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2024-06-07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共9篇)

篇1: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观察要点】

1、监测体温变化

体温超过38.5。C,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

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

3、观察末梢循环情况

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4、并发症观察

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护理要点】

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

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3、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用现配。

4、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5、每日酌情口腔护理2~3次或进食前后漱口。

6、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干燥。

7、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

【指导要点】

1、指导病人食用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指导病人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3、指导病人了解发热的处理方法。

4、告诉病人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及消炎药。

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2、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瞳孔、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20mmHg、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较前下降20~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3、密切观察病人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楔压(PCWP)的变化。

5、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尿量<30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

6、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病人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

7、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病人的情绪状态。【护理要点】

1、应当对病人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外周血压测不到的病人,要及时行有创血压监测,以及时了解血压情况。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漂浮导管检查,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

2、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便于抢救用药的同时也能随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3、采用开放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准备性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4、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留置导尿,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5、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格外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病人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

6、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

7、为病人保暖,避免受凉。

8、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按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9、遵医嘱正确给予药物治疗,输液速度要按医嘱执行,避免病人出现肺水肿。

10、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护理常规护理。

11、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口腔护理及无菌技术操作,预防各种感染。

12、做好生活护理,早起营养评估,早期营养支持。

13、做好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疏导。【指导要点】

1、进行心理指导,使病人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

2、指导病人及家属对诱发休克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

3、指导病人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手术前病人护理是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到被送至手术台期间的护理。【手术类型】

1、急症手术

病情危急,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准备后迅速实施手术治疗的,如外伤性肝、脾破裂等。

2、限期手术

手术时间选择有一定时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如各种恶性肿瘤的切除手术。

3、择期手术

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进行的手术治疗,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护理要点】

1、护理评估

(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既往史、遗传史及生育史等。(2)现病史及伴随的其他系统疾病。(3)药物应用情况及过敏史。

(4)病人的营养状态、手术耐受性。(5)病人对手术的了解程度及心理状况。

2、协助病人做好术前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包括血型)、尿常规、便常规、出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检查等)、肺功能、心电图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

3、术前准备

(1)呼吸道准备:根据病人的手术部位,进行深呼吸和有效排痰的锻炼,如胸部手术者训练腹式呼吸;腹部手术者训练胸式呼吸。深呼吸有效排痰法:先轻咳数次,再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戒烟。

(2)为肠道准备:肠道手术者,入院后开始少渣饮食。择期手术者于术前12小时起禁食,4小时起禁水。除急诊手术者严禁灌肠外,择期手术者应根据手术部位、范围及麻醉方式给予不同的肠道准备。

(3)皮肤准备:充分清洁手术术野皮肤和剃除毛发。皮肤准备时间越接近开始时间越好,一般不超过24小时。术前1日,协助病人剪指(趾)甲、沐浴、洗发及更换清洁衣裤。

(4)术前晚保证病人充足休息。睡眠欠佳者,应遵医嘱应用镇静药。

(5)其他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指导病人练习床上排大小便等。

4、术日晨准备

(1)认真检查、确定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2)若发现病人有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或女性病人月经来潮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3)入手术室前。协助病人排尽尿液。(4)胃肠道及上腹部手术者应放置胃管。

(5)嘱病人拭去指甲油、口红等化妆品;取下活动的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

(6)遵医嘱给予术前药物。

(7)备好手术需要的病历、X线片及药品等,随同病人带入手术室。(8)与手术室接诊人员仔细核对病人、手术部位及名称等,做好交接。

5、手术后用物准备

根据不同部位手术要求,铺好麻醉床,准备术后用物,如吸氧装置、吸引器、胃肠减压器、引流袋及监护仪等。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是指病人自手术完毕回到病室直至出院阶段的护理。【护理要点】

1、护理评估

(1)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术中出血、输血和补液等情况。(2)生命体征、切口状况、引流管/引流物等情况。

2、一般护理

(1)与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做好床边交接工作。

(2)根据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正确安置病人的卧位。全身麻醉尚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椎管内麻醉者,取平卧位6~8小时;局部麻醉者,可视手术和病人需求安置体位。

