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2024-09-05

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分析(共8篇)

篇1: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推进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衡水市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情况的现状出发,对衡水市职校生的就业率作了抽样调查,同时调查了与市场对接的专业,对职校生的高就业率现象进行了成因分析,提出了职校生高质量就业的五点建议:

一、职教毕业生调查对象:

对衡水职业院校毕业生传媒、经济类、设计类、管理类专业等进行认真调查,并采取调查问卷形式。调查问卷共208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高达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调查结果就业率高达95%。

二、职校生高就业具体分析:

(一)定位导向明确,使得就业率居高不下

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有强劲需求的同时,也反映了职业学校的定位较为准确,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

(二)求职途径多元化,带动了就业率走高

市场的日益成熟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给各类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求职途径,包括学校推介、人才交流市场、媒体招聘信息、关系介绍、自己创业在内的多种途径成为求职的主要途径。就业途径的多元化局面带动了就业率走高。

(三)狠抓职业指导是高就业率的重要原因

职业指导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升学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结合客观实际需求,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平衡好工作和个人爱好之间的需求。

三、职校生高质量就业的建议

针对目前职校生的就业状况,如何让学生更高质量地就业是摆在职业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再作努力。

(一)加强就业和择业指导

学校要加强就业和择业指导,正确引导职校生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和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需求,确立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并采取积极的具体行动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指导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实施的不同策略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调整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市场的就业机制,迫使职校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学校应引导学生了解就业的严峻形势,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找准职业天地,以主动的态度对待就业,及时调整职业意向,进一步强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三)优化实习环境,成功迈向职场

实训基地建立的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可以使学生在实训期间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必需的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的培养。

(四)强化技能教学的环节

高质量的就业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为前提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技能训练,如果学生掌握的技能多,动手能力强,就业情况就会好。使学生做到有备无患,既能文,又能武,以达到用人单位认可的目的。

(五)加强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为了保证学生高质量地就业,必须加强职校生的德育工作,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受企业欢迎的劳动者。

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使毕业生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作者系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张丹丹孙文科曲秀娟)

篇2: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数都存在对学习兴趣淡漠、厌学现象,严重时有部分学生还自动退学。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和研究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考时分数都较低,从中考成绩上多可以反映出这一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弱的。薄弱的文化基础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容易导致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人生态度比较消极,目标不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因为在中学一般属于“差生”、“后进生”是初中学校的“弱势群体”,很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他们的学习态度、人生态度多数比较消极,人生目标、理想不是很明确,少数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价值取向。

三、依赖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弱。许多学生家庭条件较为优越。他们从大事到小事,都是父母操心,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听从父母,在校听从老师,逐渐形成了对外部管理的依赖,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一旦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很多学生自己在处理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问题时,往往会感到茫然,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帮助。

四、学校课程设置不当。过分重视学科体系,理论过深,忽视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问题,使学生觉得所学与所做没有联系,学习起来兴趣索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不吸引学生,教学中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忽略了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

六、学校管理及班级管理较差。学校实行的是以强制式管理为主的管理方法,从而压抑学生的个性,忽略学生的尊严,无视了学生的情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厌学现象,给教学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学生上课看小说、讲话,伏台睡觉,严重的班级还只有几个学生听课,教师讲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出现厌学问题也需要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调整及改进方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关注学习模式差异,改进教学方法

每一个人天生就擅长某一种学习类型,视觉学习、听觉学习、动觉学习,从教学实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是动觉学习者,由于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视觉学习和听觉学习,造成中职学生学习成绩不良,对学习缺乏自信心。所以,我们应从学习模式差异中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动觉机会,课堂教学中应有一半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参与教学过程。可以创设机会让学生解答、讨论、练习或通过互换让学生当“小老师”等方法。进行动觉学习,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专业技能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自学自做或互相学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技能操作的实践中。例如电动机维修技能教学中我们按标准要求,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每一个单元技能训练,边学边做,学生在不断做过程中学会了修理电动机。

