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案

2024-07-22

一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案(精选13篇)

篇1:一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案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渗透教案

挫折教育

目标要求: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正确认识挫折,勇于挑战困难,从而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健康心理。2.知识与能力:

(1)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2)通过活动,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感受挫折,掌握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一些方法。3.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交流等,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合作技能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德育渗透目标: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渗透目标: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挫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扳手劲比赛。

2、请胜利的同学做一个表情动作,请失败的同学也做一个表达你此刻心情的表情。

3、小结:伤心、难过、遗憾、失落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表现。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挫折”这个话题。

二、认识挫折

1、在刚才的暖身活动中,我们有部分同学已感受到了失败,这就是挫折,在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请你把学习中、生活中、人际交往等方面中遭遇的挫折用笔写下来。

2、倾心交流:(小组讨论)

你遭受过哪个方面的挫折?遭遇挫折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3、学生代表发言。

过渡:同学们,你别小看这些挫折,如果没有解决,藏在心里,那就会越积越多,直接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我们怎样战胜挫折呢?请听故事《两只小兔》(课件出示)

三、战胜挫折

1、故事天地。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想对其中的哪一只小兔说什么呢?请学生发言。

小结:在故事里,我们要像那只逃生的小兔一样,勇敢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多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解决困难的办法,并在挫折中振作起来。

2、心灵撞击

同学们,你知道有哪些人勇敢面对挫折,在挫折中奋起这样的事例吗?师举例:张海迪

过渡:向张海迪等许多人都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你们呢?

3、同组交流:说说自己遭遇了挫折后,你采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4、学生代表发言。

5、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抗挫名言。

四、总结:在一个人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没有人能永远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要我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就可以做到“不在失败中倒下,而在挫折中奋起”。没有登不上的山峰,也没有趟不过去的河流。

篇2:一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偏旁“口”,会写“升、国”等8个字。

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音画配套,情境渲染,诱发热爱国旗之情。

1、同学们,来听一首歌曲,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听到国歌响起,你想到了什么?(录音)

2、出示国旗,你知道她的名字吗?(认读:五星红旗)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五星红旗的样子?(①她是我们的国旗;②上面有五颗金色的星星,一颗比较大,四颗比较小;③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亿万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3、在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前,每天早晨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板书:升国旗)

(二)初读文本,感知文本,激起热爱国旗之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词。指名读。

2、请学生看动画听课文录音。

3、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词语。读完后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

五星红旗 我们 国旗 升起 立正 敬礼 您

(2)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词。

(3)认识了这些新朋友,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共有几句话?、(三句)

(三)精读文本,感悟文本,品悟热爱国旗之情。

1、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句子: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3)出示图片:刘翔手举红旗。指导朗读: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当刘翔取得冠军的胜利后,把代表国家的象征披在自己身上,这是多么自豪啊!你能用自豪的语气读读这句吗?

(4)指导朗读第一句。自由练读,男女生读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五星红旗,是我们自己的国旗,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了什么?(《国歌》)

(2)在国歌声的伴奏下,有谁认真观察过五星红旗在是怎样升起来的?(3)出示句子: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4)出示升国旗的动画,让学生体会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5)你们瞧,在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升得多高阿!在祖国的蓝天上空随风飘扬。多美啊!谁能把这样的美丽的通过你带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谁来读读?

(6)指导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一、二句。3.学习第三句

(1)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2)出示句子: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3)指名读句子,并做立正、敬礼的动作。(4)“您”在这儿指谁?(国旗)为什么要用“您”而不用“你”?(表示对国旗的尊敬)您一般用在长辈或值得你尊敬的人身上,在生活中可以用“您”称呼哪些人?

向国旗敬礼,表示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那谁能把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呢?

