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预习

2024-07-24

初中政治预习(通用9篇)

篇1:初中政治预习

初中政治预习

一、初中政治教学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及要求

1、初中政治教学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首先,从教材角度分析:新教材容量大,信息丰富,要求也高,教材中涉及较多的探究性、活动性问题。而初中政治教学课时有限,如果没有课前的预习准备,要想很好地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是很难的。课前预习是课堂高效学习的基础,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从有效到高效的重要前提。其次,从课堂教学模式分析:新课标下,课堂要更多成为学生展示其探究成果、进行辩论总结的场所。新课堂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积极的参与者,在活动中探究,学会学习,培养能力。如果课前不做好预习准备,学生在课堂上就很难真正成为主人,许多教学活动即使开展也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质量不高,参与面也不广),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也很难实施。课前预习是新课标指导下,教师推广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的重要保障。

2、初中政治教学课前预习的要求

首先,课前预习要求阅读教材,了解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整理,理清知识点的基本线索(这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很有帮助);然后,在此基础上要求在预习中能发现疑难问题,大胆提出质疑,以便在课堂上讨论探究(这一点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很重要);再次,新教材有许多活动,需要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适当的整理汇总或编排,以便撰写小论文、进行课堂辩论和竞赛或进行表演等活动(这对培养学生搜集政治资料并分析应用的政治素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探究的品质都是很有作用的)。综上所述,课前预习是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新课标下不仅更显重要,而且要求也更高。

二、初中政治的预习方法

1、“三到”预习法。

“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看清每一课的课题、框题,重要观点以及观点的表述文字和图表等,因为,每一课的课题是教学的中心,其它的论证要点和理论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重要观点只是对它的论证,表述或者展开,在内涵上和外延上加予阐述和拓展,是学习知识点的主要体现,图表是更加形象或者更加数据化的说明与补充,其次重要观点是课题得予成立的基石,它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地对课题加予认证和说明,一般来说,知识结构的血肉部分就是这些重要观点和它的论证过程。因而,预习时,首先必须是眼到,重点看清每一课的重要观点及观点的表达文字和图表,并用心记忆它们;其次心到,要一边读课文内容,一边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带着疑问去读,抱着怀疑去思;再次,手到,在读课文时要用笔标注含有自己意图的标记符号或记下难懂的地方,结合自己的各方面实际首先试着掌握、理解,理解了的课堂上听老师讲再丰富,再拓展,不理解的,上课时认真听课、认真作好笔记,听老师如何分析、如何解答,如果之后还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可再和老师个别交谈。

2、读、画、写预习法。

(1)读

读,即课前预读,也就是阅读新课教材及参考资料,必要时还需要阅读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课文,有针对性地复习新课可能涉及到旧课知识。课前预读对阅读的理解层次要求不高,如果将读书划分为粗读、细读和精读三个层次的话,那么课前预读只要求达到由粗读到细读的层次。粗读,即用较快的速度概览全篇课文,观其大略,了解梗概,从而对新课有一个粗略和直观的印象,并对课文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细读,也就是仔细地阅读。细读中应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及个人的疑点所在,要求能把握中心,初步理解课文。在细读中对于重要的概念和定理常常需要“咬文嚼字”似的阅读,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理解概念和定理中最关键的字、词、句的特定含义。

(2)画

画,即阅读时对课文中有关概念、重点圈点画线,或者是注眉批、分段落。圈点画线虽然并无统一的规定,但多数人却有一些习惯性的标记方法。如用圆点(?)或圆圈(o)表示重要精彩的语句;用双圆号(oo)表示一段精彩内容或语句的结束;用几个并列三角形(△△△)表示课文中几个并列的观点或事务;用惊叹号(!)表示自己非常欣赏的语句;用问号(?)表示对课文中有关问题的质疑;用波浪线(~~~~~)表示关键性的语句和段落;用加重点(………)表示段落中关键性的字;用单直线(_)、双直线(=)和三直线(≡)表示课文中重要程度不同的概念或定义。

(3)写

即写预习笔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要求,以及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少,预习笔记中的书写有不同的方式。最简单的预习笔记可以只写出本节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个人的初步见解,以及阅读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最复杂和要求最高的预习笔记,则是在自己对课文已经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写出的阅读笔记,这种笔记能反映全篇课文的知识结构以及各知识点的内容提要,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能达到这种高标准要求的,一般是有充裕的课前预习时间或是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在写预习笔迹时应留出一定的空白,以便听课时把教师讲授的有价值的内容补充进去。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课文,一般只要求写简单的预习笔记,预习时把更多时间用在阅读和思考上,待上课听讲时再按教师的讲课思路写出课堂笔记。

