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管理情况汇报

2024-06-22

农村党员管理情况汇报(精选6篇)

篇1:农村党员管理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党员管理长效监督机制,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确保农村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结合农村党员的实际,扎赉特旗XX乡在推行农村党员“底线管理”活动中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此项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

本情况

XX乡9个行政村的275名党员参加了此项活动,农村党员参与率达到98%以上。各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宣传学习、考核、教育等阶段进行,在活动期间,对党员“政治立场、组织观念、党风党纪、完成任务、学习提高”五大方面的25项具体行为进行了规范。结合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和义务,明确提出了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基本行为,对党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进行了规范。并以此为“底线”,总分值100分,对党员“触线”行为的影响程度设定分值,按要求评定,在年未评定中有20%党员评为优秀,70%党员评为良好,8%的党员评定为合格,有5名行为“触线”党员,“触线”党员所在党支部对他们进行了个别谈话,跟踪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了深刻认识,行为上有了明显的改正。全面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组建机构。各党支部充分认识推行党员“底线管理”活动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一是以“一把手”工程为重点,加强领导。将推行底线管理活动列入“五个好”党支部的考评内容。乡党委成立推行党员“底线管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委员室,负责指导和督查工作,各党支部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将活动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逐项分解到人,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二是大力宣传。召开了全乡党员推行 “底线管理”活动动员大会,乡党委领导传达《XX乡党员推行“底线管理”活动实施方案》,利用简报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宣传学习推行底线管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做到党员人人明白,群众了解支持,让更多的群众监督党员的行为。三是创新完善。以推行农村党员“底线管理”活动为契机,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方法,研究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使农村党员“底线管理”活动在推行中适应,改进中加强,发展中完善,不断改进党员管理服务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探索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乡党委成立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各党支部成立党员管理服务小组,由党委组织委员担任中心主任,各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党政办干部作为工作人员。服务中心负责对党员考评情况进行收集、建档和及时通报。

(二)结合实际,设立底线。各党支部根据党员权利义务、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结合实际,对当前党员应该做什么、不应 该做什么提出25项具体要求。各党支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根据本地实际,讨论确定哪些是党员干部最需要带头做好的、哪些是最不该做的,以此确定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底线”,对党员干部应该做而没有做好、不该做而去做的,逐条设置具体扣分标准,形成本《党员“底线管理”考评标准》,《考评标准》报乡党委批准后,在本地公布实施。

(三)严格考评,加强监督。乡党委成立由乡党委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包村领导组成的考评小组。每季度末,由党支部书记召集会议,根据《考评标准》对党员本季度每个月的表现情况逐人逐项进行对照;对党员触及底线的行为,扣去相应的分值;对未被扣分的党员干部视表现情况评为优秀、良好两个等次。对被扣分依据具体行为评定为合格、不合格,对不合格的党员(“触线”党员)包村领导、党支部书记要及时找其谈话,核实被扣分的情况和事实依据,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谈话人要认真听取、如实记录。谈话核实后,党支部必须在“党员干部底线管理考评情况公示栏”公布每季考评结果,在公示栏上注明所扣分的项目,接受群众的监督。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时要及时通报考评结果和党员表现突出被评优、触及底线被扣分的情况。各党支部都设有“党员底线管理考评情况记录簿”,及时记录每季考评、谈话核实、年终总评等情况,建立管理档案。考评结束后,各党支部书记负责及时把每季度考评情况上报乡党员管理服务中心。每年底,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综合每季考评情况,确定每位党员干部的年度总评等次。将年度考评结果与党员干部评先评优相结合,建立党员干部激励机制。对年度总评为优秀的,推荐作为上级党组织表彰的人选;对连续三年年度总评优秀、符合条件的党员,在党支部换届选举时,推荐为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候选人。

(四)跟踪管理,加强教育。对累计扣分达20分以上(含20分)的党员,包村领导和党支部书记对其谈话教育;扣分累计达 30分以上(含30分)的党

员通报批评,取消其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对扣分累计达40分以上(含40分)的,党员在年度民主评议党员时评定为不合格党员,除在全乡范围内通报批评外,本人要向乡党委写出书面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对限期不改者,党员按照处置不合格党员程序进行组织处理。考评扣分累计时限为一年,第二年重新计算。

