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性恋的态度的调查

2024-06-25

对同性恋的态度的调查(共8篇)

篇1:对同性恋的态度的调查

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很感谢您能够抽出时间帮助我们完成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向您郑重承诺,本调查仅供研究参考之用,本次问卷调查采取匿名的方式,您回答的内容和任何信息都不会泄露。谢谢你的合作。

1、你的性别是——()

A男

B女 2、你来自哪个年级——()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3、你是来自——()

A 农村

B城市

4、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同性恋的?(多选题)——()

A网络信息 B 杂志书刊 C 学校课程 D 同学朋友 E 电视、电影、广播 F 其他 5、在你身边的亲友中,是否有公开的同性恋者?——()

A 是

B否

6、你认为导致同性恋的原因是什么?——()

A 先天形成或基因决定

B 异性恋感情受挫,对异性失望

C 后天教育及环境的影响

D 心理上的好奇,寻求刺激

E 恋母情结、恋父情结

F 性压抑,没有正常发泄渠道

G 其他 请注明:

7、对于同性恋现象,你是否接受?(注:此题你若选择A,则跳过第九题,若选择B,则跳过第八题,若选择C,则跳过第八、九题)——()

A 接受 B 不能接受

C无所谓

8、你可以接受的原因有哪些?――()

A 人各有志,不应该干涉他人的生活

B 同性恋对他人无害

C 忠贞不渝的爱情不论形式都值得尊敬

D 人类正常行为,没什么好奇怪的

E 其他 请注明:

9、你不能接受的原因有哪些?——()

A 不符合传统道德

B 同性交合方式不可接受

C 违背自然法则

D 同性恋者是异端,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需要治疗

E 对ADIS的担忧

F 其他 请注明:

10、你认为同性恋是什么样的行为?——()

A 正常行为 B 精神疾病 C 心理行为畸形 D 性变态 E 生理疾病 11、假如有同性恋者追求你,你会作何反应?——()

A 接受ta的追求 B 婉言拒绝ta的追求 C 怒斥ta的行为 D 无所谓 E没想好怎么办

12、你赞成我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吗?——()

A 赞同

B 不赞同

C 无所谓

13、如果你在公共场合看到一对同性恋亲热,你反映怎样?——()

A 觉得恶心、讨厌 B 很不好意思

C 正常,情到浓时谁都一样 D 让我觉得很兴奋 E 不关我事,当没看到

F 虽然理解同性恋,但不理解这种行为

14、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同性恋,你会怎样?——(A 当面或背后讥讽(嘲笑)ta,厌恶,避免或不和ta交往 B 把你们原本亲密的关系变成普通友谊 C 和往常一样,没什么差别

D 即使和往常一样,但是交往中总有点心理障碍 E 试图帮助ta扭转性倾向,让ta变得“正常” F 关心ta,帮助ta克服困难,消除压力

15、现在有一些同性恋自己或者后援的社团和组织成立,你的看法是——(A 很佩服组织者,并十分愿意加入 B 会考虑加入,但不会有什么大的作用 C 讨厌,回避或无视此组织 D 无所谓,对此不关心

16、其他任何你想对同性恋这一话题所发表的看法?

答:

10教育学班))李青

篇2:对同性恋的态度的调查

同学您好!我们是嘉职院在校大学生,应我们应用文期中考试课题的需求,特在此做一

份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您对现今同性相恋现象日益浮出社会表面以及国家法律是否许可该问题的一些看法。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当代大学生可以更理性对待同性恋群体,也希望能引起社会对该群体的重视。

对于本次问卷,我们将完全采取匿名制,且结果只用于课题研究。您可以放心坦诚作答,我们绝对保障您的隐私权。感谢您的帮忙!!O(∩_∩)O~~

本人信息: 性别: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1.您认为您的思想观念属于以下哪种?()

A很传统B较传统C中间D较开放E很开放

2.您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同性恋的?()[多选题]

A网络B杂志书刊及其他读物C电视等媒体D学校课程E其它

3.您身边是否有是同性恋者或行为上表现为可能是同性恋者的人?()A有B没有

4.关于同性恋,您认为以下最合适的描述是哪种?()

A一种正常的情感抉择,只是性取向不同B一种另类的时尚潮流

C一种变态的心理扭曲但无害社会D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罪恶的5.当您看到同性恋时,会不会有异样(不同寻常)的眼光?()

A完全不会B会,有一点C会,十分介意

6.您可以接受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是同性恋吗?()

A可以B不可以

C朋友可以,家人不行D家人可以,朋友不行

7.如果您发现您身边认识的人是同性恋,您的态度会是怎样?()

A完全接受并祝福他们B试图帮助他/她扭转性倾向, 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医生C不能容忍,排斥、远离他们D一定程度上接受,但

