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八下生物教案)

2024-07-02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八下生物教案)(共13篇)

篇1: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八下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而言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基因控制性状。

教学重点、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一、导入观察图ⅶ-9、ⅶ-10,说说它们有何异同?

二、新授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殖和发育 实现遗传和变异:从性状到基因㈠生物的性状

1.观察与思考

⑴观察p25图中几种生物性状。

⑵同学间观察下列性状

①有无耳垂②单双眼皮

③舌能否由两侧向中央卷曲

④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讨论:

⑴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知自身所有性状?

⑵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解析:⑴性状可通过观察、测量得知,有些测用仪器测定。⑵性状指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讨论:所有性状都能遗传吗?不是所有性状都能遗传,如双眼皮,父母有可能会生出单眼皮的子女。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单、双眼皮讨论:为何我们有些象爸爸,又有些象妈妈?注意性状与基因的关系㈡基因控制性状

⑴资料分析p26-27讨论:

①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②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何关系?

③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⑵转基因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如: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品。

三、小结性状指哪几个方面。

四、作业完成课课练练习

篇2: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八下生物教案)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态教学目标: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认识心理健康的意义,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教学重点、难点: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一、 导入你们的身体健康吗?你们真的健康吗?二、 新授㈠给你的健康评评分完成p89-90项目测试,看看你能得几分?健康状态如何?归归类,测试项目中有哪些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密切相关?与身体健康相关:第2、5、7、9、13、14、16、21、23与心理健康有关:第1、3、4、6、7、17、18、20、24、25与社会适应相关:1、3、8、10、11、12、15、19、22讨论:如何保持健康?总结: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想一想:你觉得自己的健康有什么问题?如果有,应该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有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应当寻求家长、老师或师生的帮助?㈡保持愉快的心情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心情愉快积极的健康状态—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讨论: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转移目标调节情绪的方法宣泄法酸葡萄精神讨论:宣泄法中应该注意什么?(应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阅读:p93心理咨询师三、 练习1.与同学交流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相互学习借鉴。2.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家人或亲友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四、作业完成课课练相应练习板书: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身体 转移目标健康 心理 保持情绪方法 宣泄法社会适应 酸葡萄精神

篇3: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八下生物教案)

我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交流:一是看教什么;二是看怎樣教;三是看教的怎么样。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看学什么、看怎样学和看学的怎么样。

一、看教什么

看教什么,即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刘老师把这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性状是有基因控制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视频、分析资料,总结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本节课依据生物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三维”目标定位准确、全面、科学、合理,具有操作性。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于过程和方法之中。本节课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实现上述“三维”目标而设计的,顺利地完成,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看怎样教

看怎样教,即看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整体上看这节课教学过程设计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组织有序、顺畅自然。

这一过程主要看学生和教师这两大主体。传统教学评价主要以“评教”为主”,新课程教学评价主要以“评学”为主。

1.看学生

主要看学习状态(学习状态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情绪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等)、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等。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使学生得到有效发展。本节课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实现了课堂信息交流;学生情绪饱满,态度积极;参与面广、有深度,具有良好的思维状态,思维参与是核心。有的学生由于性格、能力等原因,发言的机会少,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交流讨论,思维已启动了,表现在下课时情绪高涨,小脸红彤彤的。最终实现了绝大多数学生有效学习和主动发展。

2.看教师

主要看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及教学能力等。

本节课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大胆探究的教学情境,搭建了师生交流、生生合作的平台;在教学中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最优化地选择和运用了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节课构建了《自学探究、质疑答疑、归纳总结》教学模式,在这个框架下主要运用了观察—讨论—归纳法,还综合运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谈话引导法,等等。另外,注重学法指导,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上下功夫,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适时、适量、适当地运用了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手段,尤其是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效果很好。教者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娴熟是这节课亮点之一,她承担了并完成了东北师大的科研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中》。多媒体不能代替生物实验,但有些课堂上不能做的生物实验必须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其过程,如,本节课《转基因鼠实验》,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不能做实验,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科学、合理、恰当,真正起到了服务于教学的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能力方面表现在: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调控课堂能力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娴熟、自如。非常注重“怎样教”,在设计“怎么教”上大作文章,下功夫,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三、看教的怎么样