(五)健全档案,规范管理。一是建立文书档

案。内容包括党员的所有入党材料,党员的扣分情况表、评先评优证书、思想汇报等,做到每人一档。二是建立微机档案。内容包括党员、干部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职务、文化程度、毕业院校和专业、何时受何种级别的表彰、奖励和处分、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和工作简历等。

三、取得成效

推行农村党员“底线管理”活动,是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有效载体,是使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是加强农村党员管理服务的有力措施。

(一)党员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底线管理”的实施使广大党员在思想进行一次较为深刻“自省”教育,增强了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通过活动的舆论宣传与氛围营造,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二)活动的开展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各党支部的团队精神和组织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堡垒作用。公开、公平的考评党员能够诚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勇于正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增强了自律意识,既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又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一些年轻党员通过此次活动,进行查缺补漏,素质得到提高。

(三)党员对活动本质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对党员“底线管理”学习,使广大党员对新时期党员的本质内容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同时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赶、帮、超的良好局面,为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党员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有了增强。

篇2:农村党员管理情况汇报

外出务工流动党员管理难精准、学习难开展、作用难发挥,是农村党员队伍管理的一大难题。**找准“小切口”,不断提高流动党员教育服务水平和管理实效,让农村流动党员“离乡不离组织”。

一、“小台账”发挥“大作用”,流动党员“离乡不断线”。

组织144个村(社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摸底,详细了解辖区流动党员的外出务工地点、工种类别、居住情况等信息,一个村(社区)建立一个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将各村党支部书记确定为辖区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第一责任人,定期对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及数据库进行动态调整更新。结合“五个到户”,完善流动党员管服机制,建立村党支部委员、党员小组长“1+N”结对小组600余个,小组长每月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等形式,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实时动态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务工就业情况。以“主题党日”为载体,组织流动党员线上参加支部组织生活,线下“冬春训”充电,确保流动党员管理抓在经常、严在日常、实在平常。

二、“小云端”凝聚“大动力”,流动党员“学习不断线”。

建立流动党员线上学习机制,依托学习强国、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常态化推送党建新闻、政策法规、党务知识等,让流动党员充分利用好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党的新思想、新理论。组织在家党员与流动党员结成“帮扶对子”,按照“点对点”的结对帮扶形式,通过电话联系、定期发送微信等方式,向流动党员们宣传党性教育、时事政策、乡情乡音、先锋典范等方面内容,与流动党员开展互动交流、反馈意见建议、分享学习体会,确保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不断档、不掉线。

三、“小服务”彰显“大关怀”,流动党员“温暖不断线”。

定期对流动党员进行电话回访、谈心谈话,利用元旦春节、“七一”等节日契机,走访慰问困难流动党员家庭,帮助流动党员家属解决生产、生活上难题,当好“娘家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重庆、福建等流动党员外出务工集中地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帮助流动党员找工作、对项目、谋发展。利用流动党员座谈会、返乡创业交流会等活动,向流动党员通报家乡建设的情况,让流动党员畅谈创业经验,听取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建议,鼓励引导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反哺家乡。同时,筑巢引凤,以优异的奖补政策和条件,“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通过选拔任用后备干部、培养帮带等方式,将优秀返乡党员逐步培养为村干部或后备干部,实现回报社会有平台。

第二篇: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在农村流动党员中深入开展以“情系家乡做贡献,真情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的流动党员智力回流活动,通过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探索出一条以服务促回流的新路子,收到初步成效。

打牢基础,全面掌控流动党员智力资源。县乡两级按“知识型”、“财力+能力型”、“体力+见识型”三类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定期更新信息。同时,将致富能力强、社会工作能力强的流动党员列为智力资源的重点,建立个人档案,安排专人联系。全县重点跟踪管理的流动党员对象共126名。为使流动党员人流心不流,始终纳入组织管理中,该县开通了26部热线电话,建立了5个流动党员qq群,通过这些平台,基层党支部做到

“三个通报”,流动党员实行“三个汇报”,即党支部定期通报重大工作、重要活动、重大决策;流动党员定期汇报行踪、汇报思想、汇报工作。

立足实际,服务促进流动党员智力回流。通过教育服务,吸引智力回流。抓住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机,依托县乡两级党校加强政治教育,依托“阳光工程”、“再就业工程”等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提高致富本领。仅网今年就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培训班53期次,累计培训800多人次。通过创业服务,推动智力回流。在资金、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提供服务,支持流动党员回乡发展。东山峰管理区南山村流动党员王茂庭在区党委支持下,回乡创办有机茶厂,吸纳40多名村民就业,实现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通过帮扶服务,促进智力回流。开展机关党员与流动党员“连心帮扶”活动,实行“一帮一”或“多帮一”,全县共结成帮扶对子687个,为流动党员解决各类问题1027个。

