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条例

2024-07-09

土地复垦条例(共6篇)

篇1:土地复垦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土地复垦活动,加强土地复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第三条 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称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无法确定土地复垦义务人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以下称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复垦。

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复垦。

第四条 生产建设活动应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占或者少占耕地;对依法占用的土地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土地损毁面积,降低土地损毁程度。

土地复垦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则。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

第五条 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土地复垦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土地复垦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做好土地复垦有关工作。

第六条 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土地复垦工程、进行土地复垦验收等活动,应当遵守土地复垦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遵守土地复垦行业标准。

制定土地复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应当根据土地损毁的类型、程度、自然地理条件和复垦的可行性等因素,分类确定不同类型损毁土地的复垦方式、目标和要求等。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土地复垦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土地资源损毁和土地复垦效果等情况。

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土地复垦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汇总和发布土地复垦数据信息。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加强对土地复垦情况的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扰乱、阻挠土地复垦工作,破坏土地复垦工程、设施和设备。

第九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土地复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先进的土地复垦技术。

对在土地复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

第二章 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

第十条 下列损毁土地由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

(一)露天采矿、烧制砖瓦、挖沙取土等地表挖掘所损毁的土地;

(二)地下采矿等造成地表塌陷的土地;

(三)堆放采矿剥离物、废石、矿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压占的土地;

(四)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生产建设活动临时占用所损毁的土地。

第十一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土地复垦标准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

第十二条 土地复垦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概况和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

(二)损毁土地的分析预测和土地复垦的可行性评价;

(三)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

(四)土地复垦应当达到的质量要求和采取的措施;

(五)土地复垦工程和投资估(概)算;

(六)土地复垦费用的安排;

(七)土地复垦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八)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办理建设用地申请或者采矿权申请手续时,随有关报批材料报送土地复垦方案。

土地复垦义务人未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或者土地复垦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不得批准建设用地,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手续或者领取采矿许可证,本条例施行后继续从事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损毁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

第十四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土地复垦方案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矿山企业还应当对土地损毁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

生产建设周期长、需要分阶段实施复垦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对土地复垦工作与生产建设活动统一规划、统筹实施,根据生产建设进度确定各阶段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工程规划设计、费用安排、工程实施进度和完成期限等。

第十五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将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或者建设项目总投资。

第十六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建立土地复垦质量控制制度,遵守土地复垦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保护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首先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用于被损毁土地的复垦。

禁止将重金属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用作回填或者充填材料。受重金属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土地复垦后,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的,不得用于种植食用农作物。

第十七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年的土地损毁情况、土地复垦费用使用情况以及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情况。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复垦义务人使用土地复垦费用和实施土地复垦工程的监督。

第十八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不复垦,或者复垦验收中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由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代为组织复垦。

确定土地复垦费的数额,应当综合考虑损毁前的土地类型、实际损毁面积、损毁程度、复垦标准、复垦用途和完成复垦任务所需的工程量等因素。土地复垦费的具体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土地复垦义务人缴纳的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第十九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对在生产建设活动中损毁的由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除负责复垦外,还应当向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损失补偿费。

损失补偿费由土地复垦义务人与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按照造成的实际损失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土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调解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二十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不依法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在申请新的建设用地时,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不得批准;在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注销时,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第三章 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进行调查评价。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确定复垦的重点区域以及复垦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对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投入资金进行复垦,或者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进行复垦。土地权利人明确的,可以采取扶持、优惠措施,鼓励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

第二十四条 国家对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按项目实施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和年度土地复垦资金安排情况确定年度复垦项目。

第二十五条 政府投资进行复垦的,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项目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土地复垦项目设计书,明确复垦项目的位置、面积、目标任务、工程规划设计、实施进度及完成期限等。

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或者社会投资进行复垦的,土地权利人或者投资单位、个人应当组织编制土地复垦项目设计书,并报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项目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实施。

第二十六条 政府投资进行复垦的,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土地复垦项目的施工单位。

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或者社会投资进行复垦的,土地复垦项目的施工单位由土地权利人或者投资单位、个人依法自行确定。

