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

2024-07-22

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

一、民族工作

1、开展了“民族工作进企业、进学校、进村(社区)”工作。继续夯实我区在华乔包装厂开展的“民族工作进企业”活动,利用好企业“民族之家”的联谊平台,实现企业和少数民族员工的双赢。继续支持东方民族歌舞团创新特色节目,打造自身特色的同时多走出去,扩大文化品牌,宣扬民族和谐文化。今年,该歌舞团已在迪拜演出多场,受到当地民众喜爱。在民族工作进学校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区法院领导为灵峰学校开设立体法制讲座,举办模拟法庭活动,使各民族学生能够遵法守法,和谐快乐成长。

2、探索民族“四微”工作。我区开通统战(民宗)微博,不定期发布最新民宗领域有关的活动情况。在统战部网站上开通对话信箱,听取问题建议,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对于来信来访的民族群众,都热情相待,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协调解决相关困难。上半年以来,我局与司法局联合成立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服务站也积极发挥作用,共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司法援助咨询20多起。

3、积极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氛围,搭建联络联谊平台。努力关注民族发展和民族文化,筹建xx区少数民族联谊会,搭建少数民族干部交流平台,发挥少数民族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类有益活动,促进民族和谐。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开展“民族文化、民族和谐”的宣传活动。充分运用好市下拨和我区的民族发展资金为我区少数民族发展种养殖业提供支持,对特困民族群众开展对口慰问。

二、宗教工作

1、确保安全稳定。4月份,我们借召开宗教场所负责人会议之机,邀请了区政法委610办讲解反邪教知识,协同开展了政策法规学习月、发放政策读本等活动,增强了教职人员遵法守法意识,提高了他们抵御境外势力渗透和邪教侵害的能力。同时,通过调研、座谈交流等途径,及时了解宗教界人士思想动态,提前发现和掌握涉宗隐患矛盾,争取工作先机。截止上半年,我区已成功处置了各类矛盾隐患两起。

2、抓好宗教场所消防安全。上半年,我们继续采取签订责任状办法,及时与各宗教场所的负责人签订了安全责任状,明确安全责任,不断提高他们消防安全意识。同时,对场所进行了安全等级分类,明确了区、街道(镇)两级安全检查责任。加大对宗教场所每月上报安全隐患的督查工作,确保隐患整改真正落到实处。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下发文件,悬挂安全标语,黑板报栏、发放场所消防安全工作手册等形式宣传安全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宗教场所全民安全意识。

3、加大宗教活动全程监管。要求场所按照设计最大人员容纳率进行总体控制,不允许超员,并要求有关场所事前提交人员疏散和饮食等安全预案。对重点节日期间、人员密集的场所采取人流限行、安装监控、增加安保人员等措施,确保活动和人员安全。

4、提升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以“平安宗教场所”、“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及“生态寺院”创建工作为契机,在我区宗教场所中开展环境优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工程,从制度建设、场所建设、设施规范等方面落手,全面推进各宗教场所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培植规范化管理示范点。今年已申报市平安宗教场所2家,省和谐寺观教堂1家,推荐生态寺院2家。通过创评活动,建章立制、树立模范,使全区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5、实施宗教界人士素质“引领工程”。在佛教界开展“讲经说法”活动,请各寺院住持主讲佛教经典、学经心得等,在全区佛教界形成研讨经典、持戒守法的良好氛围。邀请中国佛协纯一、正慈两位副会长先后莅临我区举办大型讲经活动,弘扬佛教正信。适时举办交流讨论、讲学授课、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提升他们的“硬素质”。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围绕工作方法、人际关系、办事能力、教务水平等,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工作上遇到的问题。

2015年我县扶贫与人口计生工作按照省市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加贫困农户收入、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为目的,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六大工程,不断提升计生贫困对象的生产生活质量,促使计生贫困户率先脱贫。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方针政策的调整变化,我们加大了对计生贫困对象的`扶持力度,重点从富民产业、能力建设、教育扶贫、移民搬迁、兜底保障等方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稳步推进了扶贫与人口计生工作。

(一)摸清底数,精准扶持。根据省市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回头看”的工作要求,围绕“看扶贫对象准不准,看脱贫需求清不清,看帮扶机制实不实,看资金使用准不准,看指标数据全不全,看脱贫成效真不真”的目标任务,对过去扶贫对象识别不准确,建档立卡信息不完善的问题进行了纠正,挤出了水分,找准了对象。进一步摸清了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和脱贫需求,完善了建档立卡指标体系,建立了扶贫开发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共对全县17个镇、街道办152个村、农村社区的贫困户进行了复查复核,建档立卡贫困村95个贫困13843户47870人,其中:计生户4845户16276人,户占35%,人占34%,为促进扶贫与计生工作精准落地提供了依据支撑。

(二)落实有力,成效显著。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扶贫与人口计生工作,将其摆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全局来谋划、来推进。一是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全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7.58万人减少到现在的3.9万人,年均下降9.6%,3.6万个低收入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其中计生贫困户1681户5815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底的53%下降到 27.9%。2015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3000元。二是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先后完成了139个贫困村灾后重建、34个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任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期小流域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实现移民搬迁5339户,建设集中安置点38个,惠及计生户1650户5706人。同时,大力推进八渡河氐羌旅游带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双千”工程、农村清洁工程、能源工程及安居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贫困落后面貌,极大提升了贫困户生产生活质量。三是扶贫机制不断完善。从坚持“整体推进、连片开发、集中攻坚”的扶贫思路到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机制,再到全面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要求,县上积极转变扶贫思路,改革扶贫方式,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办法,现在,又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十条意见》《精准扶贫工作考核》《精准扶贫工作督查办法》,确保了精准扶贫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并将计生对象全面纳入了“十三五”扶贫专项规划,明确扶持资金1440万元。

(三)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我县扶贫系统机关有女干部职工40多人。全系统每二月召开全体人员例会,认真宣传人口与计生政策,引导全体人员树立正确的计生观念,并定期对下属各单位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同时,我们还利用扶贫政策宣讲、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资金检查进村到户开展计生工作宣传,强化贫困群众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和《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

二、主要工作措施

按照县委、县政府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总体部署,扶贫办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年度扶贫工作主要内容,认真履行成员部门职责。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一是领导职责,成立了由办党组书记、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与计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系统扶贫与人口工作的安排部署,督促检查,研究落实。二是扶持职责,坚持扶贫规划向计生户连片区域倾斜的原则,坚持扶贫到户项目向计生户优先扶持的原则,坚持扶贫直补资金向计生户首先发放的原则。三是管理职责,把计生工作与干部职工管理考核相结合,确保县扶贫系统全体人员(包括家属)在计划生育方面不踩线、不违规。

