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2024-08-25

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精选8篇)

篇1: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天津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在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用工减少的情况下,天津计划采取多项措施,多渠道、切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今年,天津市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11.4万人,由于面临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困难企业裁减人员的局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日前,天津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将从多方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

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天津将坚持把新建项目和生产经营企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载体。按要求,新建项目立项时须安排一定用工,签订用工意向协议;新建项目开工时须制订培训计划,提前开展专业培训;新建项目竣工时须及时安排用工,组织企业生产经营。

鼓励自主创业。天津市有关部门将组织和鼓励有创业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学成创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首次出资额允许为零。放宽学籍管理,在校生自主创业的,两年内保留学籍。

扩大就业见习。今年见习基地总量将增加到1000家,见习基地容量扩展的同时,安排3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为期3个月至12个月的见习。按要求,见习基地应与见习人员签订见习协议,明确见习岗位、待遇标准、见习期限等内容,规范见习活动。

组织开展创业实训。天津将认定一批有条件的企业为创业实训基地,安排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毕业学年在校生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实训基地进行3个月至6个月的创业实训,增强创办企业的能力。实训期间享受相应的补贴。

组织学师学业学艺。天津市工商联等部门将选聘1000名优秀企业家、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以“师传”和“亲传”等方式,帮带3000名有创业意愿和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了解创业经验,学习管理方法,掌握专业技术,提高创业成功率。

企业家与毕业生通过自愿选择,签订不超过一年的学师学业学艺协议,其间企业按月提供一定的生活费,政府给予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

扩大公益就业岗位。天津每个街道、乡镇、村将选聘一名高校毕业生,从事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公益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选聘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创业和就业等公益工作。全市公益性岗位安置5000人,进行1年以上锻炼,给予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

鼓励到基层单位和边远地区工作。天津将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招募工作。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天津市人民政府服务基层奖励金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机关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将优先录用经过基层锻炼的高校毕业生。

鼓励继续学习深造。2009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加1000人以上;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增加15%以上;适当扩大成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招生规模,鼓励专科(高职)毕业生到成人院校继续学习。

篇2: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海东市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提升就业能力,不断扩大见习规模等多项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制定出台了《海东市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就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海东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相关部门主要任务、职责和责任单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面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工作期间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考录到市内国家机关或招聘到市内事业单位工作后,其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国有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每吸纳1名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给予不超过2年单位应缴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补贴和1000元/人的一次性奖励。小微企业、非公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每吸纳1名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奖励和4年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补贴。

继续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服务”、“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今年拟选聘3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服务、选聘45名“三支一扶”计划服务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目前共开发公益性岗位3471个。按照加强基层、充实一线、强化公共服务和“凡进必考”原则,公开考试录用高校毕业生。今年已公开考录主任科员以下职位99人,招聘县级公立医院224人,招聘中小学教师206人,适时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断层、人员老化,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

篇3: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逐年扩招, 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高等教育“入口”不断拓宽、“出口”不畅的大背景下,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挑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显, 东南部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形势较好。而中西部地区, 尽管有较大的用人需求, 但因为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 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出现“有地方没有人来, 有人没有地方去的”的现象。这给刚踏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了就业问题。毕业生整体的求职成本和时间在扩大和延长, 薪酬水平均有所下降, 中国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 就业指导服务不完善

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时感到很困惑, 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因此, 高校应当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重点。在日常教学计划中增设就业指导、心理辅导、人生规划等课程, 让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大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

(二) 大学生综合素质薄弱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就业的根本。大部分毕业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规划, 只是盲目的从众。现在的毕业生中越来越多的是独生子女, 往往以个人为中心, 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强, 在校期间忽视了自身潜力, 缺乏社会实践锻炼, 独立意识淡薄, 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 择业期望值过高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式等方面已变化的影响下, 新的价值取向的形成和经济效益原则深深地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择业观, 导致大学生择业的期望值过高。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 也不愿意到二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 有的为了追求高薪待遇甚至不惜放弃专业。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大学生就业的意愿不高, 直接与就业需求产生矛盾, 增加了西部地区、基层就业的难度和不平衡性。

三、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 积极组织高校招聘会

高校要发挥毕业生与用人企业的桥梁作用,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针与用人企业积极地建立密切联系, 通过网络等多途径给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积极组织开展高校招聘会和校园宣讲活动, 让毕业生和用人企业直接面对面进行双向选择, 为学生搭建与企业的交流平台。

