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国画培训

2024-08-23

上海儿童国画培训(通用10篇)

篇1:上海儿童国画培训

上海国画培训班欣赏国画六法

国画艺术的重点其实不是画国画的技艺,既然是艺术那么欣赏的价值要国画的本身意义。上海国画培训班重要的是学习欣赏国画的艺术。国画的价值在于欣赏,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也是一种文化上的真实写意。

国画培训班老师交给我们欣赏国画的“六法”,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时代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谢赫擅长肖像画和仕女画,据载他训练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默写功夫,但是,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取决于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他的著作《古画品录》,初步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气韵生动:气韵指什么呢?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以前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称为的“神”。气韵生动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骨法原来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后来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

应物象形: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作为凭借,不能随意的主观臆造。也就是客观地反映事物,描绘对象。

从国画中能够体现很多相关的内涵,同时也能够领悟艺术家的特点,同样的画出自于不同的艺术家,那么带给我们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国画重要的是内涵,更重要的是内涵的韵味。上海国画培训班通过生动的教学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去真正意义上学习国画。

随类赋彩:则是指色彩的应用了,指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中国画运用色彩同西洋画是不同的,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较小。

经营位置:则是指构图。经营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调匿形象,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也是历来重视构图的,它要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

传移摸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国画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的一种发展方向,在上海国画培训班学习国画,不仅仅是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审美,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洗涤。领悟艺术家的艺术精神。

文章来源:上海儒鸿书院

篇2:上海儿童国画培训

屈原的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有意境的诗。例如屈原的诗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的写境诗句,虚实结合,从有限进于无限。这样的诗句,可以说就是有意境了。读之,如遇于心目之间,以之入画,画境自开。

不妨再引一些古人诗句,以寄画兴。

古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池塘生青草,空梁落燕泥”;“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夕塞山翠重,秋静鸟行高”。这些诗句,有着多么美妙的意境啊!

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意境则是一种特殊的联系。

篇3:儿童国画教学初探

关键词:巧妙引导,驾驭工具,用笔训练,联系生活,创新意识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而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骄傲。儿童学习中国画,是传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艺术的必由之路,也是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有效途径。2014年由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无论是中小学还是普通高校,学校的艺术教育要做到提升大多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标准。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实际,经过不断研究总结经验,深深感到儿童国画美术教学与中学生以及成人的国画美术教学的不同。对于儿童国画美术教学来说,特殊的教学对象要求师者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根据儿童学美术课的特点,一步一步的进行引导。从而使儿童掌握熟悉国画的绘画方法、运笔步骤和基本的绘画方法,最终使教学对象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提高。

一、注意引导方法,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打开学生学好知识的一把钥匙,对国画有深厚的兴趣和爱好是儿童学习美术绘画的动力。国画的教学蕴含着的深深的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思维创造性。知道了学习国画绘画的含义,儿童才会回自觉的学习,才会爱学。如何能让儿童对国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愉悦的氛围中自觉的学习国画,这就需要师者在课堂前熟悉教学对象,根据对象年龄对,有针对性的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的气氛调节好,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带领儿童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外活动,比如领孩子们参观名师、大家的画展,欣赏名作等等,通过观赏及品鉴,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打开儿童的创作思维,从而激发儿童们学习的热情。

二、熟悉绘画工具,正确使用

不同的绘画种类,会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国画是中国文化的历史沉淀,它的使用工具是毛笔、墨盒和宣纸。我们的先主把一只笔,开发成了多种类的笔,有粗的有细的,而画家们巧妙的运用各种工具,利用毛笔的特性,开创了一套特殊的绘画方法,根据运笔的不同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表现出不同的物体表象,抒发了画家们的思乡情环。所以只有认真的了解、熟悉和使用国画的绘画工具,才能会完成一幅好的作品。国画的绘画方法,讲究的是一个“力”字,笔的“力”,墨的“力”。笔墨结合力中藏力,力透纸背,从而展现出生命力的所在,也是绘者人格魅力的展示。比如国画绘画题材中的梅、兰、竹、菊,就是借助笔墨的力量把纤柔的、柔和的美赋予了一种内在的力量,展示给观赏者,并誉称为“四君子”。

对于初学国画的儿童爱好者来说,一定要从最基础的、正确的握笔的姿势开始,进行严格地训练。并且要把如何正确的握笔姿势,贯穿于整个学习乃至终身绘画的过程的始终。一定要让儿童理解并把“指实掌虚”成为正确的绘画习惯。因为只有笔姿势正确,才能有未来漂亮的点、线、面呈现。

三、强化对临摹、写意的练习

儿童受年龄的限制,心身发育不完善,缺乏耐心、急躁都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所以在教授过程中,不能要求儿童理解和掌握师者的信息,同时也要让儿童沉下心,屏住气,可以从工笔画开始进行启蒙练习。临摹绘画作品是初学者学习工笔绘画方法之一,在临摹的过程中,能让绘画者由浅入深地逐步理解掌握传统绘画方法;从中学习绘画技巧;加深对临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绘画的方法。

国画是由点、线、面和水墨的结合,“用笔用墨”是国画的一个表现。写意画国画的另一种绘画方法之一,是在生宣纸上用毛笔蘸水墨(或色)作画。如果基本功生疏,对纸质不熟悉,当水墨(或色)控制不好,画面就会一塌糊涂。所以,对毛笔用法的训练主要是强调“意在笔先”,即运笔要果断,下笔要三思,笔墨衔接要有节奏感,避免运笔犹豫等造成误笔等效果。

