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女性语言——从《鲁豫有约》等节目谈起

2024-08-24

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女性语言——从《鲁豫有约》等节目谈起(精选4篇)

篇1: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女性语言——从《鲁豫有约》等节目谈起

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女性语言——从《鲁豫有约》等节目谈起

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陆我国电视荧屏,从1996年崔永元的《实话实说》开始,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谈话类节目越发的兴盛,从央视到各地方电视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气势之大,数量之广,让人不容小觑。在国内目前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采访嘉宾使用的语言已经逐渐的被女性化语言所垄断,而且这一趋势也已经超过了男女性别的界限,导致该类节目的男女两性语言失衡,呈现千人一面的情况。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女性化语言又到底好在哪里,这样发展下去对电视谈话类节目又是否真的有好处呢?

一、电视谈话类节目中

女性语言的优势

所谓的女性化语言,不是纯性别意义上的语言,这是由女性语言的整体性决定的,女性化语言是指带有女性整体特征的语言群体,它区别于狭隘意义上的性别上的语言,所以,女性化语言是一个社会性的概念。女性化语言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发展迅猛的原因究竟何在?

(一)信任感是主持人与嘉宾交流的基础

“信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解释是“相信而敢于托付”,嘉宾接受访谈类节目采访,说出自己的故事,就是把自己的秘密托付给主持人,向社会大众传达,面向媒体公开。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节目形态,电视谈话节目是以大众传播的形式存在,但它以人际交流为基础,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结合的节目形式。既然是以人际交流为基础,那么交流双方就必须要在一个彼此信任的平台上,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主持人的语言是让嘉宾产生信任感的基础和来源,而女性语言细腻,能深入到被访者内心,让人产生信任度,增加信任感。谈话双方一旦产生彼此的信任之后,谈话的基础也就被奠定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谈话则清晰而深入。《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陈鲁豫一直以她清新的外形和主持风格颇受观众喜爱,其主持语言也是其致胜法宝,麻辣如李敖,面对鲁豫的镜头,也毫不避忌地谈论自己与胡茵梦之间二十多载的恩怨纠葛;沉稳似成龙,也敞开心扉说出有关“小龙女”的是非种种。可见,女性语言的这个优势,带来的是大量的新闻信息,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受众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女性语言独特的说话特征

女性化语言在说话时常常使用具体化词语,只表达情感而不含信息的形容词以及反意疑问句;语调通常为升调以表达优柔寡断和不确定,采用过分正确的语法和过度的礼貌形式等等。这些特征在《鲁豫有约》中均有所体现。鲁豫在与嘉宾交谈的时候,就会常常说:“呀,真好!”,“天哪,太不可思议的!”,“很累吧?!”等等类似的话,这些语言会让嘉宾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被深切理解,或者说带一点沾沾自喜的满足感。

(三)亲切感是嘉宾谈话的催化剂

狭义的电视谈话节目可以定义为“在自发即兴的语境中,以两人以上面对面地双向口语

传播为基础,视听语言相结合的大众传播活动”,①既是口语传播,则免去了很多繁文缛节地束缚,聊天式的交流方式让嘉宾感受到朋友之间沟通的亲切和轻松,而女性化语言更容易拉近主持人与采访嘉宾之间的距离,特别是通过双方的比较,让采访嘉宾有一种优越感,从而更愿意与主持人进行交流。

在女性语言的这些优势下,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在主持语言和风格上开始不自觉的向女性语言靠拢,通过这种语言与嘉宾达到更完美的沟通,并渐渐的超越了男女性别的界限。典型的就是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朱军虽然是男性主持人,但其所主持的《艺术人生》已经成了一颗名副其实的“荧幕催泪弹”。这似乎更像是女性主持人的惯用伎俩,凭借女性的柔美和细腻达到赚取人眼泪的目的。

二、该类节目中

男女语言失衡的原因

女性化语言特征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越来越突出和明显,男性主持人也正在逐渐的丧失自己本身男性的语言特点和魅力,以至于众多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究其原因,不外有三:

(一)谈话类节目以追求最大信息量为话语目的

谈话类节目本身就是以访谈的形式完成主持人对嘉宾的采访,以人际传播的形式完成了大众传播活动的目的。所谓人际传播,即“亲身传播,是个人对个人的传播,最常见的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交谈。其好处是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的速度和方法。”②谈话类节目就是靠这种形式探寻到人们内心的故事,向观众传达了大量的新闻信息,达到做一档新闻谈话节目的目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窥视心理。《鲁豫有约》就是“在寻求公众话语和个人话语的共鸣点上,提供了个人心理寻求社会思想的辅助,以及个人窥视他人心理秘密心态的平台。”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男性主持人还是女性主持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挖掘被访嘉宾背后的故事,得到最多的有关被访嘉宾的信息,而女性语言无疑更加具备这种条件和优势。

(二)谈话类节目以情感为依托的节目特点

很多谈话类节目在话题等方面的选择和切入上越来越多的从生活上,情感上入手,而这些,恰恰是女性的强项,或者说是女性与生俱来的本能。央视品牌谈话节目《艺术人生》谈论的话题,重点就在一个字——情:亲情,友情,爱情,该节目让观众和明星们一起感悟生活,体味情感,因而这就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明星访谈,而是一切围绕“情”字相互交流。主持人朱军在这样一个以情贯穿始终的节目中,其主持风格和语言也不得不变得细腻和柔软,无意识地开始向女性化语言靠拢。像这样打感情招牌的谈话节目似乎放诸四海皆准。美国著名的电视谈话节目《温弗瑞·奥普拉秀》的主持人奥普拉就亲切地与女性朋友们分享着自己的小秘密,并且善于煽情的套出观众的小秘密,接着自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边擦眼泪边跟观众拥抱。情感是最能牵动嘉宾和观众之间的共鸣点,所以,在访谈类节目中,常常会看到嘉宾在台上声泪俱下,观众在台下或电视机前被感动得泪眼婆娑的场景。如果不是细腻的女性化语言在旁边引导和推波助澜,又怎么会起到如此良好的互动效果?一档谈话节目本身就

