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管理学考研复习实战经验总结

2024-07-20

2011年管理学考研复习实战经验总结(精选6篇)

篇1:2011年管理学考研复习实战经验总结

2011年管理学考研复习实战经验总结

管理学考研,最终的成功取决于实际复习的效果。选定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之后,就要进入较长时间的复习备考阶段了。跨考的专业辅导老师曾经说过,管理学专业课复习要有“六分傻气,四分灵气”,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六分傻气”就是强调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复习,能够安静下来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四分灵气”就是要在复习过程中讲究一定的技巧,一定的套路,复习中有针对性,增强学习效率。有部分考生太注重所谓的“技巧”,寄希望偏离正常套路的获取信息或者划定范围之类,耗费大量时间在此之上,也是不可取的。以下介绍的一些内容都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经验之谈,供大家结合实际情况借鉴。

一、紧扣重点教材,构建知识结构。

目前管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各个招生单位自主命题,因此市面上出现的辅助资料和练习题数量不多,招考单位推荐的教材或者一些经典的管理学教材才是最核心的复习材料。有人甚至说如果你能把罗宾斯的教材看上10遍20遍,你考得肯定不会差。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跨专业的考生能够取得奇迹般高分的原因——他们能老老实实坐下来看推荐教材。

读书首先不要忽视阅读教材的目录和每章节前面的前言、引语或者思考题。很多人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觉得考试不会出现这些内容而忽略掉,其实是大错特错。最近管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向考查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转向,主观题一般不再有以前能够在书本上找到整块答案的现象。特别是案例分析题都是需要对整个管理学某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个整体地把握情况下,通过提炼,用几个专业性地句子做答,然后进行分析展开。分析目录是掌握整个专业知识结构的最好方式,观察目录甚至是每章的大标题,找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每个知识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核心知识点和热门知识点是常考内容)。每个章节的引语往往都是用一些非常生动的语言点出了这一章与当前管理实践的关系或者整个章节的脉络。通过这种方式构建好知识结构体系后,在答题时能够将案例或者简答题往自己的结构体系上靠。不少注重细节的考生,单个单个的知识点都复习得很扎实,但是缺乏整体感,答题的时候往往是想到一点就答一点,往往答题逻辑混乱或者漏答了某些知识点。

为什么我把书看了一遍之后什么印象都没有啊?请别怀疑自己的智商,这是在正常不过的现象。在看完目录的基础上,先对整本书阅读一遍,对全书有个大体的感觉。然后开始一章节一章节地研读。在看的基础上做好笔记,这一系列笔记应该是自己归纳的重点,也是以后背诵的内容。至于这个背诵的过程,有的人喜欢朗读记忆,有的人喜欢反复理解记忆,这需要根据个人偏好选择。最好的方法是每天选择一段固定地时间记忆,周而复始。记忆的过程中最好多采用冥想法,在记忆一定的内容以后,在头脑中回忆那段内容,对头脑进行反复刺激。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意对一些关键字句的记忆,很多经典的原句都可以直接记忆下来,在答题的时候用“管理学的专业语言”能够展现一定的专业功底。完成这个过程之后,还需要对书本进行完整的阅读,在你有一定的积累之后,重新读书能够产生一些更高层次的理解。而且书上比自己总结的肯定更充实,一些起承转合连接性的东西能帮助再次消化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自己感觉已经理解透彻记忆清楚的内容要注意经常复习,一段时间不接触就容易遗忘。

完成这个部分之后就需要对教材上比较经典的案例进行思考和总结,罗宾斯 《管理学》(包括很多国外教材)都是融入很多经典的案例,如果梳理一遍在考试的时候能够适时用上能够起到出奇不意的效果。一方面案例十分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论述时答上一个或几个案例来解释你的观点显得专业功底比较深厚,思路比较有心意,能够提高得分率。