二、改变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有经常性成功体验。对就读中职学生如果仍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很多学生势必永无出头之日。中职学校采用理论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并不能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所以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功体验,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和勇气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以“技能+操行”方法考核学生,根据中职特点理论教学考核可实行闭卷、开卷结合,笔试、口试兼用形式。通常在每一技能课题(或分课题)操作完毕后,都要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录学生平时考核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做出适当评价。赏识学生进步,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态度肯定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学习动机。为使学生有成功体验,专业技能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差异让不同难度的问题、习题,由不同层次学生解答,最大限度内使各种层次学生有参与机会。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开展各种知识问题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尝试到学有所成的感觉。

三、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和内容

传统课程设置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模式。这种模式大、齐、全,过份重视学科体系,理论过深,学生难学,改变方法是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教学课程及内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对理论过深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应以删除。为避免相关课程内容相应重复,教学活动密切相关课程可以

融为一体。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与就业市场需求开发相关内容增加生产一线应用知识和技术,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让学生依据兴趣爱好选择相关专业学习。培养以本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此外应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多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不要盲目乱选专业学习。

四、赏识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常识学生的基础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首先表现为对学生普遍关注和期望。应坚信学生天性都是好的,只要正确引导都要成为各方面人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和发掘学生的优点,尽量择其优点表扬肯定学生,而且应尽量在公开场合表扬学生,经常这样做,会让学生感觉受到重视,感觉得到关心,并逐渐发现自我价值,事实证明,学生的行为一旦受到有利的肯定,就会处处自觉维护。经常赏识他们,学生就会逐渐变得自信、自尊,就会逐渐变得上进、自强,就会逐渐变得积极向上,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甚至超越自己。笔者在做班主任的时候,曾用赏识学生进步方法转变了多名差生,这说明关心学生、发掘和赞扬学生的优点,是转变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五、班级管理应实行柔性管理模式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作为学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加强刚性的约束力,可能会使学生的发展论为“空论”。现在教育是创新教育,要求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当然,如果过多地强调学生的自由度,则极有可能使健全的制度蜕变化为“摆放”。在以上两种管理模式学生都有可能产生厌学现象,所以管理的关键应是消除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般自律性较差,经常出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这要求班主任和教师懂得批评方式,先找出对方优点肯定好的一面后再批评学生,而且应在重在“评”,指出被批评者错在哪里又指出其为什么错,这样被批评后才能诚恳接受批评并自觉改正错误。注意“评”要渐进说理,在解决问题时,从“人有脸,树有皮”的人之常情入手,发挥寓批评于表扬之中的训诫技巧,游刃有余地化解“批评多了伤人心,批评少了不顶事”的难题。班级管理的另一方面是要使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尽管每一个学生思想特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希望班集体有荣誉感是相同的。所以班主任应注意让每一个学生把握好自己,维护班集体,还要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爱好,开展各种活动,让班集体有一个凝聚力、吸引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发生厌学问题。

篇3: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1.从金融专业的就业行业分布来看, 学生主要集中在银行、证券、保险及各类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司, 就业岗位主要是:大堂助理、客服助理与理财顾问等。总体而言, 金融专业就业对口率较高其余同学就业范围较为广泛, 主要集中在会计、出纳等岗位。

2.从金融专业的就业区域分布来看, 本专业在大城市例如成都范围就业人数占顶岗实习总人数的比例较为普遍;在中小城镇实习就业人数比例较少。

3.金融管理与实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月薪分布以1000~2000为中心呈正态分布, 薪资分布情况是科学的。大部分学生对目前的收入基本满意, 进入企业工作时, 把将来的职业发展放在第一位考虑, 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二、用人单位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通过与用人单位负责人的沟通, 了解到本专业毕业生总体上得到单位的高度评价。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评价是好学、谦虚、勤奋, 肯从低做起, 这是高职学生具备的优势, 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我院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他们对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心、专业知识掌握、与同事相处及团队合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积极好学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 以及对他们的工作技能和素质给予较高评价。同时, 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灵活性、交流沟通能力、营销开拓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还不是非常满意, 因此, 用人单位建议在校期间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 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三、金融专业毕业生反馈信息

