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法治建设工作汇报

2024-08-25

学校法治建设工作汇报(共8篇)

篇1:学校法治建设工作汇报

2008年“法治进学校”工作开展汇报 2008以来,我校坚持以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宪法》和《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贯彻市教育局“法治进学校”实施方案及实施办法文件精神,并紧紧围绕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及依法治教规划,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法治化进程,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和“法治学校”的创建工作,学校各项工作沿着法治化轨道科学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普法组织机构。

“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努力办成人民满意学校”是我校对社会的庄严承诺。为确保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我校首先从组织上加强了领导,进一步健全了普法工作组织网络,并经行政会议研究成立了 “五五”普法及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郭睿校长任组长,政教主任和教务主任任副组长,各教研室组长为组员,具体领导与开展我校的普法教育及依法治教工作,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依法发挥各部门的职责,从而确保了此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深入普法,全面提高法律素质。

转变观念,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是依法治教的关键。因而深入普法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是创建“法治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

1、认真组织好教职工学法。

学法、懂法是依法办事的前提。长期以来,我校十分注重加强教职工的学法工作。校党支部坚持将法律知识的学习安排至每周的政治学习之中,做到法律知识逢会必讲,逢会必学。重点学习了五部法律法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通过系统学习,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成员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提高,广大教职工依法从教的自觉性也得到了增强,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普法规划奠定了基础。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对学法工作的考核,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参阿克苏市“五五”普法统一考试,参考率、达标率均达100%以上,教师学法热情空前高涨。今年我校又以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为切入点,组织全体教师掀起新一轮的学法热潮,通过考试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将《义务教育法》深入宣传贯彻到位。

2、加强小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他们培养成遵纪守法的新人是学校育人之根本。我校始终将加强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五五”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做法有:(1)认真按照教学要求开足上好法律常识课,真正将法制教育纳入课堂教学;(2)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班级黑板报,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重点学习《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全校学生学法、懂法的氛围蔚然成风;(3)聘请天山律师事物所的李龙同志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专门指导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每学期均来校作法制报告,全校师生聆听

讲座,观看图片展,在活动中增长了法律知识。

3、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继续在学生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的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真正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三、强化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依法办事。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求学校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循教育法律的原则和规定,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因此,加强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依法办事,是做好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五五”普法工作的重要任务。

1、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我校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的学校《章程》是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以此为核心,又建立健全起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师生管理、后勤管理、安全卫生管理等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在此基础上,我校组织教职工学习各项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作到每一位教职工都知晓,时时提醒自己要依法自律、依法从教。

2、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是搞好学校工作的重要理念。本我校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了学校的民主监督机制,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建立健全校内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认真处理并及时化解了校内的一些纠纷,切实维护了师生的合法权益。

3、坚持校务公开制度。为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对于学校的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学校坚持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强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师生满意率较高。

4、坚持教育收费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收费问题是热点问题,关系到党群关系。因而,我校坚决按照物价局的下发标准,严肃收费,从不违规乱收一分钱,努力达到“收费规范学校”。

四、坚持综合治理,巩固平安校园成效。

创建“平安学校”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我校以此为契机,坚持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了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创设了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

1.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继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班主任学习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增强安全工作责任意识;各年级通过家长会议加强安全宣传,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各班级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周”的时机,通过板报、橱窗、校园电视、知识竞赛等形式,着重加强了交通、卫生、水、电、人身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宣传,有效地增强了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值班巡查,消除安全隐患。校园内每日有三名教师坚持全天候巡查,阶段性开展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责任到人,严格管理,严防各类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学校长期安全稳定。

总之,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和依法治校工作,在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同时,“法治学校”的创建逐步取得成效,学校师生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多年来犯罪率为零,校园稳定和谐。2007年学校被街道授予“平安校园”称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以此为动力和新的起点,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争创“法治学校”。

篇2:学校法治建设工作汇报

————法治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把法制教育作为治校之本,把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育人之本,在全校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活动坚持全方位开展、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的原则,并且将法制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特色教育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增强了法制观念,而且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制定具体措施。

二、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为了营造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学校每周利用国旗下讲话,通过校园广播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我校非常重视师德教育,重视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有关教育的政策、法律、法规,参加普法培训学习和考试,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施教的水平,人人做德育工作者,个个参与法制教育,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

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1、选好学习内容,通过各种政治学习、法律知识讲座,组织教职工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增强了教职工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明确了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与法律责任。促进教职工进一步树立遵纪守法、遇事找法的法制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意识。提高了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把法制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通过教学,向学生普及有关的法律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3、我们聘请了卫贤镇派出所所长李智云、干警郭华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经常请法制副校长来学校指导法制教育工作,上法制教育课,使学生深受教育。

4、利用板报,广泛宣传法律知识。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懂法、守法。

四、开展灵活有效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1、法制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养成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抓好以行为习惯为核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规范学生行为的最好教材。我们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活动和每日一善活动,还利用各种评比使遵章守纪深入人心。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漠视纪律、不守规章的行为。

