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范文

2024-07-11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范文(精选8篇)

篇1: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范文

第二次质量检测:

1.“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2.“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谪”指贬官。

3.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约薨,大夫死约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4.《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统考

(八):

5.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分为四级,依次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

6.“礼部”是指中国古代六部官署之一,其长官为礼部尚书,掌管典礼事物与学校,科举等。

7.“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因臣子向天子进言必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对帝王的敬称。8.“谪”在封建时代特指官职降职,调往边外地方;古代表示贬官的词还有左迁、左转、贬、降等。

安庆二中期中、第一次质检:(无)统考

(五):

9.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

10.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则减三等袭爵。我国公、候、伯、子、男五爵最早是在宋代一起出现的,明代废止了子、男两个阶位。

11.太傅是太子的师傅,西汉时代称为太子太傅、由于这个职务尊贵,所以后来称为国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一般没有实权。

12.累迁是指多次迁升官职。迁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左迁是被贬低的意思。

统考

(六)13.“除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中的“除”,指任命、受职。表示官职变动的还有“辟”“察”“除”“封”(“署”是代理、暂任)。

14.“宣政元年”“开皇二年”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

15.“胡”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自称,后泛指北方游牧民族。《过秦论》中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16.古人对死有不同称呼,天子的死为崩,诸侯的死成为薨,大夫的死为卒,士人的死称为不禄。

补充内容:表授予官职

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谭嗣同》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4、拜:授予官职

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5、除:任命,授予官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6、授:给予官职

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汉书•翟方进传》

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起樗里子于国。《战国策》

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文选•陈情表》

9、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10、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11、进:(1)推荐。如:臣进西门豹。《史记•魏世家》(2)出来做官。如:是进亦忧。《岳阳楼记》

12、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更选将官。《谭嗣同》

13、察:考察和推荐。

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14、当:任,充当。

如:当侍东宫。(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陈情表》

15、点:指派。

如:可汗大点兵。《木兰辞》

16、简:任命,选拔。

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二、表调动官职

(一)表升迁

1、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左迁指降职、贬官。如: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贾谊传》 心犹恨之,遂左迁毓。《三国志•魏书•卢毓传》 再如:岁中四迁。《汉书•主父偃传》 吾极知其左迁。《汉书•周昌传》

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宋史•唐震传》 以高才擢进屡迁。《后汉书赵壹传》

3、陟: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4、加:加封,在原来官衔上加上某种荣衔,可享受某种特权。如:张合“特进”加封之官衔。《失街亭》

5、升:升官。

如: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二)表调动官职

1、转、调 徙:调动官职

如: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隋史•徐文宝传》 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徙齐王信为楚廷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再如: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宋史•理宗纪》 徙韩王信太原。《史记•高祖本纪》

2、补:补充缺职

如: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

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汉书•萧望之传》

3、改:改任官职。

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4、移:特指调任。

如:贬潮洲刺史,移袁洲刺史。

(三)表降职、罢免

1、贬: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2、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3、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

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晋书卷二十八》 “出”有时也指平调。

如:永和初,出为何间相。《张衡传》 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晋书卷二十八》

4、罢、免:罢黜,免去官职。如:“非其才者罢之”《晋书•魏舒传》 遂免丞相勃,遣就国。《汉书文帝纪》

5、黜、废:废弃不用。

如:柳下惠为士师,三黜。《论语•微子》 不胜其任者废免。《管子•明法解》

6、夺:削除。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7、放: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也指贬官流放。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8、绌:通黜,废弃,贬退。如:屈平既绌。《屈原列传》

9、革:革除。如:革职查办。

10、去:被调离。如: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三、表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

1、兼:同时掌管,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2、领:兼任,代理,暂时担任。

如: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南史•虞愿传》

3、权:暂代官职 如: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宋史•李纲传》 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4、行:代理官职

