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划专业技术总结

2024-08-03

建筑规划专业技术总结(通用6篇)

篇1:建筑规划专业技术总结

设备、物业教研室2010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关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精神,遵照院领导的工作要求,以及教研工作年度计划和要点,结合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教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政治理论与业务理论学习,加强学习的自觉性,打造学习型教研团队 1.将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理论学习计划落到实处。结合院学习型团队建设的活动主题,本学期召开全体教研员会议8次,并参加院组织学术专题报告会和理论学习活动。

2.选派一名教师——许改红同志,到建筑工程预算公司挂职锻炼。

3.借助教研平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本学期,本教研室承担的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结项一项。

(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两考工作为重点,以高效课堂为专题,以教学问题为着手点,以评价研究为突破口,强化教研工作的职能

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活动多,形式新,内容实,影响广,效果好。高职继续开展教学改革,我教研室也积极参加学院的教学改革活动。

(三)以“三平教师”、“双师”教师队伍建设为契机,针对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强化管理,增强教研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积极谋划十二五教研工作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精神,以及教研工作的职能,正在拟定“十二五”教研工作目标。

2.加强教研室的建设。针对教研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影响面广等特点,根据院系领导的指示,本学期加强了教研室的建设力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对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另一方面强化了教研室工作纪律,先做预案,待院系主要领导核准后方能实施,并实行严格考勤制度。同时坚持全体教师每周的例会制度。

3.实行教研任务跟踪、反馈责任制。对照学期之初的工作计划和要点,对照院系领导提出的要求和指示,全室结合每周、每月的工作实际,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强化责任意识,提升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从本学期来看,各项任务完成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4.加强升本评估与节能降耗的工作。今年是院里升本评估关键年,根据院办安排,组织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升本评估活动中,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为全院升本评估做奉献。同时增强节能降耗意识,从节水、节电、节约办公用品、接待开支等方面,严格要求,也取得了好的成效。

三、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强教研室建设,扬正气,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讲贡献,比奉献。2.加强绩效管理研究,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调动全室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研工作质量。

3.就教师管理,多思考,多研究。主任带好头,党员带好头,形成凝聚力,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4.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争先创优,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2:建筑规划专业技术总结

一、专业建设回顾

艺术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于2004年报省教育厅批准开办,200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4届毕业生,毕业生总数394人,目前在校生382人。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据招生就业处初次统计结果显示,就业率达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根据艺术系近年来的跟踪调查情况看,毕业生生分别在各地政府建设局、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建筑公司等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该专业定位准确、学生专业素质优良、动手能力强、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

本专业的开设,立足地方经济的发展实际,毕业生面向建筑行业,就业方向定位于建筑设计、房地产、工程管理咨询等专业技术岗位。经过几年的发展,本专业逐步确立了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随着全国及地方建筑产业的迅猛发展,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通过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反馈,本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9年该专业获批校级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获批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岗位,并确定十堰市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为该专业的“楚天技能名师”,该专业现有校级精品课程《住宅建筑设计》一门,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校级科学研究项目2项。本专业自开设以来,经过7年来的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有专兼任任教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硕士7人,在读工程硕士4人,“双师型”教师12人。教学团队能够很好把握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办学思路。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3个,与企业合作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15个,为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的实施打下基础。在课程建设方面,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正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以及课程标准的研制。在教学管理方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监控,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建设优势与专业特色

(一)专业优势

(1)推动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的利好因素不断,例如加快小城镇建设、西部大开发、扩展海外市场等等,使建筑业的人才需求保持了非常旺盛的态势。为本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实习和就业岗位,也为本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校级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重点专业重点支持,给本专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3)专业聘请的楚天技能名师具有三十年以上大型甲级建筑设计院经历,对专业建设、双师素质培养、实践教学开展、校企合作等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办学目标、就业定位准确,培养的人才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5)7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定办学经验。

三、2011——2015专业建设设想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坚持以“技能教育”的教育思想与观念为先导,依托行业融入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高职教学管理与教学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创新教学技术与手段,构建鲜明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建设思路与目标

1、专业建设思路

立足十堰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兼顾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按照下列思路进行专业建设:

(1)通过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课程标准研制、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2)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的专业教学团队;

(3)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行业中的行家能手和教学资源,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实践实训的教学条件和工作环境,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根据鄂西北及周边地区建筑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研,面向建筑市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中小建筑设计、城乡规划、景观设计、工程咨询管理等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通过五年的建设,达到:

(1)每年专业招生规模将稳定在120人左右;

(2)毕业生就业率≥98%,其中企业满意率≥85%。

(3)完善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制订6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其中重点建设3-4门工学结合课程,在原有基础上再建设1-2门精品课程;

(4)固定编制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人数达到或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50%。教师职称(高级:中级:初级)结构合理;