二、收集相关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管理学考研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历年真题。这个道理大家一般都明白,关键是如何获取真题和如何利用真题。有这么几个途径获得真题:联系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处,会给你一个明确答复,很多学校可以在该校图书馆或者档案馆获得;到报考院校附近的书店直接购买;网上定购。从真题中你可以得以下收获:采用模拟测试的方式检验自己复习效果,适应考试环境,重点关注难易程度、题型、分值等等情况,把握答题时间。通过对真题的分析把握命题方向和复习重点。通过真题联系掌握答题技巧,特别是主观题答题技巧特别讲究,真题答案的价值特别高,可以从答案中学习答题的步骤和技巧,如何命中“采分点”,这个需要反复做题,反复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一些期刊杂志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每个专业基本上都有重要的核心期刊,这些期刊上的论文都能反映最近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通过数据库也能查阅到报考院校重要教授的研究方向所在,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掌握不仅能明白他们研究方向是否是自己兴趣所在,而且很多学校命题都和老师的研究方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得分能力。

简答题:此类题型大多是对重要理论、观点、方法原理等基础知识的考察,答案大多来源于经典教材。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一语中的,简洁明了,切忌拖沓含糊,当然你对教材理解越透彻,答题才能越精准。此外还要进行简要的阐释,这个阐述需要看要点的数目来决定,如果只有一二个答案要点,分析的内容就需要更详细一些。如果涉及到“科学管理理论的优点是什么”这样的简答题,要把优点切分成一点一点,一条一条,不要笼统而言。

判断题:做这类题一定要对命题的正误给出一个确定的说法,不要含糊其词,含糊其词的答案只能暴露你知识上的不足,导致失分。错误命题要说明其原因:有的是概念混淆,有的是以偏概全,有的是推断错误,有的是太绝对化等等,需要有个交代,然后进行修改。判断题审题一定要仔细,最好是找到关键概念和一些有迷惑性的修饰语。

论述题(包括案例分析):都是对学科核心知识点和与实事热点联系很紧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或者是大型知识点,或者是一组相联系的知识点或者几个有层次的知识点。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般是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进行展开。“是什么”即在开始对原题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总结,然后提出核心概念,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和总结。“为什么”需要有逻辑分层次地进行具体分析。最好能够分几个方面(或者几个层次)进行回答,每一点先摆出结论,然后解释、推理、论证、举例。“怎么样”一般是提出展望或者提出观点、看法、建议。这个部分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即使出现自己的新观点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论述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论述,一是要充分,可能字数会比较多。二是要紧凑,不要为了片面追求字数多少而答得过偏过散,甚至有离题倾向。三是要有逻辑性,思路要明晰,不能从头到尾毫无重点,也不能每个要点或者每个层次之间互相牵扯。动笔之前心里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

篇2:2011年管理学考研复习实战经验总结

就《管理学》的复习而言,个人认为只需要只要有合理分复习方法和复习资料,考高分不是问题,不像英语那样需要有一定的词汇和基础,也不像数学那样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管理学的复习主要是理解+记忆,能够吃透课本和考点,不管什么题型都能应对; 管理学的复习我用了四轮。

第一轮是框架(7月初—8月末)。主要是通读全书,构建全书的大致的结构和框架,做到看目录就可以知道每章、每节大致内容,这是很有用的。这一阶段可以不求甚解,更不用记忆,可以适当地看快一点。

第二轮是理解记忆(8月末—9月中)。在第一轮的基础之上进行“地毯式”的全面理解,要面面俱到,切不可主观地认为哪些重要哪些是不重要的。因为考试有时考得很细很细,你觉得无关紧要的很可能成为考点哦。但是也不可否定重点的重要性,至于什么是重点,可以结合《复习全书》中总结的知识点以及《思维导图》中的考点和真题来体会。这一阶段重点不在记忆,注重理解,点与面相结合,细节与重点相结合。(这一阶段可以做重点笔记,笔记主要记书上的重点知识点,便于后期背诵)注意:笔记不在多,在精,本身抄大段的文字就很费时间;这一阶段主要是在第一阶段清楚每一章框架的基础上深化课本知识点,理解每一章的考点;