2、法制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为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以作业形式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共同提高。

学校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商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良策,在活动中,使广大家长达成了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共识。

五、强化宣传教育,全面树立安全意识。

我校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因此,我校创建安全学校工作重点之一便是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首先必须消除思想“隐患”,克服“凑合、侥幸、麻痹、粗疏”的心理;其次严格执行活动实施方案,认真制订安全措施,排查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安全问题上落实“四不放过”——问题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责任不明确不放过、问题处理无结果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为使通过宣传,形成人人自觉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局面,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班级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了一个“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浓厚氛围。在强化师生安全意识的同时,学校更注重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与法制教育。

1、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在灌输预防伤害知识、传授预防伤害技能方面,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严格执行安全教育课时,开设安全教育课程。

2、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不断地修订完善,现已形成了的日常岗位安全操作制度有:校园安全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节假日安全管理制度、突发恶性事件预案等。日常岗位安全操作制度的健全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制度保证。

3、加强安全工作检查。

学校安全以防为主。我校严格执行校园安全定期检查制度,由学校工作领导组成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每天检查,并及时做好检查记录,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4、实行楼梯领导站岗制度。

在下课前一分钟,值班领导到楼梯口位置站好,来维持学生下楼秩序。

5、加强安全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利用安全知识讲座、黑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观看光盘、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常识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消防、地震、防雷击、防溺水、饮食卫生、体育运动等专题安全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丰富同学们生活的同时,丰富了同学们的法制安全知识,使同学们受到了生动深刻的法制教育,提高了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由于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措施得力,落实到位,成效显著,我校先后被浚县教育体育局、浚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确定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被鹤壁市教育局、司法局、共青团鹤壁市委、鹤壁市依法治市办公室评为依法治校“先进单位”,被鹤壁市教育局、鹤壁市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评为“鹤壁市平安校园”。

总之,我们将继续坚持依法办校、依法治校,认真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在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形成富有成效的法制教育特色,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把我校办成“法治学校”。

加强法制教育

创建法治学校

———法治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篇3:试论高等学校校园法治化建设

一、校园法治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法治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逐步从“任性”走向“理性”的必经之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从“任性”到“理性”, 应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 高校的学生管理行为应限定在法律秩序以内, 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 实现依法管理。

第二, 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的权利得到最广泛的尊重和保护。

第三, 使权力得到有效的管理与运用, 使国家已经制定的学生法律、法规和学生管理制度得到充分的普遍的实现。

二、校园法治化建设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深入, 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利益的保护和实现, 一旦自身权利受到侵害, 就会采取司法手段解决, 这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同时我们看到近年来大学生状告母校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不乏是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弊端, 使学生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于是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外, 过去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国家计划招生, 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 高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管理上强调意志的统一和学生的服从。但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快速发展, 这都对传统的高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求高等学校法治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现状堪忧。从总体上看, 我国针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还未形成成熟的法治管理体系, 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础比较薄弱, 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 其中包括:

1. 思想观念不适应, 依法管理的意识薄弱;

2. 管理制度陈旧、不健全, 有缺位现象;

3. 管理松懈, 有规定无执行, 人治大于法治, 任性大于理性;

4. 有些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

5. 缺少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服务体系。

2009年1月发生在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的“炸猫”事件, 对于学校是否应当处理炸猫学生朱某, 社会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面, 有人认为朱某用鞭炮将校园内的流浪猫炸死, 手段残忍, 情节恶劣, 事件公开后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声讨, 对这种品德败坏的学生学校应当进行严肃的调查和处理;另一方面, 有人认为该生的行为固然令人不齿, 却没有对其他人和校园公共设施进行损坏, 没有触犯校规校纪, 更未触犯国家法律法规, 可以对其进行深刻教育, 令其反省自己的行为。

这些争端说明了高校管理工作必须要依赖完善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 在学生管理 (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者) 、学生行为规范 (针对学生本身) 等方面应当分别制定相关的、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学校和学生的行为。

三、校园法治化建设的途径

在大学生权益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 进行校园管理的法治化建设已变得刻不容缓。通过对近年来校园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纠纷的探讨和解决, 进行校园法制化建设的途径也初露端倪。

1. 完善相关的教育法律体系

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而完善教育法规体系, 一方面要“修”, 一方面要“立”。目前, 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规范高校行为的法律法规, 如《教育法》、《教师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调整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建立和维护高校体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个法律体系不够完备, 至少在高校学生管理方面尚且存在空白, 如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权限, 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纠纷的解决方式等。

2. 坚持德、法并存的管理原则

德法并存, 就是要实现思想教育和制度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统一。依法管理是保障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稳定有效的基础和前提, 但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却离不开思想的配合。依法加强学生管理, 要以教育为前提, 即教育在前, 惩罚在后。惩罚要做到合情合理, 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 避免在惩罚之后引起争端和矛盾。