(5)从企业外聘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兼职教师8人,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相当一部分教师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

(6)做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在专业和学术方面形成年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相适应,结构合理的梯队。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师资队伍在知识、能力、学历(学位)、专业职务等结构上更趋合理和优化。

(7)在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增加2-3个实验实训室,新增加校外实训实习基地5个,使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达到20个,保证实践教学课程的正常进行。

(8)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要求,对原有校内自编教材和讲义进行修订,争取在有条件时公开出版。

(三)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1、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培养与合理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1)有2-3名专业带头人,其中1人为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专家。根据专业带头人培养与管理制度,聘请1名技术专家,进行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培养;每年引进1—2名青年教师,保持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对已有的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专门培养,通过企业锻炼、国内知名院校进修、国内外培训等途径,使其迅速成长。将专业带头人培养成既能把握专业(群)建设与改革发展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又能把握行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既有高水平课程开发和教学

能力。

(2)专兼结合。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的配置与要求专兼职教师配备数额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及教学做一体化要求和专业发展需求制定。专业教师的数量和结构能满足专业办学规模,其中实践教学中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0%。

2、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

本专业的课程建设目标,即根据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需要,以建筑设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结合教育部高职院校重点专业课程开发的探讨,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进行有效衔接,注意引进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注重人文与专业技术的结合,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继续进行立体化教材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课程标准、教改项目等方面的建设。

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根据本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分功能、有重点的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本着能够保证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岗位专项能力训练的目标进行建设,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内教学实训基地,满足专业理论和实训课“一体化”教学需要,具有教学、培训和生产建设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开放型的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本着产品方向与专业课程内容相对应、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环境的原则进行建设,为顶岗实习提供了大量岗位,提供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践环境。

根据专业发展规划需要,在校内原有实验室基础上,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新建、改建、扩建、完善教学所需办设计专业制图室、电脑工作室、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建筑设计资料室,促进“工学结合”,使实践教学再上新台阶。

4、教学管理制度完备、规范

成立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设计技术设计基础教研室,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情况进行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由系内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副高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和校外企业的设计行业方面教授、设计师和其他相关专业工程师等组成。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设置、实践内容的安排、现场实训的计划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广泛征求专家们的意见。教研室具体负责拟定教改方案,拟定和修改各种教学文件,组织实施各项教改措施,随时了解教学情况,检查和评估教学质量等日常工作。

建筑设计技术教研室

篇3:建筑规划专业技术总结

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因学科涉及面广及不同的办学背景,各院校的专业办学方向也存在着差异。有偏重于区域经济、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区域与城市规划”;从传统的建筑领域拓展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学科领域,强调社会、经济知识与建筑、工程技术兼容并蓄的“城市综合规划”;以及依托传统的建筑学学科优势,培养具有较强空间形体设计能力的以“城市形体规划与设计”为主导方向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作为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学科,其专业知识和工作内容的跨度越来越大,从宏观的区域规划到微观的局部地段设计,从城市问题的研究到城市规划、建设的管理。约翰·M·利维曾经指出,城市规划的存在是因为城市中存在大量的相互关联性和复杂性,城市的健康发展就在于种种复杂关系的顺利协调。

建筑是城市中的复杂要素之一,也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显性要素。建筑设计在不同的城市规划专业办学院校中因办学方向不同其所处的地位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依托于建筑学专业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中,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许多院校甚至实行城市规划与建筑学同基础教育,即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入学的2~3年内与建筑学专业学生一样接受相同的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规划意识、掌握城市规划理论和相关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具备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及其规划管理与研究工作,并具有参加区域规划等相关专业规划工作的能力”。我们认为,在改革开放30余年后我国社会经济取得全面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已经逐步摆脱了原先的“粗放”模式,进入了一个追求品质及实质内涵的阶段,城市规划专业办学也应该由原来的“在建筑学基础加点调料”的方式转向系统地对专业实质内涵的研究,进而明确培养优秀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1、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之一

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人们认知城市、感受城市的最重要的载体。在系统研究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办学思路后,我们认为: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基础之一,建筑基础教育将是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全部1。一方面,阐述了建筑学对于城市规划专业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对那些脱胎于建筑学的城市规划专业办学院校),另一方面则表明了城市规划专业基础包括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决不能以建筑学基础取代城市规划专业基础。

1.2 建筑设计对学生把握空间具有奠基作用

城市作为一个巨型系统,承载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抛开社会、经济等软质系统,城市的硬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它对软质系统的运转提供了支持平台。因此,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是让学生认知并最终驾驭城市空间。然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达到这个目的并非易事。人类的学习规律及认识规律往往是从小到大、由简及繁、从具象感知到抽象认识,学生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认知及学习才能最终把握复杂的城市空间。

