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2024-07-08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共10篇)

篇1:《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节约粮食开始》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2013—2014年度)

课题主持人:梁文意

课题组成员:林朝芬 谢美兰

2013年6月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才干并激发其创造才能。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和运用能力。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认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认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只有理解、鉴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有针对性。由此可见,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针对课题研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大量实践性的工作,使课题研究顺利推进,达到了课题初预定的目标。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我们始终认为,搞课题研究,扎扎实实进行实践固然重要,但在研究过程中,合理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不断充实调整研究思路则更为关键。

1、采取了相应措施,促使教师加强学习。除组织学习、研讨外,还要求每个教师进行自学、实践。从课题的开始研究到现在,我们紧紧围绕课题研究,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开展教学实验。

2、通过课堂实践和理论学习,具体分析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教师从根本上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3、大胆实践,优化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形式上要多样,合理运用。

二、主要措施。

1、课题组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工作,期初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着重于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步骤等方面的指导。

2、学期初课题组组长制订本组课题研究计划,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本学年度课题组活动计划和要求。

3、认真学习相关研究成果,搜索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增强研究意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施研究,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

4、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课题组将按计划在本学期组织两次交流研讨活动(在第九周星期二的组内展示课《触摸春天》,由谢美兰级长执教;在第十四周星期二的学校展示课《太阳》,由梁文意老师执教。)围绕“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好集体备课,做到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

5、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每人每学期都能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注意收集研究成果。

6、期末负责的教师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主持人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7、加强与镇、校主抓课题研究的领导的联系,及时求得他们的帮助与指导。

三、主要成效。

1、查找问题的意识增强了,通过搜集资料和讨论交流分析,找到了教师在阅读教学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如阅读教学的指导机械、流于形式等问题,及学生在阅读中没能抓住中心问题去进行阅读等。

2、应用现代化教育媒体的意识增强了。在教学中积极地运用现代化教育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使之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使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去探索,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全镇教师的目标。课题组成员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上示范课,在运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效果不错,但由于此课题研究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和方法可依,只能靠我们不断探索去完成实验。

3、教师向名师学习的意识增强了。课题组组织教师观看了特级教师窦桂梅《秋 天的怀念》课堂教学视频、王崧舟老师《一夜的工作》课堂教学视频,教师观看后都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利用教研活动进行了集体交流,这项活动对于提高教师的朗读教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教师对名师风采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教师自发的在家里去看名师课堂教学视频,并及时做好笔记,在课题研讨中进行交流。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师研究水平还需要切实提高。它不仅要求任课教师熟悉教材,对教材的深度、广度要把握得很好,而且要求任课教师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接受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和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善于不断的学习与总结,能达到这种要求的教师比例较小,必然对课题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2、阅读教学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阅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阅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

3、学生阅读的面窄。不管是检查性的阅读,还是教学的阅读分析,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练习的现状。

五、今后课题研究工作的思考。

1、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做到阅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3、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评价。

4、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力水平需要提高,为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上课前必须深入备课、熟读课文,打有准备之仗。

本阶段,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是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教师针对个别差异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不断地创新实践,不断地努力。

篇2:《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2013—2014)

课题主持人:梁文意

课题组成员:林朝芬 谢美兰

2013年6月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才干并激发其创造才能。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和运用能力。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认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认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只有理解、鉴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有针对性。由此可见,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针对课题研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大量实践性的工作,使课题研究顺利推进,达到了课题初预定的目标。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我们始终认为,搞课题研究,扎扎实实进行实践固然重要,但在研究过程中,合理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不断充实调整研究思路则更为关键。

1、采取了相应措施,促使教师加强学习。除组织学习、研讨外,还要求每个教师进行自学、实践。从课题的开始研究到现在,我们紧紧围绕课题研究,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开展教学实验。

2、通过课堂实践和理论学习,具体分析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教师从根本上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3、大胆实践,优化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形式上要多样,合理运用。

二、主要措施。

1、课题组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工作,期初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着重于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步骤等方面的指导。

2、学期初课题组组长制订本组课题研究计划,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本学课题组活动计划和要求。

3、认真学习相关研究成果,搜索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增强研究意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施研究,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

4、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课题组将按计划在本学期组织两次交流研讨活动(在第九周星期二的组内展示课《触摸春天》,由谢美兰级长执教;在第十四周星期二的学校展示课《太阳》,由梁文意老师执教。)围绕“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好集体备课,做到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

5、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每人每学期都能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注意收集研究成果。

6、期末负责的教师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主持人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7、加强与镇、校主抓课题研究的领导的联系,及时求得他们的帮助与指导。

三、主要成效。

1、查找问题的意识增强了,通过搜集资料和讨论交流分析,找到了教师在阅读教学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如阅读教学的指导机械、流于形式等问题,及学生在阅读中没能抓住中心问题去进行阅读等。

2、应用现代化教育媒体的意识增强了。在教学中积极地运用现代化教育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使之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使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去探索,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全镇教师的目标。课题组成员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上示范课,在运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效果不错,但由于此课题研究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和方法可依,只能靠我们不断探索去完成实验。

