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小学心得体会

2024-06-29

城西小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城西小学心得体会

至百色城西小学调查心得体会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最好的导师。前些天我们走访了离我们不远的百色市城西小学,本次走访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到关于那些外出打工或者迁移至此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虽然出发路上酷暑难耐,归途中大雨倾盆,但总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见识。

在和当地校长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孩子中有很多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居住或独自居住).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走向小城镇集体规模化,农田大量的整治规模化,涌现了大批的失地农民,大量的闲散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人们更以空前的热忱加入打工者的行列,所以很多孩子从7岁起就开始独立的生活,自己做饭,参加亲友的嫁娶或丧事....这样虽然锻炼了他们的独立自主的能力,但对他们的性格也回有一定的影响。在进入那小学时很多小朋友们还在上课,我们只能等他们下节课了,期间,校长和我们攀谈起来了,我们从校长那得知有个读五年级的学生经常跟外面那些青年仔混,有次他提出了不愿意再读书而去打工,还离家出走后面经过学校与其父母的沟通建议其父母多陪陪孩子才让他转变了性格。课间活动时,小朋友们都一起兴高采烈的玩了起来,打乒乓球的、玩羽毛球的、踢毽子的……

在调查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很配合,他们不懂得救问我们,跟他们聊得很开心,大家都其乐融融的。但是,在我在教室中走来走去的不经意间见到一个孩子的日记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

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我考不及格,没有人管我,我考了第一名也没人分享我的快乐...."从这篇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他们或许从来没有奢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天天和父母在一起,只是想在失意的时候有人来安慰,有快乐的时候有人来分享.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以致于形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求我们的家长,老师和社会给予留守孩子更多的关注.关心他们的健康,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心理.希望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学校多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启发他们的积极性,尽可能消除他们的孤僻心理状态.开设生活指导课,增加人格教育、性格教育等。国际基础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天下的父母亲在工作的同时,也应该花更多时间在孩子身上,不光是物质上的爱,更加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这次走访调查在狂风暴雨中结束了,回学校的路上我们在学校门口看到很多家长们冒着暴雨来接孩子们,地上积了很多水,大人就背着小孩,一幅幅感人的情景频频闪现在我们面前,顿时泪流满面。

篇2:城西小学心得体会

通过近段课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感受语文美。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朗读体味。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特征。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三、实现师生平等。以往的我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大百尺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篇3:城西小学五

城西小学五(2)班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各科 任老师齐心协力,形成了一个以“和谐、竞争、拼搏、超越”为主旋律的班集体。本班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整体思想素质高,行为习惯好,求知欲强,学习勤奋,时间观念强,课堂状态好,思维活跃,学习成绩好,学生特长发展好,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现将一年来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主要事迹汇报如下:

一、让班干部成为“管理能手”。本学年初我担任的是五(2)班的班主任。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观出发,改变了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方面强调班主任的民主,突出学生的自主,实施师生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班级管理。班级计划由班委制订,班级工作由班委主持,班级矛盾由班干部自己妥善解决。我认为班主任的角色应更多地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朋友,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班级成长的引导者。我在每周一的班会课上,都要召开帮扶工作交流会。会议由班干部轮流主持召开、作记录;班上同学生发生违纪行为,班干部主动出面处理,自主做出奖罚的决定。在交流会上,组长首先对组员上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由组员评价组长。评价时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实事求是。注意先肯定优点,进行表扬,然后对于做得不好的方面提一些建议,语气要委婉,让人容易接受。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在全班进行表扬。第三步小组回顾上周目标落实情况。第四步小组制定本周奋斗目标及措施。组长制定,组员可以提出意见,一致通过后形成文字,一式两份,一份由组长保存,一份上交老师。组长的职责是:每天对本组学生的表现要做好记录,做到心中有数,在针对组员的具体情况留不同的作业,组长负责检查、记录。早、午自习,组长要督促自己的组员努力学习,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不断提高。组员要服从组长的领导。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增强了班集体的荣誉感。

二、通过正确引导培养优良班风

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优秀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帮助班主任影响和教育学生,对个别学生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更有效。为了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我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题,让学生讲述自己或者发生在同学身边的典型事例,以感染其他同学。班会上同学踊跃发言,纷纷表态,要端正学习态度,向这些同学学习,克服自身的缺点与不足。

