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摆渡人》有感:做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2024-07-26

读《摆渡人》有感:做自己人生的摆渡人(精选15篇)

篇1:读《摆渡人》有感:做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做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读《摆渡人》有感

◇冯小芬

命运轮回,谁是你弧寂灵魂的摆渡人?假若你正处在人生河流的谷底时,谁又是将你摆渡到幸福彼岸的摆渡人呢?读罢《摆渡人》这本书后,犹如醍醐灌顶,心胸一下子豁然开朗。原来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困扰和磨难皆因己起,也须由己来解脱。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版权销售33个国家。故事内容讲述的是单亲家庭成长的女孩迪伦正处在青青叛逆期,15岁的她在家与母亲无话可说,在学校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岐视,唯一谈得来的好朋友又转学离开了她。孤独、压抑、寂寞的迪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所处的生活环境让她感到痛苦不堪。为了逃避这种令人窒息的生存环境,她决定坐火车去看望十几年不曾谋面的父亲,想得到亲人的些许安慰。然而,她所乘坐的这列火车在通过隧道时突发了交通事故。等迪伦拼命爬出火车残骸时,她惊恐地发现自己竟然是唯一的幸存者,摆在她眼前是一片死寂般的荒原。在不知何去何从,绝望到极点的迪伦在这时遇到了她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在共同经历了荒原上种种恶魔的追打、噬咬、围攻,随时都有可能被疯狂的恶魔撕裂、拖入永不超生暗无天日的地狱等等磨难的过程中,崔斯坦一路上拼命保护迪伦。这让缺失爱怜的迪伦渐渐喜欢上了他,在崔斯坦的一路保护和引导之下,迪伦来到了灵魂归宿地一一天堂。然而在迪伦跨越分界线后,却再也见不到崔斯坦。没有崔斯坦的日子对迪伦来说没有一点生活情趣,毫无意义。对崔斯坦的无比思念和发至肺腑的真爱,让迪伦明白了她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逐渐坚强起来的迪伦终于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真爱。为此她冒着魂飞魄散的代价,决定回到危险重重的荒原去找崔斯坦。变得坚强起来的迪伦,以她自身坚韧的意志击败了荒原上恶魔对她的无数次进攻后,终于到达了安全屋,等来了崔斯坦。她又耐心地解开了封存崔斯坦多年的思想禁锢,并勇敢地引导着他和自己一起尝试着重返人间。依靠着坚韧不拨的坚强毅力、义无反顾的坚定信念和强大、独立的内心世界给予的力量,他们终于战胜了种种困难,成功地重返人间。他们的感情经历了生死的洗礼,两颗纯真的心真切地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最终得偿所愿——收获了人生中最美好的爱情。

这是一部贯穿着爱、艰辛、信念和勇敢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渡人渡己让人灵魂和精神升华的励志小说。小说虽说是从少年人的角度来洞悉人性的温情,道出了所有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终极幸福的向往。可以说在迪伦被崔斯坦引导着来到到天堂分界线前,崔斯坦是迪伦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摆渡人。而在迪伦决定为了真正的爱情,不管付出任何代价,从天堂回到险象迭生的荒原时,爱的力量已经让她内心强大到可以面对任何困难时,迪伦已经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的摆渡人,渡己的同时又成了摆渡崔斯坦打破思想紧锢的引导人,最终才有了完美的结局。刚开始看这本书时,还觉得有一些玄幻的成份充斥其间。然而读着读着却被书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更有一种来至于文字力量传递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在心中激荡。《摆渡人》让我们读懂了,在生命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当我们处于人生逆境时,就必须要学会坚强。人生中有些磨难和孤独必须自己去面对,我们只能做自己人生的摆渡人。这可能就是好的文学作品给予人的巨大力量吧!它适宜所有人阅读,读时能引起人的灵魂震撼,思想上的升华和精神上的共鸣,具有一种催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导作用。文学作品的强大生命力常常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深思生命价值的真正意义何在?

而在我们的人生长河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那么谁又是我们生命长河中的摆渡人呢?小时候,我们需要父母的呵护陪伴,父母便是我们成长时的摆渡人;刚参加工作时,我们需要领导和同事的肯定与引导,及时鼓励和正确引导我们的同事是我们那时的摆渡人;而当我们为生活琐事不堪其扰,心情苦闷、低落时,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挚友是帮我们渡过人生低谷时的摆渡人。然而反过来,当父母逐渐老去,我们承欢膝前,细心照料父母的吃穿住行时,我们又成了父母的摆渡人;()当我们心存良善,用心做事和善意待人时,无意间我们又成了别人人生中某个时刻的摆渡人。

在生命的长河中,有时需要别人来摆渡我们走过人生的低谷。我们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摆渡人,感恩生活中一切让我们心情变得美好的人和事——或许是别人一个善解人意的笑脸;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安慰;或许是引起我们内心世界共鸣的一篇妙文;或许是一本让人有所启迪,给予你精神力量的好书……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自己摆渡自己的灵魂不断成熟、升华,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强大。就如书中的主人公迪伦一样,只有自己坚强起来,内心真正的独立强大起来,才会打败人生荒原上的种种困难和磨难,才会体悟到生命负重而行的真正意义,才会收获内心的安静祥和。

其实,生活中哪来那么多美好如意?只不过是心存善良,心存美好。在人生的长河中不断地加强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砺炼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坚强,尽力做一个能让“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之人,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罢了。但不管何时,我们每一个人在穿越人生荒原的过程中,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那个摆渡人,永远只能是你自己。

冯小芬 笔名:岸芷汀兰 ,陕西洋县人。

篇2:读《摆渡人》有感:做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月皎白,星璀璨。静谧的夜,小虫琐琐屑屑地唏嘘着,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几星萤火悠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缜密的空气里漂浮。

我轻轻地合上书,独自徘回在余热未尽的水泥小道上,抬头仰望星空,一个身穿蓝色T恤,外披一件灰色带风帽罩衫,下套一条饱经风霜的牛仔裤和一双破烂不堪的耐克跑鞋的女孩,在对我微笑。这笑是幸福的,甜蜜的,坚定的……呀,那不就是迪伦?一个15岁的女孩,一个在荒原中忘我行进的少女,一个为自己摆渡的灵魂天使。

初读《摆渡人》,以为是一部惊悚悬疑小说,不治而愈的伤口,张牙舞爪的恶魔,神秘诡异的安全屋,暗无天日的地狱……每一处汗毛孔的折叠里都打着寒颤。待观到二分之一时,我被迪伦与崔斯坦之间萌生的爱情种子所折服,看着它一点点发芽,在时间与空间的荆棘中丰满地长大,再长大,尽管它与外面的世界是多么格格不入。作为这唯美爱情的见证者,我温暖着、感动着、开心着,同时也担忧着。担忧崔斯坦会以善意的谎言隐瞒心迹;担忧他们其中之一无法渡过荒原;担忧迪伦渡过荒原之后,终是牛郎织女的愁苦。继续细细咀嚼,合上书的瞬间,我震撼的不是她们坚贞不渝的爱情,而是一个15岁少女因爱执着的信念。“每个人都要穿过自己的荒原。”正是因为这份慨叹的信念,哪怕最终灰飞烟灭,一切的美丽化为泡影,她也决定重返荒原。累了、恐惧了、无助了、筋疲力尽了,这信念风韵依旧。这一次,无人为她摆渡,她的摆渡人正是她自己。

