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污染行业的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2024-07-29

我国污染行业的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精选6篇)

篇1:我国污染行业的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我国污染行业的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宏观调控也需要相应的进行一些调整。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经济形势将基本保持稳定。据预测,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GDP平均增速将在8%-9%之间,保持稳定增长;价格总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在-1%-3%的区间内波动,基本上处于我国价格的合理运行区间之内。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的整体形势将保持稳定,不存在明显的需要拉动经济增长或平抑物价的压力。这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是同时应该看到,“十一五”期间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加大。

一是改革的难度加大。我国真正的市场经济可以说是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的。应该承认,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很多领域的改革。但是,不可回避的是,我国改革遵循的是先易后难的方针,原来改革的领域是一些问题比较简单、容易解决的领域,而现在需要改革的则是非常复杂的关键领域,不是单独一个领域能够推进的。改革难度的加大为宏观调控的实施带来了很多困难。例如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完善问题,涉及社保的体制选择、资金来源、运用以及储蓄模式等等。社会保障体制的选择有可能会对财政产生巨大压力,而财政政策历来和货币政策是联系在一起的,社保体制的改革对于宏观调控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是社会稳定的难度加大。这集中体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过大的收入差距上。从就业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年减弱。GDP 增长的就业弹性从1980 年-1989年期间的0.323 降低到2004 年0.1 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经济每增长1 个百分点,仅仅拉动就业增长0.1 个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就业弹性大约在0.3-0.4 之间。可以说,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是“非就业的经济增长”。而由于劳动适龄人口的大量增加(20 世纪70年代、80 年代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目前正好进入就业年龄),以及城市化带来的大量农业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和国有、集体企业大量富余人员下岗,“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以更快的速度增加。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估计,2004 年我国的城镇失业率已经接近10%。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的话,在“十一五”期间,这个数值将进一步上升,进而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威胁。从收入差距方面来看,库兹涅茨的“倒U 型假说”表明,在发展 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长期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将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从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包括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达到3.2∶1,再考虑城市居民还享有公费医疗、失业保险、住房补贴、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非货币收入因素,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可能高达5 倍-6倍,是世界最高的。反映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6,大大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虽然国家从20 世纪90 年代末开始采取或强化了一些措施(如减轻农民负担、逐步取消农业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收入调节等)抑制收入差距扩大,但成效并不显著,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分析,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将难以避免,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社会稳定应该是任何政府追求的首要目标,因此,在“十一五”期间,这二者应该是我国宏观调控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三是资源瓶颈约束突出,环境污染加重。未来15 年,中国将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将是资源消费高峰。2003 年,中国石油、铝、铜、镍、钢铁、煤炭和水泥的消费分别占到全球消费的7%、19%、20%、21%、25%、30%和50%.中国对钢铁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和日本需求的总和,而中国对铜、镍、锌、铁矿砂和水泥的需求也都超过美国。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矿产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6;人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量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约1/

10、1/20 和3/5.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面临资源压力将会更大。重化工业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对矿产、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供求缺口日益凸显。而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又带来了环境的高污染。据世界银行测算,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带来的损失占GDP 的比重就达8%以上。据中科院专家测算,2003 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 的15%。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自然资源支持体系已经无法持续地发挥有效作用。据专家分析,如果我国要实现2020 年GDP 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而又要保持现有的环境质量,资源生产率就必须提高4 倍-5 倍;如果进一步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资源和生产效率就必须提高8 倍-10 倍。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宏观调控必须解决的问题。

由于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并不面临着很大压力,而过高的失业率和过大的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同时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应该不再以经济增长(GDP 的增长速度)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对象,而应该重点调控失业率水平、收入差距及固定资产投资分行业增长速度、重要商品供求平衡程度、环境污染程度,同时兼顾经济安全、金融稳定程度等指标。

