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课案

2024-08-23

一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课案(精选5篇)

篇1:一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课案

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1课 认识Excle 20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Excel的启动及界面介绍(2).工作簿、工作表与单元格(3).制作一个简单的Excel表(4).Excel的保存与退出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建立Excel表的基本方法。

(2)以任务为主线,以需求为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4)通过制作日常生活中的表格,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Excel的启动及界面介绍 难点:工作簿、工作表与单元格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office办公软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学习“看一看”

Excel是Microsoft Office系列的电子表格软件,利用它可以方便制作电子表格,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编辑,完成复杂的数据运算,还可以创建图表。下图就是用Excel制作的电子表格。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Excel 2003吧!

2.“学知识”(1).Excel的启动

提问:Word软件是怎样启动的?引出excel的启动。三种方法:

1).“开始” →“程序” →“Microsoft Excel” 2).双击“桌面”上的Excel快捷方式

3).右击“桌面”空白处→“新建”→Excel工作表(2).Excel的窗口

1).比较Execl窗口与Word窗口的异同

按由上到下的顺序为:“标题栏”→“菜单栏” →“常用工具栏” →“格式工具栏” →“编辑栏” →“工作区” →“工作表标签” →“水平滚动栏” →“状态栏” →“垂直滚动栏”

2).工作区:

全选按钮;行号;列标;单元格;水平分割框(右上角);垂直分割框(右下角)。(介绍Excel的工作表)3).新建工作簿

a.鼠标单击常用工具栏第一个按钮(新建按钮)b.“文件”→“新建”→“工作簿”→确定

(相对于Word中是新建文档,PowerPoint中是新建演示文稿)

(3).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关系

工作簿是计算和存储工作数据的文件,每个工作簿中最多容纳255个工作表。工作表是存储数据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表格。他由65536行和256列所组成。(活动工作表是指在工作簿中正在操作的工作表,即当前工作表)工作表从属于工作簿,一个工作簿有多个工作表。工作表只能插入,不能新建;而工作簿只能新建,不能插入(与PowerPower的演示文稿和幻灯片的概念结合)。在一张工作表中,用来显示工作表名称的就是工作表标签。

(4).工作簿的保存及退出 1)保存方法:

a.“文件”→“保存”→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 b.点击常用工具栏保存按钮→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 2)退出方法:

a.“文件”→退出

b.点击窗口“X”(关闭按钮)即可 3.“练技能”

(1).练习在编辑栏中输入和更改数据。

(2).位于Excel工作表中第4行第C列的单元格,其地址怎样表示?

4.“动脑筋”

(1).在单元格“B1”中输入“姓名”后,单击Enter键,工作表中的的黑色方框会出现在哪个位置?

(2).说说工作薄、工作表和单元格三者之间的关系 5.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创建、编辑了一个电子表格工作薄。即感到了学习电子表格的容易性—它与WORD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也感到了学习电子表格同样具有挑战性—它充满着“个性”。

教学反思:表格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表格的频率是非常高的,比如价格表,课程表,学生成绩表等等。因此,在上课之前,我用了课程表作为本节课的引入部分。当我通过电子教室在电脑上打开这些表格,并问学生如何实现时,有些学生针对以前学过的word软件中的表格制作进行了知识迁移,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课堂顿时变活跃起来,纷纷献计献策,甚至提出一些细节该怎么处理。这一效果和我预先想的正好符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上,知识迁移是很重要的。Excel作为微软Office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很多操作和word是相同或类似的。因此,我准备从旧知识入手,启发学生知识迁移,自主探究表格处理软件Excel。通过前面的介绍,提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如何启动EXCEL,建立新的工作薄,保存工作薄,以及最终要完成的任务——设计一个电子表格(在本节课中,我布置的任务是,设计一份“同学档案”)。在学习如何启动EXCEL中,主要讲解EXCEL图标和其它软件图标的不同之处,以及图标的由来,加深同学们对EXCEL的印象,同时,利用WORD与EXCEL的界面比较学习,让学生更好的认识EXCEL。在这一部分,我重点讲解了在EXCEL中,单元格的概念,行和列的标记,以及其它的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对于建立和保存新工作簿,方法也和WORD相同,因此,我没有详细讲解,而是通过恢复学生对WORD操作的记忆,来举一反三,融合使用。当然,对于一些新的概念,还是必须要讲的,比如,工作薄由工作表组成,一个工作薄可以包含255个工作表等。学生也对这些新鲜的知识乐此不疲。在讲解最后一个内容——设计电子表格时,我通过演示如何在EXCEL中输入课程表来讲解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在乎让学生更好的认识EXCEL,为接下来的上机实践奠定基础。随后,在上机实践过程中,学生因为看了我的演示,因此完成的情况非常好,而且有一大部分同学通过对WORD的操作记忆,尝试了对文字进行简单的格式处理。在这一堂课中,总的来说,课堂是活跃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法以及自主学习、互助合作的手段,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很令人满意。

第2课 制作表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选定单元格(2).数据的输入与修改(3).插入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单元格操作的基本方法。

(2)以任务为主线,以需求为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4)通过制作日常生活中的表格,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插入操作

难点:数据的输入与修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office办公软件,Excel文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学习“看一看”

我们利用Excel 2003制作表格,在输入数据的过程中,总需要进行各种改动。观察下面两个表格有什么不一样,你会操作吗?

2.“学知识”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单元格中的基本操作:(1).活动单元格

方法:鼠标单击任何单元格,则该单元格即为活动单元格。(2).工作表中输入数据

方法:双击单元格→键入数据。用箭头←、↑、→、↓或回车、TAB来结束输入。

(3).工作表数据的修改和删除

1)单元格中的修改:双击单元格,用←、↑、→、↓和Del等编辑键对数据进行修改。

2)若删除单元格内容,按Delete键即可。(4).单元格区域的选定

1)将鼠标指针沿着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从一个角单元拖到另一个角单元后再释放,即这个矩形被选定为一个区域。

2)单击要选定的行号或列号,即可选定整行或整列。3)单击左上角的全选按钮,即可选定所有单元格。(5).单元格数据的移动与复制 1)数据移动

a.选定→编辑→剪切→编辑→-粘贴

b.选定→(鼠标指针变成一个箭头)拖动→目标位置放开 2)数据复制

a.选定→-编辑→复制→编辑→-粘贴

b.选定→(鼠标变成一个十字箭头)拖动→目标位置放开(6).多工作表中数据的编辑

方法:单击原工作表标签→选定单元格→复制/剪切→单击目标工作表标签→单击目标单元格→粘贴

(7).数据的类型

(提问)输入的数据中数字与字符的不同?