第三轮是理解加强化记忆(9月中—11月中)。再次理解全书,将前期的疑点、难点一网打尽,切不可留下盲点。同时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记忆。这一阶段可以结合历年的真题,细细揣摩真题的题型和出法,考过的要看,因为很可能还要考,没考过的也要看,因为那是潜在的考点(有点废话了,只是强调一下,真题要利用好,有些题目是原题重复考的,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结合《复习全书》和《思维导图》复习;这两套资料都很好的总结了每章的知识点和考点;第三轮每个月记忆一遍,到11月完成三遍记忆;本阶段方法论:每天花两小时记忆【一般早晨9点到11点,记忆力最好的时段】,切记每天晚上一定要花半小时在脑海中回忆今天记忆的知识点,没记住的赶紧翻书查看,第二天早晨再翻一下前一天记忆的知识点,只要这样坚持三个月,可以保证管理学最少考120!!

第四轮是背诵(11月中——1月初)。重点记忆,这一阶段已经是考研的后期阶段了。至于背书(经历过期末考试的都有经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方法,再次不做赘述。但要注意的是热点和重要考点都要不惜代价的背下来(多多益善)。

篇3:2011年管理学考研复习实战经验总结

在谈判完成以后, 谈判的执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许多谈判达成的协议不错, 但由于在执行环节出现明显的偏差, 最后也可能令双方不欢而散, 这是十分令人扼腕的。

谈判后的执行, 首先是厂商信息的登录、货号的开通、销售价格的确定等这些在系统中规定的必选动作。紧接下来的三个环节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A、定单执行

定单执行主要是首批定单的量的决定、以后订货的频次、最低订货量、最高订货量、到货周期、节假日及销售旺季时厂商的定单响应能力、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质量事故和短缺的补损处理等, 这些除了与厂商之间耐心细致的沟通之外, 还要根据中仓的运作情况, 特别是当中仓进出货的量很大, 门店缺货严重、但中仓又同时面临库容爆满风险的时候, 定单的执行就显得格外重要。

所以, 看似简单的定单处理, 其实牵涉到厂商、中仓、门店三方利益的平衡, 具体执行起来其实是一件难度颇大的工作。

B、门店铺货

不论是超市还是便利店, 在与供应商谈判时, 往往都会涉及首批货铺货的门店数和一次铺货的数量问题, 这也是供应商最关心的问题。作为零售商来说, 如果新品不铺货, 很多门店由于看不到货或疏忽, 往往会造成大量的新品在门店看不到, 而若是铺货, 又担心不适销对路而造成商品积压, 这一直是令零售商非常头疼并难以解决的课题。

其实如果信息化能够跟进的话, 这一点是不难解决的, 如果把商品拍成多角度的图片, 再配以适当的介绍, 门店在选品时自然就会准确得多, 或者对门店的类型进行细致的分类, 在配货时只配销售有把握的类型的门店, 而对于没把握的类型的门店, 则由门店自己点货, 同时, 在系统内及时公布每月的新品分类销售排名, 这样门店的要货就不会盲目, 遗漏也会大大减少。

C、门店陈列的执行

在采购谈判中, 往往除了向门店供货之外供应商还会有门店陈列的要求, 特别是在品类管理中, 在这种把不同门店当作标准化店面来处理的管理模式中, 往往是由商品部将门店的陈列方案设计好, 同时供应商为这种既定的陈列方案买单、买货架位置, 此时门店的货架又成为供应商相互比拼的战场。

客观地看这种陈列方案设计, 如果商品部确实能够考虑到每一个门店之间的差异, 对每一个门店的陈列能够尽可能地差异化, 如果每一个门店的销售情况都能够及时而准确地上传到总部, 如果总部能够迅速地应对各个门店所发生的变化的话, 那么这种傻瓜式的陈列设计就可以使得门店的经营简单化, 比如统一陈列前会有一部分门店原来自己自主经营时可以达到九十分, 但是同样也有相当一部分门店只能得六七十分, 而经过统一设计以后, 可能可以保证大家都达到八十分, 总体的经营业绩必将提高。乍听起来似乎有理, 如同当初人们信奉计划经济一定会超越市场经济一样, 都过于相信上面管理者的智慧、忽视了基层的积极性, 事实上, 当门店被剥夺商品选择权以后, 门店的积极性也就随之被剥夺了, 因为只要依样画葫芦, 它就可以不必肩负经营不善的责任, 而上面做计划的人也可以以自己忙不过来以及门店执行任务走样为借口, 同样不必担当责任, 加之, 信息化的落后, 使得下面的信息到达上面会有很大的滞后性, 因此, 最后不仅没有每家门店达到八十分, 甚至会连原来的六七十分都守不住。

