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和程序设计教案

2024-08-05

程序和程序设计教案(精选6篇)

篇1:程序和程序设计教案

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教案

教学目的: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为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家有关部门特别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等。为此,开设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课程,为毕业生解答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疑问,帮助他们充分用好国家促进就业的政策,将对广大毕业生的求职道路和职业选择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

1、掌握现行就业政策

2、了解就业有关规定

3、熟悉就业流程

教学重点:让毕业生了解国家近期就业政策,尤其是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重点了解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应征入伍、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五项与本校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国家政策,以及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代偿政策。教学课时:6学时 教学内容:

1、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沿革

2、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有关规定

3、人事代理制度

4、就业工作程序 第一节

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有关规定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沿革 ◇经济发展: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1978年,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应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变化。◇制度变革:统包统分→自主择业;派遣证→报到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了两次重大变革,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为适应国家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了从政府指令性计划分配到“市场导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转变,这次重大变革的突出特点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这是一次深刻的成功的变革。

本世纪初,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进一步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重大而深刻的又一次变革。这一轮变革的显著特点是:在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突出强化政府积极促进就业的职能,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和机制,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模式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一是确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高等学校积极作为、社会各界多方支持的工作机制。二是形成了国家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框架体系,这个政策体系很全面,涵盖了针对就业指导、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失业登记、临时救助等多个方面的近百项政策措施。三是基本建立了以高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由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共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四是探索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途径和办法,通过政策激 励和项目实施初步疏通了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形成了一定声势。五是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初见成效,高校人才培养进一步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这些政策和措施保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较大幅度增长,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当年实现就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一)就业方针和原则

☆原则:“公开、公正、择优、自愿。”

☆机制:“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1、各地公安部门凭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2、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以申请把户口、档案托管在学校或迁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3、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户口可留在原籍或根据本人意愿迁往工作所在地。

☆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有关政策

1、三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2、已办理失业登记的毕业生,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3、自愿到西部地区及县级以下基层创业的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时,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4、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当地办理人事代理和社会保险等有关手续。

☆面向基层就业的有关政策

1、自愿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下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的毕业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利息政府代为偿还。

2、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的毕业生,提前执行转正定级工资,高定 1至2 档工资标准。

3、从 2006 年起,自治区、市级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三 分之一的职位应从具有 2 年以上乡镇、村、社区、非公 有制单位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中择优录用,以后逐年提高。

4、县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都要结合岗位需要,留出一 定数量的空缺职位,从基层经过 2 — 3 年锻炼的选调生中择 优选拔。

5、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到农村就业的,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市、县两级政府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其人事档案由县级人事部门管理。

6、到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考研,可以适当加分;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学籍保留2年。

☆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

1、学校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尽量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

2、各地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

3、登记失业的困难毕业生,列入劳动保障部门的援助范围。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专门台账,确定专人联系,提供就业援助和培训援助。

(三)毕业生就业有关规定 ☆患病、残疾毕业生的有关规定

1、学校将在派遣前对毕业生进行健康检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让其回家修养。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学校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可以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一年后仍未治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户口和档案材料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办理。

2、残疾毕业生就业有困难的,学校提供就业援助,并按有关规定由生源所在地民政部门安置。

☆关于就业歧视: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 知》。通知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

通知指出,因职业特殊确需在入学、就业体检时检测乙肝项目的,应由行业主管部门向卫生部提出研究报告和书面申请,经卫生部核准后方可开展相关检测。

通知强调,入学、就业体检需要评价肝脏功能的,应当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简称转氨酶)项目。对转氨酶正常的受检者,任何体检组织者不得强制要求进行乙肝项目检测。

另外,除卫生部核准并予以公布的特殊职业外,健康体检非因受检者要求不得检测乙肝项目,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予以拒绝招(聘)用 或辞退、解聘。有关检测乙肝项目的体检报告应密封,由受检者自行拆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阅他人的体检报告。

☆结业生的有关规定

1、结业生由学校向用人单位一次性推荐或自荐就业,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派遣,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

2、在规定时间内无单位接收的,由学校将其档案、户口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即参加高考时户籍所在地,家居农村的保留非农业户口),自谋职业。

3、已被录用的结业生,在国家财政拨款单位就业的,其工资待遇比国家规定的毕业生工资标准低一级。结业生在一年之内获得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毕业资格,工资待遇从补发证书之日起按毕业生对待。

☆肄业生的有关规定

大学肄业的学生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国家不负责其就业派遣。其档 案和户口转回其生源所在地,自谋职业。

☆毕业离校时未就业毕业生的有关规定

1、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培训费用主要由学校承担,教育主管部门适当补贴。

2、可以到各类人才和中介机构登记求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免费提供服务。

3、就业见习制度。各地有关部门为回到原籍的未就业毕业生有计划地安排就业见习,协调落实见习生的基本生活补助,并免费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见习期,一般为六个月,最长不能超过一年。

4、失业登记。有就业意愿的应届毕业生9月1日后仍未就业的,可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

5、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困难的,由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

☆就业协议书的规定

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经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协商的协议,也是毕业生报到前表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之间存在就业和录用意向的明确的和唯一的凭证。

1、学校凭就业协议书派遣毕业生。学校依据就业协议书开出“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同时按照就业协议书要求转移学生档案。

2、协议书实行编号管理,每一位毕业生都有自己的独立编号。签订就业协议时,不能借用他人的就业协议书。违约或遗失的,应办理违约手续或遗失手续,然后再向就业指导中心申请新的协议书。

☆违约金的规定

1、毕业生违反就业协议,未到协议单位就业,不得由学校向毕业生收取违约金。协议单位和毕业生的违约问题由双方根据所签订的协议协商解决。

2、职业中介机构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和其他证件,或者向劳动者收取押金。☆档案、户口托管的规定

1、申请档案、户口留校的同学原则上要求是已有明确的就业意向或已落实就业单位但单位要求先试用一段时间再决定录用的同学,同时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按学校规定时间到学生活动中心现场办理托管手续,逾期一律不再受理。

2、档案、户口托管期为两年。期满,由学校把档案迁转到广西人才市场、南宁市人才市场或广西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由人才市场或服务中心通知毕业生办理人事代理手续和户口迁移手续。

(四)国家项目及地方项目的有关政策

1、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

☆背景资料:2003年6月8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和原人事部联衔下发《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决定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含高职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服务期为1—2年。

☆相关政策

1、服务期间中央财政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含交通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其中生活补助每月600元/人(在西藏服务的,每月800元/人),交通补贴每年人均1000元(在西藏、新疆服务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另行确定)。

2、服务期间计算工龄,党团关系转至服务单位。本人要求户口和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按照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服务期满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3、服务期间可兼职或专职担任所在乡镇团委副书记、学校及其它服务单位的管理职务。

4、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给予加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具体规定在当年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中予以明确。

5、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可适当加分,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具体规定由省级公务员考试录用主管机关在当年招考中予以明确。

6、服务期满将对志愿者作出鉴定,并存入本人档案;考核合格的,颁发证书,作为志愿者服务经历和就业、创业的证明。

7、服务单位应向志愿者提供住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在录用党政机关公务员和新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优先录用、招聘志愿者。