激发热情,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注重把综合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流动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近年来,共有87名流动党员进入了支村两委班子。注重挖掘流动党员中的优秀典型,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流动党员,进行大力宣传,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在选任干部时优先考虑,在选举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重点推荐。注重考核激励。在流动党员中开展

篇3: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情况及建议

党中央十分重视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 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基于国家战略目标, 科学规划农村土地, 实现城乡一体化;另外, 不断推进城镇化, 使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虽然新农村建设工作也获得了明显效果,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新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也具有一些问题, 据此基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措施, 以确保新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水平切实提高。

2 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待于完善。

一是目前还没有明确定义农村土地所有权, 相关法律依据不足。“土地归集体所有, 村民不可处置土地。”在《土地管理法》中规十分明确, 但实际上与所有权存在矛盾。各类性质征地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出现, 农民在此过程中一直处于弱势, 自身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二是还没有明确所有权主体。《土地管理法》也规定“村委会或集体经济组织可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管理, 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进行负责管理或经营。”但此规定在实际中没有相配套的监督机制, 造成不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只顾自身利益的一些领导干部, 借职务权利大搞权钱交易, 对村民利益产生严重影响。比如山东平度发生的征地事件, 就是在村民对具体情况完全不清楚的情况下, 村长私自出让村民土地。对征地情况村民十分不满, 与有关方面进行对抗, 结果导致很多农民受到伤害。三是弱化所有权。对于土地所有权而言, 农民普遍认为归国家所有, 此认识造成村委会等集体土地所有权组织在无形中弱化了实际职能, 不具有相应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2.2 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水平有待于不断提高。

一是没有进行科学的土地规划。土地总体规划对于土地利用过于重视, 而针对专项规划只视为补充, 重视程度相对弱一些。这将对实际过程中各级规划缺乏分工明确的职责, 造成过于片面的土地规划, 战略性和协调性明显不足。实际工作中易产生“偏轨”现象, 无形中增大农村土地规划难度。二是没有进行机构的全面设置。县、乡镇国土管理部门负责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但主要是县级规划管理部门在管理上进行落实, 导致实施中产生很多矛盾。在收益上城乡之间土地利用的差异比较明显, 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为严重。三是规划管理不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信息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各领域, 也广泛应用于规划管理中。但很多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落后, 信息化管理现状不尽人意。四是土地不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农民只承包使用土地, 不可进行出让或进行农业建设。此模式造成无法充分发挥土地市场配置作用, 更难以体现土地资产价值。

3 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原则

一是优先用于农业耕作。我国尽管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 但还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民还依然以土地作为生存的必要条件。农业耕作质量对于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特别是对于社会稳定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应优先保持农业耕地面积。二是土地节约原则。随着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 居者有其屋, 且舒适的生活环境是重要条件。但这将占用很多土地, 因此在土地节约的原则上, 尽量利用劣地或荒山用地进行建设, 进而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三是因地制宜原则。在经济发展上不同区域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别, 土地规划利用也各不相同, 因此应结合实际, 规划应国地制宜并具有合理性。

4 农村土地规划的措施

4.1 发达地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

在土地规划管理中, 发达地区具有充足的土地整治资金, 因此是重点区域。制定的规划目标应具有前瞻性, 重点放在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方面。以农村宅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整治方向, 对村民积极引导使其靠拢中心村, 构建产业园区, 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布局,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一是迁村并点。在整治工作中, 由于农村宅基地占有的土地较多, 应尽可能将居住分散的村庄向规模和经济基础条件好的中心村进行迁移。迁移后相应进行复垦, 进而确保村民生活正常化。住宅布局的统一、配套设施的完善, 复垦使耕地更多, 为农民妥善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二是搬迁整村。不具有良好居住环境及偏远的村子向适宜生产生活的地区进行整体搬迁。因其不利于居民提高生活水平, 不具有良好的生活配套设施, 需要较高的改造成本。而整村进行搬迁后, 还可以整体规划原来区域的土地, 使耕地明显提高了使用率。

三是改造旧村。基于原村地址改造旧村, 使闲置空房明显提高利用率。

四是城镇化社区的建立。有机结合城乡建设与农村土地规划, 向城镇化转变一些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使农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样的待遇福利。