看教的怎么样,即看教学结果。包括三方面:即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这是高效课堂的三要素。

学生们完成了学习目标,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形成了能力,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即有效果。学生们短时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即效率高。不仅关注了学生们的当下发展,更注重了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发展,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后续学习产生美好的愿望和期待,即效益高。

综上分析,这节课是按照生物新课标设计的,体现了很多新课程理念,在努力关注着教什么、怎样教以及教的怎么样,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按照高标准要求,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提出几点与大家共同商榷:

1.个别环节过程少分析不透,结论形成过早

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一重点内容的结论,只有两名学生破解了就仓促地形成结论。应在几组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生生互动,参与面要广,时机成熟了由学生们自己概括形成结论。在这个环节上也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学理念。

2.在学科专业思想上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这节课重点内容,这是毋庸置疑的。其实,这节课到这不算完,还有隐含在本内容中的一些生物学科专业思想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基因虽然能够控制生物性状,但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表现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你可能接受了父亲绘画的天赋,但你不勤奋学习和练习也不会成为绘画的高手。同一麦田地,麦苗靠近水肥多的地方长势就良好,相反,靠近水肥少的地方长势就不好。这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要把“生物能适应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要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些生物学科专业思想挖掘出来,使课堂得到进一步升华,达到一个高度。这是普遍存在问题,往往被忽视。

篇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将基因与性状联系起来,这是生命科学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而基因与性状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虽然是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但是内容本身和前面所学知识联系不大。

基因方面的知识是热门话题,学生多多少少有所耳闻,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好奇心,成长的历程中也会对自己身体上与父母相同不相同的生理特征产生一定的`探究欲望,从这点来讲,本课内容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考虑到学生之前并未系统学习过基因等知识,因此这节课以基因为线索深入浅出的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首先通过观察各种生物及自身的某些性状概括出什么是性状,性状包括哪几部分。然后通过转基因超级鼠资料分析的讨论,获得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基因和性状的关系,课前我认真阅读、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练习题,希望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弄明白二者的关系。但在八三班上完课后,结果令人大失所望:课后调查,班上有一半的学生稀里糊涂,不知云里雾里。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对我来讲,内容非常少,一个观察与思考,一个资料分析也就结束了,但是我忘记了一点: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基因、性状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讲非常的抽象、难懂,所以在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所有的内容后,集中做练习,效果就不太好。找出毛病后,下节我在四班上课时,把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部分的内容后,同样也让学生列举了性状与相对性状的例子,随后,马上让学生进行这部分的反馈练习。后面的资料分析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效果非常不错,课后的调查也非常令人满意。

篇5: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八下生物教案)

1、课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是节省时间的前提。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活动之一就是让学生相互观察自己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自己有酒窝还是无酒窝。但是据我的调查,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因此我提前一节课对学生进行了培训,这样就为学生的现场调查节约了时间,为整节课的顺利完成争取了宝贵时间。

2、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解决学生的疑惑。

课前,我让学生调查自己和父母的相像之处和不像之处;课上,由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出遗传和变异的话题。这样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解决学生的疑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3、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本节课,教师能引导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托进行分阶段的自主学习,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相互交流,解决问题,最后在全班进行展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

本节课,在进行小组展示时,一般都是小组长进行汇报。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我在课堂中激励学生。在我的动员下,平时不爱表达的学生进行积极地展示。当时,我特别感动,真正感悟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5、及时检测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学中,我适时穿插习题测试,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进度。

纵观本节课,虽然有可取之处,但同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教师的语言应再少些;转基因超级鼠获得的过程,如果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效果会更好。

篇6: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八下生物教案)

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是生物个体的性状与基因关系的问题,而基因和性状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不过教材设计的`比较好,以基因为线索,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例如: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从比较熟悉的动植物和自身性状的具体观察入手,抽象出什么是性状性状包括哪几部分通过转基因超级鼠资料分析的讨论,获得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基因和性状的关系,课前我认真阅读,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练习题,希望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弄明白二者的关系.