8、服务期为1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奖章。服务期为2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表现优秀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表现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等评选。

2、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

☆背景资料:2006年2月25日,中组部、原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和团中央联衔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决定从2006年起连续五年,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2万数量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含高职毕业生),安排到乡镇从事“三支一扶”工作。服务期2—3年。

☆相关政策

(1)户口根据本人意愿转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服务单位所在地。(2)服务期间人事档案统一转至服务单位所在地的县级政府人事部门,提供免费人事代理服务。(3)自治区“三支一扶”办公室将“三支一扶”大学生培养教育纳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划,作为高级专业技术骨干后备人才实行动态管理。自治区“三支一扶”办公每年组织更新专业知识培训。

(4)“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教育由指定的一名镇领导或专家负责传、帮、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情况记入个档案。

(5)“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第二年,在不影响服务工作的前提下,可参加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服务期间,可参加执业资格考试。

(6)“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间的生活、交通补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费用的标准与西部志愿者相同。由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统一支付。

(7)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颁发由人事部统一印制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证书》,面向市场自主择业。

(8)“三支一扶”大学生参加各类高校应届毕业生双向选择会或政府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才招聘会,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意向协议的,经市及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可按有关规定,直接进入面试或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程序。

(9)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建立人才库,加强对“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培养管理和后续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培训、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按照专业化挑选、专业化培养、专业化使用的原则,根据有关规定,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用人单位的使用情况,经组织考核,精选德才兼备、工作业绩优秀、专业潜能突出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国内外知名院校接受专业培训或攻读相关学位。

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背景资料:2006年5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和中央编办联衔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决定从2006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公开招募毕业生(含专科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服务 期为3年。

☆相关政策

(1)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精神,特设岗位教师聘期3年,在聘用期间,中央财政核拨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特设岗位教师在聘用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各设岗县要严格按照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编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管理的通知》(桂教师范〔2007〕57号)和《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关政策的通知》(桂教师范〔2008〕7号)精神落实相关政策。自治区按照有关标准补助各设岗县(市、区)开展特设岗位教师岗前集中培训费等相关费用。

(2)特设岗位教师享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人事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33号)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3)各设岗县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公办教师招录和管理办法对特设岗位教师进行招聘和管理,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及时将其调整出教师队伍并相应取消其享受的相关政策优惠。要努力为特设岗位教师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妥善解决好特设岗位教师的后顾之忧。

(4)特设岗位教师3年聘期结束后,对考核合格,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必须连人带编落实到具体学校,同时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负担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对重新择业的,各设岗县和各级政府毕业生就业部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为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提 供方便条件和必要的帮助。

(5)聘任期间,特设岗位教师的户口和档案关系按国家公办教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4、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

☆背景资料: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2008年4月10日,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18号),决定以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从2008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选聘2万名专科以上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主要担任村党组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以及村团组织书记和副书记等职务。服务期为2—3年。

☆相关政策

(1)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按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贴、津贴按月发放;参加养老社会保险。

(2)在村任职期间,办理医疗、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

(3)从2010年起,县、乡两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每年考录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时,主要面向任职满2年以上并经考核合格的选聘人员考录;自治区、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考录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时,拿出一定的比例面向任职期满2年以上并经考核合格的选聘人员考录。

(4)对选聘在农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5)在村任职2年后,报考我区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享受适当放宽报名条件、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其中,受聘到国家和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边境县,任职满2年并经考核合格的,笔试成绩加6分,满3年及以上的加8分;受聘到其他县,任职满2年并经考核合格的,笔试成绩加5分,满3年及以上的加7分;被评为县级先进个人的另加3分,被评为市级先进的另加4分,被评为省 部级以上先进的另加8分,多次被评为先进的按加分最高的一次加分。任职满2年并经考核合格的,报考区属院校研究生时,按照组通字〔2008〕18号文件精神,笔试成绩给予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6)在村任职2年后,被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的,直接转正定级,在村任职工作时间计算工龄及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按同条件人员确定工资。

(7)选聘人员在聘用期满后未续聘的,2年内继续享受第(2)、(3)、(4)条待遇和保障政策。

(8)受聘到我区国家和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边境县,且聘期考核合格的,享受《广西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桂财教〔2007〕60号)规定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9)在村任职期间,选聘人员的户口原则上转至所在县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也可根据自愿原则,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聘用期满后,根据流向,可在区内合法固定住所、实际工作单位集体户或工作地派出所直管公共户迁移落户,也可转回大学毕业前的户籍所在地。

(10)财政保障政策。中央财政补贴西部地区的费用为人均每年15000元生活补贴和人均2000元的一次性安置费。自治区财政按照选聘人员人数,将中央补贴全额划拨到各市财政局,各市财政局根据本市选聘人员分布情况将经费划拨至各县(市、区)财政局。中央财政补贴主要用于选聘人员的工作、生活补贴、安置费和购买保险。地方补贴和工作经费由各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解决。

5、选调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工作(简称“选调生”)☆背景资料:2000年,各省(自治区)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

☆选调生与各单位招录的国家公务员有何区别?

选调生与各单位招录的国家公务员都是国家公务员。不同点主要有:一是报名条件不同。选调生的报名条件除符合国家公务员的报名条件外,还要求是学生干部、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服从组织安排的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二是培养目标不同。选调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三是选拔程序不同。选调生的选拔包括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考核等程序。四是培养管理的措施不同。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后,组织部门将通过举办培训班、抽调到上级党政机关跟班学习,鼓励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得力措施进行重点跟踪培养,帮助选调生脱颖而出。

第二节 人事代理制度

一、人事代理的内涵

1、人事代理是指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人事政策法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对其人事业务实行集中,规范、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和系列服务的一种人事管理方式。

2、人事代理的当事人为代理方和委托方。代理方一般是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委托方为需要人事代理服务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

3、人事代理业务可由单位委托,也可由个人委托。委托代理的方式由委托方与代理方商定,并以合同的形式予以明确。

二、人事代理的具体内容

人事代理的具体内容由代理方和委托方协商确定,代理方可以提供如下服务:

1、为委托方提供人事政策咨询,并协助委托方研究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和人事管理方案等。

2、为委托方管理人事关系、人事档案。办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工作;办理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满后的转正定级手续,调整档案工资;出具因公或因私出国、自费留学。报考研究生、婚姻登记和独生子女手续等与人事档案有关的证明材料。

3、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务。从签订人事代理合同之日起按有关规定承认身份,申报职称,计算工龄,确定档案工资,办理流动手续。

4、为委托方接转党团组织关系,建立流动人员党团组织,开展组织活动。

5、为委托方代办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业务。

6、为委托方代办人才招聘业务,提供人才供需信息,推荐所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聘用人员合同签证。

7、根据委托方要求,开展岗位培训,并协助委托方制定培训计划。

8、根据委托方要求,开展人才测评业务。

9、代理与人事管理相关业务。

三、人事代理有关规定

1、凡注册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民办科研机构等无主管单位以及不具备人事管理权限的单位,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均由单位办理委托人事代理。其他以聘用方式使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单位,可根据需要办理委托人事代理。