滚滚红尘,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幸与不幸依旧那么不假思索地交替演绎着。人世间所遭遇的种种不幸,就像是各种各样的心中荒原,而在荒原的挣扎中,对待荒原的态度就是我们心境的映射。若有幸,我们会遇到人生道路上的“摆渡者”,帮助我们渡过一段荒原,到达一个时间段的安全屋。但并非每个人都会被眷顾,也许你此生注定孤独,注定形单影只。然,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告诉我们,无论如何,只要我们自身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安全屋永远都那么近。因为,能够一直陪伴自己的摆渡人是内心强大的自己。

行走“荒原”,为自己摆渡。话虽如此,能真正为之者,又有几许。很多人一开始都踌躇满志,有乘风破浪之抱负,一旦被大浪袭击,身处逆境,大部分人都开始犹豫,甚至选择临阵脱逃。我又何尝不是?我羡慕那些敢于为梦想而不懈努力,哪怕伤痕累累,也要坚持到底的人,而我却从来不曾拥有这份勇气,或许我们都该成长了……

篇3:做自己的摆渡人

孤身一人固然壮烈,但试想一群人被困,各抒己见,方向不明,还能成功逃离吗?由此可见,指引前方人生道路的信念,在只有自我、独立时出现,在人多盲从时消失。

独立时的信念,是心灵的灯,照亮前程;是海上的塔,指明方向;是路边的标牌,通往前方。

我认为,独立审视的作用,在于对未来的展望,它能让你听从内心的声音,不惧艰险。1946年,胡适在北大演讲时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独立能让你在受到束缚的情况下,保持特有的思考。”有了特有的思考,才会有清醒的认识,才会对未来有良好的规划,并为之坚定地、不舍不弃地去执行。

我想,独立的存在自有它的意义。龙应台曾说过,有些路总要一个人走,我们每个人都是千百年流转中的一粒,都有其不同于另一个体的存在,若是千人一面,那岂不太可怕了?我们选择独立,便是选择对自我的尊重,那种指引前方的信念,便自然从心底上流淌漫溢。正如顾城所说:“他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

反观现在众人,好友圈里朋友新发一张照片,一段鸡汤文,都纷纷点赞,可他甚至没有点进去看过;苹果公司出了新品,管他是否需要是否浪费,先购入手再说;某地发生医患纠纷,也不弄清事件原委,先痛斥医院无良。他们盲从至极,还谈何拥有信念,来指引自己的前方?还谈何有清醒认识,对自己有良好的规划?《大公报》主编张纪鸾曾说,不愿限于盲。我想,他的所为便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观点吧!

我觉得,一个人想做到独立,勇往直前也并非难事,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常常在暗夜寂静无人时审视自己的内心,让独立的信念不像流沙般倾颓,便足够了。

冰心先生曾有这么一句话,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我愿像影片中独自逃脱的小男孩,做自己的摆渡人!

独立才高贵

陈寅恪在纪念王国维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特别提出了独立与自由的重要,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人是高贵的,人之为人,正在于人是可以思考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正是我们有别于动物的地方。独立,才能不盲从,才能活得千姿百态,活成每一个不同的人,不轻易受蛊惑,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方向。如作者所说,有独立的精神,才能摆渡自己,到达想要去的彼岸。

篇4:做自己生命的摆渡人高三作文

“安全”,字典释义为: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然而它却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与健康,牵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与温暖,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是通往成功彼岸的独木桥,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抵达彼岸去感受成功的喜悦。它又是培育幸福的乐土,只有在“安全”这片沃土的培育下,幸福之花才能盛情绽放。

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更高,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然而,安全是生命的基石,是快乐的阶梯,也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多一份安全思想,就少一份事故危机。所以,生命只有一次,青春的“幸福之花”也只绽放一次,我们岂能不好好珍惜?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也对我们的生命造成了威胁。有时,稍不留意,死神就会降临。

晨起,我走向川流不息的马路,望着车轮卷起的尘埃,看到飞驰而过的车辆,心中的恐惧使我又想到了那车毁人亡的悲惨画面。曾经一个六七岁的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因为无知和童真,为了一个小气球冲向马路,就在刚捡起的时候,一辆超速的大卡车奔驰而过,随着人们惊悚的尖叫声、刺耳的刹车音、巨大的惯性和冲击力,她被撞飞了出去。只见她的秀发已经沾满血迹,嘴角隐隐还有鲜血流出,原本精致可爱的脸,现在已变得面目全非,上身还在隐隐抽搐,双腿变得血肉模糊,那双大眼充满了不甘与绝望,场面惨不忍睹。那柔弱的灵魂已悄悄从她身边溜走。她的妈妈听到噩耗传来,一路上呼唤着孩子的名字奔向现场,可是,任凭她怎么撕心裂肺地呐喊,小女孩再也回不来了……

大卡车因超速驾驶滚下那万丈深渊,那轰隆声回响山谷,那位年轻的司机也抛下一切毫无声息地走了,走得那样猝不及防,那样悲痛。当死神伸出手来时,我们却无能为力,一场车祸带走了鲜活的生命。

这样悲惨的事件不胜枚举。据统计,我国每年车祸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其中,儿童死亡人数将近2万,居世界之首,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葬身车轮。在这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有多少个家庭失去欢乐,有多少个亲人痛不欲生,多少朵生命之花永远凋零,那是一条条有血有肉的生命啊!想到这些,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为遇难者留下同情的泪水,对肇事者产生无比的愤慨!这血的教训时刻警惕着我们:安全是生命的前提,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宽阔的公路曾经是男孩子们骑着车恣意挥洒青春的天空,他们举行赛车比赛、花样竞技,尽展帅气潇洒。繁忙的人行道曾是女孩子们并肩嬉戏的`乐园,她们或拉着手,或并头窃语,尽显清新妩媚。此时的我们如春天原野上的骏马和枝头上的百灵鸟,都是那么的忘我,竟浑然不知危险正慢慢向我们靠近。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的安全意识不够?存有侥幸心理?难道当死神真正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才如梦初醒吗?不,我们该觉醒了,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当我们在跨上超载车辆的那一刻,应把伸出去的脚迈回来,并告诫身边的人们:少一次超载,就少一次悲剧;当我们看到有人闯红灯时,应礼貌地提醒别人闯红灯容易引起交通紊乱,要遵守交通规则;当我们看到有同学因夏季炎热而去郊外游泳时,应及时劝阻,要珍爱生命。

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当我们欣喜于土路变公路,窄道变高速,沉醉于车水马龙、路人如织时,有谁知道那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是编织成随时等待猎物的蜘蛛网?有谁想过经济高速发展与安全意识的冲撞?有谁意识到生活质量的提升与道德意识的严重错位呢?作为中学生,面对这些严肃的社会问题,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呼吁大家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做到最大限度的自我保护,这就是对社会最好的贡献!

