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演讲稿

2024-07-1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演讲稿(精选14篇)

篇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演讲稿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国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从来都是推动社会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我们爱好和平,决不屈服于外来的侵略。如: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戚继光抗击倭寇保护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正是这种民族传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走上富强之路。

今年奥运会将在我们祖国首都举办,这是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盛事,也是中国人民向世界人民展现我们的民族文化特色、精神风貌、建设成果的重要机会。可是,在法国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开始北京奥运火炬全球第五站传递活动的当天,由于极少数的xx分子干扰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无耻的“xx”分子竟毫无人性地把黑手伸向了坐在轮椅上等待火炬传递的金晶!“xx”分子冲向金晶要从她手里抢走火炬!金晶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毫不畏惧,用双手紧抱着火炬,同时脸上仍然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她在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着奥运精神,这个画面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弦。因此她被人民昵称为“最美的火炬手”和“轮椅上的天使”。奥运火炬在国外传递时,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自发地上街高举国旗、高唱国歌,表达我们中国人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所以极少数人想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xx、xx分子的企图不会得逞,任何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会谴责和抗议他们的分裂行为,都会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维护祖国的统一。

现在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锻炼积极有力的民族品格,增加民族自尊心的信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今天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篇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演讲稿

《爱我中华》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

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我中华》!

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慢慢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知道在祖**亲身上,经历了一段段悲壮的历史,饱含着一曲曲动人的颂歌。

曾几何时,她曾是帝国主义倾销鸦片的场所;是军阀混战的战场;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赌场。她曾遍体鳞伤,千疮百孔。每一寸土地都被烙上深深的血痕,每一张容颜都布满了惊恐的阴霾。此情此景,山河在呜咽,松涛在哀泣,乌云笼罩下的中国在艰难的行进。为挽救沉沦的中华民族,无数先烈们折戟沉沙、浴血奋战----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烈火;刘胡兰宁死不屈的悲歌;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气吞山河的壮举,狼牙山五壮士撼天动地的豪情。数十年的期盼,数十年的煎熬,数万万同胞的奋斗,终于换来了天安门城楼,那响彻云空的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啦!”

从此,炎黄子孙都有了一个新的家,她的名字就叫“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更焕发出蓬勃的生机。看吧,田野里五谷丰登,那是农民献出的赤诚;城市里工业繁荣,那是工人付出的心血;校园中人才辈出,那是老师呕心沥血的成果。长江之上三峡大坝的旷世工程;2008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载人航天飞船的太空遨游。这,是中华民族划时代的壮举,这,是我们时代奏响的强音。

同学们!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同学们努力吧,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把祖国的明天装扮得更加灿烂,更加辉煌!让我们展开嘹亮的歌喉齐声歌唱《爱我中华》!

篇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演讲稿

一、在学校注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重大

在今天, 无论世界还是中国, 都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 只有具备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民族精神, 才能成才。而当代青少年学生是社会的精英, 是先进文化、先进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他们能否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

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如讲个人道德修养和搞好工作关系的“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 关于抵御诱惑的“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以及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 对于今天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 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 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要紧密结合实际, 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 而不能将其作为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蹴而就的成果。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 还应该结合其自身特点和所处的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1. 学校的党团组织应通过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 让其充

分意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学校要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党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学校在规划、决策和实施监督的全过程中, 要注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民族精神在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得到继承和发扬。

2. 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使教师真正成为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直接引导者

学校要通过继续抓好师德建设, 即进一步开展职业道德建设, 使教师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 以培育人才, 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同时,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 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疏导和清理青少年学生在各种利益关系调整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与消极倾向, 为培育和建立进步思想和道德观念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 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各种活动, 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1) 要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不断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离不开对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离不开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树立与加强。尤其近代以来, 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振兴的奋斗历程, 能让学生从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中汲取力量。因此, 教师要以鲜活的事实、亲切的话语、生动的形式,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2) 要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团的工作, 积极探索适合其特点的教育形式, 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 以各种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为契机, 以各种活动如体验教育、知识竞赛、演讲赛、歌咏赛等为载体, 大力加强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 要继续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成为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同样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