Excel是一个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软件,所以数据的类型就十分关键。

(8)设置单元格数据类型

1)右键单击单元格→“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标签 一般我们使用的是常规类型,只有特殊的数据才需要改变单元格类型。

(9)常见的数据类型

常规、数值、时间、日期、百分比 举例说明时间和日期类型 3.“练技能”

(1).在E列和F列之间插入一列,在插入列的第1行所在的单元格内输入“家庭地址”。

(2).将“王雪”所在的单元格删除。

(3).将工作表的内容填写完整后,进行保存。4.“动脑筋”

(1).将单元格“A4”中的内容复制到单元格“A3”中。(2).怎么同时选定多个不连续的单元格。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创造性思维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学边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将培养学生对学习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兴趣放在首位;并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每学完一个新知识,都让学生用自己的电脑加强练习,没一味的满堂灌,学练结合,松弛有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练中学、学中悟。当学生学完谈收获后,出示了一道结合所学新知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而别人又能从中吸取优秀的方面,但如何才能让学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拓展自己思维呢?值得我探索。

第3课操作工作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插入工作表(2).重命名工作表(3).删除工作表(4).保护工作表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插入、重命名、删除、保护工作表的基本方法。(2)以任务为主线,以需求为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4)通过制作日常生活中的表格,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插入工作表、删除工作表 难点:重命名工作、表保护工作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office办公软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学习“看一看”

Excel 2003默认的一个工作薄包含三个工作表,默认工作表标签为“Sheet1”、“Sheet2”和“Sheet3”。单击某个工作表标签,可将其变成活动工作表。当某个工作表被选中时,其工作表标签就变成白色。怎样操作才能时间下图的工作表标签呢?

2.学习“学知识”(1)工作表增、删重命名

(提问)Excel的工作簿中可有几个工作表?工作表的个数是可以改变的。

1)增加工作表

(尝试由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自己完成)方法: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插入”(其它方法)2)删除

(由学生完成,并总结方法步骤)方法: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删除” 3)重命名

(由学生完成,并总结方法步骤)方法: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重命名”(2)保护工作表

为了防止其他同学更改我们做好的工作表内容,Excel提供了工作表的保护功能:

1)选择“通讯录”工作表,点击“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

2)设置保护内容

3)输入取消工作表保护时使用的密码

如果想对此工作表重新编辑,在“工具”单击“撤销工作表保护”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密码,单击确定即可。

3.教学“练技能”

(1).将工作表“Sheet4”重命名为“课程表”(2).对工作表“通讯录”进行保护设置,使其只能设置单元格格式。

4.“动脑筋”

删除的工作表,能通过撤销操作将其复原吗?

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式教学就符合此类课程的教学特点,但“任务驱动”式教学并不是说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而教师则不需要进行教学了,这仍然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演示,调控整个教学过程等。特别是在讲解和演示过程中,要有启发性,不可面面俱到,努力做到精讲,尽量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自己上机实践时应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相互协作精神。在他们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框定指定的任务要求与操作方法,让他们运用方法自主探究,学会操作、学会创新。这样,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总之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4课 智能填充数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智能填充数据(2)日期和时间的输入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数据填充的基本方法。

(2)以任务为主线,以需求为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4)通过制作日常生活中的表格,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日期和时间的输入 难点:智能填充数据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office办公软件,Excel工作表。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学习“看一看”

这里有一张未完成的课程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把它完成吧!

2.学习“学知识”(1)智能填充数据: 1)选取单元B4:C4 2)将鼠标指针选定区域右下角的填充柄处,鼠标指针变为十字光标状。

3)按住鼠标左键向右进行拖动,到H4单元格后松开鼠标。(2)相同数据的填充

1)将要填充的数据输入到第一个单元格中,选定要填充的区域(包括已经输入了数据的单元格),从“编辑”中的“填充”菜单项中选择适当的填充方式。向下填充、向右填充、向上填充、向左填充

2)将要填充的数据输入到第一个单元格中,将鼠标移动到该单元格右下角,当鼠标光标变为实心加号“+”时,拖动鼠标(演示操作)

(3)有规律数据的填充

1)将要填充的第一、第二个数据输入到单元格中; 2)选定这两个单元格; 3)将鼠标移到第二格单元格的右下角,当鼠标光标变为实心加号“+”时,拖动鼠标。

(4)日期和时间的输入

我们可以用多种格式来输入一个日期,比如用斜线“/”或者“-”来分隔日期中的年、月、日。

如果要修改Excel 2003的日期和时间格式,可选择“格式”→“单元格”命令,在数字或时间的类型中进行选择设置。

3.教学“练技能”

(1).在单元格里输入数据“123.50”你能想到集中方法?(2).将“1200500010123”作为文本输入。4.教学“动脑筋”

(1).怎样用快速填充的方法完成序列“5,10,20,25,30,35,40”的输入

(2).观察“文本”、“数值”、“日期”型数据的默认对齐方式,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序列填充是电子表格功能里的一大特色,掌握其用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操作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学生组织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巧妙设计任务和探究,让学生有事做,愿意做、会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之间能相互协作学习,以弥补学生之间水平的差距。

第5课 改变表格大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改变行高、列宽(2)合并、拆分单元格(3)自动套用表格格式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修改单元格大小操作的基本方法。

(2)以任务为主线,以需求为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4)通过制作日常生活中的表格,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改变行高、列宽 难点:合并、拆分单元格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office办公软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学习“看一看”

单击标题文本“课程表”所在的单元格,我们发现A1:F1的单元格区域变为一个大单元格了,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2. “学知识”

(1)行高、列宽的改变

Excel中单元格是可以改变行高、列宽的。1)鼠标拖动法

行高改变(将鼠标移至行号间隔处,当鼠标指针变成“ ”时按住左键拖动鼠标)

列宽改变(将鼠标移至列标间隔处,当鼠标指针变成“ ”时按住左键拖动鼠标)

2)菜单命令法 自定义行高、列宽值

行高和列宽的大小可以通过给定具体的数值来调整。行高改变

选定某一行→单击“格式” →“行” →“行高” →输入相应的值

同样的方法改变列宽

(2)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一张课程表:

提问:注意上一张课程表的标题是否美观?

