审判质量管理、规范审判权运行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通过加强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着力提升裁判文书质量。

篇6:关于综治民调应注意的十个问题

一、民调的调查对象为年满16-65周岁的公民,应在居住地居住一年以上的时间。

二、民调的调查内容有四个大项:一是社会治安状况评价、二是违法犯罪现象评价、三是政法队伍建设评价、四是平安创建评价。14个小项:

1、社会治安状况评价(10分制);

2、盗窃抢劫犯罪现象评价(10分制)

3、黑恶势力犯罪现象评价(10分制);

4、吸毒贩毒现象评价(10分制);

5、聚众赌博和地下“六合彩”现象评价(10分制);

6、卖淫嫖娼现象评价(10分制);

7、制假贩假现象评价(10分制);

8、公安民警整体形象评价(10分制);

9、检察官整体形象评价(10分制);

10、法官整体形象评价(10分制);

11、司法行政人员整体形象评价(10分制);

12、当地矛盾纠纷是不是有人来调解评价(10分制);

13、治安问题能否及时得到解决评价(10分制);

14、是否具体参与了平安创建活动(10分制)。

三、民调的调查时间共分为两次,上半年为4月20日—6月20日,下半年为9月20日—11月20日。上半年分数占全年总分数的40%,下半年分数占全年总分数的60%。

四、民调的调查地区是指近半年(不指以往和将来)以来调查对象所在地(不是指其他地区)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状况的有关评价。

五、民调采取打分制,最高评价“非常好”为10分,最差评价“非常差”为1分。特别要注意1-10分之间的评价打分,进行民调时如全部给予最高分10,作无效处理,记零分;如全部给予最低分1分,也作无效处理,记零分。

六、民调的调查地域分农村和城镇,其中城镇调查对象占60%,农村占40%。

七、进行民调时调查对象应耐心全部答复,否则,未答复部分作零分处理。

八、进行民调时调查对象应打分答复,不能回答“不清楚”、“不了解”,否则此项作不记分处理。但调查员会要求调查对象凭感觉给予打分。

九、民调主要针对手机和座机电话用户进行调查,其中手机占60%,座机电话占40%。

篇7:灯光设计中室内设计师需注意的十个问题

集团所属各单位:

建筑业营改增已于5月1日起全面实施,为有效防范“营改增”后的涉税法律风险,及时应对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现将有关合同管理中的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合同中应明确纳税人身份

根据纳税人经营规模及会计核算健全程度,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计算增值税时,一般纳税人按照适用税率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小规模纳税人按照征收率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财税„2016‟36号文的规定,符合条件的一般纳税人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例如,房地产一般纳税人企业销售或者出租房地产老项目;一般纳税人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建筑服务等)。由于两者在增值税计税方法、税率(征收率)上存在差别,其增值税税负也有所不同,纳税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身份。对于符合条件的一般纳税人而言,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则应按照规定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合同中应明确纳税人身份,将营业执照复印件、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复印件作为合同的附件。同时,应明确开具发票的类型、能否抵扣、开具日期、送达期限等内容,并就开具发票所造成的违约行为约定违约金、损失赔偿金。

二、注意合同标的、数量、质量变更的税务处理

如果合同标的发生变更,则可能涉及到混合销售、兼营的风险,纳税人需要关注发生的变更是否对其有利。必要时,需要在合同中区分不同项目的价款。

合同变更,需要区分情形,如果涉及到标的品种、数量、单价等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项目发生变化的,则应作废、重开、补开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付款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尚未认证抵扣,则可以由收款方作废原发票,重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原增值税专用发票已经认证抵扣,则由收款方就合同增加的金额补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就减少的金额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价款或报酬应含税

增值税为价税分离税种,不得计入营业收入和利润表,从商业交易的惯例来看,交易价款应该包含税款,合同中明确交易价款为含增值税价款,可以减少交易双方围绕增值税可能发生的争议

营业税制下,未取得收入不用缴纳营业税。而在营改增之后,根据财税„2016‟36号,下列情形视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

(一)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无偿提供服务,但用于公益事业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除外。