是由嘉宾、主持人和观众三方面组成的,如果说前文分析的男女话语特征失衡的原因仅限于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话,那么嘉宾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互动无疑是造成这种失衡的原因之二。一个没有观众感召力的谈话节目必然是枯燥和乏味的,主持人要唤起观众的共鸣,情感是他们的不二选择。《艺术人生》就是以综艺明星为主打特色,进行情感交流,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特质。我们虽不主张谈话节目都要像《艺术人生》那样去催泪、煽情,但勿庸置疑的是主持人在这种强大的情感力量的驱使下,语言的表现力、理解力等方面都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女性化语言的特征,包括使用情态词语,色彩语言,夸张词语,委婉词语等等。例如《艺术人生》在采访表演艺术家秦怡时,恰逢那天是秦怡的生日,节目组安排最后秦怡吹蜡烛,切了蛋糕就结束,可是朱军似乎觉得这样不能完全表达出观众对秦怡的喜爱之情,所以在节目最后,朱军主动跟秦怡说:“秦老师,我能代表喜欢您的观众拥抱一下您吗?”现场的情感指数立即爆棚,节目也在这样感人的气氛中结束。这样温情的话语和温馨的场面似乎更应该是女主持人的强项,可是却在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中展现了出来,可见女性化语言在谈话类节目中的渗透力量之强,影响之大。

(三)现场环境的设置有利于女性语言的表达

现场环境的设置也是导致女性化语言充斥整个谈话类节目的原因之一。一个好的谈话空间和谈话氛围,对谈话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被访嘉宾而言,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更容易敞开心扉,与主持人之间的交流达到最佳状态。《鲁豫有约》在改版以前,访谈地点往往在空间比较小的地方,或者是优雅的咖啡厅,或者是安静的书吧,甚至干脆就把访谈安排在被访者的家里面。这样的安排,无非是想营造一种好的聊天氛围,就像是两个亲密的朋友的私人聚会一般,没有压力,没有防御。即便是改版后的《鲁豫有约》,尽管把访谈地点固定在了有两三百观众参与的演播室,但是在演播室的布置上,仍然采用了蓝色和黄色的暖色调,中间安置一张弧形的布沙发,努力营造出一种家庭客厅的感觉,消除嘉宾在访谈中的紧张感。无独有偶,央视的《新闻会客厅》的现场布置采用的也是红色砖体墙面,仿佛在家庭里的壁炉旁边聊天一般。

可见,无论是《鲁豫有约》这种谈论生命体验和心灵秘密的“软”新闻还是《新闻会客厅》这种谈论热点时事的“硬”新闻,都在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环境,让观众对嘉宾有一种感性的认知。访谈类节目“还原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客厅氛围,重点是使谈话者彼此间从基于角色关系的角色传播,进入到基于人际关系的人际传播。它尽可能化解指向角色关系的作用力,达成人际间心与心的交流。”④而女性无疑是家庭谈话中的主体,交谈议论似乎永远是女性交流,沟通情感的方式,她们会话的目的主要就是在于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家庭客厅式氛围对建立这种关系肯定会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这种会话转移到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就变成了女性化语言。于是,女性化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和明显,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中逐渐开始体现出“霸主”地位。

三、突破男女语言失衡的瓶颈

随着女性化语言的日渐突出,男性化语言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不可否认,女性化语言给电视谈话类节目带来了固定的收视群体,达到了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造成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但是任何存在都有其辩证的两面,女性化语言也不例外,那么,我们所要改变的就应该是突破女性化语言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日渐明显的“垄断”地位,力争达到女性化语言和男性化语言在该类节目中的双赢目的。

(一)改变选题切入角度

如果说女性天生的情感细腻不可改变的话,那不妨从适合男性话语的角度入手。女性语言之所以在谈话类节目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是因为它符合了很多谈话节目中所涉及的生活、情感等话题,这些话题给他们提供了无限发展和扩张的空间,所以它们日渐庞大。然而,从接受美学来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对同一个话题,也可以有多种角度的理解。理解的角度不同,嘉宾谈论的切入点也不同,观众群也会相应产生变化,而主持人所用的语言也会在特殊的角度下转变。

