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有感心得

2024-06-30

初一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有感心得(共14篇)

篇1:初一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有感心得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作品之一,与《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并称为科幻小说三部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十分引人入胜!

故事中的主人公叫阿罗纳克斯,是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1866年,海上出现了一只“独角鲸”,阿罗纳克斯不幸落入了水中,意外地揭开了“独角鲸”的真面目。它是一艘潜水艇,它的名字叫“鹦鹉螺号”,是船长尼摩的大作。船身坚固、结构优异,可以承受巨大的压力。他们走过世界各地,历经各种冒险,最终在到达挪威海岸时,一行人不辞而别,阿罗纳克斯得以逃生,便将海底的秘密公诸于世。

阿罗纳克斯被作者赋予了好奇、小心、谨慎等多方面的人物性格。不顾危险重重,无论如何也要揭开“独角鲸”的真实面目。以及后来到了“鹦鹉螺号”,每天都在客厅,暗中观察深海的广袤和神奇,在明知尼摩船长可能会生气的情况下,还是要将心中的疑问大声问出,这不正是他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之心和探索精神吗?

几人被困之后,内德.兰德多次提出逃跑,但都被阿罗纳克斯否决了。他在寻找合适的时机,寻找合理的方法,谨慎地与尼摩船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自始至终,他都用自己的小心谨慎,来帮助三个人安全和平地度过危难。

我忽然觉得,自己本身所缺少的就是这种小心谨慎的精神。我平时做事总是毛手毛脚的。有一次妈妈让我收拾书桌,我把桌上的东西这一堆、那一堆的摆起摊来,把用不到书搬着,放到箱子里封起来。结果收拾完之后,才觉现自己的语文书也被封上了,没办法只好把箱子拆开才找到。慌乱之余,我也对自己的马虎大意,做事无条理,感到又自责又羞愧!

假如我是那艘“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发现他们后,我会像他那么仁慈,留下他们吗?不,我会马上潜到最深的海下,任由他们淹死;当船员被巨型章鱼卷走的时候,我会不顾个人安危去救他吗?不,根本没可能,我会逃走回船上,另图计谋。在这么多的想象中,我非常佩服他们的是他们都不自私自利,我佩服啊龙纳斯教授的乐观向上精神;佩服教授的仆人康塞尔对主子的忠心耿耿与无私精神;佩服尼摩船长的勇气,和他那见到朋友有危险的时候就会奋不顾身的去营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海底两万里》虽然只是一本冒险小说,但它却给了我许多的勇气,它让我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不要成为一个胆小怕事的缩头乌龟!

篇2:初一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有感心得

这艘“鹦鹉螺”号潜艇是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利用海浪发电,供给船上热、光、动力,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现代工业杰作。尼摩船长是一个非常神秘人物,却有着出类拔萃的才华与惊人的胆识。于是阿龙纳斯在尼摩船长邀请下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阿龙纳斯及其同伴乘“鹦鹉螺”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北两极海岸,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最终到达纳威海岸。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森林打猎,“鹦鹉螺”号搁浅,进入珊瑚墓地,经过阿拉伯海底地道,地中海四十八小时。

在将近10个月的漫长旅程中,经历了土人围攻、冰山封路,鲨鱼、章鱼袭击等许多危险。让我记得最深的就是“大浮冰群”,他们被浮冰重重包围的时候,还可以冷静思考逃出浮冰的包围,要是我就乱成一锅了,我真要学学他们的冷静。尼摩船长反抗压迫战士的形象,真是他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思想。他是个非常勇敢的人,我要向他学习。让我们跟着尼摩船长一起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游吧!