有些顾虑E把你们原本亲密的关系变成普通友谊

8.以下几种恋情,您能接受哪类?()

A男同性恋B女同性恋C双性恋

D都能接受E都不能接受

9.现在有一些同性恋自己的或者后援的社团和组织成立,您的看法是?()A很佩服组织者,并十分愿意加入B会考虑加入,但不会有什么大的作用C讨厌,回避或无视此类组织D无所谓,对此不关心

10.您觉得国家是否应该允许同性恋结婚,得到《婚姻法》的保障?()A应该B不应该

11.您觉得您属于以下哪类人群?()

A 同性恋倾向者B 处于朦胧阶段,还不明确自己是不是同性恋者

C 坚决反对同性恋者D对同性恋者持无所谓态度者

篇3:对同性恋的态度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 于2011年3月选取某医学院校经高考以第一批次本科分数线录取的医学生为受试对象, 共436人, 年龄16~24岁, 平均 (20.78±1.26) 岁, 其中男生201人, 女生235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同性恋态度量表[1], 量表包括20个条目, 归为女同性恋态度子量表 (10条目) 和男同性恋态度子量表 (10条目) 。同性恋态度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 从“完全同意”到“完全反对”, 分别赋值1分到5分。评分越高, 说明对同性恋的态度越严厉。本次调查中, 同性恋态度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9, 分半信度为0.837。

1.2.2 调查方法

对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测试, 统一主试, 统一发放问卷, 统一指导语, 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和填写方法。采用匿名形式做答, 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45份, 回收有效问卷436份, 有效回收率为97.98%。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差分析、t检验, 以P<0.05和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医学生与社会公众对同性恋态度的比较 (见表1)

医学生对男、女性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均高于社会公众[1] (P<0.01) 。将医学生对女性同性恋的态度与对男性同性恋的态度进行成对样本的t检验, t=-7.891, P<0.01, 提示医学生对男性同性恋的态度更为严厉。

2.2 医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影响因素 (见表2)

以同性恋态度量表的总评分为因变量, 以医学生的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常数项) 为自变量, 按照α入=0.05, α出=0.10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共有性别、生源地、年龄进入影响医学生对同性恋态度总评分的回归方程。分别以对女同性恋的态度、对男同性恋的态度、道德评判、情感反应、社会交往、对同性恋态度总分为因变量,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性别、生源地、年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1, P<0.05) , 见表3~5。

3 讨论

(1) 从表1的t检验结果可知, 医学生对男、女性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均高于社会公众, 这与陶林等[2]对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相似。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同时医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性知识, 接受性教育程度高于社会公众, 所以使得他们在对待同性恋的问题上态度较为宽容。

(2) 表1和表3结果显示, 医学生对男、女性同性恋者的态度差异显著 (P<0.01) , 对男同性恋的接受程度较对女性同性恋的接受程度低, 且男生比女生态度更为严厉, 这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3]相似。一方面可能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在我国文化背景下, 千百年来男性至上的思想已根深蒂固, 社会上与性别相关的规范对男性的要求比对女性更为严格, 男性有传宗接代的重任,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所以很难接受一个男同性恋者;另一方面可能是男同性恋与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有关。据卫生部门调查显示, 2009年新发的4.8万艾滋病感染者中, 男性传播占32.50%, 男性同性恋人群已成为当前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点人群[4]。由于本次受试对象均为医学生, 在高校中接受过较多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在对同性恋相关内容进行调查时容易将艾滋病等性病的传播知识进行迁移, 从而影响对该问题的态度。

(3) 医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存在城乡差异, 来自城市的学生对同性恋接受程度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而且来自农村的学生对男性同性恋态度更为严厉;生源地对于女性同性恋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个体对同性恋者的态度受成长环境的影响。经济发达、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地区的人们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好于经济不发达地区[5]。

(4) 医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态度因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 (16~24岁, 被试的是大学二年级至五年级的医学本科生) 。年龄小的较年龄大的相对宽容些, 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婚恋观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越临近毕业, 对恋爱、婚姻考虑越多。

大学生对同性恋认知态度上的宽容和理解是时代进步、思想多元化的表现, 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婚恋观有重塑的一面。教育者在性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正确引导, 帮助他们建立科学健康的性观念, 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以顺利成长。

参考文献

[1]庾泳, 肖水源, 向莹.同性恋态度量表的构建及其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8 (2) :174~176.

[2]陶林, 周红, 刘仁刚.对医务人员和大学生同性恋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 10 (5) :475~477.

[3]D’Augelli A R.Homophobia in auniversity community:views of prospec-tiveresidentassistan t s[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19 89 (30) :547~552.

[4]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E R/O L].h t t 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1/24/conten t-12533306.htm, 2009-11-24.