学生认为顶岗实习是他们的一门重要实践性课程, 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时间有效的结合起来,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对社会的认识能力, 通过学习操作, 一方面可以巩固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在书本上不易了解和不易学到的实际知识, 它可以逐渐完成从学生到社会工作者的过渡, 为他们今后实实在在的踏上工作岗位起到指引作用, 极大的加快学生融入社会步伐

但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反映的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 一是与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层次较低, 所需专业技能较少, 使学生感到学校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没有发挥作用;二是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在用人人事制度上的变化, 通过与学生签订第三方协议, 使学生感到前途渺茫不定, 很难有继续工作的愿望与决心, 加之实习岗位的边缘化, 部分同学反映学不到知识, 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流动率。

四、思考和建议

(一) 人才培养方案方面

1、职业岗位的调研。在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同时进行专业建设调研, 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进行专业课程的调整和设置制定符合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 解决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今年金融专业学生就业与往年相比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有更多的同学进入到小额贷款公司、各类投资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 不再是只盯住大银行这些机构, 而这些公司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使学生有了更多更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再随着国家在经济体制特别是打破金融垄断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 相信有更多的小型金融机构会不断增多发展, 而这些机构在用人方式的更加灵活便利, 必将为高职层次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因此, 我们应该抓住行业形式的变化, 除了维持与大银行机构的继续合作外, 积极开展与小额贷款公司、各类投资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的合作, 收集企业意见和建议, 了解他们的岗位需求, 展开双赢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 为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拓展了空间。

2、课程设置的调整。在现在金融机构用人制度下由于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学生学历水平的限制, 与专业对口的岗位主要集中在银行大堂经理助理、银行、证券、保险、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营销以及投资公司理财顾问等, 上述岗位确实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不是很高, 更多要求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灵活性、交流沟通能力与营销能力等等。因此, 鉴于学生就业岗位情况的分布与未来发展趋势, 在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广度、减少深度, 具体作如下的调整:一是专业教学内容比较深学生学习比较困难而又与初次就业岗位没有较大直接关系的课程应该砍掉;二是在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增加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三是金融专业还有一部分的学生从事会计、出纳等相关财经工作而且与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对从事该项工作比较满意还有未来增加的预期, 因此, 需要改变目前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的现状, 金融专业的专业课较多而相关其他课程较少, 应该增设一些其他财经类课程例如会计课程, 不但能增加和扩展学生的就业范围而且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二) 加强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过渡,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结果之一, 就是毕业生剧增, 就业愈来愈难。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要求学院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4: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参考有关文献,请教领导、专家、教师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关于如何在职业院校学生中推行学分制的问卷调查,并反复推敲研究,结合对个别学生的访谈,多次对问卷进行了修订,尽可能确保问卷的实效性。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我校海洋化工专业的学生,样本容量确定为300人。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本调查于2009年10月12日下午正式实施。我们随机抽取了六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实际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7份,回收率为98%。随后对调查结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调查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态度和要求,学生对学校管理与评价机制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学生的就业需求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46.9%的学生选择海洋化工学校上学的动机是出于好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学生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所认识和了解,所以有28.9%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62.8%学生承认推动自己学习的原因是“将来选择好的职业”。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我们学校在招生方面的宣传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只有10.5% 的学生对专业感兴趣,10.1%的学生认为这里的学习压力小,还有27%的学生是服从父母的决定。在9.7%选择“其它”方面的学生里面,除了有的学生写着“想找一个好工作”,“有前途”之外,有的学生说明是别人介绍来的,还有的非常实在地承认是没有别的地方可去,还想上学。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被动和无奈,这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怎样做才能够让学生怀着希望而来,满意地毕业和就工?