文章来源:全球节能环保网

篇2:我国污染行业的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环境污染形势分析与研究

摘要:文章从能源、水资源、重金属以及“三废”排放等方面,全面剖析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环境污染现状.指出为了解决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三高”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科技,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作 者:邓湘湘 DENG Xiang-xiang 作者单位: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5期 刊:湖南有色金属 Journal:HUNAN NONFERROUS METALS年,卷(期):,26(3)分类号:X5关键词:有色金属 环境污染 水资源

篇3:我国污染行业的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2015 年两会上, 环保部部长指出:“长三角、珠三角,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大面积雾霾频繁发生,引起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雾霾围城的今天,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自利性倾向会使其在无约束情况下以较低成本处理与环境的关系。 2014 年的环保部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13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156 天, 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7.0%,PM2.5 年均浓度为93微克/立方米, 12 个城市超标。 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污染类行业企业则是产生雾霾的头号凶手, 对雾霾治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企业有必要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 给投资者、公众、政府等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个对其了解与监督的平台, 这样也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本文选取2012 年和2013年沪深两市京津冀地区重污染行业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对比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与内容, 统计分析我国京津冀地区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环境信息披露程度综合评价模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完善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 希冀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奠定基础。

二、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研究回顾

西方国家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就开始研究环境会计,以Beams、Floyd A和John Tepper Marlin为代表开辟了环境会计研究和发展的先河。 不同国家对环境信息披露方式也有不同,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各有侧重, 中外理论论述差别颇多。 详见表1。

国内学者对环境信息披露研究较晚,以葛家澍、李若山(1992)为代表环境会计研究开始步入我国。随着会计研究的发展与环境的日益恶化,学者们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然而,在现有的国内外文献中,学者们更多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及环境信息披露状况进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是孟凡利(1997),其从形式、内容、核算方式及推行范围上给出了创建我国环境会计的原则性设想。此外,王立彦、尹春艳和李维刚(1998),李正、向锐(2007),卢馨、李建明(2010),周守华、陶春华(2012),岳燕(2014),朱博雅(2014),杨秋林、刘亚平(2015)也从不同行业视角等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做了详述。

国内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李建发、肖华(2002)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就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现状和需求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尝试构建企业环境报告框架。毕茜、彭珏和左永彦(2012),章雁、佟秀梅(2014)则分别通过内容分析法、回归分析对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由于我国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晚, 实证研究方面的文献匮乏,再言之,学者们未曾或很少对一个区域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详究。基于此,本文考虑到我国京津冀地区雾霾愈演愈重, 故以京津冀地区重污染类行业企业为研究对象, 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统计分析京津冀地区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状况, 运用实证方法对其披露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并围绕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思路。

三、环境信息披露统计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于2008年6 月24 日发布《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 》(环办函[2008]373 号), 确认了火电、 钢铁、 水泥、 电解铝、煤炭、冶金、建材、采矿、化工、石化、制药、轻工(酿造、造纸、发酵)、纺织和制革业14 类重污染行业。本文根据锐思数据库(RESSET)行业信息,从中筛选出62 家京津冀地区重污染行业类上市公司,详见表2;并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收集了62 家上市公司于2012—2013 年连续两年的社会责任报告47 份、年度财务会计报告124 份, 并对其所披露的有关环境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一)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分析

经过对所选62 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及年报的统计分析, 表3 结果显示,从披露方式上看,在2012—2013 年, 有22 家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均披露了环境信息, 披露比例为35.48%;有44 家公司在年报中均披露了环境信息,披露比例为70.97%。

从表3 不难看出,2012 年, 在社会责任报告和年报中披露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分别为95.83%和72.58% ,而在2013 年, 其比例分别为95.65%和75.81%,同比增长-0.18%和3.23%。 而且,2012 至2013 年,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的比例均比在年报中披露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高。 有35.48%的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环境信息,有70.97%的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在年报中披露了环境信息, 比前者多35.49%。