第二十七条 土地复垦项目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土地复垦项目设计书进行复垦。

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项目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实施中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篇2:土地复垦条例

进行土地复垦验收,应当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踏勘,查验复垦后的土地是否符合土地复垦标准以及土地复垦方案的要求,核实复垦后的土地类型、面积和质量等情况,并将初步验收结果公告,听取相关权利人的意见。相关权利人对土地复垦完成情况提出异议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核查,并将核查情况向相关权利人反馈;情况属实的,应当向土地复垦义务人提出整改意见。

第二十九条 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接到土地复垦验收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向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验收合格确认书;经验收不合格的,向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书面整改意见,列明需要整改的事项,由土地复垦义务人整改完成后重新申请验收。

第三十条 政府投资的土地复垦项目竣工后,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项目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进行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完成后,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项目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最终验收。上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组织验收。

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或者社会投资进行复垦的土地复垦项目竣工后,由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项目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验收。

第三十一条 复垦为农用地的,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验收合格后的5年内对土地复垦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并提出改善土地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第五章 土地复垦激励措施

第三十二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将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农用地复垦恢复原状的,依照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退还已经缴纳的耕地占用税。

第三十三条 社会投资复垦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或者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属于无使用权人的国有土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投资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或者渔业生产。

社会投资复垦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或者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或者有使用权人的国有土地的,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投资单位或者个人与土地权利人签订土地复垦协议,明确复垦的目标任务以及复垦后的土地使用和收益分配。

第三十四条 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国有土地的使用权人,以及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自行将损毁土地复垦为耕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进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时的补充耕地指标。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负有土地复垦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规定批准建设用地或者批准采矿许可证及采矿许可证的延续、变更、注销的;

(二)截留、挤占、挪用土地复垦费的;

(三)在土地复垦验收中弄虚作假的;

(四)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对发现的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五)在审查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土地复垦项目、组织土地复垦验收以及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六)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手续或者领取采矿许可证,本条例施行后继续从事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损毁的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将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或者建设项目总投资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进行表土剥离,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应当进行表土剥离的土地面积处每公顷1万元的罚款。

第四十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将重金属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用作回填或者充填材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四十一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报告土地损毁情况、土地复垦费用使用情况或者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情况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而不缴纳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处应缴纳土地复垦费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土地复垦义务人为矿山企业的,由颁发采矿许可证的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拒绝、阻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关责任人员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有关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破坏土地复垦工程、设施和设备,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篇3:土地复垦条例

关键词:大冶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复垦模式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来自于中国农业科技中的资料显示, 在我国, 有95%的一次性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城市化建设中的基础建设的建筑材料都取自于矿产资源。“由于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矿区地表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由于矿产资源的冶炼, 这也对矿区的空气、水以及整个生态体系都造成了破坏。在矿产资源开发完后, 很多矿区都会因为矿渣废石和尾矿的堆积而导致土地资源被荒废。”对矿区进行治理, 加强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就以大冶矿区为例, 通过对大冶矿区土地复垦模式的考察, 以及对不同类型矿区特点的研究, 进而对矿区的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模式进行探究。

1 矿区土地复垦的一般模式

矿区土地复垦一般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即矿区土地再利用、整体景观规划以及矿区的绿化和整复。一般来说, 在对矿区进行复垦之前, 我们必须先进行土地复垦规划, 进而确定土地复垦的一般模式, 从而达到更好的进行土地复垦的目的,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达到土地复垦的效果最优化的目标。

矿区在进行土地复垦的规划过程中, 根据矿区土地最终利用的目的不同, 我们通常把矿区土地复垦分为“柔性最终利用”与“刚性最终利用”两种类型。

1.1 柔性最终利用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需要不同程度的生态工法与生态系统重建的方法, 它包括以生产性和以游憩为主的两种类型。

生产性:耕种农业、牧草地农业、林业、栽培业、温室作物与园艺。这种类型的土地复垦是从恢复生产的角度出发的, 主要针对那些破坏不是特别严重的矿区或者在进行恢复后即可进行农业生产的矿区而言的, 通过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土地资源。

