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管理制度、岗位职责

2024-07-26

输血科管理制度、岗位职责(通用11篇)

篇1:输血科管理制度、岗位职责

输血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输血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监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督促本科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登记,统计和消毒隔离工作。正确使用药品和器材,审签药品器材的请领、报销,经常检查安全措施,严防差错事故。

4、参加部分血库工作,并检查科内人员的工作质量。

5、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及临床教学。

6、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和值班,经常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7、制订本科的科研规划,检查制度,总结经验,学习使用国内外新技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工作。

篇2:输血科管理制度、岗位职责

输血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的业务、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全 科人员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负责组织本科业务技术及制定规划,合理设置科室机构,根据本科任务科学 分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负责本科工作计划和诊疗质量监测控制方案的规定、实施、检查和总结。4、负责解释本科复杂疑难的检查、诊断、治疗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技术问题,参加临床会诊、抢救和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督促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维修,指定人员负责登记、统计、资料积 累和保管工作。

6、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检查本科人员履行职责,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及 技术操作规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严防事故差

错。

7、负责本科业务训练、人才培养及技术考核工作,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并担任教学。

8、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科研工作,指导临床 输血,组织全科人员撰写学术论文、经验总结等。、负责医德医风建设,掌握所属人员思想、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提出考核、晋升、奖惩和培养使用意见。

-------------------------编制人/修改人: 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

篇3:输血科管理制度、岗位职责

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规定,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设立独立的输血科, 而输血科作为新兴的学科, 又是一个多科学的综合性科室, 成为今天医院学科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质量工作是输血科工作的灵魂, 临床输血是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 但随着医疗纠纷举证制度的逐步实施和医疗模式的转变, 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输血科规范化管理系统已迫在眉睫。

1 提高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加强质量意识

输血科的医技人员应该是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检验专业院校的毕业生, 并有专业技术职称。要求实验室标准化, 通过明晰输血程序, 建立安全有效的质量体系文件以及较高的人员素质, 来确定质量控制项目于关键环节。

2 完善输血科的规章制度, 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科工作人员都应按照《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严格的输血相关检查、三查七对制度, 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3 质量控制工作是重中之重

实施临床输血质量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是血液安全最大化的重要举措。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 它不仅是质量的理论, 其本身内在的思想、概念和一整套管理技术誓将成为输血事业发展的带动性的力量。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 通过规范化管理方式, 引导临床科室逐步走上科学化、合理化的用血道路, 真正做到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确保受血者的健康。

4 加强输血科的规模建设, 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满足临床不断发展需求

我科配备了符合输血专业实验要求的设备, 输血前检查尤为重要, 包括正反定型、检查、抗体筛选以及交叉配血实验等, 在正确确定血型的基础上, 交叉配血实验联合应用凝聚胺和盐水法同时进行配血实验, 确保输血安全。输血过程所涉及的仪器设备、材料、冷链、实验过程、记录等工作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5 做好与临床科室以及患者的沟通工作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使医护人员转变“输血就是输全血”的陈旧观念。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不但负责全院临床用血工作的组织管理工作, 在规范临床用血、科学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一方面, 还要做到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 认真、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用血的治疗方案, 并实行公开治疗原则。

6 加强临床输血纠纷的防范措施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 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另外, 血液传播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医学问题, 因此, 输血前的检查尤为重要, 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 也是医护人员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 为医患双方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7 总结

目前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 但随着医疗纠纷举证制度的逐步实施和医疗模式的转变,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输血科全面规范化管理系统已迫在眉睫, 对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降低输血差错率, 避免输血不良后果发生, 使输血工作更安全更放心, 从而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大有裨益。

关键词:输血科,输液管理,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碰兰, 王克仕, 万方, 等.浅谈输血科在临床输血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医学新知·综合版, 2011, 10:244.

篇4:输血科管理制度、岗位职责

【关键词】 输血科;安全管理;临床输血;纠纷;措施防范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67-01

输血和其他临床诊疗措施一样,必须做到安全和有效,这两者是辩证统一,如果输血不能产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就失去了作为治疗措施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样,如果尽管通过输血产生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缓解了病情,但是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输注的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发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甚至发生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和后果,使产生的治疗效果大大折扣[1]。自2002年9月1日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公民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也纷越来越多,而输血科的安全规范管理则是输血安全的首要条件。现笔者分析近几年临床输血纠纷的实例及预防纠纷的几点措施如下;

1 建立、健全输血科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临床输血,减少临床输血纠纷

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完成了输血科各项管理制度、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组织实施各项制度等并确保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组织学习本科所有人员并确保每人均能理解,带领全科人员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输血科管理办法》,使输血科的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秩序化、提高了工作的质量,确保了临床输血的安全。

2 加强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科工作人员及血站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预防医患纠纷

2.1 临床方面应该严格管理,堵塞漏洞 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预防医疗纠纷的实际手段主要还是靠加强管理、堵塞漏洞。例如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不完善,监督执行不力;科室和部门之间衔接协调不够;个别医院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病案和其它医疗文书书写和管理不规范等。医护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和纠纷应采取个案分析,对案例进行讨论剖析,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使全體医护人员逐渐学法、懂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2.2 对于输血科工作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尤其是交叉配血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配血双签字制度。交叉配血时要同时检查受、供血者ABO正反定型及受血者Rh血型、采用聚凝胺法。对可疑结果要重复检查核对,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严防差错事故。同时输血科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满足临床不断发展规律的要求,通过各种教育,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思想,每个星期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巩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每年派工作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全国性会议,拓展视野,接收最新的医学信息,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更重要是工作中把好质量意识关,强化工作人员对安全输血的思想意识,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及对于患者关于输血方面的咨询,输血科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2.3 对于血站工作人员来说。目前血站检测血液技术都比较成熟和安全,但是有极少用于临床输血之后患者出现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国内均报道经输血传播艾滋病、丙肝、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疾病。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窗口期”因素。(2)目前的检测手段还不够先进。(3)检测方法本身的误差可造成漏检。(4)由于献血员自身情况造成[2]。由于以上各种情况的存在,就造成血液污染的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构成输血而感染性传播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造成患者严重的损害和后果,使产生的治疗效果大大折扣,引起严重的医疗纠纷。血站应该强化管理,规范健全创建机制始终以提高职工思想素质、质量意识作为工作重点,严格按《质量工作手册》进行考核,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牢牢把住了血液的检测质量利用。

2.4 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时,就对医疗过程、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血液制品进行怀疑、抱怨甚至纠纷。笔者曾值班时遇到一位肿瘤病人输注一袋血浆后发生荨麻疹、皮肤潮红等输血反应症状,患者家属要求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工作人员予以解释,笔者亲自向病人家属解释,根据患者症状属于正常的血浆过敏反应,荨麻疹反应较常见,发生率可达1%-3%[3],但病人家属一直认为就是血浆质量有问题,并且患者家属在输血科情绪激动,任何解释都是无法听进去,从而引进一次临床输血纠纷。笔者认为,在输血前让患者家属认真阅读输血治疗同意书,以做好输血时发生的任何输血反应。

3 共同努力,提高输血技术,把输血医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减少医疗纠纷隐患

临床科室,输血科,血站等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整个医疗诊治过程,避免出现医患纠纷,更要加强输血科以后的发展方向是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输血反应,引进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设备,使临床输血更安全更放心,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总之,现代医疗纠纷的发生是逐年上升趋势,我院输血科认为规范医疗过程中的医疗行为,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高峰.输血与输血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2] 安万新.输血技术血[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07-210

