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诗歌活动方案

2024-07-23

幼儿园语言诗歌活动方案(精选16篇)

篇1:幼儿园语言诗歌活动方案

诗歌《叶子》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想象。

2、通过欣赏诗歌,图文匹配,制作诗集,理解记忆歌词。

3、学习用优美好听的声音朗诵诗,认识字词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季的叶子)

2、幼儿了解叶子四季的变化。

【活动过程】

1、关于叶子的交流活动:

师:你们见过叶子吗?你见过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见过的叶子像什么?

师:请一位幼儿说一说,你见过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长辫子、针、星星、扇子等)

小结:在我们小朋友的眼里有的叶子像……。

2、看图片欣赏诗歌:

师: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季节的叶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这儿还有几片叶子呢,小朋友看看都有哪个季节的叶子?

图片上有些什么?你觉得像什么?你们帮我看看这片夏天的叶子像什么?谁来说说秋天的叶子呢?冬天的叶子呢?

师:叶子到底像什么呢?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小朋友们听一听。

教师朗诵诗歌(清声一次、配乐一次)出示字宝宝。出示(像、笔记、歌谱、卡片、棉被)

3、幼儿看字宝宝提示讲述诗歌: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春天的叶子象什么?夏天、秋天、冬天呢?

毛毛虫怎么样?蝉儿呢?卡片送给谁?谁在冬天睡?

4、根据图片提示匹配诗句:

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

夏天的叶子像歌谱;

风哥哥送给云姐姐;

冬天的叶子象棉被;

师:听完老师念了,你最喜欢哪一句?你喜欢冬天的叶子,它是怎么说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还喜欢什么季节的叶子?

小结:原来你们都那么喜欢这些叶子,但是叶子还有些字图片不知道哪去了,你们知道吗?(请幼儿匹配字、图片)

师:你为什么把它插在这里呢?

小结:有的小朋友把字卡片送回了家,有的把图片送回了家。我们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卡片放对了,接着我们一起看着这些漂亮的图片把诗歌念一遍。

师:小朋友刚才除了听到诗歌的声音,还听到什么好听的声音的呢?

有钢琴声,觉得怎么样呢,为什么好听呢?

(因为我们的诗歌好听,配着音乐就更好听。)

5、把诗歌图片制成书:

师:我们可以把这些诗歌变成一本书,怎么样变呢?谁来先帮我把它们排列好?

师:我用一个夹子夹起来,这样好了吗?这本书还少了什么?还有什么?

封面上这样就好了吗?封面上还该有什么?(出版社)封底呢?

这本书好看吗?好看,那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本书。(配乐朗诵)

6、模仿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优美:

师:你们听了这首诗歌感觉怎么样?为什么这样好听呢?

好现在请你们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的好听?

我们表扬他们一下吧,不会的你们去帮助一下吧。

师:好的,外面还有许多漂亮的叶子呢,我们还可以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以后我们可以去试一试。

附诗歌:

春天的叶子像笔记,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

夏天的叶子像歌谱;蝉儿唱了一下午。

秋天的叶子像卡片:风哥哥送给云姐姐;

冬天的叶子像棉被;小草在棉被里乖乖睡。

[幼儿园诗歌语言活动教案]

篇2:幼儿园语言诗歌活动方案

1、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说诗歌。

2、学习词汇:香甜、清凉、欣慰。

3、结合“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引导幼儿体会妈妈的爱,增进亲子情感。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

理解“妈妈的心可真大”,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浓浓的母爱。

活动准备:

课件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知道吗?有这么一个人,她有这么一颗心,这颗心很大很大,大到能装下一个孩子,装下这个孩子所有的快乐、伤心。等有一天,这个孩子长大了,这颗心,还是能把孩子装下。猜猜看,谁会有这样一颗心?(妈妈)妈妈的心为什么可以装下这么多呢?

二、教师示范朗诵诗歌第一遍。

提问:

1、你还记得诗歌的名字吗?

2、妈妈的心大吗?诗歌里怎么说的?妈妈的心里满满的装的都是谁呢?

三、结合课件,教师朗诵诗歌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1、当我饿的时候,妈妈怎么做的?出示蛋糕图片

2、当我热的时候,妈妈做了些什么?

3、当我冷的时候呢?

4、生病的时候呢?

5、当我长大了懂事的时候呢?

6、妈妈为孩子的成长操了那么多的心,所以诗歌里说“妈妈的心可真大不然怎能把我全装下”

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妈妈,总能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放在她的心里边,时时刻刻的关心着孩子,爱着孩子,所以我们说妈妈的.心可真大。

学习朗诵诗歌:

让我们来学习朗诵这首好听的诗歌,送给自己的妈妈吧!

讨论:

1。这首诗歌要怎样朗诵才好听呢?

2、看课件跟诵一遍。

3、幼儿跟课件尝试自己朗诵一遍。

五、话题扩展:我的好妈妈。

1、孩子们你们都是妈妈心中最珍贵的宝贝,妈妈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但她们却不会挂在嘴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的好妈妈吧!

2、妈妈这样关心爱护孩子,那孩子应该怎么样爱自己的妈妈呢?

篇3:幼儿诗歌教学需要灵动的教学语言

一、精心预设,表达规范

诗歌是语言美的体现,幼儿诗歌通过精练、简洁、生动的语言营造着美好的意境、诉说无尽的童趣、散发着感人的情怀……读懂诗歌的“精彩”需要老师从“细”处入手,精心设计诗歌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和每一句话。随意提问会大大的破坏诗歌的意境,也破坏了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统一性。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表现力。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目标精心预设好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的语言,并采用统一的情感基调来贯穿活动始终。例如:诗歌“摇篮”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过渡、回应语言的预设是围绕着宁静、温馨基调展开的。可见,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的设计都十分重要,一堂生动的诗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是十分规范、清晰、有序,显得百密而无一疏,唯美自然。

二、形象引导,灵动如水

诗歌教学活动不仅需要生动、感染力的语言、流畅的表达,还需要富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才能处处充盈灵性、涌动精彩。