(二)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分析

就披露内容而言,本文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规定,综合国内外学者对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的分类, 将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分为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两类,非财务指标包括对环保风险、 环保措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保违法违规的说明、排放污染物情况、环境技术开发情况、 与环保部门签订的改善环境行为的自愿协议等; 财务指标包括环保指标、环境投入、环保拨款与补贴、奖励。其中,对环保指标的披露具体表现为年度资源消耗总量、 排放污染物数量及浓度、排放污染物超标、环境绩效指标等量化指标。 经对京津冀地区62 家重污染类行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及年报进行统计分析, 得到京津冀地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对各类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如表4 所示。

2012 年和2013 年, 京津冀地区重污染类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以非财务指标为主, 财务指标作为补充。非财务指标中,对环保政策披露比例较大, 两年分别达45.16% 和46.77%, 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6.45% 和4.84% 的披露比例居于最低水平。在财务指标中,对环保投入的披露比例较高, 分别为48.39% 和58.06%,而对排放污染物超标、超总量情况披露比例极低,在2012 年均未披露, 在2013 年也仅占3.23% 的披露比例。

根据上页表4 绘图1,计算得出,京津冀地区重污染类行业上市公司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技术开发情况的披露比例在2013 年较2012年有所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1.61%,1.62%,而对污染物排放方式及超标情况的披露比例增幅最大,达11.3%;其对年度资源消耗总量的披露比例在2013 年下降了3.23%, 对环境投入披露比例增幅达8.06%。

四、环境信息披露程度综合评价的分析

由前文统计分析可知, 京津冀地区重污染类行业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中对环保违法违规的说明、 与环保部门签订的自愿协议、 环保指标披露比例极小, 在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时不予考虑。 由于本文选取的上市公司中水泥、轻工、纺织和制革行业微少, 所以在此不参与各行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状况的综合评价。

利用层次分析法将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分解为3 个层次, 通过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构造两两比较矩阵;然后,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通过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对各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进行综合排名。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 最上层为目标层A, 即各行业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主准则层为描述各环境信息披露状况的三个组成成分, 即披露方式B1, 非财务指标B2, 财务指标B3。 分准则层为衡量主准则层的具体指标,即年报C1、社会责任报告C2、环保风险C3、环保措施C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C5、排放污染物情况C6、环境技术开发情况C7、环境投入C8、环保拨款与补贴、奖励C9。 最底层是方案层,即参加综合评价的6 个行业企业, 分别为火电、冶金、化工、建材、制药和采矿。

(二)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以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20世纪80 年代提出的1—9 尺度为依据, 根据图2 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如上页表4、下页表5(由于判断矩阵较多, 在此仅列示主准则层对目标层、分准则层对主准则层B2的判断矩阵)。

(三)计算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以成对比较矩阵为依据, 利用MATLAB 2008 分别求得主准则层B对目标层A、 分准则层C对主准则层B、 方案层D对分准则层C的最大特征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部分结果见上页表4 和下页表5。

(四)层次单排序及环境信息披露程度综合排名

通过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 得到主准则层单排序结果如下:

分准则层单排序结果如下:

方案层总排序结果如下:

根据方案层总排序可以得到各行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综合排名,见表7。

从模型结果得出, 京津冀地区重污染类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程度综合评价中, 财务指标权重为0.6833,非财务指标权重为0.1998, 披露方式指标权重为0.1168, 由此可见财务指标在综合评价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财务指标中,环保投入指标权重为0.1708,环保拨款、补贴与奖励权重为0.5125, 这说明环境信息披露程度评价过程中可以运用货币予以量化处理的指标还不足;而在非财务指标中,排放污染物指标所占权重较大, 可见重污染类企业在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披露时,很少将其进行量化,更多的仅仅是定性描述排放的污染物种类与超标情况。

五、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京津冀地区重污染类行业上市公司2012 年与2013 年环境信息披露现状进行统计分析, 及对其披露程度的综合评价, 发现目前我国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仍不完善, 具体表现为环境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披露内容不全面。

(一)环境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

上述研究表明,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和年报中连续两年的环境信息披露比例分别为35.48%和70.97%。 由此可见, 京津冀地区重污染类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的持续性仍不容乐观,环境信息披露比例有待提高。一方面,由于我国法律制度还未完善,目前还没有一种占绝对优势的披露方式形成。 当前,由于财务会计上的历史成本假设, 将导致其更注重表内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货币化信息, 而对无法或难以以历史成本计量但对使用者相关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 我国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以文字说明为主,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环境技术和货币指标的表格和图示等。