总之,预习是为了提高听课效率,加强理解,培养独立思考等自学能力。而且,预习要持之以恒,只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2:初中政治预习

“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看清每一课的课题、框题,重要观点以及观点的表述文字和图表等,因为,每一课的课题是教学的中心,其它的论证要点和理论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重要观点只是对它的论证,表述或者展开,在内涵上和外延上加予阐述和拓展,是学习知识点的主要体现,图表是更加形象或者更加数据化的说明与补充,其次重要观点是课题得予成立的基石,它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地对课题加予认证和说明,一般来说,知识结构的血肉部分就是这些重要观点和它的论证过程。因而,预习时,首先必须是眼到,重点看清每一课的重要观点及观点的表达文字和图表,并用心记忆它们;其次心到,要一边读课文内容,一边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带着疑问去读,抱着怀疑去思;再次,手到,在读课文时要用笔标注含有自己意图的标记符号或记下难懂的地方,结合自己的各方面实际首先试着掌握、理解,理解了的课堂上听老师讲再丰富,再拓展,不理解的,上课时认真听课、认真作好笔记,听老师如何分析、如何解答,如果之后还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可再和老师个别交谈。

2、读、画、写预习法。

(1)读

读,即课前预读,也就是阅读新课教材及参考资料,必要时还需要阅读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课文,有针对性地复习新课可能涉及到旧课知识。课前预读对阅读的理解层次要求不高,如果将读书划分为粗读、细读和精读三个层次的话,那么课前预读只要求达到由粗读到细读的层次。粗读,即用较快的速度概览全篇课文,观其大略,了解梗概,从而对新课有一个粗略和直观的印象,并对课文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细读,也就是仔细地阅读。细读中应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及个人的疑点所在,要求能把握中心,初步理解课文。在细读中对于重要的概念和定理常常需要“咬文嚼字”似的阅读,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理解概念和定理中最关键的字、词、句的特定含义。

(2)画

画,即阅读时对课文中有关概念、重点圈点画线,或者是注眉批、分段落。圈点画线虽然并无统一的规定,但多数人却有一些习惯性的标记方法。如用圆点(?)或圆圈(o)表示重要精彩的语句;用双圆号(oo)表示一段精彩内容或语句的结束;用几个并列三角形(△△△)表示课文中几个并列的观点或事务;用惊叹号(!)表示自己非常欣赏的语句;用问号(?)表示对课文中有关问题的质疑;用波浪线(~~~~~)表示关键性的语句和段落;用加重点(………)表示段落中关键性的字;用单直线(_)、双直线(=)和三直线(≡)表示课文中重要程度不同的概念或定义。

(3)写

即写预习笔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要求,以及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少,预习笔记中的书写有不同的方式。最简单的预习笔记可以只写出本节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个人的初步见解,以及阅读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最复杂和要求最高的预习笔记,则是在自己对课文已经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写出的阅读笔记,这种笔记能反映全篇课文的知识结构以及各知识点的内容提要,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能达到这种高标准要求的,一般是有充裕的课前预习时间或是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在写预习笔迹时应留出一定的空白,以便听课时把教师讲授的有价值的内容补充进去。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课文,一般只要求写简单的预习笔记,预习时把更多时间用在阅读和思考上,待上课听讲时再按教师的讲课思路写出课堂笔记。

如何学好初中政治

一、初中生要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可能很多同学没有课前预习政治的习惯,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初中生学习政治,一定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更容易找到课本中的重点难点。

二、充分利用上课的黄金时间

上课的时间是黄金时间,所以初中生一定要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必要的时候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标记出来,并认真总结老师所讲的重点和难点。

政治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般上课需要记笔记的地方也很少,初中生要把重点标记出来,下课再整理笔记,千万不要因为记笔记而耽误听讲。

三、学好政治,初中生课后应该做这些

要想学好政治,离不开课后巩固知识点,政治学科需要学生背的地方很多。初中生要注意: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的,初中生新学的知识点要及时巩固,并且要认真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点。

另外初中生要对所学的政治知识点深入了解,很多人认为学习政治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了,实际上,政治也需要学生的理解,死记硬背很难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只有彻底的理解了知识点,掌握知识的整体体系才更方面学生的记忆。