1、引导语言情境性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为了“诗歌”而“诗歌”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语言直白、单调,孩子机械般的迎合,完全打破了诗歌应有的意境和风采。诗歌学习也变得异样的枯燥。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围绕着诗歌的情景而进行的。通过用语言创设虚拟的情景并让孩子沉浸其中,那么孩子对诗歌的感受会更丰富和真实。例如在小班散文诗欣赏:“橘子花”活动中,面对着小班的孩子,老师始终托着橘子花,用体态和温馨可感的语言来与孩子互动:“摸一摸橘子花?觉得?闻一闻橘子花呢?”孩子在老师形象的引导下马上进入了诗歌的情景,孩子感受到了橘子花的色香味的美,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诗歌的情境性需要老师通过用语言设计来实现,可以通过诗歌中的角色来把孩子带入情境,提问时可以从直接把孩子置于角色中。例如:如诗歌教学《风来了,雨来了》活动,贯穿了母子关爱的情感。教师是这样提问的:“鸡妈妈张开了大大的翅膀为小鸡挡风遮雨,(你们)小鸡感觉怎样?”诗歌朗诵练习环节,往往是显得很枯燥的,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角色来引导。如诗歌教学《风来了,雨来了》活动中,教师是这样引导朗诵的:“小动物不害怕呀,我们一起来朗诵给动物妈妈听吧!”、“小袋鼠,你来朗诵给袋鼠妈妈听一听!”等等。孩子深情的朗诵着,仿佛走进了诗歌的情境中。教师用语言情景引导可以让孩子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引导语言的灵活性

在诗歌的研读和学习中,不难发现每一首诗歌都有其精彩的地方。有的诗歌词汇贴切、有变化。有的诗歌中句式整齐押韵,朗朗上口。有的诗歌,表达富有想象,修辞丰富……这些都是诗歌语言特色。不仅是需要孩子了解,更需要让孩子“活”学。《纲要》的理念让我们树立了以幼儿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语言体现了平等,更多的运用与孩子商讨的语言、语气。一些启发性提问的设计也越来越具开放性。如“你还看到了什么?还像什么?”等开放性的提问给孩子的语言思维带来了发展。可是,教师却把诗歌中一些精彩的语言丢弃了。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需要灵活的启发,既有民主,又有集中,集中是指最终教师要自然、毫无痕迹的把诗歌的语言通过自身的教学语言渗透给孩子。例如:诗歌教学“风来了,雨来了”活动中,孩子创编小鳄鱼(小鳄鱼钻进妈妈的嘴巴里)这一段时,教师是这样启发:“小鳄鱼不害怕,躲进妈妈的大嘴里?还可以怎么进去?你说呢?”通过孩子充分的表达,孩子大胆的运用了缩、游、跳、爬等词后,教师充分肯定了孩子,便用这样的语言进行了丰富:“是的,小鳄鱼就像你们说的一样呀,还很快的,哧溜!钻进了妈妈的大嘴里。”孩子马上通过老师形象的语言理解、巩固了:“钻”这个形象的动词。增进了对诗歌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三、适时点拨,机智应变

教学智慧,藏在教师每一个手势上,匿在教师每一个眼神里,隐在教师适时的点拨中,跃动在教师如金的话语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适时的点拨,机智的应变往往能使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

在诗歌教学中,孩子对诗歌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不乏许多精彩的语言,有针对性的反馈。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提炼和肯定精彩点来提示孩子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例如:诗歌《拔河》中描述小象拔河的动态时,教师是这样回应的:“太好了!他用了一个‘卷’字,你还想说什么?”指向明确的点拨,大大的促进了孩子多样的运用动词来描述小象拔河的动态。

孩子在诗歌学习活动中,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我们发现当孩子走进诗歌时,便会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蓝天翱翔。但在理解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出现各种偏差,此时需要教师通过及时、机智的点拨来拨乱反正,把孩子从千里之外,引入诗歌的内容。例如诗歌:“花瓣鱼”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诗歌教学活动。当教师问道:“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大家舍得捕捉它们吗?说说你们的感受?”孩子们都沉浸在花瓣鱼的美好意境中,一个孩子突然发问说:“花瓣鱼,是花瓣,时间长了会枯、会烂掉的呀。”孩子没有走进意境是因为孩子对真实的一些思考。教师马上给予了这样的回应:“是的,大家也明白花瓣鱼只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它会枯萎,可是大家还是很珍惜,很舍不得,那是因为?”也是这个孩子马上回应了老师的话:“它很美、很香。”就这样,孩子在老师巧妙而又机智的点拨中又回到了诗歌美好的意境中。教师适时点拨,机智应变使孩子豁然开朗,语言魅力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展现。

四、感染激励,热情如火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着一定的情感,或平静优美、或诙谐幽默、或是情真意切。诗歌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清晰、自然、精炼、充满诗意便能给孩子一种语言美的熏陶。诗歌的情感性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情感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合理把握情感火候,以情促情。在教学中,在诗歌富有情感的环节描述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语气助词来抒发诗歌的情感。如:啊!呀!呢!吧!等。在情感达到高潮的环节,教师的语言表达时通过语气、语调、语速的处理来实现情感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巧设互动来层层激发。如:诗歌《老师的手》老师是这样引导的:“老师的手会做些什么?”(折小鸭)“啊!老师的手?”(真巧!)(捏小狗、画小羊、做飞船……)通过孩子的每一个反馈与孩子无形中增进了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有时也可以通过音乐的辅助作用来强化情感体验。总之,诗歌最具感染力的语言,需要老师通过认真,完美的演绎,才能编织出美丽的画卷。

篇4: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春天》

春天来了,草儿绿了,花儿红了,睡了一个冬天的动物们也苏醒了,大自然中处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孩子们更是徜徉在春景中流连忘返。我将这一生活素材纳入语言活动中,精心选择了诗歌《春天》让孩子们学习。这首诗歌把春天的色彩、形象、声音都描绘得有声有色。在教学活动中,我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图片,给幼儿强烈的视听刺激,提高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同时又能激发幼儿动手描绘和制作春天美景的强烈愿望,进一步增强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学习并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轰隆隆”、“滴滴答”等象声词,体验春天的趣味性。

2.运用语言、动作等多种方法大胆表现诗歌,并能根据诗歌格式及已有经验扩展想象,进行诗歌仿编,体验成功的喜悦。

3.感受春天的优美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多次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2.材料准备:PPT课件,大图书三本,绘画用具。

3.环境准备:活动室布置成春天的场景。

活动过程:

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走进“春天”的活动室。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春天来了?