篇3:初一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初探

一、培养初一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以讲授和学习经典教材为基本任务,按照教学意图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化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共识。课外阅读是中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初一学生求知欲望强、潜力大,正处于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黄金期,培养初一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既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求,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阅读是古今中外文化传承和接受知识的基本手段。古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把阅读的要义表达十分明白。美国学者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认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在《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中提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二)重视语文课外阅读是教育部制定新课标突出强调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五种表达方式,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对课堂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和语言文化感知能力的前提,是落实新课标对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三)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六年级进入初中阶段,正处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阶段。

在这阶段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一方面要引导初一学生完成有小学到初中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要为进入初中高年级阶段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有计划、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更重要。

二、影响初一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

调查发现,初一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主要存在“五个不”(不能读,不想读,不会读,不善读,不愿读)的问题。不能读,是指学生客观上没有课外阅读的条件;不想读,是指学生主观上忽视课外阅读;不会读,是指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和运用何种方法阅读;不善读,是指学生缺乏明确目的和审美情趣的阅读;不愿读,是指在缺乏指导或者消极应付的情况下,抵制课外阅读。这“五个不”的问题,前后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甚至是一些因果关系。正是因为对这些问题的忽视,导致新课标的设定与实际教学存在反差。而弥合这个反差恰恰是初中语文教师的主动作为和责任所在。要培养学生良的课外阅读习惯,必须搞清楚影响学生文课外阅读的原因。

(一)社会(家庭)的原因。

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社会。互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资讯传播方式多样化、网络交流群体化、以微博及微信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个性化、信息传播方式娱乐化,改变了青少年的阅读方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初一学生更乐意接受网络时代的阅读习惯和资讯的方式。良莠不齐的信息来源、移动方便的阅读方式,挤占了传统书本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家庭成员的文化结构和从业方式,决定了初中学生接纳课外阅读的方式。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多数家庭属于中低收入群体或低文化群体,学生家庭出身的特点和经济条件,使学生从小缺少课外阅读的正确熏陶,缺少阅读的基本条件。这是造成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训练的客观原因。

(二)学校(学生)的原因。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殊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整个教育环境来看,应试教育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家长、学生都或多或少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不重视语文课外阅读。小学阶段,由于教育教学的特殊性,更多是灌输式教育教学,加上部分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外阅读状况难以承担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一些语文教师很少指导课外阅读。应试教育指挥棒,使小学间缺乏统一的阅读培训计划及其贯彻落实的刚性约束,导致在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上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

(三)语文教师自身的原因。

尽管语文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有指引性要求,但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态度和水平的差异性,使学生缺少连续性、规范化的系统训练,导致初一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到了初二、初三阶段,学业课程的增加,使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调查交流发现,很少有教师对学生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外阅读指导,更少有上过课外阅读课的。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激励机制,读多读少、读好读差基本上是放任自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缺位”、学生的“茫然”,导致无法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最终无法圆满完成新课标提出的新任务。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教学建议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到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悦读计划,通过激发兴趣、传授方法、分步实施,在教学相长中使初一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坚持学校家长联动,营造阅读氛围。

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学好语文对学好其他功课是有帮助的。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充分发挥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在班级中,在教室里开辟“图书角”,发动每一个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最喜欢看的书,由专人管理,并随时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读物阅读,使阅读量得到充分保证。家庭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一家人共同学习,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建立学习型家庭,这种家庭读书氛围将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效果显著。

2. 坚持课内课外互补,拓宽阅读范围。

语文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在教学中,可以从所学课文入手,推荐作者的相关文章;从文体入手,介绍阅读类似文章;从“名著导读”入手,以此作为每学期的课外阅读主线。组织辩论会、讨论会、朗诵会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与拓展。

3. 坚持阅读写作并行,做到读写互动。

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善于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这样的阅读收获更大。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强调学生做读书笔记,提倡把书报杂志上的精彩片段记载下来,剪贴装订成册或做成资料卡片,以备日后查阅运用。这样既培养了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写作水平,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阅读活动本身也充满自由、快乐和成就感。

(二)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1. 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在教学中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主要有选读法、精读法、摘录批注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 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 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集中注意力, 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所谓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 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 作注释, 写评语, 做到读与思共, 思与读随。

