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4-08-27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共10篇)

篇1: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外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型默写

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把酒话桑麻。3.烟笼寒水月笼沙。4.,沉醉不知归路。5.,天光云影共徘徊。6.待到重阳日。7.争渡,争渡。8.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9.君问归期未有期。10.,思而不学则殆。11.正入万山圈子里。12.兴尽晚回舟。13.一曲新词酒一杯。?

14.莫言下岭便无难。15.,却话巴山夜雨时。16.子曰:“岁寒,____________。”(《论语·子罕》)17.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19.,为有源头活水来。二.理解型默写

1.孟浩然《过故人庄》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2.唐诗人杜牧常常感叹国事衰败,他在《泊秦淮》中,含蓄的批评了统治阶层只知享乐不顾国难之句是:

3.晏殊《浣溪沙》词构成“新”与“旧”对比句子是。

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5.晏殊的《浣溪沙》一词通过以正一反的景物描写表达词人伤春之情的句子是:

6.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7.晏殊《浣溪沙》中的“ , ”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名句。

8.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

9.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0.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11.郑兴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收获很大,他对孔子《论语》十则中“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12.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来填空)三.拓展型默写

1.冬雪经常引发人们美好的想象。请写出古诗词中咏雪或含“雪”的诗句。

1.。2.。2.请写出两句古诗词中含有“花”字的诗句。

1.。2.。

篇2: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9.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唐诗五首

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其二)刘祯: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4.白杨礼赞 茅盾

(6):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7):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8):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1.《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2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4.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桑子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如梦令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篇3: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著名的才女——谢道韫,《咏雪》记载了她的非凡的才思,有趣的是在文章结尾处作者特别介绍了谢道韫是“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很值得回味,作者为什么特别交待谢道韫的身份呢?它很给人启示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自由。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褒扬管宁淡泊名利。

你知道吗?这两个小故事都选自《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底(的)教科书”。

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也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咏雪》

二、走进编者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三、朗诵课文,读懂文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停顿。(1)给黑体字注音

雪骤 何所似 差可拟

柳絮

无奕女 王凝之(2)读准节奏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圈画出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①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谢太傅即谢安是东晋名士,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胡儿即谢朗,谢安的哥哥谢弈的儿子。

兄女即谢道韫,谢安哥哥的女儿,王凝之的妻子 王凝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可见这不是普通人家。

谢家还有几个后辈,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有名的。如大小谢,谢脁以及他的叔叔谢灵运,谢灵运开创山水诗,山水诗一派就是他们家所开创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所写,很有名!后面的“景仄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是谢脁写的,清华大学的名字就从这来的。“水木湛清华”描绘的是傍晚时候,鸟飞到树林中唱歌,水很清,湛蓝湛蓝的,旁边的树木的倒影映到水中。“一生低首谢宣城”“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这些诗句可以知道李白非常推崇谢家祖先及谢灵运、谢脁两位诗人的。我们再看一些文章,写谢安的,作为旁证,来了解下谢安这个人物。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旺),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悦),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归。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世说•雅量》)

可以知道这个人气量大,很镇静!你看他在下围棋听到前方捷报的时候: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相局。客问淮上利害。大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雅量》)

②主要人物是谁?他们谈论了一个怎样的话题? 谢太傅、谢朗、谢道韫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①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内集”“欣然” “未若”“大笑”这是一个和睦、民主、自由的家庭。有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②你从字里行间能否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谢太傅平易近人,豁达开朗,谢朗、谢道韫机智聪明,有才华。

③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诗文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④古人有许多咏雪的诗句,你帮助分析一下,看看他们写得好不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其实一千个作者也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时间不同,个人的性情、心情不同,即使面对同一种事物,感受也会有所不同。⑤.课文背诵:

五.归纳主题,盘点收获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学了这篇短文,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六、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篇4: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

3、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教学难点: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预习提示 作者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诗歌格律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重点字词

沧海(cāng)碣石(jiã)竦峙(sǒngzhì)浅草(qiǎn)潮平(cháo)归雁(yàn)沙堤(dī)啄(zhuó)春泥 萧瑟(sâ)枯藤(tãng)澹澹(dàn)

一、导读《观沧海》

(一)题解:简介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二)熟悉诗歌。教正读音。重点强调“碣”“澹”“茂”的字形。

