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复习规划

2024-07-23

政治复习规划(通用10篇)

篇1:政治复习规划

考研政治复习:哲学复习规划

考研政治共有五部分的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考试中,占有最高的分数比重,地位举足轻重。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在考场上组织答案时,哲学原理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贯通性,回答哲学题目的水平与整个试卷的分数呈正相关性。所以,考生们一定要重视这门关系到整个考研政治大局成败的课程。

首先建议考生先将指定的教材精读一遍,建立总体的知识框架。其实,每一章以及每一节的标题便构成了整个知识点的整体框架,这个框架基本上是由基本原理搭建起来的。所以浏览完第一遍后,合上书本自己回顾一下这些框架,看看自己是否能搭建起这个框架,如果能,那证明你总体上领会了这些知识点的逻辑结构,你可以展开下面的复习计划。如果不能,也不要着急,本来原理就是需要领会的,在回顾过程中遇到“卡壳”时回到书本重新领会,直到顺利搭建完这个框架为止。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在你回顾知识点的过程中争取用自己的话将你领会的内容表述出来,说出来也可以,写出来也可以,其中写的过程正好能够锻炼将来在考场上的答题能力。

当我们大体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框架之后,就对政治复习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在考试中遇到一些千奇百怪、莫名其妙的题目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放到预先准备好的逻辑框架中去。对于复习效率高的考生来说,这个过程几乎是“半自动”的状态。其他的同学,也完全可以有意识地按照理论框架逐步进行定位,毕竟主观性试题考的全都是基本原理,客观性试题考的也都是联结在基本原理上的概念。而原理和概念在理论框架和板块中都各有归属,不可能“出圈”。只要在复习中把基本原理系统地梳理好,并能结合其前后关系很好地记忆并理解,目前这种考试就难不倒我们。

梳理解题线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看似林林总总,难以把握,但是,如果抓住其内在的逻辑线索,许多难点便可得到系统化的梳理,形成一个个“连环套”。其中最根本最有用的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从命题特点可以看出,考研政治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包括五个层次:第一,概念与观点之间;第二,概念与概念之间;第三,观点与依据之间;第四,观点与意义之间;第五,观点与观点之间。建议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打破章节甚至学科的限制,深入理解和体会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以上五个层次的相互关系。

灵活运用所学原理分析材料这一点可以说是最难的。既然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吸收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要结合相关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考研政治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政治的内容比较多,并且记忆性的量比较大,如果全部作为重点的`话,会花费考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说,一定要抓住重点,一方面紧跟大纲,另一方面借鉴考研老师和辅导班多年的经验,做到考什么复习什么。

对于哲学这一科来说,也要注意区别对待:唯物论要注意选择题,换一句话说也就是要注意细小的知识点,特别是一些哲学方面的“名人名言”或古文,学会用原理解释这些问题。辩证法其实比较简单,主要就是用联系的和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要记住三个主要原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其中对立统一是重点。最后关于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两部分内容都比较容易出大题 ,所以不必拘泥于细节,要注意重点理论和分析题的答法。

复习政治不等于背政治

在考试中,哲学是考理解能力的课程,难度系数较大,如果没有扎扎实实的复习,没有老师透彻的讲解,要复习好是很困难的。在哲学的复习中,重点就是理解透彻,学会灵活运用,而不是像毛概、邓论、时政那样简单是记忆、背诵,稍加理解节可以的。哲学的试题每年考的都比较活,几乎百分之百的题目考的都是应用型题目,而不是死记硬背。大家在复习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哲学关键是提高理论分析实际的能力,怎样能够发现现实的或者历史的事件中蕴含的哲理,并有能力把这种道理按照段落层次全面的表达出来是相当不容易的。

分析这几年的考研真题,哲学命题的方向非常明确:以考应用、考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命题方向。同学们在复习中务必能够透彻地理解马哲的概念和原理。有的同学通过自身的考研复习和考试实践,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哲学这门课,这就是说,如果学习的方法不对,只是死记硬背,那当然学和不学都一样了。同学们只有以加强理解为中心才能把哲学学好。如果哲学这门课学好了,其他的课没有你学不好的,因为哲学讲的就是方法论,理解了哲学,就掌握了统领一切学科的方法,比如哲学中讲到的辩证统一,这其实就是一种答题方法,在政治和其他文科科目比如历史等等,都是经常用到的答题方法。

篇2:政治复习规划

近几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越来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越来越注重对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背书是得不了高分的。这就要求考生针对自己自身情况,注重基础制定一个全年复习规划。时近五月,到考试前为止,共有8个月的复习时间,下面给大家制定了2013考研政治五轮复习计划,具体如下:

一、基础学习阶段(2月―6月)

具体时间安排:保证每天1小时

建议学习资料:高校权威教材、导学类和真题解析类图书, 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两课教材”系列、真题详解等。

本阶段总任务:1.这个阶段,每天要用一定时间去翻阅以前大一、大二时期学过的教材,了解一下考研政治的基础知识,也可看看高频考点上的这些常考知识点,看看真题是如何命题的,做到心中有数。