(5)指导朗读第三句。指名读,齐读

(四)整体回归,诵读品悟,升华热爱国旗之情。

1、让我们怀着对国旗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之情来参观北京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多媒体)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说话训练:我们除了在升国旗的时候,向国旗立正,敬礼,以表达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在平时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呢?工人叔叔的辛苦施工,建筑成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农民伯伯的辛勤种地,有了丰收的粮食;老师呕心沥血的教育学生,成就了大批祖国的人才;医生为了病人救死扶伤,使得我们的身体健康强壮。每一个行业的叔叔阿姨,都在用自己的汗水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每一位公民都在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小学生现在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看着鲜艳美丽的国旗,你想对国旗说些什么?

5、听唱《国旗、国旗、真美丽》。作业布置:

1、搜集有关国旗的其他知识。

篇3:一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案

一年级小学语文教材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教育内容很多, 但每篇课文都有侧重面。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思想品德教育重点。如《我多想去看看》、《王二小》《画家乡》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 对家乡的热爱,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自己去吧》体现了对独生子女主动锻炼、大胆实践的期盼, 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愿意主动实践的教育;《借生日》、《平平搭积木》、《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赞扬了儿童关爱他人、敬爱父母的美好心灵, 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敬爱父母, 乐于助人的教育;《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两只鸟蛋》、《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等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 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这样有了重点, 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在教学中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就能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效率。我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三步曲, 效果很好, 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步:导入新课时的思想品德教育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 好的导入会使学生迅速理解老师的意图,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师生双方都很愉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作为山区的小学生, 他们的知识面狭窄、见识少。特别是才入学不久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所以, 在教学新课, 学习新知的时候, 一定要用好资源,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如, 我在教学《王二小》这一课时, 先运用远教资源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 同时将三幅图以投影的形式出现, 让学生感受、了解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人。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做?这样,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努力学习, 将来长大后为祖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有帮助。

第二步: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接替学生的朗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互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立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探索研究发现, 在学生独立感受体验的同时, 辅以图片、声音、影视等媒体, 能产生不同凡响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 我在教学《两只鸟蛋》这篇课文, 在理解文中“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时, 当学生读到这儿, 不理解为什么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为什么会焦急不安?这时, 我就播放远教资源中的动画课件《两只小鸟》破壳而出的部分, 让学生认真观察动画课件, 从而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就是两个小生命, 其实两只鸟蛋就是鸟妈妈未出世的两个孩子, 所以鸟妈妈看见自己的两个孩子丢了心里非常着急。这样, 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同时, 学生的幼小的心灵里就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 对小鸟的关爱, 对大自然的热爱, 我们不要随意去捣鸟窝、取鸟蛋, 小鸟是人类的朋友, 应爱护小鸟、保护小鸟, 为小鸟提供自由生存的空间,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样,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思想品德教育就顺理成章的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

第三步:拓展延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在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同时, 与其他学科或以后将要学到的内容及生活联系起来, 把知识向其他方面扩展或延伸,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同时, 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 我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时, 除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运用远教资源中的课件“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以外, 还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 运用远教资源中的图片, 给学生展示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亚运村、故宫、长城、颐和园等。这样, 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让学生就感受到我国首都北京城的美丽风光, 更加激发孩子对北京城的向往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篇4:一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案

随着国发〔2005〕 35 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出台,职教事业的发展已进入了春天,人们的观念也随之改变,职校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真正的职校生活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笔者从多年山区职校德育和心育工作中,发现职校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尤其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业竞争、社会竞争、社会适应方面比其他高中学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心理更脆弱,不良品行更为突出,致使职校德育工作更加艰巨。目前,职校德育工作运用传统的模式已较难应对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需要探索一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路子。

一、开辟德育与心育渗透的切入点:贴近生活,学会做人

根据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我校课题主持人余国天提出:“德育为生活服务,从生活中育人,校园无小事,事事皆德育”,提出“求真知,做真人”的校训和“做事首先学会做人”的口号,我校的德育工作紧扣这一理念开展各项工作。做人以德先行,而德中以健康的心理为核心、为基础。尤其是对于在爱、人格、自信等方面存在缺失的职校生来说,更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在实践中以学生生活为教育载体,在生活教育中渗透德育与心育,把以“说”为主的德育变为了以“做”为主的体验式德育。