(二)单位或者个人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无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但用于公益事业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除外。

(三)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实践中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和销售模式的不断创新,经常会出现“赠送”、“无偿”服务等行为,在判断上述行为是否为无偿提供时,不仅要考虑行为的口号或名目,更应分析其是否与有偿服务紧密关联,是否实质上是一种折扣行为。例如,包括免租期、装修期在内的“无偿”提供租赁服务行为,从增值税角度出发,事实上是一种商业折扣行为,可以按照折扣后的价款计税。因此,可以相应修改合同中的租金额度。

四、价外费用的定性

根据财税„2016‟36号文,增值税纳税人的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是指价外收取的各种性质的收费,但不包括以下项目:

(一)代为收取并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以委托方名义开具发票代委托方收取的款项。《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价外费用,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部分项目不包括在内)。在交易合同的内容上,收取的与应税行为有联系的定金、订金、诚意金等,存在计入价外费用,缴纳增值税的风险。存在委托收款情形的,以委托方名义开具发票代委托方收取的款项不属于价外费用。

五、取得合法有效的增值税抵扣凭证

选择一般计税方法的企业,可以通过进项抵扣降低税负。合法有效的增值税抵扣凭证分为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农产品销售发票、完税凭证等。其中应重点关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问题,要严格管控增值税专用发票资质信息。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到抵扣环节,取得不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增值税发票不合规,都将对受票方造成法律和经济损失。可考虑将取得增值税发票作为一项合同义务列入合同的相关条款,同时考虑将增值税发票的取得和开具与收付款义务相关联。例如,明确仅在收到合规发票条件下,才有付款义务。

由于增值税是以票控税的典型,在明确价款支付条款的同时,应明确开票及开票信息条款,防范由于开票错误等涉税风险发生。开票金额可以根据相关“价外费用”条款予以补充明确。

六、销售折让、退回的税务处理

财税„2016‟36号文规定,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发生开票有误或者销售折让、中止、退回等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未按照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得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扣减销项税额或者销售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行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7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行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19号)对红字发票开具作了规定,其中,专用发票已交付购买方的,购买方可在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中填开并上传《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表》或《开具红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表》《信息表》所对应的蓝字专用发票应经税务机关认证(所购货物或服务不属于增值税扣税项目范围的除外)。退货行为涉及到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购买方需要履行协助义务。

七、保证“三流合一”

所谓的“三流合一”是指资金流(银行的收付款凭证)、票流(发票的开票人和收票人)和物流(劳务流)相互统一,具体而言是指不仅收款方、开票方和货物销售方或劳务提供方必须是同一个经济主体,而且付款方、货物采购方或劳务接受方必须是同一个经济主体。如果在经济交易过程中,不能保证资金流、票流和物流(劳务流)相互统一,则会出现票款不一致,涉嫌虚开发票,被税务部门稽查判定为虚列支出,虚开发票,承担一定的行政处罚甚至遭到刑事处罚的法律风险。

国家税务总局在税务稽查中一直非常重视发票的“三查”工作,即“查税必查票”、“查账必查票”、“查案必查票”。对检查发现的虚假发票,一律不得用以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办理出口退税(包括免、抵、退税)和财务报销、财务核算。当合同签订主体与实际收款主体不一致,造成增值税发票“三流不一致”,合同主体可能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风险;不仅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和抵扣进项税额,而且将受到刑事处罚的法律风险。因此“以票控税”,发票进成本必须保证有真实交易行为的票款一致。票据开具必须与合同保持匹配,必须保证资金流、票流和物流(劳务流)相互统一。应重点注意存在居间人、混淆交易人、存在垫付款项、善意取得等情形下的发票法律风险;需要约定由第三方付款的,需要提供委托协议作为证据,以防止被认定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发生。

八、合理筹划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财税„2016‟36号文关于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收讫销售款项,是指纳税人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到款项。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是指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服务、无形资产转让完成的当天或者不动产权属变更的当天。纳税人可以通过合同约定改变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进行适当的节税安排。

