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规程心得

2024-05-07

幼儿园规程心得(通用14篇)

篇1:幼儿园规程心得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同时废止3月9日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发布的《规程》。《规程》修订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怎样的幼儿教育观和儿童观?如何贯彻落实好《规程》?为了回答幼教人关心的这些问题,本期周刊特邀《规程》修订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教授,以及部分教育行政管理者、园长、教师和保育员,从不同角度来阐释对《规程》的理解,以期启迪众思,助推工作开展。

《规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幼儿园内部管理的规章,1989年颁布试行稿,19正式颁布。在过去的20多年中,《规程》不仅在加强和规范幼儿园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成为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提升保教质量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幼儿园教育的内外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规程》需要在新的形势下进行调整,不断推进幼儿园内部管理和办园行为的规范化,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不断提升。

篇2:幼儿园规程心得

郑妍君

在本学期来,园内组织学习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学习《规程》后,让我感悟很深,受益匪浅。让我以后对幼儿园工作和教育方面上有了很大的认识和改观。

《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并注重活动过程。这使我明白:必须彻底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我们应遵循《规程》中的内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加强师幼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知识。再加上我们每天都有上三大游戏让孩子在欢乐的游戏气氛中学习一些学习知识、社交能力。

我们老师在教学和户外活动中也可以适当的通过各种游戏来达到的目的和效果。特别是在户外活动中,切忌放羊式的户外活动我们可以设计好循序渐进的游戏活动,游戏也不能太过于单一,这样孩子玩的也充分达到了活动量。在规程中第十三条就有提到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的幼儿不得少于3小时。高寒、高温地区和酌情增减。

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篇3:幼儿园规程心得

一、为什么要尊重幼儿

幼儿,即正在生长发育中的人。他们年龄小,涉世未深,对于人、事、物的认识和看法都有别于成人。也正是因为幼儿的这些年龄特征所带来的特别化,很容易让我们忽略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所享有的和应该得到的尊重。然而,在我们忽视尊重孩子重要性的时候,我们也缺失了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那份“尊重”的力量。

对儿童心理学的学习,让我们知道,幼儿期是儿童自我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时也要有个同样健康、积极的心理。尊重幼儿就是让孩子拥有这样一个内心的前提。试想一个孩子在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他的人格和自我的形成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所以说尊重幼儿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和需要。

二、怎样尊重幼儿

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同时也是脆弱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孩子的成长。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前提,也是其职业道德的核心。正视现实,改变师幼之间的固有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幼儿,以心交心,设身处地尊重孩子的一切。

1.创设氛围,以身示范,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

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们知道环境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教师是教育环境的创造者、引导者、支持者……在承担这些角色的同时,教师个人也身负教育的使命,然而,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将孩子变成一个知识和技能的容器,而是促进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尤其是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天生爱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更是孩子争相模仿的对象。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行为就是孩子行为的模子。教师首先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在一日活动中才可以熏陶和影响孩子,让孩子在相互尊重的教育环境中不知不觉得到成长和发展。

2.面向全体,诚心以待,尊重孩子的差异性

我们的孩子不是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物品,没有统一的标准。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一样的性格,自出生时就各不相同,各有特征。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更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我们对孩子的尊重首先是面向全体,尊重每一个孩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也必须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幼儿,学习方式、个性特点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意识到: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尊重幼儿就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们所认识和接触的孩子中,肯定有特别乖巧、招人喜欢的;也有性格倔强、脾气急躁,爱惹是生非,时常让人提心吊胆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幼儿的个别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做个有心人,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站在幼儿的角度上看事情、想问题,理解并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使他们能够焕发不一样的光彩。

篇4:读新编《煤矿安全规程》心得

新编《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总共有751条,分四编及附则组成。第一编总则,共有14条,分十章组成;第二编井工部分,共有519条,分二十章组成;第三编露天部分,共有205条,分八章组成;第四编职业危害,共有13条,分二章组成;附则一条。与原《规程》(2001年版)相比较,总体章节结构及总条款数不变,绝大部分技术与管理要求不变,变化的总共有40条。

二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社会法治管理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新《规程》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16号令颁布实施,是首次以国家政府部门行政规章的形式颁布实施,这意味着新《规程》不仅是一部从事煤炭生产、建设单位的技术规范标准,而且是煤炭生产安全技术管理的行政规章。它充分表明从事煤炭生产、建设活动中,若有违背《规程》的行为则属于违反了政府部门行政规章,不仅要追究技术上的责任而且要追究行政责任。