三、在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1. 民族精神是具有实践和发展性的

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想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共同信念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 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民族精神, 更融入了新的价值观、新的共同理想和现代行为准则。各民族为建设小康社会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不仅成为中华民族新的民族精神内涵, 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内涵, 成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 民族精神是具有开放性的

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 因为脱离时代发展和世界文明大道的民族精神, 只能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任务, 同时要有世界眼光, 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明成果, 贯彻“洋为中用”方针, 善于汲取别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我们要积极吸取先进的科学的东西, 坚决抵制有害的东西。并且, 在学习中不能妄自菲薄, 不能丧失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能丧失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

篇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亿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造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又一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面对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下一代的图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马克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要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要坚持突出重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要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

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通过各学科有机渗透民民族精神教育;利用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级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指导、支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要建立“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制度,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中小学校长要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负总责,所有教职员工要主动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看作自己应尽的职责。

篇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场全民族抗战。面对民族危亡,面对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有着强烈爱国心的中华儿女,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卫国战争的英雄诗篇。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凝聚了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和战斗力。

2、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被日军占领了20多个省、市,死伤人数达3800万。面对外敌入侵,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结成了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任何入侵者都为之胆寒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的抗日队伍,义无反顾地开赴抗日前线,同敌人浴血奋战。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战,给不可一世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民族精神是无敌的卫国长城。抗日战争期间,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成为中华民族的大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种民族大义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团结和争取了友党友军及一切爱国力量,为追求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视死如归,英勇奋斗。舍身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和群体行为。日本侵略者可以杀死我们几千万民众,但摧不垮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日本侵略者可以暂时占领大片中国土地,但征服不了中国人的爱国心。日寇越残暴,抗战的斗志越坚强;环境越艰苦,对敌斗争的办法越多越灵活。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力量。

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弘扬民族精神,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弘扬民族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贵在实践,重在行动。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贯彻到各行各业,化为每个公民报效祖国的精神支柱,使之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巨大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我们要大力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铸造新时代的民族之魂,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那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我认为就是爱国和理想.爱国,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而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是最早见的。中国青年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今天我们的国家强的了,我们的民族也骄傲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也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尊敬和敬仰!但爱国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所以我被青年不仅要创造一个科学技术等物质上强大的国家,更要努力构建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明。

理想,“五四”经历了90年的风风雨雨。但现实意义不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五四时期的青年有着远大的理想,今天我们不乏理想和想法。但一句话说得好“志存高远,重在落实”弘扬五四精神决不是空喊抽象的口号。同样仅立志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学会励志和养志。作

为青年人我们有黄金般的岁月,我们有昂扬向上的朝气和锐气,我们有迈向成功所具有的能力。是仅仅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继续努力训练和培养自己。为实现自己的志向和理想而奋斗到底!

为实现自己理想的例子不胜枚举!06超女总冠军李宇春,是大四学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成为了爱心大使。2007年4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宣布“玉米爱心基金”成立!得到了13000多人次捐赠。捐款突破百万!李宇春用这些钱救助了20多名白血病患儿!宇春的行为感动了我们。向宇春这样的人其实很多!07年感动中国人物孟祥斌,他的见义勇为行为感动了我们!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去市区购物。途径通济桥时为救一轻生女青年,纵身从十米余高的桥上跳下,他用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脱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2个半小时被打捞起时以挽留不住他年轻的生命了!他在冰冷的河中睡去,给我们我那一个温暖的启示!他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了别人!08年512大地震中无数个鲜血的生命为救他人,为祖国没留下任何豪言壮语,悄悄离去!他们的行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实际!“远去足音凝重,再创辉煌更汗心”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是个发展中国家,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有诗完善和发展。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有责任肩负起建设的脊梁。

最后我用五四代表人物李大钊《青春》一文中的部分结束我的发言“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²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² 爱国如饥渴。——班固

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²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²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²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²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²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²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²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²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

² 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²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²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²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

²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

²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²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²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鲁迅

²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²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²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

²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²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² 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²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²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²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²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² 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闻一多

² 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²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²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

²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彭德怀

²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²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

²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²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赵博生

²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²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傅雷

²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²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苏步青

²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华罗庚

²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吴玉章

² 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吴玉章

²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² 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李苦禅

² 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爱国决不是排外。——马铁丁

² 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之林。——江泽民

² 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 吴仲华

² 爱祖国,首先要了解祖国;不了解,就说不上爱。——任继愈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2.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青少年,你们准备如何传承民族精神?