篇5:读《摆渡人》有感:做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读《摆渡人》有感

四川都江堰 任古会

“保护每个灵魂,让他们平安无恙。”这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中崔斯坦说的一句话。正是这份职业感,使命感,让崔斯坦无论在怎样危急的时刻都保护着自己护送的灵魂到彼岸,然后目送那个灵魂消失,又重新开始下一个灵魂的护送。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相当一部分老师都是像崔斯坦那样的认真负责的护送每一个生命。在正道语文群里,群主李华平自费筹建十个群,招募部分无私奉献的老师,借助互联网让很多老师成长起来,他们就是“崔斯坦”.我入群几年来,几乎每周都能在群里学到新的知识,了解当今教改信息,掌握新的教学办法,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我来说正道语文群功不可没。特别是群里的开娴老师让我特别佩服,制作海报,联系名师讲座,还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守在群里传道解惑,正道群耗费了她很多宝贵时间,但她依然乐此不疲。

我身边的工作伙伴也是一个个的“崔斯特”,最难忘的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学校里有很多民办教师,他们在学校里有繁重的教学任务,那时候几乎低段都是包班,家里还有繁重的田间任务,放下课本拿起锄头成了他们的常态生活,那个时候我们有农忙假,一放假老师们就投入到抢收抢种的辛苦工作中,学生忙完家里的活还会自发带着镰刀到老师家去割稻子,笑声顺着丰收的喜悦飘得很远,汗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红扑扑的脸蛋上还粘着些许稻草,丰收的田野总是那么让人陶醉。老师们农闲也要忙田间管理,但是他们没有因为繁重的农活就荒芜了学校的一亩三分地,他们辛勤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放学后还得去走家访……

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家遭火灾,老师带着学生救火,捐助,让家长感动的流下了泪水。可以说为了学生,老师真的做到了尽心尽责,但问心无愧,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敬重。今天的老师依然在教育这块清贫的土地上耕耘着,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位支教老师用国学诗歌开启着学生的灵魂,护送着他们走出大山,走出自己灵魂的狭隘。每每在工作疲倦时,被当今社会教师的现状感到无奈时,我总会想起他们,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又让我重新昂扬的站在讲台上。

老师是学生的摆渡人,父母也应该是孩子的摆渡人。在《向幸福出发》有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她叫李尚容,小小年龄的她在国学的染缸里浸泡很久,拿出来就是妙语连珠,语惊四座,很自豪她有一位优秀的摆渡人,成功的护送她到人生的另一个港口。

子女也应该是父母的摆渡人,有一句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什么非要等到“不待”才养呢?其实只要你能养的时候就去养了,能尽孝心的时候就尽了,才不会留下人生的遗憾,至少少一些遗憾,因为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平安无恙。

篇6:我的摆渡人

“同学们,今天早上我翻遍我的办公室,都没找到语文书。”啊?没找到语文书,不可能吧,“米老鼠”可是老师呀!怎么会把书给弄丢呢?我心中纳闷着。只听见班上的同学大多数把自己的语文书举起来并说道“曾老师用我的书吧!”这个场面可谓是“震撼人心”,让人“痛哭”。当嚎啕过去,曾老师说道:“同学们怎么办,怎样才能找回我的书呢?”班上的同学个个都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到了熊冉,熊冉说:“可以写寻物启事。”对呀!我们可以写个寻物启事吗!

我在心里正为熊冉喝彩时,“米老鼠”说要我们帮他写写寻书启事,我们把“米老鼠”书上的特点从他口里一一套了出来。什么目录里有同学的名字呀,什么在第11课写有批注,有不少“以牙还牙、偷梁换柱”的四字成语呀,什么书面有卷角呀……“米老鼠”叫我们用上这些特点,还叫我们要注意礼貌用语。听着听着,我又有点怀疑“米老鼠”的书到底是不是真的不见了,或许……他的书根本没丢!想到这我不禁为自己这想法给吓了一跳,不可能,“米老鼠”是老师呀!怎么会骗我们呢?但转念一想“米老鼠”是老师又怎么啦?比起老师他更像是我们的朋友,很喜欢“耍”我们,甩开这想法,我投入到了帮他写“寻书启事”的乐趣中去了。

“曾老师的书根本没丢,黄文鸿去他办公室看了的,看到了曾老师的书还好好地躺在他桌上。”下课后,从我身旁走过的同学说着小话,但还是让我听见了,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去看看是不是真的。这不,机会来了。“华悦,雷嘉,我们去问曾老师写我们的小练笔怎么还没发?”陈瑞婷拉着我和华悦去曾老师办公室。哈哈,门没关,来个突然袭击。我一走进去只见曾老师正抱着本书看着,听到声音后抬起头来习惯性的推了一下眼镜,问道“哦,诸位,有什么事吗?”“曾老师,写雷嘉和我的怎么还没发?”陈瑞婷开口问道,“快了,正在打呢!”曾老师说道。趁着曾老师和陈瑞婷对话的时间,我环顾了一下曾老师的办公室,没看到有五年级语文书,其他年级的语文书倒看到了几本。“看吧,你想多了!曾老师怎么会是那种人呢?”一白一黑的小人跳了出来,小白人先开口了。“不,可能是曾老师藏起来也说不定呀!”黑小人反驳回去。说完白黑小人便厮打了起来,最终……黑小人获胜!

篇7:我的摆渡人

十年前,我七岁,尚且稚嫩。他把我当作手心里的宝,他为我的将来画了一片耀眼的晴空,梦想的泡泡就漂浮在我小小的脑袋里。我为梦想的神奇而欢喜雀跃,他也跟着高兴,脸颊旁现出迷人的酒窝。

我学骑单车摔破了皮,他心疼,帮我轻轻地吹拭伤口;他哄我,他哽咽着夸我是个勇敢的好孩子。长大以后,越发怀念少年时候的勇敢,怀念骑单车摔多痛也笑着哭的情景,因为有他在我身旁,替我平衡少年时的害怕与倔强,让我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我记得,三十出头的他一头短发精神抖擞,有一双宽厚而温暖的手,有一根硬朗而挺直的脊梁——人格的脊梁,让我仰望,让我学习。但我也曾惧怕他刮风下雪的凌厉眼神,谁在挨打的时候都会十分害怕,是不是?而不服气的我总是强忍住痛默默流泪,甚至在心里面反抗:你不是我爸爸!然而后来我开始发觉,没有他的严厉管教,没有他的敦敦教导,我的羽翼可能还未丰满就已经夭折。

打是亲骂是爱,后来的我,终于相信。

十二岁时,他递一只桨与我

五年前,我上了初中,读的是寄宿学校。给他打电话,话未出口,他就已经朝我猛烈地“开炮”,嘘寒问暖不停,像是一番精心预谋过的自言自语,让缄默的我心里异常温暖。内心有千万种情绪,有亿万件心事想跟他倾诉,可是每每见了面,总是遭遇三言两语甚至相顾无言的窘境。他近来过得如何?脚还疼吗?但彼此都羞于表达那一种细腻而微妙的情感。

他要出去打工,我们经常远隔千山万水。他對我放心又替我担心。我只能从他指尖淡淡的烟味体会到父爱无言的味道。

在县里面的演讲比赛获了奖,把奖状拿给他看,他笑时竟然已经看不清酒窝,只有硬邦邦的两腮在抖动,生涩而艰难——或许他很久未笑了。他到处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我把它收好,他却来气,像我当初因为得不到他手里的糖而撒娇那般。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他,开始老了。

梦想的翅膀也曾被无情地挫伤。中考失手,尚处在丧父之痛的他放言不再管我,当时我一边扒着饭一边吞咽簌簌而下的泪水,我知道,爷爷的去世已经深深的给他的心桶了一刀,如今我又让他失望,是我的错。

但终究还是他,伛偻着背,拿出血汗钱替我办好入学手续。

十七岁时。他望着我远行

今年清明节回家,和他一起上山祭祖,山上的草已经长得很高,他依旧走在我前头,挥舞镰刀替我开路,却差点滑倒。我在背后用力扶住他,发觉他气喘吁吁,已经汗流浃背,于是从他手中接过镰刀,第一次为他披荆斩棘。我又一次深刻地意识到,他,真的老了。

