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惯的力量》有感作文1300字

2024-05-16

读《习惯的力量》有感作文1300字(精选13篇)

篇1:读《习惯的力量》有感作文1300字

读《习惯的力量》有感800字

汪小俊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看到了一本名为《习惯的力量》的好书,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习惯的书籍。书中列举了一些习惯性的动作、行为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指出了种种坏习惯犹如蛀虫般腐蚀着我们的生活,并且提出了如何克服这些坏习惯的方法,它全面分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同时从各种各样的例子中,总结并归纳出了若干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对我们有益的习惯。读完该书,收获颇多,感受到这种“习惯力量”的强大,让我在生活、工作中改掉原本的坏习惯,循序渐进的培养对自己有益的好习惯。

其中书中第二章剖析了怎样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指导在工作中寻找乐趣,用心就能无差错,指出工作中无小事,于细微处见精神,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和第三章养成搭上学习的高速列车,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完善,工作中出现问题自己主动承认错误,要有魄力有魅力,把压力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及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踏平崎岖成大道,从而懂得工作和生活的和谐平衡。在工作中,很多时候也常常是习惯造就工作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喜欢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后来赶着做。到有时候事情多了,常会忙地不可开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务。而有的人习惯就很好,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后才来做。所以对于这一类人,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做事总是有条不紊。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细;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却常言放弃,对于林林总总的比较,不难看出,习惯的力量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过去,对于自己的行为没什么在意。对于成败,常常归结于自己运气不佳,而从来不去考虑为什么会失败。事后想想,和自己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人本来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所以以后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改善自己的习惯。作为一名政府服务热线工作人员,更是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不断地鞭策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克服不良习惯,付之于实际行动,这样才能在今后回顾自己生活和工作往事时有喜悦有感叹。

篇2:读《习惯的力量》有感作文1300字

在我看来,不愿意做的事情,一部分是懒得做的,一部分是厌恶做的,一部分是畏惧做的。懒得做的事情,若是工作中的事情,有时觉得做了就吃亏了,所以不做。厌恶做的事情的确是因为自己心里不愿意做,如果做了就会痛苦。畏惧做的,大多是自己力不能及的或者说要与人合作的事情,是由不得自己心愿的事情。

之所以用“工作中的责任心是人生中的必须义务”来做这篇读后感的标题,私下以为“工作――人生”、“单位(集体)――家庭(婚姻)”是统一的,贯穿自我一生发展的。我们用单位和家庭来做一个比较,对比一下责任心的大小,看看义务在单位和家庭中是否都是必须的,从而降低消极意识形态在我们心里的作用。

《习惯的力量》52页列出一些影响一生的好习惯,比如:永远信守承诺;开会和约会不迟到;从来不忘记回复电话;与同事、客户、家人的沟通更记分一些;总是明确告知他人自己将做什么以及日期安排;快速处理各种琐碎的行政事务;积极倾听;永远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做计划;与人交谈时,保持良好的眼神接触;保证每天的饮食健康;定期锻炼身体;少看电视;多读书等等,我不厌其烦地列出来,是希望自己能够把这些好习惯分分类,一类是与人合作的,一类是针对自我的,而这两类习惯在家庭中、在单位中,我们所持的意识和态度有没有分别?比如一些习惯在家庭中就能做到,而在单位中就做不到,也就是说,好习惯在家庭中是愿意做的,因为这种思想意识的存在,就不会让自我感受到痛苦;这些习惯如果放在单位中去做,自己心里就不愿意做,做了就会痛苦。

我认为任何成年人都具有分辨好坏的能力,但却在思想意识的深处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公私分界线!真实的情况是公私没有分界线!公私只限于环境的大与小,而这种大小也是平等的,对集体来讲,在单位公是大的,而家庭是小的。对家庭来讲私是大的,而集体是小的。从人生的角度来讲,集体和家庭是平等而相容的,他们的发展是统一的,是不能分开的,因为个人的发展和进步都确实的体现在集体和家庭的发展过程中,所以讲“人生中的必须义务”就具体体现在“工作中的责任心”和“家庭生活中的责任心”方面。

我们在“工作中的责任心”和“家庭生活中的责任心”方面,应该是一样的,但在实际中体现出来的行为和思想却是大不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呢?

