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活动组的认识

2024-07-13

对政协活动组的认识(精选5篇)

篇1:对政协活动组的认识

近年来,**市政协的文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出版、发行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编辑出版了《东疆之子》第一、第二两辑,收录**籍在外成功人士近百人,开创了政协文史工作的新途径,同时,结合**市政协

成立五十周年,组织编撰了近80万字的《**政协志》,发挥了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对政协文史工作的一些认识

1、政协文史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论断,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到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的高度来认识,凸现出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政协文史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有益于今人、惠及后世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它同样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丰富社会人文科学的使命。政协文史资料具有鲜明的统战性、翔实的史料性和生动的可读性,可以起到补史之缺、续史之无、详史之略、纠史之错的作用,是史料宝库中的瑰宝。通过积极编纂富有时代精神和思想内涵的近现代文史资料,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政协文史工作是新时期政协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新的时期,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和社会新生爱国力量的不断涌现,人民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更加凸现。政协文史工作产生于统一战线,发展于统一战线,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有效形式,它从一个侧面充实和活跃了政协工作。人民政协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离不了以文史为鉴。人民政协要做好统战工作,发挥统战作用,同样离不开以文史为鉴,离不开借助和参照历史的经验教训。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新变化、新特点,对文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史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探索服务统战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既要通过向爱国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人士广征史料,以文会友,调动统战对象的积极性,又要通过出版和发行文史资料,扩大统一战线的团结面和联络面,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从而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作贡献。

3、政协文史工作是政协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人民政协成立58年来,文史工作紧扣时代特点,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独特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政协的文史工作需要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体现新的时代精神和气息。文史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研究整理、编辑出版文史资料,起到团结和联系各界爱国人士,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作用;起到为研究近代、现代历史和地方史料提供丰富、确实的基础性资料的作用;起到将有价值的资料流传后代的作用;起到宣传、挖掘、保护、弘扬地方文化,加大招商引资、合作辐射的力度,为发展经济、造福人民群众,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这样,文史工作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实现自身发展的大跨越。

二、当前政协文史工作存在的不足

政协文史工作与政协其他工作比较而言是一项寂寞、枯燥的工作,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环境下,政协文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对政协文史工作的认识不足。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大环境下。文史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工作。政协的许多领导是从党政部门转任而来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参与中心工作的意识比较强,而研究、重视政协文史工作的意识不强,甚至根本没有这个意识,也有部分领导和干部认为这项工作既要投入人力、消耗资金,又得不到经济利益,因而不把这项工作当作必须做的事情来抓,而是看作可做可不做,可多做也可少做的事。

2、文史工作人员数量不足。表现为人员安排少,一个县、市一般只安排1-2人,即便有了文史编辑人员编制,大部分为其他科室使用。文史委员会主任是个光杆司令,有些还要抽调其他工作,还有就是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到政协是过度性工作安排,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使有年轻的同志,但不能安心工作,干好了,一辈子埋头文字堆中,干不好反而到别的部门,严重影响文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文史工作征编组稿困难。文史工作资料征集主要是近代、现代史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料性文字资料。文史资料工作的三性(统战性、史料性、可读性)和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的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亲历、亲见、亲闻有关事件的人员已经相继离开人世,一些过去多年从事文史工作的老同志也已经退居二线或者退休。因此,文史资料征集组稿比较困难。即使撰写当代的一些人和事,但由于一些不便说的原因,一些同志不愿合作,或者提供有关资料。有的文史资料因年代久远,事件发生的过程、故事情节难以记叙,短时间内写不出材料;有的当事人文化水平低,需要亲自口述由别人整理材料;有的组稿人员虽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但需要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掌握素材才能写出材料。还有就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人员干脆就不愿意配合文史工作,因此,目前地方文史工作编撰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4、文史工作专业人员几乎没有。编辑、整理、收集、挖掘、撰写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需要一定的文史知识,一部或一辑文史资料的完成一般要经过征集组稿、改稿整理、研究审定、编辑校对、印刷出版、征订发行等六道大的工序,但是,目前大多数文史工作者的素质与实现其工作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表现为:一是专业业务素质不高。从事文史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从某些行政部门和单位调来的“兵”,虽然他们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文学爱好,但并不具备编辑出版文史资料书籍的专业知识,来到文史工作岗位以后,又没有进行岗位业务培训,只是靠自学的方法积累一些编辑知识。二是工作人员不稳定,一旦工作业务熟悉之后又调换其他工作,新来的人又得从头开始熟悉业务,致使文史工作岗位经常是“新兵”,人员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做好文史工作的一些思考