(二)整合资源,抓好结合。一是主动会同人口计生部门,研究制定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制定扶贫计划、拟定项目方案时,提前征求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重点保证计生贫困对象。二是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中与计生工作紧密结合。主要是在移民搬迁、金融扶贫、教育扶贫、产业增收、基础设施等项目给计生户优先扶持,重点安排。并与有关部门定期组织联合检查、督导,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机制,严格考核。一是在对各镇、街道办年度扶贫工作考核中,把扶持计生贫困户的项目公示、资金到户、任务完成等情况作为重要的硬性指标进行考核,对未完成工作目标的镇、街道办,调减下年度项目资金。二是在年初与科室单位、干部职工签订的目标任务量化责任书中,把计生工作任务量化到各个项目,按照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年底逐一考核打分。

三、问题及建议

计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一年来我县的扶贫与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预期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计生贫困户的覆盖不够,按照精准扶贫政策,未进入建档立卡的困难计生户无法得到扶持。建议省市专门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解决在扶贫政策界限外的计生对象。二是省市未安排计生扶贫专项资金,对计生贫困户的扶持仅限于现有的扶贫项目。建议省市安排计生扶贫专项资金,加大对计生户的扶持力度。三是建议省市安排一定工作经费,确保扶贫与计生工作顺利推进。

篇2: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

一、民族工作

1、开展了“民族工作进企业、进学校、进村(社区)”工作。继续夯实我区在华乔包装厂开展的“民族工作进企业”活动,利用好企业“民族之家”的联谊平台,实现企业和少数民族员工的双赢。继续支持东方民族歌舞团创新特色节目,打造自身特色的同时多走出去,扩大文化品牌,宣扬民族和谐文化。今年,该歌舞团已在迪拜演出多场,受到当地民众喜爱。在民族工作进学校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区法院领导为灵峰学校开设立体法制讲座,举办模拟法庭活动,使各民族学生能够遵法守法,和谐快乐成长。

2、探索民族“四微”工作。我区开通统战(民宗)微博,不定期发布最新民宗领域有关的活动情况。在统战部网站上开通对话信箱,听取问题建议,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对于来信来访的民族群众,都热情相待,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协调解决相关困难。上半年以来,我局与司法局联合成立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服务站也积极发挥作用,共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司法援助咨询20多起。

3、积极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氛围,搭建联络联谊平台。努力关注民族发展和民族文化,筹建XX区少数民族联谊会,搭建少数民族干部交流平台,发挥少数民族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类有益活动,促进民族和谐。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开展“民族文化、民族和谐”的宣传活动。充分运用好市下拨和我区的民族发展资金为我区少数民族发展种养殖业提供支持,对特困民族群众开展对口慰问。

二、宗教工作

1、确保安全稳定。4月份,我们借召开宗教场所负责人会议之机,邀请了区政法委610办讲解反邪教知识,协同开展了政策法规学习月、发放政策读本等活动,增强了教职人员遵法守法意识,提高了他们抵御境外势力渗透和邪教侵害的能力。同时,通过调研、座谈交流等途径,及时了解宗教界人士思想动态,提前发现和掌握涉宗隐患矛盾,争取工作先机。截止上半年,我区已成功处置了各类矛盾隐患两起。

2、抓好宗教场所消防安全。上半年,我们继续采取签订责任状办法,及时与各宗教场所的负责人签订了安全责任状,明确安全责任,不断提高他们消防安全意识。同时,对场所进行了安全等级分类,明确了区、街道(镇)两级安全检查责任。加大对宗教场所每月上报安全隐患的督查工作,确保隐患整改真正落到实处。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下发文件,悬挂安全标语,黑板报栏、发放场所消防安全工作手册等形式宣传安全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宗教场所全民安全意识。

3、加大宗教活动全程监管。要求场所按照设计最大人员容纳率进行总体控制,不允许超员,并要求有关场所事前提交人员疏散和饮食等安全预案。对重点节日期间、人员密集的场所采取人流限行、安装监控、增加安保人员等措施,确保活动和人员安全。

4、提升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以“平安宗教场所”、“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及“生态寺院”创建工作为契机,在我区宗教场所中开展环境优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工程,从制度建设、场所建设、设施规范等方面落手,全面推进各宗教场所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培植规范化管理示范点。今年已申报市平安宗教场所2家,省和谐寺观教堂1家,推荐生态寺院2家。通过创评活动,建章立制、树立模范,使全区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5、实施宗教界人士素质“引领工程”。在佛教界开展“讲经说法”活动,请各寺院住持主讲佛教经典、学经心得等,在全区佛教界形成研讨经典、持戒守法的良好氛围。邀请中国佛协纯

一、正慈两位副会长先后莅临我区举办大型讲经活动,弘扬佛教正信。适时举办交流讨论、讲学授课、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提升他们的“硬素质”。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围绕工作方法、人际关系、办事能力、教务水平等,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工作上遇到的问题。

2015年,区红十字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红十字会的业务指导下,以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会“十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务院、省、市《意见》为主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任务,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加强组织建设,做好宣传工作,开展人道救助,扩大救护培训,全面推进红十字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较好发挥了政府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

一、2015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建设,着力提高红十字的凝聚力

一是召开四届四次理事会。3月6日,区红十字会召开第四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邦进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区长戴瑜宣读表彰通报并表态发言。会议听取了区红十字会2014年度工作报告和捐赠款物接受和使用情况报告,对2015年工作进行了部署,聘请华伟书记为名誉会长,审议通过了理事、常务理事、会长更换事项,选举副区长戴瑜为会长。会上还对2013-2014年度红十字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二是夯实基层组织基础。红十字组织和服务站加速往基层延伸,在甬江街道朱家社区等5个社区、XX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宁波博爱阳光康复医院医院等新成立红十字会,使我区基层红十字会组织达86个。同时,新建社区服务站18个。

三是完善目标管理考核。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红会工作的支持,将红十字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体系。结合XX市红十字工作市对区考核重点工作,制定下发《区红十字会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在组织建设、生命关爱、救灾救助、宣传传播、规范管理等方面规范各项工作,推动工作的发展。

四是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新增110名红十字会员和95名红十字志愿者;强化师资培训,选派1位同志参加国家红会举办的应急救护师资班,4位同志参加市级救护技能师资初(复)训班;成立“心灵天灯”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快乐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进社区系列活动,缓解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加强志愿者分队日常救援演练,参加市赈济救援技能比武荣获三个单项奖和团体总分三等奖的佳绩;同时为保障志愿服务安全,出资2万元为70名一线志愿者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让奉献者不再背负风险。