(3)正确连接各引流装置,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保暖。

3、根据手术大小和病情情况,定时监测生命体征。

4、切口护理

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辅料脱落及局部红、肿、热、痛或波动感等典型体征。若敷料有渗血、渗液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5、疼痛护理(1)正确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和程度,一般术后24小时内疼痛最为剧烈。2~3天后逐渐缓解。若疼痛呈持续性或减轻后再次加剧,应警惕切口感染的可能。

(2)有效减轻或缓解病人疼痛。如妥善固定引流,防止牵拉痛;翻身、深呼吸或咳嗽时,按压切口部位,减轻震动性疼痛;指导病人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遵医嘱及时应用止痛药等。

6、发热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体温尚高一般不超过38C。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并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协助病人及时更换潮湿衣裤等。

7、饮食护理

视手术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术后恢复饮食时间。

(1)非消化道手术:局部麻醉后,根据病人需求进食;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麻醉后小时,病人清醒,无明显恶心、呕吐等不适时可开始进食。

(2)消化道手术:手术后48~72小时禁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胃管拔除后,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普食。

8、活动

术后非制动病人应早期下床活动;活动应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人的耐受程度循序渐进,一般术后1~2天,开始床上活动,术后3~4天离床活动。

9、引流管道护理

根据不同的需要,术中可在切口、体腔和空腔内脏器官内放置各种类型的引流物。

(1)留置多根引流管者,应区分引流管的引流部位和作用,做好标记并妥善固定。位置不可过低或过高,避免引流管移位、脱出,防止逆行感染。如胸腔引流管的位置不能高于插管入口处的平面;脑室引流管有脑脊液引流时,常抬高引流管位置,切勿过高或过低,以免出现引流不畅或引流过度而致低颅压、抽搐和继发出血等。

(2)定时挤压引流管,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或扭曲,保持引流畅通。换药时,协助医生将暴露在体外的管道妥善固定,以防滑入体腔或脱出。若引流不畅,应及时通知医生,查明原因,协助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3)每天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变化。及时倾倒引流袋内的液体,以免因引流袋过重掉落导致引流管脱出。对意识不清醒的病人,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防止意外拔管。

(4)保持引流系统密闭无菌,长期置管的病人,定期更换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胃管除外)。

(5)对于负压引流管,应观察并调整压力,保证引流治疗效果,如乳腺引流负压吸引管。

(6)观察引流管处伤口情况,观察周围皮肤有无发红、疼痛、肿胀及渗血渗液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持局部清洁,渗液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7)熟悉不同引流管的拔管指征,做好健康教育。一般切口胶片引流在术后1~2日拔除,烟卷引流在术后4~7日拔除。

(8)指导病人取合适体位,病人翻身、活动时,应避免牵拉过度而致引流管脱出。【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合理摄入含有足够能量、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均衡饮食。

2、劳逸结合,适量活动。一般术后6周内不宜做重体力工作。

3、术后继续药物治疗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4、切口局部拆线后,用无菌纱布覆盖1~2天。若为开放性伤口出院者,应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

5、病人出院后若出现切口引流物有异味、切口红肿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6、一般手术病人于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肿瘤病人应于术后2~4周到门诊随访。

妇科疾病手术病人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观察要点】

1、心理状况

病人对手术的认识程度、紧张程度。

2、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腹痛情况、有无阴道出血。【护理要点】

1、加强护患沟通

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2、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提供病人所需的健康指导。

3、术前3日开始阴道准备及肠道准备;术前1日开始皮肤准备、配血;术前30分钟遵医嘱留置尿管。

4、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术前化验是否完善,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5、术前遵医嘱备好手术用药、用物。

6、术前备好麻醉床。【指导要点】

1、保证充足睡眠。

2、术日晨嘱病人取下义齿,保管好贵重物品。

3、嘱病人术前做好个人卫生、淋浴、剪指甲。

(二)术后护理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阴道有无出血、量及性质;引流量、形状及颜色;尿管是否通畅、尿液量、形状及颜色。

3、保持静脉通路通畅;观察输液速度。

4、观察伤口疼痛情况。

5、术后一日观察病人腹胀情况,有无排气。【护理要点】

1、监测生命体征,阴道出血及腹部切口有无渗血,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体位

根据麻醉情况采取相应卧位;全麻病人清醒前,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硬膜外麻醉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后置枕,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同时防止病人坠床。

