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与茶文化的

2024-07-22

关于服装与茶文化的(精选6篇)

篇1:关于服装与茶文化的

饮茶与艺术

饮茶与艺术

摘要:本文通过对饮茶与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从各具特色的地域饮茶艺术,茶具的艺术,茶服的艺术三个方面的论述,揭示了中国饮茶艺术的丰富多彩。

关键词:饮茶;艺术;文化

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中国是茶艺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具有自己的茶艺。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品饮情趣等。

一、各具特色的地域饮茶艺术

中国地域辽阔茶类繁多,民族众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茶类都形成了独特的饮茶艺术,蕴含各具特色的茶文化。

(一)汉族的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分,只是古人饮茶重在“品”,近代饮茶多为“喝”,至于“吃”,则为数不多,区域不广。大致来说,重在意境,以鉴别茶叶香气、滋味和欣赏茶汤、茶姿为目的,自娱自乐者,称之为“品”。凡品茶者,要细品缓啜,“三口方知真味,三番才能动心”。若以清凉解渴为目的,大碗急饮者,或不断冲泡,连饮带咽者,称之为“喝”。倘若连茶带水一起咀嚼咽下,称之为“吃”。其基本方法就是直接用开水冲泡或熬煮茶叶,无需在茶汤中加入食糖、牛奶、薄荷、柠檬等其他饮料和食品,为纯茶原汁本味饮法。主要茶品有绿茶、花茶、乌龙茶、白茶等。而最有代表性的饮用方式,要数啜乌龙、品龙井、吃早茶和喝大碗茶了。

(二)喝酥油茶是藏族同胞一种独特的风尚。

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干燥,那里的居民以肉食为主,果菜甚少。因此,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主要靠茶叶来补充。他们对茶的需要量特别大,按藏族同胞的话来说:“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三)蒙古族的咸奶茶

蒙古族人民喜欢喝茶、牛羊奶、盐巴一道煮沸而成的咸奶茶。蒙古族同胞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时,都要加入牛奶,习惯于“煮茶”,这一点又是相同的。这是由于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在100℃以内,加上砖茶不同于散茶,质地紧实,用开水冲泡,很难将茶汁浸出来的缘故。煮咸奶茶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臵于火上,盛水2-3kg,至水沸腾时,放上捣碎的砖茶约25g,再沸腾3-5分钟后,掺入奶子,用量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少顷,按需加入适量盐巴。等整锅奶茶开始沸腾时,咸奶茶就煮好了。

(四)壮族人喜欢饮打油茶。这种打油茶不是一般的打油茶,是一种特制的祖传末茶,在煮茶前先准备好所用的各种食品,如爆米花、油炸花生、油炸排散、猪肉碎、猪干末和鸡块等,当食品准备好后再进行煮茶。先把茶放在锅里用茶油炒一炒,至黄色,再放入壶里煮沸,茶叶出,捞出茶叶、留汁,放入食盐、生姜、肉碎、鸡块。再煮沸倒入瓷罐中待用。在煮茶的同时先把准备好的香脆可口的食品分装在碗中,并摆成圆圈,宾主团团而坐,然后把热气腾腾的茶倒入碗内,主人便可请客人饮用了。

(五)纳西族、傈傈族、普米族、苗族、彝族、怒族喜欢饮盐巴茶。这种茶是将茶饼在特制的小瓦罐里先在火上烤香,再冲入开水煨几分钟,放入少许盐巴,便有盐成味。然后将适宜的浓汁倒入瓷杯中,再加入开水冲淡,即可饮用,每日三次,长年不断。

二、茶具的艺术

(一)金属茶具: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本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成为金属茶具中稀世珍宝。从元代以后,金属茶具逐渐消失,用其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现因密闭性好,具有防潮、避光性能,多制成贮茶器。

(二)瓷茶具(1)青瓷: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在宋代时达到鼎盛,远销各地。(2)白瓷:元代远销国外,具有坯质致密透明,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3)彩瓷:青花瓷尤为瞩目,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

(三)紫砂茶具: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北宋苏轼诗云:“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莆粟盘龙茶”。目前紫砂茶具以产于江苏宜兴的为最,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点。

(四)漆器茶具:清代,由福建福州制作的脱胎漆器茶具使其局面出现转机。其通常是一把茶壶连同四只茶杯,存放于茶盘内,壶、杯、盘通常呈一色,并融书画于一体,饱含文化意蕴;且色泽光亮,明镜照人;又不怕水浸,耐碱腐蚀。

(五)竹木茶具: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为竹木制作。其来源广、无害无污染,就是不易长久保存。

(六)玻璃茶具:我国于唐代开始烧制琉璃茶具。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由唐僖宗供奉的素面圈足淡黄色琉璃茶盏和茶托,是地道的中国琉璃茶具,虽造型原始,装饰简朴,质地显混,透明度低,但却表明我国的琉璃茶已经起步,在当时堪称珍贵之物。

(七)搪瓷茶具:清代乾隆年间,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成为我国搪瓷工业的肇始。

三、茶服的艺术 茶服艺术的造型要素包括服装的色彩、廓型和材质,其各要素综合即组成了茶服造型的特征,能够充分地解读其时间性和场合等特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茶服具有当时典型的历史服饰文化特点,其装饰图案和制作工艺具备鲜明的传统工艺特征,是设计师在表现特定时代和情景茶服饰文化时的参考来源和依据。

(一)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逐步兴盛宫廷饮茶,喜用越窑青瓷“类玉”“类冰”的质感,茶具以金银为器。盛唐茶道,华贵典雅,着装多华美刺绣装饰,装饰以宝相花和团花为主,女子服饰坦胸披帛为主,男子官服软帽。

(二)到了宋代,文人中开始出现了专业的茶社团体,宋朝皇帝倡导茶学,开始形成品类丰富的中国茶文化形态,也滋养了中国茶服的发展变化。服饰因为茶席场所的不同,着装有所区分,民问和文人士大夫追求的品茗助兴大为不同,宫廷茶宴隆重奢华,服装着装华美,宋代服饰整体清秀俊逸,文人士大夫追求清雅、高逸,着装宽袍大儒,服饰少纹饰。

(三)元代,茶事归于常民化,民间穿着随意自由(如《斗茶图》),茶事普及。明代文人更爱清雅之境品茶,文人品茶大盛,服饰自由随性,清静脱俗。清代,饮茶文化越发深入到市井小民,人们普遍饮用散茶,茶俗众多,婚嫁中茶叶必不可少,当时茶艺服饰具有满族服饰与中原服饰交融的风格,也逐步发展奠定了近代茶艺服饰争相效仿的旗袍款型。

小结:中国几千年饮茶的悠久历史,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参考文献:

于观亭.中国茶人手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273.278 2 陈椽.茶叶通史.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286-287

程启坤.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未来 [J].中国茶叶 , 2 0 0 8(7): 8 —1 O.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4.

