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儿童学习古典吉他的兴趣

2024-09-10

如何培养儿童学习古典吉他的兴趣(精选5篇)

篇1:如何培养儿童学习古典吉他的兴趣

如何培养儿童学习古典吉他的兴趣

作者威威

音乐是通过乐音的选择和结合来表现或激起内心的情感和情调的艺术。被世人称为“乐圣”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告诉人们“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生活中都离不开音乐,它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并给人以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陶冶。被称为“乐器之王子”的古典吉他以其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复杂多变的和声织体及较多的强弱变化等优越性为人们所青睐.学习古典吉他可以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同时并用,锻炼各种感觉、知觉,有利于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智力的开发,符合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它是提高修养、培养高雅爱好,锻炼意志和敏捷反应力的一种有效行为。

在我国,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努力追求精神享受,越来越多的家庭为孩子创造了学琴的条件。然而,由于学琴的原因不同,有的是孩子喜爱音乐主动要学,有的是家长一厢情愿迫使孩子被动地学,其学习效果也就大不一样。因此,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中外有名的乐器演奏家都是因为酷爱音乐艺术,才取得辉煌成就的。如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周广仁教授,从小喜欢钢琴演奏,20岁左右就能与交响乐队合作演奏莫扎特和肖邦的著名钢琴协奏曲,曾在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中获二等奖。粉碎“四人帮”后,有一次,她登台演出,协助工作人员挪动钢琴位置,手指被压断,这对一位钢琴家意味着什么?曾有报道,当伤势稍有好转时,周教授就开始在墙上进行手指练习,十指连心哪,这在常人是无法想象的,多年的坚持训练,奇迹出现了,手指终于恢复了机能。如今,周教授已七十高龄,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时还登台演出。试想,如果周教授没有对钢琴艺术的浓厚兴趣及责任感、使命感,她能坚持到现在吗?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对乐器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讨厌弹琴,不但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有这么一个残忍的例子:有一位7岁男孩,由于家长用简单粗暴的办法迫使孩子练琴,不弹就打,孩子不堪其苦,于是怪罪于自己的手指,并无知地把两个手指砍了,教训是深刻的。因此,寓教于乐,努力培养儿童学琴兴趣,应当成为乐器教师的永恒课题。

一、了解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新颖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琴兴趣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心理特点,‘懂得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然后才是乐器的教学,应遵循教学的七大原则,即教育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由于乐器学习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大量的基本练习,伴随严格的技术训练,会使孩子产生一种畏难心理,并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必须采用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其乐在其中。首先,应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整洁、明亮、气氛愉快和谐的学琴环境能使孩子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提高回琴效率。由于琴童年龄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差异,进度不一.因此,可采取以个别教学为主,集体教学为辅的方式,定期安排程度相当的学生上小组课,且努力使课堂的气氛欢快、活泼,以激发兴趣。

其次,根据儿童年龄小、活泼好动、持久性差的特点,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并制订出合理的练琴时间表。一般来说,孩子年龄越小,持久性越差.因此,课堂上要做到动静交替。可以弹一弹唱一唱,弹一弹跳一跳,弹一弹听听.营造一种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小朋友弹奏此曲的愿望课堂安排需要劳逸结合,中间可休息一下;在家练琴亦需制订一个合理的时刻表.建立动力定型,由家长监督一般4至5岁,每次10-20分钟;5至6岁每次20-30分钟;6至7岁,每次30-40分钟为好。采用少吃多餐的办法,练完一个单位时间可鼓励孩子下去活动活动,这样,大脑不易疲劳,孩子不会产生厌烦心理。

另外,作业的难易程度及作业量要适当,做到因材施教。

二、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曲家创作每一首乐曲都是有所指的,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创作意境及特定的音乐形象,因此应当利用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来启发孩子理解和表现乐曲。

(1)我们可以把乐曲的内容一与儿童周围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儿童抓住音乐形象。如《威尼斯主题与变奏》一曲,一开始琴童很难找到此曲的感觉,我就问小朋友,引子部分左手象什么?主题代表什么?虽然孩子们没去过威尼斯水城,由于阅历不够丰富,可能对威尼斯缺乏直接或间接的了解,但我们浙江绍兴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有纵横交错的河流及往来如梭的船只,孩子也许有过荡桨歌唱的生活经历,一经启发引导,孩子们即会产生联想,就能弹出该曲的意境及优美如歌的音色。