印象中,他曾无数次充当我的带路人,无论是在爬坡的路上还是在成长的路上,他都在我前头挑起苦难,让我在他的庇护下一路安稳走来。

他以前不懂我,可如今,变成我不懂他。当他因为我搀扶他一事而说得眼睛通红时,我不懂他为何变得如此容易感动,不懂他为何背着我偷偷流泪……

那晚他喝了不少酒,酒后开始吐,我默默给他端来盆,烧水给他擦脸,他喃喃自语:儿子呀。儿呀……

我的泪忽然不可抑制地落下来……

我们同在一条船上,他是我的父亲,他曾为我摆渡,他是我下半生的守护。

篇8:灵魂的摆渡人作文

他们永远守候在那里,肩负重任,等待着,一批又一批稚嫩的孩子,用舒心的笑容护送他们,抵达彼岸。

——题记

清早的晨曦柔美地缠绕在枝头。立秋,瑟瑟,鸟叽啾几声,便被寒意刹住了口。

踏进校园,漫步小径,眼前的,是怎样的美好啊:小桥流水,庭院楼阁,书香与花香交织,沁在薄雾里,淡淡的,却令人心醉。拐角处,出现了您的`身影周老师,今秋开始,您与我之间,注定有了不平凡的交集。

弯弯的眉,微眯的眼,上翘的唇,浅笑着,您走来,发丝间翩飞着的是一只浅红的蝴蝶。一袭长群,飘逸着,掠过一缕幽香。隐约望见您乌发中掺着的银白,它们是历史,是沧桑,却更衬托出您的可敬、可爱了。您随意地挽起我的肩,带我走进七(6)班的教室。

上课铃响时,正是窗外天空放晴之际。俏皮幽默的语言如流水般拂过。您说着,我们便笑着,听着。那几天的我们格外认真。每每您叫同学回答问题,不管正确与否,您总是在他回答完毕后给予一个笑容,一个赞美。微风吹进教室,每个人的心便都是暖暖的。

印象中,您总是温和的,偶尔发怒的时候,也是眉眼含笑的嗔骂着,眼眸深处那一汪潭水似乎包含不尽对我们的爱。被训之人,悔悟地连连点头。下次,果真不敢再犯。

一次,在去食堂的路上。您轻揽我的腰,笑问:“从南通来海安上学,适应吗?听得懂海安话吗?”我害羞地点点头,言语支支吾吾。您笑了,是春风般的温暖。爱宛如花蕾初绽,如波环散漫,在我心中荡漾。鸟在唱,水在流,花在开,叶在舞,那么平凡,却是含着一抹情的,处处都是一脸烂漫。

篇9:读《摆渡人》有感

对从荒原到另一个世界的路上的恶魔的可怕描写,更是突出了迪伦选择返回荒原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安逸的现实和未知的恐惧面前,她也犹豫过害怕过,但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克服一切内心的恐惧去追寻。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对于摆渡人,他说他的存在是因为她需要他,是的,只要她需要他,他就会在。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那么如果你需要,你的摆渡人也会出现在你的身边,他们可能不像崔斯坦那样成为迪伦最重要的人,但也许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行动影响着你,在你遇到困难或者绝望的时候,引导你跨过障碍。

篇10:读《摆渡人》有感

一一题记

“摆渡人”,初次见到这个书名,不禁疑惑,是船夫吗?可我知道,一定并非如此之简单,定有更深的含义,我就带着这种疑惑和好奇看完了这本书。

单亲女孩迪伦,十五岁的她,世界却是一片狼藉。她总和母亲无话可说,在学校里被捉弄、笑话,最好的朋友也因为转学,离她远去,多么可悲的生活。于是,她踏上了去见远方父亲的列车,当她发现火车突发交通事故,而自己就是那唯一的幸存者的时候,眼前已经是一片荒原。她遇到了她的摆渡人一一崔斯坦,命运的交集,使得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崔斯坦要引导着迪伦穿过荒原,到达目的地,这就是他的使命。这个和迪伦年龄相仿,却总是冷漠,孤傲的男孩,确切的说,只不过样子是这样罢了。在他摆渡每一个灵魂的时候都会变成一个让魂灵容易接受和相信的模样。在这之前,他已经摆渡过成千上万个魂灵了。

慢慢地,迪伦发现自己过了这么久既不渴也不饿,崔斯坦告诉了她真相。而最让崔斯坦疑惑的是,在迪伦知道自己并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而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受害者时,既没有哭也没有闹,或者是悲痛欲绝,她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这和以往他所见到的魂灵是不一样的,没错,女主人公迪伦特别的,也正是因为她,崔斯坦找回了自己。

在那之后的相处中,迪伦内心深处的爱和关怀感动了他,让他原本因为那些自私、“丑陋”的灵魂而变得冷漠孤傲的性格消失不见。一路上,崔斯坦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关爱着她。两人由相遇、相识到相知、相爱,但崔斯坦知道他不能一直陪着她,他只能小心的守护着这份爱,呵护着迪伦。

崔斯坦带着迪伦长途跋涉,每天赶在日落之前到达安全屋,只有在那里才是安全的,可以免受那些自私,凶残的恶魔的袭击和伤害。崔斯坦自信能保护好迪伦,当要穿过那个山谷时,他紧张了,在那里,他曾经失去过由他摆渡的灵魂,他害怕失去她。因为在那里,恶魔不需要等到日落,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起攻击。迪伦受到了攻击,为了救她,崔斯坦被恶魔袭击,拖了下去,是迪伦声声呼唤,给了他力量,才让崔斯坦活了下来,她需要他!也正是因为崔斯坦的鼓励,才让迪伦要放弃的时候,竭尽全力跑到了安全屋。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谁又能够一直守护在自己身边呢!到达分界线时,崔斯坦承诺会一直陪在迪伦身边,迪伦过了分界线可是他却没能过来,而自己也回不去了,她失去了他。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迪伦,那个悲痛万分的人。

他和迪伦分开后,去摆渡下一个被盗贼杀死的女人时,周围人好像都能看到他了,他的模样丝毫没有变化,无法从分别的伤痛中解脱出来,用的也是原来的名字。而另一边迪伦见到了崔斯坦口中的那个德国兵,极力想了解他的一切,认识他认识的人。冒着可能魂飞魄散的危险,她回到了荒原,是心中的执着和爱庇护了她。孤身一人,战胜重重困难,两人相遇了,阴差阳错,却让那个女人被恶魔抓走了。也许是心灵的救赎,迪伦跑出安全屋,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去吸引恶魔的注意,让那个刚学会走路的女孩安全了。

崔斯坦责备迪伦的固执和荒唐,但责备掩盖着的正是对她的担心和宠爱。他们的再次相遇让迪伦更是信心满满,她要回去,回到事发现场,带着崔斯坦也一起回去。她努力说服崔斯坦和她一起做这件疯狂的事。他们开始往回走,可她不知道,崔斯坦原来为了就她所受的伤非但没好,而且更加严重。他没有告诉她,因为他希望她的对的,希望能够一直守护在她身边,有自己所爱的人陪着自己,一同冒险,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迪伦回到了隧道,在那个火车上躺回自己的身体上,当她再次醒来,一束强光刺痛着眼睛。她回到了人世,可发现崔斯坦不在身边。她注定失去他了吗?不,一个浅茶色的男孩走过来……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如此简单的问候,却温暖了时光,染醉了心灵。她成功了,我想这是上天对她的善良还有奋不顾身的爱的眷顾吧!他两人之间无畏的爱改变了崔斯坦,他会流血,会受伤,模样也不再变化,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迪伦需要他,两个相爱的人相守在一起,穿越荒原,有美好、有感动、有艰辛、有磨难,这就是荒原的一生。两人的遇见,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是崔斯坦的使命摆渡了迪伦,也是迪伦的爱摆渡了崔斯坦,从荒原到分界线,再从荒原到人间,只为了那一份爱!