2.理解诗歌内容。

美丽的春天请春姑娘为你们带来了三本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

猜猜书里有什么?

(2)出示第二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谁在书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3)出示第三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是谁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谁还会在春天里唱歌?

3.分段欣赏诗歌。

(1)欣赏第一段,理解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

师: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你在春天看到了哪些彩色的东西?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依次出现相应图片。

师:春天还有哪些东西是绿色的?

幼:小草,叶子等等。

师幼边看图边朗诵。

(2)欣赏第二段,理解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

师: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她还是一本怎样的书。

幼:会笑的书。

师:是的,春天还是一本会笑的书,春天里谁笑了呢?

幼:小朋友,小草,小池塘……

师: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幼:……

师:小池塘为什么笑了。

幼:小池塘游来了蝌蚪,小鱼,所以笑了。

师: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

师:你们知道小池塘的酒窝是什么吗?

幼:我知道,是一圈一圈的东西。

师:对了,滴答滴答下春雨,小青蛙跳进水里,小鱼在水里游,激起一个一个水波纹,就像小池塘的小酒窝。

教师朗诵。

(3)欣赏第三段,理解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师: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春天还是一本怎样的书?

幼: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师:春天里谁在唱歌?他们是怎么唱的?

幼:青蛙,燕子……

4.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

师: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点击出现图谱相应部分,直至完全出示整个诗歌图谱。

师: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先欣赏诗歌,然后说一说。

幼儿边欣赏边跟着老师轻声朗诵,然后与老师、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

5.游戏“捉迷藏”:图谱中哪些图片不见了?

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点击隐藏图谱中某些图片,请幼儿回答并点击出现,朗诵相关诗句,引导幼儿逐步脱离图片等完整朗诵诗歌。

师: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6.根据已有图片仿编诗歌。

(1)师:春天还可以是什么样的书?小朋友可以用像诗歌里一样好听的话把美丽的春天编成书。

(2)幼儿自由讨论,并模仿诗歌中的语言描述春天。

(3)拖拉图片自制新的诗歌图谱,尝试朗诵。

(4)请个别幼儿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或词句。

7.制作图书,表现春天,体验合作的乐趣。

(1)春天的这本书真特别,它还是什么样的书呢?我们画一画,说一说。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附:诗歌《春天》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

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了小嘴巴。

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

活动评析:

《春天》这首诗歌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

活动前,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如在午间的散步活动中引导幼儿去寻找春天,草地上去发现嫩绿的小草、柳树上找找柳叶的小芽、阳光下感受春天气候的变化;同时,在晨间谈话中与孩子一起谈论着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以此来加强孩子对春天的感受,丰富孩子的相关经验。

活动中运用春天情境的创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及大的背景图,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在美的情境中学习诗歌,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图片“捉迷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这不仅帮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还能使幼儿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加上一些形象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记忆诗歌的内容。

整首诗歌短小精干,适合大班幼儿学习仿编,最后环节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活动,孩子们非常积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编的内容很丰富。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创造欲望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我还让孩子们课后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画下来,然后请爸爸妈妈帮自己记录上自编的小诗,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得到了更好的升华。

篇5:幼儿语言活动教案诗歌

3.让幼儿以多种形式(画、编、说),大胆表现对美丽的春天的感受。

4.让幼儿学习创编.并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关于春天的课件、表现春的音乐、油画棒、记号笔、画纸。

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理解作品内容。

(1)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朗诵,让幼儿完整欣赏文学作品。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猜猜它在哪里睡觉?(老师带幼儿边看课件边朗诵)(2)提问:谁告诉了小熊春天的颜色?它是怎么说的?

师:草莓为什么说春天是甜甜的红色呢?

幼:因为草莓是甜甜的、红红的教师小结:草莓是甜甜的,红红的,所以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

师:小兔为什么说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

幼:因为小兔是白色的,走路蹦蹦跳跳的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白兔也蹦蹦跳跳地出来了。小白兔告诉小熊:春天是跳跳的白色。

师: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呢?

幼:因为小草是绿绿的、嫩嫩的教师小结:对,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所以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嫩嫩的、绿绿的。

(3)共同讨论:小熊知道了,原来春天有绿色,有红色,还有白色。那么春天还有什么颜色呢?

幼:还有黄色、紫色、蓝色······2.大胆绘画,表现春天的美丽。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春天的颜色.那么,你想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颜色呢?请你去把它画出来。

(2)播放音乐,幼儿绘画。

3.学习创编.体验成功快乐。

(1)幼儿交流创编。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画给老师贴到黑板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画了什么。

(2)幼儿大胆表述创编内容。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画,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如:这只美丽的小鸟是谁画的?引导画小鸟的幼儿说出:小鸟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

师:刚才我们告诉了小熊那么多春天的颜色。我们也把它们编进故事里好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边说,并把幼儿续编的内容添加进去。教师加上结束语:小熊看了小朋友们的画,激动地叫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春天原来是五颜六色的。”

篇6:幼儿园语言诗歌活动方案

教案目标:

1、在幼儿对诗歌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及画面,知道泡泡与其他两个事物的关系。

2、帮助幼儿体验诗歌明快且活泼有趣的情感基调,以便更好地把握诗的内涵。

3、指导幼儿寻找、观察“泡泡”,并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教案准备:

1、与诗歌对应教具一套。(星星、月亮、雨点、乌云、葡萄、藤儿、小朋友、音符、欢笑等图片)

2、幼儿操作教具若干份。(小草、小花、高山、大地、彩虹、苹果、梨、果树、蝌蚪、青蛙、鸡蛋、母鸡、海浪、大海等图片)

教案过程:

一、吹泡泡。

1、随音乐自由唱唱跳跳吹泡泡的歌曲,体验快乐情绪。

2、老师:我们吹泡泡是怎样的?(圆圆的,有大、有小)

3、今天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泡泡,和你们吹的泡泡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泡泡?

二、出示图片,欣赏诗歌。

1、出示星星。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星星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因为月亮和星星总是在夜晚一起出现,而月亮比星星大,就好像星星的妈妈,所以说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

2、出示雨点。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雨点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雨点是乌云吹出的泡泡?