不美观,原因是标题偏于一旁的单元格中,由于单元格的限制,表格标题无法移至中间的位置,这就需要进行单元格的合并操作。

合并操作的步骤:选定需合并的单元格→点击工具栏的 按钮(合并居中按钮

(3)自动套用表格格式

Excel自动格式化的功能能够根据预设的格式,制作美观的表格

1)选取要格式化的单元格区域

2)选择“格式”菜单中的“自动套用格式”命令 3. “练技能”

(1).将工作表“课程表”的第1行高度设置为20(2).将单元格“B2”与“C2”进行合并操作,观察合并结果。

(3).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表格样式进行自动套用 4.“动脑筋”

(1)怎么改变行高列宽更方便(2)不连续的单元格能否进行合并

教学反思:通过教师讲解同学们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习目标的掌握。强化编辑栏的作用;通过word行高列宽调整迁移至excel中。通过任务从word中迁移表格的知识。、学生实践老师讲解,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并且整个课也不显得枯燥,学生能动静结合,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6课 美化表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设置文本格式(2)设置对齐方式(3)设置边框(4)设置背景图案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设置文本格式的基本方法。

(2)以任务为主线,以需求为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4)通过制作日常生活中的表格,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置文本格式、设置对齐方式 难点:设置边框、设置背景图案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office办公软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学习“看一看”

对单元格的格式进行设置,可以使制作的表格更加美观,使表格中的数据显示的更加清晰。

2. “学知识”(1)设置文本格式

选定需设定字体样式的单元格,选择“格式”→“单元格”命令,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其中的“字体”选项卡中课对字体进行设置。

(2)设置对齐方式

1)选 中“入门篇”所含的单元格

2)单击右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 3)单击“对齐”选项卡

4)设置文字的“对齐”方式,首先单击“方向”一栏中的垂直方向项,使单元格的文字垂直排列。

5)把“文本对齐”栏中水平对齐和垂直对齐都选择为“居中”

6)选中“文本控制”中的“合并单元格。(3)设置边框 1)选中所有单元格

2)单击工具栏上的“边框”按钮的下拉箭头。3)单击“所有框线”按钮。(3)设置背景图案 1)打开“格式”菜单 2)单击“工作表”项 3)单击“背景”

4)选择图片文件,单击“插入”按钮。删除背景:格式菜单——工作表——删除背景

说明:背景不能被打印出来,只有在编辑时才能看见。3.“练技能”

(1).为你的课程表设置喜欢的字体、字形、大小、颜色及下划线等。

(2).设置表格的对齐方式、边框及背景图案底纹的样式和颜色。

4.“动脑筋”

工具栏里哪些工具能快速对单元格数据的字体、大小、样式、对齐方式等进行设置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谈及,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第7课 绘制表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画斜线(2)填充表头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斜线表头的绘制与内容输入的基本方法。(2)以任务为主线,以需求为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4)通过制作日常生活中的表格,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画斜线 难点:填充表头内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office办公软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学习“看一看”

我们习惯在报表里面制作如图所示的斜线表头,遗憾的是Excel没有直接提供这一命令,我们该怎样才能实现斜线的表头的制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给课程表绘制斜线表头。

2.学习“学知识”(1)画斜线 边框绘制法

1)调整“课程表”的行高和列宽到适当位置,选定单元格“A2”

2)选择“格式”→“单元格”命令,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3)单击“边框”选项卡,在“样式”中选择单划线吗,在“边框”区中单击斜线按钮

(2)填充表头内容 1)使用上标、下标法

a.在画有斜线表头的单元格中输入“课节星期” b.选定“课节”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选中“下标” c.选中“星期”,右健,设置单元格格式,选中“上标” d.调整字号大小和位置 2)强制换行法

a.选中该单元格,输入“星期”,按ALT+回车 b.光标会自动换到下一行,再输入文本“课节”

c.调整字体,文字位置。

3.教学“练技能”

(1).将word2003里带斜线表头的表格,复制到Excel中,你能做到吗?

4.“动脑筋”

(1).“强制换行”与“自动换行”的区别在哪里?(2).怎么在表头中划出任意斜线

教学反思:。新课标倡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因此在这种项目性教材中最适合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地学习。

第8课 计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公式法求和

(2)利用“自动求和”按钮求和(3)复杂运算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公式的基本方法。

(2)以任务为主线,以需求为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4)通过制作日常生活中的表格,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自动求和”按钮求和 难点:公式法求和、复杂运算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office办公软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学习“看一看”

观察下表的活动单元格“E4”,为什么在“编辑栏”中显示的是“C4+D4”,而不是数值“188”呢?

2. “学知识”

Excel中的公式形式:都是以“=”作为开头的。(1)、公式法求和:

a、选择与第一个学生李明的总分相对应的单元格“E3” b、在此单元格中先输入“=”,表明下面要用到公式了 c、单击第一个参与计算的单元格“C3”此时该单元格周围出现闪动的虚线框,其单元格地址会出现在“编辑栏”中

d、在编辑栏中输入“+”在单击第二个参与计算的单元格“D3”,完成公式输入,也可直接在单元格“E3”或“编辑栏”中手动输入“=C3+D3”

e、按下回车键

f、将光标移动到单元格“E3”的右下角,利用填充柄向下拖动到单元格“E7”,对公式进行复制,此时E4:E7区域的单元格中显示出使用公式自动计算出相应结果

(2)、利用“自动求和”按钮求和

1)选定单元格“E3”,单击“自动求和”按钮,此时单元格C3:D3周围会出现自动的虚线框,如果求和的区域不正确,可以通过鼠标拖动线框来进行重新选取,按回车键即可得出计算结果。

(3)、复杂运算的应用

1)求学生从超市购买面包后剩余的钱数,它的计算公式为:原有金额-面包单价*面包数量。

2)选定单元格“E2”,在“编辑栏”中输入“=B2-C2*D2” 3. “练技能”

(1).在工作表“成绩单”中,求语文、数学的总成绩(2).利用公式计算下表中的图书销售额 4.“动脑筋”

P35页“成绩单”中的“总分”直接复制在“下学期总分”中,会显示什么结果呢?怎么操作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结果?

