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教学原则

2024-06-26

复式教学原则(精选6篇)

篇1:复式教学原则

提高复式语文教学效率

姚楼小学

刘斌

要:复式教学是在居住人口分散的农村,特别是山区学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我镇的天寺小学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师资严重缺乏,六个年级五个教师,无法进行常规班教学,怎么办?只有复式教学才能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复式班教学是直接教学和自主学习交替进行的,教学头绪多,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不同年级相互干扰,要想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如此,如何提高复式班教学质量就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促进传统的复式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着力于提高复式教学效益,切入新颖;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次实效研讨,也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新举措。

优化复式班课堂教学,重在改进教学模式。相互学教,联动合作,交流切磋,教学环节趋于单式化,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和谐统一,有效地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干扰问题,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学习效率。“邻级复式,联动学教”的基本教学环节的结构形式是:

一、明确目标,提出要求(分);

二、自学互学,学教结合(合);

三、检测评价,反馈回授(合);

四、训练巩固,实践创新(分)。以上教学环节并非每节课或各种课型都能完整运用。

“邻级复式,联动学教”更强调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渗透整合,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更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尝试应用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形式:

1、异标同科一篇内容。

四、五年级复式,教学唐代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四年级重在感悟词意,想象词描绘的美丽画面;五年级引导学生在感悟词意,想象画面美的基础上,着重体会作者淡怀逸志,归真脱俗的思想情怀。教学时可将学生分为A组(基础组)、B组(水平组)、C组(提高组)进行指导教学。实行分类教学指导是便于教师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不同年级、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获得自己的需求,高层次学生有可能超前发展,出类拔萃,低层次学生也可温故知新,有所收获。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进行教学,让他们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变年级间的相互干扰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复式班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交往,便于在活动中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立。

2、异标同科多篇内容。这种形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打破教材单元,把两个年级教材中题材、体裁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进行组合。如五、六年级复式,将五年级的《晏子使楚》、六年级的《将相和》组成教学单元。另一种情况是在两个年级教材

篇2:复式教学原则

户家塬镇六阳希望小学 李祖喜

一、复式教学的现状

当前,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人民群众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数量已呈逐年下降趋势。在相当多的一些学校,一个年级人数已经达不到编一个班的标准,尤其在一部分农村初小中,甚至几个年级也达不到编一个班的标准。如果单年级单班,就大大浪费了国家有限的人力和财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努力适应新形式整合年级办好复式教学。据笔者调查,就户家塬镇内的小学中唯有户塬中心校一所没有复式班,户塬全镇小学共有43个班级,其中复式班有28个占65℅。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占62℅。也就是说户家塬镇小学教学任务一大半要通过复式教学来完成。一大半的小学教师在从事复式教学。中国农村地域辽阔,像我们户家塬镇这样的自然条件的不如我们户家塬镇的一定还有很多很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农村学校复式教学甚至比单式班级更重要。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它,掌握它,运用它。

那么复式教学有那些特点呢?总的来说不利的方面有这样几点:一是“三多”,年级多,工作头绪多,教学任务重;二是动静要合理搭配,即教师的直接教学与学生的自动作业要搭配得当,时间衔接合理;三是相互干扰大,由于教师要在同一课堂中轮流对不同年级教学训练,学生容易相互干扰,分散注意力;四是教师直接教学时间少,教学活动极易失控,自流,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有利的方面是:第一,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控力、注意力、抗干扰力;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管理自己能力,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骨

干的组织管理能力。

那么在日常的复式教学实践中,我们怎样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去扬长避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呢?