作为教师,我们深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决定学习成效高低的关键因素。从调查结果看,能够积极主动从事学习的学生只有23.8%,61.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14.4%的学生没有积极主动性,而且只有22.7%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上课睡觉现象非常突出。这个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目前我校海化类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缺乏目标,没有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时注意力没有很好地用到听讲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只有2.2%的学生能够对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全部理解,80%多的学生只能理解一部分,还有15.9%的学生一点也不理解,这一群体应该值得关注。对于上课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认为非常适合自己的只有4.3%,比较适合的有29.2%,半数学生未置可否,13.7%的认为不适合自己。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较差,同时也说明,在当前的教学中,“以教定学”的倾向依然存在,需要我们教师很好地理解新课改的精神,能够根據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觉地重组教材,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案和模式,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二)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孩子爱好比较广泛,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集中体现在音、体、美和计算机方面,又具体表现为唱歌、舞蹈、表演、乐器、篮球、游泳、棋类等专业。另外,爱好书法、写作的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还有的学生特别在“其它”选项里注明自己喜欢阅读,擅长普通话,爱好历史、地理等等。所以,有69.3%的学生希望利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不希望这样的只有1.8%。在希望发展哪些方面的特长上,大家的选择倾向也同样集中在音、体、美和计算机方面,只是人数多少上有一定差异。这说明除了有些孩子仍然希望进一步发展自己原有的特长外,还有一部分人希望能在其它感兴趣的方面有所发展。

而且从调查中,我们看到,更多的人(46.2%)希望发展计算机方面的特长,一方面说明他们以前对计算机接触较少,比较好奇、感兴趣,另一方面,进入职业学校以后,他们逐渐认识到计算机已成为当今各个领域所需要的一种通用技能,要想适应社会需要,必须从现在开始学会计算机应用。

和前面的调查相一致,除了有20.2%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上以外,大多数的学生是用于发展特长,从事文体活动或上网。很可贵的是,占12.3%的“其它”选项上,有的孩子承认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耍,还有的是睡觉、看小说、交朋友、聊天等等,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据我们的了解,19.1%的“上网”的孩子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聊天、玩网络游戏,甚至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和他们应该发展的计算机特长相去甚远,需要我们很好地引导和教育。

(三)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态度和要求

调查结果表明,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现在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合自己的就业需求,大多数学生对此持否定态度。而且有41.9%的学生对文体活动之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44.4%的学生对实验操作等技能训练课程感兴趣,47.6%的学生对实习课程感兴趣,只要14.1%的学生对文化课感兴趣。对于“学校开展的哪项活动最重要”, 39.4%的学生选择了“技能训练”,41.9%的学生选择了“见习实习”,而只有4%的学生选择了“文化课学习”。这个结果,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不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校开设的专业课,更多的是在课堂中进行的,缺少在实践基地或实验室进行的见习实习和技能训练,即使有,也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这一点从“学校开展的哪项活动最重要”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再次得到说明。对于非专业课程,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有用,所以他们希望利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62.1%的学生表现出对课外活动不同程度的不满意,认为次数太少,而且存在着内容单一、形式不灵活、组织得不好、不合学生的口味等多方面问题。

(四)学生对学校管理与评价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目前的学校考试能否准确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问题,只有极少的学生(7.9%)认为“能”,70%多的学生认为“很少能和根本不能”,而且这里面三分之一多的学生认为是“根本不能”。这个调查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于目前学校所采用的学生评价机制的再认识,怎样考试、考什么,才能真正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才能真正反映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呢?从调查中,我们可以明确的是,除了我们通常采用的文化课考试这一途径之外,学生更认可德育记分、技能考核、学习过程评价以及获得的奖励、特长表现等方面在反映其综合素质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可喜的是,53.1%的学生认为德育分更能说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这表明,我们的学生已经认识到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更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既要学会求知,更要学会做人。这给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调查得知,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欠佳,认为不太切合实际,效果一般,希望学校除了通过专题报告、授课、开主题班会这些常用的途径外,能灵活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教育,如演讲、辩论、看电教片等;能够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到社会上去实践,在实践中受到思想上的启发,精神上的教育。