四、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儿童绘画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任何一种绘画,都是充满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儿童国画也是如此,儿童国画的教学不仅仅是向儿童简单的传授国画的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静心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此,师者应该培养儿童自觉的学习兴趣,传授方法要轻松自如,切记一成不变的呆板教学,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打开自由的想象思维,激发潜能,在生活中开发对国画绘画的无限的创造力。

结合教学实际,在儿童国画教学中可分为“评述欣赏”、“表现造型”、“应用设计”、“全面探索”等科目,让儿童自主发挥动脑思考,鼓励儿童勇于表达内心想法,大胆地对事物进行想象,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自由是给儿童提供思维创造的空间条件之一,它会给儿童带来探讨、动手和创造的兴趣。国画教学与其他美术教学一样,要来源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联,把具体的实物抽象化,在还原与生活。师者要把国画绘画教学与生活及大自然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最好经常进行写生,在大自然中写生,把真实的事物加以艺术化的提炼,把具体的实物抽象化,把抽象化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深入广泛的培养儿童美术的表现能力。师者还应该经常把教学内容与现实中存在的实物结合起来,要善于挖掘生活因素,真正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艺术高于生活。

五、建立儿童绘画创新意识,促进儿童能力发展

创新精神是艺术家重要的品质之一,培养儿童创新意识也是师者在绘画课堂上的根本教学任务。在儿童国画教学中,除了要让儿童临摹学习古人作品之外,还要向自然和生活学习,通过这些可以锻炼儿童的观察力、写生能力以及绘画技能。在此基础上,儿童综合自身的素质,文化修养等进行个性化创造,进入一个创造层面。儿童国画教学中不能像绘画专业教学那样,缺乏较充裕的时间,进行循序渐进地临摹到写生,但是,师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采取宽松的教学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激励儿童的绘画技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廖咏梅.《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2009.

[2]尹沧海.《再提中国画的写意性》,2005.

篇4:儿童国画教学感悟

一、题材内容——生活性

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学习与创造,这正是新课标提倡的。教学中我重新组织内容,大胆地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能借以发挥内心情感的新题材。比如,现在孩子都喜爱看电视,有自己喜爱的荧屏形象:奥特曼、蓝猫、小淘气、五福娃等。这些形象,孩子们往往能表现得得心应手,刻画得细致入微。我据这点设计了《我喜爱的卡通形象》一课。引导学生用国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心中喜爱的卡通形象,造型对学生来说并不很费力,教师主要从技法上引导,即成一幅较成功的儿童国画作品(如图1、2)。

这样的题材还很多,如《漂亮妈妈》、《我喜爱的故事》、《游泳》、《溜冰真好玩》等。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多留心发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题材,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要既适合儿童以国画的形式表现,又能适合情感的表达。

二、表现方法——多样性

国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教学中我们要让儿童感受到它的魅力,了解其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手段,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但又不能过多受传统国画理念的约束,仅仅限于传统技法、内容的临摹。在儿童国画的表现形式、技法上,我尝试打破传统国画理念的约束,引导学生充分吸收各画种、艺术理念、风格、方法,借助多种工具材料,进行多形式的创作,表现出各自对美的独特领悟。

传统国画的用具主要限于笔墨纸砚,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尝试融合一些新的工具材料、技法。如,结合吹墨来画梅花,用揉纸的形式来表现草地,对折的形式来表现小河的倒影,运用蜡烛、盐来表现雨景、雪景;在《美丽的城市》这一课,我鼓励学生用油画棒与国画颜料在宣纸上进行大胆的表现,由于油画棒的不融水性和可操作性,最后作品不但各种细节丰富,而且具有一种独特的效果(如图3)。

我还尝试同一内容题材运用不同的形式语言来表现,如《花瓶》这课,我引导学生用点的形式、线的形式、面的形式,点、线、面结合的形式来表现花瓶(如图4、5)。

在《我学大师米罗》一课,我结合现代构成理念,尝试用中国画的勾、写、点、染等各种手法来表现米罗作品。让学生体验中国画艺术与抽象画结合构成的独特趣味,作品既有国画的精神、内涵,又具有独特的自我表现风格和审美情趣,给人一种独特的美的享受(如图6)。

三、学习方式——自主性

相对传统临摹式的学习,新课程理念更强调自主性和探究性,强调儿童表现的自由性、淡化完全的临摹,给予儿童创造的空间和内心情感体验表达的机会,使儿童的作品个性张扬、风格多样。为让初次接触国画的学生,充分感受工具材料的性质、特点,淡化教师简单的说教倾向,增强学生自由表现的兴趣,我设计《有趣的笔墨》教学系列,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与发现。

首先,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用具特点,自由选择毛笔、水粉笔、油画笔等,蘸墨色随意在宣纸上留下痕迹,仔细观察、比较、体验不同用具的不同特点及其所表现出的墨色变化,真切感受毛笔柔韧、含墨丰富等特性。

其次,引导学生用笔、用墨、用水,体会中锋、侧锋引起的线条、色块变化,感受水的多少而引起的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我让学生试试,不沾水醮墨时能画出什么效果?然后先沾水再醮墨,墨色会有什么奇妙变化?不断的画下去又会有什么效果?笔上的水份多少不同会有什么不同效果?中、侧锋用笔有什么不同?……学生先尝试、体验,然后交流、讨论,充分体验水性、墨性、色性以及它们相互交融的艺术效果,不断加深对中国画笔墨独特性的认识和感受。