4.2 次发达地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

次发达地区主要是粮食生产, 而国家稳定生产基于粮食生产稳定。在农村土地规划过程中应采取下列方式。一是改造农田。改造具有较好基础条件的农田, 并对相庆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提高质量和产量, 使农田实现标准化目标。二是发展农田产品。通过整治农村土地, 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提供一个平台, 进而为促进地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土地整治方面要适应于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 与现代化土地规划及产业化发展要求相符, 建设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应具有地方特色。

4.3 落后地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

一是特色农业。为特色农业提供基础平台和相应配套设施, 利用土地整治, 对水利基础设施予以不断完善, 使农作物获得充足的养分和光热资源, 为优质农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二是生态保护。土地整治中应加强保护生态环境, 结合地区的不同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 并制定因地制宜的整治规划方案, 分类实施, 进而实现保护生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土地规划的过程由起初的不规范逐渐发展到科学管理, 并获得了具有显著性的成果。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 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目前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很多, 需要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水平。

摘要:农村城镇化发展需要以土地规划管理作为一个有效手段, 据此构建行之有效的一套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对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分析研究,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对于提高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划,土地制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杰.浅谈农村住宅建设与土地规划利用的政策思考[J].城市建筑, 2014, 15.

[2]王宏杰.浅谈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 2011, 20.

[3]程静.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集并的思考[J].农业经济, 2013, 12.

[4]孙金鹏.土地规划与测量的技术运用[J].硅谷, 2014, 16.

篇4:发达地区农村党员管理的新探索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而党员管理则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党员管理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新昌县隶属浙江省绍兴市,位于浙江东部,经济实力较强。近年来,新昌在主抓发展这一要务的同时,积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功探索出“乡村典章”、“星期三驻村服务日制度”等基层党建新举措。在党员管理方面,自2008年起开始试行党员亮分制管理,对于解决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暴露出的无职党员发挥作用难、流动党员管理难、党员活动开展难等突出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对进一步研究党员管理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党员亮分制管理的基本做法

所谓党员亮分制管理是指根据农村党员生活和工作的实际,将党员具体行为量化成相应的分值,每位党员各自按劳取分,最终以年度积分多少作为党员考评定档以及奖惩整改依据的一套管理方法。从实践来看,整个管理过程要把握好定分、评分、亮分以及反馈四个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一)分层量化,合理定分。党员积分由基础分和考核分两部分所组成。基础分根据党员的不同层次确定相应的分值。新昌县根据农村党员职务、年龄、工作特点和身体状况,以行政村党支部为单位,将全县农村党员划分为四个层次: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员村委会主任为第一层次;村党组织副书记、委员及党员村委会副主任、委员为第二层次;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在家无职党员为第三层次;年龄在60周岁以上、有活动能力的在家无职党员以及长期外出的流动党员为第四层次。根据四个层次的党员分类,相应确定基础分为10分、20分、30分和40分。也就是说,党员职务越高、年龄越轻,那么相应的要求就越高,给予的基础分也就越低,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争取更多的考核分,方能合格直至优秀。至于考核分,则根据农村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和所在农村的实际特点,细化为基本要求(10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50分)、违法违纪扣分(60分)三大类27项指标,涉及到党员权利和义务、外出党员管理、村规民约等内容,并确定相应的分值和加减分值。

(二)组织把关,公正评分。党员亮分制管理,评分公平至关重要。为此,新昌县以组织的公信力保证评分工作的公正性。党员亮分制管理工作由镇(乡)党委与村党(总)支部共同组织实施。各村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各村党(总)支部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副书记负责对所属党员进行记分管理,也可由分管组织工作的支委负责记分。评议小组则由镇(乡)联系村干部、村官党员、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共3-5人组成,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实施。村党(总)支部向每位党员统一发放积分卡,统一建立积分台帐,统一实行专职记分。至于评分方式,则实行个人自评与组织审核相结合,即每位党员根据积分卡的考核指标,结合自己的工作表现,取得相应的“自评分”,待经过党支部审核确认后,确定实得分值。如遇到扣分情况,则统一由评议小组讨论决定并记入积分台账。每季度的党员活动日,村党组织将台账登记积分与党员本人累计积分情况进行对照,发现有错记、漏记的及时更正,做到对党员负责。

