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课堂用

2024-07-27

指南录后序课堂用(精选8篇)

篇1:指南录后序课堂用

阜康市九运街镇幼儿园

学《指南》用《指南》家长活动讲稿

目标:

1、以《指南》为指导,分析本学期幼儿表现。

2、和家长一起解读《指南》,架设幼儿园与家庭协同教育的桥梁。正文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言传身教的影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家长之间、家园之间的互动对于幼儿园管理及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为深入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特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也说明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关注和重视。

相信很多家长还是第一次看这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指南。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共有87条。学习与发展目标是对孩子提出的,教育建议部分则是针对成人提出的,这里的成人就包括老师和家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与配合已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模式,家庭教育对幼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孩子已经不仅仅是老师的任务。今天我们就结合《指南》中的目标与建议来分析我们班孩子的现状来。

首先,在健康领域它有以下几个目标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在身心状况的标准中,《指南》对三个年龄阶段设定了不同的身高体重标准,比如3到4岁的男孩身高要达到94.9-111.7厘米,体重达到12.7-21.2公斤,女孩身高要达到94.1-111.3厘米,体重达到12.3-21.5公斤。如何让孩子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在教育建议中指出,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均衡搭配的食物,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还要注意提醒幼儿养成正确的体态,每年为幼儿进行体检。除了身体健康,情绪安定也非常重要,《指南》建议在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要斥责打骂,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等。

那么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动作发展中的目标2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中有一条是‚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歇歇、停停)。‛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目标里,要求3~4岁的孩子连续看电视时间不超过15分钟,4~5岁不超过20分钟,5~6岁不超过30分钟。我想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困难的,如果父母不在家监督,孩子会一直看;当大人提出不能继续看电视时,孩子会通过各种耍赖手段逼大人就范。

对于这些问题《指南》就教给了我们一个解决方式,它很强调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培养。一是从小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要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拿看电视来说,家长要让幼儿明白连续看电视时间太长,对眼睛有损伤;如果按要求做,以后还有机会看。如果纠偏有困难,可以采用转移兴趣、做到就给予奖励等办法,让孩子明白耍赖是没有用的。家里其他成人对幼儿的要求一定要统一。同时建议孩子看电视要离电视3米远,《指南》的一个亮点是,明确提出这是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这里肯定了幼儿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工作,只有在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对幼儿起到有效的教育效果。我们班有一些幼儿偏食挑食在《指南》的教育建议中也给了我们一些教育的方法。比如(12页)

动作发展中的目标3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大家可以看一看在第10页,3~4岁: 1.能用笔涂涂画画。2.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3.能用剪刀沿直线剪,边线基本吻合。大家都见过孩子吃饭和剪纸作品,你们认为对这些目标孩子达成的怎样?有的能做到,有的还差一点,这需要怎么去培养呢,教育建议中也有告诉我们: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如: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妈妈摘菜叶、做面食等。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材料制作。

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提出6个目标。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班的孩子语言发展的都很不错,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如: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在这里我还要说一点,就是倾听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孩子会说,但在听这一方面还稍微的欠缺,孩子的倾听能力如何培养,需要我们共同来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每天用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同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要认真听别人(包括幼儿)讲话,为幼儿做出表率。要用幼儿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们交谈。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们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如,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这些方法都会使孩子更愿意说,喜欢说,敢于说。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图书,引导他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也是发展幼儿理解能力的一种方法。(21-23页)

社会领域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培养幼儿的交往愿望与交往能力,二是学习自尊、自主和自信,三是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步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影响。

我们总在说我们的孩子不懂得合作分享,其实仔细阅读这本指南你会发现,不是我们的孩子不会,而是我们对他们的期望过高,人际交往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中(27页)3-4是不争抢独霸玩具,4-5岁才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5-6岁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对于3岁多的孩子要求分享合作,他们达不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并不是说,我们就放任他们争抢玩具,完全以自己为中心。我们可以利用小朋友来访或到别人家作客的机会,鼓励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提醒他注意礼貌。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们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引导幼儿懂得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有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胆小,不敢在和外面的小朋友玩,针对这种现象《指南》里给了这样的建议: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使幼儿‚乐群、合群‛。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他们群体活动经验,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交谈。鼓励幼儿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也欢迎他带同伴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科学领域从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方面,提出6个目标。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强调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探究过程,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对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反对强化训练某些知识和技能。孩子的数学和科学的学习不一定要在课堂中学习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拍照和画图的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如: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鼓鼓的,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孔雀开屏时尾巴像把大扇子等。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如看图片时和幼儿讨论奥运会场馆为什么叫‚鸟巢‛等。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如: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孩子的空间,方位,数量概念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这对于他们来说这也不是学习而是游戏,真正的在玩中学学中玩。