最后,通过欣赏和观察,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充分发挥想象,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添加简单形象,自由构成画面。完成一幅创意天成、风格独特、趣味生动的作品(如图7、8)。

因此,儿童国画的学习,我们不排除临摹的学习方式,但建构起一种以体验、尝试、发现为主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于儿童的长远发展更有意义。

四、教学方法——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心智成长往往是从兴趣出发。根据儿童这样一个特点,教学中我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故事、音乐相结合,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巧、形成习惯。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一次国画课上,对着桌子上零乱的东西,我出示这样一首儿歌:墨汁水杯中间放/小碟、颜料置两旁/搁好笔、铺好纸/做好准备莫慌忙。儿歌浅显易懂,再配上趣味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我一边领着学生读儿歌,一边引导他们整理用具,孩子们都显得沉着有序,起到了理想的效果。

再如《水墨游戏——雨》一课,我先放影像:细密的小雨,随着风儿飘落下来,满天飞舞,雨儿在和大地说悄悄话;"轰隆隆!轰隆隆!"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转眼间瓢泼大雨倾泻而出……。让学生尽情欣赏画面,充分感受雨景,并思考如何用墨色来表现?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有学生说:可以用又浓又密的线表现暴雨,有时还可通过飞白来体现雨下得很急;有学生说:我觉得可用浓墨来画大雨,淅淅沥沥的小雨用稀疏的淡墨来表现……。最后,指导学生用墨色自由地表现对雨的感受,并可发挥想象,描绘出充满情趣的雨中画面(如图9)。

这样将枯燥难懂的方法、技巧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将传统的水墨技巧情趣化、活动化,让儿童在快乐和自然的活动中感悟笔墨,表达体验,发现墨色效果,总结墨色变化,体验成功的快乐,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五、作品指导——针对性

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要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学中我从不简单以粗糙或工细作为学生作品优劣评价的标准,而是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根据作品的表现内容、个性特点、情感内涵等灵活引导,完善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的个性风格,力争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能具有独特的美感。

篇5:儿童国画课程

1、示范握笔的姿势。

2、示范用笔的几种方法。第二课时:《练习握笔和用笔》 教学内容:

学生练习握笔和用笔,教师一边指导。

第3周 第一课时:《复习握笔和用笔》 教学内容:

1、教师继续示范上周的握笔、用笔。

2、学生复习上周的握笔和用笔。第二课时:《小蝌蚪和金鱼的画法》 教学内容:

1、教师示范画小蝌蚪,学生临摹练习。

2、教师示范画金鱼,学生临摹练习。

第4周 第一课时:《学习用墨和用水》 教学内容:

1、教师示范几种用墨的方法。

2、画画过程中的小技巧。

3、学生练习用墨。第二课时:《叶子的画法》 教学内容:

1、教师示范画调墨画叶子。

2、学生练习调墨画叶子。

第5周 第一课时:《学习用色》 教学内容:

1、介绍12种国画颜料,认识某两种颜料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

2、让学生接触颜料并练习。第二课时:《小小的樱桃》 教学颜料:曙红、胭脂。教学内容:

示范调色画樱桃,学生临摹练习画樱桃。

第6周 第一课时:《红红的荔枝》

教学颜料:曙红、胭脂、花青、藤黄、赭石。教学内容:

1、出示真实荔枝,让学生观察,了解荔枝的表皮及形状。

2、示范调色画荔枝。

2、学生练习画荔枝。第二课时:《一盘水果》 教学内容:

1、示范画出樱桃、枇杷、荔枝、简单的水果盘。

2、学生练习画出水果和盘子。

第7周 第一课时:《大鱼的新衣》

教学颜料:藤黄、花青、曙红、胭脂、酞青蓝。教学内容:

1、用墨水表现千变万化的图纹。

2、教师示范画出鱼的外形和头部,由学生自己给大鱼“穿”新衣。第二课时:《大鱼的新衣》 教学内容:

学生画好大鱼,继续添加海底的植物,海带、海草。

第8周 第一课时:《织大网》

教学颜料:藤黄、花青、曙红、胭脂、酞青蓝。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蜘蛛网的排列规律,观察它的形状。

2、示范画出蜘蛛和蜘蛛网。第二课时:《织大网》 教学内容: 学生练习画蜘蛛,并自己安排画出蜘蛛网。

第9周 第一课时:《虫虫舞会》

教学颜料:藤黄、花青、曙红、胭脂、酞青蓝、赭石。教学内容:

1、让学生感受自然界和谐之美,观察小虫也叶子的形状。

2、教师示范画小昆虫。第二课时:《虫虫舞会》 教学内容:

学生自己想象,表现奇幻的昆虫世界。

第10周 第一课时:《我家的葫芦瓜》

教学颜料:藤黄、花青、酞青蓝。教学内容:

1、播放葫芦瓜图片,认识葫芦的形状和特点。

2、示范画葫芦。

3、学生临摹画葫芦。第二课时:《我家的葫芦瓜》

1、讲解葫芦叶子的分布,示范画葫芦的叶子。

2、学生添加画叶子。

第11周 第一课时:《茄子与红椒是好朋友》 教学颜料:花青、曙红、胭脂、赭石。教学内容:

1、认识茄子和红椒,观察它们的外形,认识它们的颜色,大紫大红是一对好朋友。

2、示范画茄子。第二课时:《茄子和红椒是好朋友》 教学内容:

1、示范画红椒。

2、学生练习帮茄子和红椒安排位置,完成整幅作品。

第12周 第一课时:《澄海狮头鹅》 教学颜料:花青、藤黄。教学内容:

1、播放狮头鹅的图片,特别认识狮头鹅头部。

2、逐步讲解、示范画狮头鹅。

3、学生自由组织狮头鹅的数量。第二课时:《澄海狮头鹅》 教学内容:

1、示范添加水纹,远处岸上的房子。

2、学生临摹添加,或可以自由想象添加景物。

第13周 第一课时:《山村》

教学内容:曙红、花青、酞青蓝、赭石、藤黄、胭脂。

1、了解山村有哪些景物,大山、一排排老房子、石路等。

2、示范画老房子、大山、树、石路。第二课时:《山村》 教学内容:

学生自由安排老房子,可以自己想象添加景物。如:小溪、路人等。

第14周 第一课时:《圆门》

教学颜料:赭石、藤黄、曙红。教学内容:

1、认识传统民居的圆门,通过圆门可以看到屋子里面哪些家具。

2、示范画圆门。

3、学生练习画圆门。第二课时:《圆门》 教学内容:

1、示范添加圆门垂吊着两盏灯笼,屋子里的家具。

2、引导学生添加家具。

第15周 第一课时:《美丽的瓶花》

教学颜料:曙红、花青、藤黄。教学内容:

1、播放不同瓶花图片,让学生感受五颜六色的花朵。

2、示范用透明画法画出瓶花,一边讲解步骤。第二课时:《美丽的瓶花》 教学内容:

让学生尝试自己调配颜色,画出透亮的瓶花,教师一边指导。

第16周 第一课时:《荷花》

教学颜料:朱砂,墨水。教学内容:

1、播放荷花图片、认识荷叶、荷花、荷花蕾、荷叶茎等。

2、示范画荷花叶、叶脉。

3、学生临摹练习。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示范画穿插的荷叶茎及荷花瓣。

篇6:上海国画学习笔墨无痕心中留

上海国画学习笔墨无痕心中留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笔墨无痕。这四个字乍然浮现在脑海的时候,似乎觉得绝了。确实是国画造诣的深层次境界。似画而非画,追求极致的写意。在意象当中凸显意境。上海国画学习,偏居一隅的小小世界中把心中的无限万千投入到画中。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画有着多种风貌,自古以来,中国的绘画,金碧,青绿,与水墨挥洒并行,风格各异。文人学士中流行的墨竹、墨梅、墨花、墨禽,更着重表现主观情趣。不趋附社会一般审美要求,借绘画以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达到“若可扪酌”的真实效果。

国画的精妙在于作画的过程,这其中也包括铺纸,备墨和笔。很多人可能提到国画创作时只记得要寄予感情,要注重笔法技艺,这是好的想法,但是也不应该忽略,好的作品从一开始的准备就决定了成败。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有意趣的享受呢。当你挥笔撒墨全神贯注的投入进去之后,你的眼中心中只有你的画,你的笔,再无其他。国画学习,忘我,心无旁骛是第一步。

追溯瞻仰古人的画作,总结他们成功的源头,在于艺术上敢于突破陈旧成法的藩篱,注意师法自然,勇于创造革新。绘画中的线,是文人借助书法的巧夺天工,溶入绘画里的一种技巧,但不是中国绘画的全部。上海国画学习,要从画中脱离,等到什么时候不再是完全写实,不再为了想画什么而能画出什么时惊喜那就是从心境上又步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说来说去是很玄乎的东西,实际上在国画学习的过程当中,每当你有了新的体会和灵感,你就会对上述的境界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和感悟。作画不可急功近利,凡事都是同理。上海国画学习让学习者了解这门国粹,并且深深为之折服。我们希望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欣赏这门国艺,让它传遍世界,艺术没有国界,在全球化加剧的今天,发扬国学,就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笔墨无痕,心中却有沟壑。其中有道有禅,有哲理。让后世的人们能够了解到现在的我们,让画成为永恒的传承。

篇7:儿童国画教学计划

一、对儿童进行国画教学,必须选择通俗易懂、简练易学的内容作为教材。

儿童国画教学: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智力特点,选择教材教法,让儿童学习用一些他们能够接受和容易掌握的国画表现技法,进行创造表现活动,应坚持一下五个原则:

1、审美性原则:在儿童国画教学中,无论是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的实施都应注意审美性。

2、创造性原则: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性,以儿童的创造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为主要目标。

3、兴趣性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使用等都应考虑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充分激发和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系统性原则:国画教学必须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逻辑,在帮助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方面应该是有序的、连续的、层层推进的,同时也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

5、个别对待原则:儿童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应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并在实际教学中因材施教。

儿童虽然很小,但他们的思想比较独立,有了自己的所喜所好,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追求。有人做过调查,儿童大都喜欢画小动物和一些色彩鲜艳而熟悉的水果或蔬菜。对儿童教学就必须用这些通俗的、常见的、儿童所能理解的、但又简单易学的东西作为教材,而不能用成人的那套山水、花鸟、人物等技法进行强化教学。根据这一点,我就从名家画苑、儿童绘画等中筛选和裁剪出一些适合儿童特点、而又被儿童所喜欢的画卷作为教材,然后对所选教材从步骤、运用方法及墨色配置三方面进行解剖,自己再反复多练,在能熟练绘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二、必须抓好进行水墨教学的常规训练。