(三)理解字词。

沧: 临: 碣石: 何: 澹澹: 竦峙:

萧瑟: 行: 若: 星汉: 灿烂: 幸: 至: 以: 咏: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讨论回答)主旨:

(五)欣赏诗歌。(讨论回答)

1、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诗中交代观海地点的诗句是? 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二、导读《次北固山下》

(一)题解:

1、简介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2、讲授古代诗歌常识。

(二)熟悉诗歌。

(三)理解字词。

次: 客路: 行舟: 潮平: 风正: 悬: 残夜: 乡书: 达: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讨论回答)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主旨: 总结:

首联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是近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是这首诗中的佳句:夜还没尽,就看到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联由感受写到思乡。虽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诗人离家日久,见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中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

(五)欣赏诗歌

1、《次北固山下》中的千古名句是: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的是什么美景?

三、主题归纳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是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诗人即景抒情,细致的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四、写作特色

《观沧海》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3、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次北固山下》

1、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2、对仗工整,语言凝练。

五、布置作业:

1、默写与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篇5: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一、孔子语录:

1、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2、论述为师之道的语句是:。

3、论述从师之道或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是“ ”。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即论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 ”。

5、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6、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7、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9、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10、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时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①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是: ②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

③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

④孔子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 : ⑥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 ⑦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二、《观沧海》

11、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12、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13、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14、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15、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16、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作为内容很合适。

三、《次北固山下》

17、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或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

18、《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19、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 是:。

四、《天净沙 秋思》

20、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21、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五、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22、。。

六、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23、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或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两句诗是:。

24、体现花草茂盛(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八、课后古诗词背诵

26、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27、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28、《过故人庄》中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29、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30、《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 ”。

31、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目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3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把明月人格化,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诗句是:。

33、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3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35、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九、写出春夏秋冬四季的成语各三个

36、春: 夏:

秋: 冬:

十.写出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句各两句 37.春:

夏:

秋:

冬:

十一、默写出关于母爱的名人名言两句

38.十二、默写出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两句

39.十三、默写出关于友谊的名人名言两句

40.十四、默写出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两句

41.十五、默写出关于老师的名人名言两句

42.十六、默写

43.公欣然曰:“---------------”兄子胡儿曰:“------------------”兄女曰:“-----------------” 44.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元芳曰:-----------------,---------------,-----------------,----------------,------------------。

45.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

46.“-------------------------”,刚起头,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功夫。47.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十七.写出关于雨、雪的诗句各两句 参考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4、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2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5、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2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30、曲径通幽处;万赖此俱寂

3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9、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40、兴尽晚回舟

篇6: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学清单

1. 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 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3. 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二、导语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学案检测)

三、课内探究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四、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第一种 僧 僧

人物 寻找的地点原地水中

结果 不可得 无迹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讲学家 老河工

顺流而下 原地沙下 求之于上流

失败 果得于数里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多媒体演示】(1)、学生演示。

(2)、教师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归纳:

第一种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概括文章的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道理。

六、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训练题。

2、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附】

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

吴德锋

纪昀(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出名的清人笔记小说之一。蔡元培先生将它与《红楼梦》、《聊斋志异》鼎足并列为“有清一代三大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河中石兽》这个故事,颇负盛名。

近来有人对纪昀的这个说法,表示怀疑。理由是石重水轻,无论如何,沉于水中的石兽,只可能顺流而下,决不可能逆流而上。他们认为纪昀所说的这个故事,尽管很生动、有趣,很能吸引人,无奈事实决非如此,石兽向上游,不过是文学家的幻想,客观上并不存在。

事实真的如此吗?寻找沉在河中的石兽,究竟应在上游还是下游?不久前发生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回事,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回事的情节几乎与纪昀所记一模一一样,即西双版纳有一条河中有两块大石,它们有一半露在水面。十多年前,有一块石头被人炸碎,另一块也随之失踪,大家都不知道这块未炸碎的石头到哪里去了。十多年后,有人在离原地十多里的上游,发现了那块失踪了的石头,经核对,它确实是本来位于十多里外的下游那一块。它是怎么“游”上来的呢?