3、教师向名师学习的意识增强了。课题组组织教师观看了特级教师窦桂梅《秋 天的怀念》课堂教学视频、王崧舟老师《一夜的工作》课堂教学视频,教师观看后都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利用教研活动进行了集体交流,这项活动对于提高教师的朗读教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教师对名师风采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教师自发的在家里去看名师课堂教学视频,并及时做好笔记,在课题研讨中进行交流。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师研究水平还需要切实提高。它不仅要求任课教师熟悉教材,对教材的深度、广度要把握得很好,而且要求任课教师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接受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和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善于不断的学习与总结,能达到这种要求的教师比例较小,必然对课题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2、阅读教学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阅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阅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

3、学生阅读的面窄。不管是检查性的阅读,还是教学的阅读分析,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练习的现状。

五、今后课题研究工作的思考。

1、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做到阅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3、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评价。

4、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力水平需要提高,为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上课前必须深入备课、熟读课文,打有准备之仗。

篇3:《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一一、试题具体情况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分级目标中描述到:“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刊、杂志, 克服生词障碍, 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能力: (1) 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 理解故事的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 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 (5)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依据课标, 在具体的试题命制过程中, 各市都能够尽最大可能地体现课标的要求, 针对不同目的设置不同的试题题型, 如:考查事实细节, 主旨大意, 推理判断, 语义猜测, 作者意图, 少数市地还利用脑思维图 (mind map) 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篇章结构的理解和构建能力。

(一) 命题形式

阅读理解基本上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考查形式, 体现了多样化的原则, 主要题型有:1.选择题;2.简单回答问题;3.短文填空:分为半开放和不开放填空;4.句子还原或排序;5.综合阅读;6.判断正误等等。下面我们来看具体题型。

1. 选择题。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数篇短文, 然后选择与短文内容相符的选项。所设问题通常都是紧扣短文内容, 既会涉及短文中的细节内容, 如短文中某个词的含义, 文中出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又会涉及短语的主旨、大意和标题等, 旨在考查考生们的理解、推理、判断、捕捉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型是每个市每年必考的题型, 而且一般所占分数的比例加大, 绝大多数的市地选择题篇数一般都达4~5篇。通常情况下, 一些考查细节的试题从难度上看相对简单, 是主要拿分点。

2. 简单回答问题。

这类试题一般放置在非选择试题部分, 要求考生阅读文章, 之后对所读文章后所设置的5~10小题进行简单的回答, 这个题型既考查阅读能力, 也考查简单的书面表达能力, 即, 捕捉信息能力、语言概括表达能力以及单词拼写能力。通常阅读文章为2篇。2012年全省有11个市有这个题型。

3. 短文填空。

我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选词填空题、限词填空题和自由填空题。这种题型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 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 还着重考查考生联想、分析、对比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属于中考的难题。

(1) 选词型短文填空:该题型是从一篇短文中抽出若干个单词并打乱顺序放在一个方框内, 有时还会增加2个与文章无关的干扰词。要求考生从中选出适当的单词并用其恰当的形式填写进文章中, 如沈阳市的第五题, 短文填空部分就考查了这两个题型。

(2) 限词型短文填空:该题型是将一篇短文中若干个词抽出并留下该词的第一个字母作为提示和限制, 要求考生根据短文的意思将单词拼写完整, 而且保证全文通顺、流畅, 如鞍山市试题。

(3) 自由型短文填空:这个题型是将一篇短文中若干个词抽出后, 不给任何提示, 完全由考生根据短文的意思, 在每个空格中填入适当的词语, 使短文意思完整。所填的词既要在词义上使短文意思顺理成章, 又要在语法上正确。因此, 这类试题允许有多个正确的答案,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词汇量来选择填写恰当的单词, 这是短文填空试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如大连市59~63小题。

4. 还原或排序。

还原, 一般是在一篇短文中抽出4个或5个句子, 打乱顺序后放在一个方框内, 要求考生将这些句子还原到短文当中, 使文章文理通顺, 意思连贯, 这类阅读理解题的文章一般逻辑性强、段落层次明显, 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排序题型一般是将具有较强逻辑性的文章保留首尾两个段落, 再将中间的4~5个段落打乱顺序, 要求考生将这几个段落按照符合正常逻辑的顺序重新排好顺序, 如沈阳市的50~53小题。这类文章通常也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 是一项区分度很高的题型, 值得提倡。

5. 综合阅读。

这个题型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章、完成文章后一系列的要求, 如:简单的英汉互译, 懂得语法结构, 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和指代意义, 提供替换的单词, 如:同义词或反义词, 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联想想象、抽象概括和正确书写的能力。2012年沈阳、鞍山就有这个题型。

6. 判断正误。

要求在阅读短文的基础上, 判断文后所给句子是否正确。这个类型的阅读理解题所提供的句子一般是给出与原文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几个句子要求鉴别、判断, 来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 这类题型由于效度原因不被多数市地采用, 因为学生即使看不懂文章, 猜对的概率也可以高达50%。