2.这个阶段每天抽点时间看看央视的新闻联播,上上主流网站,看看《人民日报》这样能传达党中央的政策精神的文章或者视频资料,也可以看些历史题材的政论片如《复兴之路》、《旗帜》,甚至电影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这样好的影片,增加大家对历史的认识,为将来理解和学习“史纲”和“毛中特”相关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3.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对各科内容能有个整体印象,这样在暑假听课时候就会轻松些。不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做习题集,没有任何意义。

二、暑期强化学习阶段(7月―8月)

具体时间安排:每天保证不低于2小时

建议学习资料:暑期各科实用教程等。

本阶段总任务:1.这个阶段是考生政治能否考的高分的关键所在,大家要利用暑假这段时间,清晰地了解各章的指导性线索,明白各章的重点、难点和易考点。听老师暑假强化课程时候,要集中精力,要紧跟老师思路,学会分析问题思路。暑期强化班上课时,老师不仅会深入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内涵,而且还会明确指出重难点,帮助广大考生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通过此阶段的复习,应当在充分理解知识点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一级重要知识点。

2.暑假强化课程以后,建议考生要趁热打铁,回去以后要赶快消化暑期课堂学习的内容,对照高频考点,加深对那些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初步记忆。暑假强化阶段不建议大家去背分析题,主要是解决选择题。

三、综合提升阶段(9月―11月)

具体时间安排:每天保证不少于2小时

建议学习资料:实用教程、习题等。

本阶段总任务:1. 认真的研读暑假强化教程,启动习题练习。

建议大家选用蒋老师主编的800题,这本书是分学科按单元来编排的,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有助于同步练习。在遇到不会做的题或者不懂的知识点时,应立即回到暑期强化教材书进行复习,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可以做2―3套真题,一方面体验一下真题的命题风格;另一方面深入研究一下历年命题的特点和重难点,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

2.这个阶段大家可以看看分析题,理清答题思路和框架,不建议去背答案。另外做题不能仅局限于题目是否做对,更重要的是学会解题的思路和技巧,特别是对这个题目的命题知识点的理解。

四、冲刺阶段(11月上旬―12月中旬)

具体时间安排:每天不少于3小时。

建议学习资料:时政类、预测类、必背考点类。

本阶段总任务:1.从11月份开始,大家每天要抽出一定时间对重点和高频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需要对各门课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有效地整合,在头脑中形成对整个章节的知识框架图。

2.查漏补缺,复习以往错题集。在回顾的过程中找出之前复习时被遗漏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的考点。要及时的弄清楚,想明白,争取做到,考前不落知识点,或许你落下的一个就是考点,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回顾知识点的时候认真梳理。

3.开始系统复习时政和当代 。

五、模考阶段(12月下旬―考前)

具体时间安排:每天4小时。

建议学习资料:最后预测题及历年真题。

本阶段总任务:1.这个阶段隔几天要做一套模拟试题,做完以后要系统总结,看看是哪门课,那个知识点还没掌握,注意自我分析找出弱项,最后集中力量攻克。

2.最后几天,要留一套真题,按照考研时间的安排,认真的做一下,模拟实战演习。

3.必须突击强化记忆每门课老师预测的重点分析题。

篇3:中考政治复习策略

一、了解初中政治考试的基本题型

中考政治主要涉及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以及材料分析题, 在备考时, 考生一定要了解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以及解题技巧。选择题的形式主要有单选、多选。解答这类题型应注意以下几点:审清题干, 要准确理解题干中背景材料的意思;分析选项, 在选择时首先排除本身错误或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 然后将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入选。简答题的主要形式有背景材料型、图表型、漫画型。要解答好这类题应做到:准确审题;答题要精练;答案要点要全面, 注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作答;表述一定要用政治术语。辨析题类题型具有思辨性、灵活性, 能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型的辨析题先要对题目观点进行判断, 指出其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然后进行分析, 即说明正确的理由、错误的理解。解答这类题型一定要认真审题。材料分析题:它也叫分析说明题, 是政治中考最重要的题型, 其分值和难度也相对较大。要解答好这类试题, 必须明白:材料分析题最基本的技巧就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在提取有效信息的同时, 也一定要认真思考, 它和规定所考的相关课本知识、哪些章节有联系。只有了解了初中政治考试的基本题型, 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才能在中考文综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夯实基础知识, 提高知识贯通能力

中考政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只有积淀深厚的基础知识, 才能有效地解决中考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在面对多变的题型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因此, 在复习政治时, 首先, 学生要夯实基础知识, 做到紧扣教材去复习, 仔细阅读课本, 全面掌握知识, 不留学习死角。特别是对概念、观点、重点句及重点段要花时间阅读, 力求熟记并准确理解它们的内涵及使用范围。其次, 要提高基础知识的贯通能力。夯实基础知识, 不仅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储备, 更重要的还要将所学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 加以概括、归纳、综合, 以构建条理有序的知识体系, 这利于知识的存储、记忆和提取。

三、了解时事热点, 捕捉有效信息

中考政治命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多以时政为背景, 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政的能力。因此, 学生在复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而应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关心国内外大事, 并运用学过的基本观点去理解、解释这些现象, 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拓展课本知识。比如, 2013年的时政热点, 同学们应关注十二大的召开、新交规法的制定、国五条的出台等。