一、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四、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

五、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六、愿意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

民族精神

(1)井冈山精神

主要内涵是:坚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

(2)长征精神

主要内涵是: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3)雷锋精神

主要内涵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载 人 航 天 精 神

篇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习题

1.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弘扬和培育这些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这些精神()

A.是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B.集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

C.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D.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2.下列关于劳模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劳模精神②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具体体现③新时期劳模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④劳模精神是激励我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唯一精神动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是()

①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物质基础④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悲怆和喜悦,2008年“CCTV·感动中国”特别奖颁发给了全体“中国人”。这是因为,这一年中国人民充分表现出___的精神。(C)

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②改革创新、与时俱进③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④不靠外援、自力更生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民族精神的内涵是:

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国家)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篇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大队辅导员:杜静

一、活动主题:铭记历史,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

二、活动口号:铭记历史,强我中华

三、活动理念

根据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的通知》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我校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队员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励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发奋学习,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活动目的1、以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此项工作将作为本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重点工作。

2、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全体少先队员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3、与我们本地实际相结合,以具体实在的体验教育活 1

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立志做弘扬民族精神的小小实践者。

五、活动内容

⑴开好第一次校会:向全校学生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

⑵搞好第一次升国旗仪式。

⑶唱好第一首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⑷开好第一次队会。

2、庆祝教师节活动“四个一”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⑴给老师写一封慰问信

⑵给老师说一句祝福语

⑶给老师送一片心意

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3、观看两部爱国影片、阅读两本爱国书籍、三——六年级写一篇观后感。

通过宣传、学习、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良好行为展自我,继续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活动。

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以良好的行为展示自己,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通过评

选“行为规范小天使”,开展“我做一天行为规范示范员”、“校园中美的寻访”、调研等活动,以“规范在行为、规范在语言、规范在学校”三方面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队员们由“他律”到“自律”,自觉地把友善、微笑待人、遵守行为规范等道德目标付诸实践。寻找素材收集资料,从中挖掘感受体现民族精神的传统美德和时代风尚。

通过访问、座谈、讨论、交流等方式,畅想小康,畅想未来,从小立志做民族传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富强中心校

篇8: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院士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 没有先进的科技, 一打就垮;一个国家, 没有民族精神, 不打就垮”。胡锦涛更是曾多次指出, 要增强“民族精神”, 巩固“精神支柱”, 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因此, 我们应当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长抓不懈。

首先, 经济全球化下文化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衍生出文化强势, 强烈冲击着发展中国家,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如何抵制不良的外来文化和错误的思想?惟有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其次,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一些人在思想、观念和精神领域开始迷惘,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蔓延。不同层次的社会主体其价值观念多元化, 新问题和新矛盾层出不穷, 在价值观上, 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化。如何使人们区分良莠, 也需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 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这一思想保障, 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坚定我们的信念, 激发我们的斗志, 成就我们的伟业。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内涵丰富。鲁迅先生称中华民族精神为“民魂”。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一个核心, 四个组成部分。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主线。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班固“爱国如饥渴”, 曹植“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他们以天下为己任,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可谓中华民族的脊梁!

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首要前提, 集中表现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统一以追求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为其精神特征。团结统一既是各族人民追求的共同理想, 也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动力。

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美德。“和为贵”, “合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新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勤劳勇取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勤劳, 要求人们勤奋努力, 吃苦耐劳。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勇敢, 要求人们在面临危难时, 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勤劳勇敢, 是兴家之宝, 立国之本, 安邦之道。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要求。“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即天体的运行刚健有为, 君子起而仿效, 奋发向上, 永不停步。一个民族更应该锲而不舍、知难而进, 奋发向上、顽强拼搏, 放眼世界、经受并战胜各种风险和考验。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既是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任务, 也是时代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 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依托, 振奋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升华。要通过国史教育, 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 培育国人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断振奋民族精神!