篇3:读《习惯的力量》有感作文1300字

一、与学生交“朋友”

一个人的正常心理是:喜欢聪明、漂亮、听话、优秀的人。教师也不例外。不少教师视尖子生为“宝”, 把“双差生” (学习成绩不好、思想品德也不好) 看着是“草”, 当成包袱。对待学生不是一视同仁, 在座位编排上、学习辅导上、作业批改上、思想进步上、生活关心上等方面“看人下菜”, 分成三六九等。尖子生即使有错, 也有意包庇、偏袒;对于“双差生”, 往往是冷讽热嘲。可是叶老则完全不同, 他说:“我如果当小学教师, 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 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 仅仅浮在嘴唇边, 油腔滑调地喊一声, 而是出于忠诚, 真心认他们作朋友, 真心愿意作他们的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长成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 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 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 本该如此;不然, 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 我只好辞职。”叶老当过十年小学教师, 他是这么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与学生交“朋友”, 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 是亲密无间的。俗话说:“士为知己而死”。教师爱学生, 学生尊敬教师, 在这么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 哪有教不好、学不好的道理呢?

二、从小就注重好习惯的养成

习惯有好坏之分, 叶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他有句名言: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认为好习惯应从小事做起, 在语文教学中, 要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

(一) 好习惯从小事做起

叶老在文中写道:“我将特别注意, 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想‘教育’这个词儿, 往精深的方面说, 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 往粗浅的方面说, ‘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还写道:“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 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 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门窗的开关, 我要教他们轻轻的, ……又如菜蔬的种植, 我要教他们当心着意的, ……这种好习惯, 不仅对于某事物本身是好习惯, 更可以推到其他事物方面去。对于开关门窗那样细微的事, 尚且不愿意扰动人家的心思, 还肯作奸犯科, 干那扰动社会安宁的事吗?对于种植菜蔬那样切近的事, 既因工夫到家, 收到成效, 对于其他切近生活的事, 抽象的如自然原理的认识, 具体的如社会现象的剖析, 还肯节省工夫, 贪图省事, 让那马虎过去吗?”叶老是这样写的, 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孙女叶小沫回忆他时说道, 爷爷就是从门窗的关闭、桌椅的轻放这样的小事着手培养我们良好的习惯的。正如一位印度诗人在《播种》中所写的一样:“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 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 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 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 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一个好的习惯, 一个好的性格常常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不少人大事做不来, 小事不愿做, 倒头来虚度年华, 一事无成, 那是多么可悲的人生啊!

(二) 在语文教学中, 要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

叶老在文中指出:“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 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为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叶老这里的“语言”是“思维”的意思。“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意思为“养成小朋友思维 的好习惯”。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是语文新课标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实践中, 叶老告诫人们:“一个词儿, 不但使他们知道怎么念, 怎么写, 更要使他们知道它的含义和限度, 该怎样使用它才得当。一句句子, 不但使他们知道怎么说, 怎么讲, 更要使他们知道它的语气和情调, 该用在什么场合才合适。一篇故事, 不但使他们明白说的什么, 更要借此发展他们的意识。一首诗歌, 不但使他们明白咏的什么, 更要借此培养他们的情绪。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 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 才是终极的目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按照叶老的告诫去做了吗?

三、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 从当今社会“留守孩”的教育问题可见端倪。农村大量的“留守孩”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教育, 不少“留守孩”沉沦为学校的“双差生”, “留守孩”的教育问题也成为我国的一个社会问题。所以说, 脱离了家庭教育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在这方面, 叶老高瞻远瞩, 提出:“我还要作小朋友的家属的朋友, 对他们的亲切与忠诚, 和对小朋友一般无二。”好一个“一般无二”!与学生是“小朋友”, 和家长是“大朋友”。朋友之间亲密无间, 常来常往, 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孩子的成长, 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不过, 有部分教师在这方面的做法欠妥, 与家长沟通变成告学生的“黑状”, 这是很不利学生教育的, 往往会适得其反。