篇5:输血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检验、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督促本科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种安全措施,负责并督促各级人员做好登记、统计和消毒隔离工作。

4、负责试剂、器材质量的认定、订购、请领和报销。

5、参加部分检验工作,并检查科内人员的检验质量,开展质量控制工作。

6、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及临床教学。

7、安排本科人员岗位轮转和值班。

8、制定本科的科研项目,检查进度,总结经验。学习使用国内外新技术,不断改进各种检验方法。

9、经常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篇6:输血科主管技师岗位职责

2.督促检査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严防差错事故。

3.经常检查血液质量,做好血液的储备工作。

4.指导或参加血塑的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

5.负责药品器材的请领和管理。

6.主动深人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7.领导血库人员的业务学习,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篇7:输血科工作人员职责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杜绝医患纠纷,增加科室同事们的凝聚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的就医氛围,特制定输血科工作人员职责:

一、配血者职责:

1、负责输血标本的接收。护士送来的配血标本,应查看输血前评估单和血常规化验单,对病人的输血指症进行评估,对不符合输血适应证的标本不予接受,符合输血指征的标本应认真查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等信息,配血单字迹清楚,无缺项漏项,标本无凝血,无溶血,采血量不少于3ml,采血管上标签信息齐全,确保标本信息的唯一性。

2、负责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进行血型鉴定前,再次核对病人信息,查看试剂有效期及离心机工作状态,确保在工作环境及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血型的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实验。

3、负责血液制品的登记和发放工作。配制好的血液制品应和护士进行认真仔细的核对,并做好各类登记,再次核对病人信息,检查血液制品,外观无凝块,无溶血,无渗漏,供血量,有效日期等,两人核对无误方可为临床提供合格的血液制品。

二、复核者职责:

1.负责患者及供血者血型的复检,确保血型鉴定准确无误。

2.负责记账,血液出库电脑信息的打印,并和配血者共同核对病人及供血者信息,确保离开输血科的血液制品合理合格。

3.负责血液的调配。随时查看库存,根据血液制品有效期的远近按顺序发放血液;负责每周两次的血站调血,负责紧缺血液制品的调取,负责核对库存,负责月末与血站的账务核对。

输血科所有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工作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做好科室卫生的清洁和维护。准时上下班,上班期间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举止端庄,态度和蔼,不为难和推诿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构建和谐温馨的就医环境,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标本接收及报告发放室职责

准时上下班,上班期间不准干与工作无关的事。负责标本接待处理和与本业务有关的解释工作。态度和蔼的接待病人的标本并告知结果发放时间,核对病人的相关信息与相应标本的实验序号、试管标签号是否一致、所做标本检验项目是否符合本实验室要求、观察标本多少、性状、及试管类别,不合格的标本填写不合格标本拒检单一式两份,双方签字,一份本室保存、另一份和标本及送检单交护工退回。正规的负责标本离心及两对半、病毒四项的记账和门诊收费确认及报告单的分类、发送工作。

及时处理好标本后、做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结核抗体、宫感、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血型鉴定等手工项目,实验结束后通知或送到生化室以待上机分析。

任何时间已化验出结果的,病人或者家属查找化验单时、执行首接待负责制,不准找任何理由拒查。有病人咨询时、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严禁和患者在本科内发生医疗冲突。

有人来科室推销试剂、设备或查看、维护仪器状况的及产生医疗纠纷有媒体采访、拍照的没有科主任带领不得进入室内或者解释。

以身作则带好实习学生,观察离心机、冰箱、温箱、、空调运行是否正常及紫外线消毒并记录在册,室内有已用坏的物品、仪器、光源及早告知科室主任及时维护或更换。

不准私自捏造、补办检验报告单,无收费票据科主任没签字的不在工作范围内不做化验。

有事早走或迟来要给科主任打招呼,换班、换假、挪假、年休等提前给科室领导声明,请假时需持请假条叫本室负责人签字送科主任批准方可生效。

每天下午四点老师带头搞好本室卫生。下班时关掉空调、灯、锁好门窗。科室遗留问题登记在交接班本上并当面告知接班人。

生化室岗位职责

准时上下班、上班期间不准干与工作无关的事。负责生化、电解质,糖化血红蛋白、肌钙蛋白等仪器的上机工作。

每天开机后做内控,观察质控图、内控结果不在控,应和上级主管检验师或副主任检验师联系。上机前:和标本室人员一起核对病人申请单相关信息与相应标本的实验序号、试管标签号是否一致、所做标本检验项目是否符合本实验室要求。上机时认真的录入病人所做的每个项目并核对后存盘,认真的做好实验结果审核、确认工作。有危急值时复查、分析无误后及时报告临床并做好登记。打印报告单送标本室待发送,完成住院病人记账工作,协助完成室间质控。

有产生不明原因的住院费用和门诊退费的联系科室主任解决。

下午做好生化仪和电解质等分析仪维护保养、认真的添加生化仪器仓内的试剂,检查各仪器库存试剂多少、不足时及时告知科室领导,按程序关掉生化仪器。整理当天所有免疫标本、生化标本放冰箱保存(标本保存七天新旧更替)。

有病人咨询时、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严禁和患者在本科内发生医疗冲突。有人来科室推销试剂、设备或维护、查看仪器状况、产生医疗纠纷有媒体采访、拍照的没有科主任带领不得进入室内或者解释。任何时间已化验出结果的,病人或家属查找化验单时、不准找任何理由拒查。

督查标本室门诊收费确认工作、每月工作量统计上报工作。以身作则带教好实习学生,观察生化室相关分析仪器、离心机、冰箱、空调运行是否正常及紫外线消毒并记录在册,室内发现已用坏的物品、仪器及早告知科室主任及时维护或更换。不准私自捏造、补办检验报告单,无收费票据科主任没签字的不在工作范围内不做化验。

有事早走或迟来要给科主任打招呼,换班、换假、挪假、年休等提前给科室领导声明,请假时需持请假条叫本室负责人签字送科主任批准方可生效。每天四点钟老师带头搞好本室卫生。下班时关掉空调,灯、电脑、锁好门窗。科室遗留问题登记在交接班本上并当面告知接班人。

细菌室岗位职责

准时上下班、上班期间不准干与工作无关的事。负责细菌培养及鉴定、一般细菌涂片、结核菌涂片、手足口病人标本采样、白带常规、院内感染检测及统计分析、省耐药菌监测网上报、骨髓分析、疟原虫涂片等工作。

每天做好个人防护、环境消毒、感染垃圾处理,重要标本及菌种保存、标本、染色液、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完成室间质控工作。每季度月初上(1-15号)报上一季度所有的阳性标本到省耐药菌监测网站,汇总每季度本院院感染病人药敏情况并分析。做好每月所需细菌培养、骨髓分析的相关材料、不足时上报或制备。完善与细菌室有关的检查材料

采集标本时:厉行合格标本采集告知义务和不合格解释义务、接收标本后明确告诉病人取结果的具体时间、地点。接収到不同种类的标本后及时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和或涂片,在相应的培养基、采样管、玻片上写上病人姓名或编号,细心观察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情况后再选择做鉴定和药敏,有阳性报告时:填写那种优势菌、那种单纯菌、定量检测填写具体菌落个数,遇到危机病人时实行三级报告制度,多重耐药、广泛耐药、泛耐药菌提示填写对那种类别的药物耐药并和临床沟通,详细的登记病人检验报告单上相关信息,严格按照各类实验的操作步骤进行。

有病人咨询时、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严禁和患者在本室内发生医疗冲突。有人来科室推销试剂、设备或维护、查看仪器状况的及产生医疗纠纷的和有媒体采访、拍照的没有科主任带领不得进入室内或者解释。