3、固定引流管及尿管。

4、伤口疼痛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剂。

5、加强生活护理。

6、保持外阴及尿管的清洁,定时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指导要点】

1、病人返回病房后根据麻醉性质告知注意事项,包括卧位、饮食、休养方式、个人卫生。

2、排气前避免进食糖、产生食品;少量多餐、半流食可促进肠蠕动,排气后可进普食。

3、鼓励病人勤翻身,早下地活动,防止术后并发症。

4、术后指导病人及早开始下肢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若出现下肢水肿、酸、胀、麻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及早采取措施。

5、遵医嘱拔除尿管后鼓励多饮水,及时排尿,避免尿潴留。

6、全麻术后病人指导有效咳嗽,必要时行雾化吸入。

7、做好出院宣教,告之术后复查时间、地点,指导出院服药。

子宫肌瘤病人的护理

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病人多无明显症状。

1、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加,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部包块。

3、白带增多。

4、腹痛、腰酸、下腹坠胀。

5、压迫症状

压迫膀胱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压迫直肠可致排便不畅。

6、不孕,占25%~40%。

7、继发贫血。【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2、宫腔镜检查

3、腹腔镜检查

4、子宫输卵管造影 【治疗要点】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注意体温变化;观察腹痛情况;观察切口辅料有无渗出;非手术病人注意观察阴道流血的时间、量、色和形状并记录。

2、给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充足的睡眠。

3、向病人及家属宣讲子宫肌瘤的有关知识,以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4、坚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铁的饮食。

5、止痛,评估病人切口疼痛情况,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术后次日可取半卧位,束腹带,遵医嘱给止痛剂。

6、如有腹胀,鼓励病人勤翻身,早下床活动,术后24小时可离床活动。遵医嘱用生理盐水低位灌肠或热敷下腹部,必要时新斯的明0.5mg肌肉注射或肛管排气。

7、保持外阴清洁干燥,2次/日擦洗会阴,勤换内裤。【健康指导】

1、向病人宣教术后1~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不做重体力劳动。

2、定期门诊复查,;了解术后康复情况。

3、保守治疗的病人,向病人介绍出院所带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卵巢肿瘤病人的护理

为妇科常见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症状与体征,易被忽视。

1、腹部包块。

2、压迫症状 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

3、恶性肿瘤晚期时可表现消瘦、严重贫血等恶病质征象。【辅助检查】

1、细胞学检查

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找癌细胞,可确定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法。

2、B型超声检查。

3、肿瘤标志物

测AFP、CA125、HCG、性激素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4、腹腔镜检查

可直接看到肿块大体情况,并对整个盆、腹腔进行观察。

5、放射学检查。【治疗要点】

1、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

2、恶性卵巢肿瘤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或放射。【护理要点】

1、严密监测病人手术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病人的意识、面色、末梢循环及切口情况,观察阴道有无出血及感染情况,如有盆腔引流管的病人,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物的量、颜色、性状。

2、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充足的睡眠。

3、术后出现腹痛、腹胀,详见子宫肌瘤术后护理。

4、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巨大卵巢肿瘤切除术后,腹部置沙带压迫,防止腹压骤降引起严重后果。

6、直到卧床病人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协助病人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7、向病人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的病例,解答病人对手术的疑虑,堆放化疗的病人告知可能出现的全身及局部的反应,消除其恐惧感。【健康指导】

1、向病人宣教术后活动的重要性,逐日增加活动量。

2、恶性肿瘤病人告知术后随访时间。

篇2: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低热:<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

中等热:38~38.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41℃,见急性感染;

过高热:>41℃,如中暑。

据体温变化常见热型分为: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人体最高耐受热约40.6~41.4℃。高达43℃则极少存活。因此,护士对发热病人应密切观察及护理:

1、应注意对高热病人体温的监测: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可减至每日2次。同时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2、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39.5℃时进行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降温半小时后测体温并记录。

3、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降低,使胃肠活动及消化吸收降低;而另一面,分解代谢增加,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引起消瘦、衰弱和营养不良。因此,应供给高热、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鼓励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必要时用鼻饲补充营养,以弥补代谢之消耗。高热可使其机体丧失大量水分,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由静脉补充液体、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等。