2. 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 要及时检查督促。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都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推荐家”、“我是小评论家”、“我是小创作家”、“我是小编辑”……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形成阅读的良性循环。

3. 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作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方法。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方面,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展示自己。

(三)实施悦读计划,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尊重学生对读物选择的主动权。

在实施悦读计划时,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是教材的规定,或是权威专家的意见进行这项工作,而完全不顾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这样推荐给学生的书本一般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在选择读物的时候要摒弃教师的阅读偏好,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这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研究学生阅读心理、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在兼顾读物的丰富性、可读性的范围内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才是有意义的指导。

2. 尊重学生对阅读方式的选择权。

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是现代阅读的基本方式。现在的学生更喜欢网络阅读,可以利用网络拓展语文课外阅读渠道,如创建校园网或建立电子阅览室进行浏览式阅读;开辟阅读与写作专栏,定期调查学生在网上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情况;师生共同参与网上阅读材料整理评比;提供电子阅读软件、订阅免费电子杂志、推荐大型语文网站。这样就可以变文本面积的有限为网络空间的无限。

3. 尊重学生对阅读感悟的个性化。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反应、简单地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能动地参与、积极地创造的过程。在实施悦读计划时,要看到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性体验。当学生认真阅读了文本,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是真实可喜的收获。当然,有时候学生的感受理解可能很肤浅,甚至怪异。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泼冷水,应该尊重他们对文本的独特性感悟,然后平等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在互相交流中逐渐接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唯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激发兴趣是前提,掌握方法是手段,养成习惯是目标。教师要尊重好、引导好、保护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用合理的悦读计划推进,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海平.情感激趣: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新课程综合版, 2010 (6) .

[2]陈金表.课外阅读“四要”.第二课堂, 2000 (7、8) 合刊.

[3]陈兰芹.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 2012 (11) .

[4]杜草甬.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6.

[5]管春华.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初探.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9 (7) 下半月刊.

[6]郭秀平.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新课程学习, 2012 (12) .

[7]黄煜峰.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

[8]刘奎荣.要关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学之友, 1999 (3) .

篇4:初一学生如何培养英语阅读能力

我们迫切希望初一时期学生就能在英语阅读力能力方面打下良好基础,那么该如何培养英语阅读能力呢?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学习建议。

一、培养英语阅读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巨大心理推动力,是学生进取向上的潜在力量,学生学好英语要靠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要求和兴趣。对学生来说,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材料的种类及内容,因此“投其所好”,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阅读材料是首要大事。教师应该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英语阅读的机会及环境,给学生提供难度适当的任务,与学生一起创办英语班报,让学生找来自己喜欢的英语文章或自己写英语文章,编辑成班报,让学生传阅,让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材料,如幽默故事等。总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中应当选择一些饶有兴趣的英文读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真正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总而言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成功的基础,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中學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他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爱上英语。

二、拓展学生阅读知识面,增强阅读信心

课文是学生英语学习最重要的语言素材,但是只阅读教科书上提供的语言材料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搞好课文教学的基础上,增加阅读材料,拓宽阅读范围。英语课外阅读作为教材阅读教学的延伸,是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教科书内学到的东西,加以充实、巩固。课外阅读对课内知识有补充和促进作用,但在选择材料方面要特别注意。在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程度不等,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不可千篇一律,学优生和后进生分别给予难易适中的阅读材料,因材施教,让学生拓展阅读范围,同时掌握独立阅读技巧,从而使学生增加词汇量,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思维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增强他们阅读的信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强化阅读意识

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对英语学习者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不敢自己尝试读出单词;在阅读时不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意思,对于一词多义的单词不能准确判断单词在句中的语义;不能熟练进行句型转换,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得心应手。在学生进入中学时,我们就应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到及时指导。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或推荐课外阅读的资料,而且有意识地给他们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少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信心,或被动,或急于求成。为此,我们让学生利用假期读一些简易的英文书籍,开学后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交流活动,以引导学生逐渐增强阅读意识。

四、学会把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加强训练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必须在平时多加练习。怎样在平时的训练中掌握阅读方法呢?