教学反思:求和与求平均数是电子表格提供的两个函数公式,只要掌握了其使用方法,可以非常快速有效地求出总和与平均数,但一定要注意选择数据对象,有些学生不太理解数据选择的意义,因此总是会出现一些错误,在后面的学习中可采用公式与不用公式的不同速度来对比教学。

第9课 图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根据“图表向导”创建图表(2)图表的构成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修改单元格大小操作的基本方法。

(2)以任务为主线,以需求为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4)通过制作日常生活中的表格,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图表向导”创建图表 难点:图表的构成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office办公软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学习“看一看”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表格中数据间的关系,可以利用Excel提供的图表功能将数据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图表可更加清楚地掌握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变化情况,方便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学知识”

(1)根据“图表向导”创建图表 1)选定要创建单元格区域

2)选择“插入”→“图表”命令,打开“图表向导”,出现“图表类型”对话框

3)在对话框左边的图表类型里选择相应的图表类型,右边选择相应的子图表类型。

4)单击“下一步”,出现“图表源数据”对话框,对数据区域和系列进行设定。

5)单击下一步,出现“图表选项”对话框,对“标题”、“坐标轴”、“网格线”、“图例”、“数据标志”和“数据表”分别进行设定。

6)单击下一步,出现“图表位置”对话框,对图表的位置进行设定。

7)单击“完成”按钮,图表制作就完成了,如下图所示(2)图表的构成

图表标题、数值轴、图表区、绘图区、图例、数据系列、分类轴

3. “练技能”

将“成绩单”工作表中的“姓名”列和“总分”列作为数据系列,制作成条形图。

怎样设置才能使生成图表的“图列”靠左显示 4.“动脑筋”

怎样将“总分”列加入本课已经制作好的图表中

教学反思:从学生出发。课程设计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识。首先,我通过展示图表的优点,培养学生对图表的兴趣。然后再由最基本操作方法出发,让学生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使学生尝试到胜利的喜悦、从而更加喜欢后面的重难点内容。有趣的练习。为了促进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我搜集和学生相关的各种数据作为题目的素材,并设计出和教材结合、题目新颖的练习题目。这样,学生能在练习中找到乐趣,从而能主动去探究、去学习,能更好的掌握技能。

第10课 制作精美成绩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打印预览(2)页面设置(3)打印工作表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修改打印格式的基本方法。

(2)以任务为主线,以需求为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4)通过制作日常生活中的表格,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打印预览、打印工作表 难点:页面设置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office办公软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学习“看一看”

工作表或图表建立后,可以为计算机连接打印设备将其打印出来。我们将“成绩单”打印出来的效果图如下。如果我们想让打印出来的数据和图表在这张纸的中间,应该怎样操作呢?

2.“学知识”(1)打印预览

通过“打印预览”功能,观看实际效果,实现“所见即所得”

单击“文件”→“打印预览”命令,按Esc键或单击“关闭”按钮退出“打印预览”

(2)页面设置

1)接着点击“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选项 2)在“页面”标签中选择纸张方向“纵向”,缩放比例调整为“100%”,纸张大小定为“A4”。

3)为了保证打印的表格在水平方向处于纸张的中间位置,在“页边距”中选择“水平居中”。

4)把页面装饰得更好看,需要设置“页眉/页角”。在“页眉”中输入“班级”,在“页角”左侧输入“日期”、居中处输入“制作人名称”、在右侧输入“页数”。5)发现表格没有边框,只要把“工作表”标签中的“网格线”选中即可,你现在试一试吧,看看结果。

6)通过“打印预览”,观看打印效果

也可通过在“打印预览”窗口中通过页面上方的“设置” 命令按钮对表格进行页面设置。

(3)打印工作表

1)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印”选项

2)在指定“打印范围”中可以“打印全部”或者“从第几页打印到第几页”

3)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打印出所需的表格,也可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印”按钮,默认打印一份工作表的所有页。

3.“练技能”

(1).将工作表“课程表”设置打印方向为“横向”打印内容在纸张正中间

(2).将工作表“通讯录”的上边距设为5.0左边距设为3.5 4.“动脑筋”

(1)当使用“打印预览”时发现打印的表格缺少什么?该如何设置?

(2)如果打印的成绩单有4页,怎样操作才能将表头在每一页上都打印出来? 教学反思:因为多媒体教室没有配备打印机,学生只能通过打印预览观看效果,没能最直观的感受,但在以后使用中,我相信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能够解决问题。

篇2:一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课案

1.9加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对策:组织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理解并学会“凑十法”。教学准备:小棒2捆;学生准备小棒2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手偶“小猴灵灵”,教师表演并配音:小朋友,我是小猴灵灵,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好吗?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从袋子里先取9个桃(实物图),再从袋子里随便取出一些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取了几个桃)会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 + 1、9 + 2、9 + 3、9 +4、9 + 5、9 + 6、9 + 7、9 + 8、9 + 9、9 + 10(有顺序地排成一竖排)

小猴灵灵: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揭示课题:9加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看一看:小猴灵灵也取出了一些桃,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取的?(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 + 4。

(2)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3)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数一数。

② 9 + 1 = 10,10 + 3 = 13。③ 4 + 6 = 10,10 + 3 = 13。④ 10 + 4 = 14,14-1 = 13。学生每说出一种算法,教师便追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结合学生交流,用学具演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随机板书。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

(4)议一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以后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就用什么方法来算。2.教学“试一试”。(1)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9+7)

(2)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3)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小结。

引导: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插图,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能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2.“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2)和同桌交流想法。(3)集体订正。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学生拿出数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题的样子把卡片排在课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6.自由练习。

请学生当“小老师”,出有关“9加几”的算式考其他同学。随机追问:你想请谁回答?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四、自由交流,总结延伸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的作业。

2.练习十一(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第1—5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清“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9加几的加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3、逐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算式。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凑十法的算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出示卡片:

9+1

9+10

3+7

10+9

2+8

4+6 5+5

5+4

10+5

3+10

9+10 8+10 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二、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算式,教师巡视。多请一些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比较3题,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教师小结“凑十法”。

2、练习十一第2题。学生独立算出结果。

讨论:比较每组中的几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交流。

讨论:怎么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加快计算的速度。

三、组织游戏,提高效率

1、“钻山洞”游戏——练习十一第3题。

讲述游戏规则:两个同学撑起双手,摆处“洞”的姿势,并做裁判,其他同学拿数字卡片钻洞。并用卡片上的数加9,正确说出得数,说对通过,说错重来。

分组活动。小结活动情况。

2、计算练习。

(1)练习十一第4题,学生在书上直接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并组织学生交流。(2)练习十一第5题,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然后核对。

3、补充练习:

(1)在○里填上“>”、“<”或“=”。

9+5○19+6○6

3+5○8

6-6○6 4+5○10

6+9○9

9+8○16

19-9○4+6(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17

9+()=13

9+()=11

9+()=10

9+()=15

9+((3)()里可以填哪些数?