正确的集体舆论的形成,优良班风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通过班主任的艰苦劳动和细致工作,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另外,我还采用了一些别的方式:

1、有意识、有计划的通过对学生谈话,及时表扬和批评那些典型事例。我从不当面批评、挖苦有过错的学生,而是事后叫学生到边上或办公室里进行教导,让他分清是非,从而改过自新。

2、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从中受到启发.如:让他们把书中的好句好词写下来,把好的内容讲述下来给同学们听,看到好的书拿来老师审核后再推荐给同学们看,这样不仅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也提高了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3、经常性的有计划的组织好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在课堂上,我经常在组与组之间举行各式各样的比赛,比如:口算练习,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数学小测验,看哪一组的平均分高,等等。然后根据比赛结果评出本周优秀帮扶小组。我时常告诉学生,要想使本组在竞争中获胜,全组成员必须相互鼓励、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标,才能品尝到共同努力所创造的成果,才能体会到成功与快乐,通过这些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习兴趣

浓浓学风和能吃苦的精神,激励学生勇攀高峰。在学习上,同学比谦虚,互帮互学,优秀生督促后进生,常为讲解一道难题,要探讨许久;同学也很自信,以“每一天都是起点,每一步都要向前”,全面发展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同时,同学们注重发展多方面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我经常开导大家“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塑造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

首先,我本着“以强扶弱,共同提高”的原则,根据学习能力、思想觉悟的高低,把学生平均分成十个学习帮扶小组。我要求每组学生在十分钟之内选出组长、起出组名、编出奋斗口号。同学们对这种作法感觉很新鲜,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发言很踊跃。经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各组都出色的完成任务。学生们还编出了响亮的充满自信和斗志的口号。然后,在安排学生座位时,我让各小组座位集中摆放,兼顾学习困难、思想觉悟低的学生。把学习好、思想好的学生同学习困难,思想觉悟低的学生搭配在相邻座位上,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事实证明,在全班形成的这种“帮扶对子”,有利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学习有困难、思想觉悟不高的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改进学习方法,如何改掉不良习惯,并明显的提高了学习成绩。如:我们班现在没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了;课堂上一些爱做小动作的学生现在也能努力地约束自己专心听讲了;以前不爱发言的学生现在也能踊跃发言了;上自习比以前有秩序了,再也没有追赶打闹的现象了;我班徐文旭和贺蝶同学的数学成绩以前考50多分,现在也能考70多分了,全班同学在学习上向前迈了一大步。一份汗水,一份收获,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班的每个学生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养成教育上都有明显的进步。成绩与刚接手时相比,总平均进步了几十分,上学期期末考试都高于同年级其他班。学生特长发展很好,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比赛中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篇4:明光市城西小学

任教学科:四年级 数学

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1、通过《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总结并形成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网络资源的教学应用方法。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讨,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网络条件下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应用的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3、本学期我准备重点学习模式三网络资源教学应用十法中的“视听资源创境法”。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三月份:

(1)学习学校课题组的总计划。

(2)写好《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3)撰写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丰富博客内容,充分利用的博客向同课题组教师学习。(5)认真准备课题组安排的课题实验课,及时反思总结。四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有关《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理论知识。

(2)认真阅读课题组王道兵老师研讨课的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五月份:

(1)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研究水平。(2)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4)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六月份:

(1)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2)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七月份:

(1)撰写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2)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3)收集、整理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4)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构建研究课题方案

向阳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改革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教师素养的高低。而教师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阅读状况。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关乎着教育的希望。近来有关国人阅读质量下降的文章屡见报端,特别是报道教师读书少、人文素养低迷、职业倦怠蔓延的消息不绝其径。通过调查发现,不少老师感到没有职业愉悦感,缺乏精神领域的兴奋点,对课改要求的教育新理念缺乏认同和共鸣。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其基本素质应当包括适应时代的教育理论、宽广深厚的知识背景、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富有感染的人格魅力、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等等。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不吸收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积累的文化财富,教师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就无法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把握有度;不汲取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和道德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就无法抵御物欲和声色的诱惑,远离浮躁的心态、宁静致远;教师也无法在现实的、繁重的日常教育生活保持冷静和克制,把握教育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思想和智慧的形成,就是教师跨越东西方文化经典所构成的桥梁的过程。在我国,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在汲取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讲求实证精神的基础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背靠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和拿来。唯其如此,教师才能远离平庸和浮躁,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精神生活的指导者,让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更有效,教育更成功、更有智慧,更加人性化。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趋势分析)