3.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尽管大学生法治教育已经进入校园进入课堂, 然而学生重学轻用, 法律意识淡薄, 不能用法律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 学生受到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 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而罔顾校规校纪。因此要大力加强学生法治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 使其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学习阶段。这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有利于推进高校依法办学的进程。

4. 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学法、懂法, 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中做到依法行事, 依法育人, 真正把教育、管理学生与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结合起来, 既要严格教育、管理学生, 又要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5. 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 政府逐步下放对高校的支配权, 使高校获得了自主办学和自主管理的权力。随着高校自主行使决定权的行政事务范围的扩大, 学校独立意识的合理合法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颁布后, 高校作为独立的教育机构的法人, 依法获得了办学和管理的自主权利。目前大多数高校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对于维护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 保持高校的良性运行, 促进高校发展, 培养合格人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6. 司法救济

司法救济是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进行救济的最后渠道, 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矫正的正义”。学校能否作为被告曾经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问题, 根据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看来, 学校都可以作为行政主体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主体。学校内部管理冲突中的个体有了通过司法程序获得救济的权利, 这样, 学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也就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主体, 被纳入了行政诉讼制度的监督范围里, 从而开辟了对高校内部管理行为进行审查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宗登超, 《论公立高校学生司法审查的限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3月

篇4:学校法治建设工作汇报

一、“法治型”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战略部署。这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树立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校能力,培养青少年学生法治精神,推进法治教育,建设法治校园。

首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每一位中小学校长首先应该做到学法知法,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这是新形势下校长队伍建设的根本。学校法治教育是弘扬国民法治精神的基本途径,学校确保向社会输送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成员,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为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校长具备良好的法治理念是中小学教育适应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新形势、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校长的法治理念不会从天而降,只能从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学习中得来,通过学习,把法治理念蕴含到学校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去,营造出校园内人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其次,校长管理学校必须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去管理学校、培养学生,也就是说,校长的法治理念必须应用到学校的管理行为、管理实践中去,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校长队伍建设的核心。法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可靠保障,这就要求校长在学校管理上不但要联系教育实际,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更要全面实现依法管理,让学校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校园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活动都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如果学校的办学行为频频违法,既无法保证学校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良性发展,更不能保证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一代新人。

再次,培养什么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治精神是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灵魂。法治精神是法治思维、法治文化、法治行为的总和,它包含了人们拥有尊崇法律、维护法律的勇气和毅力。中小学校长要把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治精神作为自己的责任,帮助青少年学生学法、守法,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和教育他们树立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性。

最后,法治校园是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青少年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必要环境。建设一支符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的中小学校长队伍,能否建设法治校园是一个重要的检验。建设法治校园是新形势下学校治理转型的必由之路,它包括有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有必要的法治教育设施,有专门的法治教育队伍,有健全的法治教育机制,有落实有力的法治教育措施,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教育教学环境,等等。法治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程,这对校长的法治理念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新形势下一个校长合不合格,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看其法治校园建设合不合格。

二、“法治型”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面临的新任务

(一)当前中小学校长队伍法治素质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作风品行上“失德”的事例屡屡见诸报端。在生活作风上,有的校长缺乏道德和纪律约束,言行随意,有悖师德,影响极坏。二是不能正确领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失能”现象较多存在。不少中小学校长缺乏在职系统性学习培训和知识更新,在知识和能力上吃老本,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有的办学不民主,教师有怨言甚至集体上访。三是不少中小学校园安全等方面问题频频,管理“失范”现象严重。多年来,不少中小学校忽视甚至放弃法治教育,导致青少年犯罪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不少中小学校缺乏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校园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又或者制度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二)建设“法治型”中小学校长队伍的主要任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中小学校长必须以法治思维治校,以法治理念育人,以法治精神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1.中小学校长必须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做法治理念的示范者。开展学校法治教育,校长必须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同时付诸实践,知行合一,努力做“法治型”校长。要带头学法,把学深学透《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让法律法规成为履行职责的重要准则。2.中小学校长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做依法治校的组织者。校长要按照职务权限责任,组织调动师生参与到运用法律法规开展教育教学和校园管理中来。要坚持依法行政,作为行政机关的延伸,在落实执行有关教育、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中主动作为,切实做到学校的各项活动都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防止违法行为发生。3.中小学校长必须大力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做青少年学生法治精神的守护者。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系统性、科学性、集中性的优势,使法治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校规校纪建设,建立健全并落实执行校园规章制度,使之成为学生言行的“规矩”,在校园生活点滴中培养法治精神。强化法治课堂教学,增加法治教学内容,组织法治教育队伍,开设法治专门课堂,让法治知识深入学生内心,融入学生知识结构。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突出学校法治教育的互动性、广泛性、多样性、持久性,形成人人参与、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滋长法治精神。4.中小学校长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做法治校园的建设者。法治校园建设包括硬件建设、队伍建设和软件建设等方面。硬件建设主要落实法治教育场所建设,配备法治教育硬件设施,营造法治教育综合环境,建设和谐平安校园。队伍建设主要是配置法治教育专门人员,增强其法律素质,提高学校法治教育水平。软件建设主要是建立、完善和顺利实行一整套学校法治教育监督、考评和激励机制。