二、正确理解复式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任务

笔者身处教学一线,亲见虽然素质教育提倡了这么多年,但仍有一些教师,教育观念没有大的转变,教学方式更没有大的变化,仍然在坚守传统的课堂教学任务不放松,即教学目的只有一个,只是把本节课的考试点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他们没有领会到现在的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任务应该有二点:不光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与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人格。素质、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哪一点知识更重要,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发展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是目的是教学任务的第一位,在孩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训练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学知识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为了促进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这样具有了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提高了,良好的习惯养成了,不但解决了一时的成绩问题,还会享用一生。

三、高效复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备课是全部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复式教学备课应先“纵”后“横”。所谓“纵”就是要先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动作业、备时间;所谓“横”就是在分年级备课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时间及小助手的安排使用。教师备课必须读懂课标、吃透教材,同时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他们具有的知识情况,让学生在自动作业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教案要做到:线路清楚、一 2

目了然;内容扼要、言简意明;动静分明、识别容易;时间明确、界线醒目;行款整齐、书写规范。

复式课堂的板书,必须讲究凝练、凝聚、简洁、实用,设计要从各年级的实际出发,从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重点难点出发,以新理念为支撑,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三维目标。

2、要合理安排复式教学课堂结构

复式教学课堂结构复杂,教学任务重,安排复式教学课堂环节应以简洁、高效为准,环节太少完不成教学任务,环节过多顾此失彼也完不成教学任务。一般认为,二级复式应以每个年级直接教学三次+全班小结下课(七步)为宜。即,第一次为导入、教授训练基本知识技能阶段;第二次为深化掌握应用知识技能阶段;第三次为反馈补救阶段;最后全班小结下课。而多级复式直接教学安排一般为二次和三次直接教学混合为宜,即有选择的将部分当节任务单纯的年级基础教授和应用训练一次进行,再返回进行一次反馈补救即可;而教学任务重,内容复杂的年级仍安排三次直接教学。

3、搭配要合理

(1)、年级的合理搭配。学校在编排复式班级时,还要注意复式班的年级组合。从单纯的班级管理出发,最好是中高年级和低年级搭配,有利于班级秩序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动静合理分配,尽量避免年级相近的复式班级产生(单人初小除外),那样会因为教学任务同重而分不开教学过程中的主次和动静搭配。

(2)学科的合理搭配。我们要事前充分研究学生的课程,并把需要教师要大量讲解的、点拨的和自主练习多的学科优化组合,合理搭配,以避免教师分身乏术的问题。可以语数搭配,亦可以语数和其他综合科搭配,尤其是在单人初小中更应该这样。

(3)教学目标的合理搭配。复式教学中,我们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等同与几个单班的教学任务,那是很难完成的,为了完成同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只有采用螺旋上升的办法来实现,在一节复式课堂教学中确定每个年级教学目标任务的主次,主要的本节多安排一个环节,长一点直接教学,集中多一点精力引导训练学生达标,下一个课时在安排另一个年级为主要。这样循序渐进。共同达标。

(4)教学过程中的动静合理搭配。动就是教师的直接教学,静是指学生自动作业。教师一边在直接教学,另一边学生正在自动作业,直接教学的时间和另一边的自动作业时间最好是正好相等。时间搭配合理。这要教师很好地把握钻研教材和学生以及精心的设计作业,从而去计划教学时间把握教学的节奏。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眼观六路”,随时小调整两方面时间,保证两边学生一直有事可干。动静搭配问题也是我们复式教学中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了。

4、要精讲多练

复式教学课堂中的没有一点多余的时间可供教师挥霍,教师应该“惜语如金”尽量少讲——但不是不讲,要精讲,言简意赅。即要求教师用精干的语言,传神的动作,浅入深处的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难点、掌握重点,点拨诀窍,帮助其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习惯,并在后边的大量练习中去感悟、总结、掌握规律从而形成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5、积极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课堂就是我们最主要的育人阵地,我们要紧紧把握这有限的40分钟,围绕通过传授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的总体目标,创设每一次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

(1)构建细节育人环境。由于复式班的年级不同,注意力、自 4

制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等都存在差异,比单式班相对复杂,教师的课堂当然也存在突变性和多样性,教师要善于驾辕课堂,可以把细节扩大,也可以把大事化小,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随即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教学设计外的“意外”,充分利用每一次教育机会,多方位促进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发展。

(2)取长舍短、化不利为有利,构建育人环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哲学理论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方面去看待问题,在复式教学中,只要我们正确的去看待问题,细心发掘,有意为之还能培养出单式班很难培养出来的能力。例如抗干扰能力,自控能力,合作能力,领导组织能力,自学能力等。