任何时间已化验出结果的病人查找化验单时、不准找任何理由拒查。

督查标本室门诊收费确认工作。每月工作量统计上报工作。以身作则带教好实习学生,观察细菌室相关仪器、离心机、冰箱、空调运行是否正常及紫外线消毒并记录在册,室内有已用坏的物品、仪器及早告知科室主任及时维护或更换。不准私自捏造、补办检验报告单,无收费票据科主任没签字的不在工作范围内不做化验。

有事早走或迟来要给科主任打招呼,换班、换假、挪假、年休等提前给科室领导声明,请假时需持请假条叫本室负责人签字送科主任批准方可生效。每天四点钟老师带头搞好本室卫生。下班时关掉空调,灯、电脑、锁好门窗。科室遗留问题登记在交接班本上并当面告知接班人。

免疫室(HIV筛查实验室)岗位职责

准时上下班、上班期间不准干与工作无关的事。负责本室开展的所有免疫项目及HIV网报工作。自行核对病人申请单上相关信息与相应标本的实验序号、试管标签号是否一致、所做标本检验项目是否符合本实验室要求。严格的按照本实验操作步骤进行、防止HOOK效应,遇到似是而非的结果时:或换人,或换另一厂家试剂、或次日做去验证。每天做好个人防护、环境消毒、感染垃圾处理、标本保存、阴阳性的质量控制工作并做好登记,打印HIV布板图,报告单送标本室待发。完善与免疫相关的资料。每月底完成HIV网报工作。

有病人咨询时、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严禁和患者在本室内发生医疗冲突。有人来科室推销试剂、设备或维护、查看仪器状况的及产生医疗纠纷的和有媒体采访、拍照的没有科主任带领不得进入室内或者解释。

任何时间已化验出结果的病人查找化验单时、不准找任何理由拒查。

督查标本室门诊收费确认工作、每月工作量统计上报工作。以身作则带教好实习学生,观察免疫室相关分析仪器、离心机、冰箱、空调运行是否正常及紫外线消毒并记录在册,室内有已用坏的物品、仪器及早告知科室主任及时维护或更换。不准私自捏造、补办检验报告单,无收费票据科主任没签字的不在工作范围内不做化验。

篇8:输血科管理制度、岗位职责

1 科室负责人情况

输血科负责人主要负责输血科的日常管理, 管理则是输血安全的核心, 而质量和安全则是管理最基础的部分, 所以对输血科负责人的要求要更加严格。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三级医院输血科主任副高职称以上占90%, 本科以上学历占80%, 从业时间100%在10年以上;而二级医院基本都隶属于检验科, 其负责人则为检验科负责人, 因此将二级医院检验科负责人和三级医院输血科负责人进行比较发现, 三级医院输血科负责人的职称和学历均高于二级医院。同时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在科室负责人所学专业方面二、三级医院输血科负责人集中在检验专业上, 而三级医院输血科负责人多20%是临床专业的, 这说明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重视临床专业对输血工作的指导。调查数据表明在专业资质方面, 三级医院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人员要比二级医院多10%。通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存在显著差异。

2 科室人员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抽取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共102人, 二级医院25人, 平均每个科室2.5人, 三级医院77人, 平均每个科室7.7人, 可见两级综合医院输血科人数相差很大, 三级医院输血科人数已经达到二级医院的三倍之多。根据调查显示, 哈市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总体人员职称均在初级以上, 以中级为主, 二级医院占40%, 三级医院占43.1%;学历均为中等以上学历, 以本科为主, 二级医院占41.7%, 三级医院占48%;所学专业均以检验为主, 二级医院占72%, 三级医院占51.4%;专业资质二级医院输血科人员获得国家资质的比三级医院少21.4%;年龄层方面二级医院31~40岁年龄段和41~50岁年龄段相同, 三级医院以30岁以下年龄段为主。通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存在显著差异。

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哈市两级医院输血科的人员以本科、中级职称为主, 这些人员大多为中青年骨干力量, 接受过正规专业学习, 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有充沛的精力和十足的工作热情, 将对市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事业起到积极作用。在人员专业方面, 由于输血专业是近些年新分离出来的专业, 很多人员并未接受过正规的学习, 因此专业系统的学习仍是做好输血工作的基础, 同时临床专业对输血科也起到了指导临床用血的关键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3 人员准入

调查数据显示, 二级综合医院人员进科时有100%进行资格审查;三级综合医院人员进科时有95.8%进行资格审查;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进科审查内容中学历占32%, 资格证72%, 专业理论占52%, 技能考试占56%;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进科审查内容中学历占70.8%, 资格证68.1%, 专业理论占68.1%, 技能考试占62.5%。经过统计学分析,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无明显差异。

4 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情况

4.1 人员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本此调查在工作人员问卷中设计了12道输血专业的基础知识, 共调查77名工作人员, 二级医院15人, 三级医院62人。调查问卷中设计的12道输血基础知识的问题是使用头脑风暴法挑选出来的, 都是在日常工作经常能够用到且容易疏忽或出错的问题。数据表明, 有2名三级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完全答对, 占总人数的2.6%。根据PT评分标准原则, 每题1分, 满分12分, 则此问卷及格分数为10分, 统计得出, 二级医院及格率为26.7%, 三级医院及格率为62.9%。数据显示, 问答中正确率最低的为在输注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液成分, 三级医院仅有2.6%的人答对, 二级医院没有一人答对, 这样的问题反映出, 两级医院输血科对交叉配血工作的熟知度极低, 对于输注什么类型的血液成分应该进行交叉配血根本不了解。

通过对输血专业基础问题的统计, 可以看出市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人员对输血基础知识的掌握很不扎实, 尤其是二级医院输血科的人员, 一些在工作中常能应用到的题答错, 说明在平时工作中的工作细节不能严格地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科室sop文件来执行。因此对于市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 重点要强化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这是一个合格的临床输血工作人员的职责。

4.2 人员专业技能掌握情况

4.2.1 设备的操作与考核

调查表明, 输血科工作人员85%以上都能熟练地操作全部设备, 只有10%左右能操作关键设备。通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存在显著差异。二级医院对设备的考核方法主要是检查使用记录, 三级医院的考核方法主要是现场检查操作, 这体现出二、三级医院对安全管理态度上的差距。通过统计学分析, 不存在显著差异。

4.2.2 设备与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 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中有72.0%能满足工作需要;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中有84.7%能满足工作需要。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因有75%是设备不足开展不了所有检测项目, 25%是无专用设备经常共用;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因有100%是设备不足开展不了所有检测项目。通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不存在显著差异。

4.2.3 故障处理

调查结果显示, 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故障时有32%启用备用设备同时请维修人员来处理, 68%没有备用设备马上请维修人员处理;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的设备故障时有55.6%启用备用设备同时请维修人员来处理, 44.4%没有备用设备马上请维修人员处理。通过统计学分析, χ2=4.119, P=0.042,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调查显示, 二、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都能根据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制度及时请维修人员来处理, 但在维修期间, 二级医院有32%, 三级医院有55.6%能够启用备用设备。经过统计学分析, 有统计学意义, 两级医院存在显著差异。

5 科室人员培训

二级医院输血科有继续教育计划的比三级医院输血科少1.9%;二级医院输血科人员接受过1次及以上培训的比三级医院少4%;2009年二级综合医院输血科人员中有78%接受过1次及以上培训, 三级综合医院输血科人员中有82%接受过1次及以上培训, 经过统计学分析,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级医院没有显著差异。输血科人员的继续教育关系着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更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也是十分重要。

6 科室人员体检与健康档案

数据表明, 二级医院输血科比三级医院输血科多6.4%的人员建立了健康档案;二级医院输血科每年体检一次及以上的比三级医院少8.4%。数据显示, 二级医院输血科人员中有68%一年体检一次, 三级医院输血科人员中有76.4%一年体检一次及以上, 经过统计学分析, 没有统计学意义, 两级医院不存在显著差异。

7 意见与建议

综上所述, 重视对科室人员素质的管理, 规范人员健康档案的建立, 加强科室新进人员的审核, 组织科室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及培训, 重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 这是一名从事输血专业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最基础的办法。目前临床输血的发展趋势已经趋向于多元化, 吸取临床专业的知识更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血, 因此在保证输血和检验专业人才素质的同时, 培养输血科人员学习一些临床相关的知识和最新的专业知识, 更有助于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 这已经是形式所趋。因此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环节, 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可以整合医院的资源, 而且能够提高医疗人员素质, 加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2]

参考文献

[1]倪利蓉, 陈红宇.加强临床护士输血规范化管理确保输血安全[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4) :611-612.