2、各级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机构在核准委托人事代理的有关材料后,应当和委托单位或个人签订人事代理委托合同书,确立委托关系。

3、单位委托人事代理人员及个人委托人事代理人员在委托人事代理期间,工龄连续计算。

4、尚未就业的个人委托人事代理人员重新就业后,其辞职、解聘前的工龄和重新就业后的工龄合并计算。

5、在委托人事代理项目内有档案工资关系的,其代理期间涉及国家统一调资的,档案工资的调整根据国家及省有关政策,按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核定。

6、单位委托人事代理的大中专毕业生,其见习期考核、转正定级,由 用人单位按期向人才流动机构提供有关毕业生见习期间工作表现等书面材料,其手续由委托代理的各级人才流动机构负责。

7、单位委托人事代理的大中专毕业生在见习期间,解除聘用(任)合同的,毕业生可应聘到其他单位工作,代理其人事关系的人才流动机构继续负责毕业生的见习期管理。待聘期超过一个月的,见习期顺延。

8、委托期间,所委托代理的人员被全民、集体单位正式接收,由其委托代理的人才流动机构凭接收单位人事主管部门的接收函办理其人事关系及档案的转递手续;被其他单位重新聘用的委托人事代理人员,应及时变更人事代理手续。

四、人事代理程序

1、委托方向代理方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材料。个人办理委托人事代理,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须向当地人才流动机构分别提交下列有关证件:

(1)应聘到外地工作的,须提交委托人事代理申请。聘用合同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聘用单位证明信(证明其单位性质、主管部门、业务范围)等。

(2)自费出国留学的人员,须提交委托人事代理申请、原单位同意由人才流动机构保存人事关系的函件、出国的有关材料等。

(3)辞职、解聘人员尚未落实单位的,须提交委托人事代理申请及辞职、解聘证明,身份证复印件等证件。

2、代理方对委托方申报的材料进行审核。

3、委托方与代理方签订人事代理合同。

4、代理方向有关方面索取人事档案及行政、工资。组织关系等材料,并办理有关手续。

5、人事代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由双方以协议的形式予以明确,共同遵守。

第三节 就业程序

一、毕业生就业程序

毕业生接受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从学校就业信息网下载就业推荐表→持就业推荐表到学院申请鉴定并加盖公章,再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申请鉴定并加盖公章→多渠道收集、整理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积极参加校园招聘会,进入人才市场参与就业竞争→携带推荐表和协议书与用人单位洽谈,进行双向选择→经双向选择达成就业意向后,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签好的就业协议或单位接收函编制就业方案并办理就业报到证→毕业生凭报到证到保卫处户籍科办理户口迁移证,到相关部门办党团关系迁移手续→毕业生凭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到用人单位或人才中心办理报到、落户手续→到单位工作两月后,到单位人事主管部门查看本人档案是否收到。

二、学校就业工作程序

(一)9-11月

1、毕业生二次推荐、跟踪调查、统计就业率;

2、开展新一届毕业生生资格审核工作;

3、总结、调研、研讨;

4、制作毕业生宣传材料;

5、开展就业指导、咨询和技能培训服务。

(二)12月至2月

1、收集、整理、发布需求信息;

2、举办校园招聘专场;

3、举办双向选择洽谈会;

4、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会。

(三)3月

1、收集、整理、发布需求信息;

2、举办专场招聘活动;

3、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

4、开展个性化指导;

5、开拓就业市场。

(四)4月

1、收集、整理与发布需求信息;

2、举办招聘专场;

3、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

4、开展个性化指导;

5、开展中期调研与检查

(五)5月

1、收集、整理、发布需求信息;

2、举办专场招聘会;

3、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

4、开展个性化指导

(六)6月

1、举办校园招聘会

2、编制就业方案

3、办理报到证

4、开展文明离校教育

5、举办毕业典礼

6、办理离校手续

7、组织毕业会餐

(七)7-8月

1、归档并邮寄档案

2、毕业生二次推荐、追踪调查、统计就业率

三、单项工作程序

1、毕业生资格审核程序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给各学院下发资格审核表→各学院给毕业班下发审 核表→班长布置宣读审核要求→毕业生审察自己的信息,确认无误,在确认处签名;如发现错误,在错误处修改,然后在确认格签名→班长签字→学院主管领导签字→上交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友情提醒:资格审核必须由学生本人亲自审核,不能委托他人代审,以免信息错误,影响办理报到证。

2、专场招聘会应聘程序

毕业生携带推荐材料参加宣讲会→投递推荐材料→听从工作人员安排,等候按序参加面试

☆友情提醒:着装整洁大方。参加宣讲会时,要保持安静;参加面试时,要充满自信。

3、就业方案流程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就业协议书、录用接受函制订就业方案→下发给各学院→各学院下发给毕业班→班长宣读审核要求→毕业生审核报到单位名称和档案迁转地址,确认后在确认格签字;如发现错误,在错误处修改,确认后在在确认格签字→班长签字→学院主管领导签字→上交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友情提醒:就业方案审核必须由学生本人亲自审核,不能委托他人代审,以免信息错误,影响办理报到证。

4、档案、户口托管程序

毕业生提出申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审核托管资格→签订托管协议 ☆友情提醒:申请档案、户口留校的同学原则上要求是已有明确的就业意向或已落实就业单位但单位要求先试用一段时间再决定录用的同学,同时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按学校规定时间到学生活动中心现场办理托管手续,逾期一律不再受理。

5、违约程序

毕业生向录用单位提出违约申请→和录用单位办理违约手续→凭违约证明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申请新的协议书。

☆友情提醒:违约行为有损学校和毕业生本人的声誉,尽可能避免违 约现象。

6、档案、户口迁转程序

毕业生凭毕业证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开介绍信→毕业生凭介绍信和就业协议书或单位接收证明到广西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办理报到证(转回生源地的,凭毕业证即可)→毕业生凭报到证学校学生工作处事务管理科办理档案迁转,到学校保卫处办理户口迁转。

☆友情提醒:必须备齐材料,以免浪费路费。

7、改派、调整程序

毕业生凭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和就业协议书或新单位接收函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开介绍信→到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审批手续→到广西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办理报到证→到新单位报到。

☆友情提醒:必须备齐材料,以免浪费路费。

篇2:程序和程序设计教案

一、课题: 第2节 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主线:钠和氯气的性质;另一条是方法主线:推广对初中学过的重要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的回顾、总结,再以钠和氯气的性质探究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和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与观察→解释及结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四种基本方法和四个基本程序。

(2)、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性质,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3)、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氯气与铁、铜、氢气、水、碱反应的化学性质。

(4)、了解次氯酸钙、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的性质和重要用途。

(5)、进一步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验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的过程。

(2)、实验探究钠与氧气和氯气性质,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和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探究物质奥秘的习惯;

(2)、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观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四种研究方法和四个研究程序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推进法

七、教学手段:

(1)、资料准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活动探究”等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和课外作业。(2)、将学生分为4个人一组。

(3)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仪器、药品。

八、课时安排:

4个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深入地研究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例如,通过对氢气的可燃性研究,可用作绿色能源和火箭的推进剂;通过对溴化银的感光性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通过对叠氮化钠(NaN3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能快速的分解并产生大量的氮气)的性质研究,制成了汽车安全气囊„„由次可见,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质疑]那么,怎样才能更科学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呢?研究物质的性质有哪些方法和程序呢?这就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过渡]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我们先探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板书]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交流研讨1]①在初中化学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以铁与氧气为例说明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②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试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归纳展示]初中化学在学习过的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

[结论]研究物质的性质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板书]

1、观察法:

[概述与展示](1)、观察法的含义:即仔细观看客观事物或现象。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观察法的内容:

①感官动作:

a、用感官直接观察,主要是看“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变化;“闻”物质的气味;“听”物质变化反应时的声音;“摸”物质的粒度、光滑度,这样的观察灵敏度较低。

B、通过仪器间接观察,这样的观察灵敏度较高。

②大脑思维:

a、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和计划。

b、要积极地进行思维,及时储存和处理通过感官所搜集的信息。

c、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温馨提醒]①在实验室里闻物质的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应用手在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②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或很热的实验仪器。

(3)、观察的实践

观察课题: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观察目的:

①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熔点的高低和硬度、密度的相对大小。

②认识金属钠与水反应所产生的各种现象。

观察内容:

①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挤压黄豆大的钠块。

②取一只250mL的广口瓶,向其中加入150mL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把一只漏斗倒罩在广口瓶的瓶口上,再在漏斗颈上套一支小试管。将切好的金属钠放入广口瓶中,迅速罩上漏斗,收集满生成的气体,然后将收集气体的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检验试管中的气体。观察记录:

[思考]你是如何通过观察来认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与水反应的?在观察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金属钠应怎样保存? [归纳]通过看和听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钠的物理性质和与水反应的现象。观察发现:钠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的活泼金属。在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板书]知识一:

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为97。81℃,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3。

2、化学性质1:在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并放出热量。

2Na+2H2O==2NaOH+H2↑

[小结]研究物质性质的第一种方法——观察法

感观感知→大脑思维→现象分析与综合→性质结论

[作业]

1、下列物质可以用观察法鉴别的是()

A、食盐与白糖 B、银与汞 C、铜与铝 D、生石灰与熟石灰

2、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 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⑤ B.全部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3.怎样观察铁在氧气中点燃反应的实验现象?

第2课时

[引入]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而研究其化学性质通常有采用什么方法呢?

[质疑]通常采用实验法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板书]

2、实验法

(1)、实验法的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实验法应注意事项:

①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因为同样的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②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

③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实验法的实践:

[实验探究]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布置学生阅读、观察、实验、记录并填写活动表。[活动探究](P10)

[板书]知识

二、钠的化学性质2: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白色固体)

2Na+O2Na2O2(淡黄色固体)

[板书]知识

三、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1)、与水反应:Na2O2+H2O==4NaOH+O2↑

(2)、与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

[质疑]到此,我们已学习了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在研究物质的性质的过程中还有其他方法吗?

[交流讨论2](P11)

1、运用所学知识,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的性质

2、对金属的共同性质的预测

物理性质:在常温下,绝大多数为固体,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3、在研究金属钠的性质过程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

[板书]

3、分类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就可以根据这类物质的通性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4、比较法:通过对照比较,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总结]上面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的四种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研究物质某方面性质时,可能只用到一种或两种方法,但在研究物质的整体性质时却常常是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综合应用。

[小结] 三种研究方法两项化学性质一个用途

[作业]

1、研究某气体的性质时,往往需要闻其气味,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

2、下列物质通常状况下不是白色固体的是()

A、金属钠 B、Na2O C、Na2O2 D、蔗糖

3、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描述是()

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4、已知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 CO2+2H2O,现在用一根尖嘴导管来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的方法来检验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证明甲烷燃烧产物中有水的现象依据是 ;

(2)、要证明甲烷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还应进行的实验方法是:。

5、将H2、CO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的现象是

,气体的变为,再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剩余气体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第3课时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那么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

[板书]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交流讨论]以盐酸为例,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什么程序来进行? [归纳总结并板书]

1、基本程序:

(1)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

(2)预测物质的性质

(3)实验与观察

(4)解释及结论

[阅读教材、归纳展示]多媒体展示教材P11图1—2—6,教师讲述:

第一、要观察物质的外观,主要是物理性质,包括存在状态、颜色、气味。

第二、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

第三、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与预测

相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2、基本程序的应用——研究氯气的性质

[引述]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工业上,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等。氯气有毒,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制取和使用氯气时要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板书](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思考]通常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来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回答]从色、态、味、溶解性等方面,可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知识

四、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

(2)、研究氯气的化学性质1 [预测性质]氯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你认为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你准备设计哪些实验来验证你的预测?

[板书]①理论预测:在物质类型上,氯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一般可与许多金属单质发生化合反应,所以氯气可能与钠、铁、铜等金属发生化合反应。由氯化氢的存在可想到,氯气可能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可设计氯气与铁、铜、氢气等反应的实验来验证上述预测。

②实验探究:

[交流与讨论]③解释与结论

a、从哪些实验事实证明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根据实验现象和推断的生成物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知识

五、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Na + Cl2 2NaCl(白烟,水溶液为无色)Fe+ 3Cl2 2FeCl3(棕黄色烟、水溶液为黄色)Cu+Cl2CuCl2(棕黄色烟,水溶液为蓝绿色溶液)

2、与非金属反应:

H2+Cl22HCl(白雾)

2P+3Cl2(少量)2PCl3(白雾)

2P+5Cl2(足量)2PCl5(白烟)

S+Cl2SCl2

[概念辨析]“烟”——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如Na、Cu在Cl2中燃烧分别产生白烟和棕黄色的烟。

“雾”——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如浓盐酸、浓氨水在空气即产生白雾。

[思考]既然氯气的化学性质如此活泼,那么氯元素在自然界是以游离态还是以化合态存在?

[小结]通过研究氯气性质的实验活动,归纳得出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是:

观察物质物理性质→预测物质化学性质→实验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现象解释和结论

[作业]

1、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主干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下列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的第一步的是()

A、预测物质的性质 B、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

C、进行实验和观察 D、做出有关的解释和结论

2、下列物质与氯气反应同时有烟雾产生的是()

A、Na B、H2 C、P D、Fe

3、下列物质的溶液的颜色不正确的是()

A、NaCl—无色 B、FeCl3—黄色 C、CuCl2—棕黄色 D、HCl—无色

4、根据Na2O、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写出Na2O、Na2O2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4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对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那么氯气还能与其它物质反应吗?能与水反应吗?

