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管分局清理漏征漏管户工作总结

2024-07-11

征管分局清理漏征漏管户工作总结(共2篇)

篇1:征管分局清理漏征漏管户工作总结

关于清理漏征漏管户的工作总结

根据县局统一安排,我分局自五月份以来,在辖区内按照县局的要求全面开展了一次清理漏征漏管户的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分局及时召开会议,专门成立了以分局长王红光同志为组长,副局长张苏铜为副组长,分局其他职工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由分局管理股按照四个管理小组分管的行业开展清理漏征漏管的具体实施工作。各个管理小组将每周开展的工作向分局汇总上报。

二、突出重点,稳步开展。由于我分局管理的纳税户主要是七大行业,以大企业为主,不涉及个体工商户,因此分局决定把清理漏征漏管户的工作主要放在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区域内。在清理过程中,由于循环经济工业园内的企业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存在交叉管理的现象,且划分不清,为此,我分局专门派人到循环园的纺织服装工业城协调调取该地区的企业分布地形图,沿着地图所标识的路段逐户开展清理。共计清理44户企业,其中的安徽湖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铜陵新港塑胶制品有限公司、铜陵北控污水净化有限公司和铜陵北控水务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已经在市局开发区分局办理了税务登记。对其他地区所管辖的地域开展的清理工作,尚未发现漏征漏管户现象。另外,在开展清理过程中,我们除了对少数企业尚无正式的办公场所

未悬挂税务登记外,对其他在办公场所未悬挂登记的企业,责成其及时悬挂在办公场所的醒目位置。

三、及时总结,加强管理。在清理漏征漏管户的工作中,分局领导小组要求管理股的各个清理小组,于每周五的分局例会上将清理工作进行汇报,对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处理,对一时无法解决的或需要上报解决的问题及时按照程序上报解决,并在以后的税收管理中进行改进和加强日常税收征管。

在此次开展的漏征漏管户清理工作中,我分局虽然未发现漏征漏管现象,但是我们将引以为鉴,认真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和上级税务部门的要求,扎实抓好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为我分局的现代化分局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铜陵县地税局征管分局

2011.06.16

篇2:征管分局清理漏征漏管户工作总结

市国税局征收管理科

漏征漏管问题,不仅是长期困扰税收征管的难点问题,而且是工作中的老生常谈问题。多年来,我局通过加强征管、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应收尽收,但在漏征漏管问题上,仍时有发生,履禁不止。就其产生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笔者现将结合我国税局的工作实际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漏征漏管的产生原因

(一)部分纳税人产生认识上的“误区”,不主动申请办理税务登记,故意逃避国税机关的管理;或把未达起征点不征税与不需办理税务登记划上等号。

一些纳税人由于纳税意识较差,有视缴纳国税是额外增加纳税人负担的抵触心理,虽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但不及时办理税务登记,不及时如实申报纳税。个别经营者认为有了营业执照就可以正常营业,不属违法经营,至于税务登记的事到了非办不可再办不迟,纳税申报等国税机关发出通知后再申报,能逃避纳税义务就逃,能躲则躲,能瞒则瞒,根本不主动去国税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证。更有一些认为办理了税务登记证,就必须要交国税或地税,不如不办,装聋作哑,躲一天算一天。甚至一些个体纳税人认为,国税机关把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起,未达5000元的经营额不用交税,也就等同于不用办理税务登记,无需税务机关管理。如我局今年3月份至7月份的漏征漏户清理,我市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的户数有14003户,清理前,办理国

税税务登记证纳入管理有6218户,漏征漏管理户数占55.59%。清理后,纳入正常管理的户数为9539户,漏征漏管户数仍占31.88%。

(二)征管力量不足,人员老龄化,工作难以达到全面深入,留下征管“盲区”。

近年来,随着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管户越来越多,任务量和工作量越来越大,其次是近几年来,抓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各种会议、学习、培训、活动等应接不暇,加之我局人员年龄不断老化,退休干部逐年增多,新员补充甚少,征管力量显得忧为不足。就我局税源管理部门而言,原全局税源管理部门共有52人,平均年龄50岁,参与税源管理45人。近来退休3人,目前参与税收管理只42人。自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以来,我局实行分行业分类管理,人均管理200余户(包括未达到起征点和涉农经营户及应办理税务登记证户),多的达到600余户,所以尽管广大税收管理人员不辞劳苦,一人多岗,上下应付,但仍不能完全解决人手少、工作多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户工作在广度上的拓展和深度上的挖掘,从而使一些地处偏僻、边远和场所隐蔽的业户漏逸于税收监管之外,留下征管“盲区”。

(三)部门信息不能共享,缺乏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为漏征漏管户的存在提供了空间。

