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现状访谈调查

2024-07-11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现状访谈调查(精选6篇)

篇1: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现状访谈调查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现状访谈调查

摘 要:本文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访谈调查为研究工具,分析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课程 教学改革 访谈调查

一、访谈设计

一体化课程是指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本研究的总体对象由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近万名学生、400多位教师、40多位教学管理人员组成,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以确定他们是否相互证实。

在确定访谈对象时,采用目标抽样的方式,从总体对象中选择代表性较强的对象作为样本。依此思路,从总体对象中选择2名教学管理人员、7名教师、6名学生作为研究的样本对象,并进行编号:教学管理人员(JG)、教师(J)、学生(X)。样本对象基本情况如下。

JG1:男,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八年,科长。

JG2:女,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十年,科长。

J1:男,汽修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五年。

J2:男,模具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五年。

J3:男,计算机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五年。

J4:女,数控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四年。

J5:女,数控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两年半。

J6:女,模具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三年半。

J7:男,数控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三年半。

X1:男,模具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

X2:男,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X3:男,机电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X4:男,汽修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X5:男,数控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X6:男,数控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本研究的访谈数据整理与分析过程为:将原始录音资料转换成文字;核对转化后的文字;标示重要的短语和句子;分析访谈结果;总结研究结论。

二、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因篇幅限制,以下只摘取部分受访人员的访谈实录。

1.教学管理人员访谈结果与分析

(1)您是如何理解一体化课程的?您认为实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JG1:任务来源于工作;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关键因素是领导的支持、资源、师资、场地。

受访的两位教学管理人员对于一体化课程的内涵把握比较准确,并且认为实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包括师资、场地、资源和领导的支持。

(2)在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JG2:主要问题包括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的执行力、场地和评价。原因在于顶层设计和执行偏差。

(3)在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您在管理上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JG2:主要困难:一是各部门的配合,二是教师的引导,三是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最大的困难在于领导的支持力度。

2.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1)您讲授一体化课程的时间大概有几年了?对这种上课方式适应吗?

J2:8年,已适应。

分析表明,7位受访的教师基本能够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2)一体化课程一般是几节课连上,对于这样的时间安排,您有何感受?

J2:6节课连上,中途没有休息,老师和学生都比较疲惫。

7位受访的教师均表示一体化课程一般是4~6节课连上,师生较为疲惫。

(3)一体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您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J6:主要问题是资源配备不足,比如学生在课上搜集资讯不太方便,在实习场地容易相互干扰。原因在于场地设计不合理,领导不够重视。

分析可知,主要的问题有: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配备不足,教师工作强度太大,生源基础薄弱。根源在于:顶层设计思路不清,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制约。

(4)您是如何理解一体化课程的,您认为实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J7:指工学一体化,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投入和资源的配比。

分析7位受访教师对于一体化课程的理解,只有J4、J5、J7的回答较为准确,可见教师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对于实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7位老师的回答主要集中在:领导层定位、师资力量、资金投入、资源配比。

(5)您在讲授一体化课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J6:主要的困难有资源配备不足,生源基础薄弱,计划变动太快。最大的困难是计划变动太快,让教师无所适从。

教师遇到的困难有:领导的理念和定位不明,学生的基础薄弱,场地和资源不足,授课时间太长,有些同事不理解,计划变动太快,个人能力和知识面不足。最大的困难在于教学资源不足。

3.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1)您所学专业的名称是什么,现在上几年级,学习一体化课程有多长时间了,适应吗?对一体化课程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否感兴趣?

X1:模具专业,二年级,学了一年吧,能适应,比较感兴趣。

分析表明,6位受访的学生都可以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比较感兴趣。

(2)一体化课程一般是几节课连上,对于这样的时间安排,您有何感受?

X6:6节连上,时间太长,不单单是学生累,老师也比较累。

总体而言,一体化课程一般是4~6节连上,对于这样的时间安排,师生都较疲劳。

(3)一体化课程一般有几名老师共同给你们上课,您认为教师的数量和能力能否满足一体化课程学习的需要?

X5:一位老师代课,班里30多人,老师数量不太够,老师的沟通能力和实践水平还可以。

受访学生的想法是: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应该增加代课教师的数量。

学生对于教师的能力水平较为满意。

(4)一般每台设备上有几名学生共同使用,您认为您实操设备的数量、质量与功能能否满足一体化课程学习的需要?

