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类型与技巧

2024-07-11

课堂提问的类型与技巧(共8篇)

篇1:课堂提问的类型与技巧

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的技巧 温州外国语学校

李欢欢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仰义街道龙水路2号

邮编:325000 手机:***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使得更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实践中有所创新。要上好历史与社会课就要善于启发、善于发问,而要使提问真正收到满意的效果,提问不仅要做到具有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面向全体性,而且还要做到适时、适度。下面结合日常教学体验,来谈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

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程度

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即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据心理学家研究,如果人能够用他现有的知识去回答某个问题,那么思维过程就不能发生;当提出的问题需借助于那些他所不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时,思维过程也不能发生。①可见,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其思维水平和能力,思维水平和能力也影响其知识吸收和储备。为此,提问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关联,相衔接,所以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还要了解和把握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及特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好提问。在这中间既要把握初中生的共性,又要注意其年级班级差异的个性。教师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笔者发现,教学中建立在对学生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的提问往往收效良好。比如,结合班级情况、身边大事等提问就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高涨,激发思考、回答的欲望;如果了解学生课余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甚至其它学科的学习情况,加以联系,提问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工业革命新阶段时,结合科学学科提问富兰克林、法拉第、安培、伏特、欧姆等科学家及成就(符号标志),引出电力的广泛使用及深刻影响。这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答问,讲授时也充满好奇集中注意力。这样的课堂学习也就轻轻松松,明明白白。

二、讲究问题设计的难易度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笔者发现课堂提问中,学生不作答与教师设问的技巧、问题难易程度密切相关。

如果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用已知的知识解决不了,学生望而生畏;问题太易,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例如在讲述变革与争霸时,为引出“铁器”的出现,摘录《礼记》中一句:“天子„„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提问“请同学翻译此句”。结果学生一片茫然,文言文太难了,不会翻译。在第二次讲述这一内容时,我展示一则材料“天子„„乘坐的大车是黑色的,拉车的马是铁色的,车上插着的旗是黑色的„„----西周《礼记•月令》”,设问:“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结果学生就能积极回答。可见,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讲究难度,才能有效设问。同时,在控制难易度时也要“力戒”简单提问,不要在重复讲解的内容之后提问“是不是”或“对不对”,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厌烦。

三、注重问题易难的递进度

提问,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我们要向《学记》中所说:“善问者如伐坚木,先其易者,后期节处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就是说,教师在提问时,应像砍伐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易砍的地方砍起,然后再砍伐木材的关节。例如,在讲述变革与争霸时,先展示春秋时期地图,要求学生参考课本填写一下春秋五霸的地理位置,提问学生“假如你是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你要想当霸主必须具备哪些因素呢?”,学生会回答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重视人才、树立威信„„,马上提问“春秋五霸中谁先做到这些呢?”,学生回答齐桓公,那么再提问“他具体是如何实现上述目标的呢?”学生参考课本就可以回答。最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其他的诸候做到了上述目标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从而演绎出春秋争霸的故事。这样从学生简单的填图出发引导学生逐步加深思考,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四、把握探究问题适可的深度

教师向学生提问,在注意难度的同时,要重视挖掘深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透彻的理解问题,深入领会课本中所反映本质性的东西。挖掘深度,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材到底有多深,做到心中有数,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超纲的不宜多挖。对知识点的挖掘深度并不能代表教学水平,课标是教师授课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它的制定是科学的,既遵循学生知识和思维的规律又遵循教学的规律。超纲的东西不仅不利于对知识的学习还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可谓是费力不讨好。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课堂提问的深度。

但是,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灌输知识,浅尝辄止。英国科学家、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②所以适当挖掘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把学生引向更深的思考境界。

总之,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尊重和遵从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规律和思维特点,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把握提问的“度”,让课堂提问真正发挥辅助的作用,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