如:太祖行备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泷冈阡表》

5、假:暂时代理。

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汉书•苏武传》

6、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7、权:暂代官职。

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8、判:高位兼低职。

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四、其它

1、乞骸骨:旧时官员年老自请退休。如: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2、复:指恢复旧职。

如: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3、下车:官吏初到任。衡下车,治威严。《张衡传》

4、用事:执政,掌权,当权。

如: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原列传屈》 赵太后新用事。《触龙说赵太后》

5、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如:赠太子太保。《东坡先生墓志铭》

6、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处理政事)。如:视事三年。《张衡传》

7、退:辞去或失去官职。

如: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九章》 退亦忧。《岳阳楼记》

除了以上表官职变动的词语外,还有一些词语虽不表示官职变动,但常与官职结合在一起使用,如:“知”后常跟地名,表做某地的长官;“主”后常跟官府机构的名称,表示主持某官府机构的工作,可结合语境,灵活翻译。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分为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六部:是指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 礼部,管典礼、祭祀、科举、学校等事; 兵部,武馆选用及军事行政; 刑部,管司法刑狱;

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三省各有明确分工。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

间地排列。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岁寒三友:松,竹,梅

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员、状元。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篇2: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范文

【6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选择出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2分)

A.《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苏轼,这篇短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B.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作者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沦陷地人民对祖国无限的眷念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C.《泊秦准》的作者杜牧,就是指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诗句中的“杜”。

D.《人琴俱亡》选自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表达了子敬和子猷的手足情深。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B项中,将小说的作者等同于小说中的人物。C项,诗中的“李杜”指李白和杜甫,而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被后人称为“小李杜”。D项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2.名著阅读。(6分)

【小题1】 国作家 的《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四个国家的奇遇,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抨击了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2分)【小题2】在“飞岛国”有两种侦察案件的方法是(2分)

【小题3】《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清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人国人民已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2分)

【答案】

【小题1】英国 江奈生·斯威夫特 【小题1】粪便侦察法、字母破译法

【小题1】在格列佛的手掌上跳舞;在格列佛的头发里捉迷藏。【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阅读名著时,除了要识记作品的作者、国籍等基础知识,还要对作品中精彩的情节予以精读,比如《格列佛游记》中就要对“小人国、飞岛国、智马国”进行精读。

3.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小题1】与课文中的《乡愁》(余光中)比较,该诗也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请你说说它们体现在哪里?(3分)

【小题2】请你品读后说说该诗运用比喻的特色。(3分)

【答案】

【小题1】结构美:①每一小节诗都是首句和尾句是长句,中间三句为短句,字数是11、7、5、6、11;②从一节诗看,长句短句配合,整齐中具有变化,从整首诗看,每一节的诗句数和相应诗句的字数相等,变化中又十分整齐。音乐美:①音韵美,每一小节一个韵,句句押韵。回环美(或旋律美),每一小节诗的首尾句重复。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小题1】乡愁是一种情绪,看不见也摸不着。作者通过长江水、酒、海棠、沸血、雪花、家信、腊梅、母亲等一系列比喻,将乡愁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意像,并且赋予这些意像以鲜明的色彩和诱人的芳香,令读者在诵读该诗时,也沉浸在浓浓的乡愁之中。2分。该题难度比较大,上面的答案也只是一种参考,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本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结构以及语言的能力。结合答案来分析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特色的能力。结合“比喻”这种修辞来分析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5分)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深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分)【小题2】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

【小题1】雄伟、高大、遮天蔽日(2分)

【小题1】示例:1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3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答出一点即可。3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1)从诗句内容中总结泰山的特点;(2)了解诗句内容,总结诗句所体现出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5.《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成功的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一艺术形象,给人们深刻的生活启示。请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当“海盗”去》中,汤姆在确定当海盗计划前,他还计划做什么?汤姆最后选定当海盗的理由是什么?(3分)