建筑作为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承载着特定的功能和活动,这是容易被认知的。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认知建筑空间来理解什么是“空间”,进而逐步认知城市空间。建筑设计是为特定的功能、活动及心理需求提供空间支持的过程,掌握建筑设计中空间塑造手法正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未来驾驭城市空间的基础。

1.3 建筑是体现城市规划艺术性、技术性的重要表征之一

如果说城市是一支波澜壮阔的交响乐,那么建筑就是其中的一个个音符。城市空间的艺术往往是靠一幢幢建筑及其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反映出来的,城市建设的技术性也往往反映为一幢幢建筑的建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

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同时是重要的政府行为和公众活动。作为精神层面的城市形象塑造,需要满足公众的艺术审美需求;作为物质层面的城市营建,其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在城市规划低年级的专业教学中,很难以“城市”为对象让学生把握城市空间创作的艺术性及技术性,而对此要求极高的建筑设计正是学生把握复杂对象的基础训练途径。

2、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建筑设计教学改革

2.1 内容设置

对城市规划的学生而言,应如何认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应掌握什么样的建筑设计知识以及应具备怎样的设计能力?城市规划的专业特点对建筑设计教学的内容组织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提出了不同于建筑学专业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重。

以往的建筑设计的类型学教学方式——从单一空间的住宅、到重复空间的幼儿园、再到相对较复杂空间的展览馆、旅馆等等,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是就建筑论建筑。教学内容局限在建筑空间、功能及形体的研究上,建筑设计条件与设计任务书由老师直接给出,学生没有设计条件的概念,不去考虑城市规划管理条件的制约与限制(以及提供的可能性)。学生往往依托较为感性的形象思维着手设计,缺乏理性思维的分析,致使学生在高年级规划课程的学习中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这种教学体系忽略了建筑设计的很多根本问题:比如如何思考建筑的功能定位、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容积率,为什么建筑的高度有这样的要求……该课程的设置无论是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还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建筑学习,其局限性都是显而易见的。而对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时比设计空间本身更为重要。

未来学生将不仅仅是设计者,同时有可能扮演管理者、经营者的角色,所以在建筑教学中,应将设计的平台建立在城市的背景下,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形式创造和功能组织。

我们认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课题应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内容衔接起来,让学生对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去理解建筑设计实质上是在城市规划管理的控制下展开的创作。

课程内容分为以下三个环节展开(图1):

⑴城市规划管理条件下的建筑设计

老师给出上位规划条件,学生在现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给定地段的相关城市规划管理条件(参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内容),分析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具体指导。在规划管理条件的限定下制定建筑设计任务书,并完成一个小型建筑设计。

⑵建筑计划之下的建筑设计

我们在此引入了“建筑计划学”的基础内容。建筑计划是衔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作业成果以“建筑计划书”的形式出现,内容包括“建筑策划报告”和“建筑设计任务书”。要求学生在规划管理条件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的现场调研,同时查找同类项目资料做类比研究,完成策划报告,对项目进行具体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建筑规模,制定建筑设计任务书,并依此进行详细的建筑设计,推敲建筑的空间、功能、形体等,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⑶建筑设计方法论教学

按照建筑设计的主要方面,以“切片”解读的方法来强化“方法论”,对场地、空间、行为、结构、材料、形式等方面进行剖析,深入细致地学习建筑的设计方法。具体环节包括:建筑设计与场地支持、建筑空间与行为支持、建筑建造与结构支持、空间建构与材料支持、视觉意象与形式支持(具体内容见第八期系列教改研究6)。

2.2 教学组织与学时安排

上述三个环节分别安排在第4、5两个学期,其中1、2两个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二年级下),完成两个建筑设计的同时,插入若干小型建筑的快题训练(快题环节教学明确给出建筑类型);第3个环节设置在第五学期(三年级上),完成五个片段性质的小型设计之后,综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个中型公共建筑设计或一定规模地段的城市设计(重点把握地段中不同建筑类型的建筑单体设计及相互间的空间关系研究)(图2)。

2.3 课程衔接

在进行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专业基本技能、设计思维与规划思维的学习。学生在初步具备了设计的基本能力及掌握了对事物的专业认知方式后,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建筑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的学习阶段。其中《城市规划思维训练》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规划思维方式,并逐步习惯城市规划专业的学习工作方法。在教改后的建筑设计的学习中,需要通过调研、分析、规划、策划、设计等环节,主动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进行相应的规划条件制定与建筑策划工作,这些知识都是在《城市规划思维训练》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本阶段的建筑设计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同时具备制定规划设计条件及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基本能力,还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两个学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尝试以“方法论”教学取代以往的“类型学”教学,在建筑设计的课题设置上,首先以功能简单、面积规模小的建筑引导学生进入建筑设计的学习,进而以“切片”解读的方法来强化建筑设计的“方法论”,将场地、空间、结构、材料以及形式等系统进行剖析,使学生深入了解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并达到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较复杂的建筑设计的水平。至此,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各种类型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结合《城市规划思维训练》课程,学生已具备认识城市、理解城市与建筑的关系、了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等专业能力,进入到高年级城市规划设计课程学习的专业知识和规划思维已初步完备(后续课程为居住环境规划设计)。