篇9:加强医院输血科建设管理探讨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广西钦州535000)【摘要】作为新兴的、涉及多科学的综合性输血科,日益成为了全国各医院建设中重要部门的组成部分。临床用血由单一的输全血模式发展到输成分血多种模式,如何有效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输血反应,防范输血纠纷等问题规范管理,日益重要。如何把输血科建设好,确保输血工作的质量,推动输血工作快速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雙丰收,是摆在输血工作人员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关键词】输血科;建设管理;医院【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04-01 输血是医院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科是医院综合性科室,是医院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输血医学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为加强输血科的管理和建设,我院输血科严格执行省综合医院管理评审标准,规范输血科建设。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1]。但截止到目前,输血科建设进展仍缓慢,与卫生部的要求不相适应。医院输血科或血库现状如下:1、大多数医院未设置独立的输血科或者血库。2、人员不足,技术水平偏低。绝大多数医院的血库设在检验科内,有的有1~2名专职人员,有的直接由检验科技术人员兼职血库工作,即使有专职人员的多为因年长体弱从其他岗位调整从事血库工作的护理或其他技术人员,临床或输血技术水平偏低[2]。3、房屋不足,设备简陋。绝大部分医院血库没有专用房屋,储血设备也很简陋,有的医院没有专用储血冰箱,甚至使用家用冰箱储血。4、临床用血不规范 人情输血、安慰输血时有发生。如何做好输血科全面的质量管理,以适应新形式下的输血工作的变化,本文就这几年参与输血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一、重视输血科基本建设。随着医院业务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输血科要由单纯发血,配血的功能向具有诊断,治疗功能的科室转变。因此,必须建立独立的输血科,确保贮存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并承担临床用血技术指导和实施。要重视仪器设备的配备,如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保存箱,血浆快速解冻箱,低温冰箱,低温离心机等,使其人员,设备的配备与功能相适应。二、严格输血执行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安全。现代输血管理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目的”是否明确;而且,也取决于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方法”是否有效。质量工作是输血工作的灵魂,必须对其进行系统规则。全面质量管理(TQM)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不仅是质量的理论,其本身内在思想、概念和一整套管理技术必将成为输血事业发展的带动性力量。我院输血科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建立健全科室质量手册,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具体如下:1、实验室标准化,包括技术人员应该是接受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检验专业的院校的毕业生,并有专业技术职称;科室要有符合输血专业试验的要求的设备,如血库专用离心机、血库专用冰箱、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等;试剂必须使用国家指定厂家生产的经“批批检”产品;输血工作人员都应按照《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严格的输血相关检查、七查七对制度;科室实施计算机管理等。2、输血科依据输血科不同岗位和工作特点,制定《输血科各岗位工作职责实施细则》、《输血科设备管理制度》、《特殊事件记录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工作职责、仪器管理等责任到人,做到“一切行为有依据,一切行为有记录,一切行为可溯源。”使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使环节质量有了可靠保证。3、为了确保输血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输血问题,输血科应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与检查、输血后效果的考核和观察,还要定期检查血液和血成分的质量等。4、完善输血相关文书和输血相关检测,避免法律纠纷。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为此输血科制定了各种协议书,如《输血协议书》、《自身输血协议书》、《血液成份单采协议书》、《血浆置换协议书》等以明确责任。另外,血液传播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的重大医学问题,调查表明由于无偿献血的推广,献血者素质的提高,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检查(HBSg、HCV抗体、HIV抗体、TP抗体、ALT)的总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因此,输血科要开展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医务人员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为医患双方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三、注重业务技术建设与管理。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管理应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应用,实现信息共享、规则共享、经验共享。通过操作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减少输血科(血库)工作强度与差错。首先医院输血科(血库)收发血、储血冰箱温度与与异常报警记录等不能停留在简单“手工小作坊”状态,应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实施电脑化管理,可根据国家或(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随时进行信息资料储存与查询等。其次,可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工作,也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献血员与病员的资料(包括:一般性资料、红细胞血型与抗体筛查等资料)进行计算机信息配对性核对等。另外,也可开发临床输血条形码保障系统,就是唯一的辨认号码( ID) 被贴在病人手带、交叉血样管、交叉配血相符的血袋上,输血时使用电脑对护士、病人、交叉血样及血液制品的ID 扫描,若与电脑里的资料相符则能实施输血,否则会出现报警提示防止输血差错与事故。医院输血科(血库)必须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创新,寻找学科发展和进步的新的支撑点,营造“拳头产品”,创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优势项目,提高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但同时也随之带来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现成的标准、规范,缺少制度的约束,甚至没有法规的限制。因此,需要医院输血科(血库)管理者具有较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变协调能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求得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最后医院输血科(血库)也必须高度重视计量与质控工作,保证科室使用医疗仪器设备的性能符合国家颁布的标准;保证输血前检测过程的标准化与正确性。四、加快输血人才培养,提高输血人员业务素质。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医学已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加强输血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输血科建设和质量管理的前提。1、通过举办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班,新技术新业务培训班,各种学术交流会,聘请专家指导,选送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输血技术人员水平.积极参与临床治疗,指导临床用血,保证输血工作质量。2、开展输血法律法规的全员培训,强化依法用血观念和科学用血意识。3、人员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每年定期考核,考核成绩列入个人技术档案,并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条件之一。五、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实现科学,合理用血。医院要将临床合理用血尤其是成分输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医院应成立临床用血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教育。制定用血审批制度,严格输血适应证,坚决杜绝输“人情血”,“安慰血”,积极实施成分输血,将合理科学用血作为医院,科室工作质量考核内容之一。六、积极防范临床输血纠纷。著名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戴明循环(PDCA 循环)中即强调积极处理的重要性,如不处理,一切都成为徒劳[3]。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熟识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仔细书写用血申请单;患者进行相关传染病的检测;填写反应回报卡,掌握输血反应的第一手资料,做好输血反应的相关实验;积极开展了自身输血,既可降低输血反应的概率,也可减少医疗费用;拓展ABO溶血的孕妇产检和卡式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凝聚胺配血法等项目,可有效降低不完全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及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总之,输血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输血科也是一个新兴的科室。如何把输血科建设好,需要全体输血技术人员更多的探索。相信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科一定会越来越壮大,成为医院诊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999[2]刘振北,刘凯.22家医院输血科(血库)现状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148.[3]张凌云,李英兰,单信芝. 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 齐鲁医学杂志, 2008,20(2):174.