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着重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想象、表现和创造,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我们都看过孩子的作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你越是去肯定他的作品,她会越画越好,若是总说孩子画的不好,那么他们会越来越不敢动手。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应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不追求技能训练。同时肯定幼儿的作品,这样他才会更加大胆的去表现自己。

最后我想说,学无止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指南》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尺’。‛ 《指南》设定了3~6岁儿童身心具有普遍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供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作为参照,但这不是评判幼儿发展的‚标尺‛,我们不应该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幼儿,也不可用一把‚尺子‛评判教育是否合格。《指南》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学习发展状况作出一定的评价,但是不宜把《指南》仅仅当作专门的评价工具来使用,尤其不宜用统一测试的办法来了解幼儿。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

《指南》是一本成长手册,不仅是儿童的成长手册,也是我们如何进行教育的成长手册。在它的带领下,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

篇2:指南录后序课堂用

爱孩子,就不能揠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知道孩子现在在哪里,将来要到哪里,怎样帮助孩子一步步到达那里,而所有这些,《指南》都能给家长非常有效的指导。

作为大班孩子家长,孩子目前正处于5-6岁这个年龄阶段,我认为家庭教育方面更应该从父母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幼儿很多学龄前常规的教育与家庭模式、生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最初形成都是从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开始的,所以父母在这些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指南》中的社会方面提出的“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中的教育建议方面,要求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这其实是对家长的要求,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又看到多少孩子能够主动做到这几点,说明我们家长本身在这些方面做的也是远远不够的。

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老师。父母是否是称职的老师,很大程度上要看父母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是如何尽到责任的。那些眼里只有成绩,出了问题就往老师身上推的家长,实在是不称职的家长。关于如何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南》用朴实的语言,给父母指导与启示: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那么父母就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要求孩子诚实守信,父母首先要诚实守信等等。我常常想,家长总是要求孩子这样做得好,那样要得第一,要孩子成为自己夸耀的资本;但却很少想想,自己是否是个优秀的父母,自己是否是孩子的骄傲。父母先给孩子做好榜样,是不是才更有资格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这值得所有的父母深思。

其次,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很多家长在幼儿园时期就过早地将孩子的教育与小学衔接,提前学,提前练,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过于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孩子品德、个性、健康、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场马拉松,是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得晚一些,并不能影响整体的进程,因为长跑拼得是能力,拼得是耐力,只有短跑才拼在起跑线上。相对于孩子长长的一生而言,幼儿园的教育,更是一个奠基工程,地基要挖得深,面要铺得广,地面要夯得扎实,将来方可树起高楼大厦。因此,每个领域都重要,每个方面都要培养。

篇3:用《指南》指引工作新方向

通过学习, 对“五大”领域的核心精神, 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在语言领域, 对于它的核心价值, 《指南》中是这样描述的: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 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 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 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 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指南》对语言的定位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既然是工具, 幼儿只有掌握之后, 才能进行交流和思维。但与此同时, 语言还有一个特征, 是幼儿学习的对象, 他只有学好了语言, 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有效的思维。

幼儿发展口头语言, 一定不是孤立的, 它一定是贯穿于各个领域, 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 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不光是发展语言, 发展社会性、思维能力也在提高。

怎样让幼儿更好地使用语言这个工具呢?《指南》中说: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 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还需要相应的支持, 需要他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才能有丰富的语言内容, 才有可说的。因此,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作支持, 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丰富语言的内容, 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如上所说, 在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确实存在着很多“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的问题。山东教育厅副厅长说过这样一段话:“近来, 我国教育有一种被非理性教育思维绑架的危险。社会与家庭可以有自己对教育的直接的功利化需求, 但政府和政府办的学校不能把直接满足这种功利需求当作自己的办学目标。教育必须承担引领老百姓、引领社会需求的功能和责任。”