总体来看,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在专业认知规律方面符合“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城市规划思维方式,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符合“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的知识学习规律,为高年级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教改创新点

3.1 以城市规划专业视角展开建筑设计教育

教改后,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强调建筑不能脱离城市而孤立存在,要求学生理解建筑的存在是有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支撑的,它同城市的其他组成部分相互关联,一并被纳入政府对城市的管理之中。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的入门教育环节引入“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在“城市规划管理条件下的建筑设计”环节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城市的层面对基地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调研分析,在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在做设计前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工作是今后城市规划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具体辅导将城市规划专业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逐步传递给学生。

在随后的“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环节中引入“项目策划”的概念,培养学生客观理性的分析课题,鼓励学生自主寻找背景资料和理论支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实质和根源,为复杂背景下的特定地块寻求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并依此提出创造性的设计理念与方案。

在教学中,始终要求学生建立起一套整体设计思想,掌握清晰的逻辑思维方式,认识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设计”的能力,使学生不仅仅会做,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何去做及为何要这样做。

3.2 变被动设计(单纯的空间赋形)为主动设计

以往的建筑设计教学多为教师提供设计条件与建筑设计任务书,包括具体的建筑性质、各部分功能空间的规模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有时甚至包括建筑的形式特征要求。学生在设计中往往只需要去考虑如何按要求完成空间的组合与空间赋形,学生在完成设计之后经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教改后的建筑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除了知道怎样做一个建筑设计之外,还应该知道为何而做与应该做怎样的设计,教师不是简单的提供建筑单体任务书和各项指标,而是指导学生通过调研和资料收集研究,学习建筑设计指标的测算及确定,掌握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制定方法。学生变被动设计为主动设计,能在城市的站点进行“where?”、“what?”、“how?”、“why?”的思考,而不是在别人确定设计条件之后的单纯创作。

3.3 尝试以建筑设计方法论展开教学

以建筑类型组织建筑设计教学是目前大多数建筑类院校所采用的教学组织方法,课程的主体是一系列由易到难的建筑设计课程,呈现出明显的“类型学”教育的趋向,强调的是不同类型建筑设计的实践,对学生系统掌握具有普遍意义的建筑设计“方法”不利。同时,缺少一条符合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要求的主线加以串联。这种教学方法耗时漫长,大学五年不可能学完所有的建筑类型,只能指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某一时刻“悟”出建筑设计的方法。然而,建筑设计只是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之一,没有足够的学时供学生去按部就班的学习建筑设计。

因此,在我们的教改中,不以建筑类型组织教学,而尝试以建筑的设计“方法论”来组织教学。通过“切片”解读的方式将场地、空间、结构、材料以及形式等系统进行剖析,使学生深刻理解建筑设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以专题形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建筑设计的普遍性要求,理解建筑并非是简单的物质空间,它与社会、心理、行为、材料、结构、视觉艺术、城市环境、基地条件等具有复杂的关系。以方法论展开教学正是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规划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全面的建筑设计能力的一种尝试。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4.1 重点

1、在建筑设计的启蒙(入门)教育中融入规划管理条件的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要求,初步掌握规划设计条件的制定要点,并在该条件要求下进行建筑设计;初步掌握小型建筑设计的方法、程序。

2、在建筑设计的强化过程中融入建筑计划学概念,拟定建筑设计任务书。了解建筑功能定位与城市规划、市场之间的关系,了解建筑项目策划的基本要求;制定建筑设计任务书,并指导后续的建筑设计;进一步掌握功能较为复杂的中小型建筑设计方法、程序,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

3、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始终强调“方法论”,在建筑设计的第三阶段尤为突出,以专题形式展开建筑设计方法论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建筑设计的实质。

4.2 难点

1、专业的认知规律与人类习惯的学习规律之间的矛盾。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说,课程体系由易到难的安排符合人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规律。但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所涉及专业知识面宽广,体系庞杂。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强调的是对专业的认识及基本素质的培养,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对城市的认识。对城市的认识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层面到低层面、由表及里、自上而下的规律,这样才有利于系统的、整体的把握城市。合理的“认识论”是下一步建构“方法论”的基础。