篇7: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

1、2 【教学难点】3 【学习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精读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2.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个影响42个学生一生的一位几何老师。

资料助读:

作者介绍 :马及时,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二、预习反馈:

3.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齐读三遍,把握其读音和意义。4.交流课前预习第2题,谈谈自己预习时初读文章的感受。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5.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明确:王几何。

6.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王几何本来叫王玉琳,王几何是上几届学生私下里给他取的绰号。7.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形,刻画了一位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广博的老师形像。8.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明确:(1)王老师哑笑。(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9.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手画圆和三角形。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这段描写在结构上总结了上文,在内容表达上点明了主旨。

四、再读课文,咀嚼精华:

10.“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一个“挤”字,突出了老师的胖;“眨眼功夫”写出了老师虽然胖而动作却十分敏捷的特点。

11.“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夸张。突出了老师“笑”的姿态之特别,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12.“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对学生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从侧面烘托王老师的与众不同,突出了老师的风趣与幽默。13.“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神态描写。极其生动逼真地写出了老师得意洋洋的神态。

14.“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王老师怎样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突出了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也表现了王老师的思想的民主与开放。15.“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明确: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五、归纳主旨,拓展延伸:

16.结合全文,说说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笑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17.你喜欢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略。

六、课堂小结:

《王几何》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几何老师的教学态度。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一个人想要成功靠的就是对自己事业的坚持。所以无论你遇到怎样的困境都必须坚持自己的事业。王几何老师能够反手画圆做到常人所做不到的事就是因为他二十几年如一日的专研几何教学。

七、课后作业:

18.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不少于500字。

篇8: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快速阅读和概括要点的能力

2、用仿句的形式描绘事物和抒发感情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使用相关材料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感悟人生价值 重点:学习富有想象力和充满情感的语言 难点:初步尝试在比较中探究问题 [课前准备]

1、查一查读一读写一写具体的字词(略)

2、查资料:除了课本上所涉及的以外,蝈蝈这种昆虫还有什么秘密。比如,它的种类,它的发音特点等等。作者法布尔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从他的生活、经历、科学成就等多方面入手。

要求:查资料要尽量详细,但整理后每个要点要做到言简意赅。[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一则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的录音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导入课文——为了适应环境,变色龙能随意改变自己的颜色,你能吗?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章鱼能让自己的身体紧缩数倍,你能吗?

二、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回答: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蝈蝈的? 参考:

1、形象

2、叫声

3、食性

(课件展示蝈蝈形、声、食等方面的视、听形象)

三、读-悟-究

1、学生找出自己最感精彩的一段文字,教师范读(可能有同学会选择第五段,老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段作为研究重点)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作者所描述的哪一句话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大概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句话在记忆中显得特别精彩些?回答后再请同学个别朗读这几句,大家一起细细地品味。

参考:

A、“蝈蝈窃窃私语,像滑轮的声音,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蝈蝈声音的特点

B、“当四野的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的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合适不过了。”

——真实地写出了蝈蝈歌声给人的感觉和当时的氛围。

C、“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的琴拉的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作者是多么喜爱这种小动物啊,他在为蝈蝈这种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动物鸣不平!

2、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动物的叫声,请同学们像作者一样认真地去倾听,去沉思。欣赏完后请尝试完成一个练习:

A、请用“„„像„„”的形式描绘你所喜爱动物的鸣叫声。

B、可以用“如果„„就„„”的形式,也可以不用这种形式,把你的喜爱之情细化一下。

把你的答案先给同桌听一下,有什么值得推敲的地方,共同琢磨,改得更完善一些。然后读给大家听。要求:朗读时要有感情。

3、其实,蝈蝈得鸣声中包含着许多的秘密呢!请听读下面一段文字 能够发出声音的只有雄性蝈蝈,雌性是“哑巴”。但雌性有听器。可以听到雄性的呼唤。雄虫通过发出自己独特的鸣声,借以寻找配偶。吸引同种雌虫来交配。进行生殖活动。以此为目的的鸣声是一种多音节或单音节构成的唧唧声,称作“婚恋曲”。雄虫往往能唱很长的时间,并常有几头雄虫同时高歌,雌虫闻讯赶来,一般选中歌声洪亮者作为自己的“恋人”。声音除了吸引异性外,还能起到自卫和报警的作用。当两只雄虫相遇时,便高唱“战歌”。面对面摆好架势,摇动着触角,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双方只有后退才会相安无事。如果周围出现异常或危险,蝈蝈便发出“警报”,警告其他蝈蝈。

听了之后,请同学们把它与书本上的文字对照一下,四人小组发挥合作精神,每组至少提出一个有比较意义的问题(即联系两段文字,通过对比分析提出的问题),并尝试作出解答。看哪一组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回答得更清楚。

参考:

A、用书本上的文字解释“独特的叫声” -“像滑轮的声音,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B、这段文字描绘声音时用“高歌”“洪亮”“高唱战歌”等词语,而书本上则用“不起眼”“一点点歌声”“十分柔和”等词语,是否矛盾?