四、结束语

叶老这篇随笔———《如果我当教师》虽然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九四一年, 时隔已经七十多年, 但是, 文中的观点一点都未过时, 教育理念仍令人耳目一新, 振聋发聩、引人深思。我们年轻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要很好地向老一辈教育家学习, 做一名合格的、群众满意的人民教师。

摘要:每当我读完叶圣陶的《如果我当教师》, 都有新的感悟, 获益良多。一是像叶老那样, 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二是注重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三是真诚地与学生家长交“朋友”。

关键词:朋友,习惯,家教,有感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小学、初中语文衔接教学研讨会资料汇编》2010.11.

篇4:读《习惯的力量》有感

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撰写的《习惯的力量》,向我们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难能可贵的是向读者提出了若干不断改变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的有效小技巧,让读者能有效地改进工作和生活的方式,获得更大的成功。作者把他的观点讲得深入浅出,朴实而不玄奥,别具风致。作者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喻珠联,警句泉涌,也是本书的一大看头。这本书对于引导我们如何克服困难很有教育意义,能给读者带来许多启迪。加上这本书印刷精美,插图悦目,佳言隽语编排独出心裁,颇足增加阅读时的兴会。怪不得被亚马逊书店、《纽约时报》等权威组织评为20xx年度最畅销的商业生活类图书。

人们常说命运无常,成功不过幸运罢了,吃多少,穿多少,注定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习惯的力量》告诉我们:所有的成功都能归结于一种习惯――习惯就是把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坚持下来。讲得多好啊!简括弘深,微言妙论。是的,只要我们持续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每次进步一点点,持续在每个环节进步一点点,――就是这样,每天都完成小目标,向大目标迈进一点点,假以时日,功到自然成。反照我们的行为:要么临河羡鱼――只有空想,没有行动;要么临渊结网――平时不准备,到时做不来;要么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要么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缺乏恒心,时断时续;要么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懒得就懒;要么功亏一篑――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就放弃了。我们做事所欠缺的正是成功所必需的一往无前的气概、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我们往往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是情理中事了。由此可见:命运不是无常,而是我们越努力,运气就会越好;成功不是幸运罢了,而是天道酬勤的结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吃多少,穿多少不是注定的,而是靠我们自己去争取的。

在本书第一部分第五章中,作者倡导我们:每天做些苦差事来磨练自己。乍看悖于常理――人的本性是远离困苦,追求安乐。细想却富有哲理――人乐为者多非善事,而事之善者每即人所恶为,故人之所应为当为辄反于其欲为愿为,甚且非其所能为可为;即使自讨苦吃有自虐倾向,苦中作乐有自欺思想,但往往可将潜力发挥到极致。作者的本意是:磨难,是提升自我的最佳捷径;人无磨难,无以战胜自我。

人之百年,忧劳总至,快乐难留。好像上帝造人是叫他们来这世间专门受苦受难似的。面对苦难,我们时常会觉得有些不习惯,或者感觉有些紧张和压力,甚至是焦虑和恐惧,但这正是我们成长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在苦难中磨练自己,那么我们将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存在畏难情绪,备受苦难的煎熬。苦难是不打不倒的。要打倒苦难,做事就要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惟其如此,才会在困难和挫折中突围而出,取得某种成就;才会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在暴风骤雨中鹰击长空,在惊涛险滩上乘风破浪,得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得以俯仰无愧,快慰平生。

篇5:读《习惯的力量》有感

关于习惯,最常听人说的便是美国的约·凯恩斯的那句“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曾经,对这一句的理解也就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颇有些不以为然的感觉,如今读了美国作家杰克·霍吉的《习惯的力量》,对于习惯——这个我们经常会忽略的东西感觉就有很大不同了,习惯原来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很多东西,甚至于最重要的——命运。

