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2024-08-21

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精选14篇)

篇1: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听老师提几个问题,想一想是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XX同学的左面是谁?我们教室的后面是什么?学校在邮局的什么方向?

生:方向与位置。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描述方向与位置的词语都有哪些?如何确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根据不同的参照物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整理复习学过的方位词。

(1)学生小组交流学过的方位词。

(2)学生汇报交流。

学过的方位词有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3)请大家观察所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方位词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4)刚才大家用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来表示物体所在的大概位置以及方向,如果我们要准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大家还记得用数对的表示方法吗?

2.梳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来表示物体准确位置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位置:选定参照点(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3.梳理用方向加距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准确位置的步骤:

(1)选定参照点(原点),建立直角坐标。

(2)确定方向和角度。

(3)确定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4.课件出示教材99页情境图。

星期日,奇思去动物园游玩,在大门口看到了动物园的示意图。他想先去百鸟园,你能帮他确定百鸟园相对大门的位置吗?

(1)学生探究确定百鸟园位置的方法。

(2)小组汇报。

篇2: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实物投影仪、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学生: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设计意图】简单的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过新知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 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 方向移动了 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 偏 30度方向移动了 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①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亲历问题分析、解决过程,更好地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测量,体会观测点的不同,引起方向的不同,从而懂得物体位置的方向是相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

(2)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3)连一连,量一量;

(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5)你发现了什么?(物体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通过这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通过这个小题,感受物体位置方向的相对性。

四、课堂小结

师生通过交流总结:知道了如何描述路线图,并根据路线图画出示意图,知道了物体的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㈡

描述路线: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画路线图的方法: 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篇3: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

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 把容易混淆的内容让学生一一区别开来。用对比法、扣子法、换子法对知识加以巩固。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与半径是否成正比例?圆的周长和半径呢?2/5米与40℅米能比较大小吗?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 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回忆以往知识进行小组讨论, 互相激发、互相完善, 将课程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

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 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 不断反馈教学, 进行知识的开拓。这样, 就为我们以后解应用题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了。

三是公式推导, 让学生进行回顾, 亲自实践、亲自品尝。把没有学过的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 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 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小数, 分数乘整数包括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 学生们容易混淆。对一些较容易的知识进行对比, 让学生自己整理。这样不断对照、反省、既可以完成对实践理论的的提升, 又有机会对先前学习的理论进行加深理解。

五是计算能力。老师普遍认为学生做题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 原因还是在我们老师。因为学生连计算题都做错, 更谈不上应用题了。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做题方法, 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 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 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 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 应用更灵活, 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二、能力的培养

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要求学生抓住问题, 抓住问题的关键词。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抓基础知识, 解题的基本技能。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教学时, 要有意识地进行“一题多变”的练习, 包括一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 从而达到善于思考, 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并启发学生在多解中找联系, 找出最简捷、最巧妙的解法。在教学过程中, 还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活动与实践, 充分重视学生的领悟与体验, 才能够实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同步提高。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实现从“要学会”到“要会学”的转变,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积累自己的错题, 不断翻阅、并让学生互相交换指正错误, 定期将全班学生的典型错题出一份试题进行测试, 一是促进学生学习, 二是将知识加以巩固,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后进生知识差的的原因, 到底差在哪里?为什么差?用什么手段解决知识差的问题?这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坚持科学训练, 进行查漏补缺,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把学生分成几类, 最差的分两步走:第一步让他们学习一、二年级的数学, 课后作业留一些简单的计算, 并对他们进行鼓励教育。这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慢慢地开始动脑筋了, 第二步:让他们和其他学生聚在一起互相讨论、交流。对一些较差的学生, 作业不要太多, 让他认真完成, 教师批改作业时, 不要看他的作业全对就完事了, 更重要的是检查他的作业是否会做, 这样督促下, 他认为自己不认真完成作业是躲不过去的, 这部分人慢慢照抄作业的习惯改掉了。另外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 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 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 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 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 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有时我把后进生结为一组让他们商讨一些简单的问题, 他们在一起是在一个起跑线上, 他们畅所欲言, 有了他们的用武之地, 敢想敢说发展了能力, 然后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检查, 这样对学生公平公正,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成绩慢慢提高了。总之, 在教学的过程中, 后进生经常想得到教师的帮助, 因此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真正做到诲人不倦, 只有这样, 才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的个体, 他们才可能下决心转化自己, 才能使我们的转化工作真正成功, 形成优良班集体。