篇4:读《指南》、用《指南》后的思考

《指南》是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个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让孩子度过快乐而又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根据幼儿的特点提出了很多更细致的方面。如: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它真是我们幼儿教师在实施保教活动中的一盏明灯。

读《指南》,用《指南》,让我最受益的是每个领域里的那些教育建议。

如,大班社会领域有如下建议:“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与坏,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不要因为做不好或做得慢,老师或家长就包办代替而剥夺幼儿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大班是挑战老师智力和能力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发展达到了成人的90%以上,所以,很多大班孩子敢想、敢做,还敢闯。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要求,我们要倾听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发展,孩子们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孩子们能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面对这群孩子,我们这些带班老师只能做合作者、引导者;只有倾听孩子,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我们带班老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不要遏制孩子想法和做法,不要辛辛苦苦剥夺孩子发展的权利。

又如,健康领域有条教育建议: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本期我班有个幼儿叫谭喻元(化名),是个乖乖的小女孩。开学初,她好乖好听话,可是过了几天,她再入园后,在老师晨检活动时,她总是哭闹不止,情绪很不安定。我耐心地安抚她,问她,她哭闹着嘴里不停地说:“我不吃饭,我不吃饭……”我觉得很奇怪,幼儿园午餐时间还有几个小时,她怎么老是闹着不吃饭?难道是我们幼儿园饭菜不合她的口味,还是她身体近段时间不舒服?我正在找原因时,她爷爷和我沟通了:“老师,请你给谭喻元的饭菜少弄点,她吃不完,她说老师又不准剩饭菜,也不准倒饭菜,她很怕,很怕到吃饭的时间。”我听家长说完,自己傻傻地“啊!”了一声……回想自己在前几天,常常在午餐时间大声嚷,大声催:小朋友,快点吃饭啊,不许剩饭菜,不准倒饭菜。原来造成孩子哭闹不止的元凶还是我这个老师,在午餐时间这样大声嚷,大声催,让孩子午餐时间情绪很不安定,很不愉快,我没有接纳孩子们的个体差异,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了,没有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所以,让斯文胆小的谭喻元不肯吃饭,哭闹不停。吃饭时应鼓励孩子养成慢嚼细咽的好习惯,催孩子吃饭,不准孩子剩饭也是违反保育规律的。

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倾听与表达(听与说)的教育建议: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在“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这点上,我是做得比较好的,我常常和孩子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经常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户外活动中,问孩子们今天玩了什么?喜欢玩什么?有什么特别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更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有时候看圖说话时,请几个孩子说了后,不断鼓励其他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更好听呢?让孩子大胆说话,不管说得如何,总是给予孩子欣赏和肯定,孩子们一次比一次说得好,一次比一次大胆自信。但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上,我做得较差。孩子好的倾听习惯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要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和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在活动中,尽量选择颜色鲜艳,对比明显,富于变化的物体,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从感兴趣的形式入手。教师还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言,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语言,必要时伴有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以便幼儿理解。特别在讲故事时,注意语言、语调,再配上丰富的表情,尽量地把人物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

总之,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必须学好《指南》,用好《指南》,要让《指南》精神入脑入心。我相信有了《指南》的引领,我将坚定不移地倾听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

篇5:用《指南》指导幼儿图书阅读教学

一、解读《指南》

(一)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指南》分解目标:1.专注地阅读图书。2.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3.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专注、喜欢、感兴趣。

解读: “专注”是幼儿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是幼儿未来学习应具备的素质。“专注”包含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细致入微。只有“专注”才能有好的阅读效果.培养幼儿“专注”的学习品质是教师组织阅读活动的任务之一。

“喜欢”是指幼儿在阅读时要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优秀的图书、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而且要通过陪伴幼儿阅读、请幼儿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出来、提供话题让幼儿讨论等手段来唤起幼儿的阅读热情.让幼儿感受参与阅读的快乐。

