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2024-07-1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共12篇)

篇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王女士来电话咨询,她是农民工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转入职工养老保险吗?

就王女士咨询的问题,特邀请相关律师回答如下:

根据7月1日,正式实施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新规将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架起桥梁,让参保人能够便捷流动。为使这一惠民政策顺利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时发布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经办规程》和《关于做好重复领取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核查工作的通知》。

据相关社保中心负责人解读,《暂行办法》重点解决跨制度转移接续问题,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具体到参保人,可能在同一时点或不同时段,既有地区间的流动,又有制度间的跨越,所以此次衔接政策的实施难度比单一制度内转接要大很多。

《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以是否在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含延长缴费至15年)为界限,实行双向衔接―满15年的可以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职工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不满15年的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篇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涉及人群:

两类,一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在乡务农时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进城务工时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二是城镇就业不稳定的人员,未就业时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就业后按照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在两种养老保险制度间交叉选择参保。这些人员在长达几十年的劳动生涯中,可能在两种制度中都参保缴费,需要办理制度衔接手续。

(注意三点: 1、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不能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2、已经按照国家规定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办理城乡养老保险衔接手续。3、目前允许参保人员在省内既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转移条件: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含延长缴费至15年)的,应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社保机构申请办理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或按规定延长缴费仍不足15年的,应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社保机构申请办理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衔接时点: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在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也就是说,制度衔接时点为最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时。参保人员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前,不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

办理程序

篇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城乡统筹。

从字面上理解, 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城”与“乡”, 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以实现双赢为目的的发展格局。但是, 在养老保障领域, 笔者将“城乡统筹”定义为, 通过向城乡居民统一征集养老保险费, 集中投资营运和管理养老保险基金, 并统一向城乡居民发放养老保险待遇的做法, 以克服基金规模小、规模效益低的缺点, 增强其安全性、稳定性及收益性。

2、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不同,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是指在不同缴费标准的基础之上, 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征缴的养老保险费, 并建立专门的统一账户的, 以解决城乡居民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以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由于资金规模增大, 将有利于抵抗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风险及通货膨胀风险。

3、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来的。亚当斯认为:劳动者的积极性取决于他所感受的分配上的公正程度 (即公平感) , 而劳动者的公平感取决于一种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这种比较。当劳动者对自己的报酬作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的结果表明收支比率相等时, 便会感到受到了公平待遇, 因而心理平衡, 心情舒畅, 工作努力;反之, 便会产生不公平感、挫折感、义愤感、仇恨心理, 甚至产生破坏心理。

4、“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于1954年首先提出的。在刘易斯看来, 由于传统农业部门人口过剩, 耕地数量有限, 生产技术简而难有突破性进展, 生产的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 基本是无法再增加, 所以每增加一人所增加的产量几乎为零, 甚至是负增长, 该部分过剩的劳动力被称为“零值劳动人口”。由于大量的“零值劳动人口”的存在, 才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 拉大城乡间差距。但由于农村劳动力是廉价的, 工业部门可支付较少的劳动报酬, 而把多余资本再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上, 这样一来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 可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这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唯一途径。

二、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以河南省为例

努力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破解河南当前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关键环节。但目前, 河南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这种互动的内在机制受到了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

1、当前河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出现的问题

(1) 机构重叠、管理成本上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借鉴了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模式, 并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坚持政府引导和、参保者自愿的原则。但在城乡条块分割下,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级经办机构, 即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所、街道 (镇) 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 (居委会) 却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各级经办机构, 即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乡 (镇) 劳动保障事务所、村委会等机构职责相似, 造成机构重置、管理成本增加。

(2) 城乡条块分割带来了低投资收益率。二元制的城乡结构, 使农村居民流向城镇受阻, 影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扩大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 增强了社会不公平性。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可知, 农村居民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情况下, 将会影响其生产积极性, 产生流浪、懒惰、仇视社会等影响稳定的问题。同时, 由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分开缴费、分设机构、各立账户, 极大地缩小了基金规模, 难以产生规模收益。

(3) 保障水平低。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 城镇居民的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1000元10个档次, 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年满60岁, 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的养老金底限也初定为55元。如此算来, 平均一天还不到两块钱。面对物价居高不下的局面, 是不是领取养老金的农民或者居民只能以馒头来充饥?