四、教学反思

一是课堂上的反思。在课堂上, 如果学生的手脑没有动起来、没有大胆发言、课堂气氛不浓厚, 那就不是一节好课, 学生把知识点弄清了, 题会做了, 他们会高兴, 点头。因此,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反映, 找出自身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改正、完善、提高。不断地进行反思, 就是不断地学会教学, 把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是考试后的反思。考试的过程, 是我们查漏补缺的过程。考试的结果, 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阅完卷后,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 找出原因, 一一解决。首先教师先评价试卷, 再让学生互讲试卷, 教师找出一些学生易错的试题进行检查、考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也丰富了老师的教学经验, 既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 又减少了盲目探索, 使经验得以提炼和升华, 缺陷之处得以弥补。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 要力求做到学法与教法结合, 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 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 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 抓好学生的基本功。促进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只要教法得当, 完成好教学任务是可能的, 教学效果是能达到最佳、最优的。

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 要将这门科学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应抓好教学基本功, 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 把知识融会贯通整合在一块;其次, 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反思, 因为教育本来就是一种感染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最后, 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的能力。我认为搞好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必须做到以上几点。

篇4:浅析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方法

小学六年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内,不但要认真完成新知识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复习,在巩固既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对于学生来说,知识量多,时间长等问题,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率;而针对于教师来讲,时间短、内容多,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地提升。这些问题关系到复习的效率,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对数学学习进行系统分析

小学六年级阶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末尾阶段,也是小学学习的总复习。在复习阶段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知识的难易点等等,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加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紧跟其次是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明确学习目标,通过不同的學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激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望,充分的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最后是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

二、牢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阶段最为重要的往往是基础的学习,而也是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尤其在复习的阶段,教师们往往会把基础的知识遗忘。而在大多数的考试中,基础知识的出题率比较偏高,也使很多学生在基础知识题上失分。所以,在六年级数学的复习中,要全面的学习数学知识,并夯实基础知识。比如在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让学生复习下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记忆。接下来让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计算的公式;其次是应用这些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步步的学习,让学生从最为基础的知识复习,打牢基础,由易到难,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更加灵活的应用。

三、抽查摸底,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全面、更完整,不能让学生在按部就班地照着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宣读,因为这样不仅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也浪费了时间,学习效果也不太明显。所以教师要合理的安排学生复习的学习知识,内化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全班的学生进行抽查摸底,摸清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进行实施。

六年级总复习中学生是否完整地掌握所学知识呢?从整数、小数、简易方程、数的整除、分数、计量单位等等全部内容的进行,而这些知识的学习相隔时间较长,也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参差不齐。所以要针对每一部分的学习内容,从基础、重点、难点以及考点对学生进行测试,从测试的结果中总结学生现在所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学生实际的不足点制定比较有效果的学习方法,并指导学生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做总结,从而使学生全面的进行知识复习。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对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合理、灵活地使用简便的学习方法计算数学习题。如学生在学习统计与比例时,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出现的例子,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能力,并加强学习的技能。

2、培养学生多动手实践。例如,某设计公司需要设计一个能装12瓶饮料的盒子。而这个饮料的形状为圆柱形,底面直径5cm,高12cm。要如何设计出最节省材料的盒子呢?在问题提出后,不是急切让学生进行制作,而是让学生先找一些相似的瓶子进行位置的摆放。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从而更直接地把题解开。最后,将设计好的盒子,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选择出最为节省材料的盒子。

五、复习中利用生活中的例题,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学习数学时,不仅是看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是看学生是否能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是从生活中而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指导生活。所以在复习课中,习题的设计就必须与生活结合起来,设计出具有实用性、发展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复习“百分数的应用”,我举出一个老奶奶到超市给小孙子买玩具,与营业员讨价还价。营业员说“那这样,我给您打八折优惠。”老奶奶却说:“不行,你必须给我打九折,这样我才可以买”。售货员一愣后,随即笑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营业员为什么会笑呢”?问题地提出,一下让学生产生了兴趣。这时我说到,比如商场、超市、服装店等都会进行打折,而打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进行销售的。所以,在以后买东西时,你们就可以帮助妈妈计算折后的价格。紧接着,我又提问道,如果你是商场的老板,恰巧你的朋友带了1000元,在你的商场购买物品,衣服售价500元,背包的价格是衣服的70%,鞋子的价格是衣服的80%,衬衫是的价格是衣服的30%,而朋友所带的钱不够,那你需要打几折才能让你朋友购买呢?,学生纷纷讨论,各抒已见。这样的课堂,使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也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让他们感受生活中数学所带来的快乐。

