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数学课堂教学

2024-08-28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数学课堂教学(精选8篇)

篇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 手记

主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主办:九都中心小学支部委员会 时间: 2009年 11月 9 日

第 二 期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数学课堂教学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那么,我们能否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呢?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的科学发展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学第一线上的党员老师,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认为应该努力实现学生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今天星期四,是学校常规校本教研的活动日,为了圆满搞好这项活动,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教师,又是学校教导主任兼数学教研组的组长,恰逢全校上下正处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就应该主动上到“战场”去,于是我带着上面提到的问题,主动接受了这次公开教学任务。

今天,我开课的内容是《折纸—异分数分母加减法》,课前我预设了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数学学习中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等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把相同大小一张正方形纸平均折成自己喜欢的份数,并涂出自己喜欢的份数,既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让学生尝试完成,对学生当中出现的各种做法进行评析比较,得出最佳解法,最后与同学们一起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整节课我敢于放手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研讨会上全体与老师都对这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能过这次研讨活动,我终于对上面提到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和感受。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育人过程,其内容本身就具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品德等素质全面发展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透过图形、图示、符号和文字描述等数学知识表达形式,充分挖掘隐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智力发展因素和思想情感教育因素,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和谐发展。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以及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要实现学生的科学发展,必须将教师恰当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进行科学的衔接。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重视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培养自信心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即使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后进生,也一定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的学习获得成功。

如何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为之多作一些探究,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九都中心小学 沈金展)

篇2: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数学课堂教学

创建规范化学校

一、基本情况

上社联校中学一所,16个教学班,学生864人,教师49人。小学16所,48个教学班其中:二级复式的教学班15个,三级复式的教学班6个,单级复式的教学班27个,小学生总数1619人,教师94人,上社联校共有教师143人。

二、过去工作的回顾

我们上社联校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振兴盂县教育”的口号,把“振兴盂县教育”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扎扎实实搞教学、实实在在抓质量,现将过去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力度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2004年我从梁家寨联校调回上社联校,当时上社联校小学共有44所,2004年撤校12所,2005年撤校16所,两年共撤并学校28所,现有学校16所。成立起盂县唯一一所南北河寄宿制小学。经过努力单人校已经成为历史,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学龄儿童享受了同等教育权利。

(二)、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规范校风。

上社镇中学曾有一段社会反响特别强烈,生源不稳,优生择校流失,就连九年级教师一位子女也准备择校,面对这种情况,联校对教师实行“分流”措施,分流一些老教师到多人校工作,分流一些业务能力较差的,调离一些不干的,补充一些年富力强的,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规范了上社镇中学校风,扭转了社会对上社镇中学的种种议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加强学校校长建设、逐步实施中心校长、小学校长轮岗制,实行末尾淘汰制。

联校出台了评选领导标准:责任心加管理水平加业务能力。今年开学初根据联校出台评选领导标准,免去了肖家汇中心校长的职务。联校为了加强领导带头作用,要求中心校长、小学校长带主科,同时实行轮岗制。

(四)、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合理评价教师。

管理者往往只注重教学成绩的结果,而忽视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因此今年抓了两项工作,首先抓教师备课环节,其次抓教师上课环节,每学期对全体教师听课一次。

(五)、进一步完善科学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热情难医百病,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本学期管理制度建立原则:“奖勤罚懒”建立了完善的评估教师的评价方案,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六)、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狠抓教学不放松。

本学期以来,联校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上,每学期召开四次教学质量分析会,查问题、找原因、找对策、订措施。

三、今后的工作要点

1、以更新教育思想为先导、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一个人的思想有多远,他就能走多远。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因此,首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转变三个观念:即转变教师被动工作局面;转变学生被动学习局面;转变学生评价单一情况。其次,确立一个地位即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2、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一所学校的发展其实是教师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教师的培训,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其次,为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每学期召开两次大型示范课。第三、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特别是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以教育改革为核心、培养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改革,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引进激励机制,逐步实施聘任制。中心校长、小学校长实行轮岗制。其次,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研究,探讨教育教学规律。第三,坚持特色办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第四,振兴文科教学,本学期力争每所学校建立标准的图书室,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情感。

4、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营造教书育人的环境。师德是敬业的核心,本学期我联校注重加强师德建设,保证学习时间,开展一个活动:即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树立一个观念: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建立一个机制:即建立师德长效评价机制。开展一个活动:即开展诚信教育。