X5:6人共用一台设备,数量不够,而且设备比较陈旧落后。

分析可知,有些专业设备较充足,如计算机、模具专业,而汽修、数控专业设备不足,对设备的功能与质量,多数学生不太满意。

(5)您觉得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是否比传统课程教学效果好?您对一体化课程的总体印象如何?

X2: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比较好,不过有待改进。

受访学生基本认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比较好,但具体好在哪说不清楚,觉得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6)您在学习一体化课程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X1:困难是上课时间太长,小组内部会有争执。最大困难是学习资源不足。

综合6位受访学生的观点,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上课时间太长、小组内部沟通有问题、学习资源不足。

三、访谈结论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政策方面

(1)领导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资源不足。

(2)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各部门配合不够协调,如上课时间太长,师生身心疲惫,计划变化太快,教师无所适从。

2.教学条件方面

(1)现有教学场地设计难以满足。

(2)部分专业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功能不足的现象较普遍。

3.教师队伍方面

(1)教师对于“一体化课程”的内涵理解有偏差,部分未参与课改的教师有微词。

(2)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不足。

(作者单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篇2: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现状访谈调查

一体化课程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均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一体化教学抓住技工教育教学规律,促进了技工教育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推动技工教育内涵发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学习主客体一体化。

日前,人社部在广州工贸技师学院召开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张斌介绍说,2009年7月,人社部启动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区、市)30所试点院校64个班级中开展了第一学年的教学试验工作,共有2336名学生参加一体化课程教学试验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次会议既是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会,同时也是启动焊接加工等10个新专业课程改革工作部署会。”

张斌说,加快技工院校课程改革,是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确立现代技工教育课程新体系

一体化教学改革历经了试点启动、课程开发和试验推动三个阶段。

张斌表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试点院校已经构建了一体化课程体系雏形,为确立现代技工教育课程新体系奠定了基础。

课程标准、学生工作页和教学实施方案是相互配套的教学材料,也是一体化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斌说,试点院校组织开发完成的这些课程教学材料凸显了现代技工教育课程特色。首先,课程不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紧密相连,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关课程、学习任务,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其次,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张斌告诉记者,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任务和教学活动,实现了干中学、学中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通合一。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与动手操作于一体,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试点院校开发完成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材料,为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保障。

“教、学、做”融为一体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一体化课程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均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做到了“教、学、做”融为一体,很多教师和校长将这种变化归纳为“四个变化”。

一是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授课由传统的灌输变为启发教学,教师 角色变为授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点评者,促进了教学过程由学生“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

二是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发生了变化。学生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勤学多练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的教师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计时比赛”,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能;通过以组为单位集体完成产品工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是教学手段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实物呈现,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吸收和消化了理论知识。同时,教学场地也实现了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的转变。

四是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典型工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互动性增强。

实践证明,促进技工院校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百舸争流课程致胜

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后,人社部将正式启动9+1个新专业(9个专业课程+通用职业素质课程试点)的一体化课程试点工作。

张斌介绍说,从今年10月至明年6月,人社部将组织试点院校开发完成10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教材及教辅资料(教学实施方案和工作页)。明年9月新学期起,正式开始进入课程试验阶段。目前,试点院校已经开发完成了5个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以及5个专业98 门课程四学期的教学实施方案、学生工作页。同时,培养了一批技工教育专家队伍,为全面推动一体化课程储备了教学研究力量。

据介绍,2011年8月,人社部利用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项目,依托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了5个专业一体化课程师资培训。试点院校共有800多名教师参加了一体化课程培训、教学研讨、教学实践和示范观摩,为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试验工作培育了“种子”教师。

人社部有关部门要求,各试点院校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审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快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同时,各地人社部门要优先考虑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争取多种资金渠道,支持和推进试点院校教学改革工作

材料2 夯实成效 深化改革 开创技工教育工作新局面 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 在广州工贸隆重召开