但在三班上完课后,结果令人大失所望:课后调查,班上有一半的学生稀里糊涂,不知云里雾里.课问的十分钟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对我来讲,内容非常少,一个观察与思考,一个资料分析也就结束了,但是我忘记了一点: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基因,性状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讲非常的抽象,难懂,所以在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所有的内容后,集中做练习,效果就不太好找出毛病后,下节我在一班上课时,把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部分的内容后,同样也让学生列举了性状与相对性状的例子,随后,马上让学生进行这部分的反馈练习.后面的资料分析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效果非常不错,课后的调查也非常令人满意。

篇7: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八下生物教案)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优化方法

一、教学分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节内容是重点内容,在之前生物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这两个基本的问题,对于遗传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就是“基因是如何发挥它的作用的”,这就是基因对于性状的控制。在本章第一节内容中,我们着重探讨了基因对于蛋白质合成的指导作用,当学生把这部分内容搞懂之后,紧接着就基因如何控制生物体性状进行分析,并与之前学过的内容有机结合,从微观方面到宏观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解释。

在《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面临很大的教学挑战,一方面,这节内容比较深奥,另一方面,学生的抵触情绪比较大,因为很大一部分学生完全不能理解。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生物个体的性状和基因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科学奥秘的初探。与此同时,基因概念和性状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会感觉找不到学习的方向,为此,教师们必须深入探索课堂开展形式。教案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教师们应当做好备课任务,立足于教学核心内容开展教学设计,可以把基因作为串联课堂内容的线索,为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和性状的关系。例如,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观察和思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动物和植物,并探究它们的形状,教师再抽象出什么是性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性状,性状包括哪些部分,等等,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究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从而得知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论。

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反思

为了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相关基因与性状生物学知识,教师们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必须仔细研读教材,并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有机结合,从而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生物学问题,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明白基因与形状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们应当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学生不同于教师,教师已经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因此认为这节内容学习手到擒来,但是学生以往从来没有接触过基因和性状这两个概念,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而言是十分晦涩难懂的,尤其是那些基础本来就不好的同学,学习起来的难度更是成倍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们应当仔细设计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为他们讲解基本内容,随之趁热打铁,引导他们观察与思考部分学习,并让学生列举出性状与相对性状的例子,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最后,应当让学生进行实战训练,进行大量习题练习,在习题训练过程中查漏补缺,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之处。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开展

在《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节内容教学之中,教师们应当紧紧围绕核心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活动,本节教学内容主要为:1.明白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并能够列举出生物性状的表现、亲代和子代在性状上的延续关系;2.能够用实际例子说明什么是相对性状;3.能够具备一定的资料分析能力,并能够通过分析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在生物课堂开展过程之中,教师们一定要以以上几个教学任务为目标,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在生物课堂开展之前,教师们必须做好准备工作,需要让教案设计突出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讲,课堂导入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创设情境引入新的课程。为此,教师可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之中,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准备好班级上四名同学的父母照片,并让全班同学进行观察,最后讨论这四对家长分别是哪四个学生的父母,并且说明判断的依据。这个教学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参与度必然很高,因为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猜测游戏,做到了寓教于乐,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们自然而然地就把教学内容引入到了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学生了解生物的性状,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观察常见的植物,如茄子,观察茄子的外观,我们可以发现茄子的颜色,从而引出生物的性状这个话题。同时,茄子果实的形状、花萼的形态也是性状的体现。了解性状之后,还需要让学生了解相对性状,为此,可以布置任务,让他们观察茄子果实性状的两种主要表现,分别是圆形和长条形,这就引出了相对性状这个重要概念,了解概念之后,需要反复练习和巩固概念:同种、同一性状、不同表现。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应当充分研读教材,并创新教学思路和工作方法,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提升生物学知识水平。教师们只有不断反思和不断总结,并把相关教学理念运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束霞.三维教学目标理念下高中生物异质教学的组织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篇8:教案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教师准备:实物(珊瑚)、挂图(美丽的大自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出示挂图:美丽的大自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请举出挂图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

3、你是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

要想准确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物体,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见P2。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画面,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三、讲授新课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耐心、及时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他人交流看法。

(二)什么是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三)生物的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根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细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和粪便获取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小叶片下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它的生存;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四、小结: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哪些特征?