二、全员德育,多渠道、多层次渗透心育的模式

我校德育实行全员参与,贯穿在全校师生员工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在“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生活就是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开展德育工作,使德育走向生活化。同时,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和多种途径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学科渗透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我校课题组进行了学科渗透德育与心育的研究,使学科教学走“生本教育”的道路。自开展“生本教育”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本教育”这种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合群性;既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又融洽了同学之情;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意志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耐挫力。起到了很好的德育与心育的效果。

2.班主任工作渗透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德育与心育整合的有效途径。主要做法有:通过开展德育和心育主题班会,及时化解学生在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困惑;通过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活动,使师生关系更和谐了;通过与班主任共同对学生及家长进行电访、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及其家长的心理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通过对班主任的全员心理知识培训,丰富班主任心理知识,使班主任能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渗透

处理学生矛盾、学生冲突事件是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对学生问题的处理是否妥当,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育人效果。我们的做法是:给予学生关爱,接纳学生的错,并与学生作探讨式的沟通,运用心理知识来处理学生问题。例如运用转视法(换位思考)、认知调节法、理性—情绪疗法等,这些方法的运用比说教式或训导式效果要好得多。

4.面向全体,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是以发展性为主。我们的做法是:完善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心育设施设备的添置。我们为了更贴近学生生活,将心理辅导中心命名为“生活指导中心”;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开展对特殊学生的个别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干预的三级保健体系(大学心理专家教授、心理治疗机构——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生心灵使者);成立学生心理社团——“学生之家”;每年对学生进行专业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心理问题的排查和预警;多方位进行心理知识宣传;以科研促发展,以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心育水平的提高。

5.全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针对现代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感恩之心的特点,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通过心理课、主题班会、早读诵读感恩导语、唱感恩教育歌曲、讲感恩的故事、观看感恩教育片、开展感恩手抄报、亲情作文征文比赛、感恩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感恩教育让学生更懂得珍惜现在,改善了亲子关系。

6.营造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

第一,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学校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创建良好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美化、绿化、净化、知识化。用“做事首先学会做人”理念引导学生;用 “我能行、我阳光、我快乐”“微笑是送给别人最好的礼物”“及时道歉是化解人际冲突最好的灭火器”“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等心理暗示语的早读和课室张贴激励学生。精心设计校园人文景观。如石景“如实石”、“上善若水”等;花圃景有“爱、信、严、勤、实、朴”字样;校徽的设计涵义为天、地、人和谐环抱成Q字形等。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独特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宽容对待学生的错,给他们一个成长的空间。全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卢勤老师说过:孩子的成长需要宽容,是孩子就有可能犯错,孩子的成长是在不断地犯错中和不断地改正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对待学生的错,学校采取以教育、疏导为主,推崇“接纳错误,给予机会、帮助改正”的教育方法,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了一個宽松的空间。不少班主任感叹道:其实职校生是一块被尘蒙的宝石,我们职校教育者要善于拭去蒙在宝石上的灰尘,让它发出璀灿的光芒。的确,不少在校时犯过错误的职校生毕业后走上社会都有着很好的表现,有的还被提拔为单位的领导。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

7.给学生心田种“庄稼”,除“杂草”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孩子的才能都是多元的。职校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但并不是永远的失败者。我们从开发职校生的特长潜能开始,让学生找到成功感,进而找回自信心。我们的课题主持人余国天曾说过:“要使孩子的心灵不长‘杂草’,那就种上‘庄稼’吧!”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展了有益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竞技比赛,如一年一度的大型元旦文艺汇演、校运会、三月技能竞赛等;每学期坚持开展文明生、文明班、文明宿舍、三好学生、劳动积极分子、优秀干部、优秀心理助手、阳光职校生等的评比。让学生在职校大显身手,感受成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职校生在健康快乐地成长。(稿件编号:090905003)

参考文献:

[1]陈虹.关于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及迫切性——访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7).4~7.