在过去的相当历史时期中,政府煤炭行政部门一边行使政府职能的行政管理权力,一边从事着煤炭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着严重的政企不分的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国家撤消了政府煤炭行政部门,国资委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履行煤炭行业管理的职能,煤炭生产、建设单位完全企业化,实现了政企分开,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规程》将行政部门管理职能归国资委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而将煤炭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技术的选择审批权交给煤炭生产企业。如,新《规程》的第50、107、112、137、199、262、269、270等条款,将2001年版的《规程》中所规定的“按管理权限报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改为“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或“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新《规程》的第179、259、444、570等条款,取消了由“煤炭管理部门审批”的规定;新《规程》的第79、176、178、228等条款,将2001年版的《规程》中所规定的由“煤炭管理部门” 改为“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凡此种种表明了政府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地进行着“简政放权” 的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营造完善的社会氛围。

三、体现我国煤矿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深化煤矿科学技术的规范化

近年来我国煤矿科学技术不断地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最具有代表性和划时代意义的典型例子是内蒙古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创造了综采年单产超千万吨的世界记录并建立了无人回采工作面。几年来,大量的新的生产材料、新的生产设备、新的开采工艺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煤矿生产上,煤矿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新《规程》充实了煤矿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容,体现了目前我国煤矿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如,已经受权使用 “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煤矿生产设备厂家,其生产的煤矿生产设备产品(除防爆电气设备外)的安全性能、技术指标均能达到技术要求,因此,新《规程》的第7条及第467条,将原规程的同条款中的“经过安全检验(的)并”予以删除;随着甲烷监控设备的性能的提高及生产制造的成本不断下降,甲烷监控设备已广泛应用到生产煤矿中,因此,新《规程》的第147条,将原规程的同条款中的“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改为“甲烷断电仪或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甲烷传感器”;现实中放顶煤回采工艺技术已经应用到非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因此,新《规程》的第68条,将原规程的同条款中的“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法放顶煤开采” 改为“采用放顶煤采煤法开采”;在我国目前尚无高压水闸门的定型设计产品,因此,新《规程》的第273条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且深部水压大于5MPa的矿井,增加了“可以不建水闸门,但必须制定防突水措施”的内容。新《规程》在煤矿科学技术的规范用字、用词、用语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如,新《规程》的第252条比原规程的同条款增加了“等”字;第272条及第280条,将原规程的同条款中的“篦”修正为“箅”;第450条,将原规程的同条款中的“辐射”修正为“敷设”。通过对煤矿科学技术的规范用字、用词、用语上所作的这些修正,使得煤矿科学技术的规范化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总结煤矿安全生产经验教训,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存在煤矿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的现象,尤其是连续发生了几起一次死亡人数超过百人以上的瓦斯爆炸事故。

篇5:幼儿园工作规程学习心得

刘迎春 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了新《幼儿园工作规程》后,我先自己进行了解读,然后在我园开展了学习新《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活动,在解读后感悟很深,受益很多,对幼儿园工作和幼儿教育方面的认识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新《规程》是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的。《规程》中指出,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认真学习工作规程能够让自己把工作做到实处,在规程总则中,还提出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大致有:增进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兴趣和求知欲,和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爱国,爱集体的情感,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等。这些也将成为我以后保育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规程》既强调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而且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的教育能够为入小学做准备,也为幼儿的一生健康发展打基矗

认真学习《规程》能够让自己在进行园内各项工作时确实做到实处,本人也将坚持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幼儿教育和保育相并重。同时我觉得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主要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快乐中成长,这点也是《规程》中体现的。《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并注重活动过程。这使我明白必须彻底改变原先学习的小学教育教学法,现在我们给孩子们设计的活动非常丰富多彩,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发展着社会性和自己的智慧。

其次兴趣是成功之母,我觉得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一步步引导幼儿去自主学习。在《规程》中指出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提供选择和创造的机会;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要参与情况,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需要我们细心去发掘,根据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同时,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我们为幼儿布置科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幼儿认知发展所需的材料,特别强调人际关系、环境、强调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这些指导思想为我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我教育教学的活动指南。我认为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从而构建起健康的价值理念和健全的人格。

篇6:幼儿园新工作规程心得1

新学期以来,园内组织学习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学习《规程》后,我在幼儿园工作和教育方面上有了很大的认识和改观。

深刻体会到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很重要的。《规程》是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的。《规程》中指出,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认真学习工作规程能够让自己把工作做到实处,在规程总则中,还提出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大致有:增进体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兴趣和求知欲,和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爱国,爱集体的情感,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等。这些也将成为我以后保育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

《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并注重活动过程。这使我明白:必须彻底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但是我们也应遵循《规程》中的内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加强师幼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知识。

我认为做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先要学会尊重、信任孩子的思想。教师都应该以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幼儿,发扬幼儿的长处。要很好的把握教育教学方向和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创新,时刻坚持幼儿园的教育宗旨,为幼儿更好的成长而奋斗。