(4) 难以应对我省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河南省是全国的人口大省, 也是全国的老年人口大省。城镇居民多为无固定职业者, 收入极其不稳定;农村老年人口数目庞大, 除了一亩三分地, 无其他收入来源, 且呈现出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老龄化超前与经济发展的严重态势。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物价不断上涨, 城镇抑或乡村, 疾病、年老等各种生活风险都在不断增加。这将给城乡“条块分割”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条块分割”的危害

(1) 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二元制”有违社会保障制度的初衷。由于自身局限性, 市场经济往往是向效率倾斜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如果不加以干预, 将导致强弱两极分化。鉴于此, 政府通过实施社会保障计划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以缩小贫富差距, 保障基本生活, 维护社会公平。但是, 城乡分割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投资收益率低, 保障水平低, 难以达到职工养老保险的效果, 甚至不足以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2)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条块分割”不利于“三化”协调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者协调发展的着力点在于, 积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了有效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必须打破分割,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时时刻刻关注民生, 关注城乡间人才的双向流动, 以助推农业现代化, 提升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水平,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三、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行性——以河南省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自唱响中部崛起, 全省上下抢抓这一重大战略机遇, 齐心协力、克难攻坚, 成功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开局。

1、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经济强省。

截止2011年年底, 河南省高中以上学历占人口总数的22.8%, 从业人员6090万人,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万人。2011年全年生产总值27232.04亿元, 比上年增长11.6%。经济在不断发展, 人口质量在不断提高, 这为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2、河南省城乡居民的参保意识逐年提高。

2011年省内农村居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7052479人, 同比增长135.2%。由于2011年7月1日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截止目前, 尚无有关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统计的相关数据。但是, 由于城镇居民的生活风险性更高, 危险系数更大, 所以, 相比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会更高。

3、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顺应民意。

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为增强综合国力, 我国先前牺牲了农村、农业、农民的利益, 导致目前城乡隔阂加深, 收入差距拉大的危险局面。为此, 必须采取措施消除农民因经济发展带来的后顾之忧。而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正是顺应民心之举, 提高农民养老待遇的重要手段。

4、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可实现规模效益。

建立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于一体的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避免了经办、管理机构的重置, 降低了管理成本, 减少了基金监管的复杂度, 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 提高了投资的选择范围, 利于选择收益性高、安全系数大的投资组合, 增加基金投资收益率。

5、中国的社会保障专业领域科研成果丰硕。

截止目前, 我国的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 有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基金等精品课程, 郑功成、杨燕绥等社会保障知名专家学者, 以及他们的论著和学术论文。笔者相信, 相关专家一定能够提出切实符合我省实际的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四、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相关建议

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切实之举, 是关乎全国城乡居民的大计, 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的有力手段, 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顺应民心、符合民意。所以, 笔者为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提出几点意见:一是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二是依托省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一卡, 构建信息网络化缴费服务平台;三是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四是单独设立一个省级特定部门负责全省城乡居民养老金的发放;五是建立针对残疾、无子女等特殊群体的城乡居民的养老救助计划, 以充分发挥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作用, 促进我省新型城镇化、新型城市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光德, 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 (修订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孙花菊.河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3]白晶, 宋元梁.河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及相应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4) .

[4]新浪网.你一天要吃多少钱消费者体验“6.3”元多喊吃不消[EB/OL]. (2012-10-18) [2013-4-2].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dzxf/20121018/071913403088.shtml.

[5]河南省统计网.2011年河南统计年鉴[EB/OL].[2013-4-2].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cbw/tjnj/A06201401index_1.htm.

篇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效衔接

前言:我国现在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在政府的统一规定下实施和运作的,国家对劳动者退休年龄有明确规定,在劳动者达到该年龄界限后就可以从政府或社会得到一定经济补偿、物质帮助以及得到相应的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我国所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元化的,它主要由两大体系构成:其一是商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各类险种;其二是政府统一下运行的社会养老保险。根据保障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社会养老保险归纳为两类,分为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这两种保险制度。此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也是相互独立的制度。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成

养老保险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以及商业性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人们平时所熟知的制度,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人们平时所谓的基本养老保险仅仅是我国标准称谓“养老保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即使如此,它也是“养老保险”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可以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或因年老使得劳动能力丧失时必然要离开工作了几十年的岗位,而他们在离开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如何保障?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或缺。它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相对稳定的基本生活需求物质来源,致力于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

“基本养老保险”的构成部分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比较而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早,已经建立并且发展了很多年, 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成体系的相互转接制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起步相较前两者来说则较晚,它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参照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险的制度模式相对一致有利于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城乡制度的有效衔接。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就是各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切入点。

二、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必要性

简单说来,必要性有两点:首先是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其次是解决城乡经济结构和社会保障的二元化的需要。农民已经逐渐成为专业的工人甚至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拥有两重身份,既是农民又是工人,与其他非农业高素质职工几乎没有差别。农村人口在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过程中已经基本实现城镇化。因此,在制度上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已经势在必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到城镇企业的经济部门中时,以前的城乡经济二元经济结构将会逐步消失。如果能够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良好衔接,将对这种经济结构的二元化性予以减弱,也有助于减除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二元性。

三、 养老保险衔接的举措建议

(一)消除体制障碍

保险制度的衔接不可避免的会涉及许多其他相关制度, 比如户籍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等,他们各自的开放程度有所差异,而这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进程有直接的影响,甚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要着力加大相关制度改革,为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创造良好的运行体制环境。农村要强化家庭养老保障,城市要强化社会养老保障,各有所重。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