[2]吴发科.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探究与实践[M].广州:广东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

[3]陈虹,张婷婷.美国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优秀品质和美德”[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3)

[4]芦苓霞,王彦勋.幸福人假设及在管理领域的意义[J].经济管理,2007,13.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曲江职业技术学校,512100,电邮:wangwei@arcp.cn)

篇5:二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案.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想象的乐趣.2能对音乐、图形、生活中的事物展开想象。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思维的能力, 增强想象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活中 善于奇思妙想。

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挥想象。活动准备:主题图、动画片、音乐、画纸、彩笔。活动流程:情境聚焦。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段精彩的动画片。(播放《哪吒闹海》片断动画片我们就看到这里,谁知道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在动画片里我们知道哪吒脚踏风火轮能上天能入海,能去她所有想去的地方。那么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吗?这就是神奇的想象,那想象可以变成现实吗?到底可不可以呢?下面老师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听了故事你就会明白了。

(二、听故事,初步理解想象。通过听故事使学生体会什么是想象。

(三、看图激发想象(出示挂图图中的小朋友望着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她想象成了苹果、大马、海龟……(生自由回答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说一说看到图形后想到了什么?

(四、听音乐激发想象,小朋友们想象得可真奇妙真有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带上丰富的想象来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播放音乐《百鸟朝凤》片断这段音乐美吗?在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五、比一比,画一画。(出示带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的画板看到图形你想到了什么?小组内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想到的东西。比一比,哪个组想的多,画得快,并评出画得最好的给与奖励。

(六、奇思妙想:由学生表演,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到奇思妙想的境界(1、看生表演:森林里要召开动物联欢会。(2、思考:百灵鸟去作什么了? 请你以百灵鸟去做什么了为题目编一个故事。先和你的小组同学来说一说,怎样才能把故事编的新奇有趣,一会讲给小朋友们听。

(3、小组交流:百灵鸟去做什么了?(4、向全体展示自己编的故事。

活动总结:孩子们,在想象的天空里,你们展开了飞翔的翅膀,飞得很高,飞得很远,飞得很美。老师希望你们不仅飞在今天的课堂上,还要飞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希望小朋友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长大以后把想象变成现实,让美梦成真,就让我们

篇6: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案

镜子里的我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什么是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懂得什么是悦纳自己。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知道正确评价自己有利于身心健康。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德育渗透点: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我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它最近的心情不好,请大家帮助它。2.学文明理

(播放课文录音故事)

请每个同学对小黄莺说句话,老师把大家说的话录下来带给小黄莺。

(学生轮流发言的同时老师为学生录音)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许多人,他们也有过小黄莺这样的烦恼,但是他们能正确的对待自己的问题。书中的课文就给同学们介绍了一名美国残疾人的故事,请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3.活动明理

(1)分角色表演“小马过河”。表演结束后 A.请小马说说开始时为什么不敢过河? B.请观众说说后来小马为什么又敢过河了,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务?

C.请演员与观众共同分析: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与能力,结果会怎么样?

(2)模仿人物:请参加表演的同学尽量表现出被表演同学的特点与优点,然后请问同学们猜一猜被表演的同学是谁?这个同学还有什么优点?再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的优缺点以及自己的特点。

(3)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图画纸,并将写有形容词的条幅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参照词语为自己画像。

要求:画得不好没关系,但要在图画上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冲动 顺从 好奇 助人 独立 爱争论 细心 沉着 节约的 周到 合作 文静 乐观 固执 有效率的

4、总结全课

今天,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始学会怎样正确地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回家后请你将课后[实践园]中的话读给妈妈听听,再把[实践园]中的小报作好,把它贴在你的床头,每天看看自己的长处,增加一份信心,就会增加一份前进的力量。