例如一个关于毒品的话题,在崔永元的《实话实说》里,他以生动的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诫人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而窦文涛则在他的《锵锵三人行》里,与嘉宾讨论吸毒的滋味到底有多美。如果在《鲁豫有约》中,或许会与吸毒者的家属谈论起他们因为家人吸毒而遭受的痛苦和伤害。前两者在谈论的时候,都可以抛开女性化语言的一系列特征,讨论有关毒品的信息和内容,而这样的话题如果在《鲁豫有约》中被讨论,那些夸张词语,情态词语就会毫不犹豫的出现在观众面前。所以,男女两性语言是可以在不同的话题角度下区分开来的,并且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那么,主持人在面对一个话题的时候,就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语言方式,也就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和收视群,这样才能促进电视谈话类节目更全面的发展,也就避免了在该类节目中女性化语言“独大”,致使男女两性语言混淆的局面。例如《新闻会客厅》,它是“以一位主持人和两位现场嘉宾为主要组合形式,关注的是当日或国内近期发生的重大新闻组合事件中的人,强调开掘新闻事件中当事人和关联人的亲历,亲为和亲近感,突出新闻中人性和新闻性的结合。”⑤正是在这样的宗旨下,关注人,强调人的感受,所以即使是针对重大新闻事件,《新闻会客厅》还是更多的表现出了女性化语言的特征。如果换个角度,该节目关注的是重大的新闻事件本身,强调的是该新闻事件带来的结果,或许女性化语言则不太适合在该节目中出现。由此可见,话题的切入点不同直接导致谈话的内容及其所使用的语言方式。

(二)合理地选择采访嘉宾

一档谈话类节目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方面组成,无疑嘉宾是中心,因为他们是所有信息的来源,主持人通过自己栏目的定位,对嘉宾进行采访,以得到符合自己节目定位的信息。但是如果对嘉宾掌握不好,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还会让节目陷入尴尬。

(三)扩大选题范围

谈话节目所选的话题应该是观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选定的话题“一定要能够讨论起来,有话说,而且围绕这一话题能够产生出不同的观点,并且在具体讨论的时候一定不能搞一言堂。”⑥选题范围的扩大能够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突破女性化语言控制的话题内容。因为女性化语言不可能适合每一种题材的话题,每一种语言方式总是有所侧重的,当女性化语言在某一种题材的话题面前显得势单力薄的时候,另一种语言方式——即男性化语言就会显现出来支撑这一话题的进行。

在我国早期的谈话类节目中,一些边缘化的题材往往是被忽略和鲜有涉及的,例如同性恋,性骚扰,枪杀,罪犯,毒品,变性人等等。可喜的是该类题材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但是这些题材似乎更适合从一个男性的角度,通过男性化的语言去讲述和讨论。《鲁豫有约》中,陈鲁豫曾经采访过一个犯罪入狱后,在狱中专门为死囚写遗书的人,在该期节目中,陈鲁豫的表现伐善可陈,整整五十分钟的节目,除了开场白和插入短片前的介绍,陈鲁豫的插话非常少,更没有在其他节目中时那么多的情态词语和丰富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或许正是这样的话题超出了陈鲁豫的女性化语言所能控制的范围。反之,如果窦文涛在与嘉宾讨论吸毒的滋味有多美时,如果言谈中反复出现“啊!”“呀”之类的感叹词,好像总会让人觉得与讨论的话题和气氛格格不入。

因此,每一种语言方式都有其合适的访谈对象和访谈内容,女性化语言并不是万能的。扩大了选题的范围,也就给予了女性化语言以外的语言方式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打破了男女语言模糊化的局面,使之各有归属和侧重,从而促进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从本质上来讲,电视谈话类节目这种节目类型都是通过建立一种全国性或地域性的谈话系统来实现它作为“公共领域”的功能。⑦谈话类本来就是“主持人的节目”,他们“不仅是嘉宾的朋友,还是节目的代言人,更是广大电视受众的代表人物,充当舆论领袖。”所以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地位以及他们所使用的语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要让该功能发挥最大的效果,除了保证女性化语言在该类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要力争男性化语言的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

篇2: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女性语言——从《鲁豫有约》等节目谈起

[论文摘要]近年来,电视谈话节目日益兴盛,但大多数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品牌经营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和不足。《鲁豫有约》从2001年试镜开播以来,历经9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栏目形式和观众群体,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效应。论文尝试从品牌意识及品牌延伸角度探析《鲁豫有约》在节目理念、节目形态方面如何打造和巩固自身品牌,以期给电视谈话节目品牌塑造的实现路径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节目理念;节目形态;品牌

一、问题的提出

相较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电视谈话节目50多年的繁荣发展,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发历程较短,整体水平仍处于模仿阶段。从199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开始发展,迄今为止,各种谈话节目不断涌现成就了一个“众语喧哗”的大众时代。但直至今日,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在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很多非理性因素存在其中。比如,节目数量增多,但精品不多,缺乏准确定位,模仿抄袭同类节目现象较为常见;大多数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难以做到游刃有余,难以形成个人的主持魅力。在受众为王的群口时代,众多的电视谈话节目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提高节目的品质,塑造自身的品牌和提高影响力。

凤凰卫视旗下的品牌栏目《鲁豫有约》自2001年开播以来,经过近10年的不断调整定位和节目形态改制,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栏目形式和受众群体,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2005年,《鲁豫有约》第一次改版,从一个只在凤凰卫视播出的“精英高端类”访谈的周播节目,改版成在内地多家电视台播出的“大众化”访谈的日播节目(周一至周五),这一次改版是制播分离的尝试,更是利用节目影响力和主持人的认可度打开更广阔的市场。2008年4月14日和2010年1月4日,《鲁豫有约》先后登陆湖南卫视和安徽卫视,完成制播分离的第二次转身,成为日播节目,如此动作可谓是品牌与品牌的强强联合。可以说,相对于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短短十多年的历程来说,《鲁豫有约》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市场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塑造和延伸自己的品牌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二、《鲁豫有约》的品牌成功特色分析

