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的控制

2024-07-08

生产成本的控制(共6篇)

篇1:生产成本的控制

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生产率;

2.降低物流成本; 3.提高设备利用率; 4.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5.控制降低能源消耗; 6.降低产成品、在制品库存; 7.降低管理成本; 8.降低主辅料消耗和过量使用控制废品率; 9.节省空间,实施5S。就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的强化考核、监督,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要求:

1、各部门必须按照公司责任书的要求制订部门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细化公司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制定落实部门具体控制的办法,大致有:(1)计划指标分解法。化小成本核算单位将大指标分解成小指标,分解时必须层层分解到班组、机台和个人,所有的指标必须确保量化。(2)定额法。凡是和成本有关联都必须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过量使用定额、设备的开机率、劳动生产率等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化和经常化,同时要正确处理成本指标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和质量的关系),从完成部门的总体目标任务出发,经过综合平衡,防止片面性。

二、强化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健全定额领料制度,才能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才能够实行人工或者班组包干制度来控制工时成本,以及制造费用,如果没有好的定额和比较完善的定额制度,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监督成本的形成,强化核算员、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严控材料的进、出口关,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每天必须进行检查监督,使成本核算真正落实到位,充分反应机台、班组成本控制的真实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调整和指导。同时要不断的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是否符合成本控制的要件,如设备、工艺、工装模具、工人技术水平、原辅材料、工作环境等。所以,成本的日常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紧密结合起来。

四、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1)制定好严格的材料申报、领用、核算、考核流程,明确职责落实责任。(2)部门核算员、调度员必须根据CAPP的定额申报材料计划、下达材料领用单。(3)设备部门要按设备的管理要求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监督检查设备使用情况,确保设备功能齐全、完好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开工生产。(4)仓库保管员必须要配合制造部门按规定对领用的材料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5)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次和批量,合理科学的下达生产计划,减少产成品、在制品的库存量,强化物资、库存产品的代用和新材料的使用。(6)强化员工个人工时的日常控制和考核。确保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最大化,提高生产速度,缩短生产周期。(7)生产调度人员要监督部门内部作业计划的完成进度,科学合理的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并对上述有关指标负责控制,分析偏差,寻找原因及时调整。(8)做好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纠正偏差。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分别情况,提出改进措施。(9)对发生重大成本差异项目的,实行课题制:

1、就是成本控制很突出的是可能实现而长期没有达到的。首先提出课题,内容包括课题的目的、现状、理由、根据、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

2、课题选定后,组织部门工艺工程师、质量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班组长、生产调度、主挡班等从人、机、料、法、环每个细节进行分析并制定详细的控制措施。

3、建立控制团队明确责任强化过程执行。

4、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到每天每个班次都要加强监督检查、核算、指导,衡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落实奖赔。

五、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能够促使生产成本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要。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第二,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第三,数据标准化。制定成本数据的采集过程,明晰成本数据报送人和入账人的责任,做到成本数据按时报送,及时入账,数据及时公布传输,实现信息管理人员与员工共享;规范成本核算方式,明确成本的计算方法。

六、强化成本控制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成本控制制度要落地生根,成本文化要深入人心。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限额领用管理制度。在实际过程中各部门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在制度内容上都是从规范角度出发,都是命令式的制度,没有从实际运行情况出发,不能够真正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同时还存在制度执行不力,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技能差、设备自动化程度差、材料质量有波动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决不能一阵风一阵雨运动式的抓成本,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抓,必须贯穿于生产的始终,营造一个节约光荣浪费可的文化氛围。

篇2:生产成本的控制

对生产企业材料成本内部控制的思考

文章简介:在生产企业中,材料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对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加快资金周转,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防止违纪违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中存在材料采购不按操作程序审批,不把验收关,采购的材料质次价高,在保管、出库中失职、监控不利等问题,主要表现生产企业中,材料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对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加快资金周转,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防止违纪违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中存在材料采购不按操作程序审批,不把验收关,采购的材料质次价高,在保管、出库中失职、监控不利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1、材料采购价格透明度低。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市场的开放,某些权力环节的监督尚未跟上,一些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的人情价、关系价普遍存在,还有些权力失去监督的企业集权领导人在材料购销过程中,大搞权钱交易,形成了材料采购的权力价,人为加重了企业的生产、建设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材料的采购与保管不衔接,采购员、库管员对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不重视。很多人只是将其作为一项简单的购买和分发、保管工作,忽略了其中的联系和复杂性,这样的结果容易造成库存积压和资金上的使用不合理。