(二)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国民教育是全民教育和全程教育的统一, 坚持养成教育, 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有“知”才有“行”, 让民族精神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到从幼儿园直至大学的全过程中, 进课堂、入教材、内化到头脑。让学生接受民族精神, 并成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内容。

2、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途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对子女实施民族精神的启蒙教育,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注意防微杜渐。同时家长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 成为孩子的榜样。

3、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民族精神教育要进社区, 进企业, 进村镇, 进城市,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三) 公众传媒要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尽职尽责

公众媒体是宣传阵地, 起着舆论导向作用。江泽民曾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要通过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等各种文艺形式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使先进人物的“爱国忠心、凛然正气”震撼人心。

网络也是媒介之一, 要成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新阵地。建立高质量、大容量的“红色网站”。此外, 还要以节日、纪念日、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为契机, 不断掀起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热潮。

(四) 共产党员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发挥表率作用

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会自发地产生和传承, 必须通过先进分子坚持不懈地倡导和实践。中国共产党作为先锋队, 要率先垂范, 身先士卒地实践民族精神, 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时至今日, 民族精神仍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腾飞的精神力量, 对于全国人民仍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教育作用。因此,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第35页

篇9:浅谈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我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学校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通过诚实守信和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自强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困苦,不屈服于任何压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引导学生和困境、逆境做斗争,养成不抛弃、不放弃的行为处事习惯。

仁爱精神。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的仁爱精神源远流长。我们不但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更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仁爱精神。

勤奋精神。 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我们民族得以安身立命、创造财富和探索未知的巨大力量源泉。勤奋包括勤于学习、勤于劳作、勤于思考、勤于发问等方面,包含勤勉与奋发两个相互依存的因素。我们利用体现勤奋精神的古训俗谚和佳话传说鼓励学生立学、立志、立言、立德,为了理想,勤勉努力,奋斗不止。

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养成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优良习惯。

我校立足实际,结合地域特点,根据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对学生进行了组织化、专业化、长期化的民族精神教育。

第一,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加强各学科有机渗透。学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有机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

第二,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等,召开主题班会、团会,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组织开展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比赛和竞赛;定期组织学生到“赵三多纪念馆”参观学习,打扫烈士陵园,到光荣院为军烈属服务,聆听革命前辈的教诲。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氛围。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站、橱窗、黑板报、LED大屏幕、教室室内文化张贴等形式弘扬民族精神。坚持每周一、重大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会活动都举行庄严的升国旗、唱国歌仪式。

第四,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学校建立了切实可行的表彰奖励机制,把学生、班级、年级组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选星级学生和德育教育先进集体的重要依据。

第五,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合互动。结合派出所对校园周边社会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彻底清除了经营性网吧、不健康书籍音像制品经营店。教育教师以积极的言行去塑造学生的心灵,让家长陪同学生共同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和爱国情怀的结晶,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传承民族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我们学校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一个个在精神上顶天立地的人。

篇10: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什么是民族精神?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民族的兴衰,都与其是否有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直接关联。概括地讲,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对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策略性问题,更是一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得失、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国家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才能在新世纪的征程上乘风破浪,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就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研究市场经济对形成平等、竞争、开放、创新、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的积极作用,引导市场经济内含的文化因素与我们的民族精神相适应、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承接。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党中央在新

时期新阶段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极好的战略抓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人民为国家、为人民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创造辉煌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形成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民族优良传统。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等等。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产生相互激荡,为不同民族、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国际敌对势力和疆内民族分裂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对我青少年实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

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任务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坚持育人为本,重在实践,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民族文化,领会民族精神的实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精神状态。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贯穿于学生品德形成的全过程,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要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实施。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抓好中国近现代史、国情和时事政策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克拉玛依市和白碱滩区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油城的情感,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注重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青少年学会从优秀的民族文化和革命传统中吸取力量,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健全人格、学习做人。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和执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篇1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总结