一个成功的品牌传达着一个组织机构对于消费者的一种“愿望”:即希望该品牌具有自己的个性。品牌的个性,是品牌特色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受众心理上往往容易接受有个性、有特色的东西。对电视谈话节目而言,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与节目理念的自身定位,总结目标受众的特点,然后调整、完善其特有的节目形式和形态,逐步形成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品格,从而达到品牌的成功建立。而《鲁豫有约》在不同的阶段,更换栏目名称,强化节目定位,尝试新的主持风格,延伸品牌,在品牌塑造上找准了方向,创造了与其它谈话节目所没有的个性特色。

(一)节目理念:以“人文精神”为核心

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的精神。其核心就是主张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的无限关怀。”②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对人的生存状态和需求的关注,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张扬,对人的尊严的尊重。③“

人文精神”可以说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谈话节目重在“谈话”二字,如同一般人的闲谈一样,谈话各方都以真实、平等、互相尊重为前提进行交谈沟通,随着感情的自然流露,氛围浓厚,谈话者感到舒心,谈话才能得以继续。电视谈话节目虽然把这种“谈话”现场搬到了公共空间,但主持人的参与和话题的预先设置等因素并不能本质上影响谈话效果。

我国访谈类节目很大程度上缺乏这种人文关怀。虽然有些谈话节目也标榜着人文关怀,但却流于表面化。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却不温不火地开办了近10年,虽然其间有起有落,但依然广受观众的好评。同样是访谈节目,《鲁豫有约》能保持如此高的收视率,是因为抓住了节目中渗透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嘉宾、话题选择定位、主持人的情感表达艺术等方面。

1.大众故事视野:嘉宾、话题的选择定位

《鲁豫有约》在嘉宾选择上并不以名人为重,一般的老百姓也能进入演播室。邀请参加与陈鲁豫谈话的既有外国政治家、名人明星,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百度CEO李彦宏、易建联、成龙等;也有普通老百姓,如“北上广”的打工者、喜爱拍电影的农民、“北漂”、“蚁族”等。尤其是 “转会”安徽卫视后,《鲁豫有约》在选题上更侧重些新闻性选题,更多关注弱势群体。这充分说明了《鲁豫有约》在嘉宾选择时的平等、公正、关怀的人文视角,真正做到了大众传媒视野的准确定位。然而,有很多谈话节目希望通过名人效应、专家的权威性来吸引受众,于是我们看到众多名人或专家以一种启蒙的话语方式阐述各自的观点,这不仅失去了谈话节目的意趣,这也产生出一个有关“话语权”的问题:作为大众媒体,普通老百姓是否有权表达自己背后不为人知且有深厚社会意义的故事?一些时事谈话节目,话题必定是与社会多元利益相关的,专家学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对于事件的认知,但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可能远远超出局外人的观察,预设了权威而不是理性的交流,会导致不认同知识权威观点的人对这一交流形式的否定,因为普通人会感觉舞台都是专家的,自己的“话语权”被剥夺了,特别是当一些没有太多观众缘的,甚至是有“话语霸权”的知名人士把持着谈话空间时,谈话节目已经失去了其“大众传媒”的平台作用。在采访话题方面,无论你是名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鲁豫有约》并不注重人物业绩的介绍,而重在对嘉宾心路历程和个性的展示,嘉宾们往往以非常具体生动的生活实例,现身说法地展现谈话节目的主题。

再者,在采访小人物故事的时候,《鲁豫有约》在话题选择方面也不同于国内其他谈话节目。其实,国内同时期的人物谈话节目,本着平民意识立场,也有不少节目讲述了一些普通小人物的故事。比如湖北电视台的《往事》(2000年)、中央十套的《讲述》(2001年)、云南电视台的《人生》(2002年)。但这类讲述小人物故事的谈话节目基本把话题定在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苦难”,依靠“苦难叙述”,增加节目的煽情效果。因此,这类节目往往基调是悲伤地,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个人物本身的精神世界。总的来说,《鲁豫有约》关注的是普通人物作为一个人的自身,而不是反复纠缠于他们所遇到的稀奇古怪的事情。这些都表明了《鲁豫有约》的“人文立场”和“人文关怀”。

2.率直真诚品格:主持人的情感表达艺术

“节目主持人是栏目的标识,是观众的直接审视对象。主持人是栏目的品牌特征和代言人,其必须具备智慧和文化人格力量及对事实的敏感性和机敏力。”④陈鲁豫是一个有着这种潜质的主持人,在业界和观众心目中都有着良好的口碑。其主持最大的特点就是场上所表露出来的率直真诚。

在与年龄相仿的嘉宾谈话时,她就像一个知心朋友;在与老一辈的人物相处时,她是一个真诚而热心的倾听者;在与小朋友聊天的时候,她更像一个大姐姐。感动时会流下眼泪,悲伤时会神情严肃,高兴时会放声大笑。陈鲁豫总是面带微笑的稍微前倾身子,完全是一副与好友聊天的架势,而在发问和总结时则是坦率而理性的声音,其发问虽然犀利但并不尖刻。对待所有的采访对象,陈鲁豫都是一视同仁,不卑不亢。而我国的有些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采访普通人时,常常表现得盛气凌人,结果使没有面对过镜头的嘉宾更加紧张;采访一些重要人物时,却采取仰视的态度,整个节目下来,就像嘉宾的个人演讲,主持人却成了一个传声筒。这样都不能达到真诚的交流。而《鲁豫有约》中的鲁豫面对的嘉宾无论是叱咤风云的资身政要,星光闪耀的社会名流,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焦点人物,都没有用“煽情”、“赚眼泪“来刻意追求轰动效应,也没有用咄咄逼人的话语去追问被访者的隐私,而是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语境中,轻松愉快、亲切真诚地与嘉宾交流,这是主持人的情感表达较为重要的因素。