“其实,有一种比‘意志’要轻松得多的好方法,那就是让习惯性动作植根于你的潜意识。”这是本书的开篇语。由此,我想到了不少东西。“意志”亦或有自制力、自律能力的意思。以前,我从未将“意志”与习惯两者联系在一起,没想过习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约束自己,而不用去苦守着自己的意志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总是想着要锻炼好自己的自律能力,也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面对一些诱惑,如在不正确的时间看电影、小说;毫无拘束的去买零食或一些也许根本用不到的东西等等,对于这些我很努力让自己去坦然的拒绝,从而选择正确的事去做,然而结果有时并不怎么满意,往往这次做到了,下次就不尽然了,我从未想过我可以通过改变习惯而让这一切变得顺其自然。看到本书的第一句话,我豁然开朗,原来我一直在走一条虽然能到达目的地但却最为艰难的路。我想,至此之后,我是应该改变一些东西了。

书中第一章中提及空想家和行动者(Dreamer and Doer),我想一定意义上我算是一个空想家,而非一个行动者。就像书中的作者的祖父所说的“似乎不管你怎样努力,你都无法让自己去完成那些你知道自己应该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我将困难太过放大化,而将自己变得太过弱小,潜意识中便觉得不可完成,难以企及。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现象,我想我应该学着改变,从改变习惯开始吧,做习惯的主人,让它引领你走上成功的康庄大道。现在,我也想对自己说:“等着吧,我也可以成为一个行动者,不让习惯阻止我前进的脚步。”To be a doer,I can!

“Nothing is more powerful than habit.”对于作者书中提到的这句话我深表赞同。俗语有云:“习惯成自然。”而自然而然的东西又有什么东西能撼动的了呢,换言之,习惯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对于习惯,俨然是每个人生活的一种固然规律,规律自然不会轻易就被打破。所以,由此可见,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它体现在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却又经常被人不经意的忽略,这才导致了太多的失败者抓头挠腮不知自己究竟败在哪里,想到这里,便又提及作者的另外的观点——对于“成功取决于天赋、智商、处事风格”一些观点,追根究底是习惯的力量在起作用。

相信没有人是不想成功的,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功。而书中提到的无论是发明大王爱迪生,还是19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小提琴家萨拉萨蒂,抑或是一代NBA的传奇人物拉里·伯德,无疑,他们都是令人敬仰的成功人士,而他们的成功却都因为一个因素——习惯,爱迪生的善于思考,萨拉萨蒂的勤奋练习,拉里·伯德的坚韧不拔铸就了他们的辉煌。成功不会无缘无故,在于你平时的习惯。好习惯结好果 坏习惯自然酿恶果。是选择功成名就,还是碌碌无为,我想大家都是很清楚的。由此可见,好的习惯是你改变命运的关键因素。所以,改变命运,就从培养好习惯开始吧。

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戒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做任何事,我们总要从最基本的开始,而要戒掉坏习惯,首先我们要进行自我评估,明白自己的坏习惯有哪些,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自知了方能知道从哪里着手去改。知道了自己的坏习惯,要想改变也非一日之功,但切忌三分钟热度,一时的热情是什么也改变不了的,任何事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改掉坏习惯,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好习惯的培养也并不容易,要从小处着手,力求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让好习惯成为你生活中潜意识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目标,并大声的把它说出来,努力坚持下去,用笔记下我们前进的脚步,从中汲取动力,可以和我们的伙伴互相鼓励,一起向前冲,我们有那么多的方法可以形成好的习惯,可以走向成功。所以,朋友,成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你愿意改变。

“明天是空想家最‘强大’的武器;行动者的利器则是今天。”作者在最后一章的开头这样说,这让我想到一首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们都应该明白,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不可预测,我们能够掌握的也只有现在。不要把任何事都寄托在明天身上,试想,你又有多少个明天可以去挥霍呢。要想做一个行动者,那么一切就从今天开始,不要再做不切实际的梦,如果你只想做一个空想家的话。

行动,行动,再行动。“Action, action, and still more action.”不自觉的,我喜欢这句话,因为一切梦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如果只是在脑海中想象,那么最终它也只能是一个虚幻缥缈的梦而已。现今,太多的人在等待,等待一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时机,然而,你又有多少时间可以去等呢,如果你自己不去行动,我想,那是你自己不给上帝眷顾你的机会。行动吧,就是现在,你还在等什么?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确是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我明白了,成功源于习惯,而非其他因素,我们应该学会做习惯的主人,而非习惯的奴隶,试着从一点一滴中改变那些阻碍你成功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最后,要注意,我们所说的一