五是发展红十字青少年。与教育局联合出台《关于全面规范学校红十字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六有”(有热心红十字事业的理事会和带头人,有稳定的会员和志愿者队伍,有红十字特色的青少年活动,有稳固的服务平台,有规范的规章制度,有基本的经费保障)的要求加快建设;积极培育红十字达标学校和示范学校,区中心小学、区洪塘中心小学荣获浙江省“红十字达标校”,洪塘中心小学王皓同学荣获浙江省“红十字青少年”;组织辖区6所学校5000名中小学生,开展“全国红十字青少年自救互救知识竞赛”,并获组织三等奖。

(二)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提高红十字的影响力

一是做优节日宣传。利用“3•5学雷锋纪念日”、“5.8世界红十字日”、“5.12防震减灾日”、“6.14国际献血日”、等重要纪念日,积极宣传红十字运动和红十字知识,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尤其利用“九九重阳节”,开展了“慈孝周”七送活动,营造了敬老爱老的和谐氛围。二是做深媒体宣传。全年在《中国人道网》、《中国红十字报》、《浙江红会报》等各类各级媒体发表宣传报道近百篇;印发《区红十字红十字简报》12期、《健康》红十字6个专版、实名制微博“红会”发布微博80余篇、微信公众号“大爱”发布微信20篇、门户网站发布各类宣传报道80余件;同时,在56辆908路公交车内设置红十字宣传版面,加强红十字知识的宣传。三是做大典型宣传。将“血样入库最早、待捐时间最长、捐献年龄最大、采集数量较多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彭海平和8岁小女孩子器官捐献的事迹在《钱江晚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等媒体进行报道,较好地宣传了骨髓、器官救人、大爱的感人事迹,营造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氛围。

(三)突出生命关爱,着力提高红十字的感召力

一是加大干细胞捐献的力度。转变工作模式、探索干细胞采集工作新路子,采取全程跟随献血登记、定点定位服务登记、明星发动培养登记、救护培训宣传登记的方法,共登记采集干细胞捐献志愿者115人,并有9人通过初配、1人高配、2人捐献成功。

二是规范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做好器官(组织)和遗体捐献的宣传,积极争取交警部门及辖区医院重症病房的协同服务,其中在第九医院设立宣传栏,并积极发挥社会监督员的作用。今年以来,共有7位居民登记成为器遗体(官捐)献志愿者、4位居民登记成为角膜捐献者、4位居民登记成为遗体捐献者。分别有四川籍务工人员沈亦志、8岁女孩多多、贵州籍务工人员明师傅三人实现器官捐献,挽救多人生命。62岁老人邱中华将遗体捐献给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我区第一例成功捐献遗体的志愿者。

三是广泛发动义务献血。深入社区(村)、各大企业,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及相关政策,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无偿献血活动,唤起群众爱心,挖掘群众的无偿献血潜力,激发群众的献血热情。2015年参加献血3644人,献血量5037.5单位。

(四)落实应急救护,着力提高红十字的救护力

一是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将红十字应急救护普及培训作为一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工程,纳入政府防灾减灾工作规划,落实经费保障,根据户籍人口数,按0.5元/人的基数标准建立应急救护培训保障资金14万元。

二是扩大救护培训范围。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培训工作,今年主要向化工、建筑、旅游、入伍新兵、民兵、教师、机关工作人员和社区(村)工作人员延伸,扩大应急救护培训的受众范围。全年共培训救护员1280人。其中建筑行业应急救护培训220人;旅游行业应急救护培训262人;矿山行业和化工行业应急救护培训40人;其他行业应急救护培训758人;救护普及培训14700人。

三是多网点设置应急救护站。全区已构建起“面”、“点”、“线”、“动”四相结合的红十字救护网络,建成星罗棋布,涵盖社区、农村、学校、校车、危化、旅游景点、企业等领域的133个应急救护站点,打造出十分钟急救圈。其中,今年新成立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点36个,并为每所学校培训了3-5名红十字救护员,全面覆盖全区各中小学。

(五)实施人道救助,着力提高红十字会的救助力

全年接受捐赠资金125万、捐赠物资83万,并积极利用捐献款物开展人道救助。

一是实施“农信孝敬老人感恩项目”。在春节和“慈孝周”期间共为120名老人每人送去了由XX市市区农村合作联社赞助的“感恩慰问金”共计6万元。在中秋节期间,为慈城福利院老人们送去爱心月饼,让老人们在中秋佳节,感受人道关爱。在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和“慈孝周”期间通过七送活动,向辖区内17位抗战老兵、失独老人和困难老人送去价值3万余元的血压仪、孝心杯、鲜花、急救包、急救知识手册和体检卡等,并向福利院老人送去价值2万元的衣物。

二是实施“远洲关爱母亲救助项目”。在春节期间为辖区60位贫困母亲,送去由远洲集团提供赞助的每人500元的慰问金,共计3万元;在母亲节期间,联合区妇联,为辖区100位贫困母亲每人发放600元慰问金,共计6万元。

三是实施“博爱送万家暖心项目”。在文教街道北岸琴森社区启动“情暖•2015博爱送万家”活动,为街道40户生活困难家庭,送去价值300元的年糕、食用油等慰问物品,同时为甬江街道60户孤、寡、残、单亲、重病困难家庭,送去价值500元的棉被、大米、食用油等过冬物资,全区共有230户困难家庭受到慰问。

四是实施“永发母婴平安项目”。资助符合要求孕24周内的孕妇240人,每人享受一次性100元的免费检查;资助10名经济困难的产妇,通过每人享受600元的方式,减轻产妇因生育带来的经济困难。

五是实施“今新应急救护服务项目”。组织第九医院和8个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救护知识的普及教育12场次,培训人员14000余人次。六是实施“康恩贝博爱行动项目”。联合辖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第九医院,开展对生活困难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免费服药活动,发放价值32万元的前列康药品,惠及1200余人。

七是实施“白内障光明行动项目”。由祝融医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出资10万元作为原始基金,红十字会通过爱心企业或个人募集后续资金,通过直接减免白内障手术费用1000-2000元的形式,改善白内障患者的生存境况,消除因病带来的生活不便,有20名白内障患者受益。八是实施“艾滋病防控项目”。通过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控“进宾馆、进娱乐场所、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村)”的“五进”活动,提升居民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改善率,共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4场,知识讲座10期,发放各类防控宣传资料12000余份。

九是实施“突发应急救助项目”。开展对特殊人群的应急救助活动,一共救助了8人,救助资金1.6万元,涉及因火灾致贫、突发白血病、子女因瘫痪家中丧失劳动力等人群。

十是实施“关爱‘小候鸟’书包项目”。帮助32名“小候鸟”实现微心愿;开设“我是小小救护员”讲座,增强“小候鸟”们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小候鸟”参观红十字服务站、市血液中心、市科学探索中心等,让“小候鸟”感受自然、爱护环境、崇尚生命;“六一”期间,先后为灵峰学校、金娃娃幼儿园、宁波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等学校1800余名贫困儿童送去书包、衣服、笔记本、运动裤、学习套装、足球等价值12.5万元的学习生活体育物品。