篇2:关于服装与茶文化的

宋科新,王秀芝,邓英民(德州学院服装系,山东德州 253015)摘 要: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服饰文化内涵的进一步了解,为现代时装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时装设计

文化是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表现在人的生活的各个层面。服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情况,服饰应是首先要看的部分。如何正确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服饰美,如何解读设计师的服装设计语言,这需要很好地理解中西方的文化背景,把握服饰文化的精髓.1 东西方文化比较 1.1 饮食习惯的比较 1.1.1 餐具

表1 中西方餐具的比较 比较内容工具特点文化内涵

中国

筷子(两根)代表一阴一阳,缺一不可,简单而又复杂。老人、儿童都能熟练应用 含蓄的,抽象的,中国文化最基本的阴阳理论 西方

叉:五个齿,手的形状

刀:匕首去掉尖 外界具象事物的再现直接的、具象的 1.1.2 菜

中国菜:煎、炒、烹、炸、涮,讲究色香味俱佳,“食不厌精”。如“南北大菜、满汉全席”。讲究刀法、火候。是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西洋菜:拌沙拉———各种果菜凉拌;鸡尾酒———各种饮料、酒调制而成;三明治———两片面包、十几片牛肉与菜叶,一种杂糅文化,也体现出西方人易于接受新事物。1.1.3 做菜方法

中国菜凭感觉的成分多,多用“适量、少许”,是灵性的体现,“百家菜”,百家味。西洋菜以钟表计时,以烧杯量,甚至于用天平称,体现西方人注重实际,科学地对待事物。1.2 中西方建筑比较

中方:四合院、高院墙,大门紧闭,院内门窗对称,这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体现一种秩序感。中国园林讲究“水比曲,园比隔”,避免一览无余,这与国人做事的谦虚有关。西方:白色、浅色洋房,房前花园绿地,矮栅栏做墙,园门多处。体现一种开放的思维,易接受新鲜事物。1.3 国画与油画的比较 1.3.1 时空的意识不同

国画的时空意识是灵性的空间;油画的时空意识是立体的、无尽的空间。“西方人在二度空间 中再造出三维空间,而中国人拿起笔就是空间,如国画《清明上河图》采用多个散点透视法。而油画则是在二维平面空间内塑造三维立体,注重用多种色彩来表现自然中的事物美,或以大胆的色彩或形象给观者以感官刺激。1.3.2 光学规律不同

国画中的昼夜变化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光学规律,国画中表现黑夜有一特定意义的物象,(如画 中人手提一盏灯笼)对光影变化不予深究;又如只画一钩弯月在树梢,国画“中得心源多些”。油画表现黑夜要把画面画成黑色或阴影部分画得黑些,因而油画“外师造化多些”。1.3.3 国画中讲究留白,讲究写意

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这样美妙的诗句用国画来表现只是在空白的纸上,斜伸出来一只红杏,如把墙头画出来,那就大煞风景了。又如《寒江独钓图》中,一叶扁舟浮在水面上,一个渔翁独自在孤舟上垂钓。画面的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几乎全是空白。这些留白表现的是空,是虚的,而实际上却并非空白,而是虚中有实。这个实就是使冬天的江面上更显得空旷缥缈,寒意萧条,从而更加衬出渔翁凝神专注于垂钓的气氛,也给欣赏者提供一片广阔自由的遐想天地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1.4 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话(歌)剧

二者的时空观念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在道具运用上:京剧中没有门、车、马等,而关门开门、坐车骑马等都能逼真地表现出来。如京剧中的饮酒,只有酒盅以袖掩面,一饮而尽,实际上并无酒水。西洋话剧道具则尽量逼真,有真的门、车、船等道具。喝酒时真有酒水。又如京剧中,“策马扬鞭八百里”实际演员只是那马鞭在原地转几圈。而话剧中可能主人翁就要等几分钟再上场。又如京剧《三叉口》中武松与时迁深夜对打,虽然舞台上灯火通明,但观众却分明感到两个人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进行着一场精彩的交斗,这些象征性的独特表现形式在西方话剧或歌剧中无论如何是不可想象的,无法表现的。由此可见西方人重现实(具体),东方人重想象(抽象)。

1.5 中国的古诗词与西方的诗

中国的古诗词讲究意象美、对仗美、韵律美。如“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肥”、“瘦”来比喻颜色,真是妙绝,寥寥数字,词人爱花惜花之情跃然纸上。象这类既具意象美,又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诗句在中国古诗词中俯拾皆是。如:“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无晴(情)、有晴(情)这样的谐音来一语双关地表现恋爱中少女缠绵悱恻的心情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又如:“凉月如眉挂柳湾,月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上滩来。”你看,月牙如眉,挂在柳梢,月华是冰凉的;溪水清澈如镜,越中美丽的山色倒映其中,一连下了三天的春雨,兰溪的水漫上了岸,等到夜深人静时会有多少鱼儿跳上浅滩啊!诗人描写兰溪初春月夜的景色,全诗没有一个美字,但每个词都给人以此景如画的美的享受。而西方的诗歌更讲究通过直接的词汇及语境来表达感情。、在服装设计中,同样也应注意,要用不同意象来给观者以美的享受。欣赏时装有些是不能非要说出它象什么,是什么,而要从其整体出发,品出其中的味道。有时一个系列的时装就是一首无言的诗,其意韵需要有高层次的审美才能体会到。1.6 中、西方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中国宗教主要有佛、儒、道三家。佛教信奉“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佛教中的佛祖慈眉善目,神态宁静平和。儒家讲“中庸之道”,“人之初,性本善”;道家信奉“顺其自然,顺应天道”、“天人合一”等等,给人以心态的宁静、平和之感,反映在中国文化艺术上偏激之作不多,平衡感较强。西方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基督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表情扭曲,表现出一种痛苦感和撕裂感。基督教信奉“人生来有罪”,每每进行忏悔。表现在艺术上多有偏激、失衡的作品产生。服装设计受中、西方文化影响举例

①伊夫·圣洛郎的作品之一受冷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的油画启发设计的连衣裙。

②从中国民间美术中得来的灵感设计的“红黑服装”,红黑皆为纯色,胸前图案民俗性强(中国木版年画儿)对比强烈,风格浓郁。

③刘洋设计的草编系列装,受中国古建筑影响,有翘,裙摆上翘,但颜色采用自然的草的淡黄 色,意趣盎然,式样又较前卫。中西结合,既具有东方神韵,又兼西方美感。④受京剧影响设计的脸谱系列服装。