篇6:读《习惯的力量》有感作文1300字

雷锋,提起他众人皆知,他的奉献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当我读这本书真实的雷锋,榜样的力量的时候,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爱看,越读越感动。读完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

1940年12月28日,就在这一天,一个平凡的却不能再平凡的日子里,一声响亮的啼哭声,向世人昭示,一个伟大的生命诞生了。!一个注定要震撼亿万人民之心的人诞生了!他就是我们这本书中的主人翁———雷锋。雷锋这个苦命的孩子,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几间挡不住风雨的破茅屋,墙上还有一个大裂缝,随时都有坍塌下来的可能。雷锋一家被万恶的旧社会逼得家破人亡,7岁的他就成了孤儿。

雷锋读书的范围很广,政治理论,青年修养,文化作品等。它对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更是爱不释手,并随时写读后感,励志向书中描写的英雄人物学习。他不论做什么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生活中任何小事都能证明,雷锋的确是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是一个人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在人民军队里,雷锋立过一次二等功, 两次三等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得到“模范共青团”的.称号,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他领导的班,两年来一直是先进集体。

想想我,一个初一的学生,看了这本书后,我有了感悟。以前,我捡到了一块钱,我会交给老师,但真正的用意是得到老师的表扬。但现在我明白了交给老师不是求得表扬,而是做一个诚实的人。雷锋的故事与我前进,雷锋的故事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

1962年8月15日,这是一个不幸的日子,谁都不肯相信,雷锋———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工厂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雷锋生前真正做到了: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雷锋的一生是光辉的。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是永生的。我们一定要学习雷锋精神的高贵品质,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里,都要“天天向上”,时刻准备着,做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篇7:读《当下的力量》有感1500字

事业中心 张倩倩

《当下的力量》就是以托利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告诉人们当下(即现在)的重要性。告诉人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该书前半部分告诉我们:应该学会清空自己。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相类似,只有当杯子是空的时候,才能往杯子里倒入更多的水。人们也一样,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时才能听到或者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学习到曾经没有意识到的知识。其次,在清空我们自己的思想的同时,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最淡定的人是最无敌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没有把破绽暴露出来。正如今年的澳网,李娜苦战3盘,艰难淘汰大威。李,无欲则刚,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会淡定,努力做事、认真学习。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看到朝阳的美丽。

该书在后半部分,托利告诉我们:首先,学会专注当下,对曾经和未来不必计较太多,我们对曾经和未来要明白几点:一要总结曾经的经验,二要坚定的对未来的信念,这个信念是我现在的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获。其次,专注你的身体,学会聆听你的身体,从而学会聆听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联想,要以事实说话。爱护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从而营造一个身心健康的身体,学会包容,有良好心态。

作者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到要关注当下,关注此时此望,控制自己的思维。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没有思维不会影响到意识,没有意识思维将不复存在,所以别担心,当你关注当下时,你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满足感,不会有不安,不会有烦恼,你的每时每刻都是充满了喜悦与安全感的。

要做你思维的见证者,你不等于你的大脑,你的痛苦情绪,都是你大脑的思维制造出来的,而实际上,你的意识根本没有创造这些思维(痛苦),是思维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制造出来的,它利用了时间,而如果你去观察这些思维,做为一个见证者,看他们是怎么想的,不做任何批判,不加以分析,只是静静的看着思维在变化,一股强大的力量将会吞噬你的思维(痛苦),慢慢的思维(痛苦)将会消失。如果你的身体里面有两个人,那是两种思维,你要去观察他们,当他们制造出来一种情绪时,你不要认同他,你越认同他,那你就会被两种中的任何一种思维控制。

如果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我们的自我感就是源子外在。我们从那些与我们的自我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你的社会角色、财产、外表、成功与失败、信仰等(包括爱情)——寻找我们的自我感觉。而当我们沉浸在爱情当中,彼此深深地需要与依赖,就像是药物一样让对方上瘾。当我们拥有这种药物时,我们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而当对方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嫉妒,企图通过要挟、责备或指控来操纵一切,这源自己我们对失去的恐惧。如果对方真的离开了我们,这可能会导致我们最为强烈的故意或最为深刻的痛苦和绝望。这时,爱又在哪里呢?爱会在瞬间就转向它的对立面吗?当初的那些是爱,还是上了瘾的控制和依赖呢?