(三)党员监督,全程亮分。党员每年积分累计时间为当年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积分情况采取每季一评议一小结一公示,年终一总评一定档一公示的亮分方式,既有利于增强亮分工作的透明性,接受党员群众监督,避免年度一次性公开而产生的不必要“质疑”和“矛盾”,又可以起到时刻提醒的作用,使党员“心中有数”,不至于出现“平时忙工作,年底忙抢分”的慌张局面。党支部在每季度召开的党员大会上通报各党员的积分情况,并与党员个人登记的积分进行核对无误后在党务公开栏予以公示。年终评议时,每个党员的基础分加上全年累计积分为实际考核得分,再根据年终党员评议情况,并经支部大会讨论确认后,把党员确定为优秀(90分以上)、比较优秀(80-89分)、合格(70-79分)、基本合格(60-69分)以及不合格(60分以下)五个档次。对于年老体弱卧床不起或长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等特殊党员,在征求本人意见的情况下,可不列入积分考核,经支部全体党员大会评议后直接确定档次。党员考核定档结果,及时进行公示。

(四)反馈衔接,落实奖惩。亮分制管理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考核评档后的反馈衔接要跟上。新昌县规定,党员积分考评结果,将直接作为年终奖惩甚至是村干部任职资格的主要依据,以此强化亮分制管理的制度约束力。对于扣分次数较多或扣分较大的党员,镇(乡)党委和村党(总)支部要派人与其谈话,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的,由镇(乡)党委发出黄牌警告通知书,并在党务公开栏上公布。对加分较多的党员,由镇(乡)党委给予通报表扬,并在党务公开栏上公布。凡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党员,可获得参加当年各级各类先进的评比资格;评定为基本合格的党员,确定为组织诫勉谈话或参加党性党风学习班对象;评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视情节轻重予以限期整改、警告或劝退。

二、党员亮分制管理的积极成效

虽然推行党员亮分制管理的时间不长,但从近一年的实践来看,党员意识明显增强、党员活动明显增多、党群关系明显改善,特别是对于解决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具有积极的效果。

首先,有利于解决无职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从农村党员的构成比例来说,党员干部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广大无职党员。因此,党在农村百姓中的形象,不能只靠党员干部的带头发挥来维护,也要通过广大无职党员的积极作为来巩固。在以往,无职党员一没工作岗位、二没具体职务、三没活动平台,导致他们总觉得有力无处使、有心无处用、有热无处发,于是党员意识日趋淡化、党员作用逐渐弱化。长久下去,不利于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要解决这一难题,关键是要给无职党员提供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这个平台,通过党员亮分制管理的实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生活在农村的无职党员,所遇到的大小村庄事务,都是发挥党员作用的平台。由于“硬性积分”的需要,促使广大无职党员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且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各类村庄事务,比如义务劳动、调解纠纷、宣讲政策、结对帮扶、资助公益等等,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有效避免了“村里有事无人做,党员有人无事干”的脱节情况。

其次,有利于解決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由农村进入城市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他们从业和居住的流动性,给党员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已成为当前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党中央关于“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要求,党员亮分制管理主要是做足流出地党组织的工作。按照规定,外出党员的基础分为40分,每个流动党员必须至少争取20分以上,才能够评定为合格党员。为了争取这20分,按照考核分的要求,流动党员外出要向各村支部请假,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外出期间,要求每季度寄交一篇思想汇报,年终递交一份书面总结,如年终回家还要求汇报一年来的综合情况,等等。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便于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以及思想、就业和生活等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外出党员的归属意识、组织意识和纪律意识。

再次,有利于解决党员活动开展难的问题。农村党员开展活动难已成为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总体表现为活动场所难落实、活动经费难保障和活动人员难组织三个方面。考虑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这“三难”在各村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富村还是穷村,活动人员难组织却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这一点恰恰又是最重要的。毕竟党员作为一种政治角色,有时候主观的积极性可以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但如果主观能动性不强,一切都是枉然。党员亮分制管理正是着眼于调动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方式带有“强制性”,党员参与活动更多是为了增加积分,但通过这样一种约束手段,客观上却达到了“党员增动力、组织增合力”的效果,初步形成了“党员开会不用愁、收缴党费不用愁、组织号召不用愁”的良好氛围。凡此种种,正是化解党员活动开展难所必须的基础条件。