⑤受中国剪纸的影响,设计师梁明玉设计的剪纸风格的裙装。⑥受中国山水画影响,吴海燕设计的手绘系列装。⑦受古希腊壁画中女运动员“跨衣”的影响,奎恩特女士推出的“迷你裙”风靡全球,深受人们的喜爱。

3结语

篇3:服装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文化创意的融入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可以使得服装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争夺中更具竞争力, 对品牌拓展、传播和上游价值链的延伸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 文化创意是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是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许多精明的服装企业家在服装产业经营的过程中, 除了注重服装产品的质量、设计与包装之外, 营造服装品牌的文化创意内涵已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经营手段。他们已经认识到, 服装品牌的文化创意内涵, 作为对不断增长的人类精神需求的回应, 己经成为具有巨大再生力的无形资产, 拥有广阔的增值空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作为一个新型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 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和规模, 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服装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对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大大改善、优化服装产业结构, 促进服装产业结构的升级, 以此对服装产业的各个产业链进行重新分工和角色定位, 以此大幅度的增加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说, 文化创意是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 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第一个, 必须要有很深的文化基底做基础;第二个, 必须要有做创意, 就是说必须有很好的主意, 然后有好的创新思维, 不能再用一个传统的思考逻辑去运作;第三个, 就是产业, 也就是基础理念跟各行各业的产业链, 它是可以链接在一起的。

二、服装的文化创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日渐增高, 不仅要穿得暖和, 更要穿得时尚、漂亮, 为此服装产业也开始向时尚创意型转变。

当代服装业竞争的焦点, 已从最初的劳动成本的比较, 逐渐转向服装品牌的较量。服装品牌的文化创意内涵, 在服装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事实证明, 服装不仅是一种企业产品, 而且是一种社会商品, 商品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品牌和文化创意内涵成为该商品占领市场的重要组成。

三、服装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一般可以描述为:首先是原创性生产物质创意和智力财产, 包含了最常见的活动、设计创意——从书籍到舞蹈的创造、从建筑到时尚的设计、从数字艺术到摄影和绘画的形象创造、音乐创作、数字内容原创如多媒体主题、软件包和电子游戏;其次将这些创意“一次性”或原型创造, 该环节还关注与其创造相关的特殊的物品要求、原料来源和公共设施提供, 比如与绘画相关的有原料颜料、画笔等, 与音乐创作相关的乐器制作等;接着进行再生产和大众产品分配, 引导创意产品和服务进入终端市场, 包括印刷、复制、运输和批发, 从广播到数字传递的分配、更新数字化和对话形式等;然后通过宣传促销进行产品推广;最后就是以会展等基础活动 (如音乐大厅、剧院和电影院) 中, 也体现在一定创意产品的零售 (如书籍和音像品) 中。这就形成了一条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

从本质上说, 服装业是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之一。在创意产业的具体定义中, 更是明确地将服装设计师纳入到其所指的范畴。事实上, 服装与文化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 只是当文化创意被提到一个产业的高度时, 服装业对文化的认识也开始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在中国服装品牌经历由小到大, 进而由大到强的发展历程中, 如何通过文化创意去提升品牌的内涵, 实际上是摆在服装业面前的又一命题。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在中国服装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上强调中国服装业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品牌附加值时明确指出:文化创意与艺术生产力是服装产业固有的一部分。品牌是物质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消费者中的评价。企业应抓住市场机遇、摸索消费心理、挖掘中国文化元素, 转变观念, 加强服装的艺术追求、文化内涵及创意。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也曾指出:“在未来的服装产业发展中, 谁掌握了产业中的‘制创’权利, 谁就将站在服装产业链的高峰, 获得高额利润。”

然而, 长期以来中国服装品牌处于一种跟风模仿的地位, 面临的是文化、创意的缺失, 品牌特征差, 只有数量和规模的发展困境。因此, 从创效益、集创意、产地多元化等方向发展, 把文化创意融入服装品牌概念当中, 把创意与树立中国服装品牌联系到一起, 成为了中国服装品牌树立自我形象, 打造影响力的关键。

服装产业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从上面的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也可以看出, 英国等很多国家都明确将服装 (时装) 设计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服装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 当文化创意被提到一个产业的高度时, 我们对服装产业与文化的关系的认识便开始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实际上, 文化创意与艺术生产力本应就是服装产业固有的核心部分。

服装作为文化的载体, 从人类文明开始, 它就与文化密切结合, 并经历它的1传承与流变适应人类社会的需求。人们穿着服装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生存的需要, 更重要是体验一种生活的方式, 表现人们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可以说, 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等一系列过程都是文化创意活动。

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过程, 同时也是一种“情境”的创造过程。企业不仅仅是在制造产品与服务, 更是在创造一种“情境”。这种情境的创造, 既包括产品本身的文化创意的创造, 还包括销售环境及服务方式所带来的文化感受的创造。前者通过产品本身的内涵设计来融入, 用时装表演与发布会等广告手段来加以宣传, 而后者则需依靠对于产品文化创意内涵的准确把握, 通过购物环境的文化氛围营造来完成。对服装产品来说, 这些利用营销环境与服务形式来诉说品牌文化的方式, 是服装的文化创意内涵的表达与传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文化创意对服装产业的意义

服装卖的就是设计、理念、精神、心理享受和增值服务, 服装的消费是满足于消费者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双重需求。这样, 文化创意就成了服装产业中十分特殊且重要的一个因素, 不仅决定了产业的性质, 而且决定了产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层次水平。发展文化创意对于产业的启发, 不仅是对即存产业的重新合, 发现了创意可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 更重要的是在于把人的创造性, 尤其是个人的创造性, 从有形的产品和产业的附属地位中解脱出来, 赋予了它本来应有的地位。

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有效改善优化服》转133页

参考文献

[1]、杨娇, 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研究;旅游经济2009, 3。

[2] 、]黄晓娣.我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整合[J].内江科技, 2007, 8。

[3]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1.创意产业与中国电影, 2006, 3。

篇4:关于服装与茶文化的

关键词:服装设计;民族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15-01

中国是一个具有民族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国家。在服装设计中,多元化的民族元素是服装设计理念的源泉,也是服装设计水平的重要展现。民族元素的表现方式有很多,从工艺手法,文化,以及服装材料等等都体现着中国的民族文化元素,对于服装设计者而言,采用民族元素来进行设计,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对服装设计领域的思想补充和品质提升。