3、出示葡萄。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葡萄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

d、藤儿还会吹出哪些泡泡?

4、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念上面三句。

a、现在我们把“什么是什么吹出的泡泡”连起来讲一讲。教师接上最后一句: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

b、老师提问: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

为什么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因为我吹泡泡是的心情和唱歌、欢笑是的心情一样,都很开心,所以……)

5、集体念诗歌两遍。

三、启发仿编。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泡泡,现在请你们到后面去找一找,说说你找到的是什么泡泡。(幼儿自由选择“泡泡”,如:蝌蚪、海浪等)

2、依次请三名幼儿示范仿编。并把第一个幼儿的图片替换到黑板上。

3、全体幼儿进行仿编。每三个一组把编出来的诗歌念给客人老师听。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们真棒,又编出了那么好听的诗歌。

除了这些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泡泡呢?请小朋友回去再想一想、找一找,也把它编成好听的诗歌好吗?

篇7:幼儿园语言诗歌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乐意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兴趣,初步了解叙事诗。

2、通过多媒体教学,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歌情感。

3、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初步体验诗歌中绿色、灰色所代表的意义。

活动准备:

1、制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课件。

2、大灰狼头饰,一只小鸟及鸟笼。

3、幼儿操作图片若干,绿色的、灰色的牌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利用课件,让幼儿感受课件中景色的.美,激发幼儿倾听诗歌的愿望。

(1)、让幼儿欣赏课件背景,并说说看了后心里有什么感觉。

背景中有“绿色的森林、绿色的草地、和绿色的小溪”,处处都是绿色的美,让幼儿如身临其境一般,充分感受绿色的美,并为下面感受诗的意境做铺垫。引导幼儿用最美的语言描述背景。

(2)、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多向思考。

“就在这绿色的森林里,绿色的草地上,发生了一个故事,有只灰色的狐狸,躲进草丛,等候着小兔经过这里。”

让幼儿在帮小兔想办法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

(3)、设置疑问,激发幼儿听诗歌的欲望。

2、引导幼儿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诗歌。幼儿讨论:小兔躲过灰色的狐狸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2)、欣赏第二遍诗歌。边提问边操作课件。

3、分段欣赏诗歌,理解诗歌情节,初步体验情感。(定格背景)

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都说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仔细地看一看。”

(1)欣赏第一节,体验诗歌第一节的情感:

问:“小朋友,你觉得这儿的环境怎么样,有哪些是绿色的?”

(2)欣赏第二节,让幼儿感受狐狸的狡猾,小鸟的善良。问:

a:“绿色的草地上谁来了,它为什么要躲进草丛呢?”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会躲吗?(扮演大灰狼的老师出现,师生一起表演躲。)

b:“小兔知道吗?有谁知道?绿色的小鸟是怎么做的?”

(3)欣赏第三节、四节,让幼儿体验小兔的机智、聪明,狐狸的失望。问:

a:“小兔知道后,它是怎么做的?”

b:“它为什么顶着芭蕉叶呢?它是怎么走的?有谁会轻手轻脚的走?”

c:“灰色的狐狸为什么要叹息?它只看见了什么?有谁会做叹息的样子”

3、整体欣赏诗歌一遍,加深理解,进一步体验情感。

师:“现在我们把诗歌再欣赏一次,如果你喜欢,可以轻轻地跟着说。”

4、师幼共同朗诵诗歌,并尝试利用动作、表情、语气表现小动物的角色特征。

5、迁移经验,玩游戏。

(1)讨论:小兔安全地经过了草地,它想谢谢大家帮助了它,那是谁帮助了它呢?(绿色的小鸟,绿色的棕榈叶、森林、小溪、草地)

问:“这么多的绿色帮助了小兔,你喜欢绿色吗?”

师:生活中人们都非常喜欢绿色,常常把美好的事情用绿色来表示,把不美好的事情用灰色来表示。

(2)玩游戏:看画面贴牌子。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一些小图画(画面内容1。小朋友浇花;2。落泪的小鸟站在被乱砍的树桩上;3。小朋友爬树;4。把垃圾扔进垃圾桶;5。工厂的烟囱冒着浓烟;6。小朋友们在植树;7。河面上浮着很多垃圾……)”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哪些画的内容是美好的,可以用绿色表示,哪些画的内容是不美好的,可以用灰色表示。

篇8:幼儿园语言诗歌活动方案

一、开展多种形式语言教学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过程中, 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教学, 提升幼儿语言能力。具体语言教学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短小的童话故事, 开展语言教学。比如《小猫钓鱼》等故事颇受幼儿喜爱, 老师在讲述之后, 可以进行启发式提问, 为什么猫姐姐可以钓到鱼, 而猫弟弟没有钓到鱼呢?鼓励幼儿进行思考并回答, 幼儿们交流后, 懂得猫姐姐因为不贪玩, 并专心致志才有收获, 而猫弟弟自己贪玩耽误了大事。老师进行适当总结:专心钓鱼才可以钓到鱼, 无论做什么事都得一心一意。因此, 老师可以通过故事, 进行适当发问, 引导幼儿们自己思考分析, 一步一步理解, 在自我认知的水平上理解“一心一意”、“贪玩”等词语。也许幼儿们在刚开始的理解中并不能一下子明白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老师也不要把故事的道理直接告诉他们, 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孩子逐渐理解, 符合幼儿认知能力, 这样才能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二是利用绘画帮助幼儿发散思维, 提升语言能力。比如:《乌鸦喝水》中, 出示乌鸦围着半瓶水的绘画, 引导幼儿们展开联想, “小乌鸦怎么样才能喝到水呢?”并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这样在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同时, 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三是朗读诗歌, 提升幼儿语言能力。诗歌简洁又充满情感, 对幼儿的欣赏、用词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通过朗读诗歌, 幼儿们的心灵和情感变得丰富细腻, 无形中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注重细节巩固语言能力

