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依法交易

2024-07-10

以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依法交易(通用6篇)

篇1:以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依法交易

以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依法交易

访问次数: 1

发布日期:2015-01-13 15:49:21

字体:【大 中 小】

肖建军

〔内容摘要〕 2012年6月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率先在全省建成并投入运行。本文就我市近年来公共资源交易取得的成效、法制保障、交易特色、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公共资源交易的改革路径提出了制度设计建议。

〔关 键 词〕 交易成效;交易特色;交易问题;改革路径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

自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12年6月率先在全省建成并投入运行以来,中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信、高效、廉洁”服务监管宗旨,整合体制资源集中统一监管的综合效益不断提升,阳光交易在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投资效益、维护社会正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度设计正不断显现改革生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效益正不断显现。

1交易成效

六盘水市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平台运行一年来,依法、规范、统一、集中进场交易初见成效。截止2013年7月19日,中心共受理815个进场交易项目,完成交易项目591个(工程交易403个,政府采购106个,产权交易19个,国土与矿权交易63个),成交金额1172593.18万元,节约和增值资金26979.21万元。这些交易项目的顺利完成,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健全有形阳光交易市场、增强公众法制意识、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净化市场法制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法制保障

公共资源交易是社会转型调整升级过程中涉及社会各方利益关切的系统工程,每一个交易项目的市场选择都需要系统化的法制规范作为支撑。

2.1制度建设先行,保障交易依法公开诚信

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在统一制度规定和执行方面,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工作实际加快制度建设和认真落实相关规定。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建设。近年来,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公共资源交易地方性规范性文件18部,其中,工程建设类8部,政府采购类4部,国土与矿产资源类2部,其它类4部。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暂行办法》、《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和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现场监督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5个。以制度建设促进公共资源交易依法科学有序进行。二是中心场内交易服务监督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结合交易实际制定了中心内控办法、管理制度79个。中心先后制定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拍卖竞买前预备会议和标后总结会议制度》、《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专家抽取操作流程(试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项目负责人管理暂行办法》、《评标专家抽取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细化了部室工作职责和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对交易流程各环节基本达到了制度全覆盖,做到每个工作步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三是加强公共资源法律法规的学习。汇编了涉及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105部法律法规和文件,中心每人发放一册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以制度建设规范中心工作人员、招投标各方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的操作行为,初步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交易服务监管环境。

2.2统一交易信息管理,不断提升交易信息服务保障水平

中心以信息公开为准则,依法积极提供便民的交易信息服务。一是建成和有效运行中心门户网站。开通了新闻动态、公告通知、专业频道、互动专栏、网上交易大厅、交易公示等17个专栏,对交易信息及时、同步向社会发布,为进场各方当事人提供政策咨询和交易查询,公布中心工作动态、交易流程和交易状态等信息,防止因信息不畅和不公开发生暗箱操作。二是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进程。开发了网上招标投标系统及相关的投标企业库、代理机构库;系统具备CA认证、网上报名、招标文件模板化制作、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等功能,目前,正积极筹备试运行有关电子招标投标的相关工作。三是依法建立招标代理机构候选名录库。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招标代理机构,实行开放式备案入选招标代理机构,对依法成立无不良行为记录的招标代理机构提出申请,均提供办理入库服务。截止目前,政府采购入库的代理机构有18家,工程建设入库的代理机构有61家,拍卖代理机构入有15家。

2.3不断拓展交易项目,努力做到集中进场统一交易

在公共资源交易统一进场交易方面,中心立足“能进则进,进则规范”的要求,不断规范进场交易的各类项目。一是建立了交易项目登记备案工作机制。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国土与矿权出让的各类项目,中心设立了服务窗口,负责业务咨询和报名验证;按照“规范行为、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原则,依照省的有关规定,率先在全省制定了《国有资金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简易程序随机抽取中标人操作规程》,为有关项目开通“绿色通道”,缩短了交易环节时间,赢得了市委、市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的好评;实行项目负责人工作责任制,打破固定工作时间限制,在中心有关业务部室实行与代理公司、项目业主在交易流程上实行QQ群互动,在法定时限内第一时间给予服务咨询,最大限度缩短项目交易时间,确保项目交易规范有序进行。二是明确了交易范围和项目界限。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通知》(市府办发〔2012〕86号)中心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土出让、矿业权出让、产权出让、公共(含公益)事业管理、特许经营七大类73小项交易项目纳入阳光平台进行交易。目前,有关进场交易的项目种类正在拓展中。

2.4严格统一专家抽取,规范评标专家服务管理

依法从严规范评标专家抽取,依法维护评标专家的独立评审和依法对评标现场进行全程监督。一是依照相关法规统一抽取评标专家。中心依照相关规定和工作实际印发了《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专家抽取操作流程(试行)》(六盘水资交发〔2013〕6号)。从招标人(代理人)填写抽取专家申请、工作人员核查申请、抽取现场监督和多方现场签字确认等方面完成评标专家抽取流程。目前,从贵州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和市财政局专家库并行运行方式抽取评标专家共1679人次,其中,抽取工程建设交易项目评标专家1274人次,政府采购交易评标专家405人次。二是严格评标专家管理。目前,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中六盘水地区专家人数为285人,市财政局专家库的人数为122人。工程建设类项目的评标专家通过计算机终端在开标前24小时内从贵州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政府采购类项目的评标专家在开标前2小时内从本市财政局的专家库中通过自建的专家抽取系统随机抽取,专家在行政监督部门、招标人、中心监督部三方共同现场监督下抽取,经过语音通知和短信确认后,专家在指定时间通过专家通道凭有效证件和手机验证码进入中心评标区,实行专家通道与投标人回避隔离。评标期间专家的通讯设备统一交中心代为保管,评标过程在招标人、行政监督部门、有关部门和中心监督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有效切断评标专家与招标人、投标单位和项目有直接利害关系人员往来;专家评审费支付严格按《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专家劳务费支付暂行办法》(市资交发〔2012〕6号)执行。三是积极依照有关要求扩展专家数量。中心正积极向市有关部门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按照省评标专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适时研究采取联合行文的方式及时征集我市信息工程、环境保护、机械设备、医疗等相关专业紧缺的评标专家入库,并通过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的方式,把评标专家所需的条件和专业情况向市、县各类专业人才进行公布,将社会各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吸纳到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中,进一步加快充实我市评标专家的数量。