一个西方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在他经受的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中,起码诵读过、学习过荷马史诗,柏拉图或亚里斯多德等希腊哲学,西塞罗等罗马政论,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等。这都是视为当然的,是他们的人文修养的基本功。由专家预测,科学人文主义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教育思潮。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科学的重要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尽管科学尚未得到完全普及。然而人文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在我国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与萎靡已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来。“人文素养”(人文素质)这个词没被收入《辞海》,对这个重要概念,目前还没有大家一致认可的表述,在各自表述时,自然具有不规范和任意性。在形成社会普遍关注“人文素养”问题之前,应先行促成“人文素养”概念上和交流中的“约定俗成”地位。自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我国不仅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此也引发了教师教育的新一轮改革——教师专业化改革。据报载,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存在着大面积空白,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思想观念变化。“如何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优秀教师”,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其中,培养并提高现代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成了当前教师教育的要务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适应当前素质教育需要的一项“牵牛鼻子”工程,这对于促进素质教育具有极高的价值取向。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

素质教育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最具发展潜能的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自学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这一切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教师知识的多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形成扎实而丰厚的知识底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从何而来?也只能从持之以恒的人文修养中来。

(二)在教师职业中的价值

人文素养与人格魅力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资本,是教师职业的需要。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在教师职业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杨振宁博士说:没有良好的人文修养,是不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的。照此推理,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也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人文素养见长,就不存在有全面发展,就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

(三)在教师成长中的价值

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格魅力主要应包括专业知识、审美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个性特长、行为习惯、仪表举止以及反映在教师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他不局限于已有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要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内涵,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打好知识基础,蓄足发展后劲。因为这些知识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要求教师尽可能成为“双师”型、“多师”型、多面手人才,在精通自己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对其它知识都有所了解或把握,使自己成为一本内存极大的“百科全书”,成为知识多元化的全职教师;教师的人文素养越扎实、越丰厚,他适应新课程的能力越强,其人格魅力和他在学生中的亲和力越强,教育成功的攀升力也越强。但是,这非一日之功,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给自己“充电”。我们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人文关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因此,中小学教育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如果没有丰厚的人文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基础,是难以实现这个教育目标的。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作后盾,很难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四)提高教师自身社会地位的价值

教师的专业知识、人文素养越扎实,他的人格魅力就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他的职业声望也就越高,受到社会尊重的程度也越高,他的社会地位当然也会相应提高,许多事实已经证明“有为才有位”,要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就要有所“为”,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与人格魅力,这是教师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与人格魅力在教书育人中无疑具有其高品位的实在价值。尽管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形成非一日之寒,但是,我们只要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进行不懈的探索,其主要内容及形成途径还是明显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它,并持之以恒修炼它,坚持专业化发展,为我们的教师职业拓宽一条闪光的道路。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理清教师人文素养的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

2、通过阅读和学习,构建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使尽可能多的教师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保障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书声朗朗、书韵悠悠、书香浓浓的校园文化。

五、课题研究内容:

1、人文素养在教师发展中的价值取向。

2、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架构。

3、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

六、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准备阶段2006.3-2006.9 依靠前期的探索和积累、广泛收集和整理材料,进行课题定位、目标内容规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向;提出应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制定较为详尽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制度。

实施阶段:2006.7-2008.7 以课题组教师为主干,结合我校实际,发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研究,全面推进;加强过程调控,不断进行小结交流、论证、反馈、调整改进实施方案;组织骨干教师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结题阶段:2008.8-2009.3 整理、分析实践中的各种材料和数据,及时进行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和有待探讨的问题,为课题的深化和推广实施作好准备,并撰写结题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实效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文献研究是本课题的前提性研究,在所有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子课题中都要运用。实施本课题的理论支撑点以及方法论依据的研究。研究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的起点和研究的理论程度。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理论研究法:任何研究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教育科研也不例外。一线教师往往不缺经验,缺少的是理论修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加强研究者理论学习的组织和考核工作。