5、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不断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本学期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确立一个正确的发展标准:即人本﹢全面﹢特长﹦发展。抓好两个环节:即管理环节和教学环节,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公正、合理评价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以质量提升学校形象。

篇3:浅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课堂教学

一、确立在课堂教学中学员的主体地位和教员的主导作用

(一) 学员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 学员是主体, 意味着学员是学习的主人, 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结果。学员不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一个有着各种不同需要的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学习主体。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学, 不仅仅是“教员讲、学员听”, 学习效果也不仅仅是用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标准, 而应是对学员个体的全面关怀, 是为学员未来生活所做的准备。同时, 学员又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 具有不同的个性。个性是多层次、多侧面的, 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个性也可称为人格, 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教育就是要照顾个体差异, 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把发展学员的个性视为其永恒的主题。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闻斯行诸?”就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典范, 其教育思想及教学实例详细记载于《论语》中;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一问一答经典教学法、裴斯泰洛齐的实物法等都包含了对学员主体方面的充分肯定的思想。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学员为本, 把学员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积极培养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 使学员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具体的目标。只有当教员把学员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并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员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时, 教员才可能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学员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得如何, 主要取决于教员在教学活动中对学员的学习活动如何指导和调控。教员施教的目的, 最终都要落实到学员身上, 要让学员在知识、能力、思想、身心诸方面获得进步, 教是为了学。

(二) 教员的主导作用

教员的主导作用, 就是教员是“导演”。如何导好每部“戏”学问很大。首先, 教员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 不热爱教学的教员是无法搞好教学工作的。教员的真情投入和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员本身的感情状态, 细微表情, 往往会使学员产生共鸣, 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 教员在进行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和学员拉近关系, 交朋友, 以个人完美的人格魅力感染学员, 使那种“你要学”, 转变为“我要学”, 真正培养起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再次, 教员要热心帮助, 真诚救助。以无微不至的关怀, 来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在个人成长进步上关心人、思想上教育人、精神上激励人、兴趣爱好上引导人, 还要在生活上体贴人、关爱人。教员无微不至的关怀, 必将使学员倍加尊重教员教育与教学的付出, 也从思想深处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二、要给学员创造足够的学习空间, 鼓励自主创新

“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在人才, 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 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传统教学中, 学员的学习具有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科学发展观要求学员学习具有主体性。课堂应开辟学员提问、辩驳论证的时空。鼓励学员发表不同的见解。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学员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 将知识点转化为待探究的问题, 让学员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得到发展。

鼓励学员自主创新就要帮助他们打通书本、生活与网络的界限, 使课堂贴近生活, 贴近信息。书本是语言文字符号组成的世界, 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载体, 是学员学习的重要内容, 但如果割断了它与生活的血肉联系, 它是枯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世界, 它是一切文化、科技艺术哲学的源泉。网络是现代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 展示给人们的一个虚拟世界, 具有超时空性, 是一个前沿的、开放的, 具有丰富信息量的虚拟的世界。现代教学的任务是打通这三个世界的界限, 在沟通中开启学员的心智, 开阔学员视野, 使学员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学会创新。

作为一名教员,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 感受到了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肩上的重任。我们要抓住并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 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教育观念、开拓思路, 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课堂中的深入贯彻落实, 推进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读本[M].学习出版社, 2008.

篇4: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小班化”教学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对此,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如何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等,于是小班化教学就应运而生。

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固然是小班化教育的一个特征,但绝不是本质特征。“小班化”教学是指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小班化教学的教学内容、模式、教法、评价手段会发生全新的变化,教育观念将更新。围绕这些观点,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创新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

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在“小班化”教育中树立素质教育的战略地位。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转变教育观念,即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目标。实施小班化教育,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其次,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小班化”教育的优势。

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意味着每个学生占有较为充足的单位空间。为了提高教学的现代化程度,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在教室中应配置多媒体、计算机、背投、录音机、录像机、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与书本配套的教学软件,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设施的优势。

⑵教室环境布置。教室环境的布置彰显班级特色,可以在教室内绘制蓝天、白云、太阳、小鸟的图案,或者孩子欢快的活动场面,也可以在班級内“明星闪烁”栏里张贴学生的生活照,在“你追我赶”栏目里开展“学习之星、勤劳之星、健身之星、创造之星”的竞赛活动,“在我们的天地”栏目里随时展出学生的作品,给学生营造出家一样的感觉。