正因为我们失去了自我,这种不完整使我们在外在的世界中无穷无尽的寻找而又一次又一次地被伤害。而我们无法意识到思维已将我们奴役。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复自我存在感的意识,恢复对于思维这个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复自我对身体与内心完全的支配。这样,当我们意识回归的时候,我们遍回到了一个身心合一的状态里,就像孩子一样,透明、喜悦、宁静。这时,我们拥有了最完整的自我。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无常,我们的内心都是完整的。而当我们需要思维为我们服务时,我们的意识就会指导我们的行动。思维在这里恢复了它工具属性的本质。这样,当我们遇到一段爱情的时候,我们便会明白真爱没有对立面。它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它是你真正拥有自我时,散发出来的平和、宁静与喜悦。

每当此时,我们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实就是内心的完整。每个人所选的路不同,但殊途同归,幸福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地。当我们学会随时随地感受到爱——即内心的平和、宁静与喜悦时,整个世界都将变得光彩!

而回归到爱的世界里,回归到我们本真的最初,则需要利用当下的力量。思维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利用了时间,利用你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与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证明思维的存在,制造了痛苦,如果你关注当下,接受现在,你将会感受到爱,和平,喜悦!

篇8:读《弱者的力量》有感作文

今天,我在读《哈佛家训》时,读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弱者的力量》,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一只小老鼠遇到了一只老虎,老虎要吃它,小老鼠说它有一天会帮助老虎,老虎不相信,但还是放它走了。不久后,老虎被网子罩住了,小老鼠把绳子咬断,救了老虎,小老鼠对老虎进行了教育。

我看了这篇文章,心想:为什么老虎那些体积较大的动物总是轻蔑这些小动物呢?小老鼠也有怕它的东西,老鼠并不是弱者;老虎也有它怕的东西,老虎并不是强者。我认为世界上并没有强者弱者之分,就算有也是不一定的。你认为自己是强者,你就是强者;你认为自己是弱者,你就是弱者。对于我来说,我会选择弱者,但肯定有比我更弱的人。

弱者也有它自己的力量!

读《弱者的力量》有感作文300字

篇9:读《习惯的力量》有感作文1300字

“子见南子”的情节让我印象颇深。卫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机会施展个人才能和影响力的外国。而给他这个机会的是南子,没有南子,孔子未必有机会在他国施展自己的学识和抱负。所以讲究礼节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众人的劝诫,去见了名声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轻 -浮和挑-逗都在孔子的预料之中,可是南子却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这句话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南子的深深一拜,恐怕不只是仰慕孔子的学识和人品。

孔子师徒的周游之路异常艰辛。遭人嘲讽,被人误解,居无定所。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孔子一行人四处漂泊讲学,却常常遭人驱逐。后被困于小村庄,绝粮多日,但即使在这种连生命都难保的危难关头之时,孔子依然讲诵《诗》《礼》,孔子弟子子路很迷惑,于是问孔子说:“君子也有处境艰难得时候吗?”孔子便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表现出了孔子对于理想的坚持和身处逆境时的平和心态。就算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被众人接受,甚至处处被人误解、迫害,孔子心中的信念之火依然在燃烧,鼓舞着他不断讲学。就算身处逆境,君子也可安于艰难困苦。

颜回,子路,相继去世,让孔子一夜白了头。孔子依然在漂泊着,直到鲁君请求孔子回国。当问及是如何找到他时,一人说“有人告诉他,东面有个外乡人,其额像尧帝,其肩像子产,神气像大人物,却狼狈像丧家之犬,我一听那说的便肯定是夫子你。”孔子说确实是丧家之犬。我不知孔子是如何说出这句话,内心活动是什么,我只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悲伤与深深的无奈。