四、学好政治要善于总结

初中生要想学好政治,就一定要善于总结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单纯的搞题海式刷题,往往见不到什么明显的效果,所以初中生一定要善于总结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抓住答题的得分点。

篇3:初中政治预习

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增强教育教学效果,老师必须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逐步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学生必须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1,2]。但是,绝大部分高一新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学习方法,以至于自主预习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预习缺乏兴趣,不会自主预习,导致自主预习效果不理想。这就使得以预习为基础和前提的讨论及展示环节很难有效开展,整个课堂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为了确保政治课堂的学习效果,必须提高自主预习的有效性。

二、原则与措施

1. 提高学生自主预习兴趣所要坚持的主要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学生是预习的主体,是信息的收集者和加工者。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2)发展性原则。学生自主预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需要在实际的活动组织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3)合作性原则。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政治学习,这是各学科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需要各学科共同参与,共同开发。

2. 采取的主要措施

(1)转变学生观念,明确预习的重要地位。教师在导言课时就要做好动员工作,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提高预习的自觉性。

(2)设定预习问题,编制有效预习学案。学案的编制应坚持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由师生共同创造性地设计出进行自主预习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可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基础性原则。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科目,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在设计自主预习问题时,基本的概念、原理等问题不可缺少。

然后,时事性原则。政治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这就要求自主预习问题的设计注意弥补学科课程教学与社会现象脱节的不足,把学科课程中没有但学生又必须掌握的一些实用性社会内容纳入预习的设问之中,从而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自主预习问题的设计应既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又富有一定的思考价值,重视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尽可能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注时政热点中传递的新知识。这样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增长知识的目的。

其次,生活性原则。自主预习问题的设定应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生生活的客观实在相联系。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事例,以激发学生自主预习和钻研知识的兴趣。自主预习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的设定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利用日常生活事例设定问题,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话可说,另一方面可以使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做到“实践出真知,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而避免了知识学习的空洞性。

再次,可操作性原则。自主预习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只有这样的问题才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使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此类问题成为可能。

(3)指导预习方法,增强预习效果。预习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服务、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可采用一般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在一般性指导的前提下,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有的放矢,增强每个学生的预习效果。

(4)小组互助,讨论、解决疑难问题。针对预习中出现的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讨论解决。

(5)建立完善评价体系。评价应公平、公正、合理,以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小组评价为主,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自主预习的效果。

三、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坚持提高自主预习兴趣的原则和措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效果明显,主要表现为:

1.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主预习的效果。

2. 在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同时增强了班级的凝聚能力。

3. 预习中所坚持的原则和采用的措施,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增强自主预习的效果不仅仅是政治学科学习的要求,而且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课题,需要各学科教师及全体学生的配合、支持与参与。

摘要:搞好学生自主预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针对高一新生目前自主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教学实际, 提出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 调动积极性的原则及措施, 帮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 增强自主预习效果,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自主预习,预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湘平.元认知策略与综合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11 (36) .

篇4:浅议初中政治教学的课前预习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前预习

教师真挚的感情、谦虚的态度也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就会与教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就会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另外,政治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预习方案要精心准备

激起学生兴趣,拓展想象空间。课堂预习方案应激起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想象。预学方案中课堂的引入,问题的设计,教师提问的方式,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转换,等等,要做到精心设计,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与想象力,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方案紧扣教材,开阔学生视野。新课改的要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准绳都要围绕教材,帮助学生达成新课标的要求,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能正确地用好教材内容,并把教材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话题的引入和材料来自最新的社会新闻背景,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案重视学法,着力培养能力。好的学习方法,能成就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应体现在课前的预习学案中,政治老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应融为一体,并且能做到切合课堂教学实际的预设。因此,一个好的预学方案的设计要能做到通过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处理好多样性。政治课课前预习学案的设计,要做到学生大都能完成任务,因此,材料和题目的综合设计的问题要精巧,密度、难度与梯度不要过大,应把关注全体学生与重视个体差异结合起来,做到层次性和多样性。

二、预习实施要有效果

设计好的预学方案要及时贯彻实施,首先,要求学生要通读政治课教材。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载体,又是联系其他知识的纽带。要利用政治自习课或上课前,让学生按照预学方案的要求,全面仔细通读相关的教材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始终抓住重点,特别是列出的考点重点内容,同时,还要积极思考相关联的学习内容,再通过翻阅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并尽可能的做好方案中的课前练习。