(二)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

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以定性披露为主, 统计分析出京津冀地区两年内对环保政策方针披露比例分别达45.16% 和46.77% , 对环境投入、 环保补贴、 拨款与奖励的披露比例均达50%。 第一,研究表明我国环境信息定性披露仅局限于环保政策方针方面,而对定量化的环境投入、 环保绩效等方面的披露少之又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报告在评价公司环境影响和环境绩效方面的有效性有所降低。 第二, 京津冀地区污染类行业上市公司为保持企业良好形象, 维护企业眼前利益,节约披露成本,通常对因环境问题而给企业带来的负面经济事项避而不谈, 这将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了解和预测。

六、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改进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现状,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本文针对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 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环境信息披露体制

国家应健全环境信息披露体制,完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 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企业的社会责任, 加快企业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 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式, 并加大中国证监会和相关环保部门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形成高效统一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同时,行政机关应强制要求企业尤其是重污染行业企业披露环境信息, 并对其所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严格评估和审核,确保环境信息真实、客观、有效。 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各地政府要从其实际情况出发,例如,京津冀地区作为雾霾重地, 应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 为不同类重污染行业企业分别制定不同的排污标准, 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注重污染气体的定量披露。

(二)落实奖惩政策

政府应出台环境信息披露的激励与惩罚政策,鼓励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并对环境信息披露充分的企业给予奖励,比如,政府可专门针对环境信息披露及时完整、 报告可读性强的企业颁发荣誉称号或发放奖金;同时,对环境信息披露缺失的企业施以处罚, 对不积极披露环境信息或披露内容不详尽的企业施加一定的压力, 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网站上公布企业名称、 提出批评或直接处以罚款, 借以引起企业管理者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视。

(三)规范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和内容

目前, 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模式参差不齐,信息相关性较低。 因此,为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专业性、可读性、有效性,必须统一环境信息披露方式,规范环境信息披露内容。 在披露内容方面, 应着重披露以污染物的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环境污染治理的绩效指标为首的定量信息。此外,无论环境信息的披露会对企业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企业都应对其据实披露。

(四) 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和披露意愿

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及披露意愿,变被动披露为主动披露也是有效解决环境信息披露的关键之一。 只有企业深刻意识到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并自愿公布企业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披露才会变得简单易行。 因此,政府需要充分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曝光企业的排污事件,使企业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也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从而激发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意愿。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利用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的严峻形势,必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此,本文选取2012和2013年沪深两市京津冀地区重污染行业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统计分析其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近两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参差不齐。我国应完善环境信息披露体制,出台一定的奖惩政策,规范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和内容,并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和披露意愿。

关键词:环境信息,披露,层次分析法,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发布2014年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EB/OL).http://www.mep.gov.cn/gkml/hbb/qt/201502/t20150202_295333.htm.2015.

[2]曹键,陈珺.环境责任视角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3]葛家澍,李若山.90年代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J].会计研究,1992,(5).

篇4:我国污染行业的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在流域污染控制方面,衢州市进一步加大氨氮排放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从改进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人手,狠抓污水排放氨氮达标工作。在12家省级氨氮重点排放企业中,已有5家实现氨氮达标排放,3条污染严重的生产线已关停,1家实行限期治理,其余4家已经进入全面进入调试、扫尾阶段,争取所有企业于今年6月底完成治理工作。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全市全面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目前,各县(市、区)均已划定畜禽养殖禁、限养区,禁、限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正在有序搬迁,计划今年内实施完毕,其他地区规模化养殖场都制定了污染治理计划,全市分三年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截止目前,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达62%,污染治理率达到35.07%;全市建成户用沼气3000余个,3万余立方米,农村养殖户沼气普及率达12%,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面积达12.83万平方米。