()+9> 14

()+9 < 19 学生独立思考并填写,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内作业。)=12 3.练习十一(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1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正确计算9加几的算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感知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3、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7 9+6

9+5

2+8

9+2

9+8

3+6+4

4+5+2

8+2+5

17-7+4

9+10-9 学生直接在本子上写得数,完成后指名学生说说口算过程。2.在得数错的算式后面打“╳”并改正。

9+7=16

15-5=5

9+3=13 2+6=8

12-2=1

9+9=20 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判断,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理解每题错误之处并分析原因。

3.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一第6题。

提问: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然后请学生交流。组织交流:解题时,你是怎么想的?(2)练习十一第7题。(1)出示第一幅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信息交流。

学生填写信息,并计算。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2)出示第二幅图。

请学生说图意,填写完整,列式计算。交流信息和算式。

二、拓展练习1.看图填一填。

(图略:第一行9个苹果;第二行5个苹果;第三行6个苹果)(1)第一行和第二行共()个苹果。

□○□=□

(2)第一行和第三行共()个苹果。

□○□=□

2.玩具熊每个5元,玩具汽车每辆9元,皮球每个9元。

(1)要买两种玩具,最少要()元,最多要()元。(2)你喜欢哪两种玩具,买这两种玩具要用()元。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的作业。

4.8、7加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2——93页。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熟练口算8、7加几的算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学生准备每人2捆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三组数:9、1、3 2、8、4 7、3、6 提问:谁能很快算出每一组三个数相加的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看来先把能凑成10的两个数加起来就能算得又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凑十法”。运用这个方法你能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学生看图互相说图意并提问,然后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左边比右边多几把小号?一共有多少把?

提问:你会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8-7

8+7(2)提问:8-7已经学过了,8+7该怎样计算呢?(3)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⑤8+7=8+2+5=15。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2.操作: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帮助计算)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摆、怎样想的?展示不同的摆法。(1)两边合起来数一数是15根。

1.出示例题主题图,谈话:学校鼓号队买了一些小号,从图上你了解了哪(2)左边的8根与右边的7根中的2根先合起来是10根,再和右边剩下的5根合起来就是15根。(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来说:因为8和2凑成十,可以把7分成2和5,先算8+2=10,再算10+5=15.(3)右边的7根和左边8根中的3根合起来是10根,再把左边剩下的5根合起来就是15根。(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因为7和3凑成十,可以把8分成3和5,先算7+3=10,再算10+5=15。

小结:我们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8+7,第一位小朋友把8和2凑成10,第二位小朋友把7和3凑成10,都是把一个加数先凑成10,再和剩下的数相加。

3.教学“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多请几位学生来说说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圈出10个再计算,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计算这一题,然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计算方法。

四、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2.出示”7加几"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作业。

板书设计:

8、7加几

8+7=15(过程略)

7+9=16(过程略)5.练习十二(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4页。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2.在练习和交流中,逐步形成简约的计算思路,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邮局的画面,问:认识这是什么地方吗?那邮局是干什么的呀?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小邮递员,好吗?

1.分一分。

出示一些加数不同但得数相同的算式: 如:8+2+5

8+2+7

8+2+4

8+7

8+9

8+6 学生当小小邮递员来分一分这些算式,然后交流自己的分法。教师组织学生判断他们分得对不对。

为什么这几个算式能放在同一个信箱里呢?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第1题:先观察题目,想想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并校对,统计正确的人数。

2.小小邮递员们干得可真不错呀!还有几扎信呢!出示信:信上写了些什么?

8+6

9+7

7+9 +7

+6

+8 +8

+5

+7(1)先观察题目,再独立完成计算。(2)问:你有什么发现?

3.送信车忙碌了一天,终于回来了,你知道它们该停在哪个车库吗?学生看第3题并交流。

怎样算的?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完成第4题,教师了解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重点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形成正确的计算方法。

二、提高练习1.师生对口令计算。2.学生互相出题计算。3.看谁找得多。

在得数比15大的算式后面打“√”。

8+4

7+8

8+9

9+6 7+7

9+7

7+6

7+5 4.在○里填上“>”、“<”或“=”。

7+5○1

17○10-4

7+4○8+

38+6○14 15○5+10

2+10○8+6

12○7+7

9+8○18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5.看谁填得多。

9+()=()

8+()=()

7+(学生独立整理。

交流整理情况,比较谁整理得更完整、清楚。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上,你的练习完成得怎样?和同桌交流得怎样?

四、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的作业。)=()6.练习十二(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5页第5——8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为继续学习后面的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相互交流。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重点与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题略)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计算情况。(1)指名学生回答。

(2)集中分析错题的错误原因。2.比较大小。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解决问题

老师有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需要大家解决,有信心解答嘛? 1.第6题。学生自己填空。

你能完整地说说题意吗? 学生列出算式并交流想法。2.第7题。

观察图: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学生完整地说说意思。

学生列式计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3.第8题。

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题目要求两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你知道是哪两种果树吗?苹果树有多少棵?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结果。4.方框内的题目。

三、拓展练习

1.在()里填数。

()+7=14

()+8=15

()+8=11 5+()=14

7+()=13

9+()=18 2.明明今年7岁,丽丽比明明大4岁。丽丽今年几岁?

3.人们排队上公共汽车,小刚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5个人。排队的一共有多少人?

4.亮亮在看一本故事书,上午看了8页,下午看了7页,亮亮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明天亮亮应从多少页看起?

5.三盘苹果,第一盘有5个,第二盘有8个,第三盘有10个。妈妈要拿两盘苹果,最多可以拿多少个苹果?最少可以拿多少个苹果?

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后解答,然后交流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知识?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配套作业。7. 6、5、4、3、2加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6——97页。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教具准备:6、5、4、3、2加几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卡片出示前面学习的加法题,学生口答得数并选几题说说怎样算的。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兔家做客,和小兔一起学习6、5、4、3、2加几的加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

讲述: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提问:你能帮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吗?

(3)学生独立思考并和同桌交流计算6+5的思考过程。(4)教师指名学生交流并板书各种不同算法。

(5)谈话: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谁来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做题时,用自己会做的和喜欢的方法做就行。2.教学“试一试”。

下面就用你最喜欢来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这些题目吧。这些题目就是我们书上第94页的“试一试”。

6+6=

4+9=

5+8=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计算,完成后请学生任选一道题说说是怎么来做的。教师注意倾听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小兔子还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全班汇报。

要选择一道题目问:你们是如何来列式的?如:我看到有两堆樱桃,左边一堆有4个,右边一堆有8个,一共有12个樱桃。4+8=12。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解,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这些加法。出示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写得数,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及时评价。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将得数写在书上。(2)教师出示本题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5.“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并读题,然后完成列式计算并交流。6.“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先在书上每题加法算式后写出得数,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涂色。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完成配套作业。板书设计: 6、5、4、3、2加几

6+5=11

6+6=12

4+9=13

5+8=13

8.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8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灵活组合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题组练习

1、谈话:小金鱼昨天也和大家一起学习了6、5、4、3、2加几,你看,它们还给大家出了三组题,想考考哪位小朋友跟它们一样能算得又对又快。大家愿意和小金鱼比一比吗?

