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建设

2024-06-23

治未病科建设(精选12篇)

篇1:治未病科建设

“治未病”科工作制度

1.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法规和上级指示,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对治未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予以指导。按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使治未病的各项 工作有效进行。

2.负责制定并保持“治未病”科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效具体落实,深入开展。

3.制定“治未病”科长远发展规划和规划,定期做好总结工作,并向上级部门做好汇报工作。

4.定期深入门诊及其他工作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负责开展组织、检查临床教学工作,培训科室人员业务学习。

5.定期检查治未病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计划和贯彻执行情况,采取措施,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运用、引进新技术,新方案,提高医疗、教学及科研水平。

6.检查教育本科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和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质量。

7.落实社会监督,及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8.开展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室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9.指导担任本辖区的多发病、慢性病的预防工作,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及访视工作,使未病、欲病人群与慢性病管理既有效区分又能良好对接,实现健康全程管理。

10.通过适宜的预防保健服务及中医适宜技术,提高疾病的预防,满足民众偶的健康需求,使民众不生病、少生病、延年益寿,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长寿,从而提高医疗行业对社会的影响力。

“治未病”科职工工作制度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严格执行“治未病”科统一的考勤制度。请事假要按规定事先亲自向科主任提交请假报告,特殊情况可电话或托人请假,但不能超过一天,事后需补办手续。病假要有符合要求的病假条。

3.工作期间要坚守岗位,不要窜岗闲聊,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进入工作间。工作间要保持清洁。

4.“治未病”科假日值班人员除负责调配处方外,要负责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事物,并在值班记事本上登记,必要时向科领导或院总值班人员汇报。

5.不得对患者和临床科室直接供给药品,需通过门诊或住院药房。

6.建立差错事故记事本,各组每月底统计上报科室,重大的差错事故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并采取积极抢救或挽回错失。

7.各个工作间要有防火设备,掌握防火常识及防火器材使用。

篇2:治未病科建设

治未病科是以中医“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为核心理念,以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与慢性病患者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改善人群体质、促进疾病痊愈、防止病后复发为目的,集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和医疗为一体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为加强对此项业务的管理,促进其发展,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健康促进需求,依据《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有关条款,制定本制度系列。

一、日常管理制度

1、治未病工作在院长统一领导下开展临床业务工作,系医院一级业务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分工合作,相互写他配合,促进业务拓展。

2、工作人员必须遵从医院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健促进需求。

3、工作人员具体岗位责任见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4、科室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对日常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5、不定期的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理论与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结合实际积极从事科研活动,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推广。

二、医德医风管理制度

1、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发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每年至少对医务

人员开展一次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2、将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和评价科室工作的重要标准。

3、制定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建立医德医风档案,每年底进行考核评价。

4、机构新成员必须进行医德医风岗前教育,未参加爱培训不得上岗。

5、建立医德医风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制度。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社区群众监督。

6、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作为应聘、晋升和续聘的重要条件。

三、质量监控制度

1、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应经常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

2、强化对该科室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教育,做到依法执业,规范执业。

3、不定期检查科室承担的辖区卫生部门下达的社区卫生服务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补救方法。

4、科室应经常进行“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培训和考试考核活动,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5、督查医疗风险防控预案与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6、监督检查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投诉的登记、报告、处理、分析情况。

7、对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和其他关注健康管理的人群,充分运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技术、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等服务方式,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提升治未病服务质量。

四、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要扩大建档率,不断增加业务辐射面,积累和提升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量。

2、创造条件开展健康体检和医保特门管理工作。

3、健康档案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4、健康档案每年至少随访一次,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向服务对象反馈信息,实施深层次的健康干预管理和健教指导。

5、健康档案应及时收集和记录、统一编号、归档保管。

6、健康档案管理应责任到人、制度到位、硬件落实、管理达标,逐步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

7、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和健康咨询与指导,按照《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健康干预。

五、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在医院中医药治未病工作小组领导下,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印发防病治病科普读物,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积极开展“治未病进社区”公益活动,开通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热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六、健康咨询工作制度

1、建立健康服务咨询台,负责门诊导医﹑咨询﹑预约﹑便民服务等工作。工作人员要认真﹑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为顾客服务。