-本段所介绍的仅仅是蝈蝈这一种昆虫,用这些词语是为了突出它们求婚或报警时的一种声势,没有可比性。而书本上的这一段所描述的,则是在众虫衬托下的蝈蝈鸣声,就相对弱小些。

C、为什么书本上的这一段文字读起来更吸引人? -因为作者充分调动了自己的听觉在倾听着,又用优美的文字描述出当时具体的情境和内心的感受,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而本段文字更注意纯客观的介绍。

四、赏-悟-究

1、除了文本中所介绍的有关蝈蝈的特征之外,你还了解到蝈蝈的一些什么情况?请把你搜集的资料分要点简介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2、这样,蝈蝈的全部秘密在我们面前似乎已经暴露无遗了。但,所有这些你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的?再回过头来看一下,作者法布尔又是通过怎样的办法了解到的?你能从文本中找到相关依据并概括一下吗?

参考:用五官去观察,亲自体验,用头脑去思考感悟

观察-“我耳朵的鼓膜„„我所能听到的„„”“有时我甚至看到„„”„„ 体验-“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的雌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我给它们莴苣,它们吃了一点儿„„”„„

感悟-“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它们大概是要吃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

“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很可能正是如此”„„

3、法布尔似乎把蝈蝈这种昆虫当作了自己儿女那样地喜爱,但又似乎不是喜爱那么简单,其中所包含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你能依据文本说说作者怀有怎样复杂的感情吗?(由四人小组寻找相关语句并讨论)

参考:

A、“然而,当四野的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高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疼爱)

B、“有时我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赶蝉,而蝉则惊惶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骄傲)

C、这并不是因为缺乏食物,而是因为贪婪才去吃死去的同伴(不满)„„

4、齐读文本后面的那一段“附言”

附: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的一小笔钱,„„他就这样,孤独、欢乐、清苦、平静地度过了他的最后35年。

文字虽短,但“精神舒畅”“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孤独、欢乐、清苦、平静”“最后35年”等词语却字字入耳入心。下面,请同学们整理一下你所搜集的有关法布尔的材料,然后,用你的材料来印证解释其中的一个内容。

五、评

采用类似法布尔科研方式的人还有不少:神农尝百草,始知草药的利用价值;徐霞客走遍千山万水,描绘河流山川的概貌;达尔文为考察物种的起源,不辞辛劳„„但这种要长年累月亲自上一线观察、体验的科研方式正在逐渐淡化。不是吗?药物的价值可以在实验室中分析得非常细致,地形地貌可以通过卫星遥测,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请你举出例子加以证明。想好后,先说给你身边的同学听,完善后再发言。

六、作业

篇9: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理解绝对值的两种意义,•一种是几何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另一种是代数意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以线段长度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的;而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则是给出了求绝对值的法

a则,由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知,有理数a•的绝对值可表示为:│a│=0a(a0)(a0)(a0)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课时划分

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5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数学活动 1课时

回顾与思考 1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正数和负数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至第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负数的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

11,„就是3,2,0.5,„一个33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二、加深对数0的认识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三、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

五、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六、作业布置

1.课本第5页习题1.1复习巩固第1、2、3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如果向北走5米记作+5,那么向南走10米记作________. 2.如果节约30千瓦·时电记作+30千瓦·时,那么浪费10千瓦·时电记作_____. 3.如果-26.80表示亏损26.80元,那么+100元表示________.

4.如果体重增加1.5千克记作+1.5千克,那么-0.5千克表示________.

二、选择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是正数 B.0是负数 C.0是整数 D.0不是自然数 6.有六个数:-5,0,312,-0.3,+13,-14,,其中正数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7.有六个数:-7,512,0,-6.3,18,-,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7,-是负整数 B.5112,0,8是正数

C.-7,-6.3,-是负数 D.只有-6.3是负分数

三、解答题.