4、加强口腔护理:长期发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易于发酵、促进细菌繁殖,同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及维生素缺乏,易于引起口腔溃疡,应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高热病人由于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大而进食少,体质虚弱,应卧床体息减少活动。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加强皮肤护理,及时擦干汗液并更衣以防感冒。

篇3: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9年2月—2012年8月我院留置导尿病人180例, 男98例, 女82例;年龄18岁~76岁, 平均42岁;;留置导尿2 d或3 d 98例, 4 d~6 d 45例, 7 d及以上37例;发生泌尿系感染18例, 尿管自行脱落8例, 尿道损伤6例, 尿潴留2例。

2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2.1.1 选择合适的双腔气囊导尿管

一般选择14号~16号双腔气囊导尿管, 尿道口松弛者选用18号导尿管, 以减少对尿道的刺激。

2.1.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留置导尿管前先用1︰1 000的苯扎溴铵溶液冲洗会阴, 再用0.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留置导尿管后每天做1次或2次尿道口护理, 24 h更换1次集尿袋, 及时放出集尿袋内尿液。留置尿管2 d以上者每隔1 d做1次膀胱冲洗 (冲洗液为生理盐水加活力碘3 mL~4m mL) , 留置7 d以上者每7 d更换1次导尿管。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嘱其保持外阴清洁, 每次大便后要及时清洗外阴及尿道口, 床单位要保持清洁干燥, 减少细菌繁殖和细菌污染, 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保持导尿管通畅, 随时观察尿液的颜色、尿量, 避免导尿管弯曲、受压, 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 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

2.2 尿管自行脱落的预防及护理

留置导尿管前要认真检查尿管的有效期, 是否为合格产品, 气囊是否漏气, 一般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 男病人15 mL左右, 女病人20 mL左右, 避免将气体注入气囊, 因气体随着时间的延长, 缓慢随着气道溢出, 导致气囊塌瘪, 起不到固定作用而致尿管脱落。

2.3 尿道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护士应熟悉男女尿道的结构及特点, 男性尿道长18 cm~22 cm, 女性尿道长4 cm~6 cm。插入深度不够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 注入液体后压迫尿道致尿道黏膜损伤。男性尿道有2个弯曲和3个狭窄, 尤其是男性前列腺增生病人插入尿管时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要顺其自然缓慢插入。长期留置导尿病人尿管周围附着有分泌物及尿结晶, 拔管时易损伤尿道黏膜。因此护士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为保证气囊在膀胱内, 尿管插入膀胱见尿液后再插入4 cm~5 cm。如未见尿液流出, 就无法确定导尿管是否在膀胱内, 所以嘱病人在插尿管前不能排空膀胱。向气囊注入生理盐水时用力要均匀, 避免用力过猛而造成气囊破裂。对某些不合作或意识障碍的病人提前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防止病人强行拉脱导尿管而造成尿道黏膜损伤。

2.4 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

长期留置尿管者膀胱逼尿肌过度松弛, 尿管拔除后易引起尿潴留, 对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拔管前训练膀胱的生理反射功能, 可采用间歇夹管方式, 定期开放, 3 h~4 h或者病人有尿意时开放尿管, 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 让病人有意识地参与排尿过程, 如此反复训练膀胱功能1 d或2 d后方可拔管。拔管后发生排尿困难时应积极采取辅助措施, 如腹部热敷、温热水冲洗外阴、耻骨联合上膀胱底部按摩等方法诱导排尿, 防止发生尿潴留。现有报道研究, 拔尿管前用1︰5 000的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盐水作膀胱冲洗, 并保留20 min~30 min, 或冲洗中有尿意, 冲洗液及尿液溢出时再拔管, 以此来帮助病人的首次排尿反射[1]。

3 小结

气囊导尿管在临床广泛应用, 护士在操作和护理过程中要加强责任心, 熟悉男女尿道的特点, 了解气囊导尿管的结构,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做好插管前解释工作, 留置期间的护理工作, 拔管前的宣教工作, 重视插管、留管、拔管的每一个环节, 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以减少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和防止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篇4:小儿发热护理常见“六错”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凉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若体温超过38.5℃,则可以服用退热药,目前常用的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小儿泰诺林。在使用药物前,家长最好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四错是随便给孩子服药