四、复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手段的运用问题

复式教学课堂是有别于单式课堂的,几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必然对其他年级有影响,所以复式教学的教学方法选择上,应以语言表达,自主动脑,自主动手的形式为主,少安排剧烈的集体活动。(例如,组织话剧表演、做游戏等)现代远程教育和其他电化教育手段能有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需要使用,可以采用反背编排座位的方式进行。

2、小助手的选择和使用问题

小助手的使用不但能帮助复式教学的教师维持教学秩序,还能代替教师完成部分教学任务,也有利于培养少数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我们在选择和使用小助手时,一定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要合理的选择小助手。选择那些学有余力,乐于助人,办事公道的学生,偶尔也可选择后进生来担任,以激励他们的学习情绪和信心。其次,要明确小助手的职责和任务。任命时一定要当着成员的面明确小助手的权责 5

和范围,那些可以作,那些不能作。还要领会教师的任务和目标。不但自己完成,还要组织、帮助其成员完成,以达到教师的目的。最后,要监督小助手的工作。小助手的活动是在教师和成员的双重监督下进行的。教师要定期不定期的考察其称职情况。切不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

3、课堂中主次问题

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重,面对的情况复杂,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高效完成多个年级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每节教学前确定出本节的主要班级和主要任务。这样保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集中稍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本节的主要年级和主要任务进行教学,已达到最后全部达标的目的。

4、问题与作业设计问题

复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要直接教学,其他年级只能是自动作业,所以自动作业在复式教学中是很有讲究的。自动作业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更要有目的性,要为下一步骤的直接教学服务。一般来说自动练习以自动练习时间计,练习量中等偏多,难易以中等偏难为好。练习的方式以干扰小为好。练习还要有探究性,能培养能力,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上。

五、正确评价复式课教学工作

复式教学“三多”,进行复式教学的教师压力大,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需要学校的管理者要正确评价和对待复式教学的教师。首先在评价其教学成绩时更重要的是考量班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良好的习惯提高上。其次,在同等成绩下,更应优先肯定复式教学的教师。最后,学校在分配工作时,要选拔精力充沛、教学能力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复式教学工作。

篇3:复式教学原则

关键词:数学课堂,分区教学,复式教学

一、什么是分区教学

分区教学是指在同一年级的课堂上, 为了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而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区域进行动静相间的教学。根据不同区域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授内容的特点, 在教学目的的预设、教学环节的安排和作业、练习的布置上, 体现更强的灵活性, 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发展, 品尝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里的“分区”是相对的, 而非绝对的。各区之间可以适当的互动和交流。

构成:

A区:由数学基础较差的学困生组成, 该区学生不宜过多。

B区:由学习成绩一般、有一定基础知识和能力以及求知欲、上进心的学生组成, 这部分学生宜占大多数。

C区:由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有良好学习习惯和较高自学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精神的学生组成。这部分学生不会太多。

教学目标:

A区: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运用过程,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思维水平。

B区:理解并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规律, 经过交流、探究, 明白知识和规律的产生过程, 通过反复运用达到熟练掌握, 并形成一定的能力, 能用所学知识或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

C区:灵活、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原理, 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清楚知识的生成过程, 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 在知识的运用上能够举一反三, 并将各学科知识融汇贯通,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能勤思考、善总结, 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地位:

A区是教学的难点, B区是教学的重点, C区是教学的突破点。

二、为什么要采取分区教学

1. 教学实际的需要。

进入初三后, 学生在数学科目上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这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两极分化, 更令人忧心的是有些学生对学习已经心灰意冷, 毫无学习信心可言, 作业或其他任务只有抄袭才能完成;另一方面, 部分学生经过前面的努力学习, 有了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思维水平显著提高, 并且养成了自觉的学习习惯, 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和题目经过自学已能够基本掌握。在这种情况下, 若还是采取“一刀切”的授课模式, 已显得与实际很不适应, 因此, 课堂教学常常顾此失彼。

2. 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 (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鉴于此, 为了使每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有收获, 得到发展, 根据教学实际有必要打破统一的课堂授课模式, 进行灵活的教学模式设计, 并积极高效的付诸实施。