1、进一步提高做好政协文史工作的认识。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政协文史工作有许多难处,但最难的还是对政协文史工作的认识问题。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才导致工作上的多种困难不易克服。因此,首先是政协领导和文史工作者提高对政协文史工作的认识。消除到政协就是二线的思想,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责任,克服文史工作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错误认识。要通过学习《政协章程》和政协工作有关文件,进一步提高遵守《政协章程》的自觉性和文史工作地位、作用的认识。政协文史工作的意义本文已经作了阐述,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政协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只有充分认识政协文史工作在政协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把它当作一项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来抓,当作政协工作的亮点来抓,并抓出成效来。

2、进一步加强政协文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文史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协文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是创新新时期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前提,是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的基本保证。为此,要不断加强文史资料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修养和学识水平,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联系协作的能力。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史德、史证、史学、史才”的基本素养。针对政协文史工作人员少,专业水平低,稳定性差等情况,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文史工作的领导,要关心政协文史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业务建设,注重培训和学术研究,以提高文史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避免文史干部作为干部安置性的安排,要保证文史工作人员有编制、有岗位,避免“占着岗位不工作”,或者是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行等现象。要重视培养、选拔专业对口、德才兼备的干部充实到文史干部队伍中,尽可能保持政协文史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

3、因地制宜,建立政协文史工作的有效机制。政协文史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结合各地的实际开展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编辑、出版工作。政协文史部门与党委党史部门、政府地方志部门虽然都从事修史修志工作,但其职责分工各有侧重。政协文史工作主要是向政协委员和统一战线中的各界人士征编具有统战性质的“三亲”史料,以达到“以古鉴今,鉴往知来”的作用。“三亲”史料具有原始性,是“绿色”的史料源泉;具有权威性,是有代表意义的珍品;具有可补性,可“补文献之不足,匡书刊之谬误”。可见,“三亲”是政协文史资料的独特个性所在。因此,政协文史资料必须注重体现“三亲”特色,避免与党史、地方志部门发生“撞车”现象。政协文史资料走过的历程告诉我们,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规模地开展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已成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创举。文史资料工作已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文史资料工作被写入了人民政协章程,成了政协职能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要使文史资料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要促进政府加大对政协文史工作有效的财政投入,确保文史资料征集、发掘、整理、甄别、研究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要积极探索建立一支有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研究人员和社会各组织之间相互协作、互通有无、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工作者队伍,通过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机制,不断拓展文史资料工作服务社会的功能和水平,保持政协文史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4、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政协文史工作的新局面。要坚持在继承中创新,以创新求发展,努力探索为政协工作服务的新思路,保持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要将文史资料工作与履行政协职能结合起来,选准切入点,开展与文史相关的视察、考察、调研活动,充分发挥委员参政议政的作用。要结合本地实际,注重以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为主,体现时代的特点、时代的精华,发挥地方特色,体现出当地自然和社会发展的面貌和客观规律。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针对人员少,组稿难的情况,开展协作促征编的方式,探索政协文史工作的新模式。开展协作,可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是调动有关部门及单位的积极性,主动与相关部门协作,这样既得到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又解决了人力物力不足的难题。二是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邀请社会各界精英人士特别是新闻、文艺界人士参与,帮助撰稿。这既解决人少的困难,又有利于保证书的质量。

针对“征集无止境,任务无穷尽”的情况,就必须在征编方式上辟新径、出新招,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文史资料征编的信息化。要通过配备必要的电子信息和现代传媒设备,如: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充分运作电子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弥补人工征编所达不到的目的和效果。如在建立史料信息储存方面,可利用电脑储存量大的优势进行分类归档;在现场采写方面可用照相机、摄像机捕捉机动、鲜活的素材。这样,就可改变过去史料征编既耗时、又费力,既重复、又反复的低效率状态下的循环,实现信息传输以及史料征集研究出版等各个环节的快速和高效,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优势,用活资源,埋头苦干,持之以恒,政协文史工作就会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