五、课堂巩固:P6

1.指出下列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落叶、芭比娃娃、珊瑚虫、珊瑚、珊瑚礁、珊瑚岛 ...2.当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此事例说明了(B)A.生物能生长繁殖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3.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C)

A.蘑菇

B.病毒

C.鱼化石

D.苹果树 4.动物、植物死亡后的遗体属于生物吗?

不属于,一个生物体死亡后,它的生命活动也将终结,也就不再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只能被称为动物植物的遗体。5.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C)

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 C.雨后春笋 D.潮起潮落 6.下列哪项不符合科学观察的要求(D)

A.要有明确的目的 B.要有观察记录 C.要有计划 D.随便看一下就行了

篇9: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八下生物教案)

一、教材分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是《基因的表达》一章的最后一

部分,是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习了这些内容,学生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

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它既是前面所学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应

用,又是后面学习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看,已了解DNA

结构、复制及基因的定义;并已掌握蛋白质结

构功能特性及合成过程。但关于中心法则,基因、蛋白质和性状关系的内容,比较复杂,也

较抽象,若直接由教师讲述,学生难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解释中心法则。

(2)

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以及从遗传现象归纳总结出结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科学研究是不断深入的。

(2)

(2)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

(1)

中心法则。

(2)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自然导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吗?对,因为我们昨天刚见过面。那请问:你们首先是从哪一方面将老师认出来的呢?是不是老师的相貌啊?那遗传学上我们把生物体外貌等这些形态特征叫什么呢?(性状)那为什么我们的性状会不同呢?

说明性状的控制与基因有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思考问题,激发学习热情。

从我们人的形态特征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

(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基因的两大基本功能是复制和表达,这涉及到遗传信息的流动和传递,这在复制和表达过程中有没有规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

来探究生物体内遗传信

息的流动。

播放动画:DNA

复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动态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动画里遗传信息的流动

和传递。画遗传信息的传递方

给学生提供DNA、RNA和蛋白质纸片教具。

提出中心法则。

我们可以大胆地猜

想:生物界是否还有其它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

注意观察动画。

动手画图。

一个学生上黑板

用箭头表DNA、RNA

和蛋白质之间遗传

信息的流向。

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自然过渡到遗传信息的流动。

通过动画引导和自主动手画图使学生掌握

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完善中心法则。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分析”,运用已有的知识从“资料分析”中获得的信息进行讨论。通过教材上三个小资料的分析,指出克里克中心法

则的不尽完善之处,并根

据每个资料的表述找出

新的遗传信息流向。三个资料分析完成之后让学生对传统中心法则的图解进行完善,要求用实线表示已经确定的遗传信息流向,虚线表示尚未确定的遗传信息流向。总结学生讨论情况,并归纳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科学的发展是无止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通过中心法则的学习,生物的遗传信息最终流向到了蛋白质。

学生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归纳中心法则。结合讲解,阅读、讨论,能解释中心法则。

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进行情感教育:

通过中心法则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会得到什么启示。

那么,蛋白质与生物性状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下面我们再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看看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阅读、思考,回答。

给学生以思考的时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自然过渡到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教材P69的资料,如何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对性状?

提问: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与实例1相类似的例子。

实例2:白化病

(展示白化病患者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白化病患者的病因,并以图解简要表述)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进行评价总结。

提问: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都是像上面的例子那样的吗?我们再来看一个

实例。

继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图阅读教材第70

页“囊性纤维

病”实例

3,让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

学以致用:

与实例3相类似的例子。

实例4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提问:你能仿照实例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学生阅读、思考、解释这一对性

学生得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基因通

过控制酶的合成来

控制代谢过程,进而

控制生物的性状。学生阅读、思

考、解释白化病现学生思考学生阅读、思

考、讨论并得出这一

问题的答案:

基因还能通过

控制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的性

学生阅读、思考、解释镰刀型细胞

贫血症现象。

通过具体实例分

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基因控制性状的方

培养学生自学教材,总结归纳形成答案的能力。

引入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方式。

培养学生自学并总结归

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并总结归

纳问题的能力。

几个实例综合起来

看又说明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

师进行评价并板书总结:

基因酶或激素

细胞代谢性状

基因结构蛋白

细胞结构性状。

老师结合教材分析说明:

人的身高是由多个基因

决定的,其中每一个基因

对人的身高都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人的身高也

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还与后天的营养环境和

体育锻炼等有关,那么我们能说基因与生物的性

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

系吗?基因的改变仅仅

引起生物体单一性状的改变吗?