游憩为主:自然 (文化) 遗产、矿山公园、地质公园、乡村公园、高尔夫球场, 以及属于硬性最终利用发展的景观地区。这种类型的土地复垦从经济的角度出发, 主要针对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或者生态价值的矿区, 通过进行整治或者改建, 建成公园以及其他休息游乐场所, 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双重效应的最大化。

1.2 刚性最终利用模式

这种土地复垦类型是以通过对矿区进行平整改建, 在矿区建设大量的工程建筑的模式。

刚性最终利用是除了人类、与人类共生的生物以及寄生物之外, 缺乏其他种类的生物的土地复垦模式。这种模式是把矿区土地通过改造, 建设成为工程用地。包括有:工业设施、蓄水池、房屋、游乐场、商业发展和公共建设的大厦等。

2 大冶矿区概况

大冶市矿产资源总量丰富, 种类齐全。全市已发现矿产65种, 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有42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 金属矿产12种, 非金属矿产29种。能源矿产主要是煤, 保有矿石储量2317万吨, 占黄石市的39.6%;金属矿产以铜、铁、金、银为主, 金属铜保有储量110.92万吨, 铁矿石保有储量26637万吨, 金的保有储量为69581千克, 银的保有储量595吨, 分别占黄石市的63%、79%、67.5%和30.6%;非金属矿产点多面广, 储量丰富, 主要有石灰石、硅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陶瓷土等。

大冶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然而, 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 布局却不尽合理, 矿业结构尚需调整。大冶是一个矿业大市, 但是矿产资源分布分散, 近98%为小型矿山, 占大冶地区矿产资源的绝大部分, 小矿过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 还存在着“大矿小开”、“大矿小企业”、“小矿大企业”等现象, 这也与国家产业政策相悖。

由于以上情况的存在, 导致了大冶地区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采剥作业方式的粗放导致植被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采选冶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石、废水、废气也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污染, 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 矿山生态环境的监测不完善、不系统, 对环境恢复治理的意识和投入都有欠缺。

大冶矿区是我国重要的铁矿产区之一, 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 当地的土地资源和环境却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对矿区开展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势在必行。

3 大冶地区不同类型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模式探究

大冶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显著性的特点, 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和开采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该地区, 针对不同矿区所进行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模式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充分体现因地制宜地原则。

3.1 大冶铁矿———国家矿山公园模式

大冶铁矿是我国十大铁矿生产基地之一, 从1958年重建至今已累计采矿1亿多吨。在大量开采原矿的同时, 大冶铁矿也排放出3.5亿多吨废石, 占地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由于大冶铁矿所排的废石为大理石、闪长岩, 因此植物难以生长。

然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大冶铁矿对矿山环境进行了积极的恢复治理, 以科技为先导, 进行矿山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 探索出了在硬岩废石场不覆土的条件下种植刺槐树方法。经过10多年的努力, 大冶铁矿最终形成了面积达247万平方米的硬岩复垦林, 并且在矿区天坑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国家矿山公园。同时, 在公园里通过进行生态重建, 形成了报春、石林绿州、层林听涛、林海原等四季美景。除此之外, 该公园还在完成土地复垦的地区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景点, 有各种样式的矿车点缀在公园中央, 从而帮助旅客了解矿区开采一些情况。同时, 还有地底探险活动, 通过带领游客进入已经开采完的矿洞参观, 以及隧道内部壁画的介绍, 使游客们从中领略大冶铁矿的开采情况和历史。

现在, 大冶铁矿以全面修复矿山环境为其绿化工作的中心, 全力建设国家矿山公园, 朝着美化、香化、彩化、公园化的方向发展, 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不仅如此, 大冶矿山公园更成为当地学生春游和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地点, 完成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后的矿山公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的统一, 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来源。

3.2 大志山铜矿———尾矿上填土造田模式

大志山铜矿是位于大冶大箕铺镇, 以铜矿开采为主, 然而, 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也带来了一下环境问题, 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尾矿的堆积使得大片的土地荒废。