一、服装设计中民族文化的内涵

民族文化是在是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特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的内在体现。民族文化具有历史性,是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演变和发展而形成的,同时,民族文化具有传承性,千百年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中,文化的传承和维系都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民族文化作为人民关系维系的纽带而存在着,这种纽带关系的实现和发展,就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展现。

在服装设计领域,服饰元素中也同样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从中国文化的服饰设计角度来讲,最能体现中国民族文化设计的服装非唐装莫属,唐装的服饰设计理念和设计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文化,这在世界上享誉盛名,如今,唐装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同时,唐装的设计样式,甚至颜色,纽扣以及花型等等,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的体现。

二、服装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运用

民族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常见,很多情况下,民族元素中的图案,技巧,以及花色等都在服饰中有所体现。一直以来,民族文化的内涵丰富,其中包含硬件元素和软件元素,硬件元素一般体现在民族服饰中,能够给人以比较直观的印象,但是软件元素往往体现在一些价值理念等方面,一些无形的元素的展现,体现的是一些民族内涵精神。中国的服饰设计民族元素的体现在多方面,例如龙作为一个图案图腾往往体现的就是中华文化元素,龙是中华文化中特有的动物元素,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龙作为一种元素体现在服饰设计中,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的体现。

此外,在服装设计中,民族文化元素的体现还表现在很多其他方面,例如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当今社会中的服装设计也有很多事借鉴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些元素体现在服饰中的。如苗族人民擅长刺绣,其刺绣的手法和图案形式等等非常有特点,所以在当前很多服饰设计中,也有一些引进苗族刺绣的服饰作品展现出来,这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在服饰设计中的体现。

三、服装设计中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提取统一元素创不同风格。元素,是民族文化能够给予服装设计灵感来源的重要内容,民族文化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将民族文化分裂成为多个元素,这是服装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展现途径。当前,我国的服装设计领域对于民族文化的元素传承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发展,但是,民族文化依然在发展和进步,在服装设计领域中,依然要不断进行民族文化的渗透和展现,提升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播的水平。

做好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服饰设计元素可谓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提取统一的元素来创作不同的风格,例如,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少数民族风情的印染工艺和花色是非常具有民族特点的,而在当前,我国很多的服装设计中,将这种少数民族印染工艺与现代化的服饰元素相结合,这样,多种元素的展现最终展现出不一样的服装设计作品,这是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利用,用一种新的形式将统一的民族文化元素共同组合在一起,带来不一样的作品效果。

(二)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创造。传统文化元素是可以实现再创造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往往是对传统文化元素开辟了一个新生的途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源远流长,传统的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文化元素可以借鉴新的表现形式与现代化的服装设计作品相结合,最终打造出不一样的服装设计作品。

例如,知名演员张馨予曾身披“东北大花袄”走上国外的颁奖典礼,演员范冰冰也曾身披“龙袍”征战“戛纳”,无论是“东北大花袄”还是“龙袍”,这些服装设计作品之所以在颁奖典礼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它们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现代化的服装作品形式结合起来达到了不一样的效果,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

(三)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创造。传统文化可以是民族文化作品的展现平台,同时也可以成为服装设计中民族文化的素材来源,通过服装设计作品来串成民族文化,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文化元素的分解和利用,同时也要做到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和补充。

这样就要求在服装设计中做到,钻研民族文化是必要的,但是同时,也要做到对世界流行趋势的把握,传统文化是一种内在的存在,而作为服装设计师,对作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将自己禁锢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上,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在钻研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忘自己对流行趋势的把握,将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作为自己设计理念的立足点,借鉴更加多元化的流行趋势来丰富作品的设计,提升作品的整体水平,这样才是做到了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四、结束语

现代服装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推陈出新,把传统与现代融合,创造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需求的服装。

参考文献:

[1]王蕾. 从汉服风貌观现代服装设计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运用[J]. 天津纺织科技,2011,02:1-3.

[2]田美玲. 浅析服装设计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审美情结[J]. 美与时代(上),2011,10:79-81.

[3]周娜. 浅析服装设计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审美情结[J]. 现代装饰(理论),2012,03:91.

篇5:关于服装艺术与设计教案

科 目:服装艺术设计 授课时间:2011.6 制作时间:2010.10 课文名称:关于服装艺术---与设计 [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对服装艺术设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了解。

分析重点:服装艺术设计基础是服装设计的第一步,是一种用来表达设计者设计意图的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专业课的类型,讲解课。时间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讲解服装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对基本知识的了解。

二、导入新课:讲解服装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去感受服装艺术设计的美。

(板书)关于服装艺术

---与设计

一、今天在这里,不是为了向各位提供一些刚刚从美国进口的新思想。我在这里涉及的东西,早已是尽人皆知,而且也已见诸有关艺术设计的专著。

 我到这里来,不过是为了向你们说明,艺术,都具有普遍性。而学设计第一个要认识到的就是设计不是艺术。设计是沟通,是传达,而艺术是表现,是创作。

二、这并不是说设计里没有表现的成份,更不是说艺术是不在乎沟通的。但是两者放在这两项上的重视是有较大差别的。设计是不能凭感觉做的,要考虑各种因素,要寻找最隹的表达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觉翻译成大众能够理解的有效视觉语言。

三、决定一个设计作品的质量的往往是它的细节,例如材料的选择,图形设计的构造,颜色的差异等等。这些细微的差别(nuance)在体现作品整体上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无论一个设计的想法有多好,如果制作粗糙,便会失去魅力。另外,如果我们要求自己注意这些细节和它们的影响,很可能会从中发现一些新的灵感和方向。

四、当有人购买了新的服装、做了新的发型,会高高兴兴地向他的朋友们展示,最希望听到他朋友们的赞美,如果他的朋友心不在焉的话,他肯定会生气的。为什么呢?你知道的。

所以在这里我邀请诸位参加美的行列。所谓“美”,是指有我们身边有这样一批人,偶尔可以少吃一顿正餐或早点,但他们认为,如果在生活中,不能从音乐或绘画这类东西得到乐趣,这种生活,就毫无价值。

五、刚才这些议论(象一切动听的话一样),极易被人歪曲或误解。因为这有点近乎“为艺术而艺术”这一陈旧的口号。这个口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艺术是为了生活而艺术”的。

做设计时,他人往往只能看到完成品,但是作品一般都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这中间有许多不同的过程,大部分都是在完成品上看不到的。这些过程相当的重要,因为就连想法也是逐渐成熟的。

六、当然,你要牢记,在艺术方面(正如自然科学)是没有捷径的。灵感不是成功之母,成功之母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毅力、更大的毅力。没有灵感,你可能登不上顶峰,可是,光有灵感,而不实干,不一步一步,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在这个到处是精英的世界,你不会有什么进展。