三、积极探索 “法治型”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一)建立中小学校长法治知识考试合格证制度,突出以法治思维为主的法治素质测试,实现校长选聘的法治化。在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中实行法治知识考试制度,既测试法律知识,更测试法治思维、法治能力、法治素质,考试合格的统一发放合格证书,作为中小学校长选聘的准入条件。实行公开选拔中小学校长的,在笔试和面试中要有一定的法治知识、法治教育、法治管理等内容。要在校长后备干部中广泛开展法治教育,使每一位校长后备干部知法、懂法,成为合格的校长人选。

(二)建立中小学校长上岗法治教育培训制度,突出依法治校的能力建设,实现校长法治教育培训的经常化。制定中小学校长队伍法治教育培训制度,规定中小学校长每学期接受法治教育培训的次数、学时或学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校长培训机构要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法治教育培训班,全面加强校长队伍法治建设,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依法治校的能力建设。

(三)建立中小学校长法治校园建设考核管理机制,突出考核任期内法治实践水平,实现校长法治管理考核的动态化。落实法治校园建设应有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有必要的法治教育设施、有专门的法治教育队伍、有健全的法治教育机制、有落实有力的法治教育措施、有安全稳定的校园教育教学环境等“六有”目标任务,把法治校园建设标准细化成硬件建设、队伍建设、软件建设等方面要求,制定法治校园管理考核细则。实行动态考核、定期考核、任期考核,重点考核校长在任职期间的法治实践水平和质量。将考核结果与校长的任用、奖惩、晋升、工资待遇挂钩。形成校长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良好导向。

(四)建立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协调评价机制,突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办学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中小学校要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有机统一起来。既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树立和强化法治观念、宪法和法律观念、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观念,加强中小学校规范性文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校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徒法不足以自行,依法治校只有和以德治校相辅相成、协调并进,才能相得益彰、科学发展,要建立中小学校长科学的办学评价机制,正确引导校长的办学行为。

(五)建立中小学校长依法改革教育教学的推进机制,突出依法作为的创新能力建设,实现教育事业改革创新的常态化。 校长的使命在于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活力和生命在于不断改革创新。强调校长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培养法治新人,目的也是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因此,应当鼓励校长依法改革、依法作为。既不能以改革的名义乱改革、乱作为,也不能以法治的名义不改革、不作为。改革不能停滞,改革也要于法有据,要建立依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机制,使中小学校既体现法治的井然有序、德治的彬彬有礼,更展现勇于改革创新的蓬勃生机和活力,这是我们对于校长队伍建设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篇5:学校法治建设工作汇报

我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的方针,并把法制教育工作的重点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增强师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法制素养,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法制工作的开展。学校党建办及相关部门围绕这一任务做了许多工作,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我校法制教育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共有教学班68个,学生3513人。学校非常重视法制教育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有兼职法制副校长1人。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1、法制教育管理规范化

学校成立了由昭苏县法院殷长虹法官担任法制副校长,学校支部书市主抓,党建办具体组织实施,其它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的法制教育及管理平台。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党支部把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来抓。每学年有计划和总结、每学期有法制教育主题月、每学期有教育实践活动;注重课堂,每学期对思品教研组都有法制教育的明确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并定期对学科组开展教学案检查,同时配合县司法搞好每年一次的普法考试。

2、法制教育宣传制度化

搞好法制教育是促进文明校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学校加强各类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纪素质。

3、利用每年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职工集中或自己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为依法执教、依法治教奠定良好的基础。

4、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知道法律的作用,了解我国法制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宪法权威的观念和依法享有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社会责任感。《宪法》、《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管理条例》、《婚姻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等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的全民普法的教育内容均在思想政治课中得以体现。

5、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图书、杂志、升旗仪式讲话、校园广播、晨会、队会、班会等阵地,不断熏陶和强化学生们的法律法规意识,教育他们争当守法的文明人。

6、学校的法制教育还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下发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和家教方法,让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开辟社区校外辅导站,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教育读书活动和实践活动,等等,旨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及家庭育人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7、结合学生的身心活动特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关键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法律、法制意识及知法、守法的良好行为。学校积极创设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途径,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切实感受教育的氛围,寓教于乐,从而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和公德教育。