篇2:课堂提问的类型与技巧

一、课堂提问

1.从教学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教学功力。

教学论要求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教学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最终系于教师的教学功力。这种“教学功力”表现在多种方面,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到位”的地方,这些“不到位”的地方表现在:(1)提问的清晰度有不到位处。美国鲍里奇等人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第一条列为“清晰讲授”,他说的是“讲授”,我们也同样可以说,提问的清晰度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本课教学中,有3处提问被判断为“表述含糊的”。比如老师想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美好的东西”是指什么,但在表达的时候,却说成了一句“在你的生活中,怎么样?”这样的提问就不够清晰,这样就会妨碍教学的有效性。(2)理答的引导有不到位处。上引的片断中就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领,学生的理解仍较为模糊而缺乏应有的深度。再如,教师要求学生想象儿子劳动的艰辛时问:“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这个问题的表述也不是很清晰,所以学生有些冷场,教师就追问了8个 问题,包括“怎样地忙?”“怎样地顾不上?”“可能会是一幅怎样的样子?”等,其实,我们认为,这里也不一定要这样的“追问”,而可以作适当的引导,如 “请您想象一下儿子劳动的情景”等等。当然,深厚的教学功力不是一时一刻能获得的,细致入微的课堂观察与分析,是教师提升教学功力的重要途径。2.从学科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教材解读。

从学科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提问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科的理解,有效的提问系于对教材的正确、深刻解读。

寻找、挖掘教材里学科因素设问并理答,是有效提问的重要特征。3.从课堂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节奏把握。

课 堂时间是一个恒数,课堂提问应把握节奏,“节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思维与感情,有效的提问系于节奏的把握。在我们这节课上,应该说,课堂是有一定的节奏感的,这从我们“课堂提问的分时段情况图”情况来看,特别是提问总数的分布与起伏,还是较有节奏感的。在节奏的把握上,我们提出的建议有两条:(1)提问后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一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充分,教师往往问题抛出后就让学生回答,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回答不能如意。(2)整体上问题的数量偏多,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其他形式学习的时间不够。在集体分析的时候,就有观察者提出,整堂课的“朗读时间”不足。

有效的提问设计干净利落,贯穿了课堂的始终,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者说在很多的课型中,成功的课堂系于有效的提问,观察我们的提问,研究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伴着课堂教学而存在的永久性课题。

二、课堂观察的技巧

可以说,一位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必然拥有较精致的观察技巧,在短时间内,即能敏锐而精确的解读教室内事件的发生,并有能力预防及处理各种教与学的问题。进行课堂观察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来实施: 第一,观察什么?

从观察资料的来源来看,一般地,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观察从视觉上获得的资料,同时还应注意包括来自听觉、嗅觉、触觉等的其他感官可获得的资料。从 观察者的身份来说,观察对象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观察者是该班级的教师,也就是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直接进行教室内的观察。此时,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与经验,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人际间互动情况,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所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表现,都与 其学习品质有关,而且各种迹象都是教师用以判断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线索。如果是观察其他人的教室,开始时最好选择对方感到较满意、较具信心的课程观察,而且,事先可与被观察者讨论“要观察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

从观察的途径和手段来说,如果观察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学录影带,或是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时,则教师及学生的行为及经验,都是主要的观察重点。教师方面则包括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甚至是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等,都是极值得观察的对象。至于学生方面的观察,则同样要包括学生的行为性与非行为性表现。

从教室情境来看,由于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等因素,以及各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结果,都足以严重影响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因此,在观察师生的行为之余,还要注意观察教室内外的情境,以及教材的使用状况。第二,什么时候观察?