《幼儿园工作规程》是所有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的理论依据,它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指引了方向。通过学习《规程》,在工作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也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规程》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园工作规程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们幼儿园学习了《幼儿园工作规程》,我对纲要、规程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分析,这使我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知道保育员也是幼儿园重要工种之一,是幼儿教师的助手,是辅助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虽然幼儿园的工种职责有所差异,但是基本职责与要求都是一样,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工作首位。如何保护幼儿的安全呢?作为保育员,首先整理好本班教师的卫生,减少幼儿与细菌接触的机会,坚持每日用消毒液消毒幼儿能接触到的地方,对于幼儿的玩具、椅子等都要定期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教室、厕所的地板保持清洁与干爽,避免地面有积水使幼儿摔跤,给幼儿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同时培养幼儿注意保持个人卫生的好习惯。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也是保证幼儿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要多教室进行消毒,教室要通风,督促幼儿多喝水,增加抵抗力,定期通知家长清洗被褥,保证幼儿的良好睡眠。让幼儿能自由愉快地在幼儿园学习。

保育员也要协助本班教师配合引导幼儿顺利完成教学活动。《规程》中指出,幼儿园要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保育员也要坚持学习的原则,认真学习《工作规程》,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熟练掌握保育员职业培训中所学的内容,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并积极参加幼儿园里组织的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并与本班教师一起制定相应的措施,做到保教合一。

篇7:幼儿园工作规程学习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学期我们幼儿园学习了《幼儿园工作规程》,我对纲要、规程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分析,这使我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知道保育员也是幼儿园重要工种之一,是幼儿教师的助手,是辅助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虽然幼儿园的工种职责有所差异,但是基本职责与要求都是一样,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工作首位。如何保护幼儿的安全呢?作为保育员,首先整理好本班教师的卫生,减少幼儿与细菌接触的机会,坚持每日用消毒液消毒幼儿能接触到的地方,对于幼儿的玩具、椅子等都要定期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教室、厕所的地板保持清洁与干爽,避免地面有积水使幼儿摔跤,给幼儿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同时培养幼儿注意保持个人卫生的好习惯。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也是保证幼儿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要多教室进行消毒,教室要通风,督促幼儿多喝水,增加抵抗力,定期通知家长清洗被褥,保证幼儿的良好睡眠。让幼儿能自由愉快地在幼儿园学习。

保育员也要协助本班教师配合引导幼儿顺利完成教学活动。《规程》中指出,幼儿园要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保育员也要坚持学习的原则,认真学习《工作规程》,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熟练掌握保育员职业培训中所学的内容,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并积极参加幼儿园里组织的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并与本班教师一起制定相应的措施,做到保教合一。

篇8:幼儿园规程心得

一、幼儿园男教师的专业化离不开“常规”

从我进入幼儿园第一天起,我就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们的朋友、玩伴,而不仅仅只是威严的老师。班级里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到男教师,很是欣喜,我的想法“纵容”了他们。我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一直处于亢奋状态,班级里乱得像一锅粥,有时候一节课都没法上下去,上公开课的时候常规纪律更加成问题。因为性别的关系,孩子们都觉得突然来了位和他们一起玩的“大哥哥”,而不是他们的老师,教学常规很难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教学。

虽然园长和带教师傅都认可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这种轻松的氛围,但是建立良好的教学常规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带教师傅开始“手把手”地帮助我树立威信,而我自己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教学常规。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班级里不再乱得失去控制,就连上公开课孩子们的纪律性也增强了。

二、幼儿园男教师的专业化离不开“自主”

(一)和而不同

男教师加入幼教队伍,若要长久发展,一定是出于对幼教事业的热爱,有很多有志于幼教事业的男性,他们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未来有种神圣的使命感。他们在幼儿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的同时,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事业追求,希望能得到幼儿、家长、社会和管理者的认可。幼儿园的管理者在看待男教师的工作时,要以发展的、欣赏的眼光来看,不要以挑剔的、审视的、怀疑的目光去看,要让新进男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认可。可以说,幼儿园能不能留住男教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管理者的观念。男、女教师在教育幼儿方面存在着性别差异,园长要尊重他们打破常规的做法,不要以女性的长处去同化他们,幼儿园应该建立和完善对男教师这一特殊、新型群体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措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二)扬长避短

目前我国的幼教师资培养大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幼儿师范学校,二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前者强调实践技能,后者则注重理论熏陶。在实际工作中,这两者都是十分重要的,缺一不可。不过,男教师相对女教师而言,在教育技能方面会有所欠缺,这就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来提升教学能力,特别要注意从女教师的实践经验中吸取力量。这也要求幼儿园在常规考核中,要权衡好男教师技能和理论的关系。对男教师而言,更重要的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育技能的追求,还应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把自己的职业价值定位在更高的位置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还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提高专业水平,有效利用书面阅读、互联网等渠道不断在学习中进步。