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在成熟并走向完善之时,也表现出了很多问题,应予重视。首先从操作层面上看,很多企业往往不愿意为自己的职工缴纳保险费,这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的的直接负面产物。也会出现迟缴及拒缴保险费的情况。企业职工自身也有着复杂的心态,很多企业职工愿意参加保险,但是由于工资收入本身比较低,出于经济收支方面的考虑而不愿意从工资中直接扣除应当缴纳的保险费。一些保险意识差的农民工在城镇就业也不愿意参加保险。从技术层面上看,根据保险法律规定,参加缴费满15年就即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看起来时间似乎很长,但从社会保险理论及参照国外相关规定看,这缴费时间仍然比较短暂,该过程中的资金累计尚且不够。这种现象会造成我国的养老金支付出现很大的缺口。鉴于此,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和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才有可能实现。在不同地域、制度间建立可以相互转换的衔接点,将会给人员的自由流动扫清障碍,改善目前人才流动单向性的状况。

(三)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统一和协调

要注重做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各种资源。社会上不同群体之间基本养老金待遇有着明显的差别,对于这种差别要遏制其扩大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缩小。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上出现的问题是机构比较分散并且职责划分模糊不清,导致各个机构联系匮乏、合作能力薄弱,统一和协调社会保险各机构实属必要也势在必行。还要着重建立两种制度衔接点,是的不同参保人员能够在不同地域轻松转换养老保险关系,方便快捷也易于管理。即使参保人员的工作或者生活地点发生改变时,他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和相应地养老关系能够随之改变,不受不利影响。我国各地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上的生活消费水平差异很大,不能忽视的是,参保人员的工作生活地域在差异较大的地区间转变时时常发生的。参保人员从缴费水平相对较低的地方移向缴费水平较高的地方, 其应当享受的老年养老金也会得到相应提高,其中的差額要根据新地域养老金标准予以补足。尽快提高统筹层次。统筹层次提高了,相互之间不频繁发生转移,才能解决统筹地区的博弈。而户籍承担的各种功能如果能够打破,转移也就不存在更多难题。

结束语:养老保险制度与人民生活幸福指标和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要大力完善并不断创新和改革。笔者试就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阐明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希望能够为该制度的完善作出一定有益贡献。(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1]罗羚. 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2]张坤. 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D]. 山东财经大学 2012

篇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参加西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在缴费期间户籍迁移、需要跨地区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可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经按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无论户籍是否迁移,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继续在原户籍地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已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的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其被征地养老保障待遇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叠加享受。

篇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涉及人群:

两类,一是进城务工的农夫,在乡务农时介入了城乡住民养老保险,进城务工时介入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二是城镇就业不不变的职员,未就业时介入城乡住民养老保险,就业后凭证划定介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机动就业职员在两种养老保险制度间交错选择参保。这些职员在长达几十年的劳动生活中,也许在两种制度中都参保缴费,必要治理制度跟尾手续。

(留意三点: 1、只介入城乡住民养老保险或只介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不能治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跟尾。 2、已经凭证国度划定按月领取养老保险报酬的职员,不再治理城乡养老保险跟尾手续。3、今朝应承参保职员在省内既介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介入城乡住民养老保险。)

转移前提: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含延迟缴费至15年)的,应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报酬领取地社保机构申请治理从城乡住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敷15年或按划定延迟缴费仍不敷15年的,应向城乡住民养老保险报酬领取地社保机构申请治理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住民养老保险。

跟尾时点:介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住民养老保险职员在到达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划定的法定退休年数后,可以申请治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跟尾手续。也就是说,制度跟尾时点为最后领取养老保险报酬时。参保职员到达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数前,不治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跟尾手续

治理措施

参保职员向报酬领取地社保机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包办机构可能城乡住民养老保险包办机构)提出转入申请,填写《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跟尾申请表》,如果城乡住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则应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报酬领取地社保机构申请;如果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住民养老保险,则应向城乡住民养老保险报酬领取地社保机构申请。

篇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答:具有吉林省户籍的城乡居民。

2.已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可不可以采取趸交的方式补缴缴费年限?

答:不可以。93号文件明确规定,本办法适用于未参加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员。

3.吉林省户籍的城乡居民,男40周岁以下,女35周岁以下可不可以按照93号文件办法申请一次性缴费?

答:不可以。93号文件规定男年满40周岁及以上、女年满35周岁及以上,由于个人原因未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按照本办法参保。

4.超龄人员(男60周岁及以上,女55周岁及以上)人员可不可以按照93号文件办法参保缴费?

答:可以。

5.符合93号文件参保范围的人员,参保时需带哪些证件去社保局参保缴费?

答:符合93号文件参保范围人员应携带本人身份证到户籍地社保局参保缴费。.

6.参保人员一次性缴费后,去外地工作,养老保险关系可以转移吗?