每个人不都向往着那一份纯洁的爱吗?我也如此,愿有人能想你说想,懂你悲欢,一直守护着你,如此就好……

“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进入再次轮回,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篇11:张嘉佳平凡的摆渡人

双面张嘉佳

凭借《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书,张嘉佳一跃成为中国最畅销作家之一。他彻底火了,可接踵而来的还有成名后的非议。

喜欢他的人坚定地说道:“就算他长相平凡,又矮又胖,可我就是喜欢他。”

讨厌他的人则写下“矫揉造作,无病呻吟”8个大字。

“我没有必要去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我不会因为别人喜欢而拼命写书,也不会因为别人不喜欢而不写书。写书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我的书哪怕只温暖了100个人,那也是成功。”张嘉佳有自己的坚持。

仔细观察张嘉佳,就能发现,他眉头微蹙的神情下,嘴角总带着一抹阳光般的笑容。

2014年,张嘉佳突发心脏病入院抢救,心律最高达到282次/分钟。在抢救过程中,他和朋友打趣说:“帮我整理整理头发,我要拍个照留念。”2016年,张嘉佳在电影《摆渡人》开机前,连着好几晚通宵写稿子,最后因疲劳过度导致心脏病发再次入院抢救。微博配图里他双目紧闭,面无血色,36岁的他沧桑得让人认不出。相对应的微博文字却和粉丝玩起抽奖,语气轻松诙谐。大相径庭的做派,不免被人质疑是作秀炒作。两次濒死被抢救,他总能保持异乎常人的乐观和戏谑心态。

“总有大悲苦,才得小欢喜”,张嘉佳的身上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与伤痛,却还能在长长的漆黑隧道里找到依稀的微光,然后笑着说:“看,你们要相信这人世间的美好。”之后,他慵懒地享受这微光的美妙。

喝了酒才会讲故事

张嘉佳爱酒,他坦言他的生命里离不开酒。他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但不能一天不喝酒,每次看到酒,他就双眼发亮,路都走不动。初入文坛的时候,张嘉佳每次赚到稿费,都会和朋友去酒吧豪饮,喝得酩酊大醉。这对于他来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大乐趣。

喝醉酒后的他,非常有意思。在酒精的作用下,张嘉佳似乎打開了另一种模式。爬灯柱,拔站牌,喝得不省人事的时候被出版商忽悠着签了合约,还江湖义气地和人称兄道弟……最夸张的一次,张嘉佳和一群朋友在毛里求斯喝酒,难得的一次聚会,大家都颇有兴致地多喝了两杯,每个人都醉醺醺的。等酒醒后,发现所有人坐在一架正盘旋在几千米高空的飞机上,一群人穿好跳伞装备准备出舱跳伞。张嘉佳至今还记得那是签了生死状的单人独立跳伞,借着这股酒后余劲,他二话没说跳了下去。

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嘉佳被贴上“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的标签。33个睡前故事,有一半是在酒场上发生的。有为爱人灌了9瓶啤酒9杯洋酒的小玉,有一出场就被众人灌醉的男主角,还有隔三差五就在马路边喝酒撸串的陈末。他笔下的人物,都和他一样迷恋着酒精,字里行间的“醉意”,给无数人的晚安里,加了一剂好梦。

张嘉佳在南京有一家以爱犬的名字命名的小酒吧“梅茜的小店”。在那里,他有时会和朋友在喧嚣酒吧里畅饮,有时又安静地在酒吧里看书写作。伴随着酒吧飘来的音乐,隐隐约约听到几句歌词,“明知自己无酒量,偏偏饮得这般凶,因为我有满腹心事无处讲,才来酒国做英雄……展出笑容,醉后来好好进入梦中”。

我只是个摆渡人

张嘉佳得过两次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曾把药片当零食吃。2012年,离婚后的他踏上了独自一人的环球之旅。山川河流,星辰大海,他将自己放空在大自然中,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一定要抱着善意去生活。

他把这份善意带进故事里,也带进了读者的心里。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基本上是以张嘉佳的人生经历作为范本打造的短篇故事集,故事里的他和她,有着和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对世界突如其来的厌倦和冷漠,对感情不分来由的执着与坚持。他们在生活里并不完美,有残缺,有遗憾,张嘉佳就像是剧中的金牌摆渡人,小心翼翼地将他们的伤口缝合起来,把他们从痛苦中解救出来,慢悠悠地摇着船桨渡到有温煦灯火的对岸。

张嘉佳在《写在三十三岁生日》中道出,“陈末就是我自己”。在嘻嘻哈哈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孤独忧郁的心,面对每一位“预约摆渡”的人,他从不会拒绝,他的责任是做一个永远有光,永远照亮前路的摆渡人。

陈末也是沉默,“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待在你的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

篇12:读《摆渡人》有感

——邹遂林

闲暇之余,走进书店,对书架上一本名为《摆渡人》的书有股莫名的眼缘,尤其封面上那段文字“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 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吸引了我,我毫不犹豫的将它从书架上取下,如获至宝,收人囊中。

《摆渡人》是一本心灵治愈系小说,它媲美于《追风筝的人》。静谧的湖水,一叶小舟飘行,头顶是滚滚的乌云,金色的阳光从乌云中射下,湖水被金色阳光映衬着,闪着温暖的光芒,而阳光的尽头是乌黑翻滚的水波,这就是这本书的封面。这个封面似乎是一个人的心灵或者是主人公迪伦的灵魂深处,身处黑暗,却总有一片光明在牵引着她不断前行,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爱而生的倔强信念。

小说中讲述的是一个叫迪伦的女孩,与母亲住在一起,但母女俩却总是无话可说,同学捉弄她,唯一的朋友也离她远去,这所有命运带给她的遭遇,让迪伦无比痛苦。他想念她的父亲,他决定大胆的去看他的父亲,然而在去路上,火车发生了严重的事故,当她在一阵突如其来的晕眩中逃出火车时,却发现自己是这辆火车上唯一的幸存者。而自己面前的是,竟是一片荒原。一个男孩在不远的山坡上蹲着,男孩将迪伦带离了现场,越来越远,但没有遇见除他两之外的任何人,迪伦意识到,碰见男孩绝不是偶然,男孩似乎是故意在那里等着她的出现。他是她灵魂的摆渡人,从他们相遇的那刻起,她和他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他们都是彼此灵魂的救赎者,或者都因为彼此而自己救赎了自己,就像书中所说: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只言片语讲不完这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我能表达的也仅仅是我个人读完这本书的真实感受,初读之下,感觉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细细咀嚼,它是一个心灵的成长史。在生命的长河里,会碰到许多我们猝不及防意想不到的时刻,我们起初会拒绝,会逃脱,但最终便接受了这些东西,也许那些时刻是你命运中灵魂的摆渡人在向你警示,在向你告诉一些未知的事,不要轻易地就去对这些视而不见,或许你命运中的良机就会就此错失。

前不久和省水利厅工作的同学电话寒暄,简直不可思议,他在说他辞职了,我很诧异,因为在我们很多不出众的同学中,他算是比较出众的,属于“明星级”的同学,我问他为什么辞职,他说他博士毕业了而且学的法律,不适应机关上班的节奏,准备改行律师。虽然对他的选择我有点惋惜,但为他的选择在内心给他点赞。也许正如那句话,人各有志,我们每个人面临的选择很多,并不全是命中注定,包括我们爱情、家庭和工作,怎么样的选择将会出现怎么样的人生。

篇13:读《摆渡人》有感

老姐说:“这是鬼故事吧?”我一阵好奇:“为什么啊?”老姐义正辞严地回答:“因为人死后要过一条河,渡你过河的不就是摆渡人喽!”听她这样一说,我的好奇心又要出来多住几天。

正如老姐所说,这是一个“鬼故事”,但这个“鬼故事”是会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它并不恐怖,却让人心忧;它并不伟大,却让人感动;它并不真实,但却透出了爱的真谛。