1.让学生平时养成泛读的习惯。大多数中学生由于学业压力等种种问题,往往只注重完成课堂上或是课本里老师所强调的内容,而对于课外阅读英语,大多觉得是一个沉重负担,殊不知,课外的泛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中国学生生活在一个没有英语语境的环境中,如果在课外还不加强阅读,那么光靠学校里的几个小时,是远远不能达到英语学习效果的。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大量及不同领域的书籍、报刊、文章,要求读得快,理解和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每学期教师要帮助学生精选一本课外读物,并确定一个明确的读书定额,定额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切实可行,可多可少。例如读一本小说,每天读4页,一个学期以20周计算,就可以读完一本中等厚度的书(每本书约80页)。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些课外阅读。

2.教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一般学生都是先阅读短文,再看问题,回头看短文,然后选择答案。我指导学生的另一种做法是先看问题,后读短文,再做选择答案,这样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大大提高。在平时的阅读课训练当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及训练方向,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如果是记叙类的文章,就学会了解故事的人物(who)、地点(where)、时间(when)、原因(why)及如何解决问题(how)。如果是议论类的文章,就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及中心论点,然后根据这些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果是科技或说明类的文章,则要学生注意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据此答题。有了这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就可以依“题”而行,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3.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一般都是教师根据课文或文段举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我在阅读教学中,先示范提出一两个有关文章的问题,并阐述提出问题的依据和方法,说明这些题目的设置是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题,然后指导学生按此方法相互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提问的方向和依据。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较为肤浅,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认可,让学生增强信心,为以后提出更加适合的问题打下基础。这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朝不同的方向思考,用开阔的思路提出疑问,并能达到阅读效果,学生课堂上的阅读积极性更高。

4.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方式。在阅读实践中,指导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摸索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善于从文章当中的某些词、句子做出推理和判断,因为每篇短文都有作者自己表达意思的内涵。如果遇到难以决定的句子和单词,则要从文章的另一方面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文章的话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从而推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意思,以此辅助答题。

5.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平时的阅读当中,学生要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训练,如果遇到不认得的生词或短语,则要自己通过查找工具书或字典弄明白,并且用一个小本子将它们记下来。语言的学习是靠积累的,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阅读,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和解题技巧,才能在阅读的应试中以不变应万变。

篇5:2022阅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鹦鹉螺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了亚伯拉罕·林肯号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凶猛袭击。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助手康塞尔,以及一名捕鲸手尼德·兰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被尼摩船长软禁在这艘神秘的潜艇中,之后便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并发现这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最后,他们设法逃走,重回陆地。

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例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着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连接在金属梯子上的闪电挡住土着人进入“鹦鹉螺号”;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潜艇极度缺氧,但潜艇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和开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盖砸开,逃上大海;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惨死;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经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读完这本书,我十分佩服伟大的儒勒·凡尔纳了,它给人类带来了“鹦鹉螺号”——这艘与人世隔绝,却与人世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神秘潜艇,他凭借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向我们展现了深海两万里行程的奇幻旅程。我感叹道:“他真是太厉害了!”

凡尔纳所描绘的那些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也是令我十分敬佩的。“鹦鹉螺号”艇长尼摩又是个身世不明之人,他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凡此种种,都给小说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既是小说,人物当然是虚构的,作家给鹦鹉螺号艇长取的拉丁文名字,更明白无误地指出了这一点——“尼摩”,在拉丁文里是子虚乌有的意思。但这并没有妨碍作者把他描写成一个有血有肉、让读者觉得可信的人物。

尼摩船长的热于创造、遇事镇冷、遇到困难不屈服的精神是我们当代中学生应该学习的。现在的我们都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受到一点小困难就容易退缩,就容易放弃,今后走向社会,将会有更多的坎坷和艰辛在等着我们,我们要有尼莫船长的不屈不挠、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就会获得成功。