教师把学生的思维

再次引回到本节的“问题

探讨”上来: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

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

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

体的性状,那么我们怎样

综合理解和评价“基因决

定生物体性状”这一观点

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倾听学生的表述,并

适当地给予提示,对所述

观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归纳: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条件

学生思考、分

析,总结出基因、蛋

白质和生物性状之

间的关系: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合成来控

种,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

学生结合老师的分析介绍,思考后

得出思考题的答案:

在自然界中,不

仅存在一对等位基

因对生物性状的控

制,而且还存在多对

等位基因共同控制

一对相对性状的情

况,而且生物生存的环境也对生物的性

状有影响。

学生结合本节

课所学知识,踊跃发

言,阐述自己的观

点,发表自己的意

问题分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

有所提升和拓展。而且

更能全面地理解基因、蛋白质与生物性状间的关系。

开动学生的脑筋,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

学生的表达能力。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

状的基本单位,基因通过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

或间接地控制生物体的现状;生物体的现状受一

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还与其生存的环境

条件有关,因此,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环境

条件共同作用的的综合表现,是内因与外因相互

作用的结果。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

整理内容,构建知

识体系。

(3)

课堂练习

技能训练P71

学生思考

巩固知识提升运用能力

(4)

板书设计: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二、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

2.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囊性纤维病;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3.总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精确控制的。

基因表达为蛋白质,直接或间接的控制生物性状;

基因的表达既受其他基因产物的影响,也受环境的影响;

篇10: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八下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了解生物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2)能够简要的说出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研究过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生物学史实,让学生掌握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2)能够运用一些学习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研究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过程,要实事求是和要有坚强的意志。通过对于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

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难点

让学生理解观察法和实验法,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生物学的简单研究。

教法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观察、探究、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人类的生活、生存等方面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生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例如一颗种子是怎样变成翠绿的植物的?为什么有些植物能被食用,而有些植物却有毒?要想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就离不开正确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二)讲授新课

1、学生思考自己所知道的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并选取个别代表来陈述自己知道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最后老师总结强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2、教师展示一些生物学观察仪器的图片,有显微镜、望远镜和放大镜并放出关于利用他们观察的生物的状态,让学生来思考观察法的定义。最后由老师明确观察法的定义: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

3、老师通过讲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过程来陈述这是一个观察法运用的实例,李时珍通过仔细观察药物的状态来绘制药物的形体给后人带来了福音。然后让学生讨论观察法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最后总结运用观察法要注意:观察目标要明确,观察计划要周全,观察过程要有序,条理清晰,观察记录要详实准确,态度要认真。这样才能全面,准确的观察生物现象,进而认识生物的本质和规律。

4、弗莱明运用实验法发现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的过程。

5、学习活动:应用实验法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目的与要求:尝试应用实验法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材料器具:鼠妇、培养皿、黑纸、硬纸板 方法步骤:

(1)实验材料准备;(2)提出问题;(3)作出假设;(4)设计并完成实验。

6、生物学研究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调查法、文献法等。

(三)课堂小结

1、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

2、在真正的生物学研究中通常情况下都是综合运用多种生物学研究方法来达到研究的目的;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

例如:李时珍——《本草纲目》

篇11:《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调查活动进一步提高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辩论活动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情感目标:

1、感悟我国生物多样性,形成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2、关注我国生物多样性,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分析生物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环通过调查活动进一步提高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教学重点为: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学难点:

依据学情从同学们熟悉的生物入手,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遭受危害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为: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资料收集、调查法、辩论交流法。教材分析: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只有维持生物多样性所依赖的青山绿水、蓝天沃野,才能使人类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作为本章的第一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从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提高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入手,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通过两个资料分析,揭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进而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和迫切感。为了遏制生物多样性锐减的趋势,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呈现了人类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出发采取的部分措施,通过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种丰富的大自然的的热爱之情。在此感情基础上,将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化为内在的主动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学情分析:

从同学们对生物比较熟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相关视频、课件

学生准备:每人搜集1~2种我国珍稀动物植物的图片或经济价值。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尝试提问题,学生提的问题有“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老师归纳一下共有三个方面“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和意义”,“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三个层次的问题正是本节课的三大框题,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发现自己已经把本课的主题全提出了,很有成就感,自然就有着强烈的想弄懂的欲望,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逐层分析并解决问题了。

(二)分析问题,交流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本上的文字资料,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和意义”由学生通过阅 读讨论的形式来解决。在学生阅读资料前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出示如下的思考题:1.生物多样性共有几层涵义?

2.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3.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师生交流在课本上标注出生物多样性的三层涵义后,再播放一段人类运用基因多样性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视频:

第一大问题解决后,通过过渡性提问“生物多样性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它目前的情况如何呢?”把学习内容转入下一个框题“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为什么说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危机呢?老师提供学生一份文字资料,是一篇新闻报道

“我国约15%的动植物濒临灭绝”资料中有很多具体的数据。通过资料学生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物种正成为濒危物种。

老师阐述: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其实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因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但目前由于人为的原因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据有关资料分析目前的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就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进一步导致物种多样性的丧失。通过课件出示思考题:“是哪些原因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正是目前学生心中最想知道的。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分析、观看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一段段视频:l 每一段视频结束后,都进行师生交流,归纳出视频中所反应的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本地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然后,教师作过渡性总结,综合分析这些原因不难发现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人类自己,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能坐视不管吗?(生答:不能,不能再让他衰减下去了)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也应该保护生物多样性。

现在,同学们已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了,可是有很多老百姓他不懂这些,他只知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说该怎么办呢?学生想到了立法,要做到有法可依,想到了宣传,让更多的人提高认识„„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很快就让学生的思路清晰起来了,我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联系实际,形成共识

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学生,我们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呢?全班同学自由发言。老师通过课件把学生的发言作适当展示,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尽一份力。

课堂小结: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呼吁“善待生命,也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篇12: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八下生物教案)

第五章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第一节 生物武器概述

孟州市河阳中学 赵纲奎

第五章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第一节 生物武器概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分类、使用方法、进入人体途径及生物武器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平时和战时对生物武器的认识、判断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1、生物武器主要特点、施放方式。

2、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教学方法】

录像资料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和大屏幕等。【教学过程】

导入:在战争中,交战双方经常利用各种手段、使用各种武器来达到消灭敌方有生力量的目的。

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种听不见枪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先介绍两个战例:

例1:1763年,英国殖民者企图攻占加拿大,遭到当地印第安人的反抗,当时两名印第安人的领袖曾收到英国人送来的“礼物”——被子和手帕。不久,很多印第安人就陆续发病,患者高烧,皮肤大量出现皮疹,然后转为脓泡,一些人因病相继死亡。英国人达到了不战而胜的目的。原来这些“礼物”是天花病人用过的物品,致使印第安人感染了天花病,这就是一次听不见枪声的生物战。

例2:1864年鞑靼人围攻黑海附近的卡发城堡要塞时,三年不克,便把自己队伍中死于鼠疫的尸体,用投石器投入要塞,致使城堡内军民染上鼠疫而无条件投降,后由逃出者将鼠疫带至意大利,造成在欧洲蔓延,持续流行了八年,死亡2500万人。

上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特意研制出在战争中使用的致病性很强的微生物及毒素,使对方造成传染病流行,达到伤害人、畜,毁坏农作物的目的。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自从它被用于战争以来,就以其自身杀伤力大、波及面积广、成功率高、成本低等特点,深受许多国家战争狂人的青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武器的种类和类型更是多样化。众所周知,生物武器是深受人们厌恶和恐惧的一种武器,全世界都应反对使用它,并且国际法也明文禁止研制和使用生物武器。但是恰恰与我们希望的相反,许多国家一直没有中断过对生物武器的研制、开发、生产,并且在现代的局部战争中和恐怖事件中都曾使用过生物武器,就是在当前的国际事务之间也还常常提起某国被怀疑有生物武器。那么,为什么生物武器会倍受关注?生物武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它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它通过途径对人体产生作用?