崔斯坦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又要来活儿了!”他等待着下一个灵魂的到来,带它穿过荒原,荒原是每一个灵魂去往另一个世界的必经之路,途中会有恶魔出现,把灵魂带到恶魔的组织。而崔斯坦的任务就是带领灵魂安全抵达另一个世界。灵魂会把那个世界当成“家”,送到之后再去领下个灵魂,就这样来来回回。这就是崔斯坦的使命,此时他正和往日一样等待灵魂朝他走过来……

15岁单亲女孩迪伦,在独自寻找自己从未见过面的父亲,但突如其来的意外,使从列车里逃出来的迪伦来到了这片荒原,她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却不知她是唯一没有逃出去的人……崔斯坦这次要等的灵魂便是迪伦。

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迪伦会跟崔斯坦走?是的,崔斯坦要引导许多的灵魂,这些灵魂形形色色,为什么会跟崔斯坦走?原来,崔斯坦在引导一个灵魂之前会自动了解到这个人的一切,他会变成那个灵魂所信任的样子,或爱人,或朋友,也可以是从不认识的人,只要灵魂会和他走。他没有固定的容貌,在每一个灵魂面前都是不同的,而他的容貌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如果问崔斯坦多大了,或者他自己原本长什么样子,这连崔斯坦自己都不知道……

迪伦和崔斯坦踏上了这段不平凡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15岁的迪伦爱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她会让他讲这个世界的故事,讲他曾渡过的有趣的灵魂。崔斯坦本不该对这个15岁的灵魂说过多的东西,但当迪伦问起时,他却不知如何去拒绝。崔斯坦对迪伦说,其实荒原的地形由每个灵魂的心境而成,天气也是通过灵魂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的。当崔斯坦为了保护迪伦而受伤并“失踪”后,迪伦独自待在安全屋里,她看到的荒原却是红红的一片,天是红的,地也是红的,空中,地下,天上,都是恐怖的恶魔,是的――这就是离开摆渡人后――真正的荒原!

当灵魂离开自己的摆渡人,几乎没有机会可以存活下来,她们很难接受这样怪异的、充满恶魔的荒原。但迪伦做到了,她“活”了下来,因为她的心中有一种力量,那就是爱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她得以存活……

当崔斯坦从恶魔的魔爪里逃出来时已经遍体鳞伤,迪伦很自责,如果自己走得快一些,让太阳晚些下去,这样崔斯坦就不会受伤了。这让崔斯坦感到很不可思议,在崔斯坦的印象里,人类灵魂都是自私到没有边际的。

到达荒原的尽头时,迪伦鼓起勇气向崔斯坦表白,崔斯坦答应迪伦尝试和她一起去往那个世界。但迪伦发现崔斯坦并没有和自己一起走,她痛哭流涕,整个人都崩溃了。

据说来到荒原的另一头就是来到了灵魂的家,它会投射出灵魂家的模样,使灵魂能够把这里当成“家”。但是迪伦走过荒原的尽头,另一个世界的模样依旧是那片荒原。“因为有家人,所以才有家”“想念一个地方,多半是因为留给你回忆的人”。这么说来,迪伦所念所想不是崔斯坦又会是谁呢?

崔斯坦把迪伦送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当然还要去继续引导保护下一个灵魂,但崔斯坦忘不了迪伦,因此他没有再换自己的名字,但奇怪的是,这次他的容貌竟然没有变化,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每一个死去的灵魂,来到荒原,其实它们都可以选择穿过荒原,回到自己死去的地方,回到自己的身体里,回到人间。但是这是极度危险的事情,灵魂可以在这里等着自己的爱人来团聚,这是一个希望。但如果选择穿过荒原回家,途中没有了摆渡人,恶魔们会更加嚣张,那样灵魂就真的“死”了。他们没有勇气,用生命去尝试,他们宁愿选择等待。当有灵魂试图要打开通往荒原的大门时,他们是打不开的,因为他们都在犹豫,他们没有决心去面对死亡……因为他们更爱自己,所以崔斯坦说人都是自私的,这一点没有错,这就是人的天性啊!

但意外的是迪伦打开了门,她的目的不是回到人间,而是寻找崔斯坦。当然不用说,她的道路崎岖坎坷,危难重重,不必说没有带路人的指引,也不必说满天狂躁的恶魔,光是离开摆渡人所看到的荒原的真实模样,就让人毛骨悚然……但迪伦非常非常幸运,她成功地找到正在引导一个因为暗杀而死去的灵魂的崔斯坦,崔斯坦没有改变面貌,没有更换姓名,这是迪伦的最大幸事,但到底为什么没变,没人会知道。崔斯坦见到迪伦,无以言表,在他一恍惚的刹那,那个崔斯坦正在引导的灵魂就挣扎着被恶魔们带走了……这让迪伦感到十分惭愧和内疚,但还好有崔斯坦在。在一个安全屋里,迪伦发现一个快被恶魔带走的小女孩,不顾自己安危去吸引恶魔的注意,给小女孩和摆渡人争取时间逃跑。崔斯坦出门阻止,试图把她抓回安全屋。迪伦拼命挣扎,在算着女孩和她的摆渡人差不多安全时,她整个人不再挣扎,任凭崔斯坦把她带回安全屋。崔斯坦很不理解迪伦为什么能为一个不曾相识的灵魂冒生命危险,迪伦说,因为崔斯引导的灵魂是因她而“死亡”,她必须做点什么,才能使自己心里不至于那么愧疚。崔斯坦又一次被迪伦所震撼。

崔斯坦向迪伦解释,他并非不守信用,而是摆渡人根本无法走出荒原,他走不出那道边界。崔斯坦爱迪伦,因为这种爱,他也会受伤;因为这种爱,使崔斯坦忘不了迪伦;因为这种爱,他没有更换自己的名字;因为这种爱,不由他自己控制的容貌也不再变化;因为这种爱,崔斯坦越来越像一个“人”。他想和迪伦在一起,他喜欢迪伦在身边的感觉,但他不能。他不能让迪伦处在危险中,时刻担心恶魔的袭击,就算没有恶魔,崔斯坦也有自己的职业,他不可能陪伴迪伦,他只能在这片荒原中重复一次次的任务……可迪伦却有其他的打算,迪伦决定要带崔斯坦回到自己的世界――人间。

是的,回到人间。这是一件从来没有灵魂做过的事情――带自己的摆渡人一起回到人类世界。迪伦和崔斯坦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去寻找那辆发生事故的火车。在车里迪伦差点倒在地上,本能反应地用手去扶地,却不知这一扶,自己就晕了过去。醒来后的迪伦正在被解救中,她发现身边没有崔斯坦,自己心痛不已,痛恨自己在那一瞬间松开了崔斯坦的手。医护人员艰难地把迪伦从车厢里抬到外面,但迪伦身体的痛远远不及心里的痛。在这时,她看到那个男孩坐在一个大石头上,对身边人说了什么,便起身朝着迪伦走来,他握起迪伦的手,迪伦艰难地几乎耳语地吐出“你还在”,那男孩说:“我在,因为你需要我!”

篇14:读《摆渡人》有感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女孩儿在看望了父亲的道路上遭到了车祸,成为了唯一一个死去的人。她的灵魂来到了“荒原”,并在那里遇到了她的摆渡人。摆渡人带她穿越荒原,躲避恶魔。在这期间,女孩儿和摆渡人渐渐相爱。但是,当女孩来到灵魂所在的地方时,却不得不与摆渡人分别。而后,她又重新返回了荒原,寻找那消逝了的爱情。在荒原上,她遇到了自己曾经的摆渡人。他们回到女孩死去的那列火车边,女孩儿进入了自己的身体,活了过来,摆渡人也由此拥有了自己的生命。

这,让我感受到了生与死的界限。有时,他们只是一秒钟的区别,却把人划分到两个不同的世界。许多人都惧怕死亡,而死,又何尝不是新的生命的开始?它人们想象中的冷血,残酷,可怕,它只不过是一场冒险,一场时间的把戏,一个新的起点。当摆渡人诉女孩,她已经死去了的时候,女孩并没有害怕。事实如此,你又能怎么能改变?生与死,不足以为奇,不足以为惧也!