再看日本7-11便利公司的做法, 商品的选择权完全是由门店自己来做决定的, 因为每一个商圈的细微变化很有可能就决定了这家门店生命力的强弱, 若是这里忽略一点、那里放弃一些, 门店要达到良好的经营状态就绝对不可能。

由此可见, 货架陈列的执行方案还是应该由门店自己来制定, 而且门店在制定这些方案时也不应该只凭经验, 确实是需要至少建立在品类分析的基础上, 最好是能够建立在客户购物单分析的基础上。

六、商品淘汰——承前启后

I在日本和台湾的便利店经营中有一种非常精辟的经营思想却一直被国内的经营者所忽视, 那就是:引进畅销品, 不如淘汰滞销品。在中国与之相对应的一句古话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其实这也是由社会背景的差异所引起的。在日本和台湾, 便利店是基本不收进场费的, 企业的收入主要靠销售毛利所得, 总部与加盟者是采取毛利分成的方式, 是典型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这完全不同于国内的便利公司, 自己先把通道收入揣在口袋里, 然后还要收取加盟费、管理费和配送费, 是典型的只赚不赔的盈利模式, 这种单赢的价值取向必然导致总部过于关心从供应商处收取的通道费, 而不太关心门店真正的销售和成本, 这样, 由于商品库存积压、周转缓慢, 导致新品进不进来、门店商品竞争力弱的弊端就不会被商品部关注, 没有商品部的积极主动的安排, 靠门店自身来淘汰滞销品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滞销品的危害:

占用大量资金和有效的货架空间, 如果计算每件商品的机会成本的话, 滞销品的成本将是惊人的, 大量的滞销品带给门店的就是负效益, 因此, 尽可能压缩滞销品同样也是在为企业增加效益。

滞销品削弱门店店长的经营能力, 如果简单概括店长的经营的话, 那就是选优汰劣, 像百货行业一到季节就会将老商品迅速地清仓大甩卖, 但是如果公司规定只能选优而无法汰劣的话, 最后将发现门店将会被劣品堆满, 所以滞销品的淘汰是非常重要的。

滞销品的淘汰可以真正考核评估商品部的有效收入。如果商品部不担当淘汰滞销品的职责, 供应商就会以滞销品为代价来转换通道费, 造成通道费的虚增, 而此时从眼前看是零售商赚了, 从长远看则是零售商大亏。

基于上述的危害, 笔者一直非常重视滞销品的淘汰, 有时甚至是自讨苦吃, 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大家都没有期望笔者去做的事情, 但同时笔者也尝到了这样做的甜头, 那就是商品采购的业绩能够持续高速地上升。

那么如何淘汰滞销品呢?

首先在新品引进的谈判过程中就必须将滞销品的淘汰作为一项必备的任务由供应商来承担, 即供应商必须承担按照一定指标进行考核评估后, 被确定为滞销品的降价促销、换货、回收货物、贴价抛售等费用支持;

其次, 把滞销品作为每个月的常态化工作来抓, 规定每个品类组必须先淘汰多少个单品, 才有权进多少个新品, 实行新品引进指标数拍卖, 激励大家快速淘汰滞销品;

第三, 淘汰滞销品不能仅仅从中仓清除, 最关键的是要将滞销品从门店清除、从账面上清除, 这样才有可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第四, 必须采取立体化的手段来清除滞销品:先限制进货、再降价促销、然后贴本大甩卖、最后是回收退还给供应商, 这样做既是为了降低处理滞销品的成本, 同时也是为了尽可能地缓和与供应商的关系。