老师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还应利用课余的细节, 巩固幼儿的语言能力。具体措施有:一是早晨的自主阅读。早晨是幼儿精神状态最好的时间段, 阅读效率高。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晨读的良好习惯, 通过晨间老师带动幼儿朗读, 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餐前进行语言游戏。教师可以在餐前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 比如:词语接龙, 能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日常词语, 实现幼儿之间的模仿学习, 不断在游戏中丰富词汇量。三是餐后阅读。幼儿们用餐时间有长有短, 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 为用餐快的幼儿提供各种儿童读物, 不仅帮助他们养成随时“以书为友”的好习惯, 还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升;四是午睡前的故事欣赏。睡前听故事是很多幼儿的习惯, 老师可以在午睡前给幼儿们朗读温馨的故事, 帮助幼儿入眠;五是进行随机的个别聊天。在课余时分或在户外活动的时候, 幼儿的心情是最放松的, 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 随机和个别幼儿进行聊天, 聊天内容可以是幼儿关心的事情或人, 比如“今天是爸爸还是妈妈送你上学的啊”等, 有利于帮助幼儿提升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三、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

一是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 培养幼儿良好的读书习惯。将班级的图书编号, 形成图书角, 搭建幼儿阅读的平台。每天让幼儿分享故事, 分享从爸爸妈妈那里听到的故事, 讲给大家听。此外, 鼓励幼儿将家中的图书带到学校, 这样自己熟悉的内容可以在幼儿园小朋友之间互相讲述, 便于幼儿间的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 帮助幼儿丰富词汇, 并锻炼表达能力, 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二是坚持进行“一画一议”游戏。有一次在阅读《美丽的蝴蝶结》绘画中, 我说到“老师也好想有一个美丽的蝴蝶结啊”, 小朋友们积极踊跃地帮我想办法。我又说“要是小朋友中谁能送一个蝴蝶结给老师, 那老师就是全世界最最幸福的老师了”。小朋友纷纷答应。第二天, 当我走进教室, 看到小朋友送我的各种各样美丽的蝴蝶结时, 我惊呆了。然后我让小朋友在展示所做的蝴蝶结, 并讲述制作过程及想法。小朋友们热情高涨, 师生互动效果很好。因此, 加强师生互动, 让幼儿从情感深处出发, 才能激发他们完美、精彩的语言表述。

四、鼓励幼儿同伴间语言交流

幼儿之间的交往, 也是提升他们语言能力的途径之一。身心愉悦的交往, 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体措施有:一是尊重幼儿。幼儿的意愿需由他自我表达出来。而生活中, 幼儿身边有许多“关爱”的人, 他们在孩子还没有表达出需求时, 就已经主动把需求送上, 以至于孩子在表达时, 只要点头或摇头即可, 这样的关心不尊重幼儿, 无法帮助幼儿提升语言能力;二是鼓励幼儿分享。分享是幼儿抒发内心感受的行为, 也是其语言表达得到锻炼的机会, 有助于幼儿健康的性格培养。在分享过程中, 幼儿会积极用语言进行交流, 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从而使语言能力得以巩固和提升;三是激发幼儿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 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 幼儿们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无形中提升了语言能力;四是尽量让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时, 幼儿会有依赖爸妈的想法, 而这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如果家长直接为孩子解决了问题, 不但让孩子失去与人合作的机会, 而且也让孩子失去表达、交流、讨论等有助于语言能力提升的机会。

结束语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老师和家长切勿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而是在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基础上, 顺应幼儿语言发展, 耐心、细心地为幼儿营造宽松、良好的语言环境。开展丰富的语言教学活动, 抓住细节, 进行良性的师生互动, 鼓励幼儿相互合作交流, 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提升语言能力, 为将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毕月花, 马玉霞, 汪念念.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1) .

[2]李令.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3.

篇9:浅谈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游戏;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49-01

一、漳浦县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开展现状

1、开展语言游戏活动的目标不甚明确。

2、语言游戏活动未能较好地联系幼儿生活实际。

3、小学化倾向。

二、原因分析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出现上述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正确的游戏观念与幼教理念、幼教经验的缺乏。

许多幼儿教师对语言游戏活动的概念、特点、目标以及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老师把幼儿教育简单理解为早期智力开发,认为游戏会影响幼儿的学习,进而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以腾出更多时间来“学习”,甚至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有的老师虽然认为游戏能给孩子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但对游戏的教育功能认识不到位,而将游戏视为幼儿在园学习的一种调节剂;有的老师认为游戏虽然对幼儿身心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价值,但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才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因为如此,才导致语言游戏活动的开展出现上述问题与不足。

此外,幼教理念与经验的缺乏,使得有些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非科班老师在实施语言教育活动时顾此失彼、掌控失度。

三、对策

1、更新学前语言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对幼儿而言,游戏就是学习,就是教育;游戏就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主导活动。所以,幼教工作者应加强对《纲要》、《幼儿语言教育》、《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纲领文献、理论书籍的学习,进一步明确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正确理解游戏与教育的关系,从而更新语言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同时重视实践经验的习得与积累,重视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与优化,有效开展语言游戏活动。

2、高度重视语言游戏活动的创设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机渗入游戏因素,势必会使幼儿能有更多的机会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使语言教学成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语言发展需要来确定游戏的目标、内容以及开展游戏的步骤、方法。其次,语言游戏情节的设置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和语言发展需要。语言游戏情节可以幼儿熟悉的生活为题材,还可以成人的各种生活为题材,如“开商店”“我是广播员”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聆听欣赏、复述和创编故事、趣味汉字、自主阅读、合作游戏等环节对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主动阅读能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语言学习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这种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语言游戏教学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第三,语言游戏情境的创设应巧妙、适宜。教师在组织语言游戏时,要根据语言游戏的目标、内容以及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和认知程度努力创设巧妙的、适宜的、生动有趣的氛围和情境,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热情。

3、注意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在进行语言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听懂教师的要求,明了游戏的规则;需要理解同伴的语言和动作,明白游戏情景中传达的各种信息;需要想像和思考自己扮演的角色,按照规则准确表达思想和情感等。这就说明,幼儿在语言游戏过程中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并得到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多元锻炼。所以,在活动设计与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能力水平,给幼儿充足的自主思考、自由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充分发挥幼儿作为游戏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恰当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比如借助幼儿熟悉、喜爱的生活素材资源,让幼儿在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发现,从而创建轻松、欢愉、自主的游戏环境,增强语言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愉悦性,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4、适时、适当、有效地指导语言游戏活动