孔子望着窗外,喃喃自语,鲁春秋,后人理解我因为这本书,误解我也是因为这本书。 后世之人,一直在学习孔子,但也许正如南子所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礼仪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关系。家庭礼仪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社会是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众多个体汇合而成的,而个体的差异性是绝对的;礼仪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上谋生、立足的一种手段。讲究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进全体员工团结互助、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可以增强人们的交往和竞争实力,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要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黏合剂,是熟人之间的奢侈品,会使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篇10:读《习惯的力量》有感作文1300字

孔子的一生简单而复杂。简单,是因为他始终只有一个目标,他终其一生都只为这一个梦想而奋斗。他不慕功名、不求利禄,淡泊明志……复杂,是因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付出了毕生心血,他冒死为逃奴请命,用百辆牛车吓退五百战车,五十五岁周游列国,时间长达十四载……

这些都是孔夫子应用和智慧的体现。夫子曾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高大坚毅是我难以望其项背的。然而,有三件事情如同时间为树刻上年轮那样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让我每日三省自身。

公山大人死的时候立下遗嘱,命令他生平心爱的人都要陪葬,陪葬的奴隶纷纷被乱刀砍死,只有一名小奴隶漆思弓在慌乱之中侥幸逃出,但后面的追兵仍旧紧追不舍。离弦之箭丝毫不差地插入漆思弓的身体,他惊恐之下,向一名配剑的勇士求救。勇士以其勇猛与智慧吓退了追兵,救下了漆思弓,这名勇士正是孔子的弟子子路。

子路担心因为自己的一时鲁莽连累大家,想将漆思弓送到他内兄家去,孔子知道此事后,不仅表扬了弟子,并告诫他见义不为无勇也。毅然决然地留下了漆思弓。当公孙狃来搜查时,孔子面无惧色,进行了有理、有据、有节的反驳,充分显示了他作为一代圣人的睿智。

冬祭大会上,孔子又为漆思弓请命,但公山大人的儿子站起来反对,说让漆思弓陪葬是对父亲大人的孝顺和尊敬!孔子反驳:公山大人的遗嘱是让他生平心爱的人陪葬,您是他的儿子,公山大人怎能少得了您的陪伴呢?公山大人的儿子哑口无言,只好同意了漆思弓不陪葬。最终,孔子不仅仅挽救了漆思弓,而且还适时提出废除奴隶殉葬的旧俗。

的确,以礼杀人非礼也。孔子仁的思想,再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孔子与其弟子周游列国时,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一车竹简不幸掉入了冰洞里,弟子颜回纵身一跃跳入冰洞里……竹简回来了,子路却永远地走了……

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久久不愿放开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在当今社会,人人都说好书是一生的财富,书籍是人类的朋友……然而,有谁会认真地对待一本书?有谁愿意为一本书付出生命?礼,不仅仅是从与人交往而言,对待任何事物,不论有无生命,都要有一颗赤诚之心。

孔子弟子子路为保护年幼的国军,浴血奋战,倒在了血泊之中。然而,临死之前,他仍旧记得夫子的教导,将官帽端端正正地戴好。在他整理好官帽的一刹那,敌军又围了上来,他没能系好帽带,含恨倒下……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震撼了,衣冠正人正,子路在这里端正的并不只是自己的衣冠,更是他的道德、是他的人格……

后两件事情,让我看到了孔子对于弟子的言传身教,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学高身正的老师,有才能、有气节的弟子啊!

礼,穿越千年,到了我的眼中,礼变得很简单——

在图书馆看书时,不大声喧哗!

在跑步比赛时,不横跨跑道!

在烦恼时,不对父母亲发脾气!

……

当脚要踏入草坪的时候,收回脚是对小草的礼貌!

当手伸向花儿的时候,收回手是对花儿的礼貌!

当枪对准动物的时候,收回枪是对动物的礼貌!