画水墨画需要使用较多的工具,如:毛笔、调色盘、盛墨盆、清水盆、垫布等,儿童一时难以适用,为了使儿童能正确灵活地使用这些绘画工具,并能整洁地完成作业,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这一点,我采用的方法是:首先,用一定的课时向儿童介绍这些工具及其用途;其次,讲述示范使用多种工具的正确方法和姿势;最后,采用游戏的形式,指导儿童反复练习怎样收摆工具、怎样协助老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及课后收拾工作。这些事做的次数多了,再加上我每次课前反反复复地强调,使儿童逐渐领悟了这些常规的重要性,做起这些事情来也就很自觉了。

三、必须培养并提高儿童学国画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它可以启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儿童的积极性。然而它的来源并不是儿童一时的情绪冲

动,而是儿童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对儿童进行国画教学还必须采取先易后难这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儿童感到国画画容易,画国画好玩,才能提高儿童的绘画兴趣,然后再逐步深入教学活动、逐步引导儿童对画国画的认识。于是,我先用游戏的形式给儿童讲解绘画的工具和基本笔锋及焦、浓、淡墨特点和配制方法,让儿童在纸上乱画,使他们感受到墨在宣纸上自然成形的现象,了解了墨色变化的基本知识,使他们更深一步的认识到画国画的工具与以前所常用的工具不同了、自己所画出来的画也不一样了,自然而然就激发了儿童学习国画的愿望;我还将收集的许多儿童国画作品给儿童看,告诉他们这是小朋友的画,在比赛中得过奖,并在许多书上刊登过。因而调动了儿童学国画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紧扣这一点,第一节课一定要上得生动有趣。使儿童有回味无穷的感觉。为了达到这一点,我在课前反复筛选教材,研究绘画的最佳方法,将绘画方法和绘画对象编成易记的儿歌来配合教学,准备了漂亮的示范画提高儿童的绘画兴趣。有的时候还将实物给儿童观看,增强其感受能力,再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每节课后都布置小作业,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觉得国画好学、学国画好玩,从而激发儿童学习国画的愿望和兴趣。

四、必须抓好国画的基本技能训练。

国画是由形体结构、笔峰、浓淡不一的墨色组成的具有欣赏价值的画面,要使儿童学好,就必须抓好基本技能的训练。

首先,抓好握笔姿势训练:国画是用软质的毛笔作画,它有独特的握笔方法,握笔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绘画作品的效果。而毛笔的握笔方法与以前儿童所接触过的笔的握笔方法不一样,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新事物,要想让儿童很快掌握有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的方法是:先讲解示范握笔的姿势、再手把手的教儿童进行练习,然后在每次作业的时候加以提醒指正,通过一段时间,儿童就能正确、轻松、自如的握笔了。

其次,抓好蘸墨技能训练:刚开始学国画的儿童,一般不大会蘸墨,不是画得较干枯、缺乏墨色变化,就是笔的水分太多,将画面浸成黑乎乎的一团。其原因就是不会用水。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的方法是:先讲解再让儿童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使儿童掌握这一技能。然后抓好用笔技能训练:用笔方法有中峰、侧峰、卧峰等,我教这一技能时采取用形象语言来示范了讲解。如:中峰,用笔笔杆象立正、卧峰,用笔笔杆象睡觉等。然后让儿童用笔在纸上任画各种笔画,在儿童其本能区分用笔方法时,就选一些儿童喜欢的动植物进行巩固练习。如:荷花、樱桃、金鱼、虾等。最后抓好用墨技能训练:国画在一定的程度上借助于不同墨色的

变化使人产生不同感觉起到不同的艺术效果。而“用墨之妙,全在用水”,笔上含水和墨的多少,便产生了焦、浓、淡等墨色的变化。为了让儿童掌握墨的这三层变化,我先让儿童观察焦、浓、淡三层墨色的水墨色,使他们在直观上感受这三层墨色的不同,然后用小故事让儿童在理性上理解三层墨色的不同。如:小朋友,笔宝宝好久没吃东西了,请小朋友给它喂它没有水的墨吃,让它在宣纸上走走,它的脚印是“焦墨”。给它喂有一点点水的墨吃,让它在纸上走走,它的脚印是“浓墨”。再给它喂有很多水的墨吃,让它在宣纸上走走,它的脚印是“淡墨”。通过这种游戏使儿童掌握好用墨的技能,在掌握好这些技能基础上,再进行作画练习。

五、布置小小画展,进行讲评工作

篇8:儿童学习中国画的好处

1.接触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的身心和修养都有很大好处。让孩子终身受益。

2.中国画讲究的是意境,讲究内涵,讲究真,善,美的表现。培养气质,陶冶情操。

3.中国画和其他画种不一样,如:素描、油画等可以随时修改;中国画则落笔成形,不可更改。所以可以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培养孩子“胆大细心、求真求实”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

4.学习中国画需要耐心。所以可以让孩子静下来。

5.中国画中的形象不同于现实中的形象,不同于摄影。摄影和油画等基本上是现实形象的直接呈现。中国画形象是表现性的形象,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是经过概括了的提炼的形象。是现实的升华和内心的表达。所以,学习中国画会让孩子学会一种更高的艺术的思维方式。