今天我们来学习——生物武器及其防护的第一节:

生物武器概述

一、生物战与生物战剂

1、生物战:应用生物武器来达到其军事目的的作战称为生物战。

2、生物战剂: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并引起大规模疾病的微生物及毒素。

3、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为生物武器。

4、战争与瘟疫:(1)赫梯人的“生物武器”;

(2)侵华日军“731”部队用活人做细菌实验。

二、生物战剂分类

生物武器既然是生物战剂与载投工具的结合,其种数自然就是生物战剂种数与载投工具种数的乘积,然而这样做并没有实际意义。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二者分离,从而对生物开路的类型有一个更加明晰的了解:

(一)按是否具有传染性分类

传染性战剂 例: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等。非传染性战剂 例:肉毒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二)按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分类

1.失能性战剂:使受害者在患病后会暂时失去战力,死亡率小于10%的战剂,如布鲁氏杆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

2.致死性战剂:这是使受害者染上严重疾病,死亡率超过10%的战剂,如鼠疫杆菌、炭疽杆菌、黄热病毒等。

三、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讨论)

因为生物战剂是具有生命力的细菌或病毒等微生物与毒素,因此,必须随营养物一起施放。生物战剂可装在多种兵器和器材中使用,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喷洒生物战剂气溶胶

利用一定的喷雾(喷粉)装置,将生物战剂的液体(或粉末)喷出成细小液滴(或颗粒),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生物战剂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染病。

武器有小型炸弹、气溶胶发生器、气溶胶布洒器等类型,可由飞机、导弹、火炮、舰艇等发射。

(二)投掷带有生物战剂的媒介物

投放带生物战剂的昆虫、小动物、杂物等(朝鲜战争中美军用四格弹投放)。

(三)其它方法

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食物、通风管道、日用品、尸体、遣返俘虏等,间接使人感染致病。

四、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

引导学生讨论:生物战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

施放生物气溶胶,将携带有细菌或病毒的生物战剂喷撒到空中后,会形成很细微的颗粒,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随风飘荡。这种微粒与空气的混合体,叫做生物气溶胶,它的颗粒很小,约为0.5微米~5微米,肉眼很难看见。

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四个主要途径:

(一)呼吸道吸入

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通过呼吸道吸入,使人感染致病。

(二)误食

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

案例:朝鲜战争中美军空投麻袋装带霍乱弧菌的蚌肉于山腰林中,被一上山砍柴村农拾到带回村,与村民分食,致使霍乱病在村中流行,死亡多人。

(三)皮肤接触

生物战剂如炭疽杆菌等病菌直接或间接(接触带菌物品)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

案例:美国发生的邮寄带炭疽杆菌粉末邮件,使收件人伤亡案。

(四)昆虫叮咬

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使血液污染而致病。

五、生物武器的特点

生物战剂具有区别于核武器、化学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杀伤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

(一)致病力强

少量生物战剂进入体内即可引起疾病,甚至死亡。若同时感染几种战剂,则使诊断和救治更困难。

(二)污染范围广

在有利的气象、地形条件下,少量生物战剂即可造成大面积污染,带生物战剂昆虫、小动物的活动及染病的人及动物的远距离移动,可造成大范围的污染和疾病流行。

(三)不易被及时发现

由于其无色无味及释放的隐蔽性,因此不易被人们及时发现。

(四)传播途径多

1、传播方式及媒介物多:可经空气、水、食物、污染物体及昆虫等传播。

2、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多

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及黏膜等进入人或动物体内。

(五)危害时间长

生物战剂存活时间即为其危害时间。从几个小时至几十天,甚至数十年,在当地大量繁殖则成疫源地其危害时间更长。

(六)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生物战剂存活受生产、贮存、运输及使用条件、方式影响较大;其攻击效果受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季节、降雨雪、日光及地貌等条件的影响很大。