四、关注身边事情, 理论联系实际

近几年中考命题形式日趋生活化, 它贴近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实际, 注重学以致用,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 政治复习中, 考生应从实际出发, 关注现实, 注重从身边发生的事件入手, 学会正确处理好“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 理性消费, 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提高环保意识, 并增强法制观念, 践行道德, 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珍惜水电资源, 远离不良诱惑, 学会在生活中维权等。

五、回归课本, 找准结合点

学生要关注社会政治热点和生活热点, 在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后, 还要把收集到的信息结合教材所学进行加工整理, 将教材内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与时政热点和熟悉的身边事有机地进行重组和整合;要明确时政热点与教材的哪些内容是吻合的, 与哪些内容是有联系的, 哪些内容是需要拓展的, 在找准了结合点后进行分类训练。例如,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物权法》这一时政热点, 可联系的教材观点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具有最高立法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等。

六、从实际出发, 针对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备考策略

1.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还不牢靠的学生, 其主要任务是强化重点, 熟背考点, 熟悉常考题, 特别要掌握好学习指导书的知识点和试题。还要善于结合习题, 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反复把握, 加强对各种题型的专门训练。

2.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熟练的学生, 其要重点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 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努力通过一定量的训练, 达到选择题不丢分, 材料分析题少失分。具体来说, 要切实掌握以下能力:

(1) 准确审题, 把握题意, 不能看错要求, 弄错试题指向。

(2) 提高联系所学知识和实际的能力, 不能张冠李戴、知识错位、生拉硬套。

(3) 具体试题具体分析, 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组织答案, 不盲目大段地抄书。

(4) 简洁有序, 规范答题。

3.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扎实, 且具有一定解题技巧、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 其要努力在细微之处下功夫, 争取更好的成绩。具体来说,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试题措词的准确性。

(2) 注意答题的规范性。特别是在回答材料分析题时, 要注意该题有几个要点。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几分就写几点, 回答的要点尽量宽泛点。

(3) 注意答案的完整性。近年来, 中考的开放性、灵活性越来越强, 往往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事件进行分析, 这就需要学生训练发散思维,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回答, 注意答题的广度。

(4) 注意答题的深度。作为选拔性考试, 试卷中总会有几道难度较大的题目, 这就需要学生加强能力训练, 学会如何审题、如何分析, 灵活作答, 不能满足于对知识的一般掌握和泛泛回答。

总之,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我们要注重中考政治的复习策略, 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政治复习方法, 才能帮助学生在中考政治中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詹桂贤.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诌议[J].辽宁教育, 2008 (10) .

篇4:回首考量,规划总复习

一、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不少地方或不少学校,语文在高三各科总复习中处于“被忽视、被误解”的尴尬境地。有的学校将高三语文复习课时压缩到最低,时间被“奉献”出来分给其他被认为容易涨分的学科,课外语文学习时间也被其他科目的作业“瓜分”殆尽。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少考生认为,语文学不学,是否下工夫学,成绩反正就那个样,没有明显上升,也不会有太大退步。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有明显复习效果的学科上,比如英语、数学。

此外,不少考生没有系统的语文复习方法,没有清晰的复习计划,在所有学科的复习都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考生发现语文学科的进步甚小,才开始着急,觉得应该把语文复习提上日程。不少人采取恶补的方式,用功一段时间(一般是一个月)后发现没有效果,于是又开始冷落语文。长此以往,语文学习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醒考生: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语文学科的地位很重要,语文复习的方法也很重要。首先,语文学科的地位,不说宏观的、遥远的,只说切近的、现实的,150分(有的省份更多)的权重,优生和中等生的分数差距有30分左右——足以在一个学科上与别人拉开差距——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可能差距越来越大。其二,语文复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态度忽冷忽热,很难有所收效。第三,语文学科还是有一些规律和方法可循的,要注意在实践中摸索和掌握。

从现在开始,重视语文复习,重视语文复习的规划和复习方法,一切都还为时未晚!

二、想说爱你也很容易

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语文,想说爱你也并不难。高考考试题型相对固定,每一套高考题都有以下一些共性规律和特点:

1.重视回归课本。如今年湖北卷的字形题材料全部来源于课本,今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第5小题考查的三个实词“卒”“举”“所”是课文中出现过的重点词语,第6小题考查的4个虚词更是几乎每篇文言文都涉及。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种巧妙地紧扣课本的命题方式是许多考卷的共同特点。这一特点启示我们,一定要夯实基础,注重教材知识点的复习梳理,尤其是语言文字和文言文部分。

2.突出语言能力。如今年广东卷第22小题和23小题分别考查了考生对招聘信息的改写和活动前言的拟写。这两道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要求,即能在生活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目标培养的要求,既有利于与生活所需要的应用表达能力的衔接,又有利于引导一线语文教学侧重于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3.渗透课改理念。如湖北卷现代文阅读紧扣新课改精神,最后一题(第19题)考查的是关于原因的探究,这正是新课改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探究能力;语言运用题第一题要求用诗的形式描述一幅漫画,第二小题要求用对联的形式描述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小题是用推荐词来解釋《楚辞》和《史记》,体现了新课改后的变化,题目更新,思路更开阔。