(2)可以给某些曲子编个故事,老师编,学生也可以自己编,有时间、地点、人物,使音乐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注重了形象思维教学小朋友较容易抓住基调,乐曲弹得声情井茂.(3)通过浅显易懂的比喻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要求学生把握好渐强和渐弱的分寸时,如果一味地讲述这里要求渐强起来,那里要逐渐轻下去,孩子会觉得乏味,不易表现出来,但当你把它比喻成“火车从远处开来,由远及近,声音从轻到响,开到身边是最响的,再从响到轻,逐渐远去”。一般小朋友都有在站台上候车的体验,故较易理解。指导弹奏时,教师还可用汽笛声加以模拟,小朋友就更高兴了。这样,他自然能把渐强渐弱记弓表现出来又如初学者第三关容易塌陷我就把手比作小猫咪的家,“房顶是凸出来的,如果凹下去,房子就会倒塌,小猫咪会被压死的,多可怜啊!”孩子们就会自觉注意这个问题.(4)孩子充满好奇心。生活中的孩子爱提问,学琴中也应引导孩子想问题提问题,要鼓励孩子不懂就问,教师再根据其能理解的方式解答。比方说,孩子问:“干嘛弹完一句要提手呼吸呀?”教师可以让孩子捏住鼻子或捂着嘴巴,问他难受不?孩子就会明白,哦!

弹琴时不呼吸,音乐也会“难受”的。

(5)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体验,以深化对音乐形象和意境的感性认识。如我在教弹奏汤普森《春之歌》时,让家长带学生到儿童公园池塘边去找春天,春暖花开,柳枝随风飘荡,使他对春天有所认识,回家后弹出的声音果然优美而流畅。有时还可根据乐曲标题,画一幅画,培养琴童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正确的评价与适当的表扬相结合。

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回琴质量的优劣。肯定过多,会使孩子产生自满情绪,不求甚解,对乐曲缺乏精雕细琢;否定过多,孩子会缺乏自信。实践证明,对孩子要以正面教育为主,适当给以表扬、鼓励。如弹完某首乐曲,可以说“比上星

期有进步,音准节奏基本正确,要是把声音弹得轻巧活泼些那就更好了”。用这样的语气说话,比直接指责“你的声音这么僵硬,太笨重,难听极了”,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学琴是一种美育,我们不能以不美的方式来达到美育的目的。当孩子弹得较理想时,可在曲首打上★。我还为孩了们制订了评分标准,每周打分,如错一音扣2分,错一处节奏扣1分等等。目的是培养孩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当孩子得到一个较高分数时,脸卜会露出满意的笑容;有时,老师忘了打分,孩子会扯着妈妈的衣角,轻轻说“分数、分数”。看来,孩子是多么在乎老师的评价。当然扫分不是目的,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手段。

四、定期举行观摩活动,并参加一年一度的考级活动

定期举行观摩,一方面可锻炼胆量;另一方面可激发其表演欲望,因为钢琴本身是一门表演艺术,要敢于在众人面前表演这一活动,对家长和孩子很有吸引力,那一天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早早来到演奏地点,把平时苦练的成绩作一汇报。通过观摩,胆小的孩子变大胆了,同时也使孩子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家长们亦可交流一些指导孩子练琴的体会.另外,考级活动也是对学生学琴的一种促进、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验,因而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当孩子得到相应级别的证书时,脸上会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总之,只有不断研究儿童心理,激发学琴兴趣,才能使琴童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而只有主体积极性的激发,才有可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篇2:如何培养儿童学习古典吉他的兴趣

1.音色的好坏

基本上在于选择指肉或是指甲触弦。

指肉触弦的音色厚实圆滑但比较模糊不清,指甲触弦则单薄尖锐但比较精楚可辨。多数人喜欢的是David Russell那种厚实的声音,那么在选择触弦时就要以指肉为主指甲为辅,在过弦时是先过指肉再过指甲。

2.音色的厚实程度 要点是"触弦面积

2.第一点:触弦点,角度及面积:

手指入弦的位置(触弦时手指第一个碰到弦的地方)是用手指的左侧或右侧或中间的指肉,每种入弦声音都不尽相同。手指触弦的角度,越平行弦声音越厚,越垂直弦声音越薄。

其实最根本就是手指入弦至离弦的所经过指肉的面积,触弦的过程中所经过的面积越大声音越厚,所以触弦点和触弦角度的影响音色的原因即在于此。第二点:速度及力量:

触弦时下压弦的深度,也就是手指将弦往斜下压入.弦震荡时前视图看到的轨迹画出的截面积越大声音越厚,所以最适合的震动是弦在打圆而不是左右晃动。

另外手腕的角度(手掌与手臂的夹角),角度越大声音越厚,角度大时(例如180度),手指在做出勾弦动作时,指尖的自然动作就能用一种比较类似由上而下的压入弦的动作,而角度小时(例如90度),指尖的自然动作反而只能做由下而上拉弦的动作。

所以,过弦速度快,面积自然比较小,声音自然就变成较薄,反之亦同。加大力量,弦被压入较深,音量自然比较大,音色自然比较厚,反之亦同。第三点:指甲:

指甲当然会影响到音色,但基本上除非你的指甲相当厚,否则纯粹只是在触弦完成时顺势划过去的被动角色,厚实音色主要还是来自指肉。修指甲时只需要去掉绫角,不会卡到,触弦顺畅即可。探讨指甲所造成音色的影响,原理也是经过指甲的面积大小;于出弦的那一点的指甲如果修成划过弦时和弦形成一种锐角,声音就会尖锐,形成钝角,声音就会混浊。指甲形状修成可让弦经过较多或较少的指甲,声音亦有浊锐。比较好的选择是修成适当的声音明亮度,不过份尖锐或混浊 3.右手的放松

很多演奏吉他的人,只注意左手的放松,却忘记了右手也是一个需要放松的地方。放松的主要问题:手指(或手掌)张力的过份紧张,手指弹弦之后没有放松。一般而言,右手的手指在拨完弦之后要回到原本的位置,并不是刻意,而是出力完,手指会自然的回去原本位置的地方。

可以做个实验:将手拿起来自然的放松,然后任一手指可以用点力向掌心内弯曲,然后出力之后立刻放掉力气,会看见手指会很自然的回去原本的位置(或相当近似),故拨弦亦同。

如果要得到比较好的音色,比较大的音量,势必要将弦在拨弦的时候将弦向下压入,或者使用止弦,这些动作容易使手指产生僵硬,更要注意触弦之后的放松,要缓慢练习到轻松自然的完成。4.右手预备消音

吉他没有像钢琴一样的踏板装置,所以在一些和弦变换时,没办法像钢琴一样利用踏板来防止前一个和弦的音渗入下一个和弦(如果和声进行的目的不允许时)。那么右手的手指可以用来充当消音器的角色。

动作的顺序在于:

(1)和弦变换前将手指放在想要消音的弦上。依情况,一条或以上。(2)左手手指离开弦,至下一个目标。

(3)左右手手指同时压弦及拨弦。如果有用来消音的手指不必拨弦,在拨弦同时仍可以置于弦上。要点:吉他是一种共鸣很强的乐器,我们弹出一个和弦,在消音同时,吉他会有和声的泛音残留,以及人类在声音突然中断时听觉会产生暂留,所以当右手预备消音的动作相当快的时候,它可以用来防止音与音的中断。当然不管在吉他或钢琴上,因为时间差的关系,跳跃前后的两个音不可能完全连接,但好的演奏者依然可以使乐器歌唱。5.旋律的要素

音乐不单纯是乐句进行到这里要大声,到那里要小声,同时也要注意到旋律的进行,不论大声小声,在其范围内,旋律依然有高低起伏。先撇开音色不谈,基本上旋律是一种流动的状态,可用力度来表示,例如:将所出力量由大到小分为1至10,我们可以将一段音阶弹成4-5-6-7-8-9-10-9-8-7-6-5-4,就是由弱到强由强至弱。以此类推,用坐标来比喻,就像我们画出来各种的曲线,X轴是时间,Y轴是力度,我们可以把旋律演奏成那样。同理,音色根据厚薄亦同。

当然音乐是一种感觉的表现,但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手指并不会将心中的声音自动转变成手上的触弦。音乐所需要的触弦非常细腻,必须细心注意手指的触弦感,要用它控制整个旋律的走向。让心中想的和实际弹的一样非常不容易,在练习时要依照慢速度的原则,事先在心中考虑好,然后仔细的听,仔细感觉指尖所弹出的每一个音是否和想象一样。6.右手跨弦

所谓跨弦,举个例,用i指弹第三弦,接着用m指弹第二弦,最后用i指弹第一弦,就会发现到最后的步骤有跨弦的情况产生。

依照正常人的生理,跨弦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1.将手腕向离开面版的方向拉高,手指会自然伸张,可以自然的弹到其它弦。