(六)注重公开透明,着力提高红十字会的公信力

一是募捐透明。在媒体上做好募捐倡议的发布,提供爱心账户和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的监督。全年接受的19笔爱心捐赠均及时在区红十字会官方网站中公布捐赠单位或捐赠人的捐赠金额及捐赠意愿,做到“有捐可查”。

二是使用透明。严格按照社区(村)、街道(镇)、区三级确定每一位受助对象,做到资金审批有申请、审核、审批,资金发放积极邀请捐资单位和社会媒体参加,做到公正公开。通过主流媒体,及时公示捐资款物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篇3:刍议县级文体新局财务工作

一、健全会计机构,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1. 健全会计机构

由于县级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属于国家公共财政投资的公益事业, 且大多数县级文体新局是将由原来的县文化局、体育局和新闻出版局合并后, 重新成立的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创收十分有限, 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几乎全靠财政拨付。这种经费拨入渠道的单一性, 导致全系统人员编制紧张, 会计机构不是很健全。使得有的县就没有设置单独的会计机构, 将计财股设在人事股, 或挂靠办公室合署办公。因此, 为加强对全系统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36条之规定, 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将计财股从办公室或人事股中分立出来, 成立单独的计财股。同时, 对二级单位统一实行报账制, 撤销所有二级单位的会计机构, 每个单位只设一名报账员。这样, 既便于计财部门加强与省文化厅、体育局和新闻出版局计财部门的纵向联系, 又便于加强与县财政局、发改委和审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协调沟通。从而, 便于集中财权, 加强对全系统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2. 配备会计人员

单独的会计机构成立后, 应根据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需要, 按照“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原则, 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并坚持会计人员 (报账员) 的持证上岗制度, 不同岗位会计人员的岗位分离或轮岗制度。同时, 要注重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支持和鼓励在职在岗的会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 以逐步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和诚实守信的会计队伍。从而, 不断提高全系统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3. 统一报批制度

一是坚持分管财务领导的“一支笔”签报制度。凡局机关和二级单位的工资发放、经费开支和项目资金结算, 一律只能由分管财务的领导“一支笔”签报。

二是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从严控制费用开支。凡1000元以下的小额费用开支, 由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批;1000元以上, 5000元以下的费用开支, 由局长掌握审批;5000元以上的大额费用开支, 由局长办公会集体审批。

三是外出开会、旅游和考察等公务活动要报批。

四是购置、处置和内部调拨固定资产要报批。

五是项目的立项、申报、实施和资金结算由局长办公会审批。

六是实行财务收支的计划管理制度。局计财股每年要制订全系统的财务收支计划 (部门预算) , 报局长办公会审批后执行。凡计划内开支按程序列支, 计划外开支要按程序报批。从而, 提高全系统的财务监管能力。

4. 合理调配资金

局领导要按照服务大局和轻重缓急的原则来安排和调配资金, 要先计划内, 再计划外。同时, 在资金安排上要做到“三保”和“三压”。“三保”即:保民生、保上交和保运行。“保民生”就是保证职工工资和津贴等各种政策性待遇的发放。“保上交”就是要保证罚没收入和事业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的上缴, 以便各种财政性拨款能及时返拨到位。“保运行”就是要保证局机关和二级单位办公费、交通费和公务接待费等日常费用的按时支付, 以保证全系统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大局稳定。“三压”即:压招待费、压公务接待费和压外出考察费。从而, 提高全系统的资金保障水平。

5. 统一管理制度

一是要根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本系统的实际情况, 制订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费用开支标准。

二是健全各项会计原始记录, 印制统一的报销单据 (如出差或出车审批单、外出进餐通知单等原始单据) 。

三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做到出差有审批单, 进餐有通知单, 购物有购物单, 出车有加油单等原始单据。

四是统一资金管理和调配渠道。凡财政拨付的工资、经费和专款, 一律只能由县财政局拨付到局计财股指定的银行账户,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私自到财政办理拨款事宜, 或私自开设银行账户。

五是统一票证的领用、结算和缴销制度。局计财股设一名专职或兼职的票证管理员, 负责全系统罚没收入票证、事业票据和往来收据等票证的领用、结算和缴销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到县财政局领用票证, 更不能私自印制票证, 或到外购买各种无效票证。这样, 就能做到管理有制度, 资金拨付或结算有专户, 开支有标准, 付款有依据。从而, 逐步提高全系统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规范会计核算,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 统一核算办法

一是要根据财政的相关规定和全系统核算的需要, 对局机关和二级单位实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核算软件。

二是局机关和二级单位统一由计财股核算, 统一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程序, 执行统一的开支标准。

三是做好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二级单位的报账员既是资金和票证管理员, 又是会计档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管好和用好会计档案是自己的工作职责所在。每年结束后, 局计财股核算员要与二级单位核对好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并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装打成册, 办理移接交手续后, 交二级单位报账员妥善保管。从而, 逐步提高全系统的会计核算水平。

2. 核对各类资金

局机关应在会计科目中设置“财政专户存款”科目, 下设“授权支付”、“直接支付”和“财政往来专户存款”三个二级会计科目。每月末, 会计应将财政支付系统中的“单位流水账”和“计划执行情况表”导出。然后, 再制作成电子表格, 以便作为记录财政拨款和上缴款项结算情况的依据。做到财政拨款金额清楚, 上缴和返回款项核对准确, 结余款项与财政核对相符。从而, 为领导提供准确的资金收支数据。

3. 完善报账手续

国家财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目的, 就是要减少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 提高资金监管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和会计核算质量。因此, 在办理报账支付手续时, 要完善相关手续。所有的费用开支要有经手人和证明人签字, 并要尽量减少现金支付的额度。出纳平时只能准备少量的备用金, 用于单位日常小额开支和紧急之时备用。平时报账, 原则上只能采取授权支付或直接支付的形式, 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业主。同时, 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的支付令要与附件或票据相吻合, 不能将支付令与报销的票据进行分离。从而, 提高对各种资金的监管能力。

4. 及时处理账务

每月末, 会计除核对好财政拨款和上缴的各类资金外, 还要与二级单位核对好各项资金余额。然后, 才能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工作。要做到账证、账账、账物和账实的“四相符”, 使全系统的会计核算达到正规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 逐步提高全系统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加强项目管理,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1. 做好项目申报

国家项目资金既是推动文体新事业发展的“引擎”, 也是实现地方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有效途径。而项目主管部门是县文体新局, 项目实施的载体则是下属的各个二级单位。因此, 局领导要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和管理。协调好与省文化厅、体育局和新闻出版局的关系, 及时做好事关通山发展的所有项目的申报工作。要以申报和实施大项目作为重要“抓手”, 及时做好项目的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从而, 保证项目申报决策的科学性, 提高项目申报水平。