一 般而言,如果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室内实施的观察,课堂观察则可随时随地的进行,以确实而快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反应,及其在学习上的特殊需求。对于学生的反应及问题,都可依据观察所获得的资料,予以立即性的处理。教师课堂观察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学生问题尚未发生之前先机的掌握,以及学生学习反应的密切关注,作 为调整教学行为的依据,协助学生进行更顺利、有效的学习。其 次,如果是直接观察其他教师的班级教学,则必须留意进入现场的步骤,以及何时开始进行正式的观察。基于上述考虑,在观察前应能依据观察的目的,或是观察者所持的理论兴趣,审慎选择观察的情境与对象,并先取得被观、察者的信赖。此观察的目的,并非对班级教学进行批判,相反地,乃在于分享资料,以及与被观察 者、或其它同伴的专业互惠性成长。充份掌握观察的目的与对象之后,再以自然拟情、而不干扰原有情境的态度进入教室,成为教室内的半参与观察者。此种类型的观察,则必须等到观察者效应已逐渐消失,亦即被观察的师生已对外来的观察者,除去防卫、不自在的心态,能够恢复正常的教与学活动,不感到有压力时,才进行 课堂观察。

如 果观察者已事先被安排观察某一教室的教学,或是如实习教师般,已具有进入教学现场观察的合法身份。此时,则可根据个人的观察兴趣,在某些特定事件发生时,才进行较深入的描述与观察,而不必事事详细记载,以减轻观察者的精力负荷。至于其它的细节部份,都仅当作辅助解释事件的线索。第三,采用何种观察方法?

课堂观察的方法,可大体分为划记法(rating scales)和描述法(narrative method)两种。

所 谓划记法,是指在进入教学现场前,已经熟悉相关文献,并且确定将观察的特定行为及经验。另外,也将行为的种类加以类目化,并给予各种行为不同的代号。观察者只要按照划记表上对于各类目行为的界定,进行代号的划记工作与记时即可。此种类型的观察,必须对所观察的行为是否能如预期出现、是否能顺利观察得到,做 过审慎的评估,再付诸实施。

如果使用描述的方法,则观察者必须准备好观察笔记,并且预先设计好记录的格式。基本上,观察笔记的首页要预留填写观察地点、对象、日期、时间,以及观察主题的位置。另外,观察笔记内也应同时规划好描述与评论的空白栏,其中两种空间的比例大约是3:1。观察者在进行观察过程,可以一边在描述栏内,详实的记载某些行为或经验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评论栏,将观察时所产生的即时性想法记录下来。如故对于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有所怀疑或是不了解其意义,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相关的人员进行访谈,或者通过分析文件,获得答案。

然 而,如果是教师在自己教室所实施的观察,由于必须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的完整性,因此,可以采用描述法。教师大致上仅能就所发现较独特的现象与学生行为,稍作默记、或是作简单的记录,或是在课程进行到一个段落时,稍作休息,再将值得记录的发现,写在观察笔记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也可以将 观察到的资料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理。4.如何处理观察资料?

采用量化的划记法,主要目的即在从观察后的统计数字中,看出班级行为的某些倾向,或是与既有的理论相互印证,作为解释班级内师生行为的依据,或将课堂观察所获得的量化资料进行平均数、标准差或是方差检验。

采 用描述法的观察者,必须在当天观察结束后,尽快的将观察资料加以整理与建档,避免时间过长导致遗忘的现象。并且在预计的观察时程完成后,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与归纳,并加以概念化,以便能从观察中发现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现象或问题,或是粗略归纳出教学实践上的某些原则。这些收获都能作为教师进一步集体讨论 的资料,不管是对个人实践理论的建构、或是实际教学行为的修正,都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如 果观察者即是班级教师,虽然是采用质的描述方法加以观察,但是由于其记载的内容,大多不够详细或是过于零散,因此,并不能将此种资料当作推论、或是理论化之用,只能经教师整理后,当作日常教学反省以及改进教学的参考。但是,若是教师能将此资料,长期搜集并加以汇整,也可能得到较系统化的发现,成为行动研究 搜集资料的一种形式。尤其能将杂乱的资料加以整理,而且转化为文字,使思考具体化,对于教师的专业反省将有更大的助益。

三、课堂观察的应用

虽 然课堂观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但是,课堂观察的应用也并非不受限制。对于教学者而言,课堂观察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探究。课堂观察可视为一种促进教学的方法,可以增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提升学习成效;另外,课堂观察也是一种探究,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因 此,在观察结束,而且整理出较完整的观察结果与发现之后,要对这些发现进行开放性的讨论。讨论的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事件的背后意义,形成新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改进教学。要使课堂观察发挥最大功能,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反省原则