(二) 试题情况

学生四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中的阅读理解能力, 历来是我省各市重点考查的内容, 因此, 大部分都在设置阅读分值时给了相当大的比例, 如沈阳市阅读部分分值高达90分 (总分150分) , 占总分数的60%, 锦州50分 (总分120分) , 占总分数的41.67%, 其他多数市地阅读部分所占比例基本上都超过30%以上, 这也间接说明了平时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分值分布上, 一般是细节题所占分值较多, 个别市地细节题占整个阅读试题的50%左右, 如抚顺、本溪、铁岭、阜新、辽阳、朝阳、盘锦等。

阅读文章涉及到的题材较为丰富, 来源广泛, 内容新颖, 信息量大, 充分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 有故事 (含幽默故事) 、科普知识或常识、社会热点、人物介绍 (含名人轶事) 、风土人情 (含异域文化) 、历史地理等, 比如:有3个市的阅读文章涉及到了美国篮球新星林书豪, 还有关于中国最美女教师的文章。

各种体裁也有充分的体现, 即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均有一定的出现。

二二、阅读教学的建议

(一) 几种能力的培养

1. 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醒学生做到聚精会神, 心无杂念, 同时也应该提醒家长, 以便获得他们的配合。一旦习惯养成, 学生便会持之以恒。

2. 提高视读的速度。

要注意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要扩大视读的广度, 把逐词逐句的点式阅读变成一次扫描一句的线式阅读。

3.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以下两种技巧:

⑴略读 (skimming) :略读的目的是通过扫描迅速掌握主旨大意, 因此, 准确快速地识别关键词语并领会意思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训练方法有:一是识别关键词 (key words) , 通过对关键词的掌握去推断句子内容;二是确定段落的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 通过主题句了解整篇作品的主旨大意;三是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或第一段, 形成对全篇文章内容的预测。同时不要忽视作品的非正文内容:如前言、目录、插图、表格等, 这些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内容, 深化理解。

⑵跳读 (scanning) :主要用来搜索、确定信息, 从而达到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进行跳读时, 学生对于希望获得的信息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即一个具体的问题, 然后带着这个具体的问题去找寻答案。学生应该能够在快速的扫描中捕捉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内容。有时这个信息内容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

4. 阅读时要注意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中词语搭配及句型结构的熟练程度。语感好的人理解能力就强, 视读的速度就快。平时阅读时就要留心词语的搭配和习惯用法, 多加积累, 语感自然就会好起来。教师在阅读文章的选材上也要注意, 尽量选用难度、长度适宜的文章,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尽可能的地道、真实。

(二) 几种答题的应对技巧

1.选择题。

⑴先读短文, 再看题目, 然后逐题作答。若文章较长, 也可以先将文后的问题通览一遍, 然后带着问题读文章, 做到有的放矢。

⑵先做在文中能直接找到依据的细节题, 后做推理判断题和主旨归纳题, 在对语篇有更多领悟的基础上再进行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 把握性会更大些。

⑶对于涉及文章主旨、大意、作者意图及短文标题等选择试题, 虽然短文中没有直接说明, 可纵观全文, 通过短文所提供的材料或联想材料以外的常识, 或按作者的思路进行推理找出答案。

2.简单回答问题。

这种题型属于主观题, 以回答问题来检验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型较为开放。

⑴通读全文, 掌握必要的信息, 按照试题要求回答问题。

⑵正常的试题多数以how, when, where, who, why, how many等开头, 考生就要依据具体要求来回答问题, 不要答非所问, 具体的答语可以是一个单词, 也可以是词组, 或者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⑶最后检查单词的拼写, 虽然这个试题不会像作文那样严格要求书写的准确性, 但是超过一定数量的错误单词也会影响成绩。

3.短文填空。

⑴先将短文读懂, 掌握其大意, 然后再根据词汇和语法知识, 结合短文的意思和句子结构填入适当的单词。对选词型短文填空题, 还要分析所给的单词, 结合上下文逐一选择单词, 并用其恰当形式填空, 有些词要根据需要做相应的词形变化。

⑵仔细分析词类变化和句子结构。

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 要对所填单词的形式进行反复推敲。这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区分和用法, 可数名词的单复数; (2)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3) 形容词和副词的等级变化; (4)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之间的转换以及不定代词的特殊用法; (5) 连词的搭配及正确使用; (6) 根据词根进行词类转换; (7) 非谓语动词的用法; (8) 状语从句, 尤其是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以及宾语从句的时态使用。

⑶仔细核实所填词语是否符合要求。

把词语全部填完之后, 要仔细核实所填单词的拼写是否正确、大小写是否恰当、动词时态和语态是否使用正确、句子结构是否合理、句子是否通顺、全文是否连贯。

4.还原或排序。

⑴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 把握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行文关系和逻辑关系。注意一些连词在此时的作用。如:空格后出现了so (所以) , 那么前面就应该是表示原因的陈述了。