篇7:三年级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整十数乘法的口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2.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2.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一位数乘的口算过程。

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三)德育渗透点

1.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2.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满10怎样进位,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练习卡片、练习题投影片和数学游戏卡。

教学步骤:

一、铺垫设伏

1、复习准备

投影出示口算题:

(用纸板覆盖,一题一题出示)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

教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学生回答10×2=20,4×2=8,20+8=28)

教师追问:那么你能不能说一说140×2又是怎样口算的呢?(同座位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同学回答(把140看成14个十,先用10个十乘以2是20个十也就是200,4个十乘以2是8个十也就是 80,200加上80等于 280)

教师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帆船、帆板比赛在哪个城市举行吗?(引入主题—扬帆奥运。

1、出示情景图:

问:图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1)、3个月一共挖出多少万吨淤泥?(2)、本周已经运走了多少吨淤泥?

3、谁能帮他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答师板书:18×3 师:你能口算出它的得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反馈练习:14×3 12×5 49×2 16×4

先让同桌互相说口算过程和得数,然后指名说出口算过程。

5、师:140×2你会口算吗? 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1)、谁能为第二个问题列算式? 生说师板书:400×20(2)、同位两人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3)、全班交流交流:(每人都从别人的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线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填上3个0就可以了。

反馈练习:200×30 100×70 30×300 10×600

三、巩固拓展:

1、第47页1 第48 页2

2、第48页第5题

第(1)、(2)小题课自主解决。第(3)小题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通过交流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3、第7题 学生可根据信息提出用乘法解答的问题。

第二问需要学生根据9月份的销售量对10月份的销售量进行预测。

篇8: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

德育是一种通过施加品德、道德教育, 改善和调节心理认知从而达到改善行为的目的的活动过程, 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既是学校德育的目标组成,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学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独立课程, 因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 势必对提高两方面的效果都具有积极意义。探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 对于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和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从概念和内涵来说,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别有各自的具体内容、目标和实施的侧重点。德育是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前者的目标侧重于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与阶级要求的品德, 后者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同时,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标杆。在对象上,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全体学生;在方法上, 都坚持教育性、差异性、主体性、发展性的原则;在实施途径上, 都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多方面的配合, 以及环境氛围的全面协调。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既重视社会功能, 又重视个体功能。随着人的主体地位的提高, 德育的个体化功能更加凸显, 表现为德育的“灌输”方式由“灌输教育”向环境氛围的感染的改变, 德育更加重视学生感受, 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提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工作具有一致性, 这种从学生成长环境去理解学生的内在因素, 并采取差异性的教育方法纠正其特定的行为和动机, 不但有助于提高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增强教育效果, 而且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 既有助于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又有利于丰富德育的内容, 而且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既可以将德育的工作方法带入心理健康教育, 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引入德育工作, 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德育方法以说服教育和灌输批评为主, 主要通过来自于社会要求的外在影响对学生实施品德、道德教育, 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个体化教育方法的引入, 有利于德育工作的深入, 可以设身处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 大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德育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增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在促使学生人格不断健全的教育过程中, 必然会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善, 使学生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别侧重于社会层次和个体层次, 但二者都是人的社会化教育过程, 都是以社会规范为价值取向, 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的途径

1. 结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制定差异化德育目标

德育的目的是通过社会道德的个体化, 促使社会道德得以良好地发展。德育目标的确立主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这其中也不乏民族文化道德传统的因素和时代性的道德因素, 同时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及心理特征。传统的德育工作虽然也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 但是具体工作中主要依赖于来自常规理解的群体性的普遍特征, 根据青少年个体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去实施德育的做法还很少。然而, 这恰恰却是特别重要的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 当然我们首先要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 但同时也要关心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制度差异化的德育目标, 实施差异化的德育方法。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的差异化德育目标是在德育总目标框架的范围内的差异, 根据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理想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德育内容, 制定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的德育目标, 采取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德育方法, 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个别咨询法、访谈法, 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重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 进行“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差异, 制定差异性的方案, 采取差异性的教育策略, 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 关注学生心理实际需求, 推进德育过程生活化