2.直接改变手腕的角度,由垂直弦至平行弦,可以自然的弹到其它位置的弦。手指触弦的角度也会随手腕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3.手指触弦的角度不变,手腕的角度改变,以手臂*在吉他上的点为支点,利用手臂位置的拉高或降低的改变,可以自然的弹到其它弦。

4.手指触弦的角度不变,手腕的角度不变,改变手臂上*在吉他上的支点位置,来回滑动,可以自然的弹到其它弦。

5.不在意手腕手臂,手指直接伸长缩短去弹要弹的弦。在此只列举一般常见的情况,依个人习惯的不同亦有差异。7.右手的定位 因为吉他是两手并用的乐器,所以右手是左手一个重要的定位点,若是右手的触弦不稳定,左手也容易失去方向感。练习或演奏时可以在手指装上心眼,想象弦所在的位置,在弹出即将要被弹出的音之前,手指要尽可能*近弦。又手指在触弦时,往往都会有一个反作用力,让手腕手臂震动,这是自然放松的现象,但不要让震动太过份表现出来,变成了摇晃。8.轮指

篇3:如何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家长、教师对儿童学钢琴目的认识不清;教师对儿童钢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当;社会对儿童音乐教育的引导不妥。儿童学琴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对儿童的钢琴教学,应该有别于其他的年龄段和其他特殊目的的钢琴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这方面已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它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孩子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儿童钢琴教学成功的标准应该是:通过儿童钢琴教学,儿童对钢琴对音乐的兴趣如何?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呢?针对现状,我认为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改进。

一、结合儿童的特点进行教学,注意寓教于乐。

按照我国一般习惯,3—10岁为儿童期,儿童期孩子的特点是:纯真直率、理解力差、模仿力强。我们必须结合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进行教学,否则不但会使孩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讲解音乐术语、概念时要注意语气亲切,语言形象。例如:讲解五线谱的音符时,把符干向上的音符比喻成勺子,而把符干向下的音符比喻成棒棒糖;把四分音符比喻成黑脸宝宝,把二分音符比喻成白脸宝宝;把一拍比喻为一个苹果,在四拍的音乐中,每个黑脸宝宝分一个苹果,每个白脸宝宝分两个苹果。这样就很容易让孩子区分并记住。再比如:初学钢琴的孩子识别七个基本音符时,可以用硬纸片做七个不同颜色小人,每个小人的头上标一个大大的音符,每个音符的发音就是小人的名字,然后抽取任意几张,叫孩子快速叫出他们的名字。将小人按不同次序排列在五线谱中,让孩子们连续唱出他们的名字,进而试着用琴弹出它们。这样孩子既能学会知识,又能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培养儿童学会欣赏音乐,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是使儿童从对学习钢琴没兴趣到产生兴趣,从最初好奇心引起的短暂兴趣转变为长期稳定兴趣的关键。

音乐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要学好这种“语言”,就要像学习说话一样,先会听懂话,再练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用音乐教育的专业术语概括就是培养“乐感”。如何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培养“乐感”呢?我认为在儿童钢琴教学最初启蒙时,采取播放并讲解优秀影片(动画片效果更好)配乐的方法,对提高儿童音乐理解力、欣赏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孩子通过观看画面,很容易看懂画面要表达的意思,产生共鸣。在看懂画面产生共鸣基础上,教师要反复讲解,让孩子体会与画面同步的配乐的效果、作用,理解不同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同时,及时进行钢琴弹奏示范,并让孩子动手学着弹奏,体会如何用轻、重、缓、急、清脆、沉闷来试着表达不同的情感。从单个音符到简单的乐句,从小练习曲到较大的协奏曲,循序渐进。允许、鼓励儿童选择弹奏不同风格的乐曲来练习表达自己的感情,因势利导地对弹奏进行点评、讲解、示范、鼓励。

三、儿童学琴不同阶段,应从兴趣出发,选用适度、适量、适用的教学内容。

对初次接触钢琴学习的孩子及年龄偏小的孩子(3—6岁),最好选用孩子们熟悉的小歌谣、小乐曲进行教学,也可使用正在热播的动画片插曲来自编教学内容,例如《两只老虎》、《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等。对有了一定钢琴弹奏基础和乐感的孩子,要逐步将教学内容扩大到练习曲和稍有难度的乐曲,教学中将必弹曲目和自选曲目穿插进行。对已有很好乐感和演奏技巧的孩子,要在教学中逐步增加世界名曲,同时注意各种风格、各个时期作品相结合,使孩子拓宽知识面,在艺术修养上有进一步提高。这方面我主张多给孩子选一些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一方面,教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音乐内涵可以表述得比较详细,易于孩子理解,另一方面,这些作品平时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多,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关注和兴趣。