答:不可以。凡是按照93号文件办法一次性缴费的人员不可以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可在外地建立临时账户,达到领取养老待遇年龄时将临时账户转回一次性缴费地,在一次性缴费地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二、缴费标准

1、按照93号文件参保的人员是否可选择缴费档次?

答:可以。按照93号文件办法参保的人员申请缴费时,按参保缴费当年当地使用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80%、60%三档自行选择缴费。

2、按照93号文件参保,缴费比例是多少?

答: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12%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

3、按照93号文件参保,一次性缴费年限最高可申请多少年?

答:。

三、关于缴费方式

1、按照93号文件参保缴费的未超龄人员,可以分期趸缴吗?

答:可以。但累计不得超过20年。同―年度内,缴费档次一经确认,不得变更;同时,同一年度内,正常缴费和一次性缴费应为同一缴费档次。

2、按照93号文件参保缴费的超龄不满5年人员,可以分期趸缴吗?

答:可以。但合计不得超过20年。

3、一次性缴费与一次性补缴有何不同?

答:主要是缴费方式和缴费标准不同。93号文件中的一次性缴费不是向前补缴缴费年限,须按申请缴费当年参保地使用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自行选择一次性缴费档次和年限;一次性补缴是指向前补缴符合政策规定的缴费年限,按补缴各年度参保地使用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选档缴费。

四、关于待遇领取方式

1、超龄人员按80%或60%缴费档次一次性缴费的,可不可以一次性缴费后即领取待遇?

答:不可以。必须趸缴后再按年连续缴费期满后领取待遇。超出领取待遇年龄不满2年的,一次性缴费年限最低为,最高为,一次性缴费后再按年连续缴费满2年后,享受待遇;满2年不满5年的,一次性缴费最低为,最高为,一次性缴费后再缴费满1年可以享受待遇。超出5年以上人员,缴费下月起享受待遇。

2、超龄人员按100%一次性缴费与超龄人员按80%、60%一次性缴费的区别?

答:超龄人员按100%一次性缴费,自缴费下月起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超龄人员按80%、60%一次性缴费,需要再续缴一定年限后享受待遇。

五、关于执行时间

按照93号文件参保缴费,最早执行时间为11月l7日。

六、在执行新政策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篇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一、河南省新农保发展现状

河南省在新农保的试点和实施过程中, 探索了一些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模式:

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模式。

以郑州为例, 2009年12月郑州市修订完善出台了《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自2010年起实施。目前, 全国范围内仅有宝鸡、成都等少数地市建立城乡居民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该种模式探索了城乡一体化新路子, 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 规定只要具有郑州市户籍, 不论城镇户籍还是农村户籍, 对于16周岁以上的无保障人群, 均可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范围, 没有人为地设置城、乡地域差别,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镇与农村同待遇、无差别、一体化的新路子。

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以罗山县为代表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 可以说是最接近国家方案的一种模式。根据《罗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办法》, 该普惠式制度, 规定农民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项组成, 共有6项制度设计, 即保基本、广覆盖、能承受、好操作、可持续、易衔接。

3. 农村独女户家庭养老保险模式。

以南阳为代表的是一种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问题相结合而形成的模式。该模式以农村计划生育利益为导向, 由地方政府财政出钱, 为农村计划生育独女家庭办理养老保险, 让农村计划生育户养老无后顾之忧。

二、河南省新农保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农保具有保险和福利的双重特征, 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居民的参保积极性, 对农村老年居民的生活具有较强的保障性。虽然从实行到现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也同样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和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新农保缺少坚实的法律保障。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缺乏法律性规定, 大多是以政策、通知、会议决定等形式进行制度落实, 缺乏稳定性和持续发展性。没有在《实施意见》基础上进行更多科学性的创新, 法律制度的欠缺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带来一系列问题。

2. 养老基金难以实现保值增值。

首先, 养老保险基金储存面临很大风险。农村养老保险主管部门始终要求养老基金增值率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但如何实现这一要求, 政府主管部门又缺少配套措施。其次,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单一。养老保险费只能用于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存入银行, 不得进行其他的直接投资, 这就使养老基金面临很大升值保值压力。最后, 新农保基金实行县级管理, 统筹层次过低, 也是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制度性障碍。至于统筹层次将来提高到哪个级别, 《实施意见》并没有加以明确。

3. 新农保制度难以与其他社保制度有效衔接。

首先, 新农保与原有旧农保的衔接问题所要做的工作十分繁杂。其次, 郑州和济源市探索的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虽然提前实现了国家要求, 但其效果还有待观察。这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探讨和完善。

4. 新农保支付水平低, 无法保证老年人基本生活。

据课题组调查显示:无论是农村低收入户老人还是高收入户老人, 按现行制度规定, 其养老金收入都无法全部满足其每月必要支出, 其余部分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支付水平低, 特别是随着缴费档次的提高, 养老金支付占整个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越小。不能完全满足农村老年人生活消费支出, 这也是新农保吸引力不足的一个原因。