3、制度不健全,工作程序不规范。由于原材料、物料用品在企业中使用量大,品种繁多,领用频繁,因而更加容易出现工作程序不规范,或者即使规范也不会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必须从采购、保管、领用三个环节,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方能对各个环节实行有效控制。内控制度是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企业的材料内部控制必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是企业管理机构强制执行的行为准则、程序,并且它还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有可具体执行的行为标准和方法。

一、材料的采购环节

材料采购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加强其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必要性。一般来讲材料采购业务的整个流程是:材料采购的起点从采购需求开始,营销部门与需求单位签定产品销售合同后,工艺部门按设计部门设计的图纸编制材料清单及材料消耗定额,计划管理部门按汇总之后的清单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命令单,采购部门按程序进行招投标采购,通过对至少三家以上供应商比价、议价方式确定材料供货渠道,签定采购合同,对所需材料的材质、数量、单价以及付款方式、运输方式等条款一一加以约定。然后材料到厂进行质量检验,最后入库办理库房登记,以及到财务办理付款结算手续。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是为了经济合理地进行各种采购业务,保证采购的物资及时、足额入库,保证采购物资的安全完整,同时及时支付各项货款,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营。

从采购需求的确定来讲,就要求在项目设计图纸出来之后工艺对材料定额的计算准确,并实行复核制度和执行授权审批制度,计划管理人员在编制采购命令单后,审批人员应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越权审批,对于重要的大宗材料采购及付款应实行单位领导集体决策和审批。另外要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制度,实行限量采购管理,节约资金使用。从材料采购合同来看,供销合同中必须做到要素齐全,权利与责任划分清晰,避免发生法律纠纷。合同中的基本要素如合同标的、价款、数量、质量、履约期限、地点、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的约定,还有根据法律规定或经济合同性质必须具备的条款。签定合同时要注意付款方式的约定,涉及大宗采购的项目可以约定部分预付款,余款待材料入库后支付。从材料采购付款来讲,要加强岗位分工控制,不相容职务包括请购与审批,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必须相互分离。对采购人员与办理付款的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并尽量防止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人办理采购环节中任两个不相容职务的工作。另外,要加强请购手续,对采购订单、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的审核工作,检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财务部门也应加强与供应商往来账的核对工作。

二、材料的保管环节

1、要建立健全验收制度。在材料进厂进行材料质检分析,检验材料的数量、品种、规格与采购计划是否相符,合格后方可正式入库。这一工作必须

4材料消耗向规定标准靠近。(5)在定额管理工作中,群众管理与专业管理密切结合,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推广各种节约材料的先进经验、处处精打细算。(6)建立、健全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定额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兑现。(7)加强材料消耗的统计分析工作,各车间定期向材料供应部门报送《主要材料收、消、存统计报表》,材料管理人员要对材料消耗实际情况与定额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超、降原因。

3、积极推进材料回收复用。在某些生产中所消耗的材料并不构成产品实体,并且很多材料并不是在生产中一次消耗掉,因此还存在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复用,这时如果企业材料消耗管理的好就可以做到多次重复利用。推进材料的回收复用主要是广泛开展综合利用、节约代用、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等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为了加强回收复用与修旧利废管理工作,企业应制定材料物资回收复用与修旧利废管理的标准,规定哪些物资属于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物资,要求建立、健全回收修旧网点,并设立专(兼)职人员负责回收和修旧工作,开展群众性“收旧”活动,搞好经常性与集中性回收工作。

四、材料控制的辅助措施

制造企业的材料内部控制是溶于整个企业之中的,因此材料控制不仅仅是采购、保管、生产部门的事情,而需要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制度,实现降耗增效。