4.重视文化传承。如今年四川卷古代诗歌鉴赏,选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子规”“月光”等典型意象,突显了传统文化特色;19题用补写对联的形式,着眼于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与中秋,彰显了重视文化传承的命题思路。又如湖南卷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坚持选文典雅厚重的原则,在自主命题考试中第三次出题考查鲁迅,在鲁迅作品淡出课本的今天,体现了鲜明的导向——凝视大家,重视大家,缅怀大家。

5.关注热点,凸显地域。语文试卷命题往往会体现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点。如今年的湖北卷要求考生向全省人民推荐一本书,从《史记》和《楚辞》中任选一本写一段推荐词,这和湖北省全民读书活动相关;今年安徽卷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清朝桐城派古文大家刘大櫆的《松江府通判许君传》,体现了安徽的地域文化特色。

语文复习,首先是亲近它,然后是认识它,掌握规律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收效明显。

三、盘点家底及早绸缪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识自我,全面剖析自己的语文学习成绩,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每位考生要对自己的语文学习现状有全面中肯的分析。考生可以找出高二以来做过的语文试卷(期中、期末和平时的训练卷),分块、分题型做一些统计分析,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扬长补短。下面的自测表可供参考:

多数考生在没有进行系统复习之前,基础知识这一块的得分率往往不理想,随着系统复习的推进,成绩自然会有明显提升,不用太过着急。其他各个板块的问题,通过专题复习也应该有明显效果,但在实际中,一些考生往往会出现“死穴”现象——通过专题复习仍然不得要领,某一个板块或题型得分始终没有突破。对此类问题,考生要针对性地做一些弥补工作。

1.知识点掌握不够,要注意加强基础的积累强化。如语言文字基础板块重在强化纠错,每位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用好纠错本,逢错必录,有错必纠,多次强化。始终牢记:重复是记忆之母。

2.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问题,要注意对阅读规律的把握。如论述类文本选择题设题时往往会避免简单的文字游戏式的考查,扩大文字理解的区间,回归内容理解的实质,故选项多以转述方式呈现,要求考生辨析转述内容与原文语意的差异,准确把握是表述形式的不同还是语意表达上的差异,并以此做出判定。对于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考生在夯实课内文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常见的文言文选择题干扰选项规律以及掌握文言翻译的方法和规律也非常重要。

3.答题思路和答题规范方面的问题,要注意在实践中反复训练矫正。文学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重在整理类题,类化题型,建立答题范式。如小说阅读中的情节分析、形象分析、环境分析、细节赏析、语言欣赏、技巧赏析、意蕴与主题探究、创作意图探究、小说个性化解读等题型,都要有相应的答题规范,做到心中有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4.多管齐下,多方努力。平时可以有意识地阅读一些与语文复习有关的报刊,积累经验,也可请老师帮助自己分析问题。写作备考这一块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坚持积累素材,坚持练笔不辍。如有的考生大的问题出现在写作方面,作文成绩始终徘徊在42~47分之间,不能上层次,这要请老师或写作能力强的同学指点迷津,找准问题——是审题构思、结构思路方面的问题,还是素材积累和素材运用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语言表达和文体意识方面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写作实践中逐步解决。

篇5:名师建言 考研政治备考复习规划

考研政治备考复习差不多进入白热话阶段了吧,对于政治这门课的备考复习,很多考生都是手无足措,不知如何开展复习计划。诚然政治的涉及面很广,考察点也多,为此我们应该借鉴近两年考研真题着手分析,而后把握好方向。政治理论考试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泛、考查方式更加灵活、考查深度逐年增加,备考难度亦相应加大。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政治复习的全程规划?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备考任务进行科学的阶段划分?如何确定各复习阶段的战略任务呢?

根据多年来考研政治辅导的经验总结和新大纲变化以来显示的新特点,我们对考研政治的备考划分了不同的层次和相应的不同阶段。一般来讲,政治理论的复习可分为三个层面:知识层面、理论层面和技巧层面,而相应的,我们把政治的备考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即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明确了这一宏观认识,我们可以分别分析三个阶段的战略任务和具体方针。

(1)基础阶段,即每年4月份―6月份,即暑假前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大张旗鼓地复习,只需要通过一定的资料或课程对相关的知识和理论进行认识和基本熟悉即可。可以参考的主要资料包括上一年的大纲和大纲解析、历年真题的汇编与分析等。如果条件允许和必要,也可以选听一些辅导机构的基础导学班等当然这阶段已经过去了,相信同学们都学习的差不多了吧。

(2)强化阶段,即每年7月份―10月份。这是政治复习的关键时期,本时期的主要战略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和集约化的教材强化对政治各考点的理解和运用,巩固应试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主要任务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中系统地听课,二是深化理解教材知识点,三是通过训练强化对知识点的.运用。