“感兴趣”,平时幼儿会对什么感兴趣?模仿生活是幼儿的兴趣所在。日常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也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爱上学习的。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二)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指南》分解目标:1.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2.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3.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4.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关键词:说、猜想、看法、感受美

解读: “说”是幼儿阅读的基本能力.只有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不解的说出来才能与人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在阅读中,教师要把说的机会留给幼儿,要耐心倾听幼儿说,还要指导幼儿说得有质量。

“猜想”是幼儿常用的阅读方法,幼儿自主阅读大多是自己看图猜想图书的意思。“猜想”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本身有探索事物的欲望.让幼儿猜想即是顺应幼儿的天性,发挥幼儿的能力,引导其主动学习。二是在阅读中要培养幼儿有根据地猜想,教师不仅要给予幼儿猜想的机会,而且要启发幼儿观察图画与图画之间的联系,有根据地猜想,发展思维能力。

“看法”,幼儿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对待事情的看法就会不同,教师不仅要给予幼儿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且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允许多种看法的存在。

“感受美”,引导幼儿感受图书中的语言美、童趣美、情感美是组织图书阅读的重要任务。

总结:自主学习是贯穿《指南》全文的核心理念。《指南》在对幼儿阅读图书的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就是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在阅读时幼儿主动用眼、用嘴、用心、用脑积极参与,并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图书中的信息,用自己的速度阅读。目标中的关键词专注、喜欢、感兴趣、猜想、看法等均指向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园应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素养、阅读品质,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阅读教学要放眼于幼儿的未来,为幼儿将来的生活、学习做准备。

二、问题研讨

在实践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典型的、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幼儿自主阅读的效果,值得研讨。我们让教师对照《指南》寻找解答问题的依据,在研讨中增加对《指南》的理解,在运用《指南》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问题研讨整理如下: 问题一:自主阅读主要在课堂进行吗? 自主阅读以幼儿日常生活中自发的、自由的阅读为主。《指南》教育建议中提到: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避免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从提供环境、经常阅读等要求中可以判断自主阅读以日常阅读为主,几节课(哪怕每一节课都是精品)是不能替代幼儿日常阅读的。集体教学活动的统一目标和规定步伐容易使教师等不及幼儿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发现一切,个体阅读受集体制约.不是真正的自主阅读。

问题二:自主阅读教师不要指导吗? 自主阅读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是指导的第一步。“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等内容是教师指导的着力点。

问题三:自主阅读中教师如何指导? 1.图书是幼儿阅读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要善于组织各方面的资源.如幼儿园现有图书、家庭购买图书、已经毕业的校友捐书等。数量多、富有情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是幼儿自主阅读的条件。2.经常与幼儿一起看图书、一起讨论或回忆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有条理讲述、与人讨论自己的发现。3.推测、想象、改编、自编、配图,在阅读中发展创造力。4.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模仿语言节奏和韵律,用动作、表情、声音表达情绪。5.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和幼儿一起查阅资料,感受图书作用、体会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问题四:自主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自主阅读以日常阅读为主,课堂阅读为辅。教师要相信幼儿的能力,相信优秀图书的魅力。只要幼儿有能力看得懂,教师就给予时间等待幼儿慢慢完成。教师在陪伴幼儿阅读时观察幼儿阅读中出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在集体活动时共同解决。幼儿阅读在先,课堂指导在后。如在幼儿自主阅读后通过集体活动引导幼儿思考多幅画面之间的联系、体验情感、欣赏图画美等。

问题五:大班幼儿喜欢读中班的图书是水平不高吗? 所谓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图书、适合中班幼儿阅读的图书都是人为的划分。幼儿自主阅读不应该有人为的限制,优秀图书更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中、大班幼儿阅读同一本书得到的养分会有所不同,采用的阅读方式也可以不同。如中班幼儿阅读时教师“教”的份量会多些,大班幼儿阅读时“自学”的份量可以更大.大班幼儿还可以模仿书中的方式写故事。如果是中班的教材,大班幼儿没有读过就更适合幼儿自主阅读。只要幼儿喜欢就是好材料。