对于许多人来说,死亡更是一种解脱,一种赦免。

记得小时,好朋友笑笑的爷爷生了重病,医生说到剩下的时间不多,笑笑的家人都唉声叹气,天天吃不香,睡不好。她的爷爷时而发高烧,时而高血压,又忽然低血糖,天天泡在药汤子里,痛苦极了,有一次我去看笑笑时,正撞见她在探望爷爷说话:“我倒是觉得,死亡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释然。不计自己的病痛,光是家人们的关心,我就无以回报了……”

文中的女孩,更是坦然,她对死的麻木,让见多识广的摆渡人都都为之震撼。

不只是她面对死亡的平静,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勇气。

爱的力量有多大?我不曾去衡量,也不敢去衡量。也许,有比为爱而牺牲更为强大的力量吧。

当然,爱一个人。不只是要一颗有热量的心,更是需要勇气。女孩在来到灵魂聚集之地时,她还是忘不了那段美好的日子,十分想念那失去的爱情。她离开安全之地,独自踏上危险的道路的勇气是多么感人!她的爱,是多么伟大,以至于不顾千辛万苦去寻找摆渡人。她的勇气给了她希望,虽然可怕的恶魔给她留下了阴影,但她依然是那么坚定!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梁山伯对祝英台的热爱,以至于年轻轻轻就忧郁的死去。而祝英台对梁山伯的一片痴心,给她反对父母的勇气,让她愿意跳入坟墓,与爱人在一起。当两人化作蝴蝶双双飞去,这是否让他们感到幸福?

这,就是勇气,就是爱的力量。女孩宁愿身处危险,也不要放弃,她和摆渡人的爱情之路是那么坎坷而又甜蜜。

篇15:张柏楠 搭建“天梯”的摆渡人

他的名字,叫张柏楠。他还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航天人。

沉稳淡定,不善张扬,是许多身边人对张柏楠的印象。这位魁梧有型的东北汉子,尽管言语不多,但一提到“神舟”就表达欲上来了,且语速较快。每每说到自己,总是语焉不详,“航天的事、飞船的事一个人哪能成,这得成百上千人合作,真谈不到个人”。这位从神舟一号飞船便开始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科学家,信奉搞科研就要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用心做事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享受。

志在苍穹遨学海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有一堵“中国航天英雄手印墙”。这里,就是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的家乡。由于工作的关系,张柏楠回家乡的机会不多,但是家乡的发展依旧牵动着他的心。

张柏楠出生在齐齐哈尔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在化工局从事化工研究的父亲和在冶金局从事会计工作的母亲为了三个孩子多读书,从他们并不多的收入中紧缩下一部分,专门用来购置各类书籍,家里的藏书数量达到了几百本。在小学时,张柏楠偶然在父亲书柜中翻出一本“文革”前出版的《航空知识》,于是着迷了,爱不释手,浩瀚无垠的苍穹无疑令他憧憬。自此,他的整个中学时期都一直订阅《航空知识》。

“小时候看见飞机在天上飞,我就感到很神奇,越是神奇就越觉得飞机设计师们太伟大了!”早年,张柏楠就在自己的日记中写过自己的理想是设计飞机,从那以后,拼装飞机、汽车模型,用电脑做三维动画就是他的最大娱乐。跟如今设计宇宙飞船一样,儿时的张柏楠玩起喜欢的东西也经常忘了吃饭、睡觉。

全国恢复高考后,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将所有的专业选项都清一色与航天航空有关,立志非此专业不学。有人说,他这种有自信、有主见和沉着冷静的性格,正是他后来走上飞船研制一个个重要岗位的重要铺垫,也形成了张柏楠独有的触“变”不乱、触“喜”不惊的“大将”风格。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跨进了国防科技大学的门槛。本科毕业时,为了尽快从事渴望已久的卫星设计工作,他不顾学校的一再挽留,最终做出了一次积极的“放弃”,选择来到北京,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攻读复合材料力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不管是读本科还是读研究生,张柏楠总是痴心于他的学业。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可在同学眼里他却“痴”得近乎于“呆”。对自己当年做出的选择,至今张柏楠还是那么坚定不移:“这条路走对了!”

1987年张柏楠研究生毕业以后,来到总体设计部六室,从事返回式卫星总装设计工作,不久又站到了航天飞船设计的第一线。1998年,神舟一号甫一研发,才36岁的他就担任了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这一重要职务,主要负责结构验证。他主持和参与解决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正常运行、安全返回和出舱活动中的多项重大技术问题。

神舟五号成功后,张柏楠从“中国飞船之父”戚发轫的手中接过帅印,担起载人飞船系统的总设计师、未来空间站的设计总管的重任。而戚发轫在评价他时,只微笑着说了一句话——“像我,比我懂得多。”张柏楠说,比起航天老前辈们,他只是“人生机遇比较好”;比起一些年轻人,自己只是比他们早些介入了飞船的研制。

肩担“摆渡”之责

和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相比,神舟六号要实现两人多天飞行。两名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工作多天,衣食住行,每日三餐,冷凝水的收集,进出轨道舱安全等诸多新问题,一下子凸显在了这位新总师和他的团队面前。飞船舱内有效容积只有5.5个立方米,两名航天员生活工作在里面,两、三个小时湿度就会达到饱和,人生活在里面极不舒服。舱内空气不流通,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就会自然堆积,滞留在航天员口鼻附近,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会造成窒息。影响航天员安全的事必须充分验证,张柏楠率领团队在地面生生造出了一个“类太空”环境,用两人模拟航天员太空七天七夜的生活,进行了多次流场试验,验证了自主设计的湿度控制技术和通风换热技术的合理性。为进一步增加冷凝水收集能力,他们扩大了冷凝水箱的容积,增加了被动的吸湿材料,给航天员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湿度环境。为了保证船上设备在一定湿度条件下正常工作,他们还采取了许多办法,做了大量试验验证船上设备能在湿度98%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行一天,都是呆在返回舱里,可神舟六号飞船两名航天员衣食往行都要进入轨道舱。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首先要打开连接两个舱的舱门。打开舱门风险相对不大,可关键问题是航天员在关闭舱门后能不能够保证密封,保证在再进入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1971年6月30日,俄罗斯“联盟11号”飞船返回时,在168公里高度,就因返回舱舱门故障,导致了三名航天员牺牲的悲剧。这个连接两个空间的舱门,可以说是一个生命之门,也是一个生死之门。

为了保证飞行万无一失,张柏楠带领有关技术人员做了上万次的相关试验,从改进密封性能、在轨检漏、舱门清洁等多方面摸索出一套规律,到添加了密封锁、双重密封圈、快速检漏仪等8道“安全锁”,还对航天员进行了专项培训,以保证航天员顺利、可靠地关闭舱门。

“航天员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张柏楠挂在嘴上也记在心里的一句话。在太空飞行中,舱外温度最高值和最低值要相差100到200度,飞船长时间频繁地在这种环境下运行,会使一些连接的部件发生断裂。这个问题从神舟二号起就开始困绕着他们,为了彻底解决它,他们一边分析一边做试验,最终使这个隐患在神舟六号上天前消灭在了地面。张柏楠说,搞航天,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挑战,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才能敢于赢得胜利。