(二)节目形态:突出个性化

没有个性的节目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个性化包括了选题、主持风格、形式乃至现场布置、嘉宾选择,等等。

首先,在理念上要有个性化意识,即嘉宾、话题选择上的个性化。《鲁豫有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节目的个性化。凤凰卫视在办台之初,就提出“为观众提供另类选择”的办台方针。这种“另类”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从另外的视角和思路作节日。如《锵锵三人行》被演绎成了一个娱乐性很强的“另类新闻漫话节日”,主持人窦文涛对节目的定位是: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议论。将原本属于私人问的聊天搬上电视,虽然这个节目也引来不少争议,但你不能否认,在都市的特定群落,这个节目硬是拥有一批津津乐道的收视者。《鲁豫有约》也一样,它之所以能从众多谈话节目中脱颖而出,其魅力就在于个性、他的嘉宾、话题选择。第一阶段《鲁豫有约》采访对象定位十分鲜明,它以大起大落、有着特殊历史经历、有一定知名度的人作为嘉宾,比如在反右、文革运动中蒙受冤屈而大难不死,从囚犯到作家,由文人而下海,成功创办了华夏西部影视城的传奇人物张贤亮等。这一定位,使得《鲁豫有约》既不同于以经济领域成功人士为访谈对象的《杨澜访谈录》,又不同于以社会各界名流为访谈对象的《名人面对面》等这些谈话节目。第二阶段的《鲁豫有约》在采访嘉宾的选择上虽然与第一阶段有明显的不同,但其个性的选择依然存在,比如,同性恋女孩、92岁高龄的“快乐老人”、奔奔族、维和警察、法医等,这些人物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电视谈话节目热衷的嘉宾。《鲁豫有约》在嘉宾的物色上,往往是人弃我取。

我国的电视节目一直偏重于舆论方面的功能,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强调参与性的新型电视传播形态,不可推卸地承担着传播优秀文化、教育社会民众的功熊。因此,在话题的选择上,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强调的是教育性、指导性,在嘉宾的选择上注重的是权威性和专业性,节目不是跟着主持人的个性和风格走,而是跟着“社会热点”走。于是,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要么是选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要么是讨论的活跃程度和深度不够,难以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因此,谈话节目在话题选择和嘉宾选择上必须推陈出薪,充满创新意识,提出人们关心和深层次的问题,请到有“个性”的嘉宾,引起人们的关注,才能推动谈话类节目的发展,也才能使栏目充满个性。理念的个性化是节目个性化的基础。

其次,主持人的个性化是体现节目个性化的关键。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的节目”,其风格主要取决于主持人的风格与魅力。主持人风趣的语言、突出的个性、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见解能够使观众叹服。具有亲和力也是主持人个性化的范畴。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以个性、真诚的主持特色,构筑起崭新平台和桥梁,用于嘉宾和观众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这就是主持人的亲和力。《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陈鲁豫经过八年的历练,已经完全行成自己的“个性化风格”,她喜欢讲故事,讨厌讲道理、喜欢抓住细节,对嘉宾的“成就”视两不见,她善于倾听、不喜欢追问等等这一系列的特点,让有的观众非常喜欢,也让有的观众非常不喜欢。而这种观众态度的两极分化就是陈鲁豫的个性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喜好已经非常多元化,没有哪一位主持人还能将自己定位于“大众情人”。因此,一个电视谈话栏目,也只能吸引某部分特定的观众群体。

再者,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尤其对谈话类节目来说。而一个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又是其艺术生命力所在。主持人的个人风格一旦确立,就不要轻易尝试改变。如果改变不当,很容易使自己长久以来好不容易在观众心里形成的美好印象毁于一旦,也随之波及到相应节目的收视市场。但一档运作成熟的节目在进入成熟期之后,不可避免要面临随之而来的衰退期,这一时期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创新或品牌延伸,后果可想而知。《鲁豫有约》已经进入成熟期,主持人鲁豫在十几年的主持经历中也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主持风格,并逐渐深入人心,得到观众的认可。因此,每个成功的谈话节目都是在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基础上获得成功的,好的主持人能够抓住观众视线,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

最后,嘉宾、选题的个性化和主持人的个性化就会造就栏目品牌的个性化。如果我们对身边的生活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品牌顽强丽固执地包围着每一个人。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商品,同样需要品牌的个性化。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新闻调查》、《开心辞典》等栏目不断地进行广告宣传,打造品牌意识。一旦一种知名电视品牌栏目形成,电视观众往往会产生一种“惯性收视”。但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级电视台谈话节目有几百个,其中真正形成自己个性,让观众形成收视习惯的少之又少,往往“克隆”现象在电视圈里决不是个别现象。谈话节目在中国的兴起也是因为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火爆才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即便现在分了专业频道,相同类型的谈话节目仍随处可见。如华娱卫视有《夜来女人香》,广州电视台就有《美人娱》;香港本港台有《今同睇真D》,广东电视台就有《今日一线》。这种克隆之风不止,受众将会感到视觉疲劳。曾经红极一时的东方卫视《东方夜谈》也被“赶出”黄金档,因为缺乏个性、缺乏必要的创意是现在谈话节目普遍存在的一大症结。《鲁豫有约》在这方面或许给谈话节目提供了一个好的“范本”。