2、合适的用地选择。由于适用于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的课题受到的限制条件较多,在城市中寻找规模、性质均合适,环境相对单纯的实际项目用地非常困难,因而在具体教学中,课题基地的选择是经过一定的调整与假设的。

3、合适的建筑类型确定。我们强调方法论教育取代传统的类型学教育,但在具体的建筑设计教学中,课题必然会承载于某些类型之上。如何恰当的把握,一方面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为用地确定适合的建筑类型,另一方面则要避免学生盲目的确定建筑类型,这是教改中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难点。

4、设计辅导教学的挑战。强调规划设计条件与建筑计划学的建筑设计,往往会导致学生通过实际调研与分析之后得出多样化的结论,落实在建筑设计上就可能产生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题目,在一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出现多种可能的建筑类型和设计方法,这对辅导教师的能力及经验是极大的挑战,也要求教师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

5、结语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系统调整了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为更系统的展开专业基础教学,压缩了建筑设计教学的学时及内容,引入城市规划管理条件、建筑计划等概念,强调以“方法论”取代“类型学”的建筑设计教学。该教学改革迄今已实践了三届学生,从教学效果来看,在培养学生建立客观理性分析问题的方法与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变被动设计为主动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研究内容将在后续的专栏文章中专题阐述。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育在很多问题上值得深入探讨,希望通过本系列文章的抛砖引玉,引起对我国各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3]王承慧,吴晓,权亚玲,巢耀明.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规划师,2005(4)

[4]约翰·弗里德曼[加].北美百年规划教育[J].城市规划,2005(2)

篇4:建筑规划专业技术总结

【关键词】高职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57-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目前全国城镇化水平为49.68%,广西为40.01%并今后5年力争每年达2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发展,广西城市住宅建设量处于空前高涨的状态,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发展与变化急需大量规划、建筑类建设人才,社会行业岗位的需求对于各建设高校中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如何区别于本科凸显高职特色,发挥建筑与规划相结合优势,培养岗位所需高等技能型人才?继建筑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正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如何凸显高职特色的教学改革?如何做好各阶段各教学内容顺利衔接?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居住小区规划课程的重要性及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特点

居住小区规划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核心职业技能课程,通过对湖南某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后期就业情况跟踪,学生毕业3~4年后,80%的学生主要从事居住小区住宅建筑设计及施工的工作(见图1),居住小区规划所涉及的设计方法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同时,规划设计从总体布局到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的设计方法对转入三年级整体入手的毕业综合技能训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见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经过一年半的专业基础教育,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已逐步掌握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建筑设计、美术和cad绘图等专业知识,开始逐步扩展向规划专业知识的课程学习,进一步训练和巩固建筑设计基本技能,从深度和广度强化规划与建筑设计、技术规范等方面的核心技能,使其具备三年级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建筑方案综合技能。不同于以往“建筑设计”注重建筑形体、构图、表现手法的思维模式,也不同于本科需要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更多如社会学、 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设计因素,高职教育需要学生掌握规范及技术经济指标,解决一定范围内建筑群体的规划布局。

因此,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中学生面临着从建筑单体设计角度到区域性建筑群学习的转换,由于对一些前期基本的城市规划知识背景、内容、规范还不了解,很多学生反映在进入学习该课程时很难适应。需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和反思,结合具体实践改革措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传统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教学往往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无相关规划知识入门学习。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不了解城市规划概念、规划与建筑的关系与区别,以及各处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容易忽视规划学习的重要性,对大尺度群体布局的控制难以把握,并影响今后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综合能力。

(二)对前期的调研分析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案例小区参观调研的组织,如果前期缺乏小区相关资料收集及参观要点,忽视小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关系使学生缺乏整体与区域意识,导致现场参观不能深入,往往是走马观花,没有收获,更无益于学生对规划理论、规范知识的理解并进行规划设计。

(三)图纸成果的相似性和表面性。学生图纸成果的相似性显示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范例收集及学习;设计成果表面性体现在照搬规范,设计呆板,典型的“四菜一汤”模式是目前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改革措施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强的课程,结合高职教学特点及学生情况,其课程建设以“因岗施教,因材施教,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相应的尝试与改进。

(一)导入城市规划背景相关知识。在开始课程学习之前,通过图例简单向学生介绍城市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到修建性强制规划等内容范围,明确居住小区规划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强调其重要性以及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影响作用,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逐步过渡到规划设计学习的角度转变。