篇4:20世纪西方对同性恋的态度

这六大“性文化圈”在男权本位化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造成错综复杂的两性关系。

皇族“性文化圈”

它指的是以皇帝天子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的整个皇朝家族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自命真龙天子,代表上苍统治江山黎民,自然这世上的一切都归他们所有。明白一点的所谓好皇帝多少给老百姓一点喘息,注意一下社会生产,而大多数的皇帝不是暴君就是昏君,为了穷奢极欲,享尽人间之豪华,他们横征暴敛,把老百姓骨头上的最后一点残油也刮干,血管里的最后一滴血也吸尽。

“大刀长矛打天下,金钱美女坐江山”,这是中国所有朝代更替的历史循环。

皇帝们为了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依旧如故,最重要的是使龙子、龙孙,龙曾孙、龙玄孙……无穷无尽的龙种龙脉得以相传,而专门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后妃制度。即便一位洁身自好、勤于朝政的明君,也必须保证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和三千宫娥。倘若一个荒淫无度,祸国殃民的昏君,那就不会拘泥于此数,而会翻几番,甚至翻十番。据史载,连有作为的汉武帝,后宫内也藏有宫娥数万。君王们从不把妃子宫娥当人看,大多数入宫之女,虽不愁衣食,却一辈子到老,未经男女之事。《后汉书》上揭露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楚王喜欢腰围很细的女人,故逼得许多王宫中的妃子宫娥们因减肥而饿死。

每年一到选妃子、挑宫娥的时候,便闹得民间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有一出戏叫《拉郎配》,说的是,朝廷命官府征集宫娥,条件是18岁以下的未婚女子,结果有此类闺女的人家,赶紧找婆家完婚,也顾不上什么门当户对。闹到后来,干脆在大街上见到一个人模狗样的男子就拉。在老百姓看来,就是让闺女胡乱配一个瞎子拐子,也比在深宫里最后成为“白头老宫女”为上策。

“聪明”的中国皇帝们为了保障血统的纯洁性,不让后妃宫娥们被外人插一腿子,同时又不耽误享受奴仆的服侍,就订立了残无人性的太监制,把民间征来的小男子们雅称“去势”,俗称“骟割”,弄得男不男、女不女。这也好,为中国增添了特有的“太监文化”,也为历史大闹剧的舞台上,增添了几个像高力士,魏忠贤,安德海,李莲英之类的丑角。

不知是正史还是野史,据说,奸邪的宰相吕不韦将被自己搞怀孕的赵姬,献给秦王,后来生下秦始皇赢政。赵姬成了赵太后,成了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大皇帝的母后。然而根据血统说,秦朝的天下实际上落到了老吕家的手里,而这却是所有皇帝之最根本大忌。

同样不知是正史还是野史,据说,文武双全的乾隆皇帝堪称天下第一风流。结果,老百姓们对他直接或间接掌政60年的业绩说不出所以然,却对他的游龙戏野鸟的劲头和本事如数家珍,谴之者无多,赏之者有余。整个大神州都是他的,在宫内对后妃宫娥们腻了,到外面当个狂蜂浪蝶,到处拈拈路花、惹惹山革,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要不然,郑少秋的《戏说乾隆》怎会那么使华语世界神魂颠倒。乾隆所有的风流韵事不一定都是真的,但至少老百姓对这个皇帝性观念和性行为的认可甚至是欣赏却不是假的。

皇帝们自身可以为所欲为,实行“纵欲主义”,而对老百姓却制定了数不尽的清规戒律、礼教伦纲,逼他们遵奉“禁欲主义”。

仕者“性文化圈”

它指的是以士大夫为首的为皇朝统治服务的整个官宦集团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中国封建的科举制度的确比欧洲中世纪的世袭制度要先进得多。它以开科取仕的办法极大地扩大了统治的阶级基础。它不讲门第贫富,使普通人有机会参与政治。但绝大多数的中选之士,最终不过是在功名利益的引诱下,充当统治者的鹰犬帮凶。中国文人满脑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中国的士大夫都称自己为儒者,然而儒者可分“君子儒”或“小人儒”。每朝每代“君子儒”寥寥无几,而“小人儒”却如过江之鲫。士大夫们常吹“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实际上他们绝大多数都能被屈,被淫,被移。中国人都知道“官本位”的效应,权与钱可以转化,有权就有钱。就连好官,也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不用说那些一味搜刮民脂民膏,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贪官污吏了。

中国历史上确乎有一些清廉的文臣和忠勇的武将,然而可惜的是,历代大多数文臣都爱钱,武将都怕死,闹得政治腐败,以致民众造反,外族入侵,藩镇叛逆,中国大半历史都不太平。

对文人来说,人生有两大幸事,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前者保障传宗香火,后者提供功名仕途,从而使财产和权力世代延续不断。

既然“书中自有颜如玉”,功成名就之后就应享受。官宦人家当然应有三妻六妾,甚至妻妾成群,还有众多的丫鬟随意伺候。有的家中还养有大批歌舞妓供自己享乐或招待宾客之用。别的且不说,就连人们虚构的青天大老爷“刘罗锅”,不也娶了个丫鬟为小么?