问题六:为什么ppt不能替代图书

ppt往往只截取书中的部分画面,课堂上教师不断提问和统一要求会打断幼儿自然的阅读行程。幼儿阅读从翻阅图书开始,是自主行为,而使用ppt是教师操作材料,幼儿失去的是阅读的感觉、与图书的亲密接触的机会。幼儿自主阅读时可以多次自由翻页,感知纸质、感知故事节奏、感知图画美。图书的价值是多元的,ppt的价值是单一的。

三、实践案例:大班自主阅读《逃家小兔》

活动说明: 幼儿小麦在图书区阅读《逃家小兔》,看到泽泽来,小麦邀请他一起看,小蕊也凑过来。下午,小蕊第一个拿到书,和龙龙一起看。第二天,龙龙第一个抢到书,还有好几个小朋友也想看。老师询问全班幼儿,多数幼儿表示喜欢看这本书,于是教师从园里借了多本《逃家小兔》放在阅读区,供幼儿阅读,并提供支持。

活动目标: 1.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积极探寻图画信息,大胆猜测小兔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2.会主动与他人一起读书、交谈、游戏,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品味故事展示的生活情趣。

准备: 幼儿两人一本《逃家小兔》,阅读2~3天。

活动过程: 一读,探寻故事大概情节。

1.集体预告:这是一本新书,封面漂亮吗?封面就像一扇大门,我们看看大门上有谁?还没有开门我们就知道这里面是小兔和妈妈的故事。大门上有四个字,认识的小朋友读一读。2.提出任务:谁要逃跑呢?有一天.小兔对妈妈说:我要逃走了。妈妈说:如果你要逃走,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小兔想办法逃跑,妈妈想办法追他,逃逃逃,追追追,小兔想了哪些办法逃跑,妈妈又想了哪些办法去追,小朋友一定很想知道吧!老师把这些书放在图书区,欢迎小朋友来看书。

3.幼儿自主阅读:晨间活动、过渡环节、自由活动、区域活动、离园前幼儿都可以自己看书。

教师观察幼儿阅读,以读者的身份与幼儿个别交谈:小兔在哪里?妈妈在哪里?你怎么知道这条鱼是小兔变的?妈妈想到什么好办法追他?小兔又变成什么?妈妈又想到什么好办法追他? 二读,认同、欣赏故事内容。

1.集体交流:许多小朋友都看了逃家小兔,现在你知道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知道这条鱼就是小兔变的?妈妈在哪里?变成了什么?花园里哪朵花是小兔变的?有什么不同吗?妈妈又在哪里?变成了什么? 小结:不管小兔怎样变,聪明的妈妈总是能找到他,追到他。

师:小兔变成一朵花时妈妈能变成钓鱼人吗?为什么不能?当小兔变成鳟鱼的时候,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来钓他?当小兔变成小鸟时,妈妈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小结:不管小兔怎么变,妈妈都能找到他的长耳朵。

2.学习故事里的语言:猜一猜小兔想变成鳟鱼时会怎么说,妈妈想变成钓鱼人时又会怎么说? 看,这儿小兔是这么说的:“如果你”。

小兔要变成小鸟、帆船、空中飞人时会怎么说,妈妈又会怎么说呢? 小朋友看书的时候可以猜一猜他们说了什么,一边看一边讲,你就会成为故事大王的。

3.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我(老师)能看到小兔这一面就想到妈妈那一面变成什么,而且很快,你能吗?我们来玩看谁猜得快。

帆船和谁在一起?帆船和风在一起!小鸟和谁在一起?小鸟和大树在一起!石头和谁在一起?石头和爬山人在一起!幼儿与幼儿之间游戏。

4.教幼儿玩看谁接得快的游戏,练习故事对话。

5.幼儿做动作老师猜小兔变成什么.老师做动作幼儿猜妈妈变成什么。

三读,品味故事中的生活情趣。

1.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喜欢看这本书,你最爱看哪几页,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看了这个故事书你觉得怎样?(有趣、好笑、好玩、幸福)哪里有趣?好玩?(师讲一小段,用动作、语调表现有趣)老师这样讲有趣吗?讲故事时要能把自己最喜欢的感觉表演出来才棒呢!谁来试试? 幼儿轮流讲一段,鼓励幼儿声音、节奏、语调、动作有所不同。2.领悟小兔爱妈妈。妈妈爱小兔。师:小兔喜欢逃跑,他真的不要妈妈了?最后他怎么又回来了? 妈妈真辛苦,爬那么高的山,走在钢索上多危险,妈妈干嘛要追小兔呀? 小结:这是小兔和妈妈在玩游戏呢。小兔离不开妈妈,妈妈最爱小兔。3.迁移。