三、品牌意识:顺应市场发展

中国电视已经进入一个竞争激烈的战果时代,电视的垄断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众多电视台及其电视节目的竞争,形成弱肉强食的姿态。媒体的过剩,供求的失衡,竞争的激烈,加上市场的链接,终于把电视推向品牌时代。面对这种大的趋势,电视谈话节目要想开创一条自己的道路,也必须加入到这个行列。目前有很多知名的谈话节因已经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比如《鲁豫有约》,但是更多的却只是昙花一现。这就涉及到怎么样来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创造和维护自己的品牌。我们先来看看《鲁豫有约》怎么做到的。

首先,《鲁豫有约》栏目团队有很强的策划意识,注重整体节目的包装。策划意识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已经渗透在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有一个完整细致的策划方案,节目就成功了一半,策划必须具备一种对世态人情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性的想象,并充分发挥系统论、决策论、控制论、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多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积极作用,以一种活跃开放的创作态势和管理技巧对节目进行整体包装。谈话类节目的策划不仅兼顾节目题材、风格定位、嘉宾选择、方案实施等方面,还要在形式上突出其观赏性较强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观众的视听思维,给观众带来愉悦。

一扇紧闭的窗扉,被轻轻开启,尘封内罩的是一派美丽的景致:蝶舞蜂飞,鸟语花香,潺潺溪水,树影横斜,溢霞流丹,如梦如诗,美轮美奂。这就是凤凰卫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的片头制作。精致、细腻、多彩而意寓鲜明深切。它表明在交流中只要敞开心扉,扑面而来的就是娇艳妩媚的春色。这就是第一阶段《鲁豫有约》片头的策划和包装,将嘉宾是否敞开自己的内心作为节目成败的第一要素。观众在看到这题片头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进入片头营造的“内心世界”。第二阶段《鲁豫有约》的片头相比于第一阶段,节奏、气氛明朗、快乐了很多,因为它要阐述的是“生活中快乐的意义”,观众看到这样的开头,心情自然会放松不少。

除了对节目片头的包装,栏目还非常注重对主持人的包装。凤凰卫视的当家人刘长乐就主张摄像师给鲁豫最美的镜头,她笑的时候,思考的时候,都要给她特写。众所周知,凤凰卫视有“三名”方针,名主持、名记者、名专栏。这就充分说明,凤凰卫视是把主持人、记者当成明星来包装的。事实证明,这种包装很成功。《鲁豫有约》的一部分老观众就是冲着主持人陈鲁豫才选择这个节目的。

除了对节目进行各方面包装,《鲁豫有约》栏目团队在节目的市场推广上也是不遗余力。在第一次改版的时候,《鲁豫有约》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覆盖面上下功夫。改版后的《鲁豫有约》扩大了节目的发行,将原来只在凤凰卫视播出的节目发放到全国30个省级电视台联合播出。此前,在全国可以收看到《鲁豫有约》的家庭约为4000万户,实行30个省级联动播出后将近30个省的家庭都可以收看到《鲁豫有约》,这意味着栏目的收视率与覆盖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其传播的广度、深度可以说直追央视的一些品牌栏目。

扩大覆盖面还只是争取观众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专业精确的编排也促成了节目的大受欢迎。《鲁豫有约》改版的最大变化是,从以前每周一次的块状节目演变到现在周一至周五每周5次的带状节目。这种编排有利于构建观众的“约会意识",即以固定化的播出和模式化的栏日建立起与特定观众定期见面的约会意识。CNN、BBC等世界著名大台,都是新闻节目播出时间固定与栏目形态模式化的成功范例。我们相信,固定化的播出和模式化的栏目是一种高效的、方便的节目安排形式,而栏目应用这些技巧来改进传播实践无疑是竞争中获胜的一种手段。1998年加入湖南卫视尝试制播分离以后,《鲁豫有约》也及时根据市场状况和湖南卫视的频道特点,对栏目的内容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比如嘉宾开始转向影视明星、受众群调整向年轻人,都起到了积极地效果。

但现在很多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在市场定位上都局限于本地市场,不太注意将栏目的品牌推广出去。在卫星电视很发达的今天,各级电视台的市场定位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该学习《鲁豫有约》,充分考虑一下品牌栏目的推广问题。除了品牌推广,《鲁豫有约》在品牌延伸方面也作出了表率。品牌延伸策略原来专指企业利用其成功的品牌名称的声誉来推广新产品或改良产品,它不仅可以节省宣传新产品的费用,使新产品可以借既有品牌之势很快打入市场,而且对于原来的品牌也是一种造势效应。《鲁豫有约》在栏目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很快就刊发了一系列与之相配的书籍、音像产品,比如《鲁豫有约——智者》等书籍。除此之外,栏目组还经营着一份电子杂志《豫约》。主持人陈鲁豫参与影视剧的拍摄。这一系列的举动都是对《鲁豫有约》品牌的延伸,反过来,也是对《鲁豫有约》进一步的推广。

四、启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品牌塑造的实现路径

首先,明确受众定位是根本。定位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定位观念不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而是以潜在顾客的心智为起点,这就是大众传播所说的“受众心理需求”。电视栏目定位,需要事先周密搜集、分析资料,根据其覆盖区域特征、目标受众的新闻敏感度、感知热点和兴趣爱好所在,以及主创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主持人驾驭调控现场节目的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制定出准确的栏目定位。

一档高收视且有影响力的节目必然需要风格鲜明、个性突出。而节目的定位对节目的个性化而言至关重要。电视谈话类节目如果要持续发展, 必须要具有受众意识, 重视人际传播的本质特性在大众传播中的真正体现, 使节目能够真正进入大众的内心世界, 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定位,是电视谈话节目的基准,它既是节目制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节目制作的归宿点。选题的内容、节目的结构、主持人的风格、电视语言的运用等等都要受到受众定位的制约。电视谈话节目明确目标受众,才能保持稳定的收视率和塑造品牌。