人社部张斌副司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2011年10月27至28日,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院隆重召开。会议不仅是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会,也是启动焊接加工等10个新专业课程和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会。会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主办,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我院协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张斌、培训处处长冯政、调研员田丰,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资格处处长殷振华,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鉴定指导处处长葛恒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职教分社机电室主任刘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斯毅,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秦、党委副书记黄远飞等部省市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27日上午,冯政处长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主持会议。会上,陈斯毅副厅长、杨秦局长分别代表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致辞。陈斯毅副厅长在致辞中指出,广东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事业,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我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大计。杨秦局长在致辞中强调,我市在探索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出具有岭南特色又代表全国技工教育缩影的“政校企”一体、“工学评”一体、“技艺道”一体的三位一体“广州模式”,这些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取得与人社部的正确领导,省厅的大力支持,各兄弟院校的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

我院李木杰院长、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包英华书记、常州技师学院陈立群副院长、杭州技师学院陈金伟副主任、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张友山院长分别介绍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经验。李木杰院长用“校企双制、工学一体”高度概括了学院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经验和成效,即学院通过校企双制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创工学一体、共组教师队伍、共建学习环境、共搭管理平台、共享教学资源,构建符合现代企业用人需求和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创建“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可行之路。

27日下午,我院精心组织策划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商务与文秘、动漫设计与制作、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六个试点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观摩课。参加大会的32所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的校长、系主任和骨干教师,以及省属、市属80家技工学校的校长和专业教师近200多人观看了观摩课,对6堂观摩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均认为学院观摩课准备充分,别出心裁,将校企合作的理念深入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实践专家,注重第三方评价,真正体现了工学一体化,展示了“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职业教育新理念。

27日下午,张斌副司长等与会领导在李木杰院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学院一体化课程改革成果展和学习工作站。在参加成果展的过程中,部领导对我院自制的“人体晒黑机”、“环保电动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听到我院学生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动画片“机甲兽神”现正在南方少儿频道等全国40多家电台播放时,频频点头称赞。接着,张斌副司长一行参观了学院各专业学习工作站,与老师和学生亲切交谈。田丰调研员还亲自体验了学院录音棚的高水准录音。在参观世界技能大赛机械设计CAD工种中国选手集训基地时,张斌副司长强调:一定要充分利用集训基地的资源,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和苗子,积极备战2013年世界技能大赛。

28日上午,田丰调研员在学院学术报告大厅主持会议。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教研所所长朱永亮和我院教研室张利芳主任主讲了《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田丰调研员用“破题、解题、答题、命题”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的讲课。作为本次会议启动的改革试点专业“10+ 1”中的“1”—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唯一一家试点院校,我院核心能力建设中心王红梅主任在会上主讲了《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田丰调研员表示,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体系重在重塑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意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以“软能力硬道理式”形成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他强调,课程是一个院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谁在课程改革中赢得主动权,谁就赢得了未来。

张斌副司长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益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的共同努力,得益于试点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积极关怀,更凝聚了全国技工院校教学一线全体老师和专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他强调,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工作任务,切实增强做好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还提出,技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深化探索。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一项重点工作,对于推动我们技工院校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做好试点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试点院校必须按照《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坚定信心,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技工教育工作新局面最后,张斌副司长还表示,本次会议得以顺利召开离不开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辛勤付出。28日下午,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辜东莲副主任在学院第三会议室主持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座谈会,围绕“一体化课程的概念、课程开发的区域性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获得、文科类一体化课程的开发难度”等问题进行研讨。由与会代表进行提问,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关专家进行现场答疑解惑。会议形式新颖,各位与会代表研讨热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体系,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大了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力度,推动了技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开创了全国技工教育工作新局面。工贸学院作为第一批试点院校之一,作为本次会议唯一一个启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改革的试点院校,将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着力贯彻落实张斌副司长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学院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确保学院作为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示范校、标准制定校和输出校的地位,为全国技工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材料3 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社职司便函﹝2009﹞2号

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厅(局):

根据《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的部署,今年我部将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为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专业

汽车维修专业、数控加工专业、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钳加工专业、电气安装与维修专业。

二、试点院校

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等25个技工院校(名单见附件1)。

三、组织机构

我部成立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2),负责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

四、工作要求

按照《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的要求,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指导试点院校做好相关工作;各试点院校要在我部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做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切实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达到试点工作的预期效果;各试点院校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相关合作项目。