【小题2】《洞中历险》中,汤姆在探路的过程中除了使用蜡烛外,还使用了什么探路?(1分)

【答案】

【小题1】兵士,印第安酋长(1分)理由:(1)厌倦学校枯燥生活;(2)体验到了人情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产生逆反心理;(3)做海盗更花哨、更有前途、名声传遍全世界。(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小题1】风筝线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略

6.文化积累——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B.《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C.《范进中举》节选自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品描写了痴迷于功名,不事劳作的范进。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D.消息包括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导语是新闻主要内容或事实的概述。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7.(四)诗歌鉴赏(4分)别滁 欧阳修

花开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小题1】.“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从首句可以看出作者离别时的怎样的心态? 【小题2】.请结合《醉翁亭记》的相关内容谈谈,欧阳修“醉”在何处?

【答案】

【小题1】豁达开朗 积极乐观 【小题1】别的盛情中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略

8.下列判断不当的一组是()(2分)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行,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未期的鲁人左丘明所作。

C.《唐且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题目的含义是唐且胜利完成了出使任务,没有辱没自己的使命。

D.《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述晏婴言行的一部书。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战国策》的作者已难查考,刘向是这部书的编定者。

9.(一)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15分)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1】.诗中作者通过

、两个外在的行为举止来表达她对夫死、家亡、国破的浓浓的哀愁的。(2分)【小题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该词反映的是作者真实的不幸遭遇和凄惨处境。B.词人整日以泪洗面,没有心思梳妆打扮。

C.词人在春光明媚的双溪游玩时,因怕沉船而没有上船。

D.词人写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化虚为实,可谓“创意出奇”。

【答案】

【小题1】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小题1】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略

10.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智取生辰纲》----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B.《陈涉世家》----司马迁----东汉 C.《谈读书》----培根----英国

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南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①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②飞。[注释] ①篱落:篱笆。②蛱(jiá)蝶:蝴蝶。

【小题1】诗中用、、、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小题2】侧面烘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唯有蜻蜓蛱蝶飞”。

【答案】

【小题1】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

【小题2】因为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村中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惟有蜻蜓蛱蝶飞”衬托出了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此处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这里“惟有蜻蜓蛱蝶飞”衬托出了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1】结合第1.2句诗句,分析作者是怎样写“离愁”的? 答:

【小题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

【答案】

【小题1】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小题2】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诗的第一句抒发的是“离愁”,第一句中的“浩荡”一词从正面表示离愁。第一句中的“白日斜”这种特定的情境烘托了“离愁”。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后两句是流传很广的名句,之所以流传,是因为其中并没有辞官后的消沉,作者虽然离开京师,却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富有哲理。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小题1】颔联除了对偶,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效果?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1】比喻。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消逝,生动形象(或对比。用“一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比,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小题2】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理解。“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的意思是: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流逝,抒发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解答时明确最后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尾联“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的意思是为何我不与故人归去?因为淮上有秀美的秋山。作者前面写出了和故人的深厚友谊,但是作者却不与故人归去,只因淮上有秀美的秋山。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一)古代诗歌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小题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小题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答案】 【小题1】天空 【小题2】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15.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5分)城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小题1】

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分)

【小题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3分)

【答案】

【小题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2分。意思符合即可)

篇3:浅析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

1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 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 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 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和文化素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 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价值。辨证的说, 我们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 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应该看到汉语言文学在中国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特殊意义。

2 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重在尊重、协助与促进

尊重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前提, 但协助和促进才是目的。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 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把握是有差别的。教师的协助作用显得尤其重要。教师一定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料, 授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教师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切实的引导, 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朝“深度”、“广度”和“长度”上引导。