5. 新农保机构与组织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工作人员不足, 办事效率不高。二是办公设施不齐全, 基层网络不健全, 成为扩面的不利因素。对参保人员信息录入所需的自动化办公电脑及各类表、单、账、卡、册等的存放和以后参保人员的管理缺乏详细的考虑, 显得相对滞后。加之有的系统功能设置与实际操作应用不配套, 有些功能设计本身存在缺陷, 这一切也已成为迅速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的不利因素。

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不足。

首先, 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筹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太低。其次, 除了少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村庄外, 大部分村集体没有什么收入, 至于社会资助更是微乎其微。最后, 个人缴费部分, 由于种种原因, 大多数农村居民选择了最低档次的100元缴费。政府补贴力度小, 集体补助无望, 个人缴费水平低下, 无疑会大大降低农村养老保险费的筹资规模, 从而降低了其保障水平。

7. 个人缴费额度的主观性和非强制性。

“新农保”个人缴费分为100-500元五个档次, 看似考虑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 增加了个人缴费选择的弹性, 实际上由于个人缴费额度的最终选择权掌握在参保人手中, 大部分参保人可能只会选择最低的缴费档次, 使多档次的弹性个人缴费额度蜕变成单一缴费额度。

8. 个别地方缴费网点少。

目前我省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通过邮政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四家金融机构进行缴费。其中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的网点一般都分布在市区, 只有邮政银行和农业银行的网点延伸到乡 (镇) 、办所在地, 并且还有部分乡镇没有缴费网点, 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对象大部分是农村居民, 这就给参保农村居民缴费带来诸多不便。

三、完善河南省新农保制度的政策措施

1. 加快新农保的法治建设。

我省应在目前不具备全国统一立法的条件下, 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单行立法或制定地方性条例, 对新农保的参保对象、范围、法定权利、各级政府的责任、财政拨款支持的初始额度以及逐年增长的比例、机构设置、基金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坚持“公平与效率结合”的立法原则, 在农村建立独具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农村独生子女以及双女户家庭应当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的首要目标, 因地制宜发展强制的、个人储蓄账户的、由独立非营利基金组织管理的、政府最低担保的制度。改变新农保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局面, 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保护。

2. 提高统筹层次, 拓宽投资渠道, 确保新农保资金的保值增值。

首先, 逐步提高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由县级到市级统筹进而实现省级统筹, 使基金能产生规模效应。其次, 拓展新农保资金投资渠道, 不断拓宽农村养老基金增值的新领域。最后, 完善新农保基金监督机制, 建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 同时要发挥参保农民的监督作用。

3. 搞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保制度的协调和衔接。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由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和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制度组成的完整体系, 各项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因此, 在推进新农保制度建设的同时, 应着眼长远, 立足当前, 从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并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等城镇社会保险相衔接的保险格局出发搞好统筹协调, 要按照“保基本, 广覆盖, 能转移”的原则, 做到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有接口, 好衔接, 可转移, 并确保转移过程中参保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失, 真正为农民群众筑起一道科学、便捷、顺畅、牢固的社会保障防线。

4. 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保障集体补助部分, 相应增加高缴费档次。

首先, 为保证新农保制度的正常运转, 地方财政应将新农保补贴纳入预算, 而且要随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从长期发展来看, 新农保制度建设要逐步体现中央财政和省、市一级财政的责任, 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其次, 要保证集体补助部分。在河南省很多农村, 特别是私营企业比较多的农村或者城市近郊农村, 村集体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对于这些村集体, 应当提高其对新农保的补贴比例。最后, 对于个人缴费, 应适当增设缴费档次, 提高整体缴费水平。建立动态缴费增长机制, 缴费标准随着预期领取的养老金标准的变化而调整, 实行动态缴费。

5. 重视并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组织机构建设。

基层农保机构建设与农保业务的开展密切相关。如有条件, 应建立专门的农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同时, 重点加强履行政府社会保险职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建设, 合理设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编制。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人员精干的专职干部队伍。可以通过举办财务、业务培训班, 学习交流, 提高农保干部的工作能力, 提高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管理服务现代化水平。

6. 坚持新农保试点“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

要降低农民参保门槛, 扩大新农保覆盖人群。在筹集资金上, 允许一次性交纳的模式, 也可采取分期定额缴纳的模式, 采取以农村资产权力抵押融资的模式, 或者采取个人不缴纳, 年老后进行倒扣个人应出资部分的模式等。目前要以多种方式建立困难农民参保补贴制度。要使个人筹资方案得到农民的认可, 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降低服务的成本, 提高服务的效果。

7. 加大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加强参保意识教育, 积极引导农民入保。

我省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养儿防老才是可靠的养老方式, 社会养老保险周期长, 农民怕政策有变, 不愿投保。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 采取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经常地、广泛地宣传农村新型社会保障的意义, 讲清形势、算清经济账, 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不仅使自己老来生活有可靠的保障, 而且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 使其在思想上接受, 在行动上积极参与。