2、出示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算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3、请学生说说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比较每组算式中的两道加法算式。

4、请学生举例练习:谁也能举例说出几组这样的算式考考同桌。

二、金鱼钻圈游戏

1、谈话:小金鱼看到大家这样聪明,开心地玩起了钻圈游戏,它们也想比一比谁学得好、算得快。我们也来参加它们的游戏好吗?

2、老师介绍游戏规则:让两个学生做一下示范,明确游戏方法。

3、小组游戏,每钻一个圈就列两道加法算式进行计算,如“4+9”,可以说4+9=13,和9+4=13。

4、组织集体比赛,每一小组里选出4个学生做代表参加比赛。

5、组织同桌比赛。同桌两人也来比一比,看谁钻得快。

三、口算比赛

1、谈话:谁是我们班真正的口算小能手呢?我们再来比一比。

2、老师记时。

3、集体订正,及时纠正错,说说错误原因。

4、针对实际问题,请学生说说想提醒大家在计算时注意什么?

5、请口算优胜者向大家介绍经验。

四、解决问题

1、谈话提问:(出示情境图),体育活动是小朋友最喜欢参加的活动,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自主提问。

3、独立解决问题。

4、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列式计算。师:在活动中,还有7人参加了跳远活动呢?你现在还能提出其他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五、拓展练习

1.下面的卡片中哪两个数相加的得数是11? 9

7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符合要求的算式,然后请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2.一(3)班有14个同学去春游,每人发一个面包,买哪两袋面包比较合适?

第一袋装了8个面包;第二袋装了5个面包;第三袋装了7个面包。学生听教师读题后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交流。

六、全课总结

说说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作业。

9.复习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

2、整理20以内的加法表,并在表中寻找出规律。

3、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教学重点: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教学难点:整理20以内的加法表,并在表中寻找出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法的含义

1.出示第一题。

(1)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的意思。

(2)请几位学生来说说图的意思,可以让学生尝试编数学实际问题。(3)学生独立计算并完成书上的填空。(4)集体订正,问:你是怎样想的? 2.提问:什么情况我们要用加法算?

二、整理加法表。

1.师: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搭房好吗? 生:说说你准备怎么搭房。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学生进行有序地对加法算式整理。

提问: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横着看,斜着看呢? 生:小组讨论,观察,发现加法表里的排列规律。2.把得数是11、12、13……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3.从加法表中任选题目,快速说出得数。

三、口算

1.出示:复习第4题。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对于错的及时分析原因。组织学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复习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校对并订正。

四、补充练习

1.在〇里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

9+7〇15

14-10〇5

5+7〇7+5

13〇4+8

17-7〇9

6+4〇8+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比大小的。2.解决实际问题。

(1)小红有8枝铅笔,小明和她同样多,两人一共有多少枝铅笔?(2)书架上有18本故事书,借走一些后,还剩下8本,借走了多少本?(3)三盒蛋糕,第一盒有6个,第二盒有8个,第三盒有9个。买2盒最多有()个,最少有()个。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五、布置作业

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的作业。

10.复习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01页第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复习加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2.能搜集信息,并从信息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成功感。重点与难点:

重点: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难点: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习了20内的加法,运用这些加法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来比比看谁学得最好。(板书课题)

二、口算练习

1.师:我们先来进行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口算题:

8+5

9+7

15-10

4+7

3+8

7+6 5+9

9+3

2+9

4+8

5+6

7+5 学生先在本子上写出每题的得数,再指名学生口答并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2.想一想,填一填

8+5

9+7

4+9(1)学生独立思考并填写计算过程。(2)请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及时板书。

小结:我们用“凑十法”来计算这些加法,可以把前面一个数分一分,让后面一个凑成十,也可以把后面的数分一分,让前面一个数凑成十。

三、看图写算式

1.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看图后写加法算式。2.出示:复习第6题。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对于错的及时分析原因。组织学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3.复习第7题。

问:为什么用加法解决?你怎样算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问:我们班花坛的花和一班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后说说,再在书上列式计算。4.复习第8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学生看着图写出算式。5.复习第9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学生列式解答。6.复习第10题。

讨论:小明最少的有多少枝蜡笔?最多有多少枝?

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完成配套作业。

篇3:一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课案

关键词:趣味教学;转变方式;自主能力;操作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积极地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根据这一目标要求,对于高中一年级教师来说,积极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掌握。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要在有限时间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性,满足现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心理。

一、兴趣引导,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呢?主要做的还是保持其课程的趣味性。信息技术第一课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一课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如果老师按书叙事蓄念,很可能就会出现像以往一样,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昏昏欲睡的画面。因此,在上课时,我们要安排新课题成绩表,告诉他们这些内容都是用计算机完成,接着放一些用Flash制作的动画片段,美丽的动画和动人的旋律让他们如痴如醉时,提问用信息技术除了这些还能做什么事情呢?并根据信息要求在网上找到相关的网站信息,这样做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地制订、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

1.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其自身的知识更新速度也再加速,其中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新的最为突出,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很难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很可能已经过时。在如此的情况下,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或方式,积极塑造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主动地去学习一些信息知识。这就要求我們在教学有关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的同时,更加地注重培养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有利环境让学生多实际操作整个教学过程。

2.针对性、目的性的教学,调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知识输入为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会影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因此,我们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地交流与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使学生自我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感悟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开发。

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多组织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真正地实现体验与了解、掌握过程的统一。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对新的信息技术探索的心理需求,同时还丰富和塑造了个性的心理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对于学生来说扩展了课堂知识层次,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创设有利条件,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高中一年级阶段,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比较偏少,主要集中在动手操作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小组成员的合作,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任务量,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便于使全部学生都掌握知识。这种做法不但增强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现成的教育教学经验比较少,根据信息技术的特征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在不断地教学中、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本质的规律性,积极地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

篇4: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

认识身边的电器

WORD的应用于提高

第一课 制作电器资料卡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在WORD中插入表格

2、调整表格格式

3、在表格中输入资料信息

4、插入艺术字

5、插入文本框

6、设置文本框连接

二、教学工具

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讨论一天中接触过的电器

2、设计我的记录表包括编号、应用时间、活动情况以及应用的电器等等

3、创建一个表格

4、在表格中输入数据

5、根据文字的长短调整表格的长度和宽度

6、在F盘创建一个我的班级命名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里再创建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以保存我的作品。

7、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图片。

8、学会用文本框来排版和输入文字。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新学期刚开学,学生心情容易激动。第一堂课,我选择在教室上。这样一来,可以先稳定他们的情绪。先了解计算机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来上机操作。学生们就得心应手的多了。

