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诗歌:老人吟

2024-07-08

重阳节诗歌:老人吟(精选4篇)

篇1:重阳节诗歌:老人吟

吟江南诗歌

我从江南的古巷

看到你深邃的瞳孔

刻着唐诗的`韵律

闪着宋词的唯美

从亭亭玉立的美人身上

我看到江南才子

对你的,痴迷,狂热

从字里行间,以及

丹青的苍劲中

在心中描摹你那回眸

浅浅一笑,卷起的涟漪

还有,惊鸿一瞥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凝视着油纸伞

那个丁香一样

可爱动人的姑娘

定会从画卷中走出

带着缱绻的青丝

弱弱的表情,我见尤怜

一身中国旗袍

一把油纸伞

一位丁香姑娘

在江南的雨巷,款款走来

篇2:重阳节诗歌:老人吟

让心走在梦里,

梦里回家的路上,

思念如弓似弦,

飞向故乡的那一段斑驳的颓墙。

月儿在此时爬上了树梢,

一首忧伤的曲儿,

撒下了一席一席的清凉,

哦,那是母亲的歌谣在轻轻地唱响。

让心走在梦里,

梦里回家的.路上;

思绪如丝如扣,

缠绕着宛延曲回的青石路旁,

不知走过多少次母亲的身影,

还有那青菜、箩卜和篮筐。

哦,还有那飘散着的野菊花的芳香。

溪水流淌着的清清浅浅,

洗净了身上的小衣裳;

竹床边爬满了快乐与美好,

听风儿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文章;

草坪追逐着的欢欢喜喜,

痴了迷了丝丝的笛儿,

还有那声声里,

随风摇拽,摇拽中的吟唱,吟唱中的守望!

灯的影倚偎着的亲娘,

一线一线织着多彩的希望;

月的影倚偎着的亲娘,

一丁一丁透着凄楚和辛酸。

你是梦里梦外伴着鸡鸣迎着晨光!

今夜秋月更圆又更亮,

借来这树摇的风影,

借来这婆娑的凝霜,

荷把锄头,种下思念的种子,

梦里梦外期待着母亲的温暖!

读着今夜的月儿,

让泪珠洒满诗行,

思乡总在此时,

夜来浅浅几盏,恰是微醺,

让风儿吹过,

篇3:重阳节诗歌:老人吟

同时, 古典诗歌以独特高超的情景交融, 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学样式。它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即“一切景语皆有情”。现在很多学生却缺乏学习的热情, 往往把诗词学习当做一种负担。他们虽然也能作出一定的分析, 但却无法真正产生情感的共鸣, 因此,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 教授者的首要任务是用诗文的情思点燃学生的感动。让学生的情感与景相融, 与文共鸣, 物我两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的妙笔生花之作, 短短四句诗, 把送别的情景及朋友间的真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它在送别诗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我谨以此文为例, 浅谈古典诗歌的酿、点、吟三位一体化教学。

一、未成曲调先酿情

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便是一种旨在导入阶段便进行足够的情感铺垫的导入。好的导入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建立起良好的课堂秩序, 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意识。古典诗歌在“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极为重要, 它可以给学生提供第一感知, 让孩子情感的河流荡漾开来, 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让“情境的创设”酝酿美好的情感,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导入新课:

播放送别曲《长亭外》, 学生闭眼欣赏, 想象音乐所传送的画面。音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令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并介绍古代交通不便, 离别容易相见难的实情。然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亲身经历的送别情景。这样, 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 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二、心有灵犀妙语点

导入之后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 入情入境, 进而一下子揪住学生的心, 这是进入课文的第一通道。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息息相关, 而作者的情感则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古典诗歌教学应在教师、学生的互动中, 再现情境, 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使之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从而提高欣赏水平。

很久以来, 人们在诗歌教学中都特别推崇读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但实际上, 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而且, 诗歌中所包含的诗人的人生阅历、情感理念、审美价值, 也不是小学生的实际领悟能力所能理解的。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适当引导, 巧妙指点, 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本节教学中, 导入新课后, 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请看课文插图, 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给我们展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看完后, 烟花三月的美景萦回于学生脑际, 久久不能散去。此时, 接着说:“把你脑海中的美景留着, 带着它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学生一下子坠入了优美的画境当中, 找到了与课文的共鸣通道。学生的心灵之门也随之打开, 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世界, 一点一点地再现阳春三月站在黄鹤楼随着滚滚长江之水一同送朋友到扬州的依依惜别的场景, 教学也随着情感层层递进。

同时抓住古诗常用的“抓字眼, 明诗意”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思。如“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景象?让你描写你怎样写?”等问题打开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空间, 继而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想象仿佛像什么, 然后再用多媒体展示烟花三月的美景。这样, 把学生带进了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时刻牵动着他们的情, 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三、情之所至醉以吟