(五)学生的就业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将来要选择的职业的要求,我们特地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调查显示,有54.2%的学生看重有发展前景,30.3%的看重待遇好,还有14.1%的人看中其地理位置,这些恐怕是人之常情,我们很容易理解,同时也与我們调查的学生选择海洋化工学校上学的主要原因是“好就业”相吻合。还有14.8%的学生选择了专业对口,22.7%的学生看重发挥个人特长,26%的人希望能符合个人喜好,这些结果与我们通过调查得出的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非专业课程的重视以及表现出来的爱好特长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几点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认识到,现行的管理办法已不适应目前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学分制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育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完善、不断发展的能动过程,已成为当前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学分制实施方案。

(一)教师和管理人员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 ,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革新

近几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高校扩招,高中教育急剧膨胀,中专毕业不包分配,初中毕业生数量大幅减少等因素影响,招收的新生生源质量差,基本上是初中毕业生中的“末流生”,学习基础差,综合素质低,给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仍然以原有的教育观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势必变得被动而无效。

(二)以就业为导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改革课程结构,形成符合学校实情的校本课程

我们原有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以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学习为主,既不符合职业类学生的兴趣和实际,也不适应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有必要改革课程结构,使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接轨,重新调整教育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比例,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要在技能课程的开设上加大调整的力度和广度,多方面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校企联合办学将逐渐成为职业学校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和必经之路,学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拓展学校的办学思路,把学生的见习与实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既要使我们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使他们形成将来就业所必需的专业技能。

(三)改变不合理的学生管理和评价机制,建立一种新的能激励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的促进系统

应该说这是有效推行学分制的根本所在。从调查中,我们看到,学生们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渴望学校的管理能够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力。对比我们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不难看出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把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评价的目的过于重学习效能核定而轻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内容和形式单一,教师参与过少等等。这种传统的学生管理与评价模式不利于职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给我校的发展带来一些障碍和阻力。

(四)推行学分制,必须改革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模式和手段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通过灵活机动的学分制管理,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任课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法,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班主任教师和管理人员要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放在首位,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开展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篇5:学校情况分析

寄宿制是农村学校发展的方向,能解决农村村小人数不多、小而全,教育教学质量相对低,资源浪费的;上学路途远的,留守儿童无人管或管理不周等问题;整合并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按照乡中心学校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办寄制时间虽短。但通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通过对家长、教师、学生的了解,总体感到,我校校园建设较规范,教育、教学、后勤管理有序,寄宿制的优越性初步显现,家长、学生、社会普遍满意。

一、寄宿制学校基本情况

者腊小学拥有教师28名,其中后勤人员一名,学历合格率100%,学生499人,12个班级,来自不同的11个村寨。

二、寄宿制度学校的管理、运行情况

寄宿制的开办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学校的安全压力增大,面对种种困难和问题,我校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管理,丰富学生的校内生活,确保在校学生的安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个月来,学校运行正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了寄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到人。从安全、卫生、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寄宿生实施全方位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度是管理规范到位的重要保证,完善制度建设是强化寄宿制学校生活后勤管理的前提。围绕本校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制定了《寄宿学生管理工作职责》,拟订了包括后勤服务人员、夜间值班人员、值周领导和教师等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了涵盖学生校园学习生活全方位的规范和纪律,如《小学生一日常规》、《宿舍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系列制度和岗位职责。

3、强化后勤管理,让家长放心。力求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严格食品卫生的监管,严格食品卫生操作流程,采购制、留样制、制定了食品卫生应急预案,后勤人员办理健康证登记制。加强家校联系,建立了良好的信息沟通、交流、反馈机制。通过召开寄宿生会议、设立家校通讯录、发放征求意见稿、个别家访等形式,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让家长放心。

4、丰富课外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住校生放学后自由时间相对较多的问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每天下午5:30-6:00开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活动,旨在减少住校生自由支配时间,尽量减少学生因放学后无事可做,而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同时还重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多学生行为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自理能力增强,家长反映好。

5、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对住校生实行封闭管理,坚持做到住校生返校点名,定期召开住校生总结会,总结上周存在的问题,安排本周的工作;教育学生提高路途防范意识,不受陌生人的诱骗,不