⑶心理环境的创设。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教育,是对心田的播种和呵护,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是现代教育技术中最基本的内容,它要求老师首先要拥有一颗宽厚博大的爱心,用合适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我们在和学生交流时,应以亲切的目光平视学生,而非居高临下地注视学生,否则,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⑷课堂教学的转变。小班化教学的实施,使得教师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进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在课堂上更多地表现为组织教学活动,参与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组织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开放性教学,有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全面、协调发展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强调了教与学的双向发展。小班化教学,正是贯彻了这个观点,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享受老师的关爱,能够全面、协调地共同进步。

1.主动参与。学生敢说、爱说,乐于主动参与。老师要重视参与方法的指导和参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有机结合。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学生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

2.创新教学。学生在学习上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的责任正是要不断满足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创新意识。在小班化的教学前提下,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是进行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

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深化“小班化”教育的可持续性

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科研意识、危机意识四个意识深入人心。要想立足社会,必须走创新求实的科研之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的今天,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变得十分重要。教师需要锤炼,需要学校的栽培,师徒帮带,让青年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快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

学生在发展,教师在进步,教育在更新,深化“小班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作者简介:

篇5: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管理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城市管理执法实践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好队伍、完善体系、规范管理、文明执法、和谐共建”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稳步推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机制,着力加强城市管理执法能力建设,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新跨越。现就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作一初探。

一、科学发展观呼唤现代的城市管理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城管执法工作,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社会生活水平越是提高,人们的需要特别是精神的需要就会更多地凸现出来,因此必然要求城管执法部门执法服务更加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的管理执法工作,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标尺,注重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注重人民群众意见表达,尊重人民群众的权利,尊重人民群众的选择和个性,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潜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发展,这是对城管执法部门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管理服务的理念。增强城管执法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寓热情服务于执法管理之中,变服从式管理为主动式服务,在执法管理的同时,解决相对人的一些合理关切,为相对人提高快捷高效的服务,既可以拉近城管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又可以赢得人民群众对城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三)适时克难的理念。城管执法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具有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城市管理究竟应该管什么?城市管理应该怎样管?实践中,我们注重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抓起,在全面梳理城管难题的基础上,列出不同时期的城管执法工作重点,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适时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实行宣传教育与严格执法并重,区别情况,适时疏导。对屡教屡犯者,会同工商、公安、环保、规划、环卫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机构,实行综合整治。

(四)行为自律的理念。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作为一个工作的集体,要发挥整体的优势,就要采取严格、严明、严肃的措施,通过教育引导,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注重维护城管执法部门的整体形象。重点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在组织观念方面,坚持政治坚定,令行禁止;二是在行政审批方面,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三是在行政执法方面,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四是在市容环境管理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利益当作第一需要;五是在为民服务方面,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六是在作风监督方面,坚持内外结合、教育在前、预防在先。

(五)素质促效的理念。城市管理需要长效化,队伍管理更需要长效化。我们始终把城管队伍的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围绕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纪律严的新型城管执法队伍,以“办案程序化、执法人性化、服务标准化、政务公开化、管理精细化”为建设标准,以开展执法队伍“素质教育年”、“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和“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全员法律知识教育培训活动,着力提高队员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执法能力。

二、科学发展观催生新型的城市管理体系

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使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管理要求成为可能。

(一)科学发展观催生新型的城市管理体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需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还需要组织和调动全社会力量,发挥全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探索建立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保障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是高水平管理城市的必然。重点是坚持做到加快推进三大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组织建设。按照建立健全“以市为主,市区结合,两级管理”城市管理责任体系的总要求,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执法能力建设,充分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大城管的组织架构。二是加快推进城管执法制度建设。在具体的城市管理工作中,按照“理顺关系、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强化管理”的要求,摸索规律,创新思路,促进管理执法的和谐推进,着力加强城管执法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执法程序制度、执法责任制度、评议考核制度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切实加强执法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大监督检查与测评考核的力度,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执法办案质量。三是加快推进城管执法环境建设。组织开展城管进社区、城管进学校、城管进家庭、城管进乡镇和城管法律咨询、城管法律知识讲座、典型案例分析、城管法规问答、城管执法媒体监督,大力宣传关心、支持城市环境的人和事,努力实现社会各界与城管工作的良性互动,切实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