这一时期是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点,坚实应试能力的根基,可以借助相关的强化课程帮助自己全面把握各考点。需要认真研读的资料主要是政治理论的基本教材,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的《考试大纲解析》等,但这本教材编写较为简单,考生可以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经过深化加工的更易于学习的教材。同时要辅以相关的点对点式练习册。经过认真研读教材和充足的练习,就能够实现对考点的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

篇6:政治复习规划

合理安排 注重细节 提升质量――高三政治“复习规划”的思考和建议

王锐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复习规划”,对于任务繁重而又时间有限的高三来说十分重要和必要。除了要做好阶段安排之外,还要讲求一些适当的方法,以便能有效提高复习备考的质量。

一、巧排复习顺序,打造高效课堂

合理安排复习顺序,能够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考虑复习顺序安排时,需要遵循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相关性原则。就是关联度较大的内容放在一起或先后复习。如必修2《政治生活》和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关联度较大、必修4《生活与哲学》和必修3《文化生活》有一定的关联度,可以分别排在一起并先后复习。第二个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把重要的放在前面,相对次要的放在后面。如必修1《经济生活》比较重要,往往最早开始复习;必修2《政治生活》比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更重要,必修4《生活与哲学》比必修3《文化生活》更重要,所以往往将必修2《政治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分别放在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和必修3《文化生活》的前面。第三个原则,习惯性原则。就是在无多大相关度、重要性差不多的情况下,遵循学习习惯的原则。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之间相关度不是很大、重要性也差不太多,这时建议按照大家习惯的学习顺序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第四个原则,逻辑性原则。就是按照一般的认知逻辑规律安排复习的原则。像上面三阶段复习内容和任务的安排就体现了这一点。

二、优化学科综合,提高适应能力

这里的学科综合包括政治学科内的综合和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之间的综合。政治学科内的综合主要是指模块内部相关知识的综合和各模块之间的综合,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之间的综合主要是指这三门课相关知识的综合和在文综试题中题型、题量、比例、先后、转化等方面的综合。在高三的政治“复习规划”中,一定要注意优化学科综合,提高适应能力。为此,需要做到四点:第一,适当提早。不管是政治学科内的综合,还是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都需要适当提早进行。因为学生有一个从适应到熟练到掌握的过程,尤其是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学生从适应到熟练到掌握难度更大一些。建议政治学科内的综合在第一阶段复习一开始就逐渐渗透,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强化,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复习全面提升;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在第一学期末开始,第二阶段复习全面展开,第三阶段复习实现提升。第二,适量训练。不管是政治学科内的综合,还是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都需要适量的训练,学生才能够逐渐地适应、熟练和掌握。其中,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的训练量应该稍大一些,比如每周一到两套试题,四五月份还可以再增加一点。第三,适时指导。不管是政治学科内的综合,还是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都需要老师的适时指导,从而更快、更好的适应、熟练和掌握。第四,适度协调。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综合,需要注意三门课、三个老师之间的协调,避免重复,提高复习效率。

三、统筹解题指导,消除答题困惑

高三学生做的题目较多,答题疑惑也较多,需要做以必要的解题指导。如何安排和规划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依托这样的基本思路:平时注重渗透,考后重点分析,第一阶段复习的最后两三周系统指导和训练,此后注重运用和提升。“平时注重渗透”是指在平时的上课、练习、作业讲评等中渗透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知识。“考后重点分析”是指以期中、期末、月考、统考等为重大契机,对有关题目做重点分析,以这些题目为载体,详细讲述有关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第一阶段复习的最后两三周系统指导和训练”是指在第一阶段复习的最后两三周时间里,分类详细介绍有关题型的解体方法和技巧,比如选择题可以分推理计算类、漫画类、组合选择类、反向考察类、新名词类、成语寓言古文诗句名言类等,问答题可以分图表类、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评析类、论证类、探究类等。关于解题方法和技巧系统讲解和训练,传统的做法是放在高三第二阶段复习后,本人觉得时间太晚,既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很早就有的这方面需要,也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以效果往往较差。本人提出将解题方法和技巧系统讲解和训练放在第一阶段复习的最后两三周,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实践也证明效果非常好。“此后注重运用和提升”是指在第二三两个阶段的复习过程中,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解题,实现掌握和提升。

四、科学模拟演练,实现质量提升

模拟演练包括平时的一般练习和各种大中小考试。科学的模拟演练对高三学生和整个高三教学来说相当重要,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发现问题,取得进步,也有助于整个高三复习效率的提高和复习质量的.提升。要做到科学演练,必须达到四个要求:一是优质,即平时的练习题和各种考试题必须质量好,否则可能会误导学生,浪费学生时间,效果当然也很差。二是适量,即平时的练习和平时的各种考试量都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适量。三是及时讲评,即平时的练习学生做了之后或考试进行了之后,都要及时地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尤其是平时的一般练习,很多老师最容易忽视讲评这个环节,要么没有,要么不够及时,效果大打折扣。四是自主命题,即平时的一般练习题和各种考试题都必须主要由老师“自主”,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自主权。对于平时的一般练习题,老师能自己编写最好,不能的话最起码也要经过认真选择,绝对不允许老师连看都没看就随意的给学生做;对于各种考试,尤其是学校组织的大型考试,试题必须是老师自主命题,可以有一定的借鉴,但绝对不允许随意的全部拿别人的试题给学生做。在五月份,也建议我们各位政治老师展现自己本领,根据自己的判断,结合学生实际和各种新情况,命制几份高质量的高考模拟题,这既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五、适时沟通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与学生沟通交流,对于增进感情,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班主任老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普通任课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要少一些。广大政治老师可能大多都是普通任课老师而不是班主任,所以建议各位政治老师在高三的“复习规划”中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高三阶段,与学生沟通交流必须利用好三个合适的时机或时间:一是平时学生提问时。学生来问问题或主动与老师谈心交流,是带着困惑与疑问来的,也是对老师报着信任和希望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强,希望也很大。