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强调要求,工商、公安、技术监督、国税、地税等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在工作上要搞好配合,取得联系。但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共享制未以条文规定形式固定下来,各部门均

以保密制度为借口,设立繁多的部门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共享。加之缺乏与相关部门配合的具体措施,因此,国税部门获取的涉税信息资料及得到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也不尽人意。具体工作中,在工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的业户或是早已转让、变更了,这些情况尚不为国税部门所掌握。这种信息交换滞后,部门协调配合受制约的格局,为漏征漏管户生存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四)少数税务人员工作不负责,缺乏进取精神,个别人员故意手下留“户”,也是产生漏征漏管户的一个原因。

国税机关因为人力不足制约做好管户工作,是客观原因;而主观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些国税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深入细致的做管户调查、掌握工作主动,只满足于现有可供完成任务的税源,不按要求进行精细化管理,致使一些管户漏征漏管。还有个别国税人员碍于“人情”,顾及“关系”,甚至为吃、占、拿、要行方便,故意为应管户网开一面,压户不报,甚至帮忙给纳税人出点子,搞假停歇业,人为地形成漏征漏管。

(五)目前机构设置“高度集中”格局,也是产生漏征漏管户的一个原因。

我市是清远市乃至广东省最大的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万人,现有乡镇24个。东西最大距离12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3千米。原我局按区域范围设置5个分局,几经变革,目前我局共有东、西、中三个税源管理单位,管辖9539户纳税人。由于地域辽阔,点线过长,各管理单位派出税收管理人员执行涉税事

项核查时,往往一天也只能跑一至二个乡镇,耗时费力,效率不高。加之目前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交通工具相当有限,正常管理工作都难以达到全面深入。这与当地快速发展经济现实不相适应,管理力度严重滞后,客观上形成漏征漏管。

二、解决漏征漏管户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税法。由于无论是主观或客观的漏征漏管户,都是偷逃国家税款,违反税法的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因此,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使税法家喻户晓,进一步增强全民依法纳税光荣的观念,消除逃避纳税义务的意念。

(二)、人事制度略向基层倾斜,充实国税基层征管力量。每年新吸收的公务员,尽可能充实到基层税务机关,充实到税收管理队伍。这些新生力量有文化、有知识,素质高,有较高工作热情,容易接受新事物。把他们充实到征管一线,无疑是给这支征管队伍输入了新的活力,征管队伍素质亦会有较大提升。

(三)、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部门协作制度。政府、工商、公安、技术监督、银行、国地税等部门的信息资料共享以条文、规定等形式确立下来,出台相应的部门协作配合具体操作措施,形成完善的信息共享,相互密切配合的网络体系,使漏征漏管户无法存在。

(四)、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加大严厉打击漏征漏管户力度。加强税收征管清除漏征漏管户,不能只靠税务专业队伍,要充分发动群众,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漏征漏管户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各级税务机关要建立起健全的举报制度,设立举报中心,及时处理举报案件,兑现举报奖励。同时,在查处漏征漏管户中要依法办事,严厉打击。只有这样,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漏征漏管户才会无处藏身。

(五)、增强服务意识,提供优美纳税环境,促进依法纳税申报水平提高。税务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以“纳税人满意不满意、纳税人高兴不高兴”为宗旨,创造一个文明征收、优质服务的办税环境,让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时,真正享有纳税人应有的权利,进一步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观念。

(六)、增强内部制约机制,创造公平的纳税环境。税务机关要健全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着力做好风险防范,对有意识造成漏征漏管的税务人员,要采取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等措施,给予严肃处理。对以税谋私、故意隐瞒管户造成严重后果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在执行政策中要杜绝人情税发生,要公开办税序、公开税收定额、公开违章处理结果,做到公平税务,使广大纳税人交上明白税,从而促进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增强,使想通过人情手段偷逃纳税义务的意识消除,有效遏止漏征漏管户的滋生。

(七)、加大征管经费投入,实行以高科技,以现代化手段管税。由于我市近年经济快速发展,交通通讯日益发达,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偷逃纳税义务手段更加隐蔽、更加高明,这就要求我们对税源管理部门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更先进高科技工具加强管理,俗语说得好“力不到不为财”。如不加大征收工具投入,提高税收管征的科技水平,还停留在“既要牛耕田,又不想牛给吃草”思想意识,势必会给偷逃税者以可乘之机。

总之,解决漏征漏管问题是项长期而又根难的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长期的努力。一方面税务机关要加强内部制度管理、队伍管理,同时还要注重部门信息共享及部门协作配合。另一方面还要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加强日常税收宣传提高社会整体纳税意识,使纳税人回归正常的税收认识,尽可能减少漏征漏管户产生,提高我们的税收征管质量。

上一篇:认真学习贯彻《信访条例》积极探索信访工作创新下一篇:吊装安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