2. 规范项目管理

项目申报成功后, 就要根据上级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做好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及时完善项目管理的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和资金报账制。从而, 规范项目管理程序,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3. 加强资金管理

篇4: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

近期欧专局公布了其2015年度报告,以便公众了解申诉委员会在过去年的工作情况和目前的发展动态。

2015年度欧专局关于各申诉委员会总体案件情况的统计数据如下

报告进步指出.技术申诉委员会审结的2287件案件中,其中47.4%是审查程序(单方当事人),52.6%是异议程序(双方当事人)。而按技术领域统计.其中化学领域占了33.2%,机械占29.6%,电气占25.9%.物理占11.3%。技术申诉委员会案件具体数据统计如下:

具体而言,在2015年欧专局技术申诉委员会审结的1085件单方案件、1202件双方案件(异议申请)中,537件单方案件、825件双方案件是就案情作出的决定(decision on the merits,即非基于不可受理、申诉或申请的撤回或其他类似原因而终止程序)。其中,单方案件中56.4%申诉被驳回,43.6%申诉完全或部分成功;双方案件中42.5%申诉被驳回,57.5%申诉完全或部分成功。

在技术申诉委员会审结的申诉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234件单方案件中,其中132件获得授权,102件继续审查程序。在技术申诉委员会审结的申诉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474件双方案件(57.5%)中,其中27件维持专利授权(3.3%)、205件专利6经修改后得以维持(24.8%)、164件专利授权被撤销(19.9%)、78件异议程序继续(9.5%)。

针对申诉时长.报告指出申诉程序的处理时间一般为36个月,其中单方申诉程序为38个月,双方申诉程序则为34个月。

针对申诉程序使用的语言,在技术申诉委员会处理的2387件申诉案件中,英语使用率达到72.2%,德语为23.5%,法语仅为4.3%;而在1282件口审案件中,英语为68.3%,德语26.2%,法语仅为5.5%。

篇5: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

2015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落实县委关于开展“三严三实”的部署要求,继续打造“和谐民政、阳光民政、平安民政”,认真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锐意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民生保障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1、城乡低保工作。一是春节前安排慰问资金198万元,对全县6476户困难家庭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确保困难群众愉快过节。二是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年内对我县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了全面核查,共清退不符合城乡低保条件对象1643人,新纳入城乡低保对象3334人。三是及时发放城乡低保资金。我县现有城镇低保对象1969户,2742人,农村低保对象36533户,44710人,年发放城保资金780万元,发放农保资金6752.9万元;越冬前,为5746户特困户发放取暖补助资金258.57万元;为863名矽肺病患者发放困难生活补助资金344.2万元。

2、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一是及时发放五保供养资金。我县共有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2876户、2880人,集中供养对象261人,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851.85万元。二是加强中心敬老院基础建设。实施云州中心敬老院(残疾人托养中心)进行搬迁新建项目,总投资550万元,建筑面积3000㎡,床位150张,年内完成了开工许可等相关手续;实施了东万口中心敬老院房屋保温防护和供暖管道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36万元,进一步提高了五保供养水平。

3、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年内救助城乡重大疾病患者1215人,发放救助资金582.86万元。为7名重度精神病患者实施救助,救助金额4.3万元。

4、临时救助工作。今年,共对501人因重病、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临时困难家庭实施了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68.5万元。

(二)建立了反应迅速的灾害救助体系。

1、及时查灾核灾报灾。今年,我县先后遭受风灾、低温冷冻、洪涝、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全县18个乡镇、221个行政村、21413户、62055人受灾,房屋倒损210间,大棚被压塌638个,受灾面积9717.4公顷,成灾面积735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041.3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5872.55万元,基础设施损失854万元。灾害发生后,我局领导第一时间到灾区调查了解灾情并组织自救,努力把灾害的损失降至最低。年内共下拨救灾资金219万元。

2、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一元民生”保险全面落实。一是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全面落实。为进一步增强农村群众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我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起步,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的通知》,按照每户每年保费8元的标准,将具有农业户籍的68964户农村住房列入保险范围,从2015年5月1日正式投保,投保金额55.2万元。二是“一元民生”保险工作全面落实。为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因自然灾害和见义勇为造成人身伤害的救助能力,我县制定了《落实〈XX市“一元民生”保险实施方案〉的操作办法》,保险费按照我县2014年度人口统计年报户籍人口数每人1元缴纳,于2月16日完成全县29.8万人参保工作,投保金额29.8万元。

3、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一是我局制定印发了《XX县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确定了县城10个应急避难场所场址,进一步提高了防灾减灾应急能力。二是对全县18个乡镇民政办主任进行了防灾减灾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救灾人员抢险救灾应急反应能力。三是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活动当天共摆放了宣传展板18块,发放了各类自然灾害的宣传资料6000多份,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优抚群体服务保障体系。

1、双拥工作。2015年春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组成慰问组,对我县驻军部队、光荣院、军休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为现役军人悬挂“光荣军属”牌;为在部队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属庆功报喜,送喜报;为重点优抚对象和现役军属贴春联;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为68名抗日老战士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资金34万元,发放抗日纪念章68个。

2、优抚工作。全县有3156名优抚对象,年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391万元,门诊补助资金94万元;为150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一站式”医疗补助资金80万元;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发放救助金20万元;为42名优抚对象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5名优抚对象参加居民医疗保险,1232名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接收和安置工作。一是制定了我县《2013年退役士兵安置方案》,通过档案实绩排分选择单位方式,将9名符合安置条件的转业士官全部安置,上岗率100%。并及时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3.2万元。二是接收2014年退役士兵99人,为84人发放自主就业金259.8万元;接收2015年9月退役士兵64人,为63人发放自主就业金189.3万元。三是发放2012年入伍义务兵2014年家庭优待金119人,141.5万元;2013年入伍义务兵2014年及2015年的家庭优待金216人,258.5万元;2014年入伍义务兵2015年家庭优待金96人,106万元。四是支付11.2万元对32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已全部就业。

4、散烈集中安葬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对散埋烈士集中安葬工作,今年共迁入县烈士陵园散埋烈士81名。二是在“清明节”开展了烈士祭扫活动,期间共接待烈士家属80余人。三是为进一步开展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投资90万元在烈士纪念碑广场建抗战叙事浮雕墙,进一步提升了县烈士陵园档次。

(四)进一步完善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1、婚姻登记工作。年初完成了县婚姻登记新址搬迁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从2015年1月1日,全县免收婚姻登记证书工本费,建立了节假日和特殊日期电话预约登记服务,便民措施更加到位。年办理结婚登记1753对、离婚登记715对、补办补发婚姻登记1089对。