(三)推波助澜

我们知道,职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个体过程,特别是不同阶段的转化时期,它会给人造成极大的情绪张力。男性走进幼儿园,面临的压力很大。因此,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在专业领域内,视具体情况,给予男教师更多的专业引导和支持,为男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教育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同时,男教师之间可以增进彼此的联络,形成一股团队的力量,为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根据新《规程》精神,男教师的加入,不仅可以改进师资队伍结构,开展很多女教师开展不了的活动,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更加全面的个性。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幼儿园有一批相对稳定的男教师队伍。当然,加大幼教队伍中男性的比例,并不是丰富教育活动、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的唯一途径,但毫无疑问,它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篇9:幼儿园规程心得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幼儿园办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修订的《规程》主要凸显的“规范办园”、“科学发展”两大核心要义进行了论述,为将来提高办园水平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办园;规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84-02

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称《规程》)2016年3月1日起施行。通过对新旧《规程》的对比阅读与理解,笔者认为新修订的《规程》主要凸显了“规范办园”、“科学发展”两大核心要义,现分述如下:

一、规范办园

《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在原基础上增加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把规范办园行为作为幼儿园工作之首。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实行招生和准入管理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未出台前,我国幼教未得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投入不大,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要补充形式,公办园数量远少于民办园,导致在学制、班额上乱象横生:有专门的一年制学前班、有收不到大班只办小班中班两年制,还有班额高达七八十的大班额,幼儿入园年龄更是从2岁到7岁弹性入园,安全和教学等都得不到基本保障。规范幼儿园总体人数规模是办好幼儿园,提升保育和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

(二)规范财务费用管理

曾经一度,幼儿园收费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尤其在发达城市,交高额赞助费入园的报道比比皆是,因无严格的财务管理规定,这笔资金多用于提高教师福利待遇,钱未用在幼儿园发展上。这大大拉开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教师待遇差距,同样是公办园,享有的教育资源不同薪资待遇差距大,造成教育的不公平,各类钱权交易,权力寻租的事件频发,滋生腐败。由此,《规程》一是增加了公示制度;二是财务管理更规范;三是强调了经费使用用于教职工培训。

(三)强化园所安全

近年来,由于很多幼儿园管理不规范,缺乏安全管理意识与责任,在安全防护、安全检查、安全责任、应急处理等方面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幼儿园食品中毒、幼儿走失、暴徒侵犯、校车失事等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规程》专设“幼儿园的安全”一章,要求增强幼儿园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园舍、设备设施、食品药品以及与幼儿活动相关的各项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和应急预案,把安全教育纳入一日活动中。幼儿园还应开展反家暴教育,发现幼儿遭家暴要及时报案,幼儿园应当投保校方责任险,并要求教职工必须掌握基本急救常识和防范、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紧急情况下,优先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

(四)保障师资建设

因我国幼教一直未得到长足发展,师资缺口较大,有供不应求之势。加之民办园放低对教师准入门槛,非专业人员、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人员、转岗人员在幼儿园任职情况普遍,民办园中非专业人员担任园长情况居多,导致幼儿园师资良莠不齐,与幼教要求差距较大。

《规程》规定:一是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进一步强调幼儿园要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二是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置园长、副园长、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炊事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等岗位。三是提高了园长、教师和保育员的准入门槛。园长方面将“幼儿园园长还应有一定的教育工作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修订为“有三年以上幼儿园工作经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方面将“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修订为“应当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教师资格、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将幼儿园保育员“还应具备初中毕业以上学历”修订为“应当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二、科学发展

(一)保护幼儿身心健康

过去的传统教育中,更多注重的是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生长发育上,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变迁,自闭症、多动症等儿童的增多,心理健康作为人终身发展的基石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幼儿身心和谐、快乐、健康发展成为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

《规程》中提到“身心健康”内容有9处,其中涉及幼儿7处,第一章总则指出,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注重幼儿卫生保健

一是科学的作息时间安排。合理安排睡眠、进餐、大小便、活动、游戏等各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和次数,注意动静结合、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结合,不同形式的活动交替进行。如将“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三小时半”改为“正餐间隔时间为3.5-4小时”。二是重视保教结合,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三)强调幼儿操作体验

过去的教学活动中,以结果为衡量活动的指标,忽视幼儿的过程体验,注重幼儿的操作结果,导致教学中重视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取,轻视幼儿情绪情感体验及学习方法过程的习得。基于此,新修订《规程》将“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改为“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增加“教育活动的过程应注重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和表达表现,不应片面追求活动结果”。

(四)关注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

篇10:《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心得体会

针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规程》明确,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但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规程》还对幼儿入园和编班提出明确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设置的幼儿园,除招收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外,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招收附近居民子女入园。幼儿入园除进行健康检查外,禁止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