七、大道理就讲这些。现在讲几点具体意见。首先,去掉当专家的念头。你们现在将知道,一切的艺术,只有一个目的― 即都要对生活的艺术做出贡献,因此一切的艺术,都息息相关,像个发展平衡的大家庭的成员,你懂绘画的结构,你就可以成为更好的服装设计工作者。

八、现在再提醒另外一点。如果你已决定以时装作为你的爱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不行。你要使你的爱好伴随着你,就像你带着一条心爱的小狗一样。

这里让我举例说明这一道理。如果你喜欢绘画,你口袋里可以带一些小纸片。每当身旁无人的时候,就掏出来把你所见的景物画上几笔。学习服装艺术设计一定要学习绘画,要掌握绘画的技巧。但掌握绘画的技巧不是为了表现技巧,而是为了创作。而创作除了技巧以外,尤其需要修养,需要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学习素描、色彩、图案不能只求画得像,尤其要求画得美,不能满足于一般的临摹,要尽可能多写生。除课堂学习外,要随时将周围环境中,或姊妹艺术中美的人物形态、美的色彩组合、美的图案纹样记录下来,使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表达美的能力在对美的执著追求中得到提高。

九、做一项作业时,我们不要去专门寻找它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试着把自己的各种想法整理出来,尽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从中再探索,不断地让一个想法把自己带到另一个想法。这样可以扩大我们的想像力,看到不同的可能性。虽然最后的成果很重要,但是过程更重要。这个探索的过程是无法用任何东西取代的,这才是设计的真谛!

十、学设计与做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像我们的作业题目包括自然,工艺变化,主题宣传,未来的趋势,材料的问题等等。这些通常都是让我们自己在题目里选择一个角度,然后做出有说服力的视觉作品。要想表达好自己的观点,必须先搜集很多的相关资料,对题目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服装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历史、地理、自然、美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商品学、销售学、市场学、美术史、服装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都能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服装美术设计原理,从而提高设计水平。除此以外,服装设计人员,还必须不断地从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吸取营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舞蹈是以人体美作基础的。人的形体、姿态、动作是舞蹈美的表现形式。服装的美也要通过人的形体、姿态、动作表现出来,在对舞蹈艺术的欣赏中可以直接感受到服装与人体的关系,直接领略到服装与人的形体、姿态、动作的完美结合。舞蹈与配乐、布景、道具的关系,宛如服装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应相互交融,相互烘托。长期地、潜移默化地熏陶,能使爱好舞蹈艺术的服装美术设计人员从中激发丰富的艺术创作灵感。

流行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传播的社会现象,对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有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必然会反映到商品市场中去,于是,符合流行的商品就会受欢迎,就会畅销,就会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反之,就会卖不出去,就会造成积压,就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从事服装美术设计必须关心市场,不断研究流行与服装的关系,才有可能走在流行的前列,为企业设计出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品。为了获得成功的设计,从事服装艺术设计的人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市场的能力。

十一、完成品可以是抽象的表现,但是想法必须是有形,有根据的。很多人认为视觉艺术设计就是在画板上或电脑上做出漂亮的东西,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要知道学设计的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到处寻找资料,研究以及消化它们,然后再试着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自己想表达的概念。没有完全理解某个问题时,是不可能有效地表达它的。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不管完成品有多好看,也是白纸一张,因为它没有清楚的内容。基本功是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服装艺术设计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对人体结构、人体活动规律的认识,对服装材料的了解,对服装制作工艺的基本掌握,以及一定的绘画、制图能力。

人体结构和人体活动规律是服装艺术设计的依据。领的大小、袖的长短、裙摆的宽窄都要以人体结构和人体活动规律为依据进行设计。同时,服装的分割线、装饰线以及装饰图案的位置等,也都应结合人体比例和人体美的表现去考虑。如果对人体结构和人体活动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那么服装外观美的设计就会盲目,就会走弯路,甚至会失败。

服装材料是实现服装款式设计的物质基础。材料的性能对服装的外观有很大的影响。服装设计者必须全面、准确地了解材料的性能、色彩、图案以及质地的外观效果,并努力按照美的创作规律把它们与款式恰当地组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服装。服装裁剪与缝制是补充、纠正、实现服装美术设计的重要手段。服装是立体的造型,平面的设计稿一旦变成立体的衣物,会有许多事先预想不到的变化,要想创造出完美的设计作品,设计者最好是自己动手制作样衣,以便在裁剪、缝制样衣的过程中有机会不断丰富、调整自己原来欠成熟、不完善的设计。

为了向社会宣传自己的作品,为了指导制作者将自己的作品生产出来,服装设计者需要用一种方式,形象地将自己的设计意图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就是绘画与制图。绘画能帮助设计者描绘自己对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图案的设想,制图能帮助设计者表达自己对服装结构和缝制的要求。没有绘画与制图的能力,设计者就难于让他人了解自己的设计意图,更无法指导生产。

十二、你知道设计师最好的朋友是谁吗?是照相机和复印机。

它们是做设计必不可少的工具与玩具。图库的图像毕竟有限。最怕的就是由于图库里没有完全合适的图像,所以只好妥协一张一般的,这样本来很好的想法也无法发挥到最隹。只要有机会,最好都用自己拍摄的图像。常出去拍照也是一大娱乐呢。

十三、复印机呢?

太多人低估它的价值了。死死板板地复印文件只是复印机的最基本功能。我们可以复印平面的东西,立体的东西,拼凑的东西。可以放大,缩小。可以重叠反复地在同一张纸上印。可以边复印边挪动里面的物件,会得出很多独特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喔。复印机里出来的东西通常都有一种它特殊的质量,利用好了,可以使设计作品增添光彩。

十四、电脑当然也是我们的朋友了。

但是你稍不留意,它可能就会变成坏朋友。我们太依赖电脑了。有时候连想都不想 就会按键做个效果,因为实在是太方便了。但是这些自动化的功能经常会让我们错过一些探索的机会,也常得出被科技所驱使缺乏特性的完成品。电脑不应该是答案,它与照相机,复印机同样的只是一个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省掉很多麻烦,做出别的地方做不出来的效果,但是电脑做出来的东西未必就都是好的。

对于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来说资料积累是必要的。就像写文章一样,词汇不丰富写起文章来就会感到困难,写出来的东西也不会有吸引力。搞服装设计应当多积累服装资料,把自己喜欢的服装随时用本子记录下来,记下它们的款式、色彩、图案、材质,记下与之搭配的鞋、帽、提包、首饰,记下穿衣人的特征以及穿衣人所处的环境,同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千万不要嫌麻烦,不要过分相信自己大脑的记忆能力。服装上有些东西不是一下子能记得住的,即使当时记住了,可需要看的、记的服装太多,后面看到的服装会很快冲淡前面服装留下的印象,等到再需要那个印象的时候就淡忘了。而记录像信息库,等我们进行设计时,一定会发现自己在这方面付出的劳动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便利。