篇10:输血科管理制度

(一)临床输血制度

为了使临床输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临床输血必须在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2.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3.临床输血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4.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5.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作好相应记录。

6.执业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7.受血者或家属必须知情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8.执业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后,向输血科(血库)申请备血。

9.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标本收集、处理、检测及输血前检查工作。

10.输血科(血库)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适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1.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12.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七查”指:①查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②献血者条形码号;③献血者血型;④血液品种;⑤采血日期及效期;⑥储存条件;⑦输血器材质量。“八对”指:①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②病案号、住院号;③病室、床号;④病人血型;⑤配血结果;⑥献血者血袋号;⑦血液品种;⑧血量。“九不用”指:①标签有破损的血液不用;②标签字迹不清的血液不用;③血袋有破损的血液不用;④有明显凝块的血液不用;⑤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的血液不用;⑥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大颗粒的血液不用;⑦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不用;⑧红细胞层呈紫红色的血液不用;⑨过期血或有疑问的血液不用。

13.输血以“先慢后快,密切观察”为原则,输注前15min,以1~3ml/min为宜,无输血不良反应后,适当加快速度,一旦有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清原因后再输注。14.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对输血不良反应及时认真处理,并记录。

15.规范书写输血病历和“三单一书”,“三单”指:《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书”指:《输血治疗同意书》。16.做好配血后标本和输血后血袋的保留工作,配血后标本2~6C至少保留7d,输血后血袋至少保留1d。

17.输血相关资料年终移交档案室妥善保存,至少十年。

(二)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为了使科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本制度。

1.输血科(血库)以“安全第一、服务临床”为宗旨,为临床各科提供各项优质服务。

2.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服务质量,坚持24h值班制,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和安全可靠的血液及制品。

3.做好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工作。

4.做好临床用血制度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5.积极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6.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试剂,使用仪器设备符合计量标准,做好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和校验工作,确保仪器设备性能完好,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档案。7.认真做好标本收集、处理、检测、保留工作。

8.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工作,ABO血型鉴定作正反定型,常规检测Rh血型,交叉配血至少使用2种方法(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09.认真做好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领取、发放、运送工作,以及配血标本和输血后血袋的保留工作。

10.认真做好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登记工作。11.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及各种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12.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培训,撰写科研学术论文,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13.做好实验室消毒灭菌,清洁卫生工作,按规定做好生物垃圾的消毒处理、运输消毁工作。14.做好实验室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15.完成上级交办的临时性任务。

(三)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制度

1.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爱岗敬业,工作认真仔细,责任心强,法制意识浓厚,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2.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科室内设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科室内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测和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监督员应负责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监督工作。

3.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试剂必须有专人统一管理,有专人负责血液及试剂质量,科主任监督执行。4.定期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验和检定。5.每天观察电热恒温水箱温度2次,观察储血冰箱、冰柜的温度4次,并作好记录。恒温水箱内保持清洁,解冻血浆时血浆漏出应及时消毒、换水,并防止交叉污染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6.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临床输血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专门培训,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会议、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定期进行业务考试和考核,并存入档案保存。

7.临床输血申请、血样采集、送检、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发放、运输、输注、标本及血袋保留、病历书写等,必须按《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8.建立健全各项输血制度、标准操作规程,详细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原始资料完好保存至少十年。

9.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活动,保证临床输血质量和安全。

10.实行定期审核、评价和检查制度,发现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解决,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1.建立输血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临床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及时解决,不断改进和提高临床输血质量。12.有专人负责到血站领取血液,领血时必须认真核对。核对内容: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血液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13.送交叉配血标本时,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随同血标本一起交输血科(血库)。《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填写完整,字迹清楚,有执业医师签字和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血样标签粘贴牢固,标签上正规书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血型(已知时填写)等。14.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接收标本时,必须逐项认真核对,并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接收登记。

15.凡是《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填写有任何一项不符要求或有疑问时,均不能接收血标本。请临床科室重新验证后,重新抽取血标本,必要时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到床旁确认血型。

16.严格执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复核制度。对多次输血者,要查对前几次血型,一致后才可接收血标本或配血。对于新入院病人,一定要两次抽血确认血型。交叉配血前一定要再次复查献血者和受血者血型。17.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ABO作正反定型,常规检测Rh血型,交叉配血要用盐水相与非盐水相两种方法配血。

18.凡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积极配合临床科室及时认真调查和处理。

19.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有书面记录,在工作中有疑难问题应及时与科室其他同志协商,妥善解决,重大问题及时上报科主任。

(四)输血科(血库)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布局合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标识明显。血液储存室、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臵室设在污染区。

2.清洁区必须每天三氧或紫外线密闭消毒30~60min,专人负责,有消毒记录。

3.接受医院“院感”委员会的监督指导,积极配合定期抽样检查。清洁区达到Ⅱ类环境标准,空气细菌菌落数<200cfu/m,物表菌落数<5cfu/m,医务人员手指菌落数<5cfu/m。随时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用高效消毒剂及时处理。4.各个岗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禁止自采自用血液,必须按规定从合法血站取血,确保用血安全。2

326.科学合理使用成分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7.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8.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达到有关标准。

9.工作人员上岗时,应随时警惕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作好自身防护,防止职业暴露。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按规定处理。10.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用消毒液清洁一次,每月对冰箱内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随时保持冰箱清洁卫生。

11.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等生物垃圾,必须分类收集,贴生物危害标记,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次性空针每天消毒清洗后如数交回供应室并签字,盛血试管每天送医院焚化炉毁型焚烧处理,血液洗涤水消毒后倒入下水道,进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12.各种消毒处理资料档案保存至少3年。

(五)输血科(血库)安全制度

1.为确保输血安全有效,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2.接收血液标本时,必须认真核对标本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和临床诊断等。检查血液标本是否有溶血、污染、血量不够等,不符合配血试验要求的标本拒收。

3.配血前必须对病人及献血者血型两次确认,必须作正反血型鉴定,无误后方可配血。

4.《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所填血型与标本管标示血型不符时,病人或家属对血型有异议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重抽标本,复查血型,还有疑问时,立即床旁复查血型,再有疑问时,立即请示科主任处理。

5.配血中发现主、次侧有一侧凝集,一律不得发血,立即报告科主任,作进一步检查。

6.领血人必须是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发血前必须核对受血者姓名、年龄、血型、住院号,科别、床号、临床诊断等,以及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认可。

7.如有群伤、需输血的病人太多,分轻重缓急配血,先配危重病人的血液,再配病情较轻病人的血液,并立即报告科主任请求援助。

8.输血科(血库)必须储备一定量的血液,保证应急用血。9.认真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10.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11.正确合理使用化学试剂(药品),有毒有害物品专人保管,防止事故发生。12.正确处理医疗生物垃圾,防止交叉污染发生。13.做好水、电、气防火防灾工作。下班前必须关闭所有不用的仪器、空调等用电器,关好水、气管开关,并作好交接班记录。

14.定期检查通电线路,严防引发火灾,科室配备消防器材,强化消防意识,加强消防演练,人人警惕,消除隐患。一旦发现火源应立即进行消防处理,并立即报告医院保卫处(科)和119。

(六)输血申请和血样采集送检制度

1.输血前,经治执业医师应向受血者或家属告知与输血有关的风险,受血者或家属同意后,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方可申请输血。

