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的济南版课本的目录总结

2024-07-03

初中生物的济南版课本的目录总结(精选6篇)

篇1:初中生物的济南版课本的目录总结

初中生物实验目录(济南版)

七年级上册 学生实验

1.练习使用显微镜 P14

2.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P24 3.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P27 4.观察水绵 P42

5.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P48 6.观察叶片的结构 P49 7.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P54 8.观察蝗虫 P77

9.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 P80 10.观察家鸽 P84

11.观察动植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P96 12.观察细菌的形态 P110 13.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P115 演示实验

1.蚯蚓对土壤的翻耕 P48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P55 3.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 P60 4.观察关节的结构 P91 探究活动

1.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P41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P57 应用与实践

1.观察紫鸭跖草的细胞质流动 P23 2.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 P27 3.为鱼安个家 P91

4.观察鸡的学习行为 P100

5.调查当地动物的养殖情况 P104 6.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 P117 7.校园植物辨认挂牌活动 P126

七年级下册 学生实验

1.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P26 2.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P44 3.观察血液的流动 P49 4.观察心脏的结构 P52 5.观察膝跳反射 P86 演示实验

1.胆汁对脂肪的作用 P12 2.模拟呼吸运动 P24

3.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 P43 4.观察肾的结构 P66 5.模拟眼球成像原理 P92 探究活动

1.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P5 2.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P9 3.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P31 4.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P56 5.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P59 6.水体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P124 应用与实践

1.模拟练习止血急救 P55 2.训练金鱼建立条件反射 P89 3.设计置备家庭小药箱 P117 4.制作再生纸贺卡 P126

八年级上册 学生实验

1.观察花的结构 P4 2.观察种子的结构 P15 3.观察枝芽的结构 P34 4.观察鸡蛋的结构 P62 演示实验

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P22 2.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P29 探究活动

1.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体积的变化 P13 2.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P20 3.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P27 4.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P56 5.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 P104

八年级下册 学生实验(无)演示实验(无)探究活动

1.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 P96 2.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 P103 应用与实践

1.探究虾和蟹的亲缘关系 P17 2.探究肥料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P42 3.设计生态校园建设方案 P61 4.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P89

篇2:初中生物的济南版课本的目录总结

一、初中语文课本的服饰插图研究

中国的服饰历史久远,五千多年的文明,服饰是其中的一部分。服饰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已经成了系统化的文化体系。

(一)服饰之巾帽

古代的巾帽是用于预防寒冷用的,逐渐地就具有了装饰作用。新时期时代的帽子是用动物的皮缝制的,但是,设计上非常简单。进入到周代,由于重视礼节,所以会从冠礼的角度设计帽子,根据帽子的样式可以了解戴帽人的身份。到秦代,皇帝会向武将赐给巾,可以与冠帽同时使用。通常这种巾为三尺见方,可以包裹头部。头巾的使用一直延续着。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是头戴着头巾的。

到了晋朝时期,头巾是非常流行的。当时的人们是使用帛巾包住头部的。这个时期是以佩戴首饰为主。在江苏出土的“竹林七贤与容启期”的变化中,就有四个人都是带着头巾的,并没有一个人是带着冠帽的。这就说明当时是非常流行扎头巾的。到了隋唐时期,包头软巾开始流行,也被称为是“折上巾”,在巾上由四条带,脑后下垂两个带在头的上面反系着。这种头巾装饰直到进入到宋代,成了男士的主要装饰。通常情况下,文人雅士更喜欢佩戴头巾,但是,会乌纱制的双层头巾。相传是苏东坡喜欢戴这种头巾,逐渐地在当时就流行起来。后来成为被公认的儒生戴的头巾。

在初中语文课本内容《隆中对》中,对故事的插图是“刘备三顾茅庐”,其中刘备所戴的就是帽子而不是头巾,这与当时的时代是不相符合的。所以这种绘画是一种失误。

(二)服饰之饰物

中国古代的人们就非常爱美。这种爱美的观念延续至今,对装饰物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就已经发现有用于装饰的小砾石、贝壳以及钻了孔的兽牙等等。物品非常细小,而且也较为精致。在20世纪60年代,北京门头沟区就发现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在女性的遗骨的腕部带有腕部装饰,这些装饰品是用扁状骨的骨管所制作的。

在初中语文课本内容《女娲造人》中,女娲是传说的女性。在插图中,女娲在蛮荒的地方,用土造人,这就是初始的人类,人类从此开始繁衍,用以表示女娲是人类的始祖。在插图中,女娲的手腕上所戴的装饰品就是手镯。这无论是与当时的时代,还是与传说都是不相符合的。