总之,六年级的数学总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特别是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在这个过程中要以精讲为导向,师生齐心,面面反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好六年级质检的准备。

篇5: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第一课时 位置

(一)课题:位置 课型:讲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根据“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等有关内容图片。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一位教师到图书馆借书,询问图书管理员工具书所在位置,然后图书员告诉他图书所在位置。

2、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听教师讲解,初次接触位置这个概念。

3、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某物体的位置,确定它们的位置,联系具体生活场景和经验,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直观演示以及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

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3)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2、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这样就能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同学们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行和第几列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选择学生感兴的事物,提出相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 页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确定位置”的理解,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板书设计: 位置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课后小记与反思 第二课时 位置

(二)课题:位置 课型:讲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根据示意图找到位置。

过程与方法:理解可以用一组数来确定位置关系,通过确立一个坐标图形来找准方位。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数学的亲切感,把位置关系的学习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系起来。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示意图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

难点:理解用一对数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并把它用于实践中。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和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等。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学生回顾在生活所见的示意图,回答教师问题。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复习,以及具体的直观演示和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

1、出示例2。

学生读题,明白示意图,初步了解题目中的每个位置是用一个坐标的形式来表示的,每一个游览区和一对数相对应。

2、学生可提问质疑,可小组讨论,可互相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示意图,知道它们是如何标示各区域所在位置的。小结: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就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

每个小区域所对应的数值就是整个动物园这个大范围的一个坐标点。通过这些坐标点,我们就能够确定某个游览区的具体位置。

3、组织学生说说其他场馆的位置,同时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场馆位置与坐标中各点对应的关系。

5、练习:在图上标出这些场馆的位置。

6、小结:通过例题我们把一个区域的示意图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对应的坐标位置就可以确定所要找的地方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理解位置与坐标中数值的对应关系,明白是一一对应关系。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知识。出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反馈练习。

五、课堂总结。

在练习中,要紧紧把握图形,从题目入手,寻找位置与坐标数值的对应关系,明确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互相判断对方。

篇6: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十二册P110“整理与反思”以及P110—111“练习与实践”1—3题。

【知识要点】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比例尺的知识

【新旧教材差异】

这部分知识旧教材中没有安排,新教材增加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 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在复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

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建议

教学P110“整理与反思”,主要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学过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在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2在完成P110—111的“练习与实践”时,第1题先让学生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动物园中各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让学生用数对描述上述关系,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图中建筑和场所的位置,再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组方向和距离在图中确定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和位置综合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第3题根据提供的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公共汽车行驶的方向和经过的站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三、知识链接

.位置与方向

(教科书二上P6例题,P8例题)

2.认识方向

(教科书二下P4例题,P47例题)

3.确定位置

(教科书五下P1—16例

1、例2)

4.确定位置

(教科书六下P4—6例

1、例

2、例3)

四、教学过程

(一)交代学习任务

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图形与位置”。

板书:图形与位置

(二)整理与反思

.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2.请大家利用我们教室里面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

3.请大家利用我们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东、南、西、北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4.刚才大家用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来表示物体所在的大家位置以及方向,如果我们要准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大家还记得用数对的方法表示吗?

(1)

用数对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A、B、的位置。

(2)

标出点D(6,1)、E(10,1)、F(9,4)、G(7,4),并顺次连接D、E、F、G、D。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练习:(五下P16练一练)

6.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除了用数对的方法标出所在的列和行,还可以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怎样表示?