其次,提高节目品质是关键。受商品经济法则的影响, 各种新旧媒体为了增加发行量,为了扩大收视率,为了提高点击率,开始是步入集体媚俗的时代。很多电视谈话节目在文化价值取向上也表现出趋众和媚俗的倾向。比如在节目中盲目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以揭露隐私为形式制造看点等等。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电视节目,需要摆脱媒体的“媚俗症”和“浮躁症”,以高雅的品质和亲民的姿态塑造其品牌,赢得受众的信赖。

结束语

《鲁豫有约》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里,仍能保持相对旺盛的生命力,这为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今后的发展树立的一个典型例子。它既在国内同类节目中遥遥领先,也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这对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短短的发展历程来讲,是不容易的。这一方面取决于其主持入陈鲁豫鲜明的主持个性和气质,使节露也有了不可替代性,这是相当关键的;另一方面,整个节目组对电视品牌建立的认识和执行,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都为《鲁豫有约》这个栏目品牌的长足发展作了保障。目前,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尚处于稳定的成长阶段,挑战和机遇并存。相信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经过自身不断地发展,必然会迎来一个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璀璨时代。

注释

①《浅谈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品牌化战略》,陈羽洁,《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9月下期

②《论电视文化传播与人文精神的弘扬》,唐英,《疆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7卷

③《中国传媒大趋势》,沈国芳,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35页;

④《谈风凰卫视中文台<鲁豫有约>主持人的“倾听”艺术》,朱文慧,《山东视听》2005年第3期

参考文献:

①《浅谈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品牌化战略》,陈羽洁,《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9月下期

②《论电视文化传播与人文精神的弘扬》,唐英,《疆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7卷

③《中国传媒大趋势》,沈国芳,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35页; ④《智者——鲁豫有约·序言》,风凰卫视,中国友谊出版社2008年1月

⑤《谈风凰卫视中文台<鲁豫有约>主持人的“倾听”艺术》,朱文慧,《山东视听》2005年第3期 ⑥《口述凤凰》,朱冰、毕蜂,作家出版社2006年3月版 ⑦《心相约》(新版),陈鲁豫,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09月版 ⑧《电视谈话节萄创作散论》,王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版

⑨《访与谈——<萄对面>与<鲁豫有约>的话语比较》,马良君,《采与编》,2006年第6期

篇3: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女性语言——从《鲁豫有约》等节目谈起

1 以情感人

一般来说,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过程包括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两种重要的传播。节目在电视台的传播是大众传播过程,而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又是人际传播的过程。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在这种人际传播中占主导地位,他们的任务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嘉宾、观众与主持人一起分享人生体验,她应该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鲁豫的主持一般多在“情”字上做文章,访谈富有浓厚的感性色彩,她用平和、安静、关爱而富有人文色彩的提问开启嘉宾的情感之门。

在一期采访胡歌的节目中,谈到了胡歌最近的大火,谈到了胡歌自己的受伤跟《琅琊榜》中梅长苏的削骨易容之间的相似,这时候谈到了胡歌的前女友——薛佳凝。鲁豫这样说:“能允许我说一句话么,我觉得你当时的女朋友真的很了不起,真的很牛,从一个女性角度,她真的很棒,我指她后来的做法。尤其最近她的一些说法,我觉得她真的很不错,我觉得你碰到的人都是很靠谱的,你让一个靠谱的人错过了,我说一句让你今天晚上睡不着的话——她是,她真的是很好。现在永远是最好的时候,如果你明白我在说什么的话。”朴实的语言,加上前期跟胡歌之间话题的慢慢谈开,将谈话的气氛慢慢的深入,说到了胡歌自己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胡歌感动得落泪了。此时的胡歌脑海当中一定会慢慢回放与前女友的点点滴滴,自己受伤时候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节目中,鲁豫一直努力营造轻松真实的氛围,把嘉宾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这让嘉宾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2 态度真诚

访谈类节目贵在真诚,真实性是节目的灵魂和生命。鲁豫在提问嘉宾时总是用真实、真诚的态度。既不去追求自身高大形象而影响交谈,也不模仿他人,以平常心进行交谈。

在采访金星的一期节目《金星我爱我家》中,当看完了节目中穿插的金星平时辛苦工作的视频后,鲁豫这样打开了谈话话题。

鲁豫:其实一个人外表有多强大,内心就有多柔软、多脆弱,是吧,一定是成正比的?

金星:绝对的、绝对的。所以,其实别人觉得好像很少看我流眼泪,其实,最简单的事情都能打动我。所以我每次飞来,在飞机上我就看那些电影,哪怕最小的一个电影,打动我会哭的特别痛快。而且,但是在真正面对困难的时候,我反而不会哭了。

鲁豫:但你有时候因为表现太强大了,别人就会觉得没有什么事是能难住你的。

鲁豫非常真诚地将自己看完视频的想法说出,真诚的问题,得到了真诚的回答。触动了金星内心柔软的一面,金星也将自己的最真实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丰富了采访对象的形象。鲁豫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主持人的特色,再配上鲁豫恬静的外表和温婉的气质,给人一种视觉与听觉的美的享受。

3 善于倾听

访谈类节目顾名思义就是“谈”“说”“聊”,所以主持人要鼓励人们说话和说实话,要学会耐心倾听别人说话,达到访谈类节目“用谈话的形式最大限度地逼近人物心灵”的目的。在时长45分钟的《鲁豫有约》中,其实真正保留下来的鲁豫的话也就是五六句。其余的时间都留给了嘉宾,嘉宾自己的讲述以及对于嘉宾介绍的短片是这档节目的主要组成部分。

4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见,以陈鲁豫为代表的女性主持人大都拥有以情感人、态度真诚和善于倾听等女性主持人所特有的特色,而这些都是女性主持人在谈话类节目中持续发光发亮的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万凡.鲁豫有约—站在TV“娱乐”时代的风口浪尖[J].新闻天地,2008(5).