2.输血申请。由经治执业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试验报告单》(或输血记录单),由主治执业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不超过3天)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3.标本采集。医务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有标签的试管,入病房当面核对(对神志不清或小孩由直系亲属证实)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等,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血液采集后立即放入有惟一标识的试管中,加盖。4.标本交接。血标本由专人送输血科(血库),交接时,双方逐项核对,一切无误后双方签字接收。并在《标本接收登记本》上及时记录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申请医师、抽血者、送血者及标本送达时间等。5.标本收到后,立即对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ABO血型应用试管法作正反定型,并记录。如果是急诊输血应立即配血,如果是择期手术者,将配血单与标本一起及时放入2~6C冰箱保存,备用。

6.患者输血后需再次输血时,重新采集血标本再配血。

(七)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制度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臵,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04.红细胞类制品2~6C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C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臵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4次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30

0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八)交叉配血制度

1.受血者配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d内采集的,无溶血、无重脂、无细菌生长。

2.送标本时,《临床输血申请单》和受血者标本二者不分离。3.交接标本时,逐项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所记录内容与受血者标本是否一致。

4.凡输注红细胞类成分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输注血小板一般情况下同型相输(特殊情况除外),输注血浆和冷沉淀可不做交叉配血试验,但必须同型或相容。

5.配血前,按标准操作规程再次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D)血型,ABO血型作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最好用两个厂家试剂,供血者为Rh阴性者应进一步作D鉴定,如鉴定结果为D,该血只能作为Rh阳性血输给患者。如果受血者为Rh阴性可不作D鉴定,因为受血者无论Rh阴性或D都输Rh阴性血液。

6.配血时,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认真观察结果、先肉眼观察后,再用显微镜观察,主侧和次侧应无凝集或无溶血。如果受血者同时输多个血,必须将每个献血者之间血液作交叉配血试验,发现不相合时,该血液不得输入受血者体内,查找原因后,作进一步处理。

U

UU

U7.配血时应有一人(一人值班除外)专门负责监督和复核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标本是否准确,配血结果是否可靠,《配血试验报告单》字迹是否工整,填写是否完整、准确,决不允许张冠李戴,出任何错误。

8.凡遇下列情况必须按有关规定作不规则抗体检查:(1)交叉配血不合时;(2)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9.严格临床输血核对制度,输血前病人至少作两次血型鉴定,且前后相符。交叉配血过程必须做3次核对,即配血前、配血中、配血后核对。

10.严格血样保留制度,标本及配血管保存至少7d,特殊病例分离血球、血清冰箱保存。

(九)领血、发血管理制度

1.从血站领取血液时,派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持取血证领取。

2.从输血科(血库)领取血液,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持取血单领取。

3.输血科(血库)有专人负责发血或谁配血谁发血,禁止非专业人员发血。

4.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号、血型、血量、品种、配血结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发血。

5.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发血:(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液中有明显血凝块;(3)血袋有破损、漏血;

(4)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或红色(溶血);(5)血浆中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有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色;

(8)过期或其它需要查证的情况。

6.配血结果未出来前或配血结果有疑问时严禁发血。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于2~6℃冰箱保存至少7d。7.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输血科(血库),医护人员取血时,一次只能领取一位受血者的血液,决不允许一人同时领取几位受血者的血液。

8.输血后的血袋应交回输血科2~6℃保存至少1d。

(十)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

1.输血科(血库)在发血时,同时发出《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临床科室用血后,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逐项填写。每天上午9:00以前由输血科(血库)派专人到各用血科室收取,保证24h内返回输血科(血库),返回率要求达到100%。

3.输血科(血库)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统计上报给医务处,并同时反馈给血站,让血站及时了解血液在临床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血液质量隐患。

4.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如果发生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找原因,并立即通知输血科(血库)。5.输血科(血库)接到通知后作如下处理:

(1)立即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血型、交叉配血试验记录是否出错;

(2)立即鉴定受血者与供血者保留血样的ABO、Rh血型,与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结果比较是否一致;(3)重新作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验证配血结果是否准确;

(4)抽取受血者抗凝血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现象,判断有无急性溶血反应发生;(5)有条件的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排除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6)用无菌瓶抽取受血者抗凝血2份,1份作细菌培养;1份先轻离心分离血浆,然后,再取血浆重离心,取血浆离心后的沉渣涂片,革兰氏染色查细菌,排除急性细菌污染反应;(7)有条件的可作白细胞抗体试验或过敏原试验,判断是否是过敏反应或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引起。

篇11: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1、输血科(血库)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配型,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开展工作,保证本院的用血安全。

3、输血科(血库)有职责和义务向临床医师提供输注血液和血液成份的咨询意见或建议,参与指导和协助临床的输血和对输血反应的处理。

4、临床需要输血、配血,应由经治医师提交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的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需要保存期短的血液或其他血液成分(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等),应提前三天通知输血科(血库),抢救用血立即定型和配血并保持联系。(急诊输血除外)

5、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完成后,仔细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并详细核对结果,保留标本7天以上。

6、临床采血时应该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严防采错血标本;标本送检中应严防损坏或污染。

7、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并做到科学、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病人如有输血反应。应立即分析原因;对疑难血型定型及交叉配血有问题,应及时进行复查、处理。

8、输血科(血库)应定期用紫外线消毒,严防输血感染。

9、做好对受血者输血前如乙肝、丙肝、梅毒和HIV等必检项目的检测。

10、做好各项室内质控工作,维护血库冰箱良好运行状态,确保血液的质量。

1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日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12、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13、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1、上班严肃认真,思想集中,不高声谈笑,不脱岗,不窜岗,仪表端正,挂牌服务,室内整洁,秩序优良。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

3、血液从血站领取后必须及时核对血型、血量、采血时间及检查血液质量(如溶血等)等,并逐项填入登记本,分类放入血库专用冰箱。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收、发时做到耐心、仔细,做好各类检查和登记,杜绝事故发生。

5、接收血交叉配血标本时,双方进行逐项仔细核对,以及标签号是否与输血申请单相符,检查输血申请单上各项所需填写项目是否填写完整,相关手续按规章完成。如有不符即告送标本者按要求办理后方可收入。

6、血交叉标本量应足够做交叉配血试验。

7、收到标本后应置于规定地点,如遇急诊,应立即进行配血。

8、发血时凭配血报告单发血。血液从冰箱中取出,仔细检查血液质量(如有溶血、污染现象或有疑问应停发)。发血时应核对病人、献血员姓名、血型、血袋号、住院号、床号、用血量等,核对无误后方可发血。

输血科(血库)岗位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做好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

3、准时上岗,整理工作室内的卫生。

4、检查冰箱的运行情况,记录温度,检查所用的配套试剂的贮量,不足时及时按规定申领补充。

5、清洁仪器(主要为除尘),按卫生要求处理上日留下的标本及卫生用品并放于规定容哭内。

6、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做好当天输血准备工作。

7、工作内容:血型鉴定(正、反定型);Rh鉴定;配血、不完全抗体检测;标准红细胞悬液的配制。及时向用血科室发血,及时做好相关人员核对并签名。

8、急诊用血按有关规定优先配血。

9、中午下班前,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检查冰箱运行的情况并记录温度;检查试剂、卫生器械贮量,不足时及时按规定申领补充。

10、整理工作台,交接班并作书面记录。

11、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填写血液制品的领用单,交给指定人员到血站领血并及时入库;抗人球蛋白试验请交给领血同志及时送往采供血机构;处理遗留的工作。

12、进行常规工作。

13、准备次日术中输血的工作,将所需血液提早一夜完成,并储备于专用冰箱。

14、将交叉后原始标本放于专用冰箱内,需保存7天以上。

15、原则上应在完成当天的工作后下班,遇特殊情况与当日夜班协商交班。

16、下班前再次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整理所辖工作区的卫生;与夜班者交接班并作书面记录后准时下班。