在这些过程中, 贯穿始终的就是对滞销品的分析评估, 动态把握滞销品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危害程度。其实公司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信息化的方式更量化地来处理滞销品, 当所有的滞销品都被及时地淘汰的时候, 畅销品就自然而然地来了, 而且商品的畅销度自然而然地就大大提高。

篇4:2011年管理学考研复习实战经验总结

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13年考研复习经验

专业课我是7月份开始看的。别看我本科是学管理的,对管理学我也是什么都不懂,上这门课的时候我光顾着睡觉了,所以我也是从零开始的。开始看的是南大版的管理学,边看边做笔记,其实就是抄书,但是抄了印象更深刻一些。刚开始看的也很慢,主要是因为抄笔记慢,所以建议大家不用抄的太详细,重点是理解。然后看的复旦版,这本更全面,更容易理解一些,然后我把两本书以及金圣才那本辅导书结合起来做了笔记,互相补充。看完这两本就开始看罗宾斯的管理学,看的很慢,看了两遍,第一遍只看,第二遍做了简单的笔记。

然后我根据这三本书画了一个简单的框架图,就是把它们分为几个章节,每章又大致讲些什么内容,根据这个框架图,按模块、体系做第二遍笔记。比如我把它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篇总论,第二篇计划,第三篇组织,第四篇领导,第五篇控制,第六篇创新;每一篇又划分几个章节,这一遍笔记做得很系统很全面,所以做完以后我就根据它背诵,我又给每一章画了框架图,边画边整理记忆,背诵的时候我先想框架图,然后再背诵具体内容,这样就更容易记住了。比如决策这一章,我把它划分为几个问题,包括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分类,决策的理论,决策的程序,决策的方法等等,先想大的框架,然后再想每个大框架里的小框架。

专业课我也记不清楚背了几遍,反正就是反复背,但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记忆。而且要培养对管理学的兴趣,我就发现自己对管理学越来越感兴趣,所以还在图书馆借了管理类书籍看,比如德鲁克的管理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果管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等等,我把他们写的经典的句子补充在笔记的相关位置,这样可以在答题时多些思路和亮点。比如初试时考行为决策理论时,我就想起看到过西蒙有个“蚂蚁比喻”,就写上了,最后一题考创新,我还把德鲁克的话引用了进去。我还看了一些导师论文,不过挺深奥的,觉得有用的也会记到笔记的相关位置。所以专业课一个是要形成体系,二是要发散思维。

我前后整理了三遍笔记,然后开始研究真题,我没有买真题的答案,只是从群里下载了98-08年的答案,开始时只是看,想想答题思路,有时会动手写写从哪几个角度回答,没有思路的就放放或者看看答案。后来我把笔记背的差不多了,就开始练习真题,我找出一道感兴趣的题来,给自己35分钟写,写完数数字数,因为咱们的题很有特色,只有五道论述,每到论述至少要写600字,所以我每次都会查字数,再根据自己写的内容给自己打打分,我一般给自己打的比较低,还会在后面写上不足之处,因为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嘛。然后我会看看答案,把没有想到的补充到笔记上。

后期的时候真题我几乎翻一遍,熟悉到都快背下来了,每看一次就觉得有新的思路,所以会写在旁边。我用的是乐群南开考研上面的《南开大学管理综合考研复习精编》这本书的真题。而且背笔记、看教材或是其他书时,会突然想到这段话可以回答哪道真题,然后写在它的旁边,就这样不断补充。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我根据真题把每一章考过的知识点整理出来,重点复习。还有课本和笔记要经常翻阅,查缺补漏,看看有没有漏下的知识点。由于咱们是论述,不需要准备太小的知识点,所以要抓住重点,要形成体系、发散思维。