6.学习中国画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篇9:儿童中国画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探索

为世界所公认的中国画代表着东方艺术的一个特点,有很高的造诣和优良的传统。共风格多样,名家辈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

为了弘扬这一民族文化精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就必须从少儿这一代抓起,让他们从小接触中国画基本知识,掌握粗浅的中国画表现手法,了解若干中国画画家,并能读懂一些中国名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我们民族传统画中得以发扬光大、繁荣灿烂。本文就少儿中国画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探索。

一、中国画教学内容构成要素

(一)目标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层次,认知能力的差异,按年龄大致可分为三个学习时期。第一,接受期(5岁—岁学龄前左右);第二理解期(8岁—11岁小学低年级);第三运用期(11岁—15岁小学高年级至初中)。根据这三个学习时期,又可把中国画表现形式,教学途径,掌握的技法分成三个教学阶梯,并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作为学生在不同学习期中所要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目标(见表)。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由低级走向更高的阶梯。

第一阶段 5至8岁

初步了解墨色浓淡,中锋运笔方法,较为被动运用技法。趣味性、以色为主的中国画,临摹、写实、想象相结合。内容:蔬果、草虫、简单花鸟、小动物 第二阶段 8到11岁

初步理解墨分五色,中锋侧锋笔墨要求,较主动地运用技法。

以色为主的中国画,临摹、写实、想象、稍稍有立意,画面较完整。内容:花鸟、蔬果、草虫,小动物,现代简单人物 第三阶段 11到15岁

基本掌握墨分五色,中锋侧锋的笔墨表现方法。

临摹达到较高层次,从以色为主转入到淡彩,临、写、想象有点立意相结合。内容:花鸟为主,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内容深造。

上表所示的三个教学阶梯仅仅是学习的外部条件,除此之外对学生还必须注意学习素质培养,及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的创造。只有主动把握不同年龄期不同教学目标,充分估计学生的认知能力,重视内在因素,才能使学生在各时期所具有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出一批中国画优秀人材。

(二)教材

中国画从内涵到形式,前辈们早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后代景仰与效仿的楷模,并形成各自表现与操作程式,固然是学习中国画的一条途径,但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难度大要求过高,很难适应,往往容易挫伤少儿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望而生畏。所以对少儿中国画教学从实际出发,在选择教育上,既要按程式,学习传统中的本源东西,又不能泯灭少儿的童心,教师应把握好选择教材的三个着眼点。范本确立:在确定范本时应注意“取法其上”、“取其一角”和“删繁成简”这三点。

“取法其上”——只有学习优秀的东西,才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取得较好的成绩。教材应选择近现代大师的册页小品为主,选择那么造型朴质,笔墨简洁,既写意又写实,形态鲜明生动、的作品为范本。

“取其一角”——中国画许多优秀作品画艺术表现手法复杂,学生不易掌握,在取材上不妨运用“取其一角”的方法,例如林风眠《梨花小鸟图》画幅上的小鸟,形成可爱,造型简练,学生较易摹习。但要表现出鸟之间参差的梨花,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力,因此对这类画取其局部,这样能使少儿国画教材内容易为少儿掌握。

“删繁就简”——把中国画复杂的技法,进行精简的处理,如画鸡冠花的时候,略去花头上的点染部分,只用色和墨直接把外形势态表现出来,这种简化了的技法,既省略了难度较大的点染,也体现了中国画应有的基本笔墨。

总之,组织安排教材,一方面要摹临大师原作,另一方面要也根据少儿心理,生理的内在机制对原作进行从“繁”就“简”处理,这并不是对艺术断枝取节,而是从艺术生态的环境机制上给予提纲挈领的把握。笔者认为,少儿学画不能完全照搬,也不能无章可循,而应充分做到“摹其笔意,取其方法”(《潘天寿论画笔录》)。重兴起,讲童趣:艺术活动是一种带有社会性的感情交流活动,要激起少儿的情感与学习兴趣,必须在教材中安排少儿喜闻乐见富有童趣的形象与画面,及少儿熟悉、钟爱的物体。如:可爱的小熊猫,色彩艳丽的花朵,形象生动的小猴等内容,使他们表现起来能自觉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里面,真实地画出一幅幅有童趣的画面来。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注重兴趣培养,才能表现出少儿纯真简朴的趣味来。留有余地:中国画强调留空,这独特的空间处理方法,在教材处理时,我们不妨借鉴这一手法,发挥学生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积极参与教学。所以在少儿的教学中,应该给孩子以创作揭示的机会。教材要留空,让学生用丰富的想象去填补这一空灵之地。例如当学生学了葫芦的画法后,又学了小鸡小鸟的画法后,教师就要求学生创作一幅葫芦图。„„许多学生就用重彩画了《葫芦七兄弟》《小鸟在葫芦丛中捉迷藏》《葫芦妈妈想睡觉》等稚朴有趣的画面来。由引,教师注意教学内容留空,给少儿创造了情感流露的机会,这一方面体现了孩童们创造性地写实生活,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用自己的笔充实丰富教材,及揭示生活和大自然的内涵。