7.练习:(六下P7练习十二的第1题)

少年宫在学校的北偏东方向()米处。

(2)科技馆在学校的北偏()方向()米处。

(3)新华书店在学校的南偏()方向()米处。

(4)邮局在学校的南偏()方向()米处。

8.刚才我们复习了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这里的距离都是已知的,但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计算,这时又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比例尺)

9.练习:(六下P7练习十二的第4题)

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表示出各场所的位置。

(1)

红光中学在中心广场南偏东4度方向800米处;

(2)

胜利小学在中心广场南偏西60度方向600米处;

(3)

体育馆在中心广场北偏西30度方向00米处;

(4)

在中心广场北边700米处修一条红旗路,穿过中心大道,并与中心大道垂直。

(三)练习与实践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全班校对讨论。提醒学生注意:量图上距离时要中心点到中心点,计算实际距离时数字比例尺可以转换成线段比例尺,使用量角器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重合。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

篇7: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1、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一、复习导入

1、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表示出班级“x”同学的位置?指一生说。(这位同学是用数对表示的)

2、以学校为参照点点,说一说旗医院的位置?指一生回答。(旗医院在学校的西北方向)(这位同学用方向表示,为什么不用数对表示了?反之,第一问为什么没有用方向表示?)

3、师小结引出新课,表示位置的时候,区域小,没有参照点时可以用数对表示,比如第一小题。区域大有参照点时要用方向表示,如第二问,可是在学校西北方向的建筑还有很多,比如水泵厂家属楼,锦山市民广场,西府加油站等等,怎样能更具体的表示出旗医院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课本情境图,说一说图中讲述的是什么事?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1:A市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学生先说,说的不准确不完整。师:说的有道理,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A市东偏南3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的过程。)

预设2:在图中怎样画东偏南30°?(这个问题稍后解决)

预设3:是以谁为参照点的东偏南30°。(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不错)

预设4:台风中心在哪个大的区域内?(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及周边”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你的想法与老师的不谋而合)

预设5:能不能说南偏东?(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新,能不能这样说?“能”谁知道用“南偏东”应该如何表示?学生先叙述)(说的不错,看来用图结合着说会更好。课件展示:南偏东60°,南偏东6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南方向为起始边,向东旋转60°的过程。与东偏南30°,他们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因此东偏南30°亦可以表示为南偏东60°。那么北偏西20°,还可以表示为什么?生说“西偏北70°”像这样你还能举个例子吗?)(同学们真厉害,能够举一反三,老师也要向你学习。)

2、我们理解了题意,把不明白的问题也解决了,考验大家的时刻到了,(教师出示只有4个方向的方位图,学生每人一份)你能用方位图表示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完成。

3、选取有代表性的图在展台展示,并说一说这幅图能不能表示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预设:1、没标名称的;2、没标度数,距离的;3、东偏南30°画错的;4只有方向没有距离的等等)

4、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才能准确的表示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了吗?

5、修改自己的图,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6、展示两个组的图,并说说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7、小结:怎样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先画出4个方向的方位图;再画出方向,标出度数;用一条

线段表示一定的距离,标出图上的距离;标出各个名称。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二、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20页的“做一做”,再在小组里交流。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四、我的收获与思考

五、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篇8:如何上好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一、尝试自我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课应以学生主动沟通、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为主要任务。

在以往的学习中,在教师的训练和指导下,学生已有了这方面独立学习的经验, 知道结合本单元的课题和例题及书中的练习题,自己整理知识。所以在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抓住教材,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课前预习的成果,包括自己梳理的知识网络,采取互相质疑的方式交流书中典型习题的答案从而达到互相启发,互相督促,共同提高的目的。

这一环节, 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不打断全班的交流和学习,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组内交流时,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画知识网络图,自我总结规律性知识,自己将前后易于混淆的知识进行补充区分这些措施能激发学生主体性, 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联系,为深入理解、运用知识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小组长根据书中的习题设置练习题,对组内同学进行检验对小组内经过研究仍不会的知识进行统一搜集,上报给老师。

学生交流时,我到各个小组巡视,除了收集学生自己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思考解决的对策外,还着重关注学困生的准备状况,看小组成员是怎么提供帮助的,避免出现简单告知或无人问津现象的发生。

通过巡视,我发现,学生大都能整理出本单元知识的网络图:

但是,关于正反比例的判断,学困生依然不得法,有猜答案的现象。究其原因, 是学生没能很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没有掌握判断方法。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与我预想的状况一样。这也是下一步合作交流时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进行全班交流,突出核心内容