2.5科学制定监督流程,加强场内集中监督管理

在加强阳光交易平台监督方面,一是制发监督的相关法规。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和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现场监督管理制度的通知》(六盘水府办发〔2013〕14号),对公共资源交易实行联合监管现场会商。二是设立了中心内部监督机构。由中心监督部对各类交易活动全过程进行场内监督,负责中心的法制建设和法制宣传以及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监督检查等相关工作。具体交易项目实行监督部、信息部、业务部门三重现场监督机制,对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全过程进行监督。三是建立了通信设备屏蔽与询标答疑变声系统。对评标室通讯信号实行信息屏蔽严防信息泄露,阻断评标专家和相关人员的交流和对接。四是建立了行政监督部门、招标人、社会公众和中心多方参与的电子监控系统。在工作区安装了50余个摄像头和40余台拾音设备,实现了无死角全覆盖,对交易项目的信息发布、专家抽取、开标、评标、拍卖、竞谈等现场状况进行音频视频全过程同步监控录像并储存备案,同时,监控系统与市纪委执法室联网,实现了纪检监察部门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远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警告纠正,遇到投诉随时调阅,准确认定责任,实现交易全过程留痕,可溯可查。五是加强交易场所语言提示监督。在交易大厅电子显示屏上不间断播出警示标语、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六是畅通监督渠道。通过媒体、网络向社会公示举报、投诉渠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起了以行业监管部门为主体,中心协同监管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以过程监督为主线,以科技监控为辅助的监督体系,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内外共管、全方位、多层次、合理有效的多元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督体系和机制。

2.6切实制定发展规划,科学开展学习培训

一是中心科学制定公共资源交易规划。二是邀请专家积极开展了《政府采购法》、《招投标实施条例释义》等方面的专题培训。

3交易特色

通过一年来的公共资源交易实践,中心按照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依法作为、敢于担当、先行先试,在交易实践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3.1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型汽车特殊号牌拍卖,将拍卖所得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惠及民生

一是中心与市公安、财政等有关部门紧密协作,印发了《六盘水市小型汽车特殊号牌公开竞买实施办法(试行)》等相关工作制度。自去年8月开拍以来共举行拍卖会11期,挂牌会15期,共投放特殊号牌1967块,总成交率47.43%,累计成交金额1125.85万元,并全额上缴市级财政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二是选取小型汽车特殊号段的号码严格在中国凉都交易网上公示,每期拍卖会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公开举行,并按拍卖法的相关规定邀请工商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到现场进行监督。三是在小型汽车代理机构的选取上,做到报名公开进行,按规定随机选取,选取结果在中国凉都六盘水公共资源交易网及有关媒体上进行公示。四是改进拍卖方式采取无底价拍卖与有底价相结合,既满足了更多车主对特殊号牌的需求,同时扩大了特殊号牌拍卖的参与面,增强了市场有序竞争的参与度,提高了拍卖成交率,方便了百姓,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3.2实行标前预备会与标后总结会,认真防控交易风险

一是中心印发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拍卖竞买前预备会议和标后总结会议制度》。对市委市政府关注、社会关心的重大项目,各行业各类型首次进场交易的项目,中心项目负责人认为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疑问的项目实行标前预备分析会。二是对有关重大项目、各行业各类型首次进场交易完成的项目,交易过程中出现争议、存在不足的项目,交易过程中或交易完成后出现质疑、投诉的项目实行标后会议分析总结。目前,召开各类交易项目标前标后会议70余次。做到标前有预判、标中有监督、标后有总结,有效防止减少了交易环节中出现的质疑、投诉,切实提高了中心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服务保障能力,赢得了行政监管部门、项目业主及有关交易方的信任。

3.3实行勤政廉政双向服务承诺,规范监督与代理行为

依法强化对进场中介机构的服务、监督和管理。今年4月召开了对65家招标代理机构120余人及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培训座谈会。中心与各进场代理的中介机构签订了勤政廉政双向服务承诺书。通过双向服务承诺促进了交易项目的顺利完成,促进了交易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勤政廉政服务能力的提升,提高了中介机构代理的工作服务质量。

3.4开设“凉都公共资源交易学习论坛”,共筑服务交易精神文化家园

中心在认真分析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成长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服务平台新进人员多、进场交易项目新类型多、涉及交易法律法规多、信息管理设备多、服务群体人员多的“五多”特点,自加压力强化政治业务知识学习。自去年10月份中心开设“凉都公共资源交易学习论坛”以来,从工勤人员到中心主任不分职务高低、不分工龄长短、不分资历深浅,立足交易服务与监督的本职岗位,以打造“公开、公平、公正”优质服务平台为己任,开展了25场论坛专题讲座共800余人次参加学习交流。通过领导带头,职工全员参与,干部职工自己讲、相互评、共同帮,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学习力、监督力、协作力和防范力,增强了交易文化建设的思想自信、法律自信和文化自信。

4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单位和部门对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认识尚未到位,仍然存在不愿进场集中公开交易的思想误区,影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二是有关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制度尚不健全,从更高的层面上需对进场交易有关各方的行为规范、相关交易费用、交易服务平台场内监管定位等需有关政策给予支撑。三是个别串标、围标、陪标等违规现象还时有发生。四是评标专家总量少、结构不尽合理和“两库”并行还未得以有效解决,补抽评标专家和重复抽取评标专家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标评标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5改革路径

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上述成长性问题,需要用改革的办法进行革旧布新,以不断提升阳光交易平台的服务监管水平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5.1依法继续推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范围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有明确交易范围和界限的公共资源项目要强制进场公开集中进行交易。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通知》(市府办发〔2012〕86号)的要求,在市、县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管部门为主体,在巩固和优化现有进场交易项目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依照相关规定不断拓展公共资源交易的项目和种类,逐步实现各项公共资源统一进场交易,不断提高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的市场化配置水平,让更多的改红利惠及民生促进发展。