⑵找到突破口, 先还原位置比较明显的句子, 然后把其余的句子逐一归回原文。对于模棱两可的句子, 可试着归回原文, 反复诵读上下文, 判断其位置是否恰当。

⑶将所有句子都还原回短文后, 再次通读全文, 检查文理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

5. 综合阅读。

⑴先阅读短文或图表, 理解短文主旨或图表意思, 再完成任务;或先熟悉任务再通过读短文或把握图表意思, 然后完成任务。

⑵所填的词需先定词义, 后定词形。用以回答问题的句子必须语法正确, 意思恰当, 不可答非所问。

6. 判断正误。

篇4:培养小学阶段英语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兴趣

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在于老师的不断指导和培养,而不是先天就有的,这需要老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选的阅读材料要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要生动、有趣、吸引人,由易到难,生词量适中,还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读书的快乐,为了让他们都能够完成阅读任务,老师还可以根据同学们自己的经历,编写一些小故事,提前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然后告诉他们说第二天要展示他们阅读的内容,回答所设问题,并且还要选出前几名奖小红花。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激情,又在他们不知不觉间设置了竞争机制,还有针对阅读内容的简单考核;每周一总结,对表现好的予以奖励,中间的予以鼓励,对成绩靠后的同学只要有进步就大奖加鼓励,这样的阅读活动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会踊跃参加,久而久之,阅读兴趣越来越浓,阅读习惯也逐渐养成。

二、授之以渔,传授正确阅读方法

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选择阅读材料,可以控制阅读内容和难度,但在同学们有了阅读兴趣之后,他们就会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老师就不能控制内容和难度了。此时正是老师对他们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最佳时机。下面是小学生在英语阅读时应该掌握的几种方法:

1.不停顿。在阅读时,尽量一次性读完整篇,不要中途停顿,这样的阅读有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整体把握,也有利于对学生专心程度的培养。

2.默读。阅读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让他们背诵所读内容,所以,不要用手或笔指着单词逐词逐句地读,那样会降低阅读速度,又不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意思的理解和把握。

3.不查生词。因为这种阅读不是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某个单词的准确用法,而是对文章意思的理解。试想一下,我们在看中文小说时,是不是每一个字都认识?不认识的字是否耽误我们对内容的理解?因此,让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的大意即可。比如:“Tom and his mother are walking in King’s Road.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street and it is very noisy and crowded.”文中单词“noisy and crowded”学生没有学过,但可以根据文中“Road”和“many people”猜出这两个单词分别是“喧闹”和 “拥挤”的意思。

4.抓重要信息。这一点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必须学会掌握what,where,why,when,who,how等这些词,然后根据这些词寻找相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方法等信息,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准确掌握作者意图。

5.注意一词多义。不要墨守成规,仅仅记住所学单词的某一个意思,要学会在文章中理解词汇的准确意思。例如,词组look out,本意是“向外看”,但在下文中 …When Jone saw the car coming to Jack, she cried: “LOOK OUT! The car is coming.”…如果当作“向外看”显然是不合适的,根据上下文,该词组应该是 “当心”之意。老师应该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并且多加引导,时间长了,学生们就会习惯从上下文中理解了。

三、开展多样化英语活动,促进广泛阅读

篇5:《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白桦中心校课题组

2007.1

1一、课题研究价值:

课题中的“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知文本语言符号,把握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它不仅单指语文学科,也包括其它学科。也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或者是默读,能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去理解文本材料,从而达到培养语感,丰富积累,深入体验,拓展思维空间,增加阅读量,提高读的质量的能力。课题研究中读的能力是学生对各学科介入的前提,是感受、认识、理解的基础。

二、课题进展情况:

由于目前实验还在准备阶段和初步探索阶段,我们所做的工作还很有限。主要有:

1、理论学习:为了保证实验尽量少走弯路,课题组全体成员达成共识: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使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科学的教学理论有机结合。为此,我们重点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又根据个人实际需要,开展教师自学活动。

2、调查和观察:为了掌握实验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进行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读的习惯、阅读基础的问卷调查,发现:

一、读时,学生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没有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二、对已学过的阅读方法没有很好的掌握运用;

三、学生课外读书的量太少。

3、研讨和实践:在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初步的探索:首先,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使学生从小做起,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乐读。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读的内容,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于课余。从课前预习、课堂内外、评价激励三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具体过程如下:

(1)鼓励学生课前预习,着重字词的落实,在读的过程中重圈点,利用工具书扫清词语障碍,要求“不动手不读书”;

(2)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①课内教给读书方法,利用灵活多样的手法,特别是语言激励学生读的兴趣,层层设问引导,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逐步养成带问题读书、思考读书的好习惯。

②注重引导在学生课外读,如:引导低年级学生认读街道上的标语、广告及电视字幕等;学校或班级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经常组织朗读比赛;建立班级图书角;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及已有的阅读基础为学生设立所读书目等,人人都有读的机会,人人都能根据自身水平科学地提高读的能力。

③读的深化——理解能力的培养,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主体尝试读——讨论交

流读——启发点拨读——归纳总结读——应用深化读——总结读法学会读。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学生以激励,并与家长联系让其给予鼓励,学生在赞许与自信中学会读。

(3)组织研讨课,进行交流探讨,促进课题研究的进程。

4、参与情况:所有课题组的教师全员参与,主动性很高,既能全面合作,又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探索出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的指导方法。

三、课题研究初步解决的问题:

1、实验前诊断:掌握了实验前有关学生读的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实验的进一步研究和日后对实验进行有效监控提供了基本的参数;

2、初步具有读的兴趣:学生逐步从“让他读”向“他要读、乐读”转变;

3、学生初步会读:学生初步具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初步掌握了认读、朗读、默读的方法,理解能力稍有提高。

四、取得的成绩:

(1)学生读的兴趣得到一定的提高:能够对课内、外读物产生兴趣,并积极进行阅读;

(2)读的速度逐渐加快:多数学生能正确、有速度的读文本;

(3)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不少学生由以前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转向真走进文本,体会文本,与文本对话,在大致了解了文本中的内容基础上,分析,解决文本中的问题;

(4)阅读面的增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视野的扩大,开始初步懂得:读就是认知的过程;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学好各学科所必备的能力;

(5)教师们在实践活动中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育个案记录下来,有多篇相关论文、案例及反思在省、地、区级获奖。

五、遇到的困难:

我们的实验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同时还遇到很多一时无法解决的困难,如:

(1)虽然实验开展以来,不少学生读的习惯和方法已有不少的改善,但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素质不同,学生的读的现状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我们感到,对于少部分不自觉的学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进行有效的监控;

(2)由于我校地处偏远、科研资金投入有限,上级教研理论指导过少,理论指导书籍严重不足,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少,课题研究工作容易限于本校之中,研究速度难于提高;

(3)教师的理论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4)要使实验健康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制度,而目前现行的评价方法和制度还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课题落实后,根据已取得的经验和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经过分析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构想和安排有了一个更明确的思路。现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阐述如下:

1、在后一段时间的课题实践中,我们将把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作为探索的重点,逐渐让学生养成自觉读,不动笔不动脑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从宏观上调解好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读书的关系、时间分配、精力分配。以期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建立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制度,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篇6:《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准备阶段小结

一、工作回顾:

1、组建研究队伍。

2、确立课题、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3、加强教师培训和理论学习。

4、积累研究资料。

作好本阶段工作小结,作好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二、阶段性成果:

1、拟定、修改并完善了子课题论证报告、课题研究方案和本阶段工作计划。

2、组建了课题指导和研究小组。

3、制定了实验相关奖惩制度和落实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分工,明确各自工作职责。

4、召开了实验教师会,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深入了解课题研究,让实验教师明确了实验的相关要求。

5、本阶段完成后,作好了本阶段工作小结,作好了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三、问题和不足:

1、虽然实行了责任制,但落实得不是特别好,个别研究人员的研究主动性不强。

2、部分教师心存疑虑,支持配合不够。

3、课题组的指导人员对课题实验工作指导不够。

四、改进建议

1、加强实验教师的学习研究,提高实验能力。要求实验教师加强学习课题相关理论,提高课题实验的能力。

2、反复修改方案,精益求精,尽快形成定案。

3、加强课题指导人员对实验教师的指导,对实验过程的跟踪管理。

篇7:《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阶段小结

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目的是要让我们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我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经过组织大家一段时间的研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寻找有效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通过这一学期的实践探索,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后,我们首先进行了学生倾听现状的调查,从学生、老师、家长三方进行摸底。从现状调查中我发现学生、老师、家长都对学习要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了认识,但是对怎样提高倾听的有效性做的不够到位,具体集中在:(1)有的不喜欢倾听。(2)一部分学生不会倾听,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可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倾听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想办法关注学生的倾听效果,平时注意要从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会听” ;

2、督促学生“善听” ;

3、促进学生--“乐听”。

基于以上的一些思考,于是展开了我的实践。在调查分析、深入思考之后,我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提高倾听能力。

1、营造倾听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我每天我都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学,让所学内容或所采用的形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里会乐于倾听他人。

2、加强专项训练

在教学中,我注重专项训练结合,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教给学生如何倾听老师的提问,如何倾听同学的回答,如何倾听小组合作的具体要求,通过听说结合,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3、注重恰当评价 我将每位同学的倾听表现记录下来,注重恰当评价,开展“倾听小明星”、“倾听明星组”评比活动。一学期下来,纵观学生的倾听情况,变化非常的大:

(1)课堂上,学生能基本做到倾听同学回答问题,并认真去思考。(2)克服了学生上课不认真倾听的不良习惯。(3)激发了学生倾听的兴趣,变被动倾听为主动倾听。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以上的成就,但还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1、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通过研究可以看出还是有部分学生没能很好地进行倾听,因此,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还应继续改进。

2、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每天不间断进行有意识的训练,需要持之以恒。但仍然有部分学生缺乏恒心,在教学过程中仍要注意采取多种有效的激励策略,不断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持之以恒的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篇8:《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教育的方式不断引起社会的关注, 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 但是, 目前来看, 我国高等教育的全能型人才比较短缺, 这种现象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 改善这种情况迫不及待, 很多学校开始在毕业论文阶段对学生的能力进一步的进行培养, 来促使高校的毕业生能够更好的面对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 使得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对毕业论文阶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