德育过程生活化的基本内涵是德育内容来自于生活, 德育方式在生活中进行, 德育目的服务于生活。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 明确指出了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 德育教育案例要选取学生感同身受的生活事例, 还要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从中领悟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意义。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 不仅强调“关注生活”, 而且强调“走进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主张“生活即教育”, 既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指出了生活决定教育, 又强调要为了生活而教育和通过实际生活进行教育。杜威和陶行知两位伟大的教育家都强调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紧密联系, 指出了教育只有与生活世界相联系, 才能充满活力。实践也证明, 离开了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客观分析、离开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往往很难真正理解学生, 德育工作就会变得不切实际, 学生对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德育资料也会失去兴趣, 从而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因而在德育实践中, 要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深入学生群体, 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 关注学生生活需求的同时更要分析并掌握学生心理的实际需求, 以使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切合学生生活。今天, 学校德育生活化是德育发展的趋势, 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需要, 更是遵循学生心理形成规律的必然要求。通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 德育工作者可以学习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方法,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而在德育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

3. 根据学生心理形成规律, 促使社会道德观念的内化

个体的道德观念形成是从儿童成长阶段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开始的, 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要求建构着他们的认知基础, 并随着内化程度的加深而进入内隐性无意识状态, 成为判断事物的内隐性标准和实际行为的约束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这种内隐性道德观念会随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概念体系, 在内隐性道德观念的作用下, 个体外显性的语言、行为以及生活方式等会不自觉地做出相应的选择。而实际上, 外显道德观念、社会道德观念对个体语言、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具有调节作用。因此, 在实际生活中, 个体的语言、行为以及生活方式等会受到外显道德观念的影响, 个体表现出的道德素质是内隐道德观念、外显道德观念、社会道德观念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今天, 在我们的外显性道德教育手段较为成熟的条件下, 如何通过内隐道德教育手段, 增强学生的内隐道德观念, 对于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思想道德教育从小学就要抓起, 并且, 小学阶段是个人一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初期, 同时又是关键时期, 道德教育的重点应是道德观念的内化。

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是比较复杂的, 很多思想和行为问题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心理原因, 因而德育工作要有所深入, 如果仅停留在表面, 就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 教育者与学生的接触性谈话和对学生个性心理的了解, 可以针对性地实施德育, 从而大幅度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在具体实施中, 适当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 制定差异化的德育目标, 推进生活化的德育方式, 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 促使学生道德观念的内化。

参考文献

[1]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创新的抓手.中国德育, 2010 (10) .

[2]陈兵.论德育工作、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长沙大学学报, 2006 (11) .

[3]李术红, 刘美丹.心理健康教育在实现德育心理目标中的作用.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 (2) .

[4]陈家麟, 栾海清.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组成部分.扬州大学学报, 2004 (8) .

[5]郭丽虹.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属性及德育概念的重新建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9 (5) .

篇9:一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案

【关键词】 素质教育;小学德育;心理健康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化,从学生的行为、话语、情绪等方面可以看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学生很容易被当代电视机、手机、电脑等先进技术所吸引而迷失方向。为了避免情况日益严重,教师要及时采取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发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直面挫折。本文就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增加师生交流,经营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还处于幼稚的阶段,小学生的内心还比较脆弱,每当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障碍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担当倾听者的角色,耐心聆听学生的倾诉。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师生观,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利用课间时间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心理压力等,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注重在交流过程中的说话方式和语气,一位整天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教师以僵硬的口吻与教师交流会给学生带来交流负担、难以让学生完全敞开心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因此师生之间要遵循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平等的原则,才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同时也可以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第一要义就是学习,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毋庸置疑是用在学习上的,以至于学生没有剩余的时间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要学会抓住一切有利时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又深刻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接触最多、钻研最深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知识是学生必学的环节,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书本知识中富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例如:黄继光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用自己的身体去挡子弹。教师可以牢牢抓住这个事迹,向学生讲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如今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每天都要微笑面对每一天、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像这样由书本实例因素的心理健康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自己也能深入感悟。另外,在枯燥乏味、压力过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复杂的心理压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典型事例来帮助学生在无形中疏通思想。