4、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兄弟学校研究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寻找差距,以丰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加大研究的深度,以便在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构建方式方法上探索出一条具有实效性的正确道路。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负责人研究水平高,组织能力强,本课题组的其它成员都是正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学管理工作者、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从时间、质量上能够得到保障。

2、健全培训制度和实验例会制度,人员固定,时间固定,定期交流研讨,形成“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良好机制。

3、校园网络的建成和日益完善,为教科研和管理提供了一个开放、便捷的平台,为全面提高教科研的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4、我校配有一个教师阅览室,两个学生阅览室,专人管理,藏书丰富,各方面资料齐全,能满足课题实验需要。

九、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

宋晓清:副校长 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与管理。

宫爱霞:副校长 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和指导。王秋玲:教科室主任 课题负责人、申请人。承担课题规划,主要负责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和指导,组织具体实施,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李娟、刘淑贞、徐征芹:承担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和资料的收集,负责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和指导,协助负责人撰写研究报告

吕馥珍、刘香芸、刘锡花:承担课题研究和各种信息资料数据的汇集,制作课题软件。

十、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研究报告、阅读成果汇编等形式展示。预期完成时间2009年6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默认分类 2009-12-09 09:58:48 阅读262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来源:原创 作者:方远 时间:2008-03-27 点击: 253

课题名称:走出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题主持人:祁保平 教改实验与课题研究领导组:

副组长:武国琴

组 员:李梅娟 刘彩如 杜秀梅 马云霞

课题论证 摘要: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

生活经验、理论依据、研究目标、基本策略、研究步骤、具体措施。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在课堂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1、树上有12只鸟,飞走了5只,还剩多少只?答案是7只。

2、王奶奶家养了15只鸭子,8只公鸡,32只母鸡,王奶奶家共有多少只鸡?学生的算式时15+8+32等等。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

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决定研究课题为“走出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我觉得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从小学低、中年级开始实施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很有必要。同时,我们对这项新课题的研究制定一个新的具体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目标

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低、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我们将以此作为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数学。

在杜威那儿,教育就是儿童本身,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儿童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儿童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既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2、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相应的,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3、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范形的转变,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

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的迁移。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1、确立研究的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确立分项研究的子课题——分阶段实施研

究——综合研究

2、理论指导——实际试验——阶段分析——反思改进——总结推广

3、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实践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九、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任务的分工。

2、课题组成员根据本研究方案及各自承担的子课题研究在相关的实验班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分四个阶段展开研究,并做好各阶段研究的分析、总结和反馈工作。

3、研究计划(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十、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精心挑选教学骨干成立课题研究组:

2、慎重确立实验班级 一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3、积极地、充分地做好课题研究所需的各项物质准备:环境建设、教学资料、教学设备、设施、器

材的添置等。

4、深入而广泛地做好实验班级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对课题研究的认识,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争取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工作:(1)做好部门间、教师间、学生间、家长间及其相互间的思想、工作等方面的组织和协调。(2)及时收集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数据并作好对比、分析和总结,建立课题研究档案。(3)将课题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纳入

教师工作综合考评中。

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法有效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兴化市周庄中心小学课题组

执笔人:嵇向阳(主持人)

一、课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由来或背景

过去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基本上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这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新课标中提出了,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转变,要做到以下几点:1.客观性评价与主观性评价相结合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3.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4.由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事实上,今天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方法所采用的依然是一般标准评价、教师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传统评价方法,评价也仅是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测验,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忽视了平等享受教育的新理念,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对人的多元评价的发展要求。1998年我校承担了泰州市级课题《以课时改革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子课题《小学体育按兴趣分组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了没有评价方式改变的体育教学研究是不完整的研究。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套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又适合农村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体系,从而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二)课题主要概念内涵的界定及说明

评价方法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之间的评价、家庭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等。有效策略是指各种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各种评价在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中的比例等,形成系列的适合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