在学生自己整理组内交流知识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梳理知识网络的同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复习课知识网络的梳理,绝不是仅仅说几个知识名词、背一背法则或概念就说明学生掌握知识了, 通过举例理解知识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很好地内化了知识。

例如:一个中等生在叙述反比例的意义时,举了这样生活中的例子:他从家到学校,第一天用了8分钟,每分钟走60米第二天用了6分钟,每分钟走80米,他步行的时间和速度是两种变化的量,时间和速度乘积也就是路程是一定的,所以他所用的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这说明他真正掌握了反比例的含义。

但教师并不能因为这个汇报的学生掌握了知识, 就认为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得以解决,还需要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适当点拨。

如前面提到的: 怎样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我又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点拨。

我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表格:

组织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对比正反比例两个概念进行了比较:

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出:

在这个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学生进行讨论,进而总结出判断正、反比例的“三步判断法”:一看变化:看一看题目中的两个量是否都在变化;二看结果:看一看两个量是否存在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的关系;三定关系:在此基础上,比值一定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关系,乘积一定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关系。显然,在这样的总结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促进理解,对所学知识具有更深的认识。

三、进行学习测试,夯实基础知识在变化时,都天数12 8 6

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重点点拨之后,本节课,我又结合单元重点,设计了一些基本练习题,进行自我复习效果检测。本节课我设计的习题如下。不同点比值(商)一定积一定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反比例图像是一条曲线相同点两个量都能同时变化在变化时,都存在一个不变量

1.

上表中( )和( )两种量在发生变化,它们的( )一定,所以成( )关系

2.

以上表中的两个量成( )关系,因为两个量的( )一定。

3.判 断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 ,成什么比例 ,并说明理由。

(1)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2)圆的面积和半径。

(3)速度一定 ,路程和时间。

(4)订阅《文学少年》的总价和本数 。

(5)长不变 ,长方形的周长和宽。

(6)圆柱体的高一定 ,体积和底面积。

(7)圆柱的侧面积一定 ,它的底面周长和高。

(8)一个数与它的倒数。

(9)三角形的面积一定 ,它的底和高。

(10)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让学生人人动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学习效果检测,然后同桌交换批改。对于学困生的检测答案,教师要亲自批改,以了解其出现困难的原因,便于课后辅导。

在设计习题过程中,对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可以一笔带过,也可以小组口头交流解决,对学生比较容出错的内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而且每个同学都必须动笔解答。这些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的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单元复习题要避免单一解题技能的训练,应该努力提供综合性强、覆盖面大的习题,提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本节课中,为了增强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 , 速度保持在100千米 /时 , 用三种方法分别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为6cm,它的面积与底的关系用三种方法表示。

这样的习题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既是数学问题,又是生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理解问题性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9:小学六年级数学体验学习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学习;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89-01

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以学生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状况等。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主动地学习,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错误地认为数学的学习不过是通过多做题来提高成绩的过程。而体验式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通过眼看、手动等亲身的体验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特征

体验学习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去,通过直接体验、真实触摸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具有独特的见解及感受,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小学数学体验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亲历性。体验学习的关键在于亲身经历,只有通过真实的经历,才能获得客观的认知与直接的经验。数学的体验学习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亲身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知,获取数学知识与学习感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做好一定的掌控,使学生在未知的知识领域不断前行,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所学的知识。2、自主性。体验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它意味着学生这一主体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学习的感悟与体会。体验的过程是一个主体自我认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取相应的知识,使学生不断提升学习的自觉性,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才会善于思考,勇于面对困难。3、过程性。对于学生来说,体验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体验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的重点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而建立起知识结构,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小学数学的体验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使其获得探索新知的体验。4、探究性。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体验学习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知识的获取是靠学生自身通过实践、验证等探究经历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直接从书本上得到的。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有趣、容易理解的事物,而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枯燥性等特点,所以不容易被小学生消化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教学法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探究性的学习,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意义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是新课改下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这种学习方法将师生的角色互换,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需要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探索获取相应的学习经验。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更可以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因此,小学数学体验学习具有以下几方面实际意义。1、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取相应的知识,但这种教学方式常存在“一言堂”的现象,即教师一人掌控教学过程,而学生不善于或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而体验学习对于学生及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来自学习的快乐。2、师生角色的变化。在体验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互助、相互交流的关系,使原有的角色关系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而成为学生获取知识道路上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同伴。这种角色上的变化,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拉近了距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塑造学生的整体人格。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取的不单单只是数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认知,更为人格的建立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小学数学体验学习不仅是一个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感悟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的精神,在增强创新意识的同时,可为塑造学生的整体人格起到促进作用。