1、建立现代企业的领导班子。企业经营者在很大程度上拥有了所在企业的人、财、物等企业资产的使用、处置及分配的权力,是企业资源所有者的代表,这些权力与企业的内部监督权明显不在一个层次。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经营者往往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一些经营者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的事情常有发生。许多企业的经营者往往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于一身,既是董事会的决策者,又是经营班子的领导人,同时又控制了监事会,权力过于集中,使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公司财务也只能起到报账、记账的“工具”作用。因此,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董事会的建设,董事会与经营班子分离,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并建立健全好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监控制度。

2、加强员工的法制教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法制学习教育,提高全员法制观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企业领导人的约束机制,并防止企业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思想,使企业管理走向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3、加强内部人员考核制度的执行。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考核。定期考核是对目标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行考核,比如通过内部控制制度使产品的废品率得到控制。另外,对人员的考核不仅仅是进行工作任务量的考核,还包括采购物资质量,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每月都必须对员工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不定期考核是内部管理人员对详细的内部控制程序或执行工作所用的方法随时进行核查,并及时指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篇3: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关键词:煤矿企业,成本管理,措施

一、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特点

由于煤矿生产具有其特殊性, 因此也决定了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特殊性。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始终带有一定的波动, 而非稳定不变的;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炭产品必须经过勘探、建设矿井并使用特定的工艺才能得到, 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要经过大量煤炭矸石的转移, 期间会产生很大的费用;煤矿的生产准备工作十分的复杂和繁重, 产生的费用也十分巨大, 生产准备阶段不会产生产品实体;而煤炭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设备都是属于可多次使用的物资, 比如轨道、型钢、坑木等很多设备都可以进行多次使用, 并且其生产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废旧再利用的潜力较大, 因此也决定了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的可操作空间幅度较大。

另外, 煤炭企业的生产归属于对自然资源的挖掘和开采, 它的市场供应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煤矿产品的营销, 这样就让很多煤矿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时把工作重心投入到保证煤炭产品的质量方面。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涉及很多地下作业, 这就让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逐渐突出, 煤矿企业自身的性质特点也决定了在煤炭的挖掘和加工经营时, 必须要确保安全生产, 同时处理好对环境的善后治理工作, 这样也会增加一部分生产成本, 影响到成本管理工作。

二、煤矿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衔接不紧密。

作为一个投入高、效益低的行业, 煤炭行业属于资金和劳动密集型行业, 其企业管理属于粗放型, 管理人员观念落后, 通常是将重点放在煤炭生产管理上, 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产品产量, 对于成本管理却不是很看重, 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相对薄弱。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成本管理就是财务人员的工作责任, 其他部门和其他人员并不需要负责, 而在煤矿企业中有很多管理人员没有成本管理经验, 导致了生产和成本管理脱节, 造成了生产部门只管生产, 管理部门只管控钱的矛盾。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成本管理和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结合。

(二) 煤炭生产过程的特点也让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比如煤层赋存、地质条件、采掘工艺、设备机械化程度等等, 在众多影响煤炭生产成本的因素之中, 水文地质和生产工艺条件这两方面的因素对其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地质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煤炭生产成本的波动幅度, 给煤矿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增加了成本管理的不确定性。

(三) 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的手段落后。

一方面, 虽然我国很多煤矿企业都积极的建立起自身的成本预测、控制、考核的综合管理体系, 但是却依旧简单的停留在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工作上。煤矿企业成本管理措施上依旧是事后的核算较多, 很多企业通常是在结算时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而在事前很少进行控制和协调。另外, 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没有科学的预测分析决策手段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 在煤矿企业进行成本的管理控制工作中, 必须要注意成本的核算和结算工作, 它们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有着直接关系, 如果其中一方出现了薄弱环节, 势必会耽误煤矿企业的正常经营。而我国很多煤矿企业一般对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没有进行验收工作, 这样就造成了成本管理工作中对物料的核算不细致, 影响了成本管理的有效进行。