1 毕业论文阶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 对于人才又有了一种新的定义, 不仅仅是通过文凭来评价一个人的整体能力和素质, 更加注重关心人才的综合能力, 就目前来看,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现代社会更加需要一些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全能型创新人才, 因此, 很多学校利用学生毕业论文的阶段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培养, 但是目前来看, 我国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起步比较晚, 各方面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 我国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比较晚, 并且一开始对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的培养并不注意, 目前也有很多学校, 在毕业论文阶段, 只是单纯的完成学业, 为自己的大学时光画上一个句点, 并没有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 还有的学校开始注重在毕业论文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 但是培养的模式单一, 还有的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甚至还有的学校在毕业论文阶段培养的方面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 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的进一步学习。面对目前的这种情况, 各个高校应该积极地利用毕业论文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2 在毕业论文阶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不足之处

2.1 培养模式单一

在毕业论文阶段, 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单一严重影响了, 学生们在毕业论文阶段整体素质的发展, 就目前来看, 我国一些学校, 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 主要是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 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只是朝着一个目标发展, 培养的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并且, 在毕业论文阶段对学生的培养也比较单一, 只是一味的希望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再加上学校和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高校之间的攀比情况越来越严重, 但是, 这些学校忘记了培养学生成为人才的初心, 忘记了原本的目的, 只是单纯的为了使得学生更加的快速融入社会, 能够成为服务于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来对学生们进行培养, 并没有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对学生们进行培养, 好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成长同样重要, 除了要重视提升其专业技能外, 还要有效提升这些学生的其他素养, 其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思想, 充分的利用毕业论文阶段来提高进一步提学生的整体素质。

2.2 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在毕业论文阶段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的培养, 就目前来看, 随着我国对外联系的日益密切, 加上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 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 我国的一些高校, 虽然把建设学校的工作重心向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提高学生们的素质上来, 但是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比较滞后, 不能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不能给孩子们更好地学习环境来促进他们更加进步, 使得孩子们, 不能在更加优秀的教师团队的带领下学习知识, 这种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发展, 一个好的老师, 是在对一个学生的一生都是有帮助的, 一个好的教师的教育对学生们从学生现在学习、生活甚至到将来求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 各大想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本科高校, 解决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刻不容缓, 应该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得在毕业论文阶段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能力。

2.3 在毕业论文阶段培养的方面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毕业论文阶段的培养, 对学生们的学习非常重要, 并且,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习是每个人的本能,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学习, 学习之旅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旅程, 在不断学习中使得我们获得生活的经验, 并且不断增加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经验, 使自己在处理事情时的方法、行为更加合适、得体。就目前来看, 一所学校在同一个院系中, 不相同的两个专业的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之间并没区别出专业间的不同, 并没有体现专业的特色, 并且, 相同的课程对不同的专业来说, 并没有起到什么明显的作用, 学校针对不同的系别不同的专业, 开设的实践课程也比较少, 只是在一遍一遍的讲授理论的相关知识, 没有亮点不能吸引同学们的眼球, 也不能促进同学们的积极性, 对学生培养创新性这一点严重短缺, 就相当于一所高校教育中的短板, 影响着整个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和学校和对未来的规划, 在毕业论文阶段的培养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 使得高校的毕业生不能更好的面对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 不能使得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4 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规划自己的未来, 对我们的意义深刻, 因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 应该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不是每一人都可以在大学殿堂里度过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日子。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也许就一次, 不把握好, 将来自己一定回追悔莫及。有了目标, 才会有动力。学校在组织学生们进行实践活动, 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时候, 有好多同学并不对这些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行珍惜, 肆意的挥霍着青春, 挥霍着自己的大学时光, 面对这些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学校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 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 可以端正学生们学习态度的原因, 主要是兴趣和认识, 对某一件事物产生良好的兴趣, 就会更加努力的去做, 因此, 应该提高同学们在毕业论文阶段学习的意识, 提高自己的能力。

3 在毕业论文阶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措施

3.1 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理念

在毕业论文阶段对学生的进一步培养过程中, 我国一些高校, 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 主要是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 服务于社会的新型人才, 但是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区特点, 不能以单一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 应该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理念, 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对学生们进行培养, 并且,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 不仅仅是通过笔试的来评价一个人的整体能力和素质, 要更加注重关心人才的综合能力, 目前来看, 学校和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高校之间的攀比情况越来越严重, 各个高校只是以尽快融入社会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培养, 并没有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对学生们进行培养, 好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成长同样重要, 除了要重视提升其专业技能外, 还要有效提升这些学生的其他素养, 并且, 通过科学合理的培养理念, 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明确毕业论文阶段的培养目标