(二)科学发展观催生特定的社会组织参与城管。与政府机构相比较,社会组织更加贴近基层、灵活高效,在城市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理经验告诉我们,社会组织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城管执法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觉有效地采取措施,积极培育、发展和健全社会组织,全面提高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努力减轻政府的管理压力。一是发展民间组织。立足于社区组织,培育和发展政务类、服务类公益性民间组织,全面提升社区公共服务功能;二是完善互动机制。想方设法完善城市管理部门与市民的沟通机制,实行双向传递与交流,努力形成市民关注和踊跃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三是实行政策支持。通过政策支持、税费减免、资金援助等措施,引导社会组织深入研究城市管理问题,向政府献计献策;四是消除政策壁垒。进一步消除体制障碍和政策障碍,鼓励非公经济、民营经济参与城市管理与服务工作,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能力。

(三)科学发展观催生完善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这对于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客观上要求城市管理部门不断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和监督考核体系,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使城市管理工作由突击型向经常型、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确保工作质量和成效。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必须遵循“十化”原则:一是城市管理科学化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二是城市管理系统化原则。将城市执法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考虑,着眼建立大城管的格局,同时必须考虑城市管理的相关因素,通盘考虑各项工作,形成管理的完整链条;三是城市管理长效化原则。科学制定管理规划,设立远期、中期和近期工作目标,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考核体系,努力避免政绩工程和短期行为;四是城市管理市场化原则。将特定的管理事项按照市场化的法则加以处理,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如环卫保洁、野广告清理等事项,都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予以解决;五是城市管理社会化原则。提高城市管理社会化程度,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城市管理工作,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六是城市管理人性化原则。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回归执法宗旨,慎重使用强制措施;七是城市管理民主化原则。在城市管理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必须按照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建立健全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重大问题决策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决策水平;八是城市管理法制化原则。坚持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规范执法程序,尊重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既不随意添加程序,更不违法减省程序,确保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九是城市管理现代化原则。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加强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切实增强城市管理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十是城市管理属地化原则。通过合理的分工,形成 “统一领导、综合管理、分工负责、协调高效”的体制格局。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定位城市管理主要功能

实施城市管理,最终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整洁、优美、便捷、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此,城市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把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走城市管理科学化的道路,准确定位城市管理主要功能。

(一)宣传引导功能。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强化宣传引导功能,引导广大市民培养和形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革除因循守旧的陈腐意识和不良习惯,着力解决好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人是城市活动的主体,城市管理实质是对人的管理,城市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从一定意义上说,有“几流”的市民素质,就有“几流”的城市文明。因此,利用媒体和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通报城市管理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难点问题,表扬爱城护城的先进典型,曝光破坏城市管理秩序的反而典型,推介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知识,营造“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氛围,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 “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绿化城”等创建活动的辐射与推动作用,发动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参与城市管理,人人都做“城市美容师”,人人都做“城市卫士”,取得良好的创建效果.(二)纠违护法功能。规划是龙头,规划是效益,规划是前提。要整体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必须有大手笔建设和高质量的管理。面对大量历史形成的违法建筑物,这是城市管理部门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只有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才能确保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得以充分实施,才能使违法建设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使脏、乱、差的局面取得实质性的改善。

(三)环卫保洁功能。环卫保洁是城市管理部门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我市以“省级卫生城市”创建为契机,开展了大规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强化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工作,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发动学校、社区、城乡、单位等积极参与,努力形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组织体系,认真贯彻执行卫生责任区制度。加强后街背巷整治工作,基本做到主城区街巷全天候保洁,实现管理无盲区。

(四)重点整治功能。乱摆乱卖、乱堆乱放、乱贴乱挂等城区“六乱”现象,是城市管理的顽症。面对这些问题,按照专项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净化市容环境。一是整治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及夜市排档。2006年以来共开展大型整治活动30多次,小型整治活动120多次,查纠各类违法行为2万多起。严重影响市容环境的马路市场被取缔,市区主次干道乱设的摊群点被禁止,实行集中定点规范管理,促其入市经营;二是整治违法设置的户外广告和城市“牛皮癣”。为切实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制定出台了《张掖市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张掖市城区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张掖市城区门店招牌设置规范》,推行户外广告设置方案审查制度,完善了许可设置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程序。对城市“牛皮癣”问题,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采取清查、清理、追呼、停机、奖励、处罚等综合措施,实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努力避免二次污染。据不完全统计,自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以来,已累计拆除主次干道擅自设置的户外广告和影响市容观瞻的灯箱、字牌等户外广告4300余处,清理乱贴乱画的城市“牛皮癣”9多万处。