六、总结

篇1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教案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加深对种群、群落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的基础。而通过本节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构模型的学习方法有积极意义,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归纳、推理、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志奠定基础。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师生、生生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难点是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因此,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寻找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在讨论中体验物质与能量这一纽带的存在,从而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四、教法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结合本节内容,教师通过图、文、科学事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思维,在思考中形成生态系统概念,构建生态系统结构。

五、学法

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运用多媒体课件,着力引导创新学生学习方法。

六、课时设计

2课时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①无机物质:CO2、O2、N2、NH3、H2O、NO3 等各种无机盐 ②有机物质:糖类、蛋白质等

③其他:阳光、热能、压力、pH、土壤等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①绿色植物

②蓝藻、光合细菌(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产氧的特殊生理类群原核生物的总称,如红螺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紫色非硫细菌等)

③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等

(3)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从活体中获取营养的、营寄生生活的)

①大部分动物(但不是所有的动物)②非绿色植物(菟丝子等)、食虫植物——猪笼草、茅膏菜、捕蝇草

③某些微生物(根瘤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虫草属真菌等)、寄生生物(蛔虫、线虫、猪肉绦虫、大肠杆菌等)、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噬菌体等)。

消费者的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着重要作用。

(4)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分解者不一定都属于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属于分解者)

①大部分微生物(圆褐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等细菌,酵母菌、霉菌、蘑菇、木耳、灵芝等真菌、放线菌);

②一些动物(蚯蚓、蜣螂、白蚁、甲虫、皮蠹、粪金龟子等)。

(5)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是属于自养生物,能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保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保证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6)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关系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它们的关系如下图:

第二课时

2、营养结构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表示:草→兔→狐(注意:①箭头方向,②第一环节一定是生产者)

(2)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

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

特别注意:

①食物链(捕食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

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从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数起的,即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即植食性动物)开始的。

③在食物网中计算食物链的条数,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具有食物关系的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不能断开。

(4)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各个食物链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如图)

(5)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6)某种生物数量的减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①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该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将减少。②若一条食物链中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例题〗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蜘蛛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

A.增加

少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解析】A 本题考查食物网中各种食物链之间的关系。在该食物网中,由于蚱蜢大量减少,必然导致晰蜴和蛇的食源短缺,从而影响其数量使之减少。鹰作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级消费者,由于失去了原先占有的一个营养来源,于是鹰将增加对兔和相思鸟的捕食,这样导致蜘蛛的天敌(相思鸟)数量减少,进而使蜘蛛的数量增加。〖例题〗下图表示南极洲生态系统,该系统的大鱼因过度捕捞而急剧减少,那磷虾的数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析】当大鱼数量急剧减少,中间这条食物链不能为虎鲸提供大量的食物来源,虎鲸就会加剧对两侧食物链的捕食。对左侧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食须鲸,使须鲸数量减少,从而使磷虾的数量增加。

(7)食物链的计数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不是单一存在的。由于动物的食物来源多种多样,食物链常交织成网。在计数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食物链的起止:起于生产者,沿着箭头数,直到最后一个营养级,中间不能中断。在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必定是生产者,草食动物必定在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原因是生产者的能量流到第五营养级时,已经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的生命活动。

〖例题〗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C. 若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解析】C 根据数食物链的原则,可知有如下食物链:①A→B→H,②A→C→D→H,③A→C→F→G→H,④A→E→F→G→H,⑤A→E→D→H。H在这五条食物链中,分别处在第三、四、五、五、四营养级,因此它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属于稳定型种群,种群密度相对稳定。由于C与B、E存在竞争关系,C数量下降,A的能量更多地流向B、E,并经过食物链传递给H,因此H的能量供给不会受到影响。

八、作业布置:《三维设计》P101-10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八下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07-07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反思09-16

基因遗传性状初中生物12-24

生物基因05-31

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08-24

生物必修二基因重组08-24

生物必修二基因重组07-05

高三生物基因工程07-18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05-12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08-21

上一篇:护理人文修养论文下一篇:高中生要如何备考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