(四) 煤矿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

这一问题存在于很多煤矿企业之中。在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中, 不仅仅要对煤炭生产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还必须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成本进行管理。但是目前我国许多煤矿企业只抓住了以预算为核心的成本控制, 而忽略了成本与安全、质量与成本、技术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这就导致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常常出现漏洞, 影响到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

三、煤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 树立积极的成本管理理念

煤矿企业应该树立起牢固的成本管理理念来加强生产成本管理工作。而要树立积极的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 要求管理者必须要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上, 从企业的实际出发, 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在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应该全面系统的分析煤矿企业当前的环境和未来发展的价值链, 为了让煤矿企业能够得以长远的生存发展, 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避免急于追求眼前利益, 而应该考虑到企业长远的成本控制, 因此, 树立积极的成本管理理念也是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 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时, 要做到从横向到纵向的成本管理, 适时控制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同时, 煤矿企业的管理部门应该组成成本管理领导小组, 并且从小组中选出特定的成本核算人员, 以便让煤矿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这样不仅可以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能的执行力度得到加强, 并且可以让企业的成本调查及评估工作更加准确可靠。因此, 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是煤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三) 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煤矿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生产项目的情况进行以责任为主的成本核算。另外, 煤矿企业还可以对成本指标进行分解, 这样可以让责任体系得到有效落实, 也能够提高企业员工对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制定一些激励约束机制, 对煤炭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材料超标投入或降本现象, 都有硬性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 员工的降本增效意识得到了增强, 工程材料预算和计划的准确性也相应得到提高, 对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着重要作用。

(四) 加强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工作

煤矿企业应该对煤炭市场的变动情况有一定的掌握, 并根据煤炭市场的实际情况作出全面分析, 找出最佳的应对措施。此外, 煤矿企业还可以定期对煤炭市场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对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仔细研究, 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管理。

四、结语

煤矿企业成本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 需要调动全企业人员都积极参与进来, 让各个员工都能够建立起节支观念, 同时通过激励机制, 让企业成本控制措施得以落实, 使降本增效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申合昌.试论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的管理与控制[J].财经纵横, 2011 (12) .

[2]汪平.加强煤矿企业成本管理之措施[J].企业管理, 2011 (10) .

篇4:论生产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关键词:成本;核算;控制;管理 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04-02

1 成本核算

1.1 成本核算的定义

成本核算就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1.2 成本核算的内容

工业的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过程,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如一月、一季、一年)为进行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即用货币形式表现的生产耗费就是该时期的生产费用。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生产费用总和,就是产品成本。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的构成,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費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等都作为期间费用,由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不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耗费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设备利用是否充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质量的优劣都可以通过产品成本这一指标表现出来。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也是对产品成本的监督、管理过程,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要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

1.3 成本核算的要求

(1)加强对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应加强对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提供生产费用支出的真实资料。

(2)正确划分费用支出界限。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企业的一种费用支出,但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并不都属于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了正确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必须划清各项费用支出的界限。

①正确划清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的界限;

②正确划清产品生产费用支出与期间费用支出界限;

③正确划清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④正确划清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④正确划清完工产品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3)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产品成本核算工作较复杂,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及时和准确,必须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①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②建立和健全材料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包括在产品盘点制度);

③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

④正确确定成本核算工作的组织方式。

1.4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生产成本的核算是对生产费用支出和产品成本形成情况的核算。因此,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①生产费用的核算;②生产成本的计算。

生产费用核算,是根据经过审核的各项原始凭证汇集生产费用,进行生产费用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然后,将汇集在有关费用账户中的费用再进行分配,分别分配给各成本核算对象。

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将通过生产费用核算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的费用进行整理,按成本项目归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成本计算。如本期投产的产品本期全部完工,则所归集的费用总数即为完工产品成本。如果期末有尚未完工的在产品,则需采用适当方法将按成本项目归集起来的各项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2 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控制成本,提高竞争水平。成本领先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工作,它是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

2.1 成本控制管理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

2.2 成本控制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包括成本的分配与成本控制两大环节。成本分配解决如何归集、分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企业达到成本最小化,包括企业所做出的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