三、小学数学体验学习方式

1、创设数学情境。小学生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有限,所以对于生活的经验也有局限性。数学的学习不能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因此,通过创建数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从生活经验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并同时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些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2、参与实践活动。体验教学主要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而问题的解决过程需要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不断的从经验中获取真知,亲身体验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了解到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3、联系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数学教学设计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学生贯彻数学应用性的思想。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时刻在身边,周围生活中处处体现出数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带入到现实生活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体验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最积极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解决问题、实际应用的能力。通过体验式学习,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更为性情的培养和人格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同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庞晓莹.小学数学体验学习[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9).

[2] 姚雪梅.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探究和实践[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 2012,(8):92-93.

篇10: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教学导航

一、教材内容

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第20~2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

2.通过想象出物体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明确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量角器、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那么,如何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20~21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0~21页例2)

师:在例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1)尝试画图。

①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②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③尝试画图。(教师巡视,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组织全班交流。

①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②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确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③教师小结作图过程。(边说边画)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方向(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 cm表示100 km,B市距离A市200 km,在图上也就是2 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 cm表示100 km,C市距离A市300 km,在图上也就是3 cm。

(3)算一算。

师: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点名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0÷40=5(时)

(4)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组织学生交流:你们认为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画图步骤:

①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②确定观测点。

③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④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课件出示总结)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教师画出平面图,点名学生板演)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200÷40=5(时)

答:台风5小时后到达B市。

教学反思

1.从学生的课堂练习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距离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地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艘轮船在大海中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10时发现北偏东30°方向24 km处有一座灯塔,11时30分这座灯塔在轮船的什么位置?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从10时到11时30分,轮船行驶了16×1。5=24(km)。画出图形可知,轮船原来的位置、轮船现在的位置、灯塔所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16×1。5=24(km)

根据题意作图如下:

答:11时30分这座灯塔在轮船的西偏北60°方向24 km处。

解法归纳:解本题的关键是运用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求出轮船行驶的路程,从而作出图形,进而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找出图中边角间的关系。

相关知识阅读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了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就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

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篇11: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9至20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能够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在由实物到绘制坐标图的抽象过程中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掌握角度的测量方法,能确定物体的方向,能用较规范的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复习之前学过的北、南、西、东、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二、情境教学,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1情景图:“目前台风位于A市东南方向。

1.提问:你知道台风的方向吗?在方位坐标图上指一指(请两名学生指)

2.疑问:刚才两名同学指的方向都是东南,能确定台风的方向吗?还需要加什么条件?(度数)

(二)出示例1情景图:“目前台风位于A市东偏南30°的方向。”

1.理解“东偏南30°”的意义: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预设:“以东为起始,向南偏30°”

2.结合量角器,深入理解“东偏南30°”的含义

教师示范,用量角器画出东偏南30°(边操作边讲解)

提问:现在可以确定台风的方向了,但是它的具体位置能定吗?

(三)出示例1情景图:“目前台风位于A市东偏南30°的方向,距离A市600KM”

教师:如果用1cm代表100km,你能在坐标图上确定台风的位置吗?(请学生在黑板的坐标图上指一指。)

小结:同学们,你觉得如何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呢?(方向和距离)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台风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大约几小时到达A市?”(学生独立解决。)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

1.教材20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个别辅导)请几名同学演示度量角度的过程

2.教材23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教材24页第4题

注意强调观测点的不同,位置不同。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

方向:东偏南30°

位置

篇12: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位置》。

《位置》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经验,培养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制定了以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的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关键: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上力求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新理念。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激、导、探、放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多次活动的机会,同时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与创设的实际情境,把学生带进学数学,用数学的研究领域。

三、说学法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他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我采取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新知。如在“说座位”“找景点”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每个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通过“说、猜、填、找”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程序