刚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话觉得很好:我们这一生,要走过很多条路,有笔直坦途,有羊肠阡陌;有春天的风景,有冬季的荒凉。无论如何,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别人无法帮忙。仰望满天的繁星,回望留下的脚印,我们一直在孤独中跋涉,在寂寞中坚守。只要你愿意走,踩过的都是路;只要你不回避与退缩,生命的掌声中会为你响起。

篇5:2011年管理学考研复习实战经验总结

华工工商管理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已经结束,一直未见高手在硕考论坛发869《管理学》的经验贴,本人就抛砖引玉,谈一下自己的复习体会,还望各位拍砖。我本科就读于工科大学工科学院工科专业,2013年9月下旬报名时候由于更换考研目标院校,专业课也随之更换为《管理学》,10月3日拿到文思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网上订购的教材《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精编》(含真题与答案),开始了《管理学》苦逼的六轮复习。结果还算令人满意,124分。应该还有不少130+的高手,希望大家能相互交流,可以让学弟学妹们的复习有章可循,少走弯路。

参考书

指定教材:《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等,复旦大学出版社),华工从2010年开始将此教材指定为官方唯一教材。

辅助教材:《管理学:现代的观点》(芮明杰,上海人民出版社),此教材为华工在2010年之前指定的官方唯一教材,从2011年的命题可以看出,试题多多少少还有该教材的影子。《管理学:现代的观点》(学生用书)(芮明杰,上海人民出版社),这本书是上本书的配套教材,在此书中可以找到2005~2008年真题中部分案例题的标准答案。

《管理学(第9版)》(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玛丽·库尔特(Mary coulter),孙健敏(译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此教材被奉为管理学世界级的经典教材,看过后你会发现周三多老先生的模仿痕迹。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考研网,人民交通出版社),此书给出了指定教材中课后习题的详解,并且附有名校的管理学真题和参考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考研冲刺宝典》 冲剌阶段必备、必背、必考。这本书是我从文思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网买的。

《华工管理学考研模拟五套卷与答案解析》 模拟演练,自我测试,查缺补漏。阅读此类书,关键是学习分析案例的方法,找到切入点和得分点。

复习流程

第一轮:浏览教材内容,制定复习计划;

第二轮:(关键环节)结合指定教材和辅助教材,吃透所有章节内容,并做笔记;第三轮:结合真题,找到重点和难点,着力复习。

第四轮:背诵笔记和《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迷你版》

第五轮:总结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第六轮:回归教材,梳理大纲,迎接考试。

题型简析

名词解释:由于2010年更换新的教材,而新教材的重点内容很多,所以名词解释一般考察的是重点中的重点,譬如这两年就快把“管理的职能”给“解释”完了。答题上应该做到准确且完整,除了把指定教材上的定义给解释完整之外,最好有自己补充的内容。补充内容要来辅助教材,而不是为了凑字数而胡诹(因为就目前咱们的能力来说,自己写出的话会不严谨的)。除了对名词本身做出解释之外,最好把与名词相关的重要知识点给涉及一下,要不然会显得名词解释得太单薄。这样下来,一个名词解释就不是单单三四十个字能够解决的了。

简答题:总结《复习精编》近几年的真题,不难发现:一般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是列举形式的(譬如原则,结论,性质特征,作用等等),而不是流程形式的(譬如计划的过程,决策的步骤等)。解答此类题目,条例应该非常清楚,动笔之前要有明确的思路。另外,除了作出简单的列举之外,还要对每一条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些题目的答案在不同教材上是不完全相同的,一定要以指定教材的内容为主,适当融合辅助教材上的知识点。

篇6:2011年管理学考研复习实战经验总结

我是从去年的8月底才买了书开始看的,一共六本书,两本全英文,四本中文。初试专业课135分。我最先看的是营销管理,从8月底买了书开始看。因为本科上过市场营销课,看起来不是很费劲,看的也很快,一边看一边用A4纸将每一章的框架列出来,还有一些以前没接触过的名词也列在旁边。一共写了3张A4纸,这三张A4纸一直伴随了我很久。