准坐车辆回家;制定了寄宿生突发疾病应急预案。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

1、寄宿制学校的建立,整合了教育资源,减少了学生流失。集中办学后,办学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教师分科教学,知识更加扎实;课外活动加强,学生视野得到拓宽;学习时间得到保证,过去学习无人辅导的问题得到解决,发展更加全面。

2、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学生住读后,在自己洗漱、穿衣、整理生活用品、保管钱物等方面得到锻炼,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还有利于增强他们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一位家长谈到:“现在娃儿回家,帮大人做事,有礼貌了,爱干净,习惯变好了,不洗手洗脚就不睡,变化确实大。”

3、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许多家长表示:娃娃在学校食宿,我们非常放心,满意,学校给我们解决了我们外出务工,家里无人管孩子的后顾之忧。

4、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当前农村的一个大问题,许多孩子隔代扶养,或寄养亲友处,他们只能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孩子,不能辅导孩子学习,对孩子的学习、教育感到力不从心。现在学生在校住宿,有教师管理辅导,有丰富的课外生活,一日三餐有规律,父母在外打工也放心了。

三、面临的问题

1、群众对寄宿制了解得还不够,心存疑虑。这主要反映在送子

女寄宿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担心他们在校吃不饱,睡不好,生病怎么办,周末往返学校路途太远,担心出安全问题。

2、教师的配制明显不足。如学校按每班25名学生一个班,配两位教师,学校教师明显不足,学校理应分成19个班,教师38名,但目前只有28人,还缺10人。更何况是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生活能力较差,还有部分是留守儿童,学校的工作量加大。

3、水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寄宿。学校经常停水,学生出去打水,给住佼学生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加大了学校的安全工作。

4、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学校的分析,学生的特长在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培养。

5、部分教师没有和家长定期的交流,沟通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6、极个别学生周末回家安全无法保障,独自乘车回砚山。给教师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四、建议意见

1、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寄宿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进一步得到全面发展,以实际的成效向社会证明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

2、加大投入,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解决学生用水难,娱乐设施不足的问题。

篇6: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摘要: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者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认知情况,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素养;认知情况

前言

相较于其他传统院校,高职院校以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教育为主。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学生对职业素养认知不明和职业素养教育缺失等问题,背离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职业素养培养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学习,也能够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教育部门和教师要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现状,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调查方法

作者应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并从传统文化和礼仪与职业素养的关系、职业能力内涵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阐释和分析。

(一)传统文化和礼仪

针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学习是否对职业素养养成有帮助”的问卷调查中,76.39%的学生认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对其职业素养养成具有帮助;15.96%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并无太大关联;7.51%对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关系持不了解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正向影响的认可度比较高。针对“大学期间是否有必要进行职场礼仪训练”的问卷调查中,90.96%的学生赞同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5.67%的学生反对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希望开展职场礼仪培训活动[1]。

(二)职业能力内涵

在“职业能力内涵”调查中,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业精神等(如图1)。

(三)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的职业素养的认知情况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吃苦耐劳和实干精神等层面[2]。

二、学生们对职业素养的认知结果解析

(一)专业认可度不高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但是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本专业了解程度的加深,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还是有一定认可度的。职业教育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普遍缺乏激情。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加强职业素养方面的教学,不断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专业前景信心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认为专业前景不乐观。学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和未来就业问题持质疑的态度。特别是教育类、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尤为明显,工科类和医学类专业对专业前景则比较乐观。综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对其就业心理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对专业前景信心不足的根源在于对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质疑。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明确认识,进而制定相关职业规划,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信心[3]。

(三)学生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发现80%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必备内容。其对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在认知广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加入管理能力和团队能力培养。综合学生对自身优势和缺点的认知,不难发现,其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这两项内容属于必备职业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职场礼仪和企业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其培养职业素质,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培养。

(四)教师在职业素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能够结合职场情况进行授课的教师仅占少数。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高职院校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对职业素养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导致教师日常教学普遍偏重书本理论,不注重将实际企业文化和背景纳入课堂教学中。医学类专业在实训课程方面做的相对较好,其注重在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考察。