课 堂观察本身并无目的可言,重要的是,教师能根据观察发现,进行教学前及教学后的反省,协助教师在教学前,即做好各项缜密的准备与计划,而在教学后,也能针对当天的观察发现,省察个人的教学情况。课堂观察必须配合不断的教学反省,才能极大地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若缺乏反省而只有观察,对于教学而言,并不能产生 太大的价值。2.同步原则

训 练和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主要目的在于精确解读班级教学情境,作为明智的专业判断与提出因应策略之依据。精熟课堂观察技能的教师,大多能与教学同步进行,在极自然的、甚至是直觉的状况下进行课堂观察,随时根据观察所得调整教学策略,以及与学生互动的型态。因此,课堂观察应用的最高境界,则已和教师的专业直 觉融为一体,成为教师教室日常生活内容的重要一环。3.即时原则

教 师在观察之后,应立即将一些特定的观察发现,记录在教学笔记上,作为综合了解一个班级或某些学生的资料来源。持有这些书面的文字记录资料,能有助于教师个人的教学反省,同时,也能提升教师进一步课堂观察的兴趣。尤其这些观察能成为教师行动研究的资料来源时,则更能说明课堂观察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探究的意 义。上述各种课堂观察应用价值的产生,其基本条件都是教师能在观察之后,尽快进行资料的记载与整理,才能立即显现出资料的意义,作为下一步教学行动的参考。若缺乏此项努力,则不管是观察了他人的教室或是自己的教室,对个人专业反省及知觉的增进,都将极为有限。4.分享原则

篇3:英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设计技巧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1. 缺乏新意雷同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样的,都会被硬塞在同一个框架之下,以相同的模式来进行授课。在此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学内容中的教学提问也都是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无论什么类型、什么重点的问题,最后都可以加上“是不是?对不对?”的后缀,让课堂教学变得死板而乏味。

2. 漫无目的满堂问。

在当今教学模式下,有很多老师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常常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所理解的文本内容,通过叙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叙述过后往往就跟出了他们对“这个句式弄懂了么?”的提问,在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与消化时就继续进行“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吃不消,从而对英语教学产生厌倦的情绪。

3. 毫无准备盲目问。

有个别不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并没有对教学文本进行充分的理解与分析,然后凭借自己仅有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盲目地进行提问,例如“这篇英语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会使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认为英语课堂学习是沉闷而无趣的。

二、优化提问设计

1. 紧扣教学主题,增强问题的针对性。

没有明确引导性的问题,会造成学生思维方向的混乱,不知如何进行问题延伸的思考。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首先要做到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将主体很好地凸显出来,做到每次提问必有收获,或引发思考,或强调重点;其次要注意英语单词的准确性,准确的用词加上恰当的句式,再通过教师合理的表达,把想要表达的内容正确地传递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问题的内容与侧重点,进而从容地抓住问题的主干,合理地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的。

2. 引发认知冲突,增强问题的挑战性。

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往往是通过思想交流而碰撞出火花的。课堂的提问要在学生理解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自己开动大脑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并提出质疑,当遇到自己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就会主动与同学合作,通过相互之间的探讨与交流,合作解疑疑难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主动性,还能够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去进行团队协作,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3. 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问题的开拓性。

问题的类型应该新颖别致、灵活多样,且不可死板机械,杂乱冗长。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时段的不同,提出不同重点的问题,初读时的疏导性提问、深入研究时的探讨性提问、升华品味时的鉴赏性提问等。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意课堂上师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情况,当学生出现思想偏离或错位时,应当进行灵活的处置,把学生引导回正确的思路上,来继续教学活动。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难以正确回答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他们是求知者,在此之前他们对此不甚了解,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迅速准确地判断学生出错的原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引导问题,从而化解学生心中的疑难。切不可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或诸如此类对学生发展有不利影响的行为,否则会对学生造成心理阴影,使学生面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产生恐惧感,不仅不会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反而会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产生不利影响。