1、召开了以“感受奥运激情 再创新的辉煌”为主题的开学典礼

九月一日,进步小学以“感受奥运激情 再创进步辉煌”为主题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开学典礼上,参加奥运场馆展示的管乐队员代表讲述他们在鸟巢精彩表演,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参加天安门广场足球展示的学生讲述了他们为广场市民表演了精彩的球技,他们把当时激动的心情和活动的感受创编呈情景剧、三句半等形式再现,博得热烈的掌声;教师奥运志愿者杨老师讲述了她近距离服务中国举重队,讲述了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师生为他们的事迹感动,精神更加振奋。杨老师近距离服务运动员,将在近期在我校举办中国举重运动员奥运会期间赛事、见闻、事迹展览。全校师生学习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已在奥运期间参与奥运、服务奥运的师生为榜样,在新学期里不断进取。

2、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传承奥运精神”活动,用孩子们的视角去搜集我眼中的奥运英雄。

班级讨论“我们向奥运健儿学习什么?如何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学习、生活中来”,孩子们展示他们眼中的奥运英雄,老师带领他们开展讨论,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寻找、学习一位运动员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每周根据目标开展不同层次的评价,月末评选出礼仪之星。

3、充分利用宣传阵地是学生再次感受奥运精神。

利用广播宣读奥运故事、学生书写的感动奥运瞬间征文、班级展出了奥运专题板报等。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都以奥运精神为主题,将奥运健儿勇于拚搏的奥运故事与大家分享,奥运精神鼓舞着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在实践中体验。

9月18日,我校结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组织学生来到了中国古动物馆、首都博物馆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和介绍下,同学们了解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欣赏了许多精美艺术展品,了解了古都北京的历史风貌, 了解了神秘的恐龙世界,既丰富了知识又开阔了眼界。多年进步小学一直坚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得到的爱太多,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回报,根据本学期教育重点之一,在9月23日下午,我校师生、家长共同聆听了“中国心灵之旅演讲团”的郭老师讲述师爱、父爱、母爱的故事,在泪水与掌声中大家受到心灵的震撼,。相信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享受爱的同时能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6、文明礼仪展示活动暨迎“十一”活动。

灾难过后的中国人民、成功举办两个奥运会、神七冲天,充分表明中华民族之伟大。结合常规教育召开礼仪展示会,学生以礼仪表演、表演唱、情景剧、诗朗诵等形式把学生一日常规再现,反映学生在校一日生活的良好风貌。“十一”期间要求学生和家长走进奥运场馆,游北京,发现身边的变化,以“北京的变化”为题写观后感。

篇1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总结

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感人事迹和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坚强勇敢,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品德,让学生了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利用北京成功举办奥运、武汉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实际行动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

二、活动主题

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活动对象

辛冲一中全体师生

四、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江小华 王炜t

副组长:各年级组长

成员:全体校委成员及班主任

下设活动小组办公室,以靖梅青同志为主任

五、活动内容

1、认真组织教育《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活动。开学初,我校结合《开学第一课》相关内容,各班召开安全教育专题会,从行车安全、消防安全、突发事故安全等方面,加强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全校动员,深入开展学生避险自救知识教育和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教会了学生一些避灾常识和技巧。

2、落实好课堂教育教学。我校语文课程结合第一单元“生命的颂歌”对学生进入“珍爱生命”的教育,提供抗震救灾中的闪光画面,让学生写作有关“坚强”“信念”方面的文章;政治思想课程开展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有效作用。

3、组织班、团活动。我校每周召开班、团活动,广泛宣讲英雄少年优秀品德和抗震救灾精神,运用绘画、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歌颂英雄少年优秀品德,学习英雄少年事迹,弓背学生脱离险地的林浩,废墟下唱歌的刘全都深深动了同学们的心,达到了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4、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利用开学典礼、中秋节、“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国庆节等重点时段,组织学生开展以普及文明知识、实践文明行为和展示文明成果为重点的系列教育活动,借助广播、板报、校刊,引导广大中小学以英雄少年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增强道德意识,践行文明规范,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和文明形象,努力做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人。