五、联系方式

试点工作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我部联系。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 田丰 联系电话:010-84208452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万象 联系电话:010-64962052 附件:1.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名单 2.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1: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名单

1.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2.北京工贸技师学院

3.天津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 4.河北技师学院 5.承德技师学院 6.山西交通技师学院 7.黑龙江技师学院 8.无锡技师学院 9.常州技师学院 10.江苏盐城技师学院 11.宁波技师学院 12.厦门技师学院 13.青岛技师学院 14.山东工程技师学院 15.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16.开封技师学院 17.襄樊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18.衡阳技师学院 19.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20.广州工贸技师学院 21.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 22.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23.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24.成都高级技工学校 25.西安技师学院 附件2: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吴道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 副组长:

张 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

金 龄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副总编辑

宋 建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

张亚男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

王晓君 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秘书长 成 员:

冯 政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处长

田 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调研员

万 象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三编室主任

何绪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蔡 兵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处长

陈 蕾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处长

篇3: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典型工作任务,学习任务,教学方法

0概述

目前各行业专家纷纷提出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 全面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各类职业学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与方向。这几年我校一直致力于在深化教学改革, 探索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以工促学, 工学结合。我院现代物流专业通过开展物流企业调研和企业专家访谈会, 编写了《物流企业需求调研报告》和《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 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 以探讨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用于物流职业教学。

以下将以《国际货运商品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课程的和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 进行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物流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问题和教学建议。

1 课程开发

1.1 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

通过分析现代物流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 把握行业企业各层级用人情况及数量需求, 厘清现代物流专业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与工作职责, 比较同类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规模等情况, 结合我院现代物流专业的办学经验, 把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可定位为仓储配送、运输、国际货代、快递、等方向。针对货代行业方向, 根据职业发展阶段, 提炼了三个典型工作业务:国际货运单证操作、国际货运集装箱班轮运输代理作业和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 如表1所示。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转化为两个典型学习任务: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和山地自行车进口报检报关管理。

1.2 设计典型学习任务的情境

在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典型工作任务中, 对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和山地自行车进口报检报关管理两个学习任务设计了情境描述, 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的情景描述如表2所示。

1.3 策划典型学习任务活动

根据任务情境描述, 把学习任务设计成若干个活动, 通过鱼骨图把知识点和技能点展示出来, 鱼骨上为知识点, 下为技能点。如图1所示。

技能示意图的每个学习活动都对应企业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作活动,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各个学习任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 “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学习任务的活动二展开学生、教师活动、学习内容、教学资源和评价点。

1.4 编写工作页

根据活动策划表和鱼骨图, 编写了《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学材, 用于在校学生国际货运进出口商品报检报关课程的学习。

2 课程实施

课程开发完毕后, 则进入实施一体化教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寓学习于工作———在课堂上、实训场地上进行公司职业的岗前训练。我们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例如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网上搜索资料法、视频教学法等方法, 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并进行评价总结。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流程:

1) 引出任务情景 (如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学习任务) ;

2) 明确学习目标;

3) 展示学习任务技能点示意图, 明确各活动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4) 开展各活动的学习 (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并完成每个活动的任务) ;

5) 小结和评价 (根据评价对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归纳总结, 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学生互评, 教师点评) 。

3 物流教学问题

在技工院校实施物流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我们普遍会遇到某些教学问题。主要是以下四点:

3.1 学生学习能力差, 对课程不感兴趣

技工院校学生相对高中生来说, 学习主动性较差, 理解力较差, 自觉性较差。而且大部分学生受外界诱惑非常大, 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微信、QQ聊天等, 对学习热情不高, 缺乏钻研精神, 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除此以外, 物流专业课程相对比较枯燥, 从事的工作相对较为辛苦, 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 进一步影响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3.2 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有限

目前技工院校物流教师的专业知识欠缺, 许多技工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大多从工商管理、国际贸易、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的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教师队伍中多以理论型教师为主, 实践经验极度缺乏。而对于技工院校的教学而言, 实践教学重于理论教学。这明显出现了矛盾, 导致在实际的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少融入现代的教学手段和当下的物流行业内容, 进而学生认为本来感兴趣的内容, 学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 兴趣不浓。