4. 针对学生特点,增强问题的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由此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到教材内容的问题,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本身的对知识接纳能力和掌握能力的不同,设计出专属与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地融入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当,做到既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范围之内,又引起学生头脑中的“思维风暴”,发挥学生解答问题的主动性。在问题的设计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问题,就是如何掌握问题的难度,超越学生认知水平的设问,会给学生造成畏惧感,还没有进行过思考,就已经被问题“吓到”,进而丧失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过于简单的设问,学生则不用经过思考就能够轻易得出答案,又会使提问丧失其存在的意义,由此可见,教师对设问难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设问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其“度”的问题,既要做到融合知识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从而达到设问教学的最终目的。

有效设问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做好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与分析,立足于教材之上,精心设计问题,做到每一个问题都有其潜在的目的性与引导性,把握好问题的思维深度、范围广度和方法效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有效的课堂设问不仅能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教学活动在愉快而热烈的氛围中开展。课堂提问要在对文本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精心设计,让学生问有所思、答有所悟、学有所获。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提问,设计技巧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0(34).

[2]刘福柯.创建英语课堂的精彩[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0(Z1).

篇4: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

【关键词】课堂提问 艺术和技巧 运用 老师

一、引言

尼尔波茨曼说过,“我们所有的知识源于问题”。在我们接受教育的每一个阶段,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所有交流发生的核心要素。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和连接着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心脏地带。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用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掌握知识情况。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想方设法地找到一些合理利用课堂提问的途径,以期改善和提高我们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

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把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阶段,又把教学阶段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步骤。随着这些步骤的不断推进,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进程。有效提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吸引学生的注意,发展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探究的态度

● 要回顾和总结前面的课程

● 通过建立新的关系来评估学生的课前准备和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

● 评估教学目的和目标的实现情况

● 激发学生自发地追求知识并获得知识

三、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课堂提问的艺术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实施、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应该优化课堂提问的设计,遵从由易到难转变的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教师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从不同的角度,创造一些让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教师应起到的作用是使学生思潮翻滚,灵光一现,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1.平衡问题的分配。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分配问题,要注意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作出回应,不要让学生变得过分依赖于教师提供答案,同时教师应避免依赖于相同几个活跃的学生回答所有问题。这些学生的反应不一定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那些低调学生的反应。教师要感谢那些学生并鼓励他们继续为活跃课堂做出的贡献,还要想办法调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那些具有挑战性问题的机会应该是所有的学生,不要允许少数自信学生垄断回答问题的机会。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一些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提问的作用包括:寻求知识;促进理解;引起反思。教师还可以利用科学的流程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来促进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反思,使学生自己学会怎样学习新知识和如何运用新知识。

(1)把问题带入课堂。教学需要把教学目标与课堂提问联系起来,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看到教师所要呈现的重要的内容。在定义问题的同时要把全班学生作为一个整体 。注重全体学生,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容易使教师观察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大多数学生感到迷茫,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可能是太复杂了。这时候教师应该适当解释,并要求学生逐步回答,最后应该做一个总结。课堂提问要具体、明确和简洁的;相反,如果问题是不特定或清晰的,学生将处于迷茫的状态,并且容易答非所问。

(2)增加参考性问题数量。参考性问题比显示性问题在课堂上产生更多的互动。参考性问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输出量;因此,较多地使用参考性问题可以让教师更多地产生的話语,它可以让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回答显示性问题需要很短的时间,甚至是一个字的回答,因此不太可能让学生产生大量的言论。因此,单纯地认为参考性问题比显示性问题重要,这将是危险的一概而论,每一种问题都有它的可取之处。

四、结论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双向沟通。对教师来说课堂提问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发智力方面发挥着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优化课堂提问的设计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教学艺术,吸引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心。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正确把握提问的技巧与策略,在课堂上积极创造宽松、互动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愿意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Postman,Neil.Teaching as a Conserving Activity.New York:Laurel Press,Dell.1979:140.