5、开展献爱心教育活动。我校重新展示,今年5月25日“大型募捐抗震救灾”活动图片让学生重温往事,让新学生感受师生及社会人士火热爱心,并让学生饱含深情写文章《灾区朋友,我想对你们说》采集成册。

6、学习、宣传教育部《挺起不屈的脊梁――“抗震救灾中孩子们的感人事迹”之一》和中央文明办《英雄少年》,鼓励中小学生撰写感言评论、心得体会。我校通过努力挖掘抗震救灾中的民族精神,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我校将精彩片断,精彩语言,剪辑成册,有的在黑板报、墙扳上长期展示。

7、开展“校园交流开放日”活动。9月19日,我校邀请学生家长近800人来校与教师座谈,并请专家岳虹讲解有关教育孩子成才的报告,邀请《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现场观看。专家与家长进行现场交流,学校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开放。主动介绍了我校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得到家长充分 肯定,专家讲演得到家长一致好评。

8、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尽管农村中学学生社会实践意识差,但我校坚持将“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有机结合,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和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六、结束语

篇1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演讲稿

党中央在十六大和十七大上都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明确要求, 这使我国的民族精神教育有了制度和政策的保证。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 应该加强国防教育, 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一、在培养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时, 还应加强国家观念教育和国情意识教育

2006年11月, 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公布《全民国防教育大纲》, 其中第二十三条提出:“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 使其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与技能, 树立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强化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以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这是对高校国防教育提出的要求和目标。

国防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核心是爱国主义。但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国情意识。

国家观念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对祖国和民族的正确理解, 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 了解我国的领土和主权, 了解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并且通过学习这些知识, 达到增进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国情意识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国家的基本情况, 即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传承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优良传统, 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 看到我国在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 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客观效果来看, 国情意识教育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显著作用。

二、将近现代的历史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纳入国防教育的体系, 拓宽和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

高校国防教育应将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近现代斗争史纳入进去。江泽民同志指出, 对人民进行近现代史和我们党的斗争史的教育, “目的是要提高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 防止崇洋媚外思想的抬头”。历史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通过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深入具体地了解我们的先辈是怎样反对外敌入侵, 以及怎样为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 有助于他们吸取和利用其中所蕴涵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树立民族忧患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

社会主义的崇高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精神的继续、升华, 如航天精神、抗击雪灾精神和四川地震全国人民的团结精神等。将这些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融入国防教育体系中, 不仅可以丰富、深化国防教育的内容, 还有利于学生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培育。

三、与其他学科结合、渗透, 共同担负起民族精神培育的重任

国防教育在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的同时, 应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传统民族文化结合, 共同担负起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

一方面, 国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和渗透其他学科中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例如, 高校国防教育可以挖掘并扩充自身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 如毛泽东、邓小平军事思想中的哲学观点, 从而使学生能把握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和客观规律, 了解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世界观, 并逐渐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

另一方面, 其他学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掘民族精神的内容, 与国防教育一起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例如, 理工科课程可以充分发掘学科史在弘扬民族精神上的独特作用, 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时自觉地把自身的价值实现与中华民族的历史飞跃联系在一起。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中国艺术、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等包含丰富传统民族文化内容的课程也应是弘扬和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授和熏陶, 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 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最终使民族精神在新一代大学生身上得以传承、弘扬和升华。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营造有利于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校园环境

民族精神应通过合适的载体和时机内化为学生内心深处的体验, 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内在品质和精神力量, 这就需要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应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 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建设好大学生活动中心, 以便于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开展各种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 可以使民族精神通过具体的活动得到弘扬和培育。如利用建军节、国庆节、“国防教育日”等重大节日, 通过观看升国旗仪式,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为内容的演讲会、报告会、朗诵会、辩论赛、书画展, 或拜访革命老前辈, 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阅读经典书籍等, 使学生从中受到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启迪, 进一步增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效果。

五、利用互联网, 建立国防教育网站, 开辟民族精神教育的网络阵地

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又使其面临严峻的挑战。

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 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的发展, 转换教育观念, 营建“网络国防教育工作阵地”。一是努力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时代性于一体的国防教育教育网站或网页,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国防教育内容制成数字化产品, 并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民族精神教育的网络活动, 形成网上网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合力。二是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 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 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提高网络国防教育工作队伍的信息素养, 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 加强校园网的监管, 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 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