2、殡葬工作。一是通过申请福彩资金50万元,完成了县殡仪馆火化炉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了服务水平,强化了硬件建设。二是继续推行殡葬惠民政策,年内共火化遗体189具,为37名困难群众减免丧葬费用52836元。三是今年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对凤凰山公墓继续进行绿化工程。

3、继续完善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年内主要对新增的50多条地名信息进行了补查,对全县人口等信息进行了更新;基本完成了《XX县地名志》初稿的撰写工作;完成了赤城—宣化线行政区域界线的联检工作。

4、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今年,新登记注册民非12个、社团5个,登记合格率100%。抓好登记管理和年检工作,对77家民非和社团进行了年检,其中52家合格,撤销年检资格11家。

5、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一是年初完成了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共选出村委会委员1304人,其中村主任440人。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和社区创先争优活动,我县鼓楼东社区搬迁到东方怡景住宅小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办公用房条件。

6、流浪乞讨工作。规范流浪乞讨人员档案,截至目前共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21人次,救助金额33600元;完成了我县困境未成年人的摸底排查和数据采集工作,共计421人。

(五)推进了以养老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1、老年人保障工作。一是对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进行了统计,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54345人。二是及时足额发放高龄补贴。按照80-84岁每人每月20元、85-89岁每人每月30元、90岁-99岁每人每月50元、100岁以上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年内为7345名老人发放高龄补贴资金226.57万元。三是推进60岁-80岁老年人参加“老年人意外伤害组合保险”工作,按照每人每年30元自费自愿投保,目前已投保人数共12250人。

2、幸福院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今年共下拨278.5万元完成了39所幸福院建设任务,其中在龙门所、雕鹗、东万口、云州四个乡镇筹建了4所规模大、示范性强的农村互助幸福院。

3、孤儿保障和慈善事业工作。一是全面落实孤儿保障政策。从2015年4月起,将孤儿保障资金由每季度缩短为每月进行发放;按照每人每月700元的保障标准,年内共为88名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补助金73.9万元。二是积极推进慈善事业发展,今年10月16日是第三个“赤城慈善日”,当天开展了捐赠活动,收到捐款9.9元;大力开展慈善救助,共救助先心病儿童、恶性肿瘤、白血病等重大疾病患者家庭68人,发放救助金10.7万元。

(六)扎实推进了民族宗教工作。

1、民族工作。一是积极做好民族村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申报了东万口乡官路坊蒙古族村、东卯乡头道营村、茨营子乡碾子湾村道路硬化项目和独石口镇青羊沟满族村护村护地坝项目。二是及时更新少数民族流动数据库,统计出外来流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8人。三是为在我县就读的64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民族成份认定。四是对我县10家清真食品店进行了安全检查。

2、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界开展慈善活动,为我县贫困学生和老年人捐款达9万余元;加强对我县宗教界的管理,确保了各类重大节日期间宗教界的稳定。

(七)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强化民政队伍建设。为延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县委统一安排部署,我局积极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主要领导带头讲了专题党课。通过专题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使作风严起来、实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书记马海利同志提出的“创新思想理念、立改工作作风、突出项目建设、加速转型升级”的总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主动适XX县委“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工作新常态,用“忠诚、担当、干净、干事、创业、为民”的干部标准要求自已,逐步推动我县民政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局总支被县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2016年工作谋划

在2015年工作圆满完成的基础上,我局对2016年工作积极谋划,将继续以打造“和谐民政、阳光民政、平安民政”为目标,围绕和服务于全县中心工作,发挥好民政工作在救助“兜底”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项目和争取上级资金工作谋划

1、重点项目工作。

•云州中心敬老院新建项目。实施云州中心敬老院(残疾人托养中心)搬迁建设项目,总投资550万元,建筑面积3000㎡,床位150张,2015年完成建设前期各项手续,力争2016年完成主体建设工程。‚雕鹗中心敬老院扩模增容项目。投资100万元对雕鹗中心敬老院进行扩模改造,新增床位100张,提高五保入住率。

ƒ农村互助幸福院新建工程。预计2016年新建6所示范性农村互助幸福院,对已2015年已完成的幸福院进行完善。

2、争取上级资金工作。

2016年,我局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2亿元,确保各项民生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二)部门重点工作谋划

1、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进城乡救助一体化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6年1月1日起,将城镇低保月保障标准由390元提高到455元,月人均补差由235元提高到255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2250元提高到2900元,月人均补差由130元提高到15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年供养标准由5000元提高到5500元,分散供养对象年供养标准由2600元提高到3000元。做好城乡低保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开展重大节日慰问活动。

2、做好冬令、春荒期间的灾民救助工作。完善灾民救助台账,完善救灾应急预案,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做好冬春灾期间无自救能力灾民的救助工作,保障灾民基本生活。

3、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优待抚恤资金,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对有意愿的退役士兵开展就业培训。开展好双拥慰问工作。

4、加大养老和福利事业发展力度。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事业。落实好高龄老人和孤儿的保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保障金。

5、强化社会事务规范化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基层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做好地名普查工作,完成《赤城地名志》的编纂工作。规范婚姻登记、殡葬服务。加强婚姻登记窗口规范化建设,提高登记员业务能力,提高办理效率。继续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做好收养登记工作,确保登记合格率达100%。落实殡葬惠民政策,推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篇6:民宗局年度民族宗教事务

2015年,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以及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一方面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牢牢把握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宗教事务,坚守我市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大局,为开创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一、努力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一)多措并举贯彻落实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向市委报告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并提出我市贯彻落实精神的初步意见。积极筹备召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部署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宣传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我市近年在民族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为我市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传造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对《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粤办发〔2015〕11号)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形成了我市《关于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并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印发执行。参与完成《市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动计划》,为民族地区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提供详尽的操作手册。

(二)想方设法推动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一是派员参加全省赴云南、贵州学习考察组,考察调研云南、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结合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现状,形成调研报告,并将在近期向向市委、市政府提交,提出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计划建议,力争到2020年,由中央、省、市级资金支持,有计划地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历史文化名镇(乡)、民村(寨)、传统民居进行整体性保护与开发。二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积极争取更多的财政转移资金。仅2015年,我市共争取中央、省、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68万元,其中市级发展资金300万元(2016年增加到400万元),直接受益项目10个。另外,从2015年到2017年,省每年将新增安排3个民族乡各200万元,用于提高民族乡统筹发展能力。三是积极开展对民族地区林业生态、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调研,力争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四是积极对接长隆项目,争取通过长隆项目带动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解决民族地区劳动力输出和就业问题,拓宽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市场,实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对接潜力巨大的长隆市场。五是多方筹措扶贫“双到”资金613.6万元,帮扶连山吉田镇联合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六是通过举办“七月香”戏水节、稻田鱼节、瑶族盘王艺术节、“牛王诞”等民族传统节日,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