杜牧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青楼”乃妓院,“薄幸”为薄情之意:可以说,此诗为杜牧在奢华梦醒后而感悔艳游之作。据《杜牧别传》载,杜牧在扬州每天晚上宿妓,“所至成欢,无不会意,如是者数年”,于是对所遇妓女的美艳十分留恋,便写了传世名作:“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不过是大多数士大夫的一个缩影。士大夫常以放荡不羁为时尚。在生殖主义保障财产和权力的再继承之后,非生殖主义的性观念又使他们追求浪漫主义的性行为或腐朽糜烂的性刺激。

士大夫们大多是一帮具有双重性格和两面嘴脸的矛盾人物。

一方面,他们可能因受过教育,具备知识,自我意识较强,对精神生活有一定的追求,易产生离经叛道的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他们又作为为统治者效劳的官僚机器的一个零件,必须道貌岸然地以封建伦常的枷锁来束缚和“教化”百姓,否则他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乡绅“性文化圈”

它指的是以乡绅为主体的某一地方势力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所谓乡绅阶层,在封建社会是真正维持某个地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伦理秩序的主导力量,也是当地精神文化和各种物质利益的总代表。乡绅具有双向功能,一方面代表地方利益与各层官府和朝廷应付周旋,另一方面又协助甚至勾结统治当局掌控下层平民百姓,他们或是宗族首领,退隐官员、举人秀才,或是地主员外、富商大贾,以自己特有的家世、名望、人脉和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操纵或影响资源,土地,生产、市场,钱庄、当铺,运输等经济命脉及其发展。

与士大夫阶层不一样,乡绅是旧式私营经济的真正主人,也是这种经济利益的直接获得者。他们知道“钱本位”的效应,最清楚金钱财富的力量,即“越是钱多,越是气粗”为简单而现实的真理。为了钱,他们会用最原始野蛮的方式来榨取雇工和佃农,也会用最恶劣狡猾的手段来欺骗顾客和买主,甚至还会以其他各种非经济的法子来牟取暴利。他们也明白钱与权可以转化,有钱也可以有权,如用钱行贿衙门就可换取更大的利益,甚至,可以“捐官”,即花钱买个县太爷的官位来做做,再将权转为钱。

乡绅是中国社会最典型的两面阶层之一,是道貌岸然与男盗女娼的“完美”结合者。

他们可以动用宗族的权威,以孔孟之道的说教,俨然为地方道德秩序的维护者、判决者和整治者。对他们来说,似乎“万恶淫为首”,有伤风化的两性乱序乃社区第一祸害。为此,他们可以私设公堂,动用私刑,甚至将犯戒者处死。

他们又可以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幌子下,名正言顺地纳妾娶小,从元配发妻之外的二姨太,可一直排到第几十名姨太太。而所谓正妻的一个最大美德,不仅不能嫉妒,相反还要劝说丈夫以多纳妾为荣。

他们还可以依仗权势,霸占民女,奸淫乡民之妻。

他们更可以经营“青楼名馆”和“烟花之巷”,逼良为娼,而自己也是主要的常客。中国几千年,除官办外的民间娼妓制度主要为乡绅阶层的杰作。

军阀“性文化圈”

它指的是代表武装割据势力人物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军阀现象是中国有特点的政治文化之一。中国的历史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各朝各代大都以军阀混战开始,又以军阀混战结束。即便是表面江山一统之际,也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变相或潜在的军阀。军阀的成分或是分封的皇亲国戚、功臣贵族,或是起义的农民,叛乱的地方乡绅宗族势力、拥兵自重的军头兵首等等。

军阀势力不同于正常状态下的各种统治势力。它以非常的武力手段建立所控地区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秩序,更可以用非经济的方式获得一切它所欲求的利益。

除了很少数有雄才大略者,军阀们不用受任何传统规范的约束,其行为方式不像士大夫,也不像通常的乡绅。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像皇帝那般荒淫无度,建立自己的后妃宫娥制度。

古的且不提,就拿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阔杨森来说,据说此公光“明媒正娶”的姨太太就有数百之多,产下的子嗣当然更高于此数数倍。到底有多少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江湖“性文化圈”