十五、例如: 有一次一个朋友对我说的话让我一下子对设计明白了很多。他告诉我,我当时做的东西是图像驱使(image-driven),而不是思想驱使(idea driven)的。那时我很喜欢在画板里随便拼凑一些服装设计图像,自己觉得看起来很酷,以为加上个标题就成了一个作品。但是朋友看了说这些只是一些拼凑的图像,你并没有给它们输入任何意义,所以对别人也不会有意义。要想超越这个层次,作品必须让思想优先,图像应该服从与支持你的想法,而不只是独立的装饰品。

十六、从事服装美术设计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人门虽不难,精通却不易。所以,讲究学习方法,抓住学习的重点是十分必要的。服装艺术设计是一门需要持久练习、反复练习的功课,不必等到课本学完再动手,只要有心马上就可以开始行动。应先设计自己的穿戴,要穿得得体,穿得漂亮,穿得有修养,这便是最好的练习。从这些最初的设计练习中,能得到服装美的真实体验。我们学习的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定的亲身体验有利于我们对服装理论的认识与理解。真实的体验还能进一步激发学习服装艺术设计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自信心,使我们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投人到服装艺术设计的学习和实践中去。

三、总结: 学习艺术设计就像在做游戏,在解一个很大很大的迷。解不解开不是关键,关键是,只要学习,往前走,之前积攒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就会渐渐地自己拼凑起来,而看着它们就会觉得非常有意思。而且现在的学习再也不代表上课听讲,已经和生活混为一体了。这个变化和生活体验有关,和教育方式有关,和很多事情有关。说不太上来,但是我希望艺术设计课一定是,学着去思考,去寻找,去理解,去欣赏,去评价,去表达。最后本次的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服装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同时,又是市场上激烈竞争的商品。服装美术设计是将服装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其能在市场竞争中威得胜利的重要环节。服装美术设计是一门需要持久练习、反复练习的功课,不必等到课本学完再动手,只要有心马上就可以开始行动。要记住自己是学习服装美术设计的,应先设计自己的穿戴,要穿得得体,穿得漂亮,穿得有修养,这便是最好的练习。

总之,设计者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从根本上决定其设计作品在社会上的适应程度。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及他们的作品都有广阔而深厚的生活作基础。而那些不受社会欢迎的服装设计者及他们的作品,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均在于缺少生活经验。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说:“丰富的想象建立在丰富的生活基础上”。对于一个从事服装设计的人,丰富的生活体验尤为必要。

四、要是这个课对您有帮助,希望您喜欢。

如果它对您有帮助,请接受我的谢意。

篇6:关于服装与茶文化的

本文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设计灵感。不仅仅是服装,任何创新都是应该有根有据,能够追本溯源的。电影也是,音乐也是,舞蹈也是,文学也是,绘画也是。他们相辅想成,如兄弟姐妹一般,互相作用,娱乐和影响人们的心灵,然而形而上学的,一味空中阁楼般的牛逼创新,定是不成气候的。时尚需要民族的力量,好好保护,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时尚才能走的更远、更长,被更多的人认可和追求。

关键词:民族文化,妆容,时尚,保护,传承,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人类文明的印记和传世的技艺, 因为如果真的到了遗失不见的那一天,人类文明将失去一项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而那天注定也将是时尚迷们的哀悼日。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又译为无形文化遗产),也可简称为非物质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河南是资源大省,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历史根基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厚。然而任何设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设计才能做的刚好,更全。中国传统文化在带有民族文化的服饰上得到最直观的体现,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华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那么它与服装设计应该怎样纠葛不清呢。

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咋中国人都人尽皆知的有:

古老美好的传说,1、花木兰传说(虞城县)

2、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

3、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

4、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

5、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遂平县)

6、柳毅的传说(卫辉市),这些有的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有的被写成了供后人阅读的小说,其中生动的服饰形象折射出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现状,寄托了人民的美好愿望,使我们从中领略到服装文化所反映和包容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内涵。

民间美术有:

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秦氏绢艺(滑县)、方城石猴(方城县)、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服饰体现着文化,同时又具体地以美术的形式显现出来。以人物动物形象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是记录和表现所处时代的服饰形制,穿着风

尚的最好艺术形式之一。剪纸艺术也继承了古代铜器的秀丽、细致、夸张的风格,是民间代代相传的传统艺术,表现了民间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服装的装饰手法和形式,在剪纸的艺术中都能找到,如:团花。角花、二方连续花边、满花、袖口花、几何图案等。在色彩的处理上也可以大胆的用到今天的服装设计中,例如以蓝白为主色调,黑为主色的服装设计,彩色剪纸中的红与绿、蓝和紫、黑和黄等色彩处理方法也是可以借用的。民间年画尤其是木板年画,以表现人物为主的题材,记录了大量当时的当时流行的服饰,从年画中也可以发现许多披肩的款式,“裤脚花边”、“袖口花边”等多种多样,可以从年画中,找出当时服饰的流行概况。

民间音乐

板头曲(南阳市)、中州筝派(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唢呐(沁阳市、信阳民歌(信阳市)民间舞蹈 火龙舞(孟州市)、苏家作龙凤灯(博爱县)、高抬火轿(沁阳市)、齐天圣鼓(灵宝市)、回民秧歌(项城市);

民间戏剧及曲艺有

豫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曲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越调(周口市)、大弦戏(滑县、濮阳县)、四平调(商丘市、濮阳县)、大平调(濮阳县、滑县、延津县)、皮影戏(灵宝市、罗山县)、河阳花鼓戏(孟州市)、二股弦(武陟县)、光山花鼓戏(光山县)、南阳曲艺(南阳市)、扁担戏(新蔡县)。中国戏曲是指中国传统戏剧,豫剧是咱河南人 是绝对地方的民族代表,但如果没有服饰,就没有中国戏曲。中国的传统戏装在古代冠服造型的基础进行了提炼、夸张、美化。豫剧以生旦

戏为主,长靠、短打武生戏很少,武丑戏更少,舞台上基本看不到像孙悟空、时迁、杨香武需要勾脸的角色。净行多是包公戏,也不见窦尔墩、徐延昭、鲁智深这样的花脸角色。有的只是在杨家戏中像焦赞、孟良这样戏份很少的花脸,所以豫剧的生行化妆远没有京剧那样丰富多彩。