[板书]

2、基本程序的应用——研究氯气的性质(3)、研究氯气的化学性质2:

①理论预测:氯气可能与水反应。

[探究引导] a、氯气和水都是中性物质,共含三种元素:Cl、H、O,若能与水反应,试判断可能生成的物质?(用排列组合法判断得:HCl、O2、H2、氯的氧化物,以及H、Cl、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HClO、HClO4)

b、展示一瓶新制的氯水,观察有无气体放出?由此可做出什么判断?(无气体放出,说明没有生成O2、H2,只可能是生成了盐酸、氯的氧化物或氯的含氧酸)

c、若能证明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氯的含氧酸,则可确认氯气能与水反应。

②实验探究:

a、探究方法:

[思考]要证明是否生成了盐酸可选什么试剂和方法?已知氯的含氧酸有漂白性,要证明生成了氯的含氧酸可选什么试剂和方法?(引学生分析归纳出选用镁条、硝酸银和红纸条与氯水反应)由此需要设计哪几个实验?

b、实验及实验记录:

[板书]知识

五、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与非金属反应:

3、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HClO具有漂白性,遇到有色的物质,能使有色的物质褪色,HClO也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提问]根据氯气的这个性质,在工业生产上有和应用?

[回答]用于自来水的生产。

[提问]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事实,推断氯气能否与碱溶液反应,若能反应写出Cl2与NaOH、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推断后归纳板书]

4、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时的尾气吸收和工业上制漂白剂,如84消毒液)

2Cl2+2Ca(OH)2=CaCl2+Ca(OH)2+2H2O(应用于工业上制漂白粉)

[知识拓展]NaClO和Ca(ClO)2是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有效成分,使用时加入稀盐酸或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发生反应生成的次氯酸起到消毒和漂白作用。

如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lO2是新型的高效消毒剂和漂白剂。

[阅读自学]化学探究过程中的模型与假说。

[归纳]

1、关于模型:(1)、模型的定义: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化模拟。

(2)、模拟的分类:一般可分为物体模型和思维模型两大类。

例如,研究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就是物体模型;而研究原子结构中所建立的各种模型就是思维模型。

2、关于假说:以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为依据,面对未知事实或规律所提出的一种推测性说明。假说提出后需要得到实践的证实,才能成为科学理论。

例如,道尔顿的原子学说。

[知识拓展]学生阅读教材P16“化学前沿”,了解相关知识。

[概括整合](教材P16,多媒体展示,师生概括)

[小结]本节知识网络:

[作业]

1、下列物质能使红墨水褪色的是()

A、活性炭 B、NaOH溶液 C、盐酸 D、氯水

2、下列物质与氯气不起反应的是()

A、Al B、S C、CaCO3 D、KOH

3、下列物质不可以作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是()

A、氯水 B、石灰水 C、次氯酸钠 D、次氯酸钙

篇3:程序和程序设计教案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是指采取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证明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事实的根据。[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源于英美法系, 在1914年美国Weeks.v.U.S一案的裁判中得到确立, 并在1966年Miranda.v.Arizona一案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得到完善, 并逐步为大陆法系国家效仿, 进而形成了不同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在我国,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直是刑事诉讼法司法改革的重点, 也是难点。2010年7月1日, 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标志着我国在司法层面上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对我国现行刑诉法作出了重大的修改, 在立法层面上首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成为人权保障的具体制度。

我国于1998年9月加入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 并在司法实践中努力禁止以非法手段取证。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不仅是世界司法史的潮流所驱, 更是因为该规则对于实现司法正义, 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是程序价值, 即有利于保障司法程序的合法、有序的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是我国刑事司法中保障人权的宪法依据。而在刑事司法中, 保障人权主要是保障诉讼参与人的人权, 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 处于被国家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地位, 属于相对弱势的群体, 其合法权益更容易被侵犯, 这就要求侦查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 采取合法的手段来获取证据, 严禁采取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人权的方式获得证据。而通过对非法证据的排除, 将侦查人员通过非法程序获得的“劳动果实”排除在法庭之外, 能从源头上遏制公权力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侵害, 保障无罪的人不受追究, 有效防止刑讯逼供和冤假错案。

二是实体价值, 即有利于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杜培武案”、“赵作海案”、“呼格吉勒图案”等等的冤假错案的发生, 几乎都伴随着刑讯逼供现象, 这些案件的当事人都是因为受不了刑讯逼供才进行的虚假供述, 从而导致案件事实未被查清, 犯罪嫌疑人就被定罪量刑了, 可见程序的违法大都影响实体的真实性。实践证明, 刑讯逼供或者其他违法手段获得的证据, 更多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法承受痛苦而被迫招供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把非法证据完全排除在外, 虽然可能使得部分有罪之人免于诉讼, 但更多的是能让无罪之人免于被定罪、处罚,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根据虚假证据对案件事实作出的错误认定, 有利于实现实体上的正义, 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

根据《刑诉法》第五十条、五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 我们可以就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进行探讨。

(一) “非法证据”的界定

非法证据, 顾名思义就是采用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在英美法系中, “非法”是指侵犯了宪法所规定的权利。美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等多种权利, 而我国宪法只是规定了人身权、住宅权、通讯自由权等内容, 故而在我国, “非法”单以违反宪法规定必有遗漏, 应当是指违反了宪法及刑事诉讼法中有关人权的相关规定。[2]

根据《刑诉法》第五十条规定的“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 我们可以认定, “刑讯逼供”、“暴力”、“威胁”、“引诱”这些都属于非法手段。但是, 对于“其他非法手段”, 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例如, 在司法实践中, 对于毒品犯罪, 侦查机关大多采取“诱惑侦查”的方式, 即由侦查人员假扮购买毒品的人员进行“钓鱼”, 由于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非常大, 此类证据一般都会在审判中获得支持。该类侦查方式, 是否符合“诱发助长犯罪”的标准, 得到的证据是否应该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这类问题还未有相关规定予以解答。又例如, 在目前的侦查中, 对犯罪嫌疑人直接采取的刑讯手段已经变得很少, 更多的是采取变相的手段, 如疲劳审问, 受酷热、冷冻、饥饿等, 这些是否属于“等”里的非法手段, 也未有明确, 亟待解决。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

1. 非法言辞证据

言辞证据是以人的言辞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 其真实性依赖陈述者的记忆力、判断力和表达能力, 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非法言辞证据又是以非法手段侵犯人权获取的, 其真实性受到的破坏较大, 不应当作为定案的依据, 应当予以绝对的排除。在司法实践中, 存在着违法羁押、超期羁押的现象, 在该种情形下获得的言辞证据, 是否应当属于排除范围?笔者认为, 违法羁押、超期羁押虽然未对被讯问人员的身体、精神进行了直接伤害, 但仍属于侵犯了被讯问人员的人身权利, 故在违法羁押、超期羁押的情形下取得的言辞证据, 应当予以排除。实践中还存在着“二次口供”问题, 即第一次口供是属于非法手段获得的, 但第二次口供是在合法获得, 那“二次口供”是否是合法证据?笔者认为, 第二次口供虽然不违反法律规定, 但其是建立在第一次非法言辞证据的基础上获得的, 仍然影响真实性, 故应当予以排除。