篇2:对政协活动组的认识

对做好政协专题调研工作的认识与思考.h1 { PAGE-BREAK-AFTER: avoi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LINE-HEIGHT: 240%;MARGIN: 17pt 0cm 16.5pt;FONT-SIZE: 22pt;FONT-WEIGHT: bold }.h2 { PAGE-BREAK-AFTER: avoi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LINE-HEIGHT: 173%;MARGIN: 13pt 0cm;FONT-SIZE: 16pt;FONT-WEIGHT: bold }.h3 { PAGE-BREAK-AFTER: avoi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LINE-HEIGHT: 173%;MARGIN: 13pt 0cm;FONT-SIZE: 16pt;FONT-WEIGHT: bold } DIV.union { LINE-HEIGHT: 18px;FONT-SIZE: 14px } DIV.union TD { LINE-HEIGHT: 18px;FONT-SIZE: 14px }

省政协副秘书长

熊维明

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协专题调研工作的重要性;二是政协专题调研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三是政协专题调研工作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四是政协专题调研工作需要注意克服的不良倾向。

一、提高思想认识

专题调研,即围绕专项课题开展的调查研究,它是一项有着显著计划性、组织性、目的性的活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强调了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单位,为了摸清和掌握情况、研究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都需要高度重视和有效开展调查研究或专题调研工作。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重要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工作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建议,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促进党政科学民主决策,对于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2月出台的《全国政协关于加强和改进专题调研工作的意见》对政协专题调研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指出:“专题调研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环节,是调动委员积极性的有效形式,是活跃政协工作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专题调研工作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和活跃政协全局工作的重要基础。”具体而言,政协专题调研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是履行政协职能的需要。大家知道,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三项主要职能,只有认真切实地履行了这三项主要职能,才能发挥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与作用,才能凸显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与价值。但履行政协职能需要有抓手、有着力点,有赖于开展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座谈会、专题协商会等协商议政会议活动以及开展提案、视察、专题调研、社情民意信息、学习、文史、宣传等经常性工作,其中专题调研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政协各种议政性会议上的发言材料和提案、建议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建言材料,都离不开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第二,是推进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即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人民政协作为发扬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通过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能够促进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三,是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的需要。一方面,科学决策能力和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把握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人民政协积极有效的调研建言,能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参政党,参政议政是各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而通过搞好调查研究和提高建言献策水平,能够提高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能力,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参政党的参政议政能力,有利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四,是汇聚力量加强团结的需要。人民政协专题调研与其他单位专题调研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是政协专题调研除了与其他单位专题调研都具有咨政建言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富有政协特色的团结功能,专题调研以课题为纽带所形成的广泛联系和凝聚作用,有利于形成宽松包容的民主氛围,突出人民政协的团结主题,综合体现人民政协所具有的统一战线性质,促进大团结大联合,使专题调研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发扬人民民主的过程、汇聚各方力量的过程、增进团结协作的过程。

由此可见,人民政协的专题调研工作非常重要。各位政协委员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利用政协专题调研这一重要工作手段与平台,为自己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服务。一般而言,政协委员开展和参与专题调研工作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积极参加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委员所在党派团体及界别组织开展的集中调研活动,并在其中积极发挥作用,既可为集体的调研报告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又可形成自己的调研成果;二是委员自己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就岗调研,走访企业、部门和群众,收集有关资料,研究分析有关问题,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会议发言材料等形式,就自己所从事或熟悉的行业领域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坚持基本原则

政协调查研究及调研文稿准备应遵循一定的基本的原则,以便调研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此,需要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第一,目的性原则。调查研究不是无的放失、无病呻吟,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不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和要求,就不能叫调查研究,如一般的参观、察看等,目的只是大概地了解情况,增加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就不能冠以“调查研究”之名。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次调研都必须要有十分明确具体的目的与要求。

第二,真实性原则。调查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弄清事实真相,把发展现状搞清楚,把问题和原因找准,这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前提,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是取得调研实效的保证。这就要求在调查中做到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避免从书本到书本、从资料到资料、从文件到文件,参加调查的同志要有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调查态度,一丝不苟、艰苦细致的调查作风。