2.2 重在积累、互动与熏陶

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和不断发展语言。丰富和积累语言应该成为我们有意义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 在中学语文教学应强化三点:第一, 积累。语文学习应从积累语言开始。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积累:一是积累语言材料, 主要指掌握丰富的词汇、俗语、谚语等;二是积累语言形式, 背诵一些典型结构的短语和段落, 如识记一些好的排比句、顶针句, 总分、转折、递进等结构的段落;三是积累语言范例, 主要指背诵一些优美诗文、小说、戏曲名著的片段等;四是积累语言形象, 对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典故和意象等做到胸中有数。这样, 学生思维就有了凭借, 表达就有了材料。第二, 互动。掌握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交际, 而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只有在互中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中, 我们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语言。第三, 熏陶。汉语言讲究神韵、意象和言外之意, 在指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时, 不宜用纯理性的分析方法, 而重在熏陶, 营造各种情境, 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并在感悟的过程中渗透理性分析, 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2.3 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现代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全面的, 一切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 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的一个小小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 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 也要从港湾走出去, 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 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 在时间上, 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 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堂, 让学生来学习。而“让未来融入现在”, 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 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这里,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需处理好几组关系:第一, 信息的无限性与选择的有限性的关系。在组织语文教学时, 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 有现实的, 也有虚拟的, 但对具体的某次教学来说, 其选择也是有限的, 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引入教学中, 既没有必要, 也是不可能的。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 进行最优化的选择。第二, 问题复杂性与教学典型性的关系。语文教学打破时空界限之后, 一些必然的、偶然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 形成复杂的意义形态。语文教学要正视这种复杂性, 不拘泥于“一课一题”, 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等于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兜圈子”, 使教学成为一团“乱麻”。相反, 要透过复杂的问题, 抓典型, 以集中“优势兵力”, 攻克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这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 既有主题, 又关注“远离”目标的话题, 从而构建起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学。

2.4 重在牵引、护航与调控

第一, 引导学生对意义进行探寻与创造语文学习不管形态如何多样, 但其价值应定位在对人的关怀和促进人的发展与创造上。如果把每一次语文学习看作人的生命过程中的“小场景”的话, 那么每一次语文学习都贯穿着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创造。第二, 促进学生对话的生成并调控语文教学是师生对话的过程, 其话题要在对话中不断生成与调控。而过去, 我们太注重自己对教学的把握与控制了, 把教学当作表演“教案剧”的舞台, 从而步入了僵化、机械化的“死胡同”, 难以自拔。其实, 某一次语文教学只能是一个可能世界, 而不是一个必然世界, 正如我们的未来世界一样, 站在现在的时空里所做出的判断, 只能是一种可能, 而不是必然, 因此, 语文学习与教学是在师生、文本的对话中不断寻找话题而展开的。生成与调控是新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我们要顺应这一特点, 把语文教学弄得有声有色。

总之, 在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中, 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贯彻实施。这样, 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提高文学涵养。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办好了, 就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教学打好了基础。这样, 中国的传统文化方能得到弘扬。

参考文献

[1]张怡.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4) 。

篇4:初中语文课堂文学教育初探

那么怎样构建文学的解读新模式,适应新课标要求呢?就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让学生“走进文学,走向自我”无疑是一种尝试。

一、从文学中解读自我弱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叛逆、个性,缺乏引导容易走思想极端,引导得法可塑性也很强。因此,语文教师利用文学适机引导,可达“润物细无声”之灵效。