其次,在自修课上可以参加小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以班级以学生座位为单位,以前后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前后左右拼凑在一起,在自习课上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小组讨论,他们在一起研究、探讨疑难问题,交流预习遇到的问题,充分运用各自的学习资料,交流预习心得,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的小组碰到很多难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长汇总交给任课老师,或者问其他小组成员,总之,根据方案要求不折不扣解决好问题这是达到定向预习效果的关键。

三、教师收集反馈问题

及时收集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个过程是教师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了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疑难问题,这样老师在政治教学才能做到“教什么”和“怎么教”,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控制、及时点拨、全力提升提供了保证,也为有效确定教学的起点、难点、重点奠定了基础。

篇5:高三政治预习的知识点

1、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

(1)和平问题

①和平问题的含义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战争的问题。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的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②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A.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时代经过世界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有了现实的可能,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当今世界存在危害和平的因素:

当前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大国仍会侵犯别国的主权。(如伊拉克战争),民族宗教争端,边界领土的争端导致局部冲突(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印巴冲突),国际恐怖活动,贫困毒品问题。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2)发展问题

①发展问题的含义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②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有很大发展,发展的规模速度超越以往的历史。经济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2、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

A.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②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③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A.保障各国平等的享有主权平等与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B.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C.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D.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④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

⑤要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特点:公正、合理

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①两极世界的解体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东解体,打破了美、苏两极对立的格局。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世界形成了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包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

②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③多极化趋势形成的特点:漫长、曲折、充分复杂斗争

④世界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当代国家竞争及其实质

①当代国家既合作又竞争。

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激烈。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A.综合国力的含义: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B.综合国力的内容: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是基础,文化力、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织部分。

C.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2)各国都在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

①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多数国家关系的问题,并以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②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尤其要致力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⑴外交政策的含义

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⑵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⑴基本目标:

①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国和民族的利益。)

②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⑵基本立场: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独立自主的含义: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扞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⑶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 篇章

⑴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规定了我国外交新政策。

②_提出三条外交原则:一,另起炉灶。就是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二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取消一切不平等的条约。三是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③1953---1954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准则。

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_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的论断,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调整,使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

⑵我国主要的外交成就

1964年中法建交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

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签署联合公报。

综合探究中国的和平发展

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和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我们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2.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以下条件决定的:

①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之苦,中国人民最希望和平。

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⑤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开辟了道路

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着增强。

⑦锻造了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

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1)中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篇6: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预习题

13.物价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晴雨表”。作为“晴雨表”的物价,可以反映下列内容( )

①商品的价值 ②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 ④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故物价可以反映价值与供求,①④符合题意。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能通过物价反映出来;物价不能反映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②③不选。

佛山市在未来五年将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全面推行质量强市活动。据此回答14~16题。

14.佛山市之所以重视产品质量,是因为( )

A.人们只注重商品的质量

B.质量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

C.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

D.质量已不再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答案] B

[解析] A、C、D表达本身错误。

15.商品生产者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那就要( )

A.按价值决定的价格出售商品

B.打击同行,争取独占市场

C.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D.在市场上该种商品丰裕的时候出售

[答案] C

[解析] 作为商品的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6.要走名牌发展之路,必须注重产品的质量,因为质量是名牌的决定因素。这说明( )

A.没有质量的产品没有使用价值

B.没有质量的产品没有价值

C.优质的产品才能实现其价值

D.优质的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答案] D

[解析] A、B、C三种说法不准确。

阅读下边漫画。回答17~18题。

17.从漫画可知,大蒜、绿豆、生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 )

A.人为投机炒作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

B.国家纸币购买力的降低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提高

D.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

[答案] A

[解析] 根据漫画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供求影响价格。

18.面对大蒜、绿豆、生姜价格的上涨( )

①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

②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

③生产者可能会扩大其生产规模

④它们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面对大蒜、绿豆、生姜价格的上涨,消费者可能会减少需求,但因为它们基本上属于生活必需品,所以需求量不会大幅度减少,排除④。

19.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利用信用卡的投资功能来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的“负翁”悄然出现。对于“负翁”现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不应透支消费

B.只要不超出偿还能力,可以透支消费

C.透支消费有风险,应尽可能地减少

D.透支消费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应予以规范

[答案] B

[解析] 对透支消费要辩证看待:只要不超出偿还能力就可以,否则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20.受吃碘盐可以防核辐射的传言误导,在某超市,众人争相抢购食盐,唯有一个老太太镇定自若在一旁选购其他商品,并不时摇头嘲笑。旁人上前问她为什么不抢,老太太答:“‘非典’那年抢购的还没吃完……”这一笑话启示我们,消费者应( )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减少消费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许多人争相抢购食盐,以及老太太“非典”时期抢购食盐,充分说明他们在消费上受传言误导,盲目从众。