衢江区沈家经济开发区是浙江省11个省级重点环境监管区之一。该园区从2004年起停止了化工项目审批,现有49家化工企业分类进行了整改,环保部门对其中的32家化工企业下达了停产治理决定,17家化工企业责令限期整治,关停了5家企业和2条污染严重的生产线,园区污水量已从原来的5000吨/日下降到1000吨/日,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已实现稳定达标。

衢州毛竹资源丰富,拥有毛竹林100多万亩,是山区、库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以往毛竹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为粗放,多采用毛竹腌料制浆供土法造纸,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已成为影响当地及钱塘江上游区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衢州市从2003年起,先市区、后各县(市),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铺开毛竹腌塘及小造纸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此项工作涉及25个乡镇,3.3万人。到目前为止,全市境内的1.2万余只竹料腌塘已全部平毁或另作他用,40家土法竹造纸企业和近60个农户家庭造纸作坊关停或转产,此举每年可以减少近1500万吨造纸废水排放,年削减化学需氧量3000-4000吨、二氧化硫250多吨。

衢州市现有水泥机立窑64条,已有5条窑安装大布袋除尘器并严格做到粉尘达标排放,40多条窑现处于停止生产状态,在今年对未安装大布袋除尘器的2.5米以下窑径的机立窑全面实行淘汰。以常山辉埠、衢江上方两个矿山和矿产品集中加工区为突破口,加强对资源重点监管区的生态恢复工作。2004年全市共整治各类小矿山200多家,累计完成214处废弃矿山治理,治理率为44.6%,复绿面积达110.8万平方米。2005年常山县又关闭50余家矿山企业、339家石灰钙加工和石灰石破碎企业和45孔石灰窑,10家轻钙企业全面实施了清洁生产。衢江区也已完成工作方案,正着手实施。

针对衢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现除建成市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外,江山、常山两县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已经动工,龙游、开化两县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也即将完成前期工作。2004年衢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出水水质达标率98.73%,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80%;城市和县城建成区绿地率分别达到30%和14%。

为有效地加强环境监管,以监管手段自动化为抓手,加强自动化监控设施建设。衢州市现已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1座,7家省级重点污染源建成在线监测系统,2005年年内将建成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所有省级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系统将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并实现省市的联网。

经过以上各项举措的实施,衢州生态环境质量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55天,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1.7%。

我们将继续深化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强化环境管理,严肃环境执法,更好地承担起保护钱江源的历史重任,努力改善全市环境质量,推进生态市建设进程,实现衢州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篇5:服装行业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2008-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调研及投资咨询报告简介:

2007年纺织服装行业面临了诸多困难:人民币升值超过6%、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上调幅度达到14.48%、劳动力成本压力持续上升等,但纺织品服装行业仍然获得了稳定且有质量的发展。2007年,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7%。2007年,服装业利润增速也维持了良好势头,1-11月累计实现利润277.29亿元,同比增长27.1%,利润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平均水平。

出口和内销仍是驱动行业渡过结构性调整阶段的“双轮”。出口的地位依然重要,贸易顺差局面暂不会发生大的扭转,但受制于升值加速和国际贸易压力,会伴随着出口增速、外销比重和纺织品服装占全国总商品出口比重的三重回落。此外受制于内销比重的增加和成本压力的上升,低档、低质纺织品、服装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大量中小企业将因为利润空间被迅速压缩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预测2008年我国服装出口和内销市场的压力将更胜2007年,不过压力中依然存在机会。首先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优势依然明显,价格优势和提价空间仍然存在,具有产品定价权和议价能力的龙头企业转嫁成本压力的优势更加明显;其次内销市场依然繁荣,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继续提升,衣着消费支出将持续增加;收入结构的变化引起消费习惯的改变,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并带来中高档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需求,在内销压力增大的同时,品牌集中度会提高,给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带来发展和壮大的机遇。