3.3 实践教学环境薄弱

物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 决定了它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室作为硬件设施, 并对实践教学环境的要求很高。然而, 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技工院校资金有限和对物流市场需求变动把握不准, 难以购置完备、合适的实验、实习、实训设施。在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 无法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实际操作培训。因此在物流教育中, 不得不重理论、轻实践, 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最终有违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4 物流教学建议

4.1 因材施教,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 学习能力差, 学习主动性差是不争的事实。因此, 我们必须要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教、学、做等多种元素, 在课堂中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讲解知识, 利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和生活实践来丰富课堂, 利用学习任务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 我们在物流专业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目前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有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视频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法。

4.2 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

名师出高徒。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物流人才的质量。因此, 必须要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 让其既具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 又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一方面, 通过去知名高校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 参加学习研讨会, 参加教学能力竞赛等提高校内教师的教学水平, 另外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 掌握物流专业技能和完善物流实践经验, 收件实用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 聘任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来扩大中职物流教师队伍, 也可以聘任行业、企业的经验丰富的物流专家、学者到校担任兼职教师。

4.3 重视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 必须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一方面, 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申请专项资金建立物流实践实施的物流实验室, 如仓储实训室, 购买常用的物流设备, 让学生通过在校内物流实验室的学习和操作, 能了解和熟悉企业物流实操的实务。另一方面, 开展校企合作,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对接企业, 定期分批派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可通过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学校为企业输送企业所需的毕业生, 企业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提高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黄健琴.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M].机械出版社, 2013.

[2]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行业企业调研报告汇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成果[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2.

[3]李宇箭.我国高职高专物流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 2011.

[4]杨松梓.浅析我国中职学校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

篇4: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技工院校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开来进行。理论教学往往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照教学大纲使用相同的教材,对学生进行讲授。学生因基础薄弱,对所讲内容与实际生产的联系并没有深刻的印象,等后期参加实训学习的时候,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准确的提取并加以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时无法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偏差,而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能较好地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程改革进行的探索: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内涵

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融为一体。一体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室的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一体化;教材的一体化,即理论教材和实习教材构成一体;教师的一体化,即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构成一体。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将在校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生产实践中,满足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需要。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一体化原则。通过对授课方式、授课场地、授课教师、授课内容的改革,实现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实现理论教学课堂与实训教学场地的一体化、理论教师教学与实训教师教学的一体化、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的一体化。进而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脱节问题,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职业性原则。根据各类职业的能力要求,体现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兼顾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企业生产实际为实例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可操作性原则。在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时,需根据各自学校的办学现状及教学条件和设施,不能盲目地进行纯理论的教学改革,还需考虑是否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校与生产企业进行实际沟通,可以让学生深入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也可以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来上课,力求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就是企业实际应用的内容。

4.先进性原则。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要突出本专业的前沿知识,紧跟工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及發展趋势,兼顾本地区企业对技工院校人才的需求,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充实,力求使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尽快适应自己岗位的工作。

三、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方法是以一个生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引入,通过让学生经历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一工作流程,来学习专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鉴于此,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方法应遵循以下几点:

1.确定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及领域。根据职业标准,确定学制年限及职业资格与等级。

2.确定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相关职业和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这主要包括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外还有职业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相关的职业素养。

3.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制订专业课程和教学实施计划。

4.确定教学内容。依据培养方案确定若干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公共课程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专业课指满足某一专业学习的内容。

5.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一体化课程的设计,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能与实际操作练习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快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求助教师等方法进行解决。这就要求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开发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教材,而且教材的内容应根据企业生产实践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内容的调整。学校需利用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建设一体化教室,根据教学内容配套相应的实训设备,使一体化教学可以顺利实施。同时可以设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实际的企业实训锻炼,既能夯实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也能尽快适应相应岗位的工作。

6.教学成效的评价和督导。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应及时对教学成效进行评价。教学成效的评价方法,可采用实践内容考核、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形式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如发现问题,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适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及时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总之,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实际教学的成效不断地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使其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从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具备良好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5: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现状访谈调查