2、负责协调病人就诊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接听热线电话,做好电话咨询随访工作。

3、发放健康保健知识手册﹑健康教育处方,播放有关健康教育的录像﹑录音、电影等多媒体资料,拓宽群众获取健康保健知识的渠道。

4、为顾客提供饮用水﹑出借轮椅,进行服务项目和收费查询等服务。

5、保持环境整洁,维护就诊秩序,提高安全意识,防范安全隐患。

七、综合干预区域工作制度

(一)预防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1、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提高门诊窗口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群众对治未病的认同度和依从性。

2、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有执业资格,具备能胜任治未病业务工作的业务技术工作能力。

3、对疑难病员不能确诊或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

级医师指导诊疗工作,必要时及时提请会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应定期出门诊,解决疑难病例的诊疗业务与医患沟通工作。对某些慢性病员和专科病员,应及时转往专家门诊或上级医院。

4、对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病员、特殊优抚病员及来自远方的病员,应优先安排就诊。

5、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科主任、上级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6、门诊与住院部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情况,有计划地收治病员住院治疗。

7、加强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控制与报告。

8、门诊标示应明白,设有导诊服务工作人员,做到热情关心体贴病员,做到文明服务,优质服务。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优化、简化服务流程,有序安排病员就诊。

9、门诊应经常保持整洁,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设置轮椅、饮水设施等便民设施。做好院务公开,做到“一站式”便捷服务。

10、实行“三合理”医疗原则,尽量采用安全、高效和经济适宜的诊疗方法,实现精准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确保患者享受同质化诊疗服务,减轻病员费用负担,提高顾客的服务满意度。

11、对基层或外地转诊病人,疾病好转或体质改善后,转回基层或原地康复时,要负责任地提出诊治和康复指导计划。

八、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1、各级专业技术人员都应完成继教学分(详见主管部门有关继教学分管理的规定),否则,职称晋升、考核、医师定考和执业变更都将受到影响。

2、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以期达到符合任职工作岗位的要求。

3、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培养独立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真正起到技术骨干、中坚力量的作用。

4、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把握其发展方向,用于改进指导本科室的工作,制定本科室业务发展规划,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5、继续教育采用临床实践、理论知识学习、技术训练、参与教学科研、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技术讲座、互教互学、专科培训等方式。

6、科室应结合专业特点和临床业务开展教学查房、专题讨论、危重病例、死亡病例讨论、手术示范、新技术操作,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三基”理论与技能。

7、在院长领导下,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全院性的学术讲座,介绍国内外医学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更新与拓展医护人员的理论与技能。

8、鼓励与支持医护人员撰写医学专业论文,有计划地安排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为他们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人才培养和技术结构优化,提升整体诊疗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九、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一)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与服务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2、负责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健康促进干预工作,努力完成院级下达的目标管理工作任务。

4、组织全科人员业务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疗法,提升服务质量。

5、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严防并及时处理医疗纠纷与事故。

6、安排好科内人员轮换、值班、会诊、出诊、休假,组织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扶对口支援的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7、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疑难病例讨论。

8、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带教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主任不在岗时,代替主任行使管理职能。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

高工作。

2、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临床“三基”培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培训。

3、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4、定期参加专家门诊工作。主持科内会诊,参加院内、院外会诊和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5、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6、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医事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本院规章制度,做到依法、科学执业。

7、指导全科结合实际开展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和临床科研工作。

(三)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内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工作。

2、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发生医疗纠纷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及时向科主任汇报。

3、指导住院医师的诊疗业务工作。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主持疑难床病例讨论、会诊和上级医师查房。审查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下级医师的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做好资料积累,经验总结和扩大推广应用。

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四)临床医师(士)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2、具体负责对病员的诊疗业务,接受上级医师的指导。

3、客观、真实、及时、规范地书写好病历,经上级医师和科主任审签并质控后及时归档。新入院的病历,应在病员入院后随即下达医嘱,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48小时内请示上级医师查房并完成记录,其余记录内容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的时限按时完成。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是否需要会诊、转科或转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实行24小时负责制,在下班以前,做好交班工作,对需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以书面方式记入医师值班交接班记录本。