5.2持续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建设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公共资源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升防腐反腐的制度执行能力,不断强化行业监管部门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意识。认真分析各类交易活动特征,科学制定相关场内交易监管服务制度,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提升实施交易制度细化、量化和标准化的建设水平,加大对制度执行的检查和评估,切实提高交易制度建设的投入产出比。以制度建设促进交易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不断健全公共资源交易长效服务和管理机制,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

5.3不断提升阳光平台信息化服务保障水平

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系统工程软实力建设。交易中心在现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吸纳和借鉴外地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先进经验,在信息化流程再造上积极进行探索,不断改进门户网站的科学化建设水平和丰富网站信息内容,提高交易信息科学分类管理水平和有序加快电子化招投标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拍卖法、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升全社会对公共资源交易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和扩大对中心入库企业的CA认证工作,积极推进电子化招标工作,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5.4积极推进阳光平台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交易服务工作理念,继续开展和提升中心全员学习培训实践活动。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礼仪文化建设。借助外力和外脑,努力将“凉都公共资源交易学习论坛”办出精品,培育以学促干、以干促学,干学相长积极向上的交易文化氛围。化学习力为创造力、服务力和监督力,不断提高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依法交易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公共资源交易,用先进的思想文化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运行,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打造成勤政廉政的窗口、反腐倡廉的阵地,切实维护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和正义。

篇2:以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依法交易

整 合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整合之年,长期以来,分散的市场交易,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交易成本,有的地方和部门排斥外来企业竞争,违规设置准入壁垒,形成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极大地影响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正是厘清线头、打破壁垒的有力抓手。

2017年全国范围内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平台体系初步构建,公共资源交易从分散到集中、规则从分立到统一、信息从分割到共享、系统从分设到联通的新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4大板块已全部纳入统一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已全面完成国务院确定的阶段性工作目标。

完成平台层级和场所资源整合。撤并县级平台,推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从4103个整合为1403个,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数量减少65%以上。

完成专家资源整合。8个省(区、市)建立本行政区域统一的综合评标专家库,并在此基础上建设运行跨部门、跨行业的国家综合评标专家库。推动15个省份开展远程异地评标评审,优质专家资源辐射范围大幅扩展。

完成信息资源整合。开通运行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纵向贯通32个省级平台和386个市级平台,横向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截至10月初,共汇集交易宗数22.35万笔,涉及交易金额13.8万亿元,发布信息220万余条,实现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一网汇聚、统一公开、信息共享。电子化

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年)》,规划了招标采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分提出了建立完善制度标准和平台体系架构,各类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面实现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招标采购的行动目标。按照行动方案,2019年要实现全国电子招标采购系统互联互通,全面发挥监管作用。

2017各省市均制定出台分类统一的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细则、流程、招标(采购)文件范本、电子评标评审办法等配套制度。加快推进不同电子认证数字证书的兼容互认,加强对第三方电子认证数字证书办理的监督管理。

加快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与各行业电子监管系统、国有产权交易系统、信用云南信息系统、药品及耗材集中采购平台、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系统等系统的对接,实现有关信息数据集中交换和互联共享。

创新监管方式,推行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监管,依托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行政监督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横向互联和省、州市、县三级纵向贯通。

探索建立行业监管、综合监管、纪检监察协同联动的投诉举报受理处理机制,逐步推进投诉举报网上受理,及时公布违法违规案件处罚结果,同步推送到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进行公开。

还有省市建立了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建立信用信息收集、整合和应用机制。电商

从2013年,中央政府采购建设电商采购平台以来,政府采购电商化的浪潮已经席卷全国,国家不断发布政策鼓励并要求政企单位采购向电商化转变,迄今为止,中央、中直、以及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商采购平台,省会和主要城市采购也实现了电商化,2017年,国家电网、中石油、中海油、都进行了电商平台的入围招标,军工领域的电商采购也开始进行了。全国各省市搭建了100多家政府采购网上商城。此外,50余家央企电商采购平台陆续上线。面如如此蓬勃的发展趋势,除了京东、苏宁这样传统电商以外,以往的办公产品协议供货商和制造商也转型开启了电商之路。

预计到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达到36.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2.5%;企业网购市场将有望达到27.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3%。

PPP 2017年PPP采购模式开始在全国铺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管理PPT采购。1月,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PPP中心)发布公告,为财政部PPP专家库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符合条件的PPP专家;2月,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公开管理暂行办法》,就PPP项目的信息公开内容、公开方式、监督管理等予以明确,推动PPP市场公平竞争、规范发展;3月,出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咨询机构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PPP咨询机构库将实行动态管理,并建立黑名单制度,被列入黑名单的咨询机构五年内不得再入库;11月,印发《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集中清理入库项目。PPP市场逐步朝着理性、有序发展,在顶层设计、组织保障中加速推进。判例

2017年11月20日,财政部发布了首批10个政府采购指导性案例,主要目的是弥补现行政府采购法律规范的不足及解决政府采购领域个别存在的“同错不同罚”的问题。此次发布的10个指导性案例,都是实践中反映的热点问题。从案例类别看,包括7个投诉案、3个举报案,涵盖了货物、服务和工程等各种类型。从争议事项看,包括了采购人将国务院明令取消的行业资质作为供应商资格条件,代理机构采购程序违法,评分标准分值设置未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应,以及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恶意串通,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明材料进行投诉等典型问题。从处理结果看,包括投诉事项成立,驳回投诉,无效投诉事项,责令当事人整改,对供应商、代理机构给予行政处罚等。指导性案例的发布,有利于规范统一执法判定标准,纠正法律法规落实的执行偏差,维护政府采购市场秩序。87号令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以下简称87号令)于2017年7月18日印发,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004年8月11日发布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18号,以下简称18号令)同时废止。

财政令87号文是针对货物、服务招投标实施的操作性规定。它对之前的18号财政部令做出了提升性替代、进一步完善和符合现实行政职能的深化。对使用财政资金开展货物、服务开展招投标工作,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领会中央对政府的放管服要求,解决之前实践中的问题,有着新刻的社会影响,是部门搞好工作的典范。是强化《政府采购法》对货物、服务产品购买的权威性和特殊性的彰显。