最后,有利于解决民主评议流于形式的问题。民主评议党员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本意在于监督党员行为、提升党员素质、纯洁党的组织。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该项制度的执行往往大打折扣,现实中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即评自己多,评他人少;评工作多,评思想少;评成绩多,评缺点少;空话套话多,真话狠话少。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式的民主评议,既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也不利于被评党员的成长和提升。久而久之,党员对于民主评议活动失去热情和信心,民主评议沦为形式主义,变成一场必须要举行却又毫无实质意义的党员活动。党员亮分制管理的好处在于,促使民主評议由主观评议转变为客观评议,少了畏难情绪,多了事实依据。党员积分成为评议党员的主要依据,而积分直接与平时行为挂钩,因此,最终评定党员合格与否,不是评议人说了算,实际上是自己说了算。因为有了一把客观的标尺,党员对于意见也就心服口服,民主评议才不至于脱离初衷。

三、几点思考

新昌县推行农村党员亮分制管理的实践及效果,为我们思考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党员管理问题提供了鲜活的素材。透过这一样本,笔者认为农村党员管理工作应注重差异性、可操作性、透明性、统筹性以及威慑性,方能取得相对满意的结果。

一是管理内容要体现差异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由于职业选择的不同,传统的农民阶级已经分化成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管理者(村干部和集体企业管理者)等阶层。农民身份的多样化,使得农村党员由过去的单一职业分化成现在的不同职业,加上各种职业背后所拥有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资源的不同,导致农村党员之间的社会差异逐渐增多,比如生活方式、作息规律、价值追求等等,自然也就给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增添了许多新的难题,例如学习时间难统一、学习内容难统一、兴趣爱好难统一等等。因此,针对党员之间的差异性,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单一的、集中的管理模式,实行分类差异管理,以适应不同年龄、文化以及职业状况党员的多样化需求。

二是管理方式要增强可操作性。农村党员管理要结合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特殊要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能盲目追求一种“大而全”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农村党员来说,大话可以讲但不要多讲,大会可以开但不要多开,“小而实”的方式更能符合农村党员的心理、文化以及生活实际。新昌推行的党员亮分制管理之所以有效果,很重要一点在于考核内容都是同农村生活和工作实际紧密相关的,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党章》规定党员有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义务,那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一个党员到底有没有学?学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操作性的问题,而新昌做出了相关的具体要求,比如参加学习日活动、每季度有书面思想汇报等等。

三是管理过程要突出透明性。俗话说,谣言止于公开,信任源于透明。农村党员管理工作要取得党员群众的信任,关键是过程要公开,自觉而自信地接受大家的监督。新昌之所以采取每季一评议一小结一公示,年终一总评一定档一公示的亮分方式,就是为了让过程透明、让群众放心。这种透明性包含两方面,一是党组织对党员群众透明,做到公开公平,避免信息不对称;二是党员之间以及党员自己透明,做到“知己知彼”,避免相互猜疑扯皮。从农村工作实际来看,涉及到党和国家秘密的情况不多见,因此,凡属党内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不能公开的,都应该坚决、及时、全面地公开,实现党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四是管理资源要提高统筹性。现在农村外出党员越来越多,职业分布越来越广,对于这批党员的管理仅仅依靠流出地党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拓宽管理视野,改变城乡之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相对分离的状态,以“大党建”的理念开展区域合作,统筹城乡党建资源为农村党员服务,使党员无论生活、工作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能融入党的组织,参加党的活动,受到组织管理,得到组织关怀。要按照中央“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流动党员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双向共管、以流入地为主管理的职责,搭建区域性组织网络平台,依托区域内固定空间,打破职业、单位界限,以“区域不变”应“职业万变”,实现对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

五是管理结果要强化威慑性。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与提升。一项管理如果虎头蛇尾,很难实现初衷。因此,农村党员管理工作,要求我们必须要有系统的思维,注重管理链条的每个环节,特别是结果的反馈使用。只有将管理或考核结果作为巩固和改进自身思想和业务的倒逼机制,管理的初衷才有可能实现。也就是说,有效的党员管理应该是有威慑性的。新昌的亮分制管理之所以没有流于形式,关键在于评分定档结果的反馈与应用具有威慑性,直接同奖惩甚至是村干部任职资格挂钩,这样的话,但凡有所追求的党员都会在意自己的考评,也就会在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即便是没有任何追求的党员,在农村这个熟人社会,也会在乎自己的“面子”。任何事一旦当事人在乎结果,那么过程自然也就重视了。