《孔乙己》是鲁迅笔下一个迂腐、清高、可笑的穷酸知识分子形象。饶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时地被孔乙己的话逗笑,笑声中不无鄙弃。在探讨孔乙己悲剧根源时,学生们一致认为是该死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杀害了孔乙己,孔乙己是被封建制度、封建教育扭曲、残害的人物。话语中无不透露着对旧社会、旧制度的不满和痛恨。于是,我穿插介绍给他们悲剧的三大类型: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和命运悲剧。然后问:“孔乙己的死就没有他自身性格上的某种原因?”此问引起了学生们的深思。慢慢地有学生举手:“孔乙己的好喝懒做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假如他不好喝懒做,即便一生无缘功名,也完全可以给人家抄书度日。”慢慢地,有学生补充:“我认为可以说好喝懒做就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的致命原因,一个好喝懒做的人,即便社会给他机会,他也会与之擦肩而过。”“是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像贝多芬双耳失聪也能扼住命运的喉咙成为音乐巨匠,好喝懒做的人无从掌握命运。”课堂中不少学生赞同道。“可见,人性的弱点,有时就影响、甚至改变了人的命运。你有弱点吗?准备如何克服?”我适机引导。学生们再次陷入沉思,然后纷纷举手坦言自身弱点:胆小、懒惰、畏难、缺乏毅力……言犹未尽,我就让他们以《从孔乙己的悲剧看自身弱点》为题在随笔本上畅所欲言。一男生写道:“我懒惰又缺乏毅力,整天迷迷糊糊,不思进取。孔乙己的好喝懒做和悲剧使我震憾,让我警醒,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这让我惶恐。在惶恐中,我第一次感到了中考的逼近。我不愿做孔乙己第二,克服弱点,奋起直追,我已下定决心!”文学的启悟胜过苦口婆心的说教!

二、从文学中确定自我方向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发现自我,照见自我,有时还可以确定自我的发展方向。

花木兰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女英雄形象,古今中外有口皆碑。但在教读《木兰诗》时,我们教师更多的只是照搬教参,机械地解读文章的修辞、诗句的含义。没有很好地挖掘木兰的光辉形象对女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我以“水”为契机,从贾宝玉的“女人是水做的”一言引入课文。引导学生说出对水的感觉,找出木兰性格中水柔的一面——温柔、细心、勤劳、体贴、孝顺,水刚的一面——勇猛、刚强、胸怀广阔、能征善武、不慕富贵等。深入的探讨中,木兰形象逐渐光辉,引起男女生们的一致景仰。然后我转而一问:“中国古典文学中历代女性一般给你什么印象,现代社会女性形象又如何?”学生们引古论今:古代女子没有地位,逆来顺受,足不出户,相夫教子,处于从属地位;当今女子虽有地位,也能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可有不少却走上了三陪这些阴暗的角色……谈古论今的比较中,木兰形象更是熠熠生辉,一口快女生情急道:“我是女生,我要像花木兰,做一位水样的女人,刚柔并济,念家怀国,走出女人的风采。”一番话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这掌声已代表了在座女生的心声,她们的人生取向已表露无遗;这掌声也是男生们对女生的赞赏,谁说女子不如男,无疑男生们在鼓掌的同时也必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

人与人总是相通的,学生们从文学作品中读出了自我,完成了自我的价值取向,做老师的除了欣慰,除了更卖力地设计课堂、挖掘文学还能怎样呢?

三、从文学中把握社会态度

初中的少男少女,人小胆大,对社会,对教育,对父母,对学校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学生还无意识地处在敌对的位置上,愤世嫉俗。他们的人生观、社会观正处在形成阶段,此时若不好好引导,势必会影响一生。教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我这样引入:“假如社会可以让我们自由选择,你将选择怎样的社会生存?”一石激起千层浪,下面话语纷呈,最后达成一致,推一男生代表发言:“轻松,和谐,学习、工作轻松一点,人与人之间友善亲密一点。”教读中他们对陶渊明营造的理想社会赞不绝口,恨不得马上就去。一调皮男学生叫了起来:“老师,桃花源在哪儿?我也去。”“是啊,在哪儿?”我把问题抛向学生。“好像没有这样的地方,这只是作者的理想,是作者的想象。”“是啊,是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不满的一种曲折反映。”我适机再给一问题:“你对古代文人不满现实便隐居山林怎么看?”“这是一种逃避,不可取。我认为应该集合社会力量打破黑暗局面。”这时我略作小结:“社会中有美也有丑,有真也有假,有善也有恶,我们应该正视社会中的假恶丑,尽量用我们的真、善、美去感化、去改变,面不能因此对社会敌对不满,更不应该消极逃避。古人说得好,不要消极遁世,要积极入世。”学生们恍然大悟,原先愤愤不平的也心平气和了。