3. 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到初三后, 学生的年龄稍大, 有了较强的自制能力和较高的思维水平;渐入成年的他们, 渴望有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 期盼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认可。原来所采用的授课方式与这些特点和需要有不适应的地方。

4. 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

数学课程具有系统性、基础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基础性既体现在数学知识的系统内部, 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基础和工具的作用, 同时在日常和工作中, 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思想也是处处要用到的。

三、分区教学如何进行

1. 动员和筹备阶段。

首先,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向学生宣传分区教学法, 让学生明白这一举措是为了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展和进步, 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通过改变授课模式进一步转变课堂现状。

其次, 解释三个区域的构成条件,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思考一段时间, 然后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和老师了解推荐的方式进行人员划分。但老师向学生说明这不是一成不变的, 经过一段时间 (如两周)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也可以即时调整。

最后, 在人员确定、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 进行三个教区的规划布置, 原则是最大限度的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 又能便于沟通与交流。

2. 实施阶段。

(1) 如何备课。

能否根据各分区的学生情况和所讲授内容的特点, 精心备课, 合理安排各分区的动静时间以及各自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上好这样的“复式课”的前提和关键。

对A区的学生, 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时, 要难易适当, 且问题情境要让他们感兴趣, 经过教师的讲解和辅导, 能够理解和解决, 在布置练习和任务时要适量, 呈渐进性, 且要充分考虑所用时间的长短,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设置一定时间的选学内容 (可以是以前未学扎实的数学知识) 。

对B区的学生要严格按课程的常规目标来设计教学环节, 让他们对该节内容有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教师要依这一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精讲多练地安排教学过程, 对例题的选择要根据实情灵活调整, 以适应这一群体。作业和练习的布置要难易相间, 富有弹性, 要适量。

对C区的学生, 教师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 以便考查其对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灵活性;对于其自主探讨未能解决的问题的指导和点拨, 教师要准备充分, 以利于准确、高效的解决问题。

(2) 如何上课。

对于分区教学来说, 怎样处理好各分区间的动静关系而又能适时地进行互动、交流是能否成功驾驭课堂的体现。

首先, 我在给B区、C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后, 开始A区的教学。在教学中, 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用耐心和信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惑点和不足处, 进行及时地补讲。要多用激励性评价帮其树立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既要保证这部分学生学得懂、用得上, 又要外松内紧, 把握好教学时间, 合理分配。学习任务要适量, 难易适度, 并可以当堂完成。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开展专题补讲和复习。

然后, 转入对B区的教学。在学生完成前面任务的前提下, 教师了解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环节和方法, 突出教学的重点, 点拨学生的易错处和疑问点, 并通过强化练习, 巩固知识内容, 形成一定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表明自己的观点, 并培养多角度分析、考虑问题的习惯, 以鼓励为主, 也要指明其不足和前进方向。练习和作业的布置以教材上的题目为主。

再者, C区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 对于存在的疑问和不解之处, 可通过探讨、交流解决。若还存在疑问, 则由老师给予适当引导, 点拨。教师通过设计的教学情境来反馈这些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系统性、熟练性和准确性, 根据获得的信息, 来决定下一步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要因势利导, 以点拨为主, 不必和盘托出。

最后, 各分区动静环节的设置也可以是灵活的, 各分区的教学环节也可以相互穿插进行, 但不能相互干扰和影响。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 还可以设置各分区之间的互动环节, 目的是巩固所学, 提高交流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3) 做好课堂的延伸工作。

(1) 课前的预习和任务布置。

C区学生要课前预习该讲的内容, 并尝试完成教材上该节所有的问题、练习和习题, 明确自己的存疑处。

B区学生也要课前预习, 但只要求其尝试完成课后的练习和问题, 让他们去发现不懂的地方,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A区学生虽不做课前预习的要求, 但提倡预习, 要做少量的铺垫性的练习。

这些任务的留置, 可以是常规性的要求, 也可以是些临时性的补充, 这都由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决定。

(2) 课后反馈和辅导。

要通过作业 (三个区学生的作业是不尽相同的) 和练习, 辅导资料的批改, 及时收集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