二、初中语文课本的耕犁插图研究

耕犁技术在中国从古到今都在演变。在春秋时期之前,农耕所使用的是石器、木器等等。进入到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发展起来,开始使用铁犁。进入到汉代石器,农村使用牛耕技术,两只牛抬着扛式的铁犁。牛被驯服,在拉力的时候不需要人指挥就可以牵着铁犁。

东汉时期的牛耕图中,通常都是两只牛或者两只牛一个人。在陕西地区出土的双牛拽犁图中,就有谷穗的图案,上面刻画着两头牛,由缰绳控制着,一个农夫两只手扶着铁犁在耕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牛耕图资料中,就是两只牛抬扛式铁犁,也有单只牛拉着铁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牛耕图中,进入到朝代的末期,江南的农民就开始使用很短的曲辕犁,又被称为“江东犁”。由此,耕种的效率有所提高。

在宋代,江南地区所使用的牛耕犁是将牛和铁犁分开的。犁盘和辕都分开了,用牛控制着。在犁盘和辕之间设置有圆环,用挂钩和辕相互连接,使得铁犁的架称为一体。此时的铁犁的设计已经在技术上有明显的进步了。这种铁犁的设计结构一直保留到明清时期。

通过上面牛铁犁的发展历史,可以明确在初中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出现了失误。在初中语文课本内容《桃花源记》中,一个农夫正在耕地,是一个人一个铁犁的耕种。这是正确的。但是,在牛身上的耕索所使用的就是宋代的物件。这与东晋时期的背景是不相适宜的。宋代的东西出现在东晋时期,这很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此外,农夫所穿的衣服是长衫,袖子很大,这属于是魏晋时期的服装样式。通常古代的农夫为了便于耕作,会穿着宽衣短袖的服装。这与历史事实是不符合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的初中教材版本是很多的,其中人教版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从现行的人教版语文课文编辑情况来看,出现了很多的创新,特别是将插图与文本搭配,使得课本的内容做到了图文并茂,对学生能够产生吸引力。但是,一些插图的设计存在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现象,需要重视。

参考文献

[1]李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内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2]王滢.知识理解与审美体验——基于插图功能的实验研究及其在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评价中的运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篇3:初中生物的济南版课本的目录总结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在生殖系统的结构部分,教材设置了一个“观察与思考”的活动。该处教材的设计独出心裁,通过让学生观察已经有标记的的“生殖系统侧剖面图”后,让学生填写“生殖系统正剖面图”,从各个方面认识生殖系统的结构。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是费尽心思:先是让学生根据“观察与思考”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自主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问题的解答。然后让同座位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接着教师让学生上讲台,通过听写、板演的方式反馈自学成果,并进行矫正与精讲点拨。教学的每一步可以说是扎实有效。最后的环节是教师小示人体生殖系统结构模型,让学生指示模型分别指出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并说出名称。

本想,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那么扎实的情况下,指示模型说结构这一步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现实却与想象大相径庭,结果让人捧腹大笑。一个男生在讲台上指示着男性生殖系统结构模型,把“肾脏”说成“睾丸”,把输尿管说成“输精管”,对“睾丸”与“附睾”也混淆不清。一个女生在讲台上指示着女性生殖系统结构模型,把“肾脏”说成“睾丸”,班里的学生笑成一片。教师问“女性有睾丸吗?”这位女生可能紧张,也可能本身就对这部分知识稀里糊涂,顺口就说“有”。讲课的教师也禁不住笑了,然后对“阴道”的具体位置进行提问,这位女生也茫然不知。

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物认知怎么有这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理论的知识往往太抽象,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耳听不如眼见,眼见不如手着弄”。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模型、实物在教学中的应用,作用非同一般。在这方面教师应该特别关注。

2.教学过程中,学生“卡壳”之处,往往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败笔

这位教师在教授“受精作用”一部分的教学时,其中一个环节要引导学生弄懂“精子与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教师的设计是这样的:学生读济南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7页“受精作用”,填写表1。

结果,学生很难正确填写,教师让学生反馈时,教师想尽千方百计进行启发,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教师的设计没有顾及学生的认知基础。教材只是讲述了精子与卵细胞的结构,而没有讲述精子与卵细胞的功能,学生在看书只能得到精子与卵细胞的结构的知识,而不能得到精子与卵细胞的功能方面的知识。而“功能”是教师为了突破“受精作用”这一部分的重难点而补充设计的。鉴于此,笔者认为表2的设计更合理。

篇4:初中生物的济南版课本的目录总结

1. 最快的“快照”

文首, 白喙, 赤足。 (《精卫填海》)

作者仅用六个字就使精卫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是最简约的勾勒, 又是形神兼备的形象描绘。

2. 近义词的参差之美

他再三嘱咐茶房, 甚是仔细。

他嘱我路上小心, 夜里要警醒些, 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背影》)