第三,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对特定问题的调查研究,首先要从多角度、多方向、多方法、多途径去调查、分析、考虑和对待,以便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全貌,包括通过纵向比较,对事物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横向比较,对不同地区或国内外同一问题的同异点、产生原因、做法经验等进行分析研究。在对特定问题整体认识的基础上,需要对其不同层次或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在对事物区域整体认识的基础上,需要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局部地区进行调查分析;在对事物总体共性问题认识的基础上,需要采取解剖麻雀的办法,对若干微观个体的个性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第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界定与表现,对特定问题的调查研究应该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对事物的成绩、问题、原因等情况有具体数据资料作说明、佐证,能够达到精确、真实、有说服力的效果;对事物的观点提炼、定性描述,能够起到提纲挈领、认识性质、把握本质、切中要害的作用。当然,数据引用要恰当,要能够说明问题,不能过多过滥,观点提炼要准确,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有过多的修饰和夸张。

第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以理论为指导,理论是实践的升华,二者密不可分。调查研究的对象是现实发展中的事物和问题,着眼实践,着力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是调研的根本任务。但调查研究又离不开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离不开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会,离不开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与变化趋势的把握。调查研究脱离了理论指导,就可能就事论事,产生片面性和盲目性,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既脚踏实地又立意高远,既立足现在又着眼未来。

三、把握关键环节

对于调查研究及形成调研文稿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认真对待,但关键是要认真把握好调研选题、实地调查和调研文稿写作三个重要环节:

1、要选好调研课题。政协调研课题选择是否准确、得当,对于整个调研工作及其成效影响极大,有时提出一个好的课题,比做一个课题更难,一个好的选题,往往能产生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政协调研课题的选择必须考虑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政协开展专题调研需要坚持的基本准则。只有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选择党委政府重视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与党委、政府的工作“合拍”,才能引起重视,获得支持和配合,调研成果也容易被采纳并产生实际效果;只有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想领导之未想,急领导之未急”,选择一时尚未引起党委政府注意,或已引起关注但尚未研究解决的冷点、盲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也同样能够引起重视,取得好的效果;二是突出政协特点与优势。政协调研课题不仅应是党委政府欢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而且也应是能够发挥政协优势、政协能够做且可以做好的,人民政协在专题调研工作中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位置超脱、客观公正的优势,联系界别群众、反映群体意愿的优势,与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调研相比,政协更应该选择那些值得“刨根问底”作深入探讨的、别人没有注意到和没有想到的、已决策但落实不够的、别人不想说不敢说不便说但却是事关全局的等问题开展调研,这样政协的专题调研工作才能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取得实效。

一般而言,政协调研选题应突出“四性”:一是战略性。最好选择对全局有重大影响、涉及面宽、对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课题进行调研,如十届全国政协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黄河沿岸经济带等问题开展调研、视察,这些都是对全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影响的课题,又如九届湖北省政协就县域经济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这是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二是超前性,即前瞻性。最好选择已有苗头将大规模发生、变化趋势中必定发生、已发生但尚未采取措施以及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前影响分析等方面的课题进行调研,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政府对职工权益保护力度的加大,工人工资水平将上升,企业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将会增加,这必将影响到我国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超前研究并促使政府采取预防性措施,以尽量减轻其对我国或局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又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私人购买小轿车的数量会不断增加,必将对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可对这一问题进行超前研究,以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城区交通拥挤现象;三是针对性,即现实性。最好选择党委政府重视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资环境、招商引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等问题,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看病难、行路难及就业、养老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开展专题调研;四是可行性。政协调研选题既要考虑该不该做,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你不能选有关计划经济方面的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许多事情应由企业、中介组织和社会去办,你不能选一切事情都要由政府包办方面的课题,又要考虑能不能做,如有的课题专业性太强、技术性太强,适合由专业技术部门去做,有的涉及国家机密及安全,不宜做。