第二课

挖掘电器的发展变化历程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保存网页

1保存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

2将表格转化为文本、在WORD文档中插入日期 3在WORD文档中插入页码

二、教学工具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讨论电器的发展历程 1选定研究的电器

2从网络搜索引擎上搜索电器的资料并保存网页中的文件。将下载的表格中的文字转换成文本。3插入按钮中,添加收集日期 4插入页码 5讨论自己的作品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几乎全部的学生都很会操作电脑。老师进行讲解后,都能一步一步按着操作,完成任务。然而,有的学生平时几乎很少接触电脑,甚至连鼠标的左右键的功能都区分不清楚。必须因材施教,细心辅导。

第三课 设计我的智能电器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通过网络搜索家用电器资料

2、使用WORD绘图工具“自选图形”中的基本图形并增加文字

3、设置图形的“线条颜色”和“填充颜色”

二、教学工具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讨论什么是智能电器

2、设计自己的“智能小电器”

3、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找寻相关资料。

4、在word中,利用自选图形设置我的智能小电器的工作原理图。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对于图形的创作以及与画图相关的任务,同学们很乐意去实践。

第四课 介绍家中最新的电器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对文档进行“页面设置”

2、设置页边距和纸张方向

3、设置页面边框

二、教学工具

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介绍家中最新的电器

2、制作一张知识卡

3、在word的文件,页面设置中,修改纸张的大小及页边距。

4、在格式,边框和底纹中选择边框,线条的样式、颜色和宽度。

5、输入我的知识卡的文字。

6、展示我的作品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制作知识卡,不仅仅是一项计算机的操作。而是教会学生另一种辅助学习的手段。

第五课 享我们的电器知识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初步了解局域网

2、设置文件夹共享

3、访问局域网中的共享文件夹/文件

4、搜索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

二、教学工具

三、教学步骤

1、了解计算机的共享功能

2、了解计算机教室中的局域网

3、将我的电脑中我的文件夹中的一个文件夹设置为共享。

4、从局域网的共享文件夹中找资料。

5、搜索局域网中的计算机。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对于图形的创作以及与画图相关的任务,同学们很乐意去实践。

第二单元谁不夸我的家乡美 图片和影片的编辑和处理

第六课 夸夸我的家乡

(一)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会根据主题搜索、整理资料

2、会设计、规划一份多媒体作品

二、教学工具

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说说我的家乡

2、阅读本课“知识小词典”中的关于电子相册的知识。

3、根据主题,利用网络搜索、查看配套光盘、照片等方式搜集自己家乡的资料

4、利用图片浏览软件ACDSee浏览图片素材。

5、展示我的家乡的图片。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我美丽的家乡,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的任务完成的质量较以往有很大的提升。

第七课夸夸我的家乡

(二)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能够确定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中的主次、详略关系

二、教学工具

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分析整理我的家乡的素材。

2、利用ACDSee创建分类素材文件夹

3、分类整理素材,给同一类素材编上号。

4、学会批量重命名。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兴趣过后,开始精细的活了。在讲解的时候,我故意放慢了脚步,一步一实践。如此一来,学生就更加容易接受了。

第八课 夸夸我的家乡

(三)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能对素材图片、音乐进行分析

2、了解素材图片和音乐中包含的信息

3、开始学会用ACDSee的图片编辑功能,对图片进行修改等处理。

二、教学工具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观察分析图片的问题。

2、编辑处理图片

3、调整图片的方向

4、裁剪图片

5、调整图像的曝光度

6、调整图片的大小

7、保存对图片的编辑

8、分享我的作品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又是遇到图片的课了。学生们饶有兴趣的对图片进行修改。我没有对他们有所限定。很多同学表现出来了很好的创造力。

第九课 夸夸我的家乡

(四)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认识CorelVideoStudio软件

2、利用会声会影的字幕功能制作相册的封面和封底

3、利用会声会影的视频编辑功能制作电子相册

二、教学工具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规划电子相册

2、制作流程图并展示自己的流程图

3、认识CorelVideoStudio会声会影软件

4、认识CorelVideoStudio的软件操作界面

5、制作电子相册的封面和封底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编辑图片容易,制作电子相册难啊。这节课,虽然我讲的很细致,然而,很多同学们还是有点晕晕乎乎的。可能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复杂的计算机操作吧。

第十课

夸夸我的家乡

(五)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会用ACDSee浏览图片

2、对图片素材进行分类整理

3、会旋转、剪裁图片

4、会调整图片的大小和曝光度

二、教学工具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使用CorelVideoStudio软件浏览影片

2、导入视频文件到CorelVideoStudio的视频素材库

3、播放素材文件

4、使用CorelVideoStudio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

5、截取影片片段

6、合并影片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由于视频素材的编辑,较之图片的编辑更加难了。于是我选择了统一的视频文件,以及统一的编辑要求。让学生们不至于觉得太复杂。学会了以后,就放开要求,随他们创造了。

第十一课 夸夸我的家乡

(六)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会用CorelVideoStudio播放影片

2、会截取并合并影片片段

3、会导入图片、视频和音频

4、会制作片头片尾

5、会生成一段电影

二、教学工具

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用CorelVideoStudio软件编辑影片准备和规划

2、使用CorelVideoStudio软件制作影片

3、导入视频

4、配乐:导入音频文件并设置

5、录制旁白

6、保存项目、生成影片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学生们顺利的导入了视频文件和音频文件。但是由于机房没有话筒,无法录音。

第三单元 昆虫王国探秘 Powerpoint的应用与提高

第十二课 我来看昆虫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会搜集素材并建立演示文档框架

2、会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美化演示文稿

二、教学工具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了解昆虫

2、通过有关昆虫的网站搜集和学习关于昆虫的知识

3、利用光盘中的素材认识昆虫的四大家族

4、分析昆虫的特点

5、为展示四大家族的昆虫图片作准备 6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美化演示文稿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课前,我准备很多昆虫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同学们对长的姿态各异的昆虫们很是感兴趣。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第十三课 我来说昆虫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会为文字说明设置自定义动画

2、修改自定义动画属性

二、教学工具

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在演示文稿中添加昆虫四大家族的介绍文字

2、为图片和文字添加自定义动画

3、为标题添加动画

4、修改自定义动画属性

5、按顺序为每张幻灯片中的每个对象添加自定义动画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添加动画不是很难。同学很的动画路径都非常有创意。

第十四课 来听昆虫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文件

二、教学工具

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利用Powerpoint构建声音场景 2录制自己模仿昆虫的声音

3、插入声音文件

4、选择声音播放方式

5、调整声音图标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powerpoint还是很感兴趣的。做出来的声音图标也是形态各异,多彩多姿。计算机教学中,当教会了孩子们基本的操作后,要允许他们多多自由创作。