2. 非法实物证据

根据《规定》第十四条及《刑诉法》第五十四条的内容, 非法实物证据排除需满足“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两个条件。其中“明显违反法律规定”这一条件在司法实践中还能比较客观被应用, 而“可能影响公正审判”这一条件, 则更多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这可能导致非法实物证据并不能被有效排除。实物证据具有客观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司法实践中, 实物证据虽为非法取得, 但其真实性往往不受影响, 如果进行排除, 经常会使案件侦破难度加大、有罪之人不能被绳之以法, 故在侦查人员作出补正或合理解释后, 该证据往往会被采纳。笔者有疑问, 明知该实物证据为非法取得, 还允许予以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 是否不太恰当?例如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形下, 侵入住宅进行取证, 能否在事后进行补办搜查令, 而就能够采纳取得的实物证据?笔者认为不能, 因为住宅安全的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 该种行为似乎存在了藐视宪法之嫌。故笔者建议, 将该条款改为“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的, 又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 该物证、书证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 应当予以排除”, 这样的条款, 是否更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

3.“毒树之果”

“毒树之果”, 指的是以非法收集到的证据为线索, 再合法收集到的证据, 是非法证据的衍生物。即是指非法收集到的证据是“毒树”, 之后合法收集到的证据是“毒树之果”。[3]“毒树之果”是独立的新证据, 不同于原始证据。例如在抢劫案件中, 根据犯罪嫌疑人在刑讯逼供下的口供搜集到的赃物, 就是属于“毒树之果”, 该口供就是“毒树”。而该犯罪嫌疑人在刑讯逼供后, 在合法讯问下再次进行相同供述, 第二次的供述是属于非法证据的范畴, 而非“毒树之果”。在我国现行法律中, 并未规定“毒树之果”的处理方式。目前我国的刑事侦查技术水平不是特别先进, 如果完全排除“毒树之果”, 则可能导致“犯罪失控”, 笔者认为, 应当对“毒树之果”进行辨别, 有条件的予以采纳, 应当综合考虑第一次取证的违法程度、两次证据之间的关联度、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的影响、社会正义的舆论导向等等多方面的因素。纵然司法健全如美国, 也通过各种判例, 规定了不完全排除“毒树之果”的种种规则, 我国要完全建立起“毒树之果”排除规则, 仍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应用到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来, 必须要有相配套的程序予以支持, 否则, 这也只是纸上谈兵。

(一) 提出主体

根据《规定》及《刑诉法》规定, 非法证据排除的提出主体是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但是在司法实践中, 非法取证会损害到第三方的利益, 那么该第三方能否作为提出主体呢?这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未涉及。例如, 在侦查人员非法进入他人住宅取证时, 侵犯的不只是犯罪嫌疑人的住宅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 往往还有同住的其他人员的权利, 那么同住人员能否申请排除呢?

(二) 证明责任

1、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承担初步的举证责任。

《规定》第六条“……法庭应当要求其提供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线索或者证据”, 要求必须由被告方提供相关线索或者证据, 由法官对其受到非法取证的可能性进行初步判断, 才能启动审查排除程序。“启动这一程序的初步责任应由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承担, 以避免不负责任地随意启动对证据合法性的‘审理’程序的情况”。2、公诉人承担收集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这是由于检察机关不仅是公诉机关, 承担着惩罚犯罪的责任, 更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次, 检察机关是国家机关, 行使国家公权力, 在举证能力问题上, 远大于个人, 故由其调查取证, 更能查清真相, 提高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可能性。3、法院承担对非法证据调查核实的责任。《规定》第八条“法庭对于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有疑问的, 可以宣布休庭, 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该条规定赋予了法院主动核实的权利, 有利于查清事实, 保护被告方的合法权益。

(三) 证明标准

《规定》第十一条“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 公诉人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能够确实、充分的, 该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可以看出, 证明证据合法的标准是“确实”、“充分”, 这是最高层次的证明标准。但是笔者认为, 我国刑侦的条件不够完备, 并没有在全部案件中做到同步录音、录像, 故不可能百分百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法庭应当参照本规定有关规定进行调查”, 该条款补充了司法实践中的缺憾, 即法庭认为公诉人提交的证据不能让其信服, 可以主动调查。这两条规定其实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 已经确实充分的证据不需要调查, 需要调查的证据就不确实充分而应当排除。我们是否能够借鉴国外的制度, 降低证明标准呢, 只要证明被告人供述合法的证据的证明度大于非法取证存在的可能性, 是否就可以对供述进行采纳呢?

(四) 排除主体

非法证据排除的主体是检察机关和法庭。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发现非法证据的, 可以进行调查核实。法庭对控辩双方提交的证据存在疑问的, 也可以进行调查。这是由于检察机关和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处于的地位决定的。然而在司法实践中, 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时, 往往是主要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接触案件, 直接与当事人接触的机会很少, 故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的机会也很少。而检察机关在某几类案件中承担着侦查职责, 那其如若存在非法取证的情况, 对自身监督肯定会减弱。那么是否可以加入第三方力量对非法证据进行排查, 例如建立非法证据排除陪审团?

(五) 排除的诉讼阶段

根据《规定》和《刑诉法》的内容, 非法证据排除的诉讼阶段包括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阶段和审理阶段。在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中, 排除的诉讼阶段是在审判阶段。我国将排除阶段扩展到审查起诉阶段, 能够避免非法证据流入审判阶段, 使法官过多接触非法证据, 影响其自由心证, 造成非法证据对案件实际审判的影响。笔者认为, 尽早排除非法证据, 能够减少其对后续调查的影响, 故能否将排除阶段更加前移至侦查阶段呢?

四、结语

由于非法证据未排除造成的冤假错案, 最近被媒体屡屡暴光, 这不仅严重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更是对司法机关的公平、正义的形象的一种打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效应用, 能够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不仅能够规范侦查人员的取证工作, 更是对中国司法进程的大力推动。

参考文献

[1]陈光中.刑事证据制度改革如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之探讨—以两院两部<两个证据规则>之公布为视角[J].中国法学, 2010 (6) .

[2]陈光中.刑事证据制度改革如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之探讨—以两院三部<两个证据规定>之公布为视角[EB/OL].中国法学网, 2010.

篇4:程序和程序设计教案

关键词:指导性行政程序;强制性行政程序;关系与区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行政行政法治也出现与时俱进的特点,现代行政法治提倡对行政权进行有效控制,对公民权利进行有效保障。而行政程序是对行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方式之一,是现代行政法的组成部分,区分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对于认识行政行为,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概述

程序,是指“有一定的行为方式、步骤和时间、顺序构成的行为过程”,在法律上,程序更为严格,即“由国家法律与已设定的规范,并按照一定的时间、方式、顺序和步骤予以作出决定的过程”。那么关于法律程序中的行政程序,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主流观点认为,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行为运行中活动的程序。行政程序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将行政程序按照其l生质的不同又可分为指导性行政程序和强制性行政程序。

(一)指导性行政程序概述

随着行政法治的不断推进,指导性行政行为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出现缓解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紧张对立的关系,给与行政主体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有助于整合行政主体的行政目标和给予行政相对人更多的创新力度。但是指导性行政行为的灵活性和自由裁量性并不表明指导性行政程序没有严格统一的控制,一切权力的行使都要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明确指导性行政程序对于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制性行政程序概述

国家强制力是保障社会有条不紊运行的最有力的屏障,行政强制的出现可以更好地规范行政相对人的行为,使得国家的各项政策能够更好地实施,也可以保障行政主体的行政目标的更好實现。当前我们倡导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强制性行政程序予以规范,更好的束缚行政主体的行为。