现在,像尼摩船长遇事冷静,敢于建造、发明的人越来越少,一些富翁游手好闲,有的竟骗取国家财产……他们万万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创造一样东西,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一点别人不能做到的好事。像尼摩船长遇事冷静,阿龙纳斯教授乐于探索,康塞尔的忠实,尼德·兰的勇敢都是我们该学习的。

篇6:《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有感

其中,我最喜欢漫步海底平川这一章。虽然要穿上沉重的潜水服,带上头盔;无法交流;还要一直挂着灯,但一想到“我”在海面以下30英尺下的水域漫步,该是多么的激动人心。四周因为阳光的辐射产生了微小的色差,但“我”的周围还是像在陆地上一样清晰,视野明亮,这样的视觉效果是陆地不曾拥有,也无法体验的。而且如今空气质量也越来越不好,雾霾天气越来越常见。但海底却不受很大的影响,依然可以在任意角度观赏海底礁石的美丽近景,各种植形动物更是美丽无比。当阳光以不同倾斜角度折射海洋时,水中的植物也会呈现出七彩斑斓的景象,在陆地上绝对罕见至极,海洋中却是平平常常。如此之多的植物种类边缘都呈现出七彩的颜色。这就是海水和阳光的完美搭配。会随着时间的挪移变换反转,自己真想亲眼看看这个焕丽的世界。形似花坛的海葵、星罗棋布的海星、蘑菇状怂起的菌生虫……那些海洋独有的生物,在陆地上的我们甚至大都没听说过它们的名字,别说想象它们美丽的模样,单单只听书上的描绘就感觉非常有意思。正如原文“现在,我怎么才能把这次海底漫游给我留下的印象重新描绘出来呢?要讲述这样的奇事,语言显得苍白无力!当画笔都无法把水中的特殊效果表现出来时,文字又怎么能够再现呢?”我们甚至都无法弄明白这到底是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海底的敬佩喜爱之情,还是文字在海底面前真的显得苍白无力。我不禁开始憧憬起瑰丽多姿的海底世界。

我如果也能亲身体验这美妙的环境,定会陶醉其中,也忘记烦恼,忘记衣服、鞋子、储气罐的沉重。接着,我们来到了海藻地,海藻家族绝对是海底世界最兴旺的家族之一,占领了好几个世界之最。但是我们了解的知名海藻就有几千种。那么海洋的最深处,还会有更奇妙的海藻吗?最终“我们”终于来到了最振奋人心的地方——克雷斯波岛海底森林。海底森林其实也有很多和陆地森林相似的地方,比如,它里面也全都是些高大的乔木植物,有着纵横交错的枝叶。但有些地方,又略胜陆地森林一筹,例如它的植物品种相当丰富,更胜北极热带;而且生命力极强,全靠海水的滋养存活。海水那丰富的物质在这里完美的体现了出来,如果是陆地上要种植如此之多种类的植物,该需要怎样严苛的条件,或者根本不行。不然海底为什么没有长常见的陆地植物呢?继续往下前进,就只能看到一片黑暗了。可是我不禁想象,那更往下的海底又有什么呢?依靠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又真正了解大海多少呢?海洋占据整个地球的71%,远超陆地的面积,单是这个数据,就足以能给人类带来莫大的神秘感。海底比天空,陆地更加辽阔而神秘,在地球诞生数不可计的日子中,它也在不断进化等待着有人来探索它。会不会未来真的有一天,出现了一种人类从未见过的海怪。海怪的出现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灾难或是益处呢?