87号令一是在强化了采购人的采购自主权的同时也强化了采购人的责任,比较好地实现了采购人的责权对等。二是特别强化了合同履约验收。众所周知,合同履行是政府采购的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实践中,又恰恰被忽略。本次特别强调并对此作出明确规定无疑对于完善制度,保障采购目标的实现是巨大促进。

取消注册

自2017年12月28日起,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再开展“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相关工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有关单位不再受理“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申请。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删去《招标投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三项和第十四条第一款;将《招标投标法》第五十条第一款中的“情节严重的,暂停直至取消招标代理资格”修改为“情节严重的,禁止其一年至二年内代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招标文件模板

2017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编制印发了《标准设备采购招标文件》《标准材料采购招标文件》《标准勘察招标文件》《标准设计招标文件》《标准监理招标文件》等5份货物、服务类标准招标文件(以下统一简称为《标准文件》),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低价中标

2017年,低价中标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西安地铁电缆、毒跑道、合肥公共汽车车站倒塌等事故引发了对低价中标的争议。

财政部印发财政部令87号《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该《办法》提出:评标委员会认为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通过符合性审查投标人的报价,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者不能诚信履约的,应当要求其在评标现场合理的时间内提供书面说明,必要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投标人不能证明其报价合理性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将其作为无效投标处理。信用

2017年,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中强化了信用体系建设,做到一地违规全国受限。

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制度,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并明确由认定部门(单位)通过其门户网站、地方政府信用网站、“信用中国”网站向社会公众发布红黑名单。

篇3:以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依法交易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 今天在这里召开201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 研究部署全年教育工作。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对今天的会议高度重视, 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出席会议。下面, 我就2014年教育工作进行总结, 对2015年教育工作进行部署。

一、2014年工作总结和回顾

2014年, 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认真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 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 深化综合改革, 开展专项治理, 出台重要政策, 推进重点工作, 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12项关键绩效目标以及政府为民十件实事涉及教育事项,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新需求, 市教育局共获得国家、省、市各类奖项和荣誉20余项。一年来, 全市教育工作概括起来讲, 我们认为有十个方面的亮点。

(一)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其一, 为期三年的以教育质量综合

评价改革国家试点为核心的招生评价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研制并出台了《武汉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实施方案》, 对为期三年的实验进行周密安排。召开了全市启动部署大会, 成立了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按计划已研制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共39门学科学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年前, 我市参加教育部召开的30个试点城市汇报会, 武汉和上海、石家庄、安庆等四城市受到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的表扬和肯定。组织开展了全市第三次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工作, 并发布了监测结果。有些指标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促进了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出台了中考招生方案, 对中考科目、时间进行了调整改革, 减少统一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 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加大了分配生招生力度, 使在每个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 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 缓解了择校热。不断完善远程网上录取, 操作更加科学规范, 进一步促进了阳光招生。

其二,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学校内部教师岗位聘用管理, 深入推进“按需设岗、逐级聘任、双向选择、绩效考核”新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学校已在改革中见到成效, 尝到甜头。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在常态中探索优秀高校毕业生的提前择优招聘。在每年的教师招聘计划中拿出一定比例, 尝试提前到高校择优招聘。目前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经行动;其他区也将在今年开始试水。针对农村偏远小学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严重缺员问题, 面向社会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偏远小学志愿服务, 着力解决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

其三,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以优化基础教育结构为目的, 支持民办教育改革发展。在规范管理的同时, 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550万元, 支持民办学校提升质量, 办出特色。强化公参民办学校的规范发展与管理。督促指导各区完善公参民办学校“四独立”工作, 满足相应人群的教育需求。强化对民办培训机构现状的调查与管理。提请政府研究决定从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强化对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同时, 开发新版“武汉市民办学校网上查询系统”, 不断提高民办教育信息公开水平。

其四, 完善督政督学机制。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将政府教育督导延伸到每所中小学, 并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全市15个区均建立了责任督学制度, 共建立114个责任区, 聘请区级责任督学275人, 开展挂牌督导3228人次。挂牌学校967所, 占比达100%, 实现全覆盖。在调研的基础上, 在江岸区召开现场会, 推介他们的经验, 促进全市督学责任区制度的落实更加科学、规范、有效。成立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研制并颁布了《武汉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督导评估方案 (试行) 》, 力求通过督政督学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其五, 搭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着眼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 启动实施中高职“3+2”、“五年一贯制”分段培养改革试点工作, 产生了积极效果。9所在汉高职院校联合15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 共同招收2880名应届初中毕业生, 前3年在中职学校学习, 后2年在高职院校培养, 吸引了一批优质生源就读职业教育。2014年全市中职学校招生普遍向好, 此项改革试点举措深受中职学校欢迎。

(二) 启动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在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的基础上, 市政府已颁布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并启动实施。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发展格局。强化已有政策机制的实施完善。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重点建设薄弱地区学前教育, 突出学前教师编制的落实、队伍建设和内涵发展, 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品质,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好入园, 入好园”的需求。

(三) 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基本均衡

在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中, 武汉市以第三位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区域基本均衡的督导评估复查。积极推进50所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推进小班化教学试点, 积极探索推进学区制、托管制、集团化办学等, 全面提升内涵、质量、特色。全市义务教育开始向新的目标优质均衡迈进。

(四) 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协调发展

继续保持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合理比例, 普高招生人数与中职学校招生人数大体相当。积极推进普通高中以课程多样化为重点的优质多样化发展。不断改善实验条件, 推进实验室建设现代化。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 2014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 在确保全口径上线率保持在93%以上的同时, 一本重点上线人数突破万人大关, 约占全省一本上线人数的1/4 (武汉参考人数只占全省参考人数约1/7) 。新疆内地高中班由混校逐步走向混班, 武汉西藏中学受到国家民委表彰。

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2”、“五年一贯制”衔接教育改革, 激发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 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中职学校招生就业进出两旺, 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五) 市属高校合理定位, 科学发展

目前我市共有4所市属高校, 其中综合性大学1所, 应用型本科院校1所, 高职院校2所。各校根据各自定位, 注重内涵, 科学发展。特别是武汉商学院在改革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越, 由全省最晚一批升入本科的院校华丽转身, 以应用型本科为发展方向, 在转型中处于全省应用型本科首位, 并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应用型本科院校代表, 加入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联盟。召开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城市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研讨会。加强了相互交流与合作。