6、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视一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视)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听取并记录好上级医师查房时交代的注意事项和下达的医嘱,执行后记入病程录。请他科和/或院外专家会诊时,应陪同诊视,做好记录并执行会诊医嘱。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配合护士进

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提高诊疗水平。

9、随时了解病员的心理、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知情同意告知和医患沟通工作,建立和谐的医患惯性,鼓励患者参与维护医疗安全。

10、遵照科内安排参加一定量的门诊工作。

篇3:良医治未病

联华这几年因为比较深度地介入了一些公关事件, 在业内赢得了一个口碑, 出席一些活动时, 常被介绍为危机处理专家云云。每每听到这种恭维话, 我常常摆手, 这不是谦虚, 而是真的认为, 危机处理的最高境界, 不是在化解危机时多么长袖善舞, 而是良医治未病, 根本上就不让危机产生。

何谓危机?一般的解释是指令人感到危险的时刻;还有一种解释, 是指一种产生危险的祸根。前一种解释是从时间上理解, 大部分人一听就懂。后一种解释是从来源上分析, 很多人理解起来就有困难了。但理解危机是一种产生危险的祸根这一概念很重要, 它从根本上解释了危机往往不是外面突然强加而来, 而是内部矛盾由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 外因只是引线, 内因才是危机产生的根源的道理。化解危机, 媒体和公关沟通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打铁要靠自身硬。

那么公关公司如何帮助企业进行危机管理呢?

简而言之, 不管是生产、销售还是服务等方面产生问题, 危机发生的表征, 都出现在舆论层面。如果没有舆论参与, 危机对企业声誉、生意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 对危机的管理, 实际上是对舆论传播的管理。

所以不难理解, 一出现问题, 客户对危机管理的要求, 往往是压制舆论、沟通媒体、删除帖子、屏蔽信息。一段时间来, 这样的要求简单粗暴, 但真的很有效。

但是, 在移动互联时代, 这种做法行不通了:一是删稿删帖违法, 2014年不少公关公司管理人员因此进了班房;二是传播规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以信息为核心进行的传播, 变成了以人为核心, 影响人们观点和判断的, 不再单纯是信息, 传播者本身的影响力加入了信息之中, 并因人的态度和情绪, 对信息形成反馈和再加工。传播规律的嬗变, 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互联网时代受众个人意识的觉醒, 原有的删帖模式, 阻止信息传播事半功倍, 更容易引起传播者的抵触和反感。

删帖模式行不通, 那么现在怎样进行危机管理呢?关键在哪儿?在尽量缩短危机的发酵周期。

我们知道, 危机的形成, 一般要经历三个周期, 从事实发生, 刺激性信息开始传播的酝酿阶段, 到个人情绪、态度和意见形成, 人际和群体产生互动的危机初现和发展阶段, 再到媒体参与, 舆论形成并表达的危机外显阶段。用删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是从第三阶段入手的, 事半功倍, 如果能把介入的时机提前, 效果就不一样了。因为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做工作, 公众都还没有大范围产生, 态度还没有定型, 沟通会更有效率。

经过上述望闻问切, 了解了危机形成的根源和规律, 要开处方, 就比较容易了。首先要做好舆情监测, 对舆论、竞聘和自身运行状况保持清晰认识, 知己知彼。二是不但要自知, 还要有知而行的能力和组织, 有队伍和预案;有了预案还要有资源和渠道, 媒体、主管部门、消费者都有良好的沟通, 如果说再系统一些, 事后的评估机制、危机管理文化的沉淀, 都要形成制度, 这些道理都好懂, 就不赘述了。

篇4:为铁路建设项目治未病

“治未病”才能保健康不得病。2009年7月,《检察日报》头版以“太中银铁路:建设三年无发案”为题,对兰铁检察分院积极参与预防铁路重点工程职务犯罪,使国家投资321亿元的太中银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未发生一起职务犯罪案件的事迹做了宣传报道。这仅是兰铁分院防患于未然“治未病”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按照甘肃省院“两联两促”专项行动的要求,兰铁检察分院预防监督工作创新服务,先后得到最高检和铁检厅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铁路局党委和参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预防职务犯罪的探索和实践中,兰铁检察分院甘当铁路“清道夫”,勇做铁路反腐“急先锋”,忠诚履行监督检察职责,尽心尽力服务铁路项目建设。