2、要搞好实地调查。政协调研工作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实地调查。一是要作好调查准备,包括查找和提供相关资料,召开行前座谈会,或向有关部门咨询,确定拟调研课题的切入点、重点方面及主要内容,有时题目太大还要在调研中作适当限定,以便调查问题更集中,更有利于调研组织,更容易取得调研实效,如果对调研课题不加分析研究就盲目进行,容易导致调研活动走过场;二是要拟定调研方案,包括应根据调研需要选定调查地区和单位,安排调查日程,成立调查组(带队领导、组成人员、工作人员),确定调查组织方式、拟定调查提纲,有的还要设计调查表格,特别是在调查组人员构成上,应注意选择和邀请与课题专业相关的政协委员,有时根据需要还应吸纳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以利于问题的深入探讨;三是要选取调查方法并组织开展实地调查活动,根据调查的内容特点与要求,选取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有利于获取真实情况,提高调查成效。

在实地调查中,应着重选择和运用好以下五种调查方法:(1)观察调查法。一般是到现场直接查看,在不改变事物状态、不中断正常工作和生产经营秩序的情况下,获取对事物运行状态、发展趋势的直观了解,增加感性认识,以便对调研问题及材料进行整体把握。(2)访问调查法。这是经济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即调查人员亲自到调查地点向被调查对象了解情况,采取个人交谈、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听取相关人员的观点、看法并获取相应资料,这项调查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要组织好座谈会,让被调查对象按要求充分准备,谈真情况、讲真问题、查真原因、提真建议,调查者可采取提问等方式注意会场引导,使座谈会更加富有成效。(3)问卷调查法。这是调查者根据需要,通过设计一整套问卷式的调查表,寄送给调查对象填写收回,或直接向被调查者询问代填,用以收集第一手资料,这种方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好调查表。(4)抽样调查法。即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对所调查事物的全体进行调查,只能抽选其中的部分代表(通常是少数)进行研究,然后用对这些代表的研究结果,根据科学方法推断全体的情况,它的优点是节省人、财、物力,并能获得相当准确和可靠的资料。(5)文献调查法。即到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等场所及互联网上查找与调研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特别是查找历史资料、与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的比较资料,以加深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把握调研方向。

通过实地调查,除获得感性认识外,起码应获取三个方面的资料:一是经济社会现象历史资料、现状资料(做法、成绩、问题、原因等)、未来预测与趋势资料;二是经济社会现象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政策措施及实际执行效果、对策建议等方面的资料;三是经济社会现象与外部参照系统(国内其他地区及外国)相同问题做法、经验方面的资料。实际调查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对于搞好建言献策和参政议政非常重要。调查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如果调查工作不到位,就抓不住要害,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调查工作搞好了,解决问题就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因此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过:“调查问题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是一朝分娩。”

3、要写好调研文稿。调研文稿的主体是调研报告,首先要写好调研报告,然后再根据需要转化为提案、建议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成果形式。要写好调研报告,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把握。在实地调查结束时或结束后,应召开调查组会议,对调查问题进行研讨,判断经济社会现象发展所处阶段、变化趋势、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发展环境等,看政府采取措施是否适当、办法多少、力度大小、效果如何等,对调查问题进行总体把握并拟定调研报告的结构、重点及主要观点,根据实地调查掌握的情况,对原拟定的调研提纲进行调整完善。

二是要分析整理材料。要根据总体把握后的课题问题研究的需要来分析整理材料,有的材料需要归类,有的需要汇总与计算,有的需要甄别,在资料分析整理中要注意处理点与面、典型与一般、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内部与外部、历史与现状等方面的关系,通过分析整理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效果,变成可用的文稿材料。

三是要列出写作提纲并具体写作。承担写作任务的人员应在调查组对课题问题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具体地提炼成绩、做法、问题、原因、建议等方面的观点,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并检查已有资料能否满足写作需要。这里应注意四点:其一是观点要准确,要能真实、客观地反映问题,既不能拔高也不能贬低,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特别是对策建议要有前瞻性、可操作性,政府已出台的政策措施不能再提,否则就是马后炮,对正在执行但效果不理想的政策可以提改进与完善方面的对策措施,与时代大潮、发展趋势相背的观点不能提,现阶段不具备条件、实现不了的建议可以不提,要提也只能作为长远打算提出;其二是结构要完整合理,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小而全,应有侧重点,少讲成绩,重点讲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其三是资料要齐备,要根据写作提纲的要求,缺什么资料补什么资料,有的还要开展补充调查,补齐所需材料;其四是行文要简洁朴实,在调研报告具体写作过程中要做到有理有据、论据充足、分析透彻、说理充分、文字简练、语言流畅,写作中如果觉得哪些方面不合理,可以修正观点、调整结构。