九、明确涉税条款及相关事项

合同中应明确税费及相关事项。如在合同中约定:双方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负担各自所应承担的税费。尤其是营改增后,涉及增值税纳税人身份、计税方法、适用税率(征收率)、红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等事宜应在涉税条款中加以明确。

十、合同与企业的账务、税务处理相匹配

注重法律凭证、会计凭证和税务凭证的相互印证,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法律凭证是用来明确和规范当事人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重要书面凭证或证据。在商事经济活动中,主要体现为合同、协议、法院判决或裁定书等法律文书和其他各种证书。如土地使用权证书、采购合同、建筑合同、销售合同等等都是法律凭证。法律凭证,特别是商事合同的正确签订在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中起着根本性作用。为了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有时需要给当地税务主管机关提供各种合同材料,有时需要通过合同的正确而巧妙的签订使相关业务符合税法规定。“三证统一”具体而言是指,合同与账务处理相匹配;合同与税务处理相匹配;合同与发票开具相匹配。在合同管理中,一定要保证法律凭证、会计凭证和税务凭证的三证统一。同时,会计凭证和税务凭证上的数据必须与法律凭证中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否则会面临成本增加的可能。

综上,请各二级单位提高认识,积极有效防范“营改增”后的涉税法律问题,杜绝相关法律风险及法律责任。

篇8:灯光设计中室内设计师需注意的十个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校本课程设计,存在问题分析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决策和编制的课程, 这类课程是以教育的基础性和统一性为价值趋向, 并且将国家的意志也融入到课程当中。一般来说, 国家课程开发周期长, 缺乏灵活性, 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家课程往往要比社会的发展慢半拍, 如课程不能及时地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增添进去。这样一来, 使得国家课程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 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 更不可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和特点。校本课程的诞生正是要弥补这一国家课程的缺漏。它是力求最大限度地折射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 充分考虑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所在社区的经济文化等因素, 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 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

所谓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 (教育哲学) , 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当前,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大力的推进当中, 作为课改重头戏之一的校本课程设计也在我国中小学大面积开展。校本课程设计在取得不少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发现校本课程设计依旧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

一、人力不够

一般来说, 校本课程设计的主体是学科老师, 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的老师教学任务重, 特别是高中老师面临这升学压力任务就更加重, 能够用于校本课程设计的时间还比较欠缺;另一方面是我们大部分老师的课程意识不强, 课程设计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 人力不够是现今校本课程的设计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校本课程设计如果光靠学校、光靠老师是难以完成的, 即使能够完成质量也是令人堪忧的, 由此可见, 人力对校本课程设计是相当重要的。

二、课程素材不够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程设计是建立在庞大的原始素材、半成品的基础上的, 否则即使是再厉害的课程设计专家没有素材的支持也是枉然, 更何况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科老师。现在课程开发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能够用于支持自己课程设计的材料不多, 造成老师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捉襟见肘, 苦不堪言。

三、课程内容单调, 质量有待提高

就目前设计出来的校本课程的情形来看, 多为纸质的课程。这种课程的表现符号是文字, 就基础教育来说, 特别是小学教育, 大量文字的堆积是不利于学生高质、高效地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的。因为在戴尔经验之塔的塔端就是文字, 它所蕴涵、传递的经验是最抽象的, 而中小学学生特别是小学生, 他们的认知风格、认知水准对抽象的文字的理解、把握还是“短视”的。

由于课程设计人力不足, 老师的知识储备也亟待完善, 以及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 使得校本课程设计质量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校本课程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相脱节, 有的明显偏难、有的课程又过于简单。这说明校本课程设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师资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参与设计人员的协作不够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 校本课程的设计会涉及不少的人, 或者说会涉及一个团队。一个校本课程的成功设计是需要团队中的每个团队成员精诚协作才能够实现的。也就是说校本课程设计中会遭遇三番五次的协商讨论。然而, 就现实情况来看, 由于团队中每个组员不住在一起, 有的还不工作在一起, 这样物理空间的上障碍使得协作起来有些难度, 再则团队成员除了校本课程设计外往往身负其他责任或事情, 时间上的紧缺也使得协作起来有些难度。再则, 即使协作起来后, 如何来高效地管理共享资源, 相互之间不冲突, 相互之间明白各自任务的完成情况, 进展情况, 碰到问题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助等等, 都是校本课程设计中会遇到的问题。