(六) 绩效目标、为民实事涉教事项、重大教育建设项目全面完成

推进新一批40所公办幼儿园的新改扩建工作。完成100所公办小学的标准化学校建设。强力推进新建小区学校配套建设, 强力推进普通高中实验设施现代化建设。完成最后一批116所农村学校食堂的标准化改造和56所农村学校旱厕改造工作。新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10个。会同市国资委, 为全市31万名新入学的全日制大学生每人赠送一张100元的“武汉通”公交卡, 等等。

(七) 内涵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对外影响不断增强

从“十二五”之初开始启动的“有效德育”工程和“高效课堂”工程持续深入推进, 并产生了良好效果, 2014年参加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成果评比获二等奖。持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以文化人的意识、氛围不断增强, 育人效果不断突显。体育三年行动计划颁布实施。武汉市学校体育在全国的地位不断增强。在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学生近视防控实验区的基础上, 武汉市又被确定为国家校园足球试点城市。国际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准备工作全面推进。市、区共投资1个多亿用于比赛场馆的改造建设。今年6月, 将有50多个国家的中学生选手聚集武汉, 这也是此项赛事第一次来到亚洲, 来到中国。2014年, 有近20个城市教育部门来武汉市考察教育工作, 武汉教育对外影响不断扩大。

(八) 中小学教育布局规划覆盖全市域

2014年, 我们提请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 (2013~2020) 》, 将全市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面积由原来的中心城区扩展到所有远城区, 为全市中小学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了足够的土地空间, 构建起覆盖城乡、均衡分布的学校布局体系。在此基础上, 在三个国家级开发区探索农村教育城市化试点, 并形成了初步规划。同时完成了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规划的编制。

(九) 教育信息化、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有序推进

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 (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 并全面转入规模化应用。在全面推进实施的基础上, 召开了现场推进会。教育部科技司和中央电教馆领导亲临大会指导。会后教育部科技司王延觉司长又亲自进行实地考察指导。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日趋深入, 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优质资源广泛共享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有15个城市教育部门考察了武汉市教育信息化工作, 有的是专程, 有的是与考察其他方面的教育一并进行。

教育国际化不断提升。国际学校由原来的长江国际学校1所, 增加至现在的3所, 即新增了武汉枫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和武汉法国国际学校。国际交流更加深入, 国家合作更加广泛, 全市现有校际合作项目30余个, 涉及各类教育。2014年, 共接待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批次、180多名教育同行访汉, 就相关教育合作项目与活动安排达成初步意向。

在率先研制出台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正与高校联手立项研究武汉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现代学校制度以及教育现代化推进策略。其中, 现代学校制度是教育部委托武汉市研究的重要课题。初步形成了以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城乡教育一体化 (即农村教育城市化) 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格局。

(十) 抓住“电视问政”契机, 强化教育治理

强化规范四个方面突出问题的整改承诺, 抓清理, 抓自纠;抓督查, 抓整改;抓问责, 抓处理;抓建制, 抓长效。全年市、区教育部门共受理投诉922件, 市本级受理304件, 查处率、回复率100%, 满意率98.4%, 共对132名违规收费责任人进行追责, 清退违规收费1250万元 (含自我清退和责令清退) 。出台“1+10”系列制度文件, “电视问政”承诺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与时同时, 我们积极配合市创建办、全力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 发挥教育的优势, 通过小手拉大手, 强化对广大市民的教育影响。实现了“保底线, 作贡献”的工作目标, 为全市文明城市成功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强化“三个清单” (即“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 的清理编制, 强化教育经费的管理与保障, 强化依法行政, 依法治理, 提请市政府颁布了《武汉市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强化安全信访维稳和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 确保全战线平安稳定。

以上是在回顾2014年全市教育工作时, 我们认为值得总结的十个亮点。还有许多工作因时间关系, 不能一一列举。

当然,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 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素质教育有待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还任重道远;办学行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教育经费和师资保障还需进一步强化;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缺员和中小学配建等突出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克服。

二、当前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新的一年是武汉市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做好2015年教育工作, 必须准确把握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新的一年是教育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年。面对我国经济进入换档调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 教育必须有新思维、新方法。要以提升质量、促进公平为核心,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主动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

新的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体现在教育战线, 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巩固“电视问政”取得的成果, 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引领和保障教育事业发展。

新的一年是“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谋划之年。我们要咬定目标, 狠抓落实, 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指标和重点建设任务, 把教育发展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要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要求, 科学研制“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新的一年是深化教肓领域综合改革关键的一年。去年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意见和政策措施, 武汉市全面启动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改革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和要求, 克难攻坚, 精准发力, 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着力破解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瓶颈问题, 进一步激发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新的一年, 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种种困难与压力, 抢抓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克难攻坚, 扎实工作, 确保完成年度教育工作任务, 努力推动全市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三、2015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和安排

2015年全市教育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总体工作部署,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具体来讲:要围绕战略目标, 坚持核心理念;聚焦战略主题,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质量;坚持依法治教, 促进教育公平, 圆满完成“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目标任务, 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和现代化, 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作出新贡献。2015年主要工作在要点中已有详细安排, 我就不一一讲了, 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 坚持依法治教, 强化教育治理。

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意识。研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武汉教育与法同行”主题系列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 深化“法律进学校”工作;会同市司法局组建市、区教育法律顾问团, 依托高校筹建教育法治培训基地;继续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 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强化依法行政, 严格落实“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强化行风建设, 深化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 力度不减, 班子不散, 巩固“电视问政”成果;继续开展“群众满意中小学”创建工作, 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依法抓好安全信访维稳工作, 确保教育系统平安和谐稳定。