第十五课 活动的昆虫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会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文件

二、教学工具

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观看视频文件,分析其中的信息

2、制作影页

3、在新幻灯片中输入标题

4、设置影片边框

5、插入视频文件

6、影片插入幻灯片后,调整影片边框

四、家庭作业

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一个学期快学完了。有一点担心,他们对于之前的WORD文档的操作是不是还记得。计算机的复习和考察是一门学问。

第十六课 蜜蜂的舞蹈语言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学会设置路径动画

二、教学工具

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三、教学步骤

1、了解蜜蜂传递信息的秘密

2、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呈现自己的认识

3、插入一张以“蜜蜂的语言”为标题的幻灯片

4、对对象“蜜蜂”设置路径动画:半个“8”字舞

5、设置路径动画:完整的“8”字舞

6、展示自己的动画

四、家庭作业复习所学新知识,并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

篇5:三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身边的实力了解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2、通过观察和列举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的例子,体会信息技术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对微电子与传感技术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1、播放嫦娥一号视频。

(1)通过幻灯片出示嫦娥一号升空的视频场面: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向太空,奔向月球。

(2)让学生说一说:你对嫦娥一号卫星了解吗?指导那些知识,引导学生发表见解。

(3)总结:嫦娥一号卫星的设计、发射、遥控以及对月球的观测,都用到了信息技术。

(4)引导:你们想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其实信息技术并不陌生,他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我们今天就来了解生活中的信息技术。(5)出事课题: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

1、教师展示实物:手机。学生观看并思考:(1)你用过手机吗?手机有什么用?(2)如果没有手机,会有哪些不方便。

讲解: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亲人通话,并传送重要信息,手机是信息技术的一种应用。

2、展示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1)提问:这部动画片大家都看过马?通过什么方式收看的?(电视机)

(2)讲解:电视机也是信息技术的一种应用。

(3)追问:爷爷奶奶他们小时候有没有电视机?你觉得电视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通过收看电视,了解世界万象,增长知识,丰富生活)

3、提问:刚才我们看到了手机、电视机,想一想,为什么手机可以通话,电视机可以看到电视节目呢?(通过卫星传递信号)(1)出示卫星图片。

(2)小结:通过通信卫星,可以把电视节目,电话、电报、传真等信号传送到世界各地,我们就能听到亲人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就能看到好看的电视了。

(三)感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1、讲解:除了刚才提到的通信技术,同学们喜欢的电脑也用到了信息技术。(1)提问:说一说,你在哪个地方见过电脑?你觉得电脑有什么用?(2)引导:电脑也叫计算机,他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天气预报、超市里的条形码读码器、银行里的取款机等都离不开电脑的后台技术支持。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4.引导学生思考:

(1)天气预报是怎么得到的?(计算机将气象卫星拍摄到的云图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天气预报)

(2)网路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路可以让我们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进行在线讨论等)

(3)为什么能从ATM自动取款机取出钱来?(ATM可以将客户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路,传送到银行的服务器上)

3、提问:你能列举出应用计算机与网络的例子来吗?(图书馆借书的扫描仪、奥运会开幕式的灯光设计以及开幕式画卷的制作)

(四)微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1、实物展示MP3,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哪个同学使用过MP3?(2)你觉得它的好处在哪里?

(3)你知道MP3用了什么样的高科技技术吗?讲解:MP3用了微电子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

2、提问:看教材P5,教材里还提到了哪些例子?

3、教师提示学生阅读教材。(1)引导:说说你身边还有哪些应用微电子与传感技术的例子?(2)教师预设:空调、冰箱、电磁炉等。

五、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1、教师小结

(1)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手段获取、传送、存储、处理信息的技术。

(2)掌握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

2、引导学生说一说

(1)看看教材,说一说,信息技术的三种核心技术是什么?(2)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电脑能干什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并能说出电脑的主要功能。

2、掌握电脑存储资料的重要功能,明白电脑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弊端,并能正视电脑的弊端,养成良好的使用电脑的好习惯。

3、能体会电脑的使用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并形成爱护电脑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改变学生的电脑“娱乐功能占主位”思想。

3、认识电脑存储资料的重要功能。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进入主题

1、出示谜语:有头不长发,记忆人人夸。你把问题提,回答全部差。

让学生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电脑)

2、引导学生谈一谈:你家里有电脑吗?你爸爸妈妈都用电脑做什么?你知道电脑能干什么吗?

3、小结:电脑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几乎无所不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系统学习一下电脑的功能,看看电脑究竟能干什么。

(二)学生探讨“电脑能干什么”

1、存放资料

(1)出示图片一:学校的照片

提问:这是哪里的照片?你们知道老师从哪里找到的吗?(从电脑里)(2)播放音乐:国歌

提问:这首歌熟悉吗?猜猜老师把这首歌放到了哪里?(电脑里)(3)讲解:老师的电脑里存放了好多“宝贝”,除了图片、音乐,还有很多其他资料,想不想看看老师电脑里有什么?(4)打开自己的电脑让学生看一看存放了什么

提问:通过看老师的电脑,说一说,电脑能干什么?(存放资料)(5)出示一张普通的光盘:这张普通的光盘可以存放3亿多个汉字。我们用的英语学习机的存储卡可以存放几年级的英语教材录音。(6)小结:电脑存储设备可以存放大量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

2、画图

(1)提问: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如果让你当场画一幅画,你需要准备什么用具?(画笔、画纸、颜料)

(2)讲解:你们知不知道,电脑也可以用来画画?

教师打开“画图”软件,黄一个红色的太阳。

提问:如果是画在画纸上的红太阳,我想把太阳颜色变成黄色的,容易吗?

演示用画图软件将太阳的颜色变成黄色。

(3)提问:通过老师刚才的演示,想一想,用纸笔画画跟电脑画画有什么区别?

3、听音乐、看电影或动画

(1)提问:学习累了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电脑来轻松一下,说一说电脑都有什么娱乐功能?(听音乐、看电影、看动画)(2)教师播放音乐《友谊地久天长》,让学生放松一下。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14,看看,你还知道电脑有哪些其他的功能?(上网、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等)

5、教师总结并板书: 电脑的作用:

一、存储资料

二、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画画

2、娱乐

3、电脑网络的应用

4、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

5、电脑的其他应用,如翻译、制作电影等。

(三)绘画尝试、体验乐趣

1、教师适当介绍一下画图软件,并让学生自己试着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体会电脑绘图的乐趣。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亲身体验:电脑话筒和纸笔画图有什么区别?

上一篇:农村蔬菜大棚建设补助下一篇:建设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