篇11: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对《规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自己对以后的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我觉得新的《规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明晰化。《规程》就像一盏引路灯,它在指引着学前教育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次的学习让我感颇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坚持立德树人。规定幼儿园入园除进行健康检查外,禁止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二、强化安全管理。要求幼儿园要建立健全设备设施、食品药品以及与幼儿活动相关的各项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和应急预案。建立与幼儿身心键康相关的一系列卫生保健制度。

三、规范办园行为。对幼儿园的学制、办园规模、经费、资产、信息等方面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注重与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衔接。

五、完善幼儿园内部管理机制。要求幼儿园进一步加强科学民主管理,强化了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家长委员会应参加与幼儿园重要决策和事关幼儿切身利益事项的管理。强调幼儿园应当建立教研制度,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研究解决教师在保教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篇12: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心得体会

海门开发区幼儿园自办园以来一直把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作为教职工上岗前的第一课进行学习,并积极有效地贯彻落实。3月1日起施行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新《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工作准绳,对幼儿园的学制、办园规模、经费、资产、信息等方面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2月29日下午政治学习时间,我园的王雅娟园长组织全体教职工对新《规程》进行了逐条深入地学习。在王园长的带领下,大家认真学习新《规程》,比较新旧《规程》的不同之处,把新《规程》的重点记录下来,用新《规程》来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规程》坚持立德树人,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同时,规程也对幼儿园的教育模式、领导、教师、保育员、后勤人员的具体职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新修订的《规程》特别强化了安全管理,专设“幼儿园的安全”一章。明确要求幼儿园要建立健全设备设施、食品药品以及与幼儿活动相关的各项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和应急预案。王园长雷厉风行,马上根据要求,做了明确分工,尽快落到实处。

新《规程》对每个教职员工都是一个更科学的航标,指引大家更快、更好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教职工们感到作为幼教工作者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更大,所需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修养,以及专业知识和个人素养更加严格,对教育事业的思考也更为深入。接下来,本园还将组织各不同层面的工作人员进行分层、分批的学习,力求做到每个人都熟知新《规程》,每个人都能认真贯彻落实新《规程》中的各项要求,以确保开发区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做细、做好、做优。

篇13:幼儿园规程心得

关键词:安全意识,班级常规,幼儿

一、幼儿自觉养成安全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证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由此可见,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孩子们因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知识而发生磕破、跌伤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只有积极的教育和保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使幼儿尽可能地避免伤害。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势在必行。

良好有序的班级常规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安全保障,有一定的标准、习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个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减少和避免出现对幼儿的伤害事件,这和我们一日生活的安全常规教育密切相关。

二、入园的安全常规

入园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把好入园关是幼儿园一日安全生活的保障。例如,入园的时候大家都在排队等候晨检,一个小男孩从包里拿出一个可以打子弹的玩具手枪,一边对旁边的小伙伴说:瞧,这是我妈妈刚给我买的,还可以打枪呢!遇到这种情况,保健医生要立即告诉家长和小朋友不能将危险品带到幼儿园来,同时告知家长要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在给孩子选择玩具时必须重视安全与卫生,所买的玩具首先是安全的,应该无毒无菌,便于清洗;玩具的边缘要整齐柔和,没有坚硬锋利的棱角,以免造成孩子被割伤、刮伤、刺伤等;对于年幼的儿童,不要给他们玩玻璃珠、小塑料球等小玩意儿,以免误入口中发生意外。

同时,教师要教育幼儿上幼儿园时包里不能带小刀、扣子、玻璃弹珠等危险品,着装要得体,不穿带亮片的衣服或容易剐伤自己的衣物、丝巾,女孩子不要带坚硬的发卡,在幼儿入园把好第一关,将危险拒之门外。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1. 晨间活动及进班级的常规。

晨间活动开始时,教师要教育幼儿有序的做早操,要求幼儿排好队形,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相互碰撞,发生危险,晨间活动开始时,教师要首先检查活动场地及器械,幼儿的衣服是否合适、鞋带是否系好,晨间活动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情绪及幼儿在活动时是否掌握要领,对能力较差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让幼儿身心愉悦的参加晨间活动,早操结束后,提醒幼儿将器械有序放回原处,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常规,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学会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及用品。教育幼儿正确上下楼梯的方法,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要鼓励孩子自己上下楼梯,有序的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推挤、不打闹,从小让规则意识牢记在幼儿的心中,遵守生活规则,做一个守规则懂礼貌的好孩子。