小儿发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的家长为了方便,常上药店自购药物给孩子吃。但是,由于小儿的病情变化快,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加上小儿的肝脏解毒功能不足,肾脏发育不完善,故易受药物影响,造成脏器功能的损害。母亲感冒了,家长为防止小儿感染,就将自己服用的感冒通给小儿服,想起到防病的作用,可是孩子服药后会出现血尿及药物性损害。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使用成人的药物,自购药物也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免给小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错是盲目喂消炎药物

小儿发热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发热。但有一些家长或医生,一见小儿发热,就盲目喂给消炎药物,有的病儿家长还要求用进口的药物,“是药三分毒”,在没有弄清小儿发热的真正原因时滥用消炎药物,可引起小儿肝肾功能的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孩子身体康复。

正确的做法是:小儿发热时,最好是上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只有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六错是小病大治,有点小病就“打点滴”

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的降温效果好,可以补充水分,所以小儿一有点发热,就主动要求打点滴。虽然这种治疗方法好,但也有不利增强小孩自身抵抗力的缺点。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充分休息。多喝开水,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配合药物治疗。若是出现体温持续不退,饮食欠佳时,可以使用静脉输液。

篇5: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撤下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过敏反应:

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协助医生作气管切开。

3、溶血反应:

这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碱化尿液,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遵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交换(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

4、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如发生按急性肺水肿的原则处理,停止输血,酌情帮助病员端坐,四肢轮扎,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高流量输氧通过25-30%的酒精湿休后吸入,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

5、细菌污染反应:

一旦发现,除立即停止输血和通知医生外,应将剩余血送化验室,作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休克先兆,配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6、大量输血后反应:

防治原则:在连续输入几个单位库血时,应间隔输入新鲜血,大量输血达1000毫升以上,按医嘱静输入10%葡萄糖酸钙。

7、疾病感染反应:

对供血者应严格体检,优选供血者,凡有黄疸史、肝病、肝功能异常,或3-5年内患过疟疾,查血抗体阳性者等,均不能做献血员。严格各类器械消毒,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胃癌病人的护理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

胃癌的病因与食物中亚硝胺有关,某些癌前病变如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均有恶变可能,近年发现胃幽门螺旋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或绝望与对疾病的发展及以后缺乏了解、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没有信心有关。依据:抑郁、沮丧、伤感、失助。

2、营养失调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功能降低、营养摄入不足;2)肿瘤生长消耗大量能量;3)禁食;4)消化道对化疗的反应。依据: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胃癌的医护知识。

二、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护士要注意根据病人的需要程度和接受能力提供信息;要尽可能采用非技术性语言使病人能听得懂,帮助分析治疗中的有利条件和进步、使病人看到希望,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消极心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营养护理:胃癌病人要加强营养护理,纠正负氮平衡,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术后恢复的效果。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食物应新鲜易消化。对于不能进食或禁食病人,应从静脉补给足够能量、氨基酸类、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可实施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化疗的病人应适当减少脂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多食绿色蔬菜和水果,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治疗与护理

外科治疗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根治性切除为彻底切除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和受累邻近器官,依据肿瘤原发部位不同分别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或根治性胃次全切除:姑息切除:主要用于肿瘤已有不能清除的淋巴结转移或累及重要脏器及血管,原发肿瘤在解剖上尚能作胃大部切除;短路手术:原发肿瘤已无法切除,肿瘤造幽门梗阻或可引起幽门梗阻,可作胃空肠吻合术,起到解决梗阻,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术前辅助化疗、放疗,可抑制细胞活性,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采用术中放疗,清除不能切除或肉眼看不见的癌灶,可提高手术疗效。(1)术前注意病人的营养与进食情况:按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渣软食、半流食或流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准确记录出入量,对重度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低、贫血者,术前补蛋白质或输血。有幽门梗阻者,术前3天每晚用温盐水洗胃,消除胃内积存物,减轻胃粘膜水肿。严重幽门梗阻者,应于术前1~3天作胃肠减压,使胃体积缩小。予术日晨放置胃管,抽尽胃液后留置胃管。(2)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硬膜外麻醉4~6小时或全麻清醒血压、脉搏平稳后半坐卧位。注意保持卧位正确,以利呼吸和腹腔引流。鼓励深呼吸、咳痰、翻身及早期活动,预防肺部感染及其它并发症。注意口腔卫生,预防腮腺炎。(3)腹腔引流腹腔引流管接无菌瓶,每3天更换1次,以防逆行感染。必须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一般在24小时内量多,为血浆样渗出液,以后逐渐减少。如引流液为鲜红色,且超过500ml应考虑有出血。要勤巡视,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有无扭曲、脱落。