(二) 突出改革重点, 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推进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为重点的招生评价制度改革, 力求有成效、有特色、有推广价值。二是深化以“按需设岗, 逐级聘任, 双向选择, 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教师岗位聘用改革, 力求高中大面积进入, 初中、小学有序推进。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努力化解矛盾,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深化以优化教育结构、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为目的的办学体制改革。支持民办教育改革发展, 设立民办教育发展支持资金。提请市政府建立民办培训机构规范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研制《武汉市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四是深化以管、办、评分离为核心的教育督导机制改革。推进督学责任区制度, 深化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完善教育督导公示公告、公众满意度调查制度。五是深化以培养方式多元化为平台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深化“3+2"、“五年一贯制”中高职分段培养改革, 深化校企合作,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能力。组织开好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三) 强化教育前瞻性, 深化教育发展研究。

一是围绕战略目标, 按照立足实际、引领未来的要求, 研究制定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明确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库。二是深入开展教育现代化研究。以武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为依据, 整合行政部门和教育专家两方面的资源, 研制教育现代化推进策略和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三是研究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政策。开展农村教育城市化试点, 从发展规划、教育经费、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等方面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 建立武汉市年度教师评选制度。要以习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为基本标准, 开展“武汉市年度教师”评选, 有关方案今天已随大会资料下发, 请大家认真学习、贯彻。 (2) 建立20个名师工作室, 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 (3) 加大教师队伍补充、交流、培养和选拔力度。 (4) 深化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 完善骨干教师培养和选拔机制, 重点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及梯队建设, 不断提升教师培训质量。

(五) 强化内涵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 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深入开展有效德育建设, 深化实施有效德育五大体系、研究完善相应资源。 (3) 持续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工程,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运用信息化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整合、广泛运用, (4) 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在继续完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建设的同时, 要有序推进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 (5)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全面实施《武汉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 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抓好校园足球国家级试点工作, 遴选300所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试点开展游泳进课堂工作。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开展学生视力保护, 预防学生传染病的发生, 促进学校体卫艺工作。与此同时, 要支持组织开好国际中学生田径锦标赛, 组织工作要达到空前的水平。

(六) 补短板与发展并重, 强化重点项目建设。

新改扩建幼儿园48所, 进一步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矛盾。推进90所公办小学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缩小校际之间办学差距。推进23所中小学配套建设, 努力解决城市开发建设后居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推进“全面改薄”工程, 改善103所薄弱中小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深入推进教育云建设, 提高生机比, 力争用两年时间达到7:1。强力推进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运动场塑胶化改造工程, 为300所中小学配备体育器材。认真办理政府为民十件实事涉及教育事项。新建、完善300所中小学校内安全视频系统, 实现中小学校内安全视频系统安装全覆盖。改善中小学生在校期间饮用水质量, 为全市中小学安装直饮水设备。再建10个留守儿童服务站等等。

(七) 统筹谋划, 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优质发展。

一是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同时, 强化有关教师编制等政策、制度的落实。构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 开展城乡结对、公民办共建、示范园帮扶等活动, 推动城乡幼儿园共同提高。强化幼儿园安全教育和管理。切实有效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二是强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武汉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规程》。该规程已随会议材料下发, 今后就是武汉市义务教育管理的总纲。研究制定武汉市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管理的指导意见, 推行学区制、教育联盟、学校共同体建设, 探索委托管理。继续推进学校办学理念、内部管理机制创新。继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特色校评估, 2015年将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评估前期工作, 发挥督政督学双轮驱动作用。三是深入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推进以课程多样化为重点的优质多样化发展, 抓点促面, 科学规划项目实验校试点。加强新高考改革前瞻性、适应性研究。在研究中提升认识, 在研究中统一思想, 在研究中逐步适应, 为正式进入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编制武汉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提请市政府出台加快武汉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行业类职教集团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继续实施示范学校、品牌专业、重点实训基地三大工程。五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市属高校内涵发展、提升质量, 重点支持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建设接受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验收。开展第四届市属高校学生创业规划大赛。实施产学研资助计划, 鼓励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组织市属高校重点实训基地和第二批“市级重点学科和品牌专业”建设工作。

(八) 规范经费管理, 强化经费保障能力。

积极协调市级有关部门落实教育经费。强化依法理财, 认真执行新《预算法》, 以法治方式求解教育财务管理的“方程式”。健全预算体系, 改进教育专项经费预算分配机制, 统筹财力安排, 优化支出结构, 确保各学段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市级教育资助配套资金等专项资金需求。调整专项资金审批拨付规程, 推进教育财务信息公开, 强化专项经费绩效评价,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教育经费审计, 加大内审力度, 强化教育经费过程监管, 务求经费使用安全。

(九) 推进教育信息化、国际化, 促进全市教育现代化。

推进教育信息化, 完善信息基础环境。建立完善教师应用、创生优质资源的激励机制, 促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 深入推进数字化高效课堂等五种规模化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要使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成为常态, 要使信息技术数字资源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自觉, 要使信息手段应用成为教师的教学习惯。深化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实施教育国际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国际教育园区建设。新增20对中外友好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启动武汉市国际友好城市高中生来汉交流学习工作。加强学生国际理解教育, 创建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和示范区。强化顶层设计, 尽快完成现代学校建设校标准和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统筹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

篇4: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症结

中央党校政法部肖立辉教授在会议总结发言时强调,应当进一步整合实务部门、学术界、企业界的优势资源,处理好制度与人、制度与技术的关系,促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本刊就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改革问题,择要编发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局长丁贵桥:

改革部级协调机制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现行的公共资源监督管理体制存在难以解决的固有弊端。具体表现在,第一,没有打破同体监督体制,难以阻止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问题。第二,没有形成权力制衡、过程监管机制。第三,没有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第四,没有建立独立权威的监管机构,不能统一交易规则、交易市场、监督执法。

因此,改革部级协调机制,构建职能明确、监管有利的权威的专门机构显得迫在眉睫。我建议参照全国物价管理系统的模式,在国家发改委内成立公共资源的交易监督管理司局,领导全国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活动。其主要职责为:研究部署全国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审议有关公共资源交易的工作法律法规,确保公共资源交易规则和管理制度的统一,研究决定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协调管委会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处理重大争议。

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马壮昌:

行使监督权摆脱部门利益羁绊

用市场方式取代行政方式,配置公共资源,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举措。由于配置机制不同,原来集于部门一身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便分离开来了。目前基本共识是,决策权体现在制定规则,确定交易目录和重大事务的协调上,监督权体现在行政监管和过程监管上,执行权体现在落实规则,组织和服务交易活动上。