篇7:学生阅读复活有感心得

故事的情节其实很简单,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茖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惑后遭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卖身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祂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祂遗弃的玛丝洛娃,祂受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祂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侑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祂的前途,拒绝了祂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而在这茖过程中,聂赫留朵夫接触了许多祂平时都瞧不起的低下阶级的人和奴隶,发现了许多非常不人道和不公平的制度,更发现了自己在堕落的期间是那么虚伪与令人讨厌。而且也发现玛丝洛娃因为自己当年所做的那件事而沦为卖身女却不知羞耻。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努力,祂不但让自己心灵美好的一面复活了,也帮助玛丝洛娃改过自新。

整茖故事时间发展并不长,作家只是写了聂赫留朵夫帮助玛丝洛娃撕脱罪名这一件事。但是这短短的一茖故事里穿插了许多不同人的不同故事,以反映当时在沙皇统治时期人们的生活在不同的阶级侑着天渊之别。书中所描述的内容决不是作者自己凭空的想象,祂通过描述这样一茖故事使我们看出在当时阶级观念是如此的可怕。从书中的人对待这位侑身份侑地位的聂赫留朵夫公爵的态度以及对待农民、犯人、佣人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这茖阶级关念。

篇8:海底两万里阅读心得

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地理,地质学的知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的发展已经让人们享受到了美妙的生活,我只能暗暗里称奇,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这正是他的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海底两万里阅读心得最新8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这部探险小说共分47章,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然后,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水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水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终于逃脱,终将这一海洋秘密公诸于世。

作者跟我们谈论海底世界,在穿越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太平洋、南极和北极的时候,他们向我们展示的是多么奇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啊!

但最遗憾的是尼摩艇长的那艘动力强大的潜水艇还是被那可怕的迈尔海下的大旋流给卷走了。

篇9:初一学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洋,一个使人充满美好幻想的梦境,多少人为了一领它那面沙后神秘的脸庞而永远沉睡于姿态万千的海底。为了足不出户地去领略海洋的千奇百怪,我决定去书的海洋中遨游。

接二连三的海难事件使人们都感到触目惊心。阿龙纳斯教授和助手康塞尔,鱼叉王尼德。罗参加了追捕“海怪”的行动中,结果意外地爬到了“海怪”的身上,发现所谓的“海怪”其实就是潜水艇。

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只好跟着“鹦鹉螺”号潜水艇的船长尼摩一起周游各个大洋,开始了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海底之旅,他们突破了重重困难,多次化险为夷,但是最终还是落入漩涡里,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但阿龙纳斯、康纳尼、尼德兰乘坐准备逃走的小艇而幸免落难,将所知道的海底世界公布于世。

这部作品清节跌宕起伏,扑朔迷离,扣人心弦。人物命运瞬息万变。在漫长的旅途中,作者将读者的心与人物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了一起,将读者带入到险象求生的险恶的环境中,时而也会将我们带入如诗如画的美好境界。

当潜水艇在海洋中任意穿梭,在海底里千钧一发,时而有诗情画意,令人深醉于其中。这美丽的海底世界让我感受到了异域的情调,和浪漫色彩,这高超的文笔,不禁使我赞叹不已。这场旅途的经历带我们一览了海底的变幻无穷。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告诫人们: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己时重视防止被坏人所利用,危害人类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洋生物。这些热门的.保护海洋的话题,曾无数次地在我们耳边响起,可真正实践起来时,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

人的一生道路上,都会遇到危险,这危险会使人跌倒,但我们可以向阿龙纳斯学习,遇到危险不唉声叹气,不杞人忧天,也不自暴自弃。其实人最大的敌人,一直都是自己。

“虽然希望渺茫,但是希望也总是深深扎根在人心里的啊!”对啊!海上波涛汹涌,大风大浪是在所难免的。但故事背后的挫折总是比我们想象中的多。在漩涡中,他们也都没有放弃,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一次次地重获新生。

---“你只有探索了,才知道答案。”

十一万公里的行程,是个大场面,一路所见,可以说无奇不有。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不放弃,才使得他们曾经徜徉其间。