多年过去了,河南旦角演员依旧经常采用的还是涂脸、吊眉,帖片子、帖鬓,罩网子,插头面等一套传统的化妆方法,净行演员依旧要开花脸。但当今豫剧化妆方法及技巧,比起50多年前已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比如在50年前,演员的化妆是“看远不看近”,无论生旦净丑,涂色都比较重,线条也比较粗,因为那时电视远没有普及到老百姓,演员不必考虑在银屏上的形象好不好看,只要让后排观众看清楚就行了。现在演员上电视的机会多了,化妆自然要考虑在镜头前的形象,于是脸部色彩淡多了,线条也细多。现在是“看近不看远”,当然这种化妆方法也有它缺点,就是在后排的观众看不清演员的鼻和眼。如何既看近,又看远,把二者兼顾起来,将是戏剧人研究的一个课题。

与过去相比,豫剧演员化妆样式比50多年前要丰富的多。单就旦行来说,除传统的大包头、古装头外,还有不少演员喜欢的略施粉黛,头饰求精而不求多,服装求淡雅而不求华丽,从越剧学来的化妆方法。还有在新排历史剧中,各剧团创新了一些梳妆发型和着装样式,有的追求清新雅淡,有的追求富贵豪华。拿旦行服装来说,有的

是宽袍大袖,彰显大气,有的者在胸腰部作紧身设计,甚至袒胸露腹。当今豫剧舞台上演员化妆样式多种多样,绚丽缤纷,但居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样式,那些别出心裁的样式是好是坏,只能让观众和时间来检验。

纵观当今豫剧演员化妆,的确有了许多进步,生角、旦角化妆越来越精美。张宝英、虎美玲、牛淑贤、王清芬至今仍保持着匀称的身材,扮上妆比她们的实际年龄要年轻的多,漂亮的多。当今净行的脸谱也掺进了时尚元素,原来包公是一脸黢黑,现在黑油彩中添加去一些红色,提高了色彩的亮度,那黑里透红的脸庞,更能体现男性的阳刚美。

戏曲化妆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演员面部的化妆,我们演员还不够注意根据自己的脸型、胖瘦及年龄,也不注意剧中人物的身份来修饰自己面部缺陷,不注意自己面部的色彩的调研与搭配,也不讲究吊眉和勾眼,使面部色彩不够明亮,不够柔和、不够干净。京剧旦行若采用传统的包大头的化妆方法,除丫鬟仆女外,是不在前额梳“刘海”的。而豫剧旦行演员却欣赏梳“刘海”的化妆,甚至扮演大家闺秀也要梳个“刘海”,殊不知这种装扮,却破坏了角色的端庄秀美和大气。

当今活跃在我省舞台上的著名演员都十分讲究化妆,在技巧上都有较大提高。李金枝、田敏、李树建、魏俊英、连德志等上化妆后,个个风采奕奕,气度不凡。近年来我省戏校在选材上,也都重视学员 的脸型和骨架,使豫剧的队伍中出现了一批靓妹和帅哥。企盼着他们中间能出现几个扮相好,身段好,唱做皆优的戏曲新秀,与当今舞台的中坚力量联合打造一批戏曲精品,进一步提高豫剧的文化品味,延续豫剧舞台上的美丽。也让观众看一看,我们个男演员阳刚,女演员妩媚,一个比一个时尚、漂亮。戏剧人物着装的定制,形成了中国戏曲特有的形式美。

手工技艺有 杜康酿酒工艺(伊川县、汝阳县)、钧瓷烧制技艺(禹州市)、镇平玉雕工艺(镇平县)、泥咕咕(浚县)、棠溪宝剑铸造工艺(西平县)、汝瓷烧制技艺(宝丰县、汝州市)、唐三彩(洛阳市)、汴绣工艺(开封市)。汴绣是集色彩与图案于一身的,它是中国刺绣中的一支奇葩,因起源于宋都汴梁,故有汴绣之称。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之闺绣画……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迥不可及”。相传当时相国寺附近的绣巷即为民间绣工聚集之处,十里都城到处珠廉绣额,盛极一时。

汴绣是纯手工艺术品,它具有形象逼真、古朴典雅、层次分明等特点,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蒙针绣、打子绣、套针绣、戗针绣、乱针线、双面绣等30余种针法和绣种,使汴绣独具特色。《清明上河图》是汴绣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汴绣是中国刺绣中的一支奇葩,是极具中原地域特色的“国宝”级绣种。因起源于宋都汴梁,故有汴绣之称。据记载:北宋时期,皇宫设有“文绣院”,聚集三百多名绣女专为皇帝王妃、达官贵人刺绣服饰和绣画,所以宋绣亦被誉为“宫廷绣”或“官绣”。后逐步流传于民间,在中原大地发扬

光大。据明代屠龙《画笺》所载:“宋之闺秀书,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必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交书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当时位于相国寺东的绣巷即因绣品店铺集中和居住大量绣工而得名。可谓十里都城到处珠廉绣额,盛极一时。

汴绣是纯手工艺术品,具有古朴典雅、层次分明、丰神宛然、栩栩如生等特点,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雍容典雅、色彩秀丽而著称。蒙针绣、打子绣、套针绣、戗针绣、乱针线、双面绣、双面异色绣等30余种针法和绣种,既有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纤细的特色,又独具粗狂豪放的中原地域特色。汴绣针法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又利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风光,刻画人物形象更是细致传神。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传统工艺汴绣来说,不能只是单一地注意技艺的应用,应该更多地站在人类情感的角度进行更多的思考。汴绣的魅力在于手工制作。反过来,手工艺品的漫长周期和艰辛历程又制约了刺绣的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推出汴绣新形象、新工艺、新内涵,以适应现代人的需要,使刺绣能在服装设计上充分利用、走出国门适应发展,融入到当今市场经济需求的设计快速发展中将是传统技艺的出路,也将是充实传统设计丰富设计文化的有利因素。将“物化”和“人化”进行有效的统一,从而使刺绣更好地服务于服装,使设计更符合爱时尚人们的审美追求

民间知识、少林功夫(少林寺)、太极拳(温县)、八卦符号文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洛阳牡丹栽培技艺(洛阳市)、洛阳水席(洛阳市)、开封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开封市)、开封马豫兴桶子鸡(开封市)、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开封市)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浚县泥塑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黎阳镇杨圯屯是泥咕咕的主要产地。

浚县泥咕咕的基本内容有人物、动物、飞禽三大种类一百多个品种。它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但凡服装设计无不从色彩、款式、面料入手,泥咕咕的涂绘,多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再以红、黄、蓝、绿等比较鲜艳的颜色绘出各种图案,与黑底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设计中,我们无不可以充分利用,创造出新的神奇效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生命密码。漫长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的人类文明,众生建筑的伟大城市,延绵不绝的经典文化,这一切的一切经受了太多的灾荒和战争蹂