然而,目前的“一委一局一中心”模式只是行使了监督权的一部分,过程监管、行业监管仍然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手里。组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行使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的监督权,就能够摆脱部门利益的羁绊,使监管到位。因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本身并没有掌握任何一项公共资源,这样就能从制度上避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问题。把各部门对于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的监督权收归到一个新组建的部门,可以解决“多龙治水”的局面。

目前各地改革的实践中,有的地方把行业监管权和过程监管权统统集中起来,交由一个部门去行使。它的意图是想使监督更加到位,更有利更高效。作为一种尝试未尝不可,但要全面铺开,却是不可能的,原因是这种做法突破了国家现行的法律框架,改变了行政主管部门法定主体地位和主体职能。一旦发生法律纠纷,也难以得到解决。

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局长高天森:

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新体制机制

云南省采取“两分离两分开”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新体制和运行新机制,即在部门之间“两分离”、系统内部“两分开”。

“两分离”,第一,管办分离。将具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审批权的部门所办的各类有形市场分离出来,统一整合,组建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了项目审批职能与交易平台职能的分离。第二,管采分离。将分散在财政、卫生、国土资源等部门的政府采购、药品集中采购、矿业权产权、出让拍卖等代理职能分离出来,组建云南省政府采购和出让中心,实现了项目审批职能与交易代理职能的分离。第三,组建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赋予其管理两个中心、监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和指导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相关工作的职能。

“两分开”,第一,纵向分开,即监督管理与交易服务分开。第二,横向分开,即交易平台与交易代理分开。第三,局和两个中心的内部职能处室在系统内部建立起网格化风险防控体系,从组织机构上保证其规范、廉洁运行。

云南省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办主任张洪安:

建立“一委一办一中心”的管理体制

目前昆明市实行行政管理审批权、交易服务、监督分离,建立“一委一办一中心”的管理体制。我认为应该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机制,按照管理、服务、监督分离的原则来进行。

以此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全闭合管理和监督体制,整合优化了监督执法资源,有效解决了现存问题。建议在国家层面整合分散的监管资源,建立独立的综合监管机构,实现监管机制的创新,实践倒逼和呼唤着整合《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尽快制定出台《公共资源交易法》及电子化交易相关法规制度。

青岛市委党校文史部主任赵立波:

理顺部门监管与集中监管关系

从现实考察,将长期在部门封闭运行的公共资源交易职能、权限相对集中,是制约改革推进、导致各地模式不一乃至“各行其是”重要原因。因而,理顺部门监管与集中监管关系、重新划分监督管理权责成为改革难点、各方争议焦点。

理顺部门监管与集中监管关系:一是打破部门分割、部门利益传统格局。二是在推进市场化前提下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可以探索建立统一监管模式。组建专司监管职能的机构,履行相关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与其协调和衔接,做好交易前、交易后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三是可设计由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监察部门、交易管理机构三方共管的体制,交易管理机构履行交易现场监管及综合协调管理职责,行业主管部门履行公共资源交易的审批核准备案、交易过程、履约实施、行政执法、行政处罚等环节的监管,而纪检监察部门行使行政监察、违法违纪案件查处等职责。

篇5:以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依法交易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市纪委的正确领导和第一纪工委的指导督查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纪委五届二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

一、上半年工作基本做法

(一)打造“三个平台”,构建党务公开阵地

一是打造网络公开平台。建立了中心交易网站,将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土地交易和产权转让等交易报名、结果公示过程进行公开。同时,公布了咨询电话、工作动态、办事指南、法律法规等,努力使网站成为社会公众及时、全面、便捷了解交易工作的重要途径。截止6月30日止,网站录入信息160条,访问量达1.2万人次。

二是打造窗口服务平台。按照“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运转、高质量服务”的要求,高标准建立了报名室、评标室、开标大厅,在三、四楼电梯前室设立休息区、增设饮水机、沙发、茶几和报刊杂志栏等配套服务设施,摆放各类交易手册和问卷调查表,设置了电子显示屏、电脑触摸屏等,对中心的通知、公告、工作动态等及时发布,各交易主体对公开、便捷、透明的办事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在电梯入口处设立党务政务公开栏,对局机关的党务政务信息及时进行公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打造电子监控平台。建立评审专家自动抽取语言通知系统,采用密码纸打印,使投标人在评标前无法知晓评审专家名单;评标区设置门禁系统,对评标活动实行封闭管理,禁止擅自出入;建立了电子监控系统,对交易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全程录像,并刻录光盘进行永久保存,力争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

(二)拓宽“三个渠道”,延伸重大事项报告途径

一是拓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报告渠道。对贯彻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后制定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分工责任,按照时间要求提前上报;对开展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及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的相关情况,进行及时上报;对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深化重要岗位和环节的改革等源头治腐各项工作适时上报。

二是拓宽重大事项报告渠道。对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决定、决议的实施意见及方案、年度工作计划、资源资产配置、调整和需要集体研究决定的机关中层干部任免、后备干部的选拔及重大资金项目的安排,提前填写《重大事项报告表》向纪工委报送,并邀请纪工委领导参加,事后及时向纪工委提交《重要会议报告单》,截至目前我局共向市第一纪工委报送9件“三重一大”事项,真正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监督。

三是拓宽班子成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渠道。对班子成员个人有关事项除按市纪委要求报告的内容外,我们还针对本部门实际实行交易项目受理廉洁回访报告制度,从源头上规避干部风险,营造清正廉洁、规范高效的良好交易环境。

(三)强化“三大举措”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实行“一岗双责”,在与市纪委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的同时,局主要领导分别与班子成员及各科部室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强化思想教育,切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活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责任大、风险更大,为了使全局干部职工恪守“清正廉洁、公正、诚信”的职业信条,我们把“廉洁从政”作为职业操守的首要规范,每周五组织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到市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主要领导讲党课等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把腐败风险控制在每个交易项目受理的前延。