(二)加强规划设计前期调研工作。进入设计任务前期,结合教学模块指导学生完成课外实地调研报告,分两个实施阶段控制。

第一阶段: 自主调研。以小组为单位,对所选的本地的附近的3种不同类型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和居住综合体)的周边环境及现状中所涉及的规划基本内容进行认识、分析、比较,形成图文并茂的调研报告,并在班上以PPT形式集中展示和汇报,同时培养学生演讲、讨论、自由交流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参观深化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第二阶段:集体参观调研。结合已有调研经验,由任课老师组织学生参观本地优秀居住小区,现场参观实际居住小区楼盘场景、沙盘、规划图,进行教学讲解小区规划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调查表收集相关小区资料,并在现场勘探中对居住小区的区位、场地分析、道路交通流线分析、空间形态结构分析、环境景观分析、住宅建筑风格形式和公建布局的分析等,结合该小区总平面图纸进行现场测绘,深入了解其案例,发掘个案的优点和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的途径。

(三)项目导向,工学结合。具体如下:

1.项目驱动教学法。与本科教育注重原理的教学方式不同,高职教育重视实地勘探与案例研究,强调工学结合,借助不断完善的教学信息平台,在教学方法上形成“以例导理”、“企业进课堂”、“互动式教学”、“案例纠错分析”等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其中以一个已完成的项目为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课堂的组织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内容分模块,突出前期已学习的各项知识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创新。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师起主导作用。在企业技术人员配合下,教师先把企业提供的经典项目分解成不同的工作过程,结合项目的设计工作过程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再结合成功的项目给予演示。通过项目活动过程来培养学生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技能水平,实现整个教学内容。其中“案例纠错分析”效果显著,针对案例中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学生一起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进课堂”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项目工作过程和内容边讲解、边操作示范,使学生熟悉项目的设计思路和表现技法。让学生直接了解和掌握各阶段的工作方法、流程,并感受其中的职业气氛,养成职业素质。

2.强调规范,内容分解,建立模块化知识体系结构。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来组织整个教学模块,充分体现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方向。

通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能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地区性、灵活性、初步具备承担详细规划实际工程的能力,因此,以实际项目结合教材和规范,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基本知识、小区规划的调研与分析、小区规划结构形式与布局设计构思、居住建筑规划布置、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构思、道路结构设计构思、绿地景观设计构思、竖向规划设计构思、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等九大模块,分模块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在每一个阶段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学期总成绩,改变以往教学进度和计分方式。

(四)草图与模型结合的思维教学模式。在电脑图流行的今天,学生阶段手绘图容易被忽略,然而构思草图的绘制,可快速捕捉创造性思维并快速修改草图,进行设计创作。因此,在规划设计前期专门安排针对高职学生的分析图画法技能训练,整个草图过程中注重学生徒手表达规划结构构思,道路流线组织及场地空间布置的能力。

模型对规划空间的布局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但是不同于本科建筑学专业对模型体块细致推敲,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将建筑单体“摆卡片”、“摆体块模型”培养空间感并结合规范要求确定建筑在基地中的位置、朝向,并运用“草图大师”软件建模,快捷并直观完成建筑空间布局调整,了解各不同功能空间对日照、采光、通风、防噪声、防视线干扰,基地内外景观空间的合理组织等多方面因素,用日照分析软件进行简单的建筑间距分析,等等。在方案可实施的基础上,高职教育强调多种计算机软件技能的熟练操作,灵活运用各种软件将方案可行性和技术经济指标结合起来,不断强化软件和知识技能,达到岗位技能训练要求。

(五)尊重个性,强调交流。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而言,即便是绘图员,也不能完全缺失创新意识。高职教育因材施教应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教师在改图时对学生的方案应该尽量保持原来的布局和构思立意特色的部分,尽可能帮助学生去充实、完善其立意构思,同时辅助修改和纠正各种功能、技术及规范上的不足和错误,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方案的发展意向。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做出个性方案。

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小组交流能够使学生们之间产生意想不到的启迪效果。在教学评图过程中,应该尽量给学生们提供展示自己草图或模型作品的机会,比如可以采用组织方案公开评析的方式,创造尽可能多的相互交流机会,既可以让学生公开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讲述自己的设计思想,又可以征求老师以及其他同学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设计。优胜者方案将作为教学范例留下,这种做法极大促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当今社会行业岗位需求的考虑,还是从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出发,居住小区规划对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强调实践性的岗位技能训练是高职院校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改革探索中,通过调研汇报和评图过程中用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和设计构思的能力;通过项目导向把握居住区规划的原理、规范和指标的方案设计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手绘草图及模型空间体验,加强建筑的空间设计能力;在后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加强了多种软件操作能力等,整个设计流程中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住宅建筑设计及规范、建筑设备、园林景观等进行贯穿与融合以相互促进,强化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基本技能并提高综合实践训练,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从该专业学生实习毕业后的反映来看,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训练真实有效,这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加强校企合作,以便更好发挥该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上的作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能够规划设计出满足人类生活需求并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舒适、怡人、优美的居住区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J].高度建筑教育,2014(1)

[2]李若旻.建筑学平台转型期《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缺失与应对思考[J].福建建筑,2011(2)