四是要对文稿进行讨论修改完善。这项工作有时被忽视,应该加强。在调研报告初稿形成后,应再召开调查组会议,对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写作者应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报审,审定后才算调研文稿写作任务完成。

四、克服不良倾向

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高调研文稿质量,应该注意克服和避免一些不良倾向及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第一,调研课题把握不够。突出问题是有的调研选题没有体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与党委政府工作“合拍”不够,有的调研选题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没有抓住要害问题,有的调研选题协商不够,没有充分听取党政部门及政协工作机构、政协参加单位、政协委员的意见,由此造成部分调研选题重要性不大、代表性不强、质量不高。此外,有的对题目较大、内容较宽泛的课题没有作必要的限定,没有适当缩小调研范围。这样,由于课题把握不到位,使得有的课题做下来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起不到多大作用,有的课题做起来不顺,即使勉强做下来,效果也不会很好。

第二,调研准备不充分。突出问题是调查组开展实地调查之前没有准备,既不为调查组成员准备有关参考资料,不组织有关情况通报会,又不对调研课题进行研究与把握,没有列出调查的重点问题和重要方面,而只是给被调查地方和单位传一个大的题目过去,别人不知道如何准备材料,等到实地调查了解情况后再提出调研重点,已经来不及了、太晚了,要补救需要付出双倍或多倍的努力。

第三,调研组织不力。突出问题是对调研方案研究考虑不细、不深,大而化之,日程安排、调研方式没有体现调研课题的要求,有的调查不深入,该下基层、入企业、走学校、访群众的没有安排,有的调查点代表性不强,只看条件好、工作搞得好的地方,看不到真实情况,需要重点了解的困难和问题听不到、看不到,所需要的材料收集不上来,有的座谈会需了解基层情况却只有地方领导出席,没有基层代表参加,有的在调查通知中没有列出调研提纲、提出汇报内容的具体要求,地方或部门介绍情况时只有成绩、做法、经验,没有谈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这样的调查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严重影响到课题调研的实际效果。

第四,有调查无研究。突出问题是搞拿来主义,把得到的别人的材料改头换面变为自己的材料,有的甚至连观点、段落都没有变,这样形成的调研报告送出去,在会上讲出来,与地方、部门上报的材料没有什么两样,没有自己经过深入思考得来的新东西,自然起不到什么作用,有的调研报告还明显带有部门利益的倾向,成了某些部门的传声筒,有失政协客观公正的立场,有的调查组不开会,不讨论调研提纲、写作提纲及初稿,对提法、观点不把关,一切由执笔人代劳,这样的调研报告难有质量保障。

第五,委员作用发挥不够。突出问题是政协委员对调研的参与面不宽、参与度不深,政协调研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有的在调查组人员安排中,一般的委员多,对调研课题有专长的委员少或没有,有的委员参加专题调研的主动性不强,在调查前不收集资料、不研究问题,在调查过程中不思考问题、不积极发表意见,这些都会对调研工作和调研文稿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第六,调研报告“头重脚轻”。政协调研报告重在研究解决问题,重在建言献策。而有的调研报告在结构上“头重脚轻”,讲成绩、讲做法、讲经验一段又一段,有时占去一半甚至大半篇幅,而真正需要浓墨重彩大写特写的问题、原因及建议部分确很少,这反映出要么调查不深入,了解掌握的实质性情况不多,要么研究不到位,没有深追细究,涉及深层次的东西不多,这样的调研报告也是不合格的。

第七,对策建议缺乏可操作性。突出问题是知情知政少,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对某一问题政府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执行效果如何,政府的职能以及究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因而提出的对策建议要么政府及部门早已开始做了,属重复劳动,要么理论性太强,实际难以操作,要么太超前,现实条件不具备,这样,调研报告中应该是最精华的部分却失去了光彩与价值,调研的功效也就大打折扣了。

篇3:对初中语文活动教学的认识

一、实施初中语文活动教学的原因

初中语文活动教学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利于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与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和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具有理念、分析、连续和计算的功能;大脑右半球与知觉和空间有关,具有音乐、绘画、综合整体和几何空间鉴别功能。初中语文活动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有效发挥。语文活动教学还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因为“只能在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建构,而相互作用的中介便是主体的活动,正是主体积极主动的活动推动着主体素质的形成”。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二、初中语文活动教学的几个原则