“嘱咐”、“嘱”、“嘱托”三个词语的交互使用只是为了避免词语的重复, 但仔细品读就会发现其中暗藏了人情世故。第一个茶房是常来常往的熟人, 不需要太多的客气, 所以父亲可以“嘱咐”他;对儿子则是告诫叮咛, 所以用“嘱”;第二个茶房是在火车上偶遇的陌生人, 父亲只能客气地请托, 因而用“嘱托”。

3. 形神兼备

春风呼哧呼哧的, 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 把粪肥抛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春风》)

“呼哧呼哧”是象声词, 重复使用有一种复沓的音乐美, 同时也使北国春季的猎猎长风与北国汉子的骠悍慷慨互为映衬。

4. 悖情中的合理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惊”、“鸣”本为嘈杂之境, 然而“月出”竟“惊”山鸟, 可见山之幽静, 不该惊却“惊”, 所以有“时鸣”, 弄清了因果, 则诗中表现的那种空明澄澈的境界就全出来了。

5. 矛盾反复的百结柔肠

本来是不应该这么随便说话的。昨晚上我们两口子本来是商量好, 说得一妥百妥, 决不留恋孩子啦, 可是, 正因为她太小, 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这样那样啦, 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 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冷酷无情。 (《父母的心》)

这是真正可怜的天下“父母心”。经过“一夜没睡”的“担心”, 这次来绝非是“随便”说话的, 这些都是因为反复太多的自贬之辞, 尽管说得“一妥百妥”, 也是百“妥”无一“妥”, 孩子是爹娘身上的肉啊, 怎不矛盾痛苦?

6. 看似无情却有情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登岳阳楼》)

“孤”在此处与“一”相对, 已活用为了数词。数量词本无情感色彩, 此处则不然, 在词面的参差中包含着意义的重复强调, 诗人无尽的孤独、深切的思念已如利镞射来, 使读者无可遁逃。

7. 回环中的咏叹

看着那儿的草由绿到黄, 又由黄到绿;也看着太阳由低到高, 又由高到低。 (《生命》)

回环的句式就是一曲缠绵的咏叹调, 寻常的文字中有一种挥之难去的深刻哀伤:美好的年华在单调枯燥的重复中逝去了, 你却无能为力。

8. 无尽的余音

他的仆人捡起那把铁锨, 在地上挖了一个坑, 把帕霍姆埋在了里面。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拿在帕霍姆手中的那把铁锨, 帮助他达成了占有土地的欲望, 却见证了他因为贪婪而殒命的结局。依然是那把铁锨, 现在却要来埋葬他!可怕而又可叹的贪婪, 除了死亡, 可以带来什么, 令人深思。

篇5:初中生物的济南版课本的目录总结

一、多媒体的充分利用,吸引学生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我基本上每节课都要做课件,同时有需要时使用实物投影,特别要体现探究中的内容,将它作为重点。

在讲到血液是“生命之源”一节时 ,课件的内容是动画形式的。

1. 血液的组成,在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老师提醒学生注意,逐渐地血液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这时候,因为是动画,学生注意力很集中,观察很仔细。教师又重复了一次,学生说现象,教师讲述上层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直观的印象,相信学生一下就记住了,由此向下进行。

2. 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实物投影赵先生的一次化验单,实物的演示,可以给学生真实感,可信,值得分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推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动画演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血小板的止血能力并重复一次。演示动画的效果,形象逼真,既能反映问题,又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课件的使用,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每一个幻灯片应该有它的价值,不能为新鲜和热闹而做,同时内容最好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与现实越近越好,实事性要强。另外,实物投影要经常使用,尤其是学生为课堂提供的资料、实物等,一定要利用多媒体这一平台,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和空间,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达到了教师制作课件的目的。

二、探究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间增加竞争感

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分小组完成,如何分组也是需要教师煞费苦心的。目前,我的其中一个班级分成了八个组,每组七名同学。分组时,男女同学搭配,同时将兴趣浓、积极性高、能力强的学生均分到各个小组,这时候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班级成员的具体情况,尽量避免出现弱势小组。每组成员确定之后,认真选举小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即对组内成员进行任务分工,组织小组讨论等。你可别小瞧小组长的作用,一个态度端正、兴趣浓厚、积极努力、认真负责的小组长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同时也是老师的好帮手。

以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分工合作以及互相帮助,但同时也会出现积极的参与者和消极被动的偷懒者。教师这时要正确的引导,对待积极地参与者,多多给予表扬,多多给予掌声,这样势必对被动的偷懒者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学生在小组探究时,应多关注特殊的学生,尽量给每位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某些学生长期体验不到成功,得不到大家的赞扬,会大大挫伤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使探究活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对于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要做好思想工作,要及时提醒和暗示他们遵守纪律。

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知识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让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学生看图,教师出题等方式。