8. 及时完善制度和相关的配套措施。

篇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转移衔接

[中图分类号]F8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40-02

在我国城乡二元矛盾对立的背景下,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之间的相互割裂,导致资源不能共享,运作成本增加。总结各国医疗保险一体化的经验,不难发现其路径呈现出:首先针对不同人群逐步建立多种类型的医疗保险制度,待经济、社会等条件逐步成熟后,再将多种制度归并为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最终实现全民覆盖的特点。由此,如何实现目前相对分离的医保制度转移衔接成为了当前统筹城乡医保制度的重要环节。

一、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转移衔接现状

目前,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之间因人设保,全国大部分地区存在城乡户籍界限,而且管理部门分割,各自设定医疗机构、药品目录,资源不能共享,运作成本过高。

1.实现转移衔接的一般路径

在城乡经济差别较小的地区,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路径有两种:一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实行并轨,形成城乡合作医保或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然后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并覆盖全体居民。另外是将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同时实行并轨;而对城乡经济差别较大的地区,通常采取分步实施战略,渐进推进,最终实现各项制度的整合。下面本文以城乡统筹试验区成渝两地并轨实践来加以说明。

2.成渝实验改革衔接模式

重庆市在并轨过程中根据统筹需要,依托新农合的制度和管理平台,建立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该制度实行城市和农村居民相同的缴费制度及保障水平,以实现城乡统一。而成都则采取了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合并成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与主要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化而来的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同实现全覆盖的模式,并采用两档弹性选择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制度衔接。

二、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转移衔接的主要障碍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政府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后,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差异较大的状况进一步加剧。我国城市和农村的政府卫生支出差额从1995年的58.3亿元扩大到2007的1268.79亿元,人均政府卫生支出差额从1995年的51.91元扩大到2007的230.85元,城市与农村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比从1995年的3.55上升到2007的4.25。这表明我国公共卫生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2.低效率的多部门的管理模式,制度转移衔接困难

当前新农合由卫生部管理,而居民医疗保险由劳动保障部负责。由于管理体制不统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进行沟通,增加了管理成本,严重影响了效率。此外,由于体制的原因,卫生部门与劳动保障部门之间存在业务上的竞争。二者作为不同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劳保部门掌管医保基金的筹集和发放,而卫生部门掌管医疗服务供给,因此在管理中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这种分割管理格局不利于医疗保障体系的统筹推进,导致了制度间衔接的困难。

3.城乡统筹差异明显,层次较低,难以符合现实需求

当前,我国各地的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基本上都是以市、县一级统筹为主,层次较低。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不断突出,不管从筹资标准还是保障水平,现行的城乡医保制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的疾病治疗需求。

三、实现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转移衔接的措施建议

1.理顺管理关系,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一管理体制,提高制度运行效率

要打破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二元格局,消除城乡居民在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上的差异,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分割医疗保险管理格局。同时由于地区差异,这种管理模式格局在短期内不能消除。因此不能在加快统筹的名义下强行接轨,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建立完善应该服从于并服务于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这个目标,应允许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探索适应本地特点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

2.加大财政投入,尤其是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的补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应建立以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为主导、以基层财政为辅助的公共卫生财政支出体系。同时,中央政府必须通过有效手段保障全体城乡公民都享有公共卫生和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在基层财政无力解决地方公共卫生支出时,应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弥补资金缺口。

3.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设定不同的多层次的筹资档次,给不同收入水平的城乡居民适合其经济能力的选择

由于城乡经济差距的客观存在,在努力消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差距的同时,要提高城乡居民积极参保的积极性,就要根据居民收入来确定不同的参保额。具体的参保标准,应该根据各地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定。针对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实际情况,第一档次的参保标准可以按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缴费;针对城镇居民和农村收入较高的部分居民,第二档次的参保标准可以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缴费。

[1]仇雨临,翟绍果.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衔接机制研究[J].天府新论,2010年第1期.

[2]侯明喜.统筹城乡医疗保险体制:重庆市的初步实践及发展路径[J].中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1期.

斯建华,男,彝族,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在读。

篇1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一、适用范围

《暂行办法》适用于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两种制度之间办理衔接手续的人员;在某一种制度中跨地区转移的参保人员,应按照各制度自身的规定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已经按照国家规定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

二、衔接时点

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在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衔接手续;参保人员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前,不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参保人员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后,不符合按月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条件,又不愿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的,也可以按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延长缴费后再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

三、衔接条件

考虑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都规定缴费年限满15年为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条件,为引导参保人员长期参保、持续缴费,并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暂行办法》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含延长缴费至15年)的,可以申请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申请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四、待遇领取地确定

考虑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员可能在多地流动就业和参保,参保地与待遇领取地可能不是同一个统筹地区,甚至可能有在多个地区存在养老保险关系的情形,《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在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之前,要先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有关规定确定待遇领取地,并将养老保险关系归集至待遇领取地,再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制度衔接手续。