篇4: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女性语言——从《鲁豫有约》等节目谈起

谈话节目最早从西方引进, 在西方称为“talk show”, 在台湾称为“脱口秀”。谈话节目主要有主持人、嘉宾、观众三方组成, 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作用。目前对谈话节目的定义众口不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吴郁认为:“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邀请有关人士及受众, 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轻松和谐, 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 (1) 另有学者认为, “谈话类节目, 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室进行讨论, 并开放现场热线接受场外受众的电话参与。” (2)

《鲁豫有约》以轻松和谐的环境、主持人的“邻家女孩”的亲切形象等特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李德来 (光线传媒副总裁) 谈《鲁豫有约》时说道:“在国内的谈话节目中, 《鲁豫有约》是唯一的可以消除所有嘉宾在这个栏目不同身份的, 有一些栏目专门是明星, 有的专门是平民, 但是在《鲁豫有约》这个节目里, 是一个全民访谈的节目。” (3) 《鲁豫有约》以倾听式的采访营造了一种恬淡、安静的风格, 为观众带来了一种愉悦轻松的收视体验。《鲁豫有约》的轻松愉快方式获得成功, 是因为“轻松的话题使谈话人能够自然地处于放松状态, 进行毫无顾忌的交流, 即使是对谈话人或被谈及的对象予以嘲讽、挖苦, 也不至于对人构成危害。轻松的话题适宜于动用种种谈话和非谈话手段, 营造气氛, 制造幽默, 使谈话变成一个娱乐过程。” (4)

笔者认为影响《鲁豫有约》话题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节目定位。大多数节目都以节目定位来确定受众人群和节目风格等等, 促进节目的整体管理与运营。因此, 节目创作者必须按照节目定位来确定话题。在改版之前, 《鲁豫有约》的受众群为“一批文化层次高、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受众群”“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对媒体的低俗化和泛娱乐化趋势感到反感和失望, 渴望看到更专业的新闻节目和更加有内涵、有深度的电视文化节目。” (5) 改版之后, 《鲁豫有约》的受众群逐渐年轻化和平民化。

⑵节目创作人员的个人喜好及电视文化取向。即根据制作团队的特点来选择话题, 不同的谈话节目, 其策划人员、编导、主持人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 对不同的话题有所侧重。 (6) 凤凰卫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有记者、编辑、新闻评论员的职业生涯。而起初为鲁豫量身定位这档节目的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刘春曾经做过央视《新闻调查》节目主编。这些凤凰卫视高层领导“对当代中国社会现状和社会问题有深入的了解;秉承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有反思历史的思想习惯, 同时又有商业社会历练出的精明头脑和务实精神;有长期的媒体工作经验。” (7) 他们的个人生活背景、职业背景、电视文化取向反映到节目之中, 我们对于《鲁豫有约》的话题选择也就不足为怪了。

⑶根据选题的可操作性来确定话题。话题的可操作性与否, 即话题从确立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实施的难易程度, 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在确定选题时, 一般会首先考虑明星或社会名流, 因为“明星比普通人更善于作秀, 会确保节目的成功, 同时明星也是提高收视率的一种武器。” (8) 根据笔者的统计显示, 在2008年153期节目中, 有85期为社会名流和明星, 2009年150期节目中, 有108期为明星和社会名流, 2010年172期节目, 其中120期为名人。从近三年的节目选题来看, 《鲁豫有约》出现了娱乐化倾向, 其实娱乐化的原因还得从2005年1月改版说起。

2005年1月, 《鲁豫有约》正式改版, 尽管副题仍承袭“说出你的故事”, 但是节目内容和风格却大为改变。改版之前, 节目题材具有独特的谈话资源, 主要以昔日明星、昔日英雄和文革人物为嘉宾。“一方面凤凰卫视对《鲁豫有约》的定位发生了变化。2005年初, 凤凰卫视想把《鲁豫有约》变成在国内多家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新版《鲁豫有约》在形式上更加热闹, 在内容上更大众, 在选题上更具有包容性和可看性。”“另一方面, 这种变化也和原来渐渐选题枯竭有关。”“从主持人鲁豫本人来说, 她也希望有新的尝试, 发挥她的特长。” (9) ■

参考文献

①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②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肖娜:《从<鲁豫有约>看电视谈话类节目》http://www.studa.net/Movie/091207/09540948.html

④⑧宗匠:《电视娱乐节目:理念、设计与制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6月版

⑤⑦⑨翁佳;《名牌电视访谈节目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女性语言——从《鲁豫有约》等节目谈起】相关文章:

谈话类电视节目05-04

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09-14

校园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策划09-09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06-27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05-27

电视谈话节目研究05-22

电视谈话节目探究论文04-20

电视谈话节目研究论文04-20

电视谈话节目探究论文提纲11-15

主持人与电视谈话节目07-28

上一篇: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下一篇:足球教练员致家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