老师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这个有利时机,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学生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学生问题,使学生满意而归。二是考试结束后。这往往是老师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有效解决学生问题的最佳时机。因为考试和考试结束后学生的各种问题往往集中爆发和显现,学生也是最为重视和希望得到解决,有的心理素质较差的同学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老师一定要抓住时机与学生积极主动交流,及时有效归纳、解决问题。三是第三阶段复习时。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波动较大,容易出现问题;平时的学习、练习甚至考试中出现个别问题,但不愿意问老师了,因为可能很多都是老师多次讲过的,怕丢面子。所以这个阶段老师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发现新的问题并及时有效解决。

篇7:政治复习规划

首先,就考试重点来说,马哲最重要,政经其次重要,科社最不重要。所以我们复习的时候,首先要掌握的是马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注重理解记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大部分的重点难点,其次要注重政经中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两大理论的复习掌握,同时也要熟悉了解科社中的重点考点。

其次,就考试题型来说,分析题虽然分数比重大,但是真正能拉开分数差距的是在多选题上,而多选题侧重于综合多个知识点进行考察,所以前期和中期要以复习选择题为主,扎实基础,掌握客观题答题技巧,后期则应该把重点转移到分析题上,重点掌握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再次,就复习规划来说,前期1-5月份,肯定是学习马哲部分,用基础性趣味性的题目,去理解抽象难理解的哲学内容,此时重点在于扎实基础,争取细致理解每一个难点。到中期6-8月暑假时期,就应该全方位学习,不仅深入学习记忆马哲部分的知识点,同时还必须强化学习政经和科社部分的考点,根据考试高频考点进行重点反复学习,此时重点在于深入理解记忆。到后期9-12月份冲刺时期,应该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复习,此时重点在于不断查漏补缺。

最后,从做题练习来说,复习马原一定离不开做题,因为马原的考点比较抽象难理解,只有通过不断的做题去熟悉答题技巧,才能保证在考场上能够熟练运用知识点和答题技巧进行答题。在前期复习马哲时,可以结合基础型题目,理解熟悉每一个具体考点,在中期强化阶段,则要结合真题强化记忆,保证知识记忆的融会贯通,在最后冲刺阶段,则应该结合模拟题复习,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深化,同时查漏补缺。

篇8: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一) 压缩再现新课

有的教师不了解政治第一轮复习课的基本要求, 处理教材几乎是按照新课教学的模式进行, 不同的是一节课教学的内容相当于新课的二节或三节课的压缩, 是简单的新课相加。看起来面面俱到, 但没有主干没有重点, 实际上只会是浅尝辄止, 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

(二) 课堂满堂灌输

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 自己既要梳理知识, 又要联系时政热点, 还要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 学生很被动地接受, 没有安排学生消化的时间, 更没有安排相关知识解题能力的训练, 把知识消化都留在课外, 学生苦不堪言, 复习负担很重。

(三) 教学效率低下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熟悉, 不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欠缺什么、有哪些薄弱环节, 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设计进行教学, 不管学生有没有收获或收获有多大, 没有注意学生在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情况, 无法确定讲课的重点。在教学前没有研读高考考点, 没有研究考高试卷, 在教学中既不进行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 又不与时政热点结合, 更没有应试针对性, 复习课内容干瘪、不生动, 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率低下。

(四) 缺乏能力培养

做好文综试卷既需质量也需速度, 有的教师把解题能力部分全安排在第三轮, 所以在一轮复习中就知识讲知识, 讲课中缺乏能力培养意识。教师没有给学生安排适度训练, 没有对学生进行各类解题方法指导, 更没有规范学生答题, 这样即便学生对知识很熟, 但面对题目仍然不会做或不能很好很快地完成。

二、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科学的策略

(一) 教材知识:举纲列目

纲就是知识体系, 目就是知识点。加强知识整合, 构建知识网络,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同时突破重难点, 可有效提高第一轮复习效率。

经济常识部分的复习, 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基本经济理论、市场经济活动和对外经济三条主线来进行复习, 把每一条线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要求学生逐个落实, 并结合热点进行分析提高。

高中哲学部分的复习, 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大版块进行复习, 把每一个版块的所有原理和对应的方法论要求以及与之相结合的热点梳理出来, 在要求学生逐个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还要重点把握。这样学生对整个高中哲学就体系明了, 使每一个范畴里的知识点能对号入座。