作者单位:中共绍兴市委党校

篇5:农村党员管理情况汇报

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在区委的领导和市委远程办的得力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远程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质量运用”的要求,着眼于远程教育的长期性和学用的实效性,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规范管理,同步推进硬件软件建设,圆满完成了前

期试点工作任务。截止2005年3月底,全面完成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工作,全区共建终端接收站点919个,其中区委接收站点1个,乡镇、办事处接收站点18个,社区6个、居民委员会接收站点42个,行政村接收站点852个,形成了覆盖全区、上下贯通的教育网络。

我区远程教育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搞好协调配合我区以整体推进基础建设为前提,狠抓“三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区委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成立了由区委书记蔡同民任组长,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加云、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由西锋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镇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抓远程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工作。在远程教育中心成立后,区委领导同志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常委会、远程教育工作会议部署远程教育工作,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区委领导先后6次到远程教育工作联系点进行调研和指导工作。

二是部门配合到位。我区在远程教育工作中以区远程办作为中心,工作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配合发挥职责,区远程办不定期召开农业、广电、党校、信息产业等区直相关部门协调会议,明确下步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并对前期工作检查落实情况,把站点的管理和使用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作为部门领导和乡镇办事处一把手年终考评重要依据,确保了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三是建设资金到位。在建设资金上领导高度重视,将建设资金分别纳入区、乡镇财政盘子,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原则层层落实经费,区委领导同志先后9次过问资金落实情况;迄今为止,区财政投入资金410万余元,每个站点上网费、电话费、电费、人员补助等运行经费达到1100元,使远程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有了资金保证,确保了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二、规范管理,建立工作长效机制

经上级批准东昌府区于2004年9月成立了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正科级单位,编制7人,下设综合、网络管理、课件制作三个小组。各乡镇办事处也建立了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并统一制定了《远程教育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制度和规定,并且各终端点制度上墙。在设施配备上,区远程办后配备了电脑、摄像机、录像机、数码相机、光盘刻录机和先进的数码编辑设备;各站点也配备了整套远程教育设备;在网络维护上,严格落实网络管理维护措施,根据远教设备特点,按照谁损坏谁赔偿了原则,制定了防盗、防尘、防火、防雷、防潮等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护措施,保证了远教工作管理有序。

(一)在站点管理上,注重“三个建设”和信息反馈

一是抓好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采取党组织推荐和考选相结合的办法,每个乡镇办事处选拔配备了2至3名,每个村都选拔配备了1名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热爱远程教育工作的专职管理员和1名兼职管理员。2004年6月、11月和2005年3月先后举办三次共9期培训班,组织全区终端接收站点管理员集中培训,并聘请省监理公司专家和市远程办专家授课,培训乡镇办事处管理员1680人(次);目前,全区共选拔站点管理员944名,其中乡镇管理人员40名,村级管理员904名。

二是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针对广大党员和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对远教网上知识理解不够的实际,我们建立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乡镇和村联系点制度。按照以县级为主,重点从党校教学人员,县乡普法人员,农业、林业、水产、畜牧、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的科级人员,农村中小学教师、农村“科技大王”等方面专业人员中,选配到队伍中来进行教学辅导。区委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涉农技术干部每人包一个乡镇、联系一个村;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至3个村,结合远程教育培训内容,进行现场讲解。到目前为农民解决困难200多个,举办讲解班60多期,增强了学习效果。

三是抓好技术服务人员建设。针对站点设备精致,工作人员技术匮乏的特点,建立了技术服务人员队伍,负责对全区各乡镇办事处、村接收站点管理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目前,技术服务人员共有44人,区远程办4人,各乡镇办事处2人,工业园4人。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技术服务网络。

四是抓好信息反馈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事、用制度办事”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信息反馈制度,以下村干部和村民组长作为各村的信息员,及时反馈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并统一制作了长2米、宽1.2米的制度牌下发到各终端接收站点,悬挂在接收站点墙上的醒目位置;乡镇办事处每半月召开一次例会,主要听取各终端接收站点的情况汇报。区远程办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对各乡镇办事处工作开展情况、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等进行通报。到目前共收到反馈信息100余条,制定整改措施13项,向省市级反馈信息30余条。有力的促进