(4)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以减少胃内容物对吻合口的刺激,预防吻合口水肿和吻合口瘘。每2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1次,每次量不超过20ml并相应吸出,避免压力过大,冲洗液过多而引起出血。注意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并准确记录引流量。如有鲜血抽出,必须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胃管应妥善固定,不可随意移动,并注意有无脱落或侧孔吸胃壁,使胃肠减压停止。

(5)术后饮食:术后3天禁食、禁水,静脉补液,每日3000ml左右。在停止胃肠减压后,可饮少量水。次全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术后饮食要求有一定的区别,术后饮食常规 术后日数 次全切除 全胃切除

第4天 清流200ml/2小时,两餐间饮

水200ml,每日7次 禁食

第5天 清流全量 禁食

第6天 流质全量 清流50ml/小时 第7天 流质全量 清流100ml/小时

第8天 流质全量 清流200ml/小时

第9天 半流 清流全量

第10天 半流 清流全量

第11天 半流 流质全量

第12天 普食 流质全量

第13天 普食 半流

第14天 普食 半流

第15天 出院 半流

第16天 普食

第17天 普食

第18天 普食

第19天 出院

(6)观察术后并发病:

①倾倒综合征:多发生在术后7~14天,病人进食后感到头重、心悸、脉快及出汗或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腹痛、肠鸣音增加、腹泻等。应少食多餐,进低糖、半固体饮食,嘱病人平卧位进食,并卧床休息1小时,症状可逐渐消失。②空肠梗阻:远端肠梗阻可有上腹部胀痛,胃管内无胆汁,可发生十二指肠残端及腹膜炎。其梗阻多发生于术后7~14天,表现为进食后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胆汁,应及时报告医生。

6、预防

胃癌病因尚不明确,应祛除与胃癌有关致病因素。

(1)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食盐、咸菜及烟薰食物。忌烟、酒。

篇6: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制度

为规范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本中心预检分诊工作由中心分管医疗副主任负责管理,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全中心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工作和相关医务人员的组织管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3、在门诊大厅设立体温测量站,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

4、预检处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接触史以及外出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并将所有预诊发热病人的详细情况记录清楚,每日下班前与发热门诊医生做好核对,防止遗漏。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专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篇7: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摘要】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随着手术难度加大、护理人员监管不力等不安全因素在不断增加,任何不利情况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对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终生的遗憾。所以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手术室工作,要求护理管理者加强监管制度、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风险及法律意识,护理者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繁重而又紧张,所以严格规范化的管理十分重要。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1],同时要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加强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每个人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守操作规程,在每天手术护理过程中,保持有序工作程序、清醒的头脑,从而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常见手术病人的护理问题

1.1 接错病人。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痛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或同一病区连台手术未按手术安排顺序,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

1.2 术前访视不到位。手术注意事项交待不清,患者既往病史不了解,如安置心脏起搏器、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

1.3 手术体位安置不妥。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发生,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外展过度造成神经损伤,衬垫不当阻碍病人循环和呼吸。

1.4 器械准备不全。手术所需器械、敷料准备不齐全,器械性能不佳、陈旧,如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结扎线不穿等。

1.5 物品清点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寻找困难,带螺丝的器械用前未清点螺丝,用后发现缺失导致心中无底。

1.6 仪器设备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刀电极板放置不当,粘贴不牢固,病人皮肤直接接触金属物,造成电灼

伤。

1.7 用药有误。输血、输液查对有误,静脉麻醉药和大输液标志不清,导致误用,手术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严谨,术中标本丢失或保存不当。