1.要重视基础,也要重视趣味性

初中语文活动的教学目的在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提高,要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考虑活动需达到的目的和运用何种活动方式达到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要做到实施活动教学前要有准备。如要举行一次成语比赛,教师得考虑到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成语,并在生活实践中使用成语,因而在活动前一周必须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整理,或先让小组出一期以成语为主题的手抄报等。学生积累了此方面的知识后再进行比赛,并在赛后评定成语能力,从而激励学生好学,这样,活动过程与效果俱佳。通过活动,学生既学到了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基本技能,还调动了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活动教学中,要注重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隋、动心。如:在校内创办校报、内设校园群星相、小眼观天下等栏目,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举行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故事擂台赛、成语接龙、好书好报推荐会、模拟法庭,甚至模拟联合国大会,提供学生秀出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访问、春游扫墓,学生既学到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基本技能。

2.要重视自主性,也要重视灵活性

在进行初中语文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做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加强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对整体活动的指导。因此,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活动内容选择、确定到活动过程的组织实施,都应由学生动手、动脑,唱主角、当导演,如學生开展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收集到的政治、军事、科技、地理等方面的信息编成的一次大型新闻发布会,在班会上进行“天下兴亡,我有责任”等自立自强活动。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利用有效的活动时间,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让初中语文活动教学成为自主创新学习的动力。

三、实施初中语文活动教学的具体措施

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活动,需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此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精心组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将语文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1.严守课堂这一前沿阵地

充分利用每一个45分钟,开展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如:课前2分钟演讲,可以让学生轮流在黑板一角每天推荐一首唐诗、宋词、成语故事或者名言警句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演讲。“七嘴八舌”可以由教师出主题,针对这一焦点,大发议论,但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身临其境”,如作文课可根据作文内容,事先设置让学生围绕此主题去亲身体验。如我学会了做饭,可事先布置学生自己在家学做一道菜。

2.积极利用校内课堂

校内课堂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充分发掘这一课堂,对学生学好语文尤为重要。如《设立校内阅览室——进步书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知识宝库中学习知识,办好“三报一站一节”,即:黑板报、校报、手抄报,广播站,语文教学节,均由学生自定、自编、自画。“争做十佳小明星”等评比活动,还可以课本、校园内资源为题材,成立剧社,排演课本剧、相声、小品等,开展校园擂台赛,如书法绘画比赛、演讲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

3.充分发挥社会课堂育人的基本功能

社会课堂是一个大课堂,育人资源十分丰富,人才的培养要着眼于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因此,重视社会课堂,充分挖掘社会课堂的育人功能不可忽视,如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服务社区活动,校外参观访问,开展学生小课题调查研究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亲身去体验、去获取、去提高、去运用,在校内以及书本上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极为有效的途径。当然,由于社会的复杂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明辨是非的方法。惟其如此,方能既注意了安全,又在活动中提高了自我。

篇4:对实践活动的几点认识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1.实践活动课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

2.实践活动课关注“过程”的教育价值。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实践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3.实践活动课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就是说,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4.实践活动课使数学与生活更接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与理解数学。”因此,可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或企业参观、调查和进行实际测量等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一般从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角度来考虑。小学阶段常用的实践活动方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进思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类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得较为普遍。

2.游戏竞赛实践活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等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际测量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量与量的计量”。如教学“土地测量”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

4.观察、调查实践活动。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课题研究实践活动。21世纪是信息时代,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显得愈来愈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设计课题研究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努力做到活动目的明确、计划周密。除考虑到教材、学生因素外,还要考虑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实践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2.开展实践活动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等特点,所以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形式为主,还可以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跳绳、投掷、赛跑等日常活动中学习数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以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反之,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实践活动课将失去其价值。

篇5:对区域活动的粗浅认识与积极探讨

关键词: 区域活动 规则 材料 投放

区域活动是有助于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一个活动形式,具有开放、宽松、自由等特征,能更多地体现幼儿个体的游戏愿望和自主行为。怎样能顺利开展区域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就作探讨。