篇5: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范文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见七年级上21课《风筝》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苗栗人。台湾作家,代表作有:广播剧集:《薇薇的日记》;散文集:《窗》、《两地》、《作客美国》等;散文小说:《冬青树》;短篇小说:《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

3《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安徒生:见七年级上 26《皇帝的新装》

4《诗两首》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普希金,俄国19世纪伟大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②《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称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著名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5《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晚年封荆国公,后世多称王荆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散文风格雄健俏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词:《浣溪沙》《 南乡子》诗:《元日》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荀、苏轼、苏澈、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6《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河对口曲》5、《黄水谣》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

7《最后一课》都德,全名阿尔封斯.都德,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小说集《磨坊文札》,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选自《李大钊选集》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

9《土地的誓言》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端木蕻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科尔沁旗草原》;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散文集:《火鸟之羽》、《端木蕻良近作》、《花,石,宝》等.

10《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郭茂倩,宋朝人。《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起誉为我国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11《邓稼先》选自《人民日报》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臧克家,又名臧瑗望,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以一篇新诗《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作品有诗集《春风集》、《欢呼集》、《藏客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永》。

13《音乐巨人贝多芬》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何为,原名何敬业。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

14《福楼拜的星期天》选自《济南文艺》莫泊桑,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代表作《羊脂球》、《项链》。

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夜》、《父与子》。

左拉:法国作家。代表作有:《萌芽》、《金钱》、《崩溃》。

15《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计跨16个朝代,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16《社戏》选自《鲁迅全集》鲁迅:见七年级上21课《风筝》

17《安塞腰鼓》选自《人民日报》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8《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丰子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人。他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堂续笔》《随笔二十篇》《甘美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

19《观舞记》选自《冰心全集》冰心:见七年级上24《诗两首》

篇6:初中语文文学知识点总结

山市,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本文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描述了山市的美景。

22、《羚羊木雕》张之路,著名作家。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魔表》《傻鸭子欧巴儿》。话剧:《双龙花盆》。童话剧:《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

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要木雕还是要友情。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

21、《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

散文诗集:《野草》;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小说集:《呐喊》《彷徨》

中篇小说:《阿Q正传》;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

书信集:《两地书》;

反驳文《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墓碣》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叙写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

23、《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作家。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以时间顺序叙写散步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24、诗两首

①《金色花》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诗集:《暮歌》《晨歌》《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皇后》《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

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

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19获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寄寓了母子情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②《纸船》冰心1900~)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原名谢婉莹,,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往事》等,她的散文,委婉、秀丽、清新、自成一家,被人称为“冰心体”或“闺秀体”。

《纸船》采用托物寄情的手法,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文中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本文编入“言语”门。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对才女谢道韫给予了有力的赞赏。谢朗的诗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谢道韫的诗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注重了神似,有深刻的意象。《陈太丘与友期》记陈记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是写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和“无礼”为全篇核心。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白雪公主》、《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27、《郭沫若诗两首》。郭沫若 (1892~1978) 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历史话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另还写有诗集《战声》《蜩螗集》《女神》,历史论著《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等。学术论著《李白与杜甫》等。现有《沫若文集》行世。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向往。这首诗立足“静夜”,描绘月光、松树、疏星等景物,展开联想,有一位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夜无声地流下了珍珠泪。寄托诗人的失望情绪,隐含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8、《女娲造人》袁珂—《神话故事新编》: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作品精选》——金波: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启示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30、伊索寓言

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伊索——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对盲目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进行了讽刺,告诉我们要重视事物的本质,不能爱慕虚荣;