三、对学生们职业素养养成的建议

(一)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生源决定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目前,我校已经开展了相关阅读活动和文化学习活动。教师要对文化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为人处世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职业观。同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定期开展文化特色浓郁的课外活动或者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并不断规范其职业习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4]。

(二)重视实践课程与职场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学校要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特点,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模范作用,在职业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加强实践课程与职场的对接。教师在实训课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职业规范,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为其以后适应职场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实训教师专业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构成决定了部分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很熟悉,却对职场环境比较陌生,没有相关从业经验。教师的职业素养一般是通过书本理论知识获得的,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引导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学校要结合教师的学历背景和教学要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让教师通过企业进行挂职训练,并注重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其参与到职场环境中,以提升其职业素养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培养他们的职业习惯。

(四)开设《职业素养》课程

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的诉求,开设独立的《职业素养》课程。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将其付诸实践。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比较完善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特点,从职业思维、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着手,编订《职业素养》教材,在实训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相关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能够对职业素养具有全方位的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5]。

四、结束语

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部门和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将教学活动与职场进行对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钢,李梅.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教育研究,(11):95-106.

[2]何春霞,陈秀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差距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时空,(4):93-96.

[3]朱春花,任晓龙.“双高”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路径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22):32-34.

[4]戚洪娜.立德树人: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0):125-128.

篇7: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究竟同学们对饭堂有什么样的看法呢?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饭堂饭菜的质和量

选项

饭菜的质和量 A B C 分析 饭菜种类 比较丰富2.27% 一般40.85% 比较少56.88%

学生对饭堂饭菜的质和量普遍评价是中下水平饭菜卫生 满意2.32% 一般44.36% 不满意53.32%

饭菜的分量 合理4% 一般32.22% 较少不合理63.78%饭堂的服务质量

选项

饭堂

的服务质量 A B C D 分析 饭堂职工的工作态度 热情,有礼貌3.45% 可以接受65.64% 态度差,没理貌30.91%

大部分学生觉得饭堂的服务还是可以接受,可以理解。但饭堂员工仍需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 分饭菜职工个人卫生 制服整齐,佩戴口罩手套15.65% 时戴时不戴66.40% 较脏不戴17.95%

服务质量满意度 北区一楼饭堂17.99% 北区二楼饭堂28.83% 南区一楼饭堂17.31% 南区二楼饭堂32.67%饭堂卫生状况

选项

饭堂

卫生 A B C D 分析 饭堂餐具清洁卫生 卫生干净2.37% 一般卫生45.65% 不干净,有污渍51.98%

作为饭堂要做到卫生干净难度较大,现饭堂的卫生情况处于中下水平卫生满意度 北区一楼饭堂13.78% 北区二楼饭堂28.94% 南区一楼饭堂10.20% 南区二楼饭堂47.08%学生对一些情况的反映

选项

A B C D 分析 饭堂打错卡的频率 经常26.69% 偶尔一两次65.46% 没有7.85%

同学们对打错卡现象表示理解 在饭堂打饭菜时是否应该排队 是81.11% 否5.99% 无所谓12.10%

大多数同学们有守秩序的意识 在饭堂现金消费支持的支持度 支持21.76% 没感觉30.99% 反对47.25%

有半数学生仍没意识到使用现金消费所带来的卫生与管理问题 学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饭堂您的意见 向饭堂经理、膳食委员会反映6.88% 向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反映10.62% 自已减少或不去饭堂就餐50.40% 姑且忍受32.10% 大多数学生会以消极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见 学生在用餐后(早餐、宵夜)是否有清洁桌面、收拾餐具的习惯 每次都有74.64% 偶尔16.18% 没有9.18%

大多数学生具有卫生意识 学生认为饭堂应该使用哪类型一次性饭盒 塑料6.74% 泡沫5.33% 纸制48.06% 淀粉39.87% 普遍学生支持环保性饭盒,但价格仍是选择的重要因数之一学生对饭堂的意见和建议