(三)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本课题不同之处

目前,国内有关体育学习的评价研究,大多数是对新课标中提出的过程性评价进行研究,过程性评价针对的只是学生体育学习的一个方面,对小学生体育学习状况不能作出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评价。目前在国内就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全面综合的评价方法,还是一个空白。

国外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终身体育的兴起,各国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都十分重视,其中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是近年来国外许多国家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中应用较多评价的方法。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普遍重视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日本对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包括关心、意志和态度、思考与判断、技能与表现、知识与理解等,并将关心、意志和态度放在评价的首位。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的评价内容包括身体活动态度、健康概念知识、健康测验、身体活动的努力水平、健康技能的应用,并给予态度最大的权重(40%)。由上可见,国外的学生体育学习不仅仅局限运动技能。而是更重视学生学习的态度与运动参与。

本课题不同之处,在于建立一个教师、学生、同伴、家庭和社会,科学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可操作的综合评价体系。

(四)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建立从教师、学生自我、同伴、家庭和社会科学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外活动的参与率,使他们从小就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同时建立一套符合农村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学习的评价方法。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变革,也是社会评价价值观的变革。社会在进步,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在改变,而学生的学习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个体评价,也是引导学生向社会多元评价方式转变的一条重要的渠道。同时,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对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适应社会多元评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法有效策略研究,形成一整套从体育教师、学生自我、同伴、家庭和社会在小学生体育学习中评价的激励的方案,从而有效地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试行)》关于课程改革目标的规定。在规定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主体取向的评价理论。主体评价的课程评价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

3.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

二、研究的目标、重点、难点

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建立从教师、学生自我、同伴、家庭和社会,科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外活动的参与率,使他们从小就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同时建立一套符合农村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学习的评价方法。

研究的重点:农村小学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与操作方法

研究的难点:如何把定性与定量评价、绝对与相对评价、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评价结合起来,并使之更加合理、更易操作。

三、研究的内容

1.参考新课标,建立实验对象体育学习目标学校标准

2.围绕学校标准,探讨建立学习评价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

3.课堂实践过程中即时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间评价和学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4.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操作手册和成长记录袋。

5.体育学习评价对学生锻炼习惯、世界观的形成的影响。

四、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一(3)班、三(2)班和五(2)班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平行班级进行对比,获得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变化数据。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2.调查研究法。对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开展学生日常行为的调查,对学生建立体能和主动参与二项指标,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研究。

3.实验监测法。在实验班开展评价操作(包括课堂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同伴间评价和家长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评价等),并及时调整不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

4.经验总结法。边实验边总结,形成阶段性总结,形成有特色的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案。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09.9-10.3)主持人申报课题,填写申报、评审书,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开开题,制订详细的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明确研究思路。

2.具体实施阶段:(10.3-11.4)对有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组织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开展相关的体育学习评价经验总结,初步提出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实践研究

请有关领导、专家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法。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在实践中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撰写中期研究报告,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将中期研究成果用各种方式向外宣传。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

3.研究总结阶段:(11.4—11.6)对实验工作及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法,行成模式,并在全校推广。进行最后研究工作的文字工作,形成报告,组织专家鉴定。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

(七)课题组组织、分工和保障

1.课题组织:

课题组负责人:嵇向阳

课题组成员:高利翔、田小明、苍曼平、陈东领、韩红林

2.课题组分工:

嵇向阳:负责申报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学习,开展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评价方案制定,课堂教学研究,撰写结题报告等。

高利翔:负责研究情报收集、整理,解读有关文献

田小明:负责课题组文字工作、档案管理

苍曼平:负责低年级段课堂教学实践及研究,撰写案例及经验文章等。

陈冬岭:负责中年级段课堂教学实践及研究,撰写案例及经验文章等。

韩红林:负责高年级段课堂教学实践及研究,撰写案例及经验文章等。

3.课题研究保障

⑴人员保障:

课题主持人嵇向阳,在1998年泰州市级课题《以课题改革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担任子课题《小学体育按兴趣分组教学》负责人,经过三年研究,2001年顺利通过泰州市教育局、泰州教研室专家组评审,顺利结题。主持人所撰写的结题报告在2001年泰州教育局组织的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2003年所撰写的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设计获江苏省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在这节课,主持人对小学生体育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尝试,将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掌握知识交由学生家长评价,受到评委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这几年主持人,在不断尝试各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第一手资料。