2. 区域活动中的安全常规。

区域活动时,首先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幼儿人数、空间、材料等因素合理而科学的设计区域,同时在教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监督幼儿有序的进入区域活动,提醒幼儿遵守区域规则,拿好区域牌,让幼儿养成持卡进区的习惯,控制每个区的人数,养成安静有序的活动习惯,不会因活动空间的限制导致幼儿推挤,在结构区要给幼儿提供舒适的材料如坐垫、结构材料筐,让幼儿安静的在地垫上游戏的习惯及培养孩子自己收拾材料的习惯,以避免幼儿到处走动或因材料摆放不当造成的伤害,在图书区要给幼儿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养成幼儿安静阅读的习惯,在美工区要知道正确取放材料,特别是剪刀、裁纸刀、透明胶等,其他材料如小棍子、干果壳等小颗粒要轻拿轻放,不能放进鼻孔、口腔里,更不能拿着材料打闹。

3. 学习活动中的安全常规。

集体活动时要让幼儿养成坐好听讲的习惯,学会倾听,会根据成人的要求回答问题,能和小朋友进行交流,自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所见所闻,同时在活动中避免板凳或桌子夹住手或者不小心碰到他人,学习时不翘椅子,以免摔倒,不咬人、抓人、不挤不推,互相谦让。

4. 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常规。

在户外活动时幼儿要养成自我检查鞋带、裤子、纽扣的习惯,在取放运动器械时要遵守规则和秩序,有序取放。教师应制定活动规则,采取模拟拿放器械,并通过故事等方式让幼儿判断是非,知道遵守规则,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幼儿玩不同的玩具应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如提醒幼儿大型玩具的正确玩法,特别是小班幼儿,教育他们滑滑梯是,不要头朝下溜,在前面幼儿还没有滑到底部及离开时,后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荡秋千时要注意坐稳,双手拉紧两边的秋千绳,不要让其他幼儿在秋千的前后逗留,玩翘翘板时除了要坐稳,还要双手抓紧扶手,沙坑游戏时提醒幼儿不要随便扬沙子等,玩中型玩具,如滚铁环、游戏棍时,不能用棍或器物去打其他幼儿的身体,特别是头部。

5. 饮水环节中的安全常规。

饮水也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部分,有的时候孩子想学大人一样主动去倒水,这样很容易造成烫伤,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教师也要时刻提醒幼儿喝水,教师不要将滚烫的开水放在班级中,放凉后才送进教室,幼儿用小巾将手上的水擦干。教育孩子不能在盥洗室里打闹,在盥洗室张贴醒目的温馨提示,教育幼儿掌握正确安全的洗手步骤,正确洗手。

6. 进餐中的安全常规。

培养幼儿安静进餐的茶杯自己倒着喝,提醒幼儿自己倒水时不要将水倒在地上,以免滑到。

7. 盥洗活动中的安全常规。

养成幼儿有序盥洗的习惯,学会正确的洗手方式,洗手时要将手上的水珠甩到洗手池内甩干,不要将水甩到地上以保持盥的洗间地面的干燥。最后再用自己的毛习惯,进餐时不说话,以免食物呛到喉管,指导幼儿正确使用筷子,不要将筷子含在口中以免筷子戳到喉咙。吃好饭后及时的将自己的碗筷轻轻放入收纳箱里,有能力的幼儿可以用老师提供的毛巾擦拾自己的桌子,将自己的椅子轻轻放回桌里。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活动。

8. 睡眠时的安全常规。

培养正确的睡姿,不带杂物小物件带到床上玩,不嘴里含着东西睡觉,睡觉时提醒幼儿盖好被子,不要蒙着头睡或趴着睡,以免造成呼吸困难。不要在睡房大声吵闹,有需要时自己知道入厕等。

9. 如厕环节中的安全常规。

幼儿集体如厕时,让幼儿养成排队如厕的习惯,不推挤、不奔跑,注意盥洗间地上是否有水,以免滑到。日常活动中教育幼儿学会正确的擦便方法、正确使用手纸。如厕完后马上离开厕所,不在厕所里玩耍、打闹等。

10. 离园的安全常规。

离园是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环节,养成幼儿有序离园、静等家长的习惯,是幼儿安全离园的重要措施,教育幼儿不要随便跑出教室,要等老师点名后才能离园,离园时要和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不跟着陌生人走。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常规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自我安全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年龄小,幼儿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对幼儿提出要求和交给他们方法外,还要经常提醒,不断强化,逐步形成幼儿的自觉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安全常规习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

[2]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

篇14:践行《规程》精神促进幼儿发展

一、更关注幼儿的心理需要

新《规程》第十九条指出,“……幼儿园应当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注重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保持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接纳”。这与1996年颁布的《规程》相比虽然从字面上仅仅增加了“应当关注幼儿心理健康”这一句,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实教育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我园组织大班野营活动的过程,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规程》指引下教师从理念到行为转化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园就开始组织大班幼儿到近郊进行为期两天的野营活动,希望通过采茶、滑草、拔萝卜等充满田园气息的活动以及在外(郊县幼儿园)过夜的体验活动,让幼儿较广泛地接触社会和自然,锻炼体魄和独立生活能力。