三是强化制度执行,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我们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源头治腐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出台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八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职工手册》和《干部职工廉政准则》、《干部职工考评细则》,通过强化制度执行、制定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考评机制,树立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规范、廉洁、创新、高效的良好服务形象。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加大责任制落实力度

一是加大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落实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落实;二是积极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一是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力度,对我局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尤其是如何规避招标、以及如何防治围标串标等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有关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我局公众影响力;二是加大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开展力度,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廉政演讲、廉政书法比赛,向业主单位、服务对象、代理机构及全局干部职工发放廉洁倡议书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廉政教育的内涵。

(三)加大作风建设力度

一是加大廉政承诺力度,将廉政承诺由班子成员延伸至全局工作人员,用廉政承诺规范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操行,让腐败远离公共资源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二是加大治庸问责力度,对照年初与各科部室签订的责任状及日常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问责,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以问责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篇6:公共资源交易现状分析

关键词: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采购

1 组织领导和交易机构

1.1 建立和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

市、镇两级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领导、管理和协调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文件的审核把关、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1.2 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力量

分中心设主任一名, 由中层干部担任, 工作人员若干名。交易项目较多的部门 (单位) 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目前已建立的分中心有:各镇 (街道) 分中心、慈东滨海区分中心、卫生分中心、文广分中心、教育分中心。

1.3 严格实行“监管与操作”相分离

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与中心实行监管和操作相分离, 并相互制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不得兼任中心主任, 办公室也不应从事交易项目的具体操作。招标人或中心不应越权履行交易监管职责, 招标人或中心编制的招标、采购、交易文件, 应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发出。

2 进场交易范围和额度

2.1 分中心平台交易范围

限额以内的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限额以上的政府采购中属于分散采购的项目;限额以上的村级集体资产交易项目。

2.2 分中心平台交易额度

根据分中心项目实际情况, 交易权限分为两类。规模较大的平台,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10-500万元, 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10-300万元, 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10-100万元。其他平台工程建设项目施工10-200万元, 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采购10-100万元, 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采购10-50万元。以及政府采购中8万元以上的分散采购项目和5万元以上的村级集体资产交易项目。

3 交易规则和规范化操作

(1) 招标、采购方式的确定。招标方式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确定, 原则上都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村级集体资产交易通过拍卖、竞价、挂牌、招标等方式进行。因项目特殊确需由公开招标转为非公开招标方式的, 严格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2) 前置条件审核。招标、采购、交易工作实施前, 按规定履行相应审批、审核手续, 如土地审批、规划许可、权属证明等, 在提供真实有效的证件后方可实施招标、采购和交易。

(3) 招标文件的编制和信息发布。镇级分中心平台工程建设施工项目招标文件编制, 采用《慈溪市镇级平台小型施工项目示范简明文本 (2013年) 》或《慈溪市预选小额项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2013年) 》;编制政府采购 (分散采购) 公开招标项目的采购文件, 采用《慈溪市政府采购公开招标范本 (试行) 》;编制村级集体资产交易项目的交易文件, 采用市交易中心编制的简明示范文本。所有招标、采购、交易公告和中标公示均按要求在“慈溪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专栏中规范发布, 其中分散采购项目的公告和中标公示按规定在“宁波政府采购网”上规范发布。

(4) 投标报名和保证金收取。投标单位进入“慈溪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工程建设电子化招投标登录系统 (镇级平台) 中进行投标申请, 投标申请前须进行投标人注册并办理慈溪市公共资源有形市场交易证。公告发布即可进行投标申请, 已投标申请的单位才能投标。我镇分中心设立了投标保证金专户, 投标单位通过基本账户以银行转账方式将投标保证金汇入投标保证金专户。

(5) 评标办法和合理报价区间的选用。工程建设项目统一采用市里统一的控制价法、合理最低价法、合理投标价法、费率法等评标办法。分散采购选用财政部第18号令规定的最低价法、综合评分法、性价比法等评标办法。我镇分中心所有项目均须召开由分中心牵头, 人大、纪检、城建、财政、招标人等各单位 (部门) 共同参加的标前会议,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 确定投标单位资质要求、工期、评标办法和合理报价区间。

(6) 专家组成与抽取。法定限额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 评标委员会成员应从慈溪市或以上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法定限额以下的项目, 评标小组成员由业主代表、镇专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组成。政府采购 (分散采购) 项目, 评标委员会成员从慈溪市或以上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7) 预算造价审计。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占30%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预算造价, 经市专业审计分局审计;镇级自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 实行严格的预算造价审计制, 在编制工程造价后, 由具有造价专业资质人员或委托专业造价机构审计, 确保中标价的合理性。

(8) 合同签订及履行。严格按照招标、采购、交易文件的约定签订书面合同。在项目实施中, 严格履行中标合同, 如确需工程量变更的, 严格按市、镇两级有关规定执行。

(9) 推行预选承包商制度。各级平台对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万元 (含) 以上200万元 (不含) 以下的小额工程建设项目依照《慈溪市政府投资项目预选承包商制度实施办法 (试行) 》的规定施行。小额建设工程预选承包商名录按企业资质序列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承包商承接工程类别的不同, 分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商名录、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商名录和城市园林绿化承包商名录等。名录实行自愿申请、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动态管理。对列入名录的企业, 其实施周期一般为两年, 从《名录》公布之日算起。对实施顺利的类别经市预选办同意后, 可顺延一年。

(10) 标后监管。项目实施单位肩负标后管理的主要职责, 切实规范中标人的履约行为, 严格控制工程量变更。镇级交管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标后监督检查, 重点检查借用资质、关键人员不到岗、非法转包、阴阳合同和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保障不符合投标文件承诺等问题, 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市级有关部门对镇级平台履行标后监督检查的职责, 严肃查处规避招标 (采购) 、拆分项目招标 (采购) 、工程决算价超过中标价额度较大又没有按规定办理工程量变更手续等行为。

(11) 公共资源交易扩面。按照《关于加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 积极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 逐步将各类公共资源纳入市、镇两级平台交易。我镇分中心已实施的交易项目有土地复垦、河道保洁、物业承包、垃圾转运、村级集体公房出租等项目。

4 结束语

上一篇:2016精选保险公司年会主持词下一篇:经典白落梅的语录