五、资金转移

参保人员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者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将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转移,合并累计计算。

《暂行办法》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的,没有规定转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主要考虑:一是统筹基金是国家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专门安排,既是为了解决已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也是为了均衡单位的养老负担,体现的是社会保险的互济功能,与个人账户功能和权益归属不同,不属于个人所有。二是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规定划转12%的统筹基金,主要是为了适当平衡转出与转入地区的基金支出负担,不影响参保人员个人养老保险权益,因而在参保人员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时,不转这部分资金,不影响其应有的养老金水平。三是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员缴费年限不足15年申请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仅将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如果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统筹基金并计入其个人账户,会造成两类制度在政策上的不平衡。四是社会保险法规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从趋势上看,应引导、激励农民工等群体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六、缴费年限计算

《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可合并累加计算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参保人员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不折算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主要考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间的缴费标准差异很大,如果采取一年折算一年的方法,会导致低缴费换取高额待遇的不合理情况;如果采取按缴费额度折算的办法,会出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一年仅能折算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十分之

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年,而按照对等原则,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将会出现缴费一年折算为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情况,这也是不恰当的。

七、重复参保处理

参保人员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时,若在同一内出现重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按月退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重复时段缴费,将重复时段相应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金额退还本人。

八、重复领取待遇处理

根据养老保险关系唯一性的原则,参保人员应只有一个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对于参保人员重复领取待遇的,优先保留待遇水平较高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终止并解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对于重复领取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要予以退还或抵扣。

九、经办流程

为避免参保人员因办理制度衔接手续而在城乡之间、两地之间往返奔波,《暂行办法》规定了统一的经办流程。参保人员只需向待遇领取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书面申请,其他的审核、确认、转移衔接等程序,主要由社保经办机构之间沟通协调办理,并确定了办理时限。相关参保人员应积极提供必要的证明和信息,以使相关手续办理更加及时、顺畅。

泗阳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处

篇1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试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成劳社办〔2010〕112号

各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为了贯彻《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成府发〔2009〕58号,以下称《办法》),现对《办法》实施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办法》的适用范围

户籍关系在本市的下列人员,可按《办法》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一)年满16周岁及以上年龄的农村居民;

(二)年满16周岁及以上年龄,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户籍关系从外地迁入本市满三年的60周岁及以上年龄的城镇居民,可按《办法》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应当参加或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的人员,以及已享受社会养老保障待遇的人员,不属于《办法》覆盖的范围。

二、参保手续的办理

申请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应向户籍所在地区(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该机构指定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所(站)提交本人参保申请及身份证和户口簿,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金融机构签订代扣养老保险费协议。具体参保缴费手续和流程,可由区(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养老保险缴费

(一)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员,应在申请参保当月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

(二)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的人员,应按月或按年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时间为每年的4至12月。

(三)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的人员,参保后中断或暂停缴费时间在两年以内的(含两年),可申请补缴养老保险费(含利息)。中断或暂停缴费时间在两年以上的,不得一次性补缴。

(四)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的人员,选择缴费档次在一个自然内不得变更。需要跨变更缴费档次的,应向参保缴费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劳动保障所(站)提出申请。

(五)年满60周岁但缴费年限不足15年(180个月)的人员,本人可选择延迟领取养老金时间,并继续缴费至满15年(180个月);也可选择一次性趸缴至满15年(180个月)。一次性趸缴标准为:以当年所选择的缴费档次作为缴费基数,费率按12%一次性缴纳,趸缴的缴费基数记录在趸缴当年,趸缴年限同已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四、耕地保护补贴

享受耕地保护补贴的农村居民,按《办法》规定参保时,可利用耕地保护补贴缴纳养老保险费,不足部分由本人补足。本人已足额缴费的,可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缴费凭据或养老金领取凭证,每向本人耕地保护补贴开户农商银行分支机构,申请支取本人当年耕地保护补贴。

耕地保护补贴缴纳当年养老保险费有余额的,余额部分可用于缴纳本人下一养老保险费,也可用于资助家庭内其他成员参保缴费。

享受耕地保护补贴的农村居民,申请支取本人当年耕地保护补贴的具体审核程序,按市级相关部门制定的办法执行。

五、政府补贴

(一)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员,参保缴费累计满15年(180个月)及以上年限的,在按《办法》第八条第(一)项规定计算养老金基础上,政府按月给予基础养老金补贴,补

贴标准为省政府规定的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二)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后,按《办法》第六条第(二)项规定给予养老保险缴费补贴。

(三)按照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劳社办[2009]93号)第四条第(二)项规定,农村居民中断或暂停缴费时间在两年以内的(含两年),补缴时按《办法》第六条第(二)项规定给予养老保险缴费补贴。