有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薛莺1, 陈锋2

(1.无锡市水秀中学, 江苏无锡214071;2.无锡市格致中学, 江苏无锡214215)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能体现学生主体的活动教学, 通过课堂活动可以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构筑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反思以往的数学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从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 以有效课堂活动的“三维度”理论为基础, 从课堂活动有效设计的策略、课堂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来探讨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活动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的动起来。

关键词:课堂活动;数学;有效设计;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 (2010) 02-0046-04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是一个能构建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 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课堂活动可以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构筑数学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让我深感不安的是, 对照数学新课程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 数学课堂中大多数学生的活动浅尝辄止, 甚至是低效或无效的, 是为活动而设计的, 为活动而活动的。缘于此, 本文对如何有效地设计与实施数学课堂活动作些探讨。

一、数学课堂有效活动的“三维度”理论

根据数学新课程的要求, 课堂活动不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而应该是实现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的手

存在的问题, 为其提供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3. 评估和整改阶段。

由于这一探索是全新的尝试, 在准备和实施的过程中, 难免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这就需要对分区教学的各方面进行评估, 整改其中的不完善的地方, 使这一教法越来越趋于成熟。

评估可以是本人评估、学生评估和同事评估等;整改可以是阶段性的, 也可以是即时的。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让学生理解这一措施不是为了划分等次, 而是实事求是地为了搞好教学, 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段及方法。这些手段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反映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一堂数学课, 从学生课堂活动的角度来看, 它应该是层次分明的, 为了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 即学生通过眼看 (课件、动画、影片、图片等) 、手动 (剪、裁、贴、拼) 、口读、耳听等感知活动来达到对知识点最初的感性认知, 然后上升到通过讨论交流、探究争辩、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理性认知, 最后升华到情感的体验, 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达到认知、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此为数学课堂学生活动的三个维度。

1.感知的活动———数学课堂活动的第一维度。

这一维度的活动特点是:体验、观察、操作、感受知识。

案例1:在教学《梯形》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等腰梯形

2. 教师既要做好某一区的教学, 又要能统领全局, 统筹兼顾。

3. 动的要有效果, 静的要有成果。动静要协调,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4. 学生积极性的高低是这一举措成败的关键。

5. 既要注重形式, 更要关注实效。必须用实效来推动此举措的扎实实施和完善。

篇4:如何进行复式教学

一、精心备好复式班的教学设计

复式教学中的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等特别熟悉,不但要备好教学知识、教法、学法,还要备好每节课的自动作业、课堂结构、授课内容的轻重,备好每节课中两个班级的动与静、时间分配等。教案表述应简明扼要,讲究实用,做到言简易明,写清楚每一项教学的内容要求,详略得当,突出各项能力训练的特点,条理清楚,安排好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等。

二、培养复式班学生的自动学习能力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制,在复式教学中直接教学时间短,必须培养复式班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控制复杂的教学情境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要非常重视班级的纪律,加强学生对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控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复式教学中应做到分配合理

1.动静分配

在复式教学中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分配必须协调合理,才能使课堂结构合理紧凑,低年级自制能力差,根据情况随机应变。低年级儿童注意不能持久,自学能力较弱,每次直接教育时间不宜过长,动静轮换次数要多些,且连贯性要强,或教学后续较长时间的巩固,这样的轮换可以少一些。

2.合理分配时间

每一节课四十分钟,复式教学中两个年级都在上课,教师要给一个年级讲课,另一个年级就要自动作业,教师必须合理地分配时间,既不让学生自动作业完成没有事干,也不能出现直接教课后自动作业没有完成的情况。事实上这个不太容易做到,往往会体现出“时间差”。“时间差”长了,动态年级的学生就要“枯坐”,教师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设计一些弹性作业。

四、复式教学的课堂教学

复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的一般教学法方法,基本上与单式班教学相通,但应注意以下两点:

1.必须精神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精讲对复式教学特别重要,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主干知识和其派生的辅导知识结构,前者是主体,必须让学生掌握,后者是说明主干的,学生了解就行了,教学中前者是精神,后者可以略讲或不讲。对于每次辅导知识,通过自动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是精讲、略讲、不讲相配合,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加强自动作业