8、拓展丰富法制教育的活动形式,不断地用法制教育内容的影像、图片等资料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经常利用每学年的法制教育月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内容的影片光盘,让学生通过银屏真切的了解和感受法制社会现状。此外,结合国内外重大新闻、节日、纪念日等,组织他们观看教育图片、教育录像片等影像资料,结合县交警队、县政法委组织的各类图片展览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我县的看守所,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做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例如,在2008年西藏“3·14”和2009年新疆“7·5”民族分裂势力发生**之时,我校班会时间组织师生收听、收看,让师生耳闻目睹“藏独”、“疆独”反动分子的令人发指的残暴行径,激起师生们的愤慨、声讨;并利用升旗式国旗下讲话和班团会,我们在引导学生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同时,组织大家学习《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法》,教育大家了解公民权,并学会合法的使用这一权力。

9、不定期的邀请法制副校长、交警到学校作法制教育报告,开展专项教育,组织开展少年法庭活动,结合图片展览、法律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传统形式,让学生在视、听的同时,结合所见所闻,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有关法律方面的活动,如班级法律常识竞赛、自编自演法制小品、法制小故事等,增强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在班内开展讨论和反思教育,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行为,形成良好的法制氛围。

10、为增强同学们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良网站诱惑,学校围绕相关法规对学生进行了网络安全专向教育,针对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聊天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不良信息、坑蒙拐骗等违法行为对青少年的危害,组织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帮组学生树立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自觉增强抗腐蚀的能力,合理上网、科学上网,远离不良网站。

11、把法制教育融入常规管理之中。教育学生要守法守纪,《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成为了守法教育的重要平台。共同研究、讨论先后制定出台了《学校安全管理一日常规》和《学生一日安全常规》等规章。大力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活动,让学生在管理他人的时候学会管好自己,在监督他人的时候,学会先约束自己。

12、心理健康教育常抓不懈。大量违法事件的发生都跟人的心理水平紧密相关,郁闷、忧虑、仇恨、烦躁、厌世等等各种压力影响下的心理失衡现象,往往是青少年走上犯罪的直接原因,学校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率先建立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做到有师资、有计划、有教案、有教材、有课时。另外,各班级结合专题主题班会、专题黑板报等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重大活动依法规范化

篇6:学校法治建设工作汇报

——龙庆民族中学“法治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龙庆民族中学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把法制教育作为治校之本,把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育人之本,在全校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活动坚持全方位开展、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的原则,并且将法制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特色教育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增强了法制观念,而且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就我校创建“法治学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师宗县龙庆民族中学,是龙庆彝、壮族乡境内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位于师宗县东南面,距县城41千米。校园占地面积24000多平方米。学校始建于1976年,至今已有38年历史。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147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09人,占学生总数的47.94%,现有教职工64人,专任教师59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本科学历教师有56人,占教师总数的94.92%,具有高级职称的12人,中级职称的24人,学校有3幢教学楼,三幢学生宿舍,两幢教师宿舍,一幢餐厅。建筑总面积11001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8.44平方米,共有图书31000册,生均20.96册。学校有图书室一间,图书借阅室一间,化学实验室一间,物理实验室一间,生物实验室一间,理化生仪器保管室各一间,多媒体教室两间,电脑室一间。

学校始终坚持“抓管理、提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的办学宗旨,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坚持“原则+思想”的管理模式,树立“珍爱生命,远离危险,规范行为,避免危险,谨慎从事,预见危险”的安全意识,形成了“重威学固”的校风,“严谨、爱生、求实、奉献”的教风,“勤奋、尊师、好问、向上”的学风。按照依法治校方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和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将学校管理和事业发展全面纳入法制的轨道,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依法治校”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二、工作成效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在依法治校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政教主任、工会主席、党支部副书记、法制副校长为副组长,班主任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详尽实用的工作网络,使得依法治校工作层层有落实,处处有保障。

(二)、加快实施依法治校工作的进程

1、制定章程、规范制度

学校结合实际,依法制定学校章程,依照章程建立一系列学校管理制度,使法制建设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落实,使法治建设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把学校法制教育情况与本学校质量评估等工作联系起来,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我校法治建设工作深入发展。

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增加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创设了依法治校的民主环境。

学校将依法治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使学校法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开展一系列具体的法治建设活动,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教师法制宣传教育

学校采用了主题班会、法制讲座、等方式在全体师生之中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以此来提高师生法律意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中,我们把普法工作进行了量化规定,使我校的推普工作有章可循。

3、注重普法形式多样化

我校采取主题班会、宣传展板、演讲、征文、测试等形式,进行学习渗透,使全体师生能够初步掌握部分的法律、法规的常识,加深教职工的法律意识,最终使我校师生犯罪率为零。

我们充分利用了宣传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向广大师生宣传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各个班级每学期都必须认真地出了一期法制教育黑板报。在每学期的安全教育中,我校都要进行有关安全知识的各种活动。

我校共青团员还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了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团支部活动。“法在我们身边”、“守法好少年”、“反邪教征文”、“法律知识知多少”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智慧,同时也是他们学法、知法的成果的反映。同时,我校还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光盘,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法制教育,也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了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增强了他们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也为我校真正实现依法治校创造了重要条件。