8.指出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正分数?哪些是负分数? 0,-2,312,-0.08,-37,912,-43,3.14,77,-103. 9.石英钟的产品说明书上写着“一昼夜误差小于±0.5秒”,•你对此怎样理解? 10.若把公元1997年记作+1997,那么-97表示什么?

篇10: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内容。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把握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联想和想像,体会诗人的感情,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化石,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用歌曲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唱歌吗?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潜行()葱茏()卓越()海枯()裹藏()(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称赞而且佩服。()

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草木)青翠茂盛。()奇异而虚幻。()

(3)基本了解这篇课文的体载是什么?(现代诗歌)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要求同学们听清节奏,重音和语调。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化石吟》中“吟”是什么意思?课题是什么意思?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吟”本是古曲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本诗通过对化石的赞美来赞美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全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亲切自然。(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2节。好在使诗歌的节奏美以及前后照应。

(以上问题中哪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在相关问题中标上记号,与同学讨论解决或请教老师。师生共同解决。)●学生大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四、研读赏析

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四、合作探究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除课文所讲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六、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了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的世界。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吧!

七.课堂检测

(一)基础部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躯壳()悄然()潜行()卓越()猛犸()长吼()长眠()2.解释下列词语。叹服: 海枯石烂: 乌有: 日转星移:

3.诗歌的第一节分别指的是什么东西? 4.诗歌第二节连续三个疑问在哪节得到了证实?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澄江化石群

5亿3千万年前的一天,一股意外涌来的泥沙把滇中海域浅海区中大量的动物埋在下面。由于迅速地与外界隔绝,致使大量包括软体动物在内的生物没有腐烂,在泥沙中完好地保存下来。这些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泥沙中经过几亿年而最终成为化石,随着地壳的运动,这座难得的古生物宝库被抬升到云南澄江帽天山。

澄江化石群异常珍贵,一般情况下,寒武纪的许多无脊椎动物若无特殊埋葬条件,不会变成化石。而在澄江它们不仅成为化石,而且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澄江化石的完整性解开了一些长久令人费解的“化石谜”。例如早在100年前发现的奇虾的“脚”化石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节肢动物的尾巴,而奇虾的“嘴巴”化石则被认为是水母,而且荒唐地被单独“立户”取了名称。澄江奇虾化石的发现纠正了把奇虾的肢体当物种的“历史错案”。

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寒武纪比我们熟悉的恐龙时代的“侏罗纪”早四亿年。1909年在加拿大发现的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动物化石群和194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前寒武纪末期的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这两个化石群时间间隔有1亿1千万年,两者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难以在实物上得到证明。澄江动物化石群正好在以上两个化石群跨度上的中间,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1.使一些在其他地区“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澄江“最终成为化石”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

A.这些动物在澄江地区埋藏于泥沙中的时间长——5亿3千万年。B.这些动物在被泥沙埋藏时,与外界迅速隔绝。C.这些动物原来生活在海域的浅海中,容易被泥沙埋藏。D.这些埋藏在地下的没有腐烂的动物由于地壳运动而被抬升。

2.联系澄江奇虾化石的特点,分析造成奇虾化石“历史错案”的根本原因,正确的一项是()A.100多年前发现奇虾化石时,古生物化石研究技术不够先进,难以认清其实质。B.100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的形态与某些物种形态极其相似,科学家们以貌定论。C.100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都是奇虾的局部,而非整体,难以从整体判定。D.长期以来遗留下的“化石谜”影响了科学对奇虾化石的准确判定。3.“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说其“重要”的一个具体依据是()A.澄江动物化石所处的时期正好在前寒武纪末期与寒武纪中期的时间跨度的中间。

B.澄江动物化石证明了由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到布尔吉斯动物化石两者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C.澄江动物化石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D.澄江动物化石所处的寒武纪比“侏罗纪”早四亿年,更有生命价值。

八、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板书设计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5(参考答案

一、1.hái ké qiǎo qián zhuó mǎ hǒu mián

2.叹服:称赞而佩服。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乌有:虚幻,不存在 日转星移:形容时间的推移。

3.依次是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4.最后一节。

上一篇:小学生个人才艺表演自我介绍下一篇:建筑施工监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