自动作业的设计内容应有趣、有理、有法、有序、有度。在作业量上可以采用“基本题”和“机动题”相结合。基本题人人必做,机动题有后进生的补差题,有为优生而设计的拓展题,这也是解决“时间差”的好方法。

五、加强小助手的培养

在复式教学中,由于两个年级的学习内容不同,学生学习的的知识不同,靠教师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利用这个复式班的优势,培养一些小助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采用“好帮差”、“高帮低”的方法。“好帮差”即同一个年级的好生帮助差生。“高帮底”即高一个年级的学生帮助低一个年级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小助手作用,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复式班教学反思

马胄河教学点

王世维

作为一位新教师初次接触复式班教学,一开始真的很难把握住复式班级的重点,尤其是当一位班主任,根本就不知道工作从哪里入手,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才开始一点一点的摸索出了如何处理有关复式班教学的一点体会。

我就制定复式班教学教案:在一节课内,同时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工作头绪多,教学组织复杂,直接教学时间少。因此,制订复式教学教案要注意,认真设计教学步骤,步骤先后顺序合理,则教学过程紧凑,容易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直接教学先从哪个年级开始?不同学科如何掌握?各种类型的课有无区别?这些问题的处理,没有固定的框子,常常从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具体教学任务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在备课时就认真安排动、静搭配,协调双方关系。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年级之间的横向动、静关系,使不同年级和谐搭配,同步发展。要精确分配教学时间,并在教案上注明,便于掌握。教案写法宜简不宜繁,做到简明、醒目、实用。教案形式,以并列式教案为常用。

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动’与‘静’,复式班课堂教学“动”与“静”构成了复式教学的特殊结构。在教学中“动”“静”安排要适当,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频繁,不能给静的年级留下太多的空隙。否则,他们就会干扰课堂纪律。“动”的次数过多,完成不了教学内容,或者草草了事,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掌握。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对当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所授内容安排好每个年级的“动”与“静”的时间、次数,基本上做到“三动”、“三静”,有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安排。保证学生支配时间,在“多练”中形成技能技巧。

复式教学存在的困惑

复式班教师的负担过重。复式班教师工作辛苦是人所共知的,这一问题现在已十分突出。一位教师要教两个甚至三、四个年级的学生,学科头绪多,学生差异大,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付出双倍、甚至数倍的努力。超负荷的工作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复式班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的负担过重一般都会引起学生的负担过重,因为复式教学中师生直接活动的时间少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自觉性来保障,所以复式班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对复式教学的评估缺乏科学的依据。复式年级和单式年级使用同一种教材,缺乏科学性。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方式,使用同一个标准进行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缺乏科学依据。对复式班教师来说,既不客观也不公平。

篇6:复式教学论文

策底学区光明小学

梁天成

上学期所参加的复式教学培训别开生面、与众不同,它全程注重了培训的参与性和实效性,更具有针对性,更注重培训活动的时效性,在那次培训中我们所有参训者通过解读教材,互动探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

在与诸多教授、专家深入交流的过程中,解决了好多问题,消除困惑。在教师的指引下,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实质性地参与了“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汇报结果的认知体验过程。那次培训展示以小组讨论交流、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那次培训中,所展示的小学复式教学研究课中的同科搭配,授课教师充分应用了参与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了活动激发、反馈与交流等模式,在课堂上很好的组织学生基础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使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更具有时效性。

通过上次的培训,让我对复式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而这样的复式教学要求高,效率快,大大提升了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学习的速度。

而在这种复式教学中教学的设计、操作方法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等必须凭借和应用一定的组织形式。为了避免教学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直接的相互干扰,传统复式教学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同一时间内只能让一个年级学生“动”(直接教学),而其他年级的学生必学“静”(自动作业),这种传统的动静结合教学模式既难以保证

每个年级的儿童有足够的时间与教师进行交流,也难以保证每个儿童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发展。而孙教授提出的“同动同静”模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合理调控下同时进行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它比传统的动静搭配的内涵丰富。“动”不仅包含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讲解过程,同时还包括教学的反馈和指导环节。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各个年级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交流的直接教学的过程。“静”不仅仅包含学生的课堂作业,还包括以小组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上一篇:夜读唐诗小札下一篇:物理教师个人研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