篇6: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群众工作

添加时间:2008-10-28 8:40:12 点击次数:847 添加人:jzgazzs 作者:孔全民(焦作博爱县公安局局长)来源:

公安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这是因为公安机关的工作出发点是为了群众,公安工作的根本方法是依靠群众。因此,学习、研究并更好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进一步提升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促进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

一、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公安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与现实需求相比显得十分薄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强,其困难和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安机关职能限制与面临的社会复杂局面之间矛盾明显。公安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除了涉及公安工作的因素外,还涉及到许多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事情纷繁复杂,关系千丝万缕。现阶段各种凸现的社会矛盾,使本来就不易做好的群众工作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特别是处置涉及社会、经济领域的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时,一些当事群众的需求远远不是公安机关所能够答复解决的,基层组织的力量在这些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中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公安民警出于职责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冲在矛盾冲突的最前沿,这些矛盾又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公安机关的处置措施和手段基本上也就是不厌其烦的“做工作”,稍微不慎,就会将当时群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公安民警头上,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与公安机关工作成效之间的差别巨大。当前,我国正处在刑事案件的高发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公安机关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也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但是与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一些群众把社会治安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归责于公安机关。同时,由于公安机关做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承诺,导致工作中难以兑现,造成群众对公安机关不满意,有的甚至形成举报、投诉案件。民警在疲于奔命应付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被举报投诉的风险,很容易造成警民关系紧张,制约和影响公安民警做好群众工作。

三是警民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途径,给做好群众工作带来难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节奏加快,使民警与群众之间接触、沟通的机会不断减少,城市居民大多“闭关自守”,对其他居民的问题漠不关心,基层民警深入群众工作经常遇到“敲不开门、进不去屋”的问题,给开展群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农村,外出务工增多,“闲人”减少,而且许多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愿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客观上造成公安机关在一些案件的处理当中调查难、取证难,时常将公安机关推向不处理群众不满意,处理时证据又不足的两难境地。

四是民警素质不高,缺乏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有些民警宗旨意识不强,人本意识淡薄,对群众缺乏应有的感情、亲情,伤了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热情。有的民警缺乏做好群众工作必需具备的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缺乏社会知识和处事经验,做群众工作时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有的做群众工作的措施办法简单,致使相当一部分案子难破、逃犯难抓,群众不满意情绪滋长。有的还以管人者自居,在纠正和查处违章、解决治安纠纷时工作方法简单,不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激化矛盾;有的民警违法违纪,甚至被媒体炒作,严重的破坏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基层民警的执法工作难以让群众信服,难以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制约了群众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公安群众工作

实行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我国公安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是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出路所在。要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赋予新时期公安群众工作

新的内涵,全面提升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切实提高对公安群众工作的认识

首先,加强公安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现阶段,经济格局的变化带来了各种经济利益方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凸现,公安机关作为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主力军,时时刻刻处在矛盾冲突的最前沿。公安机关的每一项工作,每一次执法活动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做好群众工作,争取群众理解,才能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公信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强公安群众工作是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迫切需要。当前,刑事案件居高不下,对敌斗争的矛盾日趋复杂,热点治安问题层出不穷,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从根本上扭转“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有效掌握驾驭社会治安的主动权,在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的基础上,必须重点提升做好人民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积极维护社会治安,妥善处理和化解社会各种矛盾,才能确保整个社会稳定,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其三,加强公安群众工作是当前公安队伍管理的现实需求。近几年来,公安机关通过“大讨论”、“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等专题教育活动,公安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步。但是这些进步与党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和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民警群众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一些伤害群众感情的事情还时有发生,一些基层单位的民警处警不及时,不作为、乱作为,甚至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单位和民警身上,但是却严重的影响公安机关在群众中的形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公安机关坚持教育广大基层民警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树立以人为本的群众观点的同时,必须依靠群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使公安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不断创新公安群众工作机制