躏,而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弥足珍贵,因此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深远。

在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我国政府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不仅坚持正确的保护原则和保护理念,而且注重在实践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初步探索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成效显著的保护方式。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言,应该实施整体性、综合性的保护方式,其中活态传承是核心,使之与当代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就是我们实施保护的主要原则。除此,以文字和影像的方式、以博物馆的方式或作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都是辅助的方式,而且这些方式都应以不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按照自身自然演变规律发展为前提。目前保护方式主要有:

1.活态整体性保护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又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相依存。为了使民间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下来,就必须重视与其紧密相依的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要使活态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原始自然状态是不太可能的,但在一个局部的特殊环境中,采取相应措施,使原生态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较长时间,则完全可能。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村),既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设立屏障,又能将民族文化遗产的真实状态保存在其所属的环境之中,使之成为“活文化”。

2.生产性保护

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福当代,是保护

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对于那些已经失去生存条件的文化形式,可采用收入博物馆的方法加以保存;但对于那些仍然具有生命力,又有开发潜质的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则可以进行合理开发,以生产性的方式加以保护,这既有利于它们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又能体现其价值。

在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中,一些地区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旅游节、工艺品展销会、民间歌舞比赛、开展集中宣传展示活动等,使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资源,获取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3.记录式保护

在全国各省区市统一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工作人员运用录音、录像及亲笔记录等方式,记载民间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声音、表演或技艺、生产过程,获取真实可靠的图像、实物、文本记录及其他第一手资料,然后再整理分类,建立档案、资料库,进而利用多媒体、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建立数据库等,以便永久保存,并逐步做到资源共享。如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河南郑州大学建立了中原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

4.博物馆收藏与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实物和物质载体,如民间美术中的绘画、雕塑、手工艺品;民间戏曲中的剧本曲谱、乐器、戏服、古戏台等。每一件实物和载体,都是劳动

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为了将这些稀少而又珍贵的实物进行分类收藏、展示和研究,就有必要建立博物馆。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市、县大都设立了博物馆,负责本地区文化遗产的收藏、展示、研究和鉴别。在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内,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大师或优秀传承人现场献艺。

附:这是来自一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调研专题报告,迫在眉睫,保护与传承工作亟待加强

他们调研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随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农耕文明正在迅速瓦解,传统的民间文化已逐渐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强势文化强力扩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商业行为的侵蚀等,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构成了严重威胁。剪纸、年画、皮影、傩戏等民间艺术随着它们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日渐式微;陕北道情、陕北说书等一大批稀有的民间剧种和表演形式正在衰落或被同化;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正在消亡、变异;无数珍稀罕见的民俗技艺和民间文艺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器物有的正在毁灭,有的已流失海外;过去搜集整理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也急需“再度抢救”。这一切都告诉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亟待加强。

1.提高文化自觉,端正思想认识

在此次和其他调研中,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这几年虽然有了良好的开端,但各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少数地区保护工作机构尚未建立,普查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工作推进缓慢、滞后。这些问题源于一些部门和领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认识上还存在着种种误区。例如,有些人重申报而轻保护、重开发而轻管理,把“申遗”的成功当做目的,当做“政绩”,而成功之后该做什么,他们就不考虑或很少考虑了;有些人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软任务”,视经济建设为“硬任务”,认为抓后者能够显示“政绩”,而抓前者则很难有成绩,因而工作上不重视,经费上不支持;还有一些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不过是“一阵风”,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过去,因而得过且过,采取应付态度;如此等等。这对于保护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文化现象,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对此,我们应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危机意识,充分认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珍爱、尊重祖先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对处于弱势地位且脆弱无比的非物质文化,应该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与保护,使之再现生机与活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2.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保护工作基础

机构和队伍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目前,虽然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市均已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等,但基层组织机构仍很薄弱,相当一部分市县级保护工作机构尚未建立或健全,许多地方尚没有专门工作人员,保护力量明显不足,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此外,不少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适应保

护工作的需要。

要有效、有序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机构和队伍不可缺少。只有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分级负责,层层落实,才能使这项工作正常开展;只有拥有一大批具有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从业人员,保护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据调查,在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方面,有些地区已经走在了前面,如浙江、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都已先后举办两期以上骨干培训班,培训了一批工作骨干,有力地推动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3.以人为本,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

以人为本,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十分脆弱,传承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一是普遍“高龄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大部分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不少体弱多病。二是后继乏人。由于许多传统技艺难度高、强度大、耗时多、收入低,很少有人愿意学,不少民间艺术大师面临无弟子或弟子太少的尴尬境地。如本次调研的国家级保护项目壮族布洛陀的第七代唯一传承人黄达佳,目前仅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徒弟;环江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也仅存一位老艺人,门下只有一位接班人。三是缺乏基本保障。传承人绝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长期以来,他们的艺术创造得不到社会应有的承认与回报,生活困难,工作条件艰苦。如果政府不能给予他们有力的扶持和资助,仅靠“热爱”维系的创作活动肯定是难以长久的。

4.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经费保障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前提。在调研中,我们所到地区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就是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一些基层县、市,由于缺少专项经费,无法添置必备的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致使普查工作难以进行,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和资助也难以落到实处。为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经费投入,将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保障此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金,既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也要吸纳企业和社会团体的赞助,还可考虑从与民俗文化有关的经济收入中提取适当比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基金。目前,一些省、区、市已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如浙江省“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的抢救保护专项资金,每年安排8200万元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充分体现了该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以上虽是针对全国的,但是我们河南省完全可以拿过来,加以改进和学习,为建设我省成为民族文化强省势在必得。

其实不仅仅是服装,任何创新都是应该有根有据,能够追本溯源的。电影也是,音乐也是,舞蹈也是,文学也是,绘画也是。他们相辅想成,如兄弟姐妹一般,互相作用,娱乐和影响人们的心灵,然而形而上学的,一味空中阁楼般的牛逼创新,定是不成气候的。时尚需要民族的力量,好好保护,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走的更远、更长,被更多的人认可和追求。

参考文献: 中国民间服饰艺术

安 英 杨林

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楼慧珍 吴永 郑彤 编著

东华大学出版社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网站搜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 作者:全国政协文史

和学习委员会专题调研组 来源:光明日报

期刊论文:初识人性化设计在汴绣中的设计与发展装艺术设计学院

胡丹丹

上一篇:软装设计中的图案应用下一篇:奇葩说辩论论点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