(二) 加强校企合作,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的增加, 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毕业生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高校要主动把用人企业请进来“推销”毕业生, 并且将高校与企业各自资源优势相结合,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和建立就业基地。从思想上转变毕业生择业的盲目性和从众性,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 搭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广阔平台, 开拓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

(三) 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

在就业压力日趋严峻形势下, 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 增加专门的辅导课程, 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重点。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如职业规划大赛、职场模拟比赛等, 激发大学生的就业热情;同时, 高校开展系列专题讲座, 邀请相关专家、企业家走进校园;为毕业生开设仪表仪态、求职面试、市场需求、心理指导等与就业有关的课程, 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 为实现就业提前做准备。

(四)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校毕业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就业需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在校期间, 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职业的选择要结合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等因素。改变毕业生对基层的认识, 让他们意识到基层将拥有更多的创业机会。毕业生要改变择业观念, 面对现实, 主动顺应时代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五) 开展创业教育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下, “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理念提出。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所区别。创业教育除了课堂知识的灌输, 同时需要构建完整的创业教学模式, 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控制好创业教学、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等关键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业才能。创业教育模式不仅解决个人就业问题, 减小创业企业成本, 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大学的不断扩招, 使得我国社会对于高等人才的需求由缺乏变成满足再到供大于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成为家庭、社会和国家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既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加强校企合作, 也可以通过增强就业指导服务和创业教育, 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黄秋婷.试论括宽高校毕业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与做法[J].科教导刊, 2012.

[2]王林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策略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2.

篇4:高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引言

大规模扩招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院校招生的常态,带来的是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姑且不论,难免出现就业困境。这是几年来我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我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家庭的生活幸福,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高等教育“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水平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为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宗旨,建设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常设市场是主要目标,主要包括公益市场、校园市场、社会市场和网络市场。都是在不同平台的基础上,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就业推荐等就业综合服务。在这个市场上,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国营单位、外资及民营企业等用人单位是需求方,他们根据岗位要求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择优选择所需人员。高等院校中准备走向社会谋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的供应方,他们根据自己的择业意向、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等条件选择工作单位。供求双方的选择结果由供求规律决定。

当前为了更全面的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毕业生就业市场已渐渐从简单的校园市场向公益市场、社会市场和网络市场等复合市场转换,但却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观念仍与现实有差距

总的来看,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可在离校后半年至一年内实现就业,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但与现实仍有一定差距。一些高校毕业生仍有这种心理——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结构上的差异。

(二)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在社会新增岗位难以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的同时,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就业取向因学科专业、地域地区、单位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取向,与此同时,就业门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缩窄。

(三)创业教育开展不成熟

在中央和地方的政府大力提倡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种种优惠条件,但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培训跟不上,大部分的毕业生缺乏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参与的热情仍不高。就是有创业开展的,也主要集中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因此,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有效途径。

(四)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还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背景单一、实践能力弱的缺陷,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三、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体验,只有亲身经历后方能确定自己的目标职业。让用人单位了解学校、了解学生才能真正拓宽就业门路,而高校毕业生实习是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的最佳途径。因此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拓宽。

(二)优化就业指导

大多数高校学生社会阅历比较浅,眼光不长远。应重点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就业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还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方面的课程,聘请相关单位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有关就业指导专家,讲授企业的用人要求、求职策略、行业发展前景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便于主动拓宽就业门路。

(三)强化创业教育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再按照过去的思路培养人才,以所谓“适应性”来抢占现成的就业岗位,路就会越来越窄。转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是十分必要的。

(四)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改革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培养的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于其毕业生质量的高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呈现出相对过剩的现象,根源于计划经济下的教育体制与市场化的就业机制之间的不协调。高校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就业市场的发展,及时革新办学理念,科学设置办学层次,合理安排招生,优化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体系,实施课程改革,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发展,提高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拓宽其就业门路。

参考文献:

[1] 李勇、胡春华、胥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0(15)

[2] 马宏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研究[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02)

[3] 彭时代,用整合的视野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J]. 大学教育科学. 2005(04)

[4] 张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几点做法[J]. 文教资料. 2011(19)

篇5: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回眸,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数百万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5年上调、“新农保”让农村老人首次享有国家普惠的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超过12亿人……一桩桩促进就业、完善社保的惠民之举,让百姓感受到更多温暖。

挖岗位拓渠道

力保百姓饭碗

篇6: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江苏拓宽就业渠道 确保全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昨天,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省政府接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副省长何权出席会议并讲话。