为了努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应用中提高。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个环节,我是以谈话的形式开始:①用“开学的头两天,你们是怎样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新位置的”为话题,激发学生讨论、交流。②然后指名前排、后排、左侧、右侧四名学生代表说说。为这节课的空间思维活动拉开序幕。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以前已学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位置,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通过说说自己的座位,引出第几列第几行的话题,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我分为四大步来进行。

第一步:先引导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这一步的教学,我充分结合学生的座位,引导学生先认识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咱们班的第一列在哪里,(请第一列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第一行在哪里,(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再让全班同学数一数,咱们班一共有几列几行。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全班同学的座位变为座位示意图。请一位学生上来找找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里。然后提问:数列数和行数的时候,你们分别从哪边数起?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数列数的时候是从左往右数,数行数的时候是从下往上数(或从前往后数。)

第二步:学会用第几列第几行来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位置。

主要是让学生说说我的座位是在第X列第X行,我的好朋友的位置是在第X列第X行,让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谁。再通过比较、总结,使学生感知到用列、行来确定位置比以前的方法更具体更规范,然后又从具体的第几列第几行现象中抽象出数对的表示形式。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从具体形象思维活动到抽象思维活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为下面“数对”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第三步:认识数对,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重点)

(1)理解数对的含义。即结合前面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第X列第X行,用数对来表示怎样表示?先表示什么,再表示什么,怎样写?反过来,数对(5,3)表示什么意思?

(2)用数对介绍自己的位置。

(3)让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位置数对。写后与同桌互换检查。

(4)数对闯关活动。目的是提升数对认识,分为三关来进行。

第一关:老师出一个数对,这个数对是表示哪位同学的位置的,就请这位同学站起来。下面的数对,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个数对是(3,4),第二

个(4,3)。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对,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3,4)和(4,3)对应的是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的重要性。再次强调数对中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活动继续,接下来的数对分别是(2,3)、(3,1)、(1,3)、(3,3)。请坐在这几个位置的同学逐一站起来,对了,就奖励他掌声。错了,大家就帮他纠正。通过此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了用数对确定具体位置的方法。

第二关:请同学们给上面的数对进行分类。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挑战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达到“引思”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归纳综合后,会将它们分为两类。

①同列:(3,4)、(3,1)、(3,3)

②同行:(4,3)、(2,3)、(1,3)

再请这两类数对上的同学分别站起来,让大家直观验证一下,它们是不是在同一列和同一行上。(提升对数对的进一步认识,体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第三关:在坐标轴上确定上面这几个数对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这里的话。(如下图),其他数对的位置分别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在黑板平面上摆放六个数对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面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

第四步:确定方格中的位置。(形成技能)

这步教学,我充分利用课本例2为学习素材,先让学生说出图中几个场馆的位置数对,再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其他场馆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引——放——引”,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达到和谐统一。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又遵循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识规律。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①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收获了什么? ②总结这节课谁表现最好,谁最有进步。

六、板书设计:

篇13: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一、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

在传统的小学六年级的课堂里,老师的主体地位非常明显,教学方式也主要是老师在讲台上教学,学生在讲台下听课的方式.可以看到,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严重限制,思维不够发散、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局限性非常大.近几年,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中也经常强调,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等.实际上,要想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发散,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向同学和老师表达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进行问题的探索,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必要举措.就拿“正负数”内容来说吧,考虑到学生在此前就已经接触过正负数内容,老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之前,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部分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回忆起这部分知识.为了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降低学习难度,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游戏,小学生历来就对游戏有好感,因此通过让学生参与游戏,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具体来说,就是老师让学生进行“剪刀石头布”游戏,事先进行分组,每组五六人为宜,让学生们两两进行游戏,并由一名同学对游戏结果进行记录.如果某名同学赢了一局,就用+1来记录,反之则用-1进行记录,如果打平,则记为0.游戏结束之后,由统计游戏结果的同学进行分数统计,然后进一步进行角逐,最后产生冠军组.可以看到,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善于将数学知识点进行串联,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仔细翻阅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后可以看到,教材中数学知识丰富多样,既包括分数计算、负数知识,又包括简单的图形变换等内容,在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好数学教材丰富多样的特点,巧妙地实现数学知识点和多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注意力更加集中,行为上表现得更为主动.就拿“分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来说吧,老师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向同学们呈现一个圆形蛋糕图形,针对这个图形提出相关问题,比如说“如果要将这个蛋糕分给8个人,如何分才比较合适,每个人会平均分得多少?”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分蛋糕的动画,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个人即可分得1/8块,这段动画播放结束之后,老师就可以继续进行提问,比如说,“如果每人分得的1/8块蛋糕平均分成2块,在吃掉其中一块后,剩下的蛋糕在原蛋糕中占据多大比例?”或许学生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但老师没有必要很快说出答案,可以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很容易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不得不说,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三、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