14年,为服务项目建设打下基础

14年,说来不长。但把一件事情和一项活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14年,说来却不短也不易!这份坚守和定力,也许正是眼下呼唤发扬的一种优秀品质——钉钉子精神。2000年以来,兰州铁路检察机关率先在铁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启动“工程优质、干部优秀”活动,印发了《兰州铁路局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创建“工程优质、干部优秀”活动的实施办法》等规定,使预防工作与工程进度、质量同步。14年来,参与的宝兰二线、兰青二线、太中银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安至兰州客运专线、兰州至成都铁路、兰州至合作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同步预防工作,确保了项目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取得了干部干净干事、铁路安全运行、组织放心满意的良好社会效果,实现了“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监督目标。目前,兰铁分院已将“太中银模式”推广到兰州铁路局管内已开工和拟开工的12个重点工程项目,取得了“以点带面”的显著成效。

打好“预防针”坚持动态防控

兰铁分院为促进铁路项目廉洁建设,切实发挥预防设计和预防监督作用。期间,落实铁路建设工程合同与廉政合同双签制度,要求每个施工单位签订廉政合同,明确把防范职务犯罪纳入廉政合同内容,把预防责任落实到建设方和施工方的具体单位中去,并监督落实情况。同时,根据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容易产生职务犯罪的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危险点查控,查控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管钱、管物、管人、管发包、管合同、管经营的“六管”人员。督促领导干部和“六管”人员签订了“廉洁承诺书”,签订了廉洁责任书,组织干部职工集体宣誓。“兰铁分院针对我们工程建设中容易诱发职务犯罪的23个环节,分片多次召开座谈会,同参建单位领导和‘六管’人员开展了集体约谈,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重点岗位人员进行了单独约谈,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提醒作用。”一位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对兰铁分院的预防工作感触颇深。

此外,在“两联两促”专项行动中,兰铁分院坚持全程跟踪,强化监督检查。今年与西安、太原铁检分院、太中银铁路公司在太中银千里铁路建设线上开展实地察看、检查考核之后,又与纪委、建管、概预算所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分别深入已开工的兰渝、天平等公司的11个施工标段,对工程合同和廉政协议联签、前期合同履行、财务支付、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等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和重点监督。“兰铁分院的预防干警帮助我们认真查找工程招标、合同管理、物资采购、资金使用等环节存在的隐患,制订严格的监督预案,加强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对发现的个别标段施工组织比较混乱、质量标准不高、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当场交换意见,提出检察建议,并要求限期整改。这一系列工作,让我们感受到检察院对我们企业的真诚服务。”某工程建设公司项目经理曾握着兰铁分院预防干警的手说道。

扎紧“篱笆墙”坚持创新机制

兰铁分院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着眼治本谋良方,逐步扎紧制度的“笼子”,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和有效成果。建立了与铁路单位密切联系的常态化机制,逐步落实《关于铁路检察机关与铁路单位建立联络沟通机制确保工作信息畅通的意见》。“通过开通局域网专线、抄送重要文件、列席重要会议、参与重要活动等形式,实现铁路检察工作与铁路重点工作的有效对接。加强分院同铁路局运输、客运、货运等机关部门的联系。落实市场廉洁准入制度,完善和推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严格行为规范,防止权力滥用,预防以权钱交易为特征的商业贿赂犯罪。”一位兰铁分院的预防工作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在铁路重点工程建设预防工作中,为完善行业诚信记录,对参与铁路重点工程建设的单位设立廉政信用档案。对单位负责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廉政表现进行记载,建册立档。2009年以来,共向工程招投标单位、建设主管部门提供查询185次,3家单位因有行贿行为被限制进入铁路建设市场,切实发挥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警示震慑功能。而联动预防机制有效加强兰铁分院与项目企业的协调配合。聘任参建单位党工委书记或副书记、监理站总监为预防领导小组领导下的预防联络员,加强内部卡控,疏通预防渠道。将太中银铁路、天平铁路、兰渝铁路等重点铁路建设工程预防工作实行对口安排、分段负责,协调步调,纵横联动,强化内部自律机制,促成正确履行职责的廉洁氛围。