接着看了中文的管理学,大概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了,开始看英文的管理学也就是那本很厚的Management,看着很厚其实里面有好多的案例还有图画。前几章因为中文的翻译都看过了,看得还算快,到后面几章就是两本一起对照着看了,就要花费时间多些。这样这三本大头就看完了。

在看书之前当然要先找了贸大之前的真题研究一下,我从网上找了一部分,又从新祥旭买了近三年的真题(ps:都是有答案滴,给出的答案比较靠谱都是该专业的研究生自己总结的),加上我们今年考的,最近几年贸大的出题还是比较规律的,一般第一部分专业英语,大部分都是Management里面的知识点,判断、单选、简答题、案例分析或者是翻译之类的大题。第二部分是专业课知识,选择、简答、计算、论述之类的。但是贸大出题一向很灵活,不能确保15年会是什么样的。第二部分出题基本上就在剩下的书里出了,微观经济学经常出计算,也出过选择和简答,财务会计概论一般出简答也有个别计算,但是14年就啥都没有出。而且我是会计的都学过这两本,就打算最后再看这两本。人力资源的那本英文我也是考试前10天之内才开始看。而且才看了一半,幸好今年只考了一道题。

再之后专业课就停了一段时间,大概在忙着做数学==!之后就进入专业课的第二遍复习了!Management配合中文的翻译管理学一起看,这一遍我就一边看一边记笔记了,重要的知识点框架,可能会出问答题的题目,这些笔记就是留着以后直接背的,所以记的比较仔细,基本上都是。整理完管理学之后是营销管理,因为之前看过一遍可能现在都忘了,所以这时候又把之前的那三张知识框架拿出来,当时只做了框架,现在就把框架丰满了,之后也是直接背这三张纸了,所以这两本书每章后面的总结都很重要,很多知识点。这时候就可以一边总结一边背了,我是全部整理完了才开始背得。同时,开始了西方经济学的第一遍复习,把书看了一遍,概念公式之类的过一遍,到后期我在网上买了一个西经的真题解析的网课,不过是各大名校出的考研真题其中当然也包括贸大,对于一些问答题计算题的解析还是不错的。还有那本财务会计概论因为没有时间了也就大体看了看。

最后的冲刺阶段,就是各种背。每天数学英语分别留出几个小时做套模拟或者真题,练练手感,剩下的时间就是背专业课和政治。之前整理的那些知识点前前后后大概背了具体几遍我也忘了,还是看各人吧,我是那种背得快忘得也快的,所以在考专业之前还要再熟悉一遍。而且我觉得对于贸大这样专业课书特别多的,每本书不会考得很深,应该是考察一个知识面的广度,所以平时也要有一定的积累。

关于考研进度安排,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各科的复习情况制定,切忌盲目求快,切忌攀比他人,但是计划一定要有,根据各个阶段及时更新。关于各类经验贴,别人的复习方法只能用来参考而已,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一定要讲求效率,不要盲目追求自己在自习室坐了多久,要看学了多少。

关于复试,像之前在网上搜到的经验贴差不多,进去先抽题,英文的和中文的分开抽,每一张题纸上有3道题,考官会给你指定一道作答,这样就两道题,和往年不太一样。题目不算太难,不会超过参考书的范围。今年也没有英文自我介绍。

关于备考心态,走过考研这一路感觉人生有些经历真是有一次就够了,从备考到考试到等成绩到找调剂到复试到等结果再到最后第一志愿录取实在够虐心。。在这里还是要告诫考研的童鞋一定要有实在的考研动力,不然很有可能半途而废。对于考研中产生的一些情绪要及时的疏解,找个上进的考研的小伙伴一起,互相监督也是挺好的。也有的人喜欢一个人复习,这样时间安排上不需要顾及太多。考研其实是个孤独的过程,也是个波澜不惊的过程,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对于考研最后的结果其实不需要那么看重,考上固然好,考不上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只要努力过,最后它可能不会给你最好的,但至少也不会太差。有时候人还是需要打鸡血的,送给大家我在考研中受用的两句话:1.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2.觉得自己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上一篇:作为一名环境工程系下一篇:孤单,在离开的瞬间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