(三)抓住重点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是以XX区武安社区为试点,组织人员赴XX市、XX市参观学习城市民族工作先进经验及做法,加强工作指导和资金投入,积极创建广东省城市民族工作示范社区。二是与市法制局协商成立“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中心”,编制《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方案》,填补我市在这一方面工作上的空白。三是筹措下拨资金5万元,加紧对少数民族古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抢救、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认真抓好少数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支持民族地区举办各类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和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断焕发生机。四是指导连山、连南选派82名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广东省代表团,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参赛,共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五是落实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使981名少数民族高考生,50名少数民族中考生分别获得高考加分、中考降分录取政策照顾,21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得省财政每年1万元资助。

二、宗教事务管理取得新成效

(一)宗教事务管理上新水平。一是继续抓好《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制止和处理乱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通知》的落实,排查并打击借宗教招商引资、借教谋利、乱建庙和乱塑宗教造像等违法违规现象。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主要领导对伊斯兰教活动场所管理的指示精神以及国家宗教局《关于加强流动穆斯林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市区内的伊斯兰教临时礼拜点纳入管理范围,坚决防范和抵御“三股势力”借临时礼拜点进行传播及渗透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以“安全管理”、“教风建设”、“财务监督”为主题,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和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任职备案工作。今年清城、英德、连南3个县(市、区)共有5个宗教场所被评为广东省和谐寺观教堂。

(二)宗教队伍建设上新台阶。一是举办全市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培训班。组织市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基督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天主教爱国会等5个全市性宗教团体负责人,全市62所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共77人参加在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全市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培训班,增强了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意识,提升宗教界依法开展宗教事务的能力。二是抓好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各全市性宗教团体换届工作。一方面支持各全市性宗教团体配齐增强班子、选送年轻优秀教职人员进修培训等,提升宗教团体自我管理能力,确保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宗教界人士手中;另一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提高爱国爱教团体自养能力,以堵塞境外势力利诱分化爱国宗教界的漏洞。三是积极动员、引导全市宗教界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推动宗教界服务社会常态化。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植树节前后,市宗教界人士共组织800人次、投入资金39.79万元,共植树98000多棵。四是指导宗教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财务、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宗教界人士遵法守法、照章办事的意识,有效促进了文化型、学习型、道德型、生态型“四型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五是确保宗教大型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协调公安、海事、药监等部门,协助紫竹林寺观音殿举行开光仪式,确保参加开光的4000多名信众在安全环境中举办宗教活动;依法维护穆斯林群众在清新区松林公园举办“古尔邦节”等宗教活动,确保活动在平静、有序的环境中进行。六是积极做好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依法治理私设聚会点工作,充分履行市宗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能,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境外宗教渗透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三、全面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步入新阶段

一是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规范。按照市政府有关部署要求,继续推进职能转变和编制权责清单及公开工作,着手清理非行政许可类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调整保留54项民族宗教职权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开展依法行政年度考核,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指导各县(市、区)不断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二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广东省实施办法》、《广东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连山、连南2个民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及各项民族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广东省宗教事务条例》得到严格执行,宗教工作管理更加规范。三是普法经费投入大幅增加,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加强。搭乘宣传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东风,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四是依法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矛盾纠纷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继续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开展民族宗教工作三级管理网络建设试点,探索防范和处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加强对各县(市、区)涉民族宗教因素维稳工作的指导,切实做好民族宗教领域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工作。

四、加强机关自身建设迎来新面貌

(一)增强主业意识,党建工作水平大幅提高。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推动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四型”机关党组织建设。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全面创新和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推动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二是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针对当前本单位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严重危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发挥以上率下的作用,切实践行“三严三实”工作要求,组织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到工作态度、行动作风、纪律养成,以党章为镜,对照检查,边学边查,边查边改,切实提高党员干部职工政治素质。三是以党建工作为引领,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统筹协调,为全面创新和加强民族宗教领域事务管理,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落实“两个责任”,反腐倡廉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局领导班子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一是周密安排,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将反腐倡廉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监督检查,一起抓好落实。二是加强教育,强化干部的廉政意识。通过纪律教育学习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活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三是以上率下,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党章为镜,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认真查摆整改班子及班子成员党性党风党纪的突出问题。四是强化监督,不断扩大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面。健全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全面实行部门职责、干部人事、行政职权、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等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完善制度,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六是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三)狠抓行政管理,机关各项工作全面开花。我们对机关行政管理工作从严从实。办公室以开展“落实总书记要求,建设模范部门”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履职尽责能力进一步强化。按要求组织机关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查,机关干部档案整理更加规范,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保密经费投入,强化机关保密教育宣传,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保密行政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组织开展文书档案自查整理,认真查漏补缺,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更高,档案管理考核被评优秀;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六五”普法通过考核验收;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机关党建、行政宣传内容,完善各类宣传设施,创新宣传方式,党务、政务公开能力大幅提升,民族宗教特色机关文化氛围逐渐成型;依法行政、后勤保障、支部建设及文秘会务等其他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协同共进,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能力大幅度提升。

2015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巩固和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改善民生福祉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济、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基层服务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较好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一、2015年工作情况

(一)围绕省市重点工作,提高残疾人民生福祉

1.推进省十件民生实事工作。提高残疾人生活津贴、重残护理补贴标准。2015年度我市残疾人生活津贴标准为每年1200元,重残护理补贴为1800元,高于省标准。2015年有8万余名残疾人享受此项专项救助。2.落实市委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任务。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了《市残联、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关于资助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穗残联〔2015〕151号),提高残疾人参加城乡养老保险的资助标准,资助无法达到社保规定年限、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残疾人进行延缴、趸缴。实施后预计有5.48万残疾人受惠,实现残疾人养老保险全覆盖。

(二)响应社会关注热点,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

1.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市政府研究室、市综治办、市国资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残联等24个部门制订了《市关于促进视力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加大了机关事业单位、市管企业等按比例安排视力残疾人就业的力度。年内市残联还研究制订了《市智力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工作试行方案》、出台了《市康园工疗机构管理服务规范》、编写了《关于辅助性就业、庇护性就业训练津贴补助标准的通知》(初稿),初步形成扶持各类残疾人各种形式就业的制度保障体系。

2.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化建设。市人大、市政府法制办、市残联积极推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修法工作,现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二审、上报省人大审批。市残联同时编写《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修正稿),已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各区政府意见,拟送审。在经济新常态下,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残联制订出台《小微企业免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办法》,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前提下,支持我市经济健康发展。