强制性行政程序的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必须严格遵守行政程序,不得增加或减少行政行为的步骤、方法、时限,也不得颠倒顺序。没有选择性是强制性行政程序的最大特征。

二、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的几点区别

正确区分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是更好地实施行政行为的基础,有利于规范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更好的发挥程序在行政行为中的作用,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法治社会建设。关于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的区别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仅从程序的执行性上、法律依据上、行为的后果以及民主程度进行区分。

(一)从程序的执行性上看

对于涉及行政相对方重要权益的行政事项,我国法律在行政程序立法中都予以明确规定。对于强制性行政程序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进行任意选择,更不得有任何违背,否则会导致行为无效。但是对于指导性行政程序中的行政主体却没有如此严格的规定。因此,行政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选择适当的程序予以执行。但是强制性行政程序中的行政主体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方法步骤、时限、顺序来实施行政行为,不会有自由裁量的余地,也不得根据具体实施而有所变通。因此二者的执行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二)从法律依据上看

随着我国行政立法的不断完善,各种行政行为皆呈现有法可依的局面。不论是指导性行政程序还是强制性行政程序都是由法律予以规范的,但二者所依据的法律是截然不同的。由于强制性行政行为一般都具有命令性与强制执行性,因此必须有较为具体的法律予以规定。而指导性行政程序执行的任意性与自主选择性决定了其法律规定大多都是指导性质的。决定了但是,至今大多数指导性行政程序是由惯例及经验形成,没有成文法的规范。

较之指导性行政程序,强制性行政程序必须具有较为详备的法律规范,这是由强制性行政行为的性质决定的,程序的公正性有助于实现实体的公正性,是控制行政权滥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等基本人权不受侵犯的保障。因此,为了规范强制性行政程序,我国颁布了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三)从行为后果上看

违反指导性行政程序与违反强制性行政程序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后果。违反强制性行政程序在司法审查中将导致行为的无效、撤销或补正,而违反指导性行政程序只有在超出法定选择范围或选择及不合理的情况下才会导致相应的效果。

我们知道对于不合理或者违法的行政行为会产生无效、撤销或者补正的后果,强制性行政程序是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为一定行为程序,因此在司法审查中便会产生无效、撤销或者补正的效果。但是,对于指导性行政程序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只有指导行为的合理与否,所以只有在超出法定选择范围或者选择及不合理的情况下才会导致相应的司法审查后果。

三、区分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的意义

篇5:初识程序设计教案

——初识程序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中8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9章《程序设计》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基本要素,虽然概念性的知识较多,但是本课的学习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并且掌握程序的基础知识也是学好程序设计的关键。本课准备结合“乘方计算器”程序实例来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理解“对象”“事件”等概念。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虽然是第9章《程序设计》第1节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因此如果让学生直接编写程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建立程序界面、设置对象属性开始,体验用VB编写程序的完整步骤。第1节概念性的内容较多,学生第一次接触VB,学习任务不宜过难,还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初步体会如何用程序实现算法,并且通过完成学习任务的经验理解“对象”“事件”等概念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程序的含义。

2)了解VB窗口的组成,掌握建立程序界面、设置对象属性的基本方法。

3)掌握编写程序的一般过程

4)理解“对象”“属性”和“事件”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乘方计算器”程序的模仿,让学生体验VB编写程序的完整步骤。

2)通过对“乘方计算器”程序的分析,让学生体验用程序实现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乘方计算器”程序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

逐步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周玮参加《最强大脑》的视频)

师:视频中的主人公名叫周玮,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但是他对数字有着极强的敏感度,能够用大脑对任何自然数进行高次乘方或者开方运算,被称为“中国雨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让你们算出一组数据的乘方,同学们能不能算的出来 生: 师:那么这个时候计算机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呢?曾经当我们需要统计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当我们需要修饰文字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word,当我们需要修饰图片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美图秀秀或者PS软件,但是要解决计算乘方的问题,我们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软件,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习程序设计,自己制作一个软件,老师在课前制作了一些小软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演示乘方 解方程组 画图还有贪吃蛇软件)

那么如何设计程序呢?

今天老师就以乘方计算器为例子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初识程序设计》

2、认识程序

师:在认识程序之前,我们先来认识程序这个概念,我相信程序这个名词,对于我们同学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个词语,陌生的是很少有同学准确的能够说出它的意思。其实程序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早晨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上学,晚上回来打开书包,拿出作业,写作业,最后将作业放回书包中,这些分步骤按顺序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程序,课本上程序的概念是执行一些有序的指令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这些有序的指令就是程序,所谓程序设计就是将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分步骤的设计出来。那么所谓的计算机程序实际上就是让计算机按照步骤解决一个问题 3认识VB 师:计算机设计程序的软件有很多,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VB,我们打开开始菜单,点击VB,选择标准exe程序,打开VB程序,这个就是VB的界面,上面的为菜单,左侧的工具箱,中间的区域为窗体,窗体的作用就是用来设计我们程序的操作界面的,当程序的操作界面中需要一些控件时我们可以从左侧的工具箱中选中相应的工具,在窗体中拖动出来,拖动出来的控件我们就不能称之为控件了,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对象”常用的对象有三种lable(标签对象)text(文本框对象)和command(按钮对象),现在同学们将学件中VB文件打开,打开VB文件的时候,同学们请注意我们先打开后缀名为frm的文件,然后点击窗体文件夹加载窗体,打开文件后同学们将窗体区域和我们刚刚操作的乘方计算器的操作界面比较是不是有点类似啊,只不过这个窗体缺少一个command按钮对象还有就是有的对象上的文字不一样,缺少按钮对象我们可以点击工具箱中的command控件,然后在窗体中拖动出来,那么如何改变对象显示的样子呢,这里我们要介绍到第二个概念属性,对象大小,颜色,显示的文字以及显示文字的字体都是属于属性,那么对象的属性在哪里修改呢,在界面的右侧有一个属性窗口,这里是控制对象的属性,比如说我要改变这个对象的属性,我先选中这个对象,然后在属性窗口中找到这个对象的名称,注意名称就代表这个对象,然后打开学件网页中的属性表格按照表格中的要求修改,好的,现在同学们,你们根据老师演示的方法,将窗体改成我们需要的样子。修改的时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caption font 和text属性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

布置任务一:根据表格改变属性

4、输入代码

师:是不是界面设计好了,我们这个程序就能用了呢?(教师演示测试程序)生:

师:我们还需要在程序中输入相对应的指令,这些指令就是告诉计算机该怎么做,我们称这些指令为代码。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程序:第一步我们得随机给出一个底数,第二步随机给出一个指数,构成一个完整的幂,第三步指数是几,就用多少个底数相乘,第四步算出答案,四个步骤相对应的就是4剧代码,第一句,a=text1.text,text1是指文本框1,text指的是文本框1的text属性,text属性用来表示文本框中所输入的数字,那么第一句话我们可以翻译成用字母a表示文本框1中所输入的数字,用字母b表示文本框2中所输入的数字,字母c等于a的b次方,计算幂,最后文本框3中所得输出的数字就是c,现在我们把这段代码输入程序后台(教师演示进入后台程序,有的同学刚刚设置属性时不小心在后台有代码,我们可以将其全部删掉。)生:出现错误 师:为什么出现错误?因为老师在输入数字之后还有一个动作才能够得到答案,也就是说这个动作触发了程序执行这段代码,那么这个触发程序执行的动作我们称之为事件,所以我们编写代码的的时候单纯的程序代码还不够,我们还需要选择对象和事件,对象时谁这个计算按钮,计算按钮的名称是什么command1在通用中选择comand1 事件是单击那么选择单击click,默认的就是click,然后将代码复制到这两行代码之间。然后我们再来试运行程序,就可以完成了,如果运行的没有问题,就可以结束运行,保存程序(教师演示保存程序)生: 师:最后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触发程序运行的动作叫做事件,但是对象不仅仅只有click这一个事件,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事件,比如说。。

5、总结

篇6:程序和程序设计教案

课题: 第四章 顺序程序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

2、学会简单的顺序程序设计

教学重点: 输入、输出语句 教学难点: 格式输入输出语句

步骤一 复习引导

上一章介绍的常量、变量、运算符、表达式等都是构成程序的基本成分。本章将介绍为编写简单程序所必需的一些内容。

步骤二 讲授新课

一、C语句概述

1、控制语句

 二个分支语句(if-else、switch) 三个循环语句(for、while、do-while) 四个转移语句(continue、break、goto、return)

2、函数调用语句

 如:printf(“Hello, world!”);

3、表达式语句

 x+y;

i++;a=2;a=3*5, 40;

4、空语句(;)

5、复合语句

{ 语句序列

}

一、赋值语句

赋值语句是由赋值表达式加上一个分号构成,如:b=3;

if((a=b)>0)t=a;

三、数据输入输出的概念及在C语言中的实现

1、输入、输出

2、输入输出操作是由函数来实现的

 C语言函数库中有“标准输入输出函数”  字符的输入与输出:getchar()、putchar() 字符串的输入与输出: gets()、puts() 格式输入与输出: scanf()、printf()

3、在使用C语言库函数时,要用预编译命令“#include”将有关的“头文件”包括到用户源文件中。

例如:使用标准输入输出库函数时,要用到“stdio.h”文件,在源文件开头应有: #include 或 #include “stdio.h”

(一)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

1、字符输出函数——putchar 语法:putchar(c)语义:(向stdout终端)输出一个字符;

如:#include main(){ putchar(„141‟);

putchar(„a‟);

putchar(„A‟+32);

putchar(„n‟);}

输出:aaa

2、字符输入函数——getchar

语法:getchar(),是一个无参函数; 语义:(从stdin终端上)输入一个字符;

getchar 包含在 stdio.h中,是stdio.h中定义的宏; 如:#include main(){

putchar(getchar());}

如:#include main(){ int c;

while((c=getchar())!=„#‟)

if(c>=„a‟&&c<=„z‟)putchar(c-‟a‟+‟A‟);

else putchar(c);

}从键盘上输入一串字符遇‘#’结束,若字符在a~z之间时,则输出字符的大写;否则直接输出字符。

(二)格式输入与输出

1、格式输出函数——printf  语法:printf(“格式控制”, 输出表列);  格式控制:是用双引号括起来的字符串,包含两种信息:  普通字符和转义字符(这类字符总是原样输出)格式说明:由%和格式控制符组成。如:%d, %f等;(P77)

如:printf(“a=%d, b=%d”,a,b);

若a、b的值分别为2和3,则输出结果为: a=2, b=3 例1:

#include main(){ int a=4096;

long int b=123456;

printf(“%5dn%3dn%ldn%9ldn”,a,a,b,b);

} 例2:

#include main(){ int a=-8;

printf(“dec a=%dn oct a=%on hex a=%xn”,a,a,a);} 例3:

#include main(){ int a= 101;unsigned int b=65;char c=„a‟;

printf(“a=%d,%c,%un”,a,a,a);

printf(“b=%d,%c,%un”,b,b,b);

printf(“c=%d,%c,%un”,c,c,c);

printf(“c=%3d,%3c,%3un”,c,c,c);}

2、格式输入函数

scanf  语法:scanf(“格式控制”,地址表列);  格式控制:包含三类符号

 空白字符:(空格、Tab或t、n),输入时不必一一对应;

 普通字符:(非格式转换说明符、非空白符、非%),输入时必须一一对应;  格式转换说明符:

(由%后接一个任选的压缩指示符“*”,表示本输入项在读入后不赋给相应的变量)

例1:#include main(){ int a;float b;char str[50];

scanf(“%d%f%s”,&a,&b,str);

…… } 例2:#include main(){int a;float b;char str[50];scanf(“%2d %f %*d %2s”,&a,&b,str);

…… }

注意:scanf函数规定,组成输入项表的输入对象须是地址量;如:

scanf(“%d,%d,%d”,&a,&b,&c);

scanf(“a=%d,b=%d,c=%d”,&a,&b,&c);①第一个输入语句,正确的输入数据流为:123,456,789,处理的结果为: 123→a,456→b,789→c ②同理对第二个输入语句,正确的输入数据流应是:a=123,b=456,c=789 该输入数据流中除123,456,789被赋给相应变量外,其余都被丢弃

例3:#include main(){ char c1,c2,c3;

scanf(“%c%c%c”,&c1,&c2,&c3);

scanf(“%3c%3c%3c”,&c1,&c2,&c3);

…… }

①对第一个输入语句, 若输入数据流为abc, 则a→c1 b→c2 c→c3;但如果输入的数据流为:a b c 则a→c1 •→c2 b→c3

②对第二个输入语句:要求输入3个字段9个字符,但三个变量中只能各存放一个字符,其余的2个字符将被丢掉。如当输入数据流为:abcdefghi时,结果为a→c1 d→c2 g →c3

四、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

例1:输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

分析:三边为a,b,c,面积area2=s(s-a)(s-b)(s-c),其中s=(a+b+c)/2 程序:

#include

main(){ float a,b,c,s,area;

sacnf(%f,%f,%f”,&a,&b,&c);

s=1.0/2*(a+b+c);

area=sqrt(s*(s-a)*(s-b)*(s-c));printf(“a=%7.2f,b=%7.2f,c=%7.2f,s=%7.2fn”,a,b,c,s);

printf(“area=%7.2fn”,area);

}

例2:从键盘输入一个大写字母,要求改用小写字母输出。

}

步骤三 课堂小结

1、字符输入输出函数:getcharputchar

2、格式输入输出函数:scanfprintf,特别注意scanf函数的地址项是否要加&

3、注意简单程序的结构,头文件、变量定义、输入语句及输出语句

步骤四 布置作业

1、上机练习:(课本第四章课后练习)4.4、4.6

2、书面作业:(课本第四章课后练习)4.8、4.10 #include main(){char c1,c2;

c1=getchar();

printf(“%c,%dn”,c1,c1);

c2=c1+32;

上一篇:美术老师个人总结下一篇:最新孝感副科级后备干部选拔试题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