[2]Good,T.& Brophy,J.Looking in Classrooms.New York:Harper and Row.1987:32.

篇5:论文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

学 年 论 文

目 学

生 指导教师年

级 专

业 系

别 学

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

论 文 提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教学艺术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手段。它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旧知识过渡、直观演示、分析归纳、演绎推理、学习小结、指导练习及学习方法时,都需要使用这一手段。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本文根据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理解,提出了实施课堂提问的技巧和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说明。

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向导。科学、巧妙的设计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课堂提问不仅要把握时机,简单扼要,还应具有目标性、启发性、趣味性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字:课堂提问 技巧 原则

实践表明, 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只有科学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的思维发展,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成果。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双边活动。

一、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把握时机

一个适时的设问,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掀起风暴;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因此,教师要精心把握提问的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提问。一般情况下,教师关注的方面为: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维局限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发问的时机;发问时机应和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吻合。例如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教材易出错处、课堂结尾处等都可以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提问。

(二)简明扼要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精炼扼要,言简意赅,既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抓“要害”,带全局。这样的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围绕教材中心,寻求关键点,抓住主干来设疑,引导学生不断地揭露矛盾,分析和解决矛盾。所提问的问题必须目的明确,有思考的价值。切不可不分重点,满堂提问,放“空炮”。在一些枝节问题上教师切忌“磅礴”不尽,拖泥带水,所提的问题不宜过大、太空泛,防止“跑调”,在教学环节中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能够起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作用。

(三)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问题要有梯度性。即一节课的内容,开始提出的问题、中间提出的问题和最后提出的问题,不应该是同一水平的,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过程,一连串几个连续的提问也应该是由易到难一步步深入的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坡度或者梯度,这样才能由浅入深。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实际能力,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

过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思维惰性滋生,这样对于他们素质的提高毫无价值,有序地结合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正确利用知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又避免了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在思考中逐步提高思考分析的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每人提出二个问题,这些问题或是自己不懂的,或是自己有兴趣深入了解的。这样教师便能得到近百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教学的需要,可以确定一些集中典型的问题在课堂中提出来,进行讨论解答。这些问题解决了,这节课的疑难也迎刃而解了,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标性:提问时,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目的要求出发,教师要做到有备而问,根据教材特点对症下药,而不能盲目、漫无边际的发问。无的方失,必然造成学生思维混乱。这样不但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反而会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耗费在无滋无味的提问中。另外问题提出后,该叫谁回答也是要有讲究的。如一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针对他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其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教学中。提问既不能只顾少数“尖子”,又不能乱点,这样才能达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启发性:我国古代教学名著《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与启发,而不是强迫与代替。新的需要和原有的水平或者主观内部状态的对立统一,构成儿童,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的内部矛盾,成为思维发展的动力.课堂提问应当符合这种要求。要把握住具体的问题进行提问,不要问 “你们懂了吗?”、“是什么”、“对不对”等等。提问要重视迁移,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联系新的知识点,利用学生已具备的自身潜力去想象,创造,举一反三,拓展知识领域。

3、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逐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能力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

4、面向多数: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维持提问原意的前提下,对习题的形式和内容作适当的修正,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解题的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提问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超常发挥,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原则。

5、感情交流:课堂教学的提问,是一种师生情感与效应的思想交流过程,良好的情感效应之关重要。在教学提问中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和情绪,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师生的感情就会更加融洽,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回答问题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自觉地抢着回答问题。反之那种板起面孔,以“审”代问的做法,势必造成学生心理极度紧张,思维、理解、记忆、想象都会受到阻碍,再好的提问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本身的动机、兴趣、态度、情绪和感情、意志、性格等非认知因素,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展开有一定的影响。如学生对自己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当中获得暗示;能从教师的目光中识别出是期待、信任、鼓舞、鼓励,还是责备、不耐烦、不屑一顾,从而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通过变换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同学生进行交流,已达到最佳的对话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