四、加强其他文化知识和艺术形式的学习,增进对音乐的理解,是提高儿童钢琴兴趣不可忽视的内容。

在儿童钢琴学习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弊端:一旦加入到“钢琴热潮”,便拿出全部精力学钢琴,刻苦练习钢琴弹奏,而忽视了其他文化知识、其他艺术形式的学习。近年来,央视举办的诸多音乐艺术大赛中,对文化素质的考评,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暴露出了这方面的问题。儿童期正是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的时期,钢琴教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教师、家长切莫使孩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人,怎能对表演的艺术曲目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又怎能将曲目演绎的惟妙惟肖,更谈不上感兴趣。因此,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我们要同时教授有关的其他文化知识,比如钢琴的构造、发声原理、发展历史,世界著名的钢琴赛事,著名作曲家、演奏家的生平故事,世界名曲创作背景,等等。另外,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对同一取材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加以比较,借助其他文化、艺术知识来增强对钢琴艺术的理解,提高孩子的综合艺术修养。例如:在学习钢琴曲《梁祝》前,先有意将有关的文化艺术内容: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歌曲《化蝶》、电影《梁祝》、动画片《剑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芭蕾舞剧《梁祝》、中华书局出版的书籍《梁祝文化大观》等展示给孩子,引导让孩子从多方面理解艺术的更高境界。

篇4:如何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关键词:钢琴;儿童;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一、儿童学习钢琴的意义

1、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所话说得好:手巧才能心灵。钢琴演奏需要全身各个部位、关节都参与进来。其中,手指的协调运动非常重要。手指运动能够刺激大脑皮层中的运动中枢,将眼、耳、口、手、脚协调起来,形成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进而促进全部智能的发展。钢琴学习有两个重要阶段:2-6岁,12-15岁。4-5岁是开始学琴的最佳时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手指综合控制力,通过学习钢琴,能提升理解力、接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2、有利于陶冶情操。从最早的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莫扎特、海顿,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舒曼,留下了的数不尽的钢琴曲目,成就了一笔无价的、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财富。每一部钢琴曲目都蕴涵着创作者丰富的知识和情感,其中,包含了旋律知识、和声知识、复调知识和音乐史知识,还有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和音乐风格等音乐美学知识。学习钢琴,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情感及阅历,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提高对室内乐、交响乐等非钢琴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力、鉴赏力以及审美力。

3、有利于人格的塑造。热爱艺术的人往往追求的是精神境界上的完美,对于物质的欲望,要淡泊许多。学习钢琴可帮助学生摒弃“物质至上”的思想,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同时,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学生进行有规律的、正确的、恒久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演奏的方法。通过这种长时间的训练,可以培养踏实、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以及顽强进取的品质。

二、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源泉,可分为自发的和后天培养的这两种。在钢琴学习中,一方面,可利用钢琴本身及其所发出的声响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另一方面,可通过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气氛和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及指导等方式来培养儿童对演奏钢琴的兴趣。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可从教师、家长及学生三方面入手,让孩子享受学习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1、教师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应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知识技能的提高,以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让他们以老师为榜样,愿意学习钢琴。其次,教师应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重视选材及课堂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选材上,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多选一些具有多样性和生动性的曲子,让准确美好的声音刺激他们的听觉,开启儿童的乐感,让孩子萌动对美好声音的向往,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学方法上,应运用正确的教学语言,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物概念,用联想、类比等方法来启发和教育儿童,因“趣”施教,让孩子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差异和个体条件,因人施教,并注重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让学生变消极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学生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应明白学习钢琴的意义。钢琴学习有利于智力的发展,有利于陶冶情操,有利于人格的塑造。其次,掌握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储备。每一部钢琴曲目都包含了旋律知识、和声知识、复调知识和音乐史知识,还有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和音乐风格等音乐美学知识。再次,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学习中,要持之以恒,通过不断地练习熟练地掌握演奏技巧。

3、家长方面:做好“陪练”工作

首先,家长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良好的连琴环境,可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激发练琴的积极性,加强记忆力,练琴效率比较高。同时,有机会还可以带他们去音乐厅聆听现场音乐会,收看音乐节目,或是在休息时播放一些好的音乐,让孩子自发的体验音乐,感受其中的美好。其次,劳逸结合。钢琴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劳逸结合非常重要。初学时,父母就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练琴习惯并和孩子一起制订时间表,使练琴规律化、正常化。同时,要顾及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不要让孩子感到练习钢琴是一种负担。

三、结语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孩子学会聆听音乐、感受生活,这才是学习钢琴的真正目的。在整个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利央·钢琴初级教学点滴[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7.