苍曼平是《以课题改革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子课题《小学体育按兴趣分组教学》的具体实施人,在2005年兴化市小学体育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在2006年泰州市小学体育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陈东岭在2008年兴化市小学体育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其他同志在教育教学中有20多年经验,具有良好的教科研研究的工作能力。

⑵经费保障:

本课题需要经费在学校的教研经费中解决

(八)预设研究成果

1.开题报告、中期评估报告、结题报告。

2.优秀论文集、优秀教案集等

3.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案

4.小学生体育学习成长记录袋

5.各种调查分析的数据及报告等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

3.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主编:周卫勇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 7-301-05759-8/G-0744)

篇5:城西中心小学开学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在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工作中,城西中心小学按照局党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做到精规划、早落实、严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2014年春季开学一切准备工作。从而使开学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一、时时督促,校安工程进展顺利

我校有两处新建工程,城西小学科技楼和西华路小学办公楼。我校派领导班子轮流坐镇督促,及时上报工程进度。让工程按时完工,尽早投入使用。

二、早做准备,教材及时到位

开学初开好“三个会”。2月12号,我校就召开领导班子会,布置开学准备工作。2月13号,召开村小校长及民办幼儿园园长会,传达县教育局开学工作会议精神。2月13号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将备课本、教材发放到教师手中,集中时间集体备课。

从2月13日开始,学校总务一班人及时与县新华书店联系,将教材拖运回来。又组织相关人员点数、分类。2月15号开始报名,学生都高高兴兴地领到了新课本。2月16号,按课表上课,保证了及时开学和上课。教材、簿本发放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及时调配,无乱订教辅资料现象。

三、精心组织,实施校车二次接送

我校有五辆校车接送学生,且都有二次接送任务。为了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我校于2月13日召开了校车照管员和驾驶员会议。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科学合理地安排校车的接送方案,使学生都按时坐上了校车,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查找安全隐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我校负责安全工作副校长负责对中心校及所属7所村小、15所民办幼儿园的安全隐患经行拉网式排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整改、处理,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还委派专人对校园的荒草进行清理。开学以来,一个个安全、洁净的校园展现在广大学生、家长面前。

五、加强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

学校严格按照县教育局颁布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通过会议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收费政策宣传,禁止乱收费的行为,并向社会公开收费标准。

六、建章立制,规范学校管理

开学这段时间学校行政一班人分头修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2014年规范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方案,开齐开足各门课程。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进行了清理整顿,对达不到办学条件的幼儿园提出整改意见,限期不改的勒令停办。

七、加强设备维护、添置,保证开学工作正常进行

学校总务处对学校的各类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维护。电教设备、信息设备、办公设备、教学设备或维修、或添置、或整理。班班通在寒假也全部进行护理、维修,新学期全部投入使用。一切准备就

绪,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八、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学校总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任教师表、“三簿一册”上墙,并严格按照课程计划来执行,开齐开足课程。学校工作一切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提前到校,集体备一周的课程,教导处及时检查,认真评比。2月15日按课表正式上课,规范有序。举行新学期升旗仪式、组织开学典礼。

九、加强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开学典礼仪式上宫慧校长对我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各项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了总结,对新学期加强师德教育活动进行了部署,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对全体同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寒假总结工作圆满完成

各班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对学生的寒假学习、娱乐进行总结。其中寒假里无安全事故发生。

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开学工作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级领导、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都对学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我们对办好城西中心小学,对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充满信心。

篇6:城西小学举行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

2011-12-27 14:18:07|分类: 安全工作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安全,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为防范于未然,提高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4月2日,城西小学保卫科在多媒体教室组织开展

了“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比赛内容主要是《小学生安全手册》及相关的课外安全知识;来自四个年级的40名同学在比赛中都能积极思考、认真答题,发挥

出了最好的水平,这也体现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安全教育的重视。这次活动扩大了学生的安全知识知晓面,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是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活动的一项内容,为创建城西小学平安校园奠定

上一篇:神秘巨星感人语录下一篇:加工企业动员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