江湖是中国传统特有的文化现象之一。它包括各种“会道门”帮派,地下秘密组织,地痞流氓,游民流寇,犯罪团伙等黑社会势力,还可能包括以农民起义或革命团体等构成的政治反抗势力。江湖势力有的是正义的,有的是邪恶的,也有的是正义与邪恶相杂,它或因团结互助、或因逃避迫害,或因反抗压迫、或因钱财铤而走险。江湖势力形成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和生意行为。正面一点的可能行侠仗义、杀富济贫、除暴安良,负面一点的则招摇撞骗、欺小凌弱,打家劫舍,官匪勾结、混迹于黑白两道之间。总起来说,它是一种盲目的破坏力量。

江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服从官方或社会通常认可的既定政治、法律和伦理秩序。它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明显带有犯罪和违法的特点,如拉皮条、仙人跳,调戏奸淫,拐卖妇女,逼良为娼,包办妓业,散播淫乱等等。

平民“性文化圈”

所谓平民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包容了一个极宽泛的社会阶层,如农民、雇工,手工业者、小商贩、自由职业者和城镇普通市民等。这个阶层是被统治者,只能利用统治者的某些开明决策或疏漏松动之处来争取一点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皇恩浩荡”或天下太平时,他们也许可以安居乐业、生作养息:“龙颜大怒”或天下大乱时,他们便家破人亡、生灵涂炭。

这个阶层只有少数有幸可能成为政治或经济的暴发户,因此,大多数人在垂羡发财者的同时,又无奈地向往一种平均主义的乌托邦社会。平民阶层是一切社会的最后最广的基础,它可以分化为其他阶层,如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时,就会成为破坏既定社会的最大冲击力量。

平民往往是一个特定社会意识形态和既定伦理规范的盲从者和牺牲者。特权阶层在自己当“花和尚”时,却让他们甘当“苦行僧”。他们在性行为和婚姻模式上没有任何特权。在两性关系上,只有这个阶层的大部分才实行男耕女织,男工女帮的一夫一妻制。他们不像士大夫和乡绅那般伪君子,也不像黑社会分子那般真小人。平民中不安分的一部分,根据社会控制的松紧程度,或许干一些越轨出格的性行为,但受到官府和宗族势力惩罚和迫害的一定首先是他们。

平民不可能成为性观念和性行为方式演变的开路先锋。

篇5:大学生对发呆的态度调查问卷

关于发呆的的心理学研究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您好!

为了锻炼我们的学习和科研能力,想请您协助填写一份问卷,该研究问卷仅用于研究使用,请依照您个人看法,将答案选中即可,问卷所有数据是匿名并仅供调查研究使用,请放心作答。由衷感谢您的帮忙与支持!

敬祝健康愉快!

发呆的概念:因着急、害怕或心思有所专注,而对外界事物完全不注意。

1:您的年龄____

2:您的性别A 男B 女

3:您的级别

A大一B大二C 大三D 大四E大五F研究生G博士生H其他 4:请问您发呆的频率为

A 从来没有B 偶尔C 经常

5:请问您发呆情绪的原因为

A开心愉快等正面情绪B失落伤心等不正面的情绪C 无所事事D没有原因6:请问您在什么环境下更容易发呆

A 熟悉安静的环境 B陌生安静的环境 C 熟悉喧闹的环境 D陌生喧闹的环境

7:请问您发呆时所处的氛围是

A 处于很多人中间 B 和一两个或两三个人在一起 C独处时

8:请问您认为什么性格的人更容易发呆

A外向B内向C平和

9:请问您发呆之后的感觉是

A放松的恍惚的感觉B头脑更清醒C 愧疚感D 没感觉E不清楚

10:您认为发呆可以缓解疲劳吗?

A可以B不可以C不清楚

11:您认为发呆可以提高智商吗?

A可以B不可以C不清楚

12:您认为发呆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害吗?

A有B没有C不清楚

13:您认为发呆还有什么好处?(选填)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您认为发呆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危害?(选填)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国的各种宗教都以不同形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基督教的信仰人数发展快。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列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我们这次抽样调查的50份问卷中,有宗教信仰的占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宗教发展很快,大学生中也出现了宗教信徒。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开始关注、研究大学生的信教问题。学者们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开展了实证调查,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其中基督教在中国发展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是中国基督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并尊重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基督教在中国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尤其在当代青年中传播甚广。这种现象己经引起国际社会和我国教育、文化和宗教部门的极大关注。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组主要对于我校以及其他非艺术类同学做的一次调查。调查显示:信基督教的同学占8%;其余同学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对宗教没有太多的了解,谈不上信仰不信仰的问题;而96%的同学都理解身边有宗教信仰者;对于宗教的传播宣传,30%的同学认为应该,但要适度;6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听听也可以;还有8%的同学坚决反对。从影响上来说,佛教和基督教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较大。要说明的是,虽然有些同学选择信仰佛教,但他们对佛教的教义并不十分清楚,平时也没有佛教的饮食习俗,更没有经常到寺庙去烧香拜佛。之所以选择信仰佛教,是因为佛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同学们对佛教比较熟悉。相反,信仰基督教的同学虽然从比例上看没有佛教高,但参与基督教活动的人数却相对较多。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