天津市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董焕和

摘 要:在技工院校中倡导一体化教学,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深化技工院校改革的具体思路。为了使一体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作者调查了天津市技工院校的教学现状,阐述了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初探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是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集合。其是作为一种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为设计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能融教、学、做于一体,促进大中专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符合当代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突破理论跟实践之间的界限,将教、学、做有机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持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当前有代表性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有:项目课程(华东师大徐国庆博士)、任务引领型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姜大源教授)、工学结合一体化(赵志群博士)。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1.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训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实训中理解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指导技能实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将在全国技工院校中逐步推广。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校是天津市唯一一所试点学校。目前看,地区文化差异、用工需求差异比较明显,在全国推广的过程是比较长的。但是,天津市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主要以机械制造加工、电工电子、汽车运用维修为主,这些专业都有利于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实验改革,只是学校规模、办学条件、师资状况等有一定的差距,也影响着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天津市作为职业教育的改革示范区,理应率先推广一体化教学,并分层次分专业逐步推广。

2.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目前,技工院校中的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很差,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厌学情绪,用传统的讲授授课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低。老师讲一堂课往往要经常组织课堂秩序,而且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理解的知识很少,同样实训课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也无法深入,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校也要从学生的“学”上进行教学改革,要把学生的“不爱学”变成“我要学”和“乐于学”,这是学校要进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许多学校都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附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职教论文 )一体化教学,由于是在一体化的教学实习场地或者是企业内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个一个课题的教学安排,每一个课题的理论都能马上在实践中应用,而实践也能马上检验相应的理论知识,两者互相配合。并且每一个课题都能把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既懂理论又会技能的技术工人。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每进行一次教学改革,都对教师有更高的促进作用。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拥有相对熟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必须是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很多学校都实施了高级讲师+高级技师或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的双师模式。天津市已经把专业课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大大提高了一体化教师的能力。一体化教师既要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又要了解工厂企业所需的专业要求,还要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的能力。教师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一体化教师的范围,如必须具有本专业大学学历且具有本专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也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训和考核。

三、天津市技工院校教学现状调查

1.天津市技工院校总体状况

天津市现有技工院校39所,其中技师学院5所,高级技工学校7所,国家级重点校12所(含技师学院和高级技校),在校生2.1万人,其中中技工在校生1.2万人,高技工0.9万人,而天津市技工学校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有100多所,在校生人数突破5万人。有招生计划的学校只有30所,计划招生9000人,实际学籍注册6500人,招生专业以机加工和电工电子类为主,招生学校和招生人数呈每年递减趋势。

的统计数据显示,天津市技工学校共有教师3904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有1648人,具有技师或高级技师618人,占总人数的16%;高级职称1200人,占总人数的30%;一体化教师731人,占总人数的18.7%,对于现在的职业教育来说,一体化教师的比例还远远不够。

2.教学现状

目前,天津市大部分技工院校还是遵循先进行理论教学再集中几周的时间进行实操实训的教学原则。学生在上理论课的过程中,感觉枯燥无味、知识模糊,学到的知识不能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学生上实训课时,理论知识可能因为时间过长忘得一干二净,从而会导致理论与实践无法相互结合。这种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而且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实际训练中也淡化了理论知识,成为了单纯为了练的技能训练,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技能等级考试只练习与考试有关的课题,这样的结果是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效率低,学生掌握的技能知识面少。而且大多数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工艺课的教学目标仅限于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是以应试教育的目标进行考核,而不是以岗位工作中相应知识和技能等为教学目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没有延伸到实践中,这就造成各专业基础课之间以及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互脱节,而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3.教学改革现状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从规模建设向内涵建设上转移,由最初的招生数量向学生质量上转移,其中重点是教学建设,为了能够培养出有自己特色的毕业生,很多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校都进行了一些教学方面的改革。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数控专业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电子信息技校与三星电子进行有效地校企合作,进行定单式培养,机电工艺学院进行的.“H”式三段法教学,这些教学改革都是以学生掌握技能为中心的改革思路。有的学校已经在尝试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但实现的一体化教学仅仅是有局限性的,大多数形式是仅限于某个专业的专业课与实训课的一体化,而占有较大比例的专业基础课并没有被纳入一体化教学的范围。如天津市工程技术学校在维修电工专业的尝试,只是把原来的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这两门专业理论课放到实训课上,与实习技能课结合,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其他的专业基础课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安全用电、电工材料、PLC控制等并没有结合到一体化教学中,这种教学只是把工艺课和实习课结合,只是一体化的初级阶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4.教学改革成果及展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7月下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是这次试点学校之一,8月只有《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个班参与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现在电气自动化专业全部班级都实行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且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不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任课教师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更主要的是总结出一套符合现在生源结构的变化开展教学的好方法,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在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不断尝试,从半工半读到工学结合,从产教结合到一体化模式,创新思路,创新推出“团队式”教学,将“一体化”模式做强做实,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和建设开拓了新的努力方向。

