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

2024-09-02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精选8篇)

篇1: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

一、硬件建设;

1、房屋设施;活动室2-3间;;

2、配套桌凳;课桌凳25-30套;

3、图书资料;(1)书柜2个;;(2)图书800册;

4、文体器材;篮球、象棋、跳棋、扑克、拉力器、臂力器、跳绳等;

5、设备配备:电脑两台、电视、DVD、电子钢琴一;

二、软件建设;

1、组织机构;(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下设学科教;(2)

天水市“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

一、硬件建设

1、房屋设施 活动室2-3间;

2、配套桌凳 课桌凳25-30套。

3、图书资料(1)书柜2个;(2)图书800册。

4、文体器材

篮球、象棋、跳棋、扑克、拉力器、臂力器、跳绳等。

5、设备配备:电脑两台、电视、DVD、电子钢琴一台、亲情电话一部、二、软件建设

1、组织机构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下设学科教学组、心理咨询组、健康卫生组、后勤保障组;

(2)建立社群组织:兼职教师、爱心妈妈、爱心志愿者。

2、规章制度

(1)“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2)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生活制度、活动制度、安全卫 生制度、食宿管理制度;

(3)“留守儿童之家”考核评价办法。

3、工作计划

(1)“留守儿童之家”三年规划;(2)“留守儿童之家”计划;(3)工作行事历;(4)德育计划;(5)体育锻炼计划;(6)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4、课程设置

(1)课表;(心理教育课、卫生常识课、学业辅导课、思想品德课);(2)教学讲稿;(每周一节,每期16节左右);(3)测试卷;(每学期一次)。

5、学籍管理(1)留守儿童花名册;(2)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6、专题活动

(1)文化活动:读书竞赛等;

(2)主题活动:开展“四自三远离”、“知恩感恩报恩”、良好习惯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境社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日记等)、关爱老人等。

7、健康卫生(1)体检资料;

(2)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资料。

三、室内悬挂资料

(1)“留守儿童之家”基本情况;(2)“留守儿童之家”领导机构示意图;(3)“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及行事历;

(4)各类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生活制度、管理制度、教师考评制度和“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5)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结对示意图;(6)“留守儿童”关护班子;(7)“留守儿童”关护队伍。

四、档案资料(1)“留守儿童”花名册;

(2)“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结队花名册;(3)“留守儿童”家长考试试卷及成绩册;(4)“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5)“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活动成果展示;(6)“留守儿童”兴趣爱好作品展示;(7)“留守儿童”教师教案;(8)“留守儿童”开展活动记录簿;(9)“留守儿童”成长进步记录;(10)“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手册;(11)“留守儿童”之家其他档案资料。

篇2: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

有独立的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20—60m2),有醒目牌子,内设:

1、亲情电话、电视或电脑(省厅配发),全部开通

2、图书专柜,图书在500册以上(含省厅配发)

3、校内留守儿童之家档案盒(5—10盒)

4、校内留守儿童各项规章制度,上墙

5、校内留守儿童建设和管理三年规划,上墙

6、校内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及工作组织网络图,上墙 7、20件以上的文体器材

8、期刊、报纸达20种

9、课桌凳若干套

10、关爱活动剪影(2——3块展板或贴在墙上)

二、较高标准

1、有心理咨询室

2、有文体活动室(配置乒乓球台及其他文体器材)

3、功课辅导室(有黑板、课桌凳)

4、留守儿童视频室

篇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建设研究

一、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及行为问题

近年来不少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量等定性或定量研究方法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测试, 结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很高, 具有轻度及其以上心理问题的占31.0%。大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朋友圈狭窄、情感脆弱。由于亲情的缺失和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 使得这部分儿童易形成任性、狂躁、冷漠、自卑、敏感、孤独、胆怯等不良的复杂的个性心理特征[1]。

1. 情绪感受方面。

由于缺乏父母爱的滋养, 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 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中, 他们也很难产生爱的体验。时间久了, 感受爱、感受幸福的能力下降了, 感恩之心也逐渐淡化了。总之, 这部分群体整个情绪感受能力比一般孩子差, 出现抑郁情绪的时候要多一些, 孤独感和焦虑感比一般孩子要严重。