21.据南京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性消费支出逐年增大,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

①是由收入增加引起的

②表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减少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④表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材料看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①③符合题意,应入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应变小,故取②舍④。因此,答案选C。

目前不少推销各种保健仪器的公司都盯紧了老年人,以免费体验、免费试用的方法,博取老年人的信任和欢心,进而向老年人推销各类“天价”保健仪器。而一些渴望长命百岁的老人因此盲目买“保健”。据此回答22~23题。

22.商家利用的是老年人的( )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答案] A

[解析] 这些老年人的消费明显是在别人带动下进行的,所以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3.为减少这种情况,老年人应该( )

A.避免自己单独购物 B.避免跟风随大流

C.坚持适度消费 D.学会自立自强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老人们应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24.下面漫画中年轻人和老年人对“打包”产生分歧的原因是( )

A.消费结构的变化 B.消费观念的差异

C.生活水平的不同 D.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漫画中年轻人认为“打包”是小气的表现,而老年人认为年轻人婚宴剩下太多饭菜是大手大脚的表现,这说明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不同,B正确。漫画没有体现两者的生活水平,也没有体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变化,A、C、D不符合题意。

25.漫画《三多一少》告诫人们应坚持( )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答案] B

篇7:高中政治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搞好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其次要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

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课后需要及时巩固复习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及时巩固复习是高中政治学习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目前的新授课,我们学生自己复习的形式主要是日常复习和阶段复习。其中日常复习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复习形式和方法。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熟记以后,一小时忘56%,两天忘16&,六天忘3%,就是说第一次重复最重要,当天学过的内容一定要进行及时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及时巩固增强记忆的效果。

否则,日积月累,不会的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基础差,以后很难再补,所以当天讲过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巩固,搞好日常复习。其次是阶段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可以按照笔记把知识编制成简明扼要具体直观的图表,实现知识的系统性。总之通过日常复习和阶段复习就能实现局部到整体,整体到局部知识的相互转化。

名词概念如何准确理解

(1)主干成分:“联系是关系”。简单地说,联系就是关系。这种“化繁为简”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要义。

(2)第一修饰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联系。也就是说,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关系”都是“联系”,只有那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才是“联系”。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内涵。

篇8:初中政治预习

但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预习又往往被学生所忽视, 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课前预习没有必要, 反正老师上课时要讲, 上课时专心听课就行了, 何必事先白费力气;部分学生即使意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由于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方法和技巧疏于指导, 学生的预习方法过于单调, 把预习简单地理解为对课本的通读和浏览, 只是停留于查生字、找疑惑的层次上, 预习效率较低。根据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可读性和趣味性强的特点, 只要教师注重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 向学生传授行之有效的预习技巧, 就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 对学生预习方法和技巧指导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并收到不错的效果, 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课预习效率有一定的帮助。

一、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中新的概念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 都以一系列的概念作为其各种命题及其原理、规律的组成因素, 都以一系列的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依据。要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 就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的一系列概念, 否则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原理和规律。因此, 理解和掌握好预习内容的新概念是预习活动的一个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新概念要求做到:首先在对概念进行“缩写”和“扩写”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概念。所谓对概念进行“缩写”就是对概念划分句子成分, 以主谓宾形式加以简化, 比如在学习掌握“政党”概念时, 把“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 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为目标的政治组织”从总体上来把握为“政党是一种政治组织”, 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概念缩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逐层分析其含义。“政党”包含三层含义:1.政党是一种社会政治组织。2.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组织, 它是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而建立的政治组织。3.这一政治组织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的属于一定阶级阶层的政党。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概念扩写”, 也就是全面地把握概念的内涵。

其次把预习中遇到的新概念与学过的相近、相关、相反、易混的概念加以比较掌握。比如:“国家机关”与“国家机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中常常出现的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 只有对这些基本概念加以比较区别, 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 才能进行准确的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

二、找出预习内容中的关键词

所谓“关键词”, 就是指课文教材中寓意深刻, 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如:关键、本质、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本质等等, 就属于“关键词”。抓住关键性词语是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 大多数重大的结论、观点、理论都与这些关键词相关联。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 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关键词”是思想政治测试题目的题眼, 准确理解和掌握“关键词”也是我们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的关键。所以要求学生预习时在课本上对关键词画上线、圈、勾等着重号, 或用彩色笔把关键词加以突出。