1.8 手术病人护送不当。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拔出,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 线、CT 报告等物品遗留。应对措施

2.1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条例[2],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深刻领会其内涵,利用小讲座、晨间提问强化理解与记忆,并列入科室理论考核中,使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守法,增强了护理安全意识和缺陷防范意识。

2.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为护士提供指导性文件[3],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及法律责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与医疗护理操作规程,使管理者有章可循,质量评价有量化标准,实现护理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确保护理安全。

2.2.1 手术室的一般制度。抓好落实手术室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卫生规则、消毒隔离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2.2 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病员安全管理目标,订制手术患者的安全确认程序与制度,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接病人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患者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物品、吸引器、氧气、电刀到位。

2.2.3 清点制度。任何手术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必须手术前后、关闭体腔前后共同清点台上纱布、缝针、刀片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并认真做好记录。做到三不交接:洗手护士手术未结束不交接;巡回护士敷料、器械未清点不交接;值班护士物品短缺不交接。

2.3 规范手术室操作规程,优化工作流程。制定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流程;制定各类手术物品器械准备及手术配合程序操作流程;制定各类物品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操作流程。

2.4 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严格对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做好院感监控工作,严格把好每一环节的消毒隔离与处置,同时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2.5 加强围手术期环节监控管理。术前巡回护士根据诊断、手术名称等检查器械物品是否备齐适用、特殊或意外情况时备用物品的准备等,以便及时、准确地配合手术,按手术患者安全确认程序,做好查对;防止摔伤患者,尤其是婴幼儿、躁动、昏迷患者等;每天清洁并检查推车功能是否完好,护送患者途中拉上护栏,推车者面对患者头部,便于观察病情。术中严格执行查对、清点制度,清点器械物品三人核对(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师)。手术前关体腔前后清点。每次至少两遍以上,术中添加物品及时按规定记录在护理单上。巡回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及手术进展,随时准备好应急准备。使用高频电刀的患者,负极板一定要选择在肌肉丰富的部位粘贴,粘贴时要尽量离手术切口较近的部位。

2.6 强化标本监管。建立标本管理、送检、登记制度,洗手护士妥善保管好术中标本,若一个患者取下多块组织,护士应分别放置并做好标记,术后由洗手护士负责填写病理标本标识,及时浸泡标本。

2.7 定期分析、整改提高护理质量。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护理骨干根据质量标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日上下午巡视各手术间两次,及时发现问题,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会,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薄弱环节,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

【参考文献】

篇8: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子宫全切术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手术方法, 适用于子宫本身及附件、宫颈重度病变或其他原因不需要保留子宫者、妇科常见的良性或者恶性肿瘤等。但因子宫是女性孕育生命的器官, 在切除子宫前病人常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1]。现分析子宫全切术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6年2月—2012年5月我院实施子宫全切术病人42例, 年龄28岁~65岁;子宫肌瘤26例, 子宫内膜癌1例, 宫颈癌13例, 产后并发大出血1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保守治疗无效1例。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对病人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制订详细的护理措施, 取得满意效果, 42例病人均住院1周左右出院。

2 常见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

此种心理状态是病人术前最常见的表现, 病人害怕手术或麻醉出现意外危及生命以及手术给身体带来伤害、疼痛等。另外, 医疗环境的刺激, 对自身疾病和麻醉、手术的方法不了解, 往往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的情绪。

2.2 害怕术后疼痛

人的疼痛感觉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焦虑、恐惧情绪越重, 机体的痛阈越低, 心理高度恐惧者疼痛的敏感性增高。