②《蚊子和狮子》则提醒我们,取得成绩后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③《智子疑邻》——《韩非子·说难》——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著有《韩非子》一书,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提醒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不能心存偏见。】

篇7: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二、故事背景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三、课文翻译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释:枯藤:干枯的藤蔓。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西风:秋风。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上落满了黄昏归巢的乌鸦,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四、问题解疑1.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对全曲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古诗文描绘画面技巧法。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

2.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的表达效果。“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3.《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景物,藤、道、马等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 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 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

五、课文主题通过描绘一幅绝妙的深秋风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篇8: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分析

一、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的教学意义

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的选材, 进一步加强了教学深度及学习内容, 如引入现代诗歌、古代寓言和散文、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1]。 这些文体本身具有的文学特点更加丰富多样化, 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保有更加突出的教学能力。 同时, 这些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爱、哲理、语言之美等深层次内容, 更需要通过语文作品鉴赏的教育展现出来。 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是由素质教育入手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实现的, 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的作品鉴赏能力必不可少, 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也能提高其人文素质, 塑造灵活且健全的人格, 更有利于学生发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多阅读名文名篇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对生活的深切体会, 阅读时要多注意了解文章当中的情感变化, 细细品味, 慢慢咀嚼, 这样, 在每一次阅读后都会有不同感悟, 这也是提升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必备技能。 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十分必要, 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文学鉴赏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 老师仍然占据教学主导地位

当前, 受教育资源、教学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 在语文文学鉴赏教学过程中, 没有体现学生作为学习对象的主体地位, 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教学模式依然习惯于教师单向性地向学生讲述或灌输文学知识, 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 这样的文学鉴赏教学模式, 只会一点点地削弱学生对文学作品学习的兴趣, 不仅违背了新课改对学生情感教育的要求, 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社会一定程度上缺失人文关怀、教育关怀的当下, 文学作品只是被当做一般的文章处理, 并不被人们所重视[2]。 学生只是仅仅得到了写文章的技能, 却不知道情感和审美等为何物, 于是文学作品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死物, 毫无情感, 只是一堆文字, 写的文章就缺失了文学作品应有的情感、意志和个性, 最终背离了文学作品的初衷。

三、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 转变语文文学鉴赏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优秀的文章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文学作品的鉴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 要让学生投入文学作品的鉴赏世界中,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能操之过急, 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文学作品, 对文学作品有深刻体会。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作者的意境, 情感体验, 审美等获得熏陶,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从而投入文学作品的鉴赏学习,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 促进学生的扩展学习

学校多提供一些文学作品方面的文学书籍, 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扩展课外阅读, 让其拥有更多与文学作品接触的机会, 提高积累更多阅读经验, 同时, 如果在考试中能适当加入一些文学作品方面试题, 则相信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以此扩展学生的阅读量,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并扩展其审美视野[3]。 并且, 教师要引导学生看一些经典的中文名著, 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 巴金的《家》《春》《秋》等,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丰富阅读量, 欣赏更多优秀的可读性高的作品, 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三)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参与教学

初中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负有很大责任, 要灵活授课, 多样式授课, 让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 从而使其对文学作品用心体会。 语文老师要经常训练学生的语感, 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感受力, 要让学生知道在该处使用哪个词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初中教材收录了大量白话文和文言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轻易理解与掌握, 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重点学习, 让其能更好地理解读懂, 这样有利于学生文学作品能力的提高。 另外, 可以在班级开展朗诵等活动,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增强对文学鉴赏的好感。

四、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竞争越来越激烈, 教师更要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 努力改变存在的问题, 重视文学作品鉴赏课, 促进学生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及道德情操的形成, 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而实现文学作品鉴赏的重要教学意义,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月连.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 (中) , 2015, 08:7.

[2]刘文娟.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探析[J].新校园 (中旬) , 2015, 05:113.

上一篇:周末关心问候语下一篇:入党个人总结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