[3]丰燕,王操.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4]尹得举,叶苹.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新西部,2010(4)

篇5:建筑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术工作能力

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的要求,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20XX年3月到**房产开发公司的**工程现场,作为项目经理助理实习工作,把学校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合到了现场实际应用中,迅速转化为了业务能力。学规范,学手册,向老师傅学经验,通过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很快我就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工作。20XX年在**建筑工程公司逐渐独立,作为现场施工技术员,参加了**工程等的建设施工。

20XX年4月进入**装饰公司质安部,从土建施工进入到更高精度要求的装饰工程中。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不断学习“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严守质量管理制度,作为公司的质检员,主要工作是对现场项目部的施工进行检查监督。还曾担任**装饰工程现场质量员,在公司的领导下,对技术管理一丝不苟,对工程质量从严控制,该工程项目达到合格工程。在**装饰公司同时还负责编制技术标,为公司每一次顺利投标做好技术准备工作。还参与了公司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参加编写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为公司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付出了努力,也使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大学军训小结)

20XX年8月应聘到**有限公司项目筹建处,任职土建工程师。中港合资兴建的**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外资引进项目,总投资一千万美元,厂房及办公楼新建工程造价一千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12700平方米。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厂房及办公楼施工全过程的现场管理工作,同时经办了工程报建登记到报验备案的一系列工作,还参与了设计、招标、采购等工作。通过多年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我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妥善处理各参建单位的组织协调工作,按照总部的项目管理既定目标,很好的完成了投资、进度和质量的目标控制,为公司顺利投产做出了努力。

20XX年4月我进入**监理公司,通过了监理员的培训学习,加之我对现场施工有一定的经验,公司把我安排在**项目担任现场监理,在总监和专监的带领下,迅速适应监理工作。我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认真检查和验收工程的各道工序,工作中遇到难题,就虚心向总监和专监们请教。同年7月调到**工程项目监理组至今,担任**工程项目1标段的监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不仅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也是我们监理的职责,而要想获得好的工程质量,就要求我们监理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具有创优良工程的先进意识。作为该工程的监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健全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以及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半成品进场验收等一系列有益于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根据本工程单体面积小、栋数多、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我们监理以认真的态度去工作,认真监督好每一道工序。

二、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谨守职业道德

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也严格要求,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注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不管是在施工方、在业主方、还是在做监理,每到一个新的岗位上,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谨守本职业道德,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协调管理能力。工作积极,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作风踏实,行事果断,不推诿扯皮,敢于承担责任。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讲求效率,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

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继续再教育学习

在大学里,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使我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当时电脑开始进入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随着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电脑必将普遍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因此在校期间,我还努力学习电脑知识,熟练掌握了电脑操作,以及常用软件的应用和硬件知识,并20XX年4月取得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合格证书》。参加工作后,我在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努力探索和研究电脑的软、硬件知识,把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成功应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之中。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十分注重继续再教育学习,积极参加单位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在**装饰公司时,参加了质检员岗位培训,并获得质量检查员资格。20XX年我报考了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并已通过两门科目,争取今年通过另外两门科目,以取得合格资格。20XX年一进**监理公司,就参加了监理员岗位培训。同年6月通过了苏州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核。通过各种继续再教育培训学习,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四、在项目管理技术的探索中,运用所学撰写小文两篇

由于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一个稍大一点的工程,其参加单位就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一个建筑企业仅凭自身的力量亲自完成承包工程所有部分,既不经济,又不可能,所以工程分包应运而生。从工程实践来看,工程总分包单位之间往往容易产生冲突纠纷,有了问题往往相互扯皮、相互推诿。我国在培养工程总承包企业,总、分包之间的关系状况更加突出与重要。如何在相互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战略联盟,对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有重要意义。应研究战略联盟的内涵,总—分包方的分工与管理特征,总—分包之间如何更好地协调与合作。并且研究建立工程总包人与分包人的战略联盟关系,是提高建设工程总分包企业竞争力,达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实现共赢的有效途径。

迈入新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开发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倡导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进行品牌定位,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户型设计、建材采用,到功能和质量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建设单位首要的要求是工期短,投资效益好。针对建设项目的这些情况,必须对项目投资实施全过程有效的成本控制,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等方面,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针对影响工程造价比较大的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发表一点拙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对各项工程造价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命脉。

五、尚有不足之处,仍需继续努力

篇6:建筑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20xx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经苏州建筑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于20xx年4月评审,本人已具备地方工程师职称。经苏州市建筑工程技术中级资格评审委员会于20xx年10月评审,已具备工程师职称。

任职以来本人主要担任总监代表、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副经理之职。

20xx年6月-20xx年6月就职于南京金陵石化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昆山分公司,担任总监代表职务。具体主持杰座商住楼工程现场监理工作。