17、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18、及时将用血计划,报市(县)献血办,做好有关用血管理工作。

19、及时统计,分析临床各科的用血情况,按规定报本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小组)和医务科,并做好本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指导。

输血科(血库)登记、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

1、到采供血机构领取的血液制品,必须及时登记入库,登记时要详细记录献血者姓名、血型、血量、血制品名称、采血日期、制备日期、有效期及登记者的双签名。

2、配血、定型后的血液制品或直接输注的成份,必须逐项记录受、献血者姓名、血型、血量、配血时间、标本号、制品名称、检验者、核对者、取血者、取血时间以及检验收费等内容

3、输血科(血库)台帐统一记录登记本存放指定地方,并保存10年以上。

4、由临床科室反馈的输血反馈单必须登记在指定登记本上。

5、血库专用冰箱、水浴箱、低温冰箱的温度及运行状况24小时内各记录4次。

6、输血用器材必须详细登记试剂名称、批号,有产品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医疗器械注册证及有效期等内容,并有批批检报告。

7、仪器维修、试剂进货、消耗等应有专门记录登记。

8、交叉配血后样本保存7天以上。

输血科(血库)血液贮存、运输制度

1、入库的全血、RBC悬液等红细胞制品温度控制在2~6℃,血小板振荡保存于20~24℃,禁止接受不合格血液入库;血浆在-20℃以下低温冰箱中保存;贮血冰箱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2、交叉管、备血管、血型鉴定管存放在冰箱中.并且保存7天以上。

3、交叉配血试剂、血型鉴定试剂存放在试剂冰箱中,严禁试剂与血液混存。

4、血液运输必须使用专用取血容器。领取血液制品时应核对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数量,检查血液外观及血液有无异常现象,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交接血液。

5、血液在运输中保持合适的温度,不同血液成份最好分别存放于不同的取血容器中。

6、血袋装入取血容器一定要轻拿轻放,特别是冰冻成份在运输中避免剧烈振荡。

7、血液运到医院后要开箱逐一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污损,如有上述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

输血科(血库)血液发放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安全用血,保证医疗质量。

2、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在接到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时,应仔细审查并核对血交叉标本。

3、认真核对献血员血袋的标签:字迹清楚,型号标志明显;血液质量:无溶血、无重度脂血、凝块。无冷凝用细菌生长现象。

4、遵守操作规程,血液正反定型、RH血型、盐水交叉、不完全抗体检测等四项试验缺一不可,并认真填写各项记录,发现问题时汇报上级医师。

5、取血与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观察保存血的外观,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6、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A、标签破损,字迹不清。B、血袋有破裂、漏血。C、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D、血浆呈严重乳糜状或暗灰色。

E、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F、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G、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H、过期或其它须查证的情况。

7、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8、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输血科(血库)查对及交接班制度

1、到采供血机构领取的血制品由当班人员负责核查,开箱逐一核对所领血液种类及数量,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以及标签是否污损、血液外观质量是否可靠,如有上述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

2、发血时,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查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袋号、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库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3、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等内容,床边核对患者姓名、确认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科(血库)均提前10分钟交接班,交接班时明确未完成的任务,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5、办理用血手续的,由血库当班人员负责查对催办。

6、血库入库登记本登记完毕,由工作人员查对并封存。

输血科(血库)输血告知制度

1、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2、根据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经治医生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报输血科(血库)。

3、决定给患者输血前,由经治医生负责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经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于病历中保存。

4、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5、按照本市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要求,通知患者家属办理用血相关手续。

6、对普诊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生应当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或自体输血。

7、如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等情况,临床医生除向患者作好解释,还应按相关规定处理。

8、输血完毕后的血袋,要求及时送回输血科(血库),保存24小时后焚烧处理。

报废血液备案管理制度

一.血液报废审批制度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报废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制定如下制度:

1.三方责任:血液报废管理实行院、部、科三级管理负责制,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科科长、输血科主任。

2.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时申请报废处理。3.血液报废程序:由血库工作人员填写“血液制品报废申请审批单”,经科主任确认、批准,报业务院长审批后医务科备案,交财务部下账即可作报废处理,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4.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

4.1肉眼观察发现有中度以上溶血或有大量血凝块者; 4.2血袋破裂或封口不严密者;

4.3标签遗失或破损难辩、模糊不清者; 4.4经细菌培养证明有细菌生长或真菌生长; 4.5超过有效期的血液制品。

5.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并待处理。6.报废血监控:输血科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因,防止人为过失造成的血液报废。

二.血液报废处置制度

1.报废血处置登记:报废血液实行单袋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血液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

2.报废血无害化处置:报废血先破袋毁形,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由专人收集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点”。

3.三方签字:报废血处置方与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医疗废物暂存方与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7.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输血科,并及时调查处理。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输血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1)凡接到临床科室反映有输血反应时,检验科医师应及时深入临床科室,妥善处理并报告科领导、医务科。

(2)记录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

(1)凡接到临床科室反映有输血反应时,检验科医师应及时深入临床科室,妥善处理并报告科领导、医务科。

(2)记录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反应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

(3)及时收回因输血反应未输完的血液,重复交叉配血和正反定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以及其它相关检测。

(4)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以利临床医师对症治疗。(5)检验科医师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治疗情况,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并宣传教育输血反应防治知识,提高临床诊断输血反应能力。

(6)严重的输血反应,在处理后(必要时应及时)立即由科领导上报医务科。

输血感染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当出现输血后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应立即填写输血后感染报告单,上报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血库。

2、检验科血库接到报告后应深入临床科室,记录发生输血后感染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感染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对疑为输血后感染病人进行评估,并详细做好记录,必要时请市中心血站专家会诊评估。

3、因输血发生感染性疾病,经治医生必须认真按照要求填写感染疾病报告卡,24 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4、因输血所发生的感染性疾病,血库必须将受供血者血样重新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5、医务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及追踪感染原因,做好相应登记,写出调查报告,同时要及时上报市中心血站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6、经治医师、护士应配合职能部门查找、追踪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7、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8、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一段时期内出现输血传染病症状,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除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外,应向供血机构书面报告。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一、输血前的检查核对,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一项保障措施,科室全体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血液输用前的最后关口。

二、接到输血申请后,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各项检查,包括 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检,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三、配血前,必须对供血者血型进行复检,确保袋内血液血型准确无误。

四、血浆融化过程中,必须严格对号,严防血浆标签贴错,造成错输异型血浆。

五、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改动操作过程,确保配血过程准确无误。

六、输血前必须检测血清学指标,包括乙肝各项指标、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等,确保在发生输血感染疾病时查找原因。

七、血液发出前,必须再次核对患者信息资料和血液信息资料,并与取血人员共同进行核对。

八、血液发出前,再次对血液质量进行核对,确保质量合格后方可发出。

九、出现异常情况的血液,不准输血到临床。

十、对于特殊情况下的血液,如出现冷凝集等,要对取血人员交代清楚,或直接通知临床注意输血温度、速度,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