1.社会和家庭原因。任何宗教本质上都是支配人间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社会或自然异己力量,这是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主要根源。所以,宗教问题首先是个社会性的问题。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嬗变和碰撞,竞争带来的风险、贫富差距的存在、地区不平衡的加剧等导致相当多的人心理阵痛和失衡。加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社会上出现了信教热的现象,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自然也受到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学生一般出生在信教的家庭里,父母相信或者祖父母相信宗教。他们的信仰一般是最坚定的,而且对传福音的工作也相当努力。其中一名基督教徒这样说到:“并不是我选择他,而是他拣选了我。他是道路、真理、生命,基督信仰才是人生意义的归宿。人本来就该相信这位神,以及他为我们预备的救恩。”这类信徒在基督徒大学生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却是学校聚会小组的主要服侍者。

2.朋友介绍。这类信徒所占比例比较大,约占一半以上。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通过朋

友或室友的介绍,逐渐了解并接受了宗教信仰。一位学编导的女生这样描述到:“朋友介绍我,然后去参加聚会,参加多了,就读了一些圣经方面的书籍,然后观念改变,开始接受主”。另一位学艺术管理的男生说:“通过室友的介绍,发现基督教与其它宗教与众不同,它以爱来接纳世人。无条件的爱人如己,教导我们认罪悔改。”在这类信徒中,一部分接受福音后,完全改变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如同“新造的人”。这种改变是巨大的,他们参与聚会小组生活和传福音工作的热情并不比第一种基督徒大学生低。也有一部分信徒的信仰徘徊于信与不信之间,至少信心不是很坚定。但他们确实都承认自己有罪,并愿意接受基督做自己的主。在行为上他们比不信前有很大的变化,至少在为人处事上存有谦卑和爱心。

3.内心的需要,心灵的追求。这类信徒的比例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他们在内心中

有一种追求,需要上帝,而且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神的存在。但是他们一开始并不知道哪一个才真正是自己所追求的“真神”。当福音降临到他们时,或者当他们在诸多宗教中“发现”他们真正所追求的宗教时,他们就全然虔诚相信。

4.好奇、怀疑与接触。这一类信徒的比例比较大。因为他们具有较大的广泛性。有些学生 是出于对基督教的好奇心。比如接触西方的宗教文化、教堂做礼拜的各种仪式、圣经故事等,进而逐渐接触教会更深层次的东西。有一些是本来没有信仰的,但通过耳濡目染,或者通过某种经历而相信基督。还有些信徒的信仰根基并不深,甚至是盲目的,把信仰当作一种“时尚”来看待。另一些信徒不参加聚会,只是心里承认有上帝,而并没有任何聚会小组生活,亦即所谓的文化基督徒。

5.由于心灵空虚或生活(学习)痛苦而寻找慰藉。这类信徒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因为传统观点认为,大学生是因为受到挫折(如学习成绩下降、失恋、找不到工作等)才寻找宗教的慰藉。宗教信仰都是人们现实需要的反映。好奇是年轻人的天性,也是大学生最初接触宗教的心理特点。在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生主要以学习考试为主,多年以来单纯接受统一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这样的传统教育使得学生对宗教信仰都有一种心理定势,愚昧落后、精神鸦片等词汇充斥头脑。进入大学以后,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思想言论。当接触到宗教时,极易产生猎奇心理,激发他们对宗教的好奇与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去了解宗教思想、参加信徒的聚会活动。同时,步入大学,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世界和环境,远离父母、接触了来自各地的同学。激烈的竞争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冲突的思想理念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更加矛盾、孤单甚至空虚,希望在心理上获得某种慰藉,或渴望着一个能够真正被接纳的团体。宗教很好地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一需要。在宗教活动中大学生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拥有归属感而带来的温暖。在实际的调查中,这类学生的比例比以往有很大的下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的动机并不是传统意识形态所说的消极处世,相反是积极主动地处世。