针对这一情况, 在大冶市政府的扶持下, 由政府投资, 对该矿区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通过在尾矿进行平整, 同时, 在平整后的尾矿上面覆盖一层40厘米左右的厚土层, 这样, 原本废弃的土地又从新变成了可以耕种的良田。经过实践, 我们知道了在这些治理后的土地上可以种植油菜等农作物, 而且, 油菜的产量也很高。政府在完成土地复垦后, 将这些复垦后的土地分发给当地的农民耕种, 这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同时, 另一方面也起到了保持水土, 改善自然环境的作用。

在完成矿区土地复垦后的大志山矿区实现了经济利益与环境的有机统一, 通过对当地农民的采访, 我们也了解到了, 在完成复垦后的大志山矿区, 当地人民对其所取得的成效表示了肯定。不仅帮助当地农民增加了农业用地, 扩大了收入来源, 同时, 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的环境状况。

3.3 大红山铜矿———废石尾矿充填营建建设用地

大红山铜矿矿区位于大冶市郊区的石头咀刘家村, 属于大冶市近郊农村, 交通便利, 经济相对富庶。大红山铜矿是一座正在开采和生产的矿区, 经过多年的采挖, 当地地貌遭到严重的破坏, 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矿坑, 同时, 环境也因为长期的矿产开发而遭受破坏, 当地的居民绝大多数已经搬迁到了大冶市区。

针对大红山铜矿, 经过实地的调查和对当地的情况进行分析, 综合所学的知识, 我对大红山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模式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首先, 因为当地矿产资源的冶炼过程中, 尾矿和废石的处理一直是当地矿业企业的难题。因此, 与其用矿产将废弃尾矿和废石运出, 还不如就地倒如矿坑中, 将矿坑填平, 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 同时也为后期的土地复垦工作做好了铺垫。

其次, 在矿坑填平以后, 由于该矿区面积比较大, 而且处于大冶市近郊, 因此, 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手段, 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复垦条件, 来实现对该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 将原本破败不堪的大红山矿区建设成为一个近郊工业园或者商品楼小区, 缓解大冶市住房条件紧张的情况。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矿区生态重建的问题, 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局面。

3.4 摇篮山金矿———基塘农田模式

摇篮山金矿位于大冶市金湖乡栖儒桥地区, 是一座小型的金矿矿区,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开采, 至2005已经基本开采完, 现在成为了一座废弃的矿山。

摇篮山金矿在开采后, 留下了诸多的环境问题, 山体遭到破坏, 在山中间形成了一个矿坑。

针对摇篮山矿区的情况, 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和对当地自然地貌的分析, 我们认为摇篮山金矿应该在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过程中, 走基塘农田的模式, 通过复垦, 将荒山转变为最好的农业用地。

根据摇篮山金矿的特点, 具体的我认为可以采用挖深垫浅法, 将矿坑挖匀, 使其形成适合放养鱼虾的水产养殖基地, 对矿坑周边进行修整, 再在修整后的地方修建禽畜饲养基地, 同时, 在矿坑边缘坡度较大的上体上通过修整, 进行果树种植防止上体滑坡的发生, 形成一个以食物链为纽带的小型生态系统。

这样一种模式不仅实现对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 同时, 通过这种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了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4 结论性评述

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模式在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并且充分的应用于实际案例当中,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然而, 在我国, 由于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 理论体系不够成熟, 地方政府以及矿主不重视, 我们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模式仍然有待研究和完备, 模式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模式的研究需要各方专家学者以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德儿, 陶知翔.加强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04.

[2]王海春.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 2009, (13) .

篇4:土地复垦如何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土地复垦;综合利用;问题;对策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就是对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基础资源。在经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对土地资源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例如矿山开采、挖沙取土、地下采矿塌陷、能源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废石矿渣堆放等,这些原因都会造成对土地的强烈损害。在重视人类和资源协调的今天,将土地复垦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地位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土地复垦工作坚持谁损害,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复垦。由于历史原因无法确定的复垦义务由政府执行。土地复垦是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土地复垦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实现耕地总量的总量平衡,可以增加土地的质量,可以实现土地的经济效益。土地复垦是一项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的有力措施。