首先,老师要细心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适时对语言游戏活动进行客观准确的指导。其次,老师的指导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重视个体差异;既要照顾全体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现有水平,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游戏行为和语言运用情况,了解其语言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适当指导。同时注意不管幼儿在游戏中遇到怎样的困难,有无突出的表现,也不管其语言发展是快是慢,都应给幼儿以肯定、鼓励、支持和信任,以促使幼儿不断进步。

5、注重游戏后的评价

游戏后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幼儿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是语言游戏活动的重要部分。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幼儿分享、感受游戏成功的喜悦,可以给幼儿提出希望和建议,激发幼儿学习语言、提高语言水平的愿望,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的自评、互评可以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发展其口语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确保语言游戏活动的有效性,老师就应更新语言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游戏观,根据语言教育的目标、语言游戏活动的特点与幼儿语言发展需要,合理确定语言游戏活动的内容、精心设计游戏活动形式、巧妙创设游戏活动情境、适宜调度活动氛围、合理掌控活动时间,并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在欢快、愉悦、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热情与自主学习语言的愿望,从而实现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桂勋,丁海东.探析幼儿园游戏活动实施的基本路径[J].早期教育,2014(9):36.

篇10:幼儿园语言诗歌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丰富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摇晃。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图片。

2.幼儿用书

3.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的存在,观察风起时花草树木的样子,并用摄 像机拍摄下来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2.活动难点:理解风与四季的关系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图片、影像资料,引导幼儿观察、体验、运用生活经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兴趣。

抓不住它的身子,看不见它的影子。

小时摇动树枝,大时推到房子

2.观察讨论,理解诗句。

(1)播放花草树木被风吹动的录像。提问:

你看见风吗?风在哪里?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观察树、花、草的动态)风吹过时,树儿,花儿,草儿像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

教师小结: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风在那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在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过。

理解词汇: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2)结合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讲述,理解诗歌的最后四段。提问:

春天的风是怎样的风?给大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夏天是炎热的季节,风会给人们送来什么?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它会收获什么呢?当风吹过的时候,空气中会飘来什么香味?

冬季的风是怎样的风?他给大地带来了什么?

(幼儿每观察讨论完一幅图片,教师就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概括小结。)

(3)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3.学习朗诵散文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幼儿欣赏。请幼儿注意观察和聆听教师朗诵时的表情和声音

(2)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声音、表情、动作表现诗歌的美。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结合幼儿用书,自主朗读。

4.讨论:风在哪里、风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评价要素 是否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到诗歌优美的意境。

活动建议:

可尝试在延伸活动中创编并表演诗歌。

风在哪里

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儿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风在我们身边

春天,他吹绿了大地;

夏天,他送来了凉爽;

秋天,他飘来了果香;

冬天,他带来了银装。

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非常优美,它用拟人的手法以树儿,花儿,草儿的口吻告诉幼儿“风在哪里”,给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赋予了有形的生命。既丰富了幼儿的语言,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又激发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进行活动之前,我带领他们到大自然感受风的存在,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个铺垫。活动中,我紧紧围绕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展开了教育活动。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下来很顺利,幼儿的兴趣极其浓厚,课堂氛围较活跃。也达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标。

篇11:幼儿园综合语言活动方案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的特点。

2.懂得感谢,学习有礼貌地说:谢谢、再见、欢迎再来。

活动准备:

1.挂图14号;《小朋友的书—我们都是好孩子》;磁带及录音机。

2.小老虎、小熊、小狐狸、熊奶奶的头饰。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我们知道有甜嘴巴娃娃,有甜嘴巴的小鸟,那么还有谁也有甜甜的嘴巴呢?这次,甜甜的嘴巴里会说出哪些好听的话呢?我们来听故事《甜甜的嘴巴》。

2.出示挂图,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对话。

故事中都有谁啊?

小老虎、小熊、小狐狸到熊奶奶家去玩,熊奶奶拿了什么给小动物们吃?

吃完后,小老虎(小熊、小狐狸)是怎么说的?熊奶奶听了后,又怎么说?

小朋友说,嘴巴还要干什么?小老虎(小熊、小狐狸)是怎么说的?

听到这些话,熊奶奶高兴吗?为什么?熊奶奶怎么说?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谈话,引导幼儿懂得感谢。

我们什么时候也要对别人说“谢谢”?

我们可以怎么谢谢别人?

4.学习故事表演。

幼儿分组扮演小老虎、小熊、小狐狸,教师扮演熊奶奶并讲叙述部分,然后分角色对话。

听故事录音,分角色对话。

教师简单布置场景,讲解表演过程。请几个幼儿分别戴上扮演小老虎、小熊、小狐狸,教师扮演熊奶奶,跟着录音表演故事。

师幼共同评价后再次表演。

篇12: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

1 倾听故事传说,能讲述故事传说的大意。

2 让幼儿明白给大家带来快乐,自己就会快乐。

3 识字:甜香果实

活动准备:挂图字卡鹿 松鼠 杜鹃鸟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传说

教师生动的讲述故事传说,幼儿欣赏。

二、理解故事传说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走过苹果树?

它们都干了些什么?

小草看到这些小动物拿走苹果,说了些什么?

苹果树怎样回答的?

——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传说,幼儿看图 倾听。

三、讲故事传说

——教师出示字卡“甜香果实”教幼儿认读

——引导幼儿看图,练习讲故事传说。

四、表演故事传说

篇1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语言教育

一、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间的交流

区域活动是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 将活动室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 通过与材料、环境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区域活动能再现丰富的生活内容, 游戏中伴随伙伴之间的交往性语言, 幼儿与幼儿主动交流, 产生问题后的表达和沟通等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动力, 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倾听, 学习表达。

二、区域活动利于师幼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互动

由于区域活动通常是以个别或小组进行的, 这种形式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与幼儿一对一交流的机会, 师幼之间空间距离拉近了, 使幼儿更多感受到了教师的关注, 而教师走近了幼儿, 更准确地了解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增进了双方的感情交流。由于参与活动的幼儿比较集中, 幼儿的个别交流得到保证, 促进同伴间的互动, 有利于幼儿注意倾听老师的建议和同伴的意见, 学习语言交流的技巧。

三、在区域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 拓展语言教育的渠道

传统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在教育途径上只注重语言教育活动的集中训练, 忽视语言教育活动的渗透, 只注重单向灌输, 幼儿被动记忆、模仿, 忽视幼儿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而区域活动给了每个幼儿说话的机会, 为幼儿提供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自由发挥、反复倾听讲述、表达语言的机会, 拓展了语言教育的渠道。