2. 性格特征方面。

由于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 确保人身安全之类的浅层关怀, 缺乏积极的管教和引导, 无法尽到对孩子全面的教育责任。致使留守儿童在性格特征方面主要表现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攻击型, 性格暴躁, 动则吵闹打架, 好冲动, 情绪自控力差。另一类是畏缩型, 自卑、内向、畏惧, 不与人交往等。

3. 学习行为方面。

据研究者调查表明,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学习成绩优秀者甚少。相关资料表明, 有91.4%的留守儿童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生活在一块, 这类临时监护人年龄大、身体差、绝大部分文化知识少, 在学习方面无法给孩子有效辅导和科学指导[1]。再加上隔代养护, 只养不教, 溺爱有加, 责任不够, 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 造成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较差, 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 甚至部分留守儿童有着较重的厌学情绪。

4. 理想志向方面。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理想缺失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父母长年外出打工无法照顾孩子, 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内疚感, 于是采取在物质方面给予补偿的办法, 给孩子提供充裕的物质保障, 而在孩子的理想教育、法制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方面关注不够, 这种做法导致孩子形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恶习, 热衷于吃喝玩乐的享受中, 不愿艰苦奋斗, 努力学习。没有理想, 没有目标, 也没有人生规划。

二、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档案的作用

1. 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 而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又很高, 通过建立留守儿童的心理档案, 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其心理特点及心理变化, 从而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

2. 有利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 便于因材施教, 提高针对性, 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便于本人了解自己, 完善自己,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留守儿童心理档案的建立为本人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创造了条件, 提供了依据。孩子通过自己个性档案里的描述, 知道了自己的个性特点, 有优势也有劣势, 在学习、生活中学会扬长避短, 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不断完善自己。

4. 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我国有13亿人口, 9亿多农民, 其中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 有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 其中14周岁以下的占86.5%。按照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 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2]。为这些留守儿童建立心理档案, 让决策部门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为决策部门在制定关心下一代工作方案、决策中提供准确可靠信息, 以便决策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

三、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建立的内容

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一般包括基本资料和个性分析两方面内容。

1. 基本资料。

(1) 个人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就读学校、年级、家庭住址、爱好特长; (2) 身体状况:血型、一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情况、生理缺陷、个人病史等; (3) 家庭生活环境: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度、家庭的组织结构、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气氛、家庭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等; (4) 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思想品行、师生关系、担任班干部情况等。

2. 个性分析及建议。

(1) 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主要指孩子的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特征等, 针对此类性格特征怎样进行教育; (2) 能力状况及教育建议:主要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造力等智力水平、智力特点情况; (3) 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主要指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诊断, 怎样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4) 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主要指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测试情况, 有无心理障碍, 程度如何, 怎样进行心理干预等[3]。

四、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建立的途径及工作方法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以就读学校为单位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档案是主渠道。农村学校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方面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对班级里的留守儿童要关注、鼓励和帮助, 经常与他们的家长或监护人联系, 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 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 多与他们谈话交流, 及时地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及时发现和诊治留守儿童出现的教育及心理健康问题。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信息的收集。

1. 心理测量法。

是建立心理档案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测量者通常采用经典的量表或者问卷进行测试,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等[4]。通过量表的填写把收集到的信息输入电脑, 再运行相关程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得到被测者心理健康状况, 并结合测试结果提出干预意见, 而后把相关量表及分析处理结果存档保管。

2. 问卷法。

学校根据实情和需要, 定期或不定期设计好自编调查问卷, 向留守儿童发放填写, 从而了解这部分孩子的基本情况、心理活动、心理需求等。

3. 观察法。

心理辅导老师、任课老师、班主任等通过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获取处于自然状态下孩子的相关资料, 如实进行记录, 提出解释与建议。

4. 访谈法。

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直接访谈就是和孩子面对面谈话, 间接访谈就是和与孩子接触较多的人或者较亲近的人进行访谈, 从而了解和研究孩子的心理, 通过访谈可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背景、过去的心理创伤等。

5. 作品分析法。

通过对学生作文、日记、自传、各种作业、个人创作作品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各种书面评定等的分析, 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 了解孩子的重大经历, 了解孩子的敏感问题等。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档案要重视典型案例档案的建立。对其中心理障碍严重者, 应作为重点建档对象, 要经常性地进行家访和直接谈话, 及时做好心理咨询和辅导, 并做好相关记录, 收集整理过程材料设立专卷作为典型个案保存, 通过对典型个案进行跟踪, 可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依据, 便于寻找干预措施和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一问题是新形势下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档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 希望相关部门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卢利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求索, 2007 (7) .