政治常识部分的复习。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政党、国家机关、公民、主权国家、民族宗教五个主体来进行复习, 把每一主体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要求学生逐个落实, 并结合典型习题从抓主体的角度落实知识突破重点提高能力。这样整个高中政治五本书就用345的编码串接起来, 学生在宏观上可有效把握知识脉络。

(二) 各种题型:归类总结

教师以题型类别为线索对教材进行经济常识、哲学、政治常识的归类总结。

计算型选择题。在经济常识教材中共有十二个知识点可设计计算题, 把这十二个知识点抽出来, 每个知识点安排一个高考题或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要求学生举一反三经常复习, 这样可确保计算型选择题不丢分。

措施类主观题。把经济学、政治学中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点整理出来, 再结合讲解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从主体找措施, 从教材找措施, 从问题的反面找措施, 从材料找措施, 从党的方针政策时政热点中找措施, 并在专题练习和学科综合练习中重点训练和讲解。还有原因类、意义类, 也是运用同样的方法。这样就在第一轮复习中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 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后面的二轮三轮复习做好准备。

(三) 提高能力:注重讲评

学生的能力, 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 讲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复习讲评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归类讲评

归类的内容很多, 可按考点归类, 按能力要求归类, 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 按高考题型归类, 按错题、错因归类等。如重点向学生介绍组合型选择题的三审九排法, 如把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中的易混易错知识点整理出来, 每个易错易混知识点对应一个典型例题, 分经济常识、哲学、政治常识印发给学生训练, 老师和学生互动讲解, 并要求学生经常温习。

2. 重点讲评

在每一份练习和试卷的讲评中要有重点。整体上要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 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典型题时, 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讲规范。

3. 过程讲评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讲。要想学生为什么会错, 学生怎样才能不错, 引导学生怎样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完成解题过程, 规范语言表述。

4. 变式讲评

注重变式 (改一改、扩一扩、变一变、代一代、反一反、合一合、分一分) 思维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 单选变成组合选怎么做, 选择题变成问答题怎么做等等。讲评不是就题论题, 更重要的是借题发挥, 讲这个题的规范解答, 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 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跟踪讲评

篇9:政治复习规划

【关键词】初中政治 复习方法 有效措施

中考复习是一种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整理的活动过程。有效的复习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对于初中的政治复习,笔者想提出一套复习策略,供同行参考。

一、加强系统指导,抓好基础复习

系统指导包括复习内容的指导、课堂活动的指导、知识点归类自学指导、学生的分层指导、解题方法规范性指导等。讲评中的指导宜放在每节课、每单元或每次综合练习后,根据批改情况,结合具体题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只有多反复,常指导,教给方法,才能使全体学生的解题较好地符合规范要求。光讲不练不行,练而不评更不行,讲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知识点、把握知识线,从而升华到懂得一个知识面的关键。练是测试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巩固、理解、运用的一种有效手段,评是连结讲和练的重要纽带,它不只是针对练中不足或讲中不足或是知识重点、难点的再次强调,同时还是教给学生学法的有效手段。政治中考命题尽管愈来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强调能力立意,但若胸中无数,能力从何谈起。因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这就要求在复习中首先要要注重让学生读熟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要求学生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含义,能复述其主要内容,并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它们在教材中的位置,为考试时翻阅教材作好准备,并且要把一个个的基本概念、原理经过归纳、综合、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结合。

二、把握知识重点,培养析题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教学目标,就是在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基本内容的同时,突出教材内容的重点,使学生的复习能事半功倍。由于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在复习过程中,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主次,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复习课的教学中,应抓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力求能完整地表述原理内容,并注重文字的准确性,消除学生似知而非甚知的感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析题能力,是复习课教学的另一目标。因此,教师除讲授基本内容和要点外,还应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并采取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复习课单调枯燥的弊端。

三、突出学生主体,坚持实践第一

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要让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发展就是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应如此,复习更应如此。要做到这一点,政治复习课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练,放手让学生自己悟,放手让学生自己评。因为“复习”就是再学习,“再学习”还得靠学生自己。而教师在复习中要做好“四者”。设计者,即把每一次提供给学生练的内容选择编制好。组织者,即把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活动严密地控制好。指导者,即学生在练的过程中遇到了难理解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开窍。检测者,即每一次练习过后,都进行小结反馈,强调过关。

四、讲求方法多样,抓好综合训练

复习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温故知新、查漏补缺上,尽管也要考虑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但比起新授课来,则有更大的灵活性。强调综合。①知识块之间的综合。如以初一心理品质——初二法律常识——初三社会发展常识、基本国情国策为树桩,再分析初一心理品质共10课的结构,再按照“课题——节题——框题——目题”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②知识块内部之间的综合。如简答题的复习,学生在记忆、再现概念、原理等基础上理解和应用的能力综合运用,主要有材料型、图表型的概括、列举、说明。材料概括、列举、说明题,要找全关键词、句,通过教材用书中政治术语概括材料中心。对图表概括列举题,力求读懂、读全本意——得出引申义——回归教材——政治术语概括。