4、落实监督管理

依法建立健全教师评估、考核、检查、聘任、职称评定制度。学校做出统一部署,按要求切实抓好本单位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普法教育,健全学习、考核制度,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使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依法管理、依法施教的能力和水平。认真组织好法制教育的教学活动,注重提高授课教师的水平。建立健全法制教育档案制度。学校采取有效办法,对法制教育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大力宣传依法治校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加强引导,营造氛围,不断提高学校法制教育水平。

认真实施校内申诉制度,成立校内申诉委员会,依法规范申诉程序,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申诉的教师不压制,不打击,不报复。严格执行市、县关于招生收费的各项政策规定,收费实行公示制,收费程序规范,无违规收费和乱收费现象。

做好校产管理,定期对校舍、教育教学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地区的综合治理,促进校内外环境文明化、健康化、安全化,消除隐患,确保师生安全。

5、注重从学校转向社会

依法治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学校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把学生作为联系的纽带,开展学生通过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教父母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活动,这一工作已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取得的成效 强烈的法制意识、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使学校全方位的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景象。2003年被县教育局表彰为“安全教育先进集体”和“教研教改先进集体”;2005年9月,被省教厅表彰为“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被县委政府表彰为“师宗县平安单位”;2006年师宗县委实施“云岭先锋”工程领导小组授予我校“党员承诺服务示范区”称号;2006年曲靖市教育局授予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称号。2007年,被县教育局表彰为“远程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8月,被县委政府表彰为“优秀家长学校”,2009年,被曲靖市教育局表彰为“全市第二轮教育志、校志编修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12月晋升为“二级一等初级中学”。2010年12月师宗县教育局授予“平安和谐校园”称号。2011年11月荣获“市级绿色校园”称号,2012年5月通过“市级平安校园”验收;2013年受县委政府表彰为县级“文明单位”。同时还涌现出省级、市级、县级、先进教师、文明个人、五好家庭等一批先进人物,多名学生分别被评为省、市、县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

创建“法治学校”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有待于学校内部不断改革创新,拓宽工作思路,逐步建立适合校情的长效机制,以逐步巩固和提高创建成果。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把本项活动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索教育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法治学校”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建设法治龙庆做出应有的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阔步奋进中的龙庆民族中学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把教育教学质量办得更好,把依法治校的旗帜举得更高,在素质教育的跑道上跑得更快,在与时俱进中更出成绩,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以创新、务实的作风不断推进这一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篇7: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

2016 年,在区委区政府以及镇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政府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现将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6 年工作主要情况和成效亮点(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我镇深化行政服务体系综合改革,打造“一窗通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实施“5+2”服务模式(即周一至五的工作日开展日常工作,周六、日采取全预约办事方式),满足群众日益激增的办事需求;推出网上、电话、微信等方式预约方式,解决群众办事难、等候时间长等问题。党委政府带头依法办事,镇班子无发生违纪案件和渎职、贪污、受贿等刑事案件。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我镇按照《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指引》要求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及公开工作。在扶持企业、保护环境等重点领域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落实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统一发布制度。截至今年 11 月,我镇送审备案规范性文件共 2 份,分别是《佛山市南海区 AA 镇公众举报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奖励试行办法》(丹府〔2016〕66 号)和《佛山市南海区 AA 镇扶持企业发展奖励办法》(丹府〔2016〕48 号)。此外,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建立评估清理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制度落实。

(三)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我镇认真贯彻学习《佛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佛山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规定,实行每周镇长办公会议、班子联席会议成员共同决策制度,严格坚持集体讨论决定。积极实施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今年 5 月,因原顾问团合约到期,我镇及时重新选聘 3 名律师组建 2016 年律师顾问团,为党委、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提供专业法律意见,进一步提高了行政决策行为的约束力、规范性和科学性。今年,我镇无重大行政决策事宜。此外,律师顾问团积极发挥其专业优势,对政府各项

工作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周淑贞律师为政府处理贵广(南广)铁路上安段桥底垃圾等问题提供了专业法律分析意见,指明了法律方向,助力建设法治政府。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根据上级要求,依法依规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农贸市场市容整治、“两违”巡查整治、清查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等各类执法行动,并严格按照执法程序行政执法,全部执法案件均符合法定程序;探索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做好做实基层执法。