编辑:施杨 shiyang0915@126.com

微数据

篇5:治未病科整改措施

按照《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细则》和《二级中医医院专家评审手册》中规定的要求,在医院这次组织的自查过程中,治未病科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未提供医院工作计划中治未病的内容; 2.为制定适合各类人群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保健方案; 3.已经印发给三个病区的中医专科体检和评估表(中医体质判定表)未及时完成; 4.缺中医治未病工作流程;

对照《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细则》和《二级中医医院专家评审手册》,治未病科决定提出如果整改措施:

1.积极联系院办室,对照医院工作计划,完善计划中治未病相关内容;

2.尽快制定适合各类人群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保健方案; 3.督促各科将中医专科体检和评估表(中医体质判定表)及时完成;并制定中医体检表交付院内两个重点专科完成填写;

4.尽快制定中医治未病工作流程。

治未病科

篇6:治未病科医师工作制度

一、业务副院长分工领导治未病科工作,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各科确定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业务人员协助治未病科科主任负责本科的治未病门诊工作。

二、参加治未病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派有经验的医师担任。要求门诊医师相对稳定。

三、对疑难症两次辨识干预效果不满意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指导。

四、科主任应定期上治未病门诊解决疑难病例,每人每周一般不少于两个半天。

五、对患者要进行认真检查,按照省卫生厅规定格式记载门诊病历或记录,定期检查,每月评分一次,上报院长,并送有关科室。

六、门诊检查科室所做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

七、治未病门诊与普通门诊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情及病床使用情况,有计划地收容患者住院治疗。

八、做好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

九、治未病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患者,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患者就诊。

十、治未病门诊应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

十一、治未病门诊医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经济便宜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患者的负担。

十二、治未病门诊各科根据本专业特点,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各种治疗常规、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责任制,并认真做好登记、统计报表等工作。

篇7:治未病科首诊负责制度

唐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即首诊医师负责辨识和诊疗,不可据诊和推诿患者。对非本科疾病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病例并进行必要的处置后请相应专科医师会诊并转科;重危患者应由首诊医师负责抢救,如专科性质较强者,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共同参与抢救,待专科医师到来并向其介绍病情后方可离开。对于复杂病例,应由首诊医师负责诊断和进行必要的治疗,并通知医务处请相关科室值班或备班医师共同进行会诊和治疗。其中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

篇8:上工治未病

学习内经时,有“上工治未病”之说,当时不甚了了,仅感原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并非新中国的首创,而是源自历史悠久的祖国医学。虽感言之有理,但这只是卫生行政部门或从事防疫专业的同道们的工作。因此,作为一名临床外科医师,对此甚少关心。

从事肿瘤专业工作之后,逐渐感到“手术刀”的作用实在是有限的。癌症之所以危害严重,一是由于其“多发”,二是由于其“难治”。如能易“多发”为“少发”,变“难治”为“易治”,则癌症之害当可人为减轻。我经过近30年对乳癌及胃癌早防、早治的研究,更加深了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控制癌症三个“1/3”战略方针的体会。我们在山东胃癌高发区临朐县从事现场防治研究时,发现距该县仅200里盛产大蒜的苍山县胃癌的发病率甚低,两县相差竟达8倍,如能证实多食大蒜确有预防胃癌发生的作用,岂非又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至此,深感我们祖先“上工治未病”的英明、伟大。其实广义而言,举凡手术并发症的预防等,均应属此范畴。这些不但不是与已无关的他人之事,而且是应贯彻于自己从医生涯中的又一必须遵循的准则。