(1)成本分配。成本分配,即是将间接成本、共同成本或联合成本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工序或产品中。

成本分配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①确定成本对象。企业必须确定向什么部门、产成品或工序分配成本。成本对象常常是企业中的分部。如果企业中的一个分部被授予一些决策权,并成为成本对象,那么会计系统将对该分部进行业绩评价;②归集共同成本并分配到成本对象中;③选择成本分配基础。成本分配基础是与将要分配计人成本对象的共同成本有关的作业指标。共同成本通常是通过成本分配基础分配计入成本对象。成本分配基础能够大致反映成本对象对共同资源的消耗方式。

(2)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乃至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

据此,我们用下表说明成本控制的原理。

从图表看出:上级经理,通过计划职能为下级或成本中心经理制定“成本(业绩)标准”,然后由成本中心经理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上级经理或其委托人(比如会计)对成本中心经理执行标准的进度或结果进行计量即“实际成本(业绩)的计量”;最后将实际成本与成本标准比较,编制反馈报告送达上级经理,上级经理根据按例外管理的原则,决定是通过成本中心经理整改还是允许其继续运行。

3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注重成本效益观,树立“降本”新理念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也应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向现代效益观念的转变。若一种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成本增加就符合成本效益观念。

3.2 改进成本核算办法,加大成本控制新力度

基层车间、班组直接影响产品制造成本的大小,为充分发挥其成本控制的职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必须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办法。如齐鲁石化公司采用的基层成本货币化核算,该办法使车间由对生产过程物料流统计向价值流统计转变;由原来仅对产品主要消耗成本核算向产品全部成本核算转变;由厂部每月成本核算向基层每13、每班成本核算转变;由厂级一级成本核算向厂、车间、班组三级成本核算转变。这样,车间工人可通过自己每天每班的车间成本核算,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变动实际情况,使职工能清楚看到通过自己优化操作取得的成果,增强了职工“降本”增效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挖掘“降本”新潜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在生产力这一系统中,人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1)企业可通过教育、学习、训练的途径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开发劳动者的智慧,为技术革新献计献策。(2)加大经营者激励约束力度。通过股票期权、激励股等措施,鼓励经营者注重长期的降本增效,通过加大外部审计力度,确保报表内成本费用数据真实准确。

3.4 开发并应用新技术,实现成本新突破

技术开发应用,是提高设备效率、优化工艺和优化操作、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化解各种制约、消除节能降耗“瓶颈”、挖潜增效、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因此,一方面企业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影响重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管理,分解目标、责任到人,组织技术攻关,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另一方面积极开发现代化成本控制系统,实施生产成本的全天候监控,实现节能降耗和信息流的科学管理,为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为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周保海.财会通讯[J].湖北:湖北省会计学会,2005,(05).

[2]乐艳芬.成本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黄速建.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观点[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篇5:A选煤厂生产成本控制的研究

煤炭资源对于现代化工业来说,无论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工业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并消耗一定量的煤炭,因此有人称煤炭是“工业的粮食”。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储量大,分布广,而且种类齐全,煤质优良,为中国工业现代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煤炭资源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目前中国的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占71%,石油占22%,天然气占3%,水电占4%。以煤种论,从烟煤到无烟煤以及石煤俱备。在煤炭探明储量中,炼焦用煤占36%,化工用无烟煤占17%,动力煤占45%,石煤占2%。

从矿井中直接开采出来的煤炭产品叫原煤,原煤在开采过程中混入了许多杂质,而且煤炭的品质也不同,内在灰分不同的煤炭混杂在一起。选煤就是将原煤中的杂质剔除,或将优质煤和劣质煤炭进行分类的一种工业工艺。选煤是煤炭深加工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序,经过洗选加工后的成品煤叫精煤,它一般具有灰分低、硫分低、发热值高的性质。经过选煤过程后所产生的产品,一般分为精煤、中煤、煤泥、矸石。通过洗选加工,可以降低煤炭运输成本,为不同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选煤厂对原煤的洗选加工是一个流水线的多步骤、多产品生产过程,从原煤入厂到产品外运是不间断的,属大批量、连续性作业。生产步骤及生产环节主要由受煤、筛分、破碎、洗选、储存、装运等主要环节构成。因此,做好选煤生产成本分析,将有利于成本控制和内部考核,提高选煤厂经济效益。本文就选煤厂生产成本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控制选煤生产成本的方法。