因此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真诚的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有效。

参考文献:

篇6:课堂提问的类型与技巧

1.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如:图片、挂图、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等手段导入教学。直观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加生动,更加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条件,利用课本教材,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创设一种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生动、活泼。直观生动的课堂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师生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教和学的过程中来。如牛津版 8A Unit4 Wild animals 的Reading部分是关于大熊猫希望的故事,我事先上网找了一些有关大熊猫的录像,通过放映,观看后,再讨论一下有关大熊猫的一些问题:Giant pandas are our national gems.They mostly live in China.The number of giant pandas is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Why? Because they are many dangers in the wild.What dangers are giant pandas facing that we can know from the text? 这样能让学生怀着激情和求知的欲望去阅读文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提问式导入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除了借助具体的实物外,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提问,使用问题导入法。这是一种常用的、传统的导入法。提问要注重针对性,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关系,利用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的知识,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提问要能激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不同角度精心设计问题,突出课的中心,引起学生浓厚兴趣,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快速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如我在教学牛津版 7A Unit3 Let’s celebrate的Reading 时:

T:There are many festivals in China.Right?

Ss:Yes.T: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S1:Yes.Spring Festival.May Day

S2:Dragon Boat Festival.National Day.Children’s Day and so on.T:OK.Very good.There are also many festival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Such as Christmas.Easter and Halloween.Right?

Ss:Yes.T: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Halloween?

Ss:No.T: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Halloween.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授课的学习。

3.自由谈话导入法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自由地发表看法,也可分组汇报,或者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内容不限,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新闻话题、社会热点、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我利用学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的特点来使用自由谈话,既可寓教于乐,又可记得牢固。但自由谈话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倾向性,让学生明白将要学习什么。因此课前一定要好好准备,做好谈话主题的选择,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如在教学牛津版 8A Unit5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部分时,我从 5月12日 发生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谈起,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事,大家都很熟悉,都很了解,在谈论的过程中顺便复习一下跟地震有关的词汇,然后就自然而然地导入Reading部分所讲的发生在台湾的一场大地震。这样做学生更能很好的理解课文。

4.背景知识导入法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每一单元都围绕一定主题而设计,有些主题学生不一定熟悉。对于一些有背景材料的单元,教师应充分把握该单元的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设问题要与本单元知识点联系精密,为后面的学习铺平道路。我让学生事先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参考书等找到有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增加学生对本单元的兴趣,提高他们探索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背景知识或以课文的关键词出现,或以课文的时间为序、或以图片形式展示。采用以介绍人物,讨论历史背景和日常或热点问题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背景知识的导入要适时、适度、适当,切莫喧宾夺主。

5.复习导入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及时的复习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牛津版的英语教材在每一单元的课程安排上都是前后相连,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授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知识结构上的相连,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从而引出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对复习,教师一定要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为传授新知识作好铺垫。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变化复习的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创设传授新知识的契机。这样的导入就会显得自然,流畅,顺理成章,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所以,复习绝不是简单的默写几个单词,背几段课文或翻译几个句子,需要教师具有创造性。

6.情景导入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前景即“情景”相联的,在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可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好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撩起求知欲,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情境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教师把需要解决的课题与各种情境结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设疑,在他们心理上造成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为完成新课任务达打好基础。教学情境的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

导入只是一种教学活动的准备,不宜费时过多,切不可喧宾夺主。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应立即开始新课学习。新课导入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还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即: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

篇7:课堂提问的类型与技巧

于济秦

《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读书心得

于济秦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使用最多的师生互动手段。教师如何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艺术,也是课堂最为普遍的一种师生交流方式。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反馈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掌握好提问的艺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从而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这学期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我便利用这次机会,走进图书馆,好好地为自己进行充电。在认真拜读了《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这本书后,我觉得深受启发。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在内,不注重提问的艺术性,过于简单。比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之类的提问,好像是在引导学生,但是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另外有些老师提问超出学生认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热情和信心。还有些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疏于引导,导致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艺术,教师要把握提问的“度”、识记和对象。那么,要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结合丰富的教学实例,从“课堂教学,贵在引导”、“课堂提问、贵在启发”、“驾驭语言,幽默教学”、“巧设问题,启迪智慧”、“课堂评价,优化教法”、“课堂收束,完善教法”这六个大方面,向我展现了课堂提问的众多艺术形式,将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首先,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注意在课上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轻松自如的情绪中,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其次,课堂的提问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的设计,问题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篇8:刍议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与技巧