1 土地复垦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土地复垦开发存在问题 我国土地复垦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项目申报的质量不高,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不严谨,项目实施和管理缺乏监督机制,项目的资金使用单一,缺乏灵活性。土地复垦要在规划之前,进行必要的预算编制,在规划方案设计上依托现实条件,在管理验收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在资金使用上保持资金落实到位,不能出现资金的挪用现象和核算不规范现象。土地复垦开发存在的问题是土地复垦综合利用的主要障碍。

1.2 对土地复垦开发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土地复垦开发中,资金不足是一个核心问题,资金没有保障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土地复垦投资环境和投资体制不健全,促使项目申报、评审程序缓慢,在实施过程中,管理和监督出现松懈环节,基层部门无法意识到项目管理的作用。土地复垦工作与地方政府工作是紧密相连的。但是,个别地方政府只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不能从全局上考虑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阻碍了土地复垦的细节实施。

2 积极进行土地复垦实现土地综合利用的对策

2.1 以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土地复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调建设。土地是国有资源,因此在复垦开发过程中,必须要有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必须要坚持政策的指导。这样就会避免人为对土地复垦工作的干扰,免除了土地复垦中安置、补偿、权属等不良问题的产生。建立一系列土地复垦的配套措施,从而实现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将土地复垦与农村建设相结合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农民是我国社会结构的根本。土地复垦必须要与农村建设相结合,要以提升农村的整体效益为基础。在土地使用、分配方法、建设项目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国土资源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要在土地复垦和农村建设方面,给予积极的科学的指导,让农民了解土地再利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项目,提高利用效率。

2.3 实现土地复垦过程中的综合治理 土地复垦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在思想上、计划上、政策上、机制上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土地复垦综合治理包括农村的环境治理、农民思想提升、农民利益保障等内容。土地复垦必须要与农民的利益挂钩,在补偿和安置工作中,改善和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4 投入专项资金,平衡项目调整 土地复垦工作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在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要严格遵循土地复垦资金使用的原则。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外资参与到土地复垦开发中,在农田整理过程中,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利益的兼顾措施。突出土地复垦资金的使用效率。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的目标就是增加耕地面积,因此,在土地整理的项目中,要注意平衡耕地的占有和补充,保证在复垦开发过程中,原有土地和新增土地的具体分配。

结论

土地复垦工作关系到人民与土地的密切关联,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土地复垦工作在我国必须要建立一起一整套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方案。土地复垦对于增加土地面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复垦工作开展的成效对于农业、工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我们研究土地复垦工作,就是以土地为基础,将土地资源利用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土地复垦工作需要不断研究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土地与环境、土地与经济、土地与人民的和谐共存,实现经济与社会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淑芬,魏英林,张才厚,关于土地复垦工作的思考,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篇5: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草案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立法依据】为保证土地复垦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复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历史遗留】条例第三条规定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是指:

(一)土地复垦义务人灭失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

(二)《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以前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

第三条

【复垦原则】土地复垦应当坚持耕地优先。生产建设活动损毁耕地以及临时占用耕地造成损毁的,能复垦为耕地的,应当复垦为耕地;损毁其他土地的,也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

第四条

【管理机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土地复垦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铁路、交通、水利、环保、能源、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和行业指导监督。

第二章 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

第五条

【编制方案】符合条例第十条规定情形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办理建设用地申请或者采矿权申请手续时,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组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随有关报批材料报送有审查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第六条

【方案格式】土地复垦方案分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和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损毁土地10亩以下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其他生产建设项目应当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第七条

【方案要求】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生产建设周期长、需要分阶段实施土地复垦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在土地复垦方案中,原则上以五年为一个阶段,编制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二)跨县域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分阶段进行土地复垦的,应当在土地复垦方案中附以县为单位的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分阶段进行土地复垦的,应当附以县为单位的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三)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和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应当明确阶段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位置、主要措施、投资概算、工程规划设计,并按年度分解土地复垦任务及费用安排。

第八条

【审查内容】土地复垦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审查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方可通过审查:

(一)土地利用现状准确;

(二)损毁土地的分析预测科学;

(三)土地复垦目标、任务和工程布局合理;

(四)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合理;