一、选煤生产成本项目分析

作为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的选煤厂,生产成本有入洗原煤成本和加工费两大部分。入洗原煤成本为不可控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80%以上。加工费主要包括材料费、水电费、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成本等。

(一)不可控原煤成本

选煤厂大多入选本矿或附近矿井原煤,其成本由上一环节原煤生产成本和实际入选量确定。一般在煤炭企业制定内部入选原煤内部结算价格,根据不同煤质,给出不同灰分等级的原煤结算价格,灰分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结算价格随着下降,成本则根据入选原煤的实际灰分范围所对应的价格进行结算。入洗原煤成本与加工费有较大关系,煤质好时,原煤成本虽高,但设备处理能力强,事故费用、修理费等却下降;相反,材料费、水电费、修理费等要大幅度上升。尤其是煤质较差时,可选性大大下降,不仅回收率低二,而且材料费、水电费、修理费等成本要大幅度上升。

(二)材料费

选煤厂材料指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和低值易耗品。主要材料包括重介选煤用磁铁矿粉、浮选用药剂、煤泥水处理用药剂以及设备配件等,占整个材料费比重的80%以上,是控制成本的重点。

一是选煤厂消耗量大的材料是磁铁粉。首先对材料供应厂商进行考察,根据其经济实力、产品质量、价格、信誉等因素确定准入厂商。二是在准入厂商范围内组织招标工作,最后确定供应厂商,达到质优价廉,控制成本的目的;对主要材料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控制消耗量。三是对辅助材料和易消耗品的管理采取总量控制的办法,核定全年消耗量。一般造成材料成本超定额的原因,主要是原煤质量差,灰分高,含矸量大,设备磨损严重,配件更换频繁,主要材料超出消耗定额。其次,物资价格高,质量差,供应不及时等造成成本上升。

(三)水电费

水费是由当地物价部门核定水价,根据实际生产用水量计入生产成本的。电费是由国家电力部门核定市场电价,根据实际生产用电量计入生产成本的。近年来,水电费价格不断上涨,水电费成本总体是上升的趋势。水电费成本控制,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减少损失浪费;二是要采取避峰用电,降低电费成本。当企业生产任务量大,满负荷生产时,设备故障高、开停车频繁时成本就会加大。

(四)其他加工费

其他加工费包括职工薪酬(包括工资、福利费、社会保险费)、折旧费、修理费等支出。对职工薪酬的控制,主要通过定员定岗,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技

2能,进而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来降低人工成本。对修理费控制,主要通过加强对设备维护保养,确保配件供应质量,减少返修率,控制维修次数,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维修费用。

二、选煤生产成本控制方法

选煤生产成本控制,指在选煤厂生产经营过程中,按既定成本目标,对一切耗费严格计算、考核和监督,及时纠正偏差,使成本被控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提高选煤整体经济效益。下面从成本预测、监控、考核等方面对选煤成本控制的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方法。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控制目标,由集团公司统一测算、制定,统一考核,考核结果与效益工资挂钩,计提或计罚工资总额。集团公司根据各煤矿选煤厂原煤的煤种、煤质,根据生产技术条件,测定下达成本控制目标。测算选煤成本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首先,入洗原煤应按质级论价,不应是按灰分升高或降低的百分点固定价格,应确定灰分上限,超过就大幅度降价,以提高对选煤厂公平性,提高成本控制的科学性。其次,材料费、水电费等指标的制定,除了根据近年来实际成本,考虑价格变动因素外,应考虑根据各厂的生产技术条件,通过工艺技术革新压缩成本的因素。