一、课堂提问的主要功能

1. 温故导学

数学的新旧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学生只有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所以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开始和过程中。随时联系实际问题提问旧知识, 一方面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一节课开始时, 教师要有的放矢, 紧紧围绕重点, 针对难点, 紧扣疑点, 精心设计一个或几个提问, 定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来。

2. 激趣探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驱动力。当学生对某个知识产生兴趣时, 他们就会积极主动, 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当成绩好的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而将失去积极性时, 教师若能提出一个别出心裁的问题, 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新奇, 一份渴求, 从而又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 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状态, 吸引学生去探究这一问题。

3. 聚精促思

课堂纪律是授课的保证, 但教师不能靠维持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 而有经验的教师, 当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候, 他能通过巧妙的提问把它集中起来, 当学生的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到某一问题上而产生疲劳时, 他又能用巧妙的提问把它引开, 从而使讲课疏密相间, 张弛结合,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时, 教师及时以适当的提问指点迷津。可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 突破难关, 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4. 辨析明理

数学知识中, 有些问题比较抽象, 难以掌握, 有的概念比较容易混淆,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知识产生疑惑, 或对某个问题发生争执而无法深入时, 教师可用化大为小, 化难为易的方法设计一些简单、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促使学生去辨伪识真, 释疑解惑。

5. 反馈调控

通过课堂提问, 师生间就可以分别从中获得有益的反馈信息, 作为进一步调控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教师提出的问题, 要问得开窍, 问得美妙, 启人心智, 课堂提问常有以下几种技巧:

1. 曲问…

即运用“迂回战术”, 变换提问的角度, 问在此而意在彼, 让思维拐个弯, 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 使学生开动脑筋, 通过一番思索才能回答, 如学习“垂线段最短”时, 可提问:你们在跳远时, 老师怎样来测量你们的成绩?这样, 既使学生掌握了“垂线段最短”这一概念, 又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悬问

通过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 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启发学生去追根究底寻找问题答案, 如在研究直线或平面的基本性质时, 可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把一根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平的桌面上, 可以看到直尺边缘都落上桌面上, 为什么?”“为什么有的自行车的后轮旁只安装一只撑脚”, 对于这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要追根究底查原因时, 学生都感茫然, 因而产生了悬念, 使学生处于一种急迫地希望知道结果的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听课兴趣, 使学生欲答不能, 欲罢不忍。

3. 逆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有时候为了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而有意从问题的相反面对学生提问, 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 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 可问在“三线八角”中, 要使同位角相等, 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这样的提问。可启发学生不定向思维, 分角度地分析问题,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4. 梯问

即围绕主题, 设计一个个有层次、有节奏, 由浅入深, 前后衔接, 相互呼应的问题, 诱使学生步步深入, 拾级而上, 由易到难。体现了教学的思路顺序, 学生的认知顺序, 或诱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提问即是一门学问, 又是一种艺术, 授课时不在于多问, 而在于善问、巧问,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深入研究教材, 吃透大纲, 全面了解学生实际, 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 精心设计提问, 上课时要把握火候, 选准时机, 巧妙提问, 使好、中、差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 使他们的智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使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乐中学、学中乐, 这样, 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提高教学的质量。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依据教学内容, 向学生提出问题, 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若具有良好的课堂提问技巧,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深入研究课堂提问的功能和技巧, 并在教学中灵活地实施课堂提问, 应该成为每个数学教师的必备技能。

上一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下一篇:实习生召开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