(五)土地复垦标准和措施符合实际;

(六)土地复垦费用测算充足且计提与使用方案清晰;

(七)土地复垦计划安排科学;

(八)土地复垦保障措施可行;

(九)土地复垦方案已经征求意见并采纳合理建议;

(十)属于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情形的,附有土地复垦阶段计划、年度实施计划或者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在土地复垦阶段划定、工程布局、费用安排、工程措施等方面与土地复垦方案统筹一致。

第九条

【审查意见】有审查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受理土地复垦方案审查申请后,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在三十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专家论证时间不计入审查时间。土地复垦方案通过审查的,有审查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向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土地复垦方案审查意见书。土地复垦方案审查意见书应当包含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有关内容。土地复垦方案未通过审查的,有审查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土地复垦义务人。

第十条

【补充编制方案】条例施行前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手续或者领取采矿许可证,条例施行后继续从事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损毁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两年内完成土地复垦方案的补充编制工作,报有审查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生产建设周期少于两年的建设项目,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建设活动结束前三个月完成土地复垦方案的补充编制工作,报有审查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一条

【重新编制方案】土地复垦义务人因生产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规模等发生变化,或者因情况变化需要新临时占用土地,以及采矿权发生扩界变更等重大内容调整的,应当在三个月内重新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原审查机关审查。

第十二条

【保障措施】土地复垦义务人不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依照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在申请新的建设用地时,有审查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审查;在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注销时,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第十三条

【规划设计】土地复垦义务人在实施土地复垦工程前,应当依据审查通过的土地复垦方案进行土地复垦规划设计,落实土地复垦预算,报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复垦帐户】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与损毁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双方约定的银行设立土地复垦费用专门账户,足额计提土地复垦费用。土地复垦义务人计提的土地复垦费用,归土地复垦义务人所有。

采矿生产建设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中已经包含了土地复垦费用的,土地复垦义务人不再计提土地复垦费用。

第十五条

【资金管理】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与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银行共同签订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对计提的土地复垦费用进行管理。

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中规定的资金数额应当以土地复垦方案和土地复垦预算为依据,并明确土地复垦费用计提和使用的时间、数额、程序、条件等管理方式和违约责任等。

第十六条

【防控措施】土地复垦义务人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应当遵循“保护、预防和控制为主,生产建设与复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可能被损毁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应当进行表土剥离,分层存放,分层回填,优先用于复垦土地的土壤改良。表土剥离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低于三十厘米。表土剥离应当在生产工艺和施工建设前进行或者同步进行;

(二)露天采矿、烧制砖瓦、挖沙取土、采石,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应当合理确定取土的位置、范围、深度和堆放的位置、高度等;

(三)地下采矿或者疏干抽排地下水等施工,对易造成地面塌陷或者地面沉降等特殊地段应当采取充填、设置保护支柱等工程技术方法以及限制、禁止开采地下水等措施;

(四)禁止不按照规定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粉灰、废油等。

第十七条

【质量控制】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对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规模、程度和复垦过程中土地复垦工程质量、土地复垦效果等实施全程控制,并对验收合格后复垦土地的各项质量指标、土地复垦效果等进行五年以上的跟踪评价,采取管护措施,保证土地复垦效果。

第十八条

【年度报告】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年度土地损毁情况,包括土地损毁方式、位置、权属、面积、程度等;

(二)年度土地复垦实施情况,包括复垦地类、位置、面积、权属、主要复垦措施、工程量等;

(三)年度土地复垦费用预存、使用、管理等情况;

(四)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年度报告内容。

第十九条

【代复垦】土地复垦义务人确实没有条件自行复垦的,或者复垦土地经两次验收仍不合格的,可以向损毁土地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代复垦申请。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审核,经审核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土地复垦义务人按规定缴纳土地复垦费,由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代为组织复垦。

第二十条

【损失补偿费】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损失补偿费包括下列内容:

(一)房屋以及地上附着物拆迁补偿费;

(二)青苗补偿费;

(三)地面沉降等造成房屋损坏补偿费;

(四)土地损毁等造成农用地地力下降补偿费;