另外,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高校通过互联网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必然趋势。高校还可以建立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经典名著、宣传改革发展的成果等内容的网站或网页, 开展专题活动, 借助网络开展互动式交流讨论, 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 使得网络成为弘扬和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宏伟事业中,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必然。高校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关系紧密相连, 应该承担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职责, 培养出具有民族精神的青年学生作为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接班人。只有这样, 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而高校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国防教育,民族精神,弘扬,培育

参考文献

[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篇1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演讲稿

关键词:国防教育;民族精神;弘扬;培育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所作的高度概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支柱。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它始终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两者是内涵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党中央在十六大和十七大上都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明确要求,这使我国的民族精神教育有了制度和政策的保证。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应该加强国防教育,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一、在培养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时,还应加强国家观念教育和国情意识教育

2006年11月,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公布《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其中第二十三条提出:“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与技能,树立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这是对高校国防教育提出的要求和目标。

国防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但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国情意识。

国家观念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对祖国和民族的正确理解,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了解我国的领土和主权,了解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并且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达到增进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国情意识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国家的基本情况,即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传承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优良传统,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看到我国在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客观效果来看,国情意识教育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显著作用。

二、将近现代的历史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纳入国防教育的体系,拓宽和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

高校国防教育应将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近现代斗争史纳入进去。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人民进行近现代史和我们党的斗争史的教育,“目的是要提高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防止崇洋媚外思想的抬头”。历史是民族精神的载体,通过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具体地了解我们的先辈是怎样反对外敌入侵,以及怎样为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有助于他们吸取和利用其中所蕴涵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树立民族忧患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

社会主义的崇高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精神的继续、升华,如航天精神、抗击雪灾精神和四川地震全国人民的团结精神等。将这些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融入国防教育体系中,不仅可以丰富、深化国防教育的内容,还有利于学生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培育。

三、与其他学科结合、渗透,共同担负起民族精神培育的重任

国防教育在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的同时,应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传统民族文化结合,共同担负起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

一方面,国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和渗透其他学科中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例如,高校国防教育可以挖掘并扩充自身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如毛泽东、邓小平军事思想中的哲学观点,从而使学生能把握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和客观规律,了解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世界观,并逐渐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

另一方面,其他学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掘民族精神的内容,与国防教育一起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例如,理工科课程可以充分发掘学科史在弘扬民族精神上的独特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时自觉地把自身的价值实现与中华民族的历史飞跃联系在一起。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中国艺术、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等包含丰富传统民族文化内容的课程也应是弘扬和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授和熏陶,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最终使民族精神在新一代大学生身上得以传承、弘扬和升华。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有利于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校园环境

民族精神应通过合适的载体和时机内化为学生内心深处的体验,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内在品质和精神力量,这就需要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好大学生活动中心,以便于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可以使民族精神通过具体的活动得到弘扬和培育。如利用建军节、国庆节、“国防教育日”等重大节日,通过观看升国旗仪式,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为内容的演讲会、报告会、朗诵会、辩论赛、书画展,或拜访革命老前辈,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阅读经典书籍等,使学生从中受到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启迪,进一步增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效果。

五、利用互联网,建立国防教育网站,开辟民族精神教育的网络阵地

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又使其面临严峻的挑战。

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转换教育观念,营建“网络国防教育工作阵地”。一是努力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时代性于一体的国防教育教育网站或网页,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国防教育内容制成数字化产品,并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民族精神教育的网络活动,形成网上网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合力。二是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提高网络国防教育工作队伍的信息素养,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监管,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

另外,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高校通过互联网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必然趋势。高校还可以建立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经典名著、宣传改革发展的成果等内容的网站或网页,开展专题活动,借助网络开展互动式交流讨论,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得网络成为弘扬和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宏伟事业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必然。高校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关系紧密相连,应该承担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职责,培养出具有民族精神的青年学生作为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接班人。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贾云生.新时期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论文正文引论范文下一篇:把握机遇作文高二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