三、找出教材中重要知识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论并加以问题化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 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 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 就会失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作出更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综观近年文综测试的政治试题, 都很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高考的题目每年都在不断地变化, 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灵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命题思路一直没有变化。“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夯实基础才是根本。因此, 预习时要着重理解和识记基本知识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论, 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 并把与之相关、相似、相近的知识点加以比较掌握。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论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形式加以问题化。“是什么”一般包含概念或含义、本质内容、特点等;“为什么”一般包含地位、作用或者意义、重要性、现状、影响等;“怎么样”一般包含措施、途径等。比如对现行高中教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框题进行预习时, 要理解和掌握“农业的分类”、“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的现状”、“我国农业的出路 (发展高产、优质、高产农业) ”等这些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在这基础上把这些知识点进行问题化, 如:“农业是如何分类的”、“农业的地位如何”或“为什么要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农业的现状如何”、“如何改变我国农业的现状”或“怎样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等问题。而这些知识点正是这一框题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四、找出预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每一章节中起关键作用和主要作用的知识内容和问题, 它往往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较高的社会价值的内容和问题。教学重点是学科教学的目标, 也是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 所以学生在每一章节的预习中要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预习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以掌握、难以理解的知识和不易解决的问题。预习中把新课内容中的难点找出, 这是预习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传授知识和解决疑惑的过程, 只有找出难点, 才能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有针对性地听课, 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 才能更好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归纳所预习的每一个框题的知识结构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 依次列出各章节的预习提纲 (即知识结构) 。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 形成了知识网络, 从而更加系统化、序列化。这一环节师生可共同进行, 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

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预习中要做到学科知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性的学科, 它反映国家的意志, 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因此在预习中自己可以尝试用课本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去分析和评价重大的热点问题, 这样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人在指导学生预习活动中采取的一些有益尝试, 对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有一定的帮助。而要把这些预习方法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首先教会学生基本的预习方法、技能。然后在课前设置预习提纲, 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有目的有方向地尝试预习。最后让学生按照上述的预习方法和要求自主写出课文知识提纲、归纳出知识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篇9:预习让政治课堂更高效

一、预习的必要性及误区

学生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效率。预习在整个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预习既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会使自学能力明显增强,使学习主动、高效。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事半功倍。预习也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非常被动,课堂效率就降低了,久而久之,学生对政治学科也没了兴趣。但是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不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学生可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效率。因此,须养成预习的习惯,否则上课吃力,抓不住重点,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后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课,岂不是得不偿失。

此外,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预习不等同于提前学习,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给高效率听课作好铺垫,因此不必耗费大量精力时间彻底搞清一切,很多学生在试图养成预习习惯的开始往往出现此类情况,以至不堪重负很快放弃。二是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听讲,万不可因为预习过后对课本知识有一定了解就洋洋得意、松心懈怠,否则与舍本逐末无二。

二、有效预习的策略

自从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我们一直面临着一个难题:怎样才能让学生的预习变得有效,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针对学生往往忽视预习这一环节,课前根本没预习这一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政治教学经验认为,要想让预习落到实处并真正发挥作用,可以尝试把预习的时间安排在课堂上。这从政治课程的实际来讲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由于政治课一框内容较少并相对简单。具体操作如下:

1.明确预习任务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不是看看书而已,还要考虑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可以吗?”“新学的知识和之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可能大部分老师都这样说过:“同学们,下堂课我们将学习××内容,请同学们预习一下。”其实,这样的预习布置是无效的。因为预习的任务是模糊的,所以预习的过程是不可监控的,预习的效果也是不可测量的。有效的预习应该要有明确的任务,即学生们看教材内容时应带着哪几个问题利用几分钟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完成,而这几个问题的设置要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密相连。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好了。在此需特别注意,教师只需安排预习的具体时间及设置具体的问题,而寻找答案的任务可以选择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的方法由学生完成。这一举措可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观察学生表现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学生有较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加以鼓励;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小结。在课内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准备,并逐渐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

3.预习效果评价

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不一定知道学生的预习效果,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得很认真,却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对预习失去了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一定要有检查有评价,为了能够调动学生认真预习,保证预习质量。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改变教学观念,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利用好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搭建平台,教师不要急着去说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试着说,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即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只在学生疑难处讲解,避免无效教学,提高预习质量及课堂教学效率。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从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充分重视预习,合理利用预习,使预习成为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客服经理的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五年级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试题(青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