---越努力,越幸运。

评:沉迹海底,人生自有奇遇;挫折漩涡,当为小丸再生。

篇10:初一学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所创作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同时也是“凡尔纳三部曲”其中的第二部。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赛尔参加了追捕。在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一起不幸掉落在了怪物的身上。但最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大怪物原来是一艘潜水艇,它的制造者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做一次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中观赏到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同时他们也经历了一系列惊险、令人激动、不可思议的事件。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个人不辞而别,回到了各自的故乡。

小说的结尾设置悬念,留下疑问和猜想,引发读者的无限深思,十分耐人寻味。读着这本书时,我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和书本融合在了一起,仿佛也跟随着尼摩船长一起纵横于海底两万里,行走在海底沙地上,欣赏着优美、令人陶醉,甚至有点儿不可思议的海底景色,领略海洋的风情。合上了书后,我的心好像仍然停留在奇幻的海底,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小说中刺激、惊险的场景。

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莫非于尼莫船长了。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民族英雄,他十分反对和痛恨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向往民主、光明与自由的生活。他曾经对阿龙纳斯说过:“海洋是最安宁的地方。海洋不属于任何暴君。在海面上,暴君们可以滥用权力,互相进攻,互相吞食,他们可以把陆地上的一切暴行带到海面上。但是,在海平面以下三十英尺的地方,他们的统治就终止了,他们的影响消除了,他们的权势丧失了。”由此可见,他对暴君十分痛恨以及他十分热爱大海,热爱自由。但他的痛恨慢慢的转变为了一种时间也不可磨灭的深仇大恨。他开始了一种十分令人可怕、恐怖的海上复仇计划,他十分厌恶陆地上的一切。于是,他带领船员击沉了一艘又一艘战舰;他亲手制造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并且残忍地看着爆炸的战舰和上面无辜的人类一点一点地沉到海底。他已经失去了理智,他已经转变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疯狂复仇者。

但从另一方面看,尼莫船长称得上是一个天才科学家、发明家,他博学、见多识广,极富创造力和探险精神。他头脑灵活,创造了一艘神奇的潜水艇―“鹦鹉螺号”.他更是一个博爱、善良,有着为人类献身的崇高精神的人。他看到印度采珠人被鲨鱼攻击,他“奋不顾身的站了起来,拿着匕首朝大鲨鱼冲去,和鲨鱼进行肉搏”,最终他救下了彩珠人;在对抗大章鱼中,他用他的斧头把大章鱼的嘴巴卡住,救了尼德一命……

《海底两万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内容十分生动精彩,更令人佩服的是作者的想象力,里面的一些创造并非空想,到后来都是真实之物。利奥台曾说过“现代科学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

评:心随书沉,海海漠漠奇幻景;感怀尼莫,复仇有情理却非。

心灵的震撼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初一(6)班 戴清扬

我以前读过许多经典的文学小说,有些如蜻蜓点水一般,像一泔清泉流过我的心田,却漫漫淡忘。这几天阴雨连绵,闲暇之余,我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再一次捧起《海底两万里》这本小说,走进书的深处,和阿龙纳斯教授一起去海洋里探险……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伟大的科幻的文学作品。阿龙纳斯教授参与追捕海中“怪物”,却不幸被“怪物”俘获。由此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海底之旅……全书情节曲折,悬念迭出,想象丰富。令人叹为观止。书中描述的海底世界神奇而美丽,又介绍了气象、地理等方面的丰富知识,令人大开眼界;其曲折的故事情节,惊险的场面刻面,更使整部小说读来扣人心弦。它带领读者尽情领略文学的乐趣、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是《海底两万里》把我带到了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每当读到一节节精彩的片段时,我眼前仿佛就会出现诺第留斯号是如何的宽大,他搜集的海洋生物标本是如何的丰富,那其中像鸽蛋大小的珍珠是如何的闪亮……

《海底两万里》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片段,而让我最感动的是康塞尔为了主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南极冰层下缺氧的时候,他把寄予生命希望的最后一丝空气留给了阿龙纳斯。那一刻可以说是全书里最感动人的一幕。