为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教师将野营活动的准备过程变成孩子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孩子思考野营需要做哪些准备,带哪些物品,以确保安全与健康。教师还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表,在野营活动结束后自己整理物品等。但后来,教师进一步反思野营活动的组织过程,发现以往的野营活动过多地关注物质方面(带什么物品)和能力方面(自理能力)的准备,较少关注幼儿的心理准备。比如,孩子想去野营吗?对于参加野营活动孩子有什么想法,会担心、害怕吗?教师对此缺乏深入了解。于是,在野营活动前,教师先组织孩子讨论:对于参加野营活动,你有什么担心的问题?果然孩子们担心的事情还不少:“晚上睡觉想妈妈了怎么办?”“晚上离开妈妈睡觉会害怕怎么办?”“路上踩到烂泥巴怎么办?”“迷路了怎么办?”“在外面生病了怎么办?”……因此,教师积极调整教育策略,并通过以下步骤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1)组织孩子讨论:遇到困难怎么办?让孩子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如,围绕“想妈妈了怎么办”的问题,孩子们想出了带妈妈照片、用玩具替代妈妈陪睡、把老师当妈妈、回忆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等方法。(2)教师、家长与孩子面对面沟通,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的个性问题。如,先了解孩子担心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再商量具体的策略,以解除孩子的后顾之忧。(3)野营活动后组织交流:野营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克服的?孩子们还把自己的经历编成了儿歌:困难像只大老虎,专门吓唬胆小兔,我们要学孙悟空,战胜困难定成功。可见,这样的课程调整更关照孩子的心理需要,给予孩子直面困难的勇气。

野营活动组织的转变,看似教育视角的转变,实际上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个目标不仅指向幼儿的身体健康,更关切幼儿的心理需要。我们不能仅关注“我教的知识孩子会了没有”“孩子掌握了什么技能”,更应该关注孩子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的情绪表现、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

二、更关注幼儿的心理逻辑

幼儿是不同于中小学生、成人的特殊群体,幼儿教育的任务、内容、方法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所制约。因此,教育必须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样才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媒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如何处理好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的关系,我们也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下面以大班下学期第一个主题活动“准备上小学”为例加以说明。

“准备上小学”主题活动第一周原来的安排是这样的:1.开学了(综合),2.红彤彤的年(社会),3.热热闹闹过元宵(综合),4.小猫钓鱼(语言),5.最后一学期(音乐),6.复习8以内的加减(数学)。从以上安排中可以看出,教师围绕主题目标作了精心设计,既考虑到开学第一天进行常规教育的必要,也兼顾到围绕元宵节开展节日活动的需要,同时注意到了一周内各领域教育的平衡(有社会、语言、音乐、数学等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此主题活动的兴趣并不如预估的那样浓厚,以致无法深入,总是教师拽着幼儿走,常常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原因出在哪里呢?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原因就在于活动内容主要是以教师的意愿和知识的逻辑展开的,忽略了教育主体——幼儿的心理逻辑。试想,孩子好久没见到教师和小朋友了,开学的第一天他们最想干什么呢?肯定是想分享和交流过年的趣事,比如,在哪里过年的?玩了什么?吃了什么?等等。而教师考虑的是,孩子们玩了一个假期,开学的第一天要帮他们收收心。更主要的问题是,教师将幼儿的学习看成是知识堆砌的过程,忽略了幼儿的学习实质上是经验连续生长的过程。因此,虽然这一周的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也兼顾了领域平衡,但活动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造成了幼儿的学习也是碎片式的。

后来我们通过分析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对大班主题活动“准备上小学”的内容调整如下:线索一:长大一岁了。1.快乐的寒假(社会),2.热热闹闹过元宵(综合),3.我长大了(社会),4.最后一学期(音乐)……线索二:小学什么样?1.我了解的小学生活(综合),2.我想知道的小学问题(综合),3.参观小学(社会),4.小学和幼儿园大不同(语言)……线索三:学做小学生。1.学做小学生的计划(综合),2.小书包(语言),3.书包里的秘密(科学),4.小学老师来上课(综合),5.我的课间十分钟(社会)……我们从幼儿的已有经验——过完年又长大一岁了、要上小学了入手,确立了三条发展线索:长大一岁了→小学什么样→学做小学生。每条线索都是开放的,其中的活动也可根据班级幼儿经验发展的需要自由调整。