20xx年7月—20xx年3月就职于江苏全成建筑顾问有限公司,担任总监代表职务。具体主持格林菲尔体育休闲商务会馆工程现场监理工作。

20xx年4月—20xx年3月就职于昆山建元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总监理工程师、副经理职务。具体负责青阳街道办事处办公楼食堂室内装饰、人民警察培训学校、顺达电力1#2#生产厂房装饰、爱派尔厂房、阳澄电力厂房、滨江商业广场工程现场监理工作。负责公司编制监理资料收集归档目录,指导审查技术资料编写,对各监理组日常工作进行检查。

二、任职以来参加过的继续教育(培训、进修、学习)及目前的学术水平本人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自取得工程师资格以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并积极参加公司、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我。

在职业技能方面:通过学习和参加人事考试先后取得:江苏省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20xx年8月)、二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20xx年11月)、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20xx年5月)、国家注册水利监理工程师资格(20xx年1月)。

专业技术培训继续教育方面:20xx.8-20xx.12参加公司举办的“监理安全、质量、投资、进度”方面的知识讲座。20xx.9-20xx.10参加昆山人事考试中心举办的“计算机建筑autocad20xx绘图”培训。20xx年4月2日由江苏省建筑监理协会举办的“建筑节能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知识讲座。20xx年4月参加昆山市城乡建设局举办“建筑墙体自保温推广会”。20xx年10月参加苏州市建筑业协会举办的“高性能砼质量控制技术培训”。

在专业文化学习方面:20xx年9月入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于20xx年7月修完专科起点土木工程本科课程,取得毕业证书。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充实丰富自我,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使得本人在工作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当注重继续学习。

三、主要工作业绩奖励情况

本人担任总监代表职务,具体主持“杰座商住楼工程”工程监理工作。该项目建设面积为12510平方米,项目任务按期完成交付业主,质量验收均一次通过,项目投资控制在合同造价内。监理组和本人工作得到昆山金侨房产公司现场负责人朱卫平的好评。

主持“格林菲尔体育休闲商务会馆”工程监理工作期间,本人带领监理组成员认真负责,圆满地完成监理任务。项目建筑面积为72668平方米工程土建造价为9920万元。我们的监理工作不仅得到公司领导和业主方的赞誉,还茯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并荣获20xx年度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

就职于昆山建元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期间,担任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具体负责青阳街道办事处办公楼食堂室内装饰、人民警察培训学校、顺达电力1#2#生产厂房装饰、爱派尔厂房、阳澄电力厂房、滨江商业广场工程监理工作。所监理的工程中青阳街道办事处办公楼、食堂室内装饰工程荣获20xx年工程质量“亭林杯”、顺达电力1#和2#生产厂房荣获20xx年工程质量“亭林杯”、人民警察培训学校训练馆荣获20xx年工程质量“琼花杯”。

担任公司监理副经理期间,本人负责公司编制监理资料收集归档目录,指导审查技术资料编写,对各监理组日常工作进行检查。在我的勤奋工作下公司的整体业务水平有所提高。

四、论文、论著等作品及证明材料情况

参加工作后,本人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总结过去项目管理工作经验,又从实践回到理论中。为了帮助和我一样热爱建筑行业的同事,我把自己的认为好的方法进行整理记录。于20xx年12月9日完成《关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综述》作品,20xx年10月在云南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主办的《建材发展导向》(全国性期刊)上发表。20xx年9月根据“滨江

商业广场地下室工程”现场监理控制工作可能发生的质量、安全、费用问题进行分析。查阅相关资料,总结过去实践经验,为工作监理工作预先做好技术准备。为开展监理事前控制做好技术指导。本人独立完成《浅谈某建筑工程中的监理控制》,发表在海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大科技》20xx.10期上(全国性期刊)。20xx年10月本人受公司总经理要求,在查阅相关资料基础上,结合现场实践经验,独立完成《怎样做好示范监理项目》作品,在公司组织的现场监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

五、申报理由

20xx年7月于盐城工学院工民建专业毕业,一直从事建筑工程专业的工作。20xx年7月获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文凭。20xx年具备工程师职称资格。本人本科学历,取得中级职称5周年以上。符合申报评审条件有关学历资历要求的规定。

本人从事建设工程科技管理(工程监理)工作,具有作为工程负责人主持1项以上大型工程和2项以上中型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并作为主要编制人编写技术管理资料的工作经历。符合申报条件有关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要求。

在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作为工程监理主要负责人的项目中,获得省级优质工程奖1项,市级优质工程4项。符合申报评审条件有关业绩成果的要求。

任职期间,本人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2篇。符合申报评审条件有关论文要求。

上一篇:保育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环境风险及及防范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