各煤矿选煤厂根据公司下达的成本控制目标,要制定详细的成本执行计划,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生产环节、各归口管理车间、队组直至岗位职员,形成全员成本管理局面。选煤厂要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和设备耗电定额;通过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副产品管理,降低中煤、煤泥中精煤损失,提高精煤回收率。

(二)做好成本监督控制

成本监控就是及时地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通过计算和分析,以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比如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批制度等,以规范成本管理,保证成本控制质量。其次,确保计量标准化,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要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要配齐各种计量器具,完善计量网络,基本覆盖从原煤调入卸车后的计量到

3产品装车的计量,做到凡有成本消耗和影响经济效益的都要计量。另外,成本控制还要结合产品质量标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行。

(三)严格成本考核

严格成本考核和奖罚是完成目标成本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制定成本目标要科学合理,无法完成的目标和很容易做到的目标都是不科学的,也会挫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积极性。其次,成本考核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清责任,以促进成本的降低为宗旨。最后,严肃成本考核,做到节奖超罚,用物质利益手段来激励工作。通过全面加强成本管理,确保选煤厂成本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四)推行精细化管理

篇6:生产企业如何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1质量成本的定义与分类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防止出现低质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以及由于出现了低质量产品而导致的成本。这个定义说明成本与控制作业和失败作业这两类作业相关。控制作业是为了是为了预防和检查低质量的产品而实施的作业,由此产生的成本叫控制成本。失败作业是为了对低质量产品做出反应而由企业或顾客实施的作业,由此产生的成本叫失败成本。

质量成本包括如下四类:

1.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防止出现低质量的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包括质量设计工程费用、质量流程改进费用、质量培训费用、质量审计费用、供应商评估费用、预防性设备维修费用等等。当预防成本增加时,预期失败成本会减少。

1.2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为了确定产品是否符合顾客要求而发生的成本,包括流程验收费用、产品验收费用、包装检验费用、检测设备费用、外部鉴定费用等。气宗,流程验收是指抽查加工中的在产品,以确定流程是否处于控制之下、是否正在生产无缺陷的产品,如果不是,就终止该流程,直到采取纠正性措施为止;产品验收是指为确定产品是否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而从成批的产品中抽样,如果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就接受这批产品。

1.3内部失败成本

内部失败成本是指由于低质量产品在送达顾客之前被发现而引起的成本,包括废品损失、返工费用、停工检验费用、重新测试费用、设计变更费用等。

1.4外部失败成本

外部失败成本是指由于低质量产品在送达顾客之后被发现而引起的成本,包括产品回收、折扣、保修、顾客投诉处理、顾客满意度下降以及丢失市场份额等而导致的费用和损失。在所有质量成本中,外部失败成本是最具破坏性的,而且最难计量。

2质量成本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产品的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某种使用要求程度,程度越高就说明产品的质量越好,越能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但是,一般来说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会增加某些费用支出,而在一定的时期内,市场能够接受价格的前提下,企业效益必将受到影响,若提高产品价格,其销售量又将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更重的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与降低产品成本有效地结合起来。质量成本控制就是在既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生施以积极、必要的影响,从而达到最佳质量效益的行为。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充分反映了现代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的控制,也反映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1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的一个中心工作就是通过质量成本控制,把提高产品质量过程中的各种耗费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减少浪费,以较少的耗费和占用,取得尽量好的质量,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来保证产品质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以求得不断发展壮大。

2.2通过质量成本控制来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企业诸多部门和生产经营的诸多环节。为此,在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各方面人员要积极配合、协调行动,实行科学的管理,保证质量成本控制顺利进行。因此,加强质量成本控制,能够促进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的应变能力。

2.3质量成本控制是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必要条件 企业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质量成本控制就是要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对质量成本形成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以便进行合理的奖惩,促使企业内部个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使得质量总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

质量成本的控制应根据企业指制定的质量成本标准,对质量成本包括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进行归集、计算,将实际质量成本与质量成本的控制标准进行比较揭示质量成本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差异,完成质量成本控制目标的过程。