区域活动中的“规则”不仅保障了游戏的基本进程和幼儿在活动中的基本权利,更重要的是“规则”帮助幼儿了解了活动的意义,约束和调整了自己的行为,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使活动更有理、有序、有意义。

(一)规则的种类

1.人数提示

由于活动区空间、操作材料和游戏内容等因素的制约,教师需要约定每个活动区域的人数,因此,人数提示成为使用较为频繁的规则。它提示幼儿关注同伴选择游戏和开展游戏的情况,当自己的游戏意愿与区域环境有冲突时,幼儿需要学习约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调整个体行为,提高游戏的有趣性。

2.时间提示

一般来说,区域活动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游戏情况自主安排时间。但在游戏的某个阶段或一些合作游戏中,时间提示能帮助幼儿制订游戏计划,推动游戏进程,评价游戏结果。

3.操作提示

在部分游戏中,存在这样一些规则:有的表示操作的顺序、有的表示游戏的过程,说明游戏的层层推进;有的则表示合作的要求等。操作提示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内容,赋予游戏丰富的内涵。

(二)“规则”的变式

规则不是固定不变的,运用规则变式能充分挖掘规则中的社会性内涵,使游戏成为促成幼儿发展的有效手段。

1.调整

在运用规则提示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游戏进展情况及时调整,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更好地顺应和推动游戏的发展,充分体现教育追随幼儿、关注幼儿个性特点的先进理念。

2.多样

教师在使用“规则提示”时,可以根据游戏的发展呈现规则的多样性,使之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价值目标,不同的材料萌发幼儿不同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造。那么怎样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怎样利用和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一方面,材料所表现的情感必须是真实的,是幼儿能够充分体验的,因此,它必须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幼儿社会生活、情感的真实表现。另一方面,它不应该仅仅复制生活,更应该高于生活。

(一)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1.生活原生态

我们直接撷取了生活中的一些内容和状态,将幼儿经常接触的、熟悉的有关人、物、事延伸到活动区域,这时的区角犹如幼儿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延续,显得亲和自然。这时,材料除了在外形特征上对幼儿产生视觉吸引外,它所承载的情感内容成为一种更大的学习动力,令幼儿产生共鸣,从而引发、保持幼儿较稳定的互动兴趣。幼儿年龄越小,情感因素影响越大。

2.生活变奏曲

我们将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进行整理和设计,突出情感色彩,帮助幼儿有意义地模拟生活。由于它不是简单重复生活,而是生活的再认识和再创造,因此幼儿必须在熟悉的情境中重新思考如何生活。对生活的理解、热爱及对生活中有关问题的关注,将支撑他们的活动兴趣,挑战他们的活动能力。

3.生活中的童话

生活给了我们启示,给了我们灵感,也给了我们一颗博爱善感的心。我们发现,活动材料显示童话般的色彩时便具有了真、善、美的情感,因此,我们在设计材料时赋予材料童趣,使原本无生命、无情感的物体瞬间鲜活起来,表达对帮助、友爱、关心等情感的渴望,吸引着幼儿,激发他们的互动愿望,从而对他们产生影响。

趣味游戏能赋予材料丰富的情感,受到幼儿的关注。情感是一把金钥匙,能打开人的心灵之窗。材料有了情感,如同有了生命,可以互动,可以对话,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区域活动材料的调整

区域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撤换和调整材料,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1.添加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转机,产生新的含义。

添加材料是指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新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转机,产生新的含义,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在添加的情况下,幼儿带着原有的经验和获得成功后的自信逐级而上,在新情境中运用原有的知识建构新经验。有时,这种“新材料”可能只是一种信息或者要求,但它带来的新刺激会促成新话题、新内容的出现。

2.删减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产生新的玩法。

删减材料是指教师减掉一些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和困难,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并由此给幼儿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

3.组合材料——形成新的游戏情境,引出新的活动内容。

组合材料是指教师将原有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游戏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游戏情境,引出新的活动内容。两两区域组合使两个单一的游戏变成了主体式活动,活动范围扩大了,信息丰富了,探索深入了。两组幼儿互相交往,互相学习,有了新的游戏计划。

区域活动蕴涵多元教育价值,传达的是教育者的期望。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创造精神,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尽情活动。

参考文献:

[1]3-6岁幼儿发展指南.

上一篇:学校工商管理的必读书下一篇:因为有了你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