[2]談音·儿童钢琴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幼教天地·2005.3.

篇5:如何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1、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所话说得好:手巧才能心灵。钢琴演奏需要全身各个部位、关节都参与进来。其中, 手指的协调运动非常重要。手指运动能够刺激大脑皮层中的运动中枢, 将眼、耳、口、手、脚协调起来, 形成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 进而促进全部智能的发展。钢琴学习有两个重要阶段:2-6 岁, 12-15 岁。4-5 岁是开始学琴的最佳时期,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手指综合控制力, 通过学习钢琴, 能提升理解力、接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2、有利于陶冶情操。从最早的巴洛克时期的巴赫, 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莫扎特、海顿, 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舒曼, 留下了的数不尽的钢琴曲目, 成就了一笔无价的、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财富。每一部钢琴曲目都蕴涵着创作者丰富的知识和情感, 其中, 包含了旋律知识、和声知识、复调知识和音乐史知识, 还有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和音乐风格等音乐美学知识。学习钢琴, 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情感及阅历, 提高文化素养, 还可以提高对室内乐、交响乐等非钢琴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力、鉴赏力以及审美力。

3、有利于人格的塑造。热爱艺术的人往往追求的是精神境界上的完美, 对于物质的欲望, 要淡泊许多。学习钢琴可帮助学生摒弃“物质至上”的思想, 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同时, 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需要学生进行有规律的、正确的、恒久的训练, 才能熟练掌握演奏的方法。通过这种长时间的训练, 可以培养踏实、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以及顽强进取的品质。

二、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源泉, 可分为自发的和后天培养的这两种。在钢琴学习中, 一方面, 可利用钢琴本身及其所发出的声响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另一方面, 可通过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气氛和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及指导等方式来培养儿童对演奏钢琴的兴趣。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可从教师、家长及学生三方面入手, 让孩子享受学习过程, 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1、教师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 教师应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知识技能的提高, 以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让他们以老师为榜样, 愿意学习钢琴。其次, 教师应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重视选材及课堂设计,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选材上, 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多选一些具有多样性和生动性的曲子, 让准确美好的声音刺激他们的听觉, 开启儿童的乐感, 让孩子萌动对美好声音的向往, 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学方法上, 应运用正确的教学语言, 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物概念, 用联想、类比等方法来启发和教育儿童, 因“趣”施教, 让孩子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 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差异和个体条件, 因人施教, 并注重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 让学生变消极为积极, 主动地参与学习。

2、学生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 应明白学习钢琴的意义。钢琴学习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有利于陶冶情操, 有利于人格的塑造。其次, 掌握技能的同时,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储备。每一部钢琴曲目都包含了旋律知识、和声知识、复调知识和音乐史知识, 还有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和音乐风格等音乐美学知识。再次, 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在学习中, 要持之以恒, 通过不断地练习熟练地掌握演奏技巧。

3、家长方面:做好“陪练”工作

首先, 家长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良好的连琴环境, 可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有利于激发练琴的积极性, 加强记忆力, 练琴效率比较高。同时, 有机会还可以带他们去音乐厅聆听现场音乐会, 收看音乐节目, 或是在休息时播放一些好的音乐, 让孩子自发的体验音乐, 感受其中的美好。其次, 劳逸结合。钢琴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 劳逸结合非常重要。初学时, 父母就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练琴习惯并和孩子一起制订时间表, 使练琴规律化、正常化。同时, 要顾及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 不要让孩子感到练习钢琴是一种负担。

三、结语

“音乐来源于生活, 生活离不开音乐”。让孩子学会聆听音乐、感受生活, 这才是学习钢琴的真正目的。在整个钢琴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 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摘要:钢琴是“乐器之王”, 极具强大的音乐表现力。钢琴演奏需要全身各个部位、关节都参与进来。其中, 手指的协调运动非常重要。演奏者需要反复地进行练习, 学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因此, 儿童在学琴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怠惰情绪, 导致兴趣下降, 甚至对弹琴产生恐惧、排斥的心理。如何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师、家长及学生三方面入手, 对如何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作一些浅析。

关键词:钢琴,儿童,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胡利央·钢琴初级教学点滴[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7.

[2]谈音·儿童钢琴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幼教天地·2005.3.

上一篇:“创新杯”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教师要充实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