有鉴于上述认识,但深感“独木难成林”,且“治未病”有异于“治已病”,是一项专业性的群众工作,是必须提高认识及改变观念才能开展的全民性工作。于是,我便视健康教育为己任,积极参与各种媒体的科普宣教,其后又发现航空班机上是写科普文章的绝佳场合,既安静又无干扰。因此,不时因有感而发,利用外出公干之际,于旅途写些短文。后又感癌症的演变常有一较漫长的癌前阶段,往往长达10余年,但看到人们现今已熟知积极治疗高血压或高血脂症,以预防冠心病及脑卒中,而颇少为了预防癌症而来医院就治某一慢性疾患,深感到有必要对癌症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于是又组织撰写了百余万字的癌症科普系列图书,以期对癌症的预防有所助益。

篇9:A-9 治未病科服务规范

基本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需要进行中医健康体检和调养的门诊患者和团体预约人群。

二、服务内容

(一)医务人员根据体质辨识中心和健康养生咨询门诊提供的资料及指导意见,对患者进行针灸、推拿、刮痧、药膳、火罐、足疗、整脊等传统疗法保健服务。从而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二)对于有较为明显有疾病倾向者,比如检测指标处于临界值或稍异常但没有明显自觉症状者,以及“已病人群”与病后康复人群,强调专科介入,充分利用专科医生的专业认识和手段,预防、减缓甚至阻断疾病发生、发展、恶化的自然进程,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三、服务要求

(一)在从事中医保健服务、诊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二)规范医疗操作规程,严格按照中医诊疗操作规范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三)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

篇10:“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简

科室名称

原则上以“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作为科室名称

也可采用: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整合体检部门(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除提供治未病服务外兼具健康管理职能,开展健康宣教,实现随访管理等。科室构架与管理模式

“治未病”科应为中医医院兼具管理与临床职能的一级科室,由院领导直接管理,设立专职的科室负责人,可涵盖或设置体检(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健康咨询指导、中医调养、随访管理及健康宣教等部门。不得把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理疗科等临床科室及国医堂、名中医工作室等纳入“治未病”科范畴。科室区域划分

应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 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如健康调养咨询门诊)

健康干预区域(如特色疗法干预区):如针刺、灸法、拔罐、推拿、药浴、刮痧、膏方、贴敷、放血等

健康宣教区等辅助区域

有条件的单位可增加健康管理区 服务项目与技术

“治未病”服务项目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一是健康状态辨识及评估项目 二是健康调养咨询服务

三是中医特色干预技术:包括针刺、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贴敷、埋线、药浴、熏洗(蒸)、刮痧、砭石、音疗,及热疗、电疗等其它理疗技术。

四是产品类:如膏方、养生调养茶饮等。

五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健康信息管理,以及管理效果评价等也可纳入治未病服务项目

“治未病”科开展的服务项目应当不少于5项。设备配置

一是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如办公桌、办公椅、计算机、打印机、电话、专用文件柜等。

二是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

如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舌像仪、脉象仪、经络检测设备,体重仪、身高仪、血压计、心血管检测仪、肺功能仪、骨密度检测仪、心电图、血糖监测仪等常规体检、理化、影像设备。

三是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如健康教育宣传栏、影像等演示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信息网络系统设备等。

四是健康干预设备及器具。如针具、灸具、罐具、刮痧板、砭石,及中医电疗、磁疗、热疗设备等。人员队伍

“治未病”科人员包括中医执业医师、医技人员、中药师、护理人员、管理人员等。专职医护人员二级中医医院应当不少于5人,三级中医医院应当不少于6人,中医类医护人员比例不低于70%。医技人员和中药师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

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当有一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三级中医医院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占科室医师比例不低于20%。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当有中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中医专业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科室医师比例不低于20%。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负责人应由从事中医专业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并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能力者担任。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同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带头人应从事中医工作20年以上,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治未病”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文化宣传

“治未病”科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

中医医院网站应设立内容规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专栏(专题),以健康讲座、疾病预防保健沙龙等形式加强门诊及住院患者养生保健健康宣教。

组建专家团队和中医健康讲师团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开展中医药健康巡回宣讲。

编制实用性的中医科普养生资料,传播“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方法,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文化氛围。附则

篇11:强化“治未病”观念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我们最大的问题总是想在发生问题的层面上去解决问题。”如血吸虫病出现了治疗血吸虫病,艾滋病出现了治疗艾滋病,冠心病来了防治冠心病,SARS来了防治SARS……这不是办法。