[2]谢小红, 赵剑波.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建立途径探析[J].黑龙江档案, 2009 (4) .

[3]米小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6) .

篇4: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价值 现实困境 建设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人口迁徙和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未来一定历史时期内仍将持续出现,其成长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学习生活乃至情感发展与人格塑造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学界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建构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怀系统是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成为诸多地区的教育民生工程。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妇联、共青团组织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依托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农村文体活动室等,提供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娱乐、学习、交往和健康成长的场所。近年来,全国甘肃、安徽、四川等诸多省份已经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教育民生工程,使其成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怀系统的重要组成、实践载体和建设平台。随着农村校外内留守儿童课外活动场所的建设、课外活动条件和学习环境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已经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二家园”。然而,在现实运行与实践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出现许多后续管理与养护的问题,严重制约“留守儿童之家”功能的发挥,一定程度上破坏民生工程形象,亟待正视和解决。

一、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价值

2009年,甘肃省妇联在全国率先提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百分百覆盖行动”,进行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试点之后,中央政策、国家教育民生工程、各省市先后出台法规政策,从政策方面广泛支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进一步完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程。应当说,在广大农村地区全面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关注民生工程的重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尽管目前我国各地“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不统一,但各地都规定每所“留守儿童之家”一般做到“八有”:有牌子、有教室、有场地、有设施、有热线、有制度、有队伍、有活动[1]。同时通过开展心理咨询、亲子团聚、视频聊天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实施亲情关爱、心理关爱、学习关爱、品行关爱、安全关爱等,使其成为留守儿童“学习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娱乐的场所,健身的阵地”[2]。其价值和意义可以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为留守儿童构筑优良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家庭般的呵护,部分填补留守儿童的心灵空白,特别是通过亲情书信、亲情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为留守儿童与远方的父母开展对话与交流搭建平台,增进家庭亲人的感情沟通交流,让留守儿童从心理上得到稍许安慰。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能在生活起居上给予部分低龄留守儿童帮助,改善他们的伙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同时能较好地避免缺失看护造成的危害。

2.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体功能。

各地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步发现,在农村学校中设置“留守儿童之家”具有较大的教育优势。社会通过学校平台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又舒适的环境,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可以及时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变化,留守儿童之家还配有专门的指导教师。通过组织孩子们开展课外阅读、文体娱乐、科普讲座、观看电视、亲情视频等常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有效填补留守儿家庭教育缺失的空白;通过开展“爱心父母”结对帮扶、城乡学校结对互动、积极实施爱心救助工程,让留守儿童享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

3.有助于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已成为时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当说“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提升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对于社会来说,能够帮助留守儿童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改变他们的人生道路,减少留守儿童受到伤害或伤害别人的不安定因素。

加强和巩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成果,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关怀。时下,许多高校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都以农村留守儿童为帮扶对象,一些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经常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相关资助工作,甚至带动更多企业、爱心人士等参与其中。可以说,随着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体验到社会的温暖、关怀与爱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各种有效支持力量通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现整合,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成长进步,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正能量。

二、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现实困境

在肯定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价值的同时,不难发现,现实中由于认识观念、资金投入、管理维护及活动开展等诸多方面的跟进不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出现越来越多的难题和矛盾。

1.资金来源缺乏。

一般来说,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资金多数由省级财政、区级财政承担或申请教育系统资金,同时学校会发动社会、媒体力量通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募捐活动等方式自筹少部分资金。然而,纵观全局,由于我国流动人口众多,要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数千万留守儿童发展问题却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政策鼓励层面的背后仍需更多政府与社会资金的注入。尽管各地普遍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教育民生工程,启动长效机制建设范畴,但地方现有财政政策支撑力度很难从覆盖率、效益度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2.分布规划不合理。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与发展的悬殊较大。中东部某些地区的留守儿童建设基本满足需要,但是在某些西部或者地形复杂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地方政府的建设力度就彰显不足,相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重点针对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而建立的“留守儿童之家”大多分布在中西部省份的农村贫困地区。然而,对于那些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等客观环境原因,“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才刚刚起步甚至还未涉足,因此,从整体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分布还有较大差距,一段时期内还不能满足偏远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发展需求。