何权在讲话中说,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现在距离2009届高校毕业生离校仅剩下3个月左右的`时间,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高校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地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中去考量,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有效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全面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一是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政策细化和衔接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知晓度,狠抓落实。二是进一步改进服务,最大限度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方便。三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按照“初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年终就业率达到90%以上”的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督查机制。

篇7: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在刚刚过去的毕业季,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利用招聘、创业、见习近平台,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创业机会,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

服务事项全程在线助毕业生轻松求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控制工程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黄红伟,前不久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工作。

谈起自己的求职经历,黄红伟显得很轻松:“现在咱这儿的招聘模式可时髦了。我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觉得找工作很方便,不用再跑现场招聘会,在网上发一份简历,可就收到笔试或面试通知。以前都是人找工作,如今有了工作找人的感觉。”

为何找工作这件事在黄红伟眼中变得如此轻松呢?

原来,西海岸新区构建起了覆盖社区、高校、企业和高校毕业生的信息共享网络,推出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网上办事的覆盖面,实现服务事项全程在线。

“通过网络,高校毕业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招聘信息,投递求职简历,与用人单位招聘工作人员交流、洽谈。”西海岸新区人社局人才中心副主任王磊说。今年以来,全区用人单位已网签高校毕业生超1.3万人。

西海岸新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相较于传统的招聘服务而言,‘互联网+就业服务’是一场从理念到模式、手段的重大变革,也是未来招聘服务的发展方向。”

提供全要素服务让创业无后顾之忧

在西海岸新区这片热土上,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青岛滨海学院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陈加考,看到科技创新应用的广阔前景,决定创业。他入驻青岛滨海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创立了青岛千语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走上了研发电子产品智能化技术、发展电商的道路。

在西海岸新区,和陈加考一样正在为实现创业成功梦想奋斗的毕业生比比皆是。其中,很多人入驻创业孵化基地,享受到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和咨询辅导、项目孵化、场地支持、成果转化等全要素服务。

“高校毕业生提交项目计划书,通过创业孵化基地评审委员会审核后就可以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在这里,他们能够享受到很多政策,比如可以获得第1年100%、第2年50%、第3年30%的`房租补贴。”王磊说。

西海岸新区在重点推动青岛黄海学院、青岛滨海学院这两家高校建设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同时,指导、服务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西海岸壹号创新创业中心、国际大学创新联盟等创业创新平台发展。西海岸新区进一步优化创业孵化基地运作管理模式,着重引进急需人才,优化代理企业事务、管理咨询等服务,使更多人力资源服务有效融入基地孵化功能。

目前,已有130余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入驻西海岸新区各创业孵化基地,带动就业近800人。

就业见习+岗位拓展提升技能有门路

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关键之一在于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西海岸新区构建的“就业见习+岗位拓展”工作机制好似一把钥匙,为高校毕业生打开了以见习促就业的大门。

西海岸新区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深挖潜在岗位需求,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的见习和工作岗位,将有需求的毕业生都组织到就业准备活动中。不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已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可申请到见习基地见习,见习期为3个月。见习期满后,实行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制。如果见习人员想留在企业,企业又恰好有招聘任务,见习人员就可实现直接就业。

目前,西海岸新区共有46家见习基地,包括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德盛利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全年可提供1500多个见习岗位。今年以来,这些见习基地已接收77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加强合作,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搭建更好的服务平台,提供更多的优质岗位。”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篇8: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本刊讯国务院4月27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 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 必须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探索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和离岗创业有关政策。同时, 健全高校毕业生服务保障机制, 鼓励其多渠道就业。

《意见》提出, 要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创业积极性。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对于离岗创业的, 经原单位同意, 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 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原单位应当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创业的实际情况, 与其签订或变更聘用合同, 明确权利义务。加快推进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政策推广。鼓励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 通过合作实施、转让、许可和投资等方式, 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政策, 放宽股权奖励、股权出售的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限制。

《意见》指出, 要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并鼓励其多渠道就业。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 鼓励毕业生到乡镇特别是困难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 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结合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推进, 在基层特别是街道 (乡镇) 、社区 (村) 购买一批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 优先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 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给予1年社会保险补贴。落实完善见习补贴政策, 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 适当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将求职补贴调整为求职创业补贴, 对象范围扩展到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 完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 实现基金滚动使用,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积极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对高校毕业生申报从事灵活就业的, 按规定纳入各项社会保险, 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可参照高校毕业生享受相关就业补贴政策。

上一篇:演讲稿:生命因活着而精彩下一篇:新婚庆典女方家长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