3.响应社会不断提高对政府资助和购买服务规范化的要求。市残联启动《市残疾人康复经费管理办法》修订调研工作。同时市残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56个市残疾人康复资助定点机构、确定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承办机构、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督导机构,进一步规范政府资助和购买服务行为。

(三)下沉工作重心,扩大残疾人服务覆盖面

1.配合政府公共服务重点工作,建设“五个一”服务平台。开发残疾人生命周期全过程服务系统,实现社区网络化服务管理系统数据与市残联电子政务平台数据的互通共享。上半年在XX区试点成功,残疾人业务工作台帐入网格达100%,涉及残疾人服务27项,方便了残疾人群众,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番禺、海珠正参照XX区模式实施,南沙、荔湾、天河等各区均开始启动该项工作。

2.开展群众体育走进社区系列活动,引导残疾人融入社会。全年先后在8个区开展轮椅太极、轮椅广播操推广培训,举办市特奥日活动、4个区举行“残健共融趣味运动会”、在助残服务周举办残健共融趣味运动会,并举办了盲人中国象棋比赛、残疾人轮椅太极、轮椅广播操比赛、聋人飞镖锦标赛等群众体育比赛,举办10余场科学健身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累计参加人数约5000人次,为参加体育运动项目、场次、人次最多的一年,轮椅太极、轮椅广播操代表队在我市全民健身日主会场作现场展示。

3.开展残疾人潜能开发项目,推进基层共建点建设。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每周面向全市残疾人免费组织开展合唱、舞蹈、书法等潜能开发项目,累计开展培训313课2353人次。市追梦天使艺术团等9个单位或团体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免费开展残疾人舞蹈、乐器、肢体律动、乐器指导、曲艺指导、小乐队排练、中国手语艺术、轮椅舞蹈和轮椅国标等培训课程,累计开展培训280课时2248人次参加。

(四)营造扶残助残氛围,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1.残疾人康复。全市建成12个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181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截至11月9日,有8435名精神残疾人和577名重性精神病人分别获得免费精神病门诊资助和住院资助,有62名残疾人获得残疾矫治手术资助,有70名、121名、440名和352名0-14岁残疾儿童分别获得聋儿语言训练、脑瘫康复、智力残疾康复训练、孤独症康复训练资助,有1750名残疾人获得肢体残疾康复训练,配置辅助器具8211件。国家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七彩梦”和国家福彩救助项目累计救助智力残疾儿童120人次、孤独症30人次、人工耳蜗手术筛查13例、助视器适配200人。配合完成全国耳病调查地区实施工作、全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防控工作会议分会场组织工作。

2.残疾人教育、培训与就业。开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调研,探索构建符合残疾人发展需求的“医教结合”康复训练体系、“零拒绝”教育体系和“训岗对应”的就业培训体系。市就业援助月活动将350名失业残疾人纳入实名制年度培训计划,优秀异地务工人员评选活动分别有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吸收残疾人较多的企业入选。全市投入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资金50余万200人户残疾人受益。2015年,670名残疾儿童获得学前教育生活补助;2575名残疾学生、4226名贫困残疾人子女获得教育生活补助;862名普通寄宿残疾学生、105名贫困寄宿残疾学生获得福彩资助。7名残疾人入选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5人获优异成绩。截至11月27日,25612名残疾人实现按比例就业。本年新增残疾人就业1492人,新增残疾人培训2970人,举办12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帮助1492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3.残疾人托养、日间训练。筹建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拓展公办残疾人托养机构床位。2015年民办托养服务量比2014年增加10%,为3126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寄宿471人,居家托养2655人)。全市建成康园工疗站184个,为4987名残疾人提供日间训练服务。

4.社会环境建设与营造。市城建委、市残联开展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检查验收工作。市交委、市残联安装公交导盲系统,实现市区公交线路全覆盖,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市园林局、市残联、XX区政府共同建设爱心公园。市司法局、市残联在各区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站,开辟法援绿色通道。市人大、市政协、市残联建立全市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亲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据库。开展“全国助残日”、“全国爱耳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爱眼日”系列宣传活动。与人民网签署合作协议,完成残疾人事业宣传的电视、电台、报刊、网络多平台覆盖,刊播新闻152条,转载650篇次。全年制作播出《静海慈航》、《用心爱世界》节目各52期。团市委、市残联在179家康园工疗站开展“志愿在康园”活动,打造“爱心”品牌。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2015年共募集捐款约158万元,物资约1.3万件(价值33万元),用于资助贫困残疾人、发展残疾人组织、开展残疾人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共约230万元,其中资助资金约197万元,捐赠物资价值约33万元。5.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完成市5个专门协会独立法人登记工作。市残联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干部档案,加强残疾人干部培训和管理。番禺、南沙、从化按标准配备了社区(村居)残疾人事务员或联络员。组织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将残疾人证管理权限下放至区级残联,责权相配,精细管理。康复实验学校、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康宁果园场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我市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已完成施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管理问题。全市现有持证照残疾人机动轮椅车6900多辆,其中大部分车龄超过15年,另约有2000辆参加非法营运。目前,我市为维护城市交通秩序,正在加大五类车整治力度,遭到参与营运及通过出租出借牟利残疾人车的残疾人的反对。同时,残疾人对车辆置换工作也持不同意见,以代步为主体的残疾人要求尽快置换,以营运为主体的残疾人反对置换,双方意见无法统一。

(二)助残社会组织发展问题。我市助残社会组织较为活跃,积极参与残疾人公共服务,但普遍存在场地租金高、承接项目定额低成本高、人员队伍不稳定的现象,自下而上状况堪忧。

(三)残疾人就业扶持问题。我市对残疾人就业创业、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企业、对集中就业基地无障碍设施改造、对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都十分有限,残疾人就业仍存在困难。(四)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我市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资助政策、残疾人分类救助政策、残疾人综合津贴政策等残疾人较迫切需求的政策、措施还在调研论证之中,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2016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编制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纲要。搭建“一套政策法规制度,两项社会保障,三个动员,四级组织,五个方面保障,六大服务”事业发展框架。

(二)提高残疾人社会救济和保障水平。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残疾人养老保险资助政策,保障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残护理补贴发放到位,推动残疾人分类救助政策、资助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残疾人综合津贴的政策出台。

(三)增强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能力。完成《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市残疾人康复资助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建立覆盖残疾人事业各项业务的制度体系。

(四)推进各项业务创新和持续发展。试点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完善康复工作网络,推进居家康复工作。研究制定扶持残疾人就业政策,推动残疾人分散、集中、支持性就业和创业。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和规范化水平,筹建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积极稳妥做好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置换工作。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完成公交导盲app的上线使用。完善100个“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实现残疾人体育“一区一特色”建设。推进市残疾人事业公益宣传片制作展播工作。

上一篇:医院锅炉爆炸应急预案下一篇:大班数学《一分钟》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