(四)年满60周岁以后但缴费年限不足15年(180个月)的农村居民,本人选择延迟领取养老金时间并继续缴费至满15年(180个月)的,继续缴费期间按《办法》第六条第(二)项规定给予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本人选择一次性趸缴至满15年(180个月)的,趸缴部分不享受《办法》第六条第(二)项规定的养老保险缴费补贴。

六、个人账户管理

(一)按《办法》第五条规定参加养老保险并足额缴费的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本人参保缴费所选择缴费基数的8%为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除出国(境)定居、死亡等情形外,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他用。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四川省每年公布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为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计算并登记一次利息,利息并入个人账户。

七、养老保险待遇

(一)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年龄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180个月)及以上年限的人员,从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的次月起,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

(二)《办法》附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是指: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时上一年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平均比值。其中平均比值的计算方式见附件。

(三)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员,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180个月)及以上年限的,从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的次月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办法》附件规定计算养老金,同时再按省政府规定的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发给养老金补贴。

(四)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员,缴费年限不满15年(180个月),且不愿继续缴费或趸缴至满15年(180个月)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五)已按市政府令第135号和152号规定,参加我市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并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其养老金标准不变,今后按照《办法》第八条第(三)项规定参加养老金调整。

(六)曾服过兵役的人员,军龄每满一年,按《办法》第八条第(一)项规定计算本人基础养老金 1%(不含《办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养老金补贴)的标准增发养老金。

(七)持有《独生子女光荣证》的人员,按《办法》第八条第(一)项规定计算本人基础养老金 5%(不含《办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养老金补贴)的标准增发养老金。

(八)基础养老金、增发养老金从统筹资金中列支,个人账户养老金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列支。

(九)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尚未公布时,暂缓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待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公布后,为其计算养老金,并从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次月起发给。

(十)参保人员只能享受一份养老保险待遇。对于重复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等其他养老待遇的,本人自愿申请保留其中一份,重复领取的养老金退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退还本人重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十一)领取养老金人员应当参加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的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核查。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参加核查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停发放其养老金。

(十二)领取养老金人员下落不明超过6个月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停发放其养老金。

(十三)领取养老金人员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及其以上刑罚或被劳动教养的,其养老金待遇按国家及省基本养老保险现行政策规定执行。

八、养老保险关系转接

(一)参保人员按《办法》规定参保后,在本市区(市)县之间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转出地经办机构应向转入地经办机构转移该参保人员的参保信息资料;转入地经办机构应根据转出地经办机构转移的参保信息资料,为该参保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接续手续。

(二)参保人员申请将本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合并计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记录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养老保险基金的转移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三)参保人员申请将本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额转移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合并计算。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按附件2办法换算,换算后的缴费月数和缴费基数分别记录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同缴费月数和缴费基数。

(四)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本市行政区域外的,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九、养老保险关系终止

领取养老金人员死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终止其养老保险关系,并按以下标准支付相关待遇:

(一)个人已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含耕地保护补贴和个人账户利息),扣除已领取的养老金(不含《办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养老保险补贴)后的余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二)按死亡当月本人领取养老金标准(不含《办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养老保险补贴),一次性支付4个月的丧葬补贴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参保人员缴费期间死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终止其养老保险关系,同时将其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含耕地保护补贴)和个人账户利息,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国家、省有新规定时,从其规定。

参保人员出国或到港、澳、台湾地区定居的,经本人申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个人缴费部分(含耕地保护补贴,不含《办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养老金补贴)和个人账户利息退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四)农村居民因土地被依法征用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时,对已领取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其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扣除已领取养老金(不含《办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养老金补贴)后的余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对未领取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按本《通知》第八条规定,将本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可将其个人缴纳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不含《办法》第六条第(二)项规定的缴费补贴),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

十、其他

本《通知》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由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负责解释,并根据实施情况制定补充规定。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六日

附件1:

平均比值的计算方式

(A1×B1+A2×B2+A3×B3+„An×Bn)÷(B1+B2+B3+„Bn)

A=月缴费档次;B=缴费月数。

附件2:

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的换算方式

(一)相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相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金额÷相同城镇个体参保人员最低缴费金额×城乡居民相同实际缴费年限。

(二)相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相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金额÷相同城镇个体参保人员最低缴费金额×城乡居民相同缴费基数。

篇1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转移为职工养老保险?

我市养老保险工作会议召开后,社区社保站立即召开专门会议,对我社区居民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任务目标进行部署,将任务目标细化,责任到人,做到齐抓共管,确保足额完成今年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

连日来,社区社保站工作人员在辖区内集中发放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宣传资料,向社区居民详细讲解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要点,耐心解疑释惑,引导社区居民踊跃参保、号召居民早缴费,持续缴费,通过宣传增强了参保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社区社保站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和政策问答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消除居民对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误解,及时把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程序、缴费档次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户,做到家喻户晓,提高群众知晓率,让辖区广大居民都能够享受国家的好政策。

上一篇:党建工作常态化方案下一篇:2015论文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