3.资源利用不足。

我们经过调查走访,发现一些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几乎停滞不前,一些设备和支出成了摆设。有些地区尽管配备了一些设备,但是因为运行成本较高和后期维护资费等原因,设备闲置率高。更有甚者,一些学校甚至购置跑步机或甩脂机等“高档设施”安置在“留守儿童之家”中,这些“奢侈品”的购买对留守儿童成长来说是一种浪费。诸如此类,顶层设计的理想在实践运行中发生变异,值得反思。

4.后期管理与维护。

“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之初,地方集中采购了大量运动器材、电子产品、药品等,但由于学校缺乏后期维护与管理,许多设施损坏无法得到更新和维护。许多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问题令人担忧,可以概括为四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不到位,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缺乏基本认知;二是建设不到位,部分留守儿童之家没有履行地方建设的配套设施,软硬件配置水平较低;三是管理不到位,缺乏深度思考和系统设计,制度和内涵建设不够,药品过期、器材损坏;四是使用不到位,部分留守儿童之家利用率不高,活动内容比较单调、日常活动开展不够。

近年来,尽管各地、各部门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上说仍相对薄弱,统筹布局有待加强,机制尚不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在学生、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和问题。

三、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关爱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多方共同努力,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不啻为一种较理想、易于操作的关爱工程,今后要在实践中深化改革、继续完善、落实提高。

1.政府主导,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现实中尽管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出现了政府主导型、妇联主导型、学校主导型和基金建设型等多种实施方案,但从长久规划和实际效果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仍以政府主导为主,即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教育类民生工程项目,各级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依托农村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开展建设,这种措施在实践中的运作覆盖面广、受益的留守儿童多、成效显著。为此,各级政府首先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育工作的主要领导任组长,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结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结构群策群力;同时科学研制长期性规划及年度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和职责落实到人,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项目推进。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专项资金,要做到“前期资金有投入,后期资金链有跟进”,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提供重组的资金保障;再次,各地要根据具体发展实际,研制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细化并完善后续管理与养护制度。与此同时,还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已经建设好的留守儿童之家的使用率、知晓率和社会满意度公之于众,让社会更多人群知晓、认同、关注和支持,努力实现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效益最大化。

2.加强管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虽属政府职责,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留守儿童的关爱中应承担主力军的作用,特别是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主要场所,理应承担起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使命与责任[3]。

学校首先要勇于承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重任,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广泛多样地开展“留守儿童之家”活动项目,结合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与社会正能量合力形成全方位的关爱系统。在校内,要积极通过开办各种类型的活动,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氛围,保障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其次要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工作。尽管我国许多农村偏远学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生活教师普遍缺失等现状。一般课任教师承担多重角色,“留守儿童之家”指导任务在许多农村中小学都是由科任教师兼任,无形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负担。另外一个隐性问题逐步突显,即无法实现“留守儿童之家”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因此,学校要加强重视相关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工作。借助目前农村教师“国培计划”等专题项目及时输送教师外出培训,亦可向先进学校学习借鉴,甚至邀请专家到校现场指导。

再者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和管理。班主任老师在课余要积极组织留守学生的班级文化活动,定期召开“关爱留守同学”主题班会、留守与非留守同学“手牵手”活动、“体谅父母教育”活动等,也可利用留守儿童之家现有的设置设备,成立各种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将留守学生凝聚在一起,增强班级凝聚力,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及时沟通交流,了解需求,化解烦恼,增进交往,完善人格。

3.细化考核,提高内涵建设实效。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各级部门需狠抓落实,将该项“民生工程”做到实处。为此,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制定包括领导机制、制度建设、政策性保障性措施在内的一系列严格的考核指标,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成效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考核目标体系中。一是纳入目标考核。将留守儿童之家工作纳入县区政府目标考核、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目标考核,并制定统一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办法,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各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监督考核。二是建立激励机制。由关工委、慈善总会、妇联共同组成联合督导组,对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奖优惩劣,每年对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教育主管部门应具体负责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和管理,按规划有序推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开展业务指导,加大日常监管和督查力度。重点考核、监督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管理制度、图书器材使用、人员配备、关爱效果及创新活动等。年终对各“留守儿童之家”考核时,要对照考核指标进行评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总分,力争做到“新建有管理、已建有成效”,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持续发挥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2]张孝义.社会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实验数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8.

[3]袁强.建构农村留守儿童隐性辍学的学校关怀系统.科教文汇,2007(9):140-141.