神舟六号上天时,航天员的座椅缓冲器让张柏楠有点“牵肠挂肚”:由于在着陆前座椅缓冲器是用火工品提升,尽管飞船的密封环节已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和考核,但是火工品工作时燃气中气体如果发生泄漏,就会危及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在设计神舟七号时,他多次向结构与机构分系统设计师强调:一定要彻底消除座椅缓冲器的隐患,用安全的介质取代有害气体。经过研制,神舟七号飞船最终确定了用“压缩空气”来取代燃气。

nlc202309090211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当神舟六号飞行了115小时33分钟后以最完美的姿势着陆时,作为飞船总设计师的张柏楠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心中的那块石头可以放下来了。

路铺中国载人航天

神五突破载人飞天,神六实现两人多天,神七突破出舱活动,神八实现无人对接,神九突破载人交会对接……每艘飞船型号的更新,都意味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巨大跨越。张柏楠说:“小步快跑,这就是神舟系列飞船发展模式。”突破和跨越的背后,带来的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张柏楠敢于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迎接挑战。

“神舟飞船在上升阶段或在轨阶段若发生危险,怎么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张柏楠说,“在上升段,如果运载火箭出故障就要启动逃逸系统,把飞船的返回舱带离运载火箭,然后再把返回舱释放出来,安全着陆;在轨道运行阶段,如果飞船发生泄漏问题,我们将通过监测机制和应急手段予以排除。”

张柏楠常说:飞船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载人系统有8万多个点、几十万条软件,恰似一个环状链条,哪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哪一环都至关重要。他像战略家一样,组织实施好每一个步骤。繁忙的工作让他深深地体会到,“搞工程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要靠一个团队,团队个个都能干才行。”

1999年11月21日凌晨1时,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作为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舱回收试验队队员的张柏楠,在看到神舟一号飞船成功着陆那一刻流下了眼泪。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当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时,已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的张柏楠则显得从容淡定。“我希望以后发射飞船就是一条普通的新闻。”张柏楠说。

随着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已进入到新的发展模式——应用型阶段。“神舟十一号最大的变化是没有变化。”张柏楠表示,神舟十一号在外观、任务、技术上均与神舟十号相似。为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神舟十一号只在技术状态上略有调整。张柏楠说,天宫二号的飞行轨道与空间站相似,需要对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测量系统进行适当升级,使其能在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确保其功能和技术指标满足未来空间站航天员的往返运输要求。

放在整个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来看,神舟十一号尽管变化不大,但依然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张柏楠表示,神舟十一号的发射,表明我国已掌握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神舟飞船的技术状态已基本稳定,从产品研制进入新的应用阶段。“神舟十一号之后,神舟系列飞船将为后续的空间站提供人员运输服务,它的主要任务将从突破关键技术转为保证任务的可靠性、航天员的安全性。”

言及神舟十一号飞船为什么只搭载两名航天员,张柏楠说,受生命保障系统能力限制,为延长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只能减少人数,毕竟神舟十一号任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开展航天员在太空中期駐留试验。

从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组合体10天的飞行时间到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30天的飞行时间,张柏楠的梦想又近了一步。“20天,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加。”张柏楠说,驻留时间的延长,可以更多地掌握航天员在微重力环境下生理指标有何变化,为未来长期驻留提供一些数据。

数字的背后涉及载人航天的核心问题——生存。想要在宇宙中长期生存下去,对人类本身的健康保障和载人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类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够在月球上生活,这个过程很漫长。我们能做的,就是1天、10天、30天甚至半年、一年的逐渐累积、适应。”张柏楠相信,载人航天是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一件事。“近期比较热门的方向是太空旅游。将来人类能够在宇宙中自由飞行,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这是载人航天发展的方向。”

梦逐太空架“天梯”

30多年前,国际空间站筹备期,美国以防止航天技术扩散为由拒绝了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的意愿。一扇门被关闭,总有一扇窗会被推开。从那时起,中国航天人开启了独立建设空间站的历史。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再到如今载人航天单机产品全部国产化,张柏楠把这些都归功于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走出的独立自主道路,“神舟飞船会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高效率的中国航天品牌。”这种品牌效应正在得到国际的认可。“欧洲空间局(ESA)目前正在摒弃美国式的偏见和封锁,寻求和中国航天项目上的合作。”张柏楠说,神舟飞船已经具备了走向世界的能力。

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星际穿越》里,突如其来的沙尘让人们的生活环境迅速恶化,地球上无法继续生存,人类通过在宇宙设立空间站,后又被引导通过虫洞进入新的星球等两种方式寻求解决之道。有关情节引发张柏楠深思,他说,《星际穿越》具有很深的哲学意味——“那一天已经来了,人类该怎么办?”他认为,电影中的末世情节可能真的会发生。他说,要在“那一天”前准备好,载人航天对人类未来是“非常重要的事”。

其实,张柏楠就是一个科幻迷。“作为科幻作品,主要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给人提供梦想,让人找到自己;另外它给你描述了一个未来的世界让大家选择。”他坚定地认为,科学幻想与科技发展水平,包括载人航天有很多联系。“如果要拍出一部和美国水平差不多的电影,我相信中国的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也将达到和美国接近的水平。”

电影中,空间站里种植了大量植物,通过构建小型生物圈,完成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提供食物和消化排泄物的循环。张柏楠说,这种技术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条路从技术上讲可行,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未来到底怎么走?张柏楠认为,人类的未来在宇宙,应该积极去探索未知空间,人类要为自己的未来准备不止一套解决方案。

张柏楠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面对记者讲自己的故事,身经百战的他却显得有些拘束。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早在中小学时,每每一放学回家,他就抱起书来不撒手。那时的图书市场种类单一,文学名著根本买不到,还是一个同学伸手相助,把他家里珍藏的这类书籍借给张柏楠,这才了却了他一直心存的遗憾。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类名著到《资治通鉴》《四书五经》等古典书籍,他都一一读遍。一向谦虚的张柏楠说到此事用不无“张扬”的口吻说道:“在同代人中,自己算读书多的。”如今,他办公室的书橱里除了飞船方面的书籍外,还有《史记》等史学书籍。当有人向他推荐由英国人写的《联盟号飞船》一书时,张柏楠很感兴趣,这本书对研究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以及对中国载人航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他立即组织人员利用业余时间翻译。当此书出版后,他十分欣慰。

成功的背后有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支撑。张柏楠的妻子是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每学年的天体运动课都是她的公开演示课。为了帮妻子备好课,张柏楠可没少给她提供资料。甚至连学生物理考试成绩有问题时,他都能帮着分析,还提出些好的建议。对于事业和家庭,张柏楠有他独道的见解。他从不把工作上的事带回家,忙时就晚回来会儿,干不完的活就在单位干。他说,单位里不谈家事,家里不谈工作,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和谐的美。张柏楠说,他感谢妻子对自己事业的支持。从结缘飞船,他总是早出晚归,有时去基地一呆就是两、三个月,家里的事也顾不上,担子都让妻子一人挑去了。

漫漫求索路,追求不停止。一直以来,中国人从未停下对太空探索的脚步,从未放弃过实现探索太空的梦想。如果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比作一个舞台,那张柏楠无疑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如果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看成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那他无疑是一名执著的追梦者。张柏楠坦陈:“如果说有什么梦想,我希望将来载人航天可能只是一条新闻,中国的老百姓就像坐飞机一样,搭乘飞船到太空旅行。如果发展到那一天的话,那肯定可以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到航天强国的行列。”

责任编辑 王碧清

上一篇:十个反思下一篇:设备部汽机点检员工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