1.营造有利于幼儿说话 的心理氛 围和物质环 境。《纲要》 提出“以人为本”、“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 教师逐渐转变教育观念, 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 但潜意识里教师仍凌驾于幼儿之上, 语言表达上以指令性语言居多, 态度生硬, 使幼儿在教师面前畏缩不前、惶惶不安。这种不平等、不尊重的处境, 使幼儿无法说, 更不会主动说、自觉说。区域活动弥补了这些不足, 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创设不同于课堂的教育环境, 在这里幼儿能够产生说话的愿望和需要, 他们敢说话、想说话, 并且能够尽情地表达, 表现出自觉的、主动的语言行为。这种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交流、交谈、倾听、表达的机会。

2.鼓励幼儿 自由交谈 , 调动幼儿 运用语言 表达及交流的积极性。 有了好的环境, 还要给幼儿充分的言语自由, 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自己寻找同伴, 协商分配材料, 讨论游戏规则, 互相介绍游戏玩法, 保证幼儿听、说、练, 增强幼儿语言的交往能力, 游戏要起到诱发幼儿主动说话的作用。例如:将废旧的图书插页投放到图书区, 幼儿边剪图案, 边粘贴话书, 边给小伙伴讲故事, 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交流的欲望。

3.抓住教育契机, 正确引导幼儿想说、敢说、说清楚。活动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活动情况, 随时发现和捕捉教育契机,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正确表达、准确表达, 体验表达的用途、表达的快乐。如:在科学区, 为幼儿准备一大盆水, 让幼儿玩纸船, 游戏中小朋友一吹气, 小船向前飘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随风飘动”, 引发幼儿联想周围事物中还有“随风飘动”的物体, 如女孩子漂亮的衣裙、长长的头发等。孩子们在这样的情景下学习词汇, 理解深刻, 运用自如, 语言学习效果非常好。

四、教师在区域活动语言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1.教师作为支持者、引导者、倾听者 、记录者、研究者 , 是幼儿的伙伴, 促进幼儿进入主动学习状态、主动交流状态。瑞吉欧教育中有句名言“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幼儿在区域活动 时, 教师应当适当保持沉默, 学会倾听幼儿的语言, 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连贯地表达出来, 而不应为纠正一个发音、一个词汇使用不当而生硬打断幼儿的思路, 挫伤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使幼儿失去语言表达的自信心。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幼儿敢于表达, 乐于表达。

2.区域活动后的评价。利用师幼互动建立起来的、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祥和环境, 使幼儿内心产生想说的愿望。教师合理组织游戏后的评价活动, 不流于形式, 充分激发同伴相互学习, 使幼儿有所交流, 体验收获, 分享快乐与成功,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要对事不对人地讲评, 如:我很佩服你想到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你今天坚持这么长的时间, 我很感动”等。幼儿自评时, 提示幼儿今天游戏中有什么收获, 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 等等, 使幼儿有继续说的愿望, 以及对同伴的合作帮助的感谢等。

篇14:幼儿园语言活动教学的德育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活动;德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35-01

就目前的幼儿教育而言,仅管家长在学前对幼儿进行了悉心的教导,幼儿在语言、知识和智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并不能表明幼儿的学前教育是成功的,恰恰相反,幼儿的学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失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道德素质的缺失。很大一部分的幼儿在成人阶段表现出了很大的道德问题。二是责任感的缺失。成人阶段没有责任感的意识,无法担当社会和家庭的重任。这一切的结果都归结于幼儿道德教育的失败,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呢?下面将从语言角度出发,详细的阐述通过对幼儿语言的德育教学来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的策略。

一、通过对事物由表及里的认识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现在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选择通过游戏或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熟不知这些方法只是让学生学习到了新知识,却没有在道德上进行一个系统的改变。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幼儿的认知能力还处在一个很低的层次,他们根本不具备认知的能力,其实不然,三到六岁是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系统的训练可以很好的提高幼儿认知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幼儿从判断对与错开始。比如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观看《小猪上幼儿园》,让孩子们判断故事中小猪的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教师先让孩子们描述故事的情节,三到六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流利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了,在孩子们表述完故事情节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孩子们总结小猪产生此结果的原因,紧接着就可以让孩子们判断小猪行为的对与错。一个简单的故事就让幼儿认识了对与错,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来检查是否做过和小猪同样的故事。这时有的孩子就会羞愧的点点头,有的孩子则会大胆的承认:“我早上也会睡懒觉,也会不刷牙不洗脸,我知道了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以后不会再睡懒觉、不会不刷牙不洗脸了。”学生由思想上的认知逐渐的过渡过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是德育教育的成功了。

二、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游戏是教育幼儿的绝佳方式,学生在游戏中不但可以体会到快乐的感觉,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表现能力。首先游戏可以培养学生谦逊的品德。在游戏中必然会遇到角色分配的问题。如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学生就会分配谁是老鹰、谁是小鸡、谁是鸡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当上老鹰,也就是说必定要有学生做出让步,从而培养了他们谦逊的品德。其次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游戏是所有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的,这其中会涉及到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了让别人了解到自己的想法,为了达到游戏的目的,学生需要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完成。比如在玩“过家家”时,学生之间就需要讨论“下班之后干什么?”、“晚饭吃什么?”等等问题,他们通过商量决策游戏的进度和结果。另外游戏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不仅仅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更是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在“过家家”中会遇到“盐没有了怎么办?”、“家里的家具怎么摆放?”等难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学生要通过思考和行动来加以解决。由上可知,游戏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德育的培养也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游戏中融入德育的理念,才能让学生玩的快乐,玩的实在。