6.宗教因素。宗教文化有其独特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日益世俗化,呈现出一些新的适应性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宗教不再具有政治色彩,而主要表现为调节个人信仰与社会公共价值之间的关系,向个人提供属于个人生存之意义的选择。由于现代生活的单向化、非情感化、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物质生活丰富与精神生活贫乏的反差和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孤独感和冷漠感,使得宗教的宗教价值更加得到强化和为人所需。第二,宗教表现出一定的哲理性、伦理性和心理性,能引发大学生的兴趣。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宗教对人生、世界、自然有独特的诠释,这对喜欢追求理性知识的大学生颇有吸引力。大多数宗教都宣称是“善”的事业,劝善行善,利己利人,这对具有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大学生也有吸引力。他们认为在宗教中可以寻求到社会人际关系间难得的宽容、慈悲和公正。特别是宗教具有一定的心理调适功能,能给人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最为需要的。第三,宗教具有某种永恒的价值和意义,任何一种宗教都涉及人的生老病死,都为人构建了一个永恒的“生”的“事实”,这对人类有着永恒的吸引力。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1.大多数信教大学生认为信仰宗教后,自己的学习、精神状态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部分信

教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社会交往圈在信教后有所扩大。

2.大部分信教大学生并没有因信教而感受到外界压力或受到不同看待,有许多大学生信教

后改变了对社会的看法。

3.有半数以上的信教大学生希望把宗教信仰的收获与不信教的同学分享,且认为自己会继

续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4.信教与不信教的大学生,对于生活焦点的关注差异性不大。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对策研究

1.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普及宗教文化知识

针对大学生对宗教有兴趣但又缺乏了解的状况,要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导胜于堵。我们要大力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同时,要普及宗教文化知识,从而满足了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去除大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摆脱盲目性,使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更全面深入、更理性,使他们在面临周围现实的宗教现象时能冷静地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2.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注重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但是对科学精神的培育相对滞后。科学知识是驱除非理性信念的有力武器,人们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了解得越广泛深入,对外部力量的恐惧和由此产生的毫无根据的迷信就会越少。大学生不仅要有科学知识,而且要有科学精神。世界观上的神灵论必然导致人生观上的宿命论,从而认为人的一切皆命中注定,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要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尊重客观规律,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自觉地抵制有神论思想。

3.加强大学生组织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要加强各种大学生组织建设,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所有大学生纳入相应的组织中,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激发他们对学业、事业的追求,使得他们的情感有所依托,生活学习有帮助,人际关系良好,心理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加入教会,寻求教会帮助的动机和需要。

4.团结尊重信教学生,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物的管理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公民的大学生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大学生又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所肩负的使命要求他们必须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慎地处理好这个问题。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宗教徒的精神信仰也是人对终极意义的自由追求,是人的一种深刻的精神需要。而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只是信仰问题,并没有什么政治企图。所以,我们要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物的管理,一方面,要尊重和团结信教大学生,依法保护他们正常的宗教活动。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打击校园内外各种非法的宗教活动。

篇7:当代大学生对创业态度的调查报告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

一、调查目的时光如箭,岁月如梭。转眼间,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同时我们也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校区过了三个多月的丰富的校园生活。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及与此有关的困惑,我们通过确立这一课题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创业发展观,并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他们在创业方面的意见

二、调查对象

关于本次调查,我们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校区2011级的新生群体为主要对象

三、调查地点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七、调查结果

(1)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07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例如第二题,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从这里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经常关注的大学生只占10%,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

而第三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调查中,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而第十题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 调查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47.5%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52.5%。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

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改进

(2)结论分析与建议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是我组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我们是作为一个课外业余任务来完成,经过一番网上浏览、网上问卷调查发现这个课题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会、国家和高校的关注度极大。由于我们小组在资金、人力、物力、时间、个人学历等因素的限制,调查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申请课题前的想像。对于我们大专生来说,要作到大范围且研究的极大深度同时极具学术性,是不怎么现实的。因此,出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我们组员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网上搜集相关材料等形式,调查自己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其结论和数据也是具备科学性,确保实践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作品质量。

从调查问卷和现场人员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帮扶的持续性需要关注。此外,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认为最重要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视。下面给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从前面所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创业者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死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类型。实践证明,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之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中国有句俗话:“一年学成个庄稼汉,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练自己 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说敢当,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的利益,永远进取,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三)广泛获取创业经验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人才类媒体是首要选择,比较出名的有《财富人生》、《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以及“中华创业网”、“中国创业论坛”等专业网站。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四)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商业活动无处不在,大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创业成功。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富有建设性意义的调查结果与信息,普及创业理念,弥补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的不足,增加日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篇8:对同性恋的态度的调查

关键词:同性恋, 男性,异性恋,认知,态度,学生, 医科

近年来, 学术界对同性恋的认识已发生积极的转变[1], 但普通社会人群对同性恋者的偏见、歧视和排斥现象依然存在, 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同性恋尤其是男同性恋人群身心健康问题频发[2,3], 同性恋人群所面临的特殊医疗服务诉求已成为不容回避和忽视的问题。