(五)水源破坏等造成生产生活困难补偿费;

(六)其他补偿费。

第二十一条

【义务转移】土地复垦义务人依法转让采矿权或者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复垦义务同时转移。第三章 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

第二十二条

【调查评价】开展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调查评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损毁土地现状调查,包括地类、位置、面积、权属、损毁类型、损毁原因、损毁时间、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二)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包括损毁程度、复垦潜力、利用方向及生态环境影响等;

(三)土地复垦效益分析,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等效益。

第二十三条

【历史遗留认定】土地复垦义务人对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认定有异议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复核。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答复。土地复垦义务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裁定。

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出的认定结果不符合规定的,可以责令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重新认定。

第二十四条

【复垦规划】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应当与土地整治规划相衔接,并充分听取公众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明确土地复垦的原则、目标、任务、重点区域和工程及资金安排;

(二)合理划定复垦土地的利用布局,确定利用方向;

(三)预期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效益;

(四)实施土地复垦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五条

【复垦计划】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制定土地复垦年度计划,分年度、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第二十六条

【资金来源】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资金来源包括下列资金:

(一)土地复垦费;

(二)耕地开垦费;

(三)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四)各级财政扶持资金;

(五)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

(六)可用于土地复垦的耕地占用税地方留成部分;

(七)其他可用于土地复垦的资金。

第四章 土地复垦验收

第二十七条

【申请验收】土地复垦义务人完成土地复垦任务后,应当组织自查,向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验收书面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项目竣工报告和竣工图;

(二)地籍变更资料;

(三)监理总结报告;

(四)质量评估报告;

(五)规划设计和预算执行报告;

(六)自查报告和资金审计报告;

(七)其他检测报告。

第二十八条

【分级验收】生产建设周期长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可以分阶段提出验收申请,有验收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分级验收。

阶段验收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竣工验收由同意土地复垦方案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或者委托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

第二十九条

【验收内容】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组织邀请土地、矿产资源、水利、工程技术、财务管理等有关专家,依据土地复垦方案、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对下列内容进行验收:

(一)土地复垦计划目标与任务完成情况;

(二)规划设计与预算执行情况;

(三)工程建设质量;

(四)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

(五)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情况;

(六)工程管护措施。

第三十条

【结果公示】土地复垦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形成初步验收结果后,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项目所在地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十日。

相关土地权利人对验收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内向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书面提出。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会同同级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核查,形成核查结论反馈相关土地权利人。异议情况属实的,还应当向土地复垦义务人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第三十一条

【验收合格确认书】土地复垦工程经阶段验收或者竣工验收合格的,有最终验收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出具验收合格确认书。验收合格确认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土地复垦工程概况;

(二)损毁土地情况;

(三)土地复垦完成情况;

(四)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处理意见;

(五)验收结论。

第三十二条

【政府投资验收】政府投资的土地复垦项目竣工后,由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项目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初步验收,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以土地复垦项目设计书和批准的项目计划与投资预算作为验收依据;

(二)验收程序除依照本章规定外,按照资金来源渠道及相应的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初步验收完成后,依照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进行最终验收,并依照本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出具验收合格确认书。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代复垦的项目竣工后,依照本条规定进行验收。

第三十三条

【其他投资验收】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或者社会投资进行复垦的土地复垦项目竣工后,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以审查同意的土地复垦项目设计书作为验收依据;

(二)验收程序参照本章规定执行。

第五章 土地复垦激励措施

第三十四条

【税费政策】土地复垦义务人在两年内将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农用地复垦恢复为原用途的,可以依照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凭验收合格确认书向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退还耕地占用税的申请。

经审核属实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十五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出具意见,按照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向土地复垦义务人退还耕地占用税。

第三十五条

【社会投资】社会投资将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为耕地的,除依照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办理外,还可以采取以下鼓励措施:

(一)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在土地复垦资金中给予投资者不低于投资额百分之十五的资金补助;

(二)属于将非耕地复垦为耕地的,经验收合格后,可以按照一比一的比例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市、县政府可以出资购买指标,土地权属关系不变。