(三)技法

少儿在学习中国画基本技法时,他们的优势在于:孩子接受能力强,摹仿能力强,可塑性强,手腕较灵活。不利因素在于认知能力及手腕发育尚未成熟。在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学生学习的利弊,切合实际地把握好技法要求与尺度,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例如中国画具体教学要求中,常有用画梅来练线练圆。在传授这一技法中,对少儿应放低要求,放慢进程。可以先让学生画苹果(大圆,侧锋为主)后画葫芦(组合型大圆)再画枇杷(略有层次中圆),再画一盘樱桃(较丰富层次,较小的圆),再画葡萄(体现整体造型),最后再画较有难度的梅,这样一步步渐渐使学生掌握中国画造型要求和关键性的技法。在学习墨分五色的技法掌握上,可让学生从先掌握个体的墨色浓淡变化,逐步提高到物与物之间的墨色体现,然后再进一层掌握浓重的五色,进而把握物与物及整个画面的墨色深淡浓重的节奏与气韵(具体详见上表)。在教学中因势利导逐步由浅入深,从低层逐步走向较高的艺术表现层次。

二、中国画教学形式构成要素

(一)教学原则

小儿中国画教学中,要把握如下三条基本原则。有美有术:在我国少儿美术教育中,要以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贯彻始终,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一些历代画家的优秀作品,使他们在认识美接受美的熏陶下来更好地表现美创造美。例如《好朋友》一画,几串水淋淋的葡萄在架下挂着,二只在架下的小鸡见一只掉下来的葡萄,互相对视着,谦让着,似乎在说你吃吧,你吃吧。充满童趣,是学生对美的内涵感受的产物,是心灵美的写照。总之,在教学的伊始,一定要坚持有美有术的原则,美是目的,术是手段,两者相辅相成。注重直观:造型艺术的直观性决定了这一艺术的教学必须贯彻直观性的原则,对少儿学习中国画,教师应尽可能运用可视形象,用可直观的内容和题材,唤起少儿对形象的观察,从而产生善于观察世界的动力,培养他们形象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仔细讲解,同时要通过教师运笔用色的演示,清楚明确地把绘画方法及过程传授给学生,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及表达能力。启发创造:随着少儿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如对少儿中国画教学,仅限于临摹显然不利于扩大孩子们的视野,并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及创作力的发展,抹杀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独特的表现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观、摩、写、化”四者结合,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艺术表达语言之后,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表现图式进行大胆创作,可以采用造句式(学一只葫芦变化出一片葫芦),变形式(变化形象的姿态与方向),加减式(几个内容学习基础上增减组合,设计意境加以表达)等等。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可以采用单独创作、个别组合与多人集体创作练习,运用多种创作形式,使创作的效果和学生创作情趣达到较佳的状态。

(二)教学手段与形式

中国画的教学训练,教学手段方式不能用简单演示,讲解,或干脆发一张摹本了之,这种方法不利于少儿的学习。实践摸索证明;采用让学生跟画、添画、变画、组画等教学手段,能使学生较快地较有兴趣地投入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能加强学生的表现力。

在教学中,还可以走出课堂,组织写生与画家交谈,看电影电视资料片等。通过学生观画、读画、谈画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力与表现力。

由此可见,较好地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力。

篇10:上海儿童国画培训

摘要:

新中国以来的儿童国画教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儿童国画教育也越来越普及。但是传统的国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艺术教育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一代能够适应时代、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所以儿童国画教育必须进行大幅度的革新,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要把观察、表现、欣赏结合起,抛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儿童国画教学、思考、传承、革新。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国画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很多美术教师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将其视作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但是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绘画的情况下,对我们的美术教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国画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抛弃一些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中国画大多是文人抒情写意之作,讲求神韵,在表现形式上,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皆具有很强的程式性,一般国画作品中的形象都由画家经过高度凝练的,包括用笔、用墨。虽源于自然但是与自然保持很大一段距离。而学习国画的传统方法就是临摹,由于这种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至今大多数还是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教学方法,由临摹入门之后再求创新。目前的儿童国画教学中基本上就是采用上述方法,这在少年宫、文化馆等校外美术教育中非常普遍,就算相对开放一些的小学中的国画教育,也是先由教师示范画法,让学生按教师示范之法进行尝试绘画,再让学生按老师所教之笔法进行创作。如学画麻雀,老师先与学生一起说说麻雀的特点,接着就是教师示范画麻雀的方法,那几部分用没骨法点画,哪几部分用勾线法画,哪几部分以墨破色等等都通过示范交代清楚,再就是让学生按老师的方法临摹几只麻雀,然后要求学生用此法创作一幅作品。这样学生们创作出来的这幅作品,基本上是利用老师所教的笔墨技法来表现几只不同方向、不同疏密的麻雀,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干脆全盘临摹现成范本。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基本相同的一幅画,教师、学生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难怪有一位外国教育家说:“中国学生画虾都是齐白石的虾。”

这样的教育方法所教之学生在短时期中很能见效,往往跳不出教师所教的套路,学什么画什么,没学过的就不会画。但最终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

现代艺术教育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一代能够适应时代、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只能学什么画什么的程度离我们的目标还是很远。要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提高观察、表现、创造、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明白同一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了解创造的多样性,乃至生活、世界的丰富性,真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如果学生习惯用临摹的方法学习,势必以教师的要求作为评价的依据,当他面对不同风格的作品时就无法接受,这个道理很简单,很多学生不喜欢西方现代绘画、现代中国画,其实是看不懂,因为他们所接受的是传统绘画,将传统绘画的要求当作评价一切绘画的标准。