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预防患者血标本张冠李戴,应根据医院护理部要求,建立有利于鉴别病人信息的一切措施。血标本由输血患者所在科室采集,不得由别的科室代为采集。住院患者采集血标本后又转科或转床,此时需要输血应重新采集血标本。已执行给患者配戴腕带的医院可以例外。如果患者未配戴腕带,又不知血型者,应严格遵循两次采集血标本的规定,即检验科做正定型,输血时由输血科复查正定型,加做反定型,或者备血时由输血科做血型鉴定,不配血。输血时,重抽血标本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如发现两次血标本血型不一致或者血标本血型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所填写血型不一致时应通知所在科室重抽血标本。采集血标本时,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有矛盾时不得采集血标本,不得使用来源不明或者无人对其来源负责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使用条形码的,应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试管上并与患者腕带资料仔细核对。血标本采集后,采血护士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在血标本标签上标明患者姓名、病案号及血标本采集日期(应强制执行该项规定)。不要在采血前贴上标签,一位医护人员不得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因为这样做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的危险。使用血标本专用试管采集的,应将试管上两个相同的号码条其中一个粘贴在该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最好由采血者和患者在申请单上签名共同确认血标本的正确性。若患者不能签名时,则应说明理由,并请随同人员见证并签名。保证采血和填写标签人员由同一人完成,出现任何差错均由同一人负责。推荐标签在计算机上完成并打印,以避免书写错误。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后由医护人员送输血科(血库),双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及试管与输血申请单的号码是否一致等,并签名确认。不得由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检验前必须确认试管上的标签与输血申请单上的资料一致,如有疑问应重新采集血标本,不得电话询问后就擅自修改错误的标签及输血申请单。血标本须不抗凝或EDTA抗凝(大约需5ml血液),且要做到八不收: 8.1 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

8.2 血标本与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 8.3 血标本量少于3ml不收; 8.4 血标本被稀释不收(如从输液管获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首先抽取的5ml血液弃去,以防血标本被稀释);

8.5 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可例外,为了防止对溶血结果误判为阴性,建议反定型及交叉配血的红细胞中加入适量EDTA盐水溶液。由于EDTA能够螯合补体激活所需的Mg2+和Ca2+,故可阻断补体活化引起的红细胞破坏,即溶血;或者在试验前后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8.6 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不收; 8.7 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不收;

8.8 用右旋糖酐、聚乙酰吡咯酮(PVP)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不收(如已标记说明应将红细胞洗涤)。脂肪乳可干扰配血实验结果,在输用脂肪乳之前应抽取血标本备用。献血者的血标本必须从与血袋相连的塑料管中获得。10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血标本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标本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放入2~6℃冰箱至少保存1天。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2~60C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血液贮存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一、输血科工作人员应根据血液贮存质量检测规范,做好各项记录。

二、输血科负责质控工作专职人员应每日定期检查各项相关检测记录,反生问题时应及时向输血科主任报告,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三、当有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与本溪市中心血站联系:(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液中有明显血凝块(3)血袋有破损、漏血

(4)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或红色(溶血)(5)血浆中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有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色

四、当血液保存期过期时应该按照医疗垃圾处理,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做好相关记录。

五、输血后的血袋应交回输血科2~6℃保存至少1d,后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评估制度

由于人类血液成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几乎不存在完全同型的血液成份,这使受血者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或潜在的风险。为及时正确处置输血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或减轻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制订本制度。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概念: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受血者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输注结束后出现某些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的情况。

二、分类:过敏性反应或类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的输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枸橼酸盐中毒;氨血症与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肺微栓塞;输血后紫癜;含铁血黄素症;出血倾向;空气栓塞;低温反应;输血后静脉炎。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反应、迟发反应、输血相关反应。即发反应(即发型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迟发反应(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在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后发生的反应。输血相关反应:是指与输血有直接关系,含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的反应。

三、输血相关性疾病:输血后肝炎;艾滋病;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成人T细胞白血病;弓形体病;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他经血液传播性疾病【庚性肝炎病毒(HGV)朊病毒---新克雅氏病非典型肺炎病毒(SARS)】

四、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患者输血时应先慢后快,输血过程前15分钟输注速度应缓慢,滴速不应超过5ml/min,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置

(一)凡发生与患者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必须被视为疑似输血不良反应。

(二)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减慢或暂停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立即通知医师;

(三)医师应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1、医师判定为患者疾病引起的反应,可继续输血,但须密切观察。

2、轻微输血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可继续输血,但必须密切观察。

3、输血不良反应较重,应停止输血,积极对症治疗。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治疗抢救。

5、通知采供血机构,封存血袋;立即调查输血不良反应原因,为治疗抢救提供有利情况。

6、临床科室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通知输血科,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还应通知医务科,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应通知输血科、医务科、感染管理科,并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送输血科。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备案。

六、输血不良反应调查

(一)轻微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负责;

(二)较重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由患者收治科室负责;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由医务科负责。

(三)疑为细菌污染性不良反应的调查由感染管理科负责。

(四)输血科等相关科室应积极配合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工作。

七、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做以下核对检查:

(一)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二)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三)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

(四)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五)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六)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七)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八、疑似输血传染疾病调查处理

(一)查阅当时输血前检测结果。

(二)具体见感染管理科相关制度。

九、输血不良反应评估

(一)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上报输血科并在病历中记录反应处理过程。

(二)输血科登记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以月为单位向医务科上报。

(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科应认真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原因,作出正确的反应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并上报医务科。

相容性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

1、严格按科室制定的操作规程手册,做好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工作。

2、实验室人员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检验记录,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检测记录,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做好实验数据的登记、保存、归档工作,遵守检验报告签署程序,认真执行拟稿、审核、签发、修改、存档程序。

4、遵守《实验室用电用水安全规定及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5、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着工作服,每周全面清洁实验室一次。

6、实验室试剂应按规定配制使用,试剂瓶应有标签,使用完毕放回原处。

7、污染物要经消毒、灭活后再冲洗和倒弃,使用完的器皿要及时清洗消毒,污染物和非污染物应区分开。

8、严格按按条件和规定,做好标本的保存、登记工作。

9、严格遵守《数据处理控制程序》,做好保密工作。

10、室内禁止吸烟、饮食及聊天。

11、非本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12、发现异常情况,应马上向有关领导报告。

输血科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制度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2~6℃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振荡保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4次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输血科领血、发血管理制度

1.从血站领取血液时,派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持取血证领取。

2.从输血科领取血液,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持取血单领取。3.科室有专人负责发血或谁配血谁发血,禁止非专业人员发血。

4.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号、血型、血量、品种、配血结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发血。

5.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发血: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液中有明显血凝块;

(3)血袋有破损、漏血;

(4)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或红色(溶血);

(5)血浆中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有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色;

(8)过期或其它需要查证的情况。6.配血结果未出来前或配血结果有疑问时严禁发血。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于2~6℃冰箱保存至少7d。

7.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输血科,医护人员取血时,一次只能领取一位受血者的血液,决不允许一人同时领取几位受血者的血液。

8.输血后的血袋应交回输血科2~6℃保存至少1天。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的副联粘贴于配血管上。

三、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名。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四、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护士收到血型鉴定单时,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无误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将血型鉴定单粘贴于检查报告粘贴纸右上角,两人在血型鉴定单右上角上签名。

六、取血时必须携带病历和《病人专用领血单》、《血型鉴定报告单》。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

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的有效期;

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共同签字。

七、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九、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

十二、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十三、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积极配合抢救,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具供检查分析原因。

13、输血完毕,及时收回输血袋并登记于专用记录本上,回收的血袋集中放置于4℃冰箱内,于24小时内由工勤人员签收并送回血库。

十四、如有输血反应,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送血库保存。

输血前双人、双核对签字制度

一、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

二、“七查”指:①查血站名称;②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号;③献血者血型;④血液品种;⑤采血日期及效期;⑥储存条件;⑦输血器材质量。

三、“八对”指:①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②病案号、住院号;③病室、床号;④病人血型;⑤配血结果;⑥献血者血袋号;⑦血液品种;⑧血量。

上一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一篇:房产中介公司加强税收管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