要想在毕业论文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 就要明确培养目标,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成为人才, 成为精英来为祖国为社会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 学校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培养模式, 就目前来看, 一所学校在同一个院系中, 不相同的两个专业的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之间并没区别出专业间的不同, 并没有体现专业的特色, 并且, 相同的课程对不同的专业来说, 并没有起到什么明显的作用, 教学校应该设置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供同学们选择, 让学生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 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感受社会激烈的竞争, 从而促进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要明确在毕业论文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不同的学校, 不同的环境来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 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对学生们进行培养, 好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成长同样重要, 除了要重视提升其专业技能外, 还要有效提升这些学生的其他素养, 其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思想, 能够有效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陶冶学生的情操。给予他们更多知识, 让他们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大环境中, 融入社会, 来促使高校的毕业生能够更好的面对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 使得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3 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我们现在身为大学生, 应该珍惜毕业论文阶段的学习, 目前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 还有好多人因为贫穷, 不能踏入大学的校门, 并不是每一人都可以在大学殿堂里度过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日子。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也许就一次, 不把握好, 等自己老了才后悔就晚了, 书不要等到用的时候才感觉自己读的少, 不要年轻的时候不努力, 等老了才后悔, 就已经没有用了。面对这种情况, 学生要提高自己对毕业论文阶段的重视程度, 从而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

4 总结

在这个全新的21世纪, 是一个以经济和科技的力量为主宰的时代,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 因此, 对学生的培养, 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越来越重要, 但是, 目前来看我国的各个高校开始重视在毕业论文时期对学生进行培养, 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培养模式单一、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等, 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通过研究后提出了几点策略: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理念、明确毕业论文阶段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阶段的重视程度, 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好的利用毕业论文阶段的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摘要:近年来,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 使得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就目前来看, 我国对高等教育的建设不断发展, 并且, 朝着面向大众的步伐前进, 各个学校逐渐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开始重视, 很多学校都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提高学生们的素质上来, 并且,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各个学校在毕业论文阶段对学生的能力进一步的进行培养, 来促进孩子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积累的竞争环境中。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贵元, 刘乐承, 吴强盛.提高农林院校学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农学卷) , 2009 (04) .

[2]白洪金, 张金美, 周志宏.突出以实物成果为形式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3) .

[3]许琦, 严金龙, 丁成, 孙浩, 方海林.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06 (04) .

[4]黄满湘.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浅谈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与科研相结合[J].煤炭高等教育, 1999 (04) .

篇9:《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关键词】英语 阅读 中学生

一、背景

《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对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指出“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教师把主要的精力致力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忽略了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训练,导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停留在表面意义的阅读教学,没有让学生了解字里行间的深层意义。第二,教师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导致学生理解能力缺乏逻辑性。第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合理使用,浪费较多的教学时间,效果却不太好。第四,阅读变成知识点的讲解,缺少阅读技能的传授。第五,重视教学材料的分析,忽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第二语言的学习方法,而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迅速了解文章主旨,文章的文化背景以及文章内在意思。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才能快速而又准确地阅读,从而才能不断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和高考都对中学生的英语能力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学生要能够理解阅读文章里的大概意义,根据文章的细节,推断文章的内在意义;根据文章所提供信息,把握文章逻辑结构;根据文章内容,推测作者态度。

第一,注重文化。英语阅读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既要对语言文字有熟悉的掌握,也要对文章的文化背景有深刻的了解。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模式,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因此,除了教学生词语和句型结构之外,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国外的文化。饮食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是对语言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对文化背景掌握的越充分,对文章的了解也就更充分,进而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

第二,辩证的看待理解与速度的关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阅读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阅读的速度才会有很大的提高。速度的练习需要学生对阅读方法有一定的掌握,对词汇有充足的储备,对阅读策略有一定的了解。作为英语老师,在教学设计当中更应该侧重学生基本功的传授,循循渐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只有打好阅读的基础,结合阅读的相关技能,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才会提高。

第三,传授学生阅读技巧。英语教学过程是英语听说读写译教学的汇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英语阅读技能,快速获取文章主旨。其次,教师要根据题材的内容,提供多种阅读主题,适合学生兴趣的发展。传授不同的阅读技能,比如,快速阅读找出文章大概意思。仔细阅读找出文中具体细节。综合阅读整理出文章主要框架等等。最后,阅读技能根据文章题材有关系,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能够根据文章的意思,猜测不熟悉或者不认识的单词的意思。尤其是重点词汇的了解,关系到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可以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推测出文章所要表述的内容。

第四,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够把文章所有的不认识的单词都熟悉,所以遇到生词时,思维和逻辑都会受到影响,导致文章分析不到位。在阅读之前喜欢查字典,而不是根据整篇文章的上下文去推测生词的意义。因此,导致学生遇到生词阅读速度就立刻降下来,长期如此,阅读水平就受到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喜欢边画边读,作为阅读课程,主要是发挥眼睛的作用,在静静的阅读之中,领会文章的核心要义。因此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是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的重要措施。

第五,开设泛读课。外语的学习需要长期的阅读,只有当信息输入达到一定的量了,阅读者的水平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在阅读课程中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的内容变得广泛,不要求学生对每一篇文章都能全部理解,但是要能够掌握主要的信息。因此开设泛读课是扩大学生阅读量的重要措施。也是让学生把阅读策略用到具体的阅读中的重要体现。学生阅读的内容变得丰富了,自然而然阅读方法也得到了巩固。一方面,学生学的语法,词汇等都用到了实处;另外一方面,阅读的兴趣也得到了较大的激发。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当代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从第二语言学习者自身需要出发,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规律与动机,综合英语阅读中需要的听说读写译以及阅读策略的运用,从重视跨文化教育、理解与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开设泛读课几个方面综合探讨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魏邦建.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篇10:《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新林区碧洲小学于新霞