儿童的学习就是一个经验不断生长的过程,新经验的获得都是建立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幼儿园课程也应是连续的、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的。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改变了从教育者角度思考课程内容的习惯,尝试以幼儿的需要为基点、以拓展活动的经验生长点为抓手,关注活动与活动之间幼儿经验的衔接和有机联系,使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提供经验基础,后一个活动提升前一个活动的经验。如,开学第一天组织了“快乐的寒假”活动,以满足幼儿交流、分享的愿望。活动过程中,教师发现孩子关于假期的话题更多聚集在“年”的趣事上,并提出了还想过年的愿望。于是教师适时地引入元宵节,并告诉孩子元宵节过完“年”才结束,孩子的兴趣随即转移到元宵节上。过完年,“长大一岁”自然成为孩子的话题,长大一岁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教师通过“我长大了”“最后一学期”等活动,帮助幼儿建立长大一岁与入小学之间的联系。当孩子的兴趣自然转移到“小学”时,“小学什么样”就成了孩子最关心的问题,第二个线索也顺势展开。教师没有急于告诉孩子有关小学的具体情况,而是引导孩子先谈谈“我了解的小学生活”,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当发现孩子对小学生活既心存期盼又满怀忧虑时,教师鼓励孩子大胆说说“我想知道的小学问题”,并让孩子们用图画、符号等把自己的困惑、担心、疑问绘成采访表,第二天参观小学的时候去采访小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参观完小学后,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小学和幼儿园大不同”的讨论提升了孩子们关于小学的经验。经过第二个线索的活动的展开,孩子们消除了对小学的陌生感,萌发了“小学真好,我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第三个线索“学做小学生”便顺应孩子经验发展的趋向,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做好入小学的准备:“小学老师来上课”帮助幼儿了解小学课堂常规,“我的课间十分钟”帮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等等。孩子的经验自然地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生长和提升。

nlc202309090614

“准备上小学”主题活动的变化记录了我们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幼儿心理逻辑,对课程进行心理化改造的历程。我们发现,正是由于课程从心理内部推动了幼儿学习的动机,才使得孩子们在主题活动进行中一直处于积极主动、全情投入的状态。这种改变植于心、显于行,帮助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课程设计的观念:只有真正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了解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更关注环境对儿童发展的支持作用

新《规程》中增加了“幼儿园环境营造要求”,并在第三十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儿读物,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愿望。

随着对儿童多元化、个别化学习方式的关注,开展区域活动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无论是发达城市的幼儿园还是偏远地区的幼儿园,原来以集体教学区占主导的班级环境都变成了区域化的班级环境。是不是只要有了划分明显的区域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材料,就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愿望呢?

不同的环境布置、材料提供体现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在这方面,我们也深有体会。以我园中班教师围绕“菊花”在美工区提供的材料为例来看看幼儿的不同表现。刚开始,教师在桌上放着范例,几个孩子围坐在美工桌边用油泥表现菊花。这实质上只是一种人数变少了的集体活动,孩子们在相同的时间做着相同的事,目的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孩子的作品就是教师范例的翻版。后来,同样是表现菊花,教师提供了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孩子可以采用不同的绘画形式,如线描画、水粉画、油画棒画等,菊花在孩子的笔下也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但孩子们的自主性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再后来,教师在活动室里放置了几盆形态各异的菊花供孩子们日常观察、培育。在这些菊花中,有的如同无数小手伸出的“千手观音”,有的像螃蟹那样张牙舞爪,有的像紫绣球……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孩子们显然爱上了这几盆菊花,教师便鼓励孩子们自主表现,用什么材料、什么方式都可以。于是,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菊花最美的瞬间,有的用彩纸撕出细长的花瓣,有的用油泥塑造,有的选择写生,有的用毛根卷出弯曲的花朵造型……这样的区域活动体现了对儿童个体的尊重,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都能寻找到自己喜爱和适宜的活动;也体现了对儿童成长的尊重,不同发展水平和进程的孩子都能愉快地享受学习的过程;还体现了对儿童不同学习方式的尊重,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观察、操作、体验、互动、交流。

看到美工区中孩子愉悦、自信的脸庞和灵动的表现,我想起了一段话:“在幼儿保教中,材料可以反映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更是教师送给幼儿的礼物。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教师对幼儿的了解是否细致入微。幼儿接受、欣赏材料,并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赋予想法和热情,同样,这对教师来说,也是来自幼儿的礼物。”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就是教师送给孩子的礼物,要想让孩子接纳进而喜欢它,并赋予材料新的生命活力,就必须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方式,使儿童产生自己能支配环境和材料的主体感和信任感,从而更加快乐与自信,也更有利于幼儿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体系。

作为1989年《规程》试点园,我们一直行走在学习《规程》、践行《规程》的道路上。如何将《规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价值观念,我们的体会是,幼儿园要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机制,帮助教师形成研究儿童、研究课程的习惯,并使之成为教师自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达成教育理念和行为的融通。

上一篇:我的磨课过程下一篇: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