卫生问题解决建议1.同学们时有发现饭堂里的豆浆胶瓶、一次性饭盒(没有破损的)被重复利用,卫生情况令同学们担忧)。

2.餐具清洗不干净

餐盘里常有油渍,洗洁精的泡泡;筷子上经常粘有干了的饭粒,汤匙上经常夹有没冲洗走的饭粒。(餐具的卫生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此情况在南区一楼饭堂较为常见>

3. 蔬菜类清洗不干净,偶尔在出售的饭菜中发现蔬菜(青菜中最常见)里有报纸包装的塑料绳等. 1.杜绝一次性餐具用品重复利用的现象,确保同学们的饮食安全。

2.清洗餐具的每个环节都要抓紧,洗洁精清洗时要把油渍清除,清水冲洗时要把各种停留在餐具上的剩饭剩菜彻底冲净。

3.清洗时增加一个环节:检查清楚青菜中是否夹有包装纸和包装绳(蔬菜中有虫子是很正常的,但不应该出现不能食用的东西)用餐环境问题解决建议1.北区一、二楼饭堂灯光太暗,而且傍晚太早熄灯。

2.北区饭堂里的公用厕所很不卫生,很多设施坏了没有及时维修。

3.南区饭堂里没有公用厕所,给同学们带来不便 1.北区一、二楼可重新换上白光光管,开关灯可根据就餐人数多少而定。

2.北区饭堂的厕所要每天清洗两次,维修部门应提高维修效率

3.南区饭堂应考虑设立公用厕所,方便同学服务问题解决建议1.很多同学反映饭堂部分员工服务态度差,工作不认真,经常有大错卡的现象,且充卡的员工经常迟到和早退(南区充卡员),给部分同学带来不便

2.饭堂供餐时间太短,还没到十二点半就没有饭菜可吃(在吃饭高峰期人太多,排队打饭菜拖的时间太长) 1.对饭堂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加强奖罚制度。

2.落实供餐时间(上午10:50-12:50,傍晚4:50-6:50).

在各个高峰适当增加买饭菜的人手,缩短高峰期的时间食物质量问题解决建议1. 早餐、夜宵种类太少(南区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对早餐的质量特别关注)

2. 汤的种类太少,味道过淡(北区二楼大伙的汤较其他三处饭堂好) 1.按照同学们的需要增加早餐和夜宵的种类,特别早餐的质量和数量要抓紧

篇8: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 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 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只求能够过得去, 甚至是得过且过。

(2) 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 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 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 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 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3) 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 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二、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情绪不稳定, 冲动性强, 理智性差。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或家庭不和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不少职校生情绪躁动不安, 很容易与同学、朋友发生激烈的争执。现在社会上对职业教育还有偏见,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 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 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 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些职校生稍遇挫折, 就觉得受不了, 产生“还不如, 死了为好”的厌世心理。出走、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等现象在职业学校并不少见, 也说明职校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比较薄弱。

三、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 “失败者”的心态, “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 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1) 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 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 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 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 学习上不思进取, 生活上自由散漫。

(2) 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 依赖性强, 生活自理能力差, 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

(3) 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 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 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 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 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 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 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可以说, 与普高生相比, 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 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 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职校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敲诈或偷盗。

四、学生的自我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发现, 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不当,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1) 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 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部分职校生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 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 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 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 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2) 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 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 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 一些职校生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 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以此获得自我满足感。

(3) 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职业学校生活中, 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职校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 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 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

五、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职校生的人际交往, 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而职校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 社会性交往缺乏。在初中阶段, 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 有些老师和同学都懒得与他们打交道, 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职校生来往相处。进入职业学校后, 一些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仍然心存疑虑, 总是怕这怕那, 尤其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 因而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 不愿意暴露自己职校生的身份。

(2) 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 他们渴望与异性多接触交往, 由于情感的冲动性, 不少职校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 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 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

(3) 师生间缺乏信任感。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 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 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 形成对立情绪, 出现逆反行为, 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4) 网络交往失度。一些职校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 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如今, 不少职校生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交往, 热衷于网络交友, 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 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

六、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上一篇:后进基层党组织下一篇:行政处罚证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