质量成本的控制是质量成本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环节。以往人们一般都比较重视质量成本的核算问题,如质量成本的记录、分析、分类、内容等,很少研究如何进行质量成本的控制;企业要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就应该采取各种质量成本的控制手段,将质量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较低的水平上。

由于质量成本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因此,质量成本的控制也应发动各个部门和全体职工参与,实现全过程和全员的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

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情况下,质量成本的核算也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应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

3.1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

产品设计阶段是成本成型的初级阶段,设计部门应根据用户对产品性能、质量的要求,设计出能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取得最佳质量水平的产品。这里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部分,它随着产品质量水平的变动而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生产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产品的使用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这样产品的设计人员就应结合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提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使质量成本达到理想的标准。

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除了选择最佳质量水平外,还应考虑设计阶段的成本,进行质量成本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一般包括设计规划成本,如调研费用、结构组合费用、条件审查费用等;试制试验成本,如样品试制费用、试验费用、鉴定评审费用等;技术管理成本,如技术文件的管理成本、情报管理费用、设计管理费用等。上述这些费用既是构成产品的设计成本,又是确保和提高产品质量所支付的费用,构成产品质量成本的一部分。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设计出质量最佳产品。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控制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不必要质量成本的分析;加强产品设计的论证和评审;加强样品的试制和实验,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的完善;加强技术文件的管理,控制技术管理成本。

3.2生产过程中质量成本的控制

生产过程是产品形成的过程,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成本控制就要求各生产部门根据设计的要求,按设计要求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要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成本的发生额。通过质量成本的控制,做到以较低的质量成本达到较佳的产品质量效果。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控制质量成本,在产品的各生产工序应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规章制度,降低废品率,提高各工序产品生产的质量。在进行控制时,应做到在废品出现之前,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从而将废品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进而控制力产品的质量成本。

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质量标准对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以及生产过程工艺中进行检验,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应及时纠正。在进行质量检验过程中,应做到质检和生产相结合,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不能因为进行质量检验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时应尽量减少检验费用降低质量成本。

对于质检过程中检查出来的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应做好处理工作,加强管理。对于可以利用的,可以再利用;可以降价销售的,可以对外销售,以减少损失。同时,通过对它们的控制,可以减少返修费用和损失,进而降低质量成本。

3.3销售过程中的质量成本控制

销售过程中的质量成本属于外部故障成本,它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为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产品或服务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性费用,一般包括产品售后服务费用、保修费用、退货损失、折价损失、索赔费用等。销售过程中的质量成本控制室质量成本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销售过程中进行质量成本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3.1 做好产品的包装、储运等工作

产品包装的好坏,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保护好产品,不至于发生损坏。许多企业的产品从企业到销售环节出现产品的损失,大部分情况是与产品的包装有关。由于每种产品使用的材料不同,运输方式不同,其对包装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应研究产品包装对于每种产品的不同要求,并针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包装方法,以期做到保护产品的作用。另外,运输方式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产品对运输方式的要求不一样,应尽量减少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发生的损失。

3.3.2 控制售后服务费用

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企业为了推销产品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售后服务的好坏,对产品销售影响是很大的,其发生的费用额也在不断地增加。同时,由于这些费用大部分发生在厂外或外地,其发生额的多少很难准确的加以控制,这也是也是影响企业质量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有效地控制售后服务费用,应对售后服务的的项目、开支标准等作出统一的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查。

3.3.3 控制索赔费用的支出

当企业的产品出现产品质量时,应对用户进行赔偿。在赔偿工作中,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维护企业的利益,从实际损坏情况出发,为用户提供合理的补偿;另一方面,也应为用户着想,尽量为用户提供可能的赔偿。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企业应制定出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赔偿方案,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

质量成本的控制不但包括质量成本总额的控制,同时还应进行各项比重的控制,是质量成本达到一个最佳的水平。合理调控质量成本的比例结构和费用分布,可以将质量成本控制在一个适宜的区域,是企业既能有效地降低质量成本总额,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从而为提高企业质量成本投入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取得良好的质量成本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上一篇:教师价值观演讲稿下一篇:孝感市七、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