篇5: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用心灵筑起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

——罗河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罗河镇中心小学现有学生1272人,其中留守儿童518人。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本,我校积极落实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如下。

一、硬件、软件方面

1、硬件方面:①学校专设两间达80平方米的留守儿童之家,内设留守儿童专用可供视频交流的电脑一台,亲情电话三部,实行统一编号的图书一万多册,电视机一台,空调一台,文体器材若干。②设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心理咨询专业的教师,对心理上有异样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给予温暖,给予关爱,帮助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我校三年级三班学生父母不家,由其祖父母照顾,他沉默寡言,还经常打他的祖母,心理咨询老师刘晓凤得知后,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了解了孩子的心理主要是想父母,刘老师立即和他的父母取得联系,并且让他和他父母视频对话一次。几天之后,该同学的性格开始变得活泼了,也变得懂事了。③为配合留守儿童工作,各班设立了“图书角”,让学生阅读大量书籍,使每个留守学生学习有奔头,活动有劲头,资源共享有甜头。“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工作诺言。

2、软件方面:①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之家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之家领导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成立以副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完善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开展的保障机制。②对518名留守儿童的详细信息登记造册,不仅有纸质材料还实行电脑管理,适时进行变更,有据可查,并且进行分类整理。其中单亲监护279人,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213人,其他亲属监护26人。③二十多位班主任完善了518名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记录袋中有学生们的“理想”、“个人格言”、“家庭详情”、“优秀作业”、“优秀绘画作品”、“综合素质报告单”、“获奖证书”、“三好学生奖状”、“师生谈心记录”等。为今后承载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了重要依据。④每天安排值班人员,校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值日,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组织学生阅读图书,看报纸、看电视,与在外地的家长视频聊天,打羽毛球、下棋等一系列活动,并做好当天值班记录。⑤动态与静态管理相结合。518名留守儿童由全体教师帮扶结对,特别是我校26名其他亲属监护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亲都外出,缺失亲情的关爱,学校委派15名教师作为这些孩子的“爱心爸妈”,真正使留守儿童之家成为他们温馨的家。上周二,我校二年级2班学生上午未到校上课,班主任黄老师立即打电话到他家无人接听,打电话给他外出的父母,无法接通。随后和他的代理家长郑老师一直在他家,发现该生重感冒发烧躺在床上,两位老师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出院后黄老师将该学生接到自己家里住了几天,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进行了电脑视频聊天,家长非常感动,感谢学校和老师,该“留守儿童”之家是孩子的第二家。校领导对包保的教师和代理家长实施定月考核,量化评定,记入教师个人档案,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二、安全管理方面

1、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征求家长意见,对家长回执的意见进行整理,制定管理方案。

2、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安全知识。

3、各班级建立路队,上、下学秩序井然。

4、学校成立“小红帽队伍”,有效地监管学生的安全卫生纪律等方面。

5、利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进行安全宣誓。

6、各班级每学期多次召开安全主题会,由学生和班主任签订安全承诺书。

7、聘请五位退休教师为校外安全监督员。

三、主要活动方面

1、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每学期聘请镇司法所、派出所,县、镇关关委、退休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他们的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学校利用主题班队会和主题班会,通过讲故事、唱红歌、谈体会等活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融,使留守儿童能感觉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有效地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让留守儿童体验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和组织的关爱。“六一”节,我校组织开展了入人仪式,“童心向党”读书汇报和文艺演出活动,期间,罗河镇党委、政府、中心校领导深入我校向特困考和留守儿童赠送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并与留守学生谈心,让他们通过电话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交流,拉近了孩子与父母心灵的距离。清明节组织学生捐款维修烈士墓,祭扫烈士墓,让他们牢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我校自2006年以来每年在12月份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主要活动是文艺汇演和学生书画展。学生演出的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当代儿童的精神风貌,通过自编自导、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既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增长了他们的艺术水平。学生的获奖书画作品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实际创造能力,体现了儿童生活、学习中的快乐感受,为儿童成长奠定了较好的文化基础。

4、举办校园运动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学生积极参与,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发扬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我们工作的信条。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以来,我校500多名留守儿童尽情享受学校工作安排中各项活动成果,并积极参与校内外举行的多项活动,取得多项荣誉。