天津市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各学校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各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就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学习领域、专业场所、专业教材等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

篇6: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现状访谈调查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内涵及意义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也是推进技工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任务, 遵循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并结合企业的岗位要求, 将技能养成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 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目的, 是通过改革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 探索建立“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办学机制, 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技工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经历的几个阶段

(一) 研究论证阶段

2008年, 人社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赵志群教授牵头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课题研究, 在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技工院校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教学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 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路径。2009年7月, 人社部决定启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并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内容、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 提出了实现教学标准、教材、场地、师资“四个一体化”的任务。

(二) 课程开发阶段

开展教学改革, 教材开发是前提。为确保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人社部采取边开发教材边开展试点的方式, 组织全国骨干技工院校的近千名优秀专业教师、方法专家和企业专家, 与出版集团专业编辑组成开发团队, 依据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 组织开发试点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 以及中级工和高级工培养阶段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为了更有力地保障了一体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福建省各个试点院校也积极参与教材编写, 例如厦门技师学院率先出台了《一体化课程结果评价标准》, 对一体化教学的情况进行标准化评价, 保证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效果。

(三) 教学试验阶段

教学试验是检验一体化教学课程科学性的重要环节。2010年9月, 人社部在全国17个省 (市、区) 中选定30所教学改革积极性高、教学实训设备好、师资队伍强的技工院校, 作为第一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单位。福建省共有福建技师学院、厦门技师学院、龙岩技师学院、南平技师学院等四所技师学院参与了第一批试点工作。

(四) 扩大试点阶段

2012年9月, 人社部对扩大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扩大试点学校范围, 将5个专业的教学试点推广到全国124所学校, 同时还扩大了试点专业范围, 增加了焊接加工、汽车钣金与涂装、电子技术应用以及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等10个试点专业 (课程) 。福建省福州第一技师学院等学校也在这次扩大试点学校范围内, 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三、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为了检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效果, 通过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试点班和非试点班的毕业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 对比分析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客观效果。测试最终结果表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探索建立了符合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技工教育课程体系

一是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框架, 夯实现代技工教育教学基础。课程标准、学生工作页和教学实施方案是相互配套的教学材料, 是一体化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确立现代技工教育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二是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 为一体化教学提供支撑保障。制定了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 开发了一体化教材和配套的技术手册,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和结构体例。

(二) 创新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在教学目标上, 初步实现了“以素质就业为导向, 突出能力培养;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确定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设计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中心, 实施模块教学”的设计目标。二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授课教师由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 教师成为授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促进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三是在教学场地设置上, 打破了传统布局, 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转变为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 努力搭建体验式教学、情景化训练和岗位性培养的教学环境。四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 通过委托开发专业课程、组织师资培训等方式, 培养了一支既能讲理论、又能讲实操的一体化教师队伍。

(三)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体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采取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激发了学习兴趣, 调动勤学多练的积极性, 使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二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实践证明, 接受一体化教学的学生, 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都有显著提升, 也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 在工作岗位上能更快地进入角色, 学习和工作能力更强。

(四) 有效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

由于一体化课程教学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 其教学方式也必须贴近企业生产工作实际和岗位要求。可以说,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广泛开展。一是企业与学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 派专家与教师共同开发课程, 共同开展教学, 研究并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多元评价体系, 接收教师到企业实践。二是探索“教学生产化、生产教学化”的培养模式, 努力实现“把教室搬进车间里, 把学校办到企业里”, 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四、深入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 还要清晰地认识到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学校对课改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试点院校规模和专业数量还都比较小;一体化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和水平亟需提升;鉴定直通车等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落实;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还有待加强等。按照《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 (闽人社文[2015]205号) 提出的工作要求, 进一步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提高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 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重点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思考: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春天的电话》及教学反思下一篇:物理王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