传统国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不能局限于掌握传统国画的模式,要把观察、表现、欣赏结合起来。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觉得改革国画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念的转变。

艺术学习从某个角度讲就是观念的学习。不仅认识传统绘画,还要认识原始绘画、现代绘画所表现的观念。要学会欣赏不同流派风格的绘画作品,了解画家创作时的想法、感受,从而领悟出艺术就是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并以此来作为自己创作的依据。

这里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小学高段的学生喜欢临摹或模仿性创作,对自己凭直觉所画之作品抱有嘲笑的态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经受到传统绘画观的影响,因为在我们的家庭、城市公共场所、宾馆、挂历、教材上所见的国画作品基本上是传统的,家长们也往往表现在对传统绘画的喜好,总希望孩子们画得逼真一些,一句话:我们所在的社会文化基础是传统的。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受到这个传统文化审美观念的影响。

要让我们的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必须真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在国画课上除了欣赏传统的国画作品,还要欣赏各种现代国画,明白绘画方法与形式没有现成的标准,这样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创作所具有的价值。知道只要以自我的方式将自己的观念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改变那种画虾就要学齐白石的套路,让艺术教学成为真正的艺术教学。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国画教学中,教师只是示范某个对象的绘画方法,包括用笔、用墨、顺序、构图等方面,学生由不会到会再到创新。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学生会说我会画什么,不会画什么。教什么会什么,不教就不会。上述情况是当前国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事实。而艺术教育应该是让学生能够创造,能够适应我们生活中不断变化的情境。所以美术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国画所需媒介,并利用这些媒介来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对象:对学生的作品做出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并根据该作品的形式、特点及该学生的个性、绘画风格提出更高一步的要求,以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形成个性,完善人格。

三、教学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牵牛花》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牵牛花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牵牛花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牵牛花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四、观察的作用。

过去学国画似乎不需要观察对象,只要临摹前辈的作品就可以了。这是因为中国画在几千年的继承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程式化非常强的形式,他由历代书画家经过高度的提炼、概括,与自然保持了很大一段距离。

我们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就需要培养一定的观察、表现、创作、欣赏等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运用各种媒介的技巧。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提供观赏的对象,如学画虾,尽可能提供各种虾的照片、录像、实物,让学生们看看、摸摸真实的虾,加深对虾的了解。孩子们观察时,有的对虾的大钳很感兴趣,有的很注意虾游泳时的动作,有的对胡须印象很深,有的专注于虾的脚······一只小小的虾也有许多人们不注意的细节,同时也有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这样他们经过观察、触摸而形成切身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带有情感色彩的他们所画的虾可能是张着大钳十分威武的,或是正在追逐、逃跑的,或是在水底爬行的等等,艺术创作无需像科学挂图那样准确客观,也不是都要像齐白石所画的虾那样一个模式,需要的情感与创造。

五、教学内容选择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画“脸谱”,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吼十分新颖。再如画“猴子”,先讲清猴子的结构,老师进行示范,强调用笔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各种猴子的动作表演,再讲述有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使得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六、创新意识培养多渠道的转变。

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1、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例《公鸡》一课,在表现了公鸡以后,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2、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七、评价方法的转变。

我们的世界在不停地变化,时代在前进,人们的价值观伴随着今日世界哲学思潮的多元化而越来越复杂,同样在艺术领域,没有一个评价标准能适用于当今世界的所有艺术创作。传统国画的要求与图案不同,但就是有人能创作出富有图案装饰味的国画。在不可能抱我各种绘画形式特质的儿童时代,我们表要儿童以传统国画的要求去画,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和心中所想到的统统排除掉,要去深刻领悟古代文人对生活、绘画的看法,这等于让学生吃他们不能消化的食物。难怪我们的儿童没有创作性。许多人把国画与儿童画区别开来,认为学国画就要正儿八经地学画了,要学习传统的技巧,这才显示出国画与儿童画的区别来。这样学生的人格被分裂了,他在学国画时就要听话,努力领悟老师的意思,去掌握国画的要求,学儿童画时就要画出儿童的想象、夸张等天真趣味来。这样少数头脑灵活的学生,能够很快转变自己的角色,以适应不同要求的学习,而大多数的孩子还处于主观的发展时期,根本不能接受不符合他们心理的要求。真正的评价应该要把儿童的国画当作儿童画来看,引导他们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尊重学生道德个别差异,根据每位作者的不同个性、体验而评价。这要求教师要全面懂得艺术史,掌握儿童的心理,能读懂儿童的作品。那样就能对学生的作品作出客观的、全面的评价,通过学习评价,让学生的审美眼力真正得到全面的提高。

八、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中介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所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标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等等。

九、文化传承理念的转变。

有人会担心,让学生自己凭直觉去画,那么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画不需要向我们的下一代传授了吗?我想,肯定是要的。关键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传授。试想我们的小学生是否能接受连成人也难以掌握的笔墨技巧?就算能,他们将付出多少的精力。我们必须把教育看成一项长期的活动,教育中的短视是许多人易范的错误,总希望这些幼小的心灵能领悟到中国画的精髓,在上课时总是出现一些难懂的语言,如:“大气”、“遒劲”、“气韵”等术语,传统国画的精神可以通过欣赏来向学生传授,通过欣赏自己的,画家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画家及自己作品的面貌,懂得画家作品的创作方法,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理解得更深刻一些。

上一篇:连锁经营二十一条下一篇:告别斑斓的色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