从生理角度讲,六年级学生已经脱离了幼稚时期,但由于其心理发育还很不成熟,稚气依然存在,他们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他们通常会比较喜欢模仿他们所认为正确的举动.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时,给予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设一个接近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让他们进行自我学习,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比方说,老师在讲解“圆的周长”时,可以向他们提问:在一个学校里,有一个规则的圆形荷花池,该圆形荷花池直径8米,试问如何计算这个荷花池的周长,周长为多少?有的学生会认为通过一根细线绕荷花池一圈,就可以得到圆的周长,有的学生则不这么看,认为过于麻烦,老师们就可以在此时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怎样计算荷花池的周长,通过这个生活化实例的创建,可以明显降低纯理论教学的难度,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极为有利的.

实际上,要构建高效课堂,还有多种对策,这里笔者只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对高效课堂构建的理解提出几种对策,虽然说不是特别的完美,但至少能够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即使如此,探讨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总之,笔者希望,此番探讨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会数学中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就是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重视数学的学习.众所周知,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生向中学生过渡的重要桥梁,只有小学打好基础,初中的学习才会更加顺利,但是随着小学生进入六年级,数学知识更趋抽象化和理论化,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有难度,课程效率一直不尽人意,于是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就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将专门探讨如何构建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

参考文献

[1]林丽蓉.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旬刊,2015(33):28-28.

[2]袁勇.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略[J].考试周刊,2015(57):73-73.

篇14: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试卷

2.40= 8400=3.5+5.3=7-2.7=

5=18++=1-+=

二、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三、解方程

0.8x- 0.4= 1.2x-= =

四、填空

1.在直线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 9个亿和900个万组成的数是(),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

3.去年2月,张叔叔把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4.14%。到期时应得利息()元,缴纳5%的利息税后,实得利息()元。

4. 3∶4=()∶12= =()%

5.下图表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成( )比例。照这样计算,5.5小时行驶()千米。

6.在○ 里填上“>”或“<”。

0.444 ○○7.9580 ○ 320

7.把下图所示的长方形铁皮卷成一个深2分米的圆柱形铁桶的侧面,铁桶的底面直径大约是()分米,加上底面后,铁桶的容积是()升。(铁皮的厚度忽略不计)

8.300立方分米=()立方米 2公顷=( )平方米

45秒=( )分 1.8吨=()千克

9.下图中轮船在灯塔的( )偏( )( )€胺较颍?)千米处。

10.右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度,面积是()平方厘米。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它右边的□里画“√”

1.10个百分之一是多少?

千分之一 □百分之一 □

十分之一 □

2.把一根长2米的绳子剪成相等的6段,每段的长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 □

3.有男、女生各3人,任选1人去浇花,选到男生的结果怎么样?

一定选到男生 □

选到男生的可能性比女生小 □

选到男生的可能性和女生相等 □

4.从右面看虚线左边的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右边的哪一个图形?

5.红旗面数是黄旗的,红旗面数和两种彩旗总数的比是几比几?

5 : 4 □ 5 : 9 □9 : 5 □

6.涂色部分的面积大约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

40% □ 25% □12.5% □

六、画图

1.把图中的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2.按边长2∶1的比画出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缩小后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原来面积的 。

3.如果1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七、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打算16天看完一本故事书,平均每天看15页。现在要10天看完,平均每天应看多少页?

2.一套衣服56元,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60%。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3.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25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客车每小时行10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4.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半径3厘米,高5厘米。每立方厘米铁块重7.8克,这个零件重多少克?

5.下面是某旅游景点去年接待游客情况统计图。

(1)根据图中的数据,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2)平均每月接待游客多少万人?

(3)最多时一个季度接待游客的人数比最少时多百分之几?

上一篇: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风车依呀呀教案设计下一篇:人生哲理经典简短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