二是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审核和管理工作。我镇现有合法行政执法人员共计 226 人,均符合领取行政执法证资格条件,并经相关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有效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针对我镇申领执法证名额不足以及执法量日益增大的现实情况,今年 3 月,开展对全镇持有执法证的行政执法人员重新审核工作,并对已调离执法岗位的人员进行了系统清理,共对 33 名调离执法岗位的持证人员证件进行清理注销,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是建立并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健全定期收集信息机制,及时掌握各执法部门日常依法行政情况,提出和解决存在问题,切实推动依法行政工作。为及时向上级报告我镇依法行政情况,根据上级法制部门有关要求,我镇每月收集整理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情况,截至今年 11 月底,整理上报稿件 11 篇。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我镇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等。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组织举办 2016 年纪律教育学习月等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组织人大代表听取各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情况报告,多次视察镇内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妥善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制度,今年未发生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情况;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依法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开通电话、邮政、网站、微信及微博公众监督投诉举报等渠道,今年举办信息公开宣传等活动,普及受惠群众超过 400 人次,积极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化、透明化,进一步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六)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建立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机制,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完善基层调委会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专职调解员制度,充分发挥镇、村(社区)等各级调委会作用,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以法律服务为载体,选准聘好律师顾问团,实现律师顾问挂钩驻点村(社区)全覆盖,为解决基层矛盾提供法律专业意见;以依法行政为目标,听取镇法制办、司法所、检察室、法庭的工作情况汇报,研讨推进依法治镇工作。同时,推进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深入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七)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法制培训学习。健全学法用法制度,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执法人员严格执法,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维护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权威性、严肃性。我镇狠抓公职人员网上学法,全部公职人员共计 118 名参加考试,平均得分 98.4 分;将法律培训和学习纳入党委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计划,并开展纪律教育暨《保密法》学习班、机关中层副职及以上领导干部法制培训班及在岗执法人员法制培训等活动,培训人员超过 650 人次;各执法部门积极制定并开展本单位法制培训计划共计 37 项,如《新环保法》等环境政策法规宣讲会、依法行政之城市管理专题讲座等。法制培训学***增强了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了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提高了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是大力开展普法宣传。继续深化普法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发挥好驻村(社区)律师在普法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村(社区)依法自治水平。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以普法宣传为抓手,通过开设《周末看法》电视栏目、开辟《有为周报》法制专栏、打造法制小品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不断扩大普法覆盖面。我镇大力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深入推进基层法治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八)加强组织保障,落实相关机制 建立完善由行政首长直接挂帅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认真落实镇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并成立由镇长为组长、各执法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积极发动各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把依法行政纳入全镇工作目标考核和绩效管理之中,成立专门绩效评议领导组对依法行政进行考评和督促坚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是仍需继续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建设;二是行政执法人员法制意识仍需增强,执法队伍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部门依法行政情况上报、联合执法等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基层调委会、驻点律师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力量不够强大;四是政务信息公开的数量和全面性有待提高,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力度不足;五是依法行政监督力度尚需加大等。

三、下一年工作设想 我镇要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一是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提高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质量;二是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四是深化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五是强化依法行政监督。我镇要用法治引领改革发展破障闯关、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政府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AA 镇人民政府

篇8:高校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探索

一、高校工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 高校工会普遍存在法治薄弱的现象。

高校工会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以下简称《工会法》) 而建。具体来说要依照宪法、工会法、教师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及与工会工作相关联的法律法规。工会法为工会所设定的权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刚性不足, 柔性有余。在高校实际工作中, 工会工作经常会有行政领导并不按照《工会法》、《工会章程》办事。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修正) 第六章中专门规定了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 这在社会法范畴的立法传统上并不多见。但法律责任在高校工会工作实践中却明显刚性不足, 难以执行。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没有赋予工会真正的实权, 而没有实权的高校工会是无法从根本上维护教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的。

(二) 高校工会法人的民事法律责任不明确。

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 我国的法人可以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及社团法人四大类别。在我国, 工会属于社团法人, 高校工会也不例外。高校工会法人的行为能力, 是指高校工会法人通过自身行为取得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高校工会法人的资格一经取得, 既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又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由此可见, 高校工会只有成为独立法人才能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 而高校工会法人的民事法律责任是工会维权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说, 高校这种事业单位的劳资矛盾并不是主要矛盾, 高校特殊的人事制度、工资福利制度等情况特殊, 高校工会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高校在解除教职工劳动合同时必须按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进行, 按《劳动法》给予教职工一定的经济补偿, 但在实际处理时却时常出现违法违规现象, 这是高校工会最应当做的事情却没有做, 维权成了一句空话。

(三) 高校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倾向相当严重。

高校工会在高校整体工作中一直处在边缘的地位, 基本被认定为“福利工会”, 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 高校工会常常是作为学校行政工作的一个执行者和落实者, 一些高校领导甚至认为工会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合做好帮困、送温暖工作, 还有一些其他职能部门不愿做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工会办理,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严重不清教职工在遇到维权事宜时, 经常是个人面对相关部门直接去交涉, 往往不会找工会协调处理, 容易引发教职工对学校的不满。另外, 高校工会干部大多身兼数职, 很难分清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四) 高校教代会、工代会合二为一的“双代会”形式责任不清。