2011年5月,“历史的选择”讲故事比赛,我校留守儿童张娴获得县二等奖第一名、巢湖市二等奖。

2011年6月,“六五”世界环境日征文,我校留守学生吴其旺《人啊,你的话还算数吗》获县二等奖,张鹏飞同学《还我碧水蓝天》获县三等奖。

2011年6月,中华红色经典诵读比赛,我校留守学生张娴、张怡凡领演的《花木兰》获县一等奖。

2011年9月,我校留守学生张怡凡在“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演讲比赛中获县二等奖。

篇6: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汇 报 材 料

堰口中心校 2010.12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本,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如下。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记录簿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记录簿,通过联系记录簿制 1 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电话1部、电脑1台、电视机1台、桌凳、书刊100多册,报纸3种,并配备了体育器材,如: 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跳绳,踺子,哑铃,象棋、五子棋等。

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7、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 2 作的进度和质量;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篇7: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计划

纸厂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特制定纸厂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组长: 张富毅

副组长:刘先举 樊凌波

成员: 文杰明 皮焕凯 陈伯书 卢维海 赵恩忠 黄永碧

陈景发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共有位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将他们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校辅导员樊凌波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每月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今年学期末尾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篇8: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初探

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村的良好发展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 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教育问题心系着每个农民家庭, 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对创建和谐家庭, 稳定社会治安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储备军,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是保证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因此, 我们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 从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局出发, 从根本上认清楚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时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并将一系列工作落实, 这对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教师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力, 而不是唯一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 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 农村留守儿童也越发增加。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部分留守儿童在思想教育上出现缺陷, 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频率增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社会重点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一情况, 有关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提出了措施, 例如教师和学生结对子, 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代理家长, 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是在农村, 这不是一个合理长久的措施。任何人都是以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出发去做事的。教师也是以人而非神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他们也会被自己的生活困境所迫。在农村任教的老师, 大多数人员的家里也有农活或者家事, 教师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在留守儿童的身边, 再加上农村条件有限, 教师不可能不顾自己的利益去帮助这些孩子, 这是不现实的, 即使有这种情况也仅限于少数,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说, 在这种经济条件下, 结对子的方法目前还不适用。当前, 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尽职尽责, 最大限度地帮扶这些留守儿童, 尽可能地多付出一些关心和爱护。但是要知道, 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 仅仅依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

三、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父母要勇于承担责任

我们都知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也是孩子来到世上的第一任教师, 属于早期性教育, 而且,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这就意味着父母教育具有权威性和感染力, 在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 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上, 父母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榜样和依靠。身为父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将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 为人父母要多为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 若孩子年龄较小, 无论生活多艰苦, 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 假若条件不允许, 可以考虑在距离家里近点的地方打工, 可以经常回家看看孩子。若孩子稍微年长一点, 要对孩子多一些关心, 与孩子时常交流,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通过与孩子或者班主任的联系, 了解孩子近期的情况, 听听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 让他们可以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声。切记不要因为经济条件就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 也不要认为把孩子放到学校所有的责任就归老师了。要知道, 无论何时何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父母永远是主角。

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

1.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讲, 父母要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俗话说:“子不教, 父之过。”父母应当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 卡尔?威特有句话说得好:从孩子出生那天起, 父母就必须担起教育者的重担了。;克鲁普斯卡娅也说过:母亲是儿童最好的老师, 她给孩子的教育比所有的学校教育加起来还多。多好的忠告啊, 可是我们的父母对于财富的欲求总是高过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谋求发家致富原本正事, 可是他们也是反思这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

2.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讲, 学校要放下应试教育的模式, 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 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当前学生的成长特征和家庭情况, 学校开展多元化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另外, 还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 为人师表, 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端正教学态度, 争做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的老师。最后, 学校应该主动与家长或临时监护人联系, 及时把学生的情况向他们反映, 以谋求最佳的教育方式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从社会大环境角度来讲, 从政府到学校需加大力度整治周边环境, 那些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不良影响的娱乐场所要加以取缔。至于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我想更多的还是寄希望于国家的政策和监督了, 学校和家庭尽量地教育学生远离其糟粕, 汲取其精华。

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提升, 净化他们的心灵, 让他们都成为“四有”新人。

摘要: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在特殊的人口经济环境下,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有其特殊性。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也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初探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齐建英, 关注留守儿童道德建设[N].中国教育报, 2005-08-01.

上一篇:九上物理内能计算题下一篇:通信设备雷电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