五、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接触的媒体多、视野广,他们普遍对时势、新闻很关心,也很感兴趣。思想品德课能否把握时代的脉膊,这是该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反映、体现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的问题是政治命题的一贯原则,这也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体现试题时代性、教育性的要求。近几年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非选择题全部取材于时政热点,这就启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尽量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定期归纳重大时政,抓住重大热点问题,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找出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联系点,形成专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社会,建立“热点知识库”,把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这些热门话题,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篇10:政治复习规划

众所周知,现在的考研政治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考题的难度也就逐渐上升,而不会再要求大家来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而是需要大家利用所学的只是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一点大家一定要重视,因此,政治课的复习也不能想有些人说的考前突击式的复习了。而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有序的过程。在此,建议大家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6月到9月初。考试大纲一般在六月底就可以出版,相应的种目众多的参考书也就及时的出现在市面上,大家应该挑选一本适合自己的、比较权威的参考书作为自己复习的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的选取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是根据新大纲编写的资料。因为政治大纲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每年都有新增的内容和删减的内容,对于那些新增的内容要特别重视,因为这些内容往往成为当年的考点。当然,如果觉得自己基础很差的同学,可以在六月份之前,按照去年的大纲大致复习一遍,尤其是哲学和经济学的内容,比较抽象、考的较难,可以预先把基本的原理理解一下,这些基本的原理一般是不会变动的。

拿到了参考书之后就要相应的进行复习。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理解基本原理,弄清楚大纲的每个知识点所论述的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联系到实践。然后,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如参考书后面的配套习题)检验自己理解的水平。对于自己理解有误的部分要返回书中做深入的理解。

第二阶段,9月中旬月到11月中旬。这个阶段要进行第二轮的复习。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将大纲所有的知识点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加强记忆效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大纲的内容,而对于原理性的条目则可以给出大纲的完整的论述。这个阶段不但涉及理解,而且涉及到记忆的内容,所以也是至关重要的时期。同时,要做一些习题来加深理解,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解题技巧。

第三阶段,11月下旬到考前。这个阶段进行第三轮复习,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适量模拟。首先对前两个阶段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做一定量的模拟题来巩固知识、掌握做题技巧。

经过以上三轮的复习,相信大家可以对大纲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应该可以成竹在胸的走入考场。

研究生考试的“战役”才结束,新一轮备考大戏已经迫不及待地悄然开演。在这里主要说一下英语的复习

第一阶段 寒假——三月:突击词汇,打好基础

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应该仔细背诵考研词汇。词汇学习不是一日之功,同学们应该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和巩固词汇的数量和用法。充足的词汇量不仅是应试阅读理解部分的基础,而且是整个考试成功的关键,因此考生在备考之初必须花大力气积极扩展词汇量。在考研大纲规定的5 500个词汇和词组中,考生至少应该掌握其中的90%以上,而且应该选择其中一部分词汇和词组做重点记忆。不仅如此,考生还应该记忆一些虽然超纲、但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记忆一些与目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新词语,如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常用词语。而且,词汇的记忆应该结合文章的上下文,而不能孤立地进行。只有在上下文中记忆的词语印象才更深刻,理解才更透彻,这同时也锻炼了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测和理解词义的能力。

第二阶段 三月——六月 广泛阅读,综合提高

在这段时间里,大量阅读英文杂志。在备考考研的过程中,正确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很重要,不少考生过多地强调阅读的量,而忽视了阅读的质。如果不精读文章,就难以有积累,而积累可以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有形的积累包括词汇量的扩大,尤其是重点词汇的积累;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更熟练的掌握,尤其是把握复杂句结构的能力。无形的积累包括对英语特有句式的感受(其中包括所谓“语感”)以及对英语为母语的人表达出来的特有思维方式的深刻体会和认识。近几年来,考研文章的题材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选文内容比较新颖,二是涉及的领域较广阔,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法律、社会等问题。为了达到对文章的透彻理解,考生必须积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除了上面提到的传统话题外,考生还要了解新知识,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如: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影响,医学、教育、法律等方面的一些争议,经济上的热点问题、全球化问题等等。相信知识面的扩大无疑将加深考生对文章的理解,拓展把握题的思路。

第三阶段 七月——十一月 研读真题 把握考点

最后几个月考生主要做两本材料:一本要去做04年到08年五年的真题,因为道理很简单,过去这么多年考研真题当中,最有价值最宝贵的就是04到08年真题,这五年题目要求大家考研三个月要好好研究,甚至做两轮都是可以,目的是把握命题真正的规律。去更好的为09年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本书大家一定要有一本模拟题集,如果没有模拟题集,光靠真题,一些新的题型没有办法准备,必须准备模拟题集,同样认真去做,认真体会,认真归纳去总结,我们考前几个月复习重点就是这两本书。

第四阶段 十二月——考前 考前冲刺 力保成功

在这一段,需要根据对报考院校信息的掌握和了解,对复习做出准确的定位与必要的调整,提炼考点,突出重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掌握答题技巧,融会贯通,确保取得理想成绩。

上一篇:大学生军训感悟下一篇:关于我眼中的你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