一、课题进展情况

自课题开题以来到现在,我们全组教师进行初步实施研究阶段,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我们已初具规模,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完善.各位教师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们能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大型赛课,如成功课堂教学竞赛,达标课,通过亲自参赛和广泛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参加教学论坛,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我们课堂教学即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在实施中,我们能不断修改其中不完善的评价细则,并制成册.其具体研究内容为:

1、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结合实验原则和实验目标,拟定研究计划,实验教师完成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主要围绕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具体做法等).2、主要研究以下两个内容:(1)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等.(2)初步建立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实验、探讨、总结,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仍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教师的“导”必须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学现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变革以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以知识教学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一改过去教师一统课堂、独占讲台、以教案控制教学、以标准答案卡住学生思维的局面.课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使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根据这个目标,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探索研究.1、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观念急剧更新.二十一世纪更将充满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自主精神、自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2、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得到全国教育界的肯定和初步的印证,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为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境界,“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学会用自己的腿走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国小语学法指导研究会理事长潘自由语)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力度.3、教育现状的需要.纵观学生现状,我们发现:小学生上课学得死,不会权宜,不懂应变: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自习课或课外,如果教师不坐班,不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绝大部分学生就会漫无目的,空坐位上,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学生效果很不理想.三、课题研究现状

当代教育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一种教育新理念.全国各地不少同仁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像目前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推行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法等,我们学校过去也在这方面积累一些经验,也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准备.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普遍意义上讲,至今尚未有成熟的方案.故作为一种教育新念,探求一套系统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极有意义的.四、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

实验时间为2006年6月--2009年8月.(一)、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6年9月)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验方案.主要做好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工作.建立班级纵向对比档案积累资料、完成分组准备工作.(二)、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7月)本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引进组间竞争机制.2、有序教给超前自主学习的方法.3、努力更新家长观念,召开家长会,宣传介绍教改实验有关情况,争取家长配合.4、细化研究课题(确立子课题),从自主学习、课堂发言、探索及应用能力三方面建立班级纵向对比档案.5、研究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把它与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统一起来.6、形成阶段实验报告,整理编辑《教改成果专集》.(三)、总结评价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0月)采用阶段评价学习与最后总结、深化相结合,在实施阶段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课题研究懂得重点成果,形成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课题研究结果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出现.五、课题研究组织情况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验是盲目的试验.我们将在前期准备阶段组织参加课题组成员学习我国著名教学专家江山野教授的《论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华师大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和福建省普教教研室王永等主编的《培养能自主发展的人》,以及当今世界认知心理学、人本心理学、当代人文思潮等丰富多彩的理论成果,并作为教改的新理论背景和坚实的基石.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参与学也参与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分展示其求知欲、表现欲与创造欲;教师只做画龙点睛般的启发、引导、讲解、延拓,力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师生双方都从共同营造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得到自信、智慧、发展与欢乐.“先学后教,超前断后”.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先学后教,超前断后”为基本特征,即在课前让学生超前于老师的教学进度(至少一节,多不封顶)进行独立学习--解决各自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课堂教学--师生合作针对性地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之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课后--断然取消课后书面作业,从而解放学生,解除他们的课业与精神负担,让他们教为明天的课堂生活作准备,多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自由自主、积极主动地发展.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自主学习要让学生依据导读提纲或自编提纲“超前”看书、读书、动手试练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分析、比较、集体反馈交流、质疑问难、激智、教师适时的点拨、释疑等一系列活动后加上当堂练习,小测等形式,及时取得学生反馈的信息,力求及时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说明的是:有时需要将教学进度放慢,但这是为也将来的更快.“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必须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达到问题的解决.带着问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或操作实践活动,去”发现“知识规律.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现行教材的内容、数量必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适当引进小学数学活动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探索、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在知、情、意、行共同参与下进行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学生内心感到学习是有很大乐趣的.六、实验的做法、成果

1、该课题研究基本采用”教育革新“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2、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习产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等.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由于实验教师有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能力的强烈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中施加了积极影响,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开发,学科学习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七、在课题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如何改进

(一)是在贯彻”自主“这一理念之自己制定学习进度上,在具体操作时还存在偏颇.一些教师不能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一体化.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时代性.(二)是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中,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在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小组还是大组合作,这些学生自己只做旁观者,抽取了自己的思考探究过程,从而形成了惰性.这一情况的出现,就更要求我们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针对性.(三)是由于时间、空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自主教学活动大部分还局限在课堂、校内,特别是一些延伸活动,还未能从狭隘走向广阔.自主能力形成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既要立足课堂,又要广阔延伸,在教学中坚持各方面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系统性.(四)是新课程的许多崭新的理念,要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验时,许多教师还相对稚拙.教学的进程是非线性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如此,应对变化滋生教学智慧将是教师的基本功.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课程改革的知道思想上来,教师需要专业引导,必须坚持理论与时间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科学性.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实验中要做到:

上一篇:20XX电子政务总结下一篇:梦想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