从长远来看,2008年及未来几年,将是服装行业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只有在此期间完成一系列产业升级的基础性工作,才能在后十年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服装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应特别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以创新为中心环节的产业升级的目标。从目前纺织服装行业的总体运行态势上来看,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不足之处。目前中国纺织行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纺织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3%,而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研发投入则仅为0.16%,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则达到了3%-5%。由此可见,在2008年以及以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还任重道远。

本报告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册,正文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服装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对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运行情况、主要细分市场、进出口、市场营销、竞争格局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未来服装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服装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为服装生产、贸易、零售、纺织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附录部分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两部分最新原始数据。公司可根据客户要求对数据进行增减,比如对某个省份希望有更多的了解,公司可以提供这个省

份的详细数据,包括各产品产量、主要经济指标、进出口数据,并可针对这个省份另做详细的调研,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1、性别细分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男装市场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男性人口数量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见,中国的男装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容量不容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男装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继2001年11家衬衫品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价的“中国名牌”后,2003年又有12家男西服品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我国男装产品实物质量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品牌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生产经营向系列化、休闲化、国际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整合周期缩短;企业注重利用品牌效应,建立产品跨地区、跨国市场营销网络。由于中国男装市场品牌发展起步较早,相较于其它服装成熟,但由于各地新品牌层出不穷,因此竞争仍异常激烈。前十名品牌占据全国几乎50%的市场,前三名:雅戈尔、杉杉和罗蒙市场地位相对稳定,其中雅戈尔市场优势明显,市场综合占有率超过10%,其他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较低,大多在1%和2%左右徘徊,且相互之间较为接近。

2、年龄段细分

国内成年服装年龄段分类基本为:18—30,30—45,45—65,65—。

18—30: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是服装消费的最主要的群体,是消费群体中服装购买频率最多,总体购买金额较多的群体,该年龄段人口在1.8亿左右,其中女性人口略多于男性,与中国总体人口男女比例相反。该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很强的购买欲望,时尚,追求流行、个性,敢于尝试新事物,容易接受各种新品牌。该群体中很大一部分容易冲动购物。是目前服装品牌最多,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

30-45: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是服装消费的主要群体,是消费群体中购买单件服装价值最高的群体,该年龄段人口在3.3亿左右。该群体是消费群体种经济基础最为雄厚的群体,有较强的购买欲望。但该群体大多数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相对成熟,因此对风格、对时尚有自己的喜好,其中相当部分人已有自己喜好的品牌,对新品牌的接受程度较低,购物理性居多。有相当部分品牌定位于此细分市场。

45-65:该年龄段的人口在2.7亿左右。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事业有成,服装购买欲望一般,但对服装有一定的高阶需求(即品牌需求)。市场上适合该年龄段的服装品牌较少,往往是有购买欲望时,却找不到适合的服装品牌,特别是满足该年龄段的女性服装品牌严重缺失,市场机会较大。

65-:该年龄段人口在1亿左右,购买欲望较低,对服装的需求不是很强。对于该年龄段的服装品牌基本为空缺。

3、产品属类细分

我们将现有市场中主要服装产品的属类进行划分,他们包括:

商务正装系列

商务正装系列包括在正式商务活动及高级商务会晤期间所穿着的商务服装,包括如西装(套装)、燕尾服(宴会装)等类型的服装系列。此类服装代表着经典、非凡与高尚,被誉为“衣着贵族”。此类服装的市场需求量一定,价值较高。高级时装系列

高级时装也被人称之为“明星服装”,因为这类服装往往价格高昂,诸如各类时尚晚宴及高级典礼之中进行穿着。此系列服装以奢侈、豪华为设计特点,大多以纯个性化(即个人订制)订购为经营模式。

周末休闲系列

篇6:污染与环境治理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分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调查摘要

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科技环保处内部,企业的开发污染和治理进行调查。对改革开发前后企业发展中的环境重视程度位置调查。通过为期两周的实践调查分析整理出此报告。来反映企业从不重视环境的重要性到成立科技环保处来改善企业污染情况。

目录

1、调查目的2、调查内容

3、调查总结

上一篇:XXXX银行贷款意向书下一篇:银行节日慰问员工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