高校教代会作为现代高校管理制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重要任务。教代会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内容。但高校教代会的法律地位实际存在明显缺憾, 教代会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时作用发挥有限。例如某些教代会代表只听取相关工作报告, 在行使表决权时抱从众心理, 评议领导干部时只谈优点回避缺点, 使得教代会代表的评议监督权被虚拟化;教代会的讨论通过权流于形式的现象比比皆是, 缺乏必要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而高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主要职责是审议和批准工会工作报告、工会基层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讨论并决定基层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对基层工会领导人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选举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或补选、增选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成员、选举出席上级工会代表大会的代表等。这与教代会职责有很大不同, 如将二者合二为一、混为一谈, 不分彼此, 将对高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五) 高校存在工会干部法律知识匮乏的问题。

某些高校工会的干部往往由即将退休的教职工担任, 年龄偏大、人员流动性大, 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差是普遍现象。从工会干部结构上来看, 年轻的干部少, 工会委员会和分工会主席、委员基本是兼职, 他们的教学科研等繁忙, 花在工会工作上的精力有限, 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会的各项工作。同时, 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及法律意识的普遍比较淡薄, 处理维权问题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职工所反映的维权事也缺乏应对的办法和措施。此外, 高校工会的依法维权呼声不大, 依法维权工作往往是虚浮多于实际, 维持大于维权, 所谓依法维权苍白无力, 这是高校行政型维权的致命弱点。

二、高校工会法治化是现代大学治理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 高校工会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是其法律地位的重要体现。

我国没有高校工会的专门法律, 一般以《工会法》的普遍性权利与义务的要求为依据, 依法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工会法》第三章规定的就是“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从第十九条到第三十四条共有16条。从《工会法》规定的权利归纳, 大体上可分为参与权、监督权、维护权和独立自主工作权。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中, 明确要求人民法院在审判涉及工会组织的有关民事案件中, 应当依法确认工会的社团法人资格, 并保护其独立性。高校工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概念相同, 高校工会法人的权利能力应当从工会成立时开始, 其范围要根据高校工会的宗旨和法定职责;高校工会法人资格一经取得即既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其行为能力的范围与权利能力的范围相一致;并在它的权利能力所限定的范围内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可以说, 高校工会社团法人资格的确立对保护高校工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加强和改进高校工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二) 高校工会应是高校管理的一大支柱。

高校工会应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强化其社团法人资格的责任和义务, 净化其基本职能的内涵, 将其多余的权责属于学校党委的归于党委, 属于学校行政的归于行政。采取在党的统一领导下, 由高校所在地上一级工会领导为主、高校领导为辅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在高校工会与高校之间保持合理距离, 保障高校工会领导体制的科学性和独立性具体做法:一是髙校工会要从法治的规范的高度, 真正定位为一个社会团体, 而不是学校的中层机构, 真正成为维护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二是要贯彻落实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高校工会积极参与学校重大政策的制定, 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推动党政解决职工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和利益诉求;三是高校工会要正确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校园民主建设, 充分发挥职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切实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及教职工的具体利益。

(三) 高校工会应将维权工作从被动转向主动。

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不仅是《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赋予高校工会的职责, 更是教职工的愿望和要求。《劳动法》第28条规定工会是必须介入调解与仲裁程序, 《工会法律援助办法》 (总工发[2008]52号) 已作为政府法律援助的必要补充。高校工会具体权利包括保障权、帮助权、代表权、请求权监督权、调查权、主持调解与参加仲裁权利、参与权等。因此高校工会维权实际上就是合法地运用各种条件及资源, 把工会和教职工的各项法定权利转化为现实权利。通过维权机制, 坚持源头参与和监督各种规章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制定等从而在根本上防止在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晋升、评奖中的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现象, 切实保护教职工的合法利益。要认真研究和正确把握高校知识分子群体权益的特殊性, 努力提高表达和维护教职工权益的能力, 进一步健全维权机制、途径、力度、手段, 加强对教职员工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 提高教职员工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 高校工会干部要能力学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校工会的法治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高校工会干部要培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努力掌握法治知识, 熟悉和理解法律概念、体系、方式, 特别要熟练掌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法律法规。要充分发挥高校工会与教职工联系密切的优势, 选好、用好、培养好工会自己的法律人才, 健全高校工会主席 (法人代表) 的法律责任体系, 按法办事, 为高校和谐稳定与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三、结语

高校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在推进法治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 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的精神, 全面审视现行高校工会体制机制中与学校发展、进步、党委要求、教职工期望等方面不相适应的地方,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统筹推进高校工会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强化法治思维为切入点, 以提高依法维权能力为着力点, 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为落脚点, 用创新的工作方法, 改革僵化的工作思路, 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高等教育的科学、可持续、生态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全信.工会法学:工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4年版.

[2]贾惠霞.论工会工作的创新[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6) .

[3]王彩虹.高校工会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5) .

[4]张双宁, 刘冬芳, 胡钟月.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考[J].党史博采2011 (5) .

[5]张今彦.工会法人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郑振清.工会体系与国家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形象论文下一篇:英语面试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