看到小兔和妈妈开心地玩游戏,幸福地在一起,你觉得就像谁和谁在一起?如果是你和妈妈在玩这个游戏,你会变成什么?妈妈又会变成什么?你可以画下来,讲自己和妈妈的游戏故事。

幼儿自己画故事,教师欣赏幼儿的创作。

篇6:返利网怎么用?返利网操作指南

返利网怎么用?返利网操作指南

正品、价格便宜和购物体验是考量网站好坏的重要标准。毕竟在网购的过程中,一个好的购物平台可以大大降低购买成本和精力花费。包括我自己,刚开始网购时,都是随欲买之,最后算下来却是得不偿失!因此,想要省钱,返利网站应该学起来,那么返利网怎么用呢?

返利模式早前起源于国外,原理非常简单,即消费者们去各大商城购物,返利平台将会得到一定的销售提成,在交易完成后,平台会把这些销售提成返还给用户。因此从运作层面来说,返利平台是一个真实的购物优惠网站。

返利网怎么用?

现在的返利行业,有给惠网、返利网、淘粉吧、米折网等知名平台,消费者可以享受商城返利、淘宝返利、优惠券、比价多种服务。为进一步提升便民化,返利网操作如下。

首先:注册/登录返利平台。为方便用户享受签到积分、积分换礼以及积分提现等服务,购物之前请先注册网站。一般这些平台都支持多种账户直接登陆,在登陆完成后,用户再进行手机以及邮箱账号的绑定,就能完成注册。

其次:挑选购物。按照操作步骤,通过返利网站去其他平台购物即可。其中商城返利时在相应的频道中直接跳转至官网购买;而淘宝返利则需要复制商品名称,由返利平台检索跳转为佳。

最后,确认收货。当你确认收货,且在退货期内没有进行退货的时候,就可以拿到购物返利。

不同的网站、不同的商城返利力度都有所差异,一般商城返利在1%~20%之间,而淘宝返利则在50%以上;淘宝返利时间较短,甚至有部分网站提供预先垫付的功能,而商城返利则由于商城的1~3月的退换货时间,所以返利时间相对较长。但是只要确保订单追踪到,无论多久,返利金额总会如数返还,这个用户大可放心。

返利网怎么提现?

用户在返利成功后,可以直接登陆会员中心申请提现,但在申请之前需要绑定自己的支付宝账号、姓名以及相关保密问题,由此保障账号收款的正确与安全。

虽说购物返利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以现金的形式返还给用户,但现在返利平台的返现形式主要分为集分宝和现金两种。其中通过商城所获得的返利为现金,可以提取到支付宝账号或者银行卡中;而淘宝购物的用户,返利为集分宝,只返还于支付宝的集分宝账户中,在下次付款时可以优先抵扣。不过,无论现金还是集分宝,都能抵用现金在网上正常使用。

对于集分宝,很多人并不陌生,作为支付宝的积分,集分宝在支付宝付款时可以抵扣现金。不同的返利网站集分宝的名称有所差异,但价值表现相同。比如返利网的F币、易购网

给惠网: 的易币,米折网的米币,给惠网的积分宝。它们中除给惠网的积分宝外,都与集分宝等值,即100个集分宝抵扣1元钱,而给惠网则是1积分宝等于1元,相当于100集分宝。最后需要提醒用户的是,集分宝不能从支付宝中转账到银行卡,也不能转让给其他人,有效试用期只为3年。

篇7:指南录后序课堂用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生姜利斌博士介绍说,一些有眼睛发痒、干涩等不适症状(多为慢性结膜炎)的患者,特别是多见于城市白领的“视频终端综合征”人群,为减轻眼部不适或视力疲劳,自行买某些保健类眼药,不经医生指导长期使用,这种做法是不好的。