五、纸质校本课程设计环节多, 更新也不易

由于当下我们的校本课程多为纸质课程。众所周知, 一个纸质课程的诞生是需要经历颇多周折的。不说别的, 光是编写课程中的修改, 誊写就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更别说, 还要经历印刷过程, 这个过程往往是要比编写的过程还要长的, 有的时候长的让你无法想象和忍受。这样一来, 往往会造成一个好选题因为时间关系, 出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由此可见纸质校本课程涉及的环节是相当多的, 印刷见册都不易, 校本课程的更新就更加不易了。从另一方面来说, 纸质校本课程是一种静态的课程, 不是一种动态的课程所以更新起来肯定是不容易的。但现实是“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也就是说现实需要我们的课程与时俱进, 纸质校本课程的编写、印刷乃至更新的不易使得它对现实的需求的响应步履维艰。

六、课程设计与教学割裂开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是以前苏联的教育体系为榜样建立起来的。这之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有教学论没有课程论, 当然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改观。而且长期以来我们倾向于将课程和教学割裂开来, 普遍认为:课程设计就是设计静态的教科书、教材, 教学就是讲授先前已经设计好的教科书、教材或者其他学习材料。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前一后的关系。事实上这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国家课程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折射, 使得在学校老师的意识深处认为我只管遵守教学大纲教好书就行了, 大纲、教材那都是专家们的事与我无关。于是便造成了课程设计 (主要指宏观课程设计和中观课程设计) 与教学的割裂, 而实际上, 课程与教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不能也不应该人为地把它们割裂。

割裂的后果是我们教学改革成效并不如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比如, 在教改中我们推出了不少的新教学方法, 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都未能推而广之;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学者凯洛夫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的影响, 而它是一个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表。时至今日, 我们的教师仍处在她的“阴影”中。同时, 另一方面, 我们的课程改革也是成效有限否则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大张旗鼓地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了。二十多年的教学改革提示我们, 在教育领域里表现出来的许多问题, 往往不是简单的教学问题, 恰恰是范围更大的课程问题。教学改革的成功依赖于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如果站在课程的立场理解教学改革, 那么教学过程就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学习客观知识的过程, 而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七、学生参与不够

诚如上文所言及的课程与教学的割裂, 导致校本课程设计往往重视“应然课程”的意义, 而忽视“实然课程”的意义。实际上, 教与学的过程也是课程设计的过程的一部分, 而且是最为重要的过程, 因为课程是学生经验的重组, 学生只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知识的同化或顺应、技能的掌握、情感的熏陶。课程与教学的割裂必然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不够甚至可以说参与的机会被剥夺了。

八、支持校本课程设计的条件还有待加强

校本课程设计层次还处于比较低的状态, 由于计划要求与客观条件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 所以一些学校不得不“为设计而设计”。比如因人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 谁有特长谁来开设, 教材编写往往是“师自为本”。结果是学生围绕老师转, 为了修满学分不少学生被迫选修某一课程。有的学校则强行“摊派”, 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承担一门任选课或活动课的教学任务。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校本课程的质量。另外, 由于不少学校的激励机制没有折射出那些从事校本课程设计老师的劳动付出,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目前来讲, 有的学校的现有设施、经费投入上还是比较紧张的, 对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等存在一定的制约。最后, 由于新课程改革方案实施时间不长, 校本课程设计相对落后, 教材师资准备不充分, 指导评估机制也有待健全, 所以出现了一些混乱的现象。

九、升学压力引发的异化

因高考的升学压力, 有些学校的任选课活动课只存在于课表上, 校本课程的课时被占用, 在校本课程的时间里进行高考科目补习, 使高考辅导的课外“加餐”堂而皇之地变成了课内“加餐”。校本课程在高考的冲击下或者被淡化或者被异化成高考科目补充和强化, “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旧存在。

十、课程体制对校本课程设计的制约

上一篇:幼儿园老师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研学基地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