学生进入情境之后, 下一步就是让学生痴醉于景, 感叹于情, 实现从“形”再现到“情”陶醉的跨越。如何实现这一跨越呢?吟唱是最好的手段。古典诗歌是一种音韵的文学, 诗词是和吟唱孪生的。在唐朝的时候, 诗词是配音乐的, 供人吟唱, 通过吟唱使人体验诗词的声情美。通过吟唱能使人品味到诗词的诗情和意趣, 能使诗词中的形象得以再现。

在本节教学中, 随着学生对古诗内容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 加上“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进一步体会, 学生们各个宛若就是站在长江岸边的李白, 目送着远去的帆船, 用滚滚的长江水寄托着对朋友的祝福, 对朋友的牵挂, 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同学们进入了诗歌意境。此时, 我恰如其分地配以幽怨的二胡曲, 并采取独咏、合咏、轮咏、迭咏、衬咏等方法, 指导同学们声情并茂地吟唱。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 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 他们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 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反复诵读, 当学生醉为情的时候, 让他们说说“李白望着朋友远去会想……会说……”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 使学生受到美的洗礼, 全身心溢满了美的因子, 得到了全面发展。

披文以入境, 情动而辞发。独具个性的体悟, 不露痕迹的表明, 不失时机地升华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读时如见其景, 如闻其声, 如入其境, 如生其情。师生醉心烟花三月长江两岸美景世界, 情随景移, 因景而喜, 因景而泣。其景其情烙印于心、萦回于脑, 处处涵泳、时时反思, 细味绵长、不绝如缕……这就是古典诗歌教学酿、点、吟三位一体所能达到的极致妙境。

摘要:古典诗歌就是中华文学中极为瑰丽的一枝奇葩,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学宝库中异常引人注目, 令人痴迷陶醉,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古典诗歌, 可是在小学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要么要求孩子死记硬背, 不求甚解;要么教师越俎代庖, 枯燥分析。学生无法从中体会意境的优美, 情感的陶醉, 形成不了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 笔者在教授古典诗歌时采用酝酿、点拨、吟唱一体化教学方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古典诗歌,酝酿,点拨,吟唱

参考文献

[1]潘丽珠.古典诗歌声情的建构教学[M].台北:文景书局, 2002.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6.

篇4:“重阳节”慰问慈善老人

在“重阳节”——天津市第十七个老人节到来前夕,天津市慈善协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研究“重阳节”慈善慰问活动时,首先想到了这样一个老年群体:他们有过不同的职业和经历,如果在他们所从事职业前冠之以“老”字,就有老领导、老教授、老专家、老企业家、老工人、老职员、老农民等多种称呼;他们都已经年过花甲,有的已经年过“古稀”、“耄耋”;他们都有一颗爱心:爱祖国、爱生活、爱他人;他们都有共同的品德:行善积德、乐善好施;他们都有一样的善举:为需要帮助的人无私捐助。

翻开市慈善协会的捐赠档案,数百名老人,数千次的捐赠记录跃然纸上:退休工人郭长林月收入只有几百元,却十年如一为慈善、公益事业捐款。年过九旬老人刘冬英、杨浩观夫妇,用自己的退休养老费,为多项慈善事业捐款达3万余元。86岁的退休老中医吴炳麟,每年都把子女给他的养老金捐给“迎新春慈善助困活动”。退休老人吴增楚、钟雪华定期向慈善协会邮寄或亲自捐赠数百元善款。82岁的民营企业家候立尊,一次就把本人获得的国家科技奖1000万元捐给慈善协会作为慈善基金。66岁的归国华侨张森仪,将自己企业每年利润的50%捐献出来,作为“助学基金”。在捐赠登记簿上还有“一老人”、“老夫妇”、“忠善为民”、“老教授”等隐匿真实姓名老人的多次捐款纪录和众多慈善老人在慈善助困、助医、助学、救灾等各项慈善募捐中的捐赠记载……

这些好心的老人不图回报,但是社会不能忘记他们。作为社會公益机构的慈善组织,在他们的节日到来之际,应该代表社会去看看他们,给他们以祝福。在老人节到来之际,市慈善协会的同志们为慈善老人们制作了精美的节日贺卡,并通过各种方式送到了老人的手中。10月11日老人节当天,同样是慈善老人的天津市慈善协会会长陆焕生带领协会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天津市北辰区金秋园老年公寓,看望了曾为印度洋地震海啸灾区和我国南方洪涝灾区热情捐款的在院老人,给他们送去了由社会捐赠的轮椅车和生活日用品。陆焕生会长还来到前不久故去的96岁慈善老人刘冬英的家中,看望她的老伴杨浩观先生,向老人祝贺节日快乐,为他健康长寿祝福。在天津金桥焊接材料有限公司,陆焕生会长拉着82岁高龄的候立尊董事长的手,感谢这位为国家焊接材料专业做出重要贡献,一心回报社会,为天津慈善事业捐款最多的老人。慰问慈善老人的活动通过天津的媒体报道出去了,他向社会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老人们,社会不会忘记你们,你们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上一篇:中美《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差异浅析论文下一篇:钢筋制作绑扎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