目前,绝大多数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成分,长期使用,不仅可对角膜上皮产生损害,而且对结膜杯状细胞产生严重损伤,而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同时,长期应用抗生素眼药水,有可能造成正常结膜囊内菌群紊乱,致使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生致病作用的细菌,发生感染,即条件致病菌性感染。更为严重、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应用激素类眼药水,有可能导致“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发生,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往往不易及时发现,至晚期才被确诊为青光眼,而青光眼所造成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应用激素类眼药而导致失明的现象,已经引起眼科医生的忧虑。

姜博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上眼药”,药品的选择是否正确,对眼健康至关重要,使用眼药应遵从医嘱,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出问题。

中医:天天使用眼药会引起过敏及抗药性

北京中医医院田月娥医生介绍,人们日常使用的眼药水多数含有抗生素(如氯霉素等),这类药物是不能长期使用的。如果天天使用,这类药物首先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另外还会引起过敏及抗药性。

此外,一些抗疲劳等保健性眼药水,有收缩血管的作用,人们在使用前最好也先要向医生咨询,同时不建议天天使用。

中西医共同建议:

1.小毛病也最好听听医生建议。眼科医生不主张病人在没有就医的情况下,自己根据广告或说明书随意选择、使用眼药,即使因慢性眼病需要在家庭中备药,或需要长期用药,也应不定期地进行眼科咨询,得到医生的指导。

2.上眼药方法要正确。在用药前,要注意检查所用药品的药名、浓度、有效期是否与包装相符,眼药水内有无浑浊或絮状物,有无颜色变化等;用药前要先洗手,用药时不要使眼药瓶口接触眼睑及睫毛;避免将眼药直接滴在角膜(黑眼球)上;双眼都需要用药者,应按先健眼、后病眼的顺序;双眼都有病者,应按先轻后重的顺序。

篇8:指南录后序课堂用

关键词:幼儿绘画,想象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一、绘画活动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想象源于客观现实, 想象力是在长期的锻炼中逐渐形成的。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是经过后天培训习得的。在众多的儿童实践活动中, 绘画无疑是锻炼想象力的良好方法和途径。每一个学习绘画和美术的孩子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 不仅在于教授简单的绘画技巧, 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活动来培养孩子敏锐观察的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良好的记忆力, 这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 也是每一个幼儿老师的责任。然而受传统幼教思维的影响,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倾向于向孩子传授一些乏味的绘画技法或强加一些成人的观点, 这不但抑制了孩子绘画才能的提高, 而且也束缚了其想象力的发展。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如何让孩子们在自由想象的世界里健康成长, 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

二、传统绘画教学在幼儿想象力培养上的败笔之处

1.教学目标存在偏差。在让孩子从小接触一些艺术元素是大多数家长的选择, 但是他们自身很少接触过这些美术艺术, 不了解美术教育的一般规律, 认为学习美术就是让孩子学到一门艺术技能。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 过早地对其进行专业美术训练。刚任教时我也认为孩子能按照要求画出一棵小树或一只小动物就算是完成了学习任务, 然而却没有意识到虽然他们学会了正确的描写能力, 也很少考虑绘画活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综合素质。以技能培训为主要任务的绘画教学, 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智力, 他们的审美心理得不到发展, 想象力也就无从谈起了。有时我想采用自由命题绘画的形式, 让孩子们发挥想象, 描绘眼前的事物和心中的想象。这个时候, 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幼儿能提笔就画, 然而缺乏想象力、创新意识差的幼儿面对画纸却不知所措, 他们往往会左看右看, 玩弄自己手中的画笔, 不知道自己该画什么, 最后就只能去模仿别人绘画作品。

2.缺乏生活实践的支持。想象源于实践, 艺术源于生活。幼儿教育应当是自由开放式的教育, 但是幼儿的生活体验仅限于幼儿园和家庭之中, 对于事物的了解也仅限于成人的口头教授或媒体、绘本之中。在幼儿绘画活动中, 大多数幼儿仅能对其见过的画面进行依稀的记忆性涂画, 而无法自由展开想象。有些孩子则是因为缺少生活体验, 在绘画中经常出现常识性错误, 如果我们不留意, 就会把这些错误当成了幼儿的想象。例如有些孩子不懂小鸟和小鸡的区别, 有时会把小鸡画在天上, 但遗憾的是这并不是出自于想象, 而是他们原本就认为因为小鸡有翅膀所以会飞翔。