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海底旅途中,时而将我推向惊心动魄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将我带入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让我们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评:言简意赅,囊括全文之主核;角度全面,自有感动在心间。

篇11:海底两万里阅读心得简短

看完这本书,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尼摩船长,这是一个既热情又冷酷,既和善又有危险性的人物。正如史密斯所说,没有人能够评价尼摩船长这一生的是非功过。但有一点无可争议,他遇到危险时所表现出的冷静和智慧令人钦佩;阿龙纳斯,一位热爱海洋、知识渊博的教授,到“鹦鹉螺”号上后,他把那些奇特又罕见的动物、植物全部记录到笔记本中,回到陆地上后公诸于世,真令人敬佩啊!康赛尔,教授身边忠诚的仆人,他们共同经历了几十万公里的海底航行,饱览了很多壮丽的景观,他们共患难,同艰辛,成了真正的朋友;“鱼叉王”尼德﹒兰是一名勇敢、优秀的叉鲸手,百发百中,在危机时刻拯救了教授和康赛尔。

《海底两万里》不仅让我认识了这些勇敢、执着、真诚、阴郁的人,也让我游览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等七大洋,欣赏到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海底两万里》富含地理、生物等知识,既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又是一本富含海洋知识的百科全书。

篇12:阅读海底两万里心得怎么写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最著名的科幻小说。该书讲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海底旅行的故事。本书通过对海上怪物的追踪,描绘出了神奇的海底世界。那里有海底平原、海底森林、海底墓地、海底隧道、沉没的大西洲和古城堡。。。。。。

这本书是历险记,里面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与巨大的大章鱼搏斗的画面。那些章鱼体长6米多,每条触须都超过体长的一倍,它的触须上排列着200多个半球形的大吸盘。由于章鱼的吸盘吸住了鹦鹉螺号,让船没法走,只能和章鱼肉搏。在过程中有一名船员被章鱼抓走。。。。。。最后他们成功逃离了北冰洋大风暴,回到了大陆。

篇13:阅读海底两万里心得怎么写

我最喜欢这本书中的尼摩,因为他很冷静,而且很勇敢, 有一次,鹦鹉螺号搁浅了,阿龙纳斯教授很着急,但尼摩船长很冷静,最后他利用月亮产生的潮汐把鹦鹉螺号开到了深海。有一次,他们在深海被大王乌龟瞄上了,尼摩船长打开舱门,就有一条触须伸了进来,被尼摩船长一斧子斩断了,接着,尼摩船长一马当先把乌贼给杀死了,但是,海洋把他的水手给淹没了。像尼摩这几样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遇到什么,都不冷静,我要向尼摩学习。

所以我们要多读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其实多读书是有好处的,像我读《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有时可以开发你的智慧。

★ 《海底两万里》阅读心得体会

★ 海底两万里阅读笔记

★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简短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心得

★ 关于《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300字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心得怎么写

★ 2022年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

篇14:《海底两万里》阅读心得600字

本书的作者是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等。被人们称为“科幻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法国的阿龙纳斯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被自己的仆人康塞尔救下,两人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后来阿龙纳斯教授把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书中几个人物鲜明的个性魅力。阿龙纳斯是一位热爱海洋、知识渊博的教授,他把在鹦鹉螺号上观察到的动物和植物整理成了笔记,回到陆地上之后公之于世。康塞尔是教授身边忠诚的仆人,共患难,共艰辛,成了真正的朋友。尼德·兰是一名勇敢、优秀的捕鲸手,被人们称为“捕鲸大王”,虽然脾气躁,但性格单纯善良,有血有肉。尼摩船长是一位勇敢、聪明的船长,带领水手们成功从南极脱险,勇斗鲨鱼,血战章鱼,但走不出仇恨的阴影。

上一篇:欢送会主题下一篇: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