例如,讲肾脏的结构,关于这部分知识的探究,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包括肾脏的外形;肾脏的解剖图片;肾小体的图片;肾小球的图片等內容,同时我利用黑板图解肾脏的结构。学生观察前,我设计出一系列相应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图分析,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接下来,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利用多媒体讲解,展现组内的结果,肾脏的结构是什么,教师对学生讲解不完善之处或错误的知识一定给予及时的补充或更正。以前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学生能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引导

教学中,我奉行“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评价激励”的教学原则,其中核心是主体参与。有效的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从而发展创造力。

教学中将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自己或组内、组间的探究中得出问题的答案,总结出一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在授课时要善于启发学生:种子为什么会萌发?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细胞怎样分裂?等等,从中都可引出丰富的猜想。初中学生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正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了创造性思维。为此,我常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在授课当中,我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课上,有的放矢地教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通过他们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学生的思维活动程度会大大增强。切忌教师用讲解代替学生活动,否则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限制学生的主动发展。课本的探究中出现的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时,首先要组织讨论,有时讨论会陷入困境,但学生经历了一番研究和思考后,思维得到了发展,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有时学生可能产生争论,但可以使思维得到从发散到集中的训练。实践证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人人参与,增加了他们动口、动脑的机会,参与面广,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同时,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向思维,淡化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

初中生物课本中的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一种综合实践性学习,它注重生物课程的基本特点,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保护学生的个性和求知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目标。

篇6:初中生物的济南版课本的目录总结

[关键词]课本插图导学引领生物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107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教学的永恒追求,就像人类追求幸福一样。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它会因教材、学生的素质(认知水平)、上课时的状态(心情、学习的态度)、课程安排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两年制,共四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外,还编入了数十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素材,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变微观为宏观,这对教师充分利用生物教材插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笔者谈谈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生物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直观、贴近生产生活的特点而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领略生物就在自己身边的新奇感。生物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生物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崭新的课本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怀着好奇心,把课本从头到尾翻个遍,并被其中一幅幅新鲜、形象、直观的插图所深深吸引。因此,教师在第一堂生物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时机,结合《致同学们》的内容,引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你知道自己在母亲的肚子里是长什么模样吗?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七嘴八舌时,教师引导:大家可以观察绪言中胎儿的图片。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根据《致同学们》中的三幅图(图1、2、3)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人的一生。接着,教师追问:你知道试管婴儿吗?听说过克隆哺乳动物和转基因食品吗?引导学生看彩图4、5、6、7,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生物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在引导

学生读图的同时,还要注意创设能让学生“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各种生物形态结构示意图、实验探究步骤图、生物生长过程图、生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直观性,教师可通过导学引领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稳定兴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加强实验教学

伽利略曾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语言、文字的叙述过于抽象,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加强实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课本P36-39的插图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学生代表的讲述中不断提出质疑,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各个结构的作用,加深对显微镜结构、作用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教师的质疑(显微镜操作中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对显微镜规范性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方法步骤图,能够直观、明确地表明该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操作方法、实验顺序。因此,教师通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课本插图,对于确保生物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对培养学生设计生物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又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教学中, 教师引领学生4~6人为一小组认真阅读P91课本插图,然后设计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内交流的同时不断提出质疑。通过教师的导学引领和课本插图的利用,变教师的独讲为学生的自主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促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夸美纽斯曾说过:“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概念教学是许多生物教师觉得较难处理的部分。新教材中形象、直观的插图为概念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本插图,说出每一个演示实验图设计的意图,接着指出教材P130中“光合作用示意图”中的箭号、绿色的叶片、阳光分别表示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给光合作用下定义, 再与课本中的“光合作用的实质”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又如,在“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八年级(上)P10“家蚕和蝗虫生殖发育过程图”,对比图形中的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结构特点,这样学生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变得简单、深刻多了。

四、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爱因斯坦曾说过:“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历史不具有可重复性,图片资料比文字资料更能触动人的心灵。新教材配合生物科学发展史,刊印了露西少女、东非人化石、珍妮古多尔和黑猩猩交朋友的照片及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图片、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肉汤腐败实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图片及内容,鼓励、引导学生谈谈从这些科学家身上学到了哪些可歌可泣的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建立都要经过对大量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提出假设,再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而得到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推论,而且还要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通过利用大量的事实插图引领导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五、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地方,一旦遭到破坏,将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人人必须有“环境为我,我为环境”的意识,这就要求从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初中生环境意识的最直接、最有力的主阵地。初中生物课本中许多插图材料为环境教育提供了直观、明了的素材。教师通过引领学生阅读一幅幅鲜活的、震撼人心的图片,不断冲击学生的心灵,再激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明白人类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的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总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很多,我们生物教师应立足学生学情和教学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也仍需广大生物一线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发挥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功效。

上一篇:高三政治入学测试下一篇:网络营销策划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