三、因材施教,形式多样,个别辅导

当代的大班级教学的模式,每个班级多达五十多人,每位学生在心理承受能力、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从日常行为中通过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来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从他的精神状态、语气等方面,发觉他最近有一些心理障碍,想找他进行沟通,然而,他显然不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最近遇到的种种困难。为了进一步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可以采取日记交流法、以最近的情况为主体每人写一篇日记或者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先让这位学生在同学面前敞开心扉,如果还是无法解决心中的难题,教师再进行点播等方式,让学生有一个缓解。通过这些方式间接地了解了学生的状况,然后,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分析现在的问题,并且为学生提供解决方法,让学生微笑面对每一天,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四、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心理素质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所在的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会根据环境而发生变化。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课间时间、班会课、早读课等方式开展一个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研讨会,通过讲小故事、看视频、表演话剧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讲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的氛围。例如:在期末考试前期,学生的压力肯定有明显的增加,教师可以讲解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事例,从小时候经历的天花和猩红热等病到长大后妻子、良师去世的悲哀,托尔斯泰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坚持不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而成为文学界的泰斗。这样通过真实实例激励学生,让学生相信“坚持就是胜利的真理”,让他们明白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存在磕磕绊绊,不会很顺利的一路走到底,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让学生正视成功与失败,不因为一次进步而得意忘形,也不因为一次退步而从此不相信自己。让学生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是指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坎坷。面对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要注意疏导学生的方式方法,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直面苦难,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唐讯.现代教师心理素质[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开明出版社.2003

篇10:一年级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一)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通过时间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渗透措施

一、数一数

1、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数教室里的实物。

二、比一比

比多少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2、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比长短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好习惯。

教师提供物品、选取身边的题材让学生操作、比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几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创设游戏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学习5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5以内的减法 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4、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五、分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录像:商场外景镜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结合数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充分利用主题图所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抽象出数10。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流的能力。

2、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数学乐园

1、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设游戏活动:送信游戏、起立游戏、投掷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

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数位。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断能力。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

1、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8、7、6加几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2、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3、组织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5、4、3、2加几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学习知识的迁移能

力和计算能力。

十、总复习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篇11:一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品读、赏析、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其精彩的语言。过程与方法

朗读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在合作与探讨的气氛中融入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以求达到对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实现的可能。情感与态度

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同时,通过拓展与延伸来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认识。德育目标: 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方法:以读讲、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的内容,了解各地的一些民歌、民俗的民间文化。提问学生:什么是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作者姓名。)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他们的民歌都不相同。下面,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音乐,听听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教师播放两个地方的民歌音乐,请同学们说说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啊,你们都能听出来,说明你们对民歌还比较了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云南的民歌。(教师板书: 云南的歌会)

二、云南民歌的简介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是谁?提问学生:(沈从文),他是云南人吗?(不是)是哪里人呢?(湖南凤凰人)。那他为什么对云南的歌会特别了解?(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去了云南,后来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所以对云南的歌会比较了解)。他最著名的中篇小说是《边城》。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四、听课文录音范读,全班齐读

五、检查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î)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酬(chïu)和 铁箍(gū)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譬喻:打比方。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淳朴:诚实朴素。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忌讳:忌怕而隐避。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六、理清文章脉络

明确:课文分为四部分,总分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的叙述。第二部分(2―3)描写山野对歌。第三部分(4)描写山路漫歌。第四部分(5)描写村寨传歌。

七、再次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2.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学生自评、互评。

八、小结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我们要反复品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九、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课外收集有关云南民歌的音像资料及当地的民歌民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云南的歌会》,理清了文章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文章首先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合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生答)看来,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云南的歌会也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二、赏析品读课文:

1.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场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场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场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场面(第5段)。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学生读后,教师评价朗读并引导:虽然同是写唱歌,但侧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禁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场面――山野对歌,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2.赏读“山野对歌”

教师导引:同学们注意,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这就是“山野对歌”。

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说明“对调子”多数以情歌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或见景生情、或提问、或互嘲互赞)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机智才能)

这里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内容,看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刻画这个年轻妇女?(动作、神态、外貌)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人物的外貌,分别从面容、牙齿、衣饰特别是对衣着的描写,你觉得这个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性情开朗、活泼、聪明、手脚勤快)在这个对歌场面中,作者侧重写了唱歌人,有什么作用?(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明确:这是以人衬景的写法,表现出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乐。3.赏读“山路漫歌”

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悦耳好听的山歌)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淳朴本色美)

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录音朗读,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学生听录音“这条路„„接着起飞”] 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等会让大家分享一下。(提示:我们可以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来赏析好词好句)

例: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这个歌唱场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侧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此处全凭学生自己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例:写实。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

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总之,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任务优美的歌!板书:以景衬人

4.赏读“村寨传歌”

“金满斗会”呢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人多――时间长――盛装)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盛况空前,十年难逢)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侧重写的是唱歌的场面,既有全局描绘,又有细部刻画。板书:点面结合

5.赏读完三个歌唱场面,让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个表格,以更好的体会各个场面独特的风格。(斜体字部分由学生完成)

内容 特点 写作重点 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唱歌人

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 即兴的自由歌唱, 唱歌环境

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唱歌场面

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三、总结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在作者引领下,我们对自然、对人、对艺术进行了一番品味,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读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学们,生活就像歌声一样美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热爱那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吧!

四、拓展延伸——向学生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不久前,韩国人把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联合国抢占“申遗”针对此现象,你有何感想?受到什么启示?(热爱、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1.审议通过时间: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2.实施时间:2011年6月1日。

3.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4.颁布的意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5.保护范围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三条规定: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6.法制渗透小结:《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中,向我们反映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众多精髓,这些民间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的标签,是我们民族智慧得以传承的载体。同学们,我们应该从小树立法律意识,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受侵略,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要再让韩国无耻的“侵遗”事件再次发生!

五、布置作业

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以人衬景 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以景衬人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点面结合

内容 特点 写作重点 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唱歌人

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 即兴的自由歌唱, 唱歌环境

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唱歌场面

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

篇12:二年级上册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X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合群孤零零成群结队闹别扭孤独不料队伍单独调皮仍旧悠闲略微难道疑问X怪不得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

篇13:一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案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 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育与健康学科是各类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 尤其是在职业学校,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当务之急,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使同学们在学校生活中连续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职业中学的学生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是表现在口头上, 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 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 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即具体又实际, 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 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 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 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所谓适时就是时机问题, 因此, 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 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1. 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教师上课就必须要在学生面前亮相, 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 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 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 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感染学生, 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 又是一种教育手段, 在塑造学生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 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 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 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 组织教学中的教育时机。

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 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 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 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活动时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练习场地、整理器械等的劳动, 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爱惜劳动成果, 尊重劳动者的优良品质, 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

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 课前不做好充分准备, 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 学生没有兴趣, 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 课前的场地的布置井井有条, 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新生入学、新学期开始或临时代课, 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

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 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长处, 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优良品德。

3. 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的时机。

体育教材内容丰富、项目繁多, 不同的内容蕴含的德育因素不同。例如, 长跑, 侧重于坚毅、有恒心、不怕困难、肯于吃苦;球类运动侧重于勇敢、自信、果断、坚忍不拔等。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明确德育目标, 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教学相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意识,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与失败的优良作风。

三、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 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 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 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 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关心集体, 团结互助, 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 克服困难, 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上一篇: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作文下一篇:实训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