2.3 悲观、内疚的心理状态

子宫是女性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 手术后导致器官的缺失, 某些功能的丧失, 使病人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认为子宫切除后没有月经加速衰老, 更年期提前, 担心自己的体型、容颜、皮肤不如同龄人, 特别是40岁以下的妇女, 担心子宫切除后会影响夫妻感情、性生活不和谐等。她们觉得对丈夫和家庭有内疚感, 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可导致病人产生抑郁症, 继之出现失助、悲观、绝望的情绪。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病人的心理状态是极其复杂的, 而精神又是人的生命的支柱, 由此可见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护士要同情、关心、体贴病人, 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 使其情绪稳定、态度积极, 消除其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家庭情况的不同, 通过委婉的语言耐心地给病人讲解手术和麻醉的方法、安全性和必要性, 帮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 使她们消除焦虑、紧张、恐惧情绪, 使病人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为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 主动介绍住院环境、管床医生、责任护士、麻醉医生、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方法、麻醉的方法以及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 让她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同一病种安置在同一病室, 让已做手术的病人交流经验、现身说法, 让病人对自己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有充分的认识。做手术前各种准备工作如备皮、上尿管时动作轻柔, 操作熟练, 边操作边交谈, 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减轻病人不适或疼痛的感觉。

3.3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减轻切口疼痛

病人术后恢复是病人、家属、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结果, 由于病人对早期下床活动认识不足, 因此护士要告知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能增加机体的血液循环, 防止静脉形成血栓, 增加肺通气量, 有利于痰液排除, 避免肺部并发症, 促进肠道功能早日恢复, 减轻由于腹肌紧张而产生的切口疼痛。

3.4 消除病人悲观、内疚的心理状态

护士应同情、理解病人, 给病人心理安慰, 鼓励其以乐观的心理对待疾病;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工作一丝不苟、操作娴熟、语言和蔼可亲, 让病人感到亲切、安全、有依靠, 解除其悲观、内疚、孤独、烦躁等心理。加强社会支持, 做好病人丈夫及家属的工作, 安排家属及时探视, 领导、同事、朋友的安慰和鼓励, 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增加病人对疾病的适应能力, 从而减轻病人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医务人员向病人说明手术的方法和意义, 告诉病人子宫切除后不会影响其性生活, 不会改变女性形象, 消除其悲观、内疚等心理状态。

4 讨论

子宫是女性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 由于病人对女性生殖系统缺乏认识, 给子宫切除术病人带来很多心理问题, 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还应具备观察、沟通的技巧, 护士做病人的支持者、咨询者、指导者, 用科学的语言和方法随时解决病人出现的心理问题, 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 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 增加病人的满意度, 提高医院的形象及竞争力。通过护士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大部分病人一般能放下思想包袱, 积极配合医生顺利进行手术, 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使病人早日康复, 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 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医院病床周转率,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9:护理卧床病人的四个常见误区

家里老人常年下不了床,儿女为了孝敬老人,喂饭、推轮椅,让老人什么都不用做,希望通过无微不至的照顾使老人尽快康复。

其实。让病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病人的康复并无益处。许多脑中风后遗症及偏瘫、截瘫的老人会变得“越来越懒”,因为这类病人的中枢神经受损后,脑细胞也会受损,一些人会出现智力下降或反应力减慢的情况。

越是这样,家人越要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多活动,病人的肌肉才不会因为长期卧床而出现萎缩,活动对于受损神经的恢复也有好处。

误区二:活动就是“捏捏肉”

康复过程中,医生都会要求病人多活动,但是许多人的活动方式就是捏揉肌肉,这种“活动”除了对防止肌肉萎缩有一些帮助外,对疾病的康复作用微乎其微。

真正的活动应该足活动关节。人体全身关节很多,仅手部就有28个,家人平时要帮病人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弯曲等。因为卧床长时间不动容易造成人体关节粘连,从而导致疼痛的出现。

误区三:翻身只要“翻过去”

长期卧床的病人要通过经常翻身来防止生褥疮,可是不少人帮病人翻身时会直接将病人推过去,有时用力过大还会导致病人骨折。

翻身时的动作要轻,切忌用力过大。一些瘫痪的病人会出现肌肉萎缩现象,如果家人在帮助病人翻身时用力太大,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肌肉拉伤甚至骨折。

正确的翻身应该是托着病人的身体,遵照先上身后下身的原则,先从病人腰部侧翻,再扶着肩部和髋部,让其缓慢地滚动,然后达到翻身的目的。

误区四:多吃药,快快好

为了让病人快好,家人会听信商家的宣传,购买各种“特效药”。

偏瘫、截瘫等疾病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千万不要相信通过吃药能治愈偏瘫的“鬼话”。护理患慢性病的病人,耐心很重要。

上一篇:个人提升学习计划下一篇:书写请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