大学生代表了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群, 也是社会中思维活跃开放、可塑性较强的群体之一, 他们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今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对待同性恋主流态度的发展方向[4]。Sanchez等[5]研究发现, 90%的医务工作者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至少接触过1名同性恋者, 医务工作者对同性恋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因此, 了解医学生对男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 对于医学院校开展性健康宣传教育、培育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异性恋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中包含“性取向”项目, 用以排除自评为“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医学生。抽取天津市3所医学高等院校的医学生。按学历分层后, 本科生按临床、预防、护理、检验、麻醉和口腔专业分层, 研究生按基础、临床医学分层, 再从各层中按各专业人数比例等比例抽取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810份, 回收810份, 核查后剔除无效问卷36份, 排除自评为“非异性恋”者9份, 最后纳入分析的有效问卷共765份。其中男生175名, 女生590名;硕士研究生258名, 本科生507名;年龄在19~4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3.6±3.1) 岁。

1.2 方法

研究者在查阅相关文献[6]的基础上, 自编“医学生对于男同性恋者的认知和态度调查问卷”。问卷共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对男同性恋的认知和对男同性恋的态度三大部分。一般人口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籍贯、专业、学历和自身性取向等信息。其中, 性取向包括异性恋和非异性恋。异性恋是指“只对或基本上只对社会中与自己性别不同的人产生性欲或爱慕”的性取向。问卷以匿名方式填答, 要求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现场回收。

同性恋认知量表由15个项目组成, 所有项目均选自近年学术界获得的相关研究证据[7,8]。每题包括“正确”、“错误”和“不确定”3个选项, 正确作答得1分, 错误作答或回答“不确定”得0分。认知量表总分的取值范围为0~15分, 得分越高表示对同性恋的认知程度越高。经因子分析考察其结构效度, 认知量表包含性质认知 (8项) 、性交往认知 (3项) 及生存认知 (4项) 3个维度;认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6。

对男同性恋的态度量表包括25个项目, 包含情感认同 (13项) 、权力认同 (4项) 、道德认同 (5项) 和社交认同 (3项) 4个维度;所有项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完全同意”, 2=“同意”, 3=“不确定”, 4=“反对”, 5=“完全反对”;项目中包括了9项反向计分题。态度量表总分的取值范围为25~125分, 得分越高表示对男同性恋的态度越宽容。以男同性恋态度量表 (简略版) (男、女同性恋态度量表的分量表) [9]作为效标, 态度量表的效标效度为0.86;态度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6。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M (P25~P75) 描述量表得分, 量表得分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指标间的关联性。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整体认知、态度

765名异性恋者对男同性恋认知和态度得分的中位数 (P25~P75) 分别为8 (6~11) 、82 (70~91) 。对男同性恋者的态度方面, 467人 (62%) 选择了“正常情感选择”, 142人 (18%) 选择了中立的“无所谓”, 156人 (20%) 选择了“有违伦理”。

2.2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医学生对男同性恋态度得分比较

表1显示, 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受过性教育、朋友中是否有同性恋者、是否接触过同性恋者对男同性恋态度得分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2.3 医学生对男同性恋认知与态度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发现, 医学生总体认知、性质认知、生存认知与情感认同、权利认同、道德认同、社交认同、总体态度之间均呈正相关 (P值均<0.01) 。见表2。

注:P值均<0.01。

3 讨论

Zabin等[10]对社会公众的调查及陈财英等[11]对大学生的调查, 均发现女性对同性恋的态度较男性更宽容。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 且女生在情感认同、权力认同、道德认同、社交认同4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生。究其原因, 无论是在西方社会还是中国, 千百年来以生殖为唯一合法性动机的道德规范左右着主流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 同性恋更多被视作对性别信仰的瓦解和异性观念的否定, 对男权的维护、男性至上思想的深入, 使得男性更难接受男同性恋者[11]。

本研究发现, 医学本科生对男同性恋的态度比研究生更为宽容, 与张雪芬[12]研究结果一致。但BAS等[13]对荷兰人群的调查发现, 居民学历越高, 对同性恋的宽容度越高。可能因为本研究中本科生更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信息, 从而对同性恋者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和包容[14]。

在本研究中, 接触过同性恋或朋友中有同性恋的医学生, 对男同性恋的认知更客观, 态度更宽容。Jennifer等[15]发现, 异性恋者与同性恋者的接触和交往对消除偏见, 减少同性恋恐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 成长于城镇的医学生对男同性恋的态度更为宽容, 与Feng等[16]对亚洲3个城市的调查结果一致, 可见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众对同性恋态度的原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 对同性恋的总体认知与总体态度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 且认知和态度的各维度间也存在关联, 提示同性恋亚文化了解程度较高的医学生对同性恋者持更宽容和积极的态度。

上一篇:教研课小数的大小比较下一篇:运输项目投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