了全区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在站点教学上,注重教与学结合“三个贴近”。

在教学管理中,我区强化“三个贴近”建立了党校和凤凰苑两个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贴近农村需求。我们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接收节目的同时,各接收点分别上网搜索、下载适合的视频资料供学习之用,并将好的节目刻录成光盘发放到卫星接收点,丰富卫星站点的学习资料。针对各乡镇、村的不同情况,区远教办购置800多套资料发放到各站。我区凤凰办事处自筹资金购买20多套光盘组织农民进行学习,收到良好效果,其他各站点也为丰富教学内容做了很多工作。

二是教学方式上贴近农村现状。要求各个站点学习的数量和质量,但在方式和具体时间上由各远教站点针对本地的农村现状进行,农忙时候少学,农闲时候多学,针对村民不容易集中的特点,各站点开展光盘借阅等教学方式,方便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所需的知识。

三是在教学组织上贴近农村实际。在完成基本培训任务的同时,结合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需要,增加站点服务功能:把站点办成农民文化夜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活动室、农业科技学校、农村计算机培训基地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室等,做到一站多用,充分发挥站点的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做到典型引路、协会引导、企业组织、项目带动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三)在站点运用上,注重与农民增收相结合。

在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的培训中,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此我区建立了以远程教育为平台,以农业协会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以市场化运作的远程教育工作机制。

一是结合纯农业镇实际,把远程教育作为农民增收平台,让农民通过远教中心这个窗口,了解外面的世界:即村支部负责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到远教站点学习政策、法规等知识,组织科技示范户、有兴趣的群众到远教站点学习农业技术等知识,同时负责现场农业技术辅导。这一工作模式开展以来,受到了农民的欢迎。闫寺办事处去年10月成立蔬菜协会,现有会员120户。蔬菜协会现有会员70户,协会利用远教平台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组织村民学习,聘请专家为农民讲解蔬菜种植技术。远程办只向协会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经费。到该村购买蔬菜的商贩,都与协会联系,由协会统一组织蔬菜销售。这样蔬菜农户学到了技术,并且蔬菜的销售也有了门路,同时远教的管理经费也有了着落。

二是结合城区镇实际,探索出了用远教培训企业员工的路子:即支部负责组织农村党员干部、企业负责人、到远教站点学习政策、法规等知识;公司利用远教站点组织员工的进行政策法规学习和岗位技术培训。企业给予远教站点部分管理经费,这样站点的运行费用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也帮助企业培养了员工。

三、规范监督,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好范文版权所有

在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的同时,注重监督。由区远教办牵头、分管部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配合组成了3个督查组,对全区、乡镇、村远教站点进行检查和督促,经常到各乡镇办事处检查指导站点建设和管理使用情况,在乡镇办事处组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14次,提出合理化建议22条,及时处理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区远程办还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刷标语等宣传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对远程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及时解决,有效地促进了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年多来,我区在远程教育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先后在省级远程教育《工作简报》、《组工通讯》、《大众日报》、省、市、区电视台等主要媒体刊登和播发综合经验。2004年在高唐县召开的全市远程教育经验交流会,由于工作突出我区作为全市远程教育先进单位做报告,向全市介绍经验做法,得到了一致好评;并在2004年被市组织部和聊城市电视台联合授予“三级联创”电视专题片二等奖。

篇6:农村党员管理情况汇报

一、量化评定标准,实施星级管理。制定详细的评定内容和标准,坚持“好中选优

”的原则,对农村党员政治素质、文明守法、创业致富、作用发挥和社会形象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量化打分,依据得分情况确定相应星级,评选出五星、四星、三星党员,实行星级管理。农村党员星级评定实行动态管理,结合每年年底开展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每年开展一次评定工作。对未被评上星级的农村党员,要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由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督促其及时整改;对少数不求上进的党员,党组织可采取批评教育、劝告退党等组织处理措施,严格加强党员管理。

二、实行层层把关,严格评定程序。一是党员评定打分。村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每位党员就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进行述职,根据网《评定标准》给自己以及其他党员进行测评打分。二是评定小组评分。村党支部组织成立村评定小组,成员由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住村干部、当地信用社信贷员等组成。评定小组在党员测评的基础上,对照《评定标准》逐项进行审核评定,确定最终得分数,并根据得分情况初步拟定星级党员名单,上报乡镇党委;三是乡镇党委确认。乡镇党委对各村评定小组拟定的星级党员名单进行集体研究、审查和确认并及时批复,然后由各村党支部予以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上一篇:因为有你老师优秀作文1600字下一篇:高三一轮复习数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