……

篇11:读《习惯的力量》有感作文1300字

为了完成一学期一篇的读后感,更为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近,特地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现已经读完了六个章节。

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人思想影响深刻,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读读孙老师的着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正在牙牙学语的儿子。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儿子长大。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

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学生不乱扔纸的习惯,班主任老师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施加压力,告诉他必须怎么做,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直到养成习惯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另外我们学生的写字习惯,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范_文_先_生_网)这都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篇12:习惯的力量作文900字

明知道肥皂剧仅仅适合消磨时间,我却乐此不彼,明知道家门对面的小吃店味道不好,而且不怎么干净,但为了方便,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去光顾;明知道有些衣服不适合自己,但为了别致,与众不同,还是买了下来。这都是来源于习惯,习惯的力量有时甚至让我们不跟随着自己心里的想法去做。特别是一些坏习惯,它不但使人的形象在别人心中受到影响,还不利于身心健康。

我们知道,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里各种公共场所里的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的,但其中涉及文明礼貌一类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某人问那里的管理人员为什么,人家回答:“因为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大多数都是中国大陆的游客所有的。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然而良好的习惯却可以让一个走向成功。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就能自由运用德、法、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植物、物理、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被授予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还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但丁的权威。他的成功并不是因他有多大的天赋,相反,他是一名早产儿,由于先天不足,被定为智力低下的痴呆儿。

但他父亲并不曾放弃他,因为他相信孩子的成长不是天赋,而是教育,要有好的教育成果,就必须有好的习惯。父亲对儿子一系列良好习惯一一把关,从出生到5岁的五年间,父亲对儿子严格要求,在他的精心栽培下,卡尔·威特最终成为奇才。这一切都源于他父亲要求他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如我们学生在学校一样,在学校里我们所学的一些知识在我们长大成年后可能会忘记,但是在学校里养成的好习惯却能影响我们一生。

篇13:读潜能的力量有感

读了安东尼・罗宾斯的《潜能的力量》,它激励着无数人发掘本身未察觉的潜能,带领你走向更远的方向作者教给一些改变生活的技巧。正是这些方法和技巧让安东尼?罗宾斯改变命运,从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成长为国际顶级的巅峰表现激励大师。

有人赞扬说此书不仅仅是一张来自朋友的字条,更是掌控生活不可或缺的指南。因为这一切源于他儿时某年感恩节收到的一份礼物和一张便笺,从那以后他找到了开发自我潜能,迅速自我提升,直到通向巅峰表现的路径。后来他为很多名人提供帮助服务并温暖着他人。有人说,思想是一种能量,它具有无限潜在的发挥力量。你可以随意而思,也可以摆脱环境而想。所有的人都经历过艰难的岁月―在艰难的时期,我们会感到绝望落魄,仿佛感到事情和环境控制着我们,我们无能为力。比如,即使我们还有家庭,被公司“炒鱿鱼”还是会让我们感到失落。生活中的挑战看上去是如此巨大,但是我们忘记了周围也会遭遇挫折。所谓潜能是你潜意识的一种能量。例如人怎样可以跑的更快?如果给你很多钱,你或许会竭尽全力,拼命前赴,但是你的潜力还在隐藏着;若你身后有只老虎追你,我想你一定比运动员跑的还快,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坚持,或许会毁灭你一生。当你别无选择时,那种潜力就会爆发,助你一力。人生犹如四季的变迁,而此刻我们只不过处在人生的冬季而已,所以少年不必胆怯。

当然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潜藏着一种力量,随时都可能爆发,激发你无限的创造力。无论你的起点在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决定哪里是你终点。例如许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想成为著名音乐家,于是退学了开始追梦没有生活经验,找份工作都很难,每天在酒吧尽情的唱歌而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喝的烂醉如泥。谁又会在乎他的弹唱?唯一让他坚持下去的理由是他的.女友,有天他女友离开了他,他想自杀。自杀前去看了心理医生,他意识到自己并没有问题。于是他发誓不允许沮丧、自暴自弃。生活总有生活的价值,总有什么值得你感恩和珍惜,他就是比利・乔尔。每个人都难免犯错,但并不代表永远失败,我们必须铭记:上帝的延迟并不等于上帝的拒绝,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如果你尝试做某事没用,你依旧可以学到经验汲取教训。这些年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成功源于好的判断力;好的判断力源于经验;经验源于不好的判断力。所以只要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上一篇:个人思想作风廉政建设述职报告下一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