三、通过语言教育向学生传达德育理念

语言是传达教育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素质修养的活动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利用语言向学生传达德育的理念,第一,让学生养成礼貌用语的习惯。礼貌用语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而现阶段礼貌用语的缺失成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病态的现象。很多学生具有丰富的学识,却没能养成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导致其一开口就引起了别人的反感,更别提如何去展现自己丰富的学识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学会说“谢谢”、“对不起”、“请”等礼貌用语,从这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开始,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第二,让学生会用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包括疑问句、反问句等,熟练运用这些特殊句式有利于表达出学生内心强烈的情感。第三,教师做好道德的良好傍样。作为学生信赖的对象,教师要注重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只要教师在平时能够注重自己的言谈,学生必然会受到教师的熏染。比如当教师在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就可以说“请”;当教师在接电话时,就可以说“您好”;当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说“谢谢”,教师要懂得正确运用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教师是自己的榜样,自己也应该像老师一样养成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如此,学生就会慢慢的向老师学习,从而把老师的习惯当成自己的习惯。

俗话说的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幼儿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何其的重要。幼儿教育的好坏必将影响其一生。然而由于每一个幼儿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德育方面也接受着不同的教育,使他们拥有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对于那些不好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如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纠正,势必会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活动来教导学生,并在语言活动中逐步的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高尚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  林.幼师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几点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2期

[2] 王宝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J];才智;2011.19期

篇15: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

对于小班第一个学期的孩子来说,最明显的个性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还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更没有那种团结互助的意识。本次设计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和游戏来激发小班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跟老师学念儿歌,并在游戏中感受儿歌的含义。在活动中同时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且让幼儿初步懂得在遇到困难时怎样解决,同时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活动名称:

《小蚂蚁搬食物》

二、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运用感官感知理解图片的内容,让幼儿能理解图片中的相互关系,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儿歌的乐趣。

2.初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交流,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活动准备:

1.两幅画图(蚂蚁搬运食物),设一个蚂蚁洞;

2.音乐磁带《蚂蚁》;

3.蚂蚁头饰若干,制作蚂蚁食物替代物:各类球。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小蚂蚁图片,并跟小朋友打招呼问好: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幼儿:小蚂蚁)教师:对了,今天小蚂蚁呀来跟我们一起玩游戏,你们欢迎吗?在玩游戏之前小蚂蚁想请小朋友来看看这幅画。

(2)教师出示第一幅图让幼儿观察:一只小蚂蚁看到一颗很大的豆,在想办法怎样搬回家。

教师:提问幼儿看到了什么?看到小蚂蚁在干什么?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提问:“小蚂蚁在搬什么呢?它能搬起来了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一只小蚂蚁看到了一颗大豆,很想把豆豆搬回家,可是豆豆太大了,一只蚂蚁的力气很小,搬不动,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小蚂蚁想想办法,好吗?(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帮助小蚂蚁想出好办法)。(给幼儿多一点时间交流)

(3)出示第二幅图让幼儿观察,看看你们想的办法跟小蚂蚁是不是一样?

提问幼儿:你们认为小蚂蚁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小蚂蚁它们是怎么搬豆豆回家的?

教师做“拽”“推”的动作稍加提示,解释“拽”就是拉的意思,丰富词汇:齐心协力。

教师以小故事作两幅图总结:一天清晨,小蚂蚁走出家门,去寻找食物。他走了好远好远,终于发现一座黄色的大山,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小蚂蚁尝了尝,哦,原来,这是一颗香喷喷的大豆。小蚂蚁决定把这颗大豆搬回家,和伙伴们一起分享。它使劲地搬呀,搬呀,可是大豆一动也不动。怎么办呢?小蚂蚁的力气太小了。突然,小蚂蚁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回去叫朋友来帮忙吧。小蚂蚁回到家里,用头上的触角和同伴们打招呼,并且告诉他们:“我发现了一颗好吃的大豆,大家快来帮忙啊!” ,蚂蚁们一起出动,跟随着小蚂蚁来搬那颗香香的大豆。它们齐心协力,“一、二、三!”大豆被举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把豆豆搬回家了。今天的早餐真不错!

原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请好朋友来帮忙,这样人多力量大了,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师:我们把这个故事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好吗?(为第二个环节做好铺垫)

2.教幼儿学儿歌

(1)教师有表情地、用肢体语言生动、完整地朗诵一遍儿歌《小蚂蚁》。

(2)教师分句教幼儿学念儿歌,幼儿跟随老师念一至二遍。

(3)带着幼儿随着老师边念边做动作。

3.创设情境表演:让幼儿体验有困难应该怎么办?感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教师:今天谢老师要给小蚂蚁送一份礼物,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把礼物送到小蚂蚁的家里去,谁愿意来帮忙呢?

请一个幼儿来试搬礼物,搬不动,怎么办?(让幼儿自己想办法)。

提问刚才参加搬礼物的幼儿有什么感受?(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请来好朋友帮忙,能帮助别人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把事情做好。

4.音乐游戏:蚂蚁运粮

(1)教师扮演蚂蚁妈妈跟幼儿一起带上蚂蚁头饰,带上蚂蚁宝宝们搬运粮食。

(2)在游戏中边念儿歌《小蚂蚁》,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学儿歌的乐趣。

(3)播放音乐,让幼儿在乐曲中感受快乐。

活动延伸:歌表演《蚂蚁》,幼儿跟随老师一起表演。

附:

儿歌 《小蚂蚁》

小蚂蚁,有注意,食物大了齐用力。

前面拽,后面推,食物搬进蚁洞里。

你一口,我一口,吃饱肚子长身体。

活动反思:

篇16: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与玩具之间的亲密之情。

2、懂得要爱护玩具,不能乱丢玩具。

活动准备:图片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爱护玩具,不乱丢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内容:

出示白色绒毛狗,问,这是谁?长的什么颜色?这么可爱的绒毛狗会是谁的呢?

二、出示图片,分段讲述故事

1、讲述故事第一段

问1:这是谁的绒毛狗?

问2:每天陪辉辉干什么?

问3:有一天辉辉和绒毛狗发生了什么事?

问4:绒毛狗会在哪里呢?

2、讲述故事第二段

问5:绒毛狗被谁发现了?是怎么说的?

问6:青蛙叫来了谁?

问7:后来又叫来了谁?

1、你知道这谁的宝宝吗?辉辉的宝宝怎么会在这里呢?多可怜呀,辉辉看到绒毛狗心理会怎样呢?

2、讲述故事,问:辉辉为什么这么晚还要找来呢?

3、你玩过玩具后会将玩具放在那里呢?

4、 小结: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玩具,玩过后一定要放好,不可以随便仍掉。

三、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上一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下一篇:误工证明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