3.强调模仿缺乏创新。初始任教时, 我在指导幼儿绘画, 都会首先将颜色、形状、大小、结构等逐一示范清楚, 然后再让孩子们模仿着去绘画。例如在美术活动《我和妈妈在一起》的教学, 我会先引导幼儿欣赏范画, 然后再传授必要的绘画技巧, 最后他们只是按照我的要求临摹范画, 结果很多孩子们画出来的妈妈是一模一样的。问题的根源在于我让孩子只注重画面布局, 而忽略了画面以外的事物, 所以他们的绘画作品没有创意, 想象个性更无从展现。

三、学用《指南》在绘画教学中送孩子一双想象的翅膀

1.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想象意识。在发展儿童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上, 《指南》中提出:“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的教育建议。对此我认为, 在绘画教学中, 我们需要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图像和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 才能将更多的感性认识植入孩子们的大脑中, 给他们留下丰富的想象和遐想空间。激发幼儿的想象意识则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实现。例如在绘画教学中我学会了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幼儿自觉地展开想象拿起画笔来创作, 在画《小刺猬背果果》时, 我先在黑板上画了小刺猬, 让孩子们掌握小刺猬的画法, 然后告诉孩子们, “果园里有好多红果果, 小刺猬这里找找, 那里找找, 赶快背上果果。”在这些童话语言的引导下, 他们会纷纷运用已有的尝试展开丰富的想象, 画出了不同方向、不同方位的小刺猬在找果果。

2.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 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 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由于年龄较小, 他们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比较少, 在绘画中, 如果没有具体的感性材料为基础, 他们将很难进行想象和创造。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 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让孩子感知自然世界。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 我们应为儿童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 鼓励他们多看看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感官、为绘画学习增加素材, 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其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例如面对《美丽的热带鱼》这样相对写实的画题时, 我们可以创造机会带孩子们去参观水族馆, 让他们仔细观察热带鱼的颜色、特征, 回园以后先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大胆描绘出自己记忆的热带鱼, 然后再让其结合画题和想象进行绘画。

3.正确欣赏和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欣赏和评价绘画作品是幼儿绘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绘画教学中不能再以像或不像为标准来评价绘画作品的好坏, 应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从幼儿的角度去欣赏, 尽可能对每件作品给出正面的评价。多倾听幼儿的想法, 注意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所传达出的孩子的思想和情感。例如, 以《我们的幼儿园》为题作画, 有一个孩子画出了一些彩色线条、一个红红的太阳, 还有几个头顶“螺旋桨”的人物。孩子告诉我, 他希望有这样的“太阳幼儿园”, 每天可以坐着电梯、滑梯上学和回家, 可以戴着小叮当的“竹蜻蜓”飞来飞去。画中展现着孩子对美好事物无限想象。善于发现儿童绘画作品中的精华, 抓住时机赞赏幼儿的每个亮点、每一点与众不同、每一点进步, 也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应时刻牢记的启示。

幼儿绘画是幼儿童心的自然流露和真实展现, 是童趣与现实美的照应与融合。幼儿绘画既反映了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 同时也促进了其心智的快速成长。幼儿绘画教学如果不能端正其培养情趣、拓展智力的教学方向, 那么幼儿绘画活动将不能有效发挥其真实功能。教师的示范性教学如果不加以改进, 幼儿的个性和想象力也难以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幼儿绘画教学模式, 取而代之以尊重孩子、激发孩子自由想象的教学模式, 才能让孩子大胆张开想象的翅膀, 用绘画艺术展现内心的想象和渴望。

参考文献

[1]陈国强.教师, 请让幼儿展开自主的翅膀飞翔[J].早期教育, 2010, (03) :45-46.

[2]禚英.开发幼儿想象力的实践探索[J].山东教育, 2011, (6) :119-120.

[3]裴培.3-6岁幼儿绘画表现能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上一篇:孔孟复习资料下一篇:扶贫攻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