我一生中领悟出三个道理:只治不防,越治越忙;只治不防,花钱心慌;只治不防,痛苦非常。权威专家提出,21世纪的医学,应该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方向发展。现在的大夫对病很懂、很清楚,可对人不是太了解。医患关系处理不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懂病不懂人。病人首先应该是人,而不是病。当然,有病应该治,但我们的目的是把人的健康维护好、促进好。

美国卫生部长1979年在“健康人民”的报告中提出3个“自毁”,我们“自毁”于:自己创造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行为;自己创造的环境污染;容许有害健康的社会条件继续存在。这非常深刻。第一,我们很多疾病都是自己创造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不仅诱发传染病、寄生虫病,还导致慢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二,自己创造的环境污染,体现在空气,交通、饮水、食品等方面,第三,我们容许有害健康的社会条件继续存在,如嫖娼,卖淫、吸毒等,都对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从我国2003年开展的居民营养和健康状态调查,就可以看出问题非常严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是18.8%,糖尿病患病率是2.9%,血脂异常的人占18.6%,体重超重的人占22.8%,肥胖者占7.1%……这次调查表明,膳食的高能量、高脂肪和体力活动下降与超重,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高盐饮食与高血压患病密切相关,体力活动下降、脂肪摄入过多与慢病的关系最为密切。

有调查表明,通过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可以将医疗花费降到原来的10%。一项研究发现,美国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均寿命增加了30年。其中的5年是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剩下的25年是由于预防和公共卫生的成效。此外,从一些数据也可以看出预防和公共卫生的效果:①我国一项对30万人群9年的脑卒中干预结果显示,经过干预治疗,男性死亡率下降51.5%,女性死亡率下降52.7%。②缺乏运动者,如坚持锻炼,脑卒中患病率可下降35%~55%。③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有80%的糖尿病、70%的中风和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

篇12:浅谈“治未病”

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出现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趋势,医学关注的对象也将从“已病”人群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人们的健康需求,表现为更注重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中医学“以人为本”,“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健康观念以及治未病的主导思想能更好的适应这种健康需求的转变。早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告诉我们:“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淮南子》所言:“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均体现了治未病的理念,防重于治的观点。

其实,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从未病到已病,从未成形到已成形,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就是任何一个器质性的病变都是从非器质性的阶段发展而来。在非器质性阶段,治疗是比较容易的,而一旦进入器质性阶段,治疗就困难多了。正像《医学源流论》所说:“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所以说,在疾病尚未形成的阶段先治疗未病,使它消于无形,是很重要的。

这里所说的“未病”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首先:未病为无病,即没有疾病的健康人。其次:未病为病而未发,即通常所说的亚健康状态,指尚未发病,但已具备程度不同的疾病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趋势。再次:未病可理解为已病而未传。

后二种即是我们“治未病”的对象。“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它含义十分广泛,大致讲,可分为以下二个方面:

1 未病先防

即当我们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促其向健康态转化,防止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所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內守,病安从来?”元代朱丹溪所提出的:“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即是未病先防的原则体现。平时坚持体育锻炼,打太极拳,练功。灸足三里,注意精神调摄,及一些易在秋冬季发作的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腰腿痛等疾病,在夏季进行穴位敷贴,针灸理疗等预防性治疗均是未病先防的有效手段。

2 既病防变

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早期治疗,轻病防重。即在疾病的早期应及时治疗,防止疾病发展。一般情况下,疾病的发展总是由轻到重,由比较单纯到错综复杂。在疾病早期,机体正气较盛,及时予以治疗,易收到较好疗效;否则,随疾病的发展,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甚至严重后果。《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不仅把早期治疗视作应遵循的基本治疗原则,也把它作为衡量医生业务水平的一个标准。二是预治其疾病即将影响的脏俯气血等,即叶天士所言“先安未受邪之地。”就是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对可能受到传变的脏器和可能受到影响的气血津液,采取预防性措施,把疾病尽可能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以利于病变的最终治疗,中医学的典型例子就是《金匮要略》所言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防之。

上一篇:关于党的理论学习心得下一篇:党的地方组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