第三十六条

【政府投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投资将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的,依照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可以按照一比一的比例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复垦后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集体使用。

对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建设用地复垦面积较大、成效较好的地区,国土资源部可以在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时予以优先考虑。

第六章 土地复垦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监管措施】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年度检查、专项核查、例行稽查等形式,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复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当事人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当事人就土地复垦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三)进入土地复垦现场进行勘查;

(四)责令被检查当事人停止违反条例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动态监测】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土地复垦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对土地复垦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和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土地损毁、土地复垦和验收结果等动态信息。

第三十九条

【政务公开】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复垦管理规定、技术标准、土地复垦方案审查结果、土地复垦规划、土地复垦项目安排计划等重大事项。

第四十条

【报告评价】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按季度和按年度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损毁情况、土地复垦工作开展情况等逐级上报。

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落实土地复垦法律法规情况、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土地复垦效果等进行绩效评价。

第四十一条

【档案管理】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对土地复垦档案实行专门管理,将土地复垦方案、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年度实施计划、土地复垦资金使用监管协议、土地复垦实施情况和监督检查报告、土地复垦费用审计报告、土地复垦验收有关材料、土地复垦项目计划书和实施方案等进行档案存储与管理。

第四十二条

【复垦利用】复垦后的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登记相关手续。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监管责任】条例第三十六条第六项规定的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包括下列行为: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批准代复垦,或者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批准代复垦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未编制土地复垦规划,未落实土地复垦计划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出具退还耕地占用税的意见,或者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出具退还耕地占用税的意见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规定,未开展土地复垦动态监测和监督检查,未公开土地复垦有关重大事项的;

(五)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

第四十四条

【未备案土地复垦方案、规划设计和预算的法律责任】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将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和土地复垦预算报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处罚。

第四十五条

【未计提复垦费用的法律责任】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在土地复垦费用专门账户中及时足额计提土地复垦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处罚。

第四十六条

【未开展土地复垦质量控制的法律责任】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开展土地复垦质量控制和跟踪评价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处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篇6:山西省土地复垦条例

《土地复垦条例》确立了新形势下进一步规范土地复垦活动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是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深化和体现。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土地复垦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特别是要结合山西省有关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创新矿业用地管理机制合作协议的精神要求,利用我省矿山企业兼并重组的有利契机,把土地复垦工作作为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抓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做到准确理解、掌握和应用;要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争取政府支持、加强部门协调、强化责任主体配合,构建土地复垦共同责任机制。

二、准确把握,明确监管职责

《土地复垦条例》对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复垦监管职责提出了严格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明确各自的监督管理职责,按照《通知》要求,对各类土地复垦施行全面、全程监管;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后续工作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晋国土资函〔〕127号)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督促土地复垦义务人严格依照国土资源部第17号公告的《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技术要求,尽快编报《土地复垦方案》,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后续工作中《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工作,认真做好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的初审、论证和审批备案工作,切实履行复垦方案的实施监管责任;同时要督促土地复垦责任人自觉履行复垦义务、落实复垦责任、实施土地复垦项目,不断推动土地复垦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土地复垦条例》明确了土地复垦责任主体,划分了土地复垦责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土地复垦工作职责,抓紧机构建设、人员培训,研究监管工作流程,结合土地整治规划,及早启动本区域损毁土地现状及复垦潜力调查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土地复垦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土地资源损毁的情况和土地复垦效果等情况,不断探索土地复垦工作的有效制度,逐步规范全省土地复垦工作的管理。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反腐惩防体系

要以《土地复垦条例》为重要依据,结合我省矿业用地改革的实际、积极探索土地复垦工作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特别要建立土地复垦工作中的反腐惩防体系,要依法行政,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理念,确保土地复垦工作健康、稳步的前进。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支持矿山企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要在工作的协调上发挥作用,在相关资料的提供上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以任何名义对企业和报告编制单位设置门槛,不准吃、拿、卡、要,不准在资料提供上推诿扯皮,借机向企业和报告编制单位收取不合理的费用。

五、主动作为,职能到位,加强土地复垦任务和义务的落实

上一篇:土木工程系简介下一篇:公园游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