公安机关要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理念,从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务求实效,进而使公安群众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一是全力打造服务型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行政管理上尽快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在各项公安工作中,要抓住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结合公安工作职能,探索和研究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待和需求是什么?现实工作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是什么?等等。围绕上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推行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服务。二是全力打造开放型公安机关。要让民警走出去,坚持不懈地实施警力下沉战略,最大限度地把基层民警融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大力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把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加强民警与人民群众沟通和接触密度、深度和广度,在沟通和接触中,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了解、熟悉公安工作,最终达到理解、信任和支持公安民警工作的目的;同时,把群众请进来,要善于利用“警营开放日”、“征求意见会”、“工作报告会”等形式,把人民群众邀请到公安机关来,让群众与公安民警“零距离”接触,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制定整改措施,并切实用实际行动来取信于民。三是全力打造规范型公安机关。要规范勤务制度,按照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各项要求,逐步规范基层单位、基层民警的勤务制度,规范各基层单位、警种群众工作的职责,既做到服务于民又不因重复工作给群众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要规范警务调度。严格规范警务调度工作,尽可能避免安排民警参加各种非警务活动;同时必须规范各种正常的警务工作,特别要做好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110接处警工作、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以及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等,严格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勤。要规范警务公开工作。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切实提高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篇7: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唯物辩证认识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论、多维创新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是促使社会事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思想文化;是指引人类事业不断发展的灯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就是要在全面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寻求、切准安全生产规律,并采取可把握规律的相对应的工作方法,使安全生产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安全生产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且很不平衡,安全生产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安全生产的现状与社会和人们的期望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要实现的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做好安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假如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安全事故频发,从业者的生命和健康得不到保障,即使GDP上去了,也不是全面、协调的发展,发展也是不能持续的。

二、学习科学发展观,对建设科学管理的安全企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安全生产中践行科学发展观,重在科学管理。实施科学管理,除合理的管理方法、制度建设外,还必须加强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引导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自主保安、互助保安。要针对企业多层次的用工制度,认真执行“全员培训、岗位训练,经常教育、广泛宣传”的方针,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素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采取脱产培训、业余培训、现场培训、案例培训等方式,不断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提高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水平

篇8: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学英语教学

一、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影响和阻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有:

1.填鸭式。

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 黑板写得满满的, 学生不停地做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存在着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 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 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 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 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 讲得过多, 重点不突出, 学生掌握不了要领, 课堂气氛也沉闷, 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

2.母语式。

有些老师过多地利用母语教学, 把英语课变成汉语课。在初一外语教学中, 由于教学内容浅显, 容易听得懂, 易于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 不必处处借助母语翻译。

3.陈旧式。

有些教师上课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 没有语音室, 没有幻灯片, 没有电脑等现代化的手段来辅助教学, 甚至连录音机都少用, 从始至终都只靠教师讲述, 根本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应试式。

为了适应学生答卷的要求, 很多教师不注重听说训练, 使学生满脑子装的全是语法句型和条条框框, 听说能力很差。

5.厌教式。

有些教师不能透彻地掌握教材, 处理课文缺少灵活性, 教学方法呆板, 又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更新知识, 长年累月地重复这种教学, 以至于感到厌烦。

6.厌学式。

学生学习死记硬背, 有些学生甚至不识音标, 不会拼读单词。他们往往按照单词的字母顺序, 像读电话号码那样反复背诵、书写生词。结果, 学生的“努力学习”收不到应有的成效, 学过的单词念不准, 新的单词不会念, 加上作业过多, 越学越吃力, 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害怕、厌恶甚至抵触的情绪。

二、措施与对策

众所周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者是人, 被教育者也是人, 学习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强调的是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的科学发展观首先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 克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在于充分地运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倡导学生的主导地位, 一切围绕学生来展开工作, 对于全面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简多练, 导练结合。

“精简多练”是指教师在传授语言基础时要精练讲解, 不必面面俱到, 胡子眉毛一把抓。精讲就是要讲重点、讲疑点、讲难点, 所给出的例句要精炼、典型、实用, 以便学生记忆和模仿, 灵活运用英语。“导练结合”是指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 精心设计训练的步骤,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2.加强英语教学设备建设, 采用先进手段来组织教学。

当今的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英语教学还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 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了大面积地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必须加强英语教学设备建设, 采用先进设备来组织教学。

3.强化用英语口语讲授, 但不排除母语。

初一学生的汉语习惯已基本形成, 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负迁性较大。充分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创造外语环境, 尽量减少负迁性的作用, 无疑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 教师还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 吸引学生, 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 兴趣就是动力。培养学习兴趣是致使学生热爱这门学科的途径, 而好的教学方法又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 必不乐学。一切方法, 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都应该采用。

5.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的努力。教师应该是学生的贴心人, 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 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 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 善于激励他们。

6.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且还要注意传授